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预测预测 我刚才统计了一下2005年2022年年底中证全指每年的涨跌情况 具体哪年涨,哪年跌不细分,但我们发现如果按照年为单位来统计,这18年的时间里面11年是上涨的,只有7年的时间
预测预测
我刚才统计了一下2005年2022年年底中证全指每年的涨跌情况
具体哪年涨,哪年跌不细分,但我们发现如果按照年为单位来统计,这18年的时间里面11年是上涨的,只有7年的时间是下跌的
但给我们投资的感觉是跌多涨少,这当中的原因是怎么样的呢?
比如2007年年底中证全指收盘点位是5115点,涨到今天中证全指都还在5115点之下。
可见当年07年买入,中间不卖出买入,持有至今,还是没有赚钱。
可见市场上面涨得多,跌的少,但如果买在很贵的点位,那就是跌的多涨的少,毕竟上涨时你是没有吃到这部分上涨的福利的,因此你买入的不代表市场上的真实涨跌情况。
假设隔一年你2008年年底买入,那时候中证全指的点位是1838点。
这时候你持有至今,前后相隔1年时间,持有的收益是1.8倍左右。
相隔一年时间,同样是持有不动,一个不赚钱,一个赚差不多2倍的收益
那可见你买入的点位和估值决定了你看待市场是上涨的多还是下跌的多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那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就是2022年的中证全指收盘点位在4756点,最低是4302点。
那你说10年后中证全指的点位会不会继续的往上走,当下的点位是低点还是高点?
这个问题我们统计下2005年至今,每年的最低点就得出答案了
2005年最低点764点;2006年最低点897点
2007年最低点1892点;2008年最低点1557点;2009年最低点1863点
2010年最低点2725点;2011年最低点2531点
2012年最低点2284点;2013年最低点2357点;2014年最低点2715点
2015年最低点4064点;2016年最低点3993点;2017年最低点4436点
2018年最低点3316点;2019年最低点3351点
2020年最低点4009点;2021年最低点5253点;2022年最低点4302点
从上面每年最低点的统计大家得出什么答案呢?
1000点的中证全指时代花了5年时间,1000点以内也包括
也就是5年时间最低点都是2000点以内,然后历史上就再也没有到过2000点以内了。
同样2000点的中证全指也就是5年时间,然后中证全指就再也没有到过3000点以下了。
3000点的中证全指也是5年时间。
目前是4000点的中证全指时代,是不是2年时间走出4000点时代不得而知,但当下5000点附近绝对是未来5年的低点是确定无疑。
通过一个小小的数据统计就可以给出各位答案,5000点附近的中证全指要珍惜,未来绝对是5000点以上的时代到来。
这背后的决定因素就是背后上市公司盈利增长的积累不断推动着指数点位不断上涨的源源动力之一。
当然这两年会不会继续中途跌到5000点以下呢,从最低点统计来看2023年最低点是4733点。
明年说不定也会有一波跌到5000点以下的概率,但这只是概率,然后就结束这一波4000点的时代,走向5000点以上的时代。
总结
以上是基于中证全指历史的走势来分析,看似是一种统计,其实背后指数的点位都是源源不断的往上上涨的一种趋势,这个趋势短期来看不是直线向上,会有波动,但长期来说还是沿着斜向上的路径往上涨。
投资线索
重磅!数字***顶层规划出炉,利好哪些基金?
