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热搜榜排名明星2016谢娜排名多少啊? 十几吧 微博热门榜单和热搜榜有啥区别 概念不同和方法不同。1、概念不同。热搜是指网站从搜索引擎带来最多缓滚历流量的几个,或者是几十个
热搜榜排名明星2016谢娜排名多少啊?
十几吧
微博热门榜单和热搜榜有啥区别
概念不同和方法不同。1、概念不同。热搜是指网站从搜索引擎带来最多缓滚历流量的几个,或者是几十个关键词及其内容。热门榜的意思是指热门上的排行榜。2、方法不同。微博热搜榜备弯是指新浪微博热搜榜单的实时排名,是微博的热门搜扰搜索。
新浪微博怎么看话题榜排名?
第一步。打开手机,打开微博App。
第二步。进去以后切换到“发现”。
第三步。然后点开更多热搜第四步。进去以后这个界面在切换到话题榜。
第五步。就可以看见话题榜的排行和内容了。
热搜榜在哪里找热搜榜如何找
1、很多平台都有热搜榜,以新浪微博为例,首先在手机上面找到新浪微博,点击打开。进入到新浪微博之后,我们点击右下角的发现,进入到发现页面。在发现页面,我们点击最上方的搜索框,打开搜索框。点击搜索框之后,在下方就出来了微博热搜榜这一个按钮,我们点击进入。接着我们可以看到微博热搜榜的实时榜。2、抖音热搜榜如下:找到手机桌面上下载好的抖音短视频app并点击打开;进入到抖音后在推荐视频播放界面中找到左上角的【搜索】按钮并点击;在搜索界面中的【抖音热搜】下方就是大家目前搜索比较多的话题视频,点击一下当前的热搜;点击后在综合搜索结果中可以看到这个话题的相关视频;想要查看完整的热搜榜的话可以在搜索界面中点击【查看热搜榜】;在热搜榜中分为视频的热搜榜和音乐榜,这个排行是按照浏览量来计算的,想要观看热搜榜的视频点击相应的热搜;接下来同样会进入到该热搜榜的视频中,点击视频即可观看。
新浪微博的实时热搜榜怎么进?
可以去第三方媒体网
新浪微博怎么看话题榜排名?
第一步。打开手机,打开微博App。
第二步。进去以后切换到“发现”。
第三步。然后点开更多热搜第四步。进去以后这个界面在切换到话题榜。
第五步。就可以看见话题榜的排行和内容了。
网红歌手花粥为何上了微博热搜榜?
这就是一群什么也不懂的小*孩捧红的一个词不达意胡说八道,曲子照抄的女网红,整个什么古风,真是玷污这个词,以后这两个字会成为这时代的耻辱。想想杰伦力推的中国风,再看看这古风。没想到音乐审美竟然会倒退
新浪微博热搜榜、热门话题榜下线整改!2018哪些雷区不能碰?
传媒内参导读:1月27日,因对用户发布违法违规信息未尽到审查义务,持续传播炒作导向错误、低俗色情、民族歧视等违法违规有害信息的严重问题,新浪微博企业负责人被网信办约谈,热搜榜、热门话题榜、微博问答功能、热门微博榜明星和情感版块、广场头条栏目情感版块暂时下线一周进行整改。2018“监管”大年,哪些雷区不能碰?
来源:传媒内参(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文/朝明
1月2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针对新浪微博对用户发布违法违规信息未尽到审查义务,持续传播炒作导向错误、低俗色情、民族歧视等违法违规有害信息的严重问题约谈该企业负责人,责令其立即自查自纠,全面深入整改。
新浪微博负责人表示,将严格落实网信部门管理要求,对问题突出的热搜榜、热门话题榜、微博问答功能、热门微博榜明星和情感版块、广场头条栏目情感版块暂时下线一周进行整改。下线时间从2018年1月27日21时至2月3日21时。
无论是2017年末今日头条整改,还是此次新浪微博整改,都昭示着“监管”越来越严格的趋势,那么2018广播电视、网络视听等传媒产业又面临着怎样的严控?
