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安光电什么时候分红(三安光电2022员工什么时候分红)

admin 2024-01-03 17:26:13 608

摘要:三安光电2022员工什么时候分红 三安光电发布2021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元(含税),股权登记日为2022年7月13日,除权(息)日为2022年7月14日,现金红利发放日为

三安光电2022员工什么时候分红

三安光电发布2021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元(含税),股权登记日为2022年7月13日,除权(息)日为2022年7月14日,现金红利发放日为2022年7月14日。截至2022年7月7日收盘,三安光电(600703)报收于23.44元,上涨0.6%,换手率0.98%,成交量40.01万手,成交额9.37亿元。资金流向据方面,7月7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072.76万元,游资资金净流出2669.9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入3742.66万元。融资融券方面近5日融资净流出2.41亿,融资余额减少;融券净流出24.16万,融券余额减少。纤皮根据近五年财报据,证券之星估值分析工具显示,三安光电(600703)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良好,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可能有财务风险,存在隐忧的财务指标包括:货币资金/总资产率、应收账款/利润率、应收账款/利润率近3年增幅、经营现金流/利润率。该股好公司指标2星,好价格指标2星,综合瞎竖败指标2星。(指标仅供参考,指标范围:0~5星,最高5星)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12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10家,增持评级磨颤2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29.73。三安光电主营业务:公司主要从事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的研发与应用,以砷化镓、氮化镓、碳化硅、磷化铟、氮化铝、蓝宝石等半导体新材料所涉及的外延片、芯片为核心主业,产品主要应用于照明、显示、背光、农业、医疗、微波射频、激光通讯、功率器件、光通讯、感应传感等领域。公司董事长为林志强。公司总经理为林科闯。重仓三安光电的前十大基金见下表:其中持有量最多的基金为睿远成长价值混合A,目前规模为250.91亿元,最新净值1.7412(7月6日),较上一交易日下跌1.31%,近一年下跌18.0%。该基金现任基金经理为傅鹏博朱璘。

三安光电:共识解体之后的“周期屠杀”

 

作者为阿尔法工场研究员

穿越牛熊,关键是要穿越熊。

 

想象一下,现在是一年前的2018年1月1日:过去十年至这一天,三安光电(SH:600703)股价涨幅30余倍,净利润与收入增长也接近40倍。

 

毫无疑问,这样的三安光电有资格跻身伟大公司行列;而作为坚定看多LED产业的你,也正被一个又一个胜利幸福得目眩神迷。 

 

 (点击可看大图)

尽管有人指出:

 

⑴ 这10年三安光电自由现金流之和为负;

⑵ 上市以来定增融资110亿而分红仅为41亿(分红远远少于融资额)

⑶ LED利润率吸引了无差别的竞争,强烈的周期股格*已经形成;

中微半导体提供的新型设备能够将成本减半,新的产能释放进度随时超预期。

 

但这些瑕疵,在巨大的LED行业牛市面前,国家集成电路大基金的背书面前,进一步增长的LED巨大份额和下一个独占市场的伟大故事之前,都看上去都那么的无关紧要。

 

基金经理一次又一次坚定追捧,分析师推出一篇又一篇热情洋溢的研报,媒体毫不犹豫的看好,管理层股权激励计划的抛出,这一切看上去似乎那么熟悉,一切仿佛就在昨天。

 

拉回现实,今天是2019年1月17日,周四。上一个交易日,三安光电跌停收盘——最直接的诱因,被认为是媒体日前曝出的预付款流向谜团。

 

但这样的单一原因,实不足以解释LED产业龙头过去一年股价的血腥。2018年一整年,三安光电股价跌掉了66%

 

伴随股价跌掉三分之二这个痛苦过程的是:应收款增长,指引不达标,利润很快就要开始变脸,基金纷纷砍仓出*。 

 

  (点击可看大图)

不妨让我们来复盘一下,三安光电10年30倍的牛市,和过去一年间66%跌幅的血腥屠杀是怎么完成的。

 

一只资本催熟的周期股

 

2008年收盘复权价0.83元,2018年年初爬到29.68元,10年股价前复权攀升35倍——三安光电拳打脚踢一切A股白马股,一路狂奔,跻身上证50行列。

三安光电生产车间

 

不过,这个故事,如果到2018年1月1日能戛然而止,就好了。站在当下,血肉模糊的我们,需要再看一遍,这匹白马的真正成色。

 

三安光电从营收2亿的小型公司,直接增长至营收80亿,收入10年增长40倍,利润更是高速增长,怎么看都是超级成长股,没有一点周期股的意思。 

 

(点击可看大图)

但是这样惊人的高增长背后,是自由现金流的持续恶化:收入10年40倍,利润10年30倍,但是现金流却一直为负。 

 

(点击可看大图)

巨大的资本开支在前,产线投产的现金流在后,每一年都是巨大的负现金流缺口;这一现金流缺口一直以来都是以上市公司股权融资,银行贷款,大股东质押,和地方**的产业政策支持来填补的。

 

根据数据复盘可知,三安光电仅历次定增,融资总额便共计达到110亿元。 

 

  (点击可看大图)

如是,三安光电难以避免地被资本需求裹挟入一重“异度空间”之内:向股市融资,装入LED资产,补充资本金,地方贷款,补贴,投资产线,扩张,股价上涨,继续向股市融资……

 

归根结底,LED市场的高速增长和A股的高效融资,打造了三安光电的自我实现的逻辑闭环:

 

首先,三安光电,通过募集资金投产的LED产能和激烈的价格竞争(背后当然有地方**产业政策的支持),在众多竞争者中通过杀价迅速摊平新产线成本,在产能扩张周期利润大幅扩张,挤掉竞争对手;

 

然后,凭借高速增长的利润,在资本市场带来极高的估值,从而以更高的估值进行大股东股权质押和股权再融资,叠加滚动的地方**进一步支持,继续投入更高的资本开支和产能,占据更高份额和利润;

 

最终将主要竞争对手都逐出市场,完成清场,进一步产业升级,然后再继续扩张。

 

不得不说,这是标准的资本催熟型周期股逻辑:高价融资,投产占据份额,利润增长,再融资。以此形成一种自我实现的周期性循环。

 

显而易见,这种维持这种外部输血循环,也完全依靠市场的看好和信心。

 