数字***顶层规划出炉,近日中共中央、***印发《数字***建设整体布*规划》,提出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夯实数字***建设基础,系统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
配置上,兴业证券建议关注受益于技术变革的核心领域。1、数字产业化主线下围绕国产替代布*数字经济核心领域:信创、半导体、云计算、人工智能等。2、数字赋能、传统产业技术变革的核心领域:智能汽车、工业软件、能源IT、医疗IT等。3、数字新基建加速落地的核心领域:智慧城市、智慧交通、乡村振兴、一带一路等。
与上述领域相关度较高的基金有天弘恒生科技指数A(012348),此前自低点暴力反弹超50%,2月以来再度回调,跌超10%。另外还有中欧电子信息产业(004616),近五年年化收益18.39%;创金合信数字经济A(011229),成立以来年化收益24.89%等。
(风险提示:所提观点仅做学习交流,所涉标的不作为推荐依据。)
投资价值
今日投资价值:②折
今天市场微涨不到1%,这段时间属于震荡回调的一个过程。
整个二月,下跌最多的是恒生科技指数,之前一路反弹,从底部反弹2720点到4825点,反弹幅度达到77%。
目前从反弹最高位回调18%左右的跌幅。
不追涨的话,现在回调后,可以适当关注买入。
不在相对高点买入,可以在适当低点慢慢关注,这是念念爸的风格,不知道好不好,但至少不会追涨买在相对高点,这样越跌等跌到一定幅度时再定投也好,准备抄底也好,至少从下跌的角度来说,没有买在上涨的高位,这也算是属于中等的一种投资风格。
当然恒生科技指数属于一个波动很大的投资品种,投资时要控制好投资仓位,同时也做好波动大的心理准备。
当然股票投资波动大是它的特点,这应该是大家的共同的特性吧。
目前市场上的行情大致是
1、市场进入数据验证期,短期震荡不可避免。今年全面牛市机会不大,但存在结构性机会,挑选基金可优先选择选股能力强及景气度策略运用的好的基金经理。
2、美联储加息预期再起,港股开启调整,估值有所回落,配置性价比逐渐显现,可择低配置。通胀问题难解,抄底美股需注意节奏及仓位。
3、中小盘超额收益显著,量化基金迎来投资舒适区。但仍需注意量化策略同质化问题,若形成趋同交易,超额收益或容易减弱。
今天就聊到这里吧,还是需要耐心点,等待阶段性行情到来
天弘沪深3河客00未来走势预测
无法做出预测,基金涨的可能性大,但具体涨多少以当天实际行情为准
如何看到天弘基金沪深300基金走势
百度可以找到,另外我认为你无须看天弘沪深300走势,你直接看沪深300指数的走势就行了,差不多的。因为沪深300指数基金的任务就是跟踪沪深300指数。所以看基金的走势图没意义,推荐直接看指数。
天弘基金肖志刚:三大“铁律”让我在股市震荡中游刃有余
“能够取得相对较好的业绩,主要是通过对个股的深入研究和对市场的充分理解而进行投资判断。一是选择对的行业和板块;二是择时,基于风险收益比的动态调整,做好组合投资;三是灵活的交易策略,通过灵活的个股切换调整投资。”
近日,***统计*公布了1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7%,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延续上行走势,创逾两年以来新高。
中泰证券研究报告显示,预计11月工业增速回升至6.2%左右;总的来看,受调控影响地产投资或略趋缓、制造业投资小幅回升,年底基建投资或有所反复,预计11月累计同比增速与上月持平,维持在8.3%左右。
精通价值投资的天弘永定价值成长基金经理肖志刚,其实早就预测到了这一轮制造业回升的趋势,并开始布*。
在肖志刚看来,过去一年的市场行情表现是以衣、食、住、行为主的生活资料行情,后面此类机会会比较少,未来半年预计会转为生产资料行情,即装备制造业。因此,四季度主要看好景气正在上行的生产资料类股票。此外,四季度市场大概率会以震荡为主,行业性机会可能越来越少,主要存在的是个股机会,肖志刚四季度的投资思路是行业分散化、个股分散化。
天弘永定价值成长是肖志刚管理的明星产品。