众多“乱象”亟待匡正,
规范行业良性发展迫在眉睫
国内综艺市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背后,也存在着不少隐忧。2017年,多档综艺节目整改、下架、停播风波不断,出现了内容粗制滥造、低俗谄媚、大尺度、敏感话题等不良倾向;此外,一些综艺过度消费明星,过度捧星造星,与大众生活脱节;还出现一些综艺节目深陷抄袭风波、沉迷炒作引发观众不满等问题。
在剧集方面,存在情节注水、收视率播放量造假、唯IP论、架空历史、伪历史剧泛滥、明星天价片酬与生产的投入配比不合理等问题。这些影视市场的乱象,使影视产业及网络视听产业的真实面貌难以呈现。以“乱象”为屈从,以“乱象”为标准,致使市场秩序混乱,直接导致各方利益受损,影响了影视产业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损害了广大观众的文化娱乐精神需求。
针对种种影视乱象和突出问题,2017年,国家网信办、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等国家相关部门及行业协会先后集中出手治理广播影视行业突出问题。可以说,这一年是广电传媒行业的监管大年。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宏观政策为内容创作指明方向
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是d和人民的喉舌,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前沿阵地,坚持正确方向既是生命线也是安全线,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既是工作职责也是纪律要求。
2017年,按照中央确定的文化发展改革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一系列广电政策相继出台,以价值引领坚定文化自信,全方位指引和规范行业发展。
特别是d的十九大从国家战略高度对新时代推动包括广播影视在内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出了新的发展理念,阐述了新的战略部署和政策方针。
在文化产业方面,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要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为广播影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行动指南;《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提出“十三五”末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广播影视产业在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更加凸显。
2017年9月27日,广电总*发布了《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争取实现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大幅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全面升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
根据《规划》,“十三五”时期,广电将重点推进主流媒体建设、内容生产和创新能力、媒体融合发展、公共服务、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市场体系、影视改革、国际传播、文化信息安全、版权管理等11个方面的工作任务。
抓内容、讲导向、重文化,
打造精品力作,众望所归
对庸俗低俗的电视节目必须下杀手锏
2017年8月5日,总*发布了《关于把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办成讲导向、有文化的传播平台的通知》,提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要坚持新闻综合频道的定位,坚持新闻立台的方针;地方上星综合频道的节目要坚持高标准,要以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为标杆,坚守底线,把好导向,努力攀登正能量高峰”等具体要求。
该通知不是仅限于某一种题材的规范文件,而是第一次以文件形式,明确了所有卫视频道的发展定位:讲导向、有文化的传播平台,鼓励卫视在黄金时段增加公益、文化、科技、经济类节目的播出数量和频次。此外,影视明星参与综艺娱乐、真人秀等节目要严格控制播出量和播出时段,该通知对卫视平台播出的内容进行了界定,以播出调控把握节目准入。
《通知》还要求,强化重点时期黄金时段电视剧播出管理调控,提前审查、重播重审,原则上不得编排娱乐性较强、题材内容较敏感的电视剧。
多档综艺节目停播整改
说到2017年的综艺市场,必然绕不开“停播”这个关键词。在这一年,政策对综艺节目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大尺度的综艺节目被下架整改。
