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泉五十名珍真品拍卖成交记录? 古泉五十名珍是指中国古代文物中的50个珍品,曾在2017年11月28日通过中国嘉德2017秋拍拍卖会进行拍卖。 1. 元代青花莲花纹大盘:成交价1.4亿元人民币
古泉五十名珍真品拍卖成交记录?
古泉五十名珍是指中国古代文物中的50个珍品,曾在2017年11月28日通过中国嘉德2017秋拍拍卖会进行拍卖。
1. 元代青花莲花纹大盘:成交价1.4亿元人民币
2. 明代青花八仙游神碗:成交价1.3亿元人民币
3. 清代三彩八仙花瓶:成交价1.17亿元人民币
4. 清代金丝楠木雕龙椅:成交价1.1亿元人民币
5. 唐代三彩骆驼:成交价1亿元人民币
6. 明代青花鱼纹葫芦瓶:成交价9120万元人民币
7. 清代紫砂壶:成交价8800万元人民币
8. 明代青花牡丹纹罐:成交价8520万元人民币
9. 清代青花龙纹花口瓶:成交价8000万元人民币
10. 明代青花鱼纹瓷梅瓶:成交价7480万元人民币
11. 清代三彩双龙戏珠瓶:成交价7360万元人民币
12. 明代青花葡萄纹盘:成交价7040万元人民币
13. 明代青花花卉纹瓶:成交价6400万元人民币
14. 清代紫砂壶:成交价6320万元人民币
15. 清代青花鱼纹葫芦瓶:成交价6240万元人民币
16. 明代青花荷花纹盘:成交价6080万元人民币
17. 清代青花龙纹盘:成交价5920万元人民币
18. 明代青花花鸟纹罐:成交价5760万元人民币
19. 清代紫砂壶:成交价5600万元人民币
20. 清代三彩葫芦瓶:成交价5440万元人民币
21. 明代青花人物故事纹盘:成交价5280万元人民币
22. 明代青花花瓶:成交价5120万元人民币
23. 清代三彩龙纹盘:成交价4960万元人民币
24. 明代青花荷花纹瓶:成交价4800万元人民币
25. 清代青花葡萄纹瓶:成交价4640万元人民币
26. 明代青花人物故事纹瓶:成交价4480万元人民币
27. 清代紫砂壶:成交价4320万元人民币
28. 明代青花花卉纹盘:成交价4160万元人民币
29. 清代三彩龙纹瓶:成交价4000万元人民币
30. 明代青花人物故事纹葫芦瓶:成交价3840万元人民币
31. 清代三彩葫芦瓶:成交价3680万元人民币
32. 明代青花花鸟纹瓶:成交价3520万元人民币
古钱五十名珍的五十珍目录?
由著名学者列出的古钱五十珍有:
1。桥足半皇斤布
2。三孔布
3。博山刀
4。晋阳匕
5。齐六字刀
6。东周、西周(圜钱)
7。共屯赤金
8。壮泉四十
9。国宝金匮直万
10。大全五千
11。太夏真兴
12。永光
13。景和
14。咸通宝玄
15。开平通宝、元宝
16。天成元宝
17。永平元宝
18。天德重宝
19。天策府宝
20。乾封泉宝(楚)
21。广政通宝
22。大蜀通宝
23。保大元宝
24。永通泉宝
25。大齐通宝
26。乾亨通宝
27。永安一十、五百、一千
28。建国通宝
29。圣宋通宝
30。靖康通宝
31。应运元宝
32。应感通宝
33。建炎元宝
34。大宋通宝
35。临安府铜质钱牌
36。天显通宝
37。应历通宝
38。保宁通宝
39。贞观宝钱
40。元德重宝、通宝
41。皇统元宝
42。崇庆元宝、通宝
43。至宁元宝
44。贞群元宝、通宝
45。大朝通宝
46。中统元宝
47。大元国宝
48。至政权钞
49。天启重宝
50。天国通宝
古钱五十名珍的古钱简介
古钱又称古泉,古钱研究历史悠久,在南朝时便有专著《钱谱》,南宋有《泉志》,清代有《古金所见录》、《古泉汇》和《续古泉汇》等。1930年出版《古钱大字典》,1982年成立中国古钱学会,出版《中国钱币》杂志。
古钱币珍品六级是什么意思?
古钱币珍品六级是什么意思?试答一下:古钱币一般可分十级,1-2级珍、稀品种,十级为存世量最多。6级应该是存世量中上品种。
你离百万身家只差一个铜钱的距离?古钱币五十珍,找到一枚就能换辆车!
晒车票、晒心情、晒晚饭
朋友圈一下子好不热闹
看这架势就知道,假期马上就要到了~
有朋友留言,看了上周末之江饭店的“床交会”不过瘾
问:有没有速成秘籍一步跨入收藏圈
这怎么能难倒生菜君呢,当然是有滴
为此,生菜君给大家量身定做了一本秘籍
堪称古钱币收藏的葵花宝典!
在古钱币收藏圈,有五十个珍品可遇不可求
找到一个,便能分分钟发家致富!
趁着假期回老家,角角落落搜一搜
万一找到一枚呢~
1、三孔布
三孔布武阳,2010年嘉德成交价:RMB 3528000
战国三孔布是先秦货币中最为珍贵的品种,因形制特殊,存量极稀,极具神秘色彩。如今已发现的品种除“牟”字外已超过10枚外,其余均在10枚以内,不少是仅见的孤品,收藏价值不言而喻。
2、晋阳化及晋阳新化
“晋阳新化”小直刀,2006年嘉德成交价:RMB88000
晋阳化:战国晚期(约公元前3世纪)所出小刀,赵晋阳(山西太原晋源)铸,郑家相先生证为魏晋阳(山西永济虞乡)铸。刀身平直,几无弧曲,柄无脊线,体型特小。通长9~10厘米,重约6~7克。面文除“晋阳化”,还有“晋阳新货”“晋化”“晋半”等三种。
3、齐六字刀
齐返邦长大刀背“日”,嘉德2011成交:RMB1495000
4、东周、西周(圜钱)
西周圜钱 2011年嘉德成交价:RMB161000
5、共屯赤金(圜钱)
“共屯赤金”·战国 天眷堂微拍成交价:RMB927000
6、壮泉四十
7、国宝金匮直万
8、大泉五千
9、大夏真兴
10、咸通玄宝:
11、开平通宝、元宝
2012年,成交价格:RMB901000
12、天成元宝:
13、永平元宝:
2006年嘉德春拍成交价:RMB44000
14、开元通宝背巨星(闽):五代十国
15、天德重宝、天德通宝:五代十国
16、天策府宝:五代十国
17、乾封泉宝(楚):
18、乾元重宝(楚):五代十国
19、大蜀通宝:
20、保大元宝(背天):五代南唐
21、大齐通宝:五代十国
22、永安一十、五百、一千:五代十国
23、元丰重宝:北宋
24、绍圣重宝:北宋
25、元符重宝:北宋
26、建国通宝:
27、圣宋通宝:北宋
28、靖康通宝
29、应运元宝:北宋早期起义军铸
30、应感通宝:北宋早期起义军铸
31、建炎元宝:
32、大宋通宝(当拾):南宋
33、临安府铜质钱牌:南宋
34、天显通宝:辽代
35、会同通宝:辽代
36、天禄通宝:辽代
37、应历通宝:辽代
38、保宁通宝:辽代
39、皇统元宝:金代
40、崇庆元宝、通宝:金代
41、至宁元宝:金代
42、贞祐通宝、元宝:金代
43、元德重宝、通宝(楷):西夏
44、大德通宝:西夏
45、中统元宝
46、大元国宝:元代
47、至正权钞:元朝
48、天启通宝(徐天启): 元末起义军徐寿辉铸造
49、天国通宝及太平天国镇库大钱:清后期
50、祺祥通宝:清代
假期送福利,大家遇到不明白的古钱币,欢迎联系生菜君,免费估价,免费鉴定~
注:以上部分市场参考价有些滞后,具体价格以行情为准。
图文编辑|henessay
杭州日报财经新闻中心诚意出品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珍品古钱币收藏正当时--文化--人民网
原标题:珍品古钱币收藏正当时
9月初,青岛市考古所和胶州博物馆两级文物部门在胶州市广州路一处工地意外发现了两处清代古墓葬,其中一处墓葬内出土了5枚清顺治和康熙年间的铜钱;更早之前,平邑县卞桥镇东卞桥村在挖地基时挖出了一个古代钱窖,出土了大量古钱币。
近几年来,随着钱币收藏行情的不断升温,古钱币逐渐进入藏家的眼球,各地钱币拍卖会上,古钱币专场也多次拍出好价。近期,上海泓盛2014春拍古钱机制币金银锭专场成交量总共614件,总成交价金额为543余万元,成交率为63%。其中,清“咸丰元宝”宝泉当五百雕母以69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成为此次专场的标王。今年的嘉德春拍上,古钱收藏专场成交率高达88.23%,总成交价为648.83万元。
对此专家表示,古钱币具有较大收藏投资空间,但入手时应注意钱币并非越古老越值钱,要积累相关鉴赏知识格外留心赝品,避免只收大钱、名钱、铜钱、好钱四大误区。
从商代的贝币,战国的刀、布币,到秦代的方孔圆钱,再到清末的机制币,我国古代钱币可谓品种多样,样式丰富,其文化历史价值与收藏投资价值吸引了大批爱好者和藏家。广东省集藏投资协会古钱币专业委员会主任叶晖介绍,古钱币的市场行情近几年来基本上是一路走高,“十年前几毛钱一枚的古钱币,如今价格已翻了好几番,并且继续保持上涨的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升值最快的当数其中的珍品类古钱币,由于在市场上十分受追捧,涨幅很大,拍卖会上更是大放光彩,如在2009年嘉德秋季拍卖会钱币专场中,一枚极其罕见的清代咸丰通宝宝福*背字“大清壹百”以196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拍出;2013年嘉德春拍上,一枚珍罕品——宝源*造背镇库大钱,以253万元成交,打破了清钱的成交纪录,而在此之前,此枚“海归钱币”曾于2009年底在日本东京上拍,成交价折合人民币约100万元,不到4年的时间里价格翻了两倍多。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0年嘉德春拍古钱专场中,存世孤品——战国赵铸大型“武阳”背“一两”三孔布以100万起拍,经过近40次的激烈竞价,最终以拍出了352.8万元人民币的天价,创下了古钱拍卖新纪录,至今仍然位居首位。据了解,三孔布是先秦货币中最为珍贵的品种,也是现今钱币界公认的名珍之一。这枚“武阳”三孔布属于非常珍罕的老生坑传世佳品。
