摘要:中电科集团旗下公司? 中国电科集团旗下所有公司名单: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我国军工电子主力军、网信事业国家队、国家战略科技力
中电科集团旗下公司?
中国电科集团旗下所有公司名单: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我国军工电子主力军、网信事业国家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国电科拥有电子信息领域相对完备的科技创新体系,在电子装备、网信体系、产业基础、网络安全等领域占据技术主导地位,肩负着支撑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国防现代化、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服务社会民生的重要职责。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家国情怀。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三机械工业部、第四机械工业部、国防科委第十研究院、机械电子工业部、电子工业部、信息产业部等历史变迁,2002年3月,经***批准,在原信息产业部直属46家电子类科研院所及26户企业基础上组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2017年12月,完成公司制改制,更名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2021年6月,经***批准,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并入中国电科,成为中国电科全资子公司。
目前,中国电科拥有包括47家国家级研究院所、15家上市公司在内的700余家企事业单位;拥有员工20余万名,其中55%为研发人员;拥有35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和创新中心。持续多年入选《财富》世界500强。
中国电科旗下共有15家上市公司,包括国睿科技、海康威视、四创电子、凤凰光学、杰赛科技、华东电脑、卫士通、天奥电子、太极股份、中瓷电子、电能股份,以及东方通信(东信B股)、南京普天(宁通信B)、成都普天电缆(成都电缆)、东信和平。
现任领导:
陈肇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d组书记
吴曼青: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d组副书记
李守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d组副书记
杨军: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d组成员
彭 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纪检监察组组长、d组成员
黄兴东: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d组成员
都本正: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会计师、d组成员
吕卫平: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d组成员
何松: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d组成员
《为中电科这几年在资本市场的积极运作点赞》中国股票市场成立三十多年来,大量的央企_财富号_东方财富网
中国股票市场成立三十多年来,大量的央企国企通过股市融资实现了规模迅速壮大,但其中也有不少因管理者管理水平低下甚至个人损公肥私中饱私囊而形成的垃圾股,使无数信任国家和国企的中小投资者长期套牢亏损巨大,全面注册制改革虽然给中国股市注入了更多的活力,但大量存量股票退市也会造成这三十多年来投资央企国企的中小投资者大量的血汗钱惨痛灭失。因此在全面注册制前上市的国企尤其是央企应该展现出应有的责任和担当,尽量通过并购重组注入优质资产使上市公司否极泰来重新焕发出盎然的生机。长袖善舞的中电科这几年先是接手了日渐衰败的央企普天信息集团,现在又吸收并购形单力薄的央企华录集团,通过资产优化整合形成互补效应并且减少重复投资,使数以百万计的信任国家和央企的中小投资者的财富得以保住,充分展现了实力央企的超大格*和宽阔胸襟,作为中小投资者都应该为中电科的这种负责任有担当的行为点赞!
4月3日晚间,中国电科的重组对象浮现出来,并非中国电子,而是同样处于数字经济赛道的华录集团。
3日晚间,易华录发布控股股东拟筹划重大事项公告,公司当日收到实际控制人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录集团”)通知,华录集团正在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科”)筹划重组事项,华录集团拟整合进入中国电科,该方案尚需获得相关主管部门批准。
这是央企整合浪潮之下,掀起的又一朵代表性浪花。近些年来,国资系统持续以重组整合为牵引,推动国有资本的优化布*。
倘若本案合并成行,意味着易华录等公司实控人将出现变更,同时中国电科继此前合并中国普天之后,旗下A股版图将再度扩容。
对于两大央企合并的具体方案和更多背景,易华录并没有在公告中明确。不过,我们依然可以条分缕析出暗藏其间的不少线索。
2000年成立的华录集团,专业从事数字音视频、电子信息与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生产、营销、服务及系统集成,曾多次获得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等。不过华录集团整体资产规模和营收规模相对偏小,根据此前媒体披露,不少指标不足百亿元级别。
相对而言,中国电科是更大块头的硬核力量。公司是我国军工电子主力军、网信事业国家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旗下拥有海康威视、国睿科技、卫士通等多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至少达数千亿元级别。在这些核心资产的加持之下,中国电科拥有了电子信息领域相对完备的科技创新体系,并在电子装备、网信体系、产业基础、网络安全等领域占据技术主导地位,肩负着支撑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国防现代化、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服务社会民生的重要职责。
数据显示,华录集团旗下除了易华录之外,百纳千成的二股东华录资本控股有限公司,也是华录集团重要成员。并且在百纳千成此前披露的关联交易中,也曾多次出现华录集团的名字。
中国电科旗下的上市版图则更为庞大。公司官网披露的数据是,拥有包括47家国家级研究院所、16家上市公司在内的700余家企事业单位;拥有员工20余万名,其中55%为研发人员;拥有4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和创新中心。倘若整合成行,中国电科的A股市场版图将再度扩容。
华录集团现任**书记、董事长欧黎曾有在中国电科系统很长时间的任职经历。官网显示,其历任中国电科26所计划处副处长、科研生产处处长、副所长、所长,中电科技重庆声光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副书记、中国电科24、26、44所所长等职。
华录集团“奔赴”中国电科,这并非中国电科近些年来的首次有央企资产并入。实际上,中国电科已经多次活跃在央企重组整合的舞台。
约两年前的2021年6月,经***批准,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就整体并入中国电科,成为中国电科全资子公司。统计显示,这次重组事件涉及共15家上市公司,总市值合计近7000多亿元。后来,东方通信、东信和平等原中国普天旗下的A股公司,也都公布了实控人变更。
按照此前中国普天整体划归中国电科成为其全资子企业的流程,先是被并入央企旗下A股公司发布相关公告,而后进入国资委批准程序,此后相关上市公司将进行实控人变更。
去年,在央企整合大潮中,市场还一度猜测中国电子和中国电科有望实现“双电”合并,在这一预期下,不少旗下上市公司股价也曾遭遇资金阶段性围猎。
之所以出现这一预期,是因为两家央企同属中国信息产业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彼此业务既有重合又有互补,因此有组建“信创国家队航母”集中优势力量攻坚克难的可能。
但从目前所披露情况来看,中国电科率先等来的是华录集团。
有产业人士分析,华录集团和中国电科在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网信与数字经济应用产业等领域具有业务相关性和协同性,此次筹划将华录集团整合纳入中国电科,有望将进一步加强中国电科的规模优势、创新优势和市场优势。
华录集团并入中国电科,是央企整合的最新案例。
近些年的一大趋势是适度压缩央企数量,通过合并同类项等方式,实现产业的做大做强。包括中国建材与中材集团两家企业在水泥、玻璃纤维等多个业务板块重合,宝钢和武钢的重组等,都是其中代表性案例。
国资委此前曾明确,加快推进国有资本布*优化和结构调整,更好推动重组、整合、调整、优化,打造一批行业产业龙头企业、科技创新领军企业、“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基础保障骨干企业,更好服务支撑国家重大战略。
在这个过程中,重组整合越来越成为加快优化国有经济布*结构的重要抓手。
就在今年3月29日,国资委在国投集团总部召开中央企业专业化整合项目集中签约仪式。11组央企专业化整合项目进行集中签约,涉及清洁发电、矿产资源重要关键领域,以及生态环保、医疗康养等与民生紧密联系的产业,既有央企间的资源整合,也有央地间的协同发展。
业内认为,推进央企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既是加快国有经济布*优化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而且对于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也具有重要意义。
电科东信集团是国企吗?