但从年初可以看出,整个产业周期的逆转,公司还本付息能力的下降,银行和市场自然会选择中断输血,而**的产业政策补贴也会迅速削减。

 

资本方的信心一旦破灭,一切之前掩盖起来的问题,都会迅速爆发。

 

产业周期的残忍逆转

 

无论是传闻财务问题,还是所谓的演戏回购,一切其实都与LED市场周期的快速逆转有关。

细心的投资者可以发现,从2017年4季度开始,三安光电的存货周转天数大幅提升,这其实已经预示着产业繁荣周期进入到尾声。

 

持续恶化的存货周转天数会使得存货计提损失大幅上升,无论是现金流的占用,还是存货计提损失,都将会成为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巨大的问题。 

 (点击可看大图)

从产业格*上看,由于2018年的各种摩擦和经济周期,整个LED芯片市场从2018年三季度开始正式进入衰退,全球LED芯片厂家3季度开始收入负增长。

 

而展望2019,汽车,房地产,电子行业的需求不振,对上游LED芯片厂家盈利压力进一步增大,全球LED芯片厂家都感受到了需求下滑的压力。

 

 (点击可看大图) 

 

不过,仅仅是需求下滑还不会如此致命,供应端的技术变革更进一步打击了整个产业:随着提供上游设备的国产中微半导体用于LED芯片生产的MOCVD的成本大幅下降和生产效率大幅上升。

 

到2017年年底,中微半导体宣布,其MOCVD设备PrismoA7机型出货量已突破100台,由于持续接到新订单,中微2017年底出货约120台MOCVD设备。

 

这种MOCVD设备不仅仅由于国产化降低了成本(成本下降50%),而且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技术升级的诱惑之下,上一个技术红利周期内被三安光电击垮的行业竞争者们再度“死灰复燃”般丛生而起。

 

在这样一个同质化竞争的重资产行业,如果其他竞争者升级了自己的资本开支设备,而自己不跟进,一定会因为生产边际成本的大幅下滑,而使得自己无法存活;

而当每一个人都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和降低了成本的时候,全行业产能过剩就成了注定的结*。

 

2017年底的全行业高速扩产导致资本开支过剩,2018年的出口受阻和下游市场低迷又使得需求迅速消失,这样一来一回形成了巨大的需求断崖,接下来的利润下跌和三安光电的现金流急剧恶化无法避免;

想要恢复供需平衡,由于市场多头激烈竞争格*,这一人物又变得非常艰巨。

 

接下来,可以预想LED行业会是非常漫长的去产能的死亡循环:

 

每个竞争对手都知道,度过行业低谷就可以赚取超高利润,因此谁都不会选择第一个去产能,全行业都凭借资金支持来继续维持甚至扩张产能,

而这又进一步刺激了整个行业的现金流恶化和市场信心的下滑,股价和信贷额度的降低甚至会降低整个行业的融资能力。

 

整个演绎过程与之前的上涨形成了鲜明对比的的逆向循环:利润承压之下,本来就少得可怜的分红更加无法兑现,盈利能力的快速下降,不断削减的分红和付息能力,

期限长到难以想象的行业衰退周期,依然过剩但又不得不继续追加的资本开支,带来更差的现金流和显而易见进一步融资的需求,带动股价进一步下跌。

 

从一个不断自我强化的螺旋上升的股价循环,涨幅10年30倍,走到自我证伪,循环下降的死亡循环中,跌幅高达66%。这一切,只不过用了4个季度。

 

而悲观地望向未来,这一去产能的行业低谷持续的时间,却很有可能会超过一名LED产业分析师的职业生涯长度。

2016年三安光信衡历儿电什么时候分红

一般公布预案后大概一个月就会分红,具体时间去东方财富网输入代码看公告,分红会提前公布,望采纳

千亿白马现形记:三运落马,三安失蹄。

又一千亿“大白马”撑不住了,2018年的寒冬让巨头们瑟瑟发抖...

继两康之后,近日三安光电再爆大雷,资本市场唏嘘一片。就在去年9月,厦门首富女婿林科闯(三安光电总经理)豪言再造一个三安,半年过去,三安只剩下半条命。 

尽管三安光电紧急公告澄清,无可奈何花落去,这家千亿级的国产芯片巨头正在重复无数巨头败落的往事。

1月16日早间,三安光电突然闪崩,事实上,这只“大白马”的转折早已开始。

2017年末是三安光电最亮的时刻,市值超过1200亿。以2018年3月最高价27.68元/股计算,三安光电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已跌去6成。天眼君看了一眼K线条图,涨幅跌幅轴对称,当初涨得有多猛,如今跌得就有多惨烈。

滑铁卢首先是业绩退坡的隐射,无论是2018年中报还是三季报,三安光电的营收、营业利润、净利润等均落入个位数增长或直接转负。对比2017年年报,其营收增速曾达到33.82%,同期的营业利润增速高达82.5%左右。

虽然“大白马”在寒冬失蹄,但不少券商还是给出了强烈推荐、买入、优于大市等评级,比如中信证券,将三安光电目标价定在了19.2元/股。在不少券商的研报中,作为LED芯片产业的千亿龙头,政策扶植是这些民企帝国背后坚实的支柱;而且相比不少民企来说,三安光电的分红相当大方,在过去8年时间连续分红40亿元,这成了机构和散户相中这只“大白马”的原因。

不过繁华落幕,这家千亿公司的财务谜团正在被揭开。

其实早在6年前,三安光电就遭到了怀疑。

当年《证券市场周刊》撰文,三安光电虽被称为中国最大的LED芯片制造商,但是下游主流客户并不采购它的货物,而前几大客户则是被隐藏了身份的关联方;借壳上市以来,三安光电超半数利润、近四成净资产均为**馈赠,而且它将外购的路灯以1.24万元/盏(高于市价三倍)出售给地方**。

按照《证券市场周刊》的分析,三安光电的利润如果切去非经常的“**补贴”,再切去实质为**补贴的“路灯贸易”,再切去由关联方支撑的“芯片业务”,最后切去不可靠的“黄金废材料回收业务”,就会发现,香肠已经切到手了。

然而,神秘力量护体的三安光电还是实现了“华丽变身”,自2013年以来,三安光电的总资产在质疑声中从不足140亿元做到300亿元,机构的看好、政策的扶持、三安的故事将这只股票推向了神坛。

不得不服,三安光电自带“锦鲤”体质。

在其最需要**支持的时候,三安光电赶上了2009年国家发改委颁布的《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意见》。当年,节能环保是国家规划的几大新兴产业之一,而地方**对三安光电也表现出了巨大的热情。

从三安光电上市以来**的补贴就能看出,7年累计录得36亿元。试想,一家民企每年能从**手中拿走5亿元补贴,这是多少家上市公司几十年都挣不来的利润啊!

