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格力地产会破产吗 不羡没会。格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600185)是一家以房地产业、大消费产业、生物医*大健康产高伏业为戚派携发展核心的集团化企业。自2009年成功上市,格力地产始终
格力地产会破产吗
不羡没会。格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600185)是一家以房地产业、大消费产业、生物医*大健康产高伏业为戚派携发展核心的集团化企业。自2009年成功上市,格力地产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道路。因此,格力地产不会破产。
请问房地产常说的要免税是什么意思?
免税是有政策规定的,如集资房免营业税和契税,5年后转让房免营业税和契税.但免税需到税务*申请审批,不申请是不免的.申请的过程就称办免税.
格力地产为什么重组后会如此狼狈?
原因大致有三,1、前期对其重组的炒作,导致股价严重过高(08年底2.57元,到09年底的15.68元,涨幅达610.12%)。
2、***在09年年底开始房地产政策调控,政策重拳一个接一个,对房地产行业冲击严重(创新高后,就开始应声下跌。)。3、大盘行情从萎靡不振的小幅振荡行情,在通胀压力以及股指期货的放大效应下,转为深幅的暴跌(21个交易日跌幅为14.83%,最大跌幅为22.17%)。格力电器与格力地产有没有关系?
两者之间没什么关系,只是和格力集团有关系。
格力集团是格力电器的股东 而格力地产是格力集团的其中一个项目。 格力电器(中山)小家电制造有限公司是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大型小家电专业制造商,也是国内领先的小家电专业制造商。位于中山市民众镇,京珠高速与番中公路之边,占地面积约300亩,投资超过2.5亿元人民币,员工人数逾1800人的大规模的小家电生产制造基地。
格力地产的“免税”执念
文|路春锋 编辑|刘狄
12月5日,格力地产(600185.SH)股票停牌,原因是其正在重启一桩两年前的股权收购,标的为坐拥单店面积最大的陆路口岸免税店、国内优质免税运营商——珠海市免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海免税”)。
这家从格力集团剥离的地产公司,在创始人鲁君四的带领下,自2015年起即开启“去地产化”战略,并同步布*大消费产业及生物医*大健康产业。
在去地产化7年后,如今格力地产的地产业务仍占到总营收的近八成,在大消费和大健康等业务上鲜有建树。
现任格力地产董事长陈辉,曾在珠海免税担任**副***、董事、总经理。此次重启收购,似乎志在必得,但目前仍需相关监管部门的认可。
01
时隔两年重启收购
今日格力地产股票停牌,原因系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珠海免税100%股权。同时,格力地产也将向不超过35名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配套资金。
3天前,格力地产公告预计,本次重大资产重组方案调整将构成对原方案的重大调整。
实际上,双方的资产重组已经搁置超过两年半,期间还被爆出内幕交易风波,时任格力地产董事长也因此“下课”,可谓一波三折。
两家公司同属于珠海市国资委实际控制,2020年5月22日,格力地产发布拟收购珠海免税的公告,此后股价应声大涨。自5月25日复牌到6月3日,格力地产连收八个涨停板。
彼时,格力地产发布收购草案,拟向珠海市国资委、城建集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其持有的珠海免税100%股权,交易对价为122.15亿元。同时,引入战略投资人***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向其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8亿元配套资金。
不过,就在等待监管批复过程中,2020年12月,格力地产被曝出内幕交易风波,时任格力地产董事长的鲁君四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据悉,官方介入调查的直接原因,即是前述的“八个涨停板”。
