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元最高时期汇率是多少啊?(美元兑换人民币) 汇改时8.27以前是到过10的 国策书斋丨《时运变迁》——美元的过去与人民币的未来 点击上方蓝字“国策投资”,关注我们! 随着人类
美元最高时期汇率是多少啊?(美元兑换人民币)
汇改时8.27以前是到过10的
国策书斋丨《时运变迁》——美元的过去与人民币的未来
点击上方蓝字“国策投资”,关注我们!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演进,国际货币体系经历了多个阶段。金本位时期,黄金是世界货币,各国货币价值与其对黄金的兑换率挂钩。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成为主导,美元作为储备货币以固定汇率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则与美元锚定。此后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在20世纪70年代的崩溃,世界进入了浮动汇率时代,汇率由多种因素综合决定,更加错综复杂,不可预测。
在《时运变迁》这本书中,前美联储**保罗·沃尔克和日本前外务大臣行天丰雄以亲历者的身份,共同为我们还原了二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过程,深刻复盘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从建立到崩溃的时代背景和内在原因,也向我们生动讲述了影响近代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多个重大事件中,作为当事人和决策者的心路历程。同时,作为日本经济学家及前财政官员,行天丰雄通过日本——这个美国曾经的“跟随者”和“挑战者”的视角,客观评述了战后美日两国在国际货币关系中的合作与角力过程,亦可作为当今中国的镜鉴。
货币地位与国家地位是密不可分的,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亦如二战前后的世界格*。所谓以史为鉴,可知兴替。通过本书回顾近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将有助于我们推演中美关系以及未来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作者:[美]保罗·沃尔克 &[日]行天丰雄
原作名:ChangingFortunes:TheWorld’sThreattoAmericanLeadership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18-12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诞生
工业革命后,传统以货易货的交易方式已无法满足全球各国大幅提高的生产力和跨国贸易规模,国际货币体系伴随国际结算因此应运而生。
正如马克思所言“金银天生非货币,货币天生为金银”,黄金作为性质稳定且稀缺的贵金属,拥有天然的货币属性。因此自19世纪八十年代起,各国普遍采用金本位制的汇率体系,即各国单位货币价值与该国的黄金储备量以及货币发行量直接相关(即单位货币含金量)。金本位制能够有效阻止各国货币超发,同时拥有自动调节机制,因此初期运转顺畅。但进入20世纪后,随着全球生产力进一步提高,黄金储量和新增供应量已无法匹配全球经济增速,最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及1929-1933年的全球危机的双重打击下,各国无力维持通货兑换黄金,纷纷将货币与黄金脱钩,金本位制彻底崩溃。此后直到二战结束,世界货币体系整体处于混乱无序状态。
二战结束后,世界实力格*发生重大变化,美国则通过向欧洲提供物资、军火和劳动力积累了巨量的黄金储备(至1945年已达到全球黄金储备的近60%),其制造业也占据了全球的一半以上,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头号强国。欧洲尤其是英国经济遭到严重削弱,传统的英镑为中心的货币体系难以维持。同时金本位制崩塌后,各国完全以自身利益出发制定货币及财政政策,盛行贸易保护主义,也导致了当时国际货币体系的巨大动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世界亟需一个稳定的货币体系以供全球经济的快速复苏,也由此催生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诞生过程无需过多赘述,西方世界主要经济体以及日本等44个国家集聚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形成了一套仅存活27年但仍影响至今的国际货币制度。该制度的核心内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美元作为单一国际储备货币;
