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世界农*】世界农*的十大特点 经历几十年的发展,尤其是近10年的发展,世界农*发展波澜起伏。世界农*市场从1994年的278亿美元,至2014年历经2个10年达到了566亿美元,20年翻了一番。
【世界农*】世界农*的十大特点
经历几十年的发展,尤其是近10年的发展,世界农*发展波澜起伏。世界农*市场从1994年的278亿美元,至2014年历经2个10年达到了566亿美元,20年翻了一番。归根结底,世界农*及其市场发展主要呈现了“十大”特点。
当今,环境友好型成为农*的首选因素,要求农*向更高效、更环保和更安全的方向发展。改变了以前仅以高效、低毒为首选的状态,要求把*剂对环境安全作为首要条件。
从引起水俣病的有机汞及高毒的无机砷,到引起神经毒性的有机磷类及因残留导致环境污染的有机氯类,以及近年来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磷化铝、溴甲烷等都被禁用。
同时,对于对生物有不良影响的*剂,即要求深入试验并予以暂禁或限制,如氟虫腈、新烟碱类杀虫剂等。
由表1可见,近年上市的杀虫剂毒性相差1~2个数量级。
表1 各时期开发上市的代表性杀虫剂的毒性
20世纪60年代前,杀菌剂列第一位。70年代,杀虫剂上升到第一位,除草剂列第二位。从20世纪80年代起,除草剂一直雄踞三大类农*之首,并一直保持45%左右的份额,常年不衰。
表2 不同年代除草剂在农*中所占比例(%)
从20世纪90年代起,除草剂的销售额一直占世界农*市场的46%~50%。若以销售额上亿美元的品种数计,除草剂中销售额上亿美元的品种亦占45%左右。
自1996年抗草甘膦等转基因作物问世后,全球农*市场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特别是除草剂。它使草甘膦成为全球销售额市场最大的除草剂品种,也是世界最大的农*品种。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的诞生,使氰胺公司主要用于大豆的咪唑啉酮类除草剂遭受“灭顶之灾”,使该公司不得不退出农*市场,被迫转让给巴斯夫公司。
同时,转基因作物也出现飞速发展,目前全球抗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已达到1.8亿公顷,较1996年增加了100余倍。有28个国家,约1,730万余户农民种植转基因作物。
目前,抗草甘膦等转基因作物主要为大豆、玉米、棉花、油菜、甜菜,现还涉及到水稻、花生、烟草、向日葵、马铃薯、小麦、苜蓿、番木瓜、黑麦草、番茄、胡萝卜、洋葱、南瓜等几乎遍及人类种植的所有作物。其中,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占绝对优势,达0.7亿公顷,占总面积的40%以上。
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除草剂也有很大发展,除草甘膦外,还有草铵膦、2,4-滴、麦草畏……转基因作物的开发也推动了一大批除草剂的发展及其他转基因工程,包括叠加的转基因作物等。
除孟山都公司外,还有很多企业,尤其不少大公司均投身于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开发和生产。
表3 2013年全球主要公司转基因种子销售额及投入研发费用
表4 预计到2019年全球各转基因作物销售额及所占份额
随着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发展及耕作制度的改变,使灭生性的非选择性除草剂得以迅速发展。仅就草甘膦、百草枯、草铵膦、敌草快等4个灭生性除草剂市场就达63.45亿美元,占当年(2012年)除草剂市场的36%以上。
新的灭生性除草剂不断被开发,如陶氏益农的氯氨吡啶酸,近几年已成为销售额上亿美元的大型品种。此外,还有该公司的氟氯吡啶酯(halauxifen-methyl),杜邦公司的环丙嘧啶酸及明治制果的草铵膦钠盐等。
几十年来,北美地区的农*市场一直高居首位,但近年来,拉美已升居第一,亚洲列第二。
表5 2014年世界五大地区各类农*销售额(亿美元)
通过兼并、收购、合作等,使全球形成了几家超级大公司。这几家大公司垄断了世界农*市场,如汽巴-嘉基公司与捷利康公司合并成为世界第一的先正达公司;拜耳并入安万特公司列世界第二;陶氏益农与杜邦合并,使之排位全球第三;巴斯夫公司早先购入氰胺公司,列全球第四位;孟山都凭借转基因事业及草甘膦列全球第五位。
目前,先正达、拜耳、陶氏益农、杜邦、巴斯夫及孟山都公司的农*市场占世界农*销售额的70%以上,她们往往牵一线而动全*。
她们系经过30余年的兼并、收购、合作所形成。在近30年中,全球先后有10余家大的农*公司被购并。这些公司有:希尔、罗纳-普朗克、赫斯特、帝国化学(ICI)、捷利康、礼来、联碳、雪夫龙、斯托夫、氰胺、罗姆-哈斯、山道士、汽巴-嘉基、武田*品、马克西姆-阿甘、凯米诺瓦等。
7.1 十大作物用农*市场及占总市场比例
果树和蔬菜(包括马铃薯、葡萄、柑橘及其他果树和蔬菜)、谷物、大豆、玉米、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甜菜、向日葵是排于农*市场前10位的作物。以上十大作物用农*占世界农*市场的91.22%。
表6 2013年全球十大作物的农*市场及占总市场比例(亿美元)
表7 十大作物用农*销售额增长率(%)
7.2 十大作物用农*销售额列前10位的农*品种
7.2.1 水果
葡萄用杀菌剂:铜制剂、硫磺、乙膦铝、代森锰锌、灭菌丹、霜脲氰、烯酰吗啉、苯氧喹啉、甲霜灵、嘧菌酯。