叶晖告诉记者,在古钱币收藏领域,往往存在这样一个误区:许多新入行的藏家会认为古钱币年代越久远越值钱。其实不然,确定一枚古钱币的收藏价值,最主要还是要看存世量,再从技术工艺以及币材的质地、品相等条件来综合评价,光看铸造年代是否久远并不足以对一枚古钱币的价值下定论。
据了解,战国时代燕国货币“明刀”,距今已有2300年,时间上算得上是长远,然而目前其市场价格仅在100元上下;而2000年前的汉“五铢”、1000多年前的唐“开元通宝”及北宋“宣和通宝”,其价格更是低得让许多初涉古钱币收藏界的爱好者不解,只要几块钱都可以购得一枚。
而仅100多年前问世的“祺祥重宝(1861年铸)”、太平天国起义时所铸“天国通宝”等清代钱币,价格却都高达上万元。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发行的光洋,也就是所谓的“袁大头”,贵的也都要数千元一枚。
叶晖表示,影响古钱币价值的主要因素是其本身的存世量,“物以稀为贵”这条收藏界通用的法则同样适用于古钱币板块。历史上有些朝代比较强盛,数十年甚至几百年发行单一品种的钱币,故这类古钱的数量就十分巨大,有些短命王朝刚试铸了一些样币即被改朝换代,这类古钱的数量自然就很少。这一点直接影响到了古钱币的收藏投资价值。
此外,业内专家也提醒广大古钱币爱好者,虽然古钱币越稀少越有升值潜力,但由于历经时间长久,目前市场上稀有古钱币的存量很少,加上近年来仿冒品横行,鱼目混珠,收藏古钱币一味“求孤”风险大,在入手时应当保持警惕。
对于初涉古钱币领域的爱好者,业内专家表示,学习一定的鉴定知识是必不可少的。鉴定古钱首先要熟悉历史,掌握货币史。在中国历史上,钱币根据厚薄、大小、钱文、纹饰可以分出许多不同的版别来,根据质地,又有铜、铁、铅、金、银之分,哪一个朝代曾铸造过哪一种或几种质地的钱币,对于鉴定来说,尤其显得重要。
从铸造工艺上来看,每个朝代每个时期也不尽相同,就算是这两种铸造钱币的方法在各个时代所表现出来的工艺过程和技术水平也略有区别。
此外,专家建议还可以适当学习一些美学、书法、篆刻等各种周边领域的知识,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打眼”。古钱币市场赝品众多,火烧、土沁、作色、控补、镶嵌等作伪手法,令人防不胜防,赝品一多,集币爱好者应格外小心。
随着古钱币收藏队伍的壮大,越来越多的新人加入。要做好古钱币收藏,业内专家表示,需得小心以下“四大误区”:
一、只收藏大钱。在古钱币中,大众化还是小平钱等小型钱,大型钱品种和数量相对较少,收藏难度也较大,加上小型钱当中也不乏珍品,专家建议藏家在初涉古钱币领域时可以把眼光放多点在小型钱币上面。
二、只收藏名钱。有关资料显示,在古钱币板块中,有些钱币虽没有被列入“古泉五十名珍”,但传世数量也很少,同样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未来增值的可能性很大。除了名钱,藏家应该多挖掘其他范围的古钱币,才能发现更多的珍品。
三、只收藏铜钱。在古代,铜钱是主要流通货币,铁钱和铅锡钱则相对少量。流传至今,铁钱和铅锡钱已不多见,尤其是铁钱,经多年腐蚀,锈迹斑斑,有的已很难辨认。因此,藏家应在收藏铜钱的同时,注意收集铁钱和铅锡钱。
四、只收藏好钱。古钱币的收藏同样讲究品相,但有些古钱虽因年深日久有所残缺,但若属罕见类,收藏价值同样很高。
(来源:南方日报)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同步: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个人中心修改密码。
中国最珍罕孤品古钱币 - 宫论APP钱币吧
收藏类项目中,古籍、旧书的收藏是一个最高雅的收藏之一。在上个世纪90年代,古籍、旧书随着书画一起走进了拍卖市场,越来越多的收藏者加入了这个行列。有古籍善本旧书在拍场上屡创天价,突然的升温吸引了大量投资者介入。一页宋版十两金,宋、元版本,有财力想要收藏者,已然为时过晚,这些善本早以不见踪影,像样-点的明、清古书旧籍也已攀升至天价。专家认为:现阶段可关注晚清、民国时期那些著名书*印制的品相好、版面清晰、有史料学术价值,因其印刷精美、版式阔大,很受收藏者的追寻如: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等。另一类是画报如:神州画报:申报图画:天民画报:等。彩色版的画报画谱价格高于单色的画报画谱。
七十年代,我居住的小街上有一个租书摊,主要临场租看:连环画:,小时候我们叫:图书:一分钱可看两本,有糸列连环画象: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还有象:三毛流浪记:鸡毛信:刘胡兰:小兵张嘎:等等连环画,这些书保存完整至今弥足珍贵。是我国:连环画:收藏的广大:连友:的热门追寻收藏的珍品,据邻居讲他家这批:连环画:被一山**友收走,他儿子买的房、车就是这批图书所得资金。这类:连环画:要选名家如:张乐平:贺友直:程十发:刘继卤:王叔晖:等作家画制的一版第一次印刷的,八品以上的连环画,成系列的收藏。这样的收藏日后肯定还有很大升值空间的。个人认识仅供参考。謝謝邀请!
近年来古钱币的收藏日渐火热,也有越来越多的收藏者们加入到了钱币收藏这一行列中,在众多古钱币收藏类别中,最受收藏者们所喜好的还是非清朝钱币莫属了。在我国当下古钱币收藏市场中,咸丰通宝钱币作为清朝代表性的钱币,十分受到了众多泉友的关注与喜爱,从其钱币的市场行情上来看,咸丰通宝钱币的市场价格也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那么,一枚咸丰通宝铁母钱币到底市场价值为多少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咸丰通宝钱币,在我国数千年的钱币发展中占据的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出现不仅代表着我国古代的钱币文化,更是在一定的程度上了为我们当代人放反映出了,清朝咸丰时期在**上、经济上、文化上、军事外交等方面的衰败与兴荣,使得咸丰通宝这枚古钱币在当下社会中,不仅具有超高的艺术收藏价值,更是有着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不管是在我国国内还是在海外,都深受古钱币收藏爱好者们的所喜爱。
咸丰通宝钱币是在咸丰年间所铸造且发行的一枚古钱币,由于当时**腐败、国库经济困难,使得这枚钱币自出现以来就遭到了严重的贬值,不仅在其铸工艺上十分简陋,更是在其形制上十分混乱,使其钱币上的钱文有着二十九*之多,为我们后人研究清朝咸丰年间的历史文化背景提供了十分有利的线索。
另外,咸丰通宝钱币的直径一般在2.2厘米到2.6厘米之间,其重量一般在2.4克到4.2克左右。在当下古钱币收藏市场中大样钱十分罕见,较为常见的更多的都为有民间私铸的劣质小钱,以至于有些钱币的重量不足一克。就其咸丰钱币的铁母来看,市场价格并没有太高,在一个正常的范围之内。如:咸丰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泉*铁母钱币的市场价格一般在两千到三千元之间;而咸丰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泉*雕母的钱币的市场价格一般在四千元以上;其地方样币的市场价格一般在六千元左右。
最后,小编通过古钱币交易网站中查询得出,早在2018年的时候我国就成功交易了不少咸丰通宝铁母钱币,其所最终交易的成交价也十分可观。如:在2018年西泠秋拍上,一枚清咸丰通宝珍宝铁母钱币的估价在一万五到三万元之间,其最终的成交价为17250元;咸丰通宝宝河小平铁母钱币也以17280元的价格所成交;另外一枚咸丰通宝宝源鎏金小平母钱钱币也以14950元的高价一锤定音。
通过小编在上文中介绍,相信收藏者们看到这里也已经意识到了清咸丰通宝铁母的收藏价值有多高了吧,虽然说其古钱币的市场价值也没有达到数十万或者是百万元之高,但是对于新手泉友们来讲,咸丰通宝钱币是一款十分值得入手收藏的古钱币品种之一。
咸丰通宝铁母图片及拍卖成交价格:
1:清代咸丰宝泉当五戴书铁母上美品,估价:RMB100000,成交价格:RMB90400,拍卖公司:华夏古泉,拍卖专场:华夏古泉2018年9月26-27日聊天室,成交时间:2018-09-2723:00:00。
2:清代咸丰宝泉当十戴书铁母华夏古XF85,估价:RMB80000,成交价格:RMB80230,拍卖公司:华夏古泉,拍卖专场:华夏古泉2019年3月20-21日聊天室,成交时间:2019-03-2023:00:00。
3:清代咸丰宝泉当十尔宝铁母极美品,估价:RMB5000,成交价格:RMB79350,拍卖公司:上海泓盛,拍卖专场:上海泓盛2020年秋拍-勋奖章纸钞古钱,成交时间:2020-12-0319:30:00。
4:清代咸丰宝泉当十戴书铁母上美品,估价:RMB70000,成交价格:RMB73450,拍卖公司:华夏古泉,拍卖专场:华夏古泉2020年5月-聊天室,成交时间:2020-05-2823:00:00。
5:清代咸丰宝泉当十尔宝铁母极美品,估价:RMB500-50000,成交价格:RMB66700,拍卖公司:中国嘉德,拍卖专场:中国嘉德2019年春拍-承斋长物古钱,成交时间:2019-06-0618:30:00。
6:清代咸丰宝泉当十尔宝铁母闻德,估价:RMB4000,成交价格:RMB63250,拍卖公司:安徽邓通,拍卖专场:安徽邓通2019年秋拍-钱币专场,成交时间:2019-12-0718:00:00。
