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外汇投资入门:美元与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有来自何关系 目前大宗商品都是以美元计价的,所以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与美元息息相关,一般来说,美元如果走强那大宗商品价格就会走弱,美
外汇投资入门:美元与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有来自何关系
目前大宗商品都是以美元计价的,所以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与美元息息相关,一般来说,美元如果走强那大宗商品价格就会走弱,美元走弱则大宗商品走强,当然这是在一般情况下,意思就是指在大宗商品供需较稳定的情况下,至2015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弱,除了美元走强之外,供求关系也是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目前大宗商品供应过剩,而需求不振导致价格下跌,铁矿石,钢铁等产能严重过剩,短期来看价格难以上升。 综上所示,决定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一个是美元的强弱,还有就是供求关系。
美元贬值为什么加重大宗商品的涨价压力?
因为,当今世界各国,特别是产油国,其原油出售的计价货币就是美元,美元在全球贬值,则意味着石油价格上涨。
***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进口石油需要大量的美元外汇,所以***大宗商品涨价,主要是由石油及其衍生品和传导引起。
美圆贬值对原材料有利好吗为什么?
美元贬值不好。2楼说的虽然美元贬值对以美元结算的大宗商品上说汇率上能赚点,但从大方向来看,美元贬值会的同时也就有通货膨胀的可能,而这些大宗商品都是通货膨胀的避险资金进去造成不断的上涨。
为什么美元指数下跌,大宗商品就会上涨?需要具体的讲解和分析!谢谢!
大宗商品有时候可以相当于货币的功能,比如铜,铁等物资,由于美元是世界货币,当美元下跌的时候,人们就更倾向于购买更多大宗商品保值,所以导致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
美元回落成为大宗商品的救命稻草,回顾历史,二者之间到底关系如何?
一.回落的美元与反弹的大宗商品
随着美联储加息预期逐步减弱,美元指数从10月114.78点的最高点一路下跌。截至目前,美元指数已经连续近一周在102点的位置徘徊,整体跌幅已经达到了11.13%。
与美元指数大幅回落相对的是——在此期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尤其是金属类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大幅度的反弹。
具体来看,CRB金属商品指数从913点的低点一路走高至1013点的水平,共计上升了100点左右。
其中,LME铜价格从7292美元/吨,持续上涨至目前的9335美元/吨,涨幅高达28%左右。
此外,LME铝价也出现了大幅的上涨,截至2023年1月23日,LME铝价格上涨至2662美元/吨,较其低点共计上涨了26.6%。
在各类商品价格中,铁矿石价格的涨幅最为"疯狂"。其价格从其低点的606.5元/吨一路上涨至当前的865元/吨,累计涨幅达到了恐怖的42.6%。
整体来看,在美元指数大幅回落的背景下,各类金属商品价格都出现了大幅反弹的情况,涨幅整体都超过了20%。
虽然受其基本面影响,各类商品价格的涨幅有所不同,但如此幅度的"普涨"对于市场的影响与压力都是存在较为严重的影响的。
二.美元与大宗商品之间的关系
那么美元指数与大宗商品价格之间,到底存在着怎么样的关系呢?为什么美元指数的回落会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如此幅度的上涨呢?
首先,把时间轴拉长可以看到,在过去几十年中,美元指数与大宗商品的价格存在明显的反向关系,也就是说,美元指数走势越强,大宗商品价格表现就越弱。
这也就是美元指数与大宗商品价格表现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出现这样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首先,美元指数的强弱与***货币政策存在较强的关系,而***的货币政策对于全球的经济影响较大,届时会影响大宗商品的整体需求。
从传导路径来看,其大致影响情况如下:美联储加息导致美元开始走强——随着美联储加息,市场流动性收紧,经济活力开始下降——市场活力下降导致投资开发受挫,进而影响大宗商品的消费需求,进而导致商品基本面走弱——偏弱的基本面下,商品价格进一步下跌。
同理,美联储降息对商品价格的影响逻辑也同样会成立。
其次,几乎所有大宗商品均是以美元定价,美元的走强会天然抑制商品价格的表现。
打个比方,原本购置1单位的大宗商品需要1单位的美元,但是随着美元指数的走强,美元在全球的购买能力开始上升。1单位的美元开始变得可以购买1.25单位的大宗商品,那么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下,1单位大宗商品的定价就会变成了0.8美元,进而导致商品价格受到影响。
所以说,从去年11月起,美元指数的大幅走弱是诱发本轮大宗商品,尤其是金属类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反弹的重要因素。
三.大宗商品最后的“救命稻草”?
