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元来自节、中元节、下元节是什么节日?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
上元来自节、中元节、下元节是什么节日?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是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固定的节日,有些地方又俗称鬼节、施孤。依照佛家的说法,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佛教徒举行“盂兰盆法会”供奉佛祖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以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下元节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下元节的民俗活动有修斋设醮、享祭祖先和祈愿神灵等。
中元节上元节下元节什么意思 上中下元节是什么节日_万年历
导读:我国传统节日中有三元,分别是上元节,中元节和下元节,中元节我们是知道的,上元节和下元节有些许陌生,那么中元节上元节下元节什么意思?上中下元节是什么节日呢?以下是万年历小编对三元节日的介绍,感兴趣的朋友赶紧来瞧瞧吧。
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分别指的是上元节的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中元节的农历七月十五日,鬼节;下元节的农历十月十五日,道节。
1、上元节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上元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是几项重要的元宵节民间习俗。
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国古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赐福日,中元为地官赦罪日,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所以会在中元时普渡孤魂野鬼。中元节——农历7月15日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元节”。在南方,亦称“鬼节”。也有说法中元节是在农历7月14日。节日这天,人们带上祭品,到坟上去祭奠祖先,与清明节上坟相似。
下元节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祭祀祖先。下元节也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在这个月圆的时候,人们要进行最重大的祭祖活动。
中国岁时节令有所谓“三元”,指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和十月十五下元。上元也就是天官大帝诞辰,唐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上元祭天官,中元祭地官,下元祭水官,各地奉祀三官大帝的寺庙都会举办盛大的庆贺活动。
道教有三官,正月十五天官赐福,农历七月十五地官赦罪,农历十月十五水官解厄。
“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是道教的说法。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是“上元”,为天官赐福日;七月十五是“中元”,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是“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据《修行记》记载:“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因此,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民间都会准备丰富的牲礼,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中元节是道教与中国传统民俗相结合的产物,二者能够相应,主要是基于同一宇宙观: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为天官、地官、水官所统辖的三界府署。民间通称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众神。
中国东汉末年,天师道便已综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观,首过需上“三官手书”,分别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忏悔罪过,以祈求平安。经历六朝时期的发展后,三会日与三元思想结合,在唐代官方的提倡下,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为祈福纳吉、祭祖拜神的三元节日,皇帝率百官参与节日仪式。唐、宋以后,三元日成为民俗节日。
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等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每年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因为惧厉的心理,民众于日常生活中复合儒、佛、道三教,将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称为鬼节,称农历7月为“鬼月”。
佛教传入后,佛教中也有一种追荐祖先的超度仪式,称为“屋兰玛纳”(印度话ULLAMBANA),也就是“孟兰盆会”。孟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著、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且佛教也是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举行超度法会,因而中元节和孟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中元节上元节下元节什么意思,上中下元节是什么节日”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想了解更多元宵节内容查询请点击》》》元宵节是几月几日
何为三节,即上元节,中元节,下元元节?
中国古代先贤尧、舜、禹。的圣诞
2019年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分别是几月几日?_节日习俗
我国传统节日中有“三元”之说,这说法来源于道教。道家有天、地、水三官的说法,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那么,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分别是什么时候呢?随小编一起详细了解下2019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的具体时间吧。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LanternFestival),春灯节,是中国汉族民族传统节日。古代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汉族传统节日之一的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时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
东汉时道教定下三会五腊日,其中七月七日为道德腊,又是中会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七月的这一祭祖日期后来随着道教将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应祭祀日期定于七月十五日,而固定于这一天。
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系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
农历十月十五,是古老的“下元节”。此时,正值农村收获季节,武进一带几乎家家户户用新谷磨糯米粉做小团子,包素菜馅心,蒸熟后在大门外“斋天”。又,旧时俗谚云:“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原来道教谓是日是“三官”(天官、地官、水官)生日,道教徒家门外均竖天杆,杆上挂黄旗,旗上写着“天地水府”、“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消灾降福”等字样;晚上,杆顶挂三盏天灯,做团子需三官。民国以后,此俗渐废,惟民间将祭亡、烧库等仪式提前在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时举行。
七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情人节。七夕节是几月几日?20xx年七夕情人节时间是什么时候?下面一起随第一范文网小编来了解吧。...
