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方达冯波能力怎么样(震惊A股!易方达彻底火了,新基金一天狂卖约2374亿,刷新历史纪录超千亿!基金经理重仓股曝光,渠道连夜加班,争抢2000亿大蛋糕)

admin 2024-02-06 01:25:52 608

摘要:震惊A股!易方达彻底火了,新基金一天狂卖约2374亿,刷新历史纪录超千亿!基金经理重仓股曝光,渠道连夜加班,争抢2000亿大蛋糕   中国基金报记者陆慧婧方丽   权益类基金再迎“

震惊A股!易方达彻底火了,新基金一天狂卖约2374亿,刷新历史纪录超千亿!基金经理重仓股曝光,渠道连夜加班,争抢2000亿大蛋糕

 

***基金报记者陆慧婧方丽

 

权益类基金再迎“超级星期一”,并诞生出创公募基金首发认购纪录的超级爆款基金。

 

基金君从渠道人士处获悉,冯波管理的易方达竞争优势认购规模或达2374亿,创出公募基金史上单只新基金认购规模新高。而广发、华泰柏瑞等旗下新基金也在1月18日一日售罄,1月18日基金发行市场认购总规模有望超过2600亿元。

 

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争相认购绩优基金经理所管产品,也让这些明星基金经理管理规模不断壮大。基金君获悉,业内已经诞生管理规模超千亿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而这一人数还处在增长的趋势中。

 

多位投资机构和基金经理建议,近期大量资金涌入爆款基金,不一定可以带来赚钱效应,基金投资的难度也在增加。投资者需对后市保持谨慎,并适当降低收益预期,在基金投资中注意做好长期投资和理性投资。

 

单日认购金额2374亿创历史记录

 

1月18日晚间,2374亿认购记录的消息传出,各大银行、券商等基金发行渠道,以及基金公司均在连夜备战,准备产品去对接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混合基金比例配售之后退出的超2000亿的资金。

 

自上周开始,就有渠道频频推荐易方达老将冯波管理的易方达竞争优势,彼时,全行业都已经预料到这只基金将成为本周一的爆款品种,但是应该很少有人能预期这只基金能“如此爆款”。

 

其实早在基金发行前夕(1月14日),易方达基金就宣布,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混合型基金原定募集时间为2021年1月18日至2021年1月29日,调整为2021年1月18日一天。

 

仅此短短一天时间,易方达竞争优势的发行就刷新了公募基金史上单只新基金认购的最高记录。

 

1月18日早上,基金君从渠道消息获悉,截止上午10点,易方达竞争优势已募集500亿元以上,而该基金限购150亿发行,当时客户经理就表示预计比例配售率有可能达到10%~15%。

 

中午时分,渠道传出超1000亿资金认购,到了下午三点左右,一位银行渠道客户经理表示该基金引来1300亿认购量,有超越去年鹏华基金1371亿最高纪录的架势,随后1500亿、2000亿等消息不断传出。

 

WIND数据显示,此次易方达竞争优势的代销渠道达到152家,其中包括75家券商、44家银行、33家其他第三方等,涉及到多个渠道的汇总数据,因此最终募集数据出来较晚。最终从渠道传出的消息是:1月18日易方达竞争优势最终募集2374亿,配售率6.3184%,刷新了去年7月鹏华基金创造的1371亿新基金认购纪录。(具体易方达竞争优势的销售情况,以公告为准)

 

易方达在1月18日傍晚也在官网发布了公告,将对1月18日的有效认购申请采取“末日比例确认”的原则予以部分确认。

 

 

为什么此次能引发如此多认购?据一位银行渠道人士表示,第一、易方达冯波属于“双十”基金经理,这类基金经理的新产品稀缺。第二,1月大部分首发都进行了不等的比例配售,其背后的原因是这两年来主动权益类基金的大发展。在政策面上,监管大力倡导发展权益类基金,为基金发展营造更好环境;在资金面上,***鼓励引入中长期资金,“炒股不如买基金”的真实状况,也让更多客户通过基金进入市场;同时,通过长期业绩的验证,头部基金经理的超额收益和专业投资能力获得市场认可。

 

新基金会控制建仓节奏

关注性价比较高的港股机会

 

作为公司投研骨干,工号为“27”的冯波在易方达基金成立初期就加入了公司。

 

相关资料显示,他于2001年8月加入易方达基金,历任市场拓展部研究员、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行业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等职务,现任易方达基金副总经理级高级管理人员、研究部总经理、权益投资决策***会***,拥有逾19年基金从业经验,14年投研经验,掌管了包括易方达行业领先、易方达中盘成长、易方达研究精选三只基金。

 

谈到自己的核心投资逻辑时,冯波总结为:通过深度研究来认知企业的竞争优势,精选优质与估值合理的公司进行投资。平时在投资选股时,主要关注三个方面:第一,公司所处的行业状况,如行业的成长性、空间、竞争格*、商业模式。第二,回到公司本身,看公司竞争能力、竞争壁垒到底怎么样。如果这家公司跟其他公司并没有很显著的差异,那么很难保证它能够持续稳定地成长。还有公司的管理层,优秀的企业家永远能超出市场的预期,去实现他的目标。第三,财务指标,现金流等也是比较关注的。

 

对于该只基金的建仓,冯波透露,一是控制建仓节奏,初期以绝对收益和控制回撤作为主要目标,希望给投资者相对比较稳定的建仓期。二是重点关注性价比较高的港股投资机会,以及A股中估值合理、具有竞争优势的公司。“2021年市场波动比较大,估值水平比较高,更加考验各个基金管理人深度研究以及把握机会的能力,能力越强的公司,基金净值表现越好。我们认为市场在估值波动过程中会提供比较多的投资机会。"冯波说。

 

事实上,从冯波目前所管的三只基金持仓情况,大致也能判断出1月18日新发的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混合基金未来的选股方向。

 

例如,他管理时间长达11年的易方达行业领先混合是一只投资范围不包含港股的基金,去年三季报披露的前十大重仓股均为A股股票,以白酒、光伏、消费、医*等行业龙头股为主。

 

 

其所管的另一只基金——易方达中盘成长基金则对投资标的市值有明确要求,只能投资累计总市值占A股总市值处于25%到75%范围之间的中盘股票,该只基金去年三季度末前三大分别为隆基股份、泸州老窖以及青岛啤酒股份,此外,前十大重仓股中还包含了美团、***飞鹤等港股。

 

 

而去年成立的易方达研究精选是一只股票型基金,最低股票仓位不能低于80%,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也均为A股及港股市场的各个细分行业龙头股。

 

 

资金继续向头部公司及绩优基金经理集中

 

最近几个月,随着申购资金流入以及基金净值上涨,据基金君了解,截止目前,已有主动权益基金经理管理规模突破千亿大关。

 

在一位基金公司人士看来,公募基金在过去两年表现出稳定的投资业绩,投资者的获得感较高,这也是市场资金持续流入长期业绩优秀的基金经理所管基金的因素之一。

 

但他也同时强调,相比不断涌现的爆款基金,基金公司规模提升的同时,未来应该如何继续保持稳定优秀的投资业绩,更值得投资者关注。

 

“管理100亿资金和管理1000亿资金,在投资难度上存在天壤之别。”上述基金公司人士认为,“公募基金未来需要打造专业的分工平台去支持优秀基金经理扩大其管理边界,一个公司投资能力中枢的提升,仅靠基金经理个人管理能力提升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平台的支持,现在大家所看到的,头部基金公司规模越来越大,就是平台带来的效应。”

 

