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裕B和张裕A是什么意思,有何区别_360问答 采纳率:49%等级:5 已帮助:207人 采纳率:42%等级:9 已帮助:865人 这是张裕集团的两个股票,A股是在中国上市的,用人民币结算,B股是在
张裕B 和张裕A是什么意思,有何区别_360问答
采纳率:49%等级:5
已帮助:207人
采纳率:42%等级:9
已帮助:865人
这是张裕集团的两个股票,A股是在中国上市的,用人民币结算,B股是在国外上市,用美元结算。张裕推由念神按团叶集团简介:烟台张裕集团有限公司其前身为烟台张裕酿酒公司,他是由中国近代爱国侨领张弼士先生创办的中国第一个工业化生产葡萄酒的厂家。1892年,张弼士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创办张裕酿酒公司。大清国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和清廷要员王文韶亲自签批了该公司营业准照,光绪皇帝的老师、时任户部尚书、军机大臣翁同龢亲笔为公司题写了厂名。“张裕”二字,冠以张姓,取昌裕兴隆之意。张裕公司的建立,被北京中华世纪坛记载为中国1892年所发生的四件大事之一。至今,引载轻单也星位它已发展成为多元化并举的集团第冷绍划沿区审鲁失末少化企业,是目前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练表器的葡萄酒生产经营厂家。
张裕葡萄酒由著名的爱国侨领张续重液危弼士先生创办,“张裕”社在垂征氢书价棉意二字,冠以张姓,取昌360问答裕兴隆之意。
肯定是年份不一样,否则就是储藏时间不一样,别的区别不会有了
北京张裕爱斐堡国际酒庄是融合中、美、意、葡等多国资本,投资3亿余元于2005年动工兴建的。2007年6月一期工程(城堡)完工并投入使用。酒庄占地面积800余亩,依附于北京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对高阶特色产品的迫切消费需求,以高阶政务、商务人士为目标消费群,首度融酿酒、旅游休闲、会议以及葡萄酒知识培训功能为一体富建送皮,被定位为“国际酒庄新领袖”。酒庄跑仍绍坐边抗关菜成理聘任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前**罗伯特﹒丁洛特合双房毛更织妈先生为酒庄的名誉庄主,法国著名酿酒师哥哈迪先生为首席酿酒师,并拥有优质的葡萄种植基地,引进国际先进的酿酒装置,采用国际先进的检测技术,确保生产出世界顶级的葡萄酒。
“解百纳”的出处“解百纳”这个名称是张裕发明的,这一点毋庸置疑。那么“解百纳”的出处是什么呢?我们来看现有的一些说法:--老一代张裕人为振兴中国葡萄酒事业,填补中国高阶葡萄酒的空既联白,经过几年的辛勤实验和鉴定,选育出适合中国气候、土壤条件的,从法国引进的著名葡萄品种赤霞珠、品限丽珠、蛇龙珠,配合酿造红葡为肥断所周里越萄酒的优良品种梅鹿辄、法国兰内很鱼先笔吧音省面口发等,再经发酵、贮存、酿造,精制成张裕解百纳乾红葡萄酒。”(摘自张裕公司的企业网站)--张裕解百纳乾红葡萄酒端声解与系选用我国特有的生长在著名葡萄产地“国际葡萄*葡萄酒城”烟台的蛇龙珠为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酿造而成。具有葡萄的果香和优雅酒香,更突出蛇龙珠的典型性,滋味醇厚,微酸适口。该产品曾分别于1915年巴拿马万国商品赛会。1987年比利时第25届世界优质产培段原还未品评酒会上荣获金质奖。(摘自张裕公司的企业网站)--陈朴先(张裕公司的元老、酿酒专家、原副总工程师)……为了赶上1984年度全国名酒评比,她带上有关的资料和商标注册呈文来到国家工商*。“你们的乾红葡萄酒为什么叫解百纳?”“解百纳”是酿造这种酒所用的三种葡萄英文名称的缩写。