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冬至是几月几号几点几分 今年冬至是几月几号几点几分,今年的冬至是12月28号14:23。 今日冬至,你知道冬至在今天的几点几分几秒么 2016年12月21日 18:44:07 冬至
今年冬至是几月几号几点几分
今年冬至是几月几号几点几分,今年的冬至是12月28号14:23。
今日冬至,你知道冬至在今天的几点几分几秒么
2016年12月21日 18:44:07 冬至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
冬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来的一个节气。古人认为: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也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
冬至一阳生
“冬至”也称为"至节",因为它是不仅是"阴极之至",也是"阳气始至",同时也是"日行南至"的节日。
冬至日的关键在于一个阴阳消长的微妙节点。自古便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意思是说从冬至这天开始,不断生长的阴气终于达到顶峰,阳气也终于停止了销蚀,就要回升了。冬至节则是那个阴阳交割的临界点。
这也是冬至成为历法上重要节气的原因之一。这便是天地间"冬至一阳生"的微妙,同时,也验证了"物极必反"、盛极而衰的天道。
冬至大如年
冬至俗语
冬至过后,新年就在眼前了。民间又以冬至日到来之先后,及当天天气的好坏,推测往后的天气。俗话这么说:
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浙)
冬至晴,新年雨,中秋有雨冬至晴。(黑)
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湘)
冬至冷,春节暖;冬至暖,春节冷。(粤)
意思是:冬至这天如果下雨(寒冷),那么过年一定晴天(暖和),反之,如果冬至放晴(暖和),过年就会下雨(寒冷)。
(你那里今天是什么天气呢?记下来,到过年的时候验证下)
冬至三侯
一候,蚯蚓结。
蚯蚓感阴气蜷曲,感阳气舒展,六阴寒极时,纠如绳结。
二候,麋角解。
鹿属阳,山兽,感阴气而在夏至解角。麋属阴,泽兽,感阳气而在冬至解角。
三候,水泉动。
水乃天一之阳所生,现在一阳初生,所以,水泉已经暗暗流动。
冬至的习俗:古代传统习俗
传统冬至节主要活动习俗大致可以分为祭、衣、食、礼、娱五类。
虽然祭天的性质至高无上,除了天子之外的其他人都没有这种资格,但出于对于天的敬畏和崇拜,民间在冬至时还有一种不算正规的"迎日"的风俗。
除了祭天迎日,冬至节也是先民感怀祖德、祭祀祖先的日子。在时节转换的日子里祭祖,就好像祖先也和我们一起过节。
先秦到汉代,服饰中五行思想尤为深重,按照四个季节,天子的祭服也因此而变得多彩时尚起来,按一年四季分别穿青、黄、白、黑。冬至这天,自然是黑色的祭服。唐代人文大盛,喜庆欢乐的气氛影响下,激发了大众在生活情趣上的创作潜能。
后来,冬至穿新衣的习俗也固定下来了,官家给吏员赐新衣冠,如今天过年时单位给发的年货这类性质。
01
冬至悬土
先民很善于观察自然界的现象,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冬至悬土炭"习俗。在冬至前三日,悬土、炭于天平木杆两端,让两边轻重刚好平衡。到了冬至日,阳气至,炭那边就会重,而夏至日阴气至,则土重。很明显,这个简单的小实验的原理在于吸水与否。
02
葭灰占律
这又是一个有趣的小实验,要牵扯到音乐知识。古人在冬至之日还常用葭莩之灰来占卜气候,依据的就是华夏音乐理论中的"十二律"。古人烧苇膜成灰,置于律管中,放密室内,以占气候。某一节候到,某律管中葭灰即飞出,示该节候已到。按照古人的经验,冬至日里,葭灰当从应钟律管中飞出。
03
九九消寒歌
《九九歌》是一种节令民间歌谣。从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去了。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04
九九消寒图
冬至民间有贴绘"九九消寒图"的习俗。消寒图是记载进九以后天气阴晴的。以卜来年丰欠。消寒图的形式很多。简单的是画纵横九栏格子,每格中间再画钱形,共得八十一钱,每天涂一钱,涂法是"上阴下晴、左风右雨、雪当中",民间歌谣谓:"上阴下晴雪当中,左风右雨要分清,九九八十一全点尽,春回大地草青青。"或者选择九个九画的字联成一句,放在格中,也是日涂一笔。一般选用的九画字联句有"庭(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
除以上的两种以外,更有一种"雅图",是画素梅一枝,梅花瓣共计八十一,每天染一瓣,都染完以后,则九九尽,春天临。
冬至节的风格质朴温暖,礼俗也相应,主要有拜师和赠鞋袜等。
冬至这天是学生向老师表达敬意的日子,这就是冬至节的尊师风俗。赠鞋袜的习俗则是因为这天日影最长,所以古俗以鞋袜献给尊长庆贺冬至,表示足履最长之日影祝祷长寿。
俗话说,"今冬进补,明春打虎"。冬至有进补的习惯。传统认为,在冬令进补,有利于把精华物质储存在体内,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来春就可以少生病或不生病(后文有详细解说)。
冬至南北传统饮食习俗
冬至大如年,纳履添新岁。当今过冬至,合家围圆,歌鸡宰羊祭祖,饺子汤团乞福。或寒中取暖,闲话今年往事。但南北有差异,各地习俗大不同。下面列举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冬至食物。
