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在买基金好还是买股票好呢? 有时间有经验可以炒股,有时间但不懂得怎么样炒股和没有时间可以买基金. 2000年买入5000股恒瑞医*不动,到现在能有多少收益? 恒瑞医*被称为“*中茅台
现在买基金好还是买股票好呢?
有时间有经验可以炒股,有时间但不懂得怎么样炒股和没有时间可以买基金.
2000年买入5000股恒瑞医*不动,到现在能有多少收益?
恒瑞医*被称为“*中茅台”,于2000年10月18日在A股中上市,上市时的发行价为11.98元/股,上市起初估值为15.92亿元。经过20年的发展,如今的恒瑞医*市值已经突破3000亿元,实际上早在半年前的2021年1月8日,恒瑞医*巅峰时的市值曾高达6230亿元。如果在2000年买入5000股的话,上市仅仅21年的22次分红派现金额累计就高达18.22万元。当下该公司为医*创新研发龙头企业,主营业务以肿瘤用*及麻醉*为主。
那么如果上市时的2000年买入5000股恒瑞医*的话,到现在总共能有多少的收益呢?为此我们不妨计算一下。2001年5月11日,恒瑞医*第1次分红,实施方案为每10股送3股转3股派1元。因此持有的5000股就会变为8000股,外加现金分红500元。
2002年5月21日,恒瑞医*第2次分红,实施方案为每10股送2股派0.5元。分红后累计持有的8000股就会变为9600股,现金分红为400元,累计现金分红900元。
2003年8月7日,恒瑞医*第3次分红,实施方案为每10股派1元,分红后持有的9600股不变,现金分红为960元,累计现金分红为1860元。
2004年5月22日,恒瑞医*第4次分红,实施方案依然为每10股派1元,分红后持有的9600股不变,现金分红为960元,累计现金分红为2820元。
2005年6月16日,恒瑞医*第5次分红,实施方案为每10股派2元,分红后持有的9600股不变,现金分红为1920元,累计现金分红为4740元。
2006年7月18日,恒瑞医*第6次分红,实施方案为每10股派2.2元,分红后持有的9600股不变,现金分红为2112元,累计现金分红为6852元。
2006年8月29日,仅隔了一个多月,恒瑞医*进行了第7次分红,实施方案为每10股派3股,分红前的9600股将变为12480股,累计现金分红6852元不变。
2007年4月2日,恒瑞医*进行第8次分红,实施方案为每10股送3股派1.6元。分红后持有的股数将扩大为16224股,现金分红为1996元,累计现金分红为8848元。
2008年4月11日,恒瑞医*进行第9次分红,实施方案为每10股送2股派1元。分红后持有的股数将扩大为19468股,现金分红为1622元,累计现金分红为10470元。
2009年4月30日,恒瑞医*进行第10次分红,实施方案为每10股送2股派1元。分红后持有的股数将扩大为23362股,现金分红为1947元,累计现金分红为12417元。
持有10年整的2010年3月17日,恒瑞医*进行第11次分红,实施方案依然为每10股送2股派1元。分红后持有的股数将进一步扩大为28034股,现金分红为2336元,累计现金分红为14753元。可见持有10年后股数翻了近5倍之多。
然而到了2011年4月26日,恒瑞医*进行第12次分红,实施方案为每10股送3股转2股派1元。分红后的股数将达到42051股,现金分红为2803元,累计现金分红为17556元。
2012年5月29日,恒瑞医*进行了第13次分红,实施方案为10送1股派0.9元。分红后的股数为46256股,现金分红为3784元,累计现金分红为21340元。
2013年6月7日,恒瑞医*进行了第14次分红,实施方案为10送1股派0.8元。分红后的股数为50882股,现金分红为3700元,累计现金分红为25040元。
2014年5月15日,恒瑞医*进行了第15次分红,实施方案为10送1股派0.9元。分红后的股数为55970股,现金分红为4579元,累计现金分红为29619元。
2015年6月15日,恒瑞医*进行了第16次分红,实施方案为10送2股转1股派1元。分红后的股数为72761股,现金分红为5597元,累计现金分红为35216元。
2016年6月16日,恒瑞医*进行了第17次分红,实施方案为10送2股派1元。分红后的股数为87313股,现金分红为7276元,累计现金分红为42492元。
2017年5月31日,恒瑞医*进行了第18次分红,实施方案为10送2股派1.35元。分红后的股数为104776股,现金分红为11787元,累计现金分红为54279元。
2018年5月30日,恒瑞医*进行了第19次分红,实施方案为10送2股转1股派1.3元。分红后的股数为136209股,现金分红为13621元,累计现金分红为67900元。
2019年3月28日,恒瑞医*进行了第20次分红,实施方案为10送2股派2.2元。分红后的股数为163451股,现金分红为29966元,累计现金分红为97866元。
2020年5月25日,恒瑞医*进行了第21次分红,实施方案为10送2股派2.3元。分红后的股数为196141股,现金分红为45112元,累计现金分红为142978元。
2021年6月10日,恒瑞医*进行了第22次分红,实施方案为10送2股派2元。分红后的股数为235369股,现金分红为39228元,累计现金分红为182206元。
截止到2021年9月10日,恒瑞医*上市以来总共进行了22次分红,当前的最新价为47.45元每股,最新市值为3036亿元。如果按照上市初11.98元/股花了59900购买了5000股的话,到今年累计分红的股数为235369股,增加了47.07倍,持有的市值高达11168259.05元,加上18万多元的现金分红,最终的实际金额为11350465.05元。或者说缩写为0.11亿元。但实际上在巅峰时,持有的市值则超过了0.2亿元。
因此,如果2000年买入5000股恒瑞医*放着不动的话,到现在的真实收益为11350465.05元,增值了高达189.5倍。由此可见,好股票真的是值得长期持有的。跌5%,心态就崩了!葛兰“中欧医疗”冲上热搜…… - 知乎
医*女神管理的,重创医*龙头股的医*主题“中欧医疗混合”预计亏损5.17%,
葛兰小姐姐,未来有一天恐怕就要变成某些失去理性的基民口中的“狗烂”了……
出于投资的安全考虑,我们上车的时候,尽可能是赚利润上涨的钱,
今天,我们就来跟大家聊聊市场为数不多的女经理——葛兰。
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之后在美国西北大学取得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学位。
不仅如此,读书期间,葛兰还曾获美国心脏学会(AHA)科研基金,担任项目负责人,并且获得业内最权威国际会议最佳论文。
毕业之后,葛兰先在欧洲半导体公司做实业,之后回国。
2011年起,葛兰先后在国金证券、民生加银基金做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电力设备、新能源、轻工、医*等行业,所在团队曾获得新财富第一名。
