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养老理财净值披露频率不一,产品收益率如何可比?|机警理财日报 南财理财通课题组陈子卉、薛茹云 据南财理财通最新数据,截至2023年6月8日,今年来全市场已发行净值型银行理财
养老理财净值披露频率不一,产品收益率如何可比?|机警理财日报
南财理财通课题组陈子卉、薛茹云
据南财理财通最新数据,截至2023年6月8日,今年来全市场已发行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12,139只。
从风险等级来看,产品风险等级主要集中在二级(中低风险)。其中,一级(低风险)产品占比4.55%,二级(中低风险)产品占比85.21%,三级(中风险)产品占比8.16%,四级(中高风险)产品占比0.31%,五级(高风险)产品占比1.77%。
从投资性质来看,固收类产品占比95.97%;混合类产品占比2.21%;权益类产品占比0.43%;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占比1.40%。由此看出,固定收益类产品仍占据理财产品的主流。
本文榜单排名来自理财通全自动化实时排名,如您对数据有疑问,请在文末联系研究助理进一步核实。
南财理财通数据显示,截至6月2日,在理财公司投资周期为1月的纯固收产品近3月收益榜单中,有七家理财公司产品角逐榜单前十。其中,工银理财上榜产品数量最多,有3只;光大理财有2只产品上榜;浦银理财、徽银理财、招银理财、兴银理财和中邮理财各有1只产品上榜。(注:同系列产品仅保留一只上榜)
与上期同维度榜单相比(详情请见关联文章),本期上榜产品的算术平均收益率为年化5.69%,与上期保持一致。浦银理财“月月鑫(私银新客)”、招银理财“招睿天添金进取型T款”和中邮理财“邮银财富·鸿运周期30天型1号”为新进入榜单的产品。
从收益角度看,浦银理财“月月鑫(私银新客)”以8.04%的近3月年化收益率摘得榜单冠军,同时徽银理财“安盈月月开4号”和工银理财“鑫稳利个人月开第1期”分别以近3月6.74%和6.08%的年化收益率位列亚军和季军。
值得注意的是,本期有九只上榜产品近三月无回撤,剩余一只招银理财产品——“招睿天添金进取型T款”近3月最大回撤也仅为0.01%,课题组认为这或与近期债市表现较好有关。
据南财理财通数据,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共有10家理财公司合计发行51只银行养老理财产品。南财理财通课题组曾报道了养老理财成立以来的收益表现(请见文章《中邮理财“财富鑫鑫向荣”斩获混合类理财榜单冠军,养老理财启动分红,年化收益最高达5.02%》),本期《机警理财日报》聚焦养老理财的净值披露频率,探寻该类产品收益率可比情况。
课题组从10家理财公司发行的51只养老理财产品中选取12只产品进行净值披露频率的监测,每家理财公司至少选取一只产品。
据课题组梳理,养老理财样本的净值披露频率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形:
第一类为按周披露,该类产品至少每周披露一次净值,估值日通常为每周最后一个交易日,目前尚无养老理财能做到在每个工作日披露净值。此类型产品有招银理财的“招睿颐养睿远稳健五年封闭1号”和“招智无忧(五年持有)1号”以及兴银理财“兴银安愉1号养老理财”等。
第二类为按月披露,该类产品每月至少披露一次净值,估值日通常为每月最后一个交易日,也存在以每月15日或每月第3个周三为估值日的情况。此类型产品有中银理财“(养老)中银理财福固收增强(封闭式)202201”、交银理财“稳享添福5年封闭式1号”和贝莱德建信理财“贝安心2032养老理财1期”等。
第三类为至少每两周披露一次净值。例如中邮理财“鸿锦封闭式系列2022年第1期”。
课题组发现,除净值披露频率不同外,养老理财在净值披露上还存在其它不一致的情况,包括同一产品在不同渠道的净值披露效率不同、同一理财公司不同养老产品净值披露频次不一等。具体情况如下所示。
(中银理财“养老中银理财福固收增强(封闭式)202201”;数据来源:中银理财官网)