水饺
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留下的。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但多数地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尤其是北方。
汤圆
冬至吃汤圆在江南较为盛行。做汤圆常用的材料如糯米、芝麻、红豆等亦是温热性味,有较好的健脾作用。脾胃和健,饮食营养才会被身体吸收利用,提高机体的抗寒防病能力,最适合在冬天食用。
馄饨
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燕京岁时记》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除了形态相似,“馄饨”也与“混沌”谐音。冬食馄饨,有利于寒冷季节热能的储蓄。
羊肉
北方不少地方有冬至吃狗肉和羊肉的习俗,中医认为,羊肉、狗肉都有壮阳补体的功效。事实上,在江南地区,苏州人从冬至这天起也开始进补,所吃的正是驰名中外的吴中藏书羊肉。
冬至养生
冬至养生:要做好“一躲二养三补四防”
冬至正是“阴阳大变身”的时候,也是人体抵抗力最差的时候,人极容易受寒,也容易生病,所以,冬至前后养生的核心就是“躲寒、躲冷”,大家一定要做好防寒的工作,特别是中老年人,应注意保暖,这个时候老年人的发病率会猛增,患心血管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要提高警惕。
建议:冬至养生讲究“去寒就温”、“无泄皮肤”,平日要小心保护自己,注意头部、脚部和颈部的保暖,避寒风,避冷水,避生冷饮食。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至后养生原则就是要尽量减少阳气的消耗,保养精气,做到养精蓄锐,有益于防治疾病。
冬至养生应以静为主,切忌过于运动出汗,同时,冬至“养心”也很重要,应避免过于抑郁,思虑,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防止过度劳累,积劳成疾。
建议:冬季养生,要静神少虑,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患得患失,还可以通过午饭后适当打盹、多晒太阳、泡脚、天灸、膏方等方式,更好地养生。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补不如食补”。冬季也是进补的好时机。而饮食调养则是最主要的调养方式。生冷少食、燥热不宜,滋阴潜阳的食物最为上等。
在冬季如果能恰当选择既美味,而又具有补益身体的食物,无疑会让大家接受。在冬季适宜补益的食品中,中医又分为几大类:
温补类食物,如鸡,羊肉,牛肉,鲫鱼等,可配枸杞、马蹄、甘蔗等同煮,具有一定的养阴功效。但过多地进食温补类食品,容易上火。
平补类食物,如莲子、芡实、苡仁、赤豆、大枣、燕窝、蛤士蟆、银耳、猪肝等,这些食物既无偏寒、偏温的特性,又无滋腻妨胃的不足。
滋补类食物,具有滋阴益肾、填精补髓的功效。主要有:木耳、黑枣、芝麻、黑豆、猪脊、海参、龟肉、甲鱼、鲍鱼等。
建议:天寒地冻,首选温补类食物。吃饭的时候宜少缓,少量多餐,以保证所需营养又不伤脾胃。应注意“三多三少”,即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多;糖类、脂肪、盐少。食宜温热熟饮,多吃坚果类食物,可御寒、补肾健脑、强心健体。
冬至前后气温骤降,是流感、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
01
防流感
流感病***拥有惊人的传染力,直接吸入空气中的病***,或经手将病***带入呼吸道都会引发流感。因此,预防流感首先要切断流感病***的传播,如及时发现和隔离流感患者,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等;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加强体育锻炼、注意休息、补充维生素C等;另外,有条件的要预先接种流感疫苗;平时可以服用一些有效的流感预防*物。
02
防心脑血管疾病
寒冷刺激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注意保暖、按时服*、加强检查、注意饮食、加强锻炼、保持乐观情绪等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也很重要。
需要注意的是,心脑血管患者天冷时不要去晨练,因为冷空气的刺激会诱发心绞痛发作,最好在上午10时以后再出去锻炼。锻炼中不要选择跑步、跳绳、打球等激烈运动项目。
其次,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要避免感冒,人多的地方要少去,减少被传染的概率。
第三,高血压患者不可根据一两次自测的血压结果,随便换*或改变用*剂量,应定期复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降压*物的调整。
此外,有慢性病的老人外出时要随身携带急救*物,当出现呼吸困难、肢体麻木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或拨打120,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中商食會網,健康生活的引导者!