据wind数据显示,今年截至11月30日,在持续震荡行情中,肖志刚管理的天弘永定成长基金逆市获得20.89%的涨幅,在同类基金中排名靠前。而翻看肖志刚的履历不难发现,截至11月30日,在担任天弘永定价值成长混合基金经理近三年期间,该基金回报达115.48%,业绩表现不俗。
好业绩的背后,体现的是基金经理的投资逻辑。
肖志刚把A股市场的产能投资周期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和原材料。过去的一年处于产能投资周期的第一阶段,天弘永定价值成长在二季度保持了核心的消费股配置仓位,继续重仓白酒、养殖等高景气行业,获得了较好收益。
由于经济向上的周期和A股估值下行阶段尚未结束,A股仍将继续保持震荡行情。对应第二阶段,肖志刚认为结构性机会可能将会从生活资料类行情转移到生产资料类股票上去,将重点关注汽车、装备制造、工程机械、造纸等生产资料类股票。
天弘永定成长基金2016年三季度报告显示,其前十位持仓股票分别为:牧原股份、东安动力、汇川技术、新筑股份、天海投资、恒力液压、平安银行、华夏幸福、华东科技、歌尔股份,制造业正是配置重点。
价值成长股是肖志刚的重点配置标的。
价值成长股是指估值合理甚至相对低估、业绩成长性良好的上市公司的股票。肖志刚坚持价值研究为基础,并注重市场运行的内在逻辑,充分挖掘价值被低估的股票,同时追求公司业绩高增长带来的成长性收益。
近期,上市公司纷纷发布2016年业绩预告,从整个行业来看,预计盈利的生产资料类上市公司不在少数。而未来,受企业盈利预期的支撑,制造业投资或将持续回暖。
例如,在已发布2016年业绩预告的公司中,天弘永定价值重仓的牧原股份净利润同比增长252.94%至302.79%,新筑股份同比增长106.33%至118.98%,业绩预期利好。
从投资策略层面来说,肖志刚认为,能够取得相对较好的业绩,主要是通过对个股的深入研究和对市场的充分理解而进行投资判断。一是选择对的行业和板块;二是择时,基于风险收益比的动态调整,做好组合投资;三是灵活的交易策略,通过灵活的个股切换调整投资。
选对行业对基金净值的贡献是最大的,行业指数的上涨下跌反映的是行业估值的波动,而每一类行业的商业模式和投资人结构都是不同的,这也带来了不同的市场机会。
其次,密切注意组合的风险收益,也是风控的关键。“在择时中,相比何时买入,何时卖出是更为关键的问题,如果风险小而向上的空间大,持有高性价比的股票可以耐心持有;如果向上空间有限,风险大了,性价比降低,这就是卖出的时点。”
最后,因为个股选择与行业配置相辅相成,所以个股选择对业绩的贡献也较大。例如该只基金上半年买入了较多白酒股,白酒股上半年集体爆发成为该只基金最大的收益来源。
此外,为了应对震荡市,肖志刚制定了几条铁律:一是不炒政策,所以也不追高;二是不买重组并购类股票;三是不买市场预期太充分的股票。
正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肖志刚才能在今年的震荡市中游刃有余。
来源:金融行业网
获取招商、民生、国元、川财、天风、中信建投、东吴证券等2017年度投资策略会直播/回看地址:
2、回复“策略会”
天弘基金一直在跌怎么回事?
规模做的比较大以后,就好像胖的人跑步一样,负担会比一般的基金更大一些。规模虽然能够创造出一定的谈判优势,但是规模带来的负担超过了收益之后,就会造成问题了。
建议您关注一下其他体量相对小一些的基金,比起余额宝那么大的量,推荐您关注一下南方的现金通,收益很稳定,也挺好的。
天弘沪深300指数基金近期走势来自来看是否适宜买入?求高手解答。?
近期股指震荡下行,不适合买!
从现在起投一万元低企亮验买天弘精选基金,来自以后每月定投二百,投十年。到时候愿现鲁程过依岁收益大概如何?大家怎么看?360问答或推荐个好基。
定投基金是投资的一种方式。是投资就会有风险的。所以是可能出现亏***也是可能有较好的收益的。投资基金一定要有风险的意识才行。天弘精选基金是混合型基金排名中上游的基金品种,可以选择长期定投。近半年走势较强,排名混合型基金的第3名。按照正常行情定投基金,一般年收益率在5---10%左右。行情好时,可能会高一些。
天弘基金目前相比其他基金,发展方向有啥特点?
