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指数增强基金,真的可以增强吗? 前言 截止2019年10月4日,全市场共有145只(包括不同ABC不同份额)增强型的指数基金,其中自成立以来,有101只基金取得了正收益,占比69.66%,44只是
指数增强基金,真的可以增强吗?
前言
截止2019年10月4日,全市场共有145只(包括不同ABC不同份额)增强型的指数基金,其中自成立以来,有101只基金取得了正收益,占比69.66%,44只是负收益,占比30.34%。收益最高的易方达上证50指数A,成立以来收益率高达438.8%,其次是银华-道琼斯88指数A,收益率为420.42%。而收益率排名榜尾的是国寿安保中证养老产业,收益率-37.58%,亏损超过20%的基金数量为6只,占比4.14%,亏损超过10%的基金数量为24只,占比16.55%。
应该说从这个角度来看,增强型指数基金的盈利占比应该是更高的,接近70%的增强型指数基金都取得了正收益,但增强型指数基金的目的是在保持跟踪指数的同时,通过积极的主动策略来取得超越指数本身的收益,那要评价增强型指数基金的效果是否增强收益,我们应该对取得了不同业绩的增强型指数基金的策略、业绩及跟踪误差进行综合分析。因为取得了正收益的增强指数基金未必就跑赢跟踪指数,取得增强效果;同理,取得了负收益的增强指数基金,也有可能是因为跟踪指数的下行而产生的亏损,只要策略有效,同样可以比跟踪指数更抗跌。
因此,我会从榜首、榜中和榜末分别找一只基金进行举例,力求通过不同的分析视角,让大家对指数增强型基金有个全面的了解。
排名靠前的指数增强基金业绩亮眼
应该说,能够排在业绩榜单靠前位置的指数增强基金都是佼佼者,他们绝大部分在跑赢指数的同时,都实现了较为客观的超越指数的收益。他们唯一的区别就是这个增强收益到底有多高,毕竟主动策略也是分高低的。
比如排名第一的易方达上证50指数。该基金成立于2004年的3月,累计收益率438.8%,同期上证50指数的涨幅只有156.5%,实现了超越跟踪指数282.3个百分点的收益率,这一业绩在自成立以来的所有指数基金中依然是排名第一,足见指数这只基金的增强策略是非常有效的。
根据易方达上证50指数的募集说明书中写道,该基金的投资策略是追求投资风险、收益和成本最佳匹配的有效途径。通过深入的基本面研究 与数量化投资技术相结合弥补纯指数化投资的缺陷,在控制与目标指数偏离风险的前提下实现超越指数的收益。
通过增强策略控制指数基金的风险,增强其收益,是这只基金的主要投资策略。毕竟被动指数基金就完全是看指数的表现了,而在中国这个资本市场的新生儿,其波动性还是非常大的,这也就给主动策略的实施创造了空间,也是主动策略能够发挥效果和作用的土壤。
比如2019年,易方达上证50就是通过降低食品饮料和医*生物板块的配置,提高银行、地产的比例来增强收益的,截止今年第三季度,该基金实现了43.87%的收益率,超越上证50指数26.37%收益率17.5个百分点,在1074只基金中,排名115位。
那细分到每一年,这个增强策略实施的效果又是怎么样的呢?