但天眼君注意到,三安光电这条“锦鲤”有着说不完的故事。已有报道,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在其担任安徽省长期间,就涉及了三安光电的相关违法行为。

从王三运的履历可以看出,三安光电的发展与其不无关系。

2002年,在王三运开始担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时候,三安集团是福建省的商业新星,当年公司的技术中心被确认为厦门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到2004年,三安集团就是厦门市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了。

2007年11月,王三运被调往安徽担任安徽省委副书记后,三安集团也顺势将产业基地带到了安徽生根发芽。从三安光电的官网可以看出,芜湖安瑞光电有限公司、安徽三安光电有限公司、安徽三安科技有限公司均是在2007年之后才设立的。2010年1月10日,三安光电芜湖光电产业化项目在合肥举行签约仪式时,《芜湖日报》报道称,时任省长王三运在签约仪式上致辞,“借助三安光电世界一流的技术、人才、装备,努力将该项目建设成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光电产业基地。”

 

正如上文所言,三安光电除了获得高额的**补贴外,此前不少涉及**来源的订单都未通过采购招投标的程序以高价贩卖给**,这些都被爆与王三运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除了王三运,副省级“股神”陈树隆也为三安光电提供了大量的财政补贴和采购订单,要知道陈树隆是当时的芜湖市市长,在王三运为三安光电站台的那次签约仪式上,陈树隆也相伴左右。

此外,天眼君曾看到一则刑事判决书,三安光电芜湖项目需要资金,陈树隆曾带三安光电董事长林秀成等人联系证监会有关部门,当年9月,证监会核准了三安光电非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请。

2016年末,陈树隆落马,2017年中,王三运落马。三安光电“锦鲤”光环褪去,迎来了股价的分水岭,也是命运的分水岭。

据三安光电年报,2017年**补助从年均5亿元直接退坡到300万元。2018年中报,**补助只有200万元,占净利润的比重也从2011年的90%下降到0.11%。

大树底下好乘凉,大树倒了,财报也不好看了,失去三运的三安,财报再次疑云四起。

疑云之一,控股股东三安集团的预付陡增,有做大资产之嫌。

有媒体曝光,三安集团有几笔预付款都查无纳税人。其中一笔预付款高达9.07亿元指向厦门亿亨特贸易有限公司;另一笔预付6.17亿元指向厦门亿彤贸易有限公司。而还有一笔7.49亿元的预付款流向一家名叫安溪聚鸿兴有限公司的藤椅公司。据了解,这家公司只有一名员工参加社保,而且公司的主营主要是竹藤、铁工艺品的加工销售,与三安集团业务关系似乎并无瓜葛,而且注册资本也只有100万元。

天眼君写稿期间,三安光电发声称,控股股东三安集团业务包含贸易业务,销售规模较大。目前,贸易业务周期较长,主要采用预付款等方式锁定价格,故三安集团的预付款金额较大。但是对于媒体的质疑,三安光电并未回应。

疑云之二,三安光电有做高利润之嫌,而且分三步走。

除了上文提到的每年平均5亿**补贴增厚利润外,三安光电在应收账款计提比例上明显低于同行,而在费用资本化率上却大幅提高。

熟悉财务的人都知道,做高费用资本化率、降低应收账款计提比例都会增厚公司的利润。三安光电研发支出的资本化向来很高,从与它同行的两家公司来看,华灿光电研发支出资本化率最高只有58%,而三安光电最高不低于70%;另一家澳洋顺昌直接将研发支出三年全部作为费用处理,并无进行利润增高处置。

天眼君发现,三季度末三安光电账面上又有约6.1亿元的开发支出亟待进行“资本化处理”,如果按70%的资本化率计算的话,三安光电又将增厚4亿净利润,占25亿净利润的16%。

业内人士称,上市公司资本化后的无形资产究竟能为公司带来多少价值,很少有人知晓。但可以确定的是,三安光电的无形资产越滚越大。

此外,三安光电的应收坏账准备计提比例极低,但核销的应收坏账却在历年增加。据其公共的计提比例来看,一年之内应收账款计提1%,同业为3%;1-2年应收账款计提比例为5%,同业为10%;2-3年应收账款计提比例为15%,而同业为30%。

(三安光电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比例)

(华灿光电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比例)

据2017年年报披露,三安光电高达24.25亿的应收账款原值,所计提的坏账准备仅为0.35亿,计提比例仅为1.45%。2018年中报显示,公司27亿元的应收账款原值,计提金额仅为0.6亿元,计提比例2.24%。而天眼君查询华灿光电,该计提比例达到10%。

三安光电又在重复无数巨头的崛起和衰败,在资本市场的桥段也似曾相识,股价闪崩、质押地雷、引入战投...

疑云缠身,三安光电的再次闪崩,或是下跌的又一个开始,身处漩涡的各色人群冷暖自知。

公开资料,去年三季度末,14万股民沉陷,199只基金卷入,其中长盛电子信息产业混合加仓13.2万股,是该基金的第一大重仓股。

从三安光电的十大股东来看,社保基金、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国家集成电路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等都在列,面临踩雷。

主角厦门首富林秀成、林志强父子的财富神话或将落幕。2017年胡润百富榜显示,三安光电林氏父子以345亿财富名列60位,财富增长44%,蝉联LED业首富,2018年何去何从?

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

后台回复:进群

天眼君私密群,百位金融大咖

“财经天眼,资本灯塔”

往期热文

《跌成国企》

《帝国谢幕》

《A股赌王》

《会所嫩模的冬天》

《千亿康美帝国崩塌》

《炒股软件F10走了》

002278甚么时候分红怎样分红

到大智慧F10里面就能够查到

三安光电员工持股激励方案?