另一位基金公司人士也表示,部分优秀基金经理管理规模不断提升的同时,业绩依旧保持优秀,究其原因,既有个人能力的因素,也有平台因素,更有其自身投资风格的因素。“有些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比较适合管理大规模资金,例如一些价值成长风格的基金经理,他所选择的投资标的本身是有市场容量的,才能够容纳大规模资金进出。”

 

冯波在谈到基金经理管理规模时也承认,管理大规模资金和小规模资金,在投资方法上会有所差异。“管理大规模基金时,股票买卖的机会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在选择股票时,需要从长期视角考虑问题,不太会考虑一个公司半年左右时间的投资回报,更多是考虑公司三年或者更长时期的投资回报,公司的基本面及核心竞争力是关注重点,更强调研究深度,对市场短期波动、短期事件性冲击或者政策影响不是特别在意,更看重中长期的确定回报。”

 

兴全基金明星基金经理谢治宇此前在做客支付宝直播时提到,部分可投标的资产近几年优秀表现是基金经理管理半径扩大的重要基础。他称,最近两年,大家看到基金越发越大,似乎基金经理的管理半径都在扩大,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一些大公司近几年不但没有表现出劣势,反而表现出很强的优势,随着优秀公司不断涌现,相信基金经理的管理半径是在拓展。

 

爆款频出的历史性大年

权益基金的高光时刻

 

实际上,1月18日不止易方达旗下新基金成为爆款,同样坐标广州的广发基金旗下广发成长精选,同样获得市场欢迎。该基金产品募集目标120亿,而来自渠道消息称该基金募集规模或达到140亿。广发基金也发布了相关公告,而李晓西管理的华泰柏瑞质量领先、博时成长领航混合基金也有不俗表现。

 

而从2021年情况看,基本延续了2020年的辉煌,并频频超越。W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16日,今年以来已经成立50只新基金,合计募集规模达到2535.42亿元,平均单只基金募集规模高达50.71亿元,为2009年9月以来新高。其中权益基金规模合计2387.31亿元。

 

历史数据显示,自2010年以来,权益基金整月募集规模超2300亿元的情况出现5次(包括今年1月),募集规模最高的是3250.94亿元,出现在2020年7月。此外,2015年5月、2015年6月、2015年4月权益基金募集规模分别达到2952.26亿元、2514.83亿元、2504.79亿元。若1月份权益基金继续保持这样的募集速度,大概率会创出历史新高。

 

截至目前已经宣布成立的新基金中,已经出现8只百亿级基金,另有一只规模超99亿元,均为主动权益类基金。

 

若将时间拉长,2019年以来,成立新基金合计募集规模超4.8万亿,其中权益基金成为主力军。在权益类基金赚钱效应下,近年来权益类基金进入发展的快车道,百亿基金“单日售罄”的现象频频出现,单日千亿资金抢购的现象也越来越多。

 

Wind数据显示,除了1月18日易方达新基金首次引来超2000亿资金追捧外,自2019年以来,王宗合管理的鹏华匠心精选,赵枫管理的睿远均衡价值三年都曾达到单日千亿资金追捧的热销*面,指数型基金中,首批四只科创50ETF也曾达到一天就有千亿资金抢购的*面。

 

此外,广发刘格松、南方章晖、汇添富胡昕炜、中欧葛兰、交银杨浩、易方达萧楠等发的新基金都一天引来超500亿的认购量。

 

华南一家大型公募权益投资经理分析,近年来,主动权益类基金大发展,一是因为在政策面上,监管大力倡导发展权益类基金,资本市场的注册制等改革举措,都为权益类基金发展营造更好环境;二是资金面上,***鼓励引入中长期资金,“炒股不如买基金”的状况,也让普通投资者更多通过基金投资进入市场;第三,通过长期业绩的验证,头部基金经理的超额收益和专业投资能力获得市场认可,这些绩优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也在快速增长。

 

后续仍有不少新基金发行,这其中可能又将出现不少爆款基金。基金君整理了后续即将发行的主动权益新基金(含偏债混合类产品)

 

走理性投资、长期投资之路

 

在市场火爆之际更需要理性声音——投资基金需要谨慎、人生没有“躺赢”。

 

基金行业有句老话是,“好发不好做、好做不好发”。目前显然是处于“好发不好做”的阶段。在2007年,基金君也见过新基金发行火爆的情况,一日售罄、千亿资金追捧明显基金经理和目前并无二样,同样的情况在2015年也出现过。然而,之后的故事演绎大家也知道。

 

目前基金君也经常听到基金经理谈及目前选股难度在增大,“优秀的股票还能选出,但是难度在提升”,“一些好股票的估值太高了,确实不敢追”、“建仓会采取稳健策略”等等说法。

 

这并非是说目前布*权益基金不好,而是需要警惕起来,一方面,经过了两年的市场大涨,首先投资者应适当降低预期,不要盲目的认为买基金就是赚钱的,近期甚至听说不少卖了房子或者贷款买基金的现象,确实为这些投资者“捏一把汗”;另一方面,市场人士经常谈及看好权益市场的黄金十年,但不代表市场就是只涨不跌的。基金投资不宜操之过急,在涨的时候不要急躁“一把梭”,在跌的时候要给基金更多的时间和信心。

 

一位投资人士就表示,目前沪指已经超3600点,市场上基本面确定性较强的白酒、医*、新能源、电子等多数板块已经达到估值高位,未来需要充分消化估值;而银行、保险、有色等低估值、顺周期板块,还将受制于疫情反复、经济复苏进度的制约,没有明显的趋势性投资机会。在这种环境下,今年投资需要降低收益预期,不可能再现2019年~2020年那样非常赚钱的行情。

 

还有一位基金行业知名基金经理也表示,A股一直处在结构性牛市中,事实上,每个年景都会有一些机会,不是特别认同牛短熊长的说法。近两年,龙头股和基金的涨幅惊人,2021年适当降低收益率预期是合理的选择。

 

还有多位行业机构和人士认为,大量资金的涌入爆款基金,不一定可以带来赚钱效应,投资者仍需对行情保持谨慎,并适当降低收益预期,在基金投资中注意做好长期投资和理性投资。

 

对投资者来说,需要理性、长期投资,而对于基金公司来说,在这一阶段更应该保持理性,不要盲目追求规模,近年来有些公司频频让明星基金经理挂名发行新基金;也有刚刚发行的新基金尚在面值线徘徊,几个月后又继续发行新基金,打出明星基金经理招牌赚规模;也有明星基金经理在引来巨量管理规模后,忽略投资能力上限而盲目发行等等。投资端上,机构抱团取暖、集中持股于某单一行业、风格极致化等行为也近期引起市场极大关注。

 

从持续经营角度考虑,过分“追星”却也会埋下隐患。如何在吸引众多投资者申购后维持基金业绩,维护持有人利益,使持有人与公司发展形成良性循环,这才是基金公司经营的关键,从长期出发,做好投资能力建设,才是最核心的。

最新股市资讯百万读者都在看

5万股民无眠!刚刚,商誉爆雷近8亿,股价已暴跌50%!网友:是要往死里整吗…

我为什么重仓张清华的易方达新收益基金

  前几天,有朋友问及我重仓易方达新收益基金的理由,感觉没法一两句话能说清,就专门再写一篇文章说说。

 

  重仓新收益,我主要基于这几个判断:

 

  第一个问题,决定张清华在资产配置道路上能不能长期成功,选股能力是非常大的影响因素。作为一个从债券圈拓展能力圈进入股票圈的基金经理,张清华的选股能力虽然已经进化了十年,但是水平到底怎么样,权威的公开信息并不多。首先要判断的,是张清华的择股,是完全依靠易方达公司的大平台还是他个人和部门(混合投资部)体系?是不是抄袭易方达公司其他明星股基经理的成果,自己只要搭配好老本行债券就行了?