今年冬至时间几点几分
2020年冬至具体时间阳历时刻:2020年12月21日18:02:12阴历日期:冬月(小)初七星期一开始时刻:2020年12月21日18:02结束时刻:2021年1月5日11:23
2020年冬至是农历几月几日-2020年冬至是几月几号几点几分 - 见闻坊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一般冬至节气到来时天气就已经十分寒冷了,所以我们要提前做好防寒保暖的准备,2020年冬至节气马上就要到了,但是节气是没有固定日期的,要通过公式来计算得出,那么接下来大家就和见闻坊小编一起了解一下2020年冬至是农历几月几日,2020年冬至是几月几号几点几分。
2020年冬至是农历几月几日:2020年农历十一月初七(2020年12月21日星期一);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在我国古代,冬至又称“冬节”,曾是一个十分隆重的节日,有“冬节大过年”之称。周代,除日(年三十)和除夕不在年终,而是在冬至的前一日。那时的二十四节气,也是以冬至为首的。到了汉朝,以冬至为冬节,称为“日至”,官场举行贺节之仪,谓之“贺冬”,并且放假休息。《汉书》里就曾这样记载道:“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魏晋六朝时,冬至称为“亚岁”,百姓在这天对父母尊长拜节。宋元之际,冬至仍是重要节日之一。《东京梦华录汐云:“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飨祀先祖。官放关扑,庆贺往来,一年如节。”人们除了当面贺节外,这一天还赠送贺年片贺岁,元人马臻《冬至节纪事》诗云:“天街晓色瑞烟浓,名纸相传尽贺冬。”可见当时冬至节的盛况。
冬至前后,虽然北半球日照时间最短,接收的太阳辐射量最少,但这时地面在夏半时积蓄的热量还可提供一定的补充,故这时气温还不是最低。“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冬至后白昼时间日渐增长。但是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仍比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少,所以在短期内气温仍继续下降。我国除少数海岛和海滨*部地区外,1月都是最冷的月份,故民间有“冬至不过不冷”之说,天文学上也把“冬至”规定为北半球冬季的开始。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逐渐变长,夜间逐渐变短。
从气候上看,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另外,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第一天。关于“数九”,民间流传着的歌谣是这样说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不过,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即使在当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然在10℃以上,真可谓秋去春平,全年无冬。
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270°(冬至点),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日,并且纬度越高,白昼越短,黑夜越长。
对北半球各地而言,冬至也是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一日。在北极圈以北,这一天太阳整日都位于地平线之下,成为北半球一年中极夜范围最广的一天。冬至这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少,比南半球少了约50%,而此时的南半球正值酷热的盛夏。
冬至是一年里太阳最偏南的一天,是太阳南行的极致。这天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昼长度开始逐渐增加,正午太阳高度也逐渐升高。值得注意的是,在冬至前后,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运行的速度稍快,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阳在南半球的时间比在北半球约短8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编辑整理发布,如有不妥之处,请与我方联系删除处理。QQ:1346266249
冬至是几月几号2020年几点几分出生人命运如何
冬至
2020年冬至日的时间:
阳历时刻:2020年12月21日,18:02:12 阴历日期:冬月(小)初七,星期一 开始时刻:2020年12月21日,18:02 结束时刻:2021年1月5日,11:23
2020年冬至出生的宝宝命好吗?
