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最近行情如何(当前股市行情下华夏希望债券A类是继续持有还是卖出)

admin 2024-02-01 08:17:52 608

摘要:当前股市行情下华夏希望债券A类是继续持有还是卖出 债劵和股票是相反的,股票下跌。而债卷上升。股票上升而债劵则就下跌,大盘已经从6000点跌到1千多点了。那后市应当看涨的,在

当前股市行情下华夏希望债券A类是继续持有还是卖出

债劵和股票是相反的,股票下跌。而债卷上升。股票上升而债劵则就下跌,大盘已经从6000点跌到1千多点了。那后市应当看涨的,在这看国债还是企业债劵的走势图。它已经见顶了。我建议你还是早卖为好。

债券的利率是固定不变的吗?

债券的利率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可变的。

1. 固定利率债券(Fixed-rate bond):这是最常见的债券类型。在发行时,债券的利率被确定并保持不变,直到债券到期。持有人按照固定利率计算利息,并在每个付息周期收到相同金额的利息支付。

2. 可变利率债券(Variable-rate bond):这种债券的利率是根据特定的基准利率(如市场利率、基准利率、某个指数等)进行调整的。利率通常与基准利率呈一定比例关系,例如基准利率加/减一个固定点数(spread)。可变利率债券通常设定有调整周期,如每季度、半年度或一年调整一次。因此,持有人在每个调整周期可能会获得不同的利息支付。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债券发行者可能具有不同的债券结构和利率设定方式。债券的具体条款和条件都会在债券发行文件(如债券契约或募集说明书)中详细说明,投资者应仔细阅读相关文件以了解债券的利率和还本付息的方式。

债券价格和利率的关系?

债券价格与利率呈负相关关系主要由于债券的理论价值是采用现金流贴现法方式进行计算的,一般来说债券在不违约的前提下,其未来现金流是可预期的,而在现金流贴现法方式下债券现金流贴现计算过程中是用各期的现金流除以[(1+利率)之和后的对应现金流的时间次幂],然后求总和,即利率高计算出来的债券理论价值就会低,利率低计算出来的债券理论价值就会高。故此市场利率升高会导致债券价格下跌。

近期债券为什么会出现大规模下跌?

债券本质上是由**、企业、金融公司等为发行主体发行的债权凭证,到期需要还本付息的一种融资工具。原则上债券投资的风险不会很大,但是也不排除发行主体违约,造成本息不能兑付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也就是11月10日,一家企业在公告中称,应流动资金紧张,未能按期筹措兑付资金,构成实质性违约,进而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导致近期债券市场大幅度下跌。如果你想学习了解更多投资知识,关注市场行情热点,可以关注鼎信汇金几位老师,新浪微博@天狼50陈浩,@大妮总说,@刘洪明BMC619

赎回条款怎么影响债券价格?

  可赎回条款的存在,降低了该类债券的内在价值,并且降低了投资者的实际收益率。一般而言,息票率越高,发行人行使赎回权的概率越大,即投资债券的实际收益率与债券承诺的收益率之间的差额越大。为弥补被赎回的风险,这种债券发行时通常有较高的息票率和较高的承诺到期收益率。许多债券在发行时含有可赎回条款,即在一定时间内发行人有权赎回债券。事实上含有可赎回条款的主要是公司债券,国家一般不再发行这种债券。这是有利于发行人的条款,当预期收益率下降并低于债券的息票率时,债券的发行人能够以更低的成本筹到资金。这种放弃高息债券、以低息债券重新融资的行为称为再融资。发行人行使赎回权时,以赎回价格将债券从投资者手中收回。初始赎回价格通常设定为债券面值加上年利息,并且随着到期时间的减少而下降,逐渐趋近于面值。尽管债券的赎回价格高于面值,但是,赎回价格的存在制约了债券市场价格的上升空间,并且增加了投资者的交易成本,所以,降低了投资者的投资收益率。为此,可赎回债券往往规定了赎回保护期,即在保护期内,发行人不得行使赎回权。这种债券称为有限制的可赎回债券。常见的赎回保护期是发行后的5至10年。