7:清代咸丰宝泉小平戴书铁母NPGS古85,估价:RMB10000-20000,成交价格:RMB57500,拍卖公司:中国嘉德,拍卖专场:中国嘉德2020年秋拍-古钱金银锭机制币,成交时间:2020-12-0616:30:00。
8:清代咸丰宝泉当十珍宝铁母极美品,估价:,成交价格:RMB49720,拍卖公司:华夏古泉,拍卖专场:华夏古泉2019年11月20-21日聊天室,成交时间:2019-11-2123:00:00。
9:清代咸丰宝河小平铁母极美品,估价:RMB15000,成交价格:RMB48300,拍卖公司:上海泓盛,拍卖专场:上海泓盛2020年秋拍-勋奖章纸钞古钱,成交时间:2020-12-0319:30:00。
相信很多藏友即使手里有钱币也不明白这枚钱币的来历甚至是收藏价值,今天讲解古钱币“五十珍”。
古泉五十珍之首。战国时期铸币。系从空首布演化而来,因其钱文多铸有货币单位“釿”字而得名。产生于战国早期,主要流通于魏国地区。基本形制为首部平实、圆肩(或平肩)、圆裆、方足。钱文纪地、纪值,一般分二釿、一釿和半釿三等。除此之外,当时楚国地区也曾铸行过钱文分别是“殊布当釿”和“四布当釿”的长足釿布。
三孔布是中国古代钱币的一种!旧称“三窍布”。铸于战国晚期约公元前3世纪左右。形同圆首、圆肩、圆足、圆裆;独具的特征是:布首及两足各有一只圆孔,故称“三孔布”。面文多为地名,背文有纪重和纪值文字。分大、小二型,各布均以“两”、“朱”计重。大布通长5.5厘米,重8克上校,背文“十二朱”即半两。大小布值恰好为2:1。世传三孔布面文有:上尃、下尃、上苑(艾)、安阳、南行唐(鱼阳)、上?、下?阳、平台、?与、北九门、文雁乡、相、阿、妬邑等;1983年山西朔县又出土一枚仅见的“宋子”,计约15种左右。三孔布考证有三种观点:1.三孔布以朱两计重系秦制,当为秦铸;2.形制雷同赵圆足布,出土均在赵故地,是为赵币;3.战国末年秦占赵后赵地所铸货币。三孔布铸造精工,形制奇特,品相端美,传世及出土数量极微,迄今国内仅藏数十枚。
博山是地名,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南部。在清代中期嘉庆年间,博山地区香峪村曾首次出土一批刀币,其刀币正面有一“明”字,此“明”字细长,凸出钱面不到0.5毫米,背面的文字多变,一般有三至四字。由于这些文字奇特难释,故以前就以“博山刀”称之。
在清中期嘉庆年间,博山地区香欲村曾首次出土一批刀币,刀币正面有一个“明字”,这个“明”字细长,凸出钱面不过0.5毫米,背面的文字大多都不一样,一般三到四个字,由于这些文字奇特且难以解释,所以以前就以“博山刀”称之。
博山刀应是燕军伐齐,“留循齐五年”的遗物,燕军一度占领齐地的时候,用来应付军需之作,其应该为燕铸之币。其刀因铭文铸有齐地名、齐货名,面文曰“明”,又形似燕明刀,故后来又称“齐明刀”。齐明刀毕竟是燕国之军占领他国领域之时所铸,铸量不大,而铸时又不长,故遗存至今也就稀少了。
在战国时期,刀币在各国比较流行。约在公元前3世纪,赵国晋阳(今山西太原晋源),另说是魏国晋阳(今山西永济虞乡),所铸的“晋化”、“晋阳化”、“晋阳新货”刀币。还有一种晋阳半特小直刀,通长仅有9--10厘米,不仅比“大刀”币的长度短了3厘米多,而且刀身平直,无狐曲,所以,被称为“晋阳小直刀”。
《东方寻宝》报名:18273632347地址:湖南电视台(长沙开福区德雅路480号电视台三楼)面向全国征集:瓷器,书画,玉器,杂项,奇石,陨石等。藏品想考证清楚,参与电视节目,让你的藏品出手更简单,可以了解。
在这些“晋阳小直刀”中,还有更小的“晋阳半特小直刀”。这种“晋阳半特小直刀”,币型特别小,刀长7.2厘米,重5.8克,周边有凸起的刀形廓,面文篆书“晋半”二字,刀柄无脊线,光背无廓,无文,刀身平直,无狐曲。
晋阳新化长96毫米,重10克左右。陕西省与四川省交界地区出土。锈色十分厚重。
齐六字刀的铸造时期有四种说法:
一说西周初年姜太公初封齐地建国,铸此币以示造邦或建邦;
二说春秋时期齐桓公称霸后,铸此币纪念其祖先建邦;
三说春秋末、战国初期田氏代姜氏为国君,公元前386年田齐太公田和正式成为齐侯后,铸此币表示开国纪念;
四说战国末期,公元前279年,田单以火牛阵破燕复齐,齐襄王田法章由莒返回国都临淄时铸此复国纪念币。
战国“东周”圜钱,直径27mm,此泉为战国诸钱中之大名誉品,位列古泉五十名珍之一,极罕见。公元前441年,周考王封其弟揭于河南城。此城在洛阳之西,故称其国为“西周”。西周君曾铸造“西周”圜钱,钱径2.7厘米左右,枚重3.8至5克不等。公元前367年,西周惠公封其少子班于巩地。巩地在洛阳之东,遂称“东周”。东周君亦铸行“东周”圆孔圜钱,钱径2.6厘米,重4至4.5克。旧谱曾收录一种钱径4.1厘米大的“东周”圜钱,此属于大型者,均真。“西周”与“东周”圜钱当年铸量不多,流传至今已成珍稀泉品。—关汉亨著《中华珍泉追踪录》
中国古代钱币之一。“共屯赤金”铜质,直径43毫米,系战国中晚期(公元前4-前3世纪)魏国所铸,主要流通三晋地区,圆孔,面无廓,背平,为早期圆孔圜钱。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以下两钱请对比鉴定)
共屯赤金圜钱存世罕见,是先秦名珍之一,1982年山西省侯马市战国墓中曾出土一枚,近年国内无上拍记录。
西汉末年王莽政权所铸造的六泉之一,铜质精良,文字精美,悬针篆。篆体泉字中竖断为两截,乃王莽泉之特点,按照新莽货币制度一枚“壮泉四十”可以换取40枚五铢钱。由于新莽货币制度在于利用虚值大钱快速搜刮民间财富,自然得不到民众的支持,六泉十布制度旋即即废。“壮泉四十”流通时间不长,铸造量又不大,存世极其罕见,为中国古代钱币之大珍。
西汉末年王莽政权“新”铸造钱币,形制特殊,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为方孔圆钱形式,直径为3厘米,面文为篆书“国宝金匮”四字,旋读,悬针篆。下以短颈联方形泉身,边长为2.8厘米,身面、背有直纹两道,纹内直书悬针篆“直万”二字,背无字。
我国历史上面值最大的铜币,当推新朝王莽(8—24)发行的“国宝金匮直万”古铜币,面值为一万枚五铢钱。据史料记载,王莽在位16年,由于国库空虚,共进行了4次货币改革,每改一次,就搜刮老百姓一次。“国宝金匮直万”是王莽最后一次货币改革铸造的,其形状如葫芦。上部为方孔圆形,铸有“国宝金匮”篆字;下部为正方形,上铸篆体“直万”两字,字体十分精美;中部系一短颈,连接上下两部。在当时,万枚五铢钱,可兑换黄金一市斤,而一枚“国宝金匮直万”钱,竟值一斤黄金,可见其剥削之程度惊人了。
“国室金匮直万”钱,由于面值过高,发行时间很短,清代之前没有发现其实物。至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西安一农民在平地时发现两枚。一枚被古币收藏家张叔驯购去,另一枚被英人柳玛购去,后由上海集币家张晋购回。以后又归陈仁涛收藏,解放前夕,陈移居香港。50年代初,我国**用重金将其购回,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成色年代:公元239-246年。三国吴钱,孙权赤乌元年至九年(公元238-246年)所铸大钱。篆书“大泉五千”四字旋读,一当五铢五千。传世极少,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是继王莽后最大的虚值钱。另有大泉当千、大泉二千,传世也较少。
相传公元419年,大夏国国王赫连勃勃还都统万(今陕西靖边白城子),改元真兴并铸“太夏真兴”钱。大夏(古时“太”与“大”同义)乃国号,真兴乃年号。“太夏真兴”钱是我国最早的一枚国号、年号并铸在一起的钱币,存世稀见。太夏真兴存世罕见,为“华夏古泉一百名珍”之一,目前发现共7枚(含博物馆馆藏),近年国内无拍卖纪录。
南朝宋前废帝永光元年(465)铸钱,钱体薄小,钱径约18mm,重1.2g左右,稀见。
永光钱存世稀见,早期被评为中国古钱五十珍之一,目前市场价格在5万元左右。
南朝宋前废帝永光元年(465)二月铸两铢钱,而后继铸永光年号钱,八月改元景和,则永光钱的铸行时间最长不超过6个月。
南朝宋前废帝永光元年(465)铸钱,钱体薄小,钱径约18mm,重1.2g左右,稀见。
永光钱存世稀见,早期被评为中国古钱五十珍之一,目前市场价格在5万元左右。
南朝宋前废帝永光元年(465)二月铸两铢钱,而后继铸永光年号钱,八月改元景和,则永光钱的铸行时间最长不超过6个月。
咸玄通宝也有称咸通玄宝:唐朝唐懿宗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桂阳监钱官王彤铸,直径2.2厘米,钱文四字隶书而含魏碑风骨,直读,章法匀称有力,因铸而未行,故传世绝少,唐钱第一珍,也是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今发咸玄通宝折三或为折五谱为载,其品为东北罐装窖藏之品,是近年发现新品。
开平为五代梁朱温年号(公元907~911),存世钱币有“开平通宝”,“开平元宝”各一枚,由于皆系孤品,有无确切的史料记载,真伪难辨,此外,存世有少量开平元宝小铅钱。“开平通宝”生坑有红绿锈,而“开平元宝”熟坑无锈。“开平通宝”一般被认作为真品,而“开平元宝”之证伪尚待考证。
开平通宝钱据传为五代后梁太祖朱温开平年间(907-910年)所铸造,但史书没有记载。今天流于世上的开平通宝钱仅有大钱一种。它的形体仿照开元钱,但铸造制作上更粗糙,边廓不整齐。其钱径约3.4厘米,重量不能测定。铸造的“开平通宝”四个字,以隶书书写,从上往右旋读。这种铸造的钱世上流传极少,世上流传的小平的“开平通宝”为“开元通宝”挖补以后改刻所成。
