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指期货方法(万浩明期货冠军的日内交易技术方法!)

admin 2023-12-19 19:37:39 608

摘要:万浩明期货冠军的日内交易技术方法! 这是一个优秀的即日交易系统,是一个收益大且能够稳定盈利的交易系统。它的主要特点是亏损小但利润大。它是以捕捉高速行进的品种为目标,

万浩明期货冠军的日内交易技术方法!

这是一个优秀的即日交易系统,是一个收益大且能够稳定盈利的交易系统。它的主要特点是亏损小但利润大。它是以捕捉高速行进的品种为目标,以只获取每日趋势行情中的一小段利润为目标,通过高成功率和小亏损大盈利来积累财富。它是我们一款极高成功率交易系统没有经过过滤的一部分,它的成功率高达70%以上,且完全可以做到持续稳定的盈利。

这里只讲述了系统没有经过过滤时的原理和交易过程,在实际系统中,通过一些极为巧妙的过滤,交易系统成功率达到80%左右,并且我们每天的操作不止是一个品种,而是多达5个。只要能深刻理解和掌握,并在实战中大量练习,那么它完全可以成为你手中克敌制胜的市场利器。

这套系统成功的避免了在横盘震荡中交易,每日出现趋势的机会很少超过5次,如果一天只出现两段趋势行情,那么,我们的交易次数将很难超过3次。交易规则说明:1)只使用在每日波动大于100点的品种上,一般每日只操作当日最强和最弱的品种。2)使用在1分钟图表上。3)卖空:要求均线系统满足5/10同时在20下,20在30下,30在60下空头排列(保证我们只在趋势中交易,因为横盘震荡行情时均线排列紊乱);期价反弹上5/10,但不能导致5/10线反弹上20线,其后又跌破5/10卖空,注意一定是收盘价先上5/10线,然后再下5/10线时卖空。4)平仓:收盘价上MA5平仓或止损。

5、买多相反:

培训纲要:

一:正确的交易理念

二、所有交易的基本原理—训练交易内功

三.波段系统的交易方法及难点解析、形成极好的可交易系统

四.高成功率系统的设计方法

五.稳赚不赔的波段和即日交易系统

六.构建大资金稳赚不赔的交易方法,让期市变成自己的自动提款机

七.股指期货炒单系统

八.稳赢即日交易系统的资金管理方式

掌握正确方法,通吃一切品种!

“商品期货、A50、中金所股指”

商品期货日内及隔夜中短线交易

超牛的日内及波段技术!

实盘行情反复解读、最严厉强化训练

A50、商品,3天实盘培训!

2天封闭式高强技术度培训+1天实战带盘+后期万浩明老师带盘指导

优秀学员,有进一步进入私募团队免费培训深造留用机会

《期货交易的秘密》作者:万浩明老师亲自传授

系统地为学员培训期货顶尖高手秘而不宣的长线复利交易法,波段天才交易法,短线稳定获利交易法,超级日内交易法。

从事期货交易十几年,在实战中总结出一整套即日交易系统和波段操作交易系统,并有与之匹配的资金管理方式和完全适合自己操作的交易方法和交易理念。其总结的即日开盘交易法、90%成功率的盘中即日交易法、稳赚不赔的即日和波段交易法、大资金波段交易法、期货定式交易法等在实盘中取得了良好的收益。完全可以让一名初学者在短短的几天内做到持续稳定的盈利。

2014年6月发行的3000万国联安—创金1号资产管理基金一年期收益达到40%,即4200万元。在操作中实际使用资金1200万元,另外1800万元购买收益为5%固定收益货币基金。其实际收益接近100%。

课程名称:万浩明期货一对一日内波段培训课程

时间安排:随到随学一对一授课(请提前通知客服与老师预约时间)

课程费用:26800元三天学习(食宿自理)

地点安排:广州(具体地址咨询客服)

注意事项:请自带笔、电脑(培训场所提供无线网络);学员请提前一天抵达培训地。

期货投资分析方法十篇

一、股票指数期货及其特点

股指期货全称股票指数期货,是以股价指数为标的物的期货交易,是买卖双方根据事先的约定,同意在未来某个特定的时间按照双方事先约定的价格进行股票指数交易的一种标准化期货合约。

目前主要的股指期货合约有s&p500股指期货、nikkei225股指期货、恒生股指期货、kospi200股指期货等。我国即将推出的首个股指期货合约为沪深300股指期货,预计在今年3月正式推出。

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面临的风险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股市的整体风险,又称为系统风险,即所有或大多数股票的价格一起波动的风险。另一种是个股风险,又称为非系统风险,即持有单个股票所面临的市场价格波动风险。通过投资组合,即同时购买多种风险不同的股票,可以较好地规避非系统风险,但不能有效地规避整个股市下跌所带来的系统风险。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股票市场波动日益加剧,投资者规避股市系统风险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由于股票指数基本上能代表整个市场股票价格变动的趋势和幅度。人们开始尝试着将股票指数改造成一种可交易的期货合约并利用它对所有股票进行套期保值,规避系统风险,于是股指期货应运而生。

股指期货除具有金融期货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一些自身的特点。股指期货合约的交易对象既不是具体的实物商品,也不是具体的金融工具,而是衡量各种股票平均价格变动水平的无形的指数。一般商品和其他金融期货合约的价格是以合约自身价值为基础形成的,而股指期货合约的价格是股指点数乘以人为规定的每点价格形成的,股指期货合约到期后,合约持有人只需交付或收取到期日股票指数与合约成交指数差额所对应的现金即可了结交易。比如投资者在9000点位买入1份恒生指数期货合约后,一直将其持有到期,假设到期日恒生指数为10000点。则投资者无须进行与股票相关的实物交割,而是采用收取5万元现金[(10000一9000)*50]的方式了结交易。这种现金交割方式也是股指期货合约的一大特点。

影响股指期货价格的因素错综复杂,其中既有宏观经济方面的因素,也有投资或投机者心理方面的因素。

1.经济周期

从整个股市的层面看,经济周期影响着股指期货的价格。由于股指期货的价格是基于现货市场股市而形成的,而股市大盘变动又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因此,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股指期货的价格也会出现上涨和下跌的行情。

汇率、利率、财政政策变动都会使投资者对未来经济预期产生影响,均能从不同程度上影响股指期货合约的价格。

期货合约的多空供求关系仍然是影响股指期货价格的一大因素。股指期货本身没有具体的实物资产相对应,因此,它的价格变化受期货市场合约供求关系的影响很大。当空头供大于求时,期货合约价格下跌;反之,当多头供大于求时,期货合约价格就上升。

股票现货市场的走向直接影响股指期货的价格。尤其是股指期货标的指数中的大盘股或者活跃板块股的股价变化往往会对股票指数的涨幅影响很大,从而也带动股指期货价格的变化。标的指数成份股中权重较大股票的现金分红、增发、配售等活动也会影响股指期货合约价格,需要对其数量、时间甚至可能性有较好的把握。

投资者的心理因素会影响到股指期货的价格。通常人们所说的“人气”反映了交易者对市场的信心程度,或者说他们对未来股票市场的信心。当“人气”旺时,即使当时的股市指数不高,股指期货市场价格也会上涨;反过来说,如果“人气”衰,即使当时的股市指数很高,股指期货市场价格也会下跌。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形势的变化,以及**制定的方针政策都会直接影响股票指数期货的价格。

在风云变幻的股市中要把握大盘、标的指数以及股指期货合约价格的走势是比较困难的,但我们可以试图从各种因素中摸索规律,找到主要的影响因素,建立一套最适合的投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为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以下分别谈到基本面和技术面的分析方法,实际操作中需要灵活运用并结合起来使用。

1.宏观经济信息

实时研究国家相关部门定期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诸如gdp增长、通胀率、失业率、零售增长、储蓄率等。这些宏观经济数据都会影响到**将来的货币、财政政策,会使投资者对未来经济预期产生影响,最终反映到期货价格上来。

具体研究中,可用gdp增量变化与股市运行周期对比研究,用净出口额变化来衡量外贸拉动因素,贷款增长率变化衡量投资拉动因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变化衡量消费拉动因素等。

研究成分股行业基本面,尤其是占指数权重很大的行业。重点研究这类行业龙头股的基本面情况(行业政策、产业特征、产量与产能、市场竞争、增长潜力、财务数据、盈利预测等),以及这些成分股的分红派息、送股、配股、停牌等事件。因为这些股票会起一个领头羊的作用,它们的涨跌会引领他们代表的那个板块同涨同跌,对指数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在一个时期领涨(跌)大盘。如我国即将推出的以沪深300指数为标的的股指期货,其成分股中的300只股票覆盖了国民经济的大部分行业。

虽然目前我国资本项目还没有放开,但我国融入全球经济的程度在逐步加深,人民币汇率也已经在进行有限制的浮动,这些都说明我国资本市场不能独立于全球金融体系之外,周边市场的变化对我国将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除了国内与国际市场之外,我们还要关注债券市场、外汇市场、商品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因为各个投资品种之间有一定的相互替代作用,资金的流向会对市场产生冲击。