梨果用杀菌剂:克菌丹、代森锰锌、二氰蒽醌、苯醚甲环唑、甲基硫菌灵、腈菌唑、戊唑醇、肟菌酯、啶酰菌胺。
7.2.2 谷物
谷物用除草剂:唑啉草酯、2,4-滴丁酯、炔草酯、甲基二磺隆、噁唑禾草灵、双氟磺草胺、氯氟吡氧乙酸、苯磺隆、啶磺草胺、氟噻草胺。
谷物用杀菌剂:丙硫菌唑、氟环唑、戊唑醇、丙环唑、嘧菌酯、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叶菌唑、环菌唑(即环丙唑醇)、咪鲜胺。
7.2.3 大豆
大豆用除草剂:草甘膦,氯嘧磺隆、2,4-滴、咪唑乙烟酸、氟磺胺草醚、烯草酮、双氯磺草胺、丙炔氟草胺、百草枯、异丙甲草胺。
大豆用杀菌剂:环菌唑(即环丙唑醇)、吡唑醚菌酯、嘧菌酯、肟菌酯、氟环唑、啶氧菌酯、丙硫菌唑、多菌灵、氟啶胺、福美双。
大豆用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噻虫嗪、精高效氯氰菊酯、氟虫腈、乙酰甲胺磷、吡虫啉、灭多威、氟苯脲、甲胺磷。
7.2.4 玉米
玉米用除草剂:草甘膦、莠去津、乙草胺、硝磺草酮、异丙甲草胺、烟嘧磺隆、环磺酮(tembotrione)、百草枯、2,4-滴、甲酰氨基嘧磺隆。
玉米用杀虫剂:噻虫胺、噻虫嗪、吡虫啉、七氟菊酯、精高效氯氟氰菊酯、毒死蜱、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硫双威、氟虫腈。
7.2.5 水稻
水稻用除草剂:氰氟草酯、五氟磺草胺、丙草胺、丁草胺、敌稗、双草醚、苄嘧磺隆、二氯喹啉酸、噁嗪草酮、2,4-滴。
水稻用杀菌剂:三环唑、嘧菌酯、苯醚甲环唑、烯丙异噻唑、稻瘟灵、春雷霉素、代森锰锌、丙环唑、戊唑醇、多菌灵。
水稻用杀虫剂:吡虫啉、毒死蜱、氟虫腈、噻嗪酮、杀螟丹、三唑磷、噻虫嗪、呋虫胺、噻虫胺、敌敌畏。
7.2.6 棉花
棉花用除草剂:草甘膦、草铵膦、二甲戊灵、噻草硫醚、氟乐灵、异丙甲草胺、三氟啶磺隆、百草枯、异噁草松、丙炔氟草胺。
棉花用杀虫剂:吡虫啉、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丁醚脲、氟苯虫酰胺、乙酰甲胺磷、啶虫脒、丁硫克百威、多杀霉素、毒死蜱。
7.2.7 甜菜
甜菜用除草剂:苯嗪草酮、甜菜宁、氟胺磺隆、乙氧呋草黄、甜菜安、二氯吡啶酸、炔草酯、氯草敏、环草定、草甘膦。
7.2.8 油菜
油菜用除草剂:吡草胺、草甘膦、异噁草松、草铵膦、二氯吡啶酸、氯甲喹啉酸、烯草酮、喹禾灵、炔苯酰草胺、甲氧咪草烟。
7.2.9 甘蔗
甘蔗用除草剂:环嗪酮、甲磺草胺、异噁唑草酮、丁噻隆、莠灭净、异噁草松、氨唑草酮、草甘膦、敌草隆、2,4-滴。
7.2.10 向日葵
向日葵用除草剂:甲氧咪草烟、乙草胺、异丙甲草胺、氟咯草酮、扑草净、二甲戊灵、苯甲草醚、烯草酮、苯磺隆、精喹禾灵。
为了取代对环境有不良影响或抗性问题的品种,人们必须不断开发新农*。每年,不少农*公司,特别是超级大公司均投入相当的资金从事新农*创制。
表8 2013年全球销售额前10位农*公司的研发费用及占销售比例
由表8可知,前5位公司2013年农*销售额共378.54亿美元,而她们用于科研的费用为27.73亿美元,占销售额的7.3%。
这些公司通过努力也开发了一批具有新作用机制的新农*品种,如鱼尼丁受体作用剂类杀虫剂、螺环季酮酸酯类杀虫剂、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等。
为了解决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毒性问题,拜耳公司开发了对蜜蜂安全的新烟碱类杀虫剂flupyradifurone,石原产业开发了对飞虱有效的双酰胺类杀虫剂环溴虫酰胺(cyclaniliprole)。
农*不仅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也是人类生活、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保健防疫等众多方面的重要物资。
现今,农*被广泛用于家庭卫生和环境、畜牧、工业品及设备、交通运输、道路、水库、餐饮场所、交通工具、渔业、食品、医*品、饲料、中草*、化妆品、洗涤剂、皮革、电器电缆、工艺品、文物、档案、家具木材、纸张等。几乎涉及人类生活生产的所有环境。
表9 近10年来全球农用及非农用农*的销售额(亿美元)
由表9可知,农用的农*市场有升有降,而非农用途则在2001—2014年的14年来呈稳定增长。关注农*在非农领域上的应用,是发展农*市场、扩大使用范围的极重要方向。
“一个农*的成功,一半在于剂型。”随着发展和认识的提高,尤其现今*剂的活性越来越高,更需通过剂型的加工来充分发挥*剂的活性,人们也意识到农*剂型加工的重要性。
当今农*剂型的研发主要呈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尽快替代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的甲苯、二甲苯及高极性溶剂;替代同样存在环境问题的含辛基及壬基酚等表面活性剂。
②开发与环境相容性高的水基型制剂和水分散粒剂等新颖环保制剂。
③鉴于新开发农*的活性越来越高,现制剂中有效成分浓度往往为25%~30%的中、低含量。这样为加入各种助剂留出了充分的空间,从而能更有效发挥*剂的作用。
④为了环保,也为了制剂的效果,人们越来越关注剂型加工中环保型工艺及设备的设计、研发和加工。
⑤越来越认识到剂型加工中理论研究的重要性,以能更好地指导剂型的开发。
以上归纳了当今农*市场及发展的十大特点,实际上远不止此十大特点。除上述外,还应关注对农*作用机制、抗性防御及施用器械的研究开发等。
(本文摘编自上海市农*研究所张一宾教授在“江苏省第十九届农*与*械信息技术交流会”上的报告)
有做农*销售的嘛?在什么公司?待遇怎么样?