三年的行业研究经验为她后来的投资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4年10月,葛兰加入中欧基金,并于2015年1月开始担任基金经理。
因业绩出色,短短五年其管理的基金规模就达到了343亿元。从业年均回报更是力压群雄,高达30.93%。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中欧医疗健康基金近4年来回报率高达232.34%,年均回报32.32%,是近几年来收益率最高的医*基金之一。
葛兰担任基金经理5年零5个月,复合年化回报高达30.93%。
放眼国际,股神巴菲特巅峰时期复合年化为30.4%,华尔街第一理财家彼得林奇复合年化为29%,金融巨鳄索罗斯复合年化为28.6%。
纵观全国,1524名公墓基金经理中,从业超过5年且复合年化超过25%的只有21个人,超过30%的只有5人。
现在还在掌管的有以下4只(前三只分了AC,内容相同,但收费模式不同):
代表作是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是一只医*主题基金,管理了4年又78天。
如果你在2016年九月底月买话10万元买入这只基金,现在已经是33.2万了。
和几个明星基金经理代表相比:
葛兰的投资理念:
偏爱成长、自下而上、淡化择时、细分赛道均衡配置、长期持有、高仓位运作。
葛兰的选股路径是自下而上,先是依仗专业度把握个股,然后结合宏观政策选出自己的投资组合。
具体个股选择层面,葛兰有一套自己的四维空间选股框架。除了我们熟知的公司基本面、行业景气度、竞争格*三个基本研究维度外,她还添加了一个“历史”的维度。而且“历史”维度是四个维度之首。
在葛兰看来一个好的企业必须能够经得起历史的考验,通过对公司发展历史深入研究,尤其是在顺境和逆境中的发展情况,这对于判断公司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这套选股框架选出高质量、高成长的个股,然后赚企业成长的钱。
这一点在葛兰的持股风格上表现的非常明显:
可以看出,2018年葛兰偏爱小盘成长股,2019年至今偏爱大盘成长股。
比起市场上动辄300%的换手率,葛兰的换手率极低,近两年换手率更是维持在150%以下。
择时方面,由于坚持自下而上选股,葛兰很少择时,常年满仓操作。
中欧医疗健康属于医*主题基金,资产配置风格主要体现在行业细分领域。
具体赛道分类和所包含的企业如下:
CRO/COM赛道:凯莱英、*明康德、泰格医*。
创新*赛道:恒瑞*业。
医疗服务赛道:爱尔眼科。
医疗器械赛道:迈瑞医疗、通策医疗。
疫苗赛道:长春新高、智飞生物。
从市值来看,大多在千亿市值以上,可谓大象起舞;少数细分行业新兴龙头,市值也普遍在三五百亿。
葛兰在一次专访中称,“既会关注已经证明自己并且持续优秀的龙头,也会看好有潜力能快速长大的新兴成长。”
从今年第三季度的持仓数据来看,葛兰的前十大重仓股普遍持仓超过1年,爱尔眼科、长春高新、恒瑞医*、泰格医*持仓周期都超过3年。这些优质股票也为葛兰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除2020年一季度、2018年四季度,中欧医疗健康的仓位基本在90%左右。
在持仓集中度上,前十大重仓股占相较以往60%+有所下降,不过从最近一期来看似乎有回升趋势。
高仓位运作+集中持股是把双刃剑,一方面能够最大化的获得超额收益,另一方面会导致风险和波动变大。
这一点从葛兰的业绩上就能够反映出来:高收益、高回撤。
不过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葛兰在医*领域对自己非常有信心。
近期来,关于葛兰网上也出现了一些争议:
纵观这两年我国金融市场,2019年牛市以来,消费、医*、科技三大板块涨势如虹,成为最强风口。医*更是独领风*,今年涨幅前列的基金绝大多数是医*行业基金。
这些风口成就了一大批业绩傲人的行业主题基金经理,不可否认,葛兰也是其中之一。
通过观察中欧医疗成立以来的业绩走势:
我们不难发现,以2019年为分水岭,在2019年之前,中欧医疗和大盘并没有拉开太大差距,2019年之后,随着医*风口的到来,中欧医疗开始发力,后期远远甩开大盘。
既然葛兰主攻医*主题,我们就来看看葛兰的代表作在医*主题基金中到底表现如何。
先拿中欧医疗与医*指数对比:
结果很明显,葛兰的中欧医疗大幅跑赢医*指数。
当然,只和指数对比肯定不够的,医*指数智能代表医*主题的“平均水平”。
想要更加客观的反映葛兰的真实水平,还要和其他主动基金(医*主题)进行比较。
网叔整理了目前市面上所有的医*主动基金,其中成立时间超过三年的一共有96只,近三年复合年化在40%以上的只有7只:
也就是说在医*主题主动基金这一领域,葛兰的业绩已经超越了90%以上的基金经理。
单纯的跑赢医*指数(平均数),可以说是因为踩对了风口。
但是跑赢90%以上的医*主动基金,可不仅仅是踩对风口能够做到的。
医*行业属于刚性需求行业,放眼全球,医*板块堪称“牛股的摇篮”。
未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国民收入的提高,居民医疗保健需求会不断增加,从而大大拉动医*行业的增长。
一方面,医*行业受政策影响较大,过去几年,集采一次次地打击医*行业的信心。
另一方面,医*行业产业链复杂,细分行业众多,对基金经理的专业和能力要求极高。
在投资上想要取得更高的胜率,要么自己深入研究,要么找牛逼的医*领域大牛打理的主动基金。
带着问题做研究,我们先来看两个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先说答案:投资医*基金非常赚钱。
A股一级行业(申万)共有28个(申万是A股常用的行业分类标准)。
我们再来看看这个行业的基金涨幅:
全指医*指数涨了51.59%。
主动基金涨幅巨大,主要是重仓的行业龙头股价大涨。
我们来看看2016年以来这个行业主要个股的涨幅:
次之,要么现在非常赚钱,但不高速增长了;要么现在不赚钱,但高速增长,未来大概率非常赚钱。这两种情况都需要谨慎对待。前者失去了想象力,后者存在的不确定性。
而最差的行业,现在不赚钱,未来也没有成长空间了,赶紧跑。
先说答案,医*行业赚钱能力一般,但部分细分行业和行业龙头非常赚钱。
衡量一个行业赚不赚钱,第一个指标叫净利率(净利率=净利润/营收)。
医*行业的平均净利率是6.0%,低于全市场平均水平。
但生物制品和医疗器械却非常赚钱,净利率达到了16.7%、15.5%。相当于每卖出100块钱的产品,就能赚16元左右,是全市场平均水平的2倍。
衡量行业赚不赚钱,另一个重要指标叫ROE,中文名净资产收益率(ROE=净利润/企业净资产)。
从表中我们可以发现,医*行业依旧不怎么赚钱,医*全行业的ROE是8.1%,低于市场平均水平(9.5%)。
但生物制品和医疗器械还是能跑赢市场平均水平,生物制品的ROE是11.3%、医疗器械的ROE是14%。
投资就是投未来,一个没有未来的行业,往往带来不了好收益。
医*行业现在不怎么赚钱,那未来能非常赚钱吗?
