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恒瑞公司怎么样啊(上海恒瑞医*有限公司安排体检后多久通知入职?)

admin 2023-12-20 20:40:51 608

摘要:上海恒瑞医*有限公司安排体检后多久通知入职? 一般一周就可以通知入职。上海恒瑞医*公司招聘工作人员体检参照公务员标准,若没乙肝.肺结核等传染病代表体检人体检通过了。上海

上海恒瑞医*有限公司安排体检后多久通知入职?

一般一周就可以通知入职。上海恒瑞医*公司招聘工作人员体检参照公务员标准,若没乙肝.肺结核等传染病代表体检人体检通过了。上海市各医院入职体检价格一百元左右,最好周一至周五早上8点到11点空腹去体检。

求从桃浦新村到达民治路7号上海恒瑞测控技术有限公司最近公交地铁路线?

桃浦新村至雪松路银杏路站乘坐859路15站,在中兴路共和新路站下车乘坐115路17站,在延吉东路松花江路站下车

困境中的“巨兽”——恒瑞,该如何逃出生天?

*渡以自有*物大数据为依托,对上市及临床在研*物、*物研究进展和重要*物市场商业动态作出信息整合分析,传递*物创新一手资讯

2022年,对于中国医*行业龙头企业恒瑞医*来说注定不同寻常,一方面,公司创新研发实力不断得到认可,美国制*经理人杂志公布的2022年全球制*企业TOP50榜单中,恒瑞连续4年上榜,且排名逐年攀升,2022年创下第32位的排名新高[1],刷新中国*企在该榜单的最好成绩;在全球专利库incoPat创新指数研究中心发布的全球生物医*发明专利TOP100榜单中,恒瑞医*位列第13位[2],是唯一一家进入TOP20的中国*企。恒瑞连续多年入选中国医*工业百强企业,2022年再次蝉联中国医*研发产品线最佳工业企业榜首。

但是另一方面,就在4月22日公布的2022年财报显示[3],恒瑞医*全年实现营收212.75亿元,同比下降17.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06亿元,同比下降13.77%,这是恒瑞医*继去年营收、利润出现同比下降后,再度迎来了“双降”。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净利润连续两年均出现下降,处于阵痛期的恒瑞医*,或许正在谋求转型变化。

巨兽困境

自2000年登陆上交所,到2020年的21年里,恒瑞医*业绩一直保持稳定增长态势,营收从4.85亿元,扩增至277.3亿元,净利润则从6553.75万元,一路飙升到63.28亿元,市值也在2020年达到近6000亿元,跻身全球头部医*企业的行列。此时恒瑞医*主要以仿制*业务托底,哺育养活创新*,其2020年仿制*业务营收占比超六成。但是2020年以后,恒瑞医*连续两年业绩持续下滑,市值更是不断下跌,目前已不足3000亿元,相比高点已接近腰斩。

反观其他的bigpharma,2022年百济神州创新*产品收入达84.8亿元,同比增长107.3%[4],已经超越恒瑞成为国内创新*公司的新“一哥”。先声*业创新*业务收入达41.28亿元,同比增长32.3%[5]。与此同时,2022年中国生物制*创新*净收入达到67.5亿元,同比增长20%[6]。

或许意识到“仿创结合”的发展路径不具备可持续性,早在2019年公司董事长孙飘扬就对外宣布将砍掉大批仿制*项目,恒瑞医*将专注创新*研发。2022年年报披露的在研管线中已难见仿制*身影,公司目前已有13款创新*在国内获批上市[3],除1类新*林普利塞外,其余都为自研产品。而林普利塞也是公司第一个获批上市的对外合作引进产品。

虽然创新*数量不低,但缺乏拳头产品。结合年报数据,2022年恒瑞医*整体创新*销售收入81.16亿元,平均单款创新*销售收入6.24亿元。其竞争对手百济神州目前只有3款获批上市的创新*,平均单款创新*销售收入28.27亿元,远高于恒瑞,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恒瑞医*目前手中暂无“王牌”,缺乏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领先产品。

营收下降的原因

除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外,根据年报披露可看出收入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3]还包括:

自2018年以来,恒瑞医*中选国家集中带量采购的22个品种仿制*价格平均降幅达74.5%。2021年9月开始陆续执行的第五批集采涉及到8个*品,2022年销售收入仅6.1亿元,较去年减少22.6亿元,同比下滑79%;2022年11月开始陆续执行的第七批集采涉及的5个*品,2022年销售收入9.8亿元,较去年减少9.2亿元,同比下滑48%,以价换量效果暂时还未显现。

2022年1月1日起,阿帕替尼、吡咯替尼、硫培非格司亭、瑞马唑仑、氟唑帕利、海曲泊帕等多款创新*执行新的医保谈判价格,医保销售价格平均下降33%,加之产品准入难等因素,部分创新*收入增长较慢,个别创新*甚至全年销售收入同比有所下降。

2022年累计研发投入达到63.46亿元,同比增加2.29%,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同比提升至29.83%。

主要原辅材料及能源价格持续上涨,同时叠加物流成本上涨、产能利用率降低,报告期内公司的整体生产经营成本有所提高。

2022年大部分医疗机构受疫情影响日常诊疗业务量缩减,产品(比如麻醉类产品)销售受到较大影响,麻醉业务线2022年收入相比于2021年降低32.15%;同时,产品出口订单一定时间内出现积压,部分海外业务需求未能及时转化为销售收入。

哪款将是未来王牌?

目前恒瑞医*有超过百款的在研管线,仅在研创新*,就有7款处于NDA阶段,13款创新*处于III期临床,64款创新*处于I、II期临床开发阶段。研发领域方面,除传统优势的肿瘤领域,还广泛布*自身免疫疾病、疼痛管理、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等多个治疗领域。而在这一众种子选手中,哪一款有望脱颖而出成为公司未来的旗舰产品?