股指期货将更加融入全球化市场。随着2007年资本市场对外开放,qfii等外资机构的深度介入,我国新兴的股指期货市场必将引起国际社会的特别关注。对我国这样一个对外依存度高、开放程度日益增强的国家来说,这种影响将更为明显。因此,分析股指走势,除了国内经济,还必须关注世界经济整体形势。

由于股指期货与股票的不同点,使期货行情的某些技术表现与股票不一样,分析方法也有不同的地方。股票投资者分析股指期货行情时,应根据自己不同的技术分析习惯,适当修正对几个主要技术参数的看法。

1.时空波动特性

对标的指数历史行情进行时间和空间二维研究,从时间上分析其底部周期、开市以来的顶底周期循环,从空间上分析股指的趋势结构、常态趋势及调整波幅、股指的顶底组合构造模式等,找出其中规律,用来判断和预测未来行情走势的时空点位。

通过研究标的指数波段运行,优选趋势跟踪指标、波段振荡提示指标、波段能量变化指标以及均价水平变化等指标构建技术指标体系组合,分析标的指数小周期波段运行特征。

建立大势领先指标体系,包括成交量与均量线、领涨(跌)群体组合、短期资金拆借利率等指标,通过对领先指标的分析来研判大势的未来走势。

机构博弈将成股指期货市场主流。在股指期货推出以后,社保基金、保险资金、qfii等都将会加大介入股市的比例和力度,各种投资基金亦将会出现持续壮大的*面。股指期货参与者的成分比例会进一步发生分化,个人投资者的资金所占的比例会进一步降低,机构投资者博弈将会成为市场的主流。

股指期货的持仓量是指买和卖双方都还没有平仓的头寸的总和,是双向计算的。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持仓量数据中,有一半是买持仓,一般是卖持仓。持仓量的变化也是对行情影响较大的指标。持仓量的大小,代表了市场中投资者参与同一个期货合约交易的兴趣,也可以说是行情未来涨或跌的信心指示。同时,它还蕴涵着同一时刻行情变化的动向。需要注意的是,持仓量的变化方向与同一时刻行情涨跌的变化方向对应起来分析才有意义。由于持仓量中一半是买开仓一半是卖开仓,所以有的时候持仓量越大,也代表参与者对未来行情的分歧越大。

总体分析思路:从股指期货标的物(如我国即将推出的首个股指期货品种——沪深300指数)入手,研究指数的编制、组成、变化因素;研究宏观经济形势,对重要因素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各市场之间的相互联系。在对整个指数期货及相关信息有一个总体把握的基础上,研究投机、套保和套利的可行性以及一些可能的交易策略。

参考文献:

期货市场是在商品市场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我国的期货市场从20世纪80年代末进行试点开始,经过20世纪90年代市场缺乏统一管理和没有完善法规、导致市场盲目高速发展的阶段后,现在市场已经基本得到规范。在市场规律的选择之下,一批管理比较规范,运作比较平稳,发展相对成熟的期货品种在我国期货市场脱颖而出,如上海交易所的铜、铝,大连交易所的大豆等。但是,期货市场在我国仍没有一个很好的风险评价体系,投资者基本是凭借自己以往的投资经验对期货进行投资。因此,对期货市场进行研究,加强风险管理,建立期货市场风险评价体系成为期货市场研究的首要任务。本文用层次分析法模型,使复杂的期货投资决策问题从定性的分析向定量结果转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对期货市场12种期货进行评价,并从中选出5种理想的期货产品,此方法可指导期货投资者优化投资策略。

一、期货投资决策的层次分析模型

在建立层次分析模型之前,先引进4种评价指标,即期货产品的收益率、涨跌情况、涨跌波动情况、ARBR能量指标,这些指标对理想期货的决策起主要的作用。记SY(I,T)为第I种期货第T个月的收益率,表示该种期货的收益情况。ZD(I,T)为第I种期货第T个月的平均涨跌数据,表示该种期货的盈亏情况。ZP(I,T)为第I种期货第T个月的涨跌波动,表示该种期货的盈亏波动的情况,体现出期货盈亏是否稳定。AR(I,T)为第I种期货第T个月的能量指标,表示该种期货产品买卖气势情况。涨跌与涨跌波动指标隐含着购买期货产品的风险情形。收益率,其中为第I种期货第T个月末清算的收盘价,即第I种期货第T个月的收益率SY(I,T)为当月与上个个月的收盘价的对数之差。涨跌ZD(I,T)所给的历史数据ZDj(I,T)的平均值。涨跌波动ZP(I,T)为ZDj(I,T)的标准差,反映期货盈亏的波动情况:。AR(I,T)为第I种期货第T个月的最高价减去该月的开盘价,有效的反映了该种期货在第T个月的买卖气势情况,AR(I,T)的值越大则说明期货的买卖气势越好。为了方便数据的处理和计算,用评价指标的极值差方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化成无量纲的指标观测值。

根据这4种指标的评价标准,将期货投资决策问题包含的因素按照不同属性自上而下地分解为3个层次,最上层为目标层,即选择理想期货产品,最下层为方案层,即12种期货产品,中间层为准则层,有四个准则,即4种指标。各层间的联系用相连的直线表示,既可画出层次分析结构图,如图1。

建立期货投资决策的层次分析模型后,投资决策者需要对各层次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给出判断,用数量化的相对权重Cij进行描述,反映成矩阵的形式就是判断矩阵C=(Cij)n*n。采用成对比较法对各个因素进行比较打分,打分的尺度采用1-9比较尺度。

我们通过广泛调研以及有关期货资料的介绍,运用几何平均法将待决策者的意见综合平均,得到第一层的评价判断矩阵如表1。

下一步,要建立方案层对准则层的判别矩阵。本文的数据实验对2007年10月到2008年3月的每个月每种期货产品进行建立层次分析,现以一月数据加以说明,取2007年10月的数据对12种期货产品建立层次模型,并对铝、铜、燃料油、橡胶、豆1、豆2、玉米、豆粕、棉花、白糖、强筋小麦、硬冬白小麦这12种期货产品的4种指标按之前所述方法处理,得到铝的收益率为0.5491、涨跌为0.3864、涨跌波动为0.3108、ARBR为0.5531,由于篇幅所限处理后的数据不一一列举。比较12种期货的收益率、涨跌、涨跌波动、ARBR,由MATLAB编程计算得4个12阶的成对比较阵C1、C2、C3、C4。

从理论上分析得到,A如果是完全一致的判断矩阵,应该满足CijCjk=Cik,但实际上在构造判断矩阵时要求满足此条件是不可能。因此,退而求其次,要求判断矩阵有一定的一致性,即可以允许判断矩阵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一致性(满足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计算衡量判别矩阵A的不一致程度指标,其中为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计算得矩阵A最大特征值为4.0042,对应的特征向量为(0.9186,0.3201,0.1677,0.1601),则CI=0.0014。为了确定A的不一致程度的容许范围,需要找出衡量A的一致性指标CI的标准,可引进随机一致性指标RI。对于不同的n,用大量的样本矩阵算出的随机一致性指标RI数值。

对上面已算出的各准则对目标的权向量和各方案对每一准则的权向量进行组合,则第三层对第一层的组合权向量为:W=[WC1;WC2;WC3;WC4]*WAT。经计算得出组合权向量W为(0.1368,0.2219,0.0436,0.1188,0.1107,0.1003,0.1955,0.1744,0.0731,0.1687,0.1327,0.0899),根据此向量,可决策出理想的期货,即07年10月份理想期货从好到差依次为:铜、玉米豆粕、白糖、铝、强筋小麦、橡胶、豆1、豆2、棉花、硬冬白小麦、燃油。

利用上述介绍的数据处理方法和层次分析法分别对其他的5个月求出组合权向量,进行对期货的理想程度排序。最后可利用决策分析中的Borda函数来确定综合排序,得出五种理想期货分别为:铜,强筋小麦,棉花,铝,橡胶。

本文通过实例分析AHP在期货投资决策中的应用,研究了理想投资期货、期货产品各个指标等之间的影响,将期货投资主体的经验判断给予数量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较合理地解决期货投资的多因素决策问题。

参考文献:

[1]杜栋庞庆华: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姜启源邢文训谢金星等:大学数学实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李从珠李文蕾姜铁军:统计学在证券期货市场中的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0,(19)5:62-65

一、股票指数期货及其特点

股指期货全称股票指数期货,是以股价指数为标的物的期货交易,是买卖双方根据事先的约定,同意在未来某个特定的时间按照双方事先约定的价格进行股票指数交易的一种标准化期货合约。

目前主要的股指期货合约有S&P500股指期货、NIKKEI225股指期货、恒生股指期货、KOSPI200股指期货等。我国即将推出的首个股指期货合约为沪深300股指期货,预计在今年3月正式推出。