从过去14.75年(含2019年的3个季度)的业绩数据来看,易方达上证50只有3年是跑输上证50指数的,跑输最多的一年是2007年的大牛市,跑输的幅度不到10个百分点,其次就到2012年和2015年,分别跑输跟踪指数0.11个百分点和1.77个百分点。
我们再拿另外一只跟踪上证50的ETF基金进行对比,这只基金是ETF基金,同样成立于2004年,跟踪误差只有0.05%,应该说也是指数基金中的佼佼者了。但是一对比,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易方达在中长期业绩方面要完胜华夏上证50ETF,近5年的收益率更是超出其73.77个百分点,足够其增强策略的效果。
所以从微观层面看,该基金的增强策略有效的提高了基金的收益,且效果开始越来越好。虽然跟踪误差并不低,但是不妨碍这只基金的被投资者追捧。因此,对于排名较前且成立时间比较长的基金,如果它的规模还比较大,通常都是通过了市场检验的基金,是值得我们仔细去研究和琢磨的,毕竟资金都是很聪明的。
排名中游的指数增强基金要分辨
排名中游的指数增强基金通常都良莠不齐,毕竟收益率数据是冰冷的,不会结合其跟踪效果来排名,只会根据数据的高低进行区分。而数据的高低和跟踪指数的表现,基金成立的时间等都有关系的。
比如这只成立于2011年的跟踪沪深300指数的增强型基金——诺安沪深300指数增强,就表现非常的不理想。成立了7年多,累计收益率只有14.15%,这个收益还跑输了同期跟踪指数沪深300指数15.89%的收益率。
回到每一年度看,在这7年间,这只基金只有2年跑赢了跟踪指数,虽然跟踪误差只有0.23%,但是依然无法为投资者创造较好的投资回报。从收益率趋势图和跟踪标的指数的走势来看,诺安曾经在2013年6年到2017年年6月这段时间取得超越标的指数的收益,但是这个收益并没有得到保持,也就是说其增强策略的稳定性、延续性和收益能力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验证。
如果对比跟踪效果更好的ETF基金,则更能直观的了解基金的收益能力。除了今年表现稍好以外,基金在1年以上的业绩表现都明显落后于沪深300的ETF基金,5年的业绩落后对比的ETF基金83.56个百分点,几乎是全面败退。对于这样的增强效果,投资者也用脚投票,基金的规模不断地在缩小,截止今年的6月30日,基金的净值只剩下5100万左右了。因此,处于行业中游的基金我们除了结合跟踪标的对比业绩以外,还需要看其规模的变动,通常规模不断缩小的都有自己的问题,特别是长期处于行业中游的基金,我们更加需要谨慎对待。
排名榜末的基金未必就都是差生
指数基金其实也可以细分为跟踪宽基指数还是窄基指数,在国内主流的指数基金还是宽基指数基金。它们流动性好,业绩波动相对较小,因此是大公司的首选。但是随着投资者的需求变化以及竞争的饱和,市场开始不断开发更多行业指数基金,跟踪不同行业的细分指数。可跟踪细分的行业或主题类指数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通常业绩波动会比较大,毕竟一个行业受经济周期、行业政策、市场需求等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明显的波动,这对跟踪指数的基金来说,同样会带来高波动性。
而增强策略的实施通常也不会偏离跟踪指数的,通常也就在拟进入指数的成分股中进行选择,因此选择的范围空间其实也还是受整个行业的影响,所以一般来说,这种增强型基金的特点都是高波动,收益高时很客观,但是跌起来也会比较凶猛。
比如这只富国中证娱乐主体指数增强基金,跟踪的就是中证娱乐主题指数。该指数成立于2016年的3月,主要覆盖旅游、影视动漫、电子游戏、体育、图书、彩票等娱乐相关产业,主要为可选消费行业,权重占比约为66%,其次是信息技术,权重占比约为26%。
该指数从2016年3月成立至今,已经从2400多点一路跌到了现在的1235.75,跌幅近50%。而这只基金是在2017年的3月成立的,也就是说差不多2000多点的时候开始成立,业绩自然也就很难摆脱主题行业指数的表现。
从基金近3年的表现看,基金的应该说还是可以跟上跟踪指数的业绩的,但是并没有实现明显的超额收益,这也和主动策略实施的空间和范围有很大的关系。在过去6个月,基金的业绩是跑输了跟踪指数1.38个百分点,过去1年,跑输跟踪指数3.07个百分点,但是自成立以来,跑赢跟踪指数0.67个百分点。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这只基金的增强效果并不明显,这是因为窄基指数的跟踪范围和空间所决定的。
总结
应该说增强型指数基金在国内还是存在着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因为增强策略其实就是主动管理策略,必须要在不完全有效的市场中才能把握到更多的收益机会,为指数基金增厚投资收益。与此同时,宽基指数由于跟踪指数的成分股较多,流动性较好,在实施增强策略时具有更为宽广的实施空间和选择范围,更有利于主动策略的的执行和实施,因此相比范围更小的行业和主体指数会更有优势。
所以,在选择增强指数基金的时候,我们应该选增强策略得到验证,长期业绩优秀的增强指数基金,同时避免规模太小,或者过于小众的行业主题基金,除非个人对于这个行业非常熟悉,否则风险还是比较高的。
以上就是个人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各种指数基金有什么区别
各种指数基金的不同,在于投资的标的指数不同,即股票和债劵的组合不同。所指上证和中证都是指数的编制和发布机构,上证是指上海证劵交易所。100联接和80联接,是指一般投资者很难买到的,交易型开放式基金etf,为投资者设计的,可在场外代销网点买到的,投资etf基金的非交易型基金。后面的300和500是指数基金投资股票的数量。如沪深300是投资上海和深圳两市,300个优质企业的股票。
主动管理型基金和被动型指数基金到底选哪个?