是。电科东方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电科东信”)成立于1958年,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旗下的二级成员单位,央企,共有员工7000余人,拥有2家上市公司。
东方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麾下的一家控股型集团公司。企业前身创立于1958年,并于1990年引进摩托罗拉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取得飞速的发展;1996年企业转制建立普天东方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并独家发起设立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同时发行B股和A股。
目前,东信集团拥有东方通信(股票代码:600776)、东信和平(股票代码:002017)、以及众多控股、参股子公司,下属子公司主营业务覆盖通信终端产品制造、通信系统产品及服务、金融电子、智能卡、软件和增值业务等产业领域,拥有6000余名员工,其中专业人才占70%,是中国移动通信领域经营规模最大的高科技产业集团公司之一。2011年主营收入51亿元,位列2011年(二十五届)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名单第50名。
盘点7大“信创”概念龙头,暴涨背后是何逻辑?谁又是第一龙头? - 知乎
近几年,我国中间件行业的市场规模约为78.2亿元,同比增长8%,近年来市场增速基本保持在8%左右。
在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革新,以及信创战略持续推进的催化下,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0亿元,2020-2025年CAGR为13.9%,明显高于全球市场。
建议重视信创产业在外部不确定性提升发展紧迫性、区县/行业信创需求接棒、关键品类技术/供给能力突破、产品快速迭代渗透、信创产业强板块效应等五大方面的变化,持续拉动相关核心品类全面推广落地。
公司亮点:国内领先的云管理服务及数字化方案提供商
神州视讯云服务是公司面向企业级市场打造的,拥有100%软件著作权的全球视频云服务产品。作为全新一代全球化云视频服务平台,它提供了云-管-端完整的企业级视频通讯服务,能够帮助企业提高沟通效率,减少差旅开支,快速决策。
公司亮点:国内电子政务领域的信息化综合服务提供商
公司是国内行业领先的公共安全大数据解决方案提供商,报公司通过多年大量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项目建设,视频数据应用积累,形成了以公安大数据与视频视觉智能化建设应用为核心的能力,形成了涵盖雪亮工程,公安大数据,城市公共安全云平台
主营业务是智能技术和物联网平台为核心的安防整体解决方案和运营服务提供商,主要提供智能监控报警、监控报警运营等。
已开始在北京地铁三元桥站等试点第四代安检解决方案。该方案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多技术手段融合,可在大客流环境下实现安检效能与旅客通过率的提升。
主要针对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数据中心,搭建数据基础设施平台,为客户提供数据库、数据计竟数据存储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是国内领先的数据技术产品和服务提供商。
专注做好数据库”的发展战略,推进自主研发的Vastbase数据库产品,与计算机基础软硬件产品的适配工作,实现了与芯片、操作系统中间件、云厂商、独立软件开发商的全面兼容适配,持续增强生态服务能力和生态竞争力。
主营业务为面向教育信息化、城市轨道交通安防和智慧城市领域提供行业信息化产品和解决方案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已布*职业实训业务,围绕汽车装配制造、城市轨道交通等职业教育专业实训教学,为高职高专院校和行业企业提供实训装备、资源、实训室等产品和服务。
已在进行部分系统应用软件开发工作,目前智慧招考业务已研发了“网上巡查产品-信创系列”。
公司亮点:国内领先的办公软件和服务提供商,主营WPSOffice办公软件
在公有云服务市场,公司继续向电商,零售,工程建筑,教育机构等多个行业深入拓展,并在为知乎,华为welink,上海机场,临港集团,大润发等企业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积累更多优质经验。
主营业务是为数字信息安全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公司有专门的技术团队研究互联网支付、智能卡与支付安全、移动支付与NFC。
有数字货币钱包硬钱包应用专利和数字货币密钥数据查询获取方法及装置专利,为公司对数字货币安全管理方面所做的技术储备。紧跟国家信创产业,积极参与和开发相关产品,后续公司也会继续开拓市场机会。
公司率先介入信创电源领域,在信创电源领域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
公司信创产业较快发展,围绕电子政务、数据容灾备份业务,签约国内多个重点项目;智能文件交换占据行业市场有力地位;数据容灾备份产品进入多个国内顶级云服务商合作产品序列;持续推动等级保护测评行业能力建设。
两项核心产品入选国家信创四期名录。公司已成为国内公安大数据及网络安全领域的骨干企业和主要设备供应商、数据安全核心供应商及国内信创产品重要提供商。
公司在信创领域积极布*,拥有从金融基础设施到金融行业应用全栈金融服务能力,形成信创架构规划及设计、银行系统信创解决方案、信创全适配服务、信创云和分布式基础设施、信创集成和运维服务五大业务体系。
可信(云)计算完成CPU和兆芯、海光的兼容互认;完成操作系统和麒麟、统信、中科方德、润和(基于openEuler)的兼容互认;完成设备和中科云控、浪潮的兼容互认。与国网电科院联合完成初代台区融合终端可信模块开发;完成铁路第一轮信创设备的适配,通过12306应急网络安全演练。
在金融科技方面,中标中国银行、邮储、建行等多个大型金融科技、信创系统工程项目。
全国最大的服务器制造商和服务器解决方案提供商。浪潮GSCloud大型企业云ERP,基于微服务、DevOps、容器化等云原生技术研发,支持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部署,全面适配信创环境,提供完整国际化组件和全新用户体验。
公司软件开发包括几方面:针对ARM嵌入式软件系统,公司可满足客户对启动软件、操作系统、底层驱动、上层功能软件等一系列软件产品的需求。
公司注重研发创新,凭借研发制造、多生态联合及多行业沉淀等优势,基于X86、ARM、信创等技术平台设计开发多款产品,满足客户定制化的应用需求。
