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两年间营收翻番,净利却下滑,天准科技怎么了? 4月8日,天准科技公布2020年年度业绩报告(修订版),业绩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6411.02万元,较上年同比增加78.19%;
两年间营收翻番,净利却下滑,天准科技怎么了?
4月8日,天准科技公布2020年年度业绩报告(修订版),业绩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6411.02万元,较上年同比增加78.1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8320.64万元,较上年增加24.69%。
这样的业绩在行业下行的2020年来看,说得上优秀,但数据背后,却有另一层深意。
实际上,2020年天准科技大幅增长的背后是2019年业绩的下滑。2020年营收9.64亿元,扣非净利润为8320.63万元,而2018年,营收5.08亿元,扣非净利润即为8588.14万元。2020年相比2018年有着近乎翻倍的营收,但净利润却还不及2018年。
天准科技2020年利润表(来源:天准科技)
年均4%的毛利率下跌
天准科技成立于2010年11月,2019年7月22日于科创板上市,公司自身定位为装备制造商,以机器视觉为核心技术,专注服务于工业领域客户,主要产品为工业视觉装备,包括精密测量仪器、智能检测装备、智能制造系统、无人物流车等,产品功能涵盖尺寸与缺陷检测、自动化生产装配、智能仓储物流等工业领域多个环节。
公司年报显示,2018年至2020年度,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49.25%、45.71%和42.46%,呈逐年下降趋势,尤其是无人物流车业务,甚至出现营业成本高于营业收入的情况。
公司尚未公开具体的无人物流车产品,根据公司在投资者平台回复可知,公司目前无人物流车业务是公司为菜鸟物流做的定制产品化开发,公司为其提供了无人物流车硬件平台。
2020年天准科技主营业务分产品情况利润表(来源:天准科技)
这样的情况背后或者与公司在销售和研发上的巨额投入有关,2020年公司研发投入1.54亿元,比上年增长63.2%,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6.03%;2020年公司销售费用为1.35亿元,同比去年增长了63.09%,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4.00%。
针对这样快速增长的销售、研发费用,行业相关人员表示:“一般来说,销售费用突然增长的最大可能是公司为了打开销售渠道,通过加大资本投入的方式布*销售网络。研发的巨额增长更是比较常态化的事情,具体的原因,应该是公司为了巩固加强自身的核心技术,加强核心竞争力,从而加大了在研发上的投入。”
这样的销售策略能否获得成效仍不可知,但就如上述利润表所示,增营收不增利润是目前公司面临着的难题。
目前天准科技旗下产品的毛利率大多处于40%-50%,而自身掌握着核心技术的国外领先企业如基恩士、康耐视、海克斯康等,产品毛利率普遍高达50%-80%。再对比国内市场,机器视觉产品毛利率大多处于40-50%,但也存在部分企业毛利率远高于此,矩子科技2016-2019年机器视觉产品的毛利率均保持在50-60%的区间,奥普特2017-2019年机器视觉产品的毛利率均处于70%以上。
诚然,随着机器视觉行业入*者增多,市场逐渐成熟,产品价格在一定时间内将持续走低,直至价格稳定至合理范围。但在价格持续走低的同时,硬件、软件等成本的价格也同步走低,行业整体毛利率相对稳定略微下滑。
问及毛利率问题,机器视觉行业从业人员表示:“目前的机器视觉行业,随着产品规模化、国产产品比例的逐渐升高,行业毛利率的确呈缓慢下滑,但整体还是相对稳定。”再问及天准毛利率相关问题,其表示天准科技近三年主营业务毛利率从近50%降至42%,这样的毛利率下落水平在行业内算走低的情况。
论及天准科技毛利率下滑更具体的原因,上述从业人员表示这或与天准集成设备商的定位有关。
根据天准科技在招股书公布的供应商来看,近几年天准科技第一大的供应商均为日本基恩士。这或导致生产的成本高,毛利率整体较低,论及更深层次的原因或还是公司产业链不完整,无法有效提高毛利率,这同样也是国内机器视觉行业的通病。
持续走高的应收账款、存货
除了毛利率问题外,应收账款和存货问题也是公司财报中应被重点关注的方面。关于应收账款,公司2019年应收账款余额比2018年激增6541.18万元,而2020年,其应收账款较2019年更是增加近1亿元,应收账款金额达到了2.24亿元,已占总资本10.58%。
