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哪项是十二经别的主要功能是(《中医基础理论》习题1)

admin 2024-01-22 15:24:19 608

摘要:《中医基础理论》习题1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结业考试试卷一(A1) 一、单项选择题(1~20题,每题1分,计20分)(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1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结业考试试卷一(A1)

一、单项选择题(1~20题,每题1分,计20分)(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

A.隋唐时期B.金元时期C.明清时期D.战国至秦汉时期E.春秋战国时期

2.金元四大家中,“养阴派”的代表人物是()

A.刘完素B.李杲C.张从正D.朱震亨E.张元素

3.以下属于阴中之阳的是()

A.心B.脾C.肝D.肾E.肺

4.“佐金平木”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

A.五行相生B.五行相克C.五行相乘D.五行相侮E.五行制化

5.脏腑之中,被称为“孤府”的是()

A.胆B.胃C.三焦D.脾E.脑

6.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

A.鼻B.耳C.口D.舌E.目

 7.“罢极之本”是指()

A.肝B.肾C.脾D.胆E.心

8.五脏中,与全身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

A.肝与肺B.心与肺C.脾与肺D.肾与肺E.心与肾

9.具有“贯心脉行血气”功能的是()

A.元气B.心气C.宗气D.营气E.卫气

10.“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

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E.津能化气

11.内脏下垂的主要病机是( )

A.宗气虚 B.胃气虚 C.脾气虚 D.肾气虚E.肺气虚

12.经络系统中,具有加强十二经脉在体表联系的是()

 A.正经B.经别C.经筋D.别络E.奇经

13.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的交接部位是()

A.拇指端B.食指端C.中指端D.小指端E.无名指端

14.平素畏热喜凉、好动易躁,易感暑热邪气的体质类型属于()

A.偏阴质B.偏阳质C.痰湿质D.阴阳平和质E.气虚质

15.六淫邪气中,具有伤津而不耗气致病特征的是()

 A.风邪B.火邪C.暑邪D.燥邪E.以上都不是

16.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

 A.怒则气上B.思则气缓C.悲则气消D.惊则气乱E.劳则气耗

17.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是()

 A.正气不足B.邪气侵袭C.正邪相争D.体质虚弱E.气候异常

18.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

A.阴损及阳B.阳损及阴C.阴盛格阳D.阳盛格阴E.阴盛转阳

19.临床上气虚病变以下列哪项为多见()

A.脾肾B.肺肾C.心肺D.脾肺E.心肾

20.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

 A.阴偏盛B.阳偏盛C.阴偏衰D.阳偏衰E.阳胜则阴病

二、多项选择题(21~40题,每题1分,共20分)(答题说明:下列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2个是正确的。请为每题选择2个及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

21.在*食五味中,属于阴的味是()

 A.辛B.甘C.酸D.苦E.咸

22.五脏分阴阳,以其功能特点而言,属阳的有()

A.心B.肝C.脾D.肺E.肾

23.以下在五行中属木的是()

 A.筋B.脉C.肉D.目E.胆

24.阴阳失调的病机变化包括()

A.阴阳偏盛B.阴阳偏衰C.阴阳互损D.阴阳格拒E.阴阳亡失

25.与气的生成关系密切的脏是()

A.心B.肝C.脾D.肺E.肾

26.以下属于气的升降失常的是()

A.气滞B.气逆C.气脱D.气闭E.气陷

27.气为血之帅是指()

 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生气

28.以下不属于经脉的有()

A.十二经别B.十二经筋C.十五别络D.十二皮部E.奇经八脉

29.与血液运行关系密切的脏是()

A.心B.肝C.脾D.肺E.肾

30.以下经脉中,行于目内眦的有()

A.手太阳小肠经B.足太阳膀胱经C.足阳明胃经D.手少阳三焦经E.足少阳胆经

31.以下病邪,属于阳邪的有()

 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燥邪

32.因人制宜治则的应用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A.年龄不同B.性别差异C.体质强弱D.生活习惯不同E.肤色不同

33.宗气的生成与下列何脏的关系密切()

