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厂,到底有多保密? 声明:本帖纯属吐槽,纯的,别无他意 最近,遇到两件事情,颇有感触,吐吐槽,我一般其实是很少吐槽的。 西部某*企,搞了一个标杆企业参观培
*厂,到底有多保密?
声明:本帖纯属吐槽,纯的,别无他意
最近,遇到两件事情,颇有感触,吐吐槽,我一般其实是很少吐槽的。
西部某*企,搞了一个标杆企业参观培训活动,希望能够选择一些做的比较好的、相对知名的企业去参观交流学习。曾经到过天士力,我负责给讲解过,并做了三个小时的经验分享、技术交流。参观这事儿,我一直觉得挺好,相互学习嘛。因为我大学毕业就一直在天士力工作,接待过无数同行来企业参观,为此,集团还专门成立了接待处,接待组人员都经过专业的讲解培训,所以在我眼里,参观这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交流活动啦。
后来,该企业又选择了西部另外一家知名*企,也想去参观交流一下,因为做蒲公英平台,跟双方领导都认识,我也想帮助该企业联系一下,对接到双方副总经理级别的领导,双方领导发了正式的参观函和参观需求(都是外围参观和参观走廊,没有要求进到车间生产线参观,因为都懂规矩)。最后这事还是被集团拒绝了,拒绝的理由是集团领导认为是同行,保密为由,不接待同行参观。虽然沟通失败了,但还是得感谢之前帮忙沟通联络的领导,在这里说一声谢谢!
但是此事,也让我有了一些感触和思考:
1、行业的发展促进,相互交流学习是很重要的,再好的企业,也有做的差的地方,再差的企业,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2、作为行业知名企业,应该更多一份自信。只是参观而已,如果看一眼,就可以把核心技术学会了,那我也认为这个技术价值并不大。
3、*企最核心价值的保密是什么?设备?厂房?处方?还是工艺?也许,工艺很多参数都是“假”的。何况,参观从来没有人看处方和工艺。
4、既然是同行,理应相互支持帮助,人家想去您企业参观,完全可以把您认为保密的行程去掉,都在江湖混,相互给个面子,即使真有矛盾,不交朋友,面子上过去就得了!
5、集团领导的决策,不知道是代表个人决策,还是代表集团决策?我想如果真的是该集团有规定,建议修改一下,参观哪里怎么参观是企业自己决定的,外面同行想跟你学习学习,就当为行业发展做贡献了。
同样是参观,有些*企就是另外一种态度,都是敞开双臂欢迎的,比如我经历的天士力、扬子江海瑞*业、南京圣和*业、广州白云山中一*业、汤臣倍健等等。。。。。。还有很多。
曾经有一位南京*企老总跟我说过一句话:我非常欢迎你们来参观,甚至我可以搞开放日,对你们全部放开。做的好的,对我企业是一种宣传;做的不好的,集大家力量帮我提意见改善;这是多么好的事情啊。
真的希望更多的*企老总能够以开放的心态去跟同行打交道,不要总是拿保密说事。第一:能给人看的,看了也学不会;第二:你认为保密的可以藏起来;第三:你认为保密,可能在别人眼里没什么兴趣;第四:说不定你所谓的保密,工艺都是错的。
*企,其实就那么点儿事,到底有多保密?
近期培训信息:(点击标题阅读)
[IPPM]7月16日(天津)制*企业质量风险管控/迎接飞检与缺陷整改培训班
1、蒲公英“小一班”2016年周末主题分享课程计划
2、蒲公英小二班开学(附群规和主题分享计划表)
天士力是不是正规公司?
简介:天士力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属于私企,天士力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经天津市人民**津股批[2000]4号文批准,由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天河振凯贸易有限公司,天津帝士力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永生建筑有限公司等7家发起设立的。
我个人认为这家公司是正规的公司。
天津有哪些*厂?
天士力,中美史克,诺和诺德,葛兰素,天*集团,中*集团,美伦医*,天虹制*,中新*业、泰达*业、阳光*业
天士力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产业有哪些?