我在先正达做业务员,这是全球最大的农*公司了。待遇一年工资加资金大概是3万到5万。当然还有一些报销和补贴,也要扣5险一金。基本上杜邦、拜耳、陶氏、先正达、巴斯夫的待遇都差不多。如果能做销售经理就有10万以上的年薪了。国内厂家就复杂多了,高的有20万,低的有2万。大概总体来说,这个行业前几年如果有能力年收入都在6万上下
全球农*市场概况及发展趋势,三大类农*前十大品种变化不大
2015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复苏之路崎岖艰辛,2016年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农产品价格走低、库存水平趋高等一系列利空因素导致全球农*市场需求疲弱。在严峻的市场环境下,农*企业销售业绩普遍下滑。据相关资料统计,2015年全球农*市场销售额为512.10亿美元,与2014年相比下降9.6%,创10年来历史新低,全球农*市场陷入“寒冬”。
2004年以来,全球作物用农*市场有下降记载的为2006年(下降0.93%)和2009年(下降7.04%);如果包括非作物用农*在内,全球农*市场仍然是这两年出现下滑,分别下降0.16%和5.80%。2005—2015年全球农*市场销售额见表1。
表1 2005—2015年全球农*市场销售情况(包括种子)
市场的下滑受多种因素影响:美元持续走强、农产品价格下滑、世界各国分销渠道的库存居高不下、草甘膦价格走低、气候条件不利(包括由于厄尔尼诺现象导致的弱季风气候)等,合力导致全球农*价格止涨回落。
2015年,全球包括非作物用农*在内的总市场为581.81亿美元,同比下降8.0%。其中,非作物用农*的销售额为63.46亿美元,同比下降3.2%(按名义价值计)。
2015年全球主要作物种植面积见表2。
表2 2015年全球主要作物种植面积
2014年,由于恶劣气候影响,导致美国玉米和大豆2015年的产量低于2013年和2014年,尽管出口水平创历史新高。2015年,加拿大夏季气温偏低、干燥等因素影响了小麦和油菜的产量。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亚因良好气候,作物产量未受到影响。
拉丁美洲2014—2015年生长季玉米种植面积下降,大豆种植面积增加。
欧洲小麦种植面积保持稳定,欧洲的气候条件一直比较适宜,即使北欧夏天干燥凉爽的气候也未对产量造成影响。
亚洲南部受弱季风气候影响,尤其是在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和印度。澳大利亚也受到干旱的影响,水稻库存减少,价格上升。
2015年全球作物用农*使用主要为水果蔬菜(占24.8%),其次是大豆(占16.3%)、谷物(占15.9%)和玉米(占11.2%),其他作物用农*使用情况(按销售额统计)见图1。
图1 2015年全球不同作物用农*使用情况
从作物来看,大豆每亩用*量较高,市场非常可观。其次是谷物、甘蔗等作物,尽管用*量不大,但是其每亩用*价格较高。从杀菌剂市场来看,占总价值68%的三唑类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使用在大豆和谷物上。
在谷物上,市场最大增长点来自杂草防除,巴西、中国每亩除草剂施用量越来越大。
在玉米上,中国农*市场增长点来自杀虫剂用量的增加,每公顷拟除虫菊酯施用量是原来的2倍,烟碱类产品用量是原来的5倍。在巴西,市场增长点在于二酰胺类杀虫剂,该类产品目前已经占据了30%市场份额。
2015年全球农*市场主要领域是玉米、大豆转基因种子,其次为谷物、玉米除草剂。最大的市场是水果和蔬菜总体部分,其次是大豆。2015年大豆用农*市场销售额超过玉米,见表3。
表3 2015年全球不同作物农*市场销售额
表3中大豆和水稻的市场销售额最具代表性,2015年虽然大豆种植面积增加,但是由于作物价格下降、拉丁美洲恶劣的天气及草甘膦价格疲软使大豆全球农*市场销售额下降,见图2。除了大豆用杀菌剂和转基因种子外,只有棉花用杀菌剂市场稍有增加,见表4。
图2 2001—2015年全球不同作物农*销售额增长趋势
表4 2015年强劲、薄弱作物市场(包括转基因种子)
2015年草甘膦的价格对除草剂市场具有重大影响,导致多种作物的除草剂市场下降,特别是转基因作物。大豆用杀虫剂市场下降最为显著,主要是由于巴西害虫发生轻,前两年增长也是由于巴西大豆棉铃虫大爆发使杀虫剂销售额增加。
2015年全球作物用农*市场销售额为512.10亿美元,其中市场份额最大的仍然是除草剂,占42%,其次为杀虫剂(28%)、杀菌剂(27%),见图3。
图3 2015年全球作物用农*市场销售情况
2005—2015年各类农*(包括转基因种子)的市场增长情况见表5。
表5 2005—2015年全球作物保护市场增长情况
2015年除草剂市场销售额较2014年下降了10.3%,达到216.44亿美元,占市场份额的42%。主要原因是2015年草甘膦价格下降,同时也受到外币兑换及恶劣天气的影响,所有作物的除草剂销售情况均下滑,尤其是水稻,其次是玉米、大豆和甘蔗。后3种作物的市场主要在美洲,所以不受外币兑换影响。在发展中市场,除草剂的使用量不断增加,主要是用于防治对草甘膦产生抗性杂草的选择性除草剂。
2015年杀菌剂市场销售额较2014年下降6.7%,达到137.13亿美元,占总市场份额的27%,主要受北欧夏天气候干燥、北美恶劣天气和农作物价格下降影响。2015年大豆田杀菌剂的销售额增加。尽管杀菌剂总体销售额较2014年下降,但是在过去5年和10年,杀菌剂的增长速度还是最快的。
2015年杀虫剂销售额下降了11.4%,达到143.30亿美元。占市场28%的份额。几乎所有主要作物上的杀虫剂销售额均有下降,尤其是水稻和马铃薯。主要是由于巴西害虫发生较轻和厄尔尼诺气候的影响。
在过去的5年和10年,杀菌剂增长最快,其次是杀虫剂。短期内,主要影响因素是病虫害发生的程度和气候的影响。长期内,杀菌剂销售额的上升,主要是由于杀菌剂是提高食品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病害的抗性发展要求不断开发新的作用位点的杀菌剂,如最近SDHI杀菌剂的开发;很多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尤其是巴西大豆锈病;此外,还有用于转基因作物的种子处理剂增加。
影响杀虫剂市场的主要因素是新的活性成分上市,尤其是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螺虫乙酯等,此外巴西大豆棉铃虫暴发使杀虫剂的使用增加。欧洲杀虫剂市场主要受到烟碱类杀虫剂禁止用于蜜蜂敏感作物的影响,这也导致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杀虫剂的研发的投入。
从产品来看,现在市场集中度非常高,最常用的158种原*,占到了市场份额的80%以上。氨基酸类、三唑类、烟碱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除虫菊酯类等五大类农*占据了全球市场份额的35%(见表6)。与2014年相比,除了琥珀酸脱氧酶抑制剂类(SDHI类)杀菌剂增长14.9%,其他*剂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氨基酸类除草剂(草甘膦、草铵膦等)下降11.9%,主要是因为草甘膦价格下降。由于对蜜蜂毒性问题,烟碱类杀虫剂下降10.0%,有机磷农*的高毒性也导致2015年销售额下降11.4%。
表6 2015年排名前20的各类农*销售情况
SDHI类杀菌剂是从防治锈病开始,对担子菌引起的病害有特效。近年来开发的SDHI类杀菌剂具有结构新颖、高活性和杀菌谱广的特点,并具有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的作用,从而使SDHI类杀菌剂在全球市场萎缩的情况下异军突起。各大公司对此类杀菌剂的发展寄予厚望,如巴斯夫对氟唑菌酰胺寄予的峰值销售潜能高达6亿欧元,先正达则预测苯并烯氟菌唑的年峰值销售额将超过5亿美元。