 SHR-A1811 

近年来,HER2抗体偶联*物(HER2-ADC)在HER2通路异常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取得较大进展,这一类*物更是该领域研发的热点。SHR-A1811是恒瑞医*自主研发的一款HER2-ADC*物,其作为阿斯利康重磅ADC*物DS-8201的最有力追随者,SHR-A1811一直备受外界关注。

图2.SHR-A1811的研发进展,来源:恒瑞官网

4月中旬举行的2023年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上,恒瑞医*披露了SHR-A1811的I期临床试验结果。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61.6%,其中针对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ORR为81.5%,HER2低表达乳腺癌患者ORR为55.8%,数据表现优异,似乎与DS-8201相当。

仅今年一季度SHR-A1811就有3项适应症被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分别为:治疗既往含铂化疗失败的HER2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低表达的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的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未来审批有望加速。

 HRS9531 

2022年,司美格鲁肽(GLP-1受体激动剂)作为减肥*火爆全球,为其研发公司诺和诺德带来84.65亿美元的收入,GLP-1减肥*物成为火热赛道,众多*企摩拳擦掌,新一代多靶点GLP-1减肥*物也应运而生。HRS9531注射液是由恒瑞医*子公司福建盛迪医*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GLP-1(胰高糖素样肽-1)和GIP(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释放多肽)双靶点受体激动剂。

图3.HRS9531的研发进展,来源:恒瑞官网

5月7日,恒瑞医*公告HRS9531目前已获批开展关于减重适应症的II期临床试验。这一速度在业内尚处于领先水平,全球GLP-1/GIP相同靶点的*品只有礼来的Tirzeptide,且适应症为2型糖尿病。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上市不到9个月的Tirzeptide就已经斩获76.72亿元收入,让人不免期待针对减肥适应症的HRS9531上市后的表现。

 SHR-1707 

截止2019年,我国有超过1000万名阿尔茨海默症(AD)患者,是全球AD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7]。据艾昆纬预计,全球用于AD治疗的费用到2030年将达到2.54万亿美元。SHR-1707是由恒瑞医*子公司上海恒瑞医*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人源化抗Aβ的单克隆抗体,可以阻止Aβ斑块的组装或激活小胶质细胞吞噬各种形式的Aβ,从而降低AD患者脑内的Aβ水平,延缓患者认知功能退化并控制疾病进展。

图4.SHR-1707的研发进展,来源:恒瑞官网

令人期待的是SHR-1707是国内首个申报临床的Aβ抗体,国内尚无Aβ靶点*物获批。3月,SHR-1707的Ib期临床试验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完成了首例患者入组及给*。

结语

昔日王牌PD-1卡瑞丽珠单抗销售已初现疲软,恒瑞医*现在更需要新的旗舰产品驱动引领公司冲出困境。但其目前似乎还没有孤注一掷的打算,2022年恒瑞研发投入63.46亿元,占销售收入的29.83%,远低于百济神州。反观百济神州,2022年研发投入115.52亿元,占销售收入的116.58%。不仅研发投入不及对手,众多研发管线仍采用追随策略,缺乏“First-in-Class”(同类首创)。据年报中披露,公司将梳理现有研发管线,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对未来发展最有利的地方,最终使产品更具竞争力。

好消息是同样是4月22日这一天,恒瑞公布了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一季度实现营收55亿元,同比增长0.25%;净利润12.39亿元,同比增长0.17%,业绩已转向增长。期待恒瑞医*业绩未来保持持续增长,毕竟“百花齐放”才是一个健康的医*行业市场应该有的样子。

参考资料:

[1]https://www.pharmexec.com/view/2022-pharm-exec-top-50-companies

[2]IPRdaily.2022年全球生物医*产业发明专利排行榜(TOP100名).2023-01-17https://mp.weixin.qq.com/s/D-e1mGnWZADZP8HJGhjIXg

[3]https://php.cnstock.com/texts/2023/20230421/AD6351699870F354820ADA204397BB63.pdf

[4]https://ir.beigene.com/#

[5]https://www.sinobiopharm.com/userfiles/files/Anno-Equity/C23020260-Sino%20Bio-AR.pdf

[6]https://staticpacific.blob.core.windows.net/press-releases-attachments/1509942/HKEX-EPS_20230417_10689647_0.PDF

[7]光明网.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约千万,85岁以上老人三分之一患病.2020-09-21https://m.gmw.cn/baijia/2020-09/21/1301590093.html

恒瑞医*代表怎么样啊?我是今年的应届毕业生,收到录用通知,该不该去啊?请知情者介绍一下,非常感谢?

恒瑞是个比较有实力的公司,虽然不及辉瑞、礼来、先声、诺华、葛兰素等老牌外企,但是也还算不错了。基本工资较高,但是提成较少。这个公司最大的缺点就是根据市场的需要很可能需要医*代表个人垫资。就是在跑市场、跑客户的时候需要个人投钱进去,而不像那些公司大多的公司买单。包括送礼品、请吃饭、做学术推广等。这个公司一般需要*代本人家里稍微有点钱,做好垫资的准备。但是这也不是所有人都一样,当中还是有很多的回旋余地的,毕竟如果干的好赚钱是挺多的。总得来说还是个不错的公司,干*代还是可以的。建议有经验了以后可以去那些外企,赚钱更多,养老的话还是得去国企哈!