公司自2015年就参与了信创工作(当时叫国产化、自主可控),并且是中办、工信部指定的八家公司之一。
近两年来,公司在鲲鹏、龙芯、兆芯、飞腾等国产芯片和操作系统、数据库平台上做了大量适配工作,已有百种公司自主产权的行业软件适配在上述平台上,并且取得了非常高的运行效率。2021年下半年和今2022年半年公司在信创领域取得了几十亿的订单。
自2020年3月起,公司与华为开展“鲲鹏+昇腾”计算产业生态合作,加快信创产品的研发与生产。目前,基于鲲鹏解决方案的广电服务器已在金融、安平等多行业落地应用。
公司主营业务是集成电路芯片、通用打印耗材及核心部件和再生打印耗材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公司打印产品实现国产替代,覆盖从上游耗材部件到整机服务的打印机全产业链解决方案。
据2020年公司互动:卓怡恒通在国产产品的设计开发和试产测试作重点投入。研究成果包括台式机、一体机、笔记本、服务器、云终端、加固型产品、工控型产品以及定制型产品,产品形态包括板卡级和整机级产品。去年销售信创产品约50000套,占整个信创市场约20%。
公司在21年年报表示,公司信创云服务产品实现和华为鲲鹏、飞腾、银河麒麟、统信、宝德等国产化软硬件厂商的互认证,进一步增强了公司赋能客户数字化和智慧化升级的综合服务能力。此外公司表示参与了湖南省信创云标准的制定工作,主导编写其中的多云纳管模块。
公司信创业务在相关国家主管单位名录入围方面,公司目前入围的品类和型号数量均处于行业领先,防火墙、数据安全、具有绝对优势。
其中,入围的数据安全类别最全(终端DLP、网络DLP、数据脱敏、数据备份与存储);入围的防火墙型号最多,共18个型号,覆盖2-300Gbps;EDR仅5家入围,竞争优势明显。
公司主营业务及定位介绍公司的定位为信创领域一流的行业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华为智能硬件生产销售商。公司是四家华为云同舟共济合作伙伴之一,是华为唯一鲲鹏“硬件+软件“生态合作伙伴。
拓维信息体系内有信创系统集成子公司(湖南拓维信创系统集成有限公司),并且已有信创项目产生收入。
公司积极推动信创工作,在信创产品研制方面,加强基础共性平台的研究,SJJ1940-GIPSecVPN安全网关等7款产品获得国密*商密资质,安全隔离与单向导入系统、防火墙2款产品通过公安部测评,3款交换机通过工信部资质测评,信任服务基础设施通过相关机构资质测评,终端安全登录系统等产品实现了专用机全平台的适配。
公司将坚持聚焦管理软件主业,利用女娲平台具备的云原生、低代码、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复杂环境集成、信创适配和DevOps软件工程管理能力,为数字**治理赋能。
公司与包括华为、龙芯、统信、飞腾在内的主流国产芯片和国产操作系统厂家进行了互认证,实现了硬件国产化代替和国产操作系统适配,建立了十分完善的信创产业生态,对国外的产品和技术不形成依赖。
2022年4月,好视通入围了工业和信息化部《2021年数字技术融合创新应用典型解决方案》,通过自主研发的符合信创要求的云视频技术和方案得到**部门认可。
在信创国产化领域,齐心好视通已与鸿蒙系统、麒麟软件、龙芯中科等多家国产化产业链的核心厂商完成产品兼容性认证与深度合作,全面支持国产芯片、安全国密算法及国产操作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兼容实力。
持续深耕网络分布式系统。不断提升4K分布式产品的功能及性能,研发高性能的8K分布式产品;同时基于电力、公安、应急、金融等不同行业的应用需求,发布了基于行业属性的分布式音视频整体系统方案。
持续深入信创产业产品的开发,完成了万控软件在鸿蒙、统信、麒麟等国产操作系统软件商城上线,完成了基于国产芯片和操作系统的高分图形工作站的集成设计和大屏录制万影系统的兼容性开发
公司互动称:2021年,公司大量信创类项目集中交付。
公司是信息安全行业龙头,为政企用户提供网络安全软/硬件产品、安全管理平台、安全服务与解决方案,用户覆盖**、军队、电信、金融、制造业、能源、交通、传媒、教育等各个行业,主要产品大类为安全网关、安全检测、数据安全与平台、安全服务与工具、硬件及其他。
公司致力于提供完整的国产化协同办公产品体系,构建国产化办公生态。公司首创公有云SaaS模式的信创邮箱系统。
推出业内首款国产化信创公有云邮箱“中国电子云邮箱”。基于263信创专有云,上线新产品“263云邮信创版”。
公司将发展自主可控信创业务作为企业核心战略,由全资子公司榕基工程承担,聚焦发展*政机关协同办公、电子公文、数字档案、社会信用和公共服务以及司法、环保等优势行业领域信创业务,是国内信创产业电子政务细分领域的先行者和领导者之一。
根据公司2021年半年报:公司不断强化集成技术服务能力,积极开拓云服务和分布式数据库市场,行业信创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报告期内与晋商银行、西安银行、河北银行、中国银行辽宁分行达成合作。
久远银海通过信创实验室,紧跟行业政策及信创技术和产业生态,与信创基础软硬件领域的主流企业进行合作,在医疗医保、数字政务、智慧城市等关键民生领域持续为客户提供的信创解决方案和服务。
控股子公司**红是信息安全、信创相关领域包括信息安全保密、政务集成、虹膜生物特征识别的领先企业之一。
专注于信息安全保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应用、智慧政务与信创工程、生物特征识别、专用操作系统等领域的创新研究和技术应用,为各个行业用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积极推进自有产品对信创生态的全面支持与合作,建设信创开放实验室,为信创生态合作伙伴提供国密算法、国产化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应用软件的集成、适配、测试环境与服务,共同促进产业发展、推进信创产业落地。
2020年度,公司在*政机关信创替代业务方面实现了较大增长,研发创新方面完成了全线产品对国产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国产信创环境的开发,并获得资质进入《安可替代工程适配产品清单-密码产品-1-2020》。
2021年,子公司康邦科技实现营业收入57,032.91万元,其中信创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4,938.42万元,业务有所好转。
公司信创订单方面,2021年实现了9个部委、30多个省市信创订单落地,在部委级、省级、市级、县级都有信创标杆项目。
公司自主研发的分布式云化数据库CirroData在助力金融行业推进信创落地工作方面成绩卓著。
公司持续完成了多个场景的国产化迁移工作,积累了含TD、GreePlum、Oracle、DB2等数据库的多个迁移工具,持续了技术研发创新、积极构建信创产业生态,随着各家合作机构应用场景的激增,新增CirroData部署节点及单个集群规模增长迅猛。