最近债券下跌的原因是什么,近期债券价格为什么下跌

一般情况下,债券基金下跌与债券收益率下降有关。债券收益率受利率影响比较大。利率上升的时候,债券的价格会下跌;当利率下降的时候,债券的价格会上涨。当前债券收益率已经回到到中性以下水平,经济周期依然处于“衰退”趋势之中。尽管宽松政策可能在短期内驱动收益率下行,但资金成本刚性和转型大格*意味着2015年债券收益率下行幅度有限,大概率处于震荡格*。本周,央行公开市场进行了250亿元7天期逆回购,实际上对债基形成利好。但部分债基出现小幅下跌也是有可能的,比如其投资的个股出现了下跌。

影响债券利率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因素有如下1.债券发行价格。

一般来说,发行价高于票面价,则票面利率高于市场实际利率。

2.期限。

一般来说,期限越长,利率越高。

3.市场利率。

一般来说,市场利率越高,票面利率相对较高。

4.发行主体信用等级。

发行主体信用等级越高,资信状况越好,票面利率可适当降低;反之亦反之。

5.宏观经济形势。

若宏观经济状况良好,债券发行比较顺利,利率可适当低一些,若宏观经济形势如当下,则发行债券比较困难,则利率需较高。

近期债券价格为什么下跌

一般情况下,债券基金下跌与债券收益率下降有关。债券收益率受利率影响比较大。利率上升的时候,债券的价格会下跌;当利率下降的时候,债券的价格会上涨。当前债券收益率已经回到到中性以下水平,经济周期依然处于“衰退”趋势之中。尽管宽松政策可能在短期内驱动收益率下行,但资金成本刚性和转型大格*意味着2015年债券收益率下行幅度有限,大概率处于震荡格*。本周,央行公开市场进行了250亿元7天期逆回购,实际上对债基形成利好。但部分债基出现小幅下跌也是有可能的,比如其投资的个股出现了下跌。

债券市场的市场数据

2013年1月央行公布《2013年1月份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显示,2013年1月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债券5214.6亿元,同比增加182.9%,较2012年12月减少14.3%。央行数据还显示,截至2013年1月底,我国债券市场债券托管量为26.4万亿元,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托管量为25.2万亿元,占债券市场债券托管量的95.4%。银行间债市一家独大的格*依然如故,但相比2012年年底的96.2%,占比有所下降。债券托管量,即已经发行但尚未到期的债券总量,是衡量债券市场的重要指标之一。从债券托管量的指标考量,最近几年,中国债券市场可谓突飞猛进。近几年来,中国市场债券托管量稳步增长。2008年末,债市债券托管总额为10.3万亿元;2009年末为13.3万亿元;2010年末为16.3万亿元;到了2011年末为22.1万亿元;到了2012年末,这一数字增长为26.0万亿元。进入2013年,债券市场的规模更是呈现提速迹象,2013年1月份债券托管总量增加4000亿元,快于2012年同期。

如何看待近期债券市场的调整?

文丨明明债券研究团队

核心观点

9月以来,债市调整压力加大,长端利率持续震荡而短端利率上行明显,符合我们此前的判断,主要是因为短端市场利率向政策利率回归。后续来看,债市走势还将主要取决于资金面的情况。我们认为资金利率中枢暂时不会出现趋势性上行,但也难以回到此前低位,在流动性边际收敛的背景下,对长端估值也会形成一定的压力。

9月以来债市调整加大,长端利率持续震荡而短端利率上行明显。从9月中下旬以来,债券市场就面临了一定的调整压力,其中短端利率表现得更为明显。截至9月26日,DR007达到1.7940%,10年国债到期收益率达到2.7154%,半年国股票据转贴利率达到1.60%,处于下半年来相对高位。

资金面是目前债市的主要驱动因素。在基本面预期尚不明朗的背景下,债市变化的关键便落在了流动性环境上:央行回笼MLF的操作使得市场对于资金利率上行的预期有所升温;人民币汇率变化也制约了市场对货币政策的想象空间。后续来看,债市走势还将主要取决于资金面的情况,因此对10月流动性缺口展开分析。

如何看待**债券:供给压力缓解。国债方面,假设10月国债发行只数和单只规模基本不变,叠加到期情况,当月净融资额可能在1000亿元左右。地方债方面,参考目前公布的地方债发行计划,预计9月地方债净融资可能为2000亿元。

