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市场最新行情分析(今日猪价最新预测走势一个月一五年猪价如何,是否有上升的可能)

admin 2023-12-19 19:39:11 608

摘要:今日猪价最新预测走势一个月一五年猪价如何,是否有上升的可能 搜猪网观点:今日全国生猪均价13.43元/公斤,较昨日涨0.01元/公斤,全国瘦肉型生猪均价13.81元/公斤,较昨日涨0.01元

今日猪价最新预测走势一个月一五年猪价如何,是否有上升的可能

搜猪网观点:今日全国生猪均价13.43元/公斤,较昨日涨0.01元/公斤,全国瘦肉型生猪均价13.81元/公斤,较昨日涨0.01元/公斤。今日全国生猪价格继续维持震荡趋势,猪价上涨地区减少,下调地区增多,南方猪价略显稳定,北方猪价阴跌,猪价上涨趋势转瞬即逝,今日天津、甘肃*部地区猪价有上调,山东、陕西、河南、江苏大部分地区猪价维持稳定。市场上养殖户压栏与出栏并存,养殖户选择出栏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从上周后期开始猪价出现震荡下跌,养殖户按捺不住;二是前期压栏到目前猪体重较大,不得不出栏的这些养殖户只能出栏,适重猪的养殖户多是选择压栏;三是*部疫情疾病的发生,五号病多地散发,养殖户集中出栏。在目前猪价整体上扬的通道上,凡是能压栏的养殖户大多选择压栏。目前猪市市场上各方都在期待需求的大幅提升,期待南方腊肉制作的启动,期望需求大幅上涨带动猪价上涨,但这仍需时日。南方腊肉制作多在临近冬至前启动,距离启动还有半个多月的时间,这期间明显利好难寻,猪价上涨的动力不足,下调趋势盖过上涨,这与搜猪网前期预测后期猪价涨涨再跌跌、再上涨的态势一致。搜猪网建议养殖户选择好出栏时机的同时,做好饲养管理,谨防疾病侵袭。

近期猪价弱势回稳,大家都在观望行情,后期猪价如何发展?

近期猪肉走弱,主要还是终端消费偏弱的原因,猪肉消费需求不高,屠企屠宰意愿不强,生猪收购受滞。4月——5月份又是屠企自检时间,屠企没有收购屠宰的意愿。

后期生猪价格上涨的要素是存在的。关键是眼下天气一天热似一天,猪肉消费在端午节之后又会进入淡季,6月——8月份生猪价格很难有起色。不过近期四川猪价格一枝独秀,达到16.8元/公斤。猪肉价格上涨,反而迫使消费者去找“替代品”,近期禽蛋、水产价格行情倒是不错。猪价格走弱,养殖户又开始惜售了,等待观望情绪较浓。从今日网上报价来看,生猪价格开始稳定,较前几天有所上涨。规模养殖场还在积极补栏扩饲,布*下半年行情,对于后期生猪价格,在9月份开始上涨。从一季度数据上看,生猪存栏环比下降1.2%,同比下降18.8%,能繁母猪存栏环比下降2.3%,同比下降21。一季度自繁自养生猪平均盈利310.3元/头,截止4月22日,累计非洲猪瘟疫情发生127起,其中,有15起仍然未解除封禁。4月22日——26日农业农村部监测显示,16省(市)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家每公斤20.14元,环比上涨1.1%,同比上涨46.3%。预计2019年进口猪肉比上一年度增长40%,达到170万吨,但我国每年猪肉消费5000万余吨,进口170万吨猪肉对我国生猪价格、猪肉价格没有太大冲击。秋后,天气转凉,恰逄“中秋”、“国庆”两节,猪肉消费会进入传统旺季,由于市场生猪存栏目前严重下降,会导致下半年出栏生猪严重减少,必然刺激生猪价格上涨。养殖户还是加紧补栏扩饲,扩大养殖规模,做好卫生防疫,提高生猪存栏量,降低养殖成本,向管理要效益,向规模要效益,向市场要效益!

猪市评析:生猪价格大幅走高,市场挺价情绪升温,此轮猪价报复性上涨,原因?

生猪价格大幅走高,市场挺价情绪升温,此轮猪价报复性上涨,原因如下:

其一,生猪出栏进入断档期,年初猪场疫病造成仔猪折损,母猪被动淘汰,影响阶段性适重生猪存栏;

其二、三季度之前,猪价偏低运行,养殖端对于猪价前景偏空,压栏增重情绪不高,二次育肥相对谨慎,叠加,西南、华中多地猪场出现小非散发的现象,进一步加快了市场中大猪出栏,阶段性市场大猪供应不足,大猪价格高位运行,对于标猪市场有较强的支撑;

其三、天气因素造成基层生猪出栏难度陡增,月末,集团化猪企出栏缩量明显,供应端偏紧压力偏强!

其四、市场看涨信心提振,二次育肥零星出现!

但是,由于短期内,猪价上涨过快,下游消费跟进水平依然较差,尤其是,贸易商抵触白条上涨,接货力度回落,屠宰场订单减少,收猪积极性明显转弱,市场谨慎情绪转浓,但是,受限于阶段性生猪出栏偏紧的现状,预计,未来1~3日,猪价或将维持震荡走高的趋势,生猪均价有望进一步上调,但是,涨幅或将逐步趋缓,市场尚存下行的风险,尤其是,猪价过快上涨,养殖户亏损压力减轻,市场或有逢高走量的操作!

资料来源:互联网

查一查南昌市佛塔生猪批发市场5月份生猪价格行情?

搜猪网观点:五月上旬猪价微幅上涨,涨幅较三四月份明显下降,自五月中旬开始,猪价开始震荡调整*面,这也是本网之前分析过的不少养殖户看五一节前猪价走势不理想计划五月中旬出栏。据了解,牛猪及超重猪出栏较积极,市场猪源紧张*面因此有所缓解,但除这部分养殖户外,其他养殖户压栏情绪还是不减,由于终端肉类需求将进入更加清淡时期,屠宰企业提价意向不强,两者博弈的力量难分伯仲,市场观望情绪增加,预计近期猪价上调意向不强,以震荡调整的*面为主,*部地区小幅上调的*面因当地猪市情况不同时时出现。

猪价再迎全线下跌!生猪市场的风向,为啥说变就变了?会大跌吗?

最近猪肉价格跌倒了三年前,大伙又可以大碗吃肉了。

想起去年买五十元的排骨,四十五元的五花肉,对自己的奢侈行为深恶痛绝。要是当时少吃一点,省的钱现在可以天天吃红烧肉了。

猪肉价格隔几年就这样来一轮,最高最低差价达到三十元以上。天价猪乐了养殖户苦了老百姓,跌倒地板价苦了养殖户乐了老百姓。最倒霉的是猪,被宰还要挨*。

老百姓在享受低价的时候,意味着下一轮涨价又要开始了。

牛肉羊肉很少有这样的周期性价格波动,为什么猪肉会这样?这和猪的养殖特点有很大关系。

首先猪的繁殖能力比牛羊强的多,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大量繁殖。一窝8-10个,每年两次,意味着一头母猪两年就能繁殖出30-40头。牛呢?最多两个。羊大约四个到六个。

其次猪的养殖周期短,出栏速度快。养殖厂育肥3-4个月,加上育肥前的时间,上市只需要大约半年时间。牛得两年以上才能出栏,羊得大半年。

市场猪肉高价时,养殖户会加大饲养数量,还有很多人加入养殖大军,直接推高饲料和种苗价格,会造成价格再次上涨。市场供应两年内肯定会过剩,就进入了跌跌不休的下跌阶段。

猪肉价格跌倒低于养殖成本时,养殖户会惜售,幻想价格反弹。但很快就坚持不住了,因为猪得吃饱饭,否则掉肉就是赔钱,所以养殖户只能赔本卖,伤心之余,连繁殖母猪都宰了。这时候猪肉价格就跌倒底了。