欢迎关注:怡心寻财
开源方法、理财秘
写作技巧手把手教
目前A股市场上的基金按照类型可以分为:主动管理型基金和被动型指数基金
主动管理型基金:由基金经理主动参与择时选股,基金经理就是一只基金的灵魂。
主动管理型基金主要有:债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
被动型指数基金:不需要基金经理参与择时和选股,基金完成复制所跟踪的指数,弱化了基金经理的作用。
被动型指数基金主要有:沪深300指数基金、中证500指数基金、上证50指数基金、行业指数基金等等。
关于主动型管理型基金和被动型指数基金这个话题,一直是投资者争论不休的话题,那么有没有结果?
2008全球金融海啸爆发前,股神沃伦·巴菲特和某对冲基金公司总裁打赌,股神押注标普500大盘指数基金十年内表现将好过该知名对冲基金公司旗下管理的任意对冲基金,结果去年上半年,赌约还没期满,该总裁就认输了。
从这个10年赌约不难看出,最后胜出的是指数基金,这也是为什么指数基金是巴菲特唯一在公开场合向投资者推荐的基金。
那么我国A股市场的主动型管理基金真的就比被动型的指数基金好吗?怡心拿自己持有的主动型管理基金和被动开型的指数基金做了一个比较,发现其实这两类基金各有各的好处,说不上哪种好哪种不好,关键看你是如何选基和买入策略是什么?
怡心拿了一只十年十倍的混合基金与沪深300指数基金以及中证红利基金进行对比发现,该只混合型基金不管是成立以来还是5年、3年、2年、1年业绩都比沪深300指数基金和中证红利指数基金业绩优秀。
接下来怡心拿了一只曾经更换过基金经理的基金再和沪深300指数基金和中证红利基金进行比较,发现这只基金成立以来取得了295%的收益率,但是更换基金经理以后基金的业绩便开始每况愈下。
近2年、近1年、今年以来收益都不佳甚至还出现了负收益的现象,从这方面来说投资被动型的指数基金要比投资主动管理型的基金更省心一些。
综上所述怡心认为投资主动管理型基金和投资指数基金各有千秋,具体也因人而异,主要看各人风险承受能力。
假如你是一个比较喜欢简简单单定投基金的人,那么选择被动型的指数基金比较好,因为被动型的指数基金弱化了基金经理的择时择股能力,完全复制指数走势,赚钱赚得比较安心。
假如你自己时间比较充足平时也比较喜欢研究各类型的基金,对市场还有一定的研判能力,主动型管理基金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通过自己的用心学习,找到了一位优秀基金经理打理的基金,那么主动型管理基金同样可以为你带来超额收益。
所以在怡心看来两者并没有谁好谁不好,只要能选到优质的基金,两个都好。
大家认为哪个好,可以留言讨论噢!
指数基金的复制型、增强型和标准型有什么区别,哪种更适合定投?
增强型的意思是基金经理会做一些主动投资,有的时候会偏离指数比较多复制型和标准型就是完全以复制标的指数走势为目的的,不会偏离太多,不做过多的主动性投资那肯定是非增强型比较好了,鬼知道那个基金经理什么水平,万一搞的跑输了指数,就不合适了,违背了选择指数型基金的原则了
买指数基金,需要避开哪些坑?
