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在,是买入山证红利ETF(515570)的好时机吗? 山证红利ETF跟踪指数为中证红利潜力指数(以下简称“红利潜力指数”),在经历2022年十月底至2023年一月中旬的上涨之后,已经
现在,是买入山证红利ETF(515570)的好时机吗?
山证红利ETF跟踪指数为中证红利潜力指数(以下简称“红利潜力指数”),在经历2022年十月底至2023年一月中旬的上涨之后,已经有将近4个月的震荡休整。当前的市场行情下,是否值得买入呢?我们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第一,从长期投资的角度,红利潜力指数优选高分红高质量的成份股,多为成熟行业龙头企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定海神针,具有长期投资高胜率的特征,历史统计来看,自指数发布(2013年7月2日)至2023年4月28日,任意时点进入,叠加分红再投资,连续持有三年取得正收益的概率为100%,历史年化收益率超过5%的概率为98%,持有1年,正收益的概率也达到了74%。从历史数据来说,能坚持长期持有,投资的安全性是非常好的。
第二,从指数的历史回撤来看,红利潜力指数在2015年股灾期间回撤了39.16%,为指数发布后最大回撤,之后在2018年中美贸易战开始后,回撤了34.52%,最近一次大回撤发生在2021年初至2022年10月底,回撤了38.03%,可以说已经接近历史上最大回撤的水平,回观前两次大回撤后的上涨行情,现在正处在一个相对安全的配置区间。
数据来源:Wind
数据统计区间20130702-20230428。
数据来源:Wind
数据统计区间20130702-20230428。
那位基金高手帮我分析一下51O880和10o032这两支基金现在值得买入吗?
510880和100032这两只基金可以买哟,一个是红利的基金,它的估值比较低,可以买进,我们分批买
红利ETF跟50ETF主要区别在哪里??
当前市场中的5只etf基金中,红利etf估值优势明显。优势制造工业上市公司较多,短期可能会有较好表现;上证50etf由于当前金融房产股权重相对较大、深证100etf由于当前消费服务类股票权重相对较大且其估值相对于中小板具有明显优势,因此二者在后市反复震荡中可能会表现出较好的抗风险能力;6、在反复震荡的牛市行情中,建议投资者在每次市场的大幅调整中逐渐加仓etf摊薄成本,调整幅度越大,加仓比例越大,反之亦然,特别是如果市场调整至2200点附近,则可考虑大幅加仓;对于etf类基金的选择,投资者可以根据上述etf的特征,并结合各自的目标投资期限,在红利etf、深100etf以及上证50etf之间进行合理配置。
什么叫做红利指数?
由上海证券交易所与友邦华泰基金管理公司共同开发的目前国内唯一的红利指数基金———上证红利ETF即将于本月18日在上证所上市。 在上市后,投资者可像买卖股票一样在二级市场买卖该基金,也可在一级市场申购该基金。该基金的二级市场交易代码为510880;申购赎回代码为510881。 上证红利ETF基金经理张娅昨天介绍,自去年11月20日成立运作以来,截至今年1月8日的一个半月时间内,该ETF的基金份额累计净值增长率高达27.1%。由于红利指数目前的平均市盈率还不到15倍,是当前市场中估值低、潜力大的板块,使得上证红利ETF的投资价值明显。目前,该ETF的总份额为22.2亿份。 “与现有4只ETF迥然不同,上证红利ETF所跟踪的上证红利指数是现有所有ETF中唯一以上市公司现金股息率作为首要指标筛选成分股的指数。”张娅说。 在她看来,上证红利ETF是以下几类投资者的理想的选择:一是认同价值投资理念,有长期价值投资需求的投资者;二是需要高效的资产配置工具的机构投资者;三是具有一定资金实力,善于把握市场的日内波动,寻求有效实现T+0交易效果的投资工具的短线投资者。
红界散群拉回请坏主最著利ETF和指数基金有什么区别
ETF与指数基金的区别:1、交易方式不同传统指数基金一般是在第三方软件上购买,比如说:天天基金网、蛋卷网等。ETF基金,一般是通过场内二级市场购买,也就是可以直接通过股票软件购买,这也是我们一般散户交易的渠道;其次,投资者也可以向基金管理公司申购或赎回基金份额,但这种方式一般为机构、土豪采用,因为申购赎回门槛很高,一般需要五十万资金起步。2、盘中估值方式不同传统指数基金盘中估值是一些基金网站按照基金的持仓比例和当天沪深股市的涨跌幅度来估算的基金净值,而申购和赎回的价格是以晚上由基金公司及托管银行进行核算校对后的基金净值为准。ETF基金的价格在交易日的交易时间是不同的,每15秒刷新一次报价,以实时价格成交,最小单位1手。注意的是,目前国内A股上的ETF仍然是T+1交易。3、手续费、管理费不同ETF基金的手续费和管理费相对于传统的指数基金费率稍低一些。ETF基金收费标准包括:佣金+管理费。佣金和买卖股票一样,都是万分之几,免收印花税。管理费方面,ETF基金也比指数基金低。4、分红方式不同传统指数基金的分红方式有现金分红和红利再投资两种分红方式;ETF基金场内的分红方式只有现金分红。
为什么上证红利E晶房士数站改TF股价上去了估值还降低了?