这天出生的孩子八字五行喜水木,整体的运气很好。命运简评(判词):为人生来庆半余,免得灾殃祸其身,更宜持济行善事,一生衣禄睦三春。冬至这天出生的人,为人比较随和,多半天生聪明伶俐,且自身福禄深厚。家庭关系融洽紧密,但亲人帮扶运不佳,适合独自外出发展事业。
12月22日出生的人非常需要安全感,他们往前走的速度很慢,只有在非常确定的情况下才会往前走,小心谨慎地经营他们的人生。由于这种小心翼翼的天性,他们鲜少替自己惹麻烦。然而,人生在世难免碰上一、两次难关,当他们碰上的时候,打击也就特别重。
冬至日的气候特点 从天文学上看,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这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诗云“西北风袭百草衰,几番寒起一阳来。白天最是时光短,却见金梅竞艳开。”(左河水)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开始逐渐变长,正午太阳高度也逐渐升高。所以,有俗话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从气候上看,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另外,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
24节气,冬至是几点几分
冬至这一个对于北半球的***来说因为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今天是昼最短夜最长的一天。南半球则反之在***是一个节气。
12月几点冬至?
12月22日13点3分冬至
【科普小知识】2020冬至几点交九几时几分什么时候开始数九
冬至对于每个人来说,只要是自己起床的那一刻,就是冬至时间的到来,但是很多人都会忽视的就是,冬至的时间交九的时间都是有确切时间的,只是大多数人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他们从来就没有想要知道到底在什么时候是真正的冬至的时间。
2020年冬至时间:12月21日18:02:12,农历2020年十一月(小)初七 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之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的时间开始逐渐变长,正午太阳高度也逐渐升高。所以,有俗话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数九的含义
数九是从24节气冬至逢壬日开始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类推。一般三九的这段时间就是冬天最冷的时间。当数到九个九天(九九八十一天)之后,便是春暖大地、万物生机盎然的时候。 数九方法在我国民间口口相传,有历史会有一些记载,但是至于起源何时,没有确切的资料。不过,至少在南北朝的时候就已经流行开来,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就写道: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
数九的计算 从冬天的冬至逢壬日算起(冬至后逢第一个壬日开始叫“交九”,意思是寒冷的时间即将开始),每九天为一"九",第一个九天叫做"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会变得暖和起来。一般“三九”时最冷,是一年中最冷的一段时间;到了“九九”时,便寒气尽消,春暖大地。 “数九”的正确算法是从冬至后第一个壬日算起,故,“九”在每个年份中具体日期都是不固定的,须视冬至后第一个壬日在哪一天而定。另有错误认为“数九”是从冬至这天算起的,从冬至这天算起那么每年“九”的具体时间是固定的,每个“九”都固定在冬至后第9天、第18天、第27天…。很显然“数九”从冬至这天算起,这算法是错误的。俗语云:“夏至三庚入伏,逢壬数九”
2020
一九
2020年12月21日~2020年12月29日
二九
2020年12月30日~2021年1月7日
三九
2021年1月8日~2021年1月16日
四九
2021年1月17日~2021年1月25日
五九
2021年1月26日~2021年2月3日
六九
2021年2月4日~2021年2月12日
七九
2021年2月13日~2021年2月21日
八九
2021年2月22日~2021年3月2日
九九
2021年3月3日~2021年3月11日
2020年冬至数九寒冬时间?
冬至的具体日期是2020年12月21日!俗话说,“冬至壬戌数九”,不过,一般来说,数九以冬至算起!因此,2020年12月21~29日为“一九”;12月30日~21年1月7日为“二九”;2021年1月8~16日为“三九”;2021年3月3日~11日为“九九”。3月12日正式“出九”!
安康2020年冬至的日照时间是多少?
不同主要纬度冬至日日照时间
赤道地区,冬至日昼长12小时。
南北纬20度地区,冬至日昼长10小时47分。
南北纬40度地区,冬至日昼长9小时09分。
南北纬60度地区,冬至日昼长5小时31分。
南北纬66度34分及其更高纬度地区,冬至日昼长0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