随着市场供应越来越少,猪肉价格开始上涨,新的一轮猪周期就开始了。

所以,老百姓高兴不了几天,养殖户也不必悲观,猪肉不出半年就该上涨了。

养殖户如何避免被猪周期伤害?还是要注意观察市场,看到养殖户利润比较高时,就应该减少养殖了,因为猪周期很短。

今日猪价走势

估计短期内变化不大,明年下半年仔猪价格会降低,明年年底后肥猪价格会降低。

2021年我国生猪屠宰行业发展现状与市场前景分析,猪价下行扩大屠宰企业利润空间「图」_华经情报网_华经产业研究院

一、我国生猪屠宰行业概况

我国是全世界猪肉消费量最大的国家,而生猪屠宰行业一头连着生猪养殖,一头连着肉品消费,是保障肉品质量安全的关键环节,也是影响猪肉市场行情的重要节点之一。生猪屠宰企业主要以赚取生猪和猪肉之间的价差为盈利来源,盈利能力与猪周期反向波动。因为只有屠宰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够发挥规模效应的优势从而摊平屠宰成本。所以,猪价上行时,育肥猪供给变少,屠宰收猪难度增加,屠宰量下降,传导到消费端,导致猪肉价格上涨,因此在猪周期向上时,将挤占屠宰业的利润。从2019年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可以看出,由于疫情爆发以后屠宰业收猪难度增加导致小型屠宰场大量退出市场,规模以上的定点屠宰场市场份额从32%提升到约38%。

资料来源:农业农村部,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一般而言屠宰成本可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固定成本主要是设备及厂房折旧,可变成本包括人工成本、检验检疫费用、水电费用等,固定成本约占生猪屠宰成本的20%,可变成本约占80%。特别是屠宰对于人工操作的技术要求较高,因此需要一直支出人工成本,屠宰企业生产运营压力巨大。

屠宰企业盈利的关键就是要提高生猪与猪肉价格之间的价差,从2021年上半年的猪肉市场行情来看,由于国内生猪产能处于快速恢复阶段,生猪屠宰量同比2020年出现明显增长。2021年5月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1995.65万头,环比增长10.6%,同比增长44.1%;2021年1-5月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8685.04万头,同比增长40.6%。主要原因是2020年叠加非洲猪瘟与新冠肺炎疫情双重因素使得国内市场生猪价格大幅上涨,养殖户补栏热情高涨。2020年各大养猪企业都扩大养殖规模,中小企业复养加快,能繁母猪处于增长态势,生猪存栏膨胀式增长,必然导致出栏增加。随着2021年生猪产能集中释放必然导致国内猪肉价格进入下行周期。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5月全国猪肉平均价格下降至9.8元/公斤,同比2020年同期下降33.59%。

注:2021年6月数据暂未公布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农业农村部,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1-2026年中国生猪屠宰市场竞争策略及行业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我国的生猪屠宰行业市场集中度明显小于美国等肉类消费大国,主要原因除了私屠滥宰现象严重以外,各猪肉主产区的地方保护主义也导致了大量的外地企业很难进入当地市场。本地屠宰场与**关系较紧密,长期存在些地方借市场准入之名,搞地方保护的现象较为严重。然而,在非洲猪瘟爆发的新背景下,“定点屠宰,集中检疫,统一纳税,分散经营”等条例得到新的解释。农业部要求与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省相邻的省份暂停生猪跨省调运,并暂时关闭省内所有生猪交易市场。国家不鼓励生猪运输,并且对于猪肉走私和跨省私运严厉打击。但由于生猪产销地脱节的客观存在,变相刺激生猪屠宰业务区域性集中,加速生猪检疫标准的统一,逐渐实现猪肉远程配送的销售模式。因此我国的防疫措施在客观上有利于国内的猪肉屠宰行业由分散走向集中。农业部将我国生猪养殖与屠宰具体划分为四个片区:重点发展区、约束发展区、潜力增长区、适度发展区,分区域发展将使得养猪产能向生猪主产区进一步提升,养猪集约化、产业化、效益化的程度将不断增强。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近年来尽管国内不断清退小型生猪屠宰企业,但是生猪屠宰产能依然极度分散。2016年全国生猪定点屠宰企业总数为1.12万家,规模以上屠宰企业2907家,同年政策收紧,清理关停小型生猪屠宰场3364个。2019年全国生猪定点屠宰企业总数下降至5005家,规模以上屠宰企业仅剩2205家。从环保的角度来看,屠宰场具有污染大的特点,这也要求区域内屠宰场尽量少,以便治理环境,叠加食品安全方面的考虑,地方**有足够动力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随着主要屠宰企业如新希望、双汇等逐步完善全国产能布*,未来大企业将更好发挥优势统筹全国的生猪资源,对冲生猪价格区域差异,降低猪价波动对于屠宰收益的冲击。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另一方面是肉制品企业的完善布*有利于生猪屠宰产品利用率的提高,数据显示包括碎膘、血液等残废料产量占比约为10%左右。例如屠宰过程当中常见的碎肉、碎皮一旦聚集到一定体量,对于食品加工工业而言具有相当的价值。例如碎肉、碎膘等产品常常作为食用肉馅运用在家庭、餐饮与食品加工企业中,生产包子、饺子、火腿肠等加工食品。从而进一步提升肉制品加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生猪屠宰行业的发展现状、产业链发展格*及市场供需形势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从行业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及技术环境等方面分析行业面临的机遇及挑战。还重点分析了重点企业的经营现状及发展格*,并对未来几年行业的发展趋向进行了专业的预判。为企业、科研、投资机构等单位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及竞争格*,把握行业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专业的指导和建议。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研究出版的《2021-2026年中国生猪屠宰行业投资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

2024-2030年中国生猪屠宰行业发展潜力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主要包括行业前景及趋势预测分析、投资机会与风险防范、发展战略研究、研究结论及发展建议等内容。

Mysteel半年报:2023下半年国内生猪市场行情展望_价格_母猪_均价

原标题:Mysteel半年报:2023下半年国内生猪市场行情展望

一、生猪市场概述

2023年上半年生猪整体供应压力较去年有所缓解,但猪价成本线以下低位磨底的时间和去年相比更久。截止到6月30日,上半年全国生猪出栏均价14.64元/公斤,同比上涨4.2%。据钢联数据定点样本监测,从2023年1月份母猪去化开始,截止到2023年6月底还在持续中,母猪累计去化幅度1.19%,产能去化缓慢,预计产能去化在下半年供应端的体现有限,生猪下半年出栏压力仍存;另外伴随母猪PSY的提高、高进口量,下半年供应端或进一步增量。从需求来看,四季度猪肉季节性需求旺季会进一步为猪价上行提供空间。生猪行业内重点关注集团场的出栏情况、散户的压栏情况、二育情况、消费提振幅度以及国家政策和市场情绪等不确定性因素对猪价的影响。

2.1.1全国生猪出栏均价

数据来源:钢联数据

据Mysteel农产品数据调研显示,2023年上半年生猪出栏均价为14.64元/公斤,同比上涨0.59元/公斤,涨幅为4.2%。生猪出栏均价呈现窄幅震荡走势,区间维持在14-16元/公斤。年初猪价为16.23元/公斤,恰逢春节前备货,猪价阶段性上调;但此后需求处于传统淡季,市场供强需弱,猪价下跌。2月猪价先跌后稳,春节后出栏节奏恢复,但需求淡季。3月猪价震荡盘整,虽有回落但跌幅不大。4月份开始,二季度国内生猪价格延续低位区间震荡态势,年初疫病影响已被验证无碍,需求强预期回归偏低现实,供应宽松、需求寡淡*面延长猪价磨底时间。截止6月30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出栏均价为13.66元/公斤,同比下跌6.61元/公斤,跌幅为32.60%。

2.1.2全国商品猪标猪和肥猪价差分析

数据来源:钢联数据

2023年上半年生猪的标肥较差是-0.01元/公斤。标猪和肥猪几乎无价差。1月份标肥价差0.04元/公斤,2月份标肥价差-0.21元/公斤,3月份标肥价差-0.15元/公斤,4月份标肥差价差转正0.03元/公斤,5月份6月份标肥价差0.11元/公斤。往年进入6月份,生猪标肥价差有明年的拉大。今年标肥较差较小,主要原因是标猪的价格持震荡走低,标猪价格无动力带动肥猪价格上涨。其次是部分地区疫病情况出现出栏积极,再次造成该地区标猪价格的踩踏,从而连累肥猪价格上涨困难。再次散户有一定的压栏惜售的心态,导致北方部分地区肥猪有轻微的压栏等价的的情况,肥猪价格比较坚挺。即将进入猪肉消费的淡季叠加高温天气来袭,肥猪价格深跌,预计标肥价差有进一步拉大的可能。