说到元旦大家肯定会和兴奋,毕竟元旦是我国的法定节假日,你知道中国元旦时间吗?下面第一范文网小编精心整理了中国元旦时间的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中国元旦时间阳历每年的1月1日元旦是庆贺新年的开始,欢度元旦可说是世界各国各地区...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那么,清明节是几月几号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清明节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中国传统节日,那么,今年的清明节是在什么时候呢?以下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xx年清明节是几月几日,欢迎大家阅读。20xx清明节具体时间20xx年4月4日星期二清明节介绍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20xx年清明节假期又准备来啦,那么,20xx年清明节放假安排是怎样的?20xx清明节是几月几日呢?20xx清明节放假调休吗?下面小编整理的20xx年清明节放假安排通知,一起来看看吧。...
七夕情人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始于汉朝,是流行于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大家知道20xx年七夕情人节是几月几日吗?下面一起来看看七夕节的具体时间。...
国庆节是中华民国成立的日子,也是祖国的生日,你知道20xx国庆节时间吗?今天第一范文网小编特意准备了一些20xx国庆节时间资料,希望你能喜欢。20xx国庆节时间20xx年10月1日,星期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纪念日。...
中秋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到中秋节这一天都会吃月饼、赏月、猜谜、赏桂花,有些地方还可以观潮。自20xx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我们又多了三天的小长假。...
母亲节是个充满人间温情的节日,这一天,家里的男成员要把全部家务活都包下来,儿女们每人都要做一件让母亲高兴的事,以尽孝道。即使远在异地的孩子,也要打电话向母亲表示祝贺。...
大雪(HeavySnow),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太阳位于黄经255,北方地区会受冷空气影响,常出现较大的降雪,引起地面积雪,黄河流域一带也渐有积雪。那么20xx年大雪是什么时间呢?下面由小编带领大家简单了解一下吧。...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预示春天的正真到来。你知道20xx春分是几月几日几点?惊蛰过后,春分将要来临,现在就让第一范文网小编来为你介绍20xx春分是什么时间。20xx春分是几月几日几点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那么大家有多了解清明节呢?清明节是什么时候呢?20xx清明节是几月几日?下面第一范文网小编分享了20xx清明节具体时间,一起来看看吧。...
大寒是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最后一个节气,是我国大部地区一年中的寒冷时期。那么你知道今年大寒是哪一天吗?20xx大寒是几月几号?一起随小编来看看吧。...
20xx年清明节假期又来啦,那么,20xx年清明节放假安排是怎样的?20xx清明节是几月几日呢?20xx清明节放假调休吗?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20xx清明节放假安排20xx年4月2号~4月4号调休,共放假三天。...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日,20xx年国庆节具体时间是几月几日呢?以下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xx年国庆节是几月几日,欢迎大家阅读。...
下元节,这个被遗忘的神秘节日是什么鬼?
有上元节,有中元节,据说还有个下元节……关于它的这些故事,你知道多少?
有种吃惊叫目瞪口呆~图片来源:电影《倩女幽魂》剧照
怪谈故事丨第55辑
下元节,这个被遗忘的神秘节日是什么鬼?
(文/蓝)
下周一,11月14日(农历十月十五日),就是下元节了。
上元节是元宵节,中元节是鬼节,那下元节……是什么?