以黄金为锚的固定汇率制度:美元与黄金按35美元/盎司兑换,其他国家兑美元汇率基本固定;
美国需保持黄金可兑换;
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旨在协调各国汇率政策,提供紧急贷款。
综合而言,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其实质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一方面是当时世界格*的真实反应,另一方面,也表达当时世界对于汇率稳定的渴望。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当时共有两个候选版本,一是美国前财政部助理部长哈里.怀特的方案,与最终方案大同小异。另一个版本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的方案,与怀特方案的核心区别在于,凯恩斯建议使用一种新创的货币“Bancor”而非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且不与黄金挂钩。结*是大名鼎鼎的英国经济学家不敌名不见经传的美国财政官员,由此可见当时大英帝国的没落以及美国的强势。
但我们回过头来审视,不难发现,未被采纳的凯恩斯方案或许才是更优解,能够避免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阿喀琉斯之踵”——特里芬难题
特里芬难题最初由耶鲁经济学教授罗伯特·特里芬提出,他指出在美元作为世界单一储备货币保持与黄金直接挂钩的前提下,美国一方面需要持续增发货币并保持国际收支逆差以向其他各国提供国际结算的流动性,但另一方面,持续的逆差将使得美国黄金储备下降,加之外国不断增大的美元持有量,最终将导致美国无法保证黄金的可兑换,全球对美元的信心崩溃。
从历史的进程看,特里芬可谓一语成谶,布雷顿森林体系自从诞生起就注定了崩溃的结*。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蜜月期
20世纪50-6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经历了短暂的蜜月期。彼时美国经济实力仍然一枝独秀,黄金储备持续增加,各国持有美元意愿强烈,无意兑换黄金。同时美国通过包括马歇尔计划在内的全球援助计划,为各国提供了初始启动资金,世界美元流动性充足。在这样一个国际货币可兑换性恢复,欧洲放松外汇管制,工业化国家汇率稳定的多重利好环境下,世界主要经济国家均交出了战后最亮眼的经济答卷,其中美国经济持续保持年平均3%的增长率,联邦德国引领欧洲复兴,成为欧洲最强经济大国,日本迅猛崛起,10年复合增长率12%,成为现代化工业国家,外围发展中国家受益于西方经济增长的外溢效应,开始经济起飞。
如同“温水煮青蛙”,美国在这段时期安稳地享受“美元特权”,有恃无恐的增加其财政赤字和国际收支赤字而不用担心汇率问题,但崩溃的征兆也逐渐显现······
1960年开始,美国整体国际收支平衡开始出现赤字,外国持有美元数量大幅增长。同时,美国国内出现短暂但严重的衰退(1958&1960),各国随即出现了美元兑换黄金的冲动,造成美国黄金储备直接下降1/10,至1964年,外国官方持有的美元价值已经超过美国黄金储量。与此同时,国际上对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抨击之声也陆续出现,其中以法国总统戴高乐首当其冲,他直言不讳的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赋予了美国“过度特权”,可以不受限制的用自己的货币美元结清贸易逆差,同时戴高乐也用行动表达了对美元的不信任,多次大量使用法国的美元储备兑换黄金。此外,德国虽然承诺不会用美元储备兑换黄金,但开始抱怨美国向其输出通货膨胀,不断流入的美元破坏了国内对德国马克供应量的控制。
面对这些困境,美国**可使的“招数”非常有限,同时效果也不尽人意。一方面,为了保持美元价格的稳定,面对经济衰退,**只能在财政政策上想办法,但是减税措施最终效果反而导致更大的赤字,另一方面,美国**通过限制资本外流、要求盟国购买其军火并分担其军费开支来降低国际支出,但收效甚微。更有趣的是,**还试图说服外国央行将其长期美元资产存入美国银行,以粉饰其收支账户。种种迹象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实让美国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本书作者沃尔克一方面承认了特里芬困境描述的情况正在逐渐应验,但同时他认为,使美国陷入被动*面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国只能被动的接受其他国家制定相对美元的汇率,而各国为了增加其出口竞争力和外汇储备,都倾向于低估和贬值自身货币。因此美国天然的处于国际贸易的劣势,从而导致了国际收支账户的赤字。但无论如何,布雷顿森林已经一步一步走向崩溃的边缘。
有哪些种类的噪声/噪声是如何产生的