2.1.3全国仔猪均价情况分析

数据来源:钢联数据

2023年上半年7公斤仔猪均价为482.23元/头,同比上涨94.42元/头,涨幅为24.35%。7公斤仔猪均价呈现涨后回调的态势。年初7公斤仔猪均价为368.57元/头,低位徘徊后于2月上旬开始明显上涨,持续到3月底高价突破600元/头,当时业内对后市预期提升,二育等入场动态增多,仔猪补栏情绪水涨船高。不过进入4月份,养户信心受挫,仔猪行情走弱,市场补栏开始降温,仔猪价格连续下跌,行情偏弱运行,预期或贴近成本线,二季度末仔猪主流成交价为360-420元/头。截止6月30日当周,全国7公斤仔猪均价为392.86元/头,同比下跌147.62元/头,跌幅为27.31%。

2.1.4全国二元母猪均价情况分析

数据来源:钢联数据

2023年上半年二元后备母猪价格整体偏弱震荡,主流价格维持1500-1700元/头。2023年一季度到三度季度,猪价长期低迷,养殖企业亏损长达半年,整个行业处于产能去化阶段,母猪补栏积极性更是大幅受挫,震荡下滑。3月上旬,受情绪及二育入场商品猪价格短期拉涨,部分地区养殖场二元母猪报价小幅抬升。但综合看养殖企业依然亏损,集团场外采量有限,部分北方散户为了减少成本以及防控下半年未知行情,小部分进行留母现象,整体补栏一般,母猪价格也难以出现上涨。业者对后市预期由强转弱,猪价震荡下行,养户补栏积极性进一步下滑,经过4月、5月震荡下降,6月之后母猪均价维持这1549元/头徘徊。市场补栏陷入停滞,集团多维持正常轮换,也有因行情或资金压力有后备减配状态,当前生猪产能正在缓慢去化,叠加下半年消费整体要高于上半年,下半年二元母猪补栏积极性或将高于上半年,但高价难超越去年,今年均价也将低于去年。

2.1.5国内前三级白条猪肉均价情况分析

数据来源:钢联数据

2023年上半年白条价格整体震荡下行。1月1日白条猪肉价格21.51元/公斤,3月31日白条价格18.27元/公斤,白条猪肉跌幅达15.07%。据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全国生猪出栏量19899万头,2022年一季度出栏量19566万头,今年同比增长1.7%,较比2022年四季度出栏量17965万头增加1934万头,环比增幅达到10.76%。第一季度出栏处于近年同期高位,仅次于2018年第一季度的19983万头。2023年一季度全国猪肉产量达到1591万吨,环比增长14.4%,同比增长1.9%。在猪多肉多的压力下,一季度猪肉价格下跌3.24元/公斤。

二季度白条价格维持在17.60-18.60元/公斤,整体波动不大。进入二季度之后,供应宽松*面延长磨底阶段,需求表现平稳。市场供需博弈激烈,白条价格窄幅调整为主。9月之后,天气转凉,白条消费或有好转,叠加四季度南方腌腊、灌肠等活动或进一步刺激消费,预计白条价格下半年或高于上半年,但仍需要关注生猪产能去化情况。

2.1.6国内淘汰母猪均价情况分析

数据来源:钢联数据

2023年上半年全国淘汰母猪价格整体呈现低位震荡走势,年内最高点为第9周的11.53元/公斤,最低点为第26周的9.82元/公斤。今年上半年淘汰母猪价格随着商品猪价格变动,由于淘汰母猪价格大多以商品猪的7-7.5折进行销售,因此商品猪价格对淘汰母猪价格影响较深,长期处于低位磨底阶段,前期养殖场淘汰积极性一般,产能去化缓慢,市场成交不温不火,淘汰母猪价格维持弱势。

数据来源:钢联数据

截至6月30日,2023年上半年生猪期货主力合约最低点2月3日14035元/吨,最高点2月22日17840元/吨,波动幅度高达27%,半年轮换2303、2305、2307、2309四个期货合约。各个期货合约换月后走势大同小异,都是市场强预期的基本面背景下对盘面进行一两周的拉涨,然后高位回落,开始下跌,逐渐向现货的弱现实回归,直到再次换新的主力合约。2023年上半年生猪期现及基差走势图如下所示,基差最高点1月17日715元/吨,最低点2月17日-2570元/吨,由于生猪期货换月相对频繁,不同月份价差较大,故基差波动幅度较大。

数据来源:钢联数据

2023年上半年能繁母猪存栏量呈现持续去化状态,整体维持在500-512万头左右,环比变化-0.47%至0.002%,同比增幅10%左右,截止2023年6月末,能繁母猪存栏量为506.65万头。供给压力大、白条需求差、猪价震荡磨底及行业持续亏损等关键词始终贯穿上半年的生猪市场。

1-2月份,华北及东北部分地区非洲猪瘟及其他动物疫病扩散,导致部分养殖场能繁母猪及后备母猪出现被动淘汰情况,但影响面积不广,能繁母猪存栏量月环比0.16%-0.17%。3-4月份猪价仍持续磨底,多数资金压力偏大中小散养户被迫退出市场,去化幅度扩大至0.22%,但由于彼时仔猪价格偏高,仔猪端利润可适时填补规模场其他版块的一定亏损,规模场整体未见明显去化动作,5月份出现环比0.002%增幅。但由于长时间亏损及仔猪价格、利润下滑,部分中型规模场亦出现一定主动去化产能操作,致使能繁母猪存栏量在6月份达到年内最低位,月环比降幅达0.49%。

数据来源:钢联数据

根据Mysteel农产品123家定点样本企业数据统计,进入2023年国内能繁母猪淘汰量震荡走高,上半年淘汰总量达93218.00万头,环比上涨幅29.98%,同比下调16.02%。

一季度春节前后区域人员及车辆流动频繁,北方地区持续低温,猪瘟及疫病防控难度增大,华北,华中、山东等区域非瘟及猪病疫情点状发生。加之养殖端持续亏损,低产能、低胎龄及部分代仔母猪淘汰增量不断增加,市场出栏量持续上升。二季度随4月份天气回暖,北方疫情防控难度下降,产能被动去化节奏放缓。但随夏天南方雨季的到来,西南区域非瘟疫情再次抬头,加之行业持续亏损、仔猪价格大幅回落,企业资金压力不断增大,综合因素叠加下,导致6月份规模场能繁母猪淘汰量涨至年内高点。下半年来看,业内对猪市盈利幅度或空间预期仍相对有限,随成本压力及季节性疫病影响,预计下半年能繁母猪淘汰量或环比继续增加。

数据来源:钢联数据

2023年上半年商品猪存栏量呈现稳中提升的走势,其中1月份因正值春节,出栏天数减少,商品猪被动压栏,存栏量相应有所增加,环比增加2.75%。

2月份商品猪存栏量环比增幅有所收窄,主要因2月份生猪出栏量环比增幅较为明显,且动物疫情造成肥猪群产能受损,养殖端被动加大出栏量情况较多,环比增加1.02%。3月份商品猪存栏量环比继续增加,环比增加1.50%,主要因部分规模场存在主动外采仔猪的操作。

4月份商品猪存栏量环比继续增加,环比增加0.42%,但增幅明显收窄。一方面对应期限前的能繁母猪存栏量、配种率均处在较高水平,4月份商品猪供给仍呈宽松*面,存栏量相应偏高;另一方面,市场对下半年行情一致性看好,多数规模场存在外采仔猪或减少仔猪售卖数量的行为,适度增加了商品猪的存栏量。

5月份商品猪存栏环比由增转减,环比减少0.30%,结束近一年持续环比增加的趋势,一方面5月份头部规模场普遍有超卖、超计划情况,出栏量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去年11-12月份及今年1-2月份华北、华中部分省份因动物疫病影响,仔猪补栏不积极、且有部分仔猪损失的情况,在今年5月份开始缓慢兑现。

6月规模场商品猪存栏量为3397.92万头,环比增加0.71%,同比增加19.06%。6月份商品猪供应量对应2022年8月份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情况、配种情况,以及今年年初仔猪出生量的情况。一方面,2022年8月份猪价历经6-7月份大涨后保持在21.00-22.00元/公斤左右运行,养殖场盈利水平良好,母猪配种意愿相对偏高,且整体补栏积极性、数量偏高,彼时母猪存栏量绝对量环比增加;另一方面,年初虽华北部分区域存在一定程度动物疫病影响,但情况相对可控,仔猪腹泻、非洲猪瘟对母猪、商品猪及仔猪数量影响相对一般;加之市场对年底行情相对看好,部分养殖场存在加量补栏的情况,故整体6月份商品猪存栏量环比有所增加。