围绕信创市场需求,公司取证产品陆续发布信创产品,形成11个信创产品的取证解决方案并实现批量销售,并入选“福建信创典型案例”。
公司是最早参与信创业务的大型集成商之一,公司于2014年建立信创相关技术实验室,与各信创软硬件厂商深入合作开展信创相关技术平台*政办公解决方案的适配与优化。
国内于2019年正式启动信创业务,随着2020年信创阶段性集中建设的需求的出现,以系统集成为主的信创改造项目使信创业务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公司2020年合同额大幅增长,当年新签合同额67.71亿,同比增长98%,其中信创业务新签合同41.43亿。
公司多款产品通过国产化适配认证,获得信创产品入围资格。
同有科技是信创领域的主要参与者和推动者,公司开发的基于国产64核高端CPUFT2000+平台的分布式、集中式全国产存储产品,已率先顺利通过特殊行业关键软硬件名录入围测试,通过信创领域产品测试、重点行业客户入围测试,截至2021年末,公司已实现累计信创销售收入过亿元。
公司加大自主产品研发,并已经形成了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创产品和解决方案。例如:自研的基于OpenHarmony的操作系统HiHopeOS;
基于OpenEuler开源操作系统自主研发的HopeStage服务器安全操作系统、HopeStack、HopeContainer系列云平台产品;自研的基于OpenHarmony的操作系统HiHopeOS、IoT&A智慧园区双碳管理平台项目等一系列产品。
国内终端安全管理领域的龙头企业,公司积极布*信创业务,研发多种信创产品,多类信创产品入围国家信创产业名录。
公司在光大银行与光大科技的数据库业务中不断深化合作。同时,建立与建信金科业务合作,并推动第一期合作项目交付;上半年重点突破券商行业,与头部券商在信创项目上建立合作,部分系统已交付。
公司主要产品均进行了信创领域投入,2021年持续加强投入,新推出多个与飞腾、兆芯等兼容适配的信创产品。
在能源信创领域,东方通与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等领域头部企业打造了一批信创示范案例,帮助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等能源企业在协同办公、综合办公等系统的自主创新应用升级。
中国领先的金融信息化软件产品和综合服务提供商之一。公司的各个软件解决方案都已经或正在完成与符合国家信创要求的硬件服务器产品进行适配,并取得了相关认证。公司的软件产品有完全的能力达到国家信创产品的要求。
公司是国内成功自主研发国产化图形处理芯片(GPU)并产业化的企业,产品主要涉及图形显控、小型专用化雷达和其他三大领域。
公司主营智能身份认证终端和行业应用软件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公司通过华为、长城信创产品的兼容性测试,加入长城信创产品生态及华为鲲鹏生态,全面兼容国产服务器,可为客户提供私有化部署的解决方案,提供自主安全可控的服务保障。
信创领域,公司与大型金融机构所属科技公司合作,将银行信息技术能力延伸到**信息化领域,同时在烟草行业等其他行业信息化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公司一直将信息安全和数据安全视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随着国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的发展,公司也针对性地开展信创集成和适配工作,使得公司核心产品能够全面、稳定地服务到各大信创生态。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数据应用S800与华为HoloSensIVS3800X完成兼容性测试,系统在功能技术、安全稳定方面得到信创伙伴的专业认可。
公司深耕于Android系统在移动智能终端领域的应用,拥有Android系统升级及集成服务、软件缺陷修复服务、ROM定制服务、全球电信运营商定制软件服务、行业智能终端参考设计等综合技术能力。
中电科算不算十大央企之一?
是的。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电科,英文缩写CETC)成立于2002年3月1日,是以原信息产业部直属电子研究院所和高科技企业为基础、组建而成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也是国家批准的国有资产授权投资机构之一,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监管
金邦达江收伟本仍和东信和平哪个卡质量好
金邦达。1、建材不同。金邦达在做银行卡之前、是卡片的研发商推行3+1层卡片更加耐用相对于东信和平就很普通。2、年份方面。金邦达有23年的公司建设底蕴旗下的产品质量非常的有保证而东信和平只是初建的小公司、公司产品质量没有得到社会认可。
这个死002017股,今天怎么还是跌跌无止!!何时才能来自见到阳光……
这个股票已经创历史新高,按照K线图来看,18日均线附近会盘整,能不能狂涨就要看有没有利于这个股票的题材。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您。我们的回答只是给你提供参考建议。
信创四巨头(二)|中国电科:推动军工电子建设,发展网络信息事业
“信创”,即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最早出现在2016年。在“棱镜门”事件之后,以银行为主的传统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去IOE等信创运动。之后随着科技自主化成为国家战略,信创产业获得越来越多的资源和政策支持,也带动整个产业迈入黄金发展期。本专题将通过案例报告等形式聚焦信创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并提出相关策略建议。
编审 | 李昕
目录
导语
一、集团介绍
(一)发展历程
(二)财务分析
二、主要子集团和重要科研院所
(一)三层框架,两级经营
(二)军用民品融合集团
三、电科集团主要下属公司
(一)重点上市公司介绍
(二)部分非上市公司介绍
四、机遇与挑战
(一)受益于技术趋势,电子产业还将保持稳健增长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产业格*调整将为企业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企业改革进展或存在不确定性
信创四巨头(一)|中国电子:总部迁驻深圳,打造网信产业央企核心力量
信创四巨头(三)|中科院:控股企业237家,孵化中科曙光、寒武纪等43家上市公司
网络分析仪有哪些品牌,大概多少钱?