公司表示,这样的巨额应收账款是由于本期销售额大幅增长,导致信用期内应收款增加。但这样过高的应收账款,必然将对公司的流通资金造成极大的压力,并且也容易导致公司坏账率过高,2019年公司坏账准备计提率为3.08%,到2020年即涨高至3.84%。
关于存货,截止至报告期末2020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显示公司存货账面余额为3.93亿元,占总资本的18.57%,但公司在关键审计事项里显示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存货账面余额为3.98亿元。关于这相差500万的数额,原因为何尚不可知。
但无论如何,过高的存货也对公司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且公司年报表示,2018年至2020年度,公司存货周转率分别为1.49、1.26及1.71,均处于较低水平,使得公司对营运资金需求较高。
资本来势汹汹
除了内忧,天准科技同样面临着外患。近期,资本持续流入机器视觉领域,新玩家试图用资本走出新路。
4月47日,成立于2016年的机器视觉行业新秀梅卡曼德宣布完成由美团领头的数亿元C轮融资,据了解,本轮融资已经是梅卡曼德的第八轮融资。
3月12日,工业领域AI视觉检测服务商「心鉴智控」宣布已完成6000万元A轮融资,由经纬中国领投、华映资本跟投,老股东松禾资本、奇绩创坛继续加码,亿梯资本担任融资财务顾问。本轮融资将用于产品研发、团队扩充、市场推广等方面。
而在此之前,2月9日,视科普获得母公司万讯自控增资6000万丹麦克朗;2月24日,知象光电完成数千万A+轮融资;3月3日,扩博智能完成2亿Pre-B-4轮融资;3月9日,图漾科技宣布获得绿的谐波战略投资。
除了汹涌来袭的新玩家,旧玩家也同样投入巨额资金,意图开拓新的领域。3月11日,柏楚电子发布定增预案,拟募资不超过10亿元,其中3亿元用于“智能焊接机器人及控制系统产业化项目”,而这一项目内就包括机器视觉相关产品。
总而言之,公司毛利率的逐年降低、应收账款和存货的逐渐增高以及市场上加剧的竞争,对公司经营必然会造成较大影响。那么天准科技通过研发、营销能否应对这些问题,这同样也是整个机器视觉行业应认真考虑的问题。
招募作者
高工机器人正在招募兼职内容创作者和专栏作家,请将简历和原创作品投至邮箱:my.pan@gaogong123.com
我们对职业、所在地等没有要求,欢迎有兴趣有能力的朋友加入!
智创平湖数字化“新故事”
博迈机器人即将落户深圳
华数推出“硬核”3C装配机器人新品
来一场由富士康发起的智动化技术探讨盛会!
点
东莞市天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东莞市天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2018-05-24在广东省东莞市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东莞市南城街道胜和社区体育路2号鸿禧中心A座1009室。东莞市天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41900MA51QFGH01,企业法人陶宏生,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东莞市天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网络技术技术研发、技术推广服务;商业信息咨询;企业管理咨询;市场信息咨询;市场调查(不含涉外调查);应用网络软件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增值电信业务经营;电脑图文设计、制作;企业营销策划;企业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组织策划;电脑动画设计;软件开发;产品设计;网上销售:教学设备、日用品、电子产品、数码产品、五金交电、电器、服饰、箱包、工艺美术品(不含危险化学品)、运动用品、卫浴用品、厨具、环保餐具、纺织品、家居用品、仪器仪表、床上用品、洗涤用品、化妆品、办公家具、办公设备、办公用品、电脑及周边设备、打印设备、电脑耗材、灯饰、自行车(不含电动自行车及其他加装动力装置的非机动车)、木制品、陶瓷制品、玩具、皮革制品、汽车配件;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国内各类广告。(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东莞市天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大家觉得天德勤怎么样?