相比其他基金单位来说天弘基金作为国内用户数最多的公募基金单位正依托着自身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方面的优势不断提升单位风险控制能力打造新型投研能力前瞻性布*智能投顾、资产配置、养老金等新业务力争在资管新格*中占据新的竞争优势。
余额宝一年缩水5500亿对于天弘基金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我觉得是一件好事。
当时就是因为规模太大,所以的话,原本的一个限购量是越来越大,到现在是限购10万了。
为什么规模不要太大会比较好呢?
因为的话,管理不便,规模太大的话,因为货币基金可以快速赎回,所以对基金投资的方向以及久期有更高的要求。
为了能够随时应付某一天有可能带来的大额赎回,所以投资的时间会相对短一些,所以收益率不会太高。
虽然说现在的规模减少了,但是也是相对大规模的。因为现在余额宝的收益不算高,所以希望减少规模之后,能够跟上前列的脚步。
天弘基金张戈:小市值增强产品和策略
“量化群英会”系列线上会议之一
2023年7月18日,招商证券定量研究团队举办“量化群英会”系列线上会议,邀请机构专业人士解读量化投资方法和市场风向。本文是天弘基金张戈总关于“小市值增强产品和策略”的观点分享。
I
引言
周靖明:今天是我们会议的第一期,会议主题是小市值增强产品和策略,非常荣幸邀请到了一位重量级的嘉宾——天弘基金的基金经理张戈总,来为我们深入地解读小市值增强产品和相关的策略。张总长期从事量化投资策略的研发和系统开发工作,2022年9月加盟天弘基金,目前在管产品有天弘国证2000指数增强、天弘中证1000增强策略ETF、天弘创业板指数增强等产品,欢迎张总!
张戈:谢谢,很高兴今天能在这里跟各位进行交流,我是张戈。
周靖明:近几年来市场呈现出了明显的大小盘分化行情,随着2021年初的核心资产抱团瓦解,大小盘风格出现了明显切换:从市场风格由大盘占优转化为小盘占优。根据Wind的统计数据,2021年初以来,截止到上周五收盘(7月14日),中证1000、国证2000的涨幅分别为-1.53%、13.64%,而同期沪深300涨幅为-25.18%。今年初以来小盘风格也是持续占优,同样是截止到上周五(7月14日),中证1000、国证2000和沪深300的涨幅分别为4.18%、6.24%、0.71%。
周靖明:站在当前时点,我们如何看待下盘风格后续的投资机会?小盘风格占优还会继续持续吗?如果想要参与小盘股的投资,该如何去配置?另外我们也准备了一些近期投资者非常关注的问题,来跟张总进行深入的探讨。话不多说,我们进入第一个问题。
II
指数增强产品的运作策略与优势
周靖明:前几年可能大家量化产品关注度还非常低,但是最近一两年来,量化产品的关注度不断提升,这离不开我们广大的量化管理人所管理产品的业绩表现。今天我们主要聊的一类量化产品是指数增强产品,一些投资者对这类产品还不是特别了解,所以我们首先请张总介绍一下指数增强产品以及其背后的运作策略及优势,有请张总。
张戈:就像刚刚说的,大家对公募量化产品的关注度其实是从去年开始,然后逐步在提升的。那么首先我介绍一下指数增强产品,在公募体系下,我自己总结量化产品主流是两类,一类是指数和被动,一类就是指数增强。
张戈:指数增强有一个特点,其实之前往往大家都会注意后面两个字“增强”,大家都去关心怎么增强?我自己管了产品以来,觉得“指数”这两个字还是很值得大家去体会的。指数增强产品,就是在一个指数的基础上,通过量化的方法来做一些超额收益。但是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指数”这部分我们称之为Beta收益的部分,在大部分市场环境下,其实对投资收益的影响会更大一点。而“增强”部分的超额收益,其实大家心里是有一个预期的。这么多量化的团队,不同的团队做出来超额部分的平均水平,是比较接近的。但是真正指数这部分,它的波动性和带给客户的持有体验和收益,起非常大的作用。