同一理财公司养老理财产品净值披露的频率不同。例如:光大理财“颐享阳光养老橙2028”的净值为按周披露,每周最后一个交易所工作日及开放日/封闭期投资日为估值日;而同系列另一款产品“颐享阳光养老橙2026第1期”的净值披露则显得没有章法。课题组注意到,该产品在成立初期也是按周披露净值。初始产品说明书显示,该产品每周最后一个交易所工作日为估值日。在2022年5月份时,产品切换了净值披露频率,由原先的每周披露改为每月披露,但实际上产品的披露频率颇具“跳跃性”,该产品在今年3月份净值披露次数为2次,2月份仅披露1次,1月份为3次。
(光大理财“颐享阳光养老橙2026第1期”2023年以来净值披露;数据来源:光大理财)
(光大理财“颐享阳光养老橙2026第1期”净值披露频率调整公告;数据来源:光大理财)
那么,是否理财产品净值披露越频繁越好呢?每日或者更高频率的业绩展示对投资者认识产品业绩表现会更为全面,但是基于理财产品的净值波动情况,在数值统计与业绩展示之间可以有一个平衡。虽然目前银行理财无法做到像公募基金一样每个工作日披露净值,但大部分理财产品已经做到每周披露一次净值或者一周披露多个净值。
一般而言,所披露净值的间隔越长,净值数据能反映的信息量越少,对市场真实情况的反映程度会有所降低。因此将月度披露净值的产品与周度披露净值的产品进行业绩比较,可能会有失公允。而市面上多数理财产品净值为按周披露,为使大部分理财产品的收益具备可比性,南财理财通在统计理财产品净值表现时,通常会剔除近两周未公布净值以及按月披露净值的理财产品,并按单利计算产品收益。
在信息披露的频率和时效方面,据《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第五十七条,商业银行应当在每个开放日结束后2日内,披露开放式公募理财产品在开放日的份额净值、份额累计净值、认购价格和赎回价格,在定期报告中披露开放式公募理财产品在季度、半年和年度最后一个市场交易日的份额净值、份额累计净值和资产净值。商业银行应当至少每周向投资者披露一次封闭式公募理财产品的资产净值和份额净值。
南财理财通课题组认为,倘若一只理财产品的说明书显示为按月披露,但在实际操作上理财公司却根据产品业绩选择性地进行周度披露、十日披露或月度披露,这会给理财公司“报喜不报忧”提供空间。
此前21世纪经济报曾独家报道,银行理财产品过往业绩展示有望迎自律新规。《理财产品过往业绩展示行为准则》涵盖“三条禁止行为”:不得展示成立未满1个月的理财产品过往业绩(现金管理类产品除外),任意过往业绩展示区间不得低于1个月;不能片面夸大或刻意选择性展示理财产品过往业绩,不得采用不具有可比性、公平性、准确性的数据来源和方法进行过往业绩比较;销售宣传文本只能展示该产品或本公司同类产品的过往业绩和最好、最差业绩,不得仅展示理财产品特定区间或部分区间的过往业绩等。
截至2023年一季度,养老理财产品规模合计已超千亿。我国是人口大国,随着老龄化人口比率的抬升,养老需求极大,养老资管产品的管理应当更加标准化,而增强养老理财产品业绩表现的可比性是其中可以完善的一环。
声明:稿件内容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
好消息!南财理财通将为财经记者免费开通vip数据账号,22万只银行理财360度产品周期大数据应有尽有,欢迎您在文末联系课题组。
(数据分析师:马怡婷;实习生:杨晓丽)
(课题统筹:汤懿兰)
(作者:陈子卉,薛茹云编辑:丁尽勉)
累计净值和单位净值的区别
累计净值和单位净值是基金净值的两个重要参考依据,它们之间存在以下的区别:1、定义不同:单位净值指的是某一天该基金的单位价值,即该基金当天的价格。对于开放式基金来说,基金公司一般会每天公布该基金的单位净值。对于封闭式基金,一般会每周公布一次基金单位净值;而基金累计净值是基金成立以来每天增减量的累加。2、计算公式不同基金单位净值=(基金资产总值-基金负债)/基金总份额;累计单位净值=单位净值+成立以来每份累计分红派息的金额。3、投资者的选择不同单位净值反映的是基金当天的价格情况,短期投资者可以根据它预测近期的走势,而累计净值是基金成立以来每天增减量的累加,长期投资者可以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来预测基金的走势。