表7~表9给出了2015年销售额排名前10位的除草剂、杀菌剂和杀虫剂品种。
草甘膦仍居榜首,销售额为49.65亿美元,占氨基酸类除草剂市场的89.6%。除草剂的这10个品种中,唑啉草酯的专利2019年3月到期,也将成为关注的热点。
唑啉草酯在全球范围内主要用于2个领域,谷物(主要是小麦和大麦)和非农作物领域。谷物是唑啉草酯最主要的应用作物,2014年唑啉草酯在谷物上的销售额达到2.5亿美元,占唑啉草酯总销售额的60%。而非农作物(草坪和园艺等)是唑啉草酯另一大使用领域,尤其是在欧洲和北美地区,2014年唑啉草酯在该领域的销售额为1.7亿美元,占比40%,但目前先正达在国内并未将唑啉草酯投放此领域,这也是唑啉草酯未来的一个增长点。
自2005年首次在美国登记以来,唑啉草酯的登记足迹已遍及欧洲、南美、北美、亚太和南非等50多个国家。就市场而言,其在全球主要的谷物种植大国均有分布,但目前最主要的两大市场分别是北美和欧洲。唑啉草酯目前是欧洲和北美最为重要的谷物用除草剂品种,在这2个地区的年销售额均在1亿美元之上。在亚太地区,唑啉草酯主要用于中国和澳大利亚的谷物作物上,特别是中国市场,先正达对该产品的推广目前较为火热。另外,唑啉草酯虽然在拉美的销售额不高,但近几年的发展也是显而易见的,目前唑啉草酯已成为阿根廷等国家谷物作物上除了草甘膦和2,4-滴之外用量最大的除草剂品种。
唑啉草酯已完成了在世界主要的谷物市场,特别是麦田种植地区的布*,为市场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于该品种未来几年仍在专利期内,市场价格坚挺,预计未来会有很大的市场增长,有评估认为未来5年,该品种的市场销售额年增率将超过40%。
表7 2015年除草剂销售额前十的品种
氯虫苯甲酰胺(康宽)2015年销售额为14.00亿美元,居杀虫剂市场首位。其中氟苯虫酰胺销售额为4.80亿美元,受益于在巴西市场用于防治棉铃虫,2014年氟苯虫酰胺的全球销售额增长迅速,达5.30亿美元,2015年稍有下降,见表8。
表8 2015年杀虫剂销售额前十的品种
2008年,氟苯虫酰胺在我国取得了农*登记证。它对非靶标对象安全,且不与现有杀虫剂产生交互抗性,对蜜蜂和水生生物毒性较低,与杜邦的康宽、先正达的福戈和巴斯夫的艾法迪称为杀虫剂的“四大天王”。目前专利尚处于保护期内,2019年11月专利到期。
2015年8月,第八届全国农*登记评审委员会十七次全体会议似乎让“抗虫英雄”断臂。评审委员建议,将不再受理、批准氟苯虫酰胺在水稻上的登记申请(包括续展登记申请),撤销已登记产品在水稻上使用的登记。
美国环保署(EPA)于2016年3月1日发布,拟取消农*氟苯虫酰胺的登记。EPA发布一项通知,基于对水生无脊椎动物存在风险,影响水生环境安全,拟取消拜耳等公司的氟苯虫酰胺产品登记。根据8月3日新闻:拜耳作物科学表示,由于公司在与美国环保署进行的官司中败诉,公司将停止在美国销售可以施用于200多种作物的杀虫剂氟苯虫酰胺。
从市场来看,氟苯虫酰胺主要登记用于白菜小菜蛾、白菜甜菜夜蛾、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此次撤销登记,意味着该产品丧失了全国最大的用*市场,如果不能及时扩大登记,其后续发展将面临巨大危机。
杀菌剂市场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的销售额仍遥遥领先(见表9),吡唑醚菌酯的专利也刚刚到期,受到国内企业的追捧,登记已现井喷状态。丙硫菌唑自2004年上市以来,销售额逐年上升,上市第2年销售额超过了1.00亿美元。2015年销售额为8.00亿美元,杀菌剂市场排名第三,仅次于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在唑类杀菌剂销售市场,遥遥领先,占该类杀菌剂市场的67.1%。
表9 2015年杀菌剂销售额前十的品种
丙硫菌唑的专利均于2015年11月7日到期,美国专利也届满。2017年3月26日,丙硫菌唑在美国的登记资料保护期满;其在欧盟的登记资料保护期至2018年7月31日。
优秀的农*产品往往因为存在某个或某些环境风险关注点而被限用或禁用。丙硫菌唑无环境风险关注点,即丙硫菌唑对蜂、鸟、鱼、蚕、水藻、水蚤、蚯蚓、天敌赤眼蜂等安全。
丙硫菌唑尚未在中国登记和上市,但已有不少企业抢占先机,取得了丙硫菌唑田间试验批准证书。申请的单剂产品主要有25%、40%、480g/L悬浮剂,50%水分散粒剂等。申请的混剂配伍产品有戊唑醇、吡唑醚菌酯、肟菌酯、异菌脲、嘧菌酯、氟嘧菌酯等。田试作物包括水稻、小麦和玉米等。
从区域分布来看,拉丁美洲为全球第一大农*市场,2015年作物保护用农*市场销售额为140.52亿美元,占全球的34%,其次为亚洲、欧洲,但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市场需求趋于稳定,增长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亚太地区和拉丁美洲的部分国家,见图4。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单位耕地面积农*消费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单位耕地面积农*消费仅8.6美元/hm2,约为美国的1/4,韩国的1/7,法国的1/15,日本的1/18),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图4 2015年全球各地区的作物保护用农*市场所占份额
图5 1990—2015年全球各地作物保护市场销售趋势
表10为全球各大地区各类作物保护用农*的销售市场。2015年,几乎所有地区的农*市场销售额都出现下滑,欧洲和拉美市场跌幅最大。
表10 2015年全球各地区各类作物保护用农*的销售情况(亿美元)
尽管2015年拉美作物用农*市场同比下降10.3%,但其仍为全球最大的市场,实现销售额140.52亿美元。
2015年,欧洲作物用农*市场跌幅最大,同比下降15.8%,销售额为116.04亿美元。市场总体受益于冬、春两季的有利气候。俄罗斯的贸易条件有所改善,然而经济衰退影响了当地的市场。
2015年,北美作物用农*销售额为93.56亿美元,同比下降4.4%。美国市场再次受到春季播种推迟的影响,芽前除草剂市场因此而受到冲击。而加拿大市场主要受到粮食库存居高不下、农产品价格走低、气候条件不利等因素影响。
2015年,亚洲市场作物用农*销售额同比下降3.7%,至140.40亿美元。如果按各国货币计,则许多国家的市场总体表现积极。弱季风气候再次影响了市场的增长,而澳大利亚部分地区的天气条件有所改善。稻米价格总体上扬,这是因为泰国完成了大部分去库存计划。然而由于不利天气的影响,市场恢复尚未达到预期水平。
表11为全球作物保护用农*市场排位前10名国家的农*市场及增长情况。
表11 2010—2015年全球作物保护用农*市场排前10位的国家情况(亿美元)
2015年全球作物保护市场销售额为512.10亿美元,80%的植保市场份额由15个国家占据。中国、巴西、美国占据了46%的市场。包括中国在内的前10位国家占据了世界市场70%的份额。
2015年,全球最大的作物保护用农*市场在巴西,为103.38亿美元,较上年下降13.3%。2010—2015年,增长最快的市场是巴西、中国和阿根廷,其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12.1%、10.6%和8.7%。预计2020年,中国的市场销售额将达到67.54亿美元。
从全球范围看,化学农*制造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垄断程度很高的行业。其中前6家全球跨国农*公司,包括先正达、拜耳、巴斯夫、陶氏益农、孟山都和杜邦,兼并重组将会使世界农*市场的格*发生重大改变,近期这几大公司动作频频,拜耳收购孟山都,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沙隆达收购马克西姆-阿甘等。2015年该六大农*公司的总销售额为392.76亿美元,占全球作物保护用农*市场的76.7%,见表12。