张戈:指数增强产品,在公募体系下我们通过选取一些指标,或者称之为多因子,对成分股进行打分,结果是告诉投资经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需要高配(低配)哪些股票。所谓高配就是在基准权重上更多配置。多因子打分的体系会告诉我在未来一段时间需要超配哪些股票,低配哪些股票。如果超配的股票确实在收益率上要好于低配的股票,那组合就会比基准跑得更好,我们称之为Alpha收益。这是指数增强产品的基本原理。这个事情说起来比较简单,但做起来其实是很难的。就像刚刚说的,要找什么指标来打分?可能在2015年前大家会去选P/E,就是同样状态的两只股票,优先考虑去买P/E低的,在未来可能就会获得超额收益。但是现在这个市场,选因子、选指标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张戈:我们首先对因子会分一个大类,有基本面、技术面、高频,还有基于GPT等等,然后把它们结合起来,再通过一些优化算法去决定股票权重。前面讲了打分结果,这个只区分好股票和坏股票,但是要落实到组合里面,还要决定组合持有股票的权重。这个权重是怎么确定?我举个简单的例子:首先为了让组合能够跟上指数,通常会采用行业中性。假设指数里面计算机占10%,那组合里面计算机也会占10%,每个行业基本上都如此,会有些小的偏离。同时如果我配了10%的石油石化行业,那是不是就能这10%全部去买一个股票?肯定不可能,要分散,也就是马尔科维茨的有效前沿。
张戈:我们会用算法去决定10%的石油石化行业配比上,中石油配多少、中石化配多少。同时它会满足一些需求:预期风险或者预期最大回撤。组合通常是非常分散的,大概有100到200个股票,每个股票的权重相对也比较分散,但它的行业分布、风格分布和我们对标的基准是非常接近的。这样我们基本上就实现了一个指数增强的产品。它的优势很显著,第一是比较好地跟住指数:指数大牛市时基本上指数增强的涨幅大概率是能跟上的。如果通过增强能够在指数下跌的时候做一些安全垫出来,让客户的持有体验更好,这也是个优势。最近还有一个优势,这两年由于主动基金持有相对比较多的新能源、白酒、医*,因为行情不太好,所以可能量化指数增强产品能够多少跑赢基准。
III
小盘风格为何会占优?
周靖明:谢谢张总。前面也提到了2021年以来小盘风格确实很强,您觉得这波小盘风格占优背后的逻辑是什么?能不能给大家稍微分解。
张戈:我自己管的产品主要是一些偏小市值的宽基,我发现确实小市值和大市值的分化还是很大的。我们都经历过2018年的大熊市,接着2019、2020和2021年上半年来了一波大盘蓝筹和大盘白马的抱团股行情。其实过了一段以后,这种市值偏离的方向又反过来了,变成了现在这样一种情况,就是小市值风格持续占优,也挺极端的。它背后反映了什么呢?整个宏观经济、总量经济没有明显的亮点,没有持续动力的时候,大盘股指数或者市场整体的指数是很难拉起来的。因为指数点位的上升,对应就是真金白银的买入,以前大家觉得宏观经济比较好、GDP比较好,我们卖基金也卖得很好,整个流动性在不停地增强、资金不停地在进来,所以那个时候大盘股可能确实好。再加上我们的一些操作行为,基金经理可能有正反馈,大盘蓝筹股越好,新进来的钱越去买,这样正反馈就起来了。但现在从2021年以后基本上看不到这种环境了,因为增量、总量经济没有亮点的话很难有持续的增量资金进来。前面一轮的抱团也一定程度上透支了大盘蓝筹股或者白马股的投资价值,这种情况下就很难看到大盘指数有明显的上升。
IV
为何小盘指数适合作为指增产品的基准?
周靖明:非常感谢张总为我们进行了这波小盘股行情的解读。小盘风格指数这种非常优异的Beta,无疑是诸多管理人将它选为指数增强产品基准的原因之一。您觉得这类小盘风格指数还有哪些优点使得他们比较适合作为指增产品的一个基准?