从命名方式上看,这三个节日的确非常相似。事实上,它们的确有着很深的“家族渊源”。这三个节日被统称为“三元节”,最初的由来,则是和道教有关。
道家的体系里有三官的说法,三官分别指的是天官、地官、水官。三官分别掌管着天庭、地府以及水域三界,继而有“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的传说,这三官也被称为“三元”。因此,三元节,就是传说中三官的诞辰日。
上元节是天官诞生日——农历正月十五(也是我们都熟悉的元宵节),中元节是地官诞生日——农历七月十五(也是我们熟悉的鬼节),下元节则是水官诞生日——农历十月十五。
那么这三官到底是哪路神仙?民间有很多种解释。一种说法是,古代的三位君王就是三官——尧是天官,舜是地官,禹是水官;大禹治水这个典故,大家都熟悉,但前两位跟天官、地官的联系,的确有些牵强。另一种说法是,天官是紫微大帝,地官是清虚大帝,水官是洞阴大帝;三位大帝分别居住在玉清境、上清境和太清境。
当然,关于下元节水官的身份,还有一种特殊的说法。
在这个版本里,水官是道德天尊的化身,这位道德天尊的全称极其复杂——“一气化三清太清居大赤天仙登太清境玄气所成日神宝君道德天尊混元上帝”……是不是已经被绕晕了?没关系,换一个名字你就立刻明白了。
这版本的水官大人,就是太上老君。
太上老君炼丹图,图片来源:《造梦西游3》宣传图
刚才说到下元节的水官真身是太上老君,这种推断的确不是空穴来风。在传统的下元节祭祀活动中,太上老君是被供奉的主角。但在有的地区,人们在下元节供奉太上老君,并不是为了祭拜水官,而是为了祭拜炉神。
这就有点矛盾了,这位长胡子老爷爷,究竟是管水,还是管火呢?
说到太上老君,大家可能最熟悉的就是《西游记》里的那位想用炼丹炉炼化孙悟空的老爷爷,可惜的是,用尽了三昧真火,也没能融化这只“泼猴”,反倒让他得了一双火眼金睛。在《西游记》第八十六回《木母助威征怪物,金公施法灭妖邪》中有一段通过孙悟空之口对太上老君的描述。当时孙悟空正在训斥一个叫做“南山大王”的豹子精,他是这么*的:“这个大胆的毛团!你能有多少的年纪,敢称南山二字?李老君乃开天辟地之祖,尚坐于太清之右……”这里的李老君,就是太上老君。连敢与天齐的孙悟空都称其为开天辟地之祖,太上老君之威力由此可见一斑。
咳咳,咱们先不说老君的实力,咱们继续说回太上老君的双重身份。作为下元节的水官,太上老君又是怎么跟炉神扯上关系的呢?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保护神,铁匠们也不意外,太上老君就是这个被选中的人,不对,是神。于是成天围绕着炼丹炉的老君,被奉为炉神;凡是与火、炉有关的行业都会供奉他,尊称他为祖师爷。在某些地方,还流传着这样的故事:太上老君最开始是“拳头打铁嘴吹风”,也就是说这老头儿打铁的时候非常拼命,他用拳头打铁,用膝盖当砧板,用嘴当风箱。当然,这么做的后果就是被烫得皮开肉绽;于是老君怒了,对铁说:“你烫掉我一层皮,我打掉你千层衣。”这描述也是十分生动——打铁的时候,铁块经过煅烧、锤炼,掉下一层层黑皮,直到溜光铮亮;这简直就是古代打铁匠的写照。这个传说,让高高在上、酷爱炼丹的太上老君,与世间千千万万金属匠人融为一体;因此,下元节里对炉神供奉得最热情的往往也是这些可爱的匠人。
其实不管下元节的水官到底是谁,下元节当天水官下凡视察这事倒是妥妥的。既然神仙会来,人们必然要张灯结彩、置办瓜果,开个热热闹闹的欢迎会,额不对,是祭祀仪式。
宋代吴自牧的《梦梁录》就有记载:“(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宫观士庶,设斋建醮,或解厄,或荐亡。”
既然节日是来源于道教传说,那道观的道场就是欢迎仪式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下元节是道教斋法中规定的修斋日之一。这个咱们不细说,毕竟不是专业人士。