2014年8月,三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员工持股激励草案公布,主要内容如下。

1.参与对象范围

本员工持股计划的参与范围为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公司和下属子公司职级为三职等以上(含三职等)的正式员工。

2.员工持股计划的资金来源

本员工持股计划筹集资金总额为30808万元。本员工持股计划分为30808份份额,每份份额为10000元,参与人员必须认购整数倍份额。

持有人按照认购份额分期缴纳认购资金。首期缴纳资金比例不低于30%,且须为10000元的整数倍,缴纳期限为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本员工持股计划之日起三日内;其后缴纳金额和时间由员工持股计划管理委员会确定,但每期缴纳资金均须为10000元的整数倍;全部缴纳的最后期限为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本员工持股计划之日起四个月内。

持有人如有任何一期未按期缴纳认购资金,则自动丧失认购权利,其拟认购份额由其他持有人申报认购。申报份额如多于弃购份额,由管理委员会确定认购人选和认购份额。

3.员工持股计划涉及的标的股票来源

本员工持股计划设立后委托兴证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管理,并全额认购兴证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设立的鑫众1号集合计划中的次级份额。鑫众1号集合计划份额上限为9.3亿份,按照2∶1的比例设立优先份额和次级份额,鑫众1号集合计划主要投资范围为购买和持有三安光电股票。公司控股股东福建三安集团有限公司为鑫众1号集合计划中优先份额的权益实现提供担保。

鑫众1号集合计划以二级市场购买等法律法规许可的方式取得并持有标的股票。鑫众1号集合计划所持有的股票总数累计不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10%;任一持有人所持有本员工持股计划份额所对应的标的股票数量不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1%。鑫众1号集合计划将在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员工持股计划后六个月内,通过二级市场完成标的股票的购买。

以鑫众1号集合计划的规模上限9.3亿份和公司2014年8月5日的收盘价14.16元测算,鑫众1号集合计划所能购买的标的股票数量上限约为6568万股,占公司现有股本总额的2.74%。

4.锁定期

鑫众1号集合计划通过二级市场购买等法律法规许可的方式所获标的股票的锁定期为12个月,自公司公告最后一笔标的股票过户至本期持股计划名下时起算。

锁定期满后12个月内,鑫众1号集合计划出售的标的股票数量不超过锁定期间标的股票总数的60%。

鑫众1号集合计划在以下几个期间不得买卖公司股票:

(1)公司定期报告公告前30日内,因特殊原因推迟公告日期的,自原公告日前30日起至最终公告日;

(2)公司业绩预告、业绩快报公告前10日内;

(3)自可能对公司股票交易价格产生重大影响的重大事项发生之日,或在决策过程中至依法披露后两个交易日内。

管理委员会在决定买卖公司股票时,应及时咨询公司董事会秘书是否处于股票买卖敏感期。

兴全基金持仓曝光:对三安光电越跌越买,有产品仓位从76%降至39%!

随着2018基金四季报披露,基金公司重仓股、增减持浮出水面。wind数据显示,兴全旗下基金经理对市场有分歧:谢志宇减仓明显,季侃乐、乔迁管理的兴全有机增长股票仓位更是解决腰斩,而董理、董承非有加仓动作。兴全基金四季度大幅增持三安光电,减持东方雨虹、长电科技、工商银行、立讯精密。

内部有分歧  兴全有机增长股票仓位腰斩

wind数据显示,兴全基金旗下13只主动权益基金中,有6只产品,四季度股票仓位上升,7只产品股票仓位降低。

从基金经理维度看,兴全旗下基金经理对市场判断有分歧。其中,一只产品只有一位基金经理的时候,基金经理的对市场的判断、是否加仓很清晰。例如,谢志宇管理的产品兴全合宜和兴全合润,四季度仓位降低2%-3%左右;董承非、董理、邹欣管理的产品仓位上升3%-7%不等。

但是,当一只产品由多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时,仓位升降就变得难以捉摸。例如,董理、董承非二人,分别单独管理产品的时候,都是“加仓派”。但是二人合作管理兴全社会责任,仓位却降低7%;再比如,乔迁独自管理的兴全商业模式加仓,乔迁与董承非共同管理的兴全趋势也是加仓,但乔迁与季侃乐管理的兴全有机增长,减仓明显。

兴全有机增长三季报股票仓位76%,四季报股票仓位仅剩下39%,成为兴全基金旗下减仓幅度最大的产品。也就是说,四季度,在沪指从2821点跌至2493点,跌幅11.6%的情况下,兴全有机增长股票仓位接近降低一半。

十大重仓股:加仓平安三安光电越跌越买

wind数据显示,按持股市值计算,2018四季度,兴全基金十大重仓股为中国平安、隆基股份、永辉超市、三安光电、伊利股份、保利地产、宋城演艺、鱼跃医疗、万科A、通威股份。从重仓持股数量变动看,兴全增持中国平安644万股。增持隆基股份3300万股。

叠加市场因素等原因,与2018三季报兴全基金十大重仓股相比,兴全对隆基股份、永辉超市、宋城演艺青睐程度上升,分别从第三大、第七大、第九大重仓股,上升为第二大、第三大、第七大重仓股。鱼跃医疗、万科A、通威股份新进兴全基金前十大重仓股。

事实上,兴全对三安光电情有独钟,越跌越买。2018四季度,兴全增持三安光电3000万股,但是由于三安光电股价持续下跌,兴全持股市值缩水,导致其在兴全的十大重仓股排名下降。此外,去年1月成立的兴全合宜,对三安光电的持股,从2018一季报的5100万股,一路上升至8000万股。而三安光电股价走势确是这样的:

图:三安光电近期股价走势

东方雨虹、长电科技、口子窖这三只股票,掉出兴全前十大重仓股。

三季报,东方雨虹是乔迁、季侃乐管理的兴全有机增长混合(340008)第五大重仓股,持仓市值1.6亿元。而四季报,东方雨虹从兴全有机增长十大重仓股消失。而兴全有机增长混合4季报第十大重仓股工业富联,持有市值1300万元,也就是说,仅兴全有机增长一只基金,四季度卖出了约1.5亿元东方雨虹股票。

