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冷卷跟热卷区别(冷卷弹簧和进曾情完老燃山死很热卷弹簧区别》?)

admin 2024-01-11 16:43:52 608

摘要:冷卷弹簧和进曾情完老燃山死很热卷弹簧区别》? 区别:主要是退火的时间不同。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热卷弹簧是先卷然后退火,而冷卷弹簧是先退火,然后卷。跟钢材的冷轧与热轧类

冷卷弹簧和进曾情完老燃山死很热卷弹簧区别》?

区别:主要是退火的时间不同。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热卷弹簧是先卷然后退火,而冷卷弹簧是先退火,然后卷。跟钢材的冷轧与热轧类似。注:弹簧制作方法冷卷弹簧制作方法:卷制→去应力退火→两端面磨削→(抛丸)、(校整)、(去应力退火)→立定或强压处理→检验→表面防腐处理。热卷弹簧制作方法:落料→端头加工(轧扁或锻扁)→加热→卷簧→淬火→回火→磨端面→压缩→(负荷测试)→喷丸(清理)→涂装。

热卷和冷卷有什么区别啊?

热卷和冷卷有什么区别:加工成形的方法不同,一个是热加工顷腊,一个是冷加工.热板与冷板又有什么区别弯举:一个是热轧一个是冷轧;同时它们的性能和表面质量也不同.所用设备要求也埋乎碧有区别.

不锈钢热轧和冷轧有什么区别

热轧和冷轧的主要区别是:不锈钢中的冷热加工工艺是相对的,超过相变温度912摄氏度时就是热加工,低于这个温度是冷加工,相比我们接触的铁匠铺里打铁的这种工艺,还是有所区别的。

本周不锈钢厂结算价对比:太钢304冷卷累计下调250东特316L热卷累计下调90

扫码关注我们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不锈钢知识 - 搜档网

一、不锈钢实物状态

不锈钢分类:管、板、型、线

1、管是指不锈钢管

4、不锈钢板根据加工工艺分为:冷轧板、热轧板

(1)、冷轧板又分为:冷轧卷、冷轧盒板、冷轧平板

A、冷轧卷厚度范围:(0.30mm-3.00mm);宽度为切边(1000mm、1219mm)、毛边(1000

B、冷盒板厚度范围:(0.30mm-3.00mm)宽度X长度为(1000X2000、1219X2438)

C、冷平板:是冷卷开平、冷盒板开包后产生的平板

A、热卷的厚度范围:(2.80mm-6.0mm);宽度分别为切边卷(1000mm、1500mm);毛

卷切盒板太钢六轧板:宽度为(1000mm、1000毛);长度为1800mm

B、卷切平板:

太钢五轧板:宽度为(1000mm、1000毛);长度(4000mm、6000mm)

大庚、进口:宽度为:1500mm;长度为6000mm

中板以1600mm为1500mm、、1800mm、2000mm(大庚)为基本宽度,以≥4000mm为基本长度,<4000mm长度为短尺,短尺分两种:一种是2000-3000(不含3米)mm,另一种是3000-4000(不含4米)mm;