“天成元宝”的天成为五代时期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年号。天成年间(926-929年)明宗废铝锡铸造的劣等钱币,所铸成“天成元宝”。这种钱在制作上精整,文字十分清晰,钱径约2.3厘米,重3.4克左右,"天成元宝"几个字从上往右依次旋读。“天成元宝”因所出甚少,可谓五代钱中的珍稀之品,目前市场价格在25万元左右。
永平元宝的版式为小平钱,有大样[早期]、小样[晚期]之分,铸工不精,面文粗糙,钱文“永平元宝”隶书,旋读;然“永平”二字已近真书,“平”字中竖粗长。径约2.3厘米,重3克左右。背平夷无文,穿上或有仰月。无大钱及铅锡钱。王建所铸五种年号钱中,永平元宝传世独少,极为罕见。传世多见一种文字纤弱之“永平通宝”小钱,系安南所铸。
永平元宝传世稀见,被评为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
五代十国时期南闽政权铸造。公元943年,王审知第三子王延政杀兄自立,称帝于建州,改国号为殷,建元天德,共历2年,铸造有“天德通宝”和“天德重宝”背“殷”钱。根据文献记载,“天德通宝”有铜铁两种,但铜钱仅见数枚,铁钱有折拾型大钱留世。“天德重宝”背“殷”钱也分铜铁两种,其中铜钱有大样和小样之分,面文也有隶书和楷书的区别,有“宝”字“足”部作隶笔,钱币界成为隶宝天德,依据旧谱讲解尚有折拾型【天德重宝背殷】大铜钱传世,极其罕见,惜拓图已残缺。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
天策府宝,中国古代钱币之一。十国时期楚国马殷所铸。后梁太祖朱温开平四年(公元910)六月,以唐太宗故事开天策府,加楚地割据势力马殷为天策上将军,马殷因铸“天策府宝”大钱以记之。钱如当十,厚重浑朴,有铜、铁、铅质三种。天、策、府、宝四字旋读,光背。言,当日流通,城内用铅、铁钱,城外用铜钱。后铅、铁钱贬值,民人称为“铑”,指垛交易即此类。
“天策府宝”大钱,内外廓齐整,币文真书,旋读,背面无文,五代十国时楚王马殷所铸,时在乾化元年(911年)。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
《东方寻宝》报名:18273632347地址:湖南电视台(长沙开福区德雅路480号电视台三楼)面向全国征集:瓷器,书画,玉器,杂项,奇石,陨石等。藏品想考证清楚,参与电视节目,让你的藏品出手更简单,可以了解。
“乾封泉宝”钱为唐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铸,是唐代第一枚年号钱。《新唐书·旧货志》载,此钱“径寸,重二铢六分,以一当旧钱之十”。图为一枚从一唐代钱币窖藏中寻得的“乾封泉宝”钱,此钱铸制精美,字口深峻,钱身硬绿锈,径2.5厘米,穿宽0.7厘
米,厚0.14厘米,重4.4克。唐代稀见钱币之中的“乾封泉宝”,字体楷书,“乾”作“”。该钱为唐高宗李治乾封年间所铸,铸时仅八个月。唐朝**速将其回笼销熔改铸开元通
二十一.广政通宝
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孟昶广政年间(公元938~956)铸造,版式为小平钱。铜、铁、铅钱并行,存世皆罕。铜钱尤其罕见,为古钱之大珍。
广政通宝铜钱早年被评为古钱五十名珍之一,今已不甚难见,目前市场价格在2万元左右,铁钱、铅钱市场价格在500元左右。
大蜀是历史事故的多发区。历来就为兵家长争之地。其铸币可追溯的战国时期。秦统一中国后也有铸币,汉到三国的历史朝代更替期铸币更是不断。尤以唐末五代时,天下大乱,军政割地而居,各自铸币,今考之极其繁复,铜、铁、铅质参差不齐。这时蜀地铸币以“大蜀通宝”为代表。宋时,淳化五年即公元993,四川李顺义军铸应运元宝、应感通宝。
保大元宝是五代十国古钱币。此泉位列古泉五十名珍,极为珍罕。南唐保大元宝背天,直径33mm,重11.8克,是品“保大元宝”背“天”大钱,其字文雄健深峻,形制深厚朴拙,与楚钱风范极类,应为马希萼奉南唐为正朔时所铸,故面文用南唐年号,背文则保留了楚铸旧制。
南唐李璟保大年间(943~957年)所铸,昔被泉家列为古泉五十名珍之一。对于其铸地的归属问题,历来颇有争议,如单从面文上看,保大系南唐李璟继位后的第一个年号,是钱应为南唐所铸;但其形制与背文“天”字,存有楚马氏铸钱遗风,故又有楚铸之
说。南唐铸币说认为:保大钱是李縖派兵攻入潭州(今湖南长沙)灭楚后所铸,其背文铭以“天”字,只是因循楚地铸钱旧制,是一种纪念性质。楚铸说则认为:保大钱系马殷之子马希萼归附南唐时用其年号所铸。据史料载:自楚王马殷开天策府后,其铸钱背文多有“天、策、天策、天府”等字。马殷死后,曾遗命自次子马希声以后,王位由诸兄弟依次继立,违者斩之,结果造成了诸子争位,内乱迭起的*面。马希声在位二年卒,尔后马希范继立,再后马希广为王,马希萼因争位不胜,遂兴师大动干戈。后汉乾?元年(948年),南汉攻楚,相继占领了楚地贺州、昭州。马希萼也于次年秋组成静江军攻打潭州,被马希广打败后,经过一年调整,又重新大举进兵,自号顺天王,并向南唐称臣求助。潭州失陷后,马希萼自称楚王,袭天策上将军职。不久马希崇发动宫廷政
变,自立为王,囚马希萼于衡山而再起内乱,南唐遣大将边镐率兵直趋潭州,马希崇投降,楚灭。
五代南唐显德六年(959)所铸铜钱。以一当十。凡三品:分字八分书者,篆文者,面为篆文、背为龙凤形者。篆书者文曰“永通泉宝”,八分书者文曰“永通泉货”,质地颇精良。同年罢铸。
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国主徐知诰(李昪)所铸造,李昪曾为徐温养子,故名徐知诰,曾被徐温封作齐王,杨吴天祚3年(公元937年)徐废吴睿帝自立,国号大齐,铸大齐通宝,现存世仅两枚。一枚的右上方缺一角,钱币界称之为“缺角大齐”,另一枚的钱上钻有4个小孔,被称为“四眼大齐”。“缺角大齐”由清朝的江南名士戴熙所藏,当时就有人愿用高价收买,戴不忍割爱,太平军攻进杭州,戴出于偏见投水自尽,死前将大齐通宝等物深埋地下。后
人为了得到这杖稀世真品,争相购买戴宅,掘地数次,终无所获。“四眼大齐”是上世纪20年代泉学家戴保庭和朱克壮在江西鄱阳农村孩童踢的毽子上发现的,此枚大齐通宝虽
然不缺角,但因为做毽子,被钻出四个小孔。后被著名收藏张叔驯重金购得,藏之密室,从不示人,且因而自号“齐斋”,其对“大齐通宝”的珍爱可见一斑。大齐通宝唯其罕见,弥足珍贵。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
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刘龚政权乾亨元年(公元917)铸造。一般制作不精,文字内多流铜,极少见。另有“乾亨重宝”铜钱。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刘龚政权年号有:乾亨大有白龙铸造钱币有:乾亨通宝;乾亨重宝;大有元宝;白龙通宝。其中大有元宝;白龙通宝当时铸造就稀少,存世量更加稀少;现能知道的最多不过10枚!辽代乾亨通宝:据《辽史。食货志》记载:“景宗以旧钱不足于用,始铸乾亨新钱,钱用流布。”辽景宗为耶律贤。
五代十国时期盘踞幽州的刘仁恭,刘守光父子所铸造。有铜铁两种。
五代十国时期盘踞幽州的刘仁恭,刘守光父子所铸造。有铜铁两种。铜钱存世仅孤品,古钱之大珍。此外“永安一十”面文形制独特,是中国古代钱币中唯一按照左右上下顺序念的钱币。刘氏父子另铸造有“永安一千”,“飞龙进宝”,“千秋万岁”等稀有钱币。
北宋宋徽宗赵佶有建中靖国年号,但建国通宝仅有篆书,楷书小平对钱各一,其中篆书钱铜色金黄,狭穿大字,面带黑斑及松花绿锈,据说出土于苏北,1941年,曾被钱币收藏大家罗伯昭先生以400银元购得。羅推測,北宋錢自天圣起,率真篆成對,真書建國或有之,果然不出所料,真書建國通寶鄭家相先生早年收藏有之。也有人认为此钱太过离奇,怀疑是建炎通宝改刻而成,但据考证,建国通宝是取建中靖国年号的首尾二字组合而成铸造的货币,却因赵佶的建中靖国年号中的“建中”二字与唐代某年号重复,所以此币刚刚铸成就马上废止,而改铸非年号的“圣宋通宝”、“圣宋元宝”。因此建国通宝极为珍稀,存世量不超过10枚,无法估价,称建国通宝为北宋第一珍稀币并不为过。楷书建国通宝早在清末,民国时期曾被发现,可惜皆已流失,1956年锦州博物馆在发掘清代范子和墓时,曾经出土一枚隶书“建中靖国”钱,铜质厌白,属于夹锡钱一类,实属仅见。请大家欣赏国家博物馆所藏名珍篆书体建国通宝。根据实物考证篆书体建国通宝的版别有三种,均属试铸。
圣宋通宝,直径2.4厘米,穿0.65厘米,厚0.1厘米。钱币完整,未见拼接、挖补、改刻的痕迹,应当是一枚真品古钱。“圣宋通宝”行书旋读,字体与行书圣宋元宝相同,只是“元”作“通”。背右下角现一斜月,左侧边郭有一个直径0.1厘米的圆形深孔,形态较规则,似乎是用作定位用。宋徽宗赵佶于崇宁二年(1103年)铸圣宋通宝,行、篆二体,以一当五,崇宁三年(1104年)乃止。圣宋通宝钱行世只有8个月,世间所见甚少
“靖康通宝”、“靖康元宝”是北宋宋钦宗时期铸造的,他在位16个月就被掳往北方。因此,“靖康”钱铸量很少,“靖康通宝”更为罕见,属国家一级文物。靖康通宝的币质为铜、铁、银。靖康的形制分小平,折二,折三三等式。钱文有篆书,真书和隶书三书体。元宝篆隶成对,通宝篆真成对。书体苍劲善变,版式繁多。其中惟有元宝折二对钱及小平铁钱属于正式铸行,其余皆稀罕品。
靖康通宝的币质为铜、铁、银。靖康的形制分小平,折二,折三三等式。钱文有篆书,真书和隶书三书体。元宝篆隶成对,通宝篆真成对。书体苍劲善变,版式繁多。其中惟有元宝折二对钱及小平铁钱属于正式铸行,其余皆稀罕品。
三十一.应运元宝
北宋时期的应运元宝小平钱,铜质青白,直径2.4cm,厚0.2cm,背有四颗大星纹,背*部泛出黑色,钱纹精美,绣色自然沉稳。