如果从过去几轮大宗商品周期的表现来看,一般每一轮大宗商品周期从其价格的低点到其价格的顶峰大致需要经历30个月左右,随后大宗商品价格将会出现趋势性的下跌。2009年后表现如此,2016年后的表现亦是如此。
从数据表现来看,其实本轮大宗商品周期也已经经过了拐点,进入了下行通道。但是随着近期美元指数的回落,商品价格普遍出现了反弹的情况,导致其价格指数出现了“翘尾”的情况。
如果从供需基本面的情况来考虑,2023年全球经济大概率将进一步衰退,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将持续下降,这也是原油等商品价格目前持续走弱的主要原因。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随着美元指数的持续走弱,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出现反弹的迹象,那么本轮大宗商品周期可能会出现意料之外的波动。
所以说,美元指数的回落,很有可能成为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下行周期中,商品价格最后的“救命稻草”。
四.***通胀将死灰复燃?
如果大宗商品价格又出现了大幅的反弹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
首先,还是从历史数据的表现来看,***PPI对其CPI的传导作用相对较强,其PPI与CPI之间的表现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
这就说明了如果未来大宗商品的价格持续反弹,这将会导致***企业的经营成本持续上升,进而导致企业对部分商品进行涨价,最终导致***的通胀压力进一步走高。
从目前情况来看,***通胀压力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减弱,但是其回落的基础尚不稳固,美联储对未来通胀压力的关注度仍相对较高。
就算在2月美联储召开的议息会议中,美联储按照市场预期仅加息25个基点,将其联邦基准利率调整至5%左右————但这也是继2008年后,***利率水平最高的点位了。
对于目前的市场来说,美联储何时停止加息固然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美联储将维持这么高的利率水平多久。
若是美联储关注近期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反弹,而在未来较长时间内维持着超过5%的利率水平,那对于全球金融市场以及全球经济的活力都将造成较大的影响。来源|深度研究院1
一季度大宗商品市场形势分析——美欧银行危机及其对金属市场的影响分析
近期,美欧银行出现多起危机事件,***粮食和物资储备*物资储备司、***粮食研究培训中心调研组就其产生原因、演化方向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风险传导走向以及对金属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等进行了系统梳理研判。
一、直接原因及演变方向
自2020年起,***为应对疫情开启无限量化宽松政策,引发通货膨胀,2021年3月通胀突破2%目标值。2022年3月起,美联储政策转向,联邦基金利率从0.25%上升到5.0%,加息速度之快、幅度之大创近四十年来记录。短期内美联储政策无限宽松和骤然紧缩,导致全球资产定价基准和金融环境急剧变化。大幅激进加息引发资产错配、期限错配、利率错配,导致***国债安全性发生变化,中小银行出现流动性紧张,是此次美欧银行业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
美联储货币政策是影响未来市场走势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当前市场预期最大的不确定因素。美联储加息是多国央行货币政策“风向标”,也是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和不确定性的主要根源。目前美联储正面临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的“三难”选择,银行业风险演变的关键因素在于其加息走向、幅度、频率以及维持时间,主要存在三种可能。