厚板分四种情况:一是黑毛RBQ(热不切),二是黑切RQ(热切),三是XBQ(冼不

不锈钢管热轧和冷轧的管子性能有什么区别

材质看标号,与工艺没关系,具体性能参数要查标准。热轧板韧性和表面平整性差,一般用于冲击载荷冷轧板的伸展性好,有韧性,一般是薄板小于4mm热轧和冷轧都是型钢或钢板成型的工序,它们对钢材的组织和性能有很大的影响,钢的轧制主要以热轧为主,冷轧只用于生产小号型钢和薄板。一.热轧优点:可以破坏钢锭的铸造组织,细化钢材的晶粒,并消除显微组织的缺陷,从而使钢材组织密实,力学性能得到改善。这种改善主要体现在沿轧制方向上,从而使钢材在一定程度上不再是各向同性体;浇注时形成的气泡、裂纹和疏松,也可在高温和压力作用下被焊合。缺点:1.经过热轧之后,钢材内部的非金属夹杂物(主要是硫化物和氧化物,还有硅酸盐)被压成薄片,出现分层(夹层)现象。分层使钢材沿厚度方向受拉的性能大大恶化,并且有可能在焊缝收缩时出现层间撕裂。焊缝收缩诱发的*部应变时常达到屈服点应变的数倍,比荷载引起的应变大得多;2.不均匀冷却造成的残余应力。残余应力是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内部自相平衡的应力,各种截面的热轧型钢都有这类残余应力,一般型钢截面尺寸越大,残余应力也越大。残余应力虽然是自相平衡的,但对钢构件在外力作用下的性能还是有一定影响。如对变形、稳定性、抗疲劳等方面都可能产生不利的作用。二.冷轧是指在常温下,经过冷拉、冷弯、冷拔等冷加工把钢板或钢带加工成各种型式的钢材。优点:成型速度快、产量高,且不损伤涂层,可以做成多种多样的截面形式,以适应使用条件的需要;冷轧可以使钢材产生很大的塑性变形,从而提高了钢材的屈服点。缺点:1.虽然成型过程中没有经过热态塑性压缩,但截面内仍然存在残余应力,对钢材整体和*部屈曲的特性必然产生影响;2.冷轧型钢样式一般为开口截面,使得截面的自由扭转刚度较低。在受弯时容易出现扭转,受压时容易出现弯扭屈曲,抗扭性能较差;3.冷轧成型钢壁厚较小,在板件衔接的转角处又没有加厚,承受*部性的集中荷载的能力弱。三.热轧和冷轧的主要区别是:1、冷轧成型钢允许截面出现*部屈曲,从而可以充分利用杆件屈曲后的承载力;而热轧型钢不允许截面发生*部屈曲。2、热轧型钢和冷轧型钢残余应力产生的原因不同,所以截面上的分布也有很大差异。冷弯薄壁型钢截面上的残余应力分布是弯曲型的,而热扎型钢或焊接型钢截面上残余应力分布是薄膜型。3、热轧型钢的自由扭转刚度比冷轧型钢高,所以热轧型钢的抗扭性能要优于冷轧型钢。

本周不锈钢厂结算价对比:太钢304冷卷累计下调100-200东特304热卷累计下调15

扫码关注我们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不锈钢冷轧与热轧的生产工艺与性能区别 - 知乎

不锈钢板材主要有热轧与冷轧两种,从外观到应用性能上,两者之间的区别非常明显,本文就来详细讲述下。

冷轧和热轧是两种不同的轧钢技术,顾名思义,冷轧就是在钢在常温情况下进行扎制,这种钢的硬度大。热轧就是钢在高温情况下扎制.

首先是热轧,其不锈钢轧件的温度较高,变形抗力小,能够表现出较大的变形量。并且因为不锈钢板的宽厚比小,尺寸精度要求相对低,不太容易产生板形问题,主要就是控制凸度。如果对金属组织有要求,通常是以控制精轧的开轧温度、终轧温度和卷曲温度来控制不锈钢板的微观组织和机械性能。

用连铸板坯或初轧板坯作原料,经步进式加热炉加热,高压水除鳞后进入粗轧机,粗轧料经切头、尾、再进入精轧机,实施计算机控制轧制,终轧后即经过层流冷却(计算机控制冷却速率)和卷取机卷取、成为直发卷。直发卷的头、尾往往呈舌状及鱼尾状,厚度、宽度精度较差,边部常存在浪形、折边、塔形等缺陷。其卷重较重、钢卷内径为760mm。(一般制管行业喜欢使用。)将直发卷经切头、切尾、切边及多道次的矫直、平整等精整线处理后,再切板或重卷,即成为:热轧钢板、平整热轧钢卷、纵切带等产品。热轧精整卷若经酸洗去除氧化皮并涂油后即成热轧酸洗板卷。该产品有*部替代冷轧板的趋向,价格适中,深受广大用户喜爱。

而冷轧通常在开轧前是无加热工序的。不过,因为板子的厚度小,就比较容易产生板形问题。并且,冷轧后多是成品,所以为控制不锈钢板的尺寸精度与表面质量,使用了复杂的生产工艺。冷轧的生产线长,设备多,工艺非常复杂。

它是用热轧钢卷为原料,经酸洗去除氧化皮后进行冷连轧,其成品为轧硬卷,由于连续冷变形引起的冷作硬化使轧硬卷的强度、硬度上升、韧塑指标下降,因此冲压性能将恶化,只能用于简单变形的零件。轧硬卷可作为热镀锌厂的原料,因为热镀锌机组均设置有退火线。轧硬卷重一般在6~13.5吨,钢卷内径为610mm。