新宜白大道(往外环方向)万科新城站左转,直行2-3公里,天士力花园前丁字路口左转,顺道行使1公里,路左边。博克林包装技术公司对过。
论文造假?复方丹参滴丸怎么了
E*汇ID:EYH1111
因卷入学术论文造假而被推到舆论风口浪尖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抛出重磅炸弹。
昨日,李连达表示,揭发其论文造假的祝国光是受大型*企天津天士力公司的唆使,而天士力此举是为了报复李连达,因为他带领的课题组发现该公司的中*复方丹参滴丸存在严重不良反应,天士力曾几次要求李连达不要发表上述研究报告,遭到拒绝。李连达的指责马上遭到了天士力方面的反击:“这是恶意攻击,我们一定会采取法律手段。”在这场“罗生门”中,“究竟谁在说谎”、“复方丹参滴丸到底能不能吃”是100万用*人最关心的问题。
天士力天士力集团成立于1994年5月,以制*业为中心,涵盖科研、种植、生产、营销等领域。其复方丹参滴丸已连续6年实现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位居全国单产品销量之首。
李连达中**理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研究员及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浙江大学*学院院长。因在2008年底卷入学术论文造假事件而被各界关注。
一波未平:
院士至今被疑参与论文造假
据了解,这场复方丹参滴丸的不良反应之争源于李连达去年下半年卷入的学术论文造假事件。2008年5月,德国《NSA*理学》杂志刊登贺海波为第一作者的文章《丹酚酸B和贝尔普力对小鼠慢性心肌梗塞心脏保护作用的比较》,其他作者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学院院长、著名中**理学家李连达,浙大*学院*理实验室主任吴理茂等人。根据文章所揭示的实验过程,课题组人员对小鼠进行开胸,人为地造成小鼠的心肌梗塞。然后,将这些小鼠分成若干组,分别服用中*丹酚酸B(SalvianolicacidB)和西*贝尔普力(Benazepril)数周时间,采集*理实验数据和病理切片。实验结果显示,丹酚酸B和贝尔普力对治疗心肌梗塞的*理作用是相同的。对于中医学界而言,这篇文章所揭示的*学理论令人振奋,特别是在西方国家,它使得饱受非议的中医大大提升了自身地位。然而,很快有网友指出,波兰《*理学通报》杂志2008年第60卷刊登题为《丹酚酸B和贝尔普力对小鼠大面积心肌梗塞心脏保护作用的比较》,作者为贺海波、吴理茂、李连达等6人。与德国发表的针对慢性心肌梗塞试验的论文不同,此次是针对急性心肌梗塞,但两个完全不同的实验,对小鼠用*的剂量不同,时间不同,实验数据竟然一致。作为该事件的举报者之一,全欧中医*协会联合会副**祝国光分析:“两个不同的实验是不可能获得相同数据的。要么是只做了一个实验,要么就两个都是假的。反正至少其中一个是假的。”此后,不断有网友曝出李连达研究小组的造假证据,2006年至今,共有十多篇中、英文学术论文被指涉嫌造假。2008年11月份,浙江大学将贺海波开除,但院方也同时宣布,论文造假与李连达无关。
一波又起:院士指责天士力蓄意报复
三起波澜:天士力称院士“捏造”纯属利益驱动
昨日,天士力公司立即反驳李连达。“我们一定会采取法律手段的。其实,*品质量好不好有*监*在管理,*品是否存在不良反应有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在评估,管理部门都没查出我们的*有问题。而且,如果是学术研究,就应该在专业媒体上发表,而不是在大众媒体上没根据地乱说。”昨晚,天士力新闻发言人朱永宏向记者表示。天士力公司在公开回应中表示:近期,在我公司聘任的学术顾问祝国光教授揭露李连达院士课题组的学术造假不端行为之后,李连达及其相关人员为了转移视听,逃避学术造假的社会压力,多次在学术论坛、媒体及网络上违背事实,以学术权威之名,对我公司及产品散布一系列虚假信息,恶意攻击,损害了我公司的良好形象和声誉,侵犯了我公司的合法权益。同时,天士力公司表示,祝国光教授揭露学术造假行为正当,属自主行为。李连达院士妄加猜测,将祝国光教授举报一事视为与天士力相关,纯属捏造。复方丹参滴丸是经国家食品*品监督管理*正式批准的、由天津天士力制*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现代中*制剂,历经14年不断研究和创新,经数百名专家千余次的临床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科研成果,在广大医生和患者中形成了良好口碑,治疗效果得到充分肯定,是国家食品*品监督管理*认定的“中*保护品种”,年销售额超过12亿元,累计创造税收15亿元,是我国目前治疗心血管疾病应用最广泛、人数最多、患者忠诚度最高的一线现代中*。“李连达院士及其相关人员借学术权威的幌子,在媒体及网络上,以学术研究为名,编造事实,吹捧一个产品,打压另一个产品,纯属商业行为、利益驱动。”
国家*监*“未接到不良反应评估报告”
昨日,记者致电国家*监*新闻发言人颜江瑛,她表示已经听说此事,但认为这属于学术讨论范畴,因此,对于该*是否具有严重的副作用,*监*不便发表评论。而对记者提出的社会舆论是否会影响*监*对*品的监测周期和力度,颜江瑛说,国家*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每天都会收到全国各地上报过来的*品不良信息,组织专家进行风险评估。但由于*品自身的特殊性,使其多少都存在一些不良反应,一旦专家的评估结果为用*风险大于疗效,就会公开发布《*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以此指导公众用*安全。随即,记者登录国家*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网站,并未看到关于复方丹参滴丸的不良信息报告。北京某三级医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医院没有接到*监*等部门的文件,因此不会根据网络上的消息停止对患者使用该*。商报记者王漪