陈朴先解释说:“在国际上高档优质葡萄酒都是用葡萄品种命名的。比如世界闻名的“雷司令”就是选用名为“雷司令”的葡萄为原料酿制而成的,‘解百纳’乾红各项指标和风味完全达到了国际标准,它吸收了三种葡萄的精华,故此而得名……”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解百纳”乾红经国家批准,载入了中国葡萄酒的史册。(摘自1997年8月31日《经济日报》)--张裕独创的“解百纳乾红”葡萄酒甚至还有一段与国际知名品牌抗衡的传奇。据史料考证,“解百纳乾红”出自张裕人之手,可追溯到上世纪30年初,其取名是秉承张裕创始者张弼士倡导的“中西融合”理念,取“携海纳百川”之意。从建立之初,张裕人就立志将“解百纳乾红”打造成抗衡“西洋”的国际知名品牌。张裕曾在1939年4月7日出版的《酿造杂志》上刊登了一篇关于葡萄酒的分析报告,大胆公布了张裕“解百纳乾红”和欧洲国家葡萄酒的分析指标对比,从而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拉开了“解百纳乾红”叫板国际名牌葡萄酒的序幕。(摘自2002年11月21日新华网署名朱治德的《中国葡萄酒业:布*高阶市场参与国际竞争》)近来,在我国葡萄、葡萄酒行业中对“解百纳”一词的来源与含义产生了一些歧议。为此,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的在京部分专家(罗国光教授、晁无疾教授、徐海英研究员、王忠跃副研究员等)对此进行了座谈(杨美蓉研究员通过电话发表了意见),现将座谈会结果整理如下:1、“解百纳”不是某一具体葡萄品种的正式名称。“解百纳”一词是法文‘Caber’一词的音译,其正确发音为“嘎百纳”(“嘎”与“解”这两个字在南方口音中是相似的)。2、在我国葡萄、葡萄酒界,有时将“解百纳”作为赤霞珠(CaberSauvignon)的别名,也有将品丽珠(CaberFranc)、蛇龙珠(CaberShelongzhu,原名称为CaberGernischt)称为“解百纳”的,或将“解百纳”作为这三个品种的通称。它们是我国目前酿制乾红葡萄酒的重要原料。3、赤霞珠、品丽珠、蛇龙珠这三个品种酿制的葡萄酒具有相似的特点,故可称为“解百纳”型葡萄酒。4、与会专家希望:全国葡萄和葡萄酒界团结起来,以大*为重,加强协商,共同努力,促进我国葡萄与葡萄酒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张裕解百纳是什么意思啊久负盛名的葡萄酒行业,有一个叫解百纳一词,但这是否意味着它尚未明确,有人说是葡萄的种类,也有说是一个过程,有说是红酒名称的音译,等等。在网上豆豆搜寻了一下,现总结如下
-第谌朴(张裕公司的元老,葡萄酒专家,原副总工程师)......为了赶上1984年度国家葡萄酒比赛,她把相关的资讯和商标注册提交给国家工商*。
“解百纳”是酿造这种酒的葡萄有三种英文名称中使用的缩写。陈葡首先解释说:“在国际高阶品质的葡萄酒命名的葡萄品种,如世界著名的了。”雷司令“这个名称的选择”雷司令葡萄“酿制为原料,”解百纳“的红色指示灯和风味完全达到国际标准,它吸收了三个葡萄的精华,故此而得名......”信心会移山开启。国家批准的“解百纳”红装中国酒的历史。
-张裕独创的“赤霞珠”酒,甚至一些与国际品牌抗衡的传奇。据史料考证,“赤霞珠”,从张裕人的手,可以追溯到30年代初在上个世纪,它的名字是坚持的“中西融合”的概念,张弼士倡导的张裕创始人,这意味着“把海纳百川“之意。从创立之初,张裕确定人是“赤霞珠”打争“西方”的国际品牌。张裕是在1939年4月7日出版的“酿造杂志”上发表了葡萄酒的分析报告,大胆公布的指标张裕“解百纳乾红”和欧洲的葡萄酒进行比较分析,这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开通了“赤霞珠“叫板国际品牌的葡萄酒了。
红酒股票有哪些?