—第011期—
买指数基金就像吃火锅,只需要选好涮火锅的食材,不需要厨师加工;而买主动型基金就如同饭店点菜,只能看看菜单图片及食客的评价,而今天的饭菜口味还是要看厨师的发挥。
所以,很多人偏向买指数基金,省心省力,受人为影响小。
但是不少人也发现指数基金的数量远比指数更多,有些既然跟踪同一指数,是不是随便挑一只指数基金就行?
答案:当然不是,不做足功课,可能就会掉入坑。
今天,MsC就跟大家讲讲
买指数基金可能遇到的那些坑
指数基金坑之一:同“指”不同命
小依和小葵因为看好上证50指数,
同时间分别买了两家公司的
“XX上证50指数基金”
小葵买的
小依买的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截止:2020/5/11
可是,为什么跟踪的都是上证50指数?
小葵近2年、3年都会比小依多赚一倍呢?
MsC研究了一下这两只基金,
发现他们有个很本质的区别:
一个是 完全复制型 ,一个是 增强型
完全复制型的指数基金:
力求复制对应的指数,最大程度地减少跟踪误差。属于 完全被动式 的管理。
增强型的指数基金:
力求跑赢对应的指数,基金经理希望能够通过适当地量化分析、策略调整,给投资者带来更高的收益。属于 被动+主动式 的管理。
正由于增强型指数基金加入了更多基金经理的主动管理,
▲交易费率比完全复制型的指数基金更高
▲变量变多,还要考虑基金经理的资质、投资风格等因素
▲增强也是双刃剑,是否会增加收益还是未知数,而风险也会相应更高
指数基金坑之二:同”指”不同比
小依不甘心输给小葵,
准备好好研究学习一下,
于是跑去中证指数公司网站
搜索“上证50”,
然鹅,竟然跑出来这么多的50指数,
这些难道都是上证50的兄弟姐妹?
数据来源:中证指数
这是因为,指数编制方法的不同会造成指数的成分股和权重的不同。
以上证50指数和50等权指数为例:
上证50指数:
由沪市A股中规模大、流动性好的最具代表性的50只股票组成,反映上海证券市场最具影响力的一批龙头公司的股票价格表现。
50等权指数:
与上证50指数拥有相同的成份股,并采用等权重加权。
什么叫“等权重加权”呢?
举
个
栗
子
小依想自己DIY港式奶茶,网上说港式奶茶里淡奶:茶汤:糖的黄金配比是10:30:2,但是小依想要创新,尝试做个“等权重配比”的港式奶茶,将淡奶:茶汤:糖的配比变成了1:1:1,结果就是“甜到齁shi”!
我们看看上证50指数等权重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呢?
数据来源:中证指数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50等权指数用等权重法进行编制,降低了一些大市值的个股波动对指数的影响,减少了金融行业的占比。如果看好上证上市公司的大市值个股的未来整体表现,又不想配置过多的金融行业,50等权指数基金就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所以,指数编制方法的不同对成分股的权重及行业的占比也不同,投资者们在选择指数之前也要注意指数的权重哦。
指数基金坑之三:同市场不同量
最近创业板涨得风风火火,
小依也想来分一杯羹,
所以想买个追踪创业板走势的指数基金,
迅速下单“XXX创业板综指基金”
结果发现,怎么创业板指数大涨,
它咋就涨那么一点呢!
其实,小依买的创业板指数基金跟踪的不是“创业板指数”,而是“创业板综指”,他们俩可不是“双胞胎”哦,别看只差一字,指数成分股却千差万别。
创业板综指:
选取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的全部股票,反映创业板市场的总体走势。
创业板指:
由创业板中市值大、流动性好的100只股票组成,反映创业板市场的运行情况。
创业板综指就如同是一个“名校”,而创业板指就是名校里的“尖子班”,所以创业板指里的成分股是市值大、龙头的公司。如果看好创业板龙头公司,可以追踪创业板指的基金;如果想分享整个创业板的红利,那么就应该选追踪创业板综指的基金。
买指数基金前,面对投资同一市场的指数,要先搞清楚自己的需求是什么再进行选择。创业板相关的指数,就有创业板综指、创业板指等指数。
指数基金坑之四:名字相似,成分大不同
小依又来了,这回因为听朋友说,
港股估值低,值得投资
于是想买点跟踪恒生指数的基金,
看到一支叫“恒生A股行业龙头指数基金”
就立马下单了
然鹅,发现为啥恒生指数明明是涨的,
这只基金却跌啦?