随着鲁君四被调查,格力地产无奈于2021年2月宣布暂停免税重组事项。直到今年的6月16日,鲁君四才被免去格力地产董事长一职。一天后,鲁因涉嫌泄露内幕信息被警方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又过了4个半月,今年10月31日,格力地产公告称,选举陈辉为公司董事长。而陈辉也曾在珠海免税担任**副***、董事、总经理;并自今年10月起,在珠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法定代表人。该公司正是格力地产的第一大股东,持股44.8%。因此,在陈辉的董事长一职落定后,市场普遍预期双方将重启重组。
02
能否获批有待明确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监管制度审慎研判认为,鉴于目前鲁君四不再担任公司董事、监事或高级管理人员职务,导致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暂停的事由已消除。”格力地产公告表示。
刚刚从鲁君四事件中走出来的格力地产,在学习了《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就资本市场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答记者问》政策精神后,称“结合可持续经营发展实际需要,为改善公司资产负债结构,决定继续推动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并对方案进行相应调整。”
不过,证监会上述《答记者问》中明确提到,允许地产上市公司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购买涉房资产,同时可募集配套资金,资金用途则有明确要求,需用于存量涉房项目和支付交易对价、补充流动资金、偿还债务等,不得用于拿地拍地、开发新楼盘等。此外,证监会还称,允许上市房企非公开方式再融资,引导募集资金用于政策支持的房地产业务。
而珠海免税成立于1987年,主营免税业务、商业零售、物流仓储、跨境电商,以及酒店管理等,与格力地产的地产主业关联甚小,双方的重组是否符合属于政策鼓励范畴,有待监管部门明确。
不过,在两年前的重组公告中,格力地产曾表示:“通过重组,将发展成为拥有以免税业务为特色的大消费产业、发展可期的生物医*大健康产业,以及坚持精品化路线的房地产业三大板块为核心的上市公司。”
目前,格力地产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已获得珠海市国资委原则性同意,正处于筹划推动阶段,尚未签署正式协议。
03
去不掉的地产主业
在房地产行业,格力地产的规模算不上大。在克而瑞统计的2021年***房地产企业操盘榜单上,格力地产以74.9亿元操盘金额,位列第175位。
实际上,自2015年从母公司格力集团剥离后,格力地产即同步开启“去地产化”战略。在房地产开发之外,公司积极布*口岸经济、海洋经济、现代服务业、医*大健康等多元化业务。
现在回过头看,格力地产的“去地产化”似乎颇有远见,但落实到大消费和大健康产业的业绩上,却又显得建树不多。
2020年5月,为进一步构建“生物医*大健康”板块,格力地产通过子公司以17.26亿元收购*ST科华18.63%的股权。2021年5月,格力地产又以19.5亿元向圣湘生物转让所持*ST科华股权。但随后因*ST科华牵扯进一桩仲裁案,导致此项收购被终止。
格力地产的投资收益也受到影响。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的投资收益仅录得563.1万元,其中针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为287.5万元,分别同比减少了95.74%、97.82%。
“免税概念”受追捧后,又欲搭上免税的东风。2020年9月,格力地产以16.51亿元的总价,拿下三亚两大“免税概念”地块,用于建设滨海高端旅游零售商业项目。
不过,正如前文所述,格力地产似乎在地产之外的业务上,都差点运气。
2021年,格力地产实现营业总收入71.33亿元,归母净利润3.21亿元。从业务结构来看,房地产收入仍是营收的主要来源,该项业务营收为63.81亿元,占比接近总营收的90%。今年上半年,在“非房”业务方面录得的营收贡献也仅为2成左右。
据业内人士分析,格力地产“去地产化”,但地产业务仍占总营收的较大比重,主要原因在于,“去地产化”本就需要时间,同时其也仍旧需要地产的营收来修饰财务报表。综合来看,免税板块将为其带来更好的盈利前景。
国泰君安证券也认为,格力地产重启收购珠海免税100%股权,将明显增厚格力地产公司利润,有助于珠海免税进一步拓展免税业务。
如今重启免税重组,格力地产能如愿以偿吗?
往期回顾
点击文字回顾往期热文
为了世界杯,抖音、咪咕们有多拼?