葡萄酒在整个酒类消费结构中占12%比例。目前共有12家葡萄酒上市公司(红酒上市公司)构成了红酒概念股。 葡萄酒股票有如下: 1.张裕A(000869),公司是国内葡萄酒、红酒行业龙头企业,其销售额在全球红酒企业排名第10;张裕股份的葡萄基地将达到25万亩,占国家规划的酿酒葡萄种植面积的1/4;公司现有葡萄酒产能15万吨/年,拟投资设立烟台张裕葡萄酒研发制造公司,五年内将张裕总产能提高至40万吨/年;五年内白兰地产能提高到7万吨/年,并力争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达到95%。 2.通葡股份(600365),公司拥有近5000亩的葡萄栽培试验园和世界一流、中国最大的地下贮酒库,公司地下酒窖有橡木酒桶772个,可贮藏葡萄原酒6000多吨;葡萄原酒总加工贮藏能力5万余吨,年生产能力3万吨,在同类企业中具有较强的规模优势;通葡股份将以8.66元/股的价格,向通恒国际发行约4618.94万股,从而实现了云南红借壳上市(云南红主要生产干红葡萄酒,目前年产量为1.5万吨,产能扩建项目完成后,年产量将增至2万至2.5万吨)。 3.莫高股份(600543),公司葡萄酒产能2.5万吨,冰酒产能4000吨;公司拥有甘肃省规模最大的葡萄种植基地,生产的莫高葡萄酒被列为国宴用酒。 4.ST中葡(600084),中信国安通过收购ST中葡第一大股东新天国际股权入主上市公司,通过新天国际持有ST中葡37.35%的股份;公司葡萄酒生产规模11万吨,贮酒能力达15万吨,成品酒灌装能力达8万吨,在**天山北坡拥有了15万亩优质生产基地和年产11万吨的产能,成为亚洲最大的葡萄酒生产企业。 5.ST银广夏(000557),旗下广夏(银川)贺兰山葡萄酿酒有限公司葡萄酒产能6400吨。 6.ST皇台(000995),公司的葡萄酒产能达到1万吨居全国第八位。 7.中国粮油控股(0606.hk)/中国食品(0506.hk),中粮集团拥有“长城”系列葡萄酒产品;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表示将向旗下香港上市子公司逐步注入包括食品、粮食加工及贸易等资产 8.西南证券(600369),公司拥有控股90%蒙自神泉葡萄酒、参股44.12%的昆明东川长运葡萄酒、参股43.21%的云南红河神泉葡萄酒,建设了2万亩优质酿酒葡萄基地,年生产能力近万吨。 9.古井贡酒(000596),控股子公司安徽古井双喜葡萄酒是国内葡萄酒酿造行业的重点厂家之-。 10.贵州茅台(600519),大股东贵州茅台集团参股子公司昌黎葡萄酒业,是和香港通宝葡萄酿酒共同投资创建的,目前已形成年生产成品酒万吨以上。 11.青岛啤酒(600600),公司拥有青岛凯轩干红系列产品。 12.银基集团(0886.hk),公司是五粮液最大的经销商;与多个国家的酒庄签署合作协议,将会利用现有销售网络资源的70%来推广进口葡萄酒,目标是在两年内将葡萄酒业务做到集团所有业务份额的50%。
从生意的本质看投资
生意的本质是回报。任何生意开始之前,人们都会考量三个因素:1.投入多少?(股东真正投入的资本,即:股东权益)2.回报怎样?(股东的投入能够产生多少利润,即:股东权益回报率)3.回报时间?(股东投入资本后多长时间能够实现预期的回报率)注:回报时间是一套估值系统,本文暂不讨论,留到以后再聊。事实上,驱使人们去开创一项新事业(投资)最主要的原因是上述第2项,即:回报率的高低。比如说,同样是投入1万元,在未来一段时间内,A生意的回报率是30%,B生意的回报率是10%,那么,A生意相比B生意显得更有利可图——生意的本质是回报。做投资与做生意无异,也是基于上述三点作出判断。只不过,有的人从企业利润(或分红)中获利;有的人从股价波动中获利。前者基于企业当前或未来的利润回报作出判断,后者基于投资资本未来的波动收益作出判断,本质上都是投资回报驱动。在这个意义上说,这两者没有本质区别,人性趋利,没有谁比谁更高尚一些。因此,衡量一项事业(投资)值不值得做,主要是看投入资本的获利能力和潜力。为什么同样的投入、在同样的时间段内产生出的回报率不同呢?主要原因就是商业模式的差异。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是残酷的现实是:状元与状元之间的差异可是天差地别。可以这么说:生意的本质是回报,回报率的差异是商业模式的差异,做生意(或投资)就是在深入研究商业模式的基础上,找到未来回报率较高的那一项事业。怎样看待回报率?在本文的语境下,雷公认为,股东投入的资本可以简化等同于股东权益(StockholderEquity)。这个概念在学术界有一些争议,实际应用上差距不大,这里不做展开。本文讨论的回报率,就是指股东权益的回报率(以下简称权益回报率)。权益回报率可以拆解成如下五个核心指标:1.权益收入率(RevenueOnEquity),每一份股东权益能够获得的收入,体现出企业的获利能力。请注意此ROE非彼ROE;2.权益毛利率(GrossProfitOnEquity),每一份股东权益能够获得的毛利润,体现出企业控制上游成本的能力;3.