估值是市价/每股盈利,如果股价上涨的比例比盈利增值的比例更小,那会降低也是有可能的
高人能算一下,联通要是一万亿市值,对应的股价是多少
我不会~~~但还是要微笑~~~:)
投资数据(巴菲特指数+指数估值)+投沪深300和恒生ETF,还是继续投点红利ETF?
问:如果还有闲置资金,是否可以都投沪深300和恒生ETF,还是继续投点红利ETF?
答:1.红利ETF成分股都是稳定分红的高股息股票,成长性比较低,长期年化8-10%,有着稳定的现金流分红,目前红利ETF估值极度低估,也适合大量定投。如果追求年化15-20%,想要高收益,可以买中证红利515080,有打新10%的收益。
2.恒生指数港股,里面有大量的科技股和价值股,长期看也挺优秀的,缺点是波动大,回撤幅度大。个人喜欢买a股基金,因为a股小规模基金有打新超额收益,个人比较喜欢。我不会买恒生指数,因为买入恒生指数吃不到打新收益。若你资金充沛,可以适量定投。
3.沪深300典型的宽基指数,长期年化8-10%。市净率目前是11.73,估值适中。从最高点下跌约20个点,加上每年的内在价值上涨,目前位置不高估但是也不是低估,可以适量定投。如果想要定投沪深300指数基金,个人是比较建议用中金沪深300指数增强定投,中金沪深300指数增强目前规模比较小,打新超额收益非常明显,个人认为定投中金沪深300指数增强未来年化20%以上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一定要经常关注中金沪深300指数增强的规模,如果中金沪深300指数增强的规模迅速膨胀,大家可以换到其他指数基金里面。
上述三个对比,红利etf相对于后两者,历史角度看,回撤小,波动更小,也就是风险低,安全。红利etf收益历史曲线看整体会低于后两者。若你风控意识强,
个人认为红利指数目前极度低估,是更安全的。
资产配置:指数基金个人比较推荐小规模打新基金,场内持有515080中证红利ETF场外持有创金合信红利低波基金或者前海开源股息率100强比较。场内的515080中证红利ETF规模已经比较大了,建议还是买场外基金比较合适。主动基金其实你选得基金都是不错的基金,个人的资产配置计划是主动基金选择35%兴全趋势,35富国天惠,20易方达蓝筹精选,5%万家优选,5%景顺鼎益。兴全趋势属于防守,富国天惠属于稳健进攻,易方达蓝筹精选也是稳健进攻,万家优选和景顺鼎益是激进,这是个人的主动基金配置计划,你可以参考定投。
更新一下今天的巴菲特指数(2021-07-29):88.54%
2014年最低点巴菲特指数:40%
2015年6月最高点巴菲特指数:109%
2019年1月最低点巴菲特指数:50%
巴菲特指数”的计算基于美国股市的市值与衡量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国民生产总值(GNP),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在2001年底在《财富》杂志的一篇访谈中提出,虽然股市总市值/GDP之比作为分析工具有其自身*限性,但是,如果只选择一个指标,来判断任何时刻市场的估值水平,则它可能是最好的指标。
更新一下今天的估值表,建议大家保存图片之后慢慢看
1,表格中指数估值用pb百分位,pe百分位,ps百分位表示,pb是用市值除于净资产,pe是用市值除于净利润,ps是用市值除于销售额
2,部分行业比如证券公司波动极大,不适合新手定投
3百分位0%-20%是绿色,百分位20%-80%是蓝色,百分位80%-100%是红色
4强周期行业,盈利波动大,和盈利有关的指标不适合参考,pe不适合参考,适合用pb参考
觉得文章写得不错,比较满意的,请点击右下角的“赞”和“在看”,尤其是“在看”,您的举手之劳,就是对Guard自由之路坚持每日更新的最大鼓励。
510880分红规定?
1、基金收益分配比例的确定原则:根据上证红利指数成份股当季分红实际情况,尽量做到每季均匀分红,并使收益分配后基金份额净值尽可能贴近标的指数的千分之一。基于本基金的性质和特点,本基金收益分配不需要以弥补浮动亏损为前提,收益分配后有可能使还原后基金份额净值低于面值。
2、全年基金收益分配比例不得低于年度基金可供分配收益的90%,自基金合同生效日起不满3个月可不进行收益分配,基金收益分配每年至多4次。
3、基金收益分配采用现金方式,每一基金份额享有同等分配权。
4、基金管理人每季度定期对基金相对标的指数的超额收益率进行一次评估,基金收益评价日核定的基金累计报酬率超过标的指数同期累计报酬率达到1%以上,方可进行收益分配。
515180和510880的区别?
515180和510880是两个不同的数字代码,它们代表着不同的金融产品或指数。由于缺乏具体的背景信息,无法确定它们的具体含义。然而,根据一般的金融代码规则,这些数字可能代表不同的股票、基金、指数或其他金融工具。要了解它们的区别,需要查阅相关的金融数据或咨询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