说完道观,咱们来说说“官方”的活动——在古代,朝廷有在这一天禁屠以延缓死刑日期的规定。
深圳坪山“大万祭祖”仪式,图片来源:网易新闻
再来说说民间,下元节这天,人们都会准备丰盛的菜肴享祭祖先;大多数人会在家乡的祖先堂、家庙等地祭拜,以求祖先保佑后世子孙免于灾难、平安成长。有些地区会专门进行神赛会,而有些地区在祭祀祖先时会为祖先送上纸制的寒衣元宝等物;当然了咱们国家这么大,一眼望不到边,当然会有地域差异,所以各地庆祝下元节的方式也各不一样。小编在这只是说一下自己知道的一些习俗,如有遗漏,还请补充。
下元节既然为水官解厄日,少不了还要祭祀水官。水官既然叫水官,那么他侧重管理的就是水域诸事。咱们国家是农业大国,水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尤为重要,所以自古各地就会有到三官庙或者田间祭祀水官的习俗。当然祭祀水官也不仅仅是为了来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水官下凡也有“水官解厄”之说,所以也会有人祈求水官解救自己或亲友于危难间,为其排忧解难。当然可不能忘了既然水官是老君化身,而且老君还是炉神,所以金属匠人在下元节这一天也会歇业祭拜。
忙忙碌碌地祭祀了一圈,想必大家也饿了,现在小编就和大家说说每个节日必不可少的节令食物。(说实话作为一个吃货,这个才是小编关注的重点,嘿嘿嘿。)下面我们就来揭晓下元节的节令食物是什么!以北京为例,节令食物就是豆泥骨朵,看着名字很文艺,但其实大家对它一点也不陌生;因为它随着历史的变迁,淹没在了咱们日常饮食的广阔大海中,其实豆泥骨朵就是咱们平时吃的豆沙包。现在唯有少数的地区还会在农历十月去特意准备豆沙包了,而它在几百年前的明代,却是孟冬十月的节令食品。
北方冬季常见食物,豆沙包家族的一员——粘豆包,图片来源:百度图库
看到这,大家是否发现,其实下元节的很多习俗早已融入了其他的节日甚至是大家的日常生活中了。
既然知道下元节是怎么来的,那么我们就来谈谈它是怎么没的。
下元节的消失并不是个例,随着历史的变迁,人们的生活提速,很多活动都仿佛被压缩了,下元节就是其中之一。在旧时,农历十月正赶上农忙收尾,入冬开始,大小节庆就有一二十个,有迎冬的,有祈福的,有祭祀的,当然也有庆丰收的,这一个月可谓是一个既闲散又忙碌的月份。但是这种忙碌与闲散只适合于古时候,随着科技的发展,四季的界限越来越淡薄,人们也就少了忙季、闲季之分,当然也就少了去为各大节日忙碌的时间,所以很多节日活动,都在追求时间的时候合并在了一起过了。于是就这样一缩再缩、一减再减,现在的十月早就没了古时候的热闹。在小编的记忆里,农历十月的节日,也唯有初一的“送寒衣”。直到今天小编才发现,下元节带着大大小小的节日,早已渐渐远去。
在当今多元化融合的世界里,我们接受了很多外来的文化,也在不经意间遗失了很多自己的传统文化,那些是我们特有的文化内涵,也是我们历史文化长期的一个沉积。近几年来很多地区都在推行国学,为的不仅仅是找回古时候的那些文化,更多的是为了找到我们原本的模样。
愿世界安好,不忘初心。
◆ ◆ ◆
本期资料来源
[1]百度百科:下元节
[2]季力加:《漫话下元节》,《乡村文化》,1994年11月
[3]《下元节:要祭哪些神?》,《民俗非遗研讨会论文集》,2014年11月
[4]袁浩:《当“感恩节”遭遇“下元节”》,《青年教师》,2015年12月
[5]陈光新:《十月:暖炉、下元与倒稿》,《中国食品》,1997年10期
本期编辑团
主稿:蓝;编审:包包;美编:林远方;校对:Tris;排版:望月
[怪谈故事]往期回顾
◆ ◆ ◆
*法医秦明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 ◆ ◆
想收看小站更多往期内容
可以点击右上角查看历史消息哦
更多有声版故事尽在芹菜电台哟~
下元节是什么节,很多人不知道!我来告知你!