如何看待财政收支:收入持续好转,支出力度仍强。今年财政支出力度较往年明显增大但收入显著下滑,但随着留抵退税等因素消退,预计10月财政收支差额将逐步回归至历史平均水平。财政收支将向市场回笼部分资金,同时考虑到**债融资情况,料9月**存款仍将增加约5000亿元,有效填补流动性缺口。

如何看待央行操作:MLF到期高峰来临,政策操作空间增加。四季度MLF到期量较大,央行有可能延续8-9月操作模式,通过小幅缩量续作将引导资金利率稳步向政策利率靠拢。

如何看待其他因素:取现需求减弱,外汇占款影响仍旧微弱,存款准备金缴纳压力减小,向市场投放流动性。

降准仍存不确定性:流动性缺口扩大叠加MLF到期量较高,提供了降准置换MLF的操作空间。但需要注意的是,考虑当前流动性环境和人民币汇率等因素,降准虽然存在可能,但未必一定会在10月落地。

后市展望:经测算,10月存在约4000亿元的流动性缺口(不考虑MLF和逆回购到期)。预计资金利率中枢暂时不会出现趋势性上行,但也难以回到此前低位,在流动性边际收敛的背景下,对长端估值也会形成一定的压力,我们建议在操作上多一分谨慎。

正文

9月以来,债市调整压力加大,长端利率持续震荡而短端利率上行明显,符合我们此前的判断。尽管市场上看多观点居多,但我们始终保持谨慎,主要是因为把握住了短端市场利率向政策利率回归的高确定性和主逻辑。后续来看,债市走势还将主要取决于资金面的情况,因此本文将参考超储五因素对10月流动性进行分析与展望。

近期债市回顾

近期债市调整加大

9月26日现券期货调整较大,公开市场逆回购放量仍难以提振债市表现。昨日央行开展7天期420亿元和14天期930亿元逆回购操作,由于有20亿元逆回购到期,因此公开市场实现净投放1330亿元。然而逆回购加量却仍未提振市场,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普遍明显上行3-5bps,国债期货全线收跌,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T2212下行0.32%至100.920。

实际上,从9月中下旬以来,债券市场就面临了一定的调整压力,其中短端利率表现得更为明显。资金利率整体依然低于政策利率,但中枢较8月有所抬升。特别是在月中MLF操作继续缩量之后,DR007便一直保持在1.6%以上。叠加临近季末,金融机构对流动性的需求出现有所增加,资金面波动加大。而国债方面,经济金融数据均指向弱修复,但*部疫情仍然为市场增加了不确定性,10年国债利率低位震荡、略有上行。截至9月26日,DR007达到1.7940%,10年国债到期收益率达到2.7154%。

资金利率走高的背景下,配合信贷需求边际好转,票据转贴利率也回升至下半年以来的高位。9月以来票据利率持续走高,一方面来自于票据的信贷属性:由于信贷需求边际好转,银行贷款投放压力减轻因此贴现意愿转弱。另一方面则来自于票据的资金属性:资金市场利率整体走高,自然会带动票据利率上行。双重因素下,票据转贴利率明显上行,虽然9月26日略有下滑,但仍处于下半年以来的高位。

资金面仍是主要驱动因素

各项经济金融以及景气度等数据均指向弱复苏,但市场对于宽信用的节奏和效果仍表现较为谨慎,在基本面预期尚不明朗的背景下,债市变化的关键便落在了流动性环境上;而央行回笼MLF的操作使得市场对于资金利率上行的预期有所升温。二季度以来资金淤积在银行间市场,导致资金利率迅速走低,大幅偏离政策利率,银行对央行投放的货币政策工具需求都有所走弱。因此央行顺势而为,缩量续作MLF以实现资金回笼,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而近期重启14天逆回购,则是为了呵护季末资金面。在货币政策稳健的基调下,市场认为资金利率长期大幅低于政策利率的态势难以延续,叠加季末因素干扰,资金利率震荡加剧、中枢上移。

此外,人民币汇率问题也限制了市场对于货币政策的想象空间。7月以来,在国内经济修复放缓、美联储坚定收紧货币政策、欧洲能源危机加剧的背景之下,美元指数大幅上行,人民币持续走贬。当前我国的贸易顺差在历史高位,服务贸易逆差仍在较低水平,稳定的国际收支并没有改变,人民币的基础支撑仍在。但汇率承压或反过来对货币政策形成掣肘,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特定领域的信贷需求或是更优的选择,因此市场对于货币政策的想象有所收敛。