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面临的风险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股市的整体风险,又称为系统风险,即所有或大多数股票的价格一起波动的风险。另一种是个股风险,又称为非系统风险,即持有单个股票所面临的市场价格波动风险。通过投资组合,即同时购买多种风险不同的股票,可以较好地规避非系统风险,但不能有效地规避整个股市下跌所带来的系统风险。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股票市场波动日益加剧,投资者规避股市系统风险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由于股票指数基本上能代表整个市场股票价格变动的趋势和幅度。人们开始尝试着将股票指数改造成一种可交易的期货合约并利用它对所有股票进行套期保值,规避系统风险,于是股指期货应运而生。

股指期货除具有金融期货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一些自身的特点。股指期货合约的交易对象既不是具体的实物商品,也不是具体的金融工具,而是衡量各种股票平均价格变动水平的无形的指数。一般商品和其他金融期货合约的价格是以合约自身价值为基础形成的,而股指期货合约的价格是股指点数乘以人为规定的每点价格形成的,股指期货合约到期后,合约持有人只需交付或收取到期日股票指数与合约成交指数差额所对应的现金即可了结交易。比如投资者在9000点位买入1份恒生指数期货合约后,一直将其持有到期,假设到期日恒生指数为10000点。则投资者无须进行与股票相关的实物交割,而是采用收取5万元现金[(10000一9000)*50]的方式了结交易。这种现金交割方式也是股指期货合约的一大特点。

影响股指期货价格的因素错综复杂,其中既有宏观经济方面的因素,也有投资或投机者心理方面的因素。

1.经济周期

从整个股市的层面看,经济周期影响着股指期货的价格。由于股指期货的价格是基于现货市场股市而形成的,而股市大盘变动又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因此,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股指期货的价格也会出现上涨和下跌的行情。

汇率、利率、财政政策变动都会使投资者对未来经济预期产生影响,均能从不同程度上影响股指期货合约的价格。

期货合约的多空供求关系仍然是影响股指期货价格的一大因素。股指期货本身没有具体的实物资产相对应,因此,它的价格变化受期货市场合约供求关系的影响很大。当空头供大于求时,期货合约价格下跌;反之,当多头供大于求时,期货合约价格就上升。

股票现货市场的走向直接影响股指期货的价格。尤其是股指期货标的指数中的大盘股或者活跃板块股的股价变化往往会对股票指数的涨幅影响很大,从而也带动股指期货价格的变化。标的指数成份股中权重较大股票的现金分红、增发、配售等活动也会影响股指期货合约价格,需要对其数量、时间甚至可能性有较好的把握。

投资者的心理因素会影响到股指期货的价格。通常人们所说的“人气”反映了交易者对市场的信心程度,或者说他们对未来股票市场的信心。当“人气”旺时,即使当时的股市指数不高,股指期货市场价格也会上涨;反过来说,如果“人气”衰,即使当时的股市指数很高,股指期货市场价格也会下跌。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形势的变化,以及**制定的方针政策都会直接影响股票指数期货的价格。

在风云变幻的股市中要把握大盘、标的指数以及股指期货合约价格的走势是比较困难的,但我们可以试图从各种因素中摸索规律,找到主要的影响因素,建立一套最适合的投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为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以下分别谈到基本面和技术面的分析方法,实际操作中需要灵活运用并结合起来使用。

1.宏观经济信息

实时研究国家相关部门定期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诸如GDP增长、通胀率、失业率、零售增长、储蓄率等。这些宏观经济数据都会影响到**将来的货币、财政政策,会使投资者对未来经济预期产生影响,最终反映到期货价格上来。

具体研究中,可用GDP增量变化与股市运行周期对比研究,用净出口额变化来衡量外贸拉动因素,贷款增长率变化衡量投资拉动因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变化衡量消费拉动因素等。

研究成分股行业基本面,尤其是占指数权重很大的行业。重点研究这类行业龙头股的基本面情况(行业政策、产业特征、产量与产能、市场竞争、增长潜力、财务数据、盈利预测等),以及这些成分股的分红派息、送股、配股、停牌等事件。因为这些股票会起一个领头羊的作用,它们的涨跌会引领他们代表的那个板块同涨同跌,对指数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在一个时期领涨(跌)大盘。如我国即将推出的以沪深300指数为标的的股指期货,其成分股中的300只股票覆盖了国民经济的大部分行业。

虽然目前我国资本项目还没有放开,但我国融入全球经济的程度在逐步加深,人民币汇率也已经在进行有限制的浮动,这些都说明我国资本市场不能独立于全球金融体系之外,周边市场的变化对我国将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除了国内与国际市场之外,我们还要关注债券市场、外汇市场、商品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因为各个投资品种之间有一定的相互替代作用,资金的流向会对市场产生冲击。

股指期货将更加融入全球化市场。随着2007年资本市场对外开放,QFII等外资机构的深度介入,我国新兴的股指期货市场必将引起国际社会的特别关注。对我国这样一个对外依存度高、开放程度日益增强的国家来说,这种影响将更为明显。因此,分析股指走势,除了国内经济,还必须关注世界经济整体形势。

由于股指期货与股票的不同点,使期货行情的某些技术表现与股票不一样,分析方法也有不同的地方。股票投资者分析股指期货行情时,应根据自己不同的技术分析习惯,适当修正对几个主要技术参数的看法。

1.时空波动特性

对标的指数历史行情进行时间和空间二维研究,从时间上分析其底部周期、开市以来的顶底周期循环,从空间上分析股指的趋势结构、常态趋势及调整波幅、股指的顶底组合构造模式等,找出其中规律,用来判断和预测未来行情走势的时空点位。

通过研究标的指数波段运行,优选趋势跟踪指标、波段振荡提示指标、波段能量变化指标以及均价水平变化等指标构建技术指标体系组合,分析标的指数小周期波段运行特征。

建立大势领先指标体系,包括成交量与均量线、领涨(跌)群体组合、短期资金拆借利率等指标,通过对领先指标的分析来研判大势的未来走势。

机构博弈将成股指期货市场主流。在股指期货推出以后,社保基金、保险资金、QFII等都将会加大介入股市的比例和力度,各种投资基金亦将会出现持续壮大的*面。股指期货参与者的成分比例会进一步发生分化,个人投资者的资金所占的比例会进一步降低,机构投资者博弈将会成为市场的主流。

股指期货的持仓量是指买和卖双方都还没有平仓的头寸的总和,是双向计算的。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持仓量数据中,有一半是买持仓,一般是卖持仓。持仓量的变化也是对行情影响较大的指标。持仓量的大小,代表了市场中投资者参与同一个期货合约交易的兴趣,也可以说是行情未来涨或跌的信心指示。同时,它还蕴涵着同一时刻行情变化的动向。需要注意的是,持仓量的变化方向与同一时刻行情涨跌的变化方向对应起来分析才有意义。由于持仓量中一半是买开仓一半是卖开仓,所以有的时候持仓量越大,也代表参与者对未来行情的分歧越大。

总体分析思路:从股指期货标的物(如我国即将推出的首个股指期货品种——沪深300指数)入手,研究指数的编制、组成、变化因素;研究宏观经济形势,对重要因素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各市场之间的相互联系。在对整个指数期货及相关信息有一个总体把握的基础上,研究投机、套保和套利的可行性以及一些可能的交易策略。

参考文献:

一、cta的具体内涵及其发展

根据美国《2000年商品期货现代论文联盟法》的规定,cta是通过给他人提供商品期货期权相关产品买卖建议和研究报告,亦或是直接客户进行交易从而获取报酬的一种组织。这里的cta并不特指机构,它还可以是个人。法案规定,所有期望注册成为cta的组织都必须向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提出申请,提供cftc认为与申请人有关的必要资料和事实,在cftc登记注册,并同时在全国期货业协会(nfa)登记注册,成为nfa的会员。此外,所有cta都必须定期向cftc报告账户交易情况,披露相关信息,接受cffc的监管。

期货投资基金,或者说管理期货(managedfutures)基金,也称作商品交易顾问(commoditytradingadvisors,cta)基金,它是指由专业的资金管理人运用客户委托的资金自主决定投资于全球期货期权市场以获取收益并收取相应的管理费和分红的一种基金组织形式。cta基金与对冲基金fhedgefund)等同属于非主流投资工具(ahernativeinvestment),是国际期货市场的主要机构投资者。近年来养老基金、保险基金、捐赠基金、慈善基金等对非主流投资工具表现出浓厚的投资兴趣,cta的规模也随之急剧膨胀,cta基金在全球期货期权市场中的作用和影响也日渐显现。