下元节
农历十月十五,为道教三官大帝(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之一下元水官解厄旸谷帝君宝诞、解厄之辰。亦称“下元日”、“解厄日”、“下元节”,中国民间传统重要节日之一。《中华风俗志》载:“十月望为下元节,俗传水官解厄之辰,亦有持斋诵经者。”俗谓是日,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庭,为人解厄道教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大帝排忧解难。另有民间工匠祭炉神(太上老君)的习俗,大概源于道教用炉炼丹。宋吴自牧《梦粱录》载:“(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宫观士庶,设斋建醮,或解厄,或荐亡。”
下元节的习俗
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那在这一天,我们要做些什么呢?
1、祈愿神灵。从祭祀内容与对象的演变来看,下元节又溶进了许多农业生产中的祭祀风俗,使其又成为一个祭祀神灵、祈镶灾邪、祈求丰收的农祀节日。
2、享祭祖先。享祭祖先是对祖先信仰的反映,也是为了祈求祖先庇佑于后代。
3、吃节令食品。下元这一天,村民们在家中做糍粑并赠送亲友,蒸麻腐包子等,也是以前农村孩子最高兴的日子,可以吃到很多祭祀之后称为“福余”果品食品。
4、修斋设醮。下元日是道教斋法中规定的修斋日期之一。修斋的方法大致分两类:一类略有三种,一设供斋,二节食斋,三心斋.
下元日是道教斋法中规定的修斋日期之一。道教认为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如祈福、镶灾、拔苦、谢罪、求仙、延寿、超度亡人等等,皆要修斋。修斋的方法有供斋、食斋、心斋:
一、供斋即设坛供斋蘸神,借以求福免灾。供斋可“积德解愈”;
二、食斋古人于祭祀之前,应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以求外者不染尘垢,内则五脏清虚,洁身清心,以示诚敬,称为斋戒。斋戒可“和神保寿”;
三、心斋心斋可“夷心静然”。除此之外,如持诵、忏法、祭炼等一切法事,也都包括在修斋范围之内.
下元水官宝诰志心皈命礼:
旸谷洞元。青灵宫中。部四十二曹。偕九千万众。掌管江河水帝万灵之事。水灾大会。劫数之期。正一法王。掌长夜死魂鬼神之籍。无为教主。录众生功过罪福之由。上解天灾。度业满之灵。下济幽扃。分人鬼之道。存亡俱泰。力济无穷。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下元五炁解厄水官。金灵洞阴大帝。旸谷帝君。
太上三元赐福赦罪解厄消灾延生保命妙经
尔时:救苦大仙 在大罗天上 九气紫微天宫 上白道君曰 集会三元 天地水官 三界四府 众圣曹官 考较司 同诸仙众 讲说经法 救拔众生 放大光明 照见天下 万国九州岛之地 江河湖海之内 阎浮世界之中 受苦众生 造恶非善 广结冤雠 多行不足 财交弗明 不敬天地日月三光 呵风*雨 欺神灭像 瞒天昧地 亵渎圣贤 不敬父母 叔伯六亲 *盗邪淫 不忠不孝 非礼非义 断绝往来恩路 不敬五谷 秽污遭贱 不行正道 大斗小秤 明瞒暗骗 横言曲语 白日咒诅 怨天恨地 不恤己身 不修片善 天不容 地不载 致生恶毒 多起瘟疫 多招讼非 轻重难逃 故作事因 得此苦报 恶难临身 无处解释 于是救苦大仙端简 上告三元天官曰 善哉善哉 此等众生 遭刑苦难 若有善男信女 皈依三元 斋戒三年圆满 命道转诵此经 三五十遍 千五百遍 踊跃忏悔 悔过愆尤 道君曰 即有天官赐福 地官赦罪 水官解厄
于是告下:三元天尊 即驾五色祥云 行九气清风 至都会府 云台山上 放大毫光 广大惠力 无边法显 济民救苦 福应万灵 诸天升降 除无妄之灾 解有雠之愆 赐千祥之福 脱九厄之难 离三途之苦 痴蠢康泰 削去原罪 拔除冤根 永消愆尤 父母存亡 沾恩离苦 四生六道 饿鬼穷魂 孤魂野鬼 九玄七祖 未离地狱之中 存亡众生 杻械枷锁 囹圄闭塞 于是地官 至七月十五日 即与狱囚地狱 受苦众生 除罪簿 灭恶根 削死名 上生籍 已去提 未去提 已提至 未提至 已结证 未结证 已发觉 未发觉 逢赦除之 地官曰 五刑十恶等罪 永不赦除 天尊言 龌龊龃龉 蛇牙虎口 心如锥刀 恶毒之人 鬼眼鬼心 多计巧言 拱瞒痴愚 蠢子何知 割他肉不念他贫 只念己富 肥家润身 使心用心 返累已身 心根结成 罪根难灭 贪财利已 天雷霹雳 瘟气流传 缠害身体 冤愆相并 并及子孙 于是救苦大仙 再告天官