进入20世纪70年代,美国可谓“病入膏肓”。国内方面,经济陷入尴尬的“滞涨”,越战的泥潭越陷越深,**财政赤字也在不断扩大。国际方面,美国国际收支赤字进一步恶化,净债务规模已远超黄金储备。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国内也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种以本书作者,时任美国财政部副部长的沃尔克为代表,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已无法运转,美元必须马上与黄金脱钩,并进行适当贬值,以挽救其国际收支大额赤字的情况,否则可能因为国际对美元信心崩塌而导致巨大的经济动荡。另一种声音以时任美联储**的伯恩斯为代表,反对美元与黄金硬脱钩,建议可以与其他国家重新商定一个美元与黄金的平价,仍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框架。
最终,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决定“快刀斩乱麻”,于1971年8月15日宣布美国暂停美元与黄金的兑付,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基础瓦解。
与诞生时的无限风光相比,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结束显得非常突然。回顾这段历史,作者保罗·沃尔克在承认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其天生设计缺陷外,也直白的分析了美国自身的原因。他认为,首先,美国发动越南战争是典型的“帝国过度扩张”,拖垮美国经济,是造成通胀和国际收支逆差的导火索;其次,最高决策者忽略货币问题的重要性,美国总统总是更加关心国家安全及国内经济情况,普遍忽略维持美元强势地位的意义和作用;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美国缺乏维护国际货币体系的责任意识,美国在自身问题缠身的情况下,实际上已经放弃了维护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责任和意愿。
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
1971年的“尼克松冲击”虽然标志着美元与黄金正式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崩塌,但当时美元仍是国际储备货币,国际货币体系仍采用“美元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即各国仍以一定的汇率钉住美元,但最重要的是支撑美元的资产从黄金变成了美国的国家信用,美元终于可以脱离黄金的束缚,让自己贬值或升值了。
如前所述,美国彼时正在遭受国内高通胀,国际收支高逆差的折磨,贬值压力巨大。因此在美元汇率允许调整后,以本书作者保罗·沃尔克为首的美国财政官员们立刻加足马力,开始“世界巡回谈判之旅”,与当时的主要经济体(德国、日本、英国、法国等)共同磋商美元的贬值幅度。美国凭借自身依然强大的实力,通过贸易保护和**限制等政策,用几乎是通知和命令的态度,使各国同意了其货币相对于美元的升值。这其中,就包括了美国前财政部长康纳利留下的名句“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麻烦”。因此在1971年到1973年间,美元先后两次贬值8%及10%,美国的国际收支有所缓和。
除了货币汇率上施压外,美国还对德国及日本的经济政策提出意见。美国方面认为德国和日本作为世界上最大贸易顺差国,应当替美国分担拉动世界经济的责任,采取更加宽松的经济政策,刺激内需扩大进口(最好是进口美国产品)。因此,在1976年的波恩峰会上,德、日、法等主要经济体也相应做出了相关刺激经济的承诺。
然而所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973年及1979年先后发生两次石油危机,加之美国国内卡特**的激进的财政政策,美国又开始了高通胀时代,导致美元的贬值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总的来说,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为开端的20世纪70年代,从国际货币体系的角度而言,是颇为动荡的时代,全球在固定汇率制及浮动汇率制体系间反复摇摆。各国习惯了固定汇率制之下的稳定和秩序,担心浮动汇率带来的波动和不可预测;但同时又意识到固定汇率制已无法应付诸如“石油危机”在内的重大冲击,同时美国作为货币“锚”也愈发不稳定,因此,浮动汇率制最终还是在1976年的牙买加会议上合法化,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制服超级美元