表12 2015年全球跨国公司作物保护市场销售情况
注:表格中数据不包括种子销售额。112个月,统计数据到2015年11月;2包括科麦农数据;312个月,统计数据到2016年1月。
先正达公和拜耳占据了全球农化市场的领袖地位,占超过15%的市场份额。第二梯队是占市场份额5%~15%,包括巴斯夫、孟山都、陶氏益农、杜邦和马克西姆-阿甘,其他公司见表13。
表13 2015年全球各大农化公司市场份额
几十年来,全球农*发展波澜起伏,市场销售额从1994年的278亿美元,至2015年两个10年中达到512.10亿美元,整整翻了一番。预计2020年全球传统作物保护市场销售额为586.2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2.7%,见表14。
表14 2020年全球农*市场预测
(1)未来全球农*市场的发展除草剂仍然占据首位,见图6。尽管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影响,但未来除草剂比例还会不断上升。未来除草剂发展的方向:新灭生性除草剂是大发展方向;复配剂型会迅猛发展;表面活性剂会向新的方向发展。
农*创制的门槛在不断提高,绝大多数跨国公司都通过采购式开发了生物农*。封闭式除草体系,新施*器械的应用都给农*研发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高新技术与传统应用相结合是除草剂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图6 2020年全球各类农*市场份额预测
(2)全球农*市场重心将从欧洲、北美移向拉美和亚洲,未来市场空间巨大。水稻、玉米、谷物和水果蔬菜仍是未来农*使用的大宗作物,见表15。
表15 2015—2020年全球不同作物用农*销售额复合年增长率(%;预测)
(3)未来10~20年,抗性的发展、小宗作物病虫草害解决方案、转基因作物的开发、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新的剂型、新的使用方法将是影响未来农*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此外,也受转基因作物的种植、气候、农作物价格及各地区农业立法等因素的影响。但是总体来说,未来农*品种及应用将向更有效、安全、健康的方向发展。
(沈阳中化农*化工研发有限公司 赵平)
《农*》
世界十大博采公司大家有谁知道呀?
类录怀际娱乐方面的游戏专业平台的蛮好玩的
全球十大直销公司
10大最具影响力直销企业安利雅芳完美天狮如新玫琳凯南方李锦记尚赫仙妮蕾德新时代
“世界十大环境问题”谁能给予一个官方的介绍,最好能贴出出处来
20世纪飞速发展的工业经济给人类带来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但人类也处在重重矛盾之中,环境问题已经从*部的小范围发展成地区性的甚至是全球性的了,显然其影响也更广泛更深远了。当今世界正面临着以下十大环境问题。 (一)全球气候变暖 地球的气温在悄悄地升高,而且已经到了为人察觉的程度。它的危害是不应漠视的。它会引起两极冰川的融化,会带来频繁的暴风雨,会导致生物物种的减少,更会使海平面上升,使沿海地区受淹,想一想当今地球上的一半人口正居住在沿海50公里范围内,就可以知道沿海地区受淹的严重性了。 地球气温变化的原因正在于人类的活动。在人类使用化石燃料煤炭的过程中,在某些工业生产过程中,在有机废物的发酵过程中,不断地释放出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等气体。这些气体具有阻止地球表面热量散发的作用,它们的存在就像是在地球表面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温室,因此这类气体被统称为温室气体。目前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成为世界热点之一。 (二)臭氧层破坏 臭氧层位于距离地面10-50公里范围的大气平流层内,臭氧层能吸收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阻挡紫外线辐射到地面,因此对地球上的生物有保护作用。 20世纪中叶以来,人们发现北极圈的臭氧浓度明显降低,南极圈的臭氧层还出现了空洞。臭氧层破坏的严重后果也是不可忽视的:它将增高人类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发病率,使人类的免疫系统受到损害,它还会严重地破坏海洋和陆地的生态系统,阻碍植物的正常生长。 臭氧层破坏的元凶竟然也是人类。近数十年来,人类广泛使用氟氯烃类化合物与哈龙作制冷剂、除臭剂、喷雾剂等,这些化学物质释入大气并扩散入臭氧层后,会与臭氧反应,使臭氧分解为氧。 (三)生物多样性减少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建设的发展,人类对动植物的破坏与日俱增。统计表明,目前每年要有4000~6000种生物从地球上消失,更多的物种正受到威胁。1996年世界动植物保护协会的报告指出:"地球上四分之一的哺乳类动物正处于濒临灭绝的危险,每年还有1000万公顷的热带森林被毁坏"。我国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的速度也十分惊人。 动植物的生死存亡必将影响人类的命运。人类威胁其他生物生存的最终结果将是威胁到自己的生存。 (四)酸雨蔓延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降雨时溶解在水中,即形成酸雨。酸雨具有腐蚀性,降落地面会损害农作物的生长,导致林木枯萎,湖泊酸化,鱼类死亡,建筑物及名胜古迹遭受破坏。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气体主要是在能源使用过程中排放出来的。人类的生产水平和消费水平越高,消耗的能源也越多,酸雨的危害也就越大。全世界有三大著名的酸雨区,一个在北美的五大湖地区,一个在北欧,另一个就在中国。近十余年来,中国的酸雨区不断扩大,目前酸雨区面积已接近国土面积的1/3。其控制已被列入国家绿色工程计划。 (五)森林锐减 由于人类的过度采伐和不恰当的开垦,再加上气候变化引起的森林火灾,世界森林面积不断减少。据统计,近50年,森林面积已减少了30%,而且其锐减的势头至今不见减弱。我国森林覆盖面积仅13?郾9%,约为世界平均森林覆盖面积的1/3,而森林锐减的势头却并不逊色。 森林的减少导致了水土流失,洪灾频繁,物种减少,气候变化等多种严重恶果。 (六)土地荒漠化 过度的放牧及重用轻养使草地逐渐退化,开荒、采矿、修路等建设活动对土地的破坏作用甚大,加上水土流失的不断侵蚀,世界上每天都有大片土地沦为荒漠,我国在这方面是较为突出的。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后果就是农民的贫困化。 (七)资源短缺 近数十年来,自然资源的消耗量与日俱增,已有很多资源显现出短缺的现象。最重要的有水资源、耕地资源和矿产资源。 目前全球有约1/3的人口已受到缺水的威胁,2000年缺水人口增加到1/2以上。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加上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的不均匀性,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 由于人口总量的增加,为供应粮食所需的耕地日见紧张,而工业城市建设工程却在不断地占用大量耕地,化肥农*的使用还在使耕地的质量不断降低,这一切使人类正面临耕地不足的困境。 矿产资源的消耗速度正随着工业建设的速度急剧增加,很多矿产的储量在近数十年内迅速减少。