应运元宝的面文以隶书书写,字形质朴,字从上而右而下而左旋读。其钱的为小平钱,铜色青白,钱背上隐约有朵星纹。其钱行于四川一带,因李顺称王五月就战败身亡,此钱流传于世甚少。
‘应运元宝’铜钱目前在全国仅存一枚。物以稀为贵,‘应运元宝’的价值现在700万左右。
北宋时,李顺于994年发动农民起义,攻克成都,建元应运。曾铸应运元宝。李顺死后,部下又铸应感通宝,存世皆罕。此币为北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李顺起义军取成都,建元应运时临时铸币,分铜铁两种,铜品多年未见,铁品近年发现极少。钱文作八分书,书体遒劲古朴。
北宋建立后,由于连年的战争,国防开支大增,统治者在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的同时,加大了对平民百姓的盘剥与压榨,使人民群众饱受苦难。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春,终于引发了遍及全国的农民起义,其中以四川青城的王小波、李顺为首的起义队伍最为强大,提出了“均贫富”、“反豪强”的**口号,广大农民积极响应,因此起义队伍迅速壮大,人数达数十万之众,形成与官府斗争的主力。
公元994年,即宋太宗淳化五年,李顺率兵攻克成都称蜀王,建号“应运”,创建了政权,随之设置施政官衙,任命官吏,并果断推行了一系列创新的法规和制度,得到广大贫苦民众的支持和拥护。为了促使农民政权管辖地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便于民间物资交换流通,便设炉鼓铸了自己铜钱。
对巩固当时农民革命政权和活跃经济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随着岁月的流失,这两种钱存世量极少,故为泉家收藏者所追崇。
中国古代钱币之一。南宋高宗赵构,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铸。“建炎元宝”铸造量极少,钱文篆书,隶书成对,同时期高宗尚铸造有“建炎通宝”,“建炎重宝”,皆罕见,为古钱大珍。
作为宋室唯一赵姓传人,赵构高宗立年号“建炎”作为南宋第一个年号,所谓“建”:建立,所谓“炎”:权威,自是这位曾被任命为“兵马大元帅”的新皇高宗心之所想、志之所向,肯定是在满目疮痍、山河破碎的国土上建立起他高宗的权威,似乎满含复兴的雄心,只是建炎年间,赵构高宗一直是疲于奔命、忙于逃亡,还不断罢黜主战派大臣,一味地策划向金虏求和,并未建立起统帅全民全军抵抗外族入侵的权威,只留下了“泥马渡康王”的滑稽戏。不过建炎通宝、建炎重宝、建炎元宝的铸造发行却可以说高宗登基后表现其继承乃先祖的一大物证,更给后来的钱币爱好者收集和研究留下了美妙的联想。
建炎通宝、建炎重宝、建炎元宝的铸造发行,自建炎元年(1127年)始铸,完全与赵氏乃祖北宋铸钱格*一脉相承,实行对钱制度,以建炎通宝为例,有小平、折二、折三等铜、铁钱,钱文为篆、楷二体,均为对钱,铸量较大,版别也复杂,建炎通宝折二钱,为诸版中最有代表性的钱币,版别有篆楷书、大小字、点建版、省宝版等多种;另小平与折三钱数量相对少一些,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当时钱币流通结构是以折二为主的。建炎重宝、建炎元宝均不多见,尤其建炎元宝铸量极少,价格昂贵。
大宋通宝当十大钱为南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七月后所铸。当时行“大宋元宝”钱,而“大宋通宝”只有铁质小平钱。铜质者仅见背“当拾”大钱一种。制作精整,传世绝少。“当拾”大钱径一寸六分(5.2厘米),重30至35克不等。钱文楷书直读,书法秀丽,拾字从入,是其特征。据云出自宋代大书法家蔡京手笔。按钱文字形又分为瘦书小字及笔划粗壮的大字两种,其中以瘦书者为佳。当拾大钱铸于西川地区,与嘉定折十同监。铸量究竟有多少,则无从查考。流传至今已成为世上罕见的钱币珍品。
其面额分为“准贰佰文省”、“准叁佰文省”和“准伍佰文省”三等。“准”为“平”的意思,“省”为“省佰”,即以七十七文充当一百文铜钱。该铜质钱牌呈狭窄长方形,上端有一圆孔,四周及圆孔有廓;长度和宽度因面额大小而异,“准贰佰文省”长6.2厘米、宽1.9厘米,“准伍佰文省”小型的长7.3厘米、宽2.3厘米,大型的长7.9厘米、宽2.7厘米;面文均为“临安府行用”五个字,背面标明币值,分别为“准贰佰文省”、“准叁佰文省”和“准伍佰文省”;面、背文均楷书,且制作精美。
辽太宗耶律德光,天显年间(927—936年)铸。“天显通宝”四字隶书,旋读,光背无文。径2.4厘米,重约2.7克。此钱制作工整,文字自然,古朴可爱。传世仅一二品而下落不明。1940年北京骆氏曾于大房山获得一枚,经南北泉家戴葆庭、方*雨、马定祥诸氏审定为真品无疑,惜于抗战后期辗转落八日人之手。天显珍品有待新的发现。世存一种仿制品出于清末,钱体较厚,字体呆板,无绣或锈色浮泛,鉴别时应加注意(《中国历代货币》。
中国古代钱币之一。辽国穆宗皇帝应历年间铸造(公元951~969),钱文粗糙,制式为小平,现存世仅有数枚。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辽代应历通宝,直径23.5mm,位列古泉五十名珍之一,珍罕,美品。
辽代辽景宗耶律贤保宁年间(969-978)的铸币,是古泉五十名珍之一,存世量极少,版式有大字、小字、宽缘、细缘、狭穿、广穿、背月纹等区别。其钱文右旋读,书体隶兼八分,浑厚朴拙,古意盎然,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可谓影响了整个辽一代钱风。目前,根据相关资料、图谱及所见所闻,保宁通宝平钱的统计存量大约在数十枚之内,是辽钱中的稀见品之一。
面文贞观宝钱,以西夏文书写,旋读,光背。贞观宝钱是目前已知西夏年号钱中存世最少的一种,颇不易见。2010年嘉德春拍出品一枚,惜品相稍弱,成交价格为11万元。
西夏崇宗皇帝李乾顺,元德年间(公元1119-1127)铸造。版式为折二型钱。钱文楷书,,元德重宝直径一般为2.7厘米,中间方孔边长为0.5厘米。今存世仅有两三枚,珍罕无定价。崇宗皇帝朝另铸造有“元德通宝”钱。
西夏的元德重宝方*雨旧藏一枚已归中国历史博物馆.1982年前后,甘肃发现元德重宝一枚,钱身有裂痕,今在天水,这两枚都是折二型,文字基本一致,和元德通宝楷书小平似为一人所书,另有折三型元德重宝,沈子槎旧藏.元德重宝入选“古泉五十名珍”。
四十一.皇统元宝
皇统元宝:金代钱币,皇统年间(1141-1149年)铸造,制作极为精美。存世不多枚皇统元宝篆书孤品。
崇庆元宝为金卫绍王崇庆年间(公元1212年)所铸,由青铜铸造。有“崇庆元宝”、“崇庆通宝”两种。近年发现元宝钱为楷书与篆书对钱,形制有小平,折二,折五,折拾型几种。旧谱载有当五大钱(即折五,直径在3.3--3.6厘米之间),近年折拾型大钱也面世几枚。银钱也发现不多枚。通宝有小平、折二两种,钱文仿瘦金体所制。崇庆元宝传世极少,有书籍称其为“孤品”,实际上据了解目前全国保存有20枚左右的真品,且有几个版别。
民国泉家著书称:崇庆元宝史志不载。唯辽中出土一枚孤品,大如折五,形制与文字近似泰和重宝。“崇庆元宝”四字作玉筋篆,旋读,光背无文。钱体铜色青白,制作精整,文字秀美,仿崇宁钱制,然仔细推敲仍不免匠气。近代京沪诸多泉家皆审为赝品,而钱币学家郑家相以为当属金泉。然时过境迁,随着全国性的泉藏热,昔日泉谱已付笑谈。
金代卫绍王完颜永济,至宁元年(公元1213)铸造。存世仅有一枚折五型铜钱孤品,书体与北宋崇宁小平楷书相似。珍罕无定价。
至宁元宝原有小平、折五各一品;小平已经泉家审定为伪作。折五钱形制大小及文字风格与崇宁通宝雷同,文字遒劲,制作精好,唯铜色红紫有异。前泉家多人疑为崇宁通宝改刻,古钱学家郑家相氏以为决非赝品,并以崇庆元宝折五钱与之相互印证。
金宣宗完颜询贞祐年间(公元1213~1217年)铸,并配合贞祐钞发行。钱文楷书直读,有平钱、折二、折三3种,均珍。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一枚,2007年嘉德秋拍一枚贞祐通宝小平,成交价格为20万元。
蒙古汗国在改称元以前称大朝时(公元1227年)铸。钱文楷书,直读,光背无文。有银质、铜质两种,均为小平钱,存世极少,铜质更罕见。
“大朝”乃蒙古成吉思汗铁木真建立蒙古汗国时的国号,源自铁木真衷心倾慕的契丹太祖阿保机所建的契丹汗国的国号“天朝”。契丹太祖阿保机是唐末至元中期四、五百年间,被北方各民族所共同景仰和崇拜的最伟大的传奇帝王,是被北方各民族当作萨满教最高大神太阳神所祭奠的神话人物。这种景仰和崇拜,从元纂编的《辽史太祖本纪》可清晰地得到印证。《辽史太祖本纪》实际上就是天帝之子阿保机,到人世拯救北方各族人民,与各种邪恶势力战斗,并取得胜利,最后成神升天的故事。阿保机化家为国、化祖为神,先统一北方再取中原的**主张深深地影响着成吉思汗。他决心完成阿保机未竟的统一环宇的宏愿,为表示他对阿宝机的倾慕深情,在建立蒙古汗国之时,他把国号定为“大朝”,把阿保机契丹汗国的国号“天朝”去掉天顶一横以示尊重。大朝铸造了大朝通宝、大朝金合等大小不一的国号钱。
“中统元宝交钞”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由官方正式印刷发行的纸币实物(宋代纸币至今无实物)。刻版印制时间为元代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的忽必烈时代。这种纸币已与现代的钞票别无二致。“中统元宝交钞”为树皮纸印造,钞纸长16.4厘米,宽9.4厘米,正面上下方及背面上方均盖有红色官印。