数据来源:钢联数据

对比2022年下半年存栏情况看,2023年上半年,7-49公斤及50-89公斤体重段生猪存栏占比均有所增加,其中7-49公斤体重段生猪存栏占比平均增0.59%。50-89斤体重段生猪存栏占比平均增0.91%。而90公斤及140公斤体重段生猪存栏占比均有所下降,其中90-140公斤体重段生猪存栏占比降0.60%,140公斤以上体重段生猪存栏占比降0.90%。综合来看,2023年上半年全行业普遍亏损情况下,养殖端为减少亏损,尽量减少大体重猪源存栏占比,悲观预期之下,相较于去年下半年,不再一味压栏增重,适时出栏居多。

对比一二季度情况来看,2023年二季度7-49公斤及50-89公斤体重段生猪存栏占比较一季度均有所增加,其中7-49公斤体重段生猪存栏占比平均增0.02%。50-89斤体重段生猪存栏占比平均增0.60%。而90公斤及140公斤体重段生猪存栏占比均有所下降,其中90-140公斤体重段生猪存栏占比降0.04%,140公斤以上体重段生猪存栏占比降0.58%。随着养殖端持续亏损时间的不断延长,资金压力较大。变现需求不断增强,大体重猪源存栏占比不断下降,尤其140公斤以上体重段。

进入6月,7-49公斤小猪存栏占比35.01%,50-89公斤体重段生猪存栏占比29.63%,90-140公斤体重段生猪存栏占比34.06%,140公斤以上大猪存栏占比1.30%,环比分别为-0.35%、0.42%、0.07%、-0.14%。7-49公斤和140公斤以上体重段存栏占比环比微降。主因6月因前期北方仔猪腹泻及疫病的影响,影响了仔猪的上市量,其次因猪价持续亏损,已有缓慢去产能的操作。因此包括仔猪在内的小体重猪源存栏占比下降。另一方面,全国高温天气到来,猪肉进入消费淡季,尤其140公斤的大猪价格下跌,当前120公斤体重段以及小标猪,市场接受度较高。因此140公斤以上猪源存栏占比同样减少。整体来看中猪的存栏占比增加,则是基于养殖端看好三季度传统旺季商品猪价格。初步预计市场三季度出栏量或明显增加。

数据来源:钢联数据

2023年上半年商品猪出栏量月度变化较小,1月份因去年12月养殖企业出栏量较高提前将23年1月的商品猪出栏而造成1月份出栏量较少。2-4月份出栏量较为平均,5月份开始因对应期限前的能繁母猪存栏开始去化,生猪出栏量开始缓慢减少,环比减少0.49%;6月份环比减少4.24%。近期南方地区疫病的情况及其高温天气的来袭,养殖企业出栏积极,压栏情况较少。另一个主要原因是能繁母猪的存栏依旧是处于高位,出栏量无前几年的断档情况,出栏量无较大的起伏走势。根据10个月前能繁母猪的存栏情况预计今年下半年的商品猪出栏量较大,根据年初能繁存栏的去化程度预计,今年下半年的出栏量不会高低起伏较大的走势。

数据来源:钢联数据

2023年上半年出栏体重呈现跌-涨-跌趋势,春节之前,猪价不涨反跌,养殖场看空节后行情,出栏积极性高,同时部分区域疫病增多,小体重猪源入市继续拉低出栏均重,体重有所下滑。2月中下旬猪价震荡走强,彼时养户及规模场普遍有压栏、增重操作,出栏积极性不高,进入3月,生猪行情震荡下行,刺激散户大猪出栏量增多,且前期二次育肥猪有所出栏,故3月出栏均重整体保持增加趋势。随着大猪逐步消化,同时猪价持续磨底,养殖场信心不足,养殖端无压栏现象,生猪出栏均重仍有下降。对于集团场来说,出栏体重多保持在110-120公斤,出栏体重由高点123.7公斤下滑至120.77公斤,累计下滑2.93公斤。

数据来源:钢联数据

上半年150公斤以上商品猪出栏占比呈下降趋势,最高点2023年1月份第二周占比2.98%,最低点是6月份最后一周占比1.55%。去年多数行业人士看好冬至及年前行情,冬至不及预期,1月份猪价大跌,因此散户和二育户出售,大猪出栏占比处于高位;6月最后一周大猪出栏占比处于低位,上半年猪价持续僵持磨底,养户对未来行情多持悲观心态,盲目增重压栏的养户减少,大猪存栏持续减少,因此出栏占比持续降低。

上半年90公斤以下商品猪出栏占比先增后减,2月下旬到3月初小体重出栏占比较高,年后生猪消费迎来传统淡季,全国均价一度跌破14元/公斤,加之2月的收储带动,二育户进场情绪较高,因此小体重出栏增加明显,此外4月下旬小幅增加,部分二育户赌五一和端午行情,其余时间小体重猪出栏占比维持低位,行情持续磨底僵持,五一过后小体重猪出栏以减少为主。

数据来源:钢联数据

2023年上半年平均开工率29.75%,同比去年增5.71个百分点。1-6月开工呈现先升后降波动,上半年开工率波动较大,春节之前开工较高,处于上半年高点,春节之后开工先升后降。上半年影响开工率波动的因素包括:需求季节性波动、屠企冻品入库节奏、清明、五一、端午节等节假日等。

一季度,国内屠企开工率温和上升,1月中上旬,春节之前需求较旺,猪源出栏积极,屠企开工率较高,中上旬平均开工40%以上,最高达到47%以上,为上半年高点,受春节(1月22日)影响,节前开工率快速下降,节日期间,北方屠企停机居多,南方部分灵活开工,整体开工率降至10%以下。2月春节假期结束,新冠因素消除,终端消费恢复好于去年,屠企逢低也开始入库,开工率温和提升。3月气温转暖,下游消费继续改善,南方腌腊制品基本消化,热鲜走货持续改善,此外,3月猪价走弱,屠企分割入库,开工率较2月提升。

二季度屠企开工率稳中略降,4-5月屠企开工维持31%-35%,是上半年开工较理想时期,但从5月下旬开工出现下滑。4月初受清明节影响,屠企开工先升后降,但波动较小,实际下游需求仍在缓慢提高,下游屠企分割入库积极,一直到5月中上旬,屠企开工比较理想,五一节提振低于预期,少部分旅游较旺城市走货好转,其他地区走货不佳。5月下旬,国内屠企开工率出现转折变化,气温升高,下游需求季节性减淡,屠企入库也在减少,整体开工率缓慢下降。6月开工下降节奏加快,上半月开工暂时稳定,下半月,端午节前一周受节日带动开工短暂提升,但节后需求减弱,屠企冻品库存高企,资金压力增大,分割入库减少,屠企开工率下降较快,6月底开工比端午节前低3.8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钢联数据

2023年上半年重点屠宰企业鲜销率均值为89.29%,波动区间在87.81%-93.56%,环比2022年上半年上涨1.61个百分点。

1月份市场进入猪肉消费的旺季,终端消费主要是采购鲜品进行加工,且随着春节来临,市场因备货潮而走货加快,鲜销维持高位运行,鲜销率保持在93%以上。春节以后猪肉市场需求有所转淡,终端走货放缓,且部分屠宰企业逐渐开展入库,鲜销率较1月份相比下降明显,降至88%附近。而后随着假期结束,需求端慢慢恢复,屠宰企业鲜销比例有所提高,鲜销率小幅回升。3月中旬以后随着生猪价格持续下跌后,部分屠宰企业开启主动入库,相应下调鲜销比例,鲜销率连续小幅震荡下降。进入6月份冻品库存已增至高位,屠宰企业资金压力增加,主动入库操作普遍都减少,且终端需求疲软,部分屠宰企业多以销定产,提高鲜销比例,叠加6月中下旬受端午节备货支撑鲜品走货尚可,鲜销率略有回升。

数据来源:钢联数据

2023年上半年冻品库容率整体呈现连续上涨的趋势。上半年国内重点屠宰企业冻品库容率平均为21.25%,波动区间在16.24%-25.79%,环比2022年上半年上涨0.16个百分点。经过传统旺季的销售,2023年年初冻品库存处于相对低位。2月份开始随着生猪价格走低,屠宰企业逐渐开启入库操作,屠宰企业亦在合适价位进行主动入库,冻品库容率增速加快。4月下旬后由于猪肉消费处于淡季,鲜销走货不佳,屠宰企业多由主动入库转为被动入库。截止到6月初冻品库存已处于相对高位,且由于冻品市场需求持续疲软,冻品出货缓慢,屠宰企业和库容压力增加,入库意愿逐渐降低,冻品入库速度放缓。