 A.心B.肝C.脾D.肺E.肾

 34.以下何脏腑与水液代谢有关()

A.肺B.脾C.肾D.三焦E.膀胱

35.五脏之中,与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关系密切的有()

 A.心B.肝C.脾D.肺E.肾

 36.以下经脉中循行至齿的是()

A.手太阴肺经B.手阳明大肠经C.足阳明胃经D.足太阴脾经E.手太阳小肠经

 37.六淫之中,易耗气伤津的邪气有()

A.风邪B.燥邪C.暑邪D.湿邪E.火邪

 38.胆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化生血液B.排泄糟粕C.分泌胆汁D.贮存胆汁E.排泄胆汁

39.血液的生成来源有()

A.津液B.肾精C.营气D.元气E.卫气

40.影响外环境的因素有()

A.气候变化B.地域特点C.生活环境D.工作环境E.社会环境

三、填空(41~50题,每空0.5分,共10分)

4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42.按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疗原则是()与()。

 43.肝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与()两个方面。

44.六腑的共同的生理功能是()和()水谷。

45.血运失常包括()与()两个方面。

46.十二经脉循行,足少阴肾经上接()经,下交()经。

47.气随津脱的生理基础是(),大失血急用补气*的理论依据是()。

48.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包括()与()。

49.饮食失宜包括饮食不节、()与()三个方面。

50.预防包括()与()两个方面。

 四、名词术语解释(51~55题,每题2分,计10分)

 51.阴阳

52.藏象

53.经络

54.体质

55.内生“五邪”

五、简答题(56~60题,每题4分,计20分)

 56.何谓五行的相生相克?其规律如何?

57.十二经脉的走向与交接规律是什么?

58.简述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59.何谓反治?其常用的治法有哪些?

60.简述精的概念内涵。

六、论述题(61~62题,每题10分,计20分)

61.何谓肝主疏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试述之。

 62.试述邪正盛衰与疾病虚实变化的关系。

中医*类专业本科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结业考试试卷一(A1)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1~20题,每题1分,计20分)

1.D   2.D  3.C   4.B  5.C  6.B  7.A  8.A  9.C10.D

11.C12.D13.D14.B15.D16.B17.A18.C19.D20.C

二、多项选择题(21~40题,每题1分,计20分)

21.C.D.E  22.A.B      23.A.D.E   24.A.B.C.D.E    25.C.D.E

 26.B.E    27.A.B.C  28.B.C.D  29.A.B.C.D      30.A.B.C

31.A.C.E 32.A.B.C.D33.C.D    34.A.B.C.D.E    35.B.C

36.B.C     37.C.E        38.D.E     39.A.B.C           40.A.B.C.D.E

 三、填空(41~50题,每空0.5分,计10分)

 41.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42.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43.主疏泄主藏血

 44.受盛传化

45.血瘀出血

46.足太阳膀胱经手厥阴心包经

47.津能载气气能摄血

 48.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

 49.饮食偏嗜饮食不洁

50.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四、名词术语解释(51~55题,每题2分,共10分)

 51.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中相互关联(1分)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1分)。

 52.藏象,是藏于人体内的内脏(1分)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1分)。

53.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1分)、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传导感应信息的通路系统(1分)。

54.体质,是指人类个体在生命过程中,由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所决定的(1分)在形体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活动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性(1分)。

55.内生“五邪”,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功能失常而产生的化风、化寒、化湿、化燥、化火的病理现象(1分),由于病生于内,故分别称为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统称为“内生五邪”(1分)。

五、简答题(56~60题,每题4分,计20分)

56.五行相生,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的有序的递相滋生、助长、促进的关系(1分);相生的规律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依次相生(1分)。五行相克,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的有序的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1分);相克的规律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依次相克(1分)。

 57.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为:手三阴经,从胸走手(0.5分);手三阳经,从手走头(0.5分);足三阳经,从头走足(0.5分);足三阴经,从足走腹(0.5分)。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为:手三阴经与手三阳经交接于手指末端(0.5分);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交接于头面部(0.5分);足三阳经与足三阴经交接于足趾末端(0.5分);足三阴经与手三阴经交接于胸腹部(0.5分)。

