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海“黑帮片”对人性的演绎和突破 旧上海故事几乎等同于租界黑帮故事,华洋杂处鱼龙混杂,黑帮流氓横行不法,政客d棍翻云覆雨,大商巨贾风聚云集,侠客义士抗暴劫贪,革命d人
上海“黑帮片”对人性的演绎和突破
旧上海故事几乎等同于租界黑帮故事,华洋杂处鱼龙混杂,黑帮流氓横行不法,政客d棍翻云覆雨,大商巨贾风聚云集,侠客义士抗暴劫贪,革命d人前赴后继,歌儿舞女红香翠软,军火走私贩毒吸毒,游行示威绑架暗杀……20世纪上半叶的上海滩犹如美国西进运动时的西部,而上海黑帮片比美国西部片更为惊心动魄,更为流光溢彩。
上海滩黑帮的陈年旧事
把上海称为“滩”,是准确而有意味的。在被清**划为租界之前,上海只是个不知名的小县城,作为移民城市,它是由租界发展而来的。第一块英租界建立于原上海县城东门外的荒滩——黄浦滩,后来称为外滩,近代上海高度的畸形繁荣是从这片滩地发展起来的。“滩,水濡而干也。”也叫“海涂”“海滩”或“滩涂”,是石多水浅而湍急的凶险之地。上海既是长江入海口的滩涂,也是中西文化浪潮冲击积淀之滩,因为青红帮兴盛而以险恶闻名于世,所以旧上海也叫上海滩。
在国人的心目中,上海滩是法外之地,是黑帮亡命徒的天堂,也是买办资本家和洋人的乐园,犹如虿盆,最狠最恶最毒最为*狡者方能为王称霸。麦当雄的影片名叫《上海皇帝之雄霸天下》,胡雪桦的影片名叫《上海王》,看似很霸气张扬,但却有腹诽嘲讽的意味在。旧上海故事几乎等同于租界黑帮故事,华洋杂处鱼龙混杂,黑帮流氓横行不法,政客d棍翻云覆雨,大商巨贾风聚云集,侠客义士抗暴劫贪,革命d人前赴后继,歌儿舞女红香翠软,军火走私贩毒吸毒,游行示威绑架暗杀……20世纪上半叶的上海滩犹如美国西进运动时的西部,但此“滩”繁华与凶险远非西部荒僻小镇可比,因此上海黑帮片比美国西部片更为惊心动魄,更为流光溢彩。
纸醉金迷、快意恩仇的黑帮电影
20世纪初,旅居的日本作家村松梢风把上海称为“魔都”,租界和县城的渗透冲突兼容,既是“魔性”的根源,也是青红帮崛起的渊薮。黑帮从诞生之日就沦为谈资,演变为传奇。半个世纪以来,流氓大亨的魔都旧事被不断重写,暴力在银幕上变得考究和优雅,血花和雨滴在慢镜头中飞溅成残忍的诗意。在《大上海1937》(1986)、《上海皇帝》(1993)、《新上海滩》(1996)、《大上海》(2012)中,街头混混拼死勇救大亨女儿或歌女并一见倾心,蛹化成蝶上位做大哥,最终颠鸾倒凤后生离死别,英武流氓和美丽歌女的爱情在乱世中绝望而又感天动地。在《摇啊摇,摇到外婆桥》(1995)、《罗曼蒂克消亡史》(2016)、《上海王》(2017)中,奢华的府邸公馆里,叼雪茄的大佬们运筹帷幄相互算计,在夜夜莺歌燕舞中掠美争风;戏院赌场中纸醉金迷,纹身的青红帮大哥争面子砸场子,戴鸭舌帽的门徒为虎作伥,在香车宝马迎来送往中流血火拼;芸芸众生三教九流永远是被虚化了背景,为黄赌毒前赴后继是黑帮帮众必然的宿命。黑帮片被拍成电影后,观众从中获得的快感不言而喻。在创制的纸醉金迷、远离现实的幻觉中,他们可以通过热血拼杀上位做大哥,或者威风凛凛地欺男霸女,吃喝嫖赌,或者劫富济贫,邂逅挚爱。上海滩错综迷离的世相满足了他们对天堂和地狱的所有想象,横尸街头或一战成名的生活实在是太刺激,让少年人意醉神迷,难以抗拒。
电影《上海王》