业内同行“一个研究室的结果不够权威”
“虽然没看到李连达院士对复方丹参滴丸的研究报告,但这一产品在市场上已销售了近20年,服用的人群很广泛,如果真有严重不良反应早就该曝出来了。另外,从学术的角度讲,要证明一款老*存在严重不良反应,不能仅凭一个实验室的研究报告下结论,如果有必要,还需要多个实验室进行更大规模、更长时间的调查研究。”昨日,一位中*专家如此分析。该专家认为,中国不该夸大中*的不良反应。随便看一个西*的不良反应都大半篇,是*三分毒。不应该因为一点不良反应就把一款*品的疗效抹杀。如果真的发现不良反应,添加到说明书中就可以了。如果过分夸大*品的不良反应,可能会造成患者有病不敢用*,那就得不偿失了。而一位与李连达同住*植所宿舍的业内人士则向记者表示:“因为牵扯到论文造假事件,难免让人觉得李连达院士此举是带情绪的,加上此次研究并未得到国家*监*授权,因此研究结果并不权威。”
(记者肖玮)来源:北京商报
-----------闹剧.-----------肯定会有胃肠道反应的,冰片这个东西怎么能久服?-----------我以为论文造假和丹参滴丸副作用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互相或有关系,但不能替代。我以为这位"院士"应正面回应是否涉及论文造假,而不是指责举报者的动机。如此做法,有把水搅混之嫌。而现在又以种种借口,避而不谈,颇失学者风度,有辱斯文。
-----------几经周折,2月9日晚7时许,课题组的曾经成员之一周立涛(化名),终于开口。 “我们其实也是受害者。”在长达三个多小时的录音谈话中,他反复强调这句话。 李连达院士课题组,是浙大*学院下属的课题组,近日来正处在“造假”风暴眼的中心。该课题组的成员总数目前为13人左右,其中,负责人为李连达院士,位列第二的负责人是副教授吴理茂,还包括10名博士和硕士。早先的成员贺海波(副教授)已被开除。 2008年10月16日,贺海波曾经的导师戴德哉给浙大写信举报贺海波的论文抄袭行为。11月13日,浙江大学迅速做出调查结论,并撤销了贺海波的副教授职务和任职资格。 日前,举报人祝国光已经提出了更多的证据,包括没有贺海波署名的另8篇涉嫌学术不端的论文,直指李连达院士在内的若干相关人。 此前浙大给本报记者发来的调查报告称,贺海波向浙大提交的检讨书中,承认了论文剽窃、一稿二投、擅署他人名字、擅署基金支持、捏造知名专家帮助修改英文等事实。但贺均称这些为个人所为,课题组其他成员并不知情。 当本报记者2月10日到这个课题组的实验室时,门口的人员执勤表上,贺海波一栏已经被撕去,而李连达院士和吴理茂的名字后面都挂着“外地”两字,只剩下一排学生的名字。作为另一个实验室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吴理茂人目前在美国。 “我都不知道自己是谁的学生” “我们默认的导师其实是吴理茂。”周立涛讲到这一点,声调突然高了起来。 他在报考浙大医学院的时候,就冲着李连达院士的名声去的。 入学至今,他只见过李连达院士两次,一次是在开学典礼上,一次则是同课题组的博士生牛泱平的毕业答辩会上。 日常应该由课题组长负责的事宜,基本都由吴理茂“代理”。周立涛发现,包括在李连达院士名下学生的学术进展和实验经费等必须由课题组长过问签字的项目,基本也是由吴理茂代替李连达院士完成。在周立涛的印象里,实验室的每一分钱都会由吴理茂签字,吴理茂也经常当着学生的面签李连达院士的名字。 考进来之后课题组实际负责人换成了吴理茂,让周立涛觉得有被欺骗的感觉。虽然他知道吴理茂经常会向李连达院士汇报,但他还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的学生”。 在进来之后,周立涛才知道,本校的学生都知道实际是吴理茂负责这个课题组,所以报考之人寥寥。 “我们刚进去的时候,吴只是一个讲师,讲师是没有资格带博士生的。” 数年后,吴理茂的职务有所变动,升任为副教授。 据周立涛回忆,他在课题组的数年内很少机会被指导做试验,也没有被要求参与任何论文的写作。“我们看到贺海波做实验,都很眼馋。但是吴理茂从不进实验室,我们有时候只好自己硬做,做不出也没办法。” 在数年的学习中,周立涛们被要求每天8点半到实验室,练习动物注射试验。而在每周可以见到“实际导师”吴理茂的周会上,吴理茂强调最多的却是实验器材的干净与否以及学生们有没有及时下载国外学术期刊的全部文章。 “我们开会的流程先是贺海波汇报他一周做了什么实验。然后就是实验室的技术员发言,说哪个负责打扫卫生的学生本周没有打扫干净,需要再做一星期。最后就是问问我们该下载的论文全部下载了没有。”周立涛伸出手向记者比划了一下这些论文的厚度,每周需要下载的都是一整本国外期刊,“所以我们干这个也很辛苦”。 但吴理茂从没有告诉博士生,这些论文下载是派什么用场的,也没有博士生敢问。周立涛只知道,在贺海波来之前,这个课题组很少能在国外主流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但是贺海波来了之后,数量突然“井喷”。
“唯一的主力”