2017下半年,政策持续收紧,停播整改的综艺节目也越来越多,《极限挑战3》、《见字如面2》、《明星大侦探3》等热门综艺节目深陷“停播门”。截止到目前,《极限挑战3》、《见字如面》、《明星大侦探3》等多档综艺节目都已经复播,但也有一些节目仍然没有回归荧屏。此次的停播事件,给综艺节目制作者敲响了警钟。
在当下,如何在节目中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避免触碰政策红线,仍然是内容创作者切实思考的问题,即便是公认的“清流节目”,也不应当对此放松警惕。综艺娱乐节目以娱乐大众为宗旨,但娱乐大众并非意味着低俗趣味,综艺节目必须重视节目内涵的提升,通过健康、有趣的节目内容来达到娱乐的目的。在观众收获快乐的同时,也可以获取知识,使其心灵得到充实和满足,通过营造积极健康的氛围,使娱乐节目重回正确的轨道。
文化类节目热播,文化价值回归是时代所需
当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传承、创新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正在成为全社会共识。2017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
这一年,各大平台强化上星频道节目结构化管理和宏观调控,坚持“公益、文化、原创”方向,扶持“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自主创新节目集群,涌现出《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诗书中华》、《国学小名士》、《向上吧!诗词》、《国家宝藏》等多档文化类节目,带动传统文化热潮。
综艺节目在兼顾娱乐性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思想性的渗透。可以说,文化类节目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综艺表现形式相结合,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重新呈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
遏制电视剧行业乱象,
仅靠“限酬令”还不够
2017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支持电视剧繁荣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通知》分为十四条,从电视剧的创作生产、行业秩序规范、走出去、从业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为新形势下开创中国电视剧繁荣发展新*面谋好篇、布好*。
该通知针对收视率造假、明星过高片酬等问题提出了原则性的指导意见,受到业内广泛关注,但同时,不少从业者也对实施细则非常期待,大家一致的观点是如果能把细则制定精准了,同时要求司法介入,形成治理的闭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
近年来,一些网剧一味追求大IP,架空历史,玄幻修仙、打怪盗墓等题材层出不穷,有的还大打“擦边球”。针对这些现象,通知还提出“按照媒体融合的总体思路,对电视剧、网络剧实行同一标准进行管理。对重点网络剧创作规划实行备案管理,加强节目上线前在思想性艺术性上的内容把关,进一步强化播出平台网站的主体责任。”
2017年9月22日,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演员委员会,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联合发布《关于电视剧网络剧制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见》,规定各会员单位及影视制作机构要把演员片酬比例限定在合理的制作成本范围内——全部演员的总片酬不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
其中,主要演员不超过总片酬的70%,其他演员不低于总片酬的30%。这是长期以来针对演员高片酬问题,有关部门首次明确提出具体的“红线”。该政策促动电视剧制作企业在投资上更加理性,增强企业健康生长能力,将有限的资金转移到电视剧生产制作环节。电视剧质量得到提高,精品剧目不断呈现。
网上网下“统一标准、同一尺度”
高标准、严要求,重在落实
2017年被称为“超级网综年”,《中国有嘻哈》《明日之子》《吐槽大会》等网络综艺节目大爆发,纯网综数量超过100档。但针对部分广播电视机构对节目流向管理不到位,部分网络视听节目服务机构对节目入口和内容审核把关不严,使一些存在导向、价值观、格调问题的节目在网络上播出或长时间存在,造成不良影响。
国家相关部门多项举措对网络视听文化良性发展进行鼓励与扶持。年初,中办、国办印发《关于促进移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也发布了关于2017年度网络视听节目内容建设专项资金扶持项目申请事项的通知,宣布对优秀网络视听项目进行重点扶持。