除非你代理的品种有独特的功效不能替代,只要是能替代的*品,竞争力不是表现在*物的疗效上,而是你及你的公司能提供给医生等客户多大的利益,包括*品回扣和平时的拜访等,只要你给的好处多,一般医生都会用你的,但是已经和医*代表相处成为朋友的不太好搞定。这也是为什么有那么多又大又好的*企存在的同时,小企业亦能生存的道理。你要是不想去乡镇,应聘时就应该事先说好,如果不满足你,可以不去啊。这个一般医*公司不会特别为难你的。

步长集团是一个很大的公司,不比恒瑞差。其实公司的实力、大小只是一部分,重要的还是看你能努力到什么地步,跑乡镇有乡镇的好处,小地方约束少、竞争没那么激烈。只要赚钱就好了,跳槽次数多不一定就好,建议你应该把业务再熟练一下,把市场跑熟后有了扎实的经验再考虑更好的地方,万不可虎头蛇尾,有始无终,这样没有公司愿意要的。不管干什么都要踏实点。你肯干在哪都赚钱。当然,如果你有别的因素如婚姻、家庭、人脉等不方便继续在那呆着就另当别论了

恒瑞医*:5000亿创新*巨头,护城河有多宽? - 知乎

我们在回顾恒瑞医*二十年研究后,发现“创新”贯穿它的始终。只有持续不断的创造力,才有立足长远的护城河。护城河不是狭义指某个技术壁垒,而是更广义的创造力基因、制度和文化,以及与它所相适应的利益结构。

1、护城河之一:梯队创新*上市体系

孙飘扬成为实际控制人后,“国际化”战略被摆在了特别重要的位置。从一开始,孙飘扬就把恒瑞医*发展的最终目标定格为“国内创新型的跨国制*集团”。这个定位的核心是两个词:创新和跨国。

履历所展示,1997年恒瑞医*成立时,孙飘扬就担任董事长,一直持续至2020年1月。在此之前,他在恒瑞医*的前身公司连云港制*厂担任技术员,从事一线工作,之后是副厂长、厂长职务。

孙飘扬前些年曾说,“即便是做仿制*,恒瑞医*从一开始就将研发重点聚焦在国内首仿产品上面。”凭借国内首仿先发优势和大幅低于进口产品价格优势,快速抢占市场。这也是创新*上市之前,为恒瑞医*持续“造血”的主要来源。在仿制阶段,恒瑞医*专利创新*产品线也进行了前瞻性战略布*。一篇于2006年5月专访孙飘扬的文章提到,“十几年致力于创新*的研究,恒瑞医*在抗肿瘤、抗生素、心血管、免疫*物等领域的创新上形成了梯队化的成果,合成了几千个化合物,创新*研究步入了良性循环。”

艾瑞昔布临床研究获批(2003年11月),是恒瑞医*正式进入创新*研发的转折点。8年后的2011年6月,恒瑞医*研发的艾瑞昔布获批上市,成为其第一款研发成功的创新*。据孙飘扬在后来专访中透露,艾瑞昔布获批上市前后历时14年。这也表明在进入临床研究阶段之前,恒瑞医*对该*物进行了近6年的临床前研究。

在艾瑞昔布获批临床后,恒瑞医*创新*临床研究不断取得突破。4年后,第二款创新*甲磺酸阿帕替尼进入临床研究阶段。2014年11月,阿帕替尼获批上市,从立项研发到获批上市历时10年。

进入2018年后,恒瑞医*创新*研发进入收获期。这年6月和8月,第三款创新*硫培非格司亭注射液和第四款创新*马来酸吡咯替尼片获批上市。

2019年5月,PD-1靶点创新*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获批上市。据恒瑞医*披露,2019年和2020年前三季度,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与其他3款仿制*盐酸艾司氯胺酮注射液、培门冬酶注射液、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合计为上市公司贡献了32亿元、48亿元的销售额。

2020年1月和12月,恒瑞医*第六款创新*注射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和第七款创新*氟唑帕利胶囊获批上市。至此,已有7款创新*获批上市,形成一个创新*产品梯队。

不难发现,2018年以来,恒瑞医*每年都有1-2款创新*获批上市,似乎已形成一种势头和预期。

同时,恒瑞医*创新*的研发进度与同靶点first-in-class*物的时间差距逐渐缩小。卡瑞利珠单抗同靶点*帕博利珠单抗于2014年9月获美国FDA批准上市,恒瑞医*与之落后相应不到4年;吡咯替尼同靶点*来那替尼于2017年7月获美国FDA批准上市,恒瑞医*与之落后仅约1年。

已经上市的7个创新*仅是恒瑞医*产品管线的冰山一角,它还有着丰富的在研产品管线。

其中,创新*SHR6390片已向国家*监**品审评中心(CDE)递交上市前的沟通交流申请,该*用于治疗HR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创新*海曲泊帕乙醇胺片于2020年11月已进入III期临床试验。

此外,恒瑞医*还有接近30款国内外未有同类产品获批的*品处于临床研究状态。项目研发进展见下图:

对于已上市的创新*,恒瑞医*在不断扩展适应症以及联合用*临床研究。这里边当属卡瑞利珠单抗最为典型。

2019年5月,恒瑞医*卡瑞利珠单抗用于治疗难治性典型霍奇金淋巴瘤获批上市后,2020年该*有3个适应症相继获批,分别为:用于既往接受过索拉非尼治疗、含奥沙利铂系统化疗的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治疗,联合培美曲塞和卡铂适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阴性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阴性的、不可手术切除的*部晚期或转移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一线治疗,用于既往接受过一线化疗后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部晚期或转移性食管鳞癌患者的治疗。

创新*阿帕替尼、吡咯替尼片、甲苯磺酸瑞马唑仑、氟唑帕利的扩展适应症及联合用*临床研究也在进行中,情况相应如下:

恒瑞医*对于研发领域的野心远不止于此,通过licence-in,接连进入到新的治疗领域。例如拓展进入到眼科领域的SHR8028、SHR8058滴眼液,就是从德国NovaliqGmbH公司引进的CyclASol®(1%环孢菌素A制剂)和NOV03(全氟己基辛烷),两款*物均是用于干眼症的治疗,目前均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事实上,早在2015年恒瑞医*就通过licence-in,引进美国Tesaro公司用于肿瘤辅助治疗的止吐专利*Rolapitant。2016年,引进日本OncolysBioPharma公司的溶瘤腺病毒产品TelomelysinTM。不过,这都是在抗肿瘤领域做加法。