全球期货cta起源于1949年,美国海登斯通证券公司的经纪人理查德·道前(richarddonchian)建立了第一个公开发售的期货基金fmanagedcorn-modifyfundfuturesinc.)。此后,于1965年,唐(dunn)和哈哥特(hargitt)作为商品交易顾问cta建立了第一个著名的管理期货账户,1967年两人第一次把计算机交易系统试用于期货交易。到了1969年,人们开始将商业化的交易系统大量应用于美国期货市场的投机交易中。当时期货投资基金开始引起人们的兴趣,但投资者主要是小额资金客户。

进入20世纪70年代,期货投资基金业迎来了它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1972年5月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开始了金融期货交易。从此,以农产品交易为主的期货市场开始转向以金融期货交易为主,为货币和资本市场提供避险工具。这个变化扩大了期货市场的规模和参与群体。美国**在金融期货推出初期做过一项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期货市场个人投资者的亏损比例高达90%,这使得他们非常疑惑。经具体研究后发现,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在金融期货推出初期,参与的大多数投资者都是传统的股票与债券投资者,由于这类人还没有真正弄清证券与期货的差别,因而造成了这类客户大面积的亏损。期货实行保证金交易,并且不限制卖空机制,具有高杠杆性以及交易策略的多样化等特点。许多股票投资者根据固有的思维方式长期持有一个期货合约,结果导致爆仓。因此,股票投资者在进行期货交易前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巧,而这种专业性又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建立起来的,因此期货cta这种专业的商品交易顾问逐渐盛行。

1971年管理期货行业协会(managedfuturesassociation)建立,标志着期货投资基金行业的形成;1975年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成立,对商品交易顾问(cta)和商品基金经理(cp01的行为进行监管。

进入20世纪80年代,期货投资基金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期货交易的品种扩展到债券、货币、指数等各个领域,同时全球新兴的金融市场不断涌现。随着现资组合理论的诞生和投资技术的不断变化,期货投资基金在资产的风险管理与运作方面的作用日趋重要,很多机构投资者诸如养老金、信托基金、银行等都开始大量采用期货投资基金作为他们投资组合中的重要部分以达到优化组合分散风险的目的,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在,期货投资基金业已经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投资领域之一。

传统意义上,cta基金的投资品种仅*限于商品期货。但由于近30年来全球金融期货和商品期货市场的迅速发展,cta基金已逐渐将其投资领域扩展到了股指期货、外汇期货、国债期货、天气期货以及电力期货等几乎所有期货品种。根据市场参与面和交易方法的不同,cta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

1.程序化交易模式。程序化交易类cta是期货cta基金中最大的组成部分,有超过60%的期货cta是采取程序化交易的方式进行交易。此类cta按照一个通常由计算机系统产生的系统信号来做出交易决策,这种交易决策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决策的随意性。如果系统长期运作正常,会产生比较稳定的收益。

2.多元化投资模式。多元化cta基金投资的期货合约有时候可达百种之多,涉及的品种也非常多。采用多元化投资模式进行投资的cta仅次于程序化交易模式,有超过700亿美元的资金是采用这类模式。

3.各专项期货品种投资模式。包括金融与金属期货、农产品期货和货币期货这四个专项类别。专项期货品种投资模式的特点是该cta主要投资于某一大类的期货品种,如农产品期货cta主要投资目标是农产品期货品种,并且主要是利用某种套利技巧进行投资。

4.自由式投资模式,又称随意型投资模式。这类cta的投资策略一般建立在基本分析或者关键经济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由于他们经常使用个人经验来做出并执行交易决策所以,他们一般只专注于某个他们熟悉的特殊或相关的市场领域。从长期来看,自由式投资产生的风险和收益不够稳定。当然,这类模式现在也是整个期货投资基金行业的组成部分,有超过140亿美元的资金是使用这类模式进行期货期权交易。

从法律上讲,由于期货投资基金中cta的行为可能涉及公众利益,为了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强化主管机关和社会公众的监督,美国将传统信托立法的谨慎义务(dutyofcare)和忠实义务(dutyofloyalty)与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相结合,升华为要求更高的职业诚信义务,要求cta“尽最大的善意或诚意,仅为受托人的利益行事”因此,cta的监管措施更为严厉。

首先是强制性地信息披露义务。依照美国的相关法案规定,每一位注册的cta都必须将其自身所有可能对投资决策产生影响的

相关信息定期或不定期地向有关部门报告、接受监督,并向社会公开、以使投资者对其有充分的了解,而且还对信息的具体要求进论文联盟行详细地描述。

其次是严厉禁止cta的欺诈行为和重大错误陈述。《1940年投资顾问法》、《1974年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法》和《2000年商品期货现代化法》中都对此做出明确和细致的规定。

最后是对cta违法行为进行十分严厉地惩罚。美国对违反相关规定的cta将给予非常严厉的处罚,以保证客户资金的安全。如果cta的行为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将要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民事责任、经济责任,甚至是刑事责任。

与美国相比,我国期货cta还处于起步阶段。2010年中国期货业协会制定《期货公司期货投资咨询业务(cta)试行办法》,规定中国cta业务基本流程及从业人员行为规范。2011年6月开始,中国期货业协会首度组织期货从业人员参加期货投资分析(cta)资格考试,并规定期货公司申请从事期货投资咨询业务,必须具备一下条件:“注册资本不低于1亿元、净资本不低于8000万元”的基本条件;公司最近6个月净资本等风险监管指标要持续符合监管要求;申请期货投资咨询(cta)业务期货公司至少要有1名具有3年以上期货从业经历和取得期货投资咨询业务从业资格的高管人员以及5名具有2年以上期货从业经历和取得期货投资咨询业务从业资格的从业人员。随着中国期货cta业务的正式推广,预计相关法律制度也将逐步完善。

我国期货市场经过了多年发展壮大,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品种少、规模小、散户占主导依然是困扰中国期货市场快速发展的问题。目前,我国期货市场机构投资者的比例较小,散户占主导的格*依然没有根本性改变,企业以及各类机构整体参与的程度偏低。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近些年来的快速发展,国内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力度已有较大提高,但我国期货市场的机构投资者比例仍低于10%。散户占主导往往就会形成追涨杀跌的风气,盈利能力较低,同时会加剧期货市场的波动,难以发挥财富效应。

期货投资基金最为一种专家理财的方式,由期货专家对投资者的期货账户进行跟踪式管理和个性化服务,根据投资者的需要设计各类投资方案,使投资者在承担最小风险的前提下获取最大收益。期货管理账户的存在和发展有两方面作用:首先,期货投资是一项专业化很强的投资活动,比之证券交易更需要专家理财,更需要基金;其次,随着国内期货品种的日渐成熟,在某个品种分析与操盘方面业绩突出的市场人士将日益受到市场关注,这些分析人士和操盘手就是期货基金经理的雏形。

作为期货投资基金的管理者,期货cta是国际期货市场的主要机构投资者之一,因此cta制度的引进和创新也将同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的目标相契合。cta业务将从期货公司的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起步,由期货公司设立资产管理部或控股投资公司扮演cta的角色。也是培育专业期货机构投资者的有效路径。这当中期货cta与控股期货公司必须做到在资金管理、部门设置、管理人员雇佣等方面的完全隔离,期货投资交易顾问公司(cta)建立独立的风控部门与风控体系,对单个账户以及总体的经营风险采取监测、识别、预警、风险处置等措施,cta公司使用的是投资者的资金,必须从制度上杜绝期货公司用自有资金做期货。另一方面,当前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的制度正在被逐渐破除,加快专业机构投资者的成长步伐,加强国内机构投资者的竞争力是当务之急。

引入cta业务,并以此为突破口创新期货公司业务模式,发展期货cta业务,打造期货产业集群是机构投资者的发展方向。因为cta制度可以让专业机构和专业人才,通过专业化的管理,专业化的手段做专业化的事情。

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应用

基于谨慎性原则,存货会计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当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价,同时按两者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以后会计期间导致存货提跌的因素消失后,已经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允许冲回,但冲回的限额不得超过所计提的金额。

[例1]TL公司2008年12月31日,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前,甲材料的跌价准备数为零,甲材料的账面成本为90000元,可变现净值为80000元;2009年度,在转出甲材料时,相应地结转其存货跌价准备6000元,2009年12月31日,甲材料的账面价值是130000元,可变现净值是115000元;2010年,在转出甲材料时,相应结转存货跌价准备8000元,2010年12月31日,甲材料的账面价值是110000元,可变现净值是105000元。2011年度,转出甲材料时,相应结转存货跌价准备2000元,2011年12月31日,甲材料的账面价值是120000元,可变现净值是124000元。

解析:此案例的难点是如何区分和计算“期末需要保证的存货跌价准备余额”、“期末应计提或冲销的存货跌价准备数”、期末计提或冲销前存货跌价准备账面余额这三个指标,为方便分析,分别用字母A、B、C表示这三项指标。其中,期末需要保证的存货跌价准备余额A=期末存货的历史成本-期末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期末应计提或冲销的存货跌价准备数B=期末需要保证的存货跌价准备余额A-期末计提或冲销前存货跌价准备账面余额C,若A>C,即B>0,表示应计提,A<C,即B<0,表示应冲销,且计提时B登记在T型账户中存货跌价准备的贷方,冲销时B登记在T型账户中存货跌价准备的借方。下面利用T型账户进行解析。