这些年,李嘉诚捂的楼盘
2022年北京四轮土拍收官
全年成交1615.31亿
聚焦财经热点,紧跟业界前沿。
财经新地产秉承二十余年专业新闻报道理念,坚持品质报道初心。
【转】关于格力地产入*免税的若干看法_财富号评论(cfhpl)股吧_东方财富网股吧
今天来谈谈$格力地产(SH600185)$,现在免税概念热股。我是停牌前就上的车,之后七连板期间断断续续做T,现在还坚持在目前价位。市场情绪高涨的七连板阶段已经过去,之前做研究也没什么记录的习惯,现在梳理和记录下最近格力地产的心得,节奏是免税概念带起的,主要还是围绕说说资产重组入*免税的事。
二级市场上看,格力地产七连板之后到现在市场情绪已经回落,短线散户差不多已经缩量离场,目前10块的价格可以大致确定是筹码集中位置,在重组再有实质进展披露前应该只会在前后小幅度波动。中线的压力位大致在14元、18元左右,突破压力位后会再进入调整阶段,届时股价基本可以稳在20多块,重组顺利落地的话配合大增的业绩便会持久释放长远价值。相信目前仍在场的朋友们多数是看好长期成长价值的,我本人的话也算有段时间的深入跟踪,还是认为有一定中长线持股的价值的。
不会,国企性质重组必然顺利推进落地。原因如下:
第一是顶级政策推行国企改革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现在是深化混改的重要窗口期,珠免被点名重点发展好珠海现代商贸和口岸经济,肩负重任,需要新的资金和资源方盘活,格力地产的房地产属性恰能弥补业务短板,两者天然相合。
第二就是***需要提高国资证券化率,在推进国有资产证券化中,和格力地产的资本整合是便捷又符合大改革趋势的最优解,这种做强国企的方式是没理由不被大力支持的。
第三点,是这两天证监会就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消息出来不少股友对新规是否会影响重组表示担忧。注册制现在处于征求意见阶段,大趋势看来全面推行是早晚问题了。若重组在全面开放前完成,那一切照办,我仍以上述的原因对重组推进持乐观态度。若重组完成前就完全开放注册制,按照新规之后的审核程序就会移交交易所办理,后续只需按照注册流程按部就班提交资料审核,流程上无疑是更简单高效的。还有一方面是相比核准制让监管来逐点审查材料来回几轮问询,注册制的方式只要在保证在该步骤审核通过,就能直接进入下一个步骤,实际上审核程序比核准制有一定程度的放宽。总的来说,全面推行注册制从各方面对重组事项都是妥妥利好消息。
最后一点,毕竟之前在重组上栽过跟头,格力地产之后肯定会更加小心谨慎行事,避免再次行差踏错。
重组战略是绝对正确的,这一点个人是十分认同和欣赏格力地产和珠免的战略眼光的,将“优势互补”发挥得淋漓尽致。免税生意贵在资质稀缺性以及现成的物业运营IP,实际运营中却会因物业场所限制业务开展,房地产的入*恰好可以有效解决这个大痛点,格力地产发展至今也累积了不少当地的地产与物业资源,能为珠免免税业务争取到更好的拿地条件。
1、珠海横琴封岛在即
珠海横琴封岛日子越来越临近,届时将成为新的离岛免税区,地处珠海的珠免必然近水楼台先得月,珠海当地当然也更倾向扶持本土企业发展壮大,离岛免税资质和免税业务扩张都不在话下,参照海南离岛免税成立之后海南旅投免税品有限公司和全球消费精品海南发展贸易有限公司两家海南国企很快就拿下离岛免税牌照。到时候格力地产基本就两张王牌掌握在手,一手掌握稀缺免税牌照,一手负责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运营管理,上面所说的免税与地域结合的优势就充分发挥出来了,格力地产无论如何都是最终受益方。
珠免现在在海南布*离岛免税业务,拿到经营牌照是早晚问题,项目落地后就可以开店运营了。海南离岛免税这块蛋糕到底多大也不用过多赘述了,就看口罩政策开放后海南机票的爆满程度就知道,海口海关统计今年春节海南离岛免税销售额达15.6亿元,比2022年春节假期增长5.88%。事实上格力地产在最初计划资产重组时也早在盯上了海南离岛免税这块香饽饽,2020年9月格力地产通过旗下珠海合联房产有限公司,竞得三亚湾凤凰海岸两宗商业用地,早有密谋重组后方便珠免在海南做免税生意。
2020年6月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发布《关于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的公告》,将离岛旅客每年每人免税购物的额度提升至为10万元。免税额度的提高为刺激海南离岛免税消费产生很好正面效果,销售额蹭蹭上涨,国人消费能力果然就是只要你不设上限就是没有上限。最近免税额度提高的呼声又高涨起来,个人认为这种需求从来不会是空穴来风的,在消费趋势强劲恢复的当下,免税额是极大可能再次提高。在横琴封岛之后的离岛免税政策也极大概率可以复制沿用当下海南的,届时珠免还占多一个地域优势。
简单总结一下就是,格力地产现在去地产化转型长期价值是十分清晰的,坚守下来目前价位再翻倍不成问题,之后我的话还会看实际情况进行加仓操作吧。浅浅记录下分析,仅为个人观点,欢迎大家一起探讨交流。
(来源:A牛市沧沧的财富号2023-02-0313:57)[点击查看原文]
珠海格力地产董事长?