大幅增持永辉超市等15股

wind数据显示,2018四季度,兴全基金季报持仓变动超1000万股的有15只。其中,永辉超市被兴全大幅增持。

2018三季报,兴全基金旗下产品持有1.43亿股永辉超市;而到了2018四季报,兴全持有3.93亿股永辉。期间,永辉超市并无分红送股。四季度,沪指跌幅11.6%,永辉超市跌3.4%。

2018四季度,兴全增持通威股份股票数量较多。从三季报兴全旗下产品,十大重仓股并无通威股份。四季报持有7998万股。通威股份四季度未分红送股。四季度通威股份涨幅超24%。

兴全2018三季报持有490万股海澜之家。四季报持有5331万股。增加4841万股。期间,海澜之家无分红扩股。海澜之家四季度跌幅17%。

兴全四季度增持隆基股份、鼎龙股份超3000万股。增持鱼跃医疗、中顺洁柔、中国银行、韵达股份、宁波银行、万科A、光大银行、华能国际、保利地产超1000万股。

减持东方雨虹、长电科技、工商银行等

wind数据显示,四季度兴全基金大幅减持东方雨虹、长电科技超3000万股;减持工商银行2300万股;减持立讯精密1040万股。此外,对白云机场、华宇软件、三一重工、南京银行、招商银行、国电南瑞、一心堂减持数量超百万股。

兴全基金“控盘”股:隆基股份

wind数据显示,兴全基金旗下产品合计持股占流通股比例最高的公司分别是:隆基股份、三安光电、鼎龙股份、鱼跃医疗、东方雨虹、万润股份、永辉超市、韵达股份、长电科技宋城演艺。

“新浪挖掘基”为新浪财经基金频道官方订阅号。关注基金圈子,行业动态,大咖观点,人员招聘,情感鹊桥。生活如水,就是要“浪”!春风十里,不如“浪”里,等你来!

1

601890什么时候分红?

601890分配计划是10股转3派1.5元。还要开股东大会审议,具体时间到时上市公司会发公告。公告里有股权登记日、出权日、分红到帐日等说的很清楚,注意就行了。希望你满意。

三安光电来自3月16日为什么跌那么厉害?

【分红】2009年度10转10(实施)股权登记日:2010-03-15除权除息日:2010-03-16分红后股票数量增加一倍.原来的100股就变成了200股.由于股票数量增加,每股净资产减少一半儿,所以进行除权,除权后价格就是原来的一半了.进入K线图,点鼠标右键,找到"复权处理",选前复权.看着就方便了

如何排雷:从三安光电和康得新说起

穿越牛熊,关键是要穿越熊。

 

想象一下,现在是一年前的2018年1月1日:过去十年至这一天,三安光电(SH:600703)股价涨幅30余倍,净利润与收入增长也接近40倍。

 

毫无疑问,这样的三安光电有资格跻身伟大公司行列;而作为坚定看多LED产业的你,也正被一个又一个胜利幸福得目眩神迷。 

 

 (点击可看大图)

尽管有人指出:

 

⑴ 这10年三安光电自由现金流之和为负;

⑵ 上市以来定增融资110亿而分红仅为41亿(分红远远少于融资额)

⑶ LED利润率吸引了无差别的竞争,强烈的周期股格*已经形成;

中微半导体提供的新型设备能够将成本减半,新的产能释放进度随时超预期。

 

但这些瑕疵,在巨大的LED行业牛市面前,国家集成电路大基金的背书面前,进一步增长的LED巨大份额和下一个独占市场的伟大故事之前,都看上去都那么的无关紧要。

 

基金经理一次又一次坚定追捧,分析师推出一篇又一篇热情洋溢的研报,媒体毫不犹豫的看好,管理层股权激励计划的抛出,这一切看上去似乎那么熟悉,一切仿佛就在昨天。

 

拉回现实,今天是2019年1月17日,周四。上一个交易日,三安光电跌停收盘——最直接的诱因,被认为是媒体日前曝出的预付款流向谜团。

 

但这样的单一原因,实不足以解释LED产业龙头过去一年股价的血腥。2018年一整年,三安光电股价跌掉了66%

 

伴随股价跌掉三分之二这个痛苦过程的是:应收款增长,指引不达标,利润很快就要开始变脸,基金纷纷砍仓出*。 

 

  (点击可看大图)

不妨让我们来复盘一下,三安光电10年30倍的牛市,和过去一年间66%跌幅的血腥屠杀是怎么完成的。

 

一只资本催熟的周期股

 

2008年收盘复权价0.83元,2018年年初爬到29.68元,10年股价前复权攀升35倍——三安光电拳打脚踢一切A股白马股,一路狂奔,跻身上证50行列。

三安光电生产车间

 

不过,这个故事,如果到2018年1月1日能戛然而止,就好了。站在当下,血肉模糊的我们,需要再看一遍,这匹白马的真正成色。

 

三安光电从营收2亿的小型公司,直接增长至营收80亿,收入10年增长40倍,利润更是高速增长,怎么看都是超级成长股,没有一点周期股的意思。 

 

(点击可看大图)

但是这样惊人的高增长背后,是自由现金流的持续恶化:收入10年40倍,利润10年30倍,但是现金流却一直为负。 

 

(点击可看大图)

巨大的资本开支在前,产线投产的现金流在后,每一年都是巨大的负现金流缺口;这一现金流缺口一直以来都是以上市公司股权融资,银行贷款,大股东质押,和地方**的产业政策支持来填补的。

 

根据数据复盘可知,三安光电仅历次定增,融资总额便共计达到110亿元。 

 

  (点击可看大图)

如是,三安光电难以避免地被资本需求裹挟入一重“异度空间”之内:向股市融资,装入LED资产,补充资本金,地方贷款,补贴,投资产线,扩张,股价上涨,继续向股市融资……

 

归根结底,LED市场的高速增长和A股的高效融资,打造了三安光电的自我实现的逻辑闭环:

 

首先,三安光电,通过募集资金投产的LED产能和激烈的价格竞争(背后当然有地方**产业政策的支持),在众多竞争者中通过杀价迅速摊平新产线成本,在产能扩张周期利润大幅扩张,挤掉竞争对手;

 

然后,凭借高速增长的利润,在资本市场带来极高的估值,从而以更高的估值进行大股东股权质押和股权再融资,叠加滚动的地方**进一步支持,继续投入更高的资本开支和产能,占据更高份额和利润;

 