2008年12月31日(首次计提):

通过T型账户可知,由于计提前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为零,2008年12月31日TL公司首次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数就是期末余额数A,即10000元,会计分录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10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10000

2009年12月31日:

>0,应补充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会计分录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11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11000

2010年12月31日:

<0,应冲销存货跌价准备,会计分录为:

借:存货跌价准备2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2000

2011年12月31日:

通过T型账户可知2011年12月31日B=A-C=0-3000=-3000<0,应冲销存货跌价准备,会计分录为:

借:存货跌价准备3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3000

案例小结:通过上述T型账户的分析,很容易归纳出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关键点:首先是必须确认期末存货跌价准备余额A(期末存货的历史成本-期末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和期末计提或冲销前存货跌价准备的账面余额C;然后通过比较A和C的大小关系,确认期末应计提或冲销的存货跌价准备数B,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当期末存货的历史成本<期末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就没有存货跌价准备,这时需要把账面上已经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冲销至零,如上述案例中的2011年12月31日情况所示。

同样出于会计核算的谨慎性考虑,我国规定对应收账款可能发生的坏账采用备抵法核算,即期末要根据应收账款的坏账率估计坏账准备数,坏账准备的核算内容包括计提坏账准备、冲销坏账准备、发生坏账、已核销的坏账又收回等。其中计提或冲销坏账准备是坏准准备核算的难点,这里同样包括三个难点指标:期末坏账准备余额、期末应计提或冲销的坏账准备数和期末计提或冲销前坏账准备余额,同样分别用A、B、C三个字母表示这三个指标。期末坏账准备余额是根据一定方法估算出来的,常用的坏账准备估算方法包括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赊销余额百分比法和个别认定法四种,本文假定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则期末坏账准备余额A=期末应收账款余额X估计的坏账率。由于坏账准备的计提或冲销与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或冲销非常相似,本文不再举例阐述,仅用T型账户将其归纳为下面四种情况:

(2)计提前坏账准备余额C在贷方且小于坏账准备期末余额A,如图2-1所示。

(3)计提前坏账准备余额C在贷方且大于坏账准备期末余额A,如图2-3所示。

从上面的T型账户分析可以看出计提或冲销坏账准备的关键点首先要根据一定坏账准备估计方法估算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和确定期末计提或冲销前坏账准备余额及方向,如C在借方,一定是补充计提,如C在贷方且小于A,也是补充计提,如C在贷方且大于A,则需冲销。坏账准备与存货跌价准备的区别是:坏账准备期初期末余额一定在借方,但期末计提前余额可能在借方也可能在贷方;存货跌价准备有余额的话则只能在贷方。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期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通常情况下,就是企业持有的、在活跃市场上有公开报价的国债、企业债券、金融债券等。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核算包括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计量、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收入的确认、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的确认、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持有至到期投资处置等内容。持有至到期到期是财务会计这门课程最难学的内容之一,而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收入的确认又是难中之难。在对利息收入进行核算时,又随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还本付息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对于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持有至到期投资进行利息收入核算时借记“应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贷记“投资收益(债券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借记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对于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进行利息收入核算时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贷记“投资收益(债券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借记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这其中学生最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就是债券摊余成本的计算,一般教材对摊余成本的解释是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确认金额,扣除已收回的本金,加上或减去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等一系列调整后的余额。如果按教材的说法去理解,很多学生会对“摊余成本”这个概念不清楚。因此本人在教学当中是这样让学生理解和应用“摊余成本”这个概念的:对于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债券,在不考虑减值的情况下,债券的摊余成本就是“持有至到期投资”总账余额,在考虑减值的情况下,就是“持有至到期投资”总账余额减去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对于到期还本付息债券,由于目前我国的债券都按单利计息,因此在不考虑减值的情况下,债券的摊余成本等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总账不包含“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明细账时的余额,在考虑减值准备情况下,债券的摊余成本等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总账不包含“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明细账时的余额减去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在具体核算过程中利用T型账户,随时结出持有至到期账户的余额,就可轻而易举得到摊余成本。限于篇幅,下面仅举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债券说明问题。

[例2]TL公司2008年1月1日购入乙公司同日发行的面值500000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6%,每年12月31日付息、到期还本的债券,实际取得成本为513616元。要求采用实际利率法,对该债券持有期间产生的利息收入进行后续计量,假设该债券不存在减值情况。

解析:本案例的难点问题是确认实际利率和持有期间不同时间点上的摊余成本。首先实际利率是该债券在续存期间产生的现金流量折现为取得时的账面价值(513616元)所使用的利率,通过求解方程500000×6%×(P/A,i,3)+500000×(P/F,i,3)=513616(元),得出实际利率i=5%。2008年1月1日取得债券时的会计分录为: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乙公司债券(成本)500000

贷:银行存款513616

由图3-1所示的T型账户可看出,2008年1月1日持有至到期投资账户余额513616(500000+13616)元,即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为513616元。

2008年12月31日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利息(500000×6%)30000

贷:投资收益(513616×5%)25681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每年末核算利息收入时首先确认应收利息和投资收益的方向和金额,然后根据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由应收利息与投资收益的差额确定应摊销的利息调整的金额和方向。一般来说,取得时利息调整在借方(溢价购入),则摊销时利息调整肯定记在贷方;反之,取得时利息调整在贷方(折价购入),则摊销时利息调整肯定记在借方。

2009年12月31日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利息(500000×6%)30000

贷:投资收益(509297×5%)25465

由于前面每年末在计算投资收益时都存在尾数省略问题,而利息调整应该在债券的持有期限内摊销完毕,所以2010年12月31日应该摊销的利息调整为4762(13616-4319-4535)元,根据借贷平衡得到2010年12月31日确认的投资收益25238(30000-4762)元,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利息(500000×6%)30000

贷:投资收益(应收利息-当年摊销的利息调整)25238

通过T型账户不仅很容易求出持有至到期投资不同时点上的摊余成本,而且可以看出,溢价购入的债券其摊余成本越来越小,从而导致每期确认的投资收益(摊余成本X实际利率)越来越小,每期摊销的利息调整(应收利息-投资收益)越来越大。反之,折价购入的债券摊余成本应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每期确认的投资收益应该越来越大,每期摊销的利息调整应该越来越小。在无减值的情况下,无论是溢价还是折价购入的债券,到期时摊余成本就应该等于债券面值,而利息调整就应该变为零。在财务会计课程中,还有很多项目涉及摊余成本概念,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券)形成的利息调整的摊销、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和分期付款购进固定资产形成的长期应付款及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分期收款销售商品形成的长期应收款及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应付债券形成的利息调整的摊销等等。在这些项目的教学中可以类比持有至到期投资利用T型账户对摊余成本进行分析和计算,这样既可以降低教师讲授的难度,又可以提高学生接受的程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系广州城市职业学院2011年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基于能力本位、校企合作的高职会计课程改革与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的分析时,必然要考虑通货膨胀对公司财务的影响,并作出相应决策。西方国家的一些企业主要采取两种处理方法。

剔除法:这是指在投资方案的现金流量分析过程中将通货膨胀因素从现金流量和资金成本两个方面同时给予剔除的一种方法。只要在现金流量和资金成本中同时将通货膨胀的影响给予剔除,则投资方案对现金流量分析仍然能够正确反映投资决策的真实情况。

吸纳法:吸纳法是企业在分析投资方案现金流量过程中,将通货膨胀因素同时考虑到现金流量和资金成本中去的一种方法。企业对影响净现值的每一个因素,如销售收入、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所得税支出、初始投资额、垫支的营运资金、设备残值等,进行具体分析、调整和处理,从而达到决策最优化。

在通货膨胀时,企业资金供求矛盾十分尖锐,因此,合理筹措资金,是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发行债券时采用浮动利率:通常,债券的利息在债券的发行年限内保持固定,这对发行债券的企业和投资人都十分方便。但在通货膨胀严重时期,这种固定利息率债券往往会使投资人的实际利息率非常低,甚至是负利息率。

为了对付通货膨胀,顺利发行公司债券,西方许多企业发行了浮动利率债券,这种债券的利息率随物价变动而变动,使投资人在严重通货膨胀时不至于因通货膨胀而遭受损失。浮动利率债券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早期十分走俏,帮助企业解决了资金危机。

利用股票集资时采用高股利政策:在高速通货膨胀时,为了保证股东的实际报酬不致降低,必须增加股利的发放,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普通股股票的吸引力,使企业的股票得以顺利发行。因此,在通货膨胀比较激烈的时候,企业股利的发放都以较高的速度增长。