58.湿邪的性质与致病特征是:①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性类水,故为阴邪;湿邪袭人易阻滞气机,损伤脾阳(1分)。②湿性重浊。湿邪致病的症状有沉重、秽浊不清等特征(1分)。③湿性黏滞。湿邪致病具有症状上黏腻不爽,病程上缠绵难愈的特征(1分)。④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邪致病多引起下肢及下焦部位病变(1分)。

59.反治,又名从治,是指顺从疾病的假象而治的治疗原则,适用于疾病的现象与本质不全一致的病证(2分)。反治的常用治法有:①寒因寒用,即以寒性*物治疗具有假寒征象的真热假寒证(0.5分);②热因热用,即以热性*物治疗具有假热征象的真寒假热证(0.5分);③塞因塞用,即用补益的*物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真虚假实证(0.5分);④通因通用,即用通利的*物治疗具有通泻症状的真实假虚证(0.5分)。

60.人体之精,是由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华物质,是人体生命的本原,是构**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1分)。人体之精的概念可从三个层次来认识:①狭义之精:指具有繁衍生命的生殖之精,是人体之精的本始含义(1分);②广义之精:指人体之内的一切液态精华物质,包括先天之精、水谷之精、血液、津液等(1分);③一般意义的精,即通常所说的精,只包括先天之精、水谷之精、生殖之精及脏腑之精(1分)。六、论述题(61~62题,每题10分,计20分)

 61.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进而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脾胃之气的升降、胆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志的舒畅等作用(2分)。肝气的疏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促进血与津液的运行输布:气能行血,行津,肝气能调畅气机,故能促进血液运行与津液输布(2分);②促进脾胃的运化与胆汁的分泌排泄:肝通过调节脾胃气机的升降与胆汁的分泌、排泄而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吸收(2分);③调畅情志:情志活动以气血运行通畅为基础,肝气疏泄能调畅气机,促进血行,故能调畅情志(2分);④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女子的排卵与月经来潮,男子的排精,依赖于气机的调畅及肝气的疏泄功能(2分)。

62.邪正盛衰决定病证的虚实:实,是以邪气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状态,其病机特点是邪气亢盛,正气未衰,正邪斗争剧烈,出现一系列亢奋有余的证候,称为实证(2分);虚,是以正气不足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状态,其病机特点是正气不足,邪气不盛或已退,难以出现剧烈的邪正斗争,出现一系列虚损、衰退、不足的证候,称为虚证(2分)。邪正盛衰与虚实的变化有关:①虚实错杂,包括虚中夹实(正虚为主,兼有实邪)(1分)与实中夹虚(邪实为主,兼有正虚)(1分);②虚实转化,包括由实转虚(邪气久留,损伤正气)(1分)与因虚致实(正气不足而邪气积聚)(1分);③虚实真假,包括真实假虚(大实有羸状)(1分)与真虚假实(至虚有盛候)(1分)。 

搜吧学堂测验答案多少?

答案不完整

十二经别的生理功能,主要是

BCD解析:十二经别,是从十二正经别行分出的、深入躯体深部、循行于胸腹及头部的重要支脉,多分布于肘膝、脏腑、躯干、颈项及头部,故可加强十二经脉表里两经在体内的联系(B对);可加强足三阴经、足三阳经与心脏的联系(C对);可加强十二经脉和头面部的联系(D对);可加强体表与体内、四肢与躯干的向心性联系;可扩大十二经脉的主治范围。加强十二经脉表里两经在体表的联系是别络的生理功能之一(A错)。

短期中,下列哪些项目属于固定成本()选项:a、A.利息支付b、B.财产税c、C.折旧d、D.生产工人的工资

ABCD生产工人的工资是变动成本

十二经别的生理来自功能主要是A.加强相为表里经脉在体表的联系B.加强表里经脉在体内的联系C.加强足三阳经脉与心脏的联系D.加...