张戈:可能长期关注量化方向的投资者会有一定的感触。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首先把大家都放到一个量化增强的场景下,你会发现这个成分股越少、权重越集中的指数,越是不好增强,尤其是不好量化增强。而指数越宽、成分越多、行业分布越均匀,这种其实是比较好增强的。历史的数据证明,上证50和沪深300增强,Alpha在中长期的平均水平一定小于500增强、1000增强。为什么呢?做量化的都知道,超额收益其实是高正相关于基准宽度的,宽度指的就是可选对象的多少。通常来说小盘指数像中证1000、国证2000,刚好契合上了。所以我觉得像1000、2000这种,它适合做指数增强产品的基准,有一点就是它宽度很宽,样本池非常宽会带来很多的好处。第一就是不容易受极端行情的冲击,因为有极端性行情的话往往对阿尔法策略造成负向冲击。我们回忆一下在2014年底的时候,金融地产抱团的时候,很多量化产品根本跑不赢基准。但是如果这个池子很宽、行业又不集中的话,就很难出现这种集中效应,超额收益的稳定性就会非常好。第二就是样本宽了以后超额收益的显著性也会比较好。假设有一个指数只有50个票,这50个票每天的走势大致相同,同涨同跌,涨跌幅也差不多。这种情况下如果只在样本内选股就没有超额收益,因为不能通过超配低配和收益差来产生Alpha。但是如果池子大了,有各种热点事件、政策、外部环境的冲击,这个大池子里面总有一段时间猛涨起来然后一段时间又暴跌下去的股票。这两种情况下大概率就会产生丰富的错误定价的机会。有了这种错误定价的机会,量化模型就能大显身手了,因为量化模型对宽度的把握是非常够的。肉眼跟不住1000个股票但是量化模型可以用它的数据去扫描这1000个股票的特征,他会发现这1000个股票里面有一些股票高估了,有一些股票低估了。然后再通过前面讲的这种优化算法去把权重算出来,让我们去低配高估的,超配低估的。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以后这个错误定价消失了、股价回归了,这时候就会带来很好的超额收益,在1000和2000里面这样的机会特别多。如果一个产品每年增强两个点,稍微一波动可能增强的这个Alpha就没了,或者变负Alpha了,这种其实就没有特别显著的超额。但是如果一个指数每年都超额6个点、8个点,累计下来三年超额了这个二三十个点,那不是就明显地增强嘛?1000、2000这种指数就具备这样的特点,能够给你提供一片错误定价的沃土,让Alpha能够相对比较显著。所以我也觉得这种特质让1000、2000成为比较适合拿来作为指数增强的基准。
V
天弘基金量化策略框架及特色
周靖明:谢谢张总。天弘基金旗下有多款增强产品业绩非常亮眼。请张总也介绍一下天弘指增的策略框架,以及有哪些特色?
张戈:我作为团队的一员感觉非常骄傲,很有动力。有一天我们在一个内部会上,发现把每个基金公司的公开数据、量化团队、量化指增产品拉出来,我们团队是上半年唯二的所有指数增强产品全部正收益的团队。我们部门产品线还是挺全的,行业指增、宽基指增都布得比较多,还有场内的指增就是ETF指增。我管理大概10个产品左右,我们部门全部的指数增强产品收益都是正,我觉得这个点还是做得非常好,给我自己很大的鼓励。
张戈:我们团队的平台和整个天弘量化策略框架还是有一些特点的。我相信大家听多因子都听腻了,从2015年以来,大家不停地挖基本面数据、量价数据,包括后来一些一致预期的数据,这些我们部门都有,但是发现这些因子、数据其实在过去的数个季度表现并没有那么好。相反,我们部门自己尝试的一些高频数据、基于机器学习挖出来的因子,在上半年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选股的显著性非常好,这是第一。因为天弘背靠蚂蚁,互联网的根底还是在的,整个技术根基非常强。所以我们的一些高频、机器学习的策略还是有自己的特色的。