  我们查看易方达新收益的前十大重仓股,可以看到目前位列第一的是福斯特,这家上市公司,是光伏组件上游产品胶膜的全球龙头,盈利能力强,也得到了机构投资者和海外资金的共同认可,市值近1000亿。

  查看新收益季报,我们可以看到,福斯特出现在新收益基金前十大重仓股是在2019年3季度季报,然后除了个别季度,基本都出现在前十大重仓股名单,直到今天,张清华已经拿了2年多,并不是像其他一些股票那样快进快出,属于能较好分析其选股能力的样本。

  查看个股数据,我们看到这期间,福斯特股价从30多元一直涨到了今天的100元左右,新收益重仓福斯特的成功肯定是毋庸置疑的。我们这里先不需要对福斯特做个股分析,而是要看一看这只股票的机构持仓情况,因为我们首先要判断的是,张清华是不是在抄作业。 

  从福斯特近两年的机构持仓数据里,我们可以看到,目前重仓福斯特的基金,前五名都是易方达,里面除了一只易方达高端制造混合,其余四个都是张清华自己在管或者混合投资部共同管理的基金,比如易方达裕丰回报债券。没有发现还有别的易方达公司有名气的基金经理重仓。别说重仓,即使查看是少量持有福斯特的,里面唯一一个有点名气的就是冯波的易方达研究精选,但是只在2020年6月份才短暂出现,并且在冯波这只百亿规模的基金里,只有1亿元,可以忽略不计。我们再查看易方达高端制造混合,发现管理人是担任基金经理仅三年多,毫无名气的祁禾。查看其基金成立与买入时间,也能立即排除张清华抄作业的可能,看样子说不定是他在抄张清华的作业(祁禾虽然担任基金经理时间很短,毕竟算是张坤的半个徒弟,抄作业倒不至于)。这里我们就能确认,张清华没有抄作业,靠自己判断重仓的福斯特。

  我们再看新收益另一只重仓两年的隆基股份。作为如今炙手可热的光伏龙头,我们查看隆基股份的机构历史持仓数据,发现从2016年初开始重仓隆基股份的,居然是易方达公司的另一位二级债大牛胡剑,张清华通过他的二级债代表作易方达安心回报重仓隆基股份虽然比胡剑略晚几个月,但是查看同时期重仓隆基股份的易方达股票型基金经理,都是陈皓之类不出名的基金经理,也能看出张清华对于隆基股份绝对是靠自己判断选择后长期持有的,并没有抄有名气的易方达股票型基金经理的作业。

  通过对类似个股数据的对比和分析,我们就可以肯定,张清华的选股能力绝对没有问题。

 

  第二个问题,随着新收益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规模膨胀是肯定的,规模上到百亿后,基金收益是否会受到大的影响?张清华是否具备管理百亿级别规模股票基金的能力?

  我们知道,由于张清华对于新收益采取不宣传的态度,新收益在2020年上半年规模也仅有不到10亿,但是由于收益超好,被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关注,2021年初规模已经迅速膨胀到了55亿,估计等半年报出来,又得胖好几圈。

  虽然张清华的混合资产投资部门里面有专门的打新策略小组,当初基金规模很小的时候,打新策略对于增厚收益肯定作用大,但是规模到几十亿后,打新这样的策略对于收益增厚的影响几乎就可以忽略了。我们从规模上到10亿后的新收益收益来源可以看到,基金收益主要还是来源于持仓股票的股价上升,而且新收益持股偏大盘,容纳百亿资金还是很轻松的。 

  另外,由于新收益目前算是成长风格,波动比较大,回撤起来也是挺吓人的,不了解其特点的基民来的快,到时跑的也快。而且对于张清华从债基破圈到股基领域后,网略上能分析的比较透彻的文章并不多,导致张清华和新收益基金在市场上是一个非常含糊的形象定位,张清华本人又非常低调,不擅长宣传作秀,这些因素决定了新收益的规模不会被过分关注,规模过分膨胀。

  即使新收益近期规模膨胀了,我们也不用担心,因为混合资产投资部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如何驾驭大资金管理,实现可持续的优秀业绩。虽然表面上张清华是从债基扩展到股基的,但是在管理二级债基时,其管理的二级债里面的股票仓位的市值加起来并不低,再加上相当大的可转债仓位,张清华对于大规模股基的管理经验,其实比很多专门的小股基经理都多,并不是他从债券领域突然就转到股票从零开始了。在一些访谈中,谈及规模变化时,张清华也明确表示过随着方法论的进化以及团队开始发挥作用,他管几百亿规模的股基,是没有问题的。

 

  第三个问题,新收益的回撤比较大,虽然其最大回撤在我风险承受范围内,但是张清华对股票风险是把控的好不好?

  任何基金经理访谈宣传,都会说请基民放心,自己基金的风控体系非常好。我们不关心这种空话,而是要认真看一看张清华是怎样做的,是不是言行一致。

  第一次关注到新收益时,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张清华持仓仅两个季度就迅速卖出海尔智家的做法,因为同时期与张清华做法相反,重仓海尔智家的是大名鼎鼎的兴全基金谢治宇、乔迁。当时经过对海尔智家的个股分析,我就立即选择了相信张清华的判断,因为海尔智家虽然是一个连续十年ROE都超过20%的名牌企业,但是查阅财报和收集相关的分析文章,可以发现其费用率明显高出格力、美的这样的同行,不但有管理低效的嫌疑,最重要我认同一点就是,一个持续多年存在显著问题的企业,要等待它慢慢好转起来,这个难度非常大,时间也非常长,不符合张清华的投资逻辑,张清华的卖出从短期风险考虑完全没有问题。

  海尔智家股价不断下跌,也让重仓海尔智家的兴全基金吃了苦头,虽然作为名牌上市公司,海尔智家以后的长期发展也不会差,拓展国际业务总有一天也能得到回报,但是张清华在发现其持有逻辑发生变化后就毫不犹豫的迅速卖出的做法,当时就让我确认了张清华对于个股风险是非常看重的,不符合自己与团队逻辑的热门个股,宁可不参与,看不透的就不冒险。

  近期谢治宇也说了他重仓海尔智家等股票导致业绩不佳的原因,也就是他看重估值合理,长期仍旧会有稳定持续的增长,如果看错了,***失也会小一些。虽然这些都完全符合他的投资框架和逻辑,兴全也是我心目中的公募第一梯队,但是我认为在对于海尔智家的短期风险预判上,谢治宇、乔迁算是完败于张清华。如果年底前兴全系基金减持海尔智家了,可以说就是承认看走眼了。

  从对类似个股的持有与卖出处理问题上,能看出张清华对于个股风险是很看重的,一方面重视个股风险,另一方面加上宏观择时进行辅助,我相信新收益的长期风险收益比会非常不错。

 

  第四个问题,张清华以及混合资产投资部这种资产配置的打法能走多远?会不会昙花一现?