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管理一个标准、一把尺子,强化网络视听节目服务管理。6月1日,广电总*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视听节目创作播出管理的通知》,强调未通过审查的电视剧、电影,不得作为网络剧、网络电影上网播出;导向不正确的电视综艺节目,不得以网络综艺节目的名义在互联网、IPTV、互联网电视上播出;不允许在广播电视播出的节目,同样不允许在互联网(含移动互联网)上播出;不得在互联网(含移动互联网)、广播电视等任何平台上以任何形式传播所谓“完整版”、“未删减版”、“未删节版”及“被删片断”等节目(含镜头片断)。
10月11日,广电总*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广播电视节目网络传播管理的通知》,要求全面清查网上播出的广播电视节目,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要全面梳理本台节目在网络上播出的情况,重新对其导向、内容、价值观、格调进行严格审查把关,发现问题要及时删改处理,问题严重的要立即下架。切实规范网络播出广播电视节目的管理。通知重申了网上网下“统一标准、同一尺度”的原则,特别强调不得利用网络炒作、传播节目录制中的不妥视频。
当暴力、戏谑、炒作、色情、低俗等元素成了网络视听节目获取高点击率的“致胜法宝”时,网络空间无疑成了低俗内容的“传播者”,这是对网络用户极大的不负责任,特别是对青少年健康成长造成严重影响。
2017年,中央网信办、文化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以高压态势,依法查处了一批网站及直播平台,责令其停止无资质擅自开办的视听节目服务。尽管有太多的前车之覆,可部分网站、直播平台仍存在不良及违法现象。只有让监管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网络视听文艺才有可能步入良性发展的正道,网络文艺生态才有可能拥有“一片净土”。
行业缺乏自律意识
尽管有太多的前车之鉴,更有相关管理部门的三令五申、重拳出击,但各大平台生产制作的综艺、影视剧仍屡屡“翻车”。一些综艺、影视剧没有真正从本质上消化主管部门“通知”的精神,更缺乏一种自律意识。
影视内容生产作为重要的宣传文化阵地和信息载体,承担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等重要使命。但一些内容低俗媚俗、虚假宣传、收视造假等有害信息,严重影响了广播影视的公信力和传播力,损害了行业形象。
比如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要求各电视台签署了禁止对赌公约后,某些播出机构迫于广告收入的巨大压力,不得不阳奉阴违,如果制作机构不承诺收视率便拒绝购片,在这种压力和诱惑下,制作机构花钱购买收视率的现象层出不穷。
从事影视内容创作者直接掌控着话语权、表达权和传播权,对大众的思想意识、价值判断、生活方式等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因此影视从业人员必须提高思想水平和道德水准,从行业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传递正能量,追求健康向上的文化品位,确保制作服务质量,对社会公众负责。
监管“大考”不断,
哪些雷区不能碰?
2017年,对于综艺、电视剧、网络视听而言可谓命运多舛。在监管政策的高压下,2018年哪些雷区不能碰?
1:雷区关键词:政策
随着国家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实行,影视产业市场活力持续激发,影视文化机构数量大幅增加,国产电影创作、生产达到新高度,大批优秀节目、电视剧涌现。
正因为影视市场体量越来越大,贡献越来越多,呵护好这一市场也成为当务之急。而面对“线上线下”标准统一的同一把尺子,在最强监管时代,无论是电视综艺还是网络综艺,2018年,影视行业的政策指导力度、监管力度、审查力度将加大。
在加强制度建设方面,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副*长田进在2018年全国广播电视宣传管理工作会议上介绍,目前已经建立起三审制度、重播重审制度、上星综合频道节目备案制度、重点时段重点节目主要负责同志审查签字制度、违规节目处理处罚制度、问题节目公开批评制度、属地管理和收听收看制度、广播电视节目网络传播管理制度、广播电视节目和网络视听节目制作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宣传管理制度,在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广播电视阵地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雷区关键词:导向
文艺创作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充分发挥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鼓励和文化支撑的作用,注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结合,推出一批弘扬主旋律、彰显正能量、受众认可的优秀作品。