通常冷连轧板、卷均应经过连续退火(CAPL机组)或罩式炉退火消除冷作硬化及轧制应力,达到相应标准规定的力学性能指标。冷轧钢板的表面质量、外观、尺寸精度均优于热轧板,且其产品厚度右轧薄至0.18mm左右,因此深受广大用户青睐。以冷轧钢卷为基板进行产品的深加工,成为高附加值产品。如电镀锌、热镀锌、耐指纹电镀锌、彩涂钢板卷及减振复合钢板、PVC复膜钢板

它们的外观区别也明显,冷轧不锈钢板的表面具有较好的光泽度。热轧不锈钢板如未经酸洗处理,那么和市场上非常多普通钢板的表面差不多,生了锈的表面是红色,没生锈的表面是紫黑色。

冷轧不锈钢板相比热轧不锈钢板的性能优点主要是精度更高,冷轧的厚度差不超过0.01~0.03mm。且其尺寸更薄,冷轧最薄可轧制0.001mm的钢带;热轧现在最薄可达到0.78mm。它的表面质量更优秀,冷轧不锈钢板甚至能够生产出镜面表面,但热轧不锈钢板的表面却会存在氧化铁皮、麻点等缺陷。冷轧不锈钢板能够依据用户要求调整它的力学性能。

高速线材轧后控制冷却工艺的分析

摘要:介绍了国内外高速线材轧后控冷工艺的典型技术,比较了不同技术的装备和工艺特点,分析了典型钢种的冷却工艺特点及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并提出了一种能满足多钢种要求的新的轧后冷却工艺布置形式。

高速线材轧后控制冷却也被称为在线热处理,主要包括精轧机(或减定径机组)后水冷和吐丝机至集卷站间的风冷(含其他冷却形式)。轧后控制冷却的主要目的是获得各种钢种需要的均匀的组织和力学性能,控制通条性能均匀性,减少二次氧化铁皮量,简化二次加工工艺,减少或取消下游拉拔前的退火工艺等。

(1)国内普遍应用的带“佳灵”装置的斯太尔摩(STELMOR)控制冷却,辊道输送并带有跌落段,可改善线材搭接点性能; 

(2)DLP(DirectLeadPatenting)线材在线熔融盐浴直接韧化处理工艺; 

(3)在线固溶热处理工艺; 

(4)EDC(EasyDrawingConveyerProcess)高速线材控冷工艺; 

(5)喷雾冷却等其他线材生产工艺。国内主要使用的是斯太尔摩控制冷却工艺,其发展趋势是风冷线加长和风机风量加大以适应多种钢种的生产需求。本文将对国内外代表企业的冷镦钢、预应力钢绞线等品种钢的轧后控制冷却工艺进行分析,以期为国内自主开发新技术提供借鉴。

高线在精轧机(或减定径机组)后至吐丝机间的水冷也称为轧后一次水冷,目的是使轧件从终轧温度快速冷却到所需的吐丝温度,控制线材奥氏体的晶粒度和减少氧化铁皮的产生。最高轧件速度达112m/s,通常设置2~3个水箱,采用闭环自动温控系统来控制温度波动,目前采用引进关键设备和水冷模型可以将吐丝温度差值控制在10℃左右。通过一次水冷可使线材温度急剧降到750~920℃,使轧制后形成的细晶奥氏体组织经急冷后保留下来,为相变提供合适的金相组织和温度条件,也避免了线材在高温状态的停留,减少了二次氧化铁皮的生成。同时考虑到控制线材芯表温差,水箱间(后)设有均温导槽。国内大部分高线轧后控冷工艺的一次水冷工艺基本类似,主要的区别体现在二次风冷上,下面主要就此部分做重点分析。 