  这一点说起来是非常重要,内容也是非常多的,不过我在上两篇关于张清华新收益的文章里已经把涉及资产配置的问题大体都说到了,因为这是张清华投资框架的基础,这一点都搞不清楚的话,以为张清华就是简单的择时操作,就根本不能买张清华。在这里就不展开再阐述了,因为详细展开说的话,估计得单独写一篇文章才行。

  这里只说我得出的结论,我认为资产配置的打法,在目前国内的市场是非常有生命力的,用流行话说就是很适合国情。至于更长期的事情,等不到A股市场成为完全有效的市场,爱好跑马拉松的张清华,都应该从易方达退休了吧。

 

  最后,还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是因为张清华打造易方达混合资产投资部这个团队,让我看到了一种可能:三年后,面对围坐一圈的各种单一风格的主动型基金经理,张清华说:“不要误会,我不是针对你,我是说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易方达基金公司正式员工待遇?

有年终奖、五险一金有社会保险(5险)有住房公积金 、上班时间经常晚下班周六经常加班 ,易方达基金平均工资为19661元/月,其中28%的工资收入位于区间8000-12000元/月,14%的工资收入位于区间8000元/月以下。

易方达为什么这么火?

1基金公司里排名靠前的大公司

2有一批优秀且业绩良好的基金经理

3和一些重要的端口有战略性合作,基民知晓率和基金购买率都高

4管理的资本在近期资本市场表现中有热点且某些版块涨幅超过行业平均水平。

易方达基金怎么样?买易方达平稳基金最少要多少钱?

基金申购一般最少100快,认购数一般是1000,易方达基金前几年在基金公司排行比较靠前,但是这两年来业绩不行了。近两年来,易方达基金深陷泥潭,其整体资产规模虽仍保持在行业前5名,这得益于副总经理刘晓燕所领导的强势销售团队,但易方达旗下基金业绩却已严重下滑至行业下游。积重难返的背后,是易方达投研团队管理及人才储备严重不足,致其业绩大面积下滑。http://finance.qq.com/a/20110701/003272.htm

为什么穿越牛熊的基金经理宁愿认错也要一意孤行?(附43位明星基金经理季报链接) - 知乎

二季报全部发完了,成功穿越牛熊的基金经理表现如何呢?

这是31位基金经理代表基金今年以来和二季度的收益。

今年以来,31位基金经理代表基金的平均收益是1.7%,跑赢沪深300指数10.4个百分点。

二季度,平均收益是10.4%,还能跑赢沪深300指数6.9个百分点。

但,今年以来,代表股票基金平均水平的股票型基金总指数涨了2.59%。

除了这31位,一些人气非常高的基金经理的收益情况,网叔也一并统计了下:

除了焦巍、郑磊、杨锐文、赵蓓、唐晓斌外,表现也很一般。

表现一般,这些基金经理是如何反思自己的操作的?后市又将何去何从?

唐晓斌管理的广发多因子,今年以来涨了49.3%,二季度涨了19.7%。

林英睿管理的广发多策略,今年以来涨了15.9%,二季度涨了6.9%。

比如嘉实基金的胡涛,他认为周期股的持续性并不强,坚定持有组合中的优质成长股,主要是卓胜微、爱尔眼科、迈瑞医疗、昭衍新*等,这些股票在二季度迎来了大反弹。

他管理的嘉实优质企业,二季度大涨23.3%,今年以来也涨了1.3%。

他管理的易方达科翔,今年以来涨了11.3%,二季度涨了18.2%。

比如工银瑞信的赵蓓,持仓主要集中在创新*及创新*产业链、创新医疗器械、医疗服务、消费医疗等医*热门领域,这是二季度涨幅比较大的行业。

她管理的工银瑞信前沿医疗A,今年以来涨了20.1%,二季度涨了23.1%。

比如博道基金的张迎军,在超配新能源汽车与光伏产业链相关公司的同时,又在二季度增持了CRO/CDMO与医疗服务等行业龙头公司(*明康德和爱尔眼科),踩中多个风口。

他管理的博道嘉泰回报,今年以来涨了17%,二季度涨了17.8%。

比如,中欧基金的周蔚文,组合中配置了较多受疫情影响大,估值仍处于低位的板块,错过了市场风口,大半年过去还是亏的。

他管理的中欧新蓝筹A,今年以来跌了1.1%,不过二季度涨了3.2%。

比如兴全基金的董承非,对估值偏高的行业保持相对谨慎的观点,配置了较多低估值个股,主要是万科、保利、平安等。

他管理的兴全趋势,今年以来跌了2.4%,二季度依然跌了1.4%。

比如永赢基金的李永兴,持仓主要集中在银行、保险等跌幅较大的行业中,业绩表现极其拉胯。

他管理的永赢惠添利,今年以来跌了13.4%,二季度跌了4%,双双跑输沪深300指数。

比如中欧基金的王健,一直坚持超配低估值龙头,主要是平安、万科等,拖累了业绩。

他管理的中欧养老产业A,今年以来只涨了4.8%,其中二季度涨了5.3%。

比如交银施罗德的王崇,仓位主要集中在家居、石油化工,教育、物流等行业中,也错过了这波行情。

他管理的交银新成长,今年以来只涨了1.1%,其中二季度涨了4%。

道歉后,他就错过新能源等高成长高估值股票行情进行了深刻反思,但表示依然会我行我素,坚守自己的投资风格。

我们错过了如新能源(车)等高成长高估值股票的大幅上涨行情,我们一直深刻反思,到底是自己的研究和认知没有到位,还是市场的定价水平远超过自己固守的投资框架内的买入持有标准。

展望2021年三季度,本基金继续坚守能力圈,谨慎看待市场热门景气行业的高增长高估值股票趋势加强的投资范式,在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精选未来三四年企业竞争力强,中长期发展相对清晰、未来估值处于合理或偏低的优质公司股票做中期布*。

我们将坚持行业分散,个股精选、逆向投资、尽力控制回撤,努力为基金份额持有人带来稳健回报。

广发基金的刘格菘表示,二季度,我们集中调研了光伏产业链、动力电池、化工新材料、面板等具备“全球比较优势”特征的***制造业上市公司,调研的结论与我们在一季报中的逻辑判断一致,即具有“全球比较优势”的***制造业的竞争格*还在进一步的优化过程中,随着全球经济从疫情中不断复苏,这类制造业资产的盈利预计能够保持比较长的景气周期;与此同时,这类制造业资产的估值扩张并没有脱离景气区间,相当一部分资产还具备较高的性价比,这也是我们对组合保持信心的基础。

二季度,他管理的基金进一步提高了具有“全球比较优势”的制造业的配置比例。

上投摩根的杜猛表示,市场担心的主要是部分长期看好的优质公司估值偏高,在流动性恢复常态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估值下移的趋势。我们认为这一过程也许难以避免,估值和业绩增长的匹配是股票能否长期上行的必然规律。

在此过程中,我们会严格的选择那些长期景气上行,估值和增长匹配度较高的公司进行中长期投资。从更长期看,新兴产业的崛起将成为***未来10-20年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证券市场最大的投资机会或将来源于此,我们更看好未来几年科技行业的市场表现。

易方达的郑希表示,科技产业中半导体、新能源以及安防子行业基本面相对清晰,但是估值水平偏高。如果回调,会进一步增加对半导体、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配置比例。

中欧基金的周蔚文表示,投资机会分为两类,一是未来多年景气持续向好的新兴行业,如自动驾驶、物联网、AI、云计算、创新*、创新医疗器械、医疗服务、教育等,这些行业大部分估值偏贵,我们可能会做好研究,在未来更合适的位置增持;

第二类是市值与景气处于低位的行业,如餐饮、酒店、旅游、航空、博彩、银行、地产等,虽然国内疫情出现零星反复,但经济活动回归常态的趋势不可逆转,这些受疫情影响大且估值还处于低位的行业,在未来一定时间内投资的性价比更高。