在泛娱乐化和唯收视率的情况下,影视内容很容易变成纯粹的娱乐,影视内容的生产制作要坚持“内容为王”,从基础环节发力,不断提高原创能力。
而通过备案公示可以把好影视内容准入关、作品导向关、影视内容播出关,确保影视内容不逾越“导向”红线,确保影视创作、播出始终保持正确的思想导向、价值导向、审美导向,充分体现影视作品“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作用。
3:雷区关键词:尺度
2018年无论是台综还是网综,对于节目的制作方来说,节目内容的选择和尺度的把控将尤为关键。广电总*于2018年1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节目备案管理和违规处理的通知》,很明显,当下广电总*对于综艺节目的管控和处罚力度已经再度升级,尤其明确规定了重点节目备案管理的时间。
凡被总*发现问题、受到总*《收听收看日报》点名批评、或被总*以其他形式批评的节目,依据《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违规处理办法(试行)》中有关条款予以相应处理。所有受到总*整改、警告、停播处理的节目,一律不得以成片、剪辑、花絮等各种形式复播、重播或变相播出,包括不得通过各种形式转移到互联网新媒体上播出。
4:雷区关键词:艺术奢侈
当前一些综艺、剧集过于形式化、豪华铺张浪费、明星阵容强大问题仍然存在。无论是综艺还是剧集创作呈现都应当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提倡简朴大方、反对豪华奢侈,提倡因地制宜、反对大操大办,防止拼明星、比阔气、讲排场,其精神内涵在于鼓励艺术创新,反对艺术奢华。
5:雷区关键词:天价片酬
演员“天价片酬”,堪称悬在中国影视行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今年初,有业内人士公开表示,“2016年,一、二线演员的片酬增长了近250%,一部成本3亿元的电视剧,明星拿走2亿元片酬。”
相关数据显示,部分国内演员的片酬甚至已达到影视剧全部成本的50%到80%。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副*长田进在2018年全国广播电视宣传管理工作会议上表示,今年将继续着重解决明星薪酬过高问题,引导各广播电视机构把工作重心转移到节目创意研发和高水平制作上来,用内涵和品质取胜,而不是靠炒作和拼明星来提高知名度。
6:雷区关键词:收视、播放量造假
据媒体调查,目前购买收视率的价格已攀升至每集30万至50万元人民币。以全国排行前20家卫视频道每年播出13000集电视剧计,全年有40多亿人民币被这股黑势力非法窃取。
《人民日报》在“收视率何时不再造假”一文中指出,在实际操作层面下,收视率俨然成为评价中国电视剧优劣的唯一标准。收视高,不论真假都可以获得高收益、高赞誉,否则便一败涂地。
对于收视率造假的问题,广电总*三令五申,推动建立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中国特色收视调查体系,引导调查机构完善传统抽样调查、大样本收视调查、跨屏收视等收视调查方法和模式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7:雷区关键词:内有“限模令”,外有“禁抄令”
国内“限模令”在前,韩国的“禁抄令”也不容忽视。有消息称,韩国方面将对各种海外山寨节目积极维权,未来如果再发生抄袭等侵权问题,韩国将从**层面采取措施应对。
中国的《极限挑战》《神奇的孩子》《向往的生活》《一唱到底》等节目都被点名。内有“限模令”,外有“禁抄令”,倒逼国产综艺回归到重视原创内容生产,如何提升国产综艺的自主创新能力、品牌影响能力、文化输出能力无不考验着电视人的思想水平、文化素养、创新功底。
新浪微博怎么看热搜榜?
新浪微博看热搜榜需要通过新浪微博官网查看实时热搜榜。
第一步,打开网页浏览器。
第二步,输入新浪微博。
第三步,打开新浪微博的官方网站。
第四步,在打开主页面的右边就会显示热搜榜的标题,打开每个标题就会看见具体的热搜榜的内容。
“热搜回来了”,登上微博热搜榜!
截至6月17日20:33,全球新冠肺炎确诊8199838例,死亡444368例。关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动态,请点击↓↓↓
在暂停更新一周后,今日(17日)下午3点,微博热搜回来了!
截至15时30分,在前20个话题中,热点时事新闻话题共有15个,前10个话题中只有1个广告。其中,排名前三的话题为31省区市新增确诊44例、涉事教师承认曾掌掴坠楼小学生、2020高考倒计时20天。
而值得关注的是,排在第4名的热搜话题,恰好是“热搜回来了”。
在该话题页最上方的一项名为“微博热搜有用吗”的投票中,选择“热搜方便我每天看热点”的网友最多,超过1.8万网友选择此项;其次为“我刷微博只看热搜”、“我每天不怎么看热搜”、“我对热搜有意见”。
据红星新闻,此前微博热搜一直是娱乐八卦、明星拼人气的“重灾区”。在6月10日下午3点暂停的微博热搜中,排名前十的热搜中,就有4个和明星艺人有关,分别是#情人舞挑战#、#杨幂水亮大眼#、#彭昱畅女友#、#明道方已承认结婚生子#。
业内人士担心:“买热搜”的成本会更高?