相信自己的判断吧
苏州天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天准科技股份公司(TZTEKTechnologyCo.,Ltd.)成立于2005年,总部位于中国苏州。作为中国智能工业领域的著名高端品牌,天准致力于为精密制造业客户提供工业自动化与智能化的产品与解决方案,涵盖产品尺寸测量、表面缺陷检测、自动化生产装配等各环节,帮助精密制造业客户提升质量、改善效率、降低成本,从而推进客户企业的竞争力提升!法定代表人:徐一华成立时间:2009-08-20注册资本:14520万人民币工商注册号:320512000103733企业类型: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公司地址:苏州高新区培源路5号
上海品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上海品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很不错。公司从事信息专业技术、汽车专业技术、机械设备专业技术、通讯专业技术、航空航天专业技术、船舶专业技术领域内的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转让,会务服务,展览展示服务,市场信息咨询与调查(不得从事社会调查、社会调研、民意调查、民意测验),企业管理咨询,商务咨询,计算机服务(除互联网上网服务),软件开发,工业软件服务,工具软件服务,网络工程,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汽车零配件、电子产品、机电设备的销售,从事货物与技术的进出口业务。
300615欣天科技怎么样?
还算可以的,工资六千左右,五险一金,有带薪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加班三倍工资,每年员工旅游一次,免费三餐和住宿,年底报销回家往返路费。
问问这家公司怎么样
我一个同学在里面做质检的啊是岳王那家她要在里面做了5年了好像是不错的里面
天津津科电子有限公司怎么样
津科电子不错,待遇中等,公司制度完善,五险一金,法定节假日休息……不过你确定要去的是津科电子而不是津科软件哦!后者就不用考虑了
苏错友业呢州天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天准科技股份公司(TZTEKTechnologyCo.,Ltd.)成立于2005年,总部位于中国苏州。作为中国智能工业领域的著名高端品牌,天准致力于为精密制造业客户提供工业自动化与智能化的产品与解决方案,涵盖产品尺寸测量、表面缺陷检测、自动化生产装配等各环节,帮助精密制造业客户提升质量、改善效率、降低成本,从而推进客户企业的竞争力提升!法定代表人:徐一华成立时间:2009-08-20注册资本:14520万人民币工商注册号:320512000103733企业类型: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公司地址:苏州高新区培源路5号
天准科技科创板上会在即,请问那2263元的月薪该怎么解释?
苏州天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准科技)非常幸运,是科创板第一批上会的三家企业之一。而且,这家公司号称是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核心技术是机器视觉,主要产品为工业视觉装备,包括精密测量仪器、智能检测仪器装备、智能制造系统等,而公司的客户包括苹果、三星、富士康等众多国际巨头,光环很多。
但撇开这些耀眼的文字描述,仔细研究公司的财务数据,我们发现该公司的生产人员薪酬竟然低到只有2263元/月,与公司生产所在地苏州的最低薪酬水平接近,作为一家这么高大上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又是高端精密设备,这种薪酬水平让人实在无语。另外,公司的存货数据与产销数据有不匹配,给出的解释竟然是我把库存商品给拆解了,也有搪塞交易所之嫌。最后,公司“过度依赖国外核心零部件”,技术实力好像更多还是体现在纸上。
生产员工月薪2263元,苏州的工人就这么便宜?