权益净利率(NetIncomeOnEquity),每一份股东权益能够获得的净利润,体现出企业的管理效率及水平。即通常意义上说的ROE;4.权益负债率(TotalLiabilitiesOnEquity),每一份股东权益所承担的负债,体现出企业杠杆融资能力;5.权益付息债务率(DebtOnEquity),每一份股东权益所承担的付息债务,体现出企业实际债务负担;权益收入率与权益毛利率称为外部回报率(企业增长的外因),权益净利率也称为内部回报率(内因)。权益付息债务率称为外部供应率,权益负债率与权益付息债务率的差值称为内部供应率。(注:此处加黑的名词均为雷公主观创造,非教科书引用,如有雷同请勿联想)评估企业的回报率是“巴-格-芒”价值投资体系中的核心内容,也是任何投资活动的核心内容。但是用权益净利率(即通常意义上的ROE)来评估企业回报率,这种做法是不完整的,也是不科学的。因此,把回报率“过程化”是本文探讨的主要方式,动态评估企业回报率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价值投资。回到文章刚开始的那句话:评价一家企业,一要看收入增长及原因;二要看收入转化成利润的潜力;三必须评估获得上述两点付出的代价。这句话里有几层意思:第一,企业的收入增长来源是什么?通常来说,收入增长要么来自于行业景气度提高,要么来自于企业新产品面世,或者是企业产品售价提高。反映在回报率指标上,就是较高的权益收入率,或权益收入率逐渐提高;第二,收入转化成利润的潜力如何?即:成本控制的能力和企业的管理效率。反映在回报率指标上,就是权益毛利率和权益净利率的变化;第三,代价如何?首先是权益负债率,这个指标反映出企业利用杠杆融资的情况。一方面,企业如何利用上下游企业的信用负债(应付、预收)去扩大生产(或服务)的能力,这种能力体现出企业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和议价能力。另一方面,企业如何尽量有效使用和控制有息负债(借款、债券)的能力,利息会吞噬利润;【举例】为了温故知新,还是拿$张裕B(SZ200869)$来说吧。如图(点击扩大):查看原图在《张裕B惨败的教训》http://xueqiu.com/9987866486/29103480一文中,雷公表示出对张裕优秀业绩断崖式下跌的不解。事实上,从权益回报率的角度综合来看,蛛丝马迹尽在其中。首先,权益收入率在2010年一季度创出历史最高138.22%,并且权益毛利率也达到99%的高水平,权益净利率为37.1%,这显示出企业强劲的收益能力。但是,获得上述高回报的代价是什么?这与张裕的商业模式有很大的关系,这个问题下面再单独展开。从现象上看,企业权益付息债务率在过去十年中首次为正,跃升至7.73%。暂且不去考虑这样一家现金流优秀的企业为什么要去借债,不管怎么说,为了维持高回报而付出了较大的代价,这是一个警示信号。股价虽有反映,但并不会因此而大跌(毕竟当时的市场比较热);其次,权益收入率和权益毛利率自2010年一季度高点之后,开始走下坡路,显示出企业外部回报率出现了问题。也许是为了支持股价或者其他什么原因,企业管理层只能提高内部回报率,即:提高管理效率。对应的权益净利率一直到2012年一季度(维持了两年)创出最高点38.04%之后出现大幅下挫。遗憾地是,当时某些不明真相的群众(比如我),并没有注意到企业的回报率出现下滑趋势、且内部回报率难以长期维持这一状况,单纯静态地从权益净利率的角度去评价一个企业,是犯了大错。甚至在股价走弱,基本面得到验证的前提下依然加仓,这几乎是让资产缩水的最快方式。转眼又过去了两年,张裕股价自最高点跌去将近80%;其三,权益负债率自2010年三季度最高80.26%也开始大幅下滑。显示出企业利用上下游信用融资的能力在下降,某种程度上体现出企业的竞争力(或定价能力)出现了一些问题(应付和预收出现大幅下滑)。企业为了满足既有的回报率水平,因此不得不付出一定的代价(付息债务)。回顾当时洋酒入侵事件,多少人选择视而不见,至今依然历历在目;最后,张裕的商业模式很简单,因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定价能力),它可以用别人的钱来赚钱。也就是说,企业的运营资金主要依靠上下游无息信用负债(应付和预收)来提供内部供应,而无需借债。一旦内部供应率不足,就必须依靠外部供应(有息负债)来补充。这一点,没有对商业模式的深入思考,是难以理解的。价值投资真的不是用几个指标、算几个数字这么简单——价值的本质是商业模式。相对回报率是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相对回报率是指企业的权益回报率(绝对回报率)与资本市场资金回报率(利率)之间的差值。假设某企业的权益净利率为7%,但是同期的市场资金利率为5%(也可以称之为“机会成本”)。那么对投资者来说,投资这样一家企业的相对回报率仅为2%,并且要付出市场波动的风险,这看上去并不是一件有利可图的事情。利用相对回报率能够让我们迅速地找到“有利可图”的事业,当然,结合上述五项回报率指标,结合企业的商业模式去综合考量,这才是理性的投资方式。