专家预计,再有50~60年即可耗去石油储量的80%,某些贵金属资源则已近消耗殆尽。 如再不认真对待资源短缺的严重问题,人类总有一天会面临无米作炊的绝境。 (八)水环境污染严重 人口膨胀和工业发展所制造出来的越来越多的污水废水终于超过了天然水体的承受极限,于是本来是清澈的水体变黑发臭,细菌滋生,鱼类死亡,藻类疯长,更为严重的是,本来足以滋养人体的水,常因含有有毒物质而使人染病,甚至致人于死地。工农业生产当然也因为水质的恶化而受到极大损害。水环境的污染使原来就短缺的水资源更为紧张。水资源的短缺,水环境的污染加上水的洪涝灾害,构成了足以毁灭人类的水危机。 (九)大气污染肆虐 最普遍的大气污染是燃煤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造成的,细小的悬浮颗粒被吸入人体,十分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现代都市还存在光化学烟雾,这是由于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中夹带大量化学物质,如碳氢化合物、氢氧化物、一氧化碳等,它们与太阳光作用,会形成一种刺激性的烟雾,能引起眼病、头痛、呼吸困难等。1998年我国竟有7个城市的大气质量,被列为世界十大污染城市之中,可见问题之严重。 (十)固体废弃物成灾 固体废弃物,包括城市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的发展而日益增加的,至今已成为地球,特别是城市的一大灾害。垃圾中含有各种有害物质,任意堆放不仅占用土地,还会污染周围空气、水体,甚至地下水。有的工业废弃物中含有易燃、易爆、致毒、致病、放射性等有毒有害物质,危害更为严重。 显然,上述众多的环境问题,已经对人类提出了十分严峻的挑战,这是涉及人类能否在地球上继续生存、继续发展的挑战,人类不能回避,更不能听之任之,贸然对待。人类必须、也只有人类能够找到自己的出路。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当前,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问题有哪些?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以下十大环境问题。(一)全球气候变暖地球的气温在悄悄地升高,而且已经到了为人察觉的程度。它的危害是不应漠视的。它会引起两极冰川的融化,会带来频繁的暴风雨,会导致生物物种的减少,更会使海平面上升,使沿海地区受淹,想一想当今地球上的一半人口正居住在沿海50公里范围内,就可以知道沿海地区受淹的严重性了。地球气温变化的因正在于人类的活动。在人类使用化石燃料煤炭的过程中,在某些工业生产过程中,在有360问机废物的发酵过程中,不断地释放出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等气体。这些气体具有阻止地球表面热量散发的作用,它们的存在就像是在地球表面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温室,因此这类气体被统称为温室气体。目前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成为世界热点之一。(二)臭氧层破坏臭氧层位于距离地面10-50公里范围的没孝大气平流层内,臭氧层能吸收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阻挡紫外拿陵线辐射到地面,因此对地球上的生物有保护作用。20世纪中叶以来,人们发现北极圈的臭氧浓度明显降低,南极圈的臭氧层还出现了空洞。臭氧层破坏的严重后果也是不可忽视的:它将增高人类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发病率,使人类的免疫系统受到损害,它还会严重地破坏海洋和陆地的生态系统,阻碍植物的正常生长。臭氧层破坏的元凶竟然也是人类。近数十年来,人类广泛使用氟氯烃类化合物与哈龙作制冷剂、除臭剂、喷雾剂等,这些化学物质释入大气并扩散入臭氧层后,会与臭培养氧反应,使臭氧分解为氧。(三)生物多样性减少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建设的发展,人类对动植物的破坏与日俱增。统计表明,目前每年要有4000~6000种生物从地球上消失,更多的物种正受到威胁。1996年世界动植物保护协会的报告指出:"地球上四分之一的哺乳类动物正处于濒临灭绝的危险,每年还有1000万公顷的热带森林被毁坏"。我国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的速度也十分惊人。动植物的生死存亡必将影响人类的命运。人类威胁其他生物生存的最终结果将是威胁到自己的生存。(四)酸雨蔓延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降雨时溶解在水中,即形成酸雨。酸雨具有腐蚀性,降落地面会损害农作物的生长,导致林木枯萎,湖泊酸化,鱼类死亡,建筑物及名胜古迹遭受破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气体主要是在能源使用过程中排放出来的。人类的生产水平和消费水平越高,消耗的能源也越多,酸雨的危害也就越大。全世界有三大著名的酸雨区,一个在北美的五大湖地区,一个在北欧,另一个就在中国。近十余年来,中国的酸雨区不断扩大,目前酸雨区面积已接近国土面积的1/3。其控制已被列入国家绿色工程计划。(五)森林锐减由于人类的过度采伐和不恰当的开垦,再加上气候变化引起的森林火灾,世界森林面积不断减少。据统计,近50年,森林面积已减少了30%,而且其锐减的势头至今不见减弱。我国森林覆盖面积仅9%,约为世界平均森林覆盖面积的1/3,而森林锐减的势头却并不逊色。森林的减少导致了水土流失,洪灾频繁,物种减少,气候变化等多种严重恶枯敏稿果。(六)土地荒漠化过度的放牧及重用轻养使草地逐渐退化,开荒、采矿、修路等建设活动对土地的破坏作用甚大,加上水土流失的不断侵蚀,世界上每天都有大片土地沦为荒漠,我国在这方面是较为突出的。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后果就是农民的贫困化。(七)资源短缺近数十年来,自然资源的消耗量与日俱增,已有很多资源显现出短缺的现象。最重要的有水资源、耕地资源和矿产资源。目前全球有约1/3的人口已受到缺水的威胁,2000年缺水人口增加到1/2以上。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加上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的不均匀性,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由于人口总量的增加,为供应粮食所需的耕地日见紧张,而工业城市建设工程却在不断地占用大量耕地,化肥农*的使用还在使耕地的质量不断降低,这一切使人类正面临耕地不足的困境。矿产资源的消耗速度正随着工业建设的速度急剧增加,很多矿产的储量在近数十年内迅速减少。专家预计,再有50~60年即可耗去石油储量的80%,某些贵金属资源则已近消耗殆尽。如再不认真对待资源短缺的严重问题,人类总有一天会面临无米作炊的绝境。(八)水环境污染严重人口膨胀和工业发展所制造出来的越来越多的污水废水终于超过了天然水体的承受极限,于是本来是清澈的水体变黑发臭,细菌滋生,鱼类死亡,藻类疯长,更为严重的是,本来足以滋养人体的水,常因含有有毒物质而使人染病,甚至致人于死地。工农业生产当然也因为水质的恶化而受到极大损害。水环境的污染使来就短缺的水资源更为紧张。水资源的短缺,水环境的污染加上水的洪涝灾害,构成了足以毁灭人类的水危机。