对于美国经济而言,20世界80年代初的主题是“控制通胀”,这也是本书作者,时任美国美联储**的保罗·沃尔克最大的历史成就,本书也有较多篇幅的着墨,本文此处不做过多赘述。对于美国70年代后期开始的长期通胀的形成原因,总结核心两点就是两次石油危机的冲击以及激进的财政政策导致的货币供应量过大。而保罗·沃尔克及美联储的核心策略就是减少货币供应量:包括提高贴现率、增加特别准备金、减少贷款发放等等,其次配合里根**的结构性宽松的财政政策,美国的通胀在80年代中期得到大幅缓解。
然而,沃尔克财务的紧缩货币政策产生副作用。美元一转此前70年代的颓势,开始持续大幅升值,演变为了“超级美元”。(参见前图:“德国马克-美元月度平均汇率)。超级美元导致了诸多的负面后果,这其中就包括著名的拉美债务危机(拉美国家由于以美元计价的债务大幅升值导致出现偿付危机)。
超级美元的另一个负面影响,就是美国经常性项目逆差大幅增加,同时由于此前**减税政策,财政预算赤字超过GDP5%,美国依赖于国外资本融资,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债务国。同时德国、日本巨大的出口优势,也使得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70年代的剧情似乎再一次重演,美国当*认为主要经济体间的经济政策已出现严重错调。即美国承担巨额贸易逆差,却仍在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本国经济;而日本、德国获取巨额顺差,却仍在实施紧缩财政政策。美国继而要求世界主要经济体共同干预美元,制止美元升值。结果当然是又一次的集体妥协,在1985年于纽约时代广场形成了著名的广场协议,美、德、日、法、英五国集团同意合作干预,使美元贬值。同时德国马克和日元进一步升值,以合理反应其经济实力。
还是如同70年代的剧情,广场协议两年后人们发现,美元又一次贬值过头,而美元大幅度过快贬值也引起了国际外汇市场的较大震荡。于是,又一次七国集团会议于1987年在卢浮宫召开,即卢浮宫会议。会议的主要精神是各国同意合作稳定美元汇率,同时各国财政部长也均作出了相关的经济政策承诺,包括美国减少财政赤字;日本刺激本国需求及税收改革;德国减税并降低利率等。
然而卢浮宫会议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七个主要经济大国协调宏观经济政策行动没有实际效果,市场对于美元悲观情绪加重,美元继续下跌,继而导致了当年10月著名的股市“黑色星期一”事件。
本书两名作者也表达了对于80年代开始美国倡导的各国协调行动的失望。尤其是行天丰雄,更是直言不讳的指出,美国过分主导了每次的协调过程,倾向于达成**交易而非实质的经济成果,同时美国总是利用美元和贸易保护作为威胁手段,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开放市场精神背道而驰。诸如日本和德国这样的贸易顺差国,甚至怀疑美国正在试图强加给他们一个只有美国受益的体系。
日本的借鉴
作为经历了战后日本经济腾飞以及日元兴衰起落的活化石人物,本书作者之一行天丰雄对于二战后至90年代之间的美日国际关系,尤其是货币关系的评述可谓是颇具参考价值。具体总结下来,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1950s-1960s,这个阶段属于美日之间的蜜月期。美国对日政策发生转变,从惩罚日本及限制日本经济,转变为鼓励日本自给自足,后进一步转向产业复兴。包括给予大量经济援助以及政策协助(“道奇”计划)。此外,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稳定的汇率环境下,日本凭借低廉的劳动力和低估日元,快速提高工业机械产品的出口份额,增加国际储备。同时在此期间,日本国际金融地位也持续提高,在“大哥”美国的提携下,陆续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合组织等精英国家圈层。但总体上国际关系还是以与美国的双边关系为主。
第二阶段,即1970s,这个阶段美国开始重视日本,在货币政策上不断施压,日本经济增速放缓。布雷顿森林崩溃后,美国开始对于日本不断扩大的贸易顺差产生不满,并持续迫使日元升值。同时要求日本刺激国内经济,分担美国带领世界经济增长的压力。日本方面总体还是以妥协为主,但尼克松在此期间的秘密访华,造成了日本对于美国信任感的削弱。
第三阶段,即1980s,这个阶段美国将日本视为在贸易层面的主要对手,而日本对美国的信任感进一步下降。如前述,在美国的“威逼利诱”下,日本在广场协议及卢浮宫协议一再妥协,日元被迫升值。日元升值后,**采取了激进的货币政策,导致了日元流动性大涨,20实际90年代初国内房地产及金融资产出现“泡沫化”,随后泡沫破裂,导致日本经济长期一蹶不振。
对于广场协议和卢浮宫协议是否导致日本“消失的二十年”,行天丰雄的观点是否定的。行天丰雄认为广场协议与日本此后的长期衰退没有直接关系,主要的原因还是日本当时国内政策失误所致。而回看日本和日元的起起伏伏,行天丰雄有以下观点:
美日同盟关系的核心因素在于,第一,日本接受美国在全球事务中的领导地位;第二,美国默许日本自由参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市场。日本在经济、**层面对美国依赖度太高,导致受制于美国。