不过,集采对生物制品和医疗器械行业影响有限。
这是生物制品的净利率和ROE。盈利能力已经有恢复的趋势。
这是医疗器械的净利率和ROE。2018年的集采主要针对*品,医疗器械不受影响,盈利水平还进一步上升。
不过,2020年,医保*开始对医疗器械集采,未来几年医疗器械的盈利能力肯能会受到影响。
集采是医*行业的供给侧改革,通过集采既降低了*价,也让一些中小*企彻底退出市场,给巨头的发展留足空间。
未来,随着龙头*企市场份额扩大,行业盈利能力也将有所恢复。即使恢复不到2018年之前的水平(ROE12%),但ROE也能达到10%+,盈利能力高于社会平均水平。
先说答案,医*行业是个长青行业,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
老年人越来越多,对医*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多,医*市场规模也将持续增长。
创新*就是*企独立研发出来的*品,受专利保护,市场价较高,利润也较高。也是医*行业技术含量最高的领域。
2015年8月,***文件《关于改革*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提出“加快创新*审评审批”和“加快创新*上市即进入医保”谈判。
之后,创新*临床实验申请数量爆炸式增长。一般来说,从临床实验到上市一般需要3-7年左右的时间。未来几年将是我国创新*市场大爆发的黄金时代。(这个后文详细展开)
医*行业的核心产品有两个:*品和医疗器械。
近些年新崛起的整形等医疗服务也算是医*行业的一大分支。
整个行业就是围绕*品和医疗器械生产、医疗服务而形成的生产、销售、消费的产业链。
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比较简单,这里重点讲下*品。
*品有两种分类:
中*比较容易理解,就是从大自然中挖的中草*。现在一般以中成*的形式存在。
化学*俗称“西*”,是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提取的*物。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除了中*就是化学*。
生物制*就是通过微生物等技术提取的*品。最常见的生物制*是疫苗。一些治疗癌症的*品也属于生物制*。
2020年,我国化学*、中*和生物制*的市场规模约8780、5806、3333亿元。化学*一家独大,占据了49%的市场份额。
创新*,又称“原研*”,是*企独立研发出来的*,受专利保护,价格较高。
仿制*,就是等创新*专利保护期过后,其他*企仿制的*,价格比较低。
《我不是*神》中,徐峥卖的所谓“假*”就是仿制*,瑞士*厂生产的“正版*”就是创新*。
行业的生命发展周期主要包括四个阶段: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把握一个行业处在什么阶段,是投资的一个重要功课。
我们从两个角度入手:
一个是总体规模的扩张,从无到有,从有到多。有上限说明还有增量空间,没上限了,就会竞争激化,形成内卷。这里最能反应市场情况的是产量和销量。
前面说过,医*行业最大的机会在创新*,未来几年也将是我国创新*市场大爆发的黄金时代。
由于起点低,2005年之前,我国医*市场主要以仿制*为主。看看欧美发达国家哪个*品能治病、卖得火,就仿制哪个*。
通过卖仿制*,部分医*企业走了出来,并积累了第一桶金。有钱了做什么?当然是做利润更高的产品。
以恒瑞医*为例,发展创新*之前,公司毛利率约是40%,净利率也就11%。
发展创新*之后,公司毛利率已经升到88%,净利率也升到了23%,翻了一番。
在中国医*巨头开始转型创新*时,国际创新*巨头则面临着创新*回报率持续下滑的困扰。
这里补充下创新*外包产业链知识,懂的小伙伴可以直接跳过:
创新*外包比拼的主要是人工成本。哪里的人工成本低,国际医*巨头就把产业链外包给谁。
创新*外包产业链就这样被中国企业一点点的拿到手。
天时、地利、人和都在,国内创新*就这么一步步发展起来了。
不仅老牌*企恒瑞医*、正大天晴(港股上市)、丽珠集团等成功转型创新*,成就股市长牛的神话。
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君实生物等新*企更是依靠融资直接切入创新*领域。为中国创新*发展添砖加瓦。
竞争的结果往往是二八定律的马太效应,即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强者垄断大部分利润,弱者一大堆分食残根冷炙。
投资中,“宁数月亮,不数星星”,尽量拥抱“垄断”。行业竞争格*越明朗,投资的不确定风险就越低。
不同的细分领域,医*的竞争格*都不一样。医疗服务比较简单,主要是爱尔眼科和几个医美概念。
老牌*企恒瑞医*和正大天晴分别有201、137个项目正在进行临床实验。
创新*产业链外包方面,*明康德一家独大,占据了国内CRO16.4%的市场份额。
不过,*明康德的体量和国际创新*外包巨头相比仍有数倍差距。
智飞生物:AC-Hib疫苗市占率100%,独家代理默沙东的四价HPV疫苗、九价HPV疫苗、五价轮状疫苗。
沃森生物:23价肺炎疫苗市占率38%、Hib疫苗市占率32%。
康泰生物:四联苗市占率100%、乙肝疫苗市占率34%、Hib疫苗市占率30%、23价肺炎疫苗市占率10%。
长春高新:鼻喷流感疫苗国内独一份。
我国医疗器械领域竞争格*有2个特点:
一是国产替代,尤其是高端医疗器械的国产替代。
二是龙头企业积极走出去。行业老大迈瑞医疗的境外营收占比场内保持在40%以上。
恒瑞医*堪称医*界的“华为”,每年把营收的15%拿出来做研发,多个重磅创新*已经获批上市,和辉瑞、默克等国际医*巨头同台竞技。
2019年,恒瑞医*抗肿瘤*物营收105.8亿,占公司总营收的45.5%。
如果你在2000年花1万块钱买了恒瑞医*股票,拿到现在就变成218万了。
高增长的背后,是公司多款重磅产品,如卡瑞利珠单抗、氟唑帕利、吡咯替尼、阿帕替尼、硫培非格司亭等获批、且陆续进医保,进入放量收获期。
迈瑞医疗是中国最大的医疗器械厂商,产品覆盖国内11万家医疗机构和99%以上的三甲医院。在海外,迈瑞医疗已经把医疗器械卖到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
新馆疫情期间,武汉的金银潭医院、火神山、雷神山都有安装迈瑞医疗的呼吸机。海外疫情爆发后,迈瑞医疗的呼吸机更是供不应求。
迈瑞医疗产品主要分为三类:
生命信息与支持类产品,主要是监护仪、麻醉机、呼吸机等。
体外诊断类产品,主要是血液细胞分析仪、尿液分析仪、生化分析仪等。
医学影像类产品,主要是超声诊断系统、X射线成像系统等。
2019年,三大类产品的营收分别是63.4亿、58.1亿、40.4亿,分别占公司营收的38.3%、35.1%、24.4%。
2018年10月16日上市以来,迈瑞医疗股价涨了5.5倍,平均每年涨178.1%。
如果你在2018年花1万块钱买了迈瑞医疗股票,拿到现在就变成6.5万了。
高增长的背后,一是医疗器械市场持续增长;二是迈瑞医疗产品高端化,实现高端医疗器械的国产替代;三是疫情打响了迈瑞医疗的品牌,迈瑞医疗趁机拓展海外市场。
爱尔眼科是全球最大的眼科连锁医院,在全球拥有600多家医院,其中500多家在内地,剩下的100多家遍布欧美、东南亚和香港。
爱尔眼科的业务主要由屈光手术、白内障手术、眼前段手术、眼后段手术、视光服务项目等。
其中,屈光手术和白内障手术是公司营收的大头。
2009年10月30日上市以来,爱尔眼科股价涨了41倍,平均每年涨49.2%。
如果你在2009年花1万块钱买了爱尔眼科股票,拿到现在就变成42万了。
未来3年,营收平均增速预估24.6%,净利润平均增速31.7%。
业绩高增长的背后,一是近视人群不断增长,给爱尔眼科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客流量;二是爱尔眼科的进一步扩张,未来10年爱尔眼科将再开200多家医院(包含诊所),拥有的医院总数将提升到800多家。
2020年上半年,在疫情刺激下,医*股集体大涨,收益TOP10基金全是医*基金。
2020年下半年,医疗器械集采,乐普医疗等受影响的个股腰斩。医*指数也高位震荡,“喝酒吃*”行情只剩“喝酒”。
2021年初,河北疫情大反复,不少人又在问“医*股还能涨吗?”