整体而言,9月债市的走势基本符合我们此前的判断。尽管市场上看多观点居多,但我们始终保持谨慎,主要是因为把握住了短端市场利率向政策利率回归的高确定性和主逻辑。后续来看,债市走势还将主要取决于资金面的情况,因此下文将对10月流动性进行分析。

10月流动性观测

**债券:供给压力缓解

参考部分省市公布的地方债发行计划以及历史国债发行规律,预计10月**债整体净融资约3000亿元,相较于9月,净融资压力有所缓解。

国债方面,假设10月国债发行只数基本不变,单只规模与7-9月基本保持一致,叠加到期规模情况,当月净融资额可能在1000亿元左右。四季度国债发行计划尚未公布,但参考今年以来每月的经验,预计10月将发行1、2、3、5、7、10年期国债各一只,超长期国债1-2只,贴现式国债发行8只。参考今年7-9月的发行规模,平均单只附息国债发行规模在850亿元附近,贴现国债在450亿元左右,超长期限国债发行量为300亿元。基于此,我们预计10月国债总发行额在8800亿元左右。考虑到7743亿元的国债总偿还量,预计净融资额大约为1000亿元,明显低于9月。

地方债方面,参考目前公布的地方债发行计划,同时考虑到国常会提出“依法用好专项债结存限额”,预计9月地方债净融资可能为2000亿元。在地方债发行前置的情况下,下半年供给压力明显减轻。参考山西、吉林、浙江等地发布的2022年10月/四季度地方债发行计划,10月将发行地方专项债和一般债合计约3114亿元。考虑到仍有多数地方**未公布发行计划,预计最终地方债发行额可能达到4000亿元,而10月地方债到期规模为2243亿元,因此预计10月还将再增加2000亿元地方债净融资额。

财政收支:收入持续好转,支出力度仍强

今年财政支出力度较往年明显增大但收入显著下滑,但随着留抵退税等因素消退,预计10月财政收支差额将逐步回归至历史平均水平。今年上半年财政收入在*部疫情冲击和减税降费的背景下,增速较往年大幅下滑。但是从6月开始,公共财政收入下滑幅度持续收敛,尤其是随着留抵退税进程基本结束,8月财政收入的同比增速已由负转正。而公共财政支出增速一直维持较高水平,旨在刺激市场需求,拉动基建等板块投资发展,改善民生,提振居民预期。总体来看,我们参考往年平均水平(10月财政往往收入大于支出)以及近期边际变化,预计10月广义财政收支差额约2000亿元,向市场回笼一定的流动性。

财政收支将向市场回笼部分资金,同时考虑到**债融资情况,料9月**存款仍将增加约5000亿元,扩大流动性缺口。结合前文对于收入支出(预计+2000亿元)以及**债融资(预计+3000亿元)的分析,预计10月**存款可能增加5000亿元,向市场回笼一定规模的流动性。对比历史数据,同期**存款基本增幅在6000至10000亿元范围内,今年10月**存款虽然回笼资金,但较往年相比,对流动性环境不会构成太大的威胁。

央行操作:MLF到期高峰来临,政策操作空间增加 

四季度MLF到期量较大,央行有可能延续8-9月操作模式,通过小幅缩量续作将引导资金利率稳步向政策利率靠拢。7月以来央行逆回购层面的调整空间已收缩到20亿元,对资金面的调控能力相对较弱;在流动性充裕、市场需求偏弱的*面下,8-9月缩量续作MLF以实现资金回笼正是央行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目标下的顺势而为。今年10月、11月以及12月MLF到期量分别为5000亿元、10000亿元以及5000亿元,为央行主动调节提供了较大空间,因而在资金利率回到政策利率附近前,预计MLF缩量操作将会延续。

其他因素:取现需求下滑

取现需求下滑,外汇占款影响仍旧微弱,存款准备金缴纳压力减小,向市场投放流动性。在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过程中,可能对流动性带来一定的扰动,但从下半年情况来看,变化幅度相较于流动性整体情况来说,影响比较微弱。流通中的现金M0具有很强的季节性,通常在重要节日(主要是春节),由于居民有取现需求,因此M0会增加、流动性收紧,节后又会恢复,年内基本波动不大,2019-2021年的10月,M0平均减少1000亿元。同样的,参考2019-2021年同期情况,10月份扣除非银同业存款的人民币存款通常减少2790亿元,考虑到今年居民存款意愿增强,同时假设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仍为8.1%,预计法定存款准备金将减少约400亿元,对流动性提供一定的支持。