国外的品牌有:美国的是德科技,德国的罗德与施瓦茨国内的有:中电科仪器仪表有限公司,品牌是思仪。他们是国内的第一品牌,研发了国内的第一台网络分析仪,现在最高频率可以做到500ghz。国内的产品性价比比较高,价格只有国外的一半多点。质量近几年有非常大的进步,使用完全没问题。
我所接触的国产汽车芯片厂家 - 知乎
最近一年的工作,有相当一部分是跟国产芯片相关,作为专注国产芯片的我,陆陆续续交流了差不多7,80家国产芯片公司,平均每3个工作日认识一个新的芯片公司。但是相较于目前统计在册的全国一共17万家芯片公司来说,用9牛一毛来形容真的是很贴切。一方面是我只关注汽车芯片,另一方面也是汽车芯片占芯片行业的总量也非常低。
按照通常的汽车芯片分类的话,一般就是按照7类芯片来进行区分,分别是计算类、控制类、模拟/电源/驱动类、通讯类、传感器类、功率类、存储类。这些类别的芯片公司多多少少都接触过一些,但由于我个人主要专注于新能源三电领域,对这些芯片公司的理解可能也比较片面,认识也仅仅只代表我个人。简单分享一下我对我接触过的这些公司的了解吧。
首先是计算类,少不了的是国货之光——地平线跟芯驰。然后还有黑芝麻,华为海思,杰发,瑞芯微。这些是我接触过或者同事接触过的公司,尤其是地平线,在低阶智驾产品中已经有一定份额了,算是非常厉害的,还有当前的J5,128Tops的算力,也是在字面上可以抗衡半个Orin的算力,已经有非常多家Tier1和OEM在进行搭载验证,例如金脉、理想这些。另外的芯驰,也是一起推出G9X9U9+E3的组合,全面包揽智驾、座舱、网联、高端MCU这4个领域,不管芯片的能力,产品如何,在一年多以前同时推出这些产品,真正的是抢占了市场的先机。还有黑芝麻的A1000、A1000Pro、A2000也是达到了200Tops这个层级,至于真实的效果怎么样,我也不知道,智驾控制器不是很懂,还需要加强学习。
当然,还有国货之光上面的民族之光——华为MDC610/810,通过华为自研的控制器,搭载自己全栈自研的感知规控等应用层软件,从一些宣传的视频上来看,效果炸裂,妥妥的第一梯队。但是也不便宜。以上仅仅是我接触过或者听得多一点的企业,并不全,有些约莫听过但是完全不了解的就不做评价了。个人理解计算类芯片在整个国产芯片行业里面不算太卷,智驾、座舱、网联三个领域池塘里的大鱼并不多。但是这玩意目前从我来看暂时是高投入低回报,尤其是高端智驾领域的,虽然智能驾驶一直炒的非常火热,但奈何不了搭载率实在是太低了。而芯片又是一个具有强规模效应的东西,量少了,成本下不来。
控制类芯片,从我个人接触的顺序来看简单列几个吧,芯驰,杰发,芯旺微,小华,智芯,云途,旗芯微,苏州国芯,紫光芯能,芯海,极海,舆芯,国民技术,豪威,比亚迪,湖南进芯,一共16家。这些只是我个人接触和交流过的一些,可能还有个别遗漏的(有些大公司在拓展MCU的业务,但是材料太多找不到了)。对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几家做一些总结。
——从高端的开始说起,紫光芯能应该是最早推出来量产的高端MCU的,配置豪华到极点,THA6510,5对锁步核,10MFlash,Asil-D简直就是高端中的天花板,从参数上看是比英飞凌的TC387要牛逼一点。只是他基于RISC-V的指令集与ARM指令集有一些区别。在工具链上需要有一点额外的投入,并且牛逼的硬件总是与高成本分不开的。
目前紫光最新的规划也是基于ARM核来做的,并且双核,三核的产品也即将推出,并且了解到目前国际巨头也是在跟紫光开展合作,对于一家跟英飞凌强绑定的国际巨头Tier1,能跟国产芯片合作,也说明我们的国产芯片是越做越好了。
——芯驰则是国产MCU厂家里面第一个用ARM核推出高端MCU的厂家,Asil-D,锁步核这些基本上是高端MCU的入场券,只是由于制程和工艺的原因,并没有将Flash做成内置的,这也算是当前的小遗憾吧,但是还是那句话,占据市场先机,芯驰做到了,在今年应该会陆陆续续有一些项目落地开始出货了。
——然后就是旗芯微,旗芯微是我了解到的第三家提供高端MCU样品的厂家,目前他的暴龙系列FC7300已经在今年年初开始送样。只是当前的7300并没有GTM模块,也没有SD-ADC,对于电机控制器,发动机控制器是不友好的。但是在区域控制器,BMS、VCU领域,从我个人理解来看,是非常适合拿来做设计的。作为同出自原NXP苏州MCU团队三家创业公司之一的旗芯微,无疑是走在了三个兄弟的前面。毕竟从我个人的理解来看,市场就那么大,谁先抢占先机,谁就成功了一半。
——这家公司在我写这段话之前还没面对面交流过,只看了该公司的介绍文件。成立于2001年,算是一家老公司了。按照介绍资料显示,在二十年的耕耘里,已经实现累计上亿颗的应用。量产经验是相当的丰富。他在车规序列推出的产品也是基于ARM指令集架构的MCU芯片,在其第二代芯片出来的时候,算法上对标英飞凌的TC275,看着也是很厉害了,只是还没有达到高端MCU通常的门槛,那就是功能安全Asil-D等级。目前其第三代满足功能安全的高性能MCU也已经出来了。对标的竞品上限更是到了TC397这个几乎称为天花板的存在级别。并且目前同一系列的芯片已经有工程样品,算是旗芯微之后的下一个推出的厂家了。并且从其他主机厂也了解到,目前对他们家的评估印象还不错。舆芯——舆芯半导体可能听过的人不多,一家初创公司,专注于高端MCU设计,目前开发的产品主要对标英飞凌的TC3xx,Roadmap也是2024年初提供样品,看起来是不是平平无奇,跟古天乐一样。但是他们最大的优势就是提供基于FPGA搭建的模型验证板,能够快速帮开发者验证自己的算法模型,等到样片出来的时候直接进行移植就好了,所以虽然没有占据样品先发的优势,但是通过这种方式弥补了进度上的缺陷。也算是直击用户痛点,帮用户解决了项目进度的问题。
——芯旺微则是所有国产芯片里面最独特的存在,毕竟创造一种新的独有的MCU功夫内核,是我个人觉得真真切切有里程碑的意义,虽然也是借助了一下ARM的指令集衍生出来的。而且芯旺微的优势就是车规芯片占比较大,目前在很多中低端的应用中有相当部分的市场份额,还算是很成功的。去年8月份有幸去过上海芯旺微的总部交流过一次,当然他们目前也是有中高端产品的Roadmap的。
其余的MCU厂家从我的角度来看竞争相对来说就更激烈了,因为各家的方案全部都是ARM核,对标的竞品也都是NXP的S32系列。在外设接口,内核,工具链,功能,应用领域,功能安全级别,Grade等级等各方面简直一模一样,关键是连开发路线和时间节点也都高度相似。简直是相互杀的一片血海。