很多人只看到下半年机构抱团白酒股,却忘记了上半年机构在抱团医*股。现在,机构抱团行情已经走到尾声,市场的焦点也集中在新能源、军工等几个品种上,并没有医*股的什么事情。
此外,集采已经常态化,未来时不时的会打击下医*股。在利空可能频繁来袭的背景下,机构断无再抱团医*股的可能。
市场上所谓的“机构抱团医*股”更多的是基金共同持有恒瑞医*、*明康德、迈瑞医疗等几家龙头,这几只股票本身就是基金的底仓,会长期持有。
所以,医*股行情更多的是高位震荡,机构接力抱团“医*股”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说的是,行情不好时,机构资金就会抱团白酒股和医*股。无他,白酒和医*有业绩支撑罢了。
贵州茅台,张坤一拿就拿了8天。私募大佬林园更是高喊出“未来30年医*股有100到500倍的收益”。
作为长青行业,长期持有医*股无疑会带来巨大的收益,但不要只惦记贼吃肉,却忘记了贼挨打。无法忍受大幅回调,注定是没法长期持有的。
如果还想赚基金经理的“能力溢价”,就可以考虑买牛逼基金经理管理的,重仓该行业的主动基金。
下面是我们给大家优选的行业指数基金和主动基金。
全指医*指数发布于2011年,“从中证全指样本股医*卫生行业内选择流动性和市场代表性较好的股票构成指数样本股,以反映沪深两市医*卫生行业内公司股票的整体表现。”
下面是前十重仓股的情况:
目前,规模和表现相对突出的有1个指数基金:
场外,可以选择挂钩ETF的联接基金。分为A类和C类,A类买入时一次性收申购费,C类不收申购费,按天收销售服务费。长期持有选A类,短期持有选C类。
创新*产业指数发布于2019年,“选取主营业务涉及创新*研发的上市公司作为待选样本,按照市值排序选取不超过50家最具代表性公司作为样本股,反映创新*产业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
下面是前十重仓股的情况:
目前,规模和表现相对突出的有1个指数基金:
场外,可以选择挂钩ETF的联接基金。分为A类和C类,A类买入时一次性收申购费,C类不收申购费,按天收销售服务费。长期持有选A类,短期持有选C类。
中证医疗指数发布于2014年,“从沪深A股医*卫生行业的上市公司中,选取业务涉及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医疗信息化等医疗主题的上市公司股票作为指数样本股,以反映医疗主题上市公司股票的整体表现。”
下面是前十重仓股的情况:
目前,规模和表现相对突出的有1个指数基金:
场外,可以选择挂钩ETF的联接基金。分为A类和C类,A类买入时一次性收申购费,C类不收申购费,按天收销售服务费。长期持有选A类,短期持有选C类。
中证生物医*指数发布于2015年,“选取提供细胞医疗、基因测序、血液制品、生物技术*物、疫苗、体外诊断等产品和服务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股,采用自由流通市值加权方式,并对单个股票设置5%的权重上限,以反映生物医*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
下面是前十重仓股的情况:
目前,规模和表现相对突出的有1个指数基金:
国泰中证生物医*ETF(512290.SH),目前最大的中证生物医*指数基金,管理规模40.68亿元。
场外,可以选择挂钩ETF的联接基金。分为A类和C类,A类买入时一次性收申购费,C类不收申购费,按天收销售服务费。长期持有选A类,短期持有选C类。
国证生物医*指数发布于2015年,“以A股市场属于生物医*产业相关上市公司为样本空间,根据市值规模和流动性的综合排名,选出前30只股票作为指数样本股,反映了生物医*行业的整体运行情况。”
和中证生物医*指数的区别在于,国证生物医*指数样本股数量更少,头部公司权重更高。
下面是前十重仓股的情况:
目前,规模和表现相对突出的有1个指数基金:
招商国证生物医*(161726.OF),目前最大的中证生物医*指数基金,管理规模141.45亿元。
在选择指数基金的时候,一般建议规律规模大的,在操作上跟指数的走势吻合度会高一些。
众所周知,买主动基金就是买基金经理,基金经理的能力决定了主动基金的最终收益。下面我们围绕基金经理盘点一下这几个主动基金。
重仓持有的医*股:
中欧葛兰,担任基金经理5年有余,职业生涯复合年化回报30.93%,基金管理规模343.16亿。
在担任“中欧医疗健康A”基金经理期间,总回报率272.45%,年化收益率35.97%。
中欧葛兰解读:知名基金经理解锁(一):中欧葛兰,年化31%,医*女神是不是风口的猪?
重仓持有的医*股:
汇添富郑磊,担任基金经理5年有余,职业生涯复合年化回报26.08%,基金管理规模301.41亿。
在担任“汇添富创新医*”基金经理期间,总回报率201.56%,年化收益率57.74%。
重仓持有的医*股:
工银瑞信赵蓓,担任基金经理6年有余,职业生涯复合年化回报22.88%,基金管理规模160.8亿。
在担任“工银瑞信前沿医疗A”基金经理期间,总回报率296.6%,年化收益率32.21%。
这里需要提醒一点,个股的不确定性风险比基金要大,谨慎参与。
90%的小白玩基金亏钱,根源是不懂,买了好基金拿不住,更别说“追涨杀跌”乱投资了。
1、养基超级指南:手把手教你玩转基金(附实战截图)
1、投资上有什么疑惑,可以关注公众号“网叔点财”直接在文章下面留言,能答的,叔会解答。
2、留言的时候,不要问”在吗?“后台没有客服恭候,请直接留下完整问题,叔会集中时间解答。
网叔:资深投资人,长期创业者。独立,理性,深度思考。热爱钱更在乎良善。闲来聊两句常识,*几个混蛋,喝两杯小酒。
关注网叔,公号:网叔点财(wsdc2046)
想买到下一个恒瑞医*,你就要想清楚这个问题,不然注定会错过各种潜力成长股
价值事务所发布完深入研究的股票后,经常有人评论:哇,价格好高呀,下不了手。稍微专业一点的小伙伴还会看一下估值水平,知道股价高并不代表着估值高。暴躁的,或者对我们有很多偏见的,直接阴谋论:价值事务所就是黑嘴,帮庄家出货.......