张戈:第二点可以换一个角度来讲,我们去买一个量化产品或者评价一个量化产品,很重要的一点是它的回撤。一个产品最大回撤是多少?从最大回撤坑里爬出来消耗的天数是多少?这个是我自己比较看重的一些参数,我在这一块的把控会比较严。举个例子,我们部门平台上有一个因子库,所有的基金经理和研究员都可以接进去做自己的策略,我们会把这个库分成好几大类。前面我讲的基本面、盈利质量类、成长类都是老生常谈了。你会发现在某一段时间永远可以发现只用一两个大类因子就会跑出一条非常好的业绩曲线。但是代价是什么呢?就是可能在某一段时间它会有巨大的回撤,或者是长期没有Alpha。我们最后选择的路线是什么?还是一条偏“中庸”,比较中庸之道的感觉。这个是我们部门的一个风格,就是我们一些中性的把控,包括因子赋权的精细处理。
张戈:第三点是我们部门和传统的指数基金、ETF、行业指数基金这种被动指数基金的业务结合得很好,可以产生1+1大于2的效果。为什么会这样?我们部门有***的主动研究员,这些主动研究员跟行业跟得很紧。因为我们有很多行业指数产品,他们会做行业基本面的分析,会有一些自下而上的分析结论和方法论。主动投资的工具、方法论,我们现在把它结合起来,也会从自下而上、赛道、细分领域,让主动研究员去做打分的尝试。他们打完分以后,我们会通过一些系统性算法和系统把他们主动打分的结果转化成一个量化的优化器,一句话总结下来,就是我们做了一个主观因子,这个主观因子是由我们部门所有的主观研究员,通过自己开发的系统、自己定义的打分规则,给我们量化基金经理赋能,这个是一个很大的特色。举个例子,2023年1月到6月的新能源行情其实里面分化非常大、节奏非常鲜明。从今年1-2月开始先是新能源车和储能走势非常好,然后切到了光伏上,大概到四五月份的时候,其实光伏表现十分好,然后五六月份又切到了风上,储能是一直都好,大概有这么这么个规律。这个规律对于看新能源的研究员来说是能把握的,不管买方、卖方。但是这个节奏我自己认为是没有办法用量化的方法去把握。主动研究是能把握的,可以通过行业景气度、包括一些市场预期的感知、资金面筹码分布,能得出一个判断,然后把握住这个结论。我们通过自己研发的系统,让他把细分领域的这些观点落实到他覆盖的票上,最后就产生了Alpha,这是一个很好的实践。这套体系我们也磨合了很久,整个团队层面上、部门层面上的赋能还是很显著的,这也是我们的这个特色之一。
周靖明:非常感谢张总的详细介绍。接下来问一个更细节的问题,咱们这个Alpha模型中,量价因子和基本面因子的比重大概是多少?比重会动态调节吗?还是会相对固定?
张戈:这个比重是动态的。其实是大类因子的加权,这个加权是有算法,然后动态每一期去算。大概思路有点像因子的ICIR,其实就是把大类因子也想办法集成一个因子,然后就算这几个集成因子的ICIR,再去扣除它的相关做正交,最后就得到权重。今年来看,我觉得基本面因子的权重在减小,刚才讲的这套算法其实有点动量在,如果一类因子一直跑得好,它的权重会变大。我觉得从2022年底到现在,基本面因子的效果其实是不太好的,所以它的权重就慢慢地在变小,可能去年底的时候有百分之三四十是基本面因子的权重,到现在可能就只有百分之二十多了。量价因子就相对比较笼统,如果把传统量价、高频量价、机器学习都认为是量价的话,他们的占比可能占到大概百分之六七十,以前的那些低频量价可能百分之二三十。我强行地限制了机器学习因子大概是在百分之二十,因为我们的机器学习因子基本上还是来自于量价。我目前感觉其实今年量价一直还是算跑得比较好的,7月以前大部分的量价因子累计IC曲线都是不断在新高,我估计短期可能还是这样一种配置。
VI
对于AI和深度学习的看法
周靖明:这轮AI浪潮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量化投资方法的革新,越来越多的量化投资策略中开始用到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方法。您如何看待这一个趋势?您觉得小盘风格指数的股票池里面是否更适合去做一些机器学习,包括深度学习相关的策略?