黑帮片主人公永远是一个出类拔萃的黑帮分子,用“扁平化”“脸谱化”的方式,把不同庸常的主人公美化成侠士,或者抹黑成魔鬼,是两岸三地大多数黑帮片最为简单而且直接的两种作法。在有原型人物和原型故事的黑帮片中,由于黑帮人物复杂暧昧的身世,影片的道德评价标准就一直处于尴尬的位置,而对人性的表现和尺度的拿捏一直就是一个难题。类似《教父》和《美国往事》那样具有“圆形人物”特征的黑帮片史诗,半个世纪以来在**上必须正确的大陆,以及娱乐至上的港台似乎一直缺失。直到2016年,比《教父》和《西部往事》更少商业娱乐性的《罗曼蒂克消亡史》冷漠地出现后,无数的观众和影评人才惊呼:上海黑帮片原来也可以这样拍!中国黑帮片怎么可以这样拍?
“扁平化”之美化
在侠义黑帮片中,主人公总是被美化了的“扁平人物”,虽然身在黑帮却不“黑”,他进入黑帮或者有难言之隐,或者是个侠盗,虽然“黄赌毒”俱全,但是“黄”总是和忠贞爱情相关联,“赌”总是和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义气相关联,“毒”总是和取之无道用之有道的侠气相关联,如果再识民族大义,和满清余孽、日本人或者汉*势不两立,那么这个黑帮人物简直就是正义之士的化身了。因此《大上海1937》中的杜月笙和林怀部、《新上海滩》中的许文强和丁力、《大上海》中的成大器、《上海王》中的常力雄等,几乎都是被讴歌的对象和被学习的楷模。
在张彻执导的《大上海1937》中,杜月笙及其门徒完全成了抗日志士。“杜门弟子”林怀部参加了地下组织,在杜月笙和及杜氏老友王国生帮助下,和“小刀”杨藩杀死了汉*张啸林。而在潘文杰导演的《上海皇帝》中,大量的喜剧桥段完全把暴力给冲淡了,黑帮生活显得有趣好玩。郑则仕扮演的黄金荣肥胖猥琐,色迷心窍,徐锦江扮演的袁啸军(张啸林)草莽跋扈,杀气腾腾,益发衬托出由吕良伟扮演的陆云生(杜月笙)俊朗潇洒,豪气干云。在上集《上海皇帝之风云岁月》中,陆云生简直就是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侠客,足智多谋,每每化干戈为玉帛,而且怜香惜玉,是个忠于初恋的情种。而在下集《上海皇帝之雄霸天下》中,陆云生成了仗义疏财的豪杰。影片文过饰非,改写了史书中杜月笙与蒋介石狼狈为*制造宝山路惨案的情节。他在日本人面前表现出的民族气节,竞选议长时的踌躇满志,胜券在握,竞选成功后的被逼激流勇退,以及临死时对旧爱的款款情深,都让人唏嘘叹惋。
在王晶执导的《大上海》中,以杜月笙为原型的主人公成大器(由黄晓明和周润发分饰),完全成为了一个在敌后作战的抗日帅哥。他还是个情圣,宠幸上海第一美人“溢春园阿宝”,对青梅竹马的旧相好叶知秋一往情深。特别是在高潮戏中定妙计率门徒全歼日本人及汉*,俨然载誉而归的民族英雄。在由胡雪桦导演的《上海王》中,美化了第一代上海王常力雄。胡军扮演的常力雄相貌堂堂,魁伟高大,是个关羽或萧峰式的豪杰,作为洪门之主,他武艺高强,扶弱锄强,对女性尊重保护,赢得了筱月桂的芳心,为兄弟黄佩玉两肋插刀,舍生忘死,赢得了帮众的爱戴和拥护。
电影《大上海》
黑白善恶之间