最终将主要竞争对手都逐出市场,完成清场,进一步产业升级,然后再继续扩张。

 

不得不说,这是标准的资本催熟型周期股逻辑:高价融资,投产占据份额,利润增长,再融资。以此形成一种自我实现的周期性循环。

 

显而易见,这种维持这种外部输血循环,也完全依靠市场的看好和信心。

 

但从年初可以看出,整个产业周期的逆转,公司还本付息能力的下降,银行和市场自然会选择中断输血,而**的产业政策补贴也会迅速削减。

 

资本方的信心一旦破灭,一切之前掩盖起来的问题,都会迅速爆发。

 

产业周期的残忍逆转

 

无论是传闻财务问题,还是所谓的演戏回购,一切其实都与LED市场周期的快速逆转有关。

细心的投资者可以发现,从2017年4季度开始,三安光电的存货周转天数大幅提升,这其实已经预示着产业繁荣周期进入到尾声。

 

持续恶化的存货周转天数会使得存货计提损失大幅上升,无论是现金流的占用,还是存货计提损失,都将会成为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巨大的问题。 

 (点击可看大图)

从产业格*上看,由于2018年的各种摩擦和经济周期,整个LED芯片市场从2018年三季度开始正式进入衰退,全球LED芯片厂家3季度开始收入负增长。

 

而展望2019,汽车,房地产,电子行业的需求不振,对上游LED芯片厂家盈利压力进一步增大,全球LED芯片厂家都感受到了需求下滑的压力。

 

 (点击可看大图) 

 

不过,仅仅是需求下滑还不会如此致命,供应端的技术变革更进一步打击了整个产业:随着提供上游设备的国产中微半导体用于LED芯片生产的MOCVD的成本大幅下降和生产效率大幅上升。

 

到2017年年底,中微半导体宣布,其MOCVD设备PrismoA7机型出货量已突破100台,由于持续接到新订单,中微2017年底出货约120台MOCVD设备。

 

这种MOCVD设备不仅仅由于国产化降低了成本(成本下降50%),而且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技术升级的诱惑之下,上一个技术红利周期内被三安光电击垮的行业竞争者们再度“死灰复燃”般丛生而起。

 

在这样一个同质化竞争的重资产行业,如果其他竞争者升级了自己的资本开支设备,而自己不跟进,一定会因为生产边际成本的大幅下滑,而使得自己无法存活;

而当每一个人都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和降低了成本的时候,全行业产能过剩就成了注定的结*。

 

2017年底的全行业高速扩产导致资本开支过剩,2018年的出口受阻和下游市场低迷又使得需求迅速消失,这样一来一回形成了巨大的需求断崖,接下来的利润下跌和三安光电的现金流急剧恶化无法避免;

想要恢复供需平衡,由于市场多头激烈竞争格*,这一人物又变得非常艰巨。

 

接下来,可以预想LED行业会是非常漫长的去产能的死亡循环:

 

每个竞争对手都知道,度过行业低谷就可以赚取超高利润,因此谁都不会选择第一个去产能,全行业都凭借资金支持来继续维持甚至扩张产能,

而这又进一步刺激了整个行业的现金流恶化和市场信心的下滑,股价和信贷额度的降低甚至会降低整个行业的融资能力。

 

整个演绎过程与之前的上涨形成了鲜明对比的的逆向循环:利润承压之下,本来就少得可怜的分红更加无法兑现,盈利能力的快速下降,不断削减的分红和付息能力,

期限长到难以想象的行业衰退周期,依然过剩但又不得不继续追加的资本开支,带来更差的现金流和显而易见进一步融资的需求,带动股价进一步下跌。

 

从一个不断自我强化的螺旋上升的股价循环,涨幅10年30倍,走到自我证伪,循环下降的死亡循环中,跌幅高达66%。这一切,只不过用了4个季度。

 

而悲观地望向未来,这一去产能的行业低谷持续的时间,却很有可能会超过一名LED产业分析师的职业生涯长度。

回顾2018年的债券市场,众生百态,啼笑皆非。

 

有散落一地雷的“沪华信”,也有满纸荒唐言的“富贵鸟”;

 

有债券违约“肉偿”的雏鹰农牧;也有不偿债同样可以得奖的洛娃集团;

 

有美兰机场“技术性违约”的高端操作,也有宏图高科“替”投资者展期的下限操作。

 

这厢发行人的演出精彩纷呈,那厢债券投资者们早已哀鸿遍野。

 

“本想配置低收益低风险资产,却遇上债券违约潮,亏得血本无归。

 

本以为债券能在二级市场交易,可以随时退出,却遇上违约后债委会推行“债转股”方案,又把自己“套牢”成了股东。”

 

发行人们的“套路”还在继续,债券投资者们还在哀嚎,除去流动性危机引发的信用风险爆发,究竟是什么让债市成为了“第一重灾区”,让债券投资者“人见人欺”。值此步入2019年之际,基于我们已经处理的涉案体量逾百亿债的各类券违约纠纷,就债券违约风险控制和处理的问题,特此准备了三篇文章,以馈读者。

本文是本系列的第一篇文章,我们统计了2018年违约的43只债券(不完全统计),翻看了其中21本募集说明书(部分为非公开发行的债券), 从审阅募集说明书的视角,解答债券投资者们在债券维权时最常见的法律问题,探究债券维权困境的法律成因。

内容冗长几乎是所有募集说明书的共同点。

 

动辄200页的募集说明书,无论是对于债券投资者的法务、律师,乃至案件的主审法官而言,想要一字一句看完都是几乎不可能。

 

并且,200页的内容,至少有190页的内容都是在介绍发行人偿债能力优秀,然而这些内容在债券违约风险爆发后大多只能一笑而过。

 

因此,想要有效率地、准确地审阅募集说明书,找到募集说明书中的“坑”,除去在发行结果公告中就能直接找到的债券基本信息(如利率、本息兑付日等信息)外,实质上就是寻找散落在募集说明书中的法律条款。循着这样的思路,我们就会惊奇地发现,募集说明书中的法律条款往往不超过10页,主要集中在“偿债计划及其他保障措施”、“募集资金运用”、“债券持有人会议”和“债券受托管理人”四个部分,想要五分钟看完绝非难事。

 