据招股书披露,报告期内天准科技的生产人员薪酬一直明显偏低,不仅是远低于当地平均薪资水平,甚至已经接近当地的最低薪酬标准。作为生产精密设备的高科技企业,这应该是不可能的事情。
据招股书披露,公司报告期内员工总数分别为337人、509人、789人,其中生产人员人数分别为54人、117人、166人。招股书直接披露“直接人工成本就是公司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过程中直接生产人员的薪酬成本”,而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成本中直接人工成本分别为240.37万元、317.74万元、508.00万元。
根据上述生产人员人数与直接人工成本两组数据简单计算,公司报告期内平均生产人员的薪酬为4.45万元/年、2.72万元/年、3.06万元/年,折合月薪仅有3709.41元/月、2263.11元/月、2550.20元/月。不仅生产人员工资很低,而且2017年生产员工薪酬相比2016年还出现了大幅下滑,2018年也没有超过2016年的水平,作为一家业绩高速成长的生产精密设备的拟上市公司,这样的情形有点天方夜谭的感觉。
先与公司所在地苏州市的平均薪酬做一对比。据披露,报告期内苏州市当期平均薪酬分别为7.99万元、8.74万元、9.55万元,公司生产人员的薪酬仅有当地平均薪酬的55.71%、31.07%、32.04%,同时公司也披露,报告期内苏州市最低工资标准分别为2.18万元、2.26万元、2.37万元,我们发现2017年、2018年公司生产人员的薪酬仅略高于苏州市的最低薪酬标准,这样的薪资水平恐怕也太不符合情理了吧。
再与天准科技自身的薪酬体系做对比。据披露,公司报告期内所有职工的平均薪酬分别为15.63万元、16.98万元、16.39万元,不仅远高于当地苏州市的各期平均薪酬,甚至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薪酬。报告期内同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薪酬分别为15.63万元、16.98万元、16.39万元。公司报告期内平均薪酬高于同行上市公司,而生产人员的薪酬又低至当地的最低薪酬水平,这样巨大的反差也让我们无法理解。
经过我们反复研究天准科技的各种薪酬数据,也没有找到合理的解释,唯一可能就是公司存在账外支付嫌疑。因为生产人员的实际薪酬支付应该要高于招股书中的数据,大股东或关联方可能从账外现金支付了差额部分,这就相当于虚增了一部分净利润,也属于财务造假行为。当然,这只是一种推测,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天准科技能有2263元的月工资招到生产人员?还看公司的下步解释吧。
天准科技的财务数据一点都不准
天准科技号称自己研究的产品的检测精度已经达到3微米,中国最优,全球也是领先的。但这么精准的高科技公司,财务数据却一点都不准,连自己的库存数据都对不上,被交易所反复问询后才解释说有些库存商品被拆借了,有点搪塞之词的味道。
据招股书披露,公司2018年精密测量仪器产量为1073台、销量为1055台,销量当年比产量高出18台,按常理来说,这18台精密测量仪器应当计入存货中的库存商品或者发出商品科目下。也就是说,2018年末精密测量仪器的存货商品或发出商品数量相比2017年末应当高出18台。同样的,据披露,公司2018年智能检测装备产量为371台,销量仅有281台,也就意味着2018年末智能检测仪器的存货商品或发出商品数量应比2017年末高出90台。
那真实情况是这样的吗?在首次披露的招股书中,我们并没有找到存货中具体商品的数量明细,但在公司第一次问询回复中,我们找到了相关数据。
据披露,2017年公司库存商品与发出商品中分别有精密测量仪器26台、88台,合计114台,2018年库存商品与发出商品中分别有精密测量仪器20台、79台,合计99台,相比前一年还少了15台,这与我们此前根据产销做的推论完全相反。再来看智能检测装备,据披露,2017年公司库存商品与发出商品中分别有智能检测装备34台、55台,合计89台,2018年公司库存商品与发出商品中分别有智能检测装备110台、50台,合计160台,相比前一年多了71台,这与此前推理智能检测装备应该多出90台的数据也不相符。多生产的设备去了哪里了?