在基调黑暗的黑帮片中,黑帮主人公往往是个被抹黑了的“扁平人物”,会被塑造成一个十恶不赦的恶魔,连同他所生存的土壤——社会以及制度,都是被诅咒的,应该被洗涤或消灭。如张艺谋的《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讲述的是自“五四”以来,从新文化运动主将到解放后*****一直倡导的女性解放的主题,以一贯之的是自《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满城尽带黄金甲》以来的故事模式——年轻女性被年迈的封建老太爷占有,身体受折磨,精神被摧残,最终反抗失败而香消玉殒,反阶级压迫和反性别压迫的主题都是通过悲剧故事得以完成。该片以旧上海为背景,穿插暗杀、偷情、活埋、尔虞我诈的计中计等黑帮片惯用的情节,力求表现人性无边的阴暗。李保田扮演的黑帮大佬“老爷”,则是上海滩这个人间地狱中杀人不眨眼的*诈魔王。
在《上海王》中,第二代上海王黄佩玉虽然是位同盟会会员,但却沦为谋杀救命恩人常力雄的阴谋家,一个极其卑劣的小人,他富有机谋和手段,借恶制恶,以暴易暴,最终机关算尽,被筱月桂和余其扬所杀。第三代上海王余其扬,则是一个惟命是从不问对错的杀人机器。导演力图拍成《教父》一样的传世巨作,但剥去黑帮片的外壳,《教父》是个家庭剧,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纠葛最是撕扯人心,每个人物都有身不由己的苦衷。他们的计谋和杀戮都是为了家族荣誉,为了亲人,为了生存。每个人物都是亦正亦邪的矛盾人物,是个立体的“圆形人物”,因此能进入到观众的心里撕扯观众,让人产生爱恨交织,莫衷一是的情感共鸣。囿于虹影的小说,《上海王》的人物使观众很容易进行道德上的辨识和情感上的褒贬,特别是主要人物常力雄、黄佩玉、余其扬,他们缺乏远大的社会理想和**抱负,沦为了上海滩上的混世魔王,逐利争风锱铢必较,缺乏王者的胸怀和气概。虽则如此,《上海王》作为一部商业片,其宏大的叙事结构、错综的人物关系依然可圈可点,特别是对上海女性的重新塑造,都是值得期待的。
“圆形化”之还原
对于忠于历史事实而改编的作品,对主人公的道德评价及人性的把握与拿捏就不那么容易。回望上海滩无数灰飞烟灭了枭雄,最富传奇性者非杜月笙莫属。他文质彬彬,处世圆滑,疏财仗义,一生讲吃好“人面、场面、情面”这三碗面,讲“钱财用得光,交情用不光”。他后来居上,身兼数十家公司董事长,成为上海工商界呼风唤雨的人物,自言是“曲鳝修成了龙”。他有民族气节,抗战时在香港和重庆积极疏财,劳军助战等,都是他人生中备受推崇和好评的一面。但他以“黄赌毒”发家称霸上海滩,与黄金荣、张啸林沆瀣一气,合称“上海三大亨”。他心狠手辣,杀人如麻,制造“宝山路惨案”是他人生最大的污点。对于这么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大陆电影人既爱不释手,又觉得烫手,怕**不正确而鲜有问津。而香港导演张彻的《大上海1937》、潘文杰的《上海皇帝》和王晶的《大上海》等都对杜月笙的污点文过饰非,甚至予以洗白和美化,以至把复杂的人性简单化了,导致作品的道德观走样,**观走偏,颇有“诲黑诲盗”的倾向,让史学家和影评家挠头不已。2016年由大陆程耳导演的《罗曼蒂克消亡史》中,则对杜氏人性的表现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一个很大的拓展和突破,几乎还原了这一黑帮大佬的本真面目。