天官曰:转诵此经 至满千遍 大作踊跃 悔过愆尤 断恶修善 即有地官赦罪 所有恶孽愆尤 俱一赦除 心心忐忑 尽一皈正 恍恍惚惚 耳目心定 神魂安静 精神复旧 罪灭福生 无量功德 其福无边 道君曰 世间众生 招瘟惹灾 毒气流行 众生染着 偕是造恶非善 冤雠相并 致生恶疾 淹延未愈 若诵此经 病即痊愈 若诵经者 至端阳中元之日 即有三元 追回行瘟等众 考较轻重等罪 俱一赦除
水官曰:世间夫妇 命犯孤辰寡宿 刑害绝嗣 皆是前生不施 今生受之 若有善男信女 晨夕好静 沐浴烧香 燃灯诵经 修斋布施 悔过消刑 便生端正 有相之男 聪明富贵之子 声镇五湖四海 宿世今生 故作误为 谋财负命 今世为儿取命化财 女人妊娠三朝五日 不行分娩 或在身儿亡 生下儿亡 三六九岁儿亡 十一五岁儿亡 一日一夜 万死万生 俱是冤愆相临 化目化财 骗协财物 化为畜生 若有善男信女 发心施财 斋戒沐浴 转诵此经 悔过愆尤 即使愆尤永释 人鬼分离 产生无难 母子双全 关煞无刑 生长** 利益双亲 经力宏深 祈福福至 禳祸祸消 天尊言:雠人永泮 冤家债主 自消自灭 孤魂等众 九玄七祖 四生六道 轮回生死 出离地狱 即往东极天界 救苦门庭 救苦地上好修行 只有天堂无地狱 阎王一见 不敢高声 童子夜叉 擎拳拱手 牛头马面 总尽皈依 一十八重地狱 狱狱逍遥 三十三天天宫 宫宫自在 超生天堂之境 即无地狱之声 出离地狱 永离苦难 径往人天 超生净土 快乐无量 一去一来 无挂无碍 水官曰:天下众生 星辰不顺 运限迟留 凶曜冲并 多生疾病 或瘟病相侵 或痢疾疮毒相侵 或肿毒疥癞相侵 气候喉疸相侵 咽喉风毒相侵 泄泻风痰相侵 祖冢瘟气相侵 住基风水相侵 邪师败圣相侵 火眼痨瘵相侵 吐血蛊毒相侵 白日咒诅相侵 刀兵火盗相侵 水渰颠狂相侵 吊颈枷锁相侵 秽门闭瘴相侵 年月日时不利相侵 斫伐坛庙树木相侵 挖坑动土相侵 开基开沼相侵 添新换旧相侵 修前整后相侵 疟疾疹疾相侵 瘟灾瘟气相侵 官符口舌相侵 致生恶疾来缠 众生染着致于丧亡 若诵此经 即使恶疾不缠 吉星相护 凶曜退散 万祸冰消 千祥云集 经通天界 福临人间 天尊言:天下众生,江河湖海,舟航商贾,风波汹涌,惊惶忧惧,若诵此经,皈依天地水官、水府众圣,即使风恬浪静,水途安妥,舟航稳载,绳缆坚牢,所谋顺遂,诸圣拥护,万神赐福。于是,天尊而说偈曰:
九气青天上 日月星斗真 天地水官帝,云雷电鼓随 金童执华旛 玉女捧香花 五色祥云内 放出白毫光 照一切天下,显身救众生 庆云祥烟护 拔离诸苦难 兴云布洪雨 驱雷掣电行 卷起扬尘土,神气威猛烈 广大智慧力 法显无边济 无极无量法 无量度众生 无极无量光,照出诸魂众 一切冤家鬼 尽离地狱中 存亡诸众生 一切离苦难 天尊说经已毕 若诵此经 随力见功 酌水献花 其福自应 家有此经 宅舍光明 灾难无侵 佩带此经 万神拥护 鬼祟永灭 心念不空 福力自然 神力扶持 随心应口 此经共计一千六百七十五字 字字真诠 句句消愆 行行灭罪 卷卷赐福 一切诸天上帝 三界十方众圣 闻说此经 皆大欢喜 信受奉行 作礼而退 太上三元赐福赦罪解厄消灾延生保命妙经终
稽首皈依天地水三官大帝慈悲主
神功妙德不思议谨运一心皈命礼
志心归命礼
唯三圣人。乃一太极。普受浩劫家之命。鼎膺无量品之褒。紫微清虚洞阴。总领功过。赐福赦罪解厄。溥济存亡。道冠诸天。恩覃三界。大悲大愿。大圣人慈。三元三品三官大帝。三宫九府感应天尊。
惟时,三官堂道观将申表朝贺,讽诵三官宝经,燃灯祈福,祈佑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诸生民等,阖家欢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财源广进,大吉大利。
即日起开始登记:通天朝贺表文3元/张,(平安燈,財神燈,藥王燈,事業燈,姻緣燈,夫妻燈,送子燈,福壽燈)以上各燈大燈12元,七星燈36元,七天长明灯138元,半个月15天长明灯360元。有愿登记者请与宗泽联系。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誦經保平安,燃燈增福壽!
歡迎各界人士,善男信女,屆時參加,請相互轉告,功德無量!
上元,中元,下元节各是什么时候 - 缅怀纪
发布日期:2022-01-0715:49:00浏览次数:3482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元节,中元节也是中国三大鬼节之一,有祭祀祖先的传统习俗。除了中元节之外,还有上元节和下元节,被统称为“三元”。那么三元的具体日期是什么时候?三元之间有什么关系?
本篇文章为大家讲述上元,中元,下元节各是什么时候、上元节是什么节日,要干什么以及关于上元节的问题解答等内容,详细明了。看完缅怀纪这篇上元,中元,下元节各是什么时候的内容后希望能更好的帮助你了解更多的有关于上元,中元,下元节讲究的相关知识。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上元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是几项重要的元宵节民间习俗。