前景一:转向。放弃2%的通胀目标,停止加息甚至降息。该前景下,银行业面临的资产错配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有助于避免风险进一步发酵引发系统性危机,但将使通胀水平上升,全球资产价格重估,大宗商品价格中枢上行。
前景二:放缓。坚定2%的通胀目标,或通胀水平没有回落至目标水平前,绝不承诺降息,但放缓加息节奏,直至***通胀率回落到2%。与此同时,运用多种政策工具组合“排雷”“拆弹”,避免引发系统性风险。该前景下,美联储继续抬升利率,美元坚挺走强、***经济实质性衰退风险加大,将放大大宗商品市场波动幅度,并压制价格中枢抬升。
前景三:激进。美联储继续采取激进加息方式,促使***通胀率迅速回落到2%的目标水平。该前景下,***中小银行资产错配问题将更加严重,同时也会对***经济活动造成重大打击,进而引发全球市场连锁反应,甚至系统性风险。大宗商品价格将在系统性风险爆发阶段急剧大幅下挫,后续逐步回升。
综合判断,“转向”和“激进”情景的可能性都不大,“放缓”情景发生的概率更大。一方面,美联储仍有预期空间和政策工具。当前,决定***货币政策的底层逻辑指标自然利率只有1%左右水平,市场预测联邦基金利率将达到5.2%~5.4%甚至更高。另一方面,是否坚守2%的通胀目标,关系到美元的信用根基和***的霸权基础,*****和背后的华尔街利益集团不敢轻易放弃。
从资产类别看,投资必然从风险资产转向避险资产。由于不确定性陡增,全球风险资产的波动性增强,预期波动加剧的情况下,市场对安全避险的需求将大于逐利需求,全球资金从房产、汇市、股市等风险资产转向价格波动相对较小的安全资产(避险资产),必然导致后者供需缺口增加、价格大幅上涨。银行危机发生后,已有近万亿美元的存款从***银行系统流出,大量集中流入黄金、国债等低收益债券及货币市场基金。在经济保持相对稳定预期前,安全资产将得到超额配置,并进一步集中于优质资产。
从国别看,风险必然向新兴经济体和欧洲弱势***转移。尽管当前***银行业风险尚未表现出典型的“金融危机”特征,但美联储历次加息都给新兴经济体和发展***家带来巨大的负面外溢效应。前期的无限量化宽松已形成***“工资-物价”通胀螺旋,实际通胀和利率中枢已经上升,当前坚持2%的通胀目标,市场波动必然增加。新兴经济体和欧洲弱势***将必然面临资本外流、借贷成本上升、外债偿还压力加大等风险上升,全球金融可能出现此起彼伏的长期震动,或将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最大威胁。
风险的深层次原因是***滥用金融霸权的必然反噬。***的霸权行径已经成为世界不稳定和不确定的主要根源。全球经济增长率下行、资产价格反向上行的*面,是金融市场对***长期滥用霸权地位,超发货币、逆全球化、脱钩断链等错乱行为的“病理性反应”,可能意味着世界货币体系、全球金融市场进入“新病态”。前期美联储通过货币互换将流动性风险甩锅欧洲***和新兴经济体等,外汇衍生品规模快速膨胀,美元资产负债表***式增长,形成大量风险敞口。未来是否演变为系统性风险,关键取决于市场和美联储的博弈,以及包括欧洲在内其他***的“新***”意识和反抗合力。
风险加强了全球“去美元化”趋势。长期以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和结算货币,对全球贸易、金融市场有巨大影响力。尽管美元是事实上的“国际货币”,但美联储货币政策仅以***经济利益为导向,脱离全球宏观经济实际,导致很多***由于缺乏对冲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工具和渠道,经济受到严重干扰。随着俄乌冲突后,***单方面冻结俄罗斯美元外汇储备、对俄进行金融制裁,叠加近期***中小银行危机事件冲击市场信心,越来越多***对美元信心下降,被迫“多元化”。一方面,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份额呈现下降趋势,截至2022年第四季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比重降至58.4%,是自1995年有数据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另一方面,越来越多新兴经济体选择使用贸易伙伴国货币,例如,近期,***与巴西达成协议,不再使用美元作为中间货币,而是以本币进行贸易结算;印度与马来西亚也达成用印度卢比进行贸易结算的一致意见。