回报率的阶段性特征。雷公有句格言:收入是利润的晴雨表。收入反映出来的信息量很大,其重要性与“含金量”居众财务指标之首!从收入回报率的变化上能够很容易判断出企业处于那个阶段:1.初创期或高速发展期的企业,它们的主要任务是“把生意做大”。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就是:权益收入率和权益毛利率不断攀升(或维持高位),权益净利率维持一个合理的较低水平。一旦权益收入率出现向下拐点,大概率上这家企业将进入成熟期(平台期)。2.成熟期的企业,它们的主要任务是“把利润做大”,用利润和分红回馈股东是一家成熟的优秀企业的基本素质。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权益收入率和权益毛利率较成长期有所下滑,但此时的权益净利率逐渐攀升达到较高水平。一旦出现权益净利率出现向下拐点,大概率上这家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正在遭受外部侵蚀,将进入衰退期。3.衰退期的企业,它们的主要任务是“寻找新的发展模式”,让企业重获生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权益收入率、权益毛利率、权益净利率三项指标均处于低位,但权益负债率有提高的迹象。表明企业正在试图改变商业模式(运营方式)。最有利的证据应该是权益负债率提高、权益付息债务率下降或维持低位。在此基础上,一旦出现权益收入率逐步走高的现象,则有可能实现困境反转。需要强调一下,权益负债率和权益有息负债率这两个指标反映了企业的商业模式(运营方式),不论处于哪一个发展阶段的企业,只要商业模式不变,这两项指标就不应出现较大的变化。指标的大幅变化预示着企业的运营方式出现了问题(竞争力或定价能力),需要提高警惕。以下贴一张$格力电器(SZ000651)$的图,大家自己品悟。初创期或高速发展期的企业能够获得较高的估值(市场价值认同),其根本原因在于较高的且不断提高的权益收入率能够产生对未来较高的权益净利率预期;成熟期的企业通常估值平庸,主要原因在于想象空间较小。企业的未来回报率越高,从生意的本质上说,就越值得投资,其相应的市场估值也越高。某些所谓的“价值投资者”以估值(PE、PB、PS)来判断企业投资的价值,这显然是违背生意本质的。价值投资回归本源,就是追求企业商业回报的一种投资方法。最后再不厌其烦地重复这句话:生意的本质是回报率。评价一家企业,一要看收入增长及原因;二要看收入转化成利润的潜力;三必须评估获得上述两点付出的代价。一句话总结:好生意=用较低的代价获得较高的回报。
舍得:
张裕业绩下滑,事后再去找业绩指标的异变来解释是相对容易的,但事前怎么办?ROE等指标有变动,如何判断其是短期的波动还是长期趋势?又对判断能有几分信心?
个人认为财务指标作为一个初步筛选投资标的的工具是可以的(比如ROE长期保持15%以上,同时有息负债不高,则往往说明企业有竞争力,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但投资的难点在于后续对商业本质的定性分析,也即为什么企业的高ROE得以保持,是确有长期竞争优势还是仅是短期站在了风口上?至于说通过财务指标的微小变动来预判企业发展趋势,真心认为实践价值不大。
作为外部投资者,我们毕竟不是在企业内部,财务指标微小变动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很难得知,即使真发现了变动,如对商业本质没有深入理解,又怎知是长期繁荣前的蓄势,还是繁荣已经到头?毕竟,再牛的企业也不会是直线向上的发展!
经济达尔文:
好生意是用较低的代价获得较高的回报,好的生意模式就是用制度规范生意,好生意可能有很大的投机成分,好模式具备可持续发展性,是好投资的保障。感谢雷公资本的真诚分享,值得神交。
张裕上市公司有两种股票,怎么看每种股票占公司多少股权
在炒股软件(如通达信)张裕A或张裕B的F10、股本结构中看总股本:52728A股:34880B股:17848
除了控股,还能通过什么方式取得公司控制权?
郭猛 如是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首席金融官
刘岩 如是金融研究院副总裁
徐子钧 如是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签署一致行动人协议
设计A/B双层股权结构
设置一票否决权
提高通过决议所需表决权数量
接受大股东表决权委托
托管或代持大股东股权
控制多数董事席位
成立有限合伙企业
搭建合伙人制度
构建持股实体
*转载合作:15971421332
*研究交流:15971421332
(添加好友请备注机构及姓名)
张裕A张裕B股为什么10几年间涨那么多现在还在涨
这是因为张裕a发展的快,经营的好!类似这种情况的还有苏宁电器,云南白*,贵州茅台。
张裕b是港股吗?