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国古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赐福日,中元为地官赦罪日,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所以会在中元时普渡孤魂野鬼。中元节——农历7月15日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元节”。在南方,亦称“鬼节”。也有说法中元节是在农历7月14日。节日这天,人们带上祭品,到坟上去祭奠祖先,与清明节上坟相似。
下元节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祭祀祖先。下元节也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在这个月圆的时候,人们要进行最重大的祭祖活动。
中国岁时节令有所谓“三元”,指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和十月十五下元。上元也就是天官大帝诞辰,唐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上元祭天官,中元祭地官,下元祭水官,各地奉祀三官大帝的寺庙都会举办盛大的庆贺活动。
道教有三官,正月十五天官赐福,农历七月十五地官赦罪,农历十月十五水官解厄。
1、上元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时间为农历正月十五日,古人习惯将夜称为宵,而十五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因此被命名为元宵节。上元节在唐代时期是个大节,朝廷会连放3天假期,以表示祝贺。
2、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远宵、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2008年,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3、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有的地方把农历七月十四日作为节日。这个时节,已有部分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收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
每逢七月,民间必定会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全国各地,无论是商业区还是组屋区,都可以看到庆中元的红色招纸,张灯结彩。“普度”仪式是中元节中最最重要的环节,大致可分为街普、市普、庙普等,以街坊为主的普度称为“街普”,以市场为主的普度称为“市普”,由庙宇住持的普度称为“庙普”。普度通常以寺庙为中心,附近居民将祭品拿到寺庙来祭祀,也有很多人在家门前摆放供桌,陈设祭品,还会在屋檐下挂纸灯。
现在,中元节习俗的祭祖仪式已经简化,逐渐剔除了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作为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
农历十月十五,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中华风俗志》有记载:“十月望为下元节,俗传水宫解厄之辰,亦有持斋诵经者。”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此外,在民间,下元节这一日,还有民间工匠祭炉神的习俗,炉神就是太上老君。
祈愿神灵:从祭祀内容与对象的演变来看,下元节又融进了许多农业生产中的祭祀风俗,使其又成为一个祭祀神灵、驱禳避邪、祈求丰收的农祀节日。
享祭祖先:享祭祖先既是对祖先信仰,也是为了祈求后代平安健康。
吃节令食品:下元这一天,村民们在家中做糍粑并赠送亲友,蒸麻腐包子等,也是以前农村孩子最高兴的日子,可以吃到很多祭祀之后称为“福余”的果品食品。