降准仍存不确定性

流动性缺口扩大叠加MLF到期量较高,提供了降准置换MLF的操作空间。根据央行报表估算,7月以来由于央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的减少以及**存款的增加,导致7月超储率降至约1.05%,8月超储率仍未见回升。从9月资金利率情况来看,即便超储率季末上行,但也难有超预期表现,市场淤积的资金正在逐步被“抽走”。10月流动性缺口较二、三季度有所扩大,MLF到期量较高,因此有部分观点认为,央行或通过降准置换MLF的方式“锁短放长”。

但需要注意的是,降准虽然存在可能,但未必一定会在10月落地。我们认为四季度央行降准置换MLF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在时间点上还需要进一步观察,主要因为:①虽然资金利率已经有所上行,但是仍明显低于政策利率,在流动性依然维持合理充裕的背景下,央行降准的必要性一般;②11月MLF到期量远高于10月(11月到期10000亿元,10月到期5000亿元),因此11月降准对流动性的支持更有意义;③近期人民币汇率面临一定的调整压力,因此在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上更需谨慎;④降准释放低成本资金有利于银行调降LPR,如果9月信贷恢复情况尚可,央行或不急于通过降准刺激LPR报价下调。

后市展望

经测算,10月存在约4000亿元的流动性缺口(不考虑MLF和逆回购到期):①**债供给压力缓解,参考部分省市公布的地方债发行计划以及历史国债发行规律,预计10月**债整体净融资约3000亿元;②10月财政往往“收大于支”,叠加留抵退税基本结束,预计财政收支差额2000亿元;③取现需求减弱,M0或减少近1000亿元,外汇占款影响仍旧微弱;④预计10月不含非银的人民币存款将减少5000亿元,对应缴纳压力减少400亿元左右。综上,完全排除MLF以及逆回购到期的因素,10月存在约4000亿元流动性缺口,资金利率整体易上难下。

预计资金利率中枢暂时不会出现趋势性上行,但也难以回到此前低位,在流动性边际收敛的背景下,对长端估值也会形成一定的压力。预计DR007将缓慢调整至1.7%-1.8%附近。从近期央行缩量续作MLF和重启14天OMO操作可以看出,央行货币政策仍然保持稳健基调,为年内经济修复提供稳定的流动性环境,因此资金利率难以出现脉冲式上行的情况,但与此同时,流动性缺口出现配合实体需求有所好转,叠加汇率因素对货币政策形成掣肘,我们认为资金利率很难回到此前低位,DR007或将继续在1.70%-1.80%区间震荡。而在流动性边际收敛的背景下,短端利率面临的压力也会传递至长端估值,我们建议在操作上多一分谨慎。

资金面市场回顾

2022年9月26日,银存间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大体上行,隔夜、7天、14天、21天和1个月分别变动了-3.45bps、26.25bps、11.49bps、9.91bps和-192.47bps至1.42%、1.82%、1.99%、2.04%和0.00%。国债到期收益率大体上行,1年、3年、5年、10年分别变动3.28bps、4.25bps、4.32bps、3.52bps至1.86%、2.29%、2.51%、2.72%。

央行公告称,为维护季末流动性平稳,2022年9月26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350亿元7天期和14天期逆回购操作。今日央行公开市场开展420亿元7天逆回购和930亿元14天逆回购操作,当日有20亿元逆回购到期,实现流动性净投放1330亿元。本周二到周五,共有80亿元逆回购到期。    

【流动性动态监测】我们对市场流动性情况进行跟踪,观测2017年开年来至今流动性的“投与收”。增量方面,我们根据逆回购、SLF、MLF等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国库现金定存等规模计算总投放量;减量方面,我们根据2020年12月对比2016年12月M0累计增加16010.66亿元,外汇占款累计下降8117.16亿元、财政存款累计增加9868.66亿元,粗略估计通过居民取现、外占下降和税收流失的流动性,并考虑公开市场操作到期情况,计算每日流动性减少总量。同时,我们对公开市场操作到期情况进行监控。