您好!张裕B(200869)是B股,是在深圳上市,也是用港币交易。
对于张裕b的理解 小小如果你持有一只股票,还号称价投股,结果他16年几乎没涨,甚至近期还屡创新低,你还会相信价值投资么? 张裕b 就是这么... - 雪球
如果你持有一只股票,还号称价投股,结果他16年几乎没涨,甚至近期还屡创新低,你还会相信价值投资么?
张裕b就是这么一只股票,里面很可能埋着“层层白骨”,甚至于很多人不堪忍受行情的折磨,在坚守10多年之后,忍痛割爱。
在很多时候,如果一个人持有股票5年以上,你就不能说人家“拿不住了”,这个耐心其实已经可以秒99%的投资者了。但是在张裕b这只股票上,我估计5年才算一个“入门”吧,里面尽是一些老油条,看惯了A股的血雨腥风,好不容易看到一个“破净的食饮消费龙头”,还有个4%左右的股息,所以“躬身入*”蜗居于此。
对于张裕b的股东而言,随着行情的持续下跌,可能也就是看着张裕a能安慰一下自己了。毕竟也差不多16年没涨,股价长期是b股的三倍,而且分红还仅是自己的三分之一。。。。。。
如果要吹牛的话,投资a股,其实一般也要说自己“1个月拉多少个板”,或者“持股n年在xx上挣了几套房”之类,以显示自己牛x的投资天赋。但若要投资b股,你只需说“持股n年,被套久久,一直吃息”即可。
因为,b股开户并不容易,一般人也觉得麻烦,还要换汇,这其实已经屏蔽了大部分的投资者群体,来这里的都是“不怕麻烦,而要寻找正确的非共识的人”。所以在我眼里,其实每个b股投资者都具有“价值投资思维”,即使不做股票也具有一定商业嗅觉。
在进入A股11年之后,我才在北京的雍和宫华泰营业部开b股账户,之后又观察了5年之后才在今年小心的买了些张裕b。这里的投资者恐怕已经被套的麻木了,所以大盘的暴跌,对于他们而言早已习惯,毕竟从2010年触及高点之后,这已经是折磨的第12年了,其中一些人似乎患上了股市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甚至希望跌的更狠些,以便逢低补仓摊低成本,以便获取更多的股息。
所以如果你进入到张裕b里面,需要了解的是,这里是“另外一个世界”,其投资者大多想法是以“守股吃息”做打底衫,然后静待“均值回归”的机会,也就是张裕b首先是一个“保息债券”,然后才是体现股性。
投资是一种“特别的博弈游戏”,每个股票都有一种特别的气质,而投资张裕b这群人,其实基本上都是“逆行者”,不喜欢从众,所以震仓意义不大,没有a股的癫狂特质,所以如果想买张裕b,首先要有耐心,而且是那种“把牢底坐穿的耐心”,也就是可能需要有决心把b股市场都耗没了(转H去),我不知道中国如此“偏执的投资者”有多少,但张裕b里面估计潜伏着不少这样的家伙吧。
在大A股里面,随便一个海天这样的酱油龙头就是50多倍pe,而一个白酒龙头贵州茅台也是40倍pe,再看一下张裕b那12倍左右的pe表现,真是“心静如水”啊,对于很多人而言,为啥差这么多,他们会随口一句“b股本来就低呗”,似乎“偏见”已经固为一种“范式”,而这其实正是投资的核心奥义,也就是投资需要“价格便宜+颇具潜力+别人漠视”,而不是简单的“安全边际广、护城河宽、ROE高、现金充裕等”,在底层思维里面,现在很多“价投主义”以“好公司”为借口,而忽视“好价格”的意义,就我个人而言,对此嗤之以鼻,投资逻辑之严谨并不是简单掌握个财务分析,或者读过几本经营管理的书籍所能涵盖的。
它需要理解自己与其他人相比的优势,一般而言,随着财务软件的进化,以及投资者素养的提升,通过价值分析获取“更大优势的可能在迅速降低”,而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看看周边的人吧,他对财务自由多么向往,就证明其心态有多浮躁,所以在越往后发展,投资者群体的终极较量将是心态。
张裕b的价格可能会在未来继续下跌,比如跌破10港币之类的,但是这不是挺好的么,一个在疫情期间每年大概5亿净利的生意,已经跌到11港币了(按照现在汇率计算0.843),结合张裕6.95亿股的总股本就是,64亿人民币了,市盈率12-13倍。
而疫情早晚过去,那时候恢复10亿净利,假如依然不受待见,还是60多亿的市值,市盈率变为6-7倍。