说实话,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都很无奈,之前在评论里跟大家回复过了:价值事务所只负责研究个股的基本面,包括主营业务情况,竟争优劣势,当前和后续预期的估值水平。但我们不是荐股,更不择时,一切仅供参考。
帮庄家出货之类的事情更无从谈起,我们也不认识什么庄家,更没有人给我们钱,如果真的是帮庄家出货,那价值事务所研究了这么多票,岂不是都发达了,团队的小伙伴都可以退休去享受了。然而我们还在苦哈哈的做着研究。
所以以后不要再搞什么阴谋论了,就说有些朋友,一不打赏,二不转发,再连个好话也不说,就有点太让人心寒了。
01 价值事务所
股价高位和高估值就不能买吗?
当然了,今天的主题不是要讨论这些网络攻击,对此我们是看的很淡的,人在江湖走,哪能不挨刀,咱又不是人民币,不可能人人都喜欢。只要自己不忘初心,就不怕攻击和抹黑。今天要谈的其实是:股价高位和高估值就不能买吗?
这其实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话题,尤其对于做价值投资的人而言,因为价值投资的出发点就是避免亏损,而且是要尽可能的避免亏损,天然厌恶风险,而高位高估值,确实是风险更大一点。所以做价值投资的大部分都更偏好低位低估值的股票。
这里也要分开说一下,高位和高估值是两码事情,股价处于高位并不代表它的估值就很高,所以风险也不一定就很大,所以咱们接下来重点就是讨论高估值就不能买吗?一定风险很大吗?就不会涨吗?
咱们也不啰嗦,直接上结论:股价的上涨和下跌,跟股票的估值高低没有什么关系。
这跟很多价值投资者的认知是有冲突的,可能是因为可能是因为风险偏好比较低,让他们对高估值的股票都比较警惕,慢慢的就将估值的高低和上涨下跌对应起来了,真相却是:这两者并没有什么关系。
02 价值事务所
股价上涨和下跌的真相
股票市场炒作的是一种预期,大家会买入,是认为未来他还会更高,只要市场普遍预期一个公司未来会越来越牛逼,赚钱越来越多,大家都能接受当前的价格,那么他就可以继续上涨,不管他现在是50倍还是100倍,还是只是1000倍,甚至是1万倍市盈率。
如果市场的普遍预期是认为它后面不会再高,那么无论他现在是估值多低,几倍,甚至破净之类的,市场就是无动于衷,对他们睬都不睬。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就无法解释,为什么很多股票的估值已经很高了,但它依然在上涨,也当然无法解释为什么很多股票的估值那么低了,但它依然一动都不动还有,仿佛被世人所遗忘了。就像牛市里,全场的估值水平可以一路上扬,没有尽头,仿佛天空才是他的极限;而熊市里,没有最低,只有更低,似乎地狱才是它的归宿。
比如乐视网,13年到15年,市盈率从几十倍到几百倍,股价暴涨几十倍,因为大家都相信了贾布斯是下一个乔布斯,马化腾,马云,乐视网会是下一个苹果、腾讯、阿里。
但后面被爆业务造假后,大家发现原来贾布斯只是一个PPT融资高手,公司自己根本没有造血功能,乐视网那么大的摊子完蛋,于是估值没有最低,只有更低,股价更是如此。
最近也是如此,医*和食品板块估值都往15年的高点奔了,但它是依然一路向上,而传统基建那些大块头,估值够低吧?业绩也不错吧,却动都不动。
背后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病毒的影响,让大家对后续全球经济增长感到悲观,资金疯狂加速拥抱食品医疗这些确定性比较高的品种。不管病毒还是战争大家总要吃吧,生病总要就医吧,所以增长是没有问题的,干就是了。其他题材,没有这个预期,市场理都不理。
03 价值事务所
估值高低和股价走势之间的真正关系
在这里也许有人会杆一下:高了会更高,只是市场偶尔偶尔失灵,价值终将回归。
市场有时候会失灵,没有错,但这同样无法解释为什么医疗食品已经足足牛了一两年,这并不是短暂的问题,一两年时间够长吧。
价值终将回归,这句话一定是没有错的,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可能就有个问题,就说你认为的价值是不是市场所认为的价值,而且你怎么知道所谓的价值不是价值陷阱呢?
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家对事物的认知是会发生变化的,价值也会发生变化。大建设年代,产能缺乏,钢铁很值钱,他可以享受高估值,现在产能严重过剩,他只能接受估值。这本身就是有一个变化过程,作为投资人就应该去观察中社会的变化并调整对这些事物的认识,而且估值本来就是一个预估的过程,更不要说存在数据造假之类的种种问题。
到了这里,还是提醒一句:请理解今天讨论的重点是股票的走势和股价之间的关系,并不是我们为高估值找合理理由。
如果上面说的,你能理解,那么对估值高低并不决定股价的走势,这一点应该是能理解了,但股价的高低跟股价应该是有一些关系吧?
一定要说有什么关系,确实也有,只能说是:总体来说估值越高的,一旦趋势发生改变,它的回调幅度会更高,估值比较低的,趋势发生改变的时候,它的回调幅度就会低一些,也就是价值回归过程。他们的关系也仅限于此,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关系。
所以以后当你看到一个股票股票估值比较高的时候,应该先看的是以他处于什么样的趋势中,然后再想想他的逻辑还在不在,市场对他的认知是有没有可能说估值更高,或者说后面他还会不会再长?
当然了,你也可以选择放弃,因为你觉得判断趋势很难,也担心一旦趋势发生改变的时候,它的回调幅度太大,你承受不起这样的后果,更宁愿去找那些估值比较低的,那也没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合适的操作方式,按照自己的喜欢而且有效的方式来就好。
但没必要因此就去抨击别人,因为投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赚钱,买股票只是方式,并没有优劣之分。
《价值事务所》分析合集
|立讯精密(SZ:002475) | 中国国旅(SH:601888) |
|桃李面包(SH:603866) | 良品铺子(SH:603719) |
| 宁德时代(SZ:300750) | 三只松鼠(SZ:300783) |
| 海澜之家(SH:600398) | 中信出版(SZ:300788) |
| 张裕A(SZ:000869) | 凯莱英(SZ:002821) |
| 昭衍新*(SH:603127) | 生物股份(600201) |
| 片仔癀(SH:600436) | 健帆生物(SZ:300529) |
| 华东医*(SZ:000963) | 迈瑞医疗(SZ:300760) |
| 云南白*(SZ:000538)| 顺鑫农业(SZ:000860)|
| 东阿阿胶(SZ:000423)| 信立泰(002294)|
| 中国中铁(601390)| 伊利股份(600887)|
| 今世缘(603369)| 贵州茅台(600519)|
| 酒鬼酒(000799)| 五粮液(000858)|
| 泸州老窖(000568)| 养元饮品(603156)|
| 洋河股份(002304)| 大华股份(002236)|
| 千方科技(002373) | 三七互娱(002555)|
| 恒瑞医*(600276)|
价值互动24:你有什么相对价值事务所说的呢?评论区互动一下,也看看别人的回答!