拓展资料:1、净值,又称折余价值,是指固定资产原始价值或重置完全价值减去累计折旧额后的余额。折余价值反映固定资产经磨损后的现有价值,实际占用资金数额;与固定资产原始价值比较,表明现有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及其处民设面效率的大体状况。2、股票净值总额=公司资本金+法定公积金+资本公积金+特别公积金+累积盈余-累积亏损每股净值=净值总额/发行股份总数3、从公式中可见,股票净值代表了股东们共同拥有的自有资金和应享有的权益。股票净值与股票真值、市值有密切关系。由于股票净值表示的是公司过去的年份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因此可作为测算股票真值的主要依据。如某股票净值高,表示该公司经营财务状况好,股东享有的权益多,股票未来获利能力强,该股票的真值一定较高,市值也会上升;反则反之。相对于股票真值、市值而言,股票净值更为确切可靠,因为净值是根据现有的财务报表计算的,所依据的数据相当具体、确切,可信度高;同时净值又能明确反映出公司历年经营的累积成果;净值还相对固定,一般只有在年终盈余入帐或公司增资时才变动。因此,股票净值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稳定性,可作为公司发行股票时选择发行方式和确定发行价格的重要依据,也是投资分析的主要参数。
基金累计净值什么意思?
是指基金最新净值与成立以来的业绩分红之和,体现所取得的累计收益。更能反映真实业绩水平
浅谈基金净值分析
之前做了很多基金的深度分析,有很多读者后台私信我分析框架中一些细节,之前比较懒,没有详细介绍方法。刚好现在年报刚发布,准备重新梳理一下底层的数据库同时也把一些分析方法详细介绍一下,背后的原理分析的逻辑和存在的缺陷,这样对于分析结果的可信度才有一个比较好的把握。
今天,我们来简单讲讲净值分析,也就是常见的一些基本业绩评价指标。业绩评价指标有很多种类型,今天我只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常用的几个评价指标。
在之前,我们先谈谈公募基金的净值数据问题。常见的三个基金净值:单位净值,累计净值和复权净值。其中,单位净值没有考虑分红,累计净值考虑了分红但是没有考虑分红再投资的收益。而复权净值考虑两者,常用来计算业绩指标。复权净值可以由累计收益率计算得到。
注意累计收益率并不是基金官方公告的数值,各个数据提供商都会有自己的加工,在加工细则上的不同,也会有一些差异,比如规模比较小的时候的巨额申购和赎回导致的净值异幅波动,(基金赎回费用属于基金所有人,当巨额赎回又有赎回费用,基金规模比较小的时候,就会有非常大的波动),Choice可能并没有做处理,所以会与净值暴涨和暴跌的情况。但是Wind在这一块做了比较好的处理。
另外,不建议大家通过爬虫去天天基金网爬取这个字段。
这里只保留了两位有效数字,但实际上会有小数点后面四位有效数字,如果只有两位,长期累加下来误差会特别大。我找了很多数据源,网上很少有质量比较好的复权净值数据接口,所以,如果你连准确的复权单位净值都获取不到的话,就不要谈基金分析了。
我的基金复权单位净值数据,主要来自于Choice量化接口。
常见的收益率有:单日收益率,累计收益率,年化收益率,超额收益率等。
收益率(R)是反映投资收益与投入的关系的相对指标,表示单位净资产的变动程度。其数学公式可表示为:
其中,Rt表示评价期的收益率;表示期末单位净资产;表示评价期每股收益分配;表示期初单位净资产。这里我直接采用的Choice计算好的复权单位净值计算而来的收益率。
在每日收益率的基础上,可以很方便地计算一个时间段的收益,这里主要采用复利的方式来计算累计收益率。
假设有两笔投资,一个是半年赚了10%,一个是一年赚了10%,虽然收益绝对值都是一样,但是时间长度不一样。为了方便比较收益率,我们一般会采用年化处理。年化收益率,默认采用252天来计算,相当于把一个时间段的收益折算成每年赚多钱。无风险收益率默认设置为年化3%(其中年化采用的252天来计息),每天的无风险收益率为3%/252。(年化的标准和无风险收益率,不同平台计算可能会略有差异,关键是自己要有一定确定的标准,在同一标准下,计算不同资产的收益率,这样才方便对比。)