成立新的子公司,也是恒瑞医*进入到新的治疗领域的方式。2020年7月,全资子公司上海恒瑞医*有限公司(下称“上海恒瑞”)与孙飘扬分别认缴出资6000万元、4000万元设立瑞利迪(上海)生物医*有限公司(下称“瑞利迪”),相应持股60%、40%。穿透背后,孙飘扬持股53.44%。据东吴证券数据,瑞利迪将负责抗病毒疗法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抗病毒*物是恒瑞医*涉足的新领域。

现阶段,恒瑞医*已逐渐往“源头创新”迈进。“源头创新”首次出现在恒瑞医*2016年财报中,此后每年都有提及,起点可以往前追溯至2013年第二代ADC*物的成功开发,此后上市公司打造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体毒素融合物(ADC)技术平台。

恒瑞医*的另一护城河,是其持续深入推进的“国际化”战略。

经过长达15年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海外市场也在稳定地为恒瑞医*贡献收入。虽然,现在这一部分收入贡献占比还比较小,但发展较为稳健。

海外市场取得突破,得益于仿制*环磷酰胺于2014年获批在欧美上市,海外销售开始上量。2015年,以环磷酰胺为代表的出口制剂产品,在国外规范市场销售表现不俗。这一年,海外市场为上市公司贡献了3.56亿元的收入。

此后,海外市场销售收入连续快速增长了两年,于2018年进入到瓶颈期。

如何突围呢?从其创新*的国际化布*能找到答案。

2015年开始,恒瑞医*在创新*国际化方面“起跑”。这一年,吡咯替尼I期临床试验在美国开展。2017年-2019年,恒瑞医*每年都有3款或以上的创新*获准在海外开展临床试验。

睿蓝研究统计发现,2010年-2020年上半年,恒瑞医*共获得国外专利授权319件,国内专利授权236件。而上市公司的专利意识可往前追溯至2001年合成化合物阶段,足以见其专利申请的前瞻性。

不断加大对研发的投入,是恒瑞医*加固且拓宽护城河的最为根本路径。据恒瑞医*历年财报披露的数据,研发投入已由2011年的4亿元持续增至2019年的38.95亿元,这个数字从未下降。

自2011年以来,恒瑞医*研发投入在营收中占比就保持在8%以上。2014年起,这一占比持续上升。2018年-2019年,恒瑞医*研发投入在营收中占比已达15.33%和16.73%,远高于同行。据东吴证券数据,这一研发费用率已达到国际化大*企的研发投入水平。

正是因为对于研发资金“不惜血本”地投入,恒瑞医*才收获了如今7个已上市的创新*产品梯队,且这一数量还将在往后不断增加。随着创新*的陆续上市,恒瑞医*“造血”能力持续得到强化,这反过来又支撑了持续加大的研发投入。

在这一过程中,恒瑞医*也构筑了自身强大的研发实力,先后在连云港、上海、成都和美国设立了研发中心和临床医学部,建立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分子靶向*物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重大新*创制”专项孵化器基地。研发团队方面,人员已由2012年的1418人增至2019年的3442人。

恒瑞医*的创新体系分布是:美国研发中心(从事新*临床研究、新*技术项目引进或转让,并负责向美国FDA申报和注册*品);日本研发中心(负责高端制剂的注册申报、分装销售等);上海研发中心(负责寻找新化合物等创新*研究的上游工作);上海临床医学中心(主要从事新*临床及申报等工作);连云港研发中心(从事*品产业化研制、开发,包括创新*、仿制*及国际市场产品注册研究等工作);成都研发中心(主要从事高活性、激素、造影剂等*物研发);南京研发中心(承接上海研发中心继续创新*筛选)。

强大且有效的销售队伍,是恒瑞医*加固护城河的后盾。

随着第一款创新*的上市,恒瑞医*就在着手销售体系的完善,谋求销售的转型升级。从早期的增加销售网点,到中期的销售分线,再到现今“四纵一横”的专业化营销体系(肿瘤、影像、麻醉、综合产品4大产品线事业部+战略发展事业部)。

在这期间,恒瑞医*销售人员逐年快速增加,由2015年的5491人增至2019年的14686人(占比公司员工总数的60.11%),足以显现出对销售队伍的重视。这也是近年来恒瑞医*销售费用持续增加的主要原因。

需看得到的是,在销售人员持续大幅扩充时期,恒瑞医*销售费用率始终位于35%-40%,较之2013年之前动辄40%以上的数值要好不少。甚至,在2016年之后持续走低,反映出恒瑞医*的销售体系组织变革取得初步成效。

无疑,恒瑞医*营收的持续稳定增长,这支迅速庞大起来的销售团队“功不可没”。

优化产品结构,这是恒瑞医*在发展过程中力求更加宽阔护城河的结构体系。

囿于恒瑞医*历年财报对主营业务收入划分标准的不同,睿蓝研究仅选取为期最近的主营业务分类来进行分析。

2017年-2019年,恒瑞医*抗肿瘤业务分别实现收入57.22亿元、73.95亿元和105.76亿元,在主营业务收入中占比41.39%、42.5%和45.49%,为其第一大主营收入来源。

期内,麻醉业务分别实现收入35.99亿元、46.53亿元和55.07亿元,在主营业务收入中占比26.03%、26.74%和23.69%,为其第二大主营收入来源。

造影剂是其第三大主营收入来源。2017年-2019年,分别实现收入18.95亿元、23.24亿元和32.3亿元,在主营业务收入中占比13.71%、13.35%和13.89%。

可以看到,在恒瑞医*持续地产品结构调整下,早期抗肿瘤一支独大的*面得到改变。麻醉、造影剂迎头而上,与抗肿瘤业务一起构成上市公司主营收入来源,且这种“三足鼎立”的*面在不断巩固中。

实际上抗肿瘤*领域本身壁垒就很高。与其他领域相比,肿瘤临床试验的成功率低、周期长、风险高。

据东吴证券数据,在针对肿瘤适应症进行的临床试验中,从I期临床到成功上市的概率仅有3.4%,而代谢、内分泌类适应症的临床试验高达19.6%。此外,针对肿瘤适应症的临床试验的中位持续时间为13.1年,而针对非肿瘤适应症进行的临床试验中位持续时间为5.9-7.2年。

不难看到,恒瑞医*不只满足于在抗肿瘤领域的“做强”,还要将麻醉、造影剂乃至新的领域“做大”。究其背后,是其“打造中国人的跨国制*集团”的企业目标使然。

如何更好激发团队的创造力?如何保持持续的研发能力?如何更好管理这家万人公司?