为了便于行文,如无特别说明,本文中关于募集说明书的体例和章节设置的说明,以交易所发行的公司债券为准,至于银行间交易商协会发行的债务融资工具由于使用了完全不同的模板,因此在体例和章节设置上多有不同,但实际内容无出其右,涉及之处我们会另行标注。

“偿债保障计划及其他保障措施”章节通常包括“偿债计划”、“偿债保障措施”和“违约责任”三个部分:

“偿债计划”部分通常没有实际内容。其中,“偿债资金来源”部分基本都是抄关于现金流的财务数据,“偿债应急保障方案”通常都是流动资产变现或是银行借款。由于不构成强制性的义务,即便说得天花乱坠,债券违约时也不过一通“纸上谈兵”。

“偿债保障措施”部分通常包括“制定债券持有人会议规则”、“充分发挥债券受托管理人的作用”、“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设立募集资金及偿债保证金专户”、“严格执行资金管理计划”、“设立专门的偿付工作小组”和“发行人承诺”七种偿债保障措施。

七种偿债保障措施多为监管要求,没有实际内容。“发行人承诺”部分看似最有用,但由于发行人通常只承诺在无法兑付本息时“不分红”、“暂缓重大对外投资”、“不发高级管理人薪水”等不痛不痒的内容,因此“发行人承诺”部分实际上也沦为了不看也罢的“鸡肋”。

其中,反而是最不起眼的“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在投资者维权过程中起到了最关键的作用,利用发行人违反信息披露义务的行为解除募集说明书,实现还本付息的案例已经入选上海高院2018年的十大金融案例,我们曾在“十大金融案例|永续的末路?评首例永续债合同解除案件”一文中进行过详细的分析,此处不再赘述。当然,由于“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中的约定多为直接复制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的信息披露要求,因此如果熟知监管要求,通常也无需再行特别审阅这部分的内容。

“违约责任”部分理论上是募集说明书核心的法律条款,但现实中的“违约责任”条款却往往惨不忍睹。例如:

 

投资者逾期支付认购款项还有万分之二点一的违约金,但发行人逾期还本付息却连违约金都没有约定,这样的“违约责任”条款仅仅只是浪费纸张。

当然,这只是无功无过,实际上还有文不题的“混乱版”。

募集说明书“违约责任”部分原是对发行人违约时需要向债券投资者承担的违约责任的约定,但这个版本却对投资者维权“闭口不谈”,却谈《债券受托管理协议》中发行人对受托管理人的违约责任,令人费解。

无奈之下,这样的条款在实践中多被解释为发行人对受托管理人需要承担的违约责任,同样也需要对债券持有人承担。但是,在募集说明书直接约束发行人和债券投资者的情况下,且从始至终都是“显名代理”的情况下,债券投资者作为真实的债权人(委托人),反而需要参照受托管理人(受托人)的权利来行权,在法律逻辑上是极为混乱的。

 

可怕的是,在这种混乱逻辑基础上,还出现了帮倒忙的“捣乱版”。

遇上这类条款,我们常会被问到债券投资者是否只有在受托管理人不履行职责的情况下才能向发行人追索。从法律关系来说,受托管理人仅仅只是债券投资者的受托人,要求委托人看受托人脸色行权,显然是很荒谬的。更何况受托管理人是否有资格代为追索,还要看是否能够拿到债券持有人会议过半数的授权,连是否有权都不确定,是否履行职责自然无从谈起。

客观来说,募集说明书的文本虽然没有明确排除债券投资者直接追索的权利,但也确实容易引起歧义,因此这类条款非但对债券投资者维权无益,反而会造成很大的困扰。退一步来说,如果这类条款真的被理解为债券投资者必须先等待受托管理人追索,那么债券投资者就会成为债务违约爆发后采取司法措施最滞后的债权人,对于投资者权益的保障是极为不利的。

当然,即便是当初主笔募集说明书的券商,通常也不会对这类条款做这样的理解,券商往往会在征求采取司法措施的授权议案中作出“补救”:

既然不想扛下代债券投资者追索的苦差,不想被债券投资者追在后面逼着提起诉讼,又何必写下这类引发歧义的条款。

除去这些奇葩的条款,“正常”的违约条款却往往异常简洁:

上亿规模债券的违约责任浓缩在不足百字,最后不过是看看发行人无法兑付本息的情况下是否约定赔偿实现债权的费用(决定律师费、保全担保费是否可以追偿),违约金是否约定具体的计算公式(即便不约定也至少可以按照票面利率计算至实际支付之日)罢了。至于,未按照募集说明书约定使用募集资金、违反信息披露义务等其他违约行为的后果,募集说明书一律三缄其口。这样的安排把所有的难题都留给了主审法院,增加了债券投资者的维权风险,是造成维权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尽览“偿债保障计划及其他保障措施”部分,看似内容丰富,但真到了债券违约时候却找不到合同依据,可以说是所有募集说明书的“通病”。作为信用债券的投资者,既没有贷款行的物保,又没有非标债权投资者的各种差额补足,作为可怜的普通债权人甚至连合同条款的保障都没有,如何能够不“人见人欺”呢,也就难怪发行人在追加担保时总将债券投资者放在最后。

确定管辖是争议解决律师的基本功,结论上来说,有约定从约定,没有约定的情况下,被告住所地和合同履行地的法院均有权管辖,其中由于合同履行地可以被解释为接收货币一方所在地,因此原告住所地的法院实际也可以取得案件的管辖权。

 

虽然说起来容易,但管辖条款可以说是募集说明书的重灾区,直接作为民事诉讼法的司法考题也丝毫不嫌夸张:

或仲或裁的条款无效,以及“次一日”提起诉讼或仲裁,真的会累死公司法务和律师的,难道“次两日”就丧失诉权了么?