没有辩解,没有散伙饭,甚至没有留一句话。贺海波就在这个课题组消失了,贺被开除并没在浙大范围内正式通报。 令记者惊异的是,此番涉嫌造假的贺海波在同事和学生之中颇有人缘。这背后与李连达院士课题组的特殊机制则密切相关连。 “我们都不希望贺老师走。”周立涛说,在李连达院士长期不在浙大,吴理茂又“从来不进实验室”的这个课题组里,真正的学术骨干并能给与学生指导的,只有贺海波。 李连达院士课题组使用的实验室在浙大*学院的三楼,占据了约四分之一的楼层,名称叫“现代中*研究所”。 在悬挂的课题组合影里,贺海波站在前排,个子不高,肤色黝黑。在博士后期间,贺海波几乎每天早上都8点就来到实验室,比其他学生都早。而且在贺自己做实验的同时,还对其他学生进行指导。 贺海波也是课题组发文章的主力。有一个硕士生因实验无法完成毕不了业,贺海波在自己发表的文章后带上他的名字,帮助其涉险过关。 不得而知,这样的细节是否就是如今轰动一时的造假案的翻版,只不过是在别人的论文上署上自己的名字而已。 浙江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985和211高校,在评定职称方面的要求颇为严格,以副教授为例,要求2年内发表8篇被SCI(ScienceCitationIndex)收录的文章,方可晋升。 在事发前不久,贺海波刚刚达到了这个标准,晋升为副教授。 “我觉得他对(晋升副教授)这个事情很着急。”周立涛回忆说,在一次例行周会上,贺海波曾经提过,他着急评职称,所以急着发文章,要求能够空出一段时间来写文章。 在此之后,贺海波有持续近半个月的时间每天一早7点半来实验室,一头钻进小房间,一直到晚上8点半才走。 根据浙大目前的调查,贺海波有学术不端行为的8篇论文就是在这段时间写就的,刊发时间均为2008年6月之后。 去年8月,课题组实际负责人吴理茂赴美国哈佛大学进行为期两年的学术交流。在临走前的最后一次例会上,吴指定贺海波为这段时间的代理负责人。两个多月后,贺海波“事发”,其原先的导师、中国*科大学教授戴德哉向浙大投诉贺海波未经同意擅用自己的实验数据。 2008年11月13日,浙江大学召开校长办公会议,决定依据《浙江大学学术道德行为规范》,撤销贺海波副教授职务和任职资格。
是否为集体行为?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陈小莹实习记者李景)
打假动机
科学新闻:在你举报院士课题组论文造假的过程中,几次以全欧中医*联合会中*特别专家小组成员的名义发言,请介绍一下这个小组的情况?祝国光:全欧中医*协会联合会是欧洲第一个统筹、交流、推广、使用中医*业和中医文化的统一组织。其中中*特别专家现在有5个人,都是专门中*方面的专家。科学新闻:你打假的动机是什么?祝国光:国内学术环境有急功近利的倾向,对年轻人的影响很不好。我认为,正确地指导年轻人很重要。如果有人鼓励、甚至指导年轻人这么做,那就严重了。就现在的情况看来,不能排除这种可能。他们说学术打假是对事不对人,我认为学术打假从来都要对事又对人,这才能对年轻人有教育意义。对举报人反倒应该对事不对人。打假者哪怕是个死刑犯,他举报这个是假的,如果也真是假的,那么也应该算。在这一事件中有两个“动机论”,一方面是浙大说李连达没有造假的动机;一方面是李连达说我这个检举人的动机不纯。我说这个“动机论”在世界反对学术造假中是一个创造,这样做国内的学术风气就不对了。科学新闻:李连达院士认为你在天士力集团有商业利益,打假是出于报复,由于他研究表明该集团的一个主要产品存在较高不良反应率。天士力也承认你担任该公司顾问。你对此有何解释?祝国光:我是天士力的顾问,我同时在很多家公司担任顾问。但这和举报是两码事。如果李连达研究室的论文没有造假,可以说我的举报是报复。现在不是已经有几篇论文被撤销了吗?并且不是我一个人在举报啊!戴德哉教授、新语丝网站都在举报。有人故意把这件事扯到商业利益里面去,是想把水搅浑,对**机构施加压力,比如他对媒体说复方丹参滴丸有问题,天士力的股价不就下来了。这些事都不是他这个院士应该做的。科学新闻:这次举报论文造假的行动经费来源情况是怎样的?祝国光:我们基本是通过网上取证,这块儿几乎没有什么成本。其他的就是机票,钱不多,我自己出。做这种有公益性的事情我也不会太计较。科学新闻:取证、接受媒体采访会占用你不少时间,这对你的工作有什么影响?祝国光:我有几个课题暂时停下来了,但我没有什么心理负担,我们是为了中*事业在欧洲开展得好,健康发展。
荣誉之战
科学新闻:你声称曾被浙江大学*学院聘为外聘教授,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期间你为*学院做了哪些工作?祝国光:这好像是2004年的事情,我没太当回事儿,记不清了。他们邀请我去做一个有关欧洲传统*的法律报告,其他没做过什么。科学新闻:在浙大时是否有机会认识*学院院长李连达?祝国光:我估计我去的那次时间应该在李连达到*学院之前。我们打假的目的不是要把某个人打下去。私人方面,我和李连达在日本有过一面之缘,谈得挺投机,我对他的印象很好,感觉他挺平易近人的。科学新闻:但你站出来举报后,院士造假事件在国内闹得沸沸扬扬,涉及的一些国外期刊也有可能对来自国内的中*研究方面的论文采取更加严格的审稿标准,这种揭短的做法会不会反倒给中医*研究带来伤害?祝国光:国内出现的很多问题,都会和我们挂起钩来。像毒牛奶的事情就对我们影响很大,连小孩吃的东西都敢做假?!中*会怎么样呢?我们联合会大多数人拿的都是欧洲的护照,但我们的脸、我们的头发、我们的血永远是中国人的。我们要维护中*的纯洁性和科学性。这次事件已经造成很坏的影响。中医*界的人打自己的假,比非中医*界的人或者外国人打这个假要主动得多。全欧中医*联合会的职责之一是推动欧盟在中医*领域的立法工作和对中医*学的认可。如果我们知道了而不举报这些涉及中*研究的造假、剽窃、一稿多投论文,那是非常奇怪的。没有很好的学术声誉,怎么开拓我们欧洲的中医*市场?我们要说明中医是搞科学的,并不是伪科学,真正维护中医学界的纯洁性。在这件事上,我不管造假者是李连达或是任何人,我都要出来说话。科学新闻:浙大*学院李连达的研究室现在还有8位学生,他们在这次事件中是无辜的,但他们的论文今后有可能遭到国内外期刊的拒稿,而发不了文章就毕不了业,对此你怎么看?祝国光:我不同意这种说法。我知道杨卫校长说过这个观点,我认为这是危言耸听。国外期刊录用文章,很少会因为作者的单位而区别对待,发表文章最重要的是看文章的质量和真实性。如果这次浙江大学在程序上做得非常开明,客观、实事求是地纠正了错误,人家会认为这确实是很好的大学,反而变成一件好事了。