当前美欧银行风险对金属市场冲击主要呈现为短期市场情绪波动的脉冲式影响,基本金属价格短暂下跌后复原。综合以上三种情景分析,可以假设两种场景,予以重点防范。
“黑天鹅”:演化为系统性风险。救市手段效果不及预期,引发金融恐慌、流动性趋紧,流动性危机向金融危机、主权债务危机和经济危机传导。首先,风险传导至其他金融机构,出现资产价格下跌、金融资产遭受大量抛售和大幅减值、银行资金冻结、市场流动性枯竭。其次,经济金融危机通过信心、贸易、资本流动等渠道向各国扩散,***间互相持有金融资产造成连带***失,相关债券价格下跌,出现汇兑危机,系统性金融风险进一步蔓延。再次,风险传导至实体经济。持续的高利率加速金融市场风险暴露,欧美融资条件收紧及金融监管加强,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获得信贷支持的难度增加,市场对于金融基础规则的信任动摇,引发更大范围的“信用危机”,放大实体经济波动。
“灰犀牛”:引发市场持续震荡。大宗商品价格在需求走弱和政策宽松的矛盾预期、政策窗口中持续波动。金属市场走向将由宏观经济因素为主、基本面因素其次的合力驱动,关键矿产品市场出现分化,多个品种表现为较大区间震荡行情。
未来6个月,从品种看,兼具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的品种,价格主要由金融属性决定,多表现为震荡行情,如铜、铝、铅、锌、镍等与经济复苏高度关联的基本金属;没有期货盘的小金属品种,价格波动主要由其供需格*决定,如锑、钼、钨、锆、稀土等;部分小金属品种在绿色低碳产业转型、新能源需求扩张带动下,价格维持高位和上涨趋势,如锂、钴等近年新纳入国际期货交易的新能源金属;此外,贵金属价格由于避险情绪升温,可能受到资本追捧;黑色金属需求在国内经济复苏、国际市场需求减弱的预期下,呈现“内强外弱”,对价格形成一定支撑。
未来12个月,美欧经济若进入实质性衰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实体需求疲软将削减基础金属需求、拉低商品价格中枢。
基于上述分析,调研组建议中期重点关注铜、镍等品种市场走势。主要考虑,一是金融属性更强。兼具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受宏观影响主导,同时绿色低碳产业需求持续增长。二是美欧拟将铜和镍作为关键矿产。欧盟今年3月修订《关键原材料法案》,拟在第五版关键原材料清单中将本不符合清单门槛的铜和镍首次列入。***关键矿产清单已加入镍,近期其国内参议员和生产商也呼吁尽快将铜加入关键矿产清单。三是库存低位或被热炒。目前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所有品种库存处于近5年低位。部分机构预测铜价基准将超过12000美元,库存低位可能成为价格炒作的基础条件。
【招商宏观】美元指数与大宗商品同时走弱的原因
4月***非农就业数据反弹,新增就业人数为21.1万人,好于市场预期。并且,美联储5月议息会议偏鹰派,联储***认为***就业稳步增加、失业率有所下降,家庭支出仅温和增长但支持消费继续扩张的基本面依旧坚实,企业固定投资稳固,通胀正在接近2%的目标,一季度经济增长放缓很可能是暂时现象。受此影响,6月美联储加息概率已升至80%以上的高位。
然而,上周全球市场对此似乎无动于衷。一方面,美元指数走弱。由于法国大选超预期可能性明显下降,受欧洲货币集体走强的影响,上周美元指数小幅下跌0.4%。另一方面,大宗商品价格也维持弱势。海外能源、金属、工业品等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全线下跌,WTI原油价格已连续三周下跌,本周一度跌至45美元/桶。只有对货币政策最为敏感的债券收益率对此有所反映。上周,***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2.36%,较4月末上升7bp,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0.38%,较4月末上升4bp。
商品价格与美元指数同时走弱,一是源于特朗普预期的弱化。特朗普上任接近100天,新政落实面临较大难度,市场对***的预期从强劲复苏转为一定程度的放缓担忧,此前美元超预期上升面临较大回调压力。二是***经济补库存临近尾声,对商品需求下降,也不利于商品价格。三是欧洲经济预期从**冲击的担忧转为复苏与通胀的启动,欧元走强压低美元指数。