《罗曼蒂克消亡史》影片基调冰冷,“又黄又暴力”,影片表层似乎对日本法西斯和青帮大佬的恶行败德态度暧昧多义,但内核和主旨显然是在探讨人性之恶,讲残忍血腥,讲情欲泛滥,讲尔虞我诈,讲他人就是地狱,讲命运的偶然和非理性,讲生存的荒诞和无意义。葛优饰演的主人公陆先生(原型是杜月笙)是个帮派大佬,他残忍冷血,甫一开场即让手下把工运领导人妻子的手臂砍下装在盒子里恫吓他,尔后毒打后又活埋了他。但是他对老大王先生(原型是黄金荣)忠心耿耿,虽然喜欢王先生的女人小六子,但却能克制自己的情感,处处保护她。他有民族气节,不与日本人合作,对变节投敌的二哥张先生(原型是张啸林)坚决铲除,对卧底的日本妹夫渡部及亲外甥也设计枪杀。他文质彬彬,隐忍冷静,善待家人,最终孤身赴港,销声匿迹。他恪守传统黑帮的行事规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黑帮片主人公,是个“圆形人物”。
《罗曼蒂克消亡史》作为一朵令人绝望和胆寒的恶花之怒放,一部存在主义哲学的感性分析和解剖之杰作,对于陆先生等上海黑帮人物的塑造,无疑是要毁三观的,众多现有的电影阐释话语和艺术解读惯例对本片是失语和手足无措的,如果用意识形态和**正确之类的标尺来丈量,无疑也会陷入削足适履或缘木求鱼的窘境。影片叙事节奏克制沉稳,长镜头静止镜头理性而漠然,场景简约考究,表演把控精准到位。作为一部与众不同,震撼人心的作者电影,引起众声喧哗是必然的,载入影史也是必然的。
如果说20世纪第一个十年是上海黑帮的萌芽发展期,那么20-30年代就是鼎盛期,40年代就是消亡期,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到了50年代,上海黑帮被剪灭干净,成了历史和传说。具有史诗面相的《罗曼蒂克消亡史》就是一部上海黑帮消亡史,上海黑帮的血腥残忍,黄赌毒的罪恶,以及罂粟般的绚烂,海市蜃楼般的辉煌,都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寂灭,燃成了一撮历史的灰烬。而上海,却以“魔都”的名号和姿态领跑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成为世界闻名的大都市,只是不再被称为“滩”。
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
上海滩黑帮的历史,就是人性深处阴毒黑暗的发酵史,也是畸形社会中底层青年活出自我的血腥奋斗史。爱也罢,恨也罢,黑帮电影将人性的欲望赤裸裸呈现出来,满足人们对同一个世界、别一种存在方式的幻想——同时,对善恶两极的探索,对人性复杂性的剖析,也是黑帮片颇得人心的原因。黑帮电影显然有其自身存在意义,也有可期的深入空间。
作者同济大学电影研究所所长,编剧,博士生导师
纸质杂志(2017年第一期)已于2017年2月25日出版。
如何订阅:
邮政代号:4-287 杂志定价:38.00元/期
致电编辑部订阅全年六期惊喜优惠价:200元
联系我们:
地址:上海汾阳路112弄2号邮编:200031
E-mail:shartreview@sina.com
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主管
上海艺术研究所主办
《上海艺术评论》编辑部出版
杜月笙是谁?
民国时期上海黑帮青帮老大
刘德华唱的17烦里有个四哥发哥,发哥是周润发,那四哥是哪个?