斯太尔摩辊式风冷运输线作为主要的二次控制冷却设备,经过多年发展,在国内得到普遍应用,斯太尔摩风冷运输线冷却工艺灵活,可以满足大部分线材的不同冷却速率的要求。斯太尔摩风冷运输线常用的控制冷却方式有标准型和延迟型两种,标准型为在辊道输送的散卷冷却运输线下设若干个风机对运输线上的线圈进行强制风冷,通过调整辊道速度来控制线圈间距,并控制每台风机的风量、开启的风机数量及风量分配来达到一定的冷却速率,以获取要求的产品金相组织。一般标准型的技术参数为:散卷线圈运行速度0.4~2.0m/s,冷却速率5.0~15.0℃/s,适合高碳钢生产。延迟型为在标准型基础上增加保温罩,侧墙、底板、保温罩增加绝热材料。盖上保温罩,停止送风,线圈在输送机上缓慢运行,在此缓慢冷却过程中完成相变以满足缓冷钢种的冷却要求。保温罩打开、强制送风即可按标准型生产,因此适用范围比标准型更广,国内普遍应用的都是延迟型。通常延迟型的技术参数为:散卷线圈运行速度0.1~2.0m/s,冷却速率为0.4~15.0℃/s,可处理低碳钢、冷镦钢、高碳钢等,都是由1个高度可调的输入段(约4.0m)、一个输出段(约5.2m)及若干个冷却段组成(每段约9.3m)。图1为典型“摩根”型风冷线布置图。

为适应优质高线的生产需求,应用最广的延迟型斯太尔摩控制冷却工艺和设备也在不断改进,从早期链式发展到辊道式,风量分配、风机数量、风量也不断得到改进,从形式上主要分“摩根型”、“阿希洛型”、“西马克型”、“达涅利型”。但随着摩根公司在风冷线上不断创新及其专利控制,“摩根型”逐渐成为市场主流,国内风冷线主要是“摩根型”、国内移植转化型和少量的“达涅利型”,风机布置分为倾斜式和垂直向上型。“达涅利型”主要是垂直型,“摩根型”主要是倾斜式,国内移植转化型中倾斜式和垂直型都有,最近“摩根型”也有了垂直布置设计的。从国内各代表企业代表钢种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高线轧后控制冷却工艺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1)轧后控冷闭环控制,吐丝机温度逐渐降低。引进的优质高线生产线均采用全线闭环冷却系统,如宝钢高线、邢钢5#线、兴澄特钢高线、南钢高线、青钢高线等,同时吐丝温度逐步降低,产品性能和均匀性得到提升。 

(2)风冷线总长度趋于加长,保温段加长。风冷线长度从70m,逐步到宝钢高线103m,再到邢钢5#线113m,最近新建高线提升到了130m以上。风冷线对钢种的适应性不断提升,适用规格和范围更广。 

(3)风机台数和风量风压都有增加。风机从早期的6台,风量小于9万,风压2.0kpa逐步演变到宝钢高线的14台风机,风量15.4万m³/h,风压3.0kpa,前5段冷却段每段2台风机,后面6段每段1台风机,每段3个保温罩。邢钢5#线有14台风机,前6台风机风量提升到19.4万m³/h,后8台风量15.4万m³/h。青钢高线更是将风机风量提升到26万m³/h,风机数量达到18台。最近也有新设计高线将冷却段的风机从每段2台增加到3台。 

(4)加大冷却速率,考虑冷气、水雾等提高换热效率的辅助冷却方法。为提高冷却速率,有企业开始尝试采用降低风温、水雾冷却等方式来提高冷却速率,国内鞍钢也做过类似改进。

通过DLP工艺的等温转变过程使线材索氏体比例最大化,一般可达95~98%,而斯太尔摩控冷一般只有80%~92%。在性能方面以及性能的波动性方面,DLP盘条都与铅淬火盘条接近而优于斯太尔摩控冷盘条。检测及研究表明,DLP线材的显微组织是细小的珠光体-索氏体组织,抗拉强度、断面收缩率和扭转次数与经铅淬火拉拔的钢丝基本相同,与传统的斯太尔摩法处理的线材相比,具有强度高、韧性好、性能离散性小等优点,见图3。DLP线材特别适合用来制造预应力钢丝、预应力钢绞线、弹簧钢丝、制绳钢丝等产品。

EDC工艺是指热轧线材先经水冷吐丝后散卷浸入热水槽中冷却的在线控制冷却工艺,即散卷热水浴工艺。EDC工艺和DLP工艺类似,只是采用热水做为冷却介质,最早的EDC工艺采用输送辊道升降摆动来控制线材盘卷从热水中通过,通过水淬达到高的冷却速率以提高索氏体化率,调整辊道角度和速度控制盘卷的冷却速率。设备形式上改进为水平可移动框架式布置,将风冷辊道和EDC设施整体移动互换,兼顾斯太尔摩风冷和EDC工艺的优点来满足多钢种的控冷工艺要求。EDC工艺主要是在线强韧化处理,国内在鞍钢高线有实际应用。