数据来源:钢联数据

2023年上半年月均日到货量,上海陇南1月1001头、2月786头、3月870头、4月899头、5月892头、6月856头;苏州南环桥1月2034头、2月1896头,3月2218头,4月2442头,5月2283头,6月2183头。从监测的重点批发市场白条到货情况来看,上半年到货最多的为1月份,主要原因是受传统春节假期的影响,终端消费走货向好,批发市场到货量增多;上海陇南1月17日到货量最高,为1500头;苏州南环桥1月18日到货量最高,为2932头。2月份是上半年到货量低点,主要是因为节后需求惯性回落,学校工厂还未完全复工复学。3月份后,随着市场需求陆续恢复,白条到货量逐渐增多。而在6月份,因天气炎热,终端消费逐渐萧条,白条到货量开始出现回落。

数据来源:钢联数据

2022年自繁自养年均盈利在281元/头,其中上半年平均利润在-233.91元/头;年中最高盈利在第43周1386.25元/头,最低在第12周-584.18元/头。2023年上半年自繁自养平均利润在-193.321元/头,上半年最高利润在第9周-69.48元/头,最低在第6周-317.74元/头。

2023年在供应面充足的背景下,猪价长期低于成本线运行,导致上半年猪价持续亏损,但亏损幅度小于去年同期,主要原因是今年上半年猪价较去年同期略高一些,2022上半年猪价在底部呈“V”型波动,一季度全国生猪出栏均价跌到11.53元/公斤低位,自繁自养陷入深度亏损,二季度猪价反弹,亏损幅度有所收窄,但整体看去年上半年亏损幅度仍较大。

2022年上半年外购仔猪平均利润在-129.86元/头,最高在第26周279.22元/头。最低在第6周-391.71元/头。2023年上半年外购仔猪平均利润在-330.11元/头,最高在第10周-127.25元/头。最低在第16周-517.4元/头。

外采仔猪与自繁自养的肥育阶段,所用饲料、防疫等成本相差较小,影响盈利高低的主要因素是5.5个月前仔猪价格,去年11月以后仔猪价格逐步回落,导致第10周开始外购仔猪养殖利润亏损幅度有所收窄。市场供需矛盾短期难以改善,下半年猪价预期回升阻力较大,而仔猪此前成本也相对较高,预计三季度自繁自养及外购仔猪都仍面临一定的亏损压力。

数据来源:钢联数据

2021年,国内屠宰加工毛利润平均在21.14元/头,较2020年上涨147.36%;最高在第8周138.98元/头,最低在第48周-126.63元/头。2022年,屠宰白条毛利润年均亏损在35.17元/头;最高在第51周,周均盈利在66.94元/头,最低在第21周,周均亏损在121.02元/头。2023年,上半年平均亏损20.66元/头;最高盈利在第4周,周均价为53.56元/头,最低亏损在12周,周均价在-70.36元/头。

2023年年初,受春节备货支撑,白条销售较好,屠宰毛利润开始逐渐盈利。但春节过后,终端消费开始低迷,难以支撑白条价格继续上涨,屠宰企业开始进入亏损;加之上半年猪价受多方利空因素影响,价格震荡下行,白条价格跟跌走弱,屠宰企业亏损加重;后期随着屠企缩量保价,屠宰白条毛利润亏损缩减,但仍未出现盈利。

数据来源:钢联数据

据Mysteel农产品数据统计,进入2023年国内猪粮比价持续低位震荡,徘徊于5:1-6:1区间,难以脱离过度下跌预警状态。上半年玉米市场跌后回升,但生猪市场低位缓降,猪粮比价难有带动。

综合来看,春节后玉米市场需求逐渐启动,但下游提前备货冲抵市场利好,随产区气温较快回升,农户售粮积极,渠道售粮叠加自然干粮上市。饲料企业多随用随采。二季度南方进入雨季,气温升高,霉变风险增加,贸易商报价一跌再跌,5月中旬降至年内低点2696元/吨。5月下旬开始受产区芽麦事件影响,陈麦价格开始回调提振玉米市场,基层余粮减少,北港库存持续低位,贸易商不断提价刺激市场再次回升至2870元/吨。但生猪市场来看,前期上游产能持续优化增加,进入2023年生猪供应仍有上量,春节过后随猪价大幅回落,屠宰企业有集中建库意愿,叠加二育情绪带动,猪价有短时回暖,带动3月份猪粮比值微幅回升至5.35。但二季度气温不断升高,猪肉需求进入传统淡季,业内悲观情绪加重,企业分割入库比例大幅下滑。随猪市低位难提,国内猪粮比价再次缓降,政策性调控虽阶段性开启,但提振力度相对有限。生猪养殖行业仍面临持续亏损*面,企业承压能力继续减弱。

数据来源:钢联数据

据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1-5月累计中国进口猪肉81万吨,同比增幅18.7%。2023年1-5月猪肉进口量高于去年同期,但远不及2020年及2021年非瘟期间的猪肉进口量,当前月均进口量保持在14-16万吨左右,个别月份具有一定上下浮动空间。2023年1月处于春节阶段,猪肉消费属于季节性旺季,故猪肉进口量较大22万吨。春节之后,猪肉消费下滑,叠加国内猪肉价格偏低,致使屠企出现主动入冻品现象,导致进口冻品价格优势不再,销售困难,贸易商资金周转难度大,因此海外下单量有限。国内猪肉供应宽松,叠加屠企冻品库容偏高,虽然四季度是猪肉消费旺季,但预计猪肉进口增加有限。

数据来源:钢联数据

2023年春节后猪价下跌为主,期间猪粮比跌破5:1,今年2月初,发改委公布1月30日~2月3日当周,全国平均猪粮比价为4.96∶1,进入《完善**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确定的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随即在2月17日宣传启动年内第一批猪肉收储工作,收储时间为2月24日,计划收储2万吨,实际成交0.71万吨。2月份在二育和冻品分割的支撑下,价格止跌上涨,叠加收储提振,实际收储时猪粮比已回升至过度下跌二级预警区间。第一次收储过后,猪价进入持续僵持磨底阶段,能繁去化缓慢,猪粮比在跌破5:1的边缘徘徊,因此上半年仅有一次收储。

数据来源:钢联数据

据公告显示,2023年5月份14家上市猪企(温氏、牧原、正邦、新希望、天邦、大北农、傲农、唐人神、天康、金新农、中粮、东瑞、正虹、罗牛山)共计销售生猪1251.69万头,环比上调40.50万头,涨幅3.34%。5月份随前期部分规模企业超计划出栏,大猪供应占比减少,养殖端标猪出栏占比增大,低价惜售情绪增强,市场整理猪源供应增幅有限。

6月上市猪企出栏数据未完全公布,其中牧原6月销售生猪531.4万头,2023年上半年,公司共销售生猪3026.5万头,约占全年出栏任务的44.5%;温氏6月销售生猪199.04万头,上半年共销售1178.57万头,约占全年出栏任务的45.33%。两大猪企的半年销售进度均偏慢,集团场下半年出栏压力较大。

数据来源:钢联数据

据农业农村部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国内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下降。截止到2023年5月末,国内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258.00万头,环比下降0.60%,同比增加1.60%。1-2月份受非洲猪瘟影响,华北、东北部分省份能繁母猪被动去化量较多;3-4月份,猪价持续低迷、徘徊在成本线以下,中小养殖户因资金压力,主动去化产能情况偏多;5-6月份,行情无转机仍保持低价磨底,部分中型养殖场开始主动去化一定落后产能。

进入三季度,生猪价格或逐步摆脱底部磨底趋势,并逐渐回归成本线以上运行,养殖端资金压力缓解后,能繁母猪存栏量或于三季度末再次转正;四季度年底需求增量加之供给压力明显缓解,猪价上涨预期较强,能繁母猪存栏量或继续环比增加。

数据来源:钢联数据

据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1季度全国生猪出栏量为19899万头,同比增长1.7%,2023年4月至12月的生猪出栏量主要受10个月前的能繁母猪存栏量影响,对应着2022年6月至2023年2月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虽然2022年5-12月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持续增加,但由于季度出栏具有一定季节性影响,整体1季度和4季度出栏量相对高位,2-3季度出栏量相对有一定减少。叠加2022年10月后猪价出现持续下跌,在一定程度影响能繁母猪配种率,因此结合能繁母猪配种率及PSY生产指标来看,2022年出栏量走势整体呈现为1季度>4季度>2季度>3季度。预计2023年生猪出栏量或高于2022年,或达7.1亿头左右。