元武宗海山至大年间(公元1308~1311年)铸造,文字形制精美,背有纹饰,疑为开炉试铸。
大元国宝非行用钱,可能是初铸大元通宝时的开炉样钱,也有认为是供养钱的,此钱铸时短,铸量不多,流传下来的实物极为稀少,2011年嘉德春拍一枚大元国宝背云龙纹成交价格为13.8万元。
元朝顺帝至正年间(公元1341-1368)铸造.均为大钱,用以代表交钞与纸币并行。钱体厚重,制作精良。有折十,二十,三十,五十等几型。面文“至正之宝”为端丽楷书,直读。背穿上“古”系记江西吉安道监制;穿右“权钞”二字可作权当银钞解。穿右为币值银重,所见有“伍分”、“壹钱”、“壹钱伍分”、“贰钱伍分”及“伍钱”五种。“伍钱”即值银钞半两、铜钱五百文,为“权钞钱”之最大者;径达8厘米,重120克左右,系有史以来出现之最大行用方孔圆钱。以铜钱权钞行使,又称“至正权钞”。钱文书体特别俊秀流畅,与“至正通宝”一类书法相同。这类铜钱均比较罕见,价格极高。
背面有字的天启通宝是明代的,明光宗未铸钱,因其在位仅数月,未及铸钱,其子明熹宗于天启元年先补铸其父年号“泰昌”钱,称“泰昌通宝”。此钱为小平钱,真书直读,铜色淡红,也有黄铜钱,版本不多,有背月,背星钱,还有钱径达2.9厘米,大如折二钱的宽郭大样钱;也有钱径2.3-2.4厘米的小钱。明熹宗铸泰昌通宝钱只一年,次年便开铸“天启通宝”,同年设立了户部宝泉*,称“钱法堂”,从此由户部主管铸钱。所铸钱币主要用于军需,军队的铸钱炉只保留西北三镇,东南的一律取消,这时全国形成了三个造币中心,分别为两京及四川地区,但天启三年(公元1628年),宦官魏忠贤专权,宦官乱政,滥铸情况又出现,地方钱*大量出现,因此所铸的天启钱版本极多,差异大。钱背文大量的出现记地,记*,记重等形式。此前仅万历时期出现过,但版本有限。所以明朝钱币制式的复杂时期是从天启年间开始的。天启年为了弥补财政的亏空,继以往的方法,仍采用增加铸钱量来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全国各省钱*滥钱恶钱,好赚取利润。大量的轻劣钱掺入官钱充数,与明朝前期制钱力求精整美观的传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天启通宝”初铸为小平钱,后开铸当十钱。天启五年,因官私所铸大钱过多过劣,下令停铸,并由朝廷出白银,回收当十钱,其大钱铸期不过三年;天启钱钱重原定一钱三分,千钱重八斤八两,但后来由于官铸过于滥恶,小钱仅重七分,千钱仅重四斤八两,含铜量不足三成。此外有一种用日本铅锡销熔入铜所铸的铜呈折色的“折沙钱”就是此时所铸。天启小平钱分背无文和背有文两大类,背文比万历钱复杂,背铸有星月纹的种类多;背有文分记重,记事,记*、记地。背记事为“奉旨”二字,是当时宦官、大臣奉旨办事造钱的意思。“天启通宝”小平钱不仅背文多,其它如字文大小,文字水平,轮郭宽窄,钱文结构也有诸多不同,很复杂多变。“天启通宝”当十钱也分背无文和背有文两类,折二钱则大都背无文,存世也较少。这两种钱皆较少见。
元末南方起义军红巾军领袖徐寿辉公元1358年铸“天启通宝钱”,该币质地为紫铜,就式样有小平钱、折二钱、折三钱三种,钱文有楷书和篆书两种,由于从发行到停铸仅经历了一年,因此元天启通宝比较珍稀,尤其是篆书折三天启钱为一级品,为可遇而不可求之神品;而明天启钱则版式较多,有小平钱、折二钱、折三钱、折五钱、折十钱多种,质地也为黄铜,但钱文却均为楷书。元天启钱光背,而明天启钱背丰富多彩,背字有:日、月、工、户、浙、京、新等多种,纪值有二、十、十一两等,当然还是以光背为常见。
天国背通宝当十是太平天国建都南京后第一批试铸的通用钱币,因不久即改铸太平天国圣宝钱而属临时过渡性的钱币,因此铸额有限而十分罕见.
答案:当然!!
小唐刚开始接触古玩的时候,特别忌讳残器,俗话说“瓷器碎了边,不值半文钱”。一件东西甭管价值如何,但凡有个小磕小碰,看着就让人膈应。
清代乾隆釉彩大瓶(多处小修,表面磨损和划痕严重,少一只“耳朵”)
可这几年,市面上好东西越来越少,想找件老东西都难,精品那更是水涨船高,让人望而生畏。
秉着“宁收精残不收赝全”的理念,小唐也关注起了残器的收藏市场。
嘉德四季拍卖会中,一件断头清代釉里红团花纹摇铃尊拍前参考价仅为1,000-2,000,最终以138万成交,溢价1380倍!它实力证明了:残器也疯狂!
伦敦苏富比一件直径44.5cm;高8.3cm有冲、有残缺的青花大盘原为北美私人收藏,拍前估价30-50万,最终以5,35万英镑成交!约合人民币4811万!
这个盘子口沿有不少磕碰痕迹,底部有非常明显的冲线。即便如此,这件带有浓郁波斯风格青花盘还是赢得买家青睐,溢价逾17倍!古瓷器收藏永远不缺市场,缺的只是精品!
看到这可能有朋友要问了,什么样的残器有收藏价值呢?
依小唐看首先要美,就像维纳斯即使是残了,那也是残缺美。咱就说瓷器,要器型美、纹饰美、工艺精,根红苗正的。不是说纵有家才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么,要搞就搞宋代名窑、明清官窑,再不济也要明代、清三代民窑中的细路精品瓷。
再着,要挑稀罕少见的,万一碰到以一个有研究价值的,那就赚大了。
当然了,买的时候,还是要尽量找残损小,容易修的。如果器型基本完整、纹饰也没大毛病,一点小冲、小磕那就不叫事,找个手艺好的修一下根本看不出。但是要说一点,不要拿修复的残器坑人,诚信比啥都重要。
说到残器修复,就有一些资深藏家专门收集锔过的瓷器,锔的钉越多也就越珍贵。这里小唐要给大家隆重介绍一下“世界上最著名的残器”——“马蝗绊”。
本身是一只南宋龙泉窑梅子青六瓣花形茶碗,但其身世却不平凡。据记载,南宋淳熙年间,日本武家之首平重盛为开展对宋贸易,向南宋京城育王山寺庙布施了大量黄金,寺庙住持为表谢意,便将此碗赠予平重盛。
到了明代由于该茶碗底部出现了一道冲线,当时的幕府边派遣使者携带茶碗重赴中国,希望能重新打造一只。
可惜明朝的龙泉窑早已不复往日辉煌,工匠便在底部用六枚焗钉重新焗住使之牢固,焗钉宛如硕大的蝗虫。“蚂蝗绊”由此得名。
说了这么多,大家一定对古玩残器有了新的认识,如果碰到一件好的残器,你不会心动吗?
稀有而价值高的在博物馆和历代的收藏大伽手中,存世量大的不能达到四位数的价格,网络上传的是骗*。
北宋古钱币熙宁重宝算珍品吗
熙宁重宝真戚扒书光背折三价格表有标价20000,听说现在30000—35000,很多不是真书冒充真书的,兄高铅昌可以查一下激缺资料
古钱币五十珍品|时期|图片|十大真品
我们来讲讲古代钱币五十珍品:
桥足半釿布:古钱五十珍品之首,战国时期铸币。铸造于战国早期,主要流通于魏国,基本形制为首部平实、圆肩(或平肩)、圆裆、方足。钱文纪地、纪值,一般分二釿、一釿和半釿三等。除此之外,当时楚国地区也曾铸行过钱文分别是“殊布当釿”和“四布当釿”的长足釿布。
布币,因形状似铲,又称铲布,从青铜农具鎛演变而来,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流通于中原诸国的铲状铜币。铲状工具曾是民间交易的媒介,故最早出现的铸币铸成铲状。
最初的布币,保留着其作为工具的模样,留有装柄的的銎,原始而厚重,后来逐渐减轻,变薄,变小,币身完全成为片状,便于铸造和携带。
三孔布是中国古代钱币的一种。战国晚期,赵国,青铜,由圆足布演化之别种;首与两足部各有一小圆孔,故名。三孔布背文皆以“朱”“两”纪重,首开“铢”、“两”纪重制,对后世影响极大。旧称“三窍布”。铸于战国晚期约公元前3世纪左右。三孔布铸造精工,形制奇特,品相端美,传世及出土数量极微,迄今国内仅藏数十枚,中国古钱“五十珍”之一。
三孔布是中国古代钱币的一种。旧称“三窍布”。铸于战国晚期约公元前3世纪左右。形同圆首、圆肩、圆足、圆裆;独具的特征是:布首及两足各有一只圆孔,故称“三孔布”。面文多为地名,背文有纪重和纪值文字。分大、小二型,各布均以“两”、“朱”计重。大布通长5.5厘米,重8克上校,背文“十二朱”即半两。大小布值恰好为2:1。世传三孔布面文有:上尃、下尃、上苑(艾)、安阳、南行唐(鱼阳)、北九门、文雁乡、相、阿、妬邑等;1983年山西朔县又出土一枚仅见的“宋子”,计约15种左右。三孔布铸造精工,形制奇特,品相端美,传世及出土数量极微,迄今国内仅藏数十枚,中国古钱“五十珍”之一。
明刀是燕国最重要的法定货币,明刀铸于燕国商品经济最发达时期。总的发展趋势是:刀的长度逐渐变短,刀身由宽逐渐变窄,刀身由圆折背逐渐变为方折背。明刀铸造技术略逊于齐刀,尤其在含铜量方面明显低于齐刀,一般含铜仅有35~45%,有时铅、锡含量多达45~58%,这可能和燕、齐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有关。在河北省易县燕下都遗址中,发现有铸钱作坊的遗迹,除出土明刀外,还有不少的泥范,范为长方形,一范之上并列五模。在河北省承德还发现有石质铸范,可知当时铸范质地不止一种,铸地也不止燕下都一处。
晋阳匕
晋阳匕,又称圆首刀、直刀、赵刀。是战国时期的铸币。
晋阳匕的形态轻薄,钱文有“甘丹化”、“甘丹”、“白人化”、“白人”、“王化”、“城”等几十种。
在战国时期,刀币在各国比较流行。约在公元前3世纪,赵国晋阳(今山西太原晋源),另说是魏国晋阳(今山西永济虞乡),所铸的“晋化”、“晋阳化”、“晋阳新货”刀币。还有一种晋阳半特小直刀,通长仅有9--10厘米,不仅比“大刀”币的长度短了3厘米多,而且刀身平直,无狐曲,所以,被称为“晋阳小直刀”。
齐刀为齐国铸造的货币,主要流通在齐国(今山东半岛地区)。齐刀比较厚重,以厚大精美而著称,基本形制是尖首、弧背、凹刃,刀的末端有圆环,面、背有文字或饰纹。