我们尽力寻找未来行业好转的中长期机会,在合适的价格买入受益行业好转而业绩高增长的股票,尽力创造更大的超额收益率。

泓德基金的王克玉也表示,今年A股市场会遭遇波动比较大的市场环境,和去年中间波动比较小的情况差异很大。

短期内金融市场流动性的宽松使得高景气度的公司再次大幅上涨,但考虑到估值处于很高的水平,相应的对企业盈利质量的要求很高,短期内这类资产又会面临一定波动的风险。

全市场目前处于分化严重的状况,展望下半年权益市场机会主要在于两个方向。

对于我们长期关注的产业升级方向,消费电子、汽车等行业***企业的竞争力还处于持续提升的过程中,过去一个阶段的调整也使得其投资的性价比有明显改善。

另外对过去一个阶段市场表现较差的低估值品种,在经济活动全面恢复和经营风险得以释放之后,最终有机会为投资者带来可观的回报。

易方达的张坤表示,疫情后,随着全球流动性的放松,全球股市都有了显著上涨。对于一些市场公认长期有成长空间行业(科技、医*、消费、新能源)中的优质公司,除了业绩增长的驱动,估值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面对越来越高的市盈率水平,对企业的估值方法也越来越多采用远期(如2025年甚至2030年)市值贴现回当年,似乎只有这样,投资者才能获得一个可以接受的回报率水平。

无疑,这样的环境对投资人判断正确率的要求是很高的。我们发现,对于一些公司,在各种假设都兑现的情况下,可能未来5年能赚取贴现率或者比贴现率略高的收益率水平,但是一旦错误,可能就要面临30%甚至50%的股价下跌。

在一个流动性宽裕、资本焦虑地寻找高回报率领域的环境下,未来几年,不少行业面临的竞争程度恐怕比过去5年更为激烈。回首自己以往的判断,发现有不少错误。我认为,对于未来5年行业竞争格*的判断难度恐怕只增不减。综合来看,如果正确,可能只获得一个平庸的回报率,但一旦错误,却面临不小的***失。在这样的赔率分布下,对于投资来说显然是高难度动作。

在这种情况下,要么在热门行业进行深入研究,试图获得更高的概率确信度,要么在不那么拥挤的行业,稍微牺牲一些概率,承担多一点不确定性,获得更佳的赔率回报。我经常这样审视组合,如果股市暂停,5年后恢复交易,每个企业能带来多少的预期复合收益率,从目前的判断来看,未来几年预期回报率下降可能是难以避免的。

中欧基金的王培表示,一季度回调后,二季度处于季报期,从结果看,以新能源和半导体为主体的科技公司和以医疗服务为主体的医疗医*公司表现靓丽,而整个市场风格也基本上在这两个主题上演绎。

虽然整个周期股依然处于非常景气的阶段,但是出于对未来通胀的担心,周期性行业估值提升困难,而家电食品板块增长乏力,也基本呈现震荡格*。

虽然整体国内经济稳定运行,情况良好,但是对未来的担忧在逐步增加,投资者更多的开始关注长期,出现了估值大幅分化的*面,中长期的优势行业估值大幅提升,而过去几年的一部分核心投资标的则明显后继乏力,出现了估值下移。

景顺长城的杨锐文表示,二季度的市场表现非常极端,核心资产之间也出现了明显分化,高估值的核心资产表现明显比相对低估值的核心资产表现更好。

市场为更长远的美好愿景付出了更高的溢价。部分公司的估值透支了未来5-10年的空间,这种远期透支的模式总会有尽头。长期稳定的增长只是理想中的模型,实际经营过程中会有各种波折,极高估值(百倍以上)的风险是一旦遭遇波折则会面临戴维斯双杀的*面。

我们认为,下半年的风格依然是结构性的,更有可能的机会来自估值压抑多年的中小市值龙头与科创板。科创板经过两年的估值消化,逐步涌现出一批估值合理且高成长性的标的,这里面或许蕴藏着各种机会。

现在是最好的时候,也是最坏的时候。最好的时候是因为有很多便宜的优质中小市值股票,这些股票一直趴在底部一动不动,这给我们足够时间从容地选股。最坏的时候就是长期前景美好的股票过度透支远期空间,这也给市场带来一定的风险。

不少人希望基金经理在芯片火的时候追芯片,新能源火的时候追新能源。似乎这样就可以获取最大收益了。

基金经理也不知道芯片什么时候会火,新能源什么时候会火。

既然不知道,那就无法提前潜伏进去,热点扩散后,强行上车,那不是赚收益,而是去接盘。

最后,网叔在整理二季报的时候,发现不少基金经理的金句,这里一并奉上。

疫情后,随着全球流动性的放松,全球股市都有了显著上涨。

面对越来越高的市盈率水平,对企业的估值方法也越来越多采用远期(如2025年甚至2030年)市值贴现回当年,似乎只有这样,投资者才能获得一个可以接受的回报率水平。

在一个流动性宽裕、资本焦虑地寻找高回报率领域的环境下,未来几年,不少行业面临的竞争程度恐怕比过去5年更为激烈。

我经常这样审视组合,如果股市暂停,5年后恢复交易,每个企业能带来多少的预期复合收益率,从目前的判断来看,未来几年预期回报率下降可能是难以避免的。

从一季度到二季度,本基金重仓的一批公司被冠以了核心资产的概念,并经历了向下的大幅波动和迄今为止仍然分化的反弹。

市场对这批公司的态度,使本基金管理不禁想起拿破仑从厄尔巴岛逃出后七天内一家报纸的题目变换——

投资的本质就是从生意角度进行比较的过程。包括了资产配置比较、行业比较、公司比较等等。

通过比较筛选出来的优秀公司,尽管估值高涨幅大也不应卖出的原因在于,卓越公司往往会更卓越,犯不着因为卓越的价格高低而追随平庸。拉长维度看,估值很可能只是结果而不是原因。

那么,是不是再好的公司也有涨幅顶和估值顶呢?

我们坦承目前还不知道答案。管理人更倾向于认为,相对于平庸的人类和公司,优质公司的生命是可以无限延伸的。总有极少数公司可以穿越时空,创造价值,长成可持续的参天大树。在其面前,当下的估值只是矮小的小草。

A股是很情绪化的市场,长期坚持与***思考是A股机构投资者重要的超额收益来源之一。我们也衷心希望我们的持有人也能秉承长期投资的理念,不要把基金当成短期投资,毕竟基金的交易成本是很高的。

市场为更长远的美好愿景付出了更高的溢价。部分公司的估值透支了未来5-10年的空间,这种远期透支的模式总会有尽头。

长期稳定的增长只是理想中的模型,实际经营过程中会有各种波折,极高估值(百倍以上)的风险是一旦遭遇波折则会面临戴维斯双杀的*面。

现在是最好的时候,也是最坏的时候。最好的时候是因为有很多便宜的优质中小市值股票,这些股票一直趴在底部一动不动,这给我们足够时间从容地选股。最坏的时候就是长期前景美好的股票过度透支远期空间,这也给市场带来一定的风险。

从全球范围内来看,仍然看不到大幅回收流动性的可能性。在大水漫灌之下,大部分水还是流到池塘,然而,周边更广阔的高地依然是哺育不够的。这些广阔高地的干涸又反向制约了各国央行的政策空间,即使央行们试图轻踩刹车,但是,池塘中的流动性依然是充裕的。这些流动性会不断寻觅高收益资产,这会为市场带来各种各样的机会。当然,这种流动性的摆动也会加剧市场的波动率。