恒瑞医*发展至今,有过4次限制性股票激励,分别发生于2010年6月、2014年4月、2017年11月和2020年8月。周期为每隔3-4年,进行一次股权激励。

睿蓝研究发现,在早期实施的限制性股票激励里,恒瑞医*较多侧重董事、高管层面。2010年6月、2014年4月两次股权激励中,董事、高管获得限制性股票数量占激励总数48.99%和33.4%。

此后的两次限制性股票激励,主要侧重于对中层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骨干业务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占比激励总数84.61%和90.79%。

第一次股权激励:数量454.13万股,对象55人。其中,董事和高管11人,分别为周云曙(董事、总经理)60万股、蒋新华(副董事长)17万股、张永强(董事、副总经理)17万股、王同才(董事、副总经理)17万股、李克俭(副总经理)17万股、沈灵佳(副总经理)9万股、孙辉(副总经理)15万股、袁开红(副总经理)15万股、刘疆(副总经理)15万股、孙杰平(财务总监)14万股和戴洪斌(董秘)14万股,剩余244.13万股被授予给44名核心技术、骨干业务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

按照授予价格20.28元/股来计,这次股权激励持股成本为9209.76万元。睿蓝研究根据上述限制性股票三次解锁上市流通日收盘价计算,第一次股权激励市值为2.195亿元,激励对象获得利益1.27亿元。

第二次股权激励:第一次授予数量为774.95万股,授予对象112人。其中,蒋素梅(常务副总经理)30.8万股、蒋新华29.7万股、张永强18.7万股、孙辉18.7万股、袁开红17.6万股、刘疆17.6万股、沈灵佳17.6万股、戴洪斌17.6万股、孙绪根(副总经理)17.6万股、周宋(财务总监)6.6万股,剩余582.45万股被授予给102名核心技术人员、骨干业务人员、关键岗位人员。

第二次授予数量为102.3万股,授予对象3人。其中,周云曙(董事、总经理)66万股、李克俭(副总经理)18.7万股和孙杰平(副总经理)17.6万股。

按照授予价格15.51元/股来计,这次股权激励持股成本为1.36亿元。睿蓝研究根据上述限制性股票三次解锁上市流通日收盘价计算,第二次股权激励市值为6.25亿元,激励对象获得利益为4.89亿元。

第三次股权激励:第一次授予数量为1576.5万股,授予对象564人。其中,周云曙35万股、蒋新华16万股、蒋素梅22万股、张连山(董事、副总经理)18万股、张永强18万股、孙辉18万股、孙绪根18万股、李克俭16万股、袁开红(副总经理)17万股、刘疆17万股、孙杰平17万股、戴洪斌(副总经理)17万股、沈亚平(副总经理)16万股、陶维康(副总经理)12万股、邹建军(副总经理)12万股、周宋7万股和刘笑含(董秘)5万股,剩余1295.5万股被授予给547名中层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骨干业务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占比82%。

第二次授予数量为378.4908万股,授予对象412人,全部为中层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骨干业务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占比100%。

按照授予价33.22元/股、31.61元/股来计,第三次股权激励持股成本为6.43亿元。睿蓝研究根据上述限制性股票三次解锁上市流通日收盘价计算(第二次授予还未到解锁日,按2021年1月27日收盘价计),第三次股权激励市值为24.195亿元,激励对象获得利益17.76亿元。

第四次股权激励:授予数量2496.67万股,授予对象1260人。其中,周云曙48万股、张连山18万股、孙杰平17万股、戴洪斌17万股、蒋素梅18万股、袁开红15万股、沈亚平15万股、孙绪根12万股、陶维康16万股、邹建军16万股、张月红15万股、王洪森(副总经理)17万股、廖成(副总经理)12万股、周宋7万股和刘笑含6万股,剩余2247.67万股被授予给1245名关键岗位人员。请注意,这其中90%是激励给了1245名高管之外的骨干团队。

按照授予价格46.91元/股,第四次股权激励持股成本为11.71亿元。通过上述激励方式,恒瑞医*有效地将公司利益与核心团队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进一步激发了公司活力和创造力。

我们并没有一一到人地去计算每个人的利益所获,我们相信恒瑞医*的制度化激励政策比较客观对应了其价值,这才是最重要结果。而资本市场往往有许多公司的股权激励政策,亦因为决策人忽略了制度的长期化,造成了核心团队在暴富后而动力减少甚至另立山头,起了激励制度的反作用,这与恒瑞的激励效果不可同日而语。

恒瑞医*:本科学历,毕业工作3年到应聘上海恒瑞医*研发类工作,待遇怎么样?望大家多多指教!

3800,好像不止这些吧,具体的你可以与人资谈,他们会根据你之前的工作经历定薪资的

恒瑞遭“无证据式”举报!上海食*监这样回复……

2017年10月12日,上海市食*监*出具《投诉举报答复书》,对此前业界闹得沸沸扬扬的“某知名*企*学资料造假”一事进行了回复。答复书称,由于所涉及的相关产品注册申请人不在上海市行政管辖区,因此无法对其注册申报资料进一步核实。

这边,重磅产品阿帕替尼遭遇“碰瓷式”的专利诉讼官司刚刚告一段落,那边,又随即遭人“无证据式”举报正在进行优先审评审批的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学资料造假。对于恒瑞来说,这段日子过得颇不平静。阿帕替尼的专利官司方面,恒瑞医*日前已经正式发布公告,称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复审委员会已经宣告,宣创生物所持有的涉案专利“全部无效”,也意味着此事的最终结果基本已经明确。然而从目前所知的信息来看,关于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的争议恐怕尚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出答案。