1、投资需求尚能保持相对稳定。
水泥价格能够较好地预测投资趋势。3月以来华东地区水泥价格持续上升,目前已经超过去年的最高水平。虽然节后水泥价格上涨存在供给收缩的因素,但考虑到水泥产品的特性,若无持续需求推动,价格难以维持回升趋势。
另一方面,建筑业PMI3个月移动平均与水泥价格走势较为一致。4月制造业PMI虽然有明显回落,但建筑业PMI明显回升,表明投资需求既然较为稳定,金融监管的负面影响尚未冲击到4月的投资活动。综上。根据水泥价格和建筑业PMI的走势,目前投资需求还能保持相对稳定。
2、央行缩量对冲,资金面紧平衡
5月第一周资金面依然偏紧,市场担忧任何可能引发流动性紧张的监管政策变化。每日开盘时资金面最紧,然后逐渐缓和。这反映出市场高度依赖于大行的融出,而大行也要看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和调节流动性的货币工具投放情况,市场对流动性预期偏紧。DR007和R007利率均较4月末回落,两者之差收窄,机构间资金多寡不均衡的*面有所好转。不同与4月末公开市场超量投放,5月第一周央行缩量对冲,维持资金面紧平衡的*面。5月第一周净回笼2200亿元。5月后面三周的到期量仍大,分别是3100亿元、包含MLF在内到期2795亿元与800亿元。
3、美元与原油同时走弱的三个原因
近一个月以来,美元指数已从4月7日101.16连续下降至5月4日的98.75,布伦特原油现货价则从4月10日的53.40连续下降至5月4日的45.52。事实上,自2016年11月以来,美元指数与原油价格之间的负相关性就已经不再显著,出现违背历史经验的现象,表明市场中出现了力量显著的外生冲击。
1.**事件冲击与避险情绪变化
4月上旬,***对叙利亚发动直接军事打击,加之朝鲜半岛、法国大选等**事件的冲击,避险需求使得美元指数与原油价格形成了一个价格高峰。此后,随着上述事件的逐步缓解,市场避险情绪也逐步降温,使得美元指数与原油价格同时回调。
2.美、欧经济前景预期的反转
2016年11月川普新政面世之时形成了***经济强劲复苏的强烈预期,带动***长期利率、美元指数等快速上行,使得***经济呈现出长周期拐点将至的势头,但执政一个季度以来,新政落实过程中的兑现难度逐渐被认知。尤其2017年第一季度经济数据公布以后,市场对***的预期从强劲复苏转为一定程度的放缓担忧,对欧元区的预期则从**冲击的担忧转为复苏与通胀的启动,欧元渐强下压美元指数。
3.OPEC限产协议与***页岩油生产的博弈
2016年末至今,***页岩油生产与OPEC之间的石油供应博弈取代美元指数成为国际油价的主导因素。因此2016年末以来,尽管美元震荡下行,但国际油价却难以向上突破55美元价位。2017年3月以来,所公布数据显示***库存去化过程慢于预期,使得油价出现大幅回调。而当前的石油需求也出现了低于季节性的疲软态势,这进一步形成了油价下行压力。
如果负债端规模下滑,资产端将不得不被动收缩,这意味着部分银行将在同业资产到期后将不再续作,或者赎回甚至压缩部分资产。在这个过程当中,市场可能会产生流动性紧张的预期,近期的委外赎回就是表现之一。
4、全面营改增减税效果明显
营改增消除了重复征税,打通了二三产业的抵扣链条,使服务业也纳入增值税抵扣链条,从总体上看起到了降低税负的作用。
***税务总*对外公布的营改增税负变化数据显示,营改增分行业的减税效果如下:
①与应缴纳营业税相比,2016年新增的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5-11月减税1105亿元,税负下降14.7%,其中房地产业减税111亿元,税负下降7.9%;金融业减税367亿元,税负下降14.72%;生活服务业减税562亿元,税负下降29.85%。
②2016年5月1日以前已进行营改增试点的交通运输业、电信业,以及研发和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等部分现代服务业,由于将不动产纳入了进项税抵扣范围,以及新增的四大行业进行试点后增加了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5-11月累计减税1102亿元。
③1994年已经实行增值税的行业(以制造业为主),由于可抵扣的进项税增多,5-11月累计减税1180亿元。
④加上1-4月的减税数额,以及个人二手房、随增值税附征的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减税,1-11月份营改增带来的减税达4699亿元。