刘德华歌曲《17岁》中的发哥是指周润发,四哥是指谢贤。刘德华出道时(1981年出演电影处女作《彩云曲》),周润发与谢贤为当红明星。
1、周润发,1955年5月18日出生在香港南丫岛,籍贯广东开平,中国影视演员、摄影家,国家一级演员。
1976年初涉影坛,在80年代凭《英雄本色》、《监狱风云》、《赌神》等电影成为香港“暴力美学”风格电影的代表人物之一。
2、谢贤,1936年8月9日出生于中国香港,祖籍广东番禺,香港影视演员、导演、编剧。
1953年谢贤考入演员训练班进入演艺圈,演出首部电影《楼下闩水喉》,拍摄两部电影后开始走红。
1960年拍摄电影《神雕侠侣》,饰演杨过。1967年创办“谢氏兄弟影片公司”,首次执导《窄梯》。
扩展资料
1、周润发
2012年6月,周润发成为第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压轴出场嘉宾,并从成龙的手中接过了华语电影杰出贡献奖奖杯。同年国庆档上映电影《铜雀台》。
周润发将一个另类曹操搬上了大银幕,一洗*臣恶名。贺岁档上映的电影《大上海》,由他出演的角色成大器,原型则是民国上海滩第一枭雄杜月笙。
2、谢贤
1980年后则以玩票性质拍摄电影,比较为众人熟知的是2001年出演周星驰电影《少林足球》中大反派。2004年获得第九届香港电影金紫荆奖“终身成就奖”。
请问讲述杜月笙的电影有哪些.?
《再见黄埔滩》、《岁月风云之上海皇帝》、《大上海》等
1、《岁月风云之上海皇帝》
《岁月风云之上海皇帝》是由潘文杰执导的剧情片,吕良伟、郑则仕、刘嘉玲等领衔主演。
剧情简介:水果小贩杜月笙常为邻里抱不平,被租界探长黄全荣的妻子赏识。未几,陆月生破获宋教仁被刺案真相,令黄全荣名声大噪。黄对陆赏识,却招侯飞妒忌。陆、黄出面调息了军阀袁啸军劫取法国鸦片事件,发了财,变为大亨。
黄全荣误打督军卢永祥之子,陆月生去奉军军长毕树政处求情,还搭进了名*老六,无奈卢、毕进一步勒索,被陆寻机反击。1927年,陆月生目睹国共反目。他反对镇压工人武装与屠杀共产d人,可惜被国民d利用,为了不受制于国民d,他打入商界,以经济力量与国民d抗衡。
2、《再见黄埔滩》
《再见黄埔滩》是由杨绍鸿执导的枪战题材电视剧,陈庭威、吴毅将、秦沛、陈绮明、尹天照、徐少强、文颂娴、王薇等主演。该剧讲述了三十年代的上海小伙子杜月笙,追求名誉、地位动人心弦的枭雄故事。
剧情简介:三十年代的上海是冒险家的梦天堂,造就了很多动人心弦的枭雄故事。本故事是讲述一个小伙子杜月笙(陈庭威),在昔日繁华璀璨的黄埔滩,终其一生追求人生富贵、名利、权力、爱情。
3、《大上海》
电影《大上海》是由博纳影业集团出品,王晶执导的剧情片,周润发、洪金宝、黄晓明、吴镇宇、袁泉、袁立、莫小棋、高虎、辛柏青领衔主演 。影片故事根据二战之前,1920至1930年代活跃在上海的一位黑帮老大的真实经历改编而成。
剧情简介:这是发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滩的一段江湖、抗日、爱情故事。本是水果店小伙计的成大器,在上海投向权倾一时的巡捕房探长洪寿亭旗下,任职赌场打手,被洪寿亭的妻子凌沪生慧眼赏识,造就大器迅速出人头地。成大器颇具江湖手腕,不仅敢打敢拼,还擅于各方谈判,愿意利益共享,往往能化干戈为玉帛,令他终于成为上海一代枭雄之首。
扩展资料:
《大上海》角色介绍——
1、成大器(中年) 演员 周润发
中年成大器,已成名立业,在上海滩上傲视群雄,无人能敌。但日本帝国势力开始在此时插手上海事务,同时他又重逢昔日的“恩人”与情人,一系列的事故接踵而来。他将担负起力挽狂澜,扭转时*的重任。成熟,优雅而霸气十足。其原型是上海的一代枭雄杜月笙。
2、洪寿亭 演员 洪金宝
其原型是当年上海滩上大名鼎鼎的上海法租界探长黄金荣,势力、贪婪,但重情义。
3、成大器(青年) 演员 黄晓明
青年成大器,从水果店的小伙计到赌场打手,遭到独霸一方。青年的成大器聪敏能干,为人仗义,打拼路上处处逢贵人,感情路上却与青梅竹马难成眷属。
刘德华十七岁里面四哥发哥分别是谁?