现在的投资环境越来越复杂,干扰因素越来越多,过去的成功范式不一定在未来有效,利润增长很好不一定意味着投资价值很高,或许更需要关注企业是否创造正面的社会价值。如果一个企业的利润增长很好,但是却有可能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譬如贩卖焦虑、***伤就业),那么这样的企业的投资价值可能得到极大的折***;如果一个企业现阶段尚且无法实现持续的利润增长,但他的发展将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正面意义(譬如供应链安全、节能减排),这样的企业的潜在投资价值可能很高。

很多人或许会认为现在的半导体估值非常贵,这很可能是从静态角度观测。从业绩角度上,

无论是IDM、代工厂还是芯片设计公司,成本往往是在前期刚性投入的,体现为大量的设备折旧或高额的研发人员薪酬等,需求的暴增对于边际成本的影响是很低的,这也就意味着业绩的增长往往是非线性的,用过去的盈利能力去判断容易造成低估;从估值角度上,国内半导体公司在很多领域和产品的市场份额还是很低,具有很大的成长空间,谈估值收缩为时尚早;从市值角度上,***半导体公司超过千亿的数量依然是非常稀少的,而无论***、欧洲还是日韩,都有不少千亿乃至万亿级别的半导体企业。

当然,这并不是说半导体没有泡沫。尤其在这次缺芯危机中,有些中小企业为了赚短平快的钱,大幅涨价或撕毁过去的合同赚取暴利。这是赚取一次性的钱,反倒可能是表面估值越便宜,泡沫越大的情形。真正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公司肯定会在紧缺与涨价中寻求个平衡点,在客户认可范围内涨价并实现更多产品的突围。

很多人都在说,希望赚利润增长的钱。但是,要赚取利润增长的钱,前提是估值不能下移。我们曾见证了07年-14年,万科、招行、中集等著名的经典成长股进入长达8年的杀估值过程。

虽然这几年是核心资产的行情,然而,对于有些行业,这种杀估值并未结束,就以地产行业举例:从08年以来,地产行业一直都保持着稳健增长,房价也持续增长,典型的量价提升。可是,根据公开数据显示,龙头的万科过去13年利润增长超过7.5倍,现在的股价只比07年高点涨了37%。不仅仅是地产股,保险股也如此,龙头***平安过去13年利润增长达到8.5倍,现在的股价只比07年高点涨了8%。我们不能说这两个企业不优秀,他们一直保持超出行业的增长。

估值并不完全由成长性所决定的,更大的影响因素是产业趋势的预期。以我们过去的经验总结,只有拥抱代表未来趋势的新兴产业,伴随时代的发展才能确保投资过程中不被估值反噬,从而赚取利润增长的钱。

***也是同样的演绎。过去13年的美股牛市是科技成长股的牛市,并且没有大小盘之分,中小盘成长比大盘成长表现毫不逊色,但是,传统的价值股却远远跑输于科技成长股。这是为什么?

大家都知道经济增长的三大增长要素:劳动力、资本投入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在08年之后,***在劳动力和资本投入上遇到长期瓶颈,长期经济增长的指望都体现在全要素生产率。因此,代表着劳动力与资本投入的传统经济股从此熄火,代表着全要素生产率的各种科技股进入轰轰烈烈的大牛市。过去十几年的美股是这样,随着传统经济增长模式日趋乏力,A股的未来大概率也会这样演绎。

由于市场抱团大盘成长,这些股票出现了明显的溢价,甚至严重透支了长期成长空间。因此,我们认为市场的机会并不是来自5%的高估值抱团股,更多来自于剩余的95%的股票。但这并不是说,剩余的95%股票会有系统性机会,而是机会可能诞生于这些股票中。这也意味着未来赚钱难度大大增加,筛选难度大幅上升。

首先,我们希望这些企业的行业处在时代的风口,新冠疫情全球蔓延、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和地缘**越来越复杂,这意味着未来的十年不同于过往的十年,这都是我们选择行业的时候所必须要考虑的。

其次,我们希望有较大的潜在行业空间和较大的潜在市值空间;

最后,我们希望公司有出色的管理层和不断进化的管理能力。

对这种公司的研究就依赖于我在去年三季报所谈论的企业生命力定价。我们希望在合理估值上洞察未来,希望投资符合产业趋势的具备强大生命力的企业。

从长期来看,高估值下股票的预期回报率取决于两个方面:

一是投资者预测的准确性。假设投资者对每一年企业增长预测的准确性为90%,那么五年后对企业增长预测的准确性就变成了59%,可见预测的时间越长,准确性越低。

二是行业或企业的增长超预期的概率。在高估值水平下,投资者的预期本身也是较高的,要超预期很难。

但值得注意的是,处于快速成长期的行业或企业的增长往往是非线性的,而投资者的预期大多是线性的,这为超预期提供了可能性。从历史上看,一些企业从0到1的过程,一些行业渗透率从10%到50%的过程中都曾经出现过非线性增长的情况。

在合理的价格长期陪伴优秀的公司,是符合商业逻辑的,也是被资本市场反复证明的,只要

投资的真正风险有两个,一是买错了股票,如买到了“不好”的企业,或脱离“能力圈”去买市场热点等,易形成永久性亏***,二是不计代价去追求“好”公司,其隐含的风险为长期回报不足。

为了防止出现这样的风险,我们还是以“买生意”的态度去考察市场上的投资机会,以期为投资人带来良好的中长期回报。

行业景气容易判断,难点在于股票定价。我们需要不断学习、理解产业和股票市场,同时也要保持冷静,在行业景气、长期格*和估值约束中寻求平衡。

历史证明,个股由于其经营的趋势变化偶尔会永久性地改变股价走势,但均值回归的规律在行业中往往屡试不爽。

从中观的维度来看,我国经济增长潜在增长率已经稳定,新经济崛起、传统经济稳定会成为十四五期间的常态。

从产业发展阶段的角度来看,处于成长期的行业有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医*研发服务、新消费,处于成熟期的行业有电子、定制家具、家电等。行业在成熟期我们更加关注行业龙头的集中度提升,追求稳定的收益。在成长期我们关注成长空间,选择空间大的公司进行投资。

成熟期的龙头表现相对稳定,而成长期由于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往往波动较大,在投资的时候我们兼顾不同产业周期位置的行业特征,选择风格不同的标的进行投资。

90%的小白玩基金亏钱,根源是不懂,买了好基金拿不住,更别说“追涨杀跌”乱投资了。

1、养基超级指南:手把手教你玩转基金(附实战截图)

1、投资上有什么疑惑,可以关注公众号“网叔点财”直接在文章下面留言,能答的,叔会解答。

2、留言的时候,不要问”在吗?“后台没有客服恭候,请直接留下完整问题,叔会集中时间解答。

网叔:资深投资人,长期创业者。***,理性,深度思考。热爱钱更在乎良善。闲来聊两句常识,*几个混蛋,喝两杯小酒。

怎么选基金?