拒绝白嫖,不打个赏,就点个“在看”吧:)
???
恒瑞医*中长期怎么样?还有什么生物医*股票不错的?
000518四环生物。短期可关注。
恒瑞医*现在算便宜还是贵?
第18周了,2023年已经走完三分之一了。老规矩,先复盘上周行情。周一,8大指数全部扑街,跌幅都在0.6%以上,两创指数跌幅均不少于1.7%;外资净卖出近40亿。周二,8大指数只有上证50微微上涨;两创指数跌幅继续在1.7%以上。外资净卖出近50亿。
周三,赛道股大幅反扑,创业板指涨超1.5%。阳光电源暴涨近15%;宁德时代大涨5.4%。
周四,8大指数7个上涨,中字头个股表现抢眼,保险股全天强势,中国平安时隔8年再次涨停。周五,8大指数全部上涨,科创板领涨1.86%;除创业板外其余指数涨幅都在1%以上。人工智能板块全线反包,中字头继续发力。科大讯飞大涨9.47%,隆基绿能创阶段新低。总体上看,上周先跌后涨,成交量继续维持在万亿以上,总体行情还算不坏。不过各行业和板块之间轮番在强弱之间切换,整体结构性行情还是捉摸不定。风口浪尖上的人工智能板块,本周小跌1.22%,连跌3周,但却在周五单边走高大涨4.2%。......去年的年终大考都披露完毕,一季报也都出炉了。简单讲讲目前我持仓的标的最新的看法。赣锋锂业、双汇发展、华东医*、乐普医疗、华兰生物、天顺风能,这些股票要么自身估值低,要么技术面经过了一轮大调整,并且这些都还是成长性不错的个股,所以就继续持有即可。
隆基绿能在加仓后继续下跌,并且下跌创下今年新低。目前我的成本价47元,我这种老韭菜早就习惯了浮亏持仓,所以啥事当没发生,继续持有。
隆基绿能目前的估值肯定是很低了的,我这种长期价投的风格,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因为短期纯粹的股价波动而对股票产生看好或看坏的变化。
海康威视最近连续下跌,我此前在44.1元减仓的时候,提过38元可以重新买回去,没想到这么快就跌破38元了,可惜我的仓位都用来做网格了,上周芯片和中概互联网一共买入了3格,可用资金暂时不够,先放一放。海康威视长期的业绩太稳了,而且还有很长的增长空间,人工智能板块也是今年最牛的板块,所以估值不宜给过低,长期持有的角度看,海康威视35-38元的区间就可以买了。
重点讲讲恒瑞医*。
恒瑞医*今年累计涨幅26.3%。对比同期中证医*指数下跌0.89%,恒瑞医*可以说逆势大涨了。如果对比去年4月份的低位,那么过去一年恒瑞医*累计涨幅高达82%那么问题来了,涨了这么多,现在的恒瑞医*算贵吗?用数据说话:最近10年,恒瑞医*的平均滚动市盈率是58倍,当前是79.4,明显太贵了。如果简单这么计算,可能直接就可以考虑减仓卖出了。但恒瑞医*估值这么高还能涨,最重要的原因是业绩复苏的预期,市场一直给得很高,比如机构对恒瑞医*明年、后年的利润增长预测在20%左右,而一季报和年报也说明,恒瑞医*的创新业务贡献的营收大幅增长,这可以快速让恒瑞从医*集采的负面影响中走出来。另外,医*行业今年还没涨,所以这对恒瑞来说也是一个机会:自己虽然贵了,但整个行业的估值其实还是便宜的。总体来看,算估值肯定是贵了,而且是提前把未来1.5年的利润空间给透支了,但行业低估,加上自身业绩复苏预期高,龙头股溢价高等因素,虽贵,但也不算离谱。对于恒瑞医*,我后续可能会边涨边减仓,但总体不会卖太多。至少有一半底仓是不会卖的。
......文旅部和旅游部消息:全国国内五一假期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同比增长80.8%;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亿元,同比增长128.9%,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0.7%,都是历史新高的数据,“史上最火五一”的名号没有悬念。
考虑到去年二季度口罩问题严重,两相对比,今年二季度GDP可以期待交出一个超预期的成绩单吧。
这么热闹的五一假期,明天A股值得一个高开。......
上周沪深300指数没涨没跌,我的-1.86%,好不容易建立起领先沪深300的涨幅优势,一周就给嚯嚯没了。。。其他没啥要说了,继续屯着。
举手之劳,谢谢点赞
上市19年利润激增61倍,恒瑞医*是如何成为A股“医*一哥”的?
恒瑞的成为医*第一股,依靠一件法宝:专注。有一句俗话叫铁杵磨成针,恒瑞就是用这种精神来做医*。
各行各业,许多公司都缺乏这种长期的专注,恒瑞从一开始就定下了高目标,以国际巨头医*公司为标杆,高标准研发医*,以仿制*起步,向创新*转变。恒瑞专注于*品研发,仿制*方面,目的不仅仅是做到与原研*相同效果,而是要超越原研*,只有这样才能抢占市场,正是这种高标准,恒瑞做到了国内医*行业第一,相对于其他医*公司,遥遥领先。
现在还清晰地记得,大约是2012年那几年,云南白*寻求转型,转型的目标是做牙膏!而恒瑞医*没有这么做,还是在默默地继续做*品研发,那时候,云南白*的市值是恒瑞医*的2倍多,恒瑞不到400亿元,云南白*大约有800亿元。再回头看,云南白*的牙膏的确做成功了,但是恒瑞的坚持做医*更成功,每年都有创新*上市,市值已经是云南白*的3.5倍。在云南白*做牙膏的这7年中,市值上涨只有30%,而恒瑞医*则上涨了8.2倍,远远超过了云南白*。
专注是很厉害的武器,不论是公司还是个人,一个学习专注的学生,他的成绩会非常好,一个专注的公司,经营会非常出色。专注的力量,华为最善于利用,针尖压强,将巨大的力量集中在针尖上,可以穿破硬物,做公司就是要这种效果,集中力量,聚焦一个点,才有机会做到非常出色。像云南白*这种做法,是平庸的,不会成为出色的公司,在知难而退与迎难而上的选择下,选择了前者,所以平庸;而恒瑞医*则选择了后者,迎难而上!