同时,张裕由于负债低,现金流充裕,每股未分配利润高,所以分红一般率在30-50%之间,取中40%算吧,这意味着一旦疫情过去,每年分红大概是4亿元,也就是每股1.1元人民币左右。
其当下股价11港币左右,基本是9元人民币的样子,这意味着如果经济节奏恢复正常,即使按照“类债券资产计算”,8年即可回本,张裕B的潜在债券利率约为8%。
而如果出现反转,其股价当然也大概率出现“戴维斯双击”效应,从月k线上看,一般高点位都会上触60月均线位,也就是在未来的某次反弹中,其股价很可能涨回15港币,对应当下的估值潜在约40%的上涨空间。
年报没啥可看的,因为关注张裕B的都是老油条,一般喜欢看“商标费用”、“白兰地和葡萄酒2大品类的情况”、“自由现金流”、“每股未分配利润”、“毛利变化趋势”,“资本支出估算”等,这些东西老套了不细说了。
首先是如果把张裕每个季度细分开来说,那么2020年一季度的毛利率62.65其实创出自2020年1季度以来新高,并且实现了连续3个单季的同比增长,这暗示出张裕不仅营收净利在2021年疫情挑战下,保持小幅增长,而且重要的是,其毛利率出现上涨趋势,证明其渠道控制力及品牌影响力的坚韧。
其次2022单季有息负债率为7.37%,降至2017年2季度以来最新值,这说明虽然经历疫情近2年挑战,但张裕在发展的时候,已经开始注重财务稳健性,之前那种“到处盖酒庄”的战略已经结束,未来其更加关注已有产能的整合(年报里面也已经说明现有产能可以满足未来经营的发展)
然后,对于自由现金流的测算,这几年被很多人高度重视,其实这个东西,只能看年报数据,季度的自由现金流没有任何意义。2021年,张裕股权自由现金流为6.73亿元,已经比2020年的2.36亿元好很多,所以其实DCF那种东西差不多不用算,明白在变好即可。
由于在2021年报里面,其直接写明2022年营收目标不低于43亿元,并将主营业务成本及三项期间费用控制在34亿元以下。
这意味着其营业利润大概9亿元左右,考虑到所得税30%,净利大概6.3亿元,当然大概还有几千万的商标使用费需要扣除(这个一直是被诟病的地方,但其实如果归母净利恢复10亿元,影响不到10%的样子),最后也就是5亿-5.6亿元左右的归母净利。
直接来一张Wind系统的券商预测来看吧,其实就是东北证券的李强在4月27日发布的唯一一份张裕卖方研报,虽然只有4页,但这个哥们似乎在食饮板块实力还行(连续多年获奖),其认为张裕2022年末归母净利大致为5.53亿元。
如果达到的话,2022年归母净利增速就是10%左右,将创出近10年最快净利增速表现。
同时按照预测2023年张裕归母净利大致为6.29亿元,而2024年归母净利为7.33亿元,或许乐观些了吧,打个折扣,增加些安全边际,就按照7亿元算吧
然后套用“唐朝的DCF计算公式”,也即用未来第三年(也就是2024年)的归母净利7亿元,除以无风险收益率3%(其实就是10年期国债收益率),这意味着张裕b合理的“现值”约为234亿元,然后再打出50%折扣,大概为117亿元,对应6.85亿元总股份的话,安全买入价格为17元人民币,按照港币汇率0.843计算,那么对应的B股价格大概就是20港币左右。
当然了,b股由于流动性的原因,相比较DCF模型计算的“公允报价”会有折价影响,近10年张裕b走背字以来,滚动市盈率的均值分位点在12.22倍,当下几乎处于“均值位”。但其实红酒消费和高端白酒不同,没有“屯酒待涨”的冲动,而更多依靠“真实消费”,试想一下疫情下,会议和应酬少了很多,贵州茅台依然能延续营收净利10%以上的同比增长,但这里有多少真实消费呢?其实细思极恐对吧。
但张裕的营收数据相对“实的多”,也就是由于疫情影响,张裕的业务受到很大影响,基本上净利直接减半(10亿变5亿),但这也意味着其“业绩弹性高”,一旦疫情过去,其净利恢复的也将更加“迅猛”。
当下张裕b的市净率创出近10年新低,而市销率也差不多一样惨,这说明市场的悲观程度,30日均线位的11.42港币是其明显的压力位,而且短期内依然有可能试探10.81港币的支撑性,“低估之后当然有可能再低估”,这是b股的铁律,也是被很多人议论的“价值陷阱”。