数据来源:钢联数据

7-8月份肥猪价格逐步回升,养殖场开始增加体重,但受猪价影响,增重速度缓慢,集团场出栏体重仍在125公斤以内。四季度天气转凉,北方灌肠、南方腌腊以及节假日频繁拉动终端需求,且终端对大肥需求强劲,散户也有增重意向,因此出栏体重或再次拉涨。猪源供应充足,且业者对下半年预期不强,考虑栏舍及资金问题,预计下半年整体出栏体重普遍不高。

数据来源:钢联数据

下半年预期需求和开工率预计呈现季节性先降后升的变化,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消费季节性波动、屠企冻品出库、中秋及国庆节日短期提振、冬季(11-12月)南方腌腊等。

根据历史波动规律,结合今年出现的新的变化(出栏供应压力大、新冠因素消除、上半年入库较多等),预计7-8月开工率将出现一定下降,9月开工率慢慢提升,国庆节(包含中秋节)前后先升后降,11-12月开工率季节性提升,预计超过6月底开工,但难达到上半年最高点,详细分析如下:

7-8月开工率预计小幅下降,天气炎热,瓜果消暑替代品较多,鲜销处于最淡季节,厂家入库量很少,不排除个别有季节性停机检修或,期间有些升学宴活动,但提振不大,开工率预计在26-27%波动,较6月底下降1-2个百分点。

9月立秋之后,气温转凉,学校开学,下游需求将开始回暖,开工率预计将会有小幅提升,预计二育等活动增多,猪价有反弹预期,或带动下游备货及开工率提升,今年中秋节(9月29日)与国庆节正好一起,双节叠加之下,9月下旬预期市场炒作及备货带动下,厂家开工率预计仍有明显提升。但国庆节之后,需求暂时降温,开工率一定回落。中下旬之后,气温慢慢下降,但是也缺乏明显利好,下游需求预期稳中缓慢提升,屠企开工率预期稳中窄幅波动。

11-12月,气温下降较快,冬季寒意增强,猪肉消费开始进入较旺时期,厂家开工率也会出现季节性提升。今年猪源供应较足,猪价低于去年同期,加上新冠消除,社会经济面向好,预期冬季消费量高于去年同期,南方腌腊等消费高于去年,不排除随猪价预期上涨适当提前开启可能,今年年底养殖端预期不会过度惜售压栏,市场猪源较足,屠企收猪顺畅,开工积极性较高。上半年屠企冻品入库较多,预期也会在11月开始灵活积极出库,对屠企开工率提升带来一定牵制,预期11-12月开工率将提升到30%附近,比较接近前期3-4月份高点,但超过的可能性不大。

数据来源:钢联数据

Mysteel农产品统计了239家样本企业对下半年猪价高点月份的预期,其中产业各方多数认为高点在11月份,占比为45%。其次为10月份,占比为23%。而认为高点会出现在12月份的占22%。

总体观察分析图表,下半年价格高点最有可能出现的月份为四季度的11月份,或者三季度的10月份。市场认为首先11月份传统消费旺季,或对价格形成有利支撑。其次追溯10个月之前的能繁母猪存栏情况仍处于稍低水平,因此理论上11月份供应压力一般。至于10月份,天气转凉。加之国庆、中秋等节日利好,价格或稍强运行。短线产业各方预计下半年行情或陆续好转,四季度集中性消费有所恢复,因此出现价格高点的可能性较大。

但目前来看供应端压力依旧,需求偏弱持续且产能去化较为缓慢。因此短线供大于求难改。加之部分南方区域非瘟有所抬头,养殖端或有集中出栏操作,当前仔猪补栏和二次育肥也属利空,养殖端压力增加。后期天气、政策、炒作等亦或造成影响。因此不确定性因素仍存,价格高点何时出现,能否到达预期,仍需密切关注行情变化,最终得以确认。

数据来源:钢联数据

基于当下对下半年生猪供需基本面预测以及市场调研情况来看,下半年整体供应端压力渐增,需求端陆续向好,供需双增博弈前提下,猪价或呈现震荡上行趋势,综合来看下半年整体猪价好于上半年,但上涨幅度相对有限,预计下半年猪价围绕14.00-18.00元/公斤之间震荡。

供给端来看,据Mysteel农产品定点样本数据显示,从2022年下半年母猪产能处于稳步增加阶段,2022年5月能繁母猪存栏环比转正,根据10个月繁育周期来推断,预计2023年下半年整体母猪产能充足,虽然2023年上半年母猪小幅去化,但整体去化力度不达预期,钢联数据显示母猪上半年(2023年1月-6月)去化力度在3%以内,叠加母猪性能提升(msy、psy、配种分娩率等),整体供应压力进一步增加。

需求端来看,猪肉消费年内季节性变化明显,下半年受节日中秋节、国庆、冬至、元旦等提振影响猪肉消费增加,理论将屠宰企业开工作为猪肉消费来看,通常年底消费旺季较年内消费淡季增量15%以上,预计2023下半年及2024上半年猪肉消费增加仍有可能。但从近几年猪肉价格指数来看,2023年猪肉价格指数处于近几年相对低位,预计今年下半年猪肉消费季节性好转空间有限。

综合供需情况来看,预计7月份生猪现货价格横盘整理,反转机会相对较小。8月份猪价或小幅上涨,整体三季度猪价在14.00-16.50元/公斤小幅调整。四季度随着季节性消费高峰期来临,预计四季度猪价或回归成本线附近,猪价或在16.00-18.00元/公斤,不排除出现阶段性行情高点。但当前了解到国内冻肉库存压力较大,后期冻肉库存释放仍有较大风险存在,消费提振猪价涨幅有限。整体来看全年高点或出现在四季度,次高点在三季度。

后期要持续关注国家收抛储政策、南方疫情影响、二育和冻品出库等情况。

欢迎转载上海钢联农产品网原创文章,以下是原创文章转载规范,请您转载前仔细阅读。

需要转载文章的朋友请公众号后台留言“需转文章标题+发布日期+需转文章链接+您的公众号名称+您的公众号ID”。

转载文章务必标明文章来源【来源:Mysteel农产品网(ID:my-ncp)】转载时若想对文章进行删改,必须征得我们的同意,否则视为侵权;

我们将不定期对转载文章进行抽查,如未按要求转载,将拉入黑名单;

开白时间是次日上午10:00-11:00,请各位悉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2021年猪饲料行业市场行情走势分析及市场供需规模结构前景预测_企业_供需_饲料

原标题:2021年猪饲料行业市场行情走势分析及市场供需规模结构前景预测

2021年猪饲料行业市场行情走势分析及市场供需规模结构前景预测

(1)猪饲料行业发展现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猪饲料行业已经形成品种齐全、种类繁多的饲料产品结构体系,针对不同的生长阶段、生理时期以及功能分类,都有专门的饲料产品。饲料的品质对于猪的生长发育影响深远,科学饲喂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猪在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特定需求,提高猪的健康水平,满足饲养者对于肉质、生长速度等的特定要求,提高养殖效率,降低养殖成本。

中金企信统计数据显示:2010-2017年,全国猪饲料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34%,2018-2019年,受非洲猪瘟影响,生猪存栏量大幅减少,猪饲料产量也随之下滑。自2020年6月开始,猪饲料产量止降转增,2020年,全国猪饲料产量8,923万吨,同比增长16.44%,前十个月猪饲料累计产量达到2017年和2018年同期的80%,其中,母猪饲料连续8个月同比增长,仔猪饲料连续4个月增长,育肥猪饲料连续3个月增长,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猪饲料产量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数据统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2)猪饲料类别构成:不同时期的猪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成分有所不同,因此养殖者需要饲喂不同类别的饲料来满足猪在整个生命周期的营养需求。根据适用生长阶段的不同,猪饲料可细分为教槽料(断奶前2周-断奶后2周)、仔猪料(体重10-25公斤)、中猪料(体重25-60公斤)、大猪料(体重60公斤-出栏)、后备母猪料、妊娠母猪料(妊娠期)、哺乳母猪料(哺乳期)、种公猪料等,其中仔猪料、育肥猪料(包括中猪料、大猪料)、母猪料的使用量最多,合计占比90%以上。

2020年1-10月,全国仔猪料产量2,158万吨,占比31.81%;育肥猪料产量2,943万吨,占比43.39%;母猪料产量1,306万吨,占比19.25%,三者合计占比近95%。