改变自有资金和负债资金结构:在通货膨胀时,虽然利息率也在不断提高,但由于有时利率上涨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从而造成实际利率下降,个别年份甚至成为负利率。这时若采用借款方式筹措资金,则对企业十分有利。所以,在通货膨胀率比较高时,西方企业都改变了传统的资金结构,增加了负债资金的比例。

通货膨胀会使资金成本升高,这就要求企业在合理筹措资金的同时,必须加强对资金的管理,以便节约使用营运资金,提高营运资金的使用效果。由于通货膨胀对货币性资金和实物性资金具有不同的影响,因而,采取的对策和管理办法也不完全一样。

关键词:外资游动;货币流动性;协整;脉冲响应分析

Abstract:ThispaperstudiesthedynamicequilibriumrelationshipbetweencurrencyliquidityandforeigncapitalinChina,whichiscomposedbyFDI,thedifferencebetweenimportandexport(EX),andhotmoney.Throughempiricalanalysis,wegetseveralconclusions.OneimpulseofEX,inshortperiod,cancauseanimmediateresponseofliquidity.Andinthelongrun,itbecomesmoresignificant.FDIcannotinfluenceliquidityintheshortperiod,butinthelongrun,itmakesaviolentnegativefluctuation.Hotmoneycanraiseasignificantresponsebothinshortandlongrun.Finally,wegivesuggestionsonthreepoints:tochangetradepolicy,toadjustforeigninvestmentpolicyandtosupervisethehotmoneymorepositively.

KeyWords:movesofforeigncapital,currencymobility,conintegration,impulseresponse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8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265(2009)12-0007-04

一、引言

近年来,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引起各方的高度关注和众多学者的热议。其中,不少观点将流动性与外资涌系起来,认为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我国的外资引起了流动性过剩(钱小安,2007;陆磊,2007;项俊波,2007;谢百三,2007)。相反,有观点认为流动性过剩的根本原因并非外资进入而是货币乘数的持续扩大(夏斌、陈道福,2007)。流动性对国家金融、经济以及社会稳定作用重大,对变革中的中国犹为显著。一边是对改革开放功不可没的外资,一边是关系经济稳定、甚至经济安全的流动性问题,在世界性金融危机蔓延的当下,搞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必要。

对流动性及流动性过剩的定义,目前学术界并未取得完全一致意见。多数人认为流动性的概念源于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是指某种资产转换为支付手段的难易程度。由于现金不用转换就可直接用于购买,因此被认为流动性最强。目前讨论的流动性,主要有以下几种概念:第一,流动性是金融资产在供给和需求之间转换的便利程度(GaryGorton和LixinHuang,2004)。当资产可以迅速从买方手中交换到卖方手中时,说明流动性是充足的;反之,为了实现资产的转移不得不牺牲资产的价值,说明流动性不够充分。第二,流动性是货币总量与其均衡水平相比的规模大小(ThorstenPolleit和DieterGerdesme-

ier,2005;SimonTGray,2006)。如果货币供给总量超出了均衡水平,就认为是流动性过剩。第三,流动性是可以迅速买卖外汇的金融资产(GeoffreyHeenan,2005),流动性过剩是银行持有的超过交易需求的所有储备,包括现金以及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短期存款等。

从流动性的结构看,主要有以下几种代表性观点:第一,流动性分为金融市场流动性和货币流动性(Montgomery和John,1999);第二,分为存量流动性和流量流动性(巴曙松,2007);第三,分为狭义流动性和广义流动性(钱小安,2007);第四,分为银行体系流动性与货币流动性(王家进,2007);第五,分为市场流动性和宏观流动性(中国人民银行,2006)。其实,后面四种观点是第一种观点的延伸或具体化。本文所谈的流动性是指货币性的流动性,即不同口径的货币(现金、存款、银行承兑汇票、短期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等)。

由于对流动性的结构认同不一致,衡量流动的方法也不一致。主要观点有:第一,缺口法(ThorstenPolleit和DieterGerdesmeier,2005);第二,数量指标与价格指标(夏斌、陈道富2007);第三,货币供给量及其与名义GDP之比(唐双宁,2007;钱小安,2007;李稻葵,2007);第四,超额准备金(中国人民银行,2006);第五,金融机构的存贷差(谢百三,2007;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宏观经济分析课题组,2007)。本文采用谢百三等人的观点,以存贷差衡量流动性。

对于流动性与外资的关系,目前的研究存在诸多问题。首先,绝大多数研究仅仅进行了总量分析,并未进行结构分析。外汇储备的变化来源于直接投资、贸易等多个方面,单纯从总量上分析其与流动性的关系,不能体现其内部结构特点。其次,仅仅通过因果关系检验(周力、谭曙娟,2007等)就得出了结论,并未进行长期及短期影响机制分析,而事实上,外资对流动性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可能是不同的。最后,部分研究使用数据频率过低(张亮、孙兆斌,2009等)。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步骤:第一,检验不同形式的外资与我国货币流动性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第二,检验不同形式的外资与我国货币流动性是否存在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第三,分析短期、中期和长期内,外资波动对我国货币流动性的影响效应及传导机制;第四,针对实证结果,提出政策建议。

从实际情况看,根据渠道的不同可以将进出我国的外资分为外贸顺差(EX)、外国直接投资(ForeignDirectInvestment,FDI)、外国机构投资资金(QualifiedForeignInstitutionalInvestment,QFII)以及投机资金(HOTMONEY)或者称为逃避资本(RefugeeCapital)。外国机构投资者(QFII)多做中长期投资,其出入都受到严格限制,对我国货币流动性突变影响不大,因此实证模型中不包含QFII。根据研究目的,建立理论模型如(1)式所示:

其中,CUNCHA代表货币流动性,EX代表进出口差额,FDI代表外商直接投资,HOTMONEY代表投机资本。EX和FDI可以直接获得统计数据,HOTMONEY采用样本时间内外汇储备增加减去进出口差额以及外商直接投资之后的数据表达。为将两次金融危机包含在内,同时凸显外资游动的特征,实证研究采用季度数据,样本区间为1997年1季度到2009年1季度。数据大部分来自中经网统计数据库,少部分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以及各年《中国金融年鉴》。由于FDI存在明显的季节趋势,分析中采用经过X-11法调整之后的数据序列FDISA,因此实证分析依据的理论模型如(2)式所示:

在进行计量分析之前,首先检验相关数列的平稳性。通过ADF法检验发现,四个序列具有单位根(非平稳的),而它们的一阶差分均是平稳的,即一阶单整I(1)。因此,可以采用协整分析方法建模。

对三种形式外资与我国货币的流动性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以确定四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依存关系,通过比较信息准则的优劣,确定选择4阶滞后。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可见,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EX是引起CUNCHA的Granger原因,但反向因果关系不成立;FDISA与CUNCHA仅存在逆向Granger因果关系;HOTMONEY与CUNCHA之间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

为了验证外资与流动性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本文采用E-G两步法针对四个变量进行协整检验,设定的回归方程即为(2)式。输出结果如表2所示:

根据估计结果,整理回归方程如(3)式所示(括号中为t值)。采用ADF法检验以上估计的残差序列,得t=-3.364239,在5%水平下(t0.05=-2.92378),认为残差序列是平稳的。可见,流动性与三种形式的外资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由于协整关系可以表达成误差修正模型的形式,模型中被解释变量的变动是由长期趋势和短期波动引起的。因此,短期内系统对于均衡状态的偏离程度的大小直接导致波动幅度的大小。而从长期看,协整关系起到引力线的作用,将非均衡状态拉到均衡状态。本文在货币流动性与三种外资之间建立了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设定4期滞后,两个协整关系(通过Johansen检验获得)。限于篇幅,VECM输出结果从略。

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基础上,我们利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研究外资变动对流动性的影响。脉冲响应的结果如图1所示,方差分解如图2所示。

分析图1可以发现,我国货币流动性受自身因素以及进出口差额、外商直接投资和投机资本的影响。

第一,流动性在短期内(四个季度)存在上升的倾向,中长期(八个季度及以上)内呈现出震荡趋势,但整体水平基本保持稳定。这说明,长期来看,在经济、社会以及国际环境稳定的条件下,我国货币流动性呈现出部分自扰趋势,即具有部分外生性。

第二,进出口差额对流动性呈现出正向冲击,而且这种冲击效应时间越久,影响会越大。在贸易中获得顺差的企业在结汇之后,增加了本币银行存款,我国货币的流动性得以扩张。从中长期来看,出口商可以利用上一轮获得的结汇资金进行扩大再生产,通过乘数效应持续放大我国货币的流动性。

第三,外商直接投资对流动性的影响效应不确定。中、短期内呈现出微小幅度的正向冲击效应,长期内呈现出大幅度的负向效应。FDI是一种股权式的投资,投资者直接控制企业,介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由于所投资的企业毕竟是在我国境内运营,创造的增加值会直接增加银行存款,而且不少外资企业从事加工贸易,生产周期短,使得中、短期内,直接投资的增加会带来流动性小幅度的增加。然而,从长期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在优惠政策到期、外贸形势恶化或者人力及原材料成本上升以后,撤出的倾向上升。