上面主要是用来评价收益的高低。但正如投资中一句俗语,“要想吃肉,先要挨揍”,这个”挨揍”就是指的我们需要承担投资中的风险。风险的度量其实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今天主要讲讲三个最常用的风险评价指标,波动率,最大回撤和平均回撤。
基金投资组合的总风险可以用标准差来衡量,其计算公式是:
说白了就是收益率的波动程度。波动率有一个好处,就是统计属性非常好,所以你看很多金融里面的模型,对于风险刻度基本采用的都是波动率。但是不太好的一个地方就是,不太直观,比如年化波动率20%,对于投资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体验呢?另外一个缺陷就是,波动率同时考虑了收益向上和向下的波动,但是只有下跌的时候,才是风险,我们更加乐意看到上涨。
在我的框架中,采用的是252天来年化每日收益率计算的每日波动率,得到的年化波动率。
最大回撤简单来说就是过去某一段时间内基金最大的跌幅。最大回撤关注的是下行风险,只考虑了亏损的情况。这个指标也非常好理解,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基金在历史环境下发生的波动情况,用来描述买入产品后可能出现的最糟糕的情况。比如最大回撤10%,说明是时间上最大亏损是10%,如果我承受不了10%的回撤,那可能并不适合持有这只基金,可以考虑其他风险程度更低些的产品。
但是最大回撤又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只考虑最极端的一个区间段,没有考虑整个区间。比如2015年是剧烈波动的一年,很多股票基金的最大回撤可能都在2015年,但我们知道2015年那种行情已经很难发生了。同时,我们除了要考虑最大回撤的幅度,还需要考虑最大回撤修复的时间。同样最大回撤是10%,一个花了一年时间修复,一个花了1个月时间修复,显然是第二者比较好,所以引入另外一个平均回撤指标。
平均回撤,简单而言,就是整个区间段回撤的平均值。这个指标,能够同时考虑回撤的幅度和回撤修复时间两个维度,可以作为最大回撤的一个补充指标。
有读者会比较好奇,最大回撤和波动有什么关系?这是一个数值仿真的结果,长期来看,可见波动率与最大回撤存在非常明显的线性关系。波动率越大,最大回撤的幅度也可能越大。
在管理产品的时候,我们希望给到客户一个预期的风险水平范围内的产品,如何去控制这个风险水平呢?比如,如果我想控制最大回撤在10%以内,我该如何做呢?从理论上,对于未来回撤的预测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因为回撤的计算是路径依赖的,你需要知道每一天的收益情况,然后再反推最大回撤的计算。但波动率的预测相对来说是比较准确的,所以可以退而求其次,通过控制组合的波动率来控制组合的最大回撤范围。你们还记得华宝基金的固收+组合,华宝五花肉吗?背后的风险控制原理,就是将波动率控制在5%左右,所以叫做五花肉组合。这就是那个组合风险控制的原理。
“要想吃肉,先要挨揍”,前面我们介绍了衡量“吃肉”的指标,收益率,衡量”挨揍“程度的指标,波动率,最大回撤和平均回撤。但有时候,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收益和风险,我挨了一顿揍,那至少得吃到一顿肉,要是一顿肉都吃不到,只能喝点汤,那就很不划算了。比如某些定投指数基金的投资收益率,承受了权益市场的波动和回撤,但是最终收益率可能连一个债基都不如,这就是挨了揍,没吃到肉,很不划算了。
将收益除以相关风险度量指标,我们就得到了相关收益/风险综合指标。
Sharpe指数是指在一定评价期内的投资收益率超过无风险收益率的部分与该基金收益率的标准差之比,该指数可以看成是单位总风险所带来的超额回报。
Calmar比率(CalmarRatio)描述的是收益和最大回撤之间的关系。计算方式为年化收益率与历史最大回撤之间的比率。Calmar比率数值越大,基金的业绩表现越好。反之,基金的业绩表现越差。