或许上交所也产生了与我们同样的疑问。在二轮问询中,上交所要求公司详细披露存货中产品与产销情况的勾稽关系。于是在公司二轮问询回复中,又给出了一个令人大跌眼镜的解释。
公司辩解称,库存商品的减少是部分产成机被改装了,还有部分产成机竟然又被拆了!先说说部分产成机被拆,公司解释会对部分产品进行拆机以加快存货流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说实话,拆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逻辑倒让人大开眼界,挺涨见识的,其它的IPO公司可要学着点。
再说说部分产成机的改造。这个行为本身没有问题,公司根据客户需求改造一些产成品也是常见。但是,改造过程对于系统与设备来说仅仅是软件的更换或硬件的升级改造,改造过程应该也只是一台新机换一台旧机,对于存货数量来说不会有什么影响。
如此看来,二次问询中才被迫提到的拆机量与改造量着实是疑点重重,更像是搪塞之词。更让人费解的是,公司在回复函中用当期产量减去当期改造量,从到达到与当期库存的平衡,明显是表示产量中已经包含改造量;然而在申报的招股书中,公司披露“上表中产量为新制产品的数量,不包括升级改造的数量。”前后自相矛盾,公司的解释不是搪塞又是什么了?
核心零部件依赖竞争对手,含科量在哪里?
天准科技号称科技水平很高,但是公司核心零部件绝大多数靠外部采购,其中核心零部件中的视觉传感器更是全部靠外部采购,而且供应商基恩士还是公司行业内的主要竞争对手,这恐怕有点危险吧。
据招股书披露,公司产品的核心技术是机器视觉,而视觉传感器是整个机器视觉系统信息的直接来源,也是机器视觉行业的关键要素。又据公司披露,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3D视觉传感器,总体性能指标优于同行业竞争对手基恩士、康耐视已公布最先进型号的同类传感器,具备国际先进性。
如此看来,公司科技含量还是不错的。然而,令我们大跌眼镜的是,公司自主研发的具有“国际先进性”的视觉传感器,竟然一个都没有用到自家的产品上。而自家产品上使用的视觉传感器,全部依靠进口,供应商还是“性能指标落后”的基恩士。据招股书披露,报告期内公司向基恩士采购视觉传感器,基恩士也是公司报告期内的第一大供应商,采购金额分别为810万元、2,601万元、3,629万元,占当期材料采购总额的比例分别为11%、11.24%、10.96%。
这就让我们很奇怪了,首先视觉传感器是公司所有产品的“眼睛”,属于核心零部件之一,如此重要的零部件却全部进口,恐怕多少会让人怀疑公司的研发实力。其次,据公司披露,公司已经有了自主生产视觉传感器的能力,且性能更好,技术更先进,然而公司还采购国外落后的传感器用在自家产品上,恐怕也有些说不过去。最后,公司视觉传感器的供应商还是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这其中也或许存在潜在的利益冲突。那么基恩士为什么愿意把核心零部件视觉传感器卖给公司呢?
我们来看看公司与基恩士报告期内的毛利率对比。据披露公司报告期内综合毛利率分别为58.01%、48.04%、49.17%,而基恩士同期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80.89%、80.88%、82.13%。可见,报告期内公司的毛利率远远小于基恩士的毛利率水平,且两者的差距还在逐年扩大。或许这就是基恩士愿意把核心零部件卖给竞争对手天准科技的原因,基恩士将视觉传感器卖给公司的同时,也意味着掌握了上游的定价权,这也导致了公司的综合毛利率远低于基恩士。
那么公司是否对核心零部件存在严重的进口依赖呢?上交所在第一次问询中也提到了此问题。公司回复中表示,“发行人存在部分核心原材料的进口依赖。颜色传感器、光谱共焦传感器两类核心零部件目前尚未出现满足公司技术需求的国产成熟产品,主要向美国FluxDataInc、普雷茨特激光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等公司进口。”请注意,公司就是不说核心零部件视觉传感器也是从竞争对手基恩士处进口。
此外,除了视觉传感器这一核心零部件是通过向竞争对手采购之外,公司其他核心零部件也基本来自于外部的进口。据披露,公司的核心零部件除了激光传感器、颜色传感器、光谱共焦传感器等视觉传感器之外,还有运动控制器以及运动模组。报告期内运动控制器的自产数量比例分别为60%、14%、9%,自产金额比例分别为65%、21%、20%,自产比重在逐年下滑,是为了节约研发成本,还是本身的自研产品就难以满足市场的要求?恐怕公司需要给个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