张戈:我觉得趋势上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在量化里面的渗透越来越强,未来肯定也是越来越强,这个趋势我觉得没有什么争议。我们以前线性回归、支持向量机已经是所谓的机器学习算法实践。只是现在我们有了更好的工具,有GPU、更好的数据存储工具以后,很多深度算法能够实现,我们又有高频数据,各种条件天时地利人和凑起来。这样整个AI和深度学习对量化的渗透大幅度提高,这个趋势在未来肯定还会继续下去。据我了解,头两年私募量化收益率非常高,量级都跟公募的不一样,可能今年这个趋势在收窄。以前这些私募它能做出这么好收益也是机器学习算法起到很好的作用。我就产生了一个想法,AI技术的优势,它在资本市场上盈利的支撑性,我觉得是一个曲折的过程。永远都会有一段时间,可能有几个月有一个算法明显占优,但是过了几个月以后这个算法会衰减,跟因子一样。我觉得到技术层面也是一样的。因为我很早之前看的那个私募做增强做的很高,我就在想到底怎么样才能打败他们?后来我就想得反其道而行之,就是在量化的基础上有一些主动的思维,包括用一些主动的信息,然后用低频的东西去改良高频的东西,反而能够打败那些极致高频、极致深度学习的策略,我觉得这可能也是一个思路。比如说我挺喜欢看一些有预期差的东西,这就是纯主动思维,但是我们用量化的工具去把这个思维落地下来,落到自己的投资组合里,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个未来的趋势。小盘股的股票池肯定是很适合做机器学习相关策略的。大盘的池子因为走势的相关性会更高、分化度没有那么大,所以特征肯定就没有小盘股显著。第二点就是机器学习强在哪里?强在算力。你花了很大的成本去弄算力,换来的产出是可以覆盖很多的票,小盘股票多。在这个逻辑上讲,应该在小盘股这个域里面给你带来更好的收入。小盘的股票池其实更适合机器学习算法。
VII
在管产品情况及特色
周靖明:请张总也简要的介绍一下您管理的产品情况以及特色?
张戈:首先我自己管理产品的定位是小市值成长的宽基增强。这里面一个有特色的点在于我有一个场内的ETF增强产品,对于我们部门来讲还是挺创新的。我们自己在内部的工作流程上做了很多优化,运作这个场内增强ETF效率会更高,这些其实不一定能够直观的让投资者看到。我们部门编码能力很强、系统化程度很高,很多东西效率非常高。像我的1000增强ETF就深受其利,但现在规模还比较小,作为场内产品我们还是有一些压力、有诉求希望规模做大一点,目前超额收益比较显著,而且超额收益稳定性也还可以。第二就是2000增强,我强烈推荐。我认为2000增强的重点在于“指数”这两个字,我是强烈看好小盘股甚至微盘股的,大概从去年底到今年一季度,微盘股指数声名鹊起。大的逻辑就前面讲的,这轮AI行情不就GPT炒出来的?但其实大家去看GPT这个东西也没有那么新。A股大概在春节以后整个AI就爆发了,但其实最早去年12月份就有卖方给大家详细介绍GPT了。但那个时候股价没有反映,过了三个月AI行情才引爆。其实很多时候市场流动性好,但是总量看不到大机会,他就会找一个出口,这个出口可能就是2月份的GPT,到未来就变成ABC,然后再过一段时间CDE,他总会找一个出口。在这种情况下,像2000这种小市值指数,很容易就会沾上这些东西,成为资金追逐的焦点。在这里也是比较推荐2000的指数增强,我觉得它的Beta在可见时间范围内还是比较好的。最后就是创业板增强,创业板其实是跌了最多的指数之一,可能短期没有那么强Beta,但是整个周期的角度来看它已经处于底部了。目前比较推荐的还是几个偏小市值的产品。
VIII
后市展望
周靖明:最后请张总帮我们展望一下对后续小盘风格的投资观点。
张戈:在总量行情没有机会、总量经济也没有恢复那么好的情况下,考虑到市场流动性、市场博弈的生态,我比较推荐小盘股和微盘股风格,谢谢!
周靖明:非常感谢张总的精彩分享!
重要申明
风险提示
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亦不构成投资收益的保证或投资建议。
特别提示
一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