但是理解“浮亏”是价值投资的终极奥义,任何一个生意的开始都是浮亏的。比如你开个饭馆,不得先雇个伙计,租个地方,打通点关系啥的,但是在实体领域,大部分人认为这叫“先期投资”,也就是这是正常而合理的,其实这就是“浮亏”。可一到股市上来,耐心突然变得稀缺,这里不需要“经营”对吧,有点“赏罚由天”的味道,很多时候那条k线走的也并不靠谱,让人神经错乱,人不由得丧失某种信仰(无论是价投的还是技术的)。耐心最考验的人地方,从不是品性维度那么肤浅,而是大部分人找不到“坚持的理由”,而在我眼里生意就是价值的比较与选择,首先5%的保底债息比一般理财强,未来可会达到8%,使得自己首先“立于不败”。
然后用心观察“大部分人的偏见”,当他们认为茅台腾讯代表价投标的时候,避其锋芒,因为在投资领域其实存在“量子效应”,也即:观测者本身会影响观测结果。关注度大的必有溢价,“聪明的投资者”不会考虑哪些热门标的,即便他们是优秀的,价格的重要性似乎总被低估。(所有的忽悠都是让人忽视价格,而重视“某种价值”)
在一定程度上,所谓的“独立思考”,思考的主要是2件事情,一个是“人们的偏见是否可以利用”(无论买卖),另一个是“这个生意如何估算”。前者主要是寻找“低估的价格”,后者显然更难些,通常需要“多维测算”(财务扫描+商业逻辑推演),但是当价格低到一定的时候,其实可以一眼定胖瘦,主要是2点,一个是明确且可延续的股息率优势(这是格雷厄姆安全边际理论的核心),另一个是未来业绩具有明确的“反弹”趋势。(这部分的意义是,最好具有一定成长性,以增厚安全边际,同时有助于带来“戴维斯双击”)
生意的本质就是分红,其实这也是所谓现金流折现模型的核心,任何不重视分红的人,我不仅怀疑其投资的段位,而且怀疑其基本的“商业素养”。因为即使企业不分红(比如伯克希尔这种),但它必须具有“潜在的分红能力”(也就是如果它想分就能分,而不是分不出)。
所以理解“浮亏”的意义,在于明白“自己在做啥”:迎着大部分人的嘲讽,做生意上正确的事情,并且不为所动,在必要时候敢于与全世界为敌。如果没有这种偏执,在投资的“功力”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不好进化了,因为初期是“知性的熟稔”,一般3-5年之后基本的投资逻辑也学的差不多了,往后的几十年都是“心智的打磨”,而理解浮亏是其中最难悟透的一关。
由于美元的走强,以及A股的震荡,张裕有可能会继续跌,比如可能会考验10港币整数关口,“价值陷阱”的声调到时候会再次袭来,也总有绷不住的,所以即使“低估”也依然可能“更加低估”。
尤其面对长达数年的浮亏,即使价投者,也会有轻微的神经错乱,这在张裕b的股东群体中是常见的,他们可能常年潜水,因为实在憋屈,既不想也不知道该说点啥。
k线的变化是他们唯一的语言,一旦一天出现放量抛压,就说明有些人“受不了了,求解脱”,我静静的看着盘面,清楚股市是一种特殊的博弈。。。。。。
张裕的主因业务高度集中,账面也比较干净,所以估值其实没啥难度,投资这只股票的要点是“能忍”,要求投资者具备高度的情绪自控力,尤其面对持续浮亏,需要持续用分红摊薄成本,毕竟是破净状态,所以分红再投的优势大。
当然了,最大的损失肯定不是账面的浮亏,而是持有张裕b所错过的行情,也就是那些看不到的机会成本,这是很多资深投资者抛弃张裕b的主因,他们“害怕浪费一波上涨行情”。
但作为我来说,主动买套是深思熟虑的考量,因为我认为5%的股息率已经可以接受,所以最坏的结果也可以接受,至于转不转H股的根本不用考虑,甚至于退不退市也无所谓。
为什么同一家公司的A股和B股差别很大?
上海B股是以美元计价,深圳B股是以港元计价B股属历史问题,急需要改革,目前也正在开始改革了。B股转A股股价就相同了。同股同价。
张裕干红葡萄酒可分为哪些等级?
大师级:深宝石红色:在橡木桶的熏陶后呈现出一股浓郁香气,在成熟的黑加仑浆果香、橡木香与酒香协调,酒体饱满,入口顺滑,香气持久,结构感非常强。
珍藏级:深宝石红色,成熟浆果橡木香。橡木香以及酒香的协调,绽放出优雅迷人的香气,酒体饱满,入口顺滑,陈酿香气持久,具有品种典型性。
特选级:宝石红色:果香浓郁、浓厚的橡木桶香气,优雅醇厚,口感顺滑,具有品种典型性。
优选级:宝石红色:果香较浓郁、带有橡木桶香气,优雅且口感顺滑,具有品种典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