第四,投机资本对流动性呈现出剧烈的正向冲击。我国资本项目的管制为抑制投机为目的的外资兴风作浪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监管体系仍有漏洞,投机资本进、出我国的途径还是存在的。结售汇体制下,短期内投机性外资的涌入,放大了金融资产和房地产泡沫,其对流动性的放大效应远远大于吸引新存款加入的示范效应。但在中、长期内,随着投机性外资的流出,其正向影响效应会变小。而且从货币流动性对投机资本响应图(图1右下角的小图),我们可以认为正是由于资本项目管制,使得投机资本的进入和退出过程被延长了,其对我国货币流动性的冲击呈现出缓慢波动的过程,而不是截距式的跳动过程。

通过Cholesky因子方差分解,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我国货币流动性与三种形式外资之间的关系。分析图2发现,货币的流动性短期内与外资的游动无关,即相对于外资呈现出外生性,中长期内可以由外资来解释一大部分。其中进出口差额最多可以解释货币流动性20%左右的变化,外商直接投资可以解释5%左右,投机性外资可以解释45%左右,流动性自身可以解释30%左右。我国货币流动性表现出的部分外生性,具有重要意义。这说明在现有金融体系下,短期(一年时间)内,我国货币流动性不会因为外资游动而发生突变。这是由于新增外资在短期内无法发挥乘数效应,相对于已经存在的大量流动性,其影响不明显。但在完成一个投资准备周期之后,外贸、直接投资以及投机资本的示范效应将得以显现,流动性相对于外资表现出内生性。长期中,流动性自身可以解释的30%,体现了我国货币政策等其它因素的影响。

通过第三部分的实证研究,可以得到以下结论。首先,从亚洲金融危机到现在,三种形式的外资与我国货币流动性确实存在着长期的动态平衡关系。其次,我国货币流动性短期内呈现出一定外生性,但是长期内可以由三种形式外资来加以解释的。最后,三种外资对流动性的影响效应各不相同。最突出的特点是,投机性外资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趋势影响都非常显著。

次贷危机后,中国经济快速复苏以及美国大规模发行货币,使得人民币面临着更大的升值压力,这些成为外资持续流入的动因。而且,近年来监管部门的分析报告也显示,外资流入方式呈现出混合态势。大量投机性外资以外商直接投资或者对外贸易的形式进出我国。实证分析已经看出,中长期内投机性资本对我国货币的流动性影响巨大。这类外资投资于我国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进一步引发泡沫膨胀,为我国货币流动性的剧烈波动埋下隐患。

为了使外资既能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建设,继续为我国提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又不至于引起流动性剧烈波动,相关政策调整是关键。可以从以下方面实施:一是调整进出口政策,稳定贸易顺差规模。二是调整引资政策,鼓励企业“走出去”,鼓励合理的外汇使用。三是多方协作,加强监管,合理引导人民币升值预期。

参考文献:

[2]包明华,倪晓宁.流动性、流动性资产和流动性过剩[J].财经科学,2009,(3).

[3]李辉文.流动性过剩与外汇占款:一个基于协整的悖论[J].金融与经济,2007,(6).

[4]李勇.外汇储备、外汇占款与流动性过剩:基于“三元悖论”的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7,(8).

[5]李超,周诚君.中国流动性过多与外汇储备累积[J].金融研究,2008,(12).

[6]李稻葵.增加高质量资产的供给解决流动性过剩[J].新财富,2007,(4).

[8]谢百三,蔡文洁.疏导流动性过剩的唯一选择[J].上海投资,2007,(5).

[9]张雪春.流动性过剩: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J].金融研究,2007,(8).

[10]周力,谭曙娟.我国高额外汇储备下“流动性过剩”问题探析[J].经济纵横,2007,(11).

[11]张亮,孙兆斌.外汇占款与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J].当代经济管理,2009,(3).

[12]GaryGorton,LixinHuang.Liquidity,EfficiencyandBankBailouts[J].TheAmericanEconomicReview,2004.94(3):455-483.

中图分类号:G642.42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36-0136-02

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外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有关股票、债券及其衍生产品的研究不断地趋于成熟,与此相关的金融工程学的研究也不断有新成果涌现。1997年,罗伯特·C.默顿减弱了由布莱克和斯科尔斯提出的有关期权定价的布莱克-斯科尔斯公式所依赖的假设条件,与迈伦·斯科尔斯同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如果当时布莱克还健在的话也能得奖)。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金融市场不断发展,股票市场不断完善,股指期货成功推出。随着中国金融期货市场的建立,金融交易总量得以大幅增长。国内金融工程学的研究也在不断加强,我国设立金融工程专业的高校在逐年增多。同时,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都设立了金融工程实验室,为我国培养了许多金融人才。高校中金融工程学的教学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投资实践能力的培养。

李佳颐和宋彤在《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顶层设计》中指出,作为金融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型金融人才数量需求巨大,人才质量直接影响乃至决定着金融产业的服务水平和效率,事关民生福祉。因此,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和具体实践一直备受关注。所谓顶层设计,指的是在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中,从学校及学科建设层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所以,高校在培养金融人才时,除了讲授金融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职业技能和较强的动手能力,从而适应当前金融工作实际。同时,要从市场适切度(即适应程度)和知识能力两个方面培养。

学生在大学学习的金融工程学是研究利用远期合约、期货、互换、期权等产品进行资产选择、资产定价、套期保值等理论。高校中的学生在接触这些理论时并没有太多的实际资产投资经验,教师在讲授理论的同时应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借助模拟投资系统给学生介绍股票投资、期货投资等基本投资操作,同时关注国债、企业债券、世界股票指数、外汇、黄金走势,了解互换合约的交易方式,借助国内及国外网站了解期权合约的交易规则。互联网上许多网站都提供财经信息,新浪、网易、搜狐、凤凰、和讯等各大网站都有财经频道,时时报道财经信息、股市动态、各股行情、外汇产品、基金盈亏、全球股指、黄金走势以及投资方法和投资计算器。利用网络,学生在课后可以很好地跟踪股票价格变动,了解投资动态,分析经济变化趋势,丰富业余生活。

利用Excel软件、计量经济学中的Eviews软件、SPSS等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分析,学生可以具有现代金融数据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对金融数据变化的敏感性,研究各种经济变量间长、短期的关系,寻找套期保值或套利的机会。综合各种数据,分析国内、国外经济运行情况,把握投资方向,利用模拟炒股软件、模拟股指期货交易软件、各种理财计算器,计算模拟投资的盈亏。时时检查资产配置,讨论投资方向,根据理论计算敞口风险,确定做多还是做空。

学生的学习不再拘泥于课堂教学。学生根据世界各地工作时间,实时跟踪金融数据的变化,实时了解各国的经济政策、经济发展前景、金融投资方向、风险状况,了解各国股市、金融市场发展情况,关注时事,了解汇率变化,分析并预测股市、期市、银行等金融市场中金融产品的价格变化趋势。同时也要关注非金融市场中的相关信息,了解世界格*的变化,了解气候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建立调研小组,研究当地或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投资情况,走访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投资公司等机构,了解市场所需人才的知识结构,了解金融人才所必需的知识结构,了解这些银行业务、保险业务、股票、债券、期货等金融产品的知识,使学生在大学期间成为具备高素质、高知识储备的综合型人才。

学生通过课上的理论学习,已经掌握无套利原理、风险中性定价原理、积木分析法等理论。如何将这些理论运用到金融衍生产品设计、定价、投资分析,规避金融风险,金融创新是关键。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金融数据分析,结合相关理论进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验。将学生分组,利用模拟软件进行模拟投资,根据市场上基差的变化,寻找投资机会和套期保值机会;根据相关系数和β值确定套期保值合约的份数;研究利率的变化,利用利率合远期约、利率期货合约进行投资实验。建立投资的风险测评系统,计算投资风险系数,评估投资风险。组织学生参加模拟投资大赛,与投资公司合作,定期组织培训,使学生了解新的投资产品构建方法,了解最新的投资动态。学校可以建立金融实验室,通过模拟银行业务实务、模拟金融期货交易实务、模拟证券投资实务、模拟财务会计实务、模拟保险实务等实验,实时跟踪金融信息,实时监控金融风险,实时了解国际经济发展状况、投资趋势。与金融机构合作,分析金融风险,为当地经济服务。

同时,改革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将传统考试模式转换成传统考试模式与实验考试、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更好地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金融工程学的教学不只是讲授金融投资知识,还要培养对金融数据变化的敏感性、对经济数据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实际投资的动手能力。因此,许多大学都设立了金融工程实验室,这是为我国培养金融人才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学生可以边学习理论边进行投资模拟,理论指导投资,投资又可补充理论。所以,金融工程学的教学必须采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1]李佳颐,宋彤.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顶层设计[J].中国金融,2013(10):87-88.