医*指数测评:跟踪11个医*指数得出2个最赚钱的基金 - 知乎
对医*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医*是非常赚钱的。
看得人心痒痒,但深入研究下去,不少人就会发现研究医*行业就像在看天书。明明每个字都认识,但组合在一起就不知道啥意思了,脑壳疼。
网叔测评了11个医*指数,并找到2个性价比最高、赚钱能力强的指数基金。力求一篇文章解决你医*行业投资的难题。
1、医*指数和医*指数基金
1、编撰方式
1、易方达沪深300医*ETF(512010)
我们要投医*,首先就要弄清楚“医*指数”究竟是什么。
医*指数属于行业指数的一种,其成分股主要是一些医*股。
跟踪医*指数的基金,就是医*指数基金。这些基金一般只买指数成分内的医*股,且个股仓位配比和指数权重基本差不多。
和直接买医*股相比,买医*指数基金,就是买一揽子医*股,能有效规避单一个股暴雷的风险,比较适合对行业了解不深的小白投资者。
而医*和消费一样,是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一个刚需行业。只要生了病,不管有钱没钱,肯定要打针吃*。
只要人类还在,对医*的需求就还在。从这个角度来说,医*行业的需求异常稳定,不怎么受经济周期的影响,是一个永青的行业。
简单做个对比,这是2004年12月31日全指医*和沪深300指数诞生以来的收益对比:
全指医*涨了1461.5%,平均每年涨18.7%。
医*是个大行业,大到即使是某一细分行业,规模也能非常大,也会有较多细分行业指数。
限于篇幅的缘故,本文无法罗列全部医*指数,仅挑选11个最常见的医*指数进行分析,包括全指医*、中证医*、300医*、中证医疗等。
接下来,网叔就从编纂方式、业绩的角度出发,让他们PK下。
跟踪整个医*行业的指数主要有5个:全指医*、医*100、中证医*、300医*、国证医*。它们都是从整个医*行业选股,以反映医*行业的整体走势。
全指医*,从中证全指样本股医*卫生行业内选择流动性和市场代表性较好的股票构成指数样本股,目前成分股共253只,基本囊括了A股主要医*股。
医*100和全指医*的选样空间是一样的,不过选股标准更苛刻,成分股只有100只。
虽然没找到确信的资料,不过从权重上来看,医*100更接近等权,每只成分股的权重都在1%左右。
由于成分股数量更少,300医*十大成分股权重会高一些。
国证医*,是国证指数公司编制的,选取归属于医*卫生行业的规模和流动性突出的80只股票作为样本股。
他们也是从全行业选股,不过选股标准更苛刻,成分股只有50个。
区别在于:医*50是选择医*行业中最好的50只龙头公司。细分医*是从各个细分行业中挑选50家龙头公司,细分医*行业配置更均衡一些。
医*50由沪深两市医*卫生行业中规模大、经营质量好的50只龙头公司股票组成,以反映沪深两市医*行业内龙头公司股票的整体表现。
细分医*是从制*、生物科技与生命科学等细分产业中挑选规模较大、流动性较好的公司股票组成样本股。
医*行业较大的细分领域主要是生物医*、创新*、医疗(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医疗信息化等)。
生物医*,选取提供细胞医疗、基因测序、血液制品、生物技术*物、疫苗、体外诊断等产品和服务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股。
中证生科,选取涉及基因诊断、生物制*、血液制品及其它人体生物科技的上市公司作为成份股。
CS创新*,选取主营业务涉及创新*研发的上市公司作为待选样本,按照市值排序选取不超过50家最具代表性公司作为样本股。
中证医疗,选取与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与医疗行业相关代表性公司股票作为指数样本股。
网叔统计了11个医*指数过去5年的总收益、年化收益、最大回撤。
各个细分行业指数,表现都不错,最差的中证医疗也涨了120.2%,平均每年涨17.1%。
典型的反例,就是医*100,虽然十大权重股也有不少行业龙头,但权重太低,只有11.2%,导致收益垫底。
主要医*指数的最大回撤差别不大,都在40%左右,远高于沪深300指数32.5%的回撤。
回撤大,主要是因为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集采双重打击下,医*行业跌幅较大。
问一个指数投资价值大不大,其实就是问这个指数赚不赚钱。
A股一级行业(申万)共有28个(申万是A股常用的行业分类标准)。
也就是10年2.17倍,2011年投10万,现在31.7万。
未来,受益于老龄化需求拉动,医*仍将是一个长青行业。医*行业市场规模远远还没有达到顶峰。
有机构预测:到2050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比会超过25%。老龄化程度较现在翻一番。
放大招了,2只性价比最高、赚钱能力强的医*指数基金奉上。
细分领域表现都不错。不过,重仓某一细分领域,难免有押注的嫌疑,风险也比买全行业大。所以对于小白投资者来说,最好的选择还是投资全行业的指数。
另外,提醒下:指数基金主要是复制指数走势,对基金经理的能力要求不是特别高,所以选择指数基金时,最重要是费率和规模。
跟踪300医*指数的基金只有一个:易方达沪深300医*ETF(512010)。
持有满1年,管理费收0.5%,托管费收0.1%,合计0.6%,持有成本算是中规中矩。
另外,这只基金是场内ETF基金,只有开通股票账户后才能购买。
场外的话,可以购买ETF联接基金:易方达沪深300医*ETF联接A(001344)、易方达沪深300医*联接C(007883)。
跟踪医*50指数的基金也只有一个:富国中证医*50ETF(515950)。
基金成立于2020年3月16日,规模1.66亿。
持有满1年,管理费收0.5%,托管费收0.1%,合计0.6%,持有成本算是中规中矩。
另外,这只基金是场内ETF基金,且没有场外ETF联接基金,只有开通股票账户后才能购买。
除了这两只,还有不少表现也不错的医*指数基金,网叔把它们汇总如下:
对于小白投资者,想要投资安全一点,少坐过山车。一定要记住,不要高位接盘。
每股收益,就是是普通股股东每持有一股一年所能享有的企业净利润(也包括亏损)。
买股票(股票基金可以理解为打包了一组股票)的本质就是出资成为公司的股东,让公司替我们赚钱。
比如,你投资的股票市值1亿,每年利润1000万,则PE=10,意味着你的投资10年后才能收回成本,行话叫10倍估值(10倍市盈率)。
一个指数的PE越小,我们收回投资成本的时间就越短,也就是越便宜。
医*指数现在能不能买,我们就看医*指数的估值。
2015年被资金爆炒后,中证医疗估值虽然回落,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估值也就回落到60倍左右。现在的估值是51.5倍,已经低于大部分时间时间的60倍估值。
2015年,虽然也被资金炒作,但没有中证医疗炒的那么猛,之后估值回落,大部分时间估值都在37倍左右,现在估值是44.7倍,高于大部分时间37倍的估值。
90%的小白玩基金亏钱,根源是不懂,买了好基金拿不住,更别说“追涨杀跌”乱投资了。
1、养基超级指南:手把手教你玩转基金(附实战截图)
网叔:资深投资人,长期创业者。独立,理性,深度思考。热爱钱更在乎良善。闲来聊两句常识,*几个混蛋,喝两杯小酒。
60球能展苦服0276恒瑞医*可以继续持有吗?