正确答案:BCD本题考查的是十二经别的生理功能。十二经别的生理功能是加强表里经脉在体内的联系,加强足三阳经脉与心脏的联系,加强手足三阴经与头面的联系。所以正确答案是BCD。而选项A加强相为表里经脉在体表的联系是别络的功能。

下面哪个选项是冬宫藏品展出的七大部分之一?1.雕刻;2.书法;3.东方民族文化与艺术

2

【历年真题】保持做题的感觉

01

1.提出“邪祛则正安”观点的医家是

A.张子和

B.李杲

C.刘完素

D.朱震亨

E.李时珍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1.A。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之宋、金、元与明、清时期。

此题属于识记类考题,比较简单,但需要比较金元四大家和李时珍的著述。李时珍著《本草纲目》成名于明代,其余四位均成名于金元时期,被称为“金元四大家”,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医学流派。其中,刘完素受运气学说的影响,强调“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能生火”之说,因而对火热病机多有所阐发;张子和主张“六气”致病,病由邪生,认为“邪去则正安”,因而倡导以汗、吐、下三法攻邪而祛病;李杲则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论点,认为疾病的发生,多与脾胃内伤有关,因而对脾胃升降理论多有阐发;朱震亨认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强调滋阴降火的重要性。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本考点需要熟悉各著名医家的主要著作和代表思想。

02

2.下列除哪项外,都体现了阴阳的互根关系

A.阴在内,阳之守也   

B.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C.阳在外,阴之使也

D.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E.阴损及阳,阳损及阴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2.D。

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之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此题属于识记类考题,比较简单。阴阳的基本内容有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的相互转化和阴阳的消长平衡。选项中有四项是有关阴阳互根互用基本内容的。所谓“互根”,即阴阳每一方都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所谓“互用”,即相互为用,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是阴阳转化的具体体现,指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而阴阳互根互用是阴阳转化的内在依据,并不等同于阴阳转化。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本题需熟记阴阳学说的内容。

03

3.根据五行规律,脾病及肝属于

A.相克

B.相侮 

C.母病及子 

D.相乘

E.子病犯母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3.B。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之五行的相乘、相侮。

此题属于识记类考题,比较简单。在五行中,脾属土,肝属木,脾病及肝,反映的是土对木的抑制,是反克为病,即相侮。所谓相侮,是指五行反克,即相克的反向,是五行系统关系失去正常协调的另一种表现。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本题需熟记相乘和相侮的顺序,勿弄混弄错。

04

4.区分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最主要依据是

A.解剖形态 

B.所在部位 

C.阴阳属性 

D.经脉络属

E.功能特点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4.E。

藏象学说之脏腑的区别与联系。

此题属于识记类考题,比较简单。选项分别列出了与脏腑相关的五个方面。而藏象学说是划分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的依据,是脏腑的部位形态不同,功能特点有别。所以区分是脏还是腑,或是奇恒之腑的主要依据是功能特点。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E。本题除了掌握划分脏腑的依据,还需掌握脏腑具体的解剖和功能特点,以防出题。

05

5.“虚”的主要病机是

A.正气不足

B.功能减退 

C.抗病能力下降 

D.气血亏虚

E.津液亏耗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5.A。

基本病机之虚的基本病机。

五个选项都是与人体功能减退相关的内容。“虚”的病机,主要指正气不足,是以正气虚损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应。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其余选项的内容是正气不足的表现,而非病机。本题需理解病机与表现的区别,病机是病的机理,而表现是对病机的外在反映。

06

6.急躁易怒主要与下列哪项功能失调有关

A.魂不守舍 

B.髓海空虚 

C.肝血不足 

D.肝升太过

E.心神失养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6.D。

肝的病机之疏泄失常。

此题属于识记类考题,比较简单。精神情志活动与五脏相关。肝主疏泄,如果肝气疏泄失常,气机不调,气血不和,则可引起情志的异常变化。主要表现在肝气亢奋和肝气抑郁两方面。其中肝气升发太过表现为肝气亢奋,可见急躁易怒,心烦不寐或睡则多梦,头胀头痛等症。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本题需熟悉肝的正常生理功能和病机,尤其是肝与情志的关系,不难选对。