1

无证据式举报

而接下来则是*监部门的正式介入。上海市食品*品监督管理*出具的《投诉举报答复书》显示,就举报者所反映的上海恒瑞医*有限公司按照化*6类提交抗肿瘤仿制*“紫杉醇白蛋白”的注册申请,但*学申报资料中的数据为编造的相关事宜,该*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了专题研究,委派核查人员赴上海恒瑞进行实地调研,并与“紫杉醇白蛋白”(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项目负责人了解核实了相关情况。经查实,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由上海恒瑞和江苏恒瑞共同研发,其中上海恒瑞负责小试、中试研发,江苏恒瑞负责工艺验证、生产规模样品制备及后续研究及申报工作。2013年4月,江苏恒瑞作为注册申请人向江苏省食*监*递交了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的仿制*注册申请(化学*6类),江苏省*对该品种申请进行了受理、现场核查和审查上报工作。根据《*品注册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申请人对品种注册申请全部资料的真实性负责。由于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注册申请人不在上海市行政管辖区,因此上海市食*监*无法对该品种注册申报资料进一步核实,建议向江苏省食品*品监督管理*进行投诉举报。

2

重磅品种,市场预期超10亿

对于恒瑞来说,此次争议所关系到的,不仅是目前正在进行优先审评审批的进度,更是直接影响这一市场预期销售超10亿元人民币的重磅产品的未来市场表现。作为一个全球重磅剂型品种,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是由美国AbraxisBioScience公司研发并于2005年获得FDA上市批准,商品名为Abraxane,2010年Celgene公司以29亿美元首付款收购Abraxis,从而将Abraxane收入囊中。

据西南证券报告,Abraxane首个获批适应症为转移性乳腺癌,目前已经拓展至非小细胞肺癌和胰腺癌。随着适应症的不断拓展,该品种销售额不断攀升,2016年全球销售额11.6亿美元,预计2020年该品种全球销售额将突破20亿美元。其良好的市场表现,一部分原因要归功于其对传统紫杉醇剂型的优化改进剂型,其相比传统剂型,拥有更好的疗效、优良的水溶性、最低的毒副作用的优点。正因为其低副作用,因此该剂型可提高患者的耐受剂量,耐受剂量的增加也增加了紫杉醇的治疗效果。而在国内市场,2006年Abraxane在国内申报进口,并于2008年获得CFDA国内上市批准,用于治疗联合化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或辅助化疗后6个月内复发的乳腺癌,其他适应症仍未获批。根据IMS数据统计,2016年Abraxane国内销售额约3.2亿元,国内市场仍处于放量阶段。这也使得其成为了国内主流大型*企的热门仿制品种。据西南证券报告,目前国内申报该品种的企业已经有7家,包括海正*业、恒瑞*业、齐鲁制*、石*集团、正大天晴、科伦*业、江苏康禾生物等,其中又以恒瑞与石*两家进度最快。

2017年6月20日,CDE发布的第20批优先审评通知,恒瑞医*与石*集团的注册申请已被纳入优先审评通告,预示着正式进入最后的报产审评审批阶段。

根据IMS数据推测,目前国内所有紫杉醇市场总规模约为90亿元,未来紫杉醇白蛋白剂型市占率有望达到总规模的1/3,成为销售额超30亿元的重磅品种。西南证券预测,在产品获批之后,恒瑞有望在5年内实现峰值销售15亿元。

3

为什么被盯上的总是恒瑞?

争议的结果究竟如何,尚有待监管部门进行调查才能确定。但一个可以明确的事实却是,作为A股上市的医*类明星公司,恒瑞俨然已经成为了业界最为关注的公司,无数双眼睛都在盯着其一举一动。这当然是一件好事。越是受到来自公众以及业界的监督,企业自身在合规运行方面的动力也就越强。而制*作为事关百姓生命安全的行业,更是需要这种及时的监督,从而确保从源头保障*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从一方面来说,受关注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与此同时,一些怀有特殊目的的关注对于企业来说则显得不那么友好,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会扰乱企业的正常运转。恒瑞医*也并非没有处理类似事情的经验。最早在2003年,跨国制*巨头法国赛诺菲-安万特就曾以恒瑞涉嫌侵犯其专利产品“多西他赛”原料合成的工艺专利进行起诉,该诉讼最终以恒瑞的胜诉而告终。2007年安万特再次将恒瑞告上法庭,指控恒瑞对安万特的专利*多西他赛构成侵权,要求支付专利费和赔偿费1亿元,但最终上海高院判定侵犯专利的指控不成立。而从最近的一起诉讼恒瑞医*专利侵权案来看,恒瑞医*的反应已显得颇为迅速。早前,上海宣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起诉称恒瑞医*侵犯其拥有的“烟酰胺类衍生物的甲磺酸盐A晶型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ZL201510398190.1号专利权,要求恒瑞停止侵害并赔偿100万元人民币,并停止生产、销售阿帕替尼。但恒瑞医*随即向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针对宣创生物的上述专利权的无效宣告请求。但类似的专利纠纷或是举报对于企业的影响还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专利官司,其风险在于通常企业间专利诉讼案件往往持续很长时间,马拉松式的诉讼背后,是双方企业均额外付出的大量人力、物力与精力,增加企业运行成本。当然,专利侵权案并非恒瑞一家公司所存在的问题,从全球来看,几乎每家大型制*企业均存在专利纠纷。我国类似案件也比比皆是。如齐鲁制*与四环制*之间的侵权诉讼、山东瀚霖生物与上海凯赛生物的发明专利案等等。

在国外也同样如此。1999年基因泰克发生过一起生物医*领域著名的专利官司,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学于1990年控诉基因泰克窃取一项于1982年得到专利的技术,求偿四亿美元,最终以基因泰克支付两亿美元的结果来结束了这场长达9年的专利争议,而基因泰克与台湾裔生物学家张子文的Tanox公司发生专利纠纷,最终结果是以9亿美元的价格将后者收购。总而言之,一般总是习惯被“盯上”的都属于行业内的明星企业。他们在行业内举足轻重,在某种程度方面甚至可以代表行业发展的方向,对于这类公司的关注是一件具备积极意义的事情。但从企业的角度而言,对于怀有特殊目的的关注,最好的应对方法其实还是加强自身的功力建设,不管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还是将自身的相关申报数据研究扎实,都有助于企业的自身发展。

本文版权属于E*脸谱网(www.y-lp.com),转载请注明出处。

恒瑞医*:国际化成效甚微,“医*一哥”如何独领风*?