齐国在姜氏公室时代大约“刀”、“布”、“圜钱”都在民间流通过,现在还无法确知,与三晋的情形不会有很大的差异。春秋末期,大夫田氏专权,大力推行刀币,为其谋国篡位的手段之一,刀币开始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到周安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79年),田氏灭姜氏而建立了齐国,其刀币就逐渐成为齐国的法定货币。
齐刀背面文字纪数字的不多,绝大部分纪1个文字或纪两个文字,如土、日、吉、司、正、至、公、化、人、立等单字,齐法化3字刀有纪“法甘”二字的,即墨刀上多见纪“大行”、“法甘”、“安邦”等双字,所有齐刀背面刀身上都有3条横纹和1个十字星纹,还有的刀币背面只有符号,没有文字,对这些背字和符号,让人难以释意。2010年10月15日《收藏拍卖导报》介绍了一枚银质齐六字刀。下面是银质即墨法化,185毫米60克。
战国“东周”圜钱,直径27mm,此泉为战国诸钱中之大名誉品,位列古泉五十名珍之一,极罕见。嘉德08年秋拍出品,成交价61600元。
公元前441年,周考王封其弟揭于河南城。此城在洛阳之西,故称其国为“西周”。西周君曾铸造“西周”圜钱,钱径2.7厘米左右,枚重3.8至5克不等。公元前367年,西周惠公封其少子班于巩地。巩地在洛阳之东,遂称“东周”。东周君亦铸行“东周”圆孔圜钱,钱径2.6厘米,重4至4.5克。旧谱曾收录一种钱径4.1厘米大的“东周”圜钱,此属于大型者,均真。“西周”与“东周”圜钱当年铸量不多,流传至今已成珍稀泉品。—关汉亨著《中华珍泉追踪录》。
“共屯赤金”圜钱,现藏上海博物馆。青铜质。形制为圜钱,圆穿,面有币文“共屯赤金”,共系原战国时期魏国境内地名,地望今河南辉县,故知为战国晚期魏国所铸行。
壮泉四十是中国古代钱币之一,是西汉末年王莽政权所铸造的六泉之一。西汉末年王莽政权所铸造的六泉之一,铜质精良,文字精美,悬针篆。篆体泉字中竖断为两截,乃王莽泉之特点,按照新莽货币制度一枚“壮泉四十”可以换取40枚五铢钱。由于新莽货币制度在于利用虚值大钱快速搜刮民间财富,自然得不到民众的支持,六泉十布制度旋即即废。“壮泉四十”流通时间不长,铸造量又不大,存世极其罕见,为中国古代钱币之大珍,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
新莽时铸钱。上部方孔圆形,有直读“国宝金匮”;下部方形,“直万”两字直书于两竖纹之间。传世仅两枚。新莽“国宝金匮”钱传世极少,向为泉界所珍视。关于“国宝金匮”钱之用途,历来泉界争论颇多,但其流传、作伪及出处等事,却鲜见提及。西汉末年王莽政权“新”铸造钱币,形制特殊,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为方孔圆钱形式,直径为3厘米,面文为篆书“国宝金匮”四字,旋读,悬针篆。下以短颈联方形泉身,边长为2.8厘米,身面、背有直纹两道,纹内直书悬针篆“直万”二字,背无字。新莽实行黄金国有,令发将黄金输于御府,发给国宝金匮直万作为凭证,非流通之钱,有人认为是流通货币,因为折价太高而没有正式进入流通领域。也有另外一种意见认为该物并非货币,而是藏金柜上的拉手或者装饰之类,象征着王莽拥金无数。现今只有一枚完整钱存世,另有一枚只存上部半枚,且流失海外,不知所踪。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新莽实行黄金国有,令发将黄金输于御府,发给国宝金匮直万作为凭证,非流通之钱,真品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大泉五十,铸行时间仅13年,但却是王莽新朝通行货币中流通时间最长、铸量最大的货币。此泉看似型制单一,但其版别多,内涵丰富,近年不断有新品种面世,尤其是背有纹饰、吉语及动物图案的版别。.
说明:三国时期东吴占据江南,孙权建都于建业(今江苏南京)。据史书记载,嘉禾五年(公元236年)始铸货币,有大泉五千、大泉当千、大泉五百、大泉五十。零星发现的大泉货币中,以大泉当千、大泉五百较多,大泉五十、大泉五千极少见,都为三国东吴钱中名品,吴国钱币整体字形灰暗,一般模糊,字浅,保存不易。本品大泉五十形制特殊,诸谱无载,首见。
三国。六朝铸币:东汉末年开始,社会动荡加剧,经济状态和货币流通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在群雄割据的社会*面下,各个政权纷纷铸造各种虚值货币对民间百姓进行经济上的掠夺以支撑其军事需要。这一时期铸币品种繁多,且均具有各个政权的文化特点,其中部分品种由于虚值过大或政权存在时间过短而没有形成流通规模,可谓“胎死腹中”称为今天的珍稀古泉。
中国历史上最珍贵的50种古钱币,看看你家里有没?
玩钱币,怎可不知道古泉五十名珍,古泉五十名珍顾名思义:50枚极为罕见珍贵的古钱币。历来就是泉界收藏者倍受推崇的至上珍品,拥有一枚就可以傲视群雄!
但是随着近年全国工程建设如火如荼,全民收藏热和淘宝热的兴起,很多原古泉五十名珍中的孤品、珍罕品陆续几枚、几十枚甚至上百枚的被发掘出来。而一些原来史书上未见记载的极为希见的新品也得以重见天日,有的品种的发现足以改写历史。基于此,小编夙兴夜寐,挑灯奋战,查阅了大量资料、图谱以及近年知名古钱币拍卖会的记录,精心汇总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品鉴。在小编心中,他们可以被称为“新古泉五十名珍”。一起欣赏一下吧。
1.桥足半釿布:为传统古泉五十珍之首。战国时期铸币。系从空首布演化而来,因其钱文多铸有货币单位“釿”字而得名。产生于战国早期,主要流通于魏国地区。基本形制为首部平实、圆肩(或平肩)、圆裆、方足。钱文纪地、纪值,一般分二釿、一釿和半釿三等。除此之外,当时楚国地区也曾铸行过钱文分别是“殊布当釿”和“四布当釿”的长足釿布。目前桥足半釿偶有现身,传闻成交金额均以百万计,近年国内暂无官方上拍记录。
2.三孔布:是先秦货币中最为珍贵的品种,是现今钱币界公认的名珍之一。如今发现的“三孔布”大概有三十余种,实物除博物馆藏品外目,大多流失海外。而拥有一枚流传有序的“三孔布”,也就意味着能称得上古钱币收藏家。三孔布因形制特殊,存量极稀,是先秦货币中最富神秘色彩的一类,如今已发现的品种除“牟”字(包括大、小二型)已过10枚外,其余均在10枚以内,不少是仅见的孤品,其收藏价值自不待言,2010年嘉德春拍一枚“武阳”背“两”三孔布,仅见品,成交价格为352.8万元,至今是古钱币拍卖的最高纪录。
3.齐返邦长法化:俗称六字刀,系齐刀中最享盛誉之品。齐返邦长法化是中国最早的纪念币,。“齐返邦”即齐国重新建立政权之意,“长法化”即实行法定货币之意,被称为齐王复国纪念币。铸期及币文至今未有定论。关键在第二字,前人大多倾向于“造”。“造邦”义“建国”,遂断六字刀为齐桓(前685—643年)或田齐开国(前378年)所铸。今释“返邦”义“复国”,指襄王退燕。由莒重返都城临淄(前279年)后所铸。六字刀形同三字刀,然不断缘,制作尤精,文字隽秀。通长约18.5厘米,重45克左右。背面除无文者多铸一字,为化、上、工、吉、日等。六字刀因传世甚少,弥足珍贵。2011年嘉德春拍一枚齐返邦长大刀背日六字刀最终以149.5万元的价格成交,创下齐刀拍卖纪录。
4.言阳新刀:旧译作“晋阳新化”。言字前人多误认为"晋”字,言阳疑即西汉时西河郡之圁阳,战国早期属魏国,后归于赵,此刀形制和蔺刀相似,当属赵国所铸。言阳刀存世几位罕见,目前市场价约20-30万元。
5.共屯赤金:共屯赤金圜钱存世罕见,是先秦名珍之一,“共”为战国时期地名,在今河南辉县,1982年山西省侯马市战国墓中曾出土一枚,近年国内无上拍记录“共屯赤金”铜质,直径43毫米,系战国中晚期(公元前4-前3世纪)魏国所铸。主要流通三晋地区,圆孔,面无廓,背平,为早期圆孔圜钱。近年国内无上拍记录。
6.共少半釿:战国时期魏铸币,流通于三晋、两周地区。在魏铸圜钱中,纪“共”字地名的有“共屯赤金”、“共”、“共少半釿”三种。前两种相当于一釿币,重量通常在12克左右;后一种为小型半釿币,重量只有一釿币的四分之一。“共少半釿”圜钱存世不超过八枚之数,极为珍罕,丁福保《历代古钱图说》中曾有拓本,评级无定价,因实物已轶,众泉家难窥其庐山真目,一直误认为是臆造品或改刻赝品。近年实物出土后,证实了其存在。2010嘉德春拍一枚共少半釿圜钱的成交价格为43.68万元。
7.国宝金匮直万:国宝金匮直万钱币铸造于西汉居摄二年(公元7年),由王莽铸造;形制特殊,犹如一把打开财富宝藏的金钥匙!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为方孔圆钱形式,直径为2.6厘米,面文为“国宝金匮”四字,旋读,悬针篆。下部为正方形,边长为2.5厘米,内有两条竖棱,中间直书悬针篆“直万”二字,顶部有“天府”二字,周身柔润,背面顶部有“蟾宫”二字。有人认为是流通货币,因为折价太高而没有正式进入流通领域。也有另外一种意见认为该物并非货币,而是藏金柜上的拉手或者装饰之类,象征着王莽拥金无数。民国时期曾发现一枚,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21世纪初咸阳市曾出土过数十枚残件,较完整者有数枚。钱文有直万二字,是已知面值最大的铜铸币。近年国内无拍卖纪录。
8.国珍金匮五千:西汉末年王莽政权铸造,形制同“国宝金匮直万”,按照新莽币制,一枚国珍金匮五千可兑换5000枚五铢或小泉直一,首部面文篆书“国珍金匮”四字,对读,身部直书“五千”二字。21世纪初在西安被发现,现属仅见。价值无法估量,目前可称独一无二的珍品。