上海有两家仲裁机构,这个条款因为没有约定明确的仲裁机构,也是无效的。

管辖条款是有效的, 但因为条款约定是受托管理人起诉,因此如果债券投资者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并不受这个条款约束,所以这个条款虽然有效,但实际无法起到应有作用。

 

确定管辖是采取维权活动的首要步骤, 无效的管辖协议显然增加了债券投资者法院立案的风险,加大了采取法律行动的难度。更何况,对于规模上亿的债券而言,写一条有效的管辖协议绝非难事,也是募集说明书起草者应尽的义务。

“债券持有人会议”部分是在募集说明书中摘录“债券持有人会议规则”的内容。由于债券持有人会议是除采取司法措施外,债券投资者行使权利的重要途径,因此会议规则理论上与债券持有人的利益息息相关。

 

但实际上,债券持有人会议的常态是兴致勃勃地参会,仔细雕琢临时议案,群情激昂地声讨发行人,顺利通过一系列有利于实现债权的议案,就在一阵欣慰时,得到的却是发行人拒绝执行决议内容的回复,最终恍然发现债券持有人会议开完,除了和发行人、受托管理人见了一面以外,毫无收获。想要利用通知期限“刁难”受托管理人或是发行人,最后却发现机智的受托管理人和发行人早就提了一个缩短通知期限的议案来补正债券持有人会议的程序瑕疵。

关于债券持有人会议中可以提出的议案和常见的表决建议,我们曾在“最全解析|债券违约来势汹汹,投资人到底该怎么办”一文中有过详细的分析,此处不再赘述。但值得强调的是,由于募集说明书中缺乏赋予债券持有人会议强制力的条款,因此债券持有人会议实际能起到的效果十分有限,导致债券持有人会议规则通常也只是流于形式。

 

完善的债券持有人会议制度是投资者保护的重要课题, 如果持有人会议制度无法为债券投资者争取到有别于其他债权人的利益,那么持有人会议“少数服从多数”的机制,“漫长”的通知时间,反而会成为债券投资者快速违约处置的负累。

 

基于这样的考虑,在银行间交易商协会发行的债务融资工具近年来常会约定较为复杂的投资者保护机制,赋予债券持有人会议特殊的权利,其中最常见的是会有“控制权变更条款”。

简单来说,就是控制权变更的情况下,债券持有人会议可以决定是豁免发行人,还是有条件豁免,要求其追加担保、提高票面利率或禁发新债。循着这个思路,如果发行人未能履行上述义务,债券投资者显然应当追究发行人的违约责任,但是发行人的违约责任是什么呢?全部提前到期,自动提高票面利率或是其他?募集说明书就不再说明了,只留下一句债券投资者可以提起诉讼。

客观来说,类似的安排给债券持有人会议制度的设计提供了很好的样例, 即事先赋予债券投资者者在债券违约时强制性的权利,保障其投资利益。只是,如果强制性的权利不能配备明确的违约责任或强制履行方案,难免流于形式。

“债券受托管理人”部分是在募集说明书中摘录“债券受托管理协议”的内容,主要是关于受托管理人职责的约定。

 

谈到债券受托管理人的职责,概括来说有三项, 其一是监督发行人在债券存续期间的经营和信息披露情况;其二是监督募集资金的使用是否符合募集说明书约定;其三就是在风险爆发的情况下代表债券持有人与发行人谈判和沟通或对发行人采取法律措施。债券受托管理协议同样也围绕上述三项职责展开,并且由于中国证券业协会在《公司债券受托管理人执业行为准则》中附有《债券受托管理协议》的必备条款,因此受托管理人的职责在成为《债券受托管理协议》约定的同时,也是监管的要求,而各只债券的《债券受托管理协议》实际上大同小异。

 

除去监管要求的共性部分, 《债券受托管理协议》对债券投资者权益影响最大的便是其中可能存在“加速到期”条款。

“加速到期”条款是发行人债务危机爆发的情况下,债券投资者最重要的救命稻草,帮助晚到期的债券投资者尽早采取法律行动,避免发行人资产被其他债权人一抢而空。

违反募集说明书约定使用募集资金的法律后果是什么?《合同法》第二百零三条规定,贷款人可以停止发放贷款、提前收回借款或者解除合同,那么债券投资者呢?通常来说,募集说明书是不会约定的,而法院也未曾给过正面的答案。最终,即便违反募集说明书约定使用募集资金,也只能不了了之。

 

根据《债券受托管理协议》的约定,受托管理人有义务,也有能力监管募集资金使用,但是如果受托管理人对募集资金使用的监管存在过错,又应当承担什么责任呢?法律和监管规则没有规定、募集说明书更加没有,法院依旧没有正面的答案。最终,结果同样也是不了了之。

 

不是债券投资者不想维权,只是管理人的勤勉尽责义务让其不敢轻易提起没有把握的诉讼, 对于违约行为的容忍和放纵只会加剧债市的混乱。

客观来说,说“完全没用”有些趋于极端,至少在筛选发行人财产线索,选取保全标的时募集说明书中的财务情况,尤其是发行人的对外投资情况仍然是会有所帮助的,只是这些帮助是极为有限的。 

 

募集说明书对于债券投资者的法律行动之所以帮助有限,主要原因在于法院只能保全发行人名下的资产,对于任何发行人间接持有的资产均无法采取保全措施,也无法强制执行。但是,募集说明书在“夸耀”发行人时往往采取“合并报表口径”,于是就会出现募集说明书中列举的大量资产,但真的采取司法措施时却没有资产可选的情况。

 

利用募集说明书内容和司法程序的脱节,老练的发行人可以选择母公司作为发债主体,将全部资产均放在子公司乃至孙公司,创造出优异的财务数据和没有可供执行资产的境况,等到债务违约时,债券投资者只能一筹莫展。

2019年第一颗雷已经引爆,手握百亿现金却还不上“18康得新SCP001”的本息10.4亿元,而1月21日还有“18康得新SCP002”的本息5.2亿元。10分钟看完两份募集说明书:

 

每日万分之二点一的违约金。。。

 

没有约定实现债权费用。。。

 

没有约定管辖,原告所在地的法院可以实际取得管辖权。。。

 

然后,似乎也没有然后了,债券投资者似乎又只有尽快起诉抢保全这一条路了。

更多细节,请加入知识星球

 

更多信息,请加小号

文章推荐:

三安光电什么时候分红(三安光电2022员工什么时候

交银施罗德先进制造怎么样(侦选好基|交银先进制

怎么看自己股票佣金的费率(怎样查到自己股票交

基金会副理事长有薪酬吗(家族基金理事会成员组

603012历史行情(哪里可看老三板和新三板的行情?

深粮控股是什么公司(深圳市深粮控股股份有限公

年金现值系数表怎么算(现值系数怎么算出来的?

博信什么时候st(怎么查上市公司被加ST的时间)

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