数据统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2-2028年中国猪饲料行业专项深度调研及投资规划指导可行性预测报告》

(3)行业竞争特点:

①多数企业规模偏小,行业集中度正逐步提升:目前全国范围内,饲料生产厂家以小型企业居多,行业集中度较低。2019年,仅猪饲料生产厂家就有5,432家。近年来,一方面,自《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实施以来,饲料生产企业的准入和监管要求越来越严格,一些低水平经营、低质量生产的企业逐渐被淘汰;另一方面,大型优质的企业为扩大市场占有率,

不断在全国范围内扩产,并加快收购兼并步伐,行业集中度正逐步提升。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统计,2020年,全国10万吨以上规模饲料生产厂749家(单厂),比2019年增加128家,产量合计1.34亿吨,在全国饲料总产量中的占比为52.8%,较2019年增长了6.2个百分点;年产百万吨以上规模饲料企业集团33家,在全国饲料总产量中的占比为54.6%。

②产业链不断延伸,进入全产业链竞争阶段:大型饲料企业通过产业联盟、收购兼并等方式延伸产业链布*,正逐步转化为产业链整合者。一方面,由于养殖业行情变化,以商品饲料生产为主的企业逐渐渗透至下游养殖业,部分产能转为自用;另一方面,随着行业竞争不断加剧,部分企业调整经营战略,不断拓展新业务,力图转型。

(4)本行业的主要壁垒:

1、进入许可壁垒:我国对饲料行业实行行业准入限制。根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的规定,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饲料工作办公室审核后方能获得生产许可证;在取得生产许可证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饲料工作办公室按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核发相应的产品批准文号。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在投入生产前,研制者或者生产企业应当向***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审定申请,全国饲料评审委员会对该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审,对于评审合格的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证书。

2、技术壁垒:饲料技术主要体现在饲料的配方。饲料生产企业通过研究动物的营养需求,优化饲料的配方,在促进动物高效生长的同时控制饲料成本,帮助养殖户提升养殖效益。

掌握饲料技术具有较高的难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掌握饲料技术需要较长的时间。饲料配方主要根据动物的营养需求进行研制,虽然各个国家有标准的动物营养需求数据库,但是动物营养需求因品种、养殖区域等因素而异。为研制出高性价比的饲料配方,饲料企业需要不断累积实验数据,以完善动物营养需求数据库,而这一积累的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

另一方面,饲料技术的研发是一个长久的持续性过程。饲料技术的成果不是完美的标准化配方,而是因饲养区域、动物营养需求、国家监管政策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配方。因此为了保持饲料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饲料企业需要持续地优化饲料配方。这就要求饲料企业组建强有力的研发团队,建立长效的研发机制,不断进行研发投入。这对于新进入厂商和众多的中小饲料企业来说,形成了较高的壁垒。此外,随着人们对于食品安全和环保问题的日益关注,饲料产品的安全性、高效性和环保性随之受到越来越多关注,饲料生产企业需随之加强相关技术研发,完善配方,改进生产工艺。

随着饲料行业竞争日趋激烈,高水平的饲料研发技术已经成为饲料企业长期持续发展的必备要素,鉴于掌握饲料技术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高的研发投入,饲料技术也因此成为该行业较高的进入壁垒。

3、人才壁垒:饲料行业的特点是毛利率较低,资产周转率较高。同时,饲料行业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使生产成本上升而导致亏损的风险。因此,饲料企业需具备高效的管理水平。由于规模化企业成立的时间相对较长,企业的管理层大都经历过完整的行业发展周期,管理经验丰富,对行业发展的体会较为深刻,在实践中积累了较多宝贵的管理经验,能够更加及时、有效地作出决策。人才也因此成为进入该行业的壁垒之一。

4、规模和资金壁垒:受限于饲料产品的运输半径,饲料企业多采取属地经营的模式。因此,饲料企业的快速发展依赖于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此外,饲料生产企业对资金周转能力要求较高,资金实力将成为进入饲料行业的限制性因素之一。

以玉米、豆粕、鱼粉为主的饲料原料价格波动较大,而饲料产品整体毛利率较低,原材料占生产成本比重较大,饲料原料的价格波动对饲料企业的效益影响较大。大规模饲料生产企业可以通过批量采购的形式降低成本,同时还有实力配备专门机构或人员研究饲料原材料的价格走势,可以合理把握饲料原材料的采购时机,规避饲料原材料价格变动风险。此外,对于饲料生产企业而言,原材料采购结算方式已经从过去的赊购变为如今的货到付款甚至先款后货,而如今仍有大量企业以赊销方式销售产品,面临较大的资金周转压力。快速周转资金的能力因而成为饲料行业经营制胜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大型饲料企业的业务规模越来越大,行业兼并重组日趋活跃,饲料行业的资金壁垒还将逐渐提高。

5、品牌壁垒:品牌影响力是企业技术实力、经营规模、营销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外在体现。提升品牌影响力已经成为大型饲料企业扩张经营规模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品牌影响力的提升需要较长的时间,新入行的企业因为知名度较低,业务拓展难度较大,市场开发的费用支出较高。随着我国饲料行业告别高速增长迎来稳定增长的时期,饲料行业的平均利润率有所降低,品牌影响力较弱的饲料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在业务扩张的过程中,尤其在新市场开拓的过程中,大型饲料企业的品牌影响力优势日益凸显。高知名度的饲料产品较为容易被养殖业户接受。品牌也因此成为进入该行业的壁垒之一。

6、管理壁垒:饲料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较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外部市场的开拓能力和对企业内部的管理能力。如何将产品转变为利润,以及如何降低成本费用,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要素。饲料行业低价竞争、原材料价格波动、人力成本上涨等特点从企业外部对饲料企业的管理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危机处理、制度创新、长效激励、人才培养等需求也从企业内部对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在饲料行业加速整合时期来临的环境下,企业管理者如何在竞争与合作、稳健运营与积极扩张、多元化与一体化之间寻求平衡,都将成为饲料企业的制胜法宝。管理水平也因此成为进入饲料行业的壁垒。

(5)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原因:饲料行业的产量规模主要由其需求决定,而饲料行业的需求主要取决于养殖业的规模,对于猪饲料来说,生猪存栏量越高,猪饲料的市场需求越大。从能繁母猪存栏数来看,自非洲猪瘟疫情以来,生猪产能持续下滑,2020年随着大规模的补栏,生猪产能逐渐恢复,饲料行业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短期来看,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截至2020年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数已连续15个月环比增长,生猪存栏也已连续11个月环比增长。根据2021中国农业展望大会上发布的《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1-2030)》预测,2021年中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将进一步增强,猪肉产量增长约20%;未来10年,中国农业结构将不断优化,发展质量效益持续提升,玉米、猪肉、奶类等产量年均增速在2%以上。2

(6)行业技术特点饲料行业的核心技术体现在配方技术,饲料配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饲料的品质,此外,饲料加工工艺、科学饲喂方法也对饲养效果影响颇大。

1、饲料配方技术持续精进、差异化:目前,国内大型的饲料生产企业经过长期的研发和对照实验,已具备各自独特的配方技术。设计一个好的饲料配方,首先要满足猪的营养需求,然后要有自身的设计理念,需要对各种饲料原料的功效有着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如维生素的水平对猪肉颜色和品质的影响、氨基酸水平对瘦肉率的影响、矿物质水平对骨骼生长的影响等。近年来,凭借对于动物营养学的深刻理解以及大量的研发和实验,行业内的优质企业已具备其独特的配方技术,并发展为各自的核心竞争力。

2、饲料加工工艺不断自动化、高效化:饲料加工工艺水平体现在饲料生产线的自动化、专业化、精细化水平。一方面,生产不同类别饲料生产线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针对不同的饲料原料、调制方法,都有专门的生产线与之适配;另一方面,生产过程中的人工工序越来越少,自动化工序越来越多,有效减少了操作失误。

(7)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点:

1、行业周期性:我国人口基数巨大且国民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肉、蛋、奶等动物性食品需求持续稳定增长。饲料行业作为畜牧行业的基础性产业,承担着保障国民肉类食品需求的重要职能。短期内,生猪饲料行业上游主要原材料为玉米、豆粕等大宗商品,下游为生猪养殖行业;上游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以及下游生猪价格、生猪存栏量的周期性波动使得生猪饲料行业亦存在一定的波动周期。在生猪养殖行业景气度较高时,下游养殖户生猪存栏量不高,但出栏量较高,因此养殖户对饲料的需求不断提高;在生猪养殖行业景气度较低时,下游养殖户因盲目扩产,生猪出栏量不高,但存栏量偏高,因此养殖户对饲料的需求在维持在一定水平的情况下缓慢下滑。因此,从长期来看,饲料行业不存在明显的周期性波动特征。