格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格力地产”)发布公告称,第八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及第八届监事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选举陈辉为公司董事长,任期自本次会议决议通过之日起至第八届董事会任期届满之日止。公司法定代表人将由陈辉担任,尚需办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同时,格力地产聘任林强为公司总裁,周优芬、马志超、黄一桓为公司副总裁,苏锡雄为公司财务负责人。此外,黄一桓为公司董事会秘书,杨欣悦为公司证券事务代表。
请问谁知道格力的所得税优惠税率到哪年结束?
今年内资和外资企业所得税统一,税率都是25%,小型微利企业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20%,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所得税15%
今年免税预期推演 以下仅为个人考虑,不作为任何建议。涉及免税或者可能资产注入免税的上市公司主要有以下几家: ***中免 , 王府井 , 格力... - 雪球
涉及免税或者可能资产注入免税的上市公司主要有以下几家:***中免,王府井,格力地产,海南发展,海汽集团。
其中海南发展和海汽集团主要是海南本地离岛免税资产注入,目前也还在进行中,而格力地产是珠免重组,目前还是一波三折。因此暂时个人主要只关注的两家公司,中免和王府井,都是全牌照玩家,受免税预期的影响也比较大。
今年有风声说会发放新的免税牌照,也有券商发行业报告说会有新的市内免税政策,百联顶着免税牌照的预期走了一小波主升浪,各方面都有那么点意思。但是在没有落地之前,一切都应该默认为无。
免税的预期,一个是牌照发放,还有一个是免税政策的推出。据说如果有时间大概在6-9月。我们简单推演一下,以免税牌照和免税政策作为两个锚定:
1.不发放免税牌照,没有免税政策推出。护城河还在,等消费板块反弹,中免带着王府井一起走一波。
2.不发放免税牌照,推出新的免税政策。新的政策只能是市内免税或机场免税,那么全牌照王府井赢麻了,而中免也能受益。
3.发放免税牌照,没有免税政策。发牌照让继续去海南卷离岛免税?私以为只要发新的牌照,肯定要把免税事业做大,不可能不配套出政策,这种可能的概率无限接近0。
4.发放一张免税牌照,推出新的免税政策。那么这张牌照大概率就是走势不错的百联股份,类比于王府井都是地方国资,一南一北两个最大最有活力的城市,推出的政策大概率是放开市内免税店,王府井和百联共同受益。中免也一定程度受益,但是免税蛋糕被分,只能说中性甚至可能小利空,结合目前市值无法判断。
5.发放多张免税牌照,推出新的免税政策。牌照+政策齐放送,这样是要百花齐放的赶脚,所有获得免税牌照的公司都受益,共同享受免税业务红利和业绩增量。唯一的输家就是中免。
以上是对今年免税预期的推演,结合道听途说的消息及相关股票的走势,个人判断大概率是4,发放一张牌照并推出新的免税政策。不过也很可能就是1,毕竟这是实打实的钱,真的能让利那么多吗?
利益相关,个人持有王府井套了接近10%,个人谨慎看好并将继续持有。
懵了!格力地产董事长被查,事涉内幕交易!曾因"免税概念"8连板,股价又要剧震?