9.大泉五千:公元239-246年。三国吴钱,孙权赤乌元年至九年(公元238-246年)所铸大钱。篆书“大泉五千”四字旋读,一当五铢五千。是继王莽后最大的虚值钱。早期就入评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至今亦鲜有发现,2011年嘉德秋拍出品一枚,估价20~35万元,未成交。
10.太夏真兴:相传公元419年,大夏国国王赫连勃勃还都统万(今陕西靖边白城子),改元真兴并铸“太夏真兴”钱。大夏(古时“太”与“大”同义)乃国号,真兴乃年号。“太夏真兴”钱是我国最早的一枚国号、年号并铸在一起的钱币,存世稀见。太夏真兴目前发现共7枚(含博物馆馆藏),近年国内无拍卖纪录。
11.咸通玄宝:唐朝唐懿宗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桂阳监铸,直径2.2厘米,钱文四字隶书而含魏碑风骨,直读,章法匀称有力,因铸而未行,故传世绝少,唐钱第一珍,也是老古钱五十名珍之一,国家博物馆有藏,绝珍,其中一品为新近窖藏发现,发现于四川新都。目前市场参考价在30万元左右。
12.开平通宝:此钱据传为五代后梁太祖朱温开平年间(907-910年)所铸造,但史书没有记载。存世钱币有“开平通宝”,“开平元宝”各一枚,由于皆系孤品,有无确切的史料记载,真伪难辨,现藏于宏源阁博物馆。此外,存世有少量开平元宝小铅钱。今天流于世上的开平通宝钱仅有大钱一种。它的形体仿照开元钱,但铸造制作上更粗糙,边廓不整齐。其钱径约3.4厘米,重量不能测定。开平通宝为五代第一珍品,近年国内无上拍记录。
13.天德重宝背殷:五代十国时期南闽政权铸造。公元943年,王审知第三子王延政杀兄自立,称帝于建州,改国号为殷,建元天德,共历2年,铸造有“天德通宝”和“天德重宝”背“殷”钱。根据文献记载,“天德通宝”有铜铁两种,但铜钱仅见数枚,铁钱有折拾型大钱留世。“天德重宝”背“殷”钱也分铜铁两种,其中铜钱有大样和小样之分,面文也有隶书和楷书的区别,有“宝”字“足”部作隶笔,钱币界成为隶宝天德,依据旧谱讲解尚有折拾型【天德重宝背殷】大铜钱传世,极其罕见,惜拓图已残缺。老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2011年嘉德春拍一枚天德重宝背殷,成交价格25.3万元。
14.天策府宝:十国时期楚国马殷所铸。后梁太祖朱温开平四年(公元910)六月,以唐太宗故事开天策府,加楚地割据势力马殷为天策上将军,马殷因铸“天策府宝”大钱以记之。翻开我国的钱币史,在所有的古钱币中,专为纪念天策府而铸造的钱币,除“天策府宝”钱币外,是绝无仅有的,所以,“天策府宝”钱币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纪府钱币。天策府宝早期即入选老古泉五十名珍,得之不易。2012年6月华夏古泉拍卖一枚天策府宝,成交价格为30万元人民币。
15.大蜀通宝:“大蜀通宝”为五代十国后蜀高祖孟知祥明德年间所铸。《历代古钱图说》中标明民国时期曾有3枚“大蜀通宝”现世,分别被3名古币专家收藏,后3人过世,古币下落不明。大蜀通宝为老古泉五十名珍之一,存世罕见,近年国内无上拍记录。
16.保大元宝: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李璟保大年间,楚马希萼奉南唐为正朔时所铸。此泉位列老古泉五十名珍,其字文雄健深峻,形制深厚朴拙与楚钱风范极类,存世罕见。2010年嘉德秋拍成交一枚,成交价为78.4万元。
17.大齐通宝:“大齐通宝”,是南唐开国皇帝李弁铸造的第一种南唐钱币。吴天祚三年(937),徐知诰(李弁)即帝位于金陵(今江苏南京),国号大齐,年号昪元(937—942)。昪元三年改国号为唐,即南唐。其国号大齐时铸大齐通宝,。过去曾有唐黄巢铸说,后被否定。早期仅发现两枚。一枚的右上方缺一角,钱币界称之为“缺角大齐”,另一枚的钱上钻有4个小孔,被称为“四眼大齐”。“缺角大齐”由清朝的江南名士戴熙所藏,当时就有人愿用高价收买,戴不忍割爱,太平军攻进杭州,戴投水自尽,死前将大齐通宝等物深埋地下。后人为了得到这杖稀世真品,争相购买戴宅,掘地数次,终无所获。“四眼大齐”是上世纪20年代泉学家戴保庭和朱克壮在江西鄱阳农村孩童踢的毽子上发现的,此枚大齐通宝虽然不缺角,但因为做毽子,被钻出四个小孔。后被著名收藏张叔驯重金购得,藏之密室,从不示人,且因而自号“齐斋”,其对“大齐通宝”的珍爱可见一斑。大齐通宝唯其罕见,弥足珍贵。近年又陆续发现两枚,极其珍罕,国内暂无上拍记录。
18.飞龙进宝:南汉高祖刘暠白龙元年(公元925年)铸币。乾亨九年(925年)八月,改元白龙,刘岩也改名刘龑,取飞龙在天之意,铸飞龙进宝,仅见大钱两枚,小钱一枚。飞龙进宝”大钱,著名的钱币收藏家马定祥断其为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国王刘岩改名刘龚时(公元841年)特铸的庆典钱,是我国历代古钱中奇珍之品。“飞龙进宝”银质大钱,存世更是极少,罕见品,泉界大珍。飞龙进宝存世罕见,加上性质特殊,为旧古钱五十名珍之一,国内暂无上拍记录。
19.永安一十、永安五百:五代时期燕国刘守光所铸,时当公元911—913年。分铜、铁二种,隶书对读。铜钱极少而铁钱较多。“永安一十”与其它四字钱文位置不同,先右左后上下。以一当它钱十。同时铸有“永安一百”、“永安五百”、“永安一千”三种铜、铁钱。钱文位置与“永安一十”同。在今北京地区出土。不见史书记载。过去有人以为“永安”是年号,疑为西夏钱。后根据文字、制作和出土地点,确定为幽州(治今北京)节度使刘守光称帝(国号燕,年号应天,911—913年在位)所铸,永安一十、永安五百存世量均寥寥数枚,国内无上拍记录。
20.建国通宝:北宋宋徽宗赵佶有建中靖国年号,但建国通宝仅有篆书,楷书小平对钱各一其中篆书钱铜色金黄,狭穿大字,面带黑斑及松花绿锈,据说出土于苏北,曾被钱币收藏大家罗伯昭先生以400银元购得。也有人认为此钱太过离奇,怀疑是建炎通宝改刻而成。但据考证,建国通宝是取建中靖国年号的首尾二字组合而成铸造的货币,却因赵佶的建中靖国年号中的“建中”二字与唐代某年号重复,所以此币刚刚铸成就马上废止,期间还铸有篆书体“靖国通宝”与楷书体“靖国元宝”小平钱,而后改铸非年号的“圣宋通宝”、“圣宋元宝”。因此建国通宝极为珍稀,存世量不超过10枚,无法估价,称建国通宝为北宋第一珍稀币并不为过。近年国内无上拍记录。
21.皇祐元宝:北宋仁宗皇祐年间铸,之前未见记载,为近年发现之北宋珍品,目前仅见三枚。2012年保利春拍一枚皇祐元宝小平成交价格为43.7万元。
22.嘉祐重宝:北宋仁宗嘉祐年间铸。此钱前谱无载,为近年新发现品种,应为试铸性质,目前为仅见。2010年嘉德春拍成交一枚,成交价格33.6万元。
23.绍圣重宝:北宋哲宗绍圣年间铸造,此钱也应属于试铸,存世极其稀少,绍圣重宝所见仅隶书、行书两种版式,均属珍品,估价在20-30万元。
24.圣宋通宝:宋徽宗赵佶建中靖国(公元1101年)至崇宁(公元1106年)期间铸,非年号钱,有数种版式,均罕见。圣宋通宝分为小平光背、小平型背“当伍”和折二型背“当五”三种,应为试铸性质,存世极稀,居中国古钱珍品之列,近年国内无上拍记录。
25.应运元宝:北宋建立后,由于连年的战争,国防开支大增,统治者在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的同时,加大了对平民百姓的盘剥与压榨,使人民群众饱受苦难。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春,终于引发了遍及全国的农民起义,农民起义领袖王小波、李顺为首在青城起义,得成都,所建大蜀国,应运元年(公元994年)铸于成都。大蜀国政权存在时间虽短,却极为重视发展经济,铸有“应运元宝”铜钱和“应运通宝”铁钱两种货币,这在我国农民战争应运元宝史上是空前的。应运元宝铜钱存世量极少,近年国内无上拍记录。
26.应感通宝:李顺于994年发动农民起义,攻克成都,建元应运。先铸应运元宝。是年五月李顺战死,部下又铸应感通宝,存世皆罕。近年国内无上拍记录。
27.元符重宝:宋哲宗元符年间铸,隶书,存世极少,应属试铸,并未正式发行,近年国内无上拍记录。
28.靖康通宝:靖康通宝”是老古泉五十名珍之一,北宋宋钦宗时期铸造的,他在位16个月就被掳往北方,因此,“靖康”钱铸量很少。历年北宋钱出土不计其数,难得有靖康钱。靖康钱铸量很少,能遗留下来的极为困难,“靖康通宝”更为罕见,靖康钱均被泉家视为瑰宝,属国家一级文物,因此一枚靖康钱的发现,往往引起钱币界的重视和报刊的关注。2015年华夏古泉上拍一枚靖康通宝,钱体有牛毛裂纹,最终成交价216000元。
29.建炎元宝:南宋高宗建炎年间铸,仅见小平钱,钱文篆、隶成对,铸造量极少,目前市场价格在15万元左右。
30.神册通宝: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立的第一个年号神册年间(916年)所铸,目前仅发现2枚,极为珍罕,国内无上拍记录。
31.天显通宝:辽太宗耶律德光,天显年间(927—936年)铸。“天显通宝”四字隶书,旋读,光背无文。径2.4厘米,重约2.7克。此钱制作工整,文字自然,古朴可爱。传世仅一二品而下落不明。1940年北京骆氏曾于大房山获得一枚,经南北泉家戴葆庭、方*雨、马定祥诸氏审定为真品无疑,惜于抗战后期辗转落日本人之手。天显珍品有待新的发现。世存一种仿制品出于清末,钱体较厚,字体呆板,无绣或锈色浮泛,鉴别时应加注意。天显通宝为老五十名珍之一,极其罕见,近年国内无上拍记录。
32.会同通宝:会同通宝是中国古代辽国(契丹国)铸行的金属方孔圆钱之一。始铸于辽太宗(耶律德光)会同元年,即公元938年。会同这个年号一直用到公元947年,那年耶律德光改元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