叩问真相
中*安全
科学新闻:李连达指出了一些复方丹参滴丸的不良反应案例,其中很多材料来自你主编的《丹参临床研究》等著作。对于其中引述的“我们根据所有能收集到的文献……有明确记载报道副作用66篇,总病例数5169例。有副作用产生的病例共161例,占3。11%。”你如何看待这个数字?祝国光:从1994-2001年间,我搜集了466篇临床研究报告,有明确记载报道副作用是66篇,包括100例几秒钟的潮红、头晕,这都谈不上副反应,但我坚持要写到书里。第二点是胃肠道的反应。科学新闻:现在有一种说法直接针对中*安全性,认为所有中*皆有未见明确研究报道的毒副作用,丹参也不例外,你如何看?祝国光:我们认为有些中*本身就是有毒的,还有一类由于环境污染等原因造成的情况。总体来说,中*安全性需要符合世界上统一的认识。种植方面是GAP(优化种植采集规范);*厂生产方面是GNP(优化生产管理规范);还要符合GLP(实验室优化管理规范),就是拿到世界上任何实验室去做,你都要符合标准的;最后通过GCP(优化临床试验规范),这样出来的*才是有保证的,它是一整套系统,少一步都不行。至于说中*通通退回去做动物实验,我认为没有必要。中国人已经使用了几千年的中*,这是一个的验证。另外,任何东西都和量有关系。中*的用量很关键。半斤的饭量非让吃3斤,就要得胃扩张。你说是米本身有毒?还是量的问题?科学新闻:作为中*在海外的推广者,你怎么看中*在海外发展的规模化?那些壁垒是否很难逾越?祝国光:尽管很难,我觉得可以实现。现在关键是不能出差错。全欧洲中医*联合会暨首届理事会于2001年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市宣告成立。联合会下设立法委员会、中医*教育委员会、中草*科研委员会、针灸学科研委员会、公关联络委员会、职业标准委员会、中*及用品质量控制委员会等七个专业工作委员会。
-----------《科学新闻》专访浙大校长杨卫、浙大*学院院长李连达2月6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研究员、浙江大学*学院院长李连达在北京家中接受了科学新闻杂志的采访。尽管身陷“课题组学术造假”的质疑,同时还与上市制*公司打着复方丹参滴丸是否存在较高不良反应的口水仗,但这位75岁院士的精神状态不错,他表态说,目前的研究工作一切都在照常进行。
解答问题文章缘由
自2008年10月开始,在学术打假网站“新语丝”上就不断有网友发帖,称李连达院士领导的研究室,以剽窃他人成果、编造实验数据、一稿多投等方式,在国内外多个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中国*科大学教授戴德哉也向浙江大学举报了相关情况。浙江大学校长杨卫在2月8日上午在浙大玉泉校区接受《科学新闻》采访时披露了浙大的调查过程:接到举报信后,*学院进行了自查,初步查清后,贺海涛写了一封书面检讨交到*学院,*学院将查清的资料交到浙大人事部门,11月13日校长办公室通过,随之人事部门即与贺海波解除了聘任合同。对于贺海波的联合指导老师李连达院士,浙江大学给出调查结论是,未找到他涉及此事的证据,找不到他作假的动机,但李连达院士确实存在管理不严的责任。李连达评价贺海波说,他“人比较厚道”,参与我承担的冠心Ⅱ号“973”课题时工作也还可以,他做出这样的事很让人意外。李连达认为,贺海波的铤而走险是为了留在浙大,“浙大对文章的要求非常高,能留下来的门槛也就高得多。”对于外界指认的4篇一稿多投的论文,李连达院士也给出了回应。在2007年先后发表于英国《本草疗法研究》(PhytotherapyResearch)[1]和德国《植物*医学》杂志(Phytomedicine)[2],以吴理茂为第一作者,有李连达等人共同署名的,被指认一稿两投文章。李连达院士说吴理茂告诉他的情况是:当时文章投给第一家快一年了,没有收到编辑部的任何反馈,吴理茂就将文章投给了第二家杂志,过后才发现文章撞车了。联系第一家杂志社得知,该编辑部遭遇失火,耽误了给吴理茂的回复。《临床*理实验方法》杂志(MethodsandFindingsinExperimentalandClinicalPharmacology)2006年第10期[3]、2007年第4期[4]发表的李连达与他的弟子合作的两篇文章,随后分别以李连达为第一作者,出现在国内《中华中医学学刊》2008年第3期[5]和第5期[6],内容完全相同。李连达对此解释道,文章在国外发表后,国内期刊的编辑看到后觉得内容不错,就邀请其弟子改成中文后在国内再发一次,并说这不属于一稿多投,该弟子也没有这方面的概念,结果造成一稿多投。
“我要承担疏于管理的责任”
“尽管问题集中发生在学生身上,但作为导师,我要承担疏于管理的责任。”李连达说。在李连达的叙述中,2004年4月7日,他正式出任浙江大学*学院院长时曾经雄心勃勃,每年拿出三分之一的时间到*学院,把工作搞好。“我也有点私心,就是浙大*学院以西*为主,我想去了以后把中*的研究教学工作搞起来,对中医事业有帮助。”但“北京没完没了的会”让李连达感到力不从心,“这样我每年去浙大五六次,每次三五天,时间长了不行,北京的会还得开。”李连达在*学院的时间优先解决一些大问题,最多挤出一天,把自己的学生叫到一块儿进行学术指导,基本上没有管理的功夫。为了研究室的正常运行,李连达院士委任其学生吴理茂全面负责研究室的各项业务管理。吴理茂从2004年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马上进入了科研与管理的双重角色。李连达认为,由于吴理茂“缺乏管理经验”,也为这次“学术造假”事件的发生开了绿灯。杨卫则说,“这个实验室自2004年成立以来,一共发表了20多篇文章,其中十几篇出现问题,说明实验室的整个学风有问题。其实,措施、制度都有,就是贯彻执行不太到位。”本次事件中最无辜的,当数这个实验室的8名学生,杨卫说:“整个组投文章期刊都会拒绝,将来如何毕业?这都是要考虑的问题。”