5、1季度经济增长放缓不影响美联储6月加息预期
在5月的FOMC议息会中,美联储宣布保持联邦基金利率0.75-1%不变,符合市场预期,但***会表态偏鹰派,认为就业稳步增加、失业率有所下降,家庭支出仅温和增长但支持消费继续扩张的基本面依旧坚实,企业固定投资稳固,通胀正在接近2%的目标,一季度经济增长放缓很可能是暂时现象。这意味着当前***经济数据的疲软暂未影响美联储对经济形势和货币政策进程的判断,联邦基金利率显示6月加息的概率高达78.5%。
招商宏观团队:谢亚轩、张一平、闫玲、刘亚欣、周岳、林澍
为什么美元指数走强,大宗商品价格下跌? - 知乎
最近市场关注的焦点依然在美元加息、宏观经济衰退、原油供给几个重要方面,很多朋友关心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加息会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下跌?
我们知道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
这里我们就不过多复杂的剖析价格的影响因素(假设商品供求不变),我们仅仅从计价货币的角度简单阐述他们之间的关系。
目前国际市场大宗商品的定价还是用美元计量,所以美元走势与大宗商品价格息息相关。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们举个例子:
假设我们回到以物易物的时代,用贝壳计量各种物品的价值。
现在海边贝壳越来越少,贝壳越来越难取得,现在的一个贝壳相当于之前的两个贝壳,那么相应的米和牛的标价是多少?
因为贝壳稀有了,值钱了,所以变相的米的价格和牛的价格都下降了。
另外因为贝壳稀有了,人们也更愿意把物品换成贝壳进行保值,所以抛售物品的多了,进而贝壳更加抢手(升值)。
如果把上面的贝壳换成美元,美元加息相当于美元更加值钱了,大家是不是就能理解为什么美元指数上涨,大宗商品会走出下跌行情了呢?关注我,每天一个新“芝士”~
风险揭示:期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没有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客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谨慎投资。
请问人民币汇率大幅下跌是什么意思?对我们老百姓的影响是什么?最好能举例说一下,谢谢
同样数量的人民币相对于早些时候只能换到较少的美元。1、这个汇率对于***的出口有影响,如果美元强势人们就更倾向于存储美元,那么出口的愿望就会提升。相反如果美元走弱人们更倾向于存储人民币,就会抑制出口,更多进口。2、美元作为世界最大流通货币走势基本和大宗商品成反比。这和汇率是一个概念,只要把人民币看做一种特殊的商品也同样适用。美元走强意味着美元更值钱,富人们就囤积美元以求保值增值,这种情况在经济学中等同于通货紧缩;相反美元变得越来越值钱则人们热衷于将更多的美元早点卖物品,产生经济学中的通货膨胀。3、所以当印钞的速度受限于汇价而追不上债务增长,经济就会由盛入衰而进入了“新常态”,而人民币在需求下降时就会反影长期超发后的真实价值,可见在外资退走引至通缩后必然是***性滞胀!
美元指数和铜的关系?
美元指数和铜存在一定的关系,主要是因为铜是一种大宗商品,其价格受到全球经济活动、工业生产和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而美元指数则是衡量美元汇率相对于其他主要货币的指数,对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影响较大。
一般情况下,当美元走强时,美元指数上涨,铜等大宗商品价格往往下跌,因为美元强势会影响全球大宗商品的需求和供应,降低了国际市场上这些商品的吸引力。相反,当美元走弱时,美元指数下跌,铜等大宗商品价格可能上涨,因为美元贬值会促进全球大宗商品的需求和交易,提升这些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
但需要注意的是,铜等大宗商品价格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除了美元指数,还包括全球经济、政策影响、自然灾害等因素,因此美元指数对铜的影响并不是唯一决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