以前不会选基金,都是朋友们买哪个,我就跟买,瞎买了几年以后,我在亏亏赚赚中,也学到了一些经验。

比如有朋友说,选基金就是要选基金经理,基金经理就是这个基金的灵魂,他的择时控盘能力,直接决定了这个基金的盈利水平。的确是的,我从前关注的一个行业精选基金经理,平台的留言都说他不错,他的基金也从前年的两块涨到了三块,每年还有分红。

有朋友说选基金要选基金公司,确实是每年都有明星基金出现的基金公司,都是从前的老十家基金公司或者是现在的头部基金公司,当然了,我并不是要你去追明星基金,而是注意它的明星经理就可以了,因为同个公司,其他的基金也很好的。追明星基金,有可能第二年就不行了。

有了好的基金公司,基金经理,一定要选对路的基金,比如今年三月做石油和四月做债券基金的朋友肯定是亏惨了,虽然今年的医*,消费,科技基金大涨,但是他们没买上,盈利就和他们无关,所以选基金一定要有战略眼光,能够预料明年后年等以后大致的走势。

如果这个判断不准的,可以选择低估值的基金,因为各大基金APP都有基金估值的功能。如果是完全的小白,可以直接定投指数基金,这个是最直观的,每个月用闲钱定投,三大指数涨了,咱们跟踪的指数基金就赚钱了。

至于怎样的去选基金经理,你点开那只基金的详细概况,就可以看到基金经理的信息,以及他历任基金的收益情况,虽然说历史收益不代表本基金的盈利能力,但是也是个安心的参考。

至于基金的好坏,其实真的没有区别,它如果不是新基金,你只要看到它历年都是盈利的就行了,或者是从前是亏***的,近年开始盈利了也行,因为一个基金从发行到成熟至少要经历十年时间,至少要穿越一轮牛熊之后,才能知道它到底是不是一个好基金。当然了,一个好基金的盘子最好控制在20到80亿之间,盘子太小,遇上熊市赎回挤兑,容易被踩踏伤害,盘子太大,超过一百亿,一个基金经理就容易玩不转。

最后,一个基金好不好,一定要看它是不是经常分红送份额,虽然基金分红和股票分红一样都是分的自己的钱,但是有分红的基金,肯定是效益好的基金了。

刚刚,抢疯了!易方达爆款基金一日狂卖1500亿破纪录!冯波管理基金去年狂赚80%,广发、华泰、博时也卖了百亿!_南方plus_南方+

来源:21金融圈姜诗蔷

开年以来市场震荡上行,新发行基金持续受到资金热捧。

1月18日,新发行的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认购规模超过了1500亿,成为又一只千亿规模的爆款基金,还打破了去年7月份发行的鹏华匠心精选1371亿认购规模的历史记录。

根据21金融圈了解,就在同一日,当日发行的广发成长精选、华泰柏瑞质量领先、博时成长领航等基金亦均募集在百亿上下。

资料显示,今天认购超过1500亿的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由冯波担任基金经理。

冯波最早自2010年起担任易方达行业领先的基金经理,其担任基金经理的年限已经超过11年,目前冯波共管理3只基金。数据显示,冯波管理的易方达行业领先在其任职期间回报达到378.25%。

值得一提的是,冯波目前管理的易方达研究精选,也是一只规模超过160亿的爆款基金。易方达研究精选去年2月发行,截至目前回报超过80%。

同日发行的广发成长精选已经发布提前结束募集的公告。公告指出,该基金募集规模上限为120亿元,若募集期内有效认购申请金额全部确认后不超过120亿元,基金管理人将对所有的有效认购申请全部予以确认。若募集期内有效认购申请金额全部确认后超过120亿元,基金管理人对2021年1月18日的有效认购申请采用“末日比例确认”的原则给予部分确认。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该基金当日募集规模已经超过120亿元的上限。

“一方面散户确实喜欢追高,另一方面开年以来银行政策也给的很到位。各家银行之间的竞争也很大,为了促进中收,重点产品的激励政策以及内部的硬性任务都给的很到位。”一家大型公募基金渠道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数据显示,仅1月18日,就有21只新基金发行。整个一月份,还有51只新基金等待发行。

冯波指出,将重点从具有产品、市场、技术和资源优势等角度,选择具备良好盈利预期、财务状况运行良好、估值相对合理同时具有良好治理结构、管理质量与市场前景的企业,把握优质企业的投资机遇。

就配置情况来说,冯波则表示一是控制建仓节奏,二是重点关注性价比较高的港股投资机会,以及A股中估值合理、具有竞争优势的公司。

在其看来,今年市场波动比较大,估值水平比较高,更加考验各个基金管理人深度研究的能力和对于机会把握的能力,能力越强的公司,基金净值表现越好。市场在估值波动过程中会提供比较多的投资机会。

21金融圈还对话了其他一些基金经理:

“一季度宏观场景处于‘信用收缩+盈利上行’阶段,市场仍有结构性机会,尤其看好春节后到两会区间高胜率的交易时段。3-4月份起宏观场景或逐渐转向‘信用收缩+盈利回落’,届时可考虑A股撤退。”博时基金首席宏观策略分析师魏凤春表示。

魏凤春指出,抱团板块将从快涨进入高位震荡期,除了顺周期有色/化工/金融板块的核心仓位配置外,将每年春季躁动主线之一的电子转为重点关注领域。此外,景气加速改善的军工板块,依然是未来一段时间继续关注的方向。

就行业配置来说,广发基金则认为,风格方面,成长风格在过往的在春季行情中表现更佳,可以适当关注估值回调已经回归中枢以下的成长行业,如计算机、电子等。此外,景气向上的可选消费、受益于再通胀的部分周期行业龙头也值得关注。

事实上,在过去两年公募基金赚钱效应的刺激下,大批资金涌入权益基金,基金公司也在发力权益产品。

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认购规模超过千亿的爆款基金已经有3只,认购规模在500亿以上的基金有9只。

不过对于今年市场情况来说,近期不少基金经理在与本报记者沟通时均提及降低2021年的收益预期。

事实上,今年开年第一周,A股市场迎来开门红,三大股指全线上涨,两市成交量突破万亿大。但经历快速上行后,A股市场波动明显加大。

1月18日,上证指数收报3596.22点,上涨0.84%,深证成指收涨1.58%,创业板指收涨1.92%。

“基金申购量的增加往往并非行情的领先指标,在基本面边际变化较小、央行流动性仍维持精准滴灌的背景之下,投资者面对短期资金的涌入可能更需要多一分谨慎。”中欧基金表示。

但与此同时,在全球风险偏好提升之下,外资流入可能将提速,春节前市场指数的下行风险偏低,预计市场短期大概率重拾震荡走势以消化增量资金的冲击。外资和内资的机构化现象仍然存在,这可能导致流动性更好的大市值公司持续跑赢小市值公司。虽然热门板块如白酒和新能源车的“抱团”行情难言终结,但其继续配置的性价比在持续降低,建议在春节来临前提前开始对市场估值回归做好准备。

基金经理点评:超额收益来自深度认知——易方达老将冯波_财富号_东方财富网

2021年初,冯波管理的“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以认购规模2398.58亿元,创下公募基金史上单只新基金认购规模最高的记录。

冯波的基金能大卖并不是一日之功,作为一名公募老将,冯波有着很优秀的历史业绩和代表基金,此次能够被追捧也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公募基金投资年限10年以上且年化回报10%以上的“双十”基金经理可谓凤毛麟角,冯波就是其中之一。

冯波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学硕士,具有多年证券从业经历。曾任广东发展银行行员、易方达基金市场拓展部研究员、副经理、市场部大区销售经理、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研究部行业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研究部总经理助理、研究部副总经理。

他在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职已11年有余,在管基金数5只,管理规模584.89亿元。任职期间其个人累计收益为349.20%,年化收益为15.28%,而同时期,沪深300的累计收益和年化收益为65.82%和4.82%。相比之下,均大幅跑赢基准。