总的来说,高端MCU的推广难度注定很大。因为涉及到高端MCU的控制器,其研发投入自然是要比普通的中低端MCU控制器大很多,从底层软件复杂驱动到集成和应用软件的移植乃至后面的台架验证,实车验证,想要完整的走完一套验证流程,Tier1和OEM付出的代价是非常高的。这也就意味着——高端MCU几乎没有试错机会,一旦出问题,就面临着被淘汰的风险,因为没有谁会给你第二次机会再陪你去试错走一遍。客户还是更喜欢用经过验证的成熟产品,不愿意当小白鼠。所以在今年年底各家的高端MCU出来之后,有潜在客户的这些MCU厂家,该拼的就是谁少犯错了。
这个领域的厂家极其的多,尤其是当涉及到电源的话,从LDO、DCDC、PMIC、SBC外加一些带看门狗或者收发器的lightSBC等,厂家众多。还有各种驱动,包括应用在底盘,发动机,转向,安全气囊,LED背光,电机驱动,电池管理,空调等等领域,简直是纷繁复杂,品类众多。不过这里一大半我都没接触过,也没有啥能力去进行点评,只是对我接触过的一些公司情况进行说明吧。这一类别的公司先简单说几个,矽力杰,纳芯微,思瑞浦,杰华特,旋智,比亚迪,芯海,极海,南芯,苏州智芯,国网智芯,泽芯微,华润微,钰泰,韬润,川土微,中科赛飞,宏翼芯,希荻微,瓴芯,芯必达、荣湃、中电科xx所、奕泰微、贝岭。一共25家这类别的公司吧,当然肯定是远远不止的,只是我目前只搜集到这些个。这里面有些公司规模很大,在消费电机或者工业控制等领域销售额很大,规模也很大。只是在汽车芯片领域涉足不久,导致并没有太多车规的料号可以提供。对几个我印象比较深刻的芯片公司说两嘴。矽力杰——首先是矽力杰,规模很大,深耕模拟器件,尤其是电源领域。各种规格的LDO芯片非常齐全,还有一些半桥驱动,LED驱动,音频放大器。包括即将推出的BMSAFE芯片和在开发中的一些高低边驱动产品,电机驱动,SBC芯片。可以说是能够解决相当一部分比例的模拟器件需求。
——其次是纳芯微,这家公司规模比矽力杰稍微少点,但是在隔离器件领域和传感器领域,目前在国内算是第一梯队,尤其是隔离驱动这块。以至于很多其他国产芯片公司过来推广的时候说:我们对标NXP和纳芯微。为什么我要先写矽力杰跟纳芯微呢,因为他们确实有很多车规级的料号,布*也比较早。从公开的材料里面可以看到他有这些解决方案。
——然后是旋智,这家公司很小,但是可以用短小精悍来形容,我个人觉得这家公司的产品定位很好,在杀得火热的国产芯片公司中发现了一个既热门又少有人涉足的方面。老板是从以前的仙童出来的,专注于电机驱动领域,尤其是其推出的SPD1179,直接对英飞凌的TLE9877/9,ELMOS的E523.05形成替换。这玩意可以应用于电子水泵、油泵,无刷风扇,鼓风机,车窗,尾门,雨刷等场景。虽然芯片单个价值不高,但是在单台车中,具有很高的搭载潜力。从销售端了解到,目前他们的产品应该是已经在三花,德昌,超力等比较大的Tier1厂家中进行搭载验证,可能现在已经量产了。最近一段时间已经没有太了解了。
另外还有适配于EPB、EPS、OneBox的三项驱动芯片,在底盘这类安全领域的涉足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尝试,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打破英飞凌,博世,ST在这块的垄断。
——作为一家注册地在苏州但是办公都在上海的公司,也是一家传统的比较牛逼的电源公司,跟矽力杰一样,他在消费电子等领域靠着吃TI的市场,2021年的营收超过13亿,总的来说体量还不错。目前在车规电子领域,电源类的产品也比较多,另外还有一些运放,比较器,不过反而是他的CAN收发器我比较感兴趣。抗ESD的电压如果没记错,应该是直接干到15kV,可以直接省掉端口的那个TVS了。
——再就是比亚迪,这个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作为一家由OEM厂孵化出来的公司,得益于本身自己的控制器全自研策略,在芯片自研领域可以说是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毕竟当前新能源汽车最大的需求方是自己的母公司。比亚迪在模拟器件领域比较吸引我的是他的BMSAFE芯片,毕竟他是国内第一家量产AFE芯片的公司,为什么量产AFE芯片我印象这么深刻呢?是因为除了量产AFE芯片,他还推出了一个类似我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BJB芯片,关键是他的那个芯片功能更加炸裂。集成了BMS中除MCU以外的所有功能,而这些功能的集成能够极大的降低BMS的整体成本,算是一种颠覆性的变化。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他这个要是做出来,直接将国内BMS解决方案的先进性提升为国际领先水平。
——中国的半导体巨头华润微电子,本身他的背后华润集团就是很传奇的存在,华润微本身规模也做的非常大,在模拟器件,功率器件非常庞大,是国内少有的正儿八经的IDM企业,整个产业链都整合了。
华润微这么大的规模,主要做哪些芯片呢?从整体来看包括功率器件MOSFET、IGBT、SBD、FRD,还有功率IC,包括电源管理IC、电机驱动之类的,另外在MCU领域也包含人机交互MCU、计量计算MCU、通用型MCU,智能传感器领域包括MEMS传感器,烟雾报警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并且华润微在规模上也是国内的前列,功率半导体排名第二,MEMS排名第三(排名摘自华润微自己的宣传材料)。只是华润微涉足汽车行业的内容并不是很多,目前车规的半导体主要是集中在功率半导体这块,交流下来包括比亚迪还有一些IGBT、SiC的fabless也找他们代工。
在模拟芯片领域,尤其是一些smartdriver,可能涉及到一些特殊工艺,这个是非常依赖于晶圆的制造工艺,而华润微有自己的晶圆厂,这点是具有得天独厚优势的,就看华润微是否愿意在这个赛道多投入了。
——南芯这家公司总体规模算是很大的,在消费电子以及PC市场有很大的份额,但是涉足汽车芯片领域是从2020年开始的,算是比较晚的,所以在2022年过来给我们推广的时候大多数芯片仅停留在PPT阶段。不过现在看来如果计划没变的话,这些规划都差不多实现了。我觉得南芯选的赛道很好。为什么这么觉得呢?