在线固溶热处理工艺主要针对不锈钢热处理,主要有3类:

(1)在成卷时或成卷后直接水淬,设备简单,生产成本低,但不能控制最终晶粒度,只能处理奥氏体不锈钢,只能满足部分产品质量标准;

(2)在辊式隧道退火炉中在线固溶处理,热轧线材经吐丝成连续散卷后在隧道炉保温约5min后水冷,设备投资高,可控制最终晶粒度,能处理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产品质量和传统离线固溶处理相当;

(3)在吐丝后热卷进入退火炉(包括罩式炉、环型炉等)中在线固溶处理,设备投资大,可控制最终晶粒度,能处理所有不锈钢,也适用于冷镦钢产品在线退火,产品质量比传统离线固溶处理好,但盘卷卷形差。在线固溶处理设备布置示意图见图4。 

喷雾冷却是指热轧线材吐丝后在风冷线上采用风机和水雾来提高热交换效率,加大线材冷却速率的工艺。也有采用次声波产生的高速脉冲气流来冷却线材的,其可加速线材和周围空气的传热而获得高的冷却速率。

作为原材料,必须满足客户合格产品的要求并帮助客户减少后续加工工序,降低生产成本。我国2013年冷镦钢用量约680万t,其中40%是高强度冷镦钢。用于制造8.8级形状复杂的螺栓、螺母的钢材需先退火后再拉拔冷镦;制造12.9级紧固件的钢材必须先软化退火、再拉拔、再球化退火、拉拔定尺、最后冷镦。冷镦钢轧后控冷的关键是实现免退火冷镦,日本新日铁和神户公司的此类产品占据领导地位,其推出的在线退火冷镦钢产品,性能达到离线退火的水平。

离线软化退火和球化退火工艺:35K钢线材的离线软化退火需12~15h,SCM435钢线材的离线球化退火需25~40h。结合线材热机轧制工艺术,可以大大缩短在线退火的时间。马钢已开发出部分免退火冷镦钢产品,但和国外相比还有差距,在轧后控冷工艺上还需进一步研究。试验表明:离线软化退火加热到690℃保温40min左右即可达到软化效果,图5为SCM435线材在线退火和离线退火的组织对比。作者认为,在冷镦钢轧后控冷工艺上利用热集卷加退火炉工艺可以实现在线热处理达到软化退火效果,通过试验可确定退火时间来控制炉子长度和数量从而实现产量和生产节奏的匹配。

3.2预应力钢绞线等高碳钢

PC钢丝及高强桥粱用钢等高碳钢,不仅需要在冶炼环节减少夹杂物和控制元素含量,其最终产品组织也至关重要,通常需要良好的拉拔性能和高强度,组织为索氏体组织。为得到这种组织就需要高的冷却速率来减少铁素体的析出,从而得到单一的珠光体组织,同时使珠光体在较低温度范围形成得到索氏体组织。基于此,高强度预应力钢绞线的轧后控冷工艺关键是实现较高的冷却速率,风冷线的前几台风机风量加大、数量增多都是增大冷却速率的有效手段,因此有钢厂采用大风量风机,每段数量从2台增加到3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增加水雾、增加冷气降低空气温度等能提高热交换效率的方案都是能有效提高冷却速率的方案。DLP工艺也是生产高端钢丝及钢绞线的有效工艺,现在最高端的产品就是采用DLP工艺生产的,日本钢铁企业对此技术严格保密。

由上述控冷方案和典型钢种的轧后控冷工艺来看,冷镦钢需要缓冷,而高碳需要快冷,斯太尔摩延迟冷却工艺只能满足中低端产品的生产要求,且风机冷却能力受限,加大风机功率又会增加能耗。DLP和EDC工艺适合高碳钢等拉丝材生产,热集卷工艺适合冷镦钢、不锈钢的生产。通常热集卷布置在风冷线中间,吐丝机出口风冷线输入段后布置热集卷就无法布置风机,因此不适合快冷钢种的生产。为此作者提出一种新的设计方案,即散卷采用转弯辊道输出,在旁边设热集卷,生产快冷钢种时横移带有垂直风机的替换辊道来实现热集卷和快速风冷的结合,见图6。并且可以在后面集成DLP或EDC设施,采用整体框架横移替换,可以满足多种钢种的轧后控冷需求。 