(九)大气污染肆虐最普遍的大气污染是燃煤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造成的,细小的悬浮颗粒被吸入人体,十分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现代都市还存在光化学烟雾,这是由于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中夹带大量化学物质,如碳氢化合物、氢氧化物、一氧化碳等。它们与太阳光作用,会形成一种刺激性的烟雾,能引起眼病、头痛、呼吸困难等。1998年我国竟有7个城市的大气质量,被列为世界十大污染城市之中,可见问题之严重。(十)固体废弃物成灾固体废弃物,包括城市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的发展而日益增加的,至今已成为地球,特别是城市的一大灾害。垃圾中含有各种有害物质,任意堆放不仅占用土地,还会污染周围空气、水体,甚至地下水。有的工业废弃物中含有易燃、易爆、致毒、致病、放射性等有毒有害物质,危害更为严重。显然,上述众多的环境问题,已经对人类提出了十分严峻的挑战,这是涉及人类能否在地球上继续生存、继续发展的挑战,人类不能回避,更不能听之任之,贸然对待。人类必须、也只有人类能够找到自己的出路。扩展资料应对策略1、提高认识,加强全球合作目前地球面临着气候变暖、臭氧层被破坏等难以解决的环境问题。这些问题虽然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国际社会也做出了一些努力去试图解决它们,但遗憾的是我们并没有看到情况有较大的好转,而在某些方面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这说明人类对环境的认识程度还不够,主要表现在:2、**对环境问题认识不够各国各级**的政绩主要体现在经济指标上,这就造成了各级**都把追求地区经济目标和GDP的增长放在首位,而忽视了环境问题。如赤道附近的国家大肆开采热带雨林,大量珍惜动植物资源被破坏,但由于本国经济发展优先,对其他国家的规劝也就不可能得到重视。3、民众对环境问题认识不够社会的主体是民众,单靠**行为是不能解决环境问题的。民众的认识提高不上去,环境问题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发达国家的人们对环境问题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占世界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的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还很不够。对于环境日趋恶化问题,引起全世界有识之士的深度思考,从世界范围来看,环境问题已经是全球问题,例如,气候变暖、海洋污染、江河污染等问题,不是一个组织或一个国家就能解决的问题,或者说,单靠每个国家内部去解决是非常困难的,它需要全世界各个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努力才能解决。要解决这个问题,两个方面必须有所突破:一个是全球各个国家都充分认识到环境问题与人类的未来发展和生死存亡息息相关,愿意行动起来努力改善地球环境。另一个就是制定合理的规则、机制来公平地分配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对发展中国家由于保护全球环境而在经济发展上遭受的损失,发达国家通过贸易优惠、补偿援助等方式进行帮助,这样才能保证发展中国家的积极性。4、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从本质上说,就是从黑色发展模式转向绿色发展模式。它包含四个相互关联和互补的方面:一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二是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三是大力提倡循环经济;四是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特别是后者,既是新生事物,更是新的发展方式。低碳概念的提出最初是源于发达国家对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担忧。低碳经济已经被各国视为应对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挑战的必由之路和可持续发展之路。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无论是富国(发达国家)还是穷困(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低碳经济都是实现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方向。低碳经济有两个基本点:①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经济活动低碳化,把二氧化碳排放量尽可能减少到最低限度乃至零排放,获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②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能源消费生态化,形成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的同民经济体系,保证生态经济社会有机整体的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及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的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通过提高能效、降低碳排放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从更深层次意义上来看,它是经济体为扭转过度依赖化石燃料所带来的环境危机、能源危机、经济危机所做出的必然选择。5、加强科学研究这里所说的科学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环境问题的研究,是指对环境问题产生的因、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以及对策等方面的研究;是对环境技术的研究,如清洁能源、新型材料以及在节能减排技术等方面。针对环境问题和环境技术的科学研究面临三个方面的困难:一是资金问题;二是人员问题;三是技术转让和信息共享问题。6、加强环保教育,改变人们的生活、消费观念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贫困和过度消费导致人类无节制地开发和破坏自然资源,这是造成环境恶化的罪魁祸首。富裕的人们追求高消费,使环境污染加剧;贫困的人们一边忍受着最恶劣的环境,一边还要为改善基本的生活条件过度地开采地球的有限资源。人们首先需要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于是消费地球的生态环境资源。这一点无可厚非工业文明之前,人类的消费和地球的自我恢复能够维持一个基本的平衡:进入工业文明之后,这一平衡被打破首先是因为人口不断增加,其次是人类不满足于基本生存需要,不断追求更高级别的享受甚至奢侈的生活,人类和地球的供给平衡被打破,世界环境开始不断遭到破坏。
世界前十大音乐学校
国际十大音乐学校:克利夫兰音乐学院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费城科蒂斯音乐学院维也纳国立音乐演艺大学朱利亚音乐学院莫斯科音乐学院皮博第音乐学院皇家音乐学院丹麦皇家音乐学院西贝柳斯音乐学院
世界第一大农*公司?