类似于Calmar比率,不过分母由最大回撤换成了平均回撤。
这些业绩指标主要基于历史数据,但是未来业绩无法根据历史线性外推。所以,这些指标在预测未来收益率上,都有很大的*限性。这些指标只是用来方便筛选,现有历史的产品。
比如,历史最大回撤,并不意味着未来的回撤不会超过这个值,但是现实往往是“历史最大回撤”往往是用来打破的。只是了解了历史最大回撤,心理对这个产品的风险度有个心理上的毛估估而已。
除了这些指标,还有各种奇奇怪怪的指标(比如我自己之前构造的综合回撤),其实大同小异,无非是在不同的维度给不同的权重而已,对于在多个产品中挑选最优产品,最终的结果差别不大,没有必要去构造一些奇奇怪怪的指标,了解这几种,能够正确理解,多维度参考一下就足够了。
至此,全文完,感谢阅读。
如果您发现我的分析有错误和遗漏的地方,欢迎您的指正和补充。
以上内容仅作为个人投资分析记录,仅代表个人观点,分析内容基于历史数据,历史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不作为买卖的依据,不构成投资建议。
别忘了,点赞在看,投资会更赚哦
基金的单位净值和累计净值什么意思啊?
基金单位净值,是指当前的基金总净资产除以基金总份额。基金累计净值是指基金最新净值与成立以来的分红业绩之和。基金净值的作用是更准确地评估和报价基金,使基金价格更准确地反映基金的真实价值。基金累计净值的作用反映了基金成立以来的累计收益,更直观、全面地反映了基金在经营中的历史业绩。无论哪一种基金,在首次发行时,基金总额被分为几个相等的组成部分,每个部分都是一个基金单位。在基金运作过程中,基金的单价会随着基金资产价值和收益的变化而变化。扩展资料基金份额净值主要以基金在一定价格下的资产净值估算。计算单位基金净资产价值的关键是基金经常投资于证券市场的各种投资工具。由于这些资产的市场价格不断变化,只有每天重新计算单位基金的净资产价值,才能及时反映基金的投资价值。累计净值等于基金设立后的净单位价值与累计单位股利金额之和。基金净值不是选择基金的主要依据。未来基金净值的增长是判断基金投资价值的关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基金单位净值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基金累计净值
基金累计净值是什么意思
基金成立以来的净值、拆分、分红之和的。
请问数据表上面的"累计净值"是什么意思?怎么算的?有人告诉我说要看平均净值,不知道它们
累计净值是单位净值加上历史分红后除息部分类似于股票的复权价如果你要看一个基金的历史业绩的话累计净值是最能反映业绩的因为一个基金分红特别是大比例分红和拆分以后单位净值是会想下降的定投的话选择一些2年以上历史的绩优老基金比较合适。希望可以帮到您,
基金单位净值和累计净值分别是什么?
基金单位净值(Net Asset Value per unit,NAV)是指基金公司计算出来的每份基金的净值,即基金资产减去基金负债后,再除以基金总份额所得出的单价,它是反映基金净资产价值的指标。单位净值=基金净资产/基金总份数。
累计净值(Accumulative Net Asset Value,ANAV)是指基金从成立以来,每个交易日的单位净值的加权平均数。具体来说,基金累计净值等于所有交易日的单位净值总和,除以交易日的天数。
可以通过观察基金的单位净值和累计净值的变化来了解基金的走势及增长情况。一般来说,随着基金规模的扩大和投资收益的增加,基金单位净值和累计净值都会逐渐上升。
基金单位净值和累计净值分别是什么
你好,基金资产净值是在某一时点上,基金资产的总市值扣除负债后的余额,代表了基金持有人的权益。单位基金资产净值,即每一基金单位代表的基金资产的净值。累计净值=基金单位净值+历次分红。
累计净值是什么意思?从什么到什么呢?
基金累计净值是:基金是以净值为计算。以大盘每天的收盘价减去费用后为净值。累计净值是以每天的净值相加所得的净值。基金净值也是投资基金的盈利的利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