美国对付日本的唯一最佳途径就是利用美元贬值和贸易保护施压,却往往忽略了自身需要改善的问题。
日本**官员存在利用美国“外压”的恶习,借助海外压力在国内实施改革,缺乏自身努力。
不确定的时代
本书著于1992年,原书主体内容在卢浮宫会议后即告一段落。中文版出版后,作者之一行天丰雄补充了部分对于当今国际货币体系的评述。总结下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尽管美国债务规模庞大,但美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美元的地位目前无法替代;
以出口拉动经济的国家(包括日本、中国等),需要感谢美国的赤字。在当今的货币体系下,顺差国家从美国逆差中获得美元储备,继而将美元储备用于购买美国国债,使得美国获得低成本的融资来维持其逆差。该模式目前运行顺畅;
中国正在快速崛起,中国的货币体系非常务实,目标是消除美国的单一霸权。主要方法包括支持创设国际性关键货币(如SDR)、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利用庞大的外汇储备进行由经济和地缘**因素引导的对外贷款和投资。
中国正在成为美国的“挑战者”,中美之间的角力不会很快结束,世界将要面对历史性的文明冲突。
启示与思考
货币体系是世界格*的直接反映,不远的未来可能再次发生变革。从金本制,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到如今信用货币体系,无论何种货币体系均需要一个实力最强并且最受信任的国家承担货币“锚”的角色,而这个角色大部分时间由美国扮演。但自特朗普**开始的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以及美元武器化的政策,无疑正在削弱全球的信心,全球货币体系可能正在酝酿一次变革。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告诉我们,国际储备货币对一个国家即是权利也是责任。权利体现在储备货币发行国实质上可以通过不断增发货币以及增加国家债务规模来支持本国经济的增长,而责任则在于需要努力保持国家经济稳定,制定本国的财政及货币政策时需要时刻考虑对全球货币体系的冲击,并维护世界对于本国货币的信心。
布雷顿森林体系尽管以崩溃告终,但证明了各国以及区域化的协调合作依然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佳范本。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黄金期,各国完全开放贸易,通过政策协同以及共同干预稳定汇率,在此基础上的经济增速实际上高于此后的浮动汇率制时代。本文作者保罗·沃尔克也在书中数次表达了对于汇率稳定以及各国协调行动的怀念和向往。
日本在战后的货币及贸易策略值得中国借鉴。中日两国均经历了快速崛起的过程,也先后成为了美国最大的挑战者,美国对于日本采取的限制政策与中国也颇有相似之处。而不同之处在于二战后日本在经济、**、国土安全上均无法独立于美国,面对压力屡次妥协。而中国的情况显然不同,我们的话语权也更加强大。
人民币国际化势在必行。从战后日本的经历可以看到,过于依赖美元将极大削弱国家的话语权,也将使得本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失去主动权。破除“美元中心”,让人民币登上世界舞台,才能实质上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和经济发展的独立性。尽管目前人民币在国际化进程中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我们也要看到人民币目前的流通开放程度较美元、欧元、日元等主流储备货币仍有一定差距,比如资本项目可兑换尚未开放,人民币回流仍以银行渠道为主,国债市场深度和流动性与发达经济体还有一定差距等等,这也一定程度阻碍了人民币实用性和吸引力的进一步提升。但相信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金融货币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人民币国际化将会取得更大的成果。
本文作者:米兰小球童,努力在腹肌和火锅烧烤之间寻找微妙平衡的投资风险守门人。
关于国策
国策投资是上海国际集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华域汽车、临港控股及众多科技企业共同发起设立的投资平台,自成立伊始即坚定地围绕硬核科技领域展开投资布*,目前已完成两支主基金募集,基金已投资项目包括字节跳动、精锋医疗、珠海冠宇、天岳先进、东微半导体、飞骧科技、伏达半导体、芯耀辉、芯德半导体、富乐华、健海科技、图达通、芯钛科技、积塔半导体、类比半导体、理想**晖、锦源晟、琻捷电子、德兰明海、胜达克、长光辰芯、东恒新能源、麦田能源、海科电力等科技领域优质企业。
产业报国 |资本济策