2008年8月,吴理茂赴美国哈佛*学院做访问学者后,李连达新委任了一位博士后承担日常的管理工作。李连达不肯透露这位博士后的姓名,浙大中**理实验室的网站也没有刊登其信息。本刊记者致电该博士后,她以学校需要保护学生为由拒绝接受采访。《中华医学杂志》副编审高健告诉《科学新闻》杂志,该课题组陷入造假丑闻会对课题组其他学生造成一定影响,特别是对于那些与造假论文出自一个课题的论文。编辑们收到相关论文后会特别小心。不过,“过上一段时间应该就可以平息,”高健说。杨卫透露,目前浙江大学已经指定一位工作人员负责学生教育,还有一位教师兼管该实验室。“中**理是一个非常窄的方向,一时很难找到可以深入指导研究生的合适教授。”在事件发生后,李连达特别制订了一个“三审一保证”的规矩:三审为审原始的实验记录,审文章内容有无捏造、抄袭,审署名是否规范,论文作者一定要本人亲自签名。最后是写出保证书,保证自己的论文没有造假和抄袭。既然担任浙大*学院院长的职务从时间和精力上都很吃力,为何不考虑“激流勇退”呢?李连达回答说:“一切听从组织安排。”
“复方丹参滴丸应重做*物评价”
李连达认为,这起去年11月份浙江大学已作出结论的“旧案”被媒体重提,背后的推手是上市公司天津天士力制*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天士力)方面,举报者祝国光系天士力集团高级顾问。他们“完全针对我个人,对人不对事,是在搅混水。”针对李连达的指控,天士力则在网站上发表声明,指出“祝国光揭露学术造假的正当行为,属自主行为。李连达院士将祝国光教授举报一事视为与我公司相关,纯属捏造”。在李连达看来,与天士力“结下梁子”,是因为他在西苑医院的研究小组承担了一项题为“各种复方丹参制剂的有效成分及*理作用的比较研究”的课题。国家中医*管理*2008年批准了该课题的立项。其阶段性的成果表明,“复方丹参滴丸在疗效和毒性评价方面都存在缺欠。”据李连达介绍,目前复方丹参制剂有9个剂型,近800家*厂生产。质量混乱、优劣难分,有必要进行再评价研究。这也是此课题立项的初衷。为了避免商业干扰,实验用*是直接从*店分两批购买的。选择的是上海第二制*厂生产的复方丹参片和天士力复方丹参滴丸,因为这两种制剂是“临床大夫比较常用的”。研究小组的初步实验表明:在有效成分的对比分析方面,复方丹参滴丸有效成分含量较低;在狗身上进行的*理试验对比研究中,复方丹参片的效果更好。为有效控制心绞痛,*物的起效时间是十分重要的指标。实验表明,复方丹参片和复方丹参滴丸都要8-10分钟才能起效,“都称不上速效”。李连达解释说,所谓“速效”,应该是在服*后3分钟内起效。他说,“从长效看,复方丹参滴丸宣传其作用持续3-4小时。但一般中*口服后,绝大多数的作用都可持续4小时以上,也谈不上长效。”据此,李连达认为复方丹参滴丸宣传的“高效、长效、速效”是“夸大宣传”。李连达称,由于经费有限,而进行毒理实验耗资较大,“要上百万”,故研究小组没有展开对制剂的毒理学实验,而是通过文献研究。天士力总裁闫希军主编的《丹参大全》第5册《丹参临床研究》[7]是李连达的重要参考文献。通过对书中1074篇的复方丹参制剂临床报道的研究,他发现了临床研究中的一个奇怪现象:当复方丹参滴丸作为研究对象时当作治疗*物,疗效高达97%,但研究其他新*把滴丸作为对照*时,疗效最低竟跌至29%,差距高达3倍。“上千篇的临床总结,最终的疗效究竟是多少?还是不确切!”李连达说。他拿出一本《丹参临床研究》,一下翻到夹着书签的255页,正是“第十五章复方丹参滴丸的毒副作用”的起始页。李连达院士让记者看,书中写到:我们根据所有能收集到的文献,对其副作用作一总结。有明确记载报道副作用66篇,总病例数5169例。有副作用产生的病例共161例,占3.11%。“这是他们自己书中写的,5169名用*者中有161人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3.11%。”李连达分析说,“考虑到有的医院不重视*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与上报,存在漏诊、漏报,甚至瞒报现象。实际发生率可能更高。”天士力网站上则转载了《每日经济新闻》的文章,文中说,天津*监*、天津市*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联合出具的一份书面报告称,2004年~2009年,天津市*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监测到7例复方丹参滴丸*品不良反应病例,其中2004年1例,2007年、2008年分别3例,多为一般性肠道性反应,停*后症状减轻或消失,且未收到*品严重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文章写道,“该数据反映出的不良反应率为1/144200,远低于李连达院士公布的3.01%(笔者—应为3.11%)不良反应率的数据。”2月5日天士力网站首页还发布了两篇安全性报告,一篇为天津*物研究院的《复方丹参滴丸长期毒性试验》(摘要)[8],另一篇为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物研究所的《复方丹参滴丸对大鼠肝P450酶系的诱导作用及其助癌作用研究》。对于这两篇报告,李连达评价说,“实验做得很好,没有看到明显的毒性”。不过,他随即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按照《复方丹参滴丸长期毒性试验》报告,大鼠被持续6个月灌喂复方丹参滴丸,并无明显毒副反应。“第一,临床病人多为1-2年长期用*,而实验用*为6个月(符合规定),似不能完全反映出1-2年长期用*者的全部安全性问题。第二,大鼠与人体有种属差异,有时不完全一致,有时大鼠未发现毒性,但在临床长期用*中,可发现毒性。”军事医科院毒物所的论文主要研究了对一种称为肝P450的酶的影响及致突变作用。