07

7.阴损及阳的病机主要是指

A.阴虚不足,虚阳上越       

B.外感阴寒之邪,伤及阳气

C.阴液亏损,虚热内生       

D.阴寒雍盛,阳气浮越于外

E.阴液亏损,累及阳气化生不足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7.E。

阴阳失调病机之阴阳互损。

此题属于识记类考题,比较简单。阴损及阳,即由于阴液亏虚而累及阳气,使阳气生化不足或无所依附而耗散。在阴虚的基础上导致阳虚,形成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的病理状态。在五个选项中,A、C两项指阴液不足所引起的阳热偏亢,阴不能制阳的病理反应;B、D是指阴寒邪盛,伤及阳气的病理反应。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E。阴损及阳,表为先阴虚,后阳虚;阳损及阴,表现为阳先虚,阴后虚。

08

8.《灵枢·经脉》所载“实则狂癫,虚则足不收,胫枯”,此为何经之别的病变

A.手少阴心经 

B.任脉 

C.足厥阴肝经 

D.足阳明胃经

E.足太阴脾经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8.D。

经络病机之足阳明经。

09

9.“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的病机是

A.肝气上逆 

B.血随气升 

C.气机逆乱 

D.火气上逆

E.肺气上逆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9.B。

五脏病机之肝的病机。

此题属于识记类考题,比较简单。大怒可引起肝气上逆,进而血随气逆,表现为咯血、吐血,甚则壅遏。《素问·生气通天论》:“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强调了与气逆病变最直接相关的脏腑是肝脏,血随上逆之气而冲逆于上。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本题需识记肝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病机,不难选对。

10

10.下列哪组经脉的循行均通过其经别到达头部

A.手太阳与足少阴   

B.手少阴与足太阴   

C.手阳明与足阳明

D.手太阳与足太阳    

E.手太阳与足阳明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10.B。

十二经脉之经别。

此题属于识记类考题,比较简单。在十二经脉中,循行于头面部的主要是六条阳经,阴经循行一般不到头部,故阴经可以排除。而十二经别则不仅六条阳经的经别循行于头部,而且六条阴经的经别亦可上达于头部。选项中通过经别达到头面的只有手少阴与足太阴。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本题考查的是经别的循行,需知道经别均能上行头部,十二经脉中阴经必须通过其经别才能上行头面。

11

11.加强足三阴、足三阳经脉与心脏联系的是

A.奇经 

B.别络 

C.经别 

D.经筋

E.正经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11.C。

经络的循行交接。

此题属于识记类考题,比较简单。足三阴、足三阳的经别上行经过腹、胸,除加强了腹腔内脏腑的表里关系外,又都与胸腔内的心脏相联系,这是经别的一个重要生理功能。十二经别的循行布散部位较广,它对阐明和分析各个脏腑与心的生理功能联系,具有重要意义,对“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的理论亦提供了一定的依据。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本题考查的是经别的生理功能中最重要的一条,应该熟记。

12

12.“天癸”的产生取决于

A.先天禀赋的充盛 

B.机体元气的充沛 

C.肾中阴阳的平衡

D.肾中精气的充盈  

E.水谷精微的充养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12.D。

藏象之肾的生理功能。

13

13.上焦生理功能的特点是

A.若雾露之溉  

B.主气之生发   

C.通行宗、营、卫三气

D.元气之别使   

E.主宣发肃降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13.A。

藏象之三焦的生理特性。

此题属于识记类考题,比较简单。三焦由上、中、下三个部分组成,并与内在脏腑相关。上焦的生理特点,如《灵枢·营卫生会》所云:“上焦如雾”。由于上焦部位在上与心肺相关联,主升发、宣化、敷布水谷精微和卫气等,使之布散到全身,发挥滋润作用,就像自然界雾露滋养大地一样,所以常常把上焦的生理功能描述为若雾露之溉。溉,浇灌,引申为润泽和滋养。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干扰项针对上焦向外宣发敷布的特性而设,但考生只需记住“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就可以选对了,三焦的这个特性也是常考点,需要熟记。