其代表产品【易方达行业领先企业混合(110015)】成立于2009年3月,冯波于2010年12月31日起开始***接管,迄今管理年限已超过11年,历经牛熊,累计收益达482.66%,区间年化收益15.73%。先后获海通证券、招商证券十年期五星评级和银河证券、上海证券五年期五星评级。

近五年来,冯波绝对收益达到247.6%,在399名股票及偏股型基金经理中排名第6,排名分位数为1.5%。在冯波11年的职业生涯中,除2011、2012、2014、2016年未跑赢沪深300指数,其余年份均录得正超额收益,业绩稳定且优异。

冯波目前共管理5只基金产品,分别为易方达行业领先、易方达中盘成长、易方达研究精选、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A和易方达泰祺。其中管理年限较长的是易方达中盘成长和易方达行业领先,管理年限均超过3年,3年以来录得收益202.5%、130.9%;录得超额收益147.2%、75.6%;对应时间段排名为140/2661、661/2661。

他管理的基金以股票和偏股型为主,股票仓位保持在70%左右,且根据市场行情灵活调整。冯波在2018年将股票仓位调整至50%左右,主要由于18年下半年开始管理易方达中盘成长混合(005875.FO),其为混合型基金,为控制熊市风险,持仓大部分为现金。2019年,冯波重新将股票持仓调至90%以上。冯波在2015年前对债券还保持5%-10%的配置,但是在2018年后对债券几乎不做配置。冯波始终保持15%左右的现金配置,避免回撤过大。

从板块持仓看,冯波投资领域涉及各个板块,能力圈广泛。在多数时间超配消费,比例高达50%。但在2015年至2016年初,冯波选择对消费不做配置,转而重仓涨势凶猛的TMT板块。2016年第二季度重新超配消费,近三年来消费板块大涨,冯波因此收益显著。冯波在不同时期选择不同行业配置,市场洞察力较强。

相较于目前市场中其他基金经理,冯波对消费板块的配置比例约为公募基金的2.5倍,对于TMT,医*,金融等板块均有所欠配,特别是对于周期,地产基建板块和其他板块,冯波选择不做配置。但由于冯波超配消费板块,对其余各板块均有所欠配,导致其今年以来收益能力呈现明显下滑。

在控制回撤上,冯波认为一个公司的潜在价值远远高于现在股价,那么在市场回撤过程中,它就具有很强的,回撤的力度就会小很多,这是投资和研究的质量所决定的,是最根本的。其次,基金经理必须要客观,需要不停的调整自己的主观意志以符合客观的事实,从而防止客观的误判带来我们投资的***失。最后,需要进行组合的管理,如行业配置,对于稳定增长行业保持一定配置比例,对于估值较高的行业适当的低配。

但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冯波的易方达行业领先任职期间最大回撤高达-53%,与其他明星基金经理存在一定差距。

冯波的核心投资逻辑就是通过深度研究来认知企业的竞争优势,精选优质与估值合理的公司进行投资。

他曾在采访中表示:“身在资本市场,每天都处在信息的洪流之中,难得的是一直做‘对的事情’。在我看来,研究是能够创造价值的,‘对的事情’就是坚持朴素的投资研究方法,多做研究,少做博弈,努力为投资者带来持续稳定的回报,给投资者创造更多的获得感。”

从新能源到消费,从互联网到高端制造,很多赛道冯波都有涉及,同时也在不断扩展自身能力圈。从某一个行业拓展到多个行业需要很长时间,所以评价一个基金经理的从业时间是比较关键的因素。其次是基金经理投资的专注度和投资方法的稳定程度也很重要,通过持续的积累,才能对行业有深入的了解。冯波起初是研究金融和食品饮料的,对电子和TMT不太熟悉。所以他从开始了解到投资TMT行业大概花了三年,也正是因为这三年时间不停的学习和研究,才使他对这个行业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具体到个股的选择上,冯波最看重三方面:第一,企业所处的行业要符合社会发展变化的趋势,能真正实现价值创造。第二,企业要有核心竞争力,能形成竞争壁垒。第三,企业的估值要合理,能承受一定程度的市场波动。冯波说,这三个条件至关重要,只有这样,企业的价值才能持续推动股价的上涨。

“对一个行业、一家企业,长期跟踪、全面摸索过,才能比别人更早感知到它呼吸起伏的微妙变化,更深刻理解它的核心能力,更敏锐发现它的价值增长潜力。我把将这种认知差值称为超额认知,即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的认知。”冯波表示如果想给投资者创造持续超额收益,基金管理人就必须保持自身对行业和公司有持续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的认知。

2021年相比于前两年有较大不同,市场波动性会比较大,投资预期回报率可能回到正常水平。冯波之后将更加注重自下而上的方法,继续坚持以企业竞争力为核心,从中长期维度去判断行业和企业的确定性和估值的合理性,力争取得较好的投资业绩。

易方达科汇和兴业趋势现在买那个好拜托各位了3Q

2010-08-27公布净值:1.6150元前一日净值:1.5900元增长率(较前一日涨跌幅):1.57%投资风格:平衡型类型:契约型开放式申购费率上限:1.5%赎回费率上限:0.5%状态:开放申赎基金经理:冯波基金管理人: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托管人: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易基科汇基金(110012)持仓前10位股票代码股票名称占持仓比例相关资讯000063中兴通讯5.03%股吧行情档案002310东方园林4.79%股吧行情档案000568泸州老窖2.37%股吧行情档案600223※ST万杰2.25%股吧行情档案600546中油化建2.00%股吧行情档案000513丽珠集团1.81%股吧行情档案600439瑞贝卡1.79%股吧行情档案601601***太保1.72%股吧行情档案000422湖北宜化1.60%股吧行情档案600729重庆百货1.48%股吧行情档案资料截止至最新报表易基科汇基金(110012)增长率排行查看全部开放式基金增长率排行项目最近三月最近六月最近一年今年以来成立以来增长率7.95%6.04%25.29%5.35%83.54%混合型排名6714962010-08-27公布净值:1.0403元前一日净值:1.0353元增长率(较前一日涨跌幅):0.48%投资风格:平衡型类型:上市型开放式申购费率上限:1.5%赎回费率上限:0.5%状态:开放申赎基金经理:王晓明、张光成基金管理人:兴业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托管人: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兴业趋势基金(163402)持仓前10位股票代码股票名称占持仓比例相关资讯600036招商银行6.54%股吧行情档案600000浦发银行5.72%股吧行情档案601318***平安4.51%股吧行情档案000063中兴通讯3.55%股吧行情档案600276恒瑞医*3.43%股吧行情档案000895双汇发展3.32%股吧行情档案601328交通银行3.18%股吧行情档案600016民生银行2.75%股吧行情档案600600青岛啤酒2.00%股吧行情档案600519贵州茅台1.79%股吧行情档案资料截止至最新报表兴业趋势基金(163402)增长率排行查看全部开放式基金增长率排行项目最近三月最近六月最近一年今年以来成立以来增长率0.81%-6.27%-0.98%-11.55%499.05%混合型排名1341321121314从列表看,易基科汇基金近期业绩不错,目前区域最好是选择易方达基金公司的基金品种。

文章推荐:

易方达冯波能力怎么样(震惊A股!易方达彻底火了

友阿股份还能再长吗(友阿股份和步步高有可能并

平安保险公司的百万医疗险怎么样(平安百万医疗

十大中央空调品牌排行(中央空调品牌排名前十位

1600磅是多少公斤(李小龙一拳是多少磅?)

中通客车价格多少钱(解密!庄家是如何操盘中通

期货到期日一定要交割吗(进入期货交割月合约一

支付宝基金定投怎么终止(支付宝定投基金存多少

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