因为虽然南芯虽然绕不开模拟器件入门的DCDC,他还选了目前直到现在国内依然很缺乏的smartdriver这个领域,包括HSD以及E-fuse。从我这个芯片外行的角度来看,LSD与HSD连数据手册中的芯片框图都那么简单,为什么国内就是没有呢?后来才知道这个跟晶圆厂的工艺也很相关,而这些工艺并不是中芯国际或者台积电能搞定的,而是在那些国际芯片巨头自己手上的那些晶圆厂里面才能搞定。具体是什么工艺呢?我也不知道,我听人跟我讲过两次,但是太抽象了,完全不理解,讲完就忘了。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这个类别的器件需求很大,但国内能做的就是很少的原因。除了以上内容,南芯还在车载的有线充电,无线充电,LED驱动方面有一些产品。但是这些产品面临的竞争压力就会比HSD和E-fuse要大得多。
——这家公司是我写的这些印象深刻的公司里面唯一没见过他们原厂或者代理的公司。只是因为某巨头用了他们的产品,所以我觉得他们的产品应该不错。主要是我比较相信巨头。抛开所有模拟器件厂都是做的DCDC、LDO、LED驱动之外,他们还有这个行业最缺的高低边驱动,H桥驱动,SBC芯片。并且目前已经推出了4通道的HSD芯片。这个后面抽空肯定是要见一下。毕竟能进巨头的供应体系,难度还是相当大的。
——荣湃是我工作以来接触的第一家国产芯片公司,在2019年的时候他们就过来给我们推广他们的数字隔离器,从专利技术各方面给我们讲述他们的器件是怎么比TI的更优秀,当时完全被感动了,想着原来中国有这么牛逼的芯片公司了。后来等我们的BMS有新项目的时候就果断导入了荣湃的数字隔离器,直到现在我们的项目也依然还在使用他们的隔离器。但是今年重新了解了一下,他们基于隔离器件又开发了很多其他产品。
——应该是隶属于华大集团旗下的模拟器件公司,目前看起来在电机驱动,数据转换,电源管理,功率器件,接口芯片等领域都有一些布*。公司规模也比较大,成立的时间也长。在消费电子的积淀是有利于其在汽车电子行业的推广。我向来都是这么理解的。他的产品序列如下:
——最后再来说说广州的模拟器件双雄,这两家原则上来说都是属于初创公司。但是从目前我们的一些交流和合作来看,他们是瞄准了模拟驱动类器件中最难啃的一些硬骨头。中科赛飞是从大湾区集成电路研究院中分出来的,鸿翼芯的创始人以前在ST负责模拟器件的开发。这两家公司目前推出和研发的产品重点专注于底盘、动力、发动机、电机控制领域的驱动芯片。包括电机控制器的隔离驱动,转向控制的电机驱动,ST的SBCL9788的竞品。这一类的器件都是站在模拟器件顶端的存在,目前在国内确实还没有第二家敢公开对外宣称自己在从事这些个领域的芯片开发,或者如果有简单的宣传,只是计划中而已。并且鸿翼芯的老板属于极具激情的老板,在很多半导体产业相关的一些会议上,积极宣传自己的产品。5月初武汉菱电的销售总监过来找我的时候说上个月他在俄罗斯出差的时候,俄罗斯那边的客户问他能不能帮忙买到一家到KK的公司的芯片,后来了解清楚,原来就是鸿翼芯,因为老板的名字叫郑琨琨。能够宣传到国际上,这效果还是相当的炸裂。
总的来说,模拟领域真的是非常多芯片公司,主要也是因为在汽车电子领域,模拟类器件应该是占比50%以上的。
对我来说通讯类器件接触的并不是很多,但是在去年做国产芯片资源调研的时候,还是有幸多接触了两家芯片公司。
芯力特——2021年开始缺芯的时候,NXP的TJA1145、TJA1043、TJA1044之类的简直就是缺货的重灾区。如果没有记错,当时在长沙的芯力特应该是国内唯一一家有替代品可以提供的厂家,快速占领了国产收发器这个领域。虽然那个时候他的产品应该没有按照完整的车规级流程来做。今年年初看到新闻芯力特被韦尔集团收购了,对于一家产品类型单一的芯片公司。我个人感觉是很好的一条出路,并且从目前看,芯力特依然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品牌在运营。今年上海车展的时候见过芯力特的张文杰博世,对于目前这种情况,芯力特可以重新借助于母集团的影响力,在上下游产业链争取到更多的资源,也能借助母集团的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自己产品的竞争力。
当前芯力特的产品序列已经变得极其丰富,基本上涵盖了NXP所有的产品序列的替代品,并且今年推出的二代产品都是基于车规的标准来做的。质量上应该会有所提升。
川土微——说实话这家公司我没有直接交流过,是兄弟公司的同事跟我讲的。为什么放在这个细分市场第二位,是因为他们是我听过的第二家有CAN/LIN收发器的公司。他们车规的收发器也在2022年和2023年都陆续量产了。包括TJA1042、TJA1044、TJA1021、TJA1043、TJA1145这几款芯片的竞品。思瑞浦——上面也提到了,思瑞浦目前在CAN收发器做的与众不同的一点就是他的端口防护电压直接提升到控制器DV测试的端口电压水平,可以直接不用增加TVS就能实现ESD的防护。这么看来至少用料上是很足的。思瑞浦的料也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实现量产了,也通过了目前收发器公认的权威认证,C&S和IBEE认证。
另外了解到纳芯微、韦尔、矽力杰也都在做收发器。但是个人感觉国产芯片的搭载窗口机会期相对来说比较短,如果在前期国内的OEM和Tier1已经导入了国产替代的收发器,作为后来者,对于一款降价幅度不大,功能也没有颠覆性的新入行者,其实很难说服客户从一家国产芯片切换为另一家国产芯片。毕竟在缺芯之前,全球的芯片巨头里,做这类芯片的也只有NXP、TI、Microchip、英飞凌这几家(可能有其他的我不知道)。并且NXP一家独大很多年,直到最近几年TI靠价格和靠NXP吃不下的单才有所变化。
这一类的芯片,我个人是真的没有什么评论的资格。这类的芯片我自己都没用过,交流的芯片公司也不多。只能共享一两个我接触到的公司了。目前接触过的有景略,慷智,炽芯这三家,其中炽芯此前主营的业务是ADC、各种各样的高精度ADC、品类非常齐全,也通过了车规级的认证。但是现在开始做serdes的产品。