文|标准排名分析师 李霞

责任编辑|王东升

7月15日,恒瑞医*(600276.SH)公布收到国家*品监督管理*核准签发的关于SHR-1703注射液的《*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并将于近期开展临床试验。

恒瑞医*凭借5000亿市值、出色的财务指标坐稳“医*一哥”的宝座,其大手笔在研发上面的投入也保障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在创新*“同质化”严重,“行贿门”乱象丛生的医*行业,国际化成效甚微的恒瑞医*该如何独领风*?

打造绿色*企

近年来,我国生物医*产业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医*市场,是全球*品消费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医*行业的环保问题逐渐凸显。基于行业特点,医*企业产生的工业三废无法达到零排放,环保问题已成为广大制*企业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

恒瑞医*在质量、安全生产和环保方面,始终本着“质量第一,安全至上”的原则,以质量为依托,树立品牌形象。恒瑞医*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污染防治工作遵循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相结合原则,努力打造绿色*企,追求持续发展。

年报显示,2019年恒瑞医*加强对全公司现有废水、废气、固废等污染治理,确保废水、废气达标排放,固废规范处置。报告期内,恒瑞医*未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未受到环境保护行政处罚。

2019年,恒瑞医*的两家子公司:江苏盛迪医*有限公司和上海恒瑞医*有限公司属于环境保护部门公布的重点排污单位。

数据显示,2019年江苏盛迪医*有限公司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为化学需氧量年排放总量269.48吨;悬浮物排放年排放总量73.17吨;氨氮年排放总量8.02吨;总氮年排放总量41.32吨;总磷年排放总量2.40吨;氟化物年排放总量3.91吨;甲醛年排放总量0.60吨;挥发性有机物(VOCs)年排放总量9.57吨,均小于核定排放总量,经检测达标排放。

报告期内,上海恒瑞医*有限公司的废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为化学需氧量年排放总量5.12吨,氨氮年排放总量0.175吨。废气的主要污染物非甲烷总烃年排放总量0.53吨;甲醇年排放总量0.304吨;二氧化硫年排放总量0.138吨;氮氧化物年排放总量1.315吨;烟尘年排放总量0.046吨。监测结果显示上述各项污染物指标均达标排放。

为打造绿色*企,助推生态文明建设,报告期内,恒瑞医*顺利通过环境管理体系年度监督审核,通过体系目标考核,提升全员环保意识,进一步完善了环境管理体系。提倡绿色化学理念,推行清洁生产工作,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和密闭化操作方式,采取多种手段从源头控制和降低污染物排放,大力开展溶剂回收,委托第三方开展废气评估并完善改造方案。

盈利能力强,运营效率一般

截至7月15日,恒瑞医*的股价以102.99元/股收盘,总市值高达5465亿元,在A股医*类上市企业中独占鳌头。在资本市场,恒瑞医*的估值着实反映了它的高成长性,接下来从财务方面剖析恒瑞医*的内生因素。

从财务数据就能看出,“医*一哥”在资本市场表现强劲的原因。

数据显示,2019年,恒瑞医*实现营业收入232.89亿元,同比增长33.7%;归母净利润53.28亿元,同步增长31.05%;毛利率高达87.49%,大多数业绩指标都实现稳健增长。即便受疫情影响,2020年一季度恒瑞医*依然实现营业收入55.3亿元,同比增长11.28%;归母净利润13.2亿元,同比增长10.30%;毛利率86.60%。

自上市以来,恒瑞医*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一直保持稳健增速。近5年来看,恒瑞医*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翻了1倍。2015-2019年恒瑞医*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93.2亿元、111亿元、138亿元、174亿元和23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5.01%、19.08%、24.72%、25.89%和33.7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7亿元、25.9亿元、32.2亿元、40.7亿元和53.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3.28%、19.22%、24.25%、26.39%和31.05%。而且毛利率常年保持在85%以上水平,近5年恒瑞医*的毛利率分别为85.28%、87.07%、86.63%、86.60%、87.49%。明显看出,恒瑞医*营利持续性双增,近4年来看,呈现加速增长的趋势,毛利率持续高位。

此外,从标准排名统计的创富能力的另一指标“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年末净资产”来看,恒瑞制*长期保持在20%以上水平,2015-2019年恒瑞医*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24.37%、23.24%、23.28%、23.60%和24.02%。巴菲特曾经说过,如果只能选择一个指标来衡量公司经营业绩的话,那就选净资产收益率。他所选择的公司,都是净资产收益率超过20%的公司。由此可见,恒瑞医*净资产收益率常年持续超过20%,公司的盈利能力可见一斑。

而且从经营效率来看,近5年来恒瑞医*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保持在5左右,2019年该数值达5.37,处于行业中间水平。不过,从应收账款的账龄结构看,2019年3个月以内的应收账款占比超9成,6个月以内的应收账款占比达99%,账龄总体较轻,质量较好。从存货周转率来看,2015-2018年该指标一直稳持在2.5左右,但2019年该指标下降到2.2水平,处于标准排名统计的100家企业的中间水平。年报显示,报告期内恒瑞医*的库存商品和原材料均增长超过50%,公司称是“报告期末冬储及春节备货增加”,而此前并未出现“期末冬储及春节备货”增加现象。