2011(9):215-216.

[3]文忠桥,李阳.金融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0(1):107-109.

[4]刘向华.关于金融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思考[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9(5):68-70.

[5]王鹏.金融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探索[J].金融天地,

论文摘要:股指期货专业性强、风险程度高,在缺乏金融知识和操作技巧的情况下贸然参与交易,将面临极大的风险。加强投资者基础知识普及和风险意识教育,使他们了解风险形成环节,提高风险控制自我意识及投资决策水平,不仅有利于投资者树立科学的投资理念,也是股指期货市场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引言

适时开展股指期货交易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投资者开辟了新的投资渠道,进一步推动投资理念的转变;创造性地培育机构投资者,改变投资者结构;回避股市系统风险,促进股价的合理波动,充分发挥经济晴雨表的作用;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完善资本市场体系与功能,等等。但是,股指期货也有其风险,保证金机制所产生的杠杆效应、每日结算制度带来的资金压力以及期货高于现货市场的敏感性,都给投资者造成了看得见的风险与压力,它为投资者“以小博大”提供可能的同时,投资风险也被同步放大。

4.注意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风险控制教育既要宣传投资机遇,更要告知市场风险;既要普及证券期货基础知识,又要培训风险控制能力;既要明确金融期货的重要作用和发展前景,又要正确面对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以风险防范为重点,深入剖析股指期货的风险特征,使投资者获得启发和教益。初期可将工作重点放在基础知识、法规政策、交易流程、风险特征等基础知识的普及上,随着投资者对股指期货市场的逐渐熟悉,可以将培训工作逐渐过渡到交易策略、风险管理和市场研究分析等领域。股指期货对内地投资者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但是国外的期货市场大量的风险投资案例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从中选取典型案例教育投资者,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方法。

加强风险控制教育,不仅能够普及股指期货知识和相关政策、法规,提高全社会对期货市场的认识,更重要的是,风险控制教育能够使投资者、期货从业人员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倡导理性参与的意识,为股指期货的成功推出和平稳运行创造条件,为期货市场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股指期货在交易规则、方式、投资策略等方面与股票、债券、基金存在很大的差异,与投资商品期货也不尽相同。对广大的证券投资者来说,一定要深入地学习、系统地了解相关的知识,以改变业已形成的投资习惯和心理。尤其是在股指期货推出的初期,中小投资者最好能抱着尝试和学习的态度,在资金运用、风险控制和危机处理等方面加强自我约束。机会总是青睐有所准备的人,只有做好充足准备的投资者,才能成为股指期货市场的实际得益者。

1.实力上的判断。每一笔期货交易既是一次赚钱的机会,也是一次冒险。投资者应该根据自己的资金实力、风险承受能力,了解股指期货的风险究竟有多大,自己是否有这个能力,量力而行,才能享受到股指期货交易的乐趣。善于独立分析,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人云亦云,不盲目跟风,在交易中又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才能亏得起赢得起。

2.知识上的准备。参与股指期货交易,必须做好知识上的准备,要有效地把投入资金比例、开仓头寸、止损幅度设置好,如果在知识面和操作技巧没有预先的学习和贮备的情况下贸然参与股指期货,将承受更多更大的风险。深入了解股指期货的基本知识、风险控制的基本方法,熟练掌握期货交易规则、期货交易软件的使用以及期货市场的基本制度,将游戏规则了然于胸后再坦然进入这个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市场,将成为期货投资赢亏的关键。

3.心理上的准备。期货合约是一个完全被放大了的市场,对广大投资者来说也是一个心理上的考验。在指数大起大落,资金大进大出的股指期货市场,一些投资者出现贪婪、恐惧、急躁等情绪在所难免,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在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的范围内从事股指期货,才可能够在操作中游刃有余,避免出现心理上的崩盘。

4.控制风险的方法。由于每日结算制度的短期资金压力,投资者既要把握股指期货合约到期日向现货价格回归的特点,又要注意合约到期时的交割问题;既要抛弃股票市场满仓交易的操作习惯,控制好保证金的占用比率,防止强行平仓风险,又要根据交易计划加仓或止损,切忌心存侥幸心理硬扛或在贪婪心理驱使下按倒金字塔方式加仓。控制风险的方法很多,理论上的积累固然重要,也需要投资者在今后的操作实务中善于归纳、总结。

发展股指期货是完善和深化我国证券市场的必然选择,通过风险控制教育,让投资者掌握股指期货的运行规律,了解股指期货的风险特点,这样才能使投资者理性参与股指期货交易,确保股指期货的平稳运行。

关键词:期货投资咨询;证券投资咨询;商品交易顾问;定位

中图分类号:F83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92(2010)02-0021-06

Abstract:Beside**roking,thefuturesoperatinginstitutionscantakeconsultingasanotherbusinessactivityinthefuture.Accordingtonowadaysdomesticfuturesmarkets,theexperiencesoftheChina’ssecuritiesconsultingagenciesandtheAmerica’sCommodityTradingAdvisorsarehelpful.ConsideringthemarketscharacteristicsofthetransitionalperiodinChina,thispapersuggeststheestablishmentoffuturesinvestmentconsultinginstitutions.

Keywords:futuresinvestmentconsulting;securitiesinvestmentconsulting;commoditytradingadvisor;suggestion

在国际市场上,期货中介机构由于具备多种类别的金融中介职能,根据自身优势在成熟的中介服务体系中自我定位,相互分工协作,不仅承担风险,而且分解风险、转移风险。通过期货中介机构优化风险配置,期货市场发挥发现价格和规避风险的功能。

目前,我国的期货中介机构有期货公司和介绍经纪商(IntroduceBroker)两种类型,而作为主要中介机构的期货公司,其金融中介职能有限,只能客户交易结算从事经纪业务。这与国际成熟市场上期货中介机构种类繁多、功能齐全、业务丰富的现状相差甚远。

期货投资咨询业务是除经纪业务之外,期货公司应具备的基本业务。开展期货投资咨询业务,有利于扩大期货市场信息供给,提高市场信息质量;对投资者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可满足部分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获取期货资讯的内在需求,既能提供投资决策及分析判断市场的信息,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投资者教育功能,促进其理性投资。

制度经济学认为,一种制度创新必须是在其预期净收益大于预期净成本的条件下才能被创造出来。期货市场和期货公司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有降低交易费用的功能。具体是通过降低契约成本与履约成本;降低信息成本;减少风险成本,从而提高了市场的运作效率。制度创新依照动力方式和过程的不同,可分为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强制性变迁是由**命令和法律引入实现,由于是自上而下的制度变迁,国家的作用至关重要。正是我国经济体制不断深化的改革导致了现有制度外潜在收益的生成,为了获取这些潜在收益,才有了期货市场的制度创新[1]。

我国曾于1997年颁布《证券、期货投资咨询管理暂行办法》。其中,关于期货投资咨询的规定,由于操作性不强,与实际脱节,未能在期货市场上实施。

1999年颁布实施的《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允许期货公司在从事期货经纪业务的同时,天然地取得“期货信息咨询、培训”业务资格,咨询业务未有单独发展。180余家期货公司业务相同,同质竞争愈演愈烈,再没有其他出路。

2007年修订后颁布的《期货交易管理条例》里,期货投资咨询业务与境内期货经纪业务、境外期货经纪业务并列,成为期货公司可以发展的业务范围。但由于期货投资咨询业务的定位不明,这一业务创新资格也未被任何期货公司取得。

实际情况是,期货公司在经纪业务之外,已经走的更远。

一是提供免费信息。我国的期货行情信息有两种传递途径。一种是基本有偿提供,在“交易所―信息服务商―期货公司(会员)”里的环节有偿,但在向客户提供时有的公司有偿,有的无偿。另一种是无偿提供,在“交易所―交易结算软件商―期货公司(会员)―客户”里的所有环节都是无偿的。目前,除了大连商品交易所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做探索之外,“交易所―信息服务商―终端用户”的期货信息产业链服务模式在我国实现尚有距离,因为谁提供有偿服务谁就会失去客户。

国外期货市场各层级用户大多都能从信息服务商处获得从Level-1到Level-2、Level-3等不同深度内容服务,这也是成熟市场的基本要求。2006年,期货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期货交易所如CME、CBOT、N

文章推荐:

炒股指期货方法(万浩明期货冠军的日内交易技术

方大集团是什么企业性质(通达信序洲-COLOR000完支

南玻a股票行情吧(14川名间节部医希司鲁年1月15日

边缘计算赚钱(边缘计算和边缘人工智能的 8 大好

大金重工能成为百元股吗(电力设备行业本周资金

股票广生堂多少钱(现在还有多少百元股)

兴业银行股票现在怎么样(请问兴业银行这股票怎

越南好玩吗安全吗(怎么严方八从跑便宽去越南旅

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