不管是上元、中元、下元,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我们都不应该遗忘,将一些好的传统习俗传承下来。
缅怀纪答:上元节”始于秦汉,“元宵”意为“上元节的晚上”,所以自然的演化为元宵节,元宵节的说法应该也在宋朝以前。百度百科说,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
所以元宵节的名字早于圆子这种食物,换句话说,这种面包馅的甜食,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都与最初的元宵节一名无关。但因为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人们使用“元宵”命名之。
至于为什么南方的汤圆没有改口为元宵,我是这样理解的。宋以后的都城多在北方,都城既是**中心又是文化中心,所以交流频繁,对新文化也就越容易接受
缅怀纪答: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元夕节”。
树欲静而风不止,人欲孝而亲不在。人不是活在后悔里,有些事情已经无法挽回,有些事情还是需要我们继续,比如把逝者生命故事记录保存下来,不要等以后很多记忆忘了、相片丢了才后悔现在没有举手之劳做这一步。关注缅怀纪公众号,点击立即建馆,随时缅怀和追忆,不留下新的遗憾。
本文标签: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元宵节
上一篇:清明节扫墓要准备什么东西
下一篇:灵堂祭拜步骤
网上祭奠,永久的保存生命故事,共践孝爱文化,让生命没有终点!
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分别是一年中的那一天?
上元节农历的正月十五,也叫元宵节、灯节,中元节是农历的七月十五,盂兰盆节,鬼节,下元节是农历十月十五
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有什么区别?
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是道教中的节日,分别来祭祀中国古代的三官。上元祭天官,中元祭地官,下元祭水官。每个节日祭祀的对象不一样,习俗也有所不同。上元节是指农历正月十五那一天,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元宵的意思代表这一天是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日。这一天是天官大帝诞辰。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热热闹闹。大部分地区元宵节习俗有吃元宵、观花灯、猜灯谜,还有擂鼓、舞龙、舞狮等活动,热闹异常。此外,在古代,汉族人还有在元宵节偷菜求子、偷菜求婿的习俗。中元节,则是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俗称七月半。中元节是祭祀地官诞辰的节日。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中元节是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鬼节当日,家家上坟扫墓,祭拜祖先。各大道观在这一天举行法事,希望能超度减轻亡魂身上的罪孽。下元节指农历十月十五那日,也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该节日则是祭祀水官诞辰。相较于上元节和中元节,下元节有些渐渐被遗忘。下元节也是祭拜祖先的日子。在祭拜中要焚“金银包”,叩拜后焚化。下元节时赠送亲友的礼品为家中做的糍粑或蒸麻腐包子等,尤其是探望病人时带着糍粑等礼品可以为其舒缓困厄。
上中下元是哪年?
上中下元每年都有。
元宵节(别称:上元节、天官节、春灯节、小正月、元夕。)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日期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中元节(别名:七月半、吉祥月、施孤、斋孤),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节日时间:北方七月十五,华南地区七月十四。下元节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