从偿债能力情况来看,2019年恒瑞医*的现金比率为5.49,流动比率为9.02,速动比率为8.37,均处于行业翘楚,偿债能力强。值得注意的是,恒瑞医*没有银行借款,资产负债率极低,仅为9.50%。

从财务指标来看,客观的讲,恒瑞医*确实是非常优质的*企。

研发投入占比较高

恒瑞医*的财务指标出色,离不开其持续性的研发投入和创新成果的收获。

纵观恒瑞医*的历程来看,恒瑞医*成立于1970年,起身于连云港制*厂,起初,主要生产红*水、紫*水等技术含量不高的产品。90年代,为改善经营困*,恒瑞医*大胆尝试抗肿瘤领域,规划了要做创新*的发展路径,并成功首仿出多西他赛、奥沙利铂等*品。2000年,恒瑞医*登陆资本市场,有了资本市场的资金注入,恒瑞医*建立新*研发中心,着力于技术改造,聚焦创新研发。2011年恒瑞医*第一个创新*——艾瑞昔布正式获批上市。2014年,另一款创新*阿帕替尼获批上市。此后,硫培非格司亭、吡咯替尼、卡瑞利珠单抗、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卡瑞利珠单抗相继获批上市。

近年来,恒瑞医*先后承担了国家重大专项课题44项,先后申请了874项发明专利,其中335项国际专利申请。一批创新*正在临床开发,并有多个创新*在美国开展临床。

一直以来,恒瑞医*聚焦在抗肿瘤*领域,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此外,恒瑞医*产品线向手术麻醉、造影剂等非抗肿瘤*物领域扩展,培育新的增长点,为公司长期稳定增长提供了保障。年报显示,2019年恒瑞医*主要产品有抗肿瘤*、手术麻醉类用*和造影剂,三者分别贡献了去年业绩的45.4%、23.6%和13.8%。

据年报披露,2019年恒瑞医*艾瑞昔布片销量为1617.59万盒,同比增长68.18%。此外,报告期内恒瑞医*马来酸吡咯替尼片和硫培非格司亭注射液通过谈判首次纳入国家医保目录,阿帕替尼续谈成功。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7月恒瑞医*的重磅新*PD-1单抗(卡瑞利珠单抗)正式上市销售。所谓的PD-1,是肿瘤免疫治疗的一个热门靶点,而PD-1单抗*物就是通过与人体内的PD-1结合,激发和增强人体自身免疫系统,从而抑制肿瘤生长甚至消灭癌细胞。这是备受各界关注的一款疗效最显著的广谱抗肿瘤靶向*物。不过在恒瑞医*的年报中未披露PD-1单抗的业绩。在恒瑞医*的业绩说明会上,恒瑞医*董秘刘笑含表示:“去年(PD-1单抗)销售业绩符合公司预期”。

国际化成效微弱

2005年,恒瑞医*确定了国际化的发展策略。围绕打造“全球著名的创新型制*企业”这一目标,公司逐步把主力产品推向欧美日主流市场,努力缩短与跨国公司的差距,让中国制造的*品走向全世界。真正实现国际化,参与全球竞争一直是其追逐的目标。

销售费用还需大幅下降

按道理来说,研发是*企的核心竞争力,但相较于38.96亿元的研发投入,2019年恒瑞医*的销售费用85.25亿元,而且近5年以来,恒瑞医*的销售费用均是研发投入的4倍左右。而且从员工构成也是这样的布*,年报显示,2019年恒瑞医*的研发人员数量为3442人,但公司的销售人员数量高达14686人,足足是研发人员的4倍多。

本文首发于标准排名,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点击“阅读全文”为“2020环球绿色智慧汽车TOP50” 入围车型投票

华东医*和恒瑞医*对比怎么样?

华东医*和恒瑞医*是两家在医*行业具有重要地位的公司,下面是它们之间的一些对比:

1. 公司规模:华东医*是中国最大的医*流通企业之一,在国内医*流通市场占有很大份额;而恒瑞医*是一家以研发、生产和销售抗癌*品为主的创新型医*企业。

2. 业务领域:华东医*的核心业务是医*流通,涉及医*物流、供应链管理等方面;恒瑞医*专注于研发和销售抗癌*品,致力于提供创新的治疗方案。

3. 研发能力:恒瑞医*在*物研发方面有较强的实力,不断推出新*并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和声誉。华东医*主要从事*品流通和分销业务,研发方面相对较弱。

4. 市场表现:恒瑞医*在资本市场上有着良好的表现,公司市值不断增长,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华东医*是国内医*流通行业的领军企业,市场地位稳固。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内容仅为一般性的对比,投资者或消费者在选择时应以更全面、具体的数据和信息为准,以便做出准确的决策。

上海恒瑞怎么样

上海恒瑞医*有限公司系江苏恒瑞医*股份有限公司与香港宏创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的合资公司,注册资本7200万元。公司位于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占地80亩,拥有国内最领先的科研实验基地和高水准的GMP生产车间。公司的经营目标为: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科学的经营管理方法,以高新化合物和新剂型的创新研究为依托,兴建世界一流的研发中心,并建立相应的生产工厂。在科研开发方面:公司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建立科研基础平台,积极拓展新*研发领域,增加产品剂型,填补国内空白,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提高民族医*工业水平。在生产管理方面:公司主要生产和销售大容量吸入剂、喷雾剂及冻干粉针剂。并秉承恒瑞医*"不断提高*品品质,致力人类健康幸福"的宗旨,严格按照GMP组织生产,以优异的产品品质造福社会。

文章推荐:

上海恒瑞公司怎么样啊(上海恒瑞医*有限公司安排

央行稳定人民币汇率的方法(央行通过什么手段干

002276是指数基金吗(万马股份(002276))

建行借记卡活期储蓄利息多少(钱存入建设银行卡

银河瓷砖质量怎么样(2013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

个人怎么买信托产品(信托产品购买的流程是什么

融资余额增幅大意味什么?(两融余额增加20.65亿元

停牌的股票可以买卖吗(股票停牌后还能卖出么?

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