恒生指数:
反映香港股票市场表现的重要指标,指数包括市值最大及成交最活跃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
恒生A股行业龙头指数:
恒生指数公司编制的,以沪深两市A股股票在恒生行业分类系统内12种行业类别中每一种行业的领导者,作为备选成份股的。
所以,恒生A股行业龙头指数与恒生指数虽是一个“妈”生的,却不是一个指数哦。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哦~~
▲ 比如之前说的第一个坑,小依买的基金名字里没有“增强”,却是一只实实在在的“增强型”指数基金。
▲ 比如想买消费指数基金,别光看“消费指数基金”就下手了,还要看清到底是“主要消费”还是“可选消费”,基金名称里有时并没有这些信息哦~~
今天的指数基金的“坑”先聊到这里,总结一下就是买指数基金前,要分清是否是增强型、指数权重是怎样的、成分股的数量等,通常这些信息都不会体现在基金名称中,所以购买前,先去查看一下“基金招募说明书”,这些信息就都有了。
好了,投资路上MsC一路相随,
有什么问题随时给MsC留言吧~
往期回顾
一文读懂基金年报“什么值得看?”
听说”高收益债”就是”垃圾债”,那还能买吗?
终于有人把债券基金说清楚了!
风险提示(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本文件作为本公司旗下基金的客户服务事项之一,不属于基金的法定公开披露信息或基金宣传推介材料。
本文件所提供之任何信息仅供阅读者参考,既不构成未来本公司管理之基金进行投资决策之必然依据,亦不构成对阅读者或投资者的任何实质性投资建议或承诺。本公司并不保证本文件所载文字及数据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也不对因此导致的任何第三方投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基金投资有风险,敬请投资者在投资基金前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它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新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本公司提醒投资人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人自行负担。敬请投资人在购买基金前认真考虑、谨慎决策。
本文件的著作权归汇丰晋信所有,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或者许可他人以任何形式对本文件进行复制、发表、引用、刊登和修改。
指数基金和指数增强基金有什么区别
指数增强基金以不完全复制指数为目的,而是在有效跟踪指数的基础上,力争实现超越指数的阿尔法收益。基金经理会在指数中对部分看好的股票增加权重,不看好的股票减少权重,甚至完全舍弃。指数增强基金操作上以指数化被动投资为主,基金经理主动管理为辅。因此,其收益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复制指数部分的收益(贝塔收益),另一部分是获得超过指数收益部分的超额收益(阿尔法收益)。因此,选择投资指数增强基金重点是选择基金经理的择时择股能力,以及基金公司的管理能力。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择股方法可以概括为量化因子选股和基本面选股两大类。
为何基金要和上证指数,沪深300做对比?还有什么偏离度,都是咋回事?怎样看啦,分析下呗多谢了…有什
根据复制方法的不同指数基金可以分为:一是完全复制型指数基金。这种类型的指数基金一般100%复制指数,指数的成份股就是基金持股对象。采取完全被动的策略。其重点不是打败指数,而是追踪指数,etf就是这类基金,对权重比例有严格要求.股市共有5只:上证50etf、上证180etf、红利etf、深100etf、中小板etf、
关于指数型基金的问题
指数基金舱位要求很严格的都在百分之85以上
如何评价基金经理的择股能力?
这要分不同的基金来看,主动型基金,对于基金经理的择股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追求最大收益;
被动型基金(指数基金),讲究完全复制大盘指数,对基金经理择股没有绝对的要求,只求能完全复制大盘指数即可。
增强型指数基金真的能“增强”吗?
2020第一季度即将结束,市场转变是否能到来?
基金估值和净值还傻傻分不清楚?全面解析来啦!
该买主动型基金还是指数型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