市场回顾及观点

可转债市场回顾

9月26日转债市场,中证转债指数收于406.66点,日下跌0.48%,可转债指数收于1587.31点,日下跌1.59%,可转债预案指数收于1341.11点,日下跌0.83%;平均转债价格136.45元,平均平价为92.16元。当日,金博转债退市。435支上市交易可转债,除5支停牌,83支上涨,0支横盘,347支下跌。其中贵广转债(8.89%)、瑞鹄转债(4.63%)和恩捷转债(4.14%)领涨,华钰转债(-4.15%)、花王转债(-3.74%)和泰林转债(-3.64%)领跌。428支可转债正股,88支上涨,2支横盘,338支下跌。其中贵广网络(10.05%)、科达利(10.00%)和众信旅游(8.54%)领涨,长久物流(-9.97%)、*ST蓝盾(-9.90%)和金能科技(-9.09%)领跌。

可转债市场周观点

中证转债指数继续小幅收跌,市场交投情绪仍然较为低迷,上半周短暂回暖后重回调整,投资者多以观望为主。

市场情绪不佳已经延续数周时间,但在这一背景下近两周转债估值水平仍旧未明显压缩,换而言之当前转债相对正股的性价比在合理区间内,并未提供系统性的吸引力。当前市场并不缺乏波动,但趋势并不明确,叠加估值并未压缩,资金参与兴趣不高,多采用观望或是小仓位低吸的思路入场,当期转债市场博弈特征浓厚。我们重申市场若出现变*需要重点观察以下几方面因素是否变化:一是在正股持续杀跌的背景下持续观察估值能否再次有效回落,若跌至15%-20%区间之内则可以增加低吸的仓位;二是从结构性角度来看诸多高价标的的估值水平已经压缩接近零水平,但是高价标的对应的正股波动较大,同时当前市场预期较差,需要精细择券,重点在于成长板块能否重拾趋势行情;三是虽然转债估值尚未低估,但价格指标也不可忽略,转债价格近期回落较多,在价格风险可控的背景下既可以低位布*优质标的也可以从逆周期角度博弈正股潜在弹性。

近期市场对周期品重燃关注,新旧能源方向是当前市场较为明确的具有持续性的主线。从供给逻辑上建议重点关注化工相关板块以及上游资源品。

稳增长方面也是当前市场重点交易的方向,疲软的经济数据进一步加大了市场交易这一主题的预期,映射到转债市场可以重点关注信用条件改善逻辑下的相关方向,例如地产链和银行板块。近期可以适当增配城商行相关标的。

泛消费板块受到需求不振的持续拖累,但当前市场预期较差边际弹性较大。从转债市场来看属于价格安全垫相对较好、正股潜在弹性高的方向,可以适当增加配置比例,其中可选消费、猪周期等标的为主。

制造业方向近期回落较多,成长标的仍属于高景气区间,这一方向尤其需要精选标的,当前优先配置白马高弹性个券。我们建议重点围绕专精特新、国产替代以及清洁能源等方向布*。随着近期市场回落清洁能源方向可能重新迎来布*窗口期。

高弹性组合建议重点关注斯莱转债、利尔(川恒)转债、万顺转2、苏试转债、伯特转债、朗新转债、亨通转债、上能转债、丰山转债、台华转债。

稳健弹性组合建议关注浙22转债、江丰转债、珀莱转债、旺能转债、华翔转债、润建转债、回盛转债、苏银转债、欧22转债、温氏转债。

风险因素

市场流动性大幅波动,宏观经济增速不如预期,无风险利率大幅波动,正股股价超预期波动。

股票市场

转债市场

中信证券明明研究团队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2年9月27日发布《债市启明系列20220927——如何看待近期债券市场的调整》,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重要声明: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订阅号中的所有资料版权均属中信证券。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复制本订阅号中的内容。除经中信证券认可的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文章推荐:

债券最近行情如何(当前股市行情下华夏希望债券

做股票的技巧(怎样炒股更为安全些?有好的方法可

企业债券怎么购买(什么是企业债券?如何买企业债

财付通怎么查询消费记录(怎么查财付通的交易明

海南瑞泽要倒闭了吗(海南瑞泽董事长被查疑涉案

100元人民币可以换多少人民币(一百元人民币能卫

农发种业什么时候分红(000877什么时候分红)

碳中和上市公司有哪些(炭素概念股有哪些)

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