全球最大的农*生产商先正达挑选中金、中信来安排上海IPO事宜,估值或达600亿美元。
先正达集团是全球农业科技巨头,集团业务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
2017年,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斥资430亿美元收购先正达,自此美国、欧盟和中国“三足鼎立”全球农化行业格*形成。
2020年1月,两大化工巨头——中国化工、中化集团官网同时发文称,两化集团农业资产合并,合并形成的新公司命名为先正达集团,新集团成为全球第一大植保公司和第三大种子公司。中方占董事会两个席位,“两化”董事长宁高宁担任集团董事长。
20世纪世界十大环境污染事件
全球十大环境污染事件--1、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在这个狭窄的河谷里有炼油厂、金属厂、玻璃厂等许多工厂。12月1日到5日的几天里,河谷上空出现了很强的逆温层,致使13个大烟囱排出的烟尘无法扩散,大量有害气体积累在近地大气层,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一周内有60多人丧生,其中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许多牲畜死亡。这是本世纪最早记录的公害事件。2、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43年夏季,美国西海岸的洛杉矶市。该市250万辆汽车每天燃烧掉1100吨汽油。汽油燃烧后产生的碳氢化合物等在太阳紫外光线照射下引起化学反应,形成浅蓝色烟雾,使该市大多市民患了眼红、头疼病。后来人们称这种污染为光化学烟雾。1955年和1970年洛杉矶又两度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前者有4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后者使全市四分之三的人患病。3、多诺拉烟雾事件1948年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城有许多大型炼铁厂、炼锌厂和硫酸厂。1948年10月26日清晨,大雾弥漫,受反气旋和逆温控制,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扩散不出去,全城14000人中有6000人眼痛、喉咙痛、头痛胸闷、呕吐、腹泻。17人死亡。4、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自1952年以来,伦敦发生过12次大的烟雾事件,祸首是燃煤排放的粉尘和二氧化硫。烟雾逼迫所有飞机停飞,汽车白天开灯行驶,行人走路都困难,烟雾事件使呼吸疾病患者猛增。1952年12月那一次,5天内有4000多人死亡,两个月内又有8000多人死去。5、水俣病事件1953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镇一家氮肥公司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汞,这些废水排入海湾后经过某些生物的转化,形成甲基汞。这些汞在海水、底泥和鱼类中富集,又经过食物链使人中毒。当时,最先发病的是爱吃鱼的猫。中毒后的猫发疯痉挛,纷纷跳海自杀。没有几年,水俣地区连猫的踪影都不见了。1956年,出现了与猫的症状相似的病人。因为开始病因不清,所以用当地地名命名。1991年,日本环境厅公布的中毒病人仍有2248人,其中1004人死亡。6、骨痛病事件19551972年镉是人体不需要的元素。日本富山县的一些铅锌矿在采矿和冶炼中排放废水,废水在河流中积累了重金属“镉”。人长期饮用这样的河水,食用浇灌含镉河水生产的稻谷,就会得“骨痛病”。病人骨骼严重畸形、剧痛,身长缩短,骨脆易折。7、日本米糠油事件1968年先是几十万只鸡吃了有毒饲料后死亡。人们没深究毒的来源,继而在北九州一带有13000多人受害。这些鸡和人都是吃了含有多氯联苯的米糠油而遭难的。病人开始眼皮发肿,手掌出汗,全身起红疙瘩,接着肝功能下降,全身肌肉疼痛,咳嗽不止。这次事件曾使整个西日本陷入恐慌中。8、印度博帕尔事件1984年12月3日,美国联合碳化公司在印度博帕尔市的农*厂因管理混乱,操作不当,致使地下储罐内剧毒的甲基异氰酸脂因压力升高而爆炸外泄。45吨毒气形成一股浓密的烟雾,以每小时5000米的速度袭击了博帕尔市区。死亡近两万人,受害20多万人,5万人失明,孕妇流产或产下死婴,受害面积40平方公里,数千头牲畜被毒死。9、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1986年4月26日,位于乌克兰基辅市郊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由于管理不善和操作失误,4号反应堆爆炸起火,致使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西欧各国及世界大部分地区都测到了核电站泄漏出的放射性物质。31人死亡,237人受到严重放射性伤害。而且在20年内,还将有3万人可能因此患上癌症。基辅市和基辅州的中小学生全被疏散到海滨,核电站周围的庄稼全被掩埋,少收2000万吨粮食,距电站7公里内的树木全部死亡,此后半个世纪内,10公里内不能耕作放牧,100公里内不能生产牛奶……这次核污染飘尘给邻国也带来严重灾难。这是世界上最严重的一次核污染。10、剧毒物污染莱茵河事件1986年11月1日,瑞士巴塞尔市桑多兹化工厂仓库失火,近30吨剧毒的硫化物、磷化物与含有水银的化工产品随灭火剂和水流入莱茵河。顺流而下150公里内,60多万条鱼被毒死,500公里以内河岸两侧的井水不能饮用,靠近河边的自来水厂关闭,啤酒厂停产。有毒物沉积在河底,将使莱茵河因此而“死亡”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