慷智——主要专注高速视频传输AHDL,智能视觉ADAS、AI驾驶及智能汽车视觉芯片解决方案。目前他们的前期产品主要是在AHDL高速视频传输领域,并且已经有推出来成熟的产品了。应用领域更是囊括HUD、仪表主机,各种尺寸的主机显示屏,高清摄像头等等。景略——一家位于上海的公司,公司规模在300人左右,此前主要在工业领域。目前在车规领域的布*有PHY、Switch、Serdes。并且在去年年底交流的时候,公司已经有推出100Base-T1的车载PHY了。并且千兆的PHY目前应该也是已经量产了。Switch的产品也是内部集成千兆的以太网接口,只是我没有太多接触过网关类的产品,不是很理解这个技术成就的重要度。如果有需要,各位可以自己跟他们的销售人员对接,他们的销售技术水平很不错。
传感器类的芯片公司接触我个人接触的并不多,主要是纳芯微,中电科集团的各种所,申矽凌、比亚迪以及个别专用领域的传感器例如电机控制器内部的电流传感器。在接触这些国产半导体公司之前,一直理解的传感器类芯片都是有类似MEMS的微动结构,然而现实也确实是这样,这类的芯片难度还是蛮大的。
——英文名是NOVOSENSE,除了前面提到他在隔离驱动领域的成果之外,看名称也知道,这家公司成立的最初是做传感器的。而且发展了这么多年,在汽车领域的传感器积累现在也是非常丰富。在汽车电子领域的传感器芯片包括压力传感器,联电的VCU8.1中也是使用了纳芯微的大气压力传感器。还有温湿度传感器,磁传感器,包括一些ABS的轮速传感器,磁角度传感器等。以上仅仅只是在车规级的一些传感器距离,其余工业或者消费电子上的传感器品类,就更多了。目前从我接触这些公司来说,传感器类的IC应该是纳芯微做的最多最全的。当然可能还有一些我没怎么接触过的公司。
——作为竞争对手,不得不说。比亚迪的悖论经营是非常的牛逼,一方面专注于汽车,但是其经营范围之广,广到差点把比亚迪半导体都做到上市了。比亚迪在汽车的传感器领域产品也是非常丰富。
霍尔传感器领域,有电流电压传感器,有压力温度传感器,还有位置、角度、速度传感器,这个细分领域又涵盖了偏航率,曲轴位置,方向盘角度,制动踏板、离合器温度速度传感器,CHF转向。品类很多很全。还有CMOS图像传感器,生物识别领域的指纹类传感器,和人脸识别模组。总体来说有相当一部分是此前发动机领域的一些关键传感器芯片,目前可能除了中电科之外,少数在这块有布*的半导体公司吧。
——一家超级无敌巨无霸集团公司,甚至连海康威视这种巨头,都只是他底下其中一个所的一个子公司而已。初次接触的时候简直目瞪口呆,实力相当雄厚。不太清楚底下具体有多少个所,但是看名称连四十五所都有。另外百度了一下这个集团下面的上市公司。不乏超级巨头。中国电科旗下共有15家上市公司,包括国睿科技、海康威视、四创电子、凤凰光学、普天科技、电科数字(华东电脑)、卫士通、天奥电子、太极股份、中瓷电子、电能股份,以及东方通信(东信B股)、南京普天(宁通信B)、成都普天电缆(成都电缆)、东信和平。
他们在汽车传感器领域也是布*非常广,甚至是战略级别的布*。从他们的宣传资料来看,一共有差不多20个不同系列的产品,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是内燃机领域的传感器。而且他们还有激光雷达的产品,包括905nm半导体激光二极管,脉冲激光器芯片,作为激光雷达里面的核心器件,这块的布*真的是只有财大气粗有实力的中电科才有可能搞定。
作为特殊标注的功率半导体,又把他算到芯片领域,只有IGBT和SiC有此殊荣。我个人对功率半导体芯片只是见得多,但是说实话不太了解。但是由于这个类别的芯片单价高,前景广,目前从我个人的角度看来,应该是属于极度内卷的一个细分芯片领域,单单我接触过的二代三代半导体厂家都有差不多20家了,我只列举一下名字。
中车半导体,华润微,中电科13所,士兰微,深圳基本半导体,比亚迪,斯达半导体,国网智芯,深圳国微三代半导体,芯聚能,中芯绍兴,瞻芯,芯能,安建科技,三安光电,晶能微电子,捷捷微,新洁能。还有矽力杰孵化的一个功率半导体子公司,不记得叫什么了。目前这个行业的领导者都找到了各自合作的主机厂,但是仍有不少初创公司还在加入进来。
给大家分享一些生图,第一个图是IGBT,大的那个是IGBT本体,旁边小一点的是二极管,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也很震撼,没想到晶圆的尺寸这么夸张,这么算下来一个6寸的晶圆确实也做不了几个IGBT模块。可以理解为啥价格高了。而且为了降低导通阻抗,采用3并的方式进行集成,所以通常来说一个IGBT模块包含的芯片数是18个。
第二个图是模块化的SiC,单个芯片的尺寸一般都是5mm*5mm,也是利用并联降低导通阻抗的方式进行集成,图片所示的是8并的模块,一个模块合计48颗SiC晶圆。如果单颗SiC的导通阻抗后面可以做的更小的话,可能会缩小到6并甚至4并这种,成本上应该会有一些下降的空间。
第三个是T-pack封装的模式,当前在汽车领域应用最广泛的SiC器件,因为除了特斯拉,其余的暂时还没有大规模的去普及这个玩意。特斯拉的电驱采用4并的方式进行集成,一个整块的模组上面一共集成了24颗独立的SiC器件,对焊接的要求非常高。随便那一块没焊好,就会导致整个模块报废。
还有一些其他封装的SiC,在网上找几个图给大家看看。
存储类器件在新能源三电领域的应用非常少,我了解的更少了,只知道Flash、EEPROM、eMMC、DRAM。在国内车规级存储类的厂家有如下兆易创新、合肥长鑫、ISSI、江波龙,星火半导体、得一微电子、长江存储、聚辰半导体。以上厂家我只接触过聚辰半导体,稍微了解的多一点点,其余的都是从一些公开的信息了解到的。兆易创新——主要集中在NORFLASH和NANDFlash领域,布*非常广,产品种类非常齐全,在国内这个领域是排名第一的。就算在国产芯片替代大浪潮之前,他的存在感就已经很高了。
——主要是在EEPROM领域,在细分市场领域,目前排名第三,排名前两位的是ST跟Microchip。聚辰的产品种类覆盖2Kb到512Kb的不同电压范围,不同接口类型,不同封装的几乎所有细分产品序列,而且其车规品的晶圆代工也在中芯国际跟华宏来做,可以算得上是产业链在国内比较全的覆盖了。从2023年起,聚辰也在拓展自己的产品序列,目前在NorFlash也有一些产品推出来。上海贝岭——在EEPROM上有一些产品,品类不如聚辰全紫光国芯——主要是DDR上,目前在DDR3和DDR4都有一些产品推出,从2Gb到8Gb的都有覆盖。
以上仅仅是我了解到的一些芯片厂家的信息,绝大多数都集中在新能源三电领域,所以只能占到国产芯片厂家的冰山一角,但是目前给到国产芯片公司的机会已经到来。在保障质量可靠,价格有竞争力的前提下,对于绝大多数主机厂和Tier1来说,国产芯片已经变成了第一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