控轧控冷技术是高速线材发展的主要标志,通过引进关键设备和模型,我国在轧线上的控轧控冷已实现温度闭环控制,同时热机轧制工艺得到充分发展,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轧后控冷工艺与国际一流厂家相尚有差距。需重视并加大轧后控冷工艺的研究,由于各钢种需要的工艺不同,轧后控冷也不可能由一种形式满足所有产品生产的需求,应综合考虑,在吸收、消化国内外各工艺特点的基础上走出企业自己的轧后控冷技术之路,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内容来源:网络、云轧钢

不锈钢冷轧同热轧有什么分别?

热轧和冷轧都是型钢或钢板成型的工序,它们对钢材的组织和性能有很大的影响,钢的轧制主要以热轧为主,冷轧只用于生产小号型钢和薄板。一.热轧优点:可以破坏钢锭的铸造组织,细化钢材的晶粒,并消除显微组织的缺陷,从而使钢材组织密实,力学性能得到改善。这种改善主要体现在沿轧制方向上,从而使钢材在一定程度上不再是各向同性体;浇注时形成的气泡、裂纹和疏松,也可在高温和压力作用下被焊合。缺点:1.经过热轧之后,钢材内部的非金属夹杂物(主要是硫化物和氧化物,还有硅酸盐)被压成薄片,出现分层(夹层)现象。分层使钢材沿厚度方向受拉的性能大大恶化,并且有可能在焊缝收缩时出现层间撕裂。焊缝收缩诱发的*部应变时常达到屈服点应变的数倍,比荷载引起的应变大得多;2.不均匀冷却造成的残余应力。残余应力是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内部自相平衡的应力,各种截面的热轧型钢都有这类残余应力,一般型钢截面尺寸越大,残余应力也越大。残余应力虽然是自相平衡的,但对钢构件在外力作用下的性能还是有一定影响。如对变形、稳定性、抗疲劳等方面都可能产生不利的作用。二.冷轧是指在常温下,经过冷拉、冷弯、冷拔等冷加工把钢板或钢带加工成各种型式的钢材。优点:成型速度快、产量高,且不损伤涂层,可以做成多种多样的截面形式,以适应使用条件的需要;冷轧可以使钢材产生很大的塑性变形,从而提高了钢材的屈服点。缺点:1.虽然成型过程中没有经过热态塑性压缩,但截面内仍然存在残余应力,对钢材整体和*部屈曲的特性必然产生影响;2.冷轧型钢样式一般为开口截面,使得截面的自由扭转刚度较低。在受弯时容易出现扭转,受压时容易出现弯扭屈曲,抗扭性能较差;3.冷轧成型钢壁厚较小,在板件衔接的转角处又没有加厚,承受*部性的集中荷载的能力弱。三.热轧和冷轧的主要区别是:1、冷轧成型钢允许截面出现*部屈曲,从而可以充分利用杆件屈曲后的承载力;而热轧型钢不允许截面发生*部屈曲。2、热轧型钢和冷轧型钢残余应力产生的原因不同,所以截面上的分布也有很大差异。冷弯薄壁型钢截面上的残余应力分布是弯曲型的,而热扎型钢或焊接型钢截面上残余应力分布是薄膜型。3、热轧型钢的自由扭转刚度比冷轧型钢高,所以热轧型钢的抗扭性能要优于冷轧型钢。

文章推荐:

不锈钢冷卷跟热卷区别(冷卷弹簧和进曾情完老燃

张家界哪里好玩的地方(张家界市区有哪些好玩的

巨人网络股票能继续持有吗(Playtika上市在即巨人

山东黄金集团总部搬哪了(山东金矿属于哪个集团

基金530008如何(先设定一个小目标每年赚他10%再说

美元指数下跌欧元上涨吗(美元指数跟黄金的关系

环保板材有哪些(环苗使地究工庆占收转化虽保生

老凤祥金条价格(老凤祥金条多少钱一克(老凤祥的

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