600276恒瑞医*。该股前期触底以来,有了多个交易日的走强回升和震荡走高,现价45.22。KDJ指标处在次高位向上的位置,在成交量的配合下,预计短线后市还将会走强反弹到46.00(KDJ指标高程·价位对位所做的预测测算),然后将会开始走弱回调。建议谨慎持有,短线小幅看多,适时逢高派发为好。以下为一条连带附文发送的近日市场的看点,以及操作上的建议。敬请连同关注和参考---【大盘还将震荡上行可以看好,中后阶段短线反弹升势趋缓,谨慎做多精选强势个股看涨】本月、也是本周的第二个交易日,沪深两市呈高开高走、高位盘整的态势。受到昨日美股收盘上扬的影响,承接昨日指数拉升的态势,沪深两市大盘指数今日早盘双双高开,随后权重轮换推动股指震荡攀升,新能源异军崛起。就量能来看,沪深两市交易量大幅放大,显示市场回归主板行情迹象明显。我们认为,在扣除经济因素外,市场内值得关注的创业板焦点,昨日几乎全线跌停,估值的回归得到市场的认同下,四季度所撬动的行情将延续“估值体系”,其中蓝筹股的估值当前占据绝对的优势,因而,我们也把该行情定义为“蓝筹行情”。上证指数今日早盘高开于3085.74点,随后在医*股的拖累下进一步下挫至3078.94点,这也是今日沪指最低点。不过在化工化纤、新能源和物联网等前期概念股重新走强的带领下,指数在盘中开始大幅拉升,并成功突破3100点大关,并在午后触及3121.20高点。从支撑压力位来看,指数目前下方并无明显支撑,上方以前期高点为潜在压力,指数今日继续向上逃离均线密集区,暗示大盘走势在某种程度上已经突破支撑和压力线的约束。预计短线后市,在大量新多资金“冬播”抢筹的带动下,大盘还将震荡上行,目标3180点的短线高点。但是,目前大盘的短线升幅即将进入中会段,盘中震荡将会随之而来,升势也将会减缓。上证指数前期的高点3478点,将会是年内的玻璃天花板,后市难有新高,而要创出指数新高的比率将会是百分之零。在重点关注市场操作的主线的情况下,从中线的角度来说,这也成为投资者调仓换股、汰弱留强、避高选低的机会,选择低位个股和布*业绩成长股,等待后市走强回升时挽回损失,将会是一个较好的选择。而在短线来看,还是远距离观望为宜。大盘的本轮后市短线走低,是为技术性的回调而引发,这和创业板的推出,在其中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果把大盘往后的走低,单纯看成是创业板的推出的原因,那是不对的。因此,需要厘清。尤其今年再见新高的可能性只会是为零。尤其是当前市场的环境较上半年已有所不同,不会再有那种单边上扬的走势,操作上仍宜谨慎,而在短线反弹高点之前,大盘的震荡将会加剧。另有,上半年的市场行情,是为资金推动型,而年内高点出现之后的市场行情,将会是业绩支持型的,这不能不说是在炒作特点上的战略性的转移。再加上盘中个股也已经是百分之九十八的比例,先后有了年内高点,后市就将难有新高。建议在大盘还未走稳,目前短线还在下行的情况下,短线不宜介入做多。即使做多,也还要回避和大盘联动的、正在回调的、短线反弹到位的品种,重点关注那部分回调到位的、短线底部蓄势充分的个股。但要短线小幅看多,并且期望不宜太高。还在反弹、并未反弹到位的次新股,或还可适当加以关注。创业板的的28只个股,上市首日,经过疯狂爆炒,冲高回落,低位介入的获利丰厚,高位套牢的筹码也是洋洋大观。本身存在兑现、套现和回吐压力,短线走势未稳,市场普遍预计,创业板炒作,将会回归理性,大多创业板个股还将会向真正的市场价值回归,不宜跟风炒作。【开始走强回升的个股推荐】:601668中国建筑。该股本周一的下影线,股价再次回落到低点,并且创出了新低,随后有了走高回升,现价4.80。预计短线可看高到5.25,中线可看高到5.50。建议适当关注,可以适量介入。
恒瑞医*还能买吗皇?
疫情的来临让医*行业成为了市场的重点,20年以来,医*行业呈现爆发式的上涨趋势,当下疫情的反复出现,就再次使得医*行业继续成为市场热点,接下来就跟大家聊一聊医*行业的创新*械龙头--恒瑞医*。在全面剖析恒瑞医*前,我把医*行业龙头股名单整理好分享给大家,点击领取:宝藏资料:医*行业龙头股名单一、从公司角度来看公司介绍:恒瑞医*主营业务涉及*品研发、生产和销售。国内最大的抗肿瘤*、手术用*和造影剂的研究和生产基地之一就包括它。公司产品涵盖了抗肿瘤*、手术麻醉类用*、特色输液、造影剂、心血管*等众多领域,产品方面的布*已经算是基本达到了完善,并且在行业内,不仅是抗肿瘤领域的市场份额名列前茅,同时手术麻醉、造影剂等领域也是能排上名次的。这就来跟大家分析一下公司的一些亮点~优势一:产品结构优化,推动业绩增长公司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某些程度上被创新*业业绩的上涨补偿了仿制*业务收入的降低。从创新*业务方面来说,创新*的销售情况越来越好,让公司的业绩变得越来越好,进一步优化了公司收入结构。公司对研发投入和海外研发布*愈加重视,投入力度逐渐增加。优势二:研发力度加大,巩固公司龙头地位公司在研发上所花费的费用不断上涨,公司报告期内研发费用258,050.83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8.48%,占公司销售收入比重19.41%。公司目前16个重要产品研究进展中,已有8个项目进行临床Ⅲ期试验。报告期内,公司获得产品注册批件14个,包括5个创新*批件及9个仿制*批件;获得临床批件41个;获得一致性评价批件10个。公司未来创新产品管线将会不断丰富,稳定住自身创新龙头地位,自身市场竞争力提高起来。优势三:国际化布*持续推进公司首个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肝癌国际多中心Ⅲ期研究已完成海外入组,并启动了美国FDABLA/NDA递交前的准备工作。随着公司国际化战略不断推进,公司研发团队与国内团队沟通合作随之加深起来,公司海外业务逐步实现对外扩张,并且也很有希望进一步扩大自身研发特长,进一步完善自身创新产品,让公司业绩可以持续向好,未来公司将逐步从"中国新"走向"全球新",进一步发展壮大成一个具备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制*大平台也是非常有可能的。篇幅的原因,更多关于恒瑞医*的详情,都已经这篇研报里准备好了,千万不要错过:【深度研报】恒瑞医*点评,建议收藏!二、从行业角度来看行业基本面很好,人口老龄化与消费升级的原因产生了刚性需求,长久来看的话比较看好:(1)政策方面:政策密集出台,带量采购常态化持续加速行业分化,倒逼企业向创新转型;有关医保目录的动态调整已经建立起来,现在有相关政策正大力推动研发和创新,我国医*创新业已经处于发展黄金期,并且迈向了国际化道路;(2)消费升级:伴随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消费升级需求是医*产业获得新机遇,具有自我消费属性且规避医保控费政策的疫苗等*品细分领域景气度持续。三、总结总的来说,我认为恒瑞医*公司作为医*行业中的创新*的龙头企业,有望在此行业变革之际迎来高速发展。但是,文章有一定时效性,若是想要更确切的了解恒瑞医*未来的行情,点击下方链接有专业的投顾帮你诊股,看下恒瑞医*现在行情是否到买入或卖出的好时机:【免费】测一测恒瑞医*还有机会吗?应答时间:2021-08-27,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