“但更可靠的判定是致癌试验。”李连达解释道,由于致癌试验周期长,难度大,费用高,目前未列入必作项目,但如发现有可疑致癌作用时,加作此试验更为可靠。他指出复方丹参滴丸曾有报告指出,该*临床发现可引起胃黏膜糜烂。李连达建议,“正确的做法是重新作临床。天士力这些年挣了不少钱,应该拿出钱来做一次复方丹参滴丸的再评价。”《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编辑部主任李焕荣也指出,目前关于中医*毒副作用的研究,主要是临床试验和治疗中不良反应的观察记录,将毒理学与临床毒副作用相结合的研究更少,亟需进行系统的研究。至于对于有些媒体报道的“李连达院士即将发表相关研究成果”,李连达称:“相关论文发表的时间还没有定,还要保持慎重,因为目前只能算是阶段性的成果。”但是高健也指出,如果研究涉及到厂商利益,科学期刊编辑处理起来会特别谨慎,以防期刊涉入纠葛。
来源:科学新闻 记者:王莉萍
-----------兼职院士涉学术丑闻谁来问责 记者追踪中国工程院、浙江大学、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有关专家发现,如何问责李连达院士成了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
来源:科技日报
-----------在拳头产品复方丹参滴丸风波闹得沸沸扬扬之时,天士力昨日披露的2008年年报格外引人关注。根据年报,天士力在2008年的利润同比增长近四成。不过2009年对天士力来说可能没那么顺利。目前,天士力公司正一边就产品安全性全力与消费者及经销商沟通,一边抓紧进行法律取证工作,以便对李连达院士的“不实”言论提起诉讼。昨日,天士力新闻发言人朱永宏向记者表示:“去年,复方丹参滴丸的销售状况不错,不过今年由于受到李连达的不实言论影响,所以该产品的短期销售肯定会受到不小影响。一方面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另一方面引发了消费者和经销商的担忧。”朱永宏还表示,目前,天士力也正在对公司在复方丹参滴丸事件中的损失进行评估,因为该事件还未完全结束,所以真正的损失还没有办法准确计算,不过对复方丹参滴丸的销售产生较严重的影响是肯定的。为此,天士力也正在法律取证过程中,以便尽快针对李连达的不实言论向法院起诉。不久前,曾卷入学术论文造假的李连达指责天士力主导产品复方丹参滴丸存在有效成分低、疗效差、副作用严重等问题。虽然天士力公司已经做出澄清,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由于复方丹参滴丸是天士力最主要的利润来源,短期内该产品的销售将会受到一定的冲击,而天士力的利润也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天士力年报:净利润增长37%倚赖丹参滴丸
天士力年报显示,2008年度实现营业总收入34.3亿元,同比增长21.83%;净利润2.56亿元,同比增长37.66%。一位业内分析师表示:“天士力在2008年利润增长主要来自于其核心产品"复方丹参滴丸",且销量增长了10%以及价格提高了8.5%。受医保投入加大等政策的有利影响,复方丹参滴丸去年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5%,达到了税后12亿元。”据了解,天士力的营业收入分为医*工业及医*商业两部分,但医*商业产品盈利能力较差,虽然该类产品2008年的营业收入高达19.55亿元,约占公司营业收入的57%,但该项产品的毛利率仅有4.37%,因此在天士力利润的主要来源是医*工业,即中*产品,主要为复方丹参滴丸,所以如果该产品销售受到影响,那天士力的整体销售状况将紧跟着下滑。
天士力野心:为复方丹参滴丸打入美国冲刺
虽然在国内,复方丹参滴丸受到院士指责事件影响严重,不过该产品的海外进程却按部就班向前推进。为实现2010年将复方丹参滴丸以处方*身份推向美国的计划,天士力也把2009年作为重要的冲刺年。目前,复方丹参滴丸的FDA项目正按计划在美国佛罗里达、得克萨斯等5个临床中心进行二期临床试验。不过,对于美国这一全球最大也是最难进入的市场,天士力表示,作为中国第一款有望在美国注册成功的*品,复方丹参滴丸在临床试验阶段已经遇到不少困难,未来即使真的获准进入,市场风险也不小,不过天士力依旧认为效益大于风险。
来源:《北京商报》
天津*企国企有哪些?
主要有:天津医*集团有限公司,天津达仁堂有限公司和天津天士力有限公司,天津同仁堂有限公司。这四个*企是国企,还有合资的*企如中美史克有限公司,拜耳医*天津有限公司。还有部分私企*企如天津海王星辰*企有限公司等制*类企业。
本科30编龙次证天食乐00工资一个月的工作在天级觉织助世各津好找吗要是找人去个*厂那种来自的(不是一线干活的)工资一般多少比如天士力
我有朋友是天士力的,差不多这个数吧,期望值不要太高干技术的在那边工资一般,就是比较稳定工作也悠闲,诺和诺得比这边高一些,另一个朋友是从天士力跳过去的她是很资深的*物检验工资也就7k多,就是比较爽。希望能有帮助
天士力在哪,是干什么的?
你好!总部在天津制*主要产品有滴丸国台酒帝泊洱速溶茶我的回答你还满意吗~~
天津有哪些*厂