2、行业区域性:考虑到运输成本等因素,饲料生产厂家一般建在养殖业发达地区附近,我国饲料生产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以及广西、河北、湖北等省份。

3、行业季节性:受春节、中秋等重大节假日消费旺季的影响,包括生猪饲料、生猪养殖以及生猪屠宰加工在内的整个生猪产业链均存在一定的季节性波动。每逢重大节假日,特别是春节期间,市场猪肉产品需求量大幅度增加,猪肉产品市场价格以及产销量均有所提高,生猪大量出栏,节假日后猪肉市场价格以及产销量回落。由于春节期间生猪大量出栏销售,生猪存栏量大幅下降,养殖户对饲料的需求也相应减少,春节过后饲料销售有所降低,形成饲料销售的淡季。

(8)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人口基数巨大以及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增长为生猪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我国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增长,我国居民膳食结构逐步改善,猪肉等动物性食品需求不断增长。由于收入水平的提升与猪肉消费显著正相关,且我国人口基数巨大,伴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人均猪肉消费量稳步提高,2020年我国猪肉总产量为4,113万吨。因此,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以及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增长将保障生猪养殖以及生猪饲料等整个生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2)生猪产业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生猪养殖业的集中度低,现代化、规模化水平普遍较低,料肉比、PSY、每胎活仔数等生产指标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很大的差距,生猪产业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规模化生产的养殖企业越来越多,将带动整个猪饲料产业进一步向好发展。

(3)国家政策支持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根据国家发改委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之“第一类、鼓励类”之“一、农林业”之“10”的规定,获得绿色食品生产资料标志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属于国家鼓励发展产业。《饲料工业发展规划》提出期间饲料工业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实现从饲料大国向饲料强国的转变。具体发展目标为:饲料总产量达到2.20亿吨。其中,配合饲料产量2.00亿吨,浓缩饲料产量1,200万吨,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量800万吨,主要饲料添加剂品种全部实现国内生产。

2、不利因素:

(1)动物疫情对生猪行业的冲击:生猪面临的主要疫病包括:非洲猪瘟、猪蓝耳病、猪流行性腹泻、猪伪狂犬病、猪口蹄疫等。生猪疫情具有“种类多”、“频繁发生”、“影响范围广”的特点。生猪疫情的发生一方面将直接导致生猪死亡;另一方面,生猪疫情的大规模发生与流行,可能引发消费者对猪肉食品安全的忧虑,导致猪肉消费的终端需求下降。生猪死亡或猪肉消费的需求下降均会导致生猪存栏量的大幅度下降,进而导致生猪饲料需求下降,对饲料行业造成不利影响。

(2)行业集中度低导致竞争格*不稳定:我国饲料企业数量众多,除国际知名品牌企业在国内合资或独资设立的企业及少部分本土知名品牌企业外,其他企业普遍存在资产规模小、生产技术落后、产品同质化严重、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少的特点,低价格竞争是企业获取市场份额的主要手段。粗放的生产及无序化的竞争对饲料行业的健康发展形成了一定制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市场分析】生猪价格已经跌破行业现金成本,下半年有望低位上涨

2023年上半年,国内猪价先涨后跌,整体呈低位震荡走势。猪价长期处于磨底状态,除了生猪整体供应偏充裕外,终端市场消费能力有限也是掣肘猪价触底上涨的重要因素。下半年猪肉需求量或有所增加,但供需格*依旧偏宽松,预计生猪价格上涨空间有限。

当前,能繁母猪去化缓慢,生猪期货震荡磨底。从供给端来看,据Mysteel农产品定点样本数据显示,从2022年下半年母猪产能处于稳步增加阶段,2022年5月能繁母猪存栏环比转正,2022年12月底母猪产能累计增幅11.36%。根据10个月繁育周期来推断,预计2023年下半年整体母猪产能充足。回顾2021年7月-2022年4月数据母猪累计去化12.13%,但上半年(2023年1月-6月)母猪去化力度在3%以内,散户去化9.2%。从数据来看,对应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产能依旧充足。

另一方面,从母猪性能情况来看今年母猪效能整体水平较2020年提升明显,相关指标窝均健子数由2020年的10左右提升至11,平均水平提升将近10%。母猪性能的整体提升进一步增加下半年整体供应压力。

从上市猪企全年生猪计划出栏情况和上半年完成进度来看,小部分企业处于正常节奏出栏,统计10家上市猪企数据显示,上半年整体出栏量在6577.2万头,出栏进度平均水平46.61%,预计今年下半年仍然有7532.8万头商品猪待出栏,整体下半年出栏量仍比较乐观。

与此同时,养殖户亏损持续,卓创资讯此前发布的研报显示,自繁自养和仔猪育肥均出现亏损,但养殖企业的减产意愿不高。而上个月能繁母猪去化速度有所加快。据涌益咨询数据,6月419家养殖企业能繁母猪环比去化1.68%,相比23年1-5月的月均1%左右环比去化幅度有所加速。据MySteel数据,23年6月208家养殖企业能繁母猪环比去化幅度为0.57%,相比23年1-5月的月均0.2%左右环比去化幅度明显加速。

随着养殖深度亏损,能繁母猪有望加速去化,有望进一步强化未来猪周期反转的预期。目前生猪价格已经跌破行业现金成本,成本较高的企业及散户压力较大。而仔猪价格已经跌至5年来较低水平,若出售仔猪产生亏损则有望进一步加快能繁母猪的淘汰,下半年产能去化速度可能比上半年加快。

展望下半年,卓创资讯分析师牛哲认为,受国内经济继续修复影响,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望增加,加之开学季以及腌腊旺季对猪肉需求有提振作用,终端消费有望好转;受猪病影响,下半年生猪出栏量或略有减少,市场或处于供小于求的格*,预计下半年生猪价格偏强运行。

供应面,北方散户产能或有所去化,同时南方大规格肥猪存栏量降低,出栏量存在减少预期。

能繁母猪存栏量作为生猪产能的主要指标,以繁育和生长周期推算,能繁母猪存栏量影响10个月以后的生猪出栏量,即在2022年9月至2023年3月能繁母猪存栏量高位下降的阶段,对应2023年7-12月份理论上生猪出栏量先微增后下降。

除此之外,北方市场受去年1-2月份猪病影响,上半年产能有所去化,尤其是散户群体,占比存在进一步缩小的可能,下半年市场供应量或略有缩减。而南方部分市场在5-8月份的雨季期间,受非洲猪瘟疫情复发的干扰,个别散户以及头部企业仍有“拔牙”动作,产能或有所去化。下半年在天气和疫病两方面的影响下,产能持续下降,猪价或优于上半年,四季度仍有短时拉涨的可能。

需求面上,三季度终端消费或强于去年同期,而四季度的传统腌腊、灌肠旺季对猪价仍有较强的拉动。

三季度在高校陆续开学的背景下,猪肉消费或由分散转为集中,叠加中秋、国庆双节拉动,终端市场或全面回暖,尤其是假期热门城市,旅游需求或较强,从而带动节前以及节日期间屠宰企业开工率小幅走高。而11-12月份的家庭腌腊、灌肠仍会成为一年内猪肉消费最为集中的时期,但由于去年屠宰企业开工率高点已回升至31%左右,为4年以来的最高值,预计今年上行空间有限,同比涨幅或在3-4个百分点。

牛哲分析,下半年随着生猪供应量的收紧,以及终端消费的缓慢复苏,供需格*或由供大于求向供小于转变,国内生猪行情或震荡偏强。但由于供求情况变化不及前期预判,下半年生猪价格预测值略低于年初的预测值,预计价格最高点出现在11月,最低点出现在7月。

文章推荐:

生猪市场最新行情分析(今日猪价最新预测走势一

博时黄金etf最新走势( 黄金etf怎么交易?在哪交易

炒股最重要的是什么(炒股最重要的是什么?)

50万马克多少人民币(一马克等于多少RMB?)

华夏云闪付金卡靠谱吗(华夏除了京东和云闪付卡

嘉实回报精选首发净值多少(如何投一个好的基金

分红最多的有哪些基金(哪种基金分红最多?)

建行基金定投要一年吗(定投到底需要一只怎样的

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