刘德华歌曲《17岁》中的发哥是指周润发,四哥是指谢贤。刘德华出道时(1981年出演电影处女作《彩云曲》),周润发与谢贤为当红明星。
1、周润发,1955年5月18日出生在香港南丫岛,籍贯广东开平,中国影视演员、摄影家,国家一级演员。
1976年初涉影坛,在80年代凭《英雄本色》、《监狱风云》、《赌神》等电影成为香港“暴力美学”风格电影的代表人物之一。
2、谢贤,1936年8月9日出生于中国香港,祖籍广东番禺,香港影视演员、导演、编剧。
1953年谢贤考入演员训练班进入演艺圈,演出首部电影《楼下闩水喉》,拍摄两部电影后开始走红。
1960年拍摄电影《神雕侠侣》,饰演杨过。1967年创办“谢氏兄弟影片公司”,首次执导《窄梯》。
扩展资料
1、周润发
2012年6月,周润发成为第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压轴出场嘉宾,并从成龙的手中接过了华语电影杰出贡献奖奖杯。同年国庆档上映电影《铜雀台》。
周润发将一个另类曹操搬上了大银幕,一洗*臣恶名。贺岁档上映的电影《大上海》,由他出演的角色成大器,原型则是民国上海滩第一枭雄杜月笙。
2、谢贤
1980年后则以玩票性质拍摄电影,比较为众人熟知的是2001年出演周星驰电影《少林足球》中大反派。2004年获得第九届香港电影金紫荆奖“终身成就奖”。
成大器是哪里人
上海
上海滩三巨头是谁?
上海滩三巨头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
四大家族为何么有杜月笙
四大家族没有杜月笙杜月笙只能是在上海闹一闹在全国什么也不是。实际上当时各个地区都有“杜月笙”只不过是上海报道的多一些罢了,顶多是杜月笙的钱多些。
《远大前程》里三大亨的原型是谁?
陆昱晟、霍天洪、张万霖的原型是杜月笙、黄金荣和张啸林。《远大前程》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关于“选择”的故事,小人物洪三元孤胆闯荡上海滩,在各界各派的势力争夺中掀起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革命浪潮,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成长。陆昱晟、霍天洪、张万霖的原型是杜月笙、黄金荣和张啸林。他们组织了上海实力最强的黑帮,可最后三人还是走到穷途末路的地步。大哥霍天洪,永鑫公司大老板。上海青帮老大黄金荣,黄金荣与杜月笙和张啸林称霸上海滩,他的门徒多达1000多人,他身上背负的人命不计其数,以罪恶勾当来扩大势力。二哥张万霖,历史原型是张啸林,早年游手好闲,打架斗殴,与流氓为伍,为杭州地痞。后结识上海流氓季云卿,随季云卿赴上海,拜上海青帮大字辈樊瑾丞为“老头子”。1920年,与黄金荣、杜月笙合股开设三鑫公司,贩卖鸦片,逼良为娼,横行霸道,无恶不作,人称“三色大亨”。三哥陆昱晟,历史原型是杜月笙,剧中陆昱晟是洪三元命中的贵人,和洪三元是师徒关系,当另两位大亨决定结束洪三元性命之时,是陆昱晟“刀下留人”,改变了他的命运,并一路带领他成为“上海的王”。
杜月笙扮演者?