天津信汇化学品有限公司天津中新*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隆顺榕制*厂凯莱英医*化学(天津)有限公司泰达生物协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天津群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天津澳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天津安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天津市博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天津传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天津瑞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天津创制*物开发有限公司天津弗兰德医*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天光高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天津派格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天津紫波高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国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天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细胞中心天津术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天津宝方生物医*有限公司诺和诺德(中国)制*有限公司诺维信(中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天津华立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天健生物制*(天津)有限公司天津德普诊断产品有限公司新展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天津中新科炬生物制*有限公司天津生物芯片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苗战利北方国际集团医*保健品进出口公司总经理刘振武天津医*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亚梅天津天安*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汤立达天津*物研究院院长郝于田天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闫希军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孙保卫天津力生制*有限公司董事长潘达忠天津市华津制*厂厂长宋富智天津金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健天津市医疗器械工业公司总经理王玉婷天津市*品包装协会会长肖景华天津市医*行业协会供销分会会长赵永良天津美伦医*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德成天津太平洋制*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家胜天津中新*业第六中*厂厂长王桂英天津中新*业国内销售中心经理何光杰天津中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彦森天津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宏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公司医疗事务主管常绍银天津北*大通医*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福军天津天**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文忠中美天津史克制*有限公司中方经理赵戌生天津太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凤霞天津跃康医*批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广明天津天士力医*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从荣天津金耀集团天*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海春中国大冢制*有限公司总经理詹原竞天津中新*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魏玉林国*集团医*控股天津有限公司董事长韩松勇天津市生物化学制*厂厂长姚小青天津红日*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杜秋生天津市供销合作总社市场处副处长李宗茂天津飞鹰制*有限公物阿基*倍象最言破存司总经理李叔达天津中天制*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峰天津开发区迈劲制*有限公司总经理
天士力三*通是哪三*?
答案1:天士力三*通不是指具体的三种*物组合。天士力三*通通常是指天士力制*公司所生产的三种*物,但具体是哪三种*物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可能因地区、用途或个人而异。天士力制*公司是一家专注于中*领域的*企,其产品广泛涉及各种中成*、保健品和医疗器械等。根据不同的病症和需求,天士力可以提供适合的*物组合,但具体的天士力三*通并没有固定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