新浪微博于2010年加入热搜功能。微博热搜,顾名思义,就是新浪微博上最多人搜索的热词。而如何能上榜,根据新浪微博官方介绍,微博会基于短时间内可信用户的行为变化趋势,计算热搜内容的热度。所谓可信用户,微博会根据用户使用微博的日常行为和终端情况等进行判定。
然而,给钱就能上微博热搜早已不是秘密,甚至形成了产业链。根据热搜榜排名不同,收费标准不一。根据多个渠道报价,热搜榜前3名报价在5万-6万元,前5名报价约4.5万-5.5万元,前10名约4万-5万元,前20名报价约3.5万-4.5万元。
资料图,图文无关(来源:摄图网)
人民网报道称,新浪曾数次发表声明,为了确保热搜榜、热门话题榜的真实可信,微博不断对产品本身进行算法升级并设置了以大数据识别为基础的防刷体系,对于存在作弊特征的行为,系统会实时进行识别和拦截。
今年以来,微博就多次发布《关于蹭热搜行为处置公告》,分批对恶意蹭热搜的账号采取处罚措施。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水军”“刷榜”等网络黑产始终活跃着。有媒体调查发现,不少经营“微博推广”业务的商家表示,只要交纳一定费用,就可以让指定的词汇出现在榜单指定的位置。
有意思的是,在微博热搜暂停后,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
一种认为,微博是如今不少年轻人接收新闻资讯的第一平台,八卦、热点、时事、娱乐等,可谓热搜在手,就打开了看世界的大门。比如在6月12日当天,娱乐圈出现不少热门新闻,一些网友甚至画了个当天的热搜,表达对热搜的想念;
另一种则认为,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是否对热搜过于依赖,某种程度上干扰了我们主动思考的能力?何况,如果热搜给钱就能上,你看到的不少热搜不过是别人早已安排的内容。
对于微博热搜暂停后是否会发生什么变化,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还要继续观望,不过,一位影视从业者表示,经过整改后,微博热搜可能会严格控制明星八卦、艺人绯闻;另一方面,微博方面也会加大对刷热搜的打击,相关产业链如果要继续经营,势必上热搜的成本会更高。
人民网:共建清朗网络还需“同努力”
人民网13日报道称,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4.19”重要讲话中指出,“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新华网针对此次约谈事件发表评论称“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需要和现实世界一样受到法律监管。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及时精准规范社交媒体运营,是保障和促进新兴社交媒体良性发展的必要之举。”
自今年3月1日起实施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明确了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使用者、网络行业组织和各级网信部门等各方的责任和义务。为维护良好的网络舆论生态,营造清朗网络空间,除了互联网平台严格落实管理要求,自查自律之外,也离不开主管部门、互联网用户等多方的共同努力。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已自今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资料图)
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在此次约谈微博事件中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强化日常监管,督促相关网站平台加强内部管理和自律,依法依规开展服务。同时,为进一步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促使网络空间更加清朗,自5月22日起,国家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为期8个月的2020“清朗”专项行动。专项行动将出重拳、用真招,对有令不行、顶风作案的网站平台依法从严处理,并公开曝光典型案例,有效震慑违法违规行为。
CNNIC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数量已经突破9亿,截至2020年3月底,微博的用户使用率达到42.5%。在众声喧哗的舆论场中,维护良好的网络生态“人人有责”。网友小米表示,希望每名网友都能做到“管好自己”,以多元化的视角保持独立思考,不信谣不传谣,抵制网络暴力,“少些戾气多些理智,少些‘杠精’多些反省。”
网友球球则建议网络平台能严格实行实名制,一人一账号,消灭“小号”“水军”生存的空间。除此之外,“作为普通网友要约束自己的言行,尊重法律,尊重别人,尊重自己。”
“首先要督促微博建立健全热搜及推荐的算法,不得过多地影响信息的呈现和传播;其次国家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部门也要加强对互联网企业的监管;最后,要打破大型平台的舆论垄断地位,让更多的平台能够百花齐放。”网友阿熏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编辑|赵云杜恒峰 肖勇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新浪微博、红星新闻、人民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