短短十日内,已有至少三家公司董事长因涉嫌内幕交易遭到证监会调查。
12月30日晚间,格力地产发布公告称,该公司董事长鲁君四因涉嫌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违法行为,遭到证监会立案调查。
该公司表示,在立案调查期间,鲁君四可以正常履职,公司董事会亦可以正常运作,该事项尚不会影响公司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公司经营管理、业务及财务状况正常。但该公司后续公告显示,因董事长正在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格力地产购买免税企业事项存在被暂停或终止的风险。
今年以来格力地产股价上涨48%,值得一提的是,在“免税概念”的加持下,格力地产股价曾8连板涨停,股价一度到达18.1元/股的历史最高点,而后股价一路下跌。年内最低股价为3.74元/股,若以此计算,年内至今格力地产股价最大涨幅高达384%。据格力地产披露公司股东人数最新情况,截至9月30日,公司股东人数为72083人。
事实上,上市公司高管因掌握大量内幕信息,早已是证监会进行有关内幕交易调查的重点关注对象。此类公告一出,上市公司往往受到“牵连”出现股价“跳水”。有律师称,在调查结果出来前,高管个人被调查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尚难判断,但同时出现高管涉嫌内幕交易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案例屡见不鲜。
监管部门曾多次发声强调,将坚持不懈打击内幕交易违法行为,维护资本市场秩序,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亦有律师表示,新《证券法》已大幅提高内幕交易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刑法》也正在进行配套调整。
最近十日内,已有至少四家公司高管因涉嫌内幕交易遭到证监会调查,其中包括三位董事长。券商***记者根据公告时间顺利梳理如下:
12月21日,金科文化董事长王健先生因2019年11月至2020年3月期间减持公司股票涉嫌内幕交易,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12月24日,*ST北讯与顾家家居先后公告称,公司高管收到证监会内幕交易《调查通知书》。
其中,顾家家居董事长顾江生因涉及在该公司2018年至2019年收购喜临门家具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喜临门”)的过程中,通过二级市场交易喜临门股票的事项,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12月30日,格力地产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长鲁君四因涉内幕交易被立案调查。
上述公告普遍表示,证监会对在职高管个人行为的调查,不会影响该高管的正常履职,也不会对当前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产生不利影响。
据了解,内幕交易行为是指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利用其掌握的未公开的价格敏感信息进行证券买卖活动,从而谋取利益或减少***失的行为。通常包括:内幕人员利用内幕信息买卖证券、向相关投资交易人员泄露内幕信息或者根据内幕信息建议他人买卖证券;非内幕人员通过不正当手段或者其它途径获得内幕信息,并根据该信息买卖证券或者建议他人买卖证券等。
针对高管内幕交易行为的调查公告一出,上市公司往往受到“牵连”出现股价“跳水”。例如,顾家家居24日晚间发布公告后,次日开盘即大跌8.79%,盘中一度***近跌停板,当日报收70.64元/股,跌幅为4.62%。
此次,格力地产也发布后续公告表示,该公司正在进行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珠海市免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根据《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本次重组可能存在被暂停或终止的风险。
浙江裕丰律师事务所律师厉健表示,在调查结果发出前,高管个人被调查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尚难判断。“但值得关注的是,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董事长涉嫌内幕交易、上市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规先后作出行政处罚的案件屡见不鲜。”他举例道,海润光伏前董事长杨怀进因涉嫌内幕交易被处罚,同时,海润光伏也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被处罚。
根据公告,证监会往往是对高管的过往历史行为进行追溯调查。厉健指出,如果涉案内幕交易行为发生在2020年3月1日新《证券法》施行前,根据老《证券法》第202条规定,可责令依法处理非法持有的证券,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三万元的,处以三万元以上六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如果根据新《证券法》,处罚上限将提高到十倍,罚款金额处罚力度也大幅增加,即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十万元的,处以五十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此外,根据《证券法》相关规定,内幕交易行为给投资者造成***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如果内幕交易构成犯罪的,根据《刑法》第180条规定,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内幕交易破坏市场公平交易原则,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一直是资本市场久治不愈的“顽疾”。
对此,证监会曾多次表示,将着力构建行政处罚、刑事追责、民事赔偿等全面化、立体式的追责体系,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打击各类内幕交易违法行为,切实维护资本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据统计,2019年证监会共下发136份行政处罚书以及13份市场禁入决定书,涉及内幕交易的案件多达55件,占比超过40%。
目前,对于内幕交易行为的处罚力度仍在不断加重。“相比原证券法,新《证券法》在对内幕交易行为的处罚力度上有了大幅度提高,但处罚的落实还需要行政执法力度的加大,做到‘伸手必被捉’。”***法学会证券法学研究会理事何海峰指出,目前刑法也正在配合新《证券法》进行联动修改,修改的重点应当是提高罚金的上限,甚至不设置罚金上限。
此外,何海峰表示,在***目前的法律体系下,内幕交易是一类非常严重的违法甚至犯罪行为,受到民事、行政和刑事三种的法律责任威慑,但当前的法网编织地并不是十分紧密。随着民事责任规则的健全、行政执法力度的加大和刑法的完善,相信未来内幕交易行为将会得到更加严厉的制裁。
券商***是证券市场权威媒体《证券时报》旗下新媒体,券商***对该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相应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