《见证失衡双顺差、人民币汇率和美元陷阱》pdf下载八反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见证失衡》(余永定)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https://pan.baidu.com/s/1lAwRBpHMd8PaE9-1meyumA提取码:2aiu书名:见证失衡作者:余永定豆瓣评分:8.7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年份:2010-6页数:308内容简介:《见证失衡:双顺差、人民币汇率和美元陷阱》作为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作者十多年来一直呼吁遏制中国经济的双顺差,理顺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但却并不如愿。今日中美经济关系的严重扭曲,使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作者当年的忧虑。《见证失衡:双顺差、人民币汇率和美元陷阱》遴选其三十多篇代表作品,以年代为序,试图表现作者一脉相承的见解,同时也表达了一个经济学家敢于反思研究历程并接受历史检验的勇气。作者简介:余永定;1948年生,广东台山人。牛津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1998年至2009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研究所所长,2004年7月至2006年7月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研究领域:宏观经济、世界经济、国际金融。著有MacroeconomicAnalysisandtheDesignofStabilizationPolioyinChina(牛津大学图书馆藏,1994年)、《我看世界经济》(三联书店,2003年)、《一个学者的思想轨迹》(中信出版社,2005年)等。
87年人名币兑换美元汇率
那时是1:2左右。
八零年美元兑换人民币是几比几?
如果是现钞,用现钞买入价,1美元可兑换:1*652.10/100=6.5210元人民币如果是现汇(汇票等),用现汇买入价,1美元可兑换:1*656.84/100=6.5684元人民币
90年代港币人民币汇率
1990年港币兑人民币汇率-:1990年港币比人民币元值钱,正确的说1997年之前港币汇率比人民币元高,根据中国银行外汇汇率信息库可以查询1994年9月8日港币兑换人民币元外管*中间价:1港币=110.60人民币元.九十年代初人民币与港币汇率是多少-:一港币等于1.2人民币解放初期港币对人民币汇率我想问几个问题1.1941年,:一看你就知道不是两广人“仙”是英文Cent的音译,10仙得1毫,哪个大哪个小自己掂量民国末年,通货膨胀,大家拒收国币,两广不少地方以港纸结算,广东解放后不久,当时官价是1元港纸等于人民币几百元,后来涨过千,黑市达3000多,到1950年初,港纸退出市场,官价涨到4000多,黑市甚至达八千多,经过整顿,维持在4000以下,3000多左右当时5万港元是一笔很大的数,中产阶级只是极少人,60年代那时渡轮加价5仙(原价2毫)都引起市民的抗议*,可想而知120900港币兑换人民币是多少:不同时间汇率不同,汇率根据货币供求情况经常在变化,交易是以银行柜台成交价为准,汇率参考中国工商银行官方网站.100港币兑换人民币实时汇率情况如下:货币现...1990年人民币兑换港币的汇率是多少?-:汇率是不断变化的,使用时请参考自身所需当日当时汇率,在银行柜台和网银上兑换时依据的是当时的实时报价.货币兑换1港元=0.8339人民币元1人民币元=1.1992港元数据仅供参考,交易是以银行柜台成交价为准更新时间:2016-02-1519:311990年港币汇率-:时间:2009.07.1200:00:09,100港币兑换人民币货币名称现汇买入价现钞买入价卖出价基准价中行折算价发布时间港币87.9787.2788.3188.1488.142009.07.1200:00:09用人民币兑换港币用卖出价,100元人民币可兑换100*100/88.31=113.24港币汇率经常在变,可参考http://www.***.cn/sourcedb/whpj/九十年代人民币兑多少港元-:1港元=人民币0.88元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08年11月3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8288元,1欧元对人民币8.7337元,100日元对人民币为6.9353元,1港元对人民币0.88095元,1英镑对人民币11.0070元.九十年代100元港币兑换人民币多少-:那时港币比人民币值钱,至少要换人民币110以上1990年的港币值多少钱-:流通货币不值钱,按照今日实吋汇率:1港币=0.8290人民币元,交易是以银行柜台成交价为准.怎么查询1990年的人民币对港元汇率?-:1、找中行,让他们给你打一个外汇报价表单,然后盖他们营业部的章.2、网站你可以去中行的官方外汇牌价网站:http://www.***.cn/sourcedb/whpj/点右上角有个往日牌价搜索即可!