有6个扮演者,分别是
1.葛优

《罗曼蒂克消亡史》这部冷门电影,是由葛优,章子怡,倪大红等人主演,葛优在片中饰演陆先生,显然这是以杜月笙为原型所拍的一部电影。
葛优为了体现陆先生的性格,特意用发胶做了一个板寸的造型,因为是寸头,胶粘起来不能露了。而这个发型正与他二十多岁的时候相似。
电影中的形象文人气质俱佳,将老大的心狠手辣表现的淋漓尽致,也有人说他的扮演将青帮老大的整体形象给唯美化,过于阴柔,而历史上的杜月笙又是一种气派。
2.周润发

在《大上海》中,黄晓明和周润发分别饰演成大器的青年和中年,原型就是杜月笙,结*是在车上死于日军的乱枪扫射。
此片槽点是滥抒情。电影一开头成大器居然在房顶上为恋人洗脚,画面是美,太不合情理;发哥为了证明“色胆”,在饭桌上当着众人的面和妻子激吻,吻到舌头都看得到,实在多余,但周润发的演技出色,还是值得一看的。就说戏台唱戏依旧,成大器与日本人端坐台下,看上去风轻云淡,却透露出剑拔弩张的气息。他还说道:“我成大器唯一不敢的,就是当汉*。”这话道出中国人的铁血性子,让人印象深刻。
3.吕良伟

1993年香港导演拍摄了两部关于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的枭雄电影《岁月风云之上海皇帝》《上海皇帝之雄霸天下》,吕良伟在片中饰演陆月生,原型杜月笙,因为吕良伟从最开始的《上海滩》丁力,就演过好多的枭雄电影,所以演起来游刃有余,
影片除了上海三大亨的发迹史之外,还加入了工人运动、日军侵华等事件,使得影片影片更具宏大视野和始诗气派。吕良伟将一代传奇人物白手起家到抑郁而死展现在观众面前,时间跨度长达数十年,杜月笙多次展露他的从政野心,但由于黑帮背景而得不到重用,只能黯然退出政坛,抑郁而死。
4.冯小刚

《建国大业》,冯小刚饰演的历史人物就是上海滩三大亨之一的杜月笙,从各种旧的图片资料来看,冯小刚和杜月笙的外型契合度太高了,尤其是刚刚出场的时候带着个墨镜,身边几个保镖,当今影坛找不着比他更合适的人选。身材消瘦的冯小刚加上与生俱来“老炮”气质,一出场就气势非凡,话语精简而有力,令气氛紧张得只能屏息。杜美如评价他:样子像,演得也像,只有一点不像,“我父亲是从不戴墨镜的”,杜月笙的亲生女儿也是评价很高,因为那副墨镜成了这部剧的败笔。
5.金士杰

《外滩佚事》,片中的杜月笙就是由老戏骨金士杰所饰演,与冯小刚相比,穿上长袍马褂的金士杰更像是一位书生。在金士杰的演绎下杜月笙形象城府极深,文质彬彬外表下隐藏着另外一个心狠手辣的人格。在抗战爆发后,不与日本人合作,积极投身于抗日事业中,金士杰深刻刻画了这一人物的复杂性。
拍摄时,昏暗的灯光下,金士杰一袭绸缎褂子,怀揣金表,与崔杰扮演的黄金荣等上海滩众“大佬”们聚首开会。只见这个“杜月笙”时而皱眉、时而扬手,说话沉稳和缓,却少了几分江湖大佬的气势。金士杰表示,他理解的杜月笙“不会把杀机放在脸上”。
6.张涵予

《建军大业》中张涵予饰演“杜月笙”,从形象上来讲,张涵予一点不像,为了贴近杜月笙高颧骨的面部特征,张涵予接受了长达4小时的特殊“倒模”化妆技术。剧中张涵予演出了杜月笙那种冷酷中透着肃杀之气,一直以硬汉角色著称的张涵予,缺少那份儒雅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