14

14.下列哪项是脏腑精气衰竭的表现

A.体胖食少,神疲乏力 

B.体瘦能食,舌红苔黄 

C.体瘦颧红,皮肤枯干

D.体瘦食少,舌淡苔白  

E.大骨枯槁,大肉陷下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14.E。

望诊之望形体。

此题属于识记类考题,比较简单。五个备选项均可辨证为虚证,是脏腑精气不足的表现,只是程度与阴阳气血偏衰的侧重不同,故较容易混淆。前四者虽有气血阴阳的不足,但未致枯竭,病情较轻,如体胖食少,神疲乏力属于形盛气虚,偏于阳虚气虚;体瘦能食,舌红苔黄多为阴虚火旺;体瘦颧红,皮肤枯干多属于阴血不足,形体失养;体瘦食少,舌淡苔白多属于后天不足,气血亏虚。唯有大骨枯槁,大肉陷下是脏腑精气衰竭,气液枯涸的病危之象,故正确答案是E。本题内容简单,容易鉴别,最后一个选项为危重的表现,其余是不足的表现。

@医学表情包,你值得拥有

科学利用好错题,他会成为你的终极武器

快,准,稳—最强【答题法】

考研成本你算过吗?这笔账你值得看

什么是,味甘,性平入十二经,十二经指那些?

味甘是指*物的味道,而性平是说*物的*性是属于比较平和的*物类型了,而十二经简单的说就是说是说的是人体的正常的12经脉。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

第35题(回答错误)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ABC

十二经别(六合)

  经别,就是别行的正经。十二经别的循行,都是从十二经脉的四肢部分(多为肘、膝以上)别出(称为“离”),走入体腔脏腑深部(称为“入”),然后浅出体表(称为“出”)而上头面,阴经的经别合入阳经的经别而分别注入六阳经脉(称为“合”)。所以,十二经别的循行特点,可用“离、合、出、入”来概括。每一对相为表里经别组成一“合”,十二经别共组成“六合”。十二经别的功能主要是加强和协调经脉与经脉之间、经脉与脏腑之间,以及人体各器官组织之间的联系。

  一合、足太阳与足少阴:

  1、足太阳经别:从足太阳经脉的腘窝部分出,其中一条支脉在骶骨下五寸处别行进入肛门,上行归属膀胱,散布联络肾脏,沿脊柱两旁的肌肉到心脏后散布于心脏内;直行的一条支脉,从脊柱两旁的肌肉处继续上行,浅出项部,脉气仍注入足太阳本经。

  2、足少阴经别:从足少阴经脉的腘窝部分出,与足太阳的经别相合并行,上至肾,在十四椎(第二腰)处分出,归属带脉;直行的一条继续上行,系舌根,再浅出项部,脉气注入足太阳的经别。

  二合、足少阳与足厥阴:

  3、足少阳经别:从足少阳经脉在大腿外侧循行部位分出,绕过大腿前侧,进入毛际,同足厥阴的经别会合,上行进入季胁之间,沿胸腔里,归属于胆,散布而上达肝脏,通过心脏,挟食道上行,浅出下颌、口旁,散布在面部,系目系,当目外眦部,脉气仍注入足少阳经。

  4、足厥阴经别:从足厥阴经脉的足背上处分出,上行至毛际,与足少阳的经别会合并行。

  三合、足阳明与足太阴:

  5、足阳明经别:从足阳明经脉的大腿前面处分出,进入腹腔里面,归属于胃,散布到脾脏,向上通过心脏,沿食道浅出口腔,上达鼻根及目眶下,回过来联系目系,脉气仍注入足阳明本经。

  6、足太阴经别:从足太阴经脉的股内侧分出后到大腿前面,同足阳明的经别相合并行,向上结于咽,贯通舌中。

  四合、手太阳与手少阴:

  7、手太阳经别:从手太阳经脉的肩关节部分出,向下入于腋窝,行向心脏,联系小肠。

  8、手少阴经别:从手少阴经脉的腋窝两筋之间分出后,进入胸腔,归属于心脏,向上走到喉咙,浅出面部,在目内眦与手太阳经相合。

  五合、手少阳与手厥阴:

  9、手少阳经别:从手少阳经脉的头顶部分出,向下进入锁骨上窝。经过上、中、下三焦,散布于胸中。

  10、手厥阴经别:从手厥阴经脉的腋下三寸处分出,进入胸腔,分别归属于上、中、下三焦,向上沿着喉咙,浅出于耳后,于乳突下同手少阳经会合。

  六合、手阳明与手太阴:

  11、手阳明经别:手阳明经别:从手阳明经脉的肩髁穴分出,进入项后柱骨,向下者走向大肠,归属于肺;向上者,沿喉咙,浅出于锁骨上窝。脉气仍归属于手阳明本经。

  12、手太阴经别:从手太阴经脉的渊腋处分出,行于手少阴经别之前,进入胸腔,走向肺脏,散布于大肠,向上浅出锁骨上窝,沿喉咙,合于手阳明的经别。

经络的定义

经络的系统组成

现代经络

经络的生理功能

经络的临床应用

经络的循行走向

经络的循经传感

经络的作用

交会穴

腧穴的作用

腧穴的主治规律

腧穴的定位方法

经络-根与结

经络-标与本

经络-气街

经络-四海

背俞穴

十六郄穴歌

募穴(十二募穴)

十二募穴歌诀

八会穴

八会穴歌

八脉交会穴

下合穴

原穴(十二原穴)

原穴动力

原穴的原理

原穴的应用

十二原穴功能【图文版】

郄穴(十六郄穴)

十六郗穴分布与功用【图文版】

郄穴的应用

五输穴

经穴

奇穴

阿是穴

阿是穴的位置

阿是穴的取穴方法

阿是穴的临床运用

阿是穴的基本性能

十二经脉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

奇经八脉

任脉  督脉  冲脉  带脉

阳维脉 阴维脉 阳跷脉 阴跷脉

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简介

奇经八脉的分布规律

奇经八脉-八穴歌

奇经八脉的作用

奇经八脉的特点

奇经八脉的医学应用

奇经八脉的养生功能

奇经八脉名称

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简介

十二经脉歌诀(十四经脉歌诀任脉-督脉)

十二经脉的名称

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经络学说

经络简介

经脉简介

络脉简介

别络简介(十五络脉)

浮络简介

孙络简介

十二皮部简介

十二经别简介

十二经筋【图文版】

十二经筋的病变

十二经筋的生理功能

十五络穴【图文版】

十五络穴歌

经外穴(经外奇穴)

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简介

藏象学说理论形成

五脏六腑、奇恒之腑

藏象五系统

脏腑关系

运气学说(五运六气)

精气学说

气血津液学说及辨证

阴阳学说

阴阳简介

阴阳特性

阴阳变化

阴阳属性

阴阳关系

阴阳临床应用

阴阳相倚

阴阳渊流

五行学说

中医五行简介

五行归类的方法

五行的相乘、相侮

五行的相生、相克

五行的制化、胜复

五行的母子相及

五行指点

五行学说用于临床治疗

中医五行归类表

相关文章

中医学简介

中医史

中医治病的实质

中医基础理论(精华版)

中医的起源

中医的历代称呼

十二时辰对应脏腑图

中医辨证“辨症”

病因辨证:外伤证候

病因辨证:饮食、劳逸证候

病因辨证:七情证候

病因辩证:六淫、疫疠证候

脉象分类与主病

浅说对中医*的基本认识(原题:从合理使用中*说起)

文章推荐:

以下哪项是十二经别的主要功能是(《中医基础理

巴西币兑人民币是多少(巴西纸币折合人民币多少

070001走势分析(请专家帮忙分析一下,每月定投

收入涨幅怎么算(工资握涨幅百分之几怎么算)

000868st安凯目前在哪家交易所挂牌交易(安凯17座客

哈弗h6多少钱(哈弗H6,落地价多少钱?)

012724历史净值(新能源指数高估,是否需要止盈?

美元汇率下跌会引起黄金价格的下跌(美元指数与

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