请问一下1975年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是多少?
1975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1.83亿美元;1975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1.5 0元人民币兑换 1美元
1984年一美元兑换人民币几元?
1984年,1美元相当于2.2043人民币。
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每天都在波动,最近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是一美元兑换人民币七块二毛钱左右。如果想用人民币兑换美元的话,最好还是去中国人民银行走正规的窗口兑换。
1979-2009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
【历年人民币汇率表】美元兑人民币均价(1美元)1949-1955年份平均汇率1949年2.31950年2.751951年2.2381952年2.6171954年2.6171955年2.46181971年-2004年年份平均汇率(1美元)1971年2.4621972年2.2451973年1.9891974年1.9611975年1.8591976年1.9411977年1.8581978年1.6841979年1.5551980年1.4981981年1.7051982年1.8931983年1.9761984年2.3201985年2.9371986年3.4531987年3.7221988年3.7221989年3.7651990年4.7831991年5.3231992年5.5161993年5.7621994年8.6191995年8.3511996年8.3141997年8.2901998年8.2791999年8.2782000年8.2792001年8.2772002年8.2772003年8.2772004年8.2772005年1月-2009年月年份-----最低汇率--最高汇率(1美元)2005年8.2765--2005年8.07022006年8.0705--2006年7.80872007年7.8135--2007年7.30462008年7.2996--2008年6.80092009年1月6.8399--2009年5月5日6.8201最新汇率2010年01月04日1美元对人民币6.8281元2009年12月31日1美元对人民币6.8282元求采纳
今日新闻综述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年内首“破7”#中老铁路货运突破2000万吨……
【中老铁路货运突破2000万吨】记者17日从中国铁路昆明*集团有限公司获悉,截至5月16日,中老铁路累计发送货物突破2000万吨。其中,跨境货物运量超400万吨。据悉,中老铁路开通运营至今,发送货物品类更加丰富,已从开通初期的10余种拓展到2000余种。
【专家学者走进云南“珠江源头第一市”解码“文化曲靖”】17日,“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清凉曲靖专场新闻发布会举行,多位专家学者齐聚曲靖市南城门广场,从爨文化、珠江源文化、陶瓷文化、刺绣文化等方面解码“文化曲靖”,共邀游客到清凉曲靖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云南发现一樟科土楠属新种——大果土楠】记者17日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获悉,该园科研人员在云南省东南部的野外考察中发现一樟科土楠属新种——大果土楠。与分布于中国南部、西南部和中南半岛临近地区的其他土楠属物种相比,大果土楠在形态学上具有巨大光滑的椭圆形果实,小枝光滑无毛以及花序被微柔毛等特征。目前,该物种仅发现于云南省马关县。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植物分类学期刊Phytokeys。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年内首“破7”】17日,离岸、在岸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先后跌破“7”。截至当天18时,前者最低触及7.0225,后者一度跌至7.0030,这是2022年12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首次击穿“7”这一整数关口。
【“循迹云南”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在美举行】“循迹云南”系列文化交流活动近日在美国大华府地区举行。其中,5月13日至22日,昆明理工大学、昆明当代美术馆与美国“中国民居”复建项目在华盛顿联合举办“在·野——云南建筑传统研究展”,通过图片、文字、模型、装置、影像等多种媒介全面展示云南的建筑传统和多民族人文、历史文化,让美国民众了解和体验中国西南地区风土人情、文化建筑、农业、手工艺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