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买了1000快钱的蚂蚁基金。要是全部亏完会不会负债?扣余额宝的钱 如果现在买了这个蚂蚁基金的话。如果亏完的。首先肯定是自己的本金,没有了。然后这个投资的话肯定会赚钱,也
买了1000快钱的蚂蚁基金。要是全部亏完会不会负债?扣余额宝的钱
如果现在买了这个蚂蚁基金的话。如果亏完的。首先肯定是自己的本金,没有了。然后这个投资的话肯定会赚钱,也会亏钱,这个蚂蚁基金的话,它本身就是一种股票。如果你的本金。已经亏完的话。那么你余额宝里面的钱也会进行扣除这个本身的话就是一种投资。没有谁保证的话,这1000块钱没有了,然后就不扣其他的钱。这个世界上的话就没有这种生意。
什么是基金?买基金会不会把本金也赔光了?
你好,按照投资方向基金分为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货币型基金、商品型基金等。每种类型的基金风险是不一样的,股票型基金风险相对是比较大的,。本金不会亏光的,详细可具体咨询,祝投资顺利!!
上半年基金亏钱的原因找到了
最近,很多人看到公募基金半年报出炉,再一看自己亏钱的基金账户,不由对基金投资心生怀疑。起初都是为了增厚收益而入场,谁曾想现在却要为基金而打工。
基金真的不能赚钱吗?其实如果往前回顾一下,你会发现是两方天地。同样比较上半年的利润,2021年却是6481.95亿的正收益。所以,并非基金不能赚钱,而是基金还未能在你的持有期内为你赚到钱。为什么今年上半年基金难赚钱,其实分析一下市场也就明白了。
一、市场各类风格普跌
对比2021年的上半年,当时沪深三大指数都是上涨状态,其中创业板指更是涨了17%。中证500、中证1000等中小盘成长股表现相较于大盘蓝筹股更优,科创属性的股票表现也很强势。
而在2022年的上半年,我们发现无论是大盘蓝筹风格,还是中小盘成长风格,都出现了普跌。唯一上涨的核心指数只有红利指数。因此,在市场满盘普跌的大环境下,基金要想筛选出赚钱的股票,难度无疑是更大的。
放在过去,市场即便下跌,也总能找到一些细分赛道的结构性机会。例如在2021年上半年,实现上涨的行业也是多于下跌的行业的。
然而在今年,大环境变了,能够维持上涨的行业为极少数,其中涨势最好的反而是过去大家关注度较少的煤炭等周期板块。平时大家热衷于配置的医*、消费等核心价值赛道,在上半年仍然是熄火状态。而新能源、半导体等新兴成长赛道,即便在四月底后有过一波行情,也还没有完全填补前期的亏***。
在市场普跌、结构性机会缺失的背景下,基金赚钱难度确实大了不少。回顾全市场主动权益类基金,能够实现正收益的仍为少数,平均下来只有15%左右的概率。
而这些上半年实现正收益的基金,基本上也都在前期表现强势的煤炭、交通运输等行业做了比较高权重的配置。
而这些行业往往是普通基民比较少关注到的行业,类似于煤炭股的强势,其实也与海外地缘*势的扰动,以及国内极端的高温天气有关,具有一定的事件性和偶发性。所以,上半年基金没赚到钱,其实是普遍现象,也是情理之中。
回顾过去十年基金在经历最大回撤后的业绩表现,在市场震荡的过程中,确实有基金在大跌之后难以回本,但这些基金大多分布在成立时长不满三年的基金中。随着成立时长的增加,未回本比例会逐渐减少。
这也正说明,基金其实都具备回本的能力,只是缺乏时间来验证。市场涨跌起伏是必然规律,当前手里基金亏***,恰有可能是因为目前正处于“低谷”的区间里。
市场永远是有涨有跌的,前期涨得多了,自然就需要调整。主动权益类的基金是以投资股票为底的,如果短期遇上普跌的市场,难以寻找结构性的机会,则多数基金很容易会因为市场整体的下跌而出现浮亏。
基金能赔光吗?
赔光应该不至于至少还有有点
为什么2021年90%的人玩基金都在亏钱?
先来看看我们的《一季度基民报告》,事实确实很扎心:
今年3月前,确实很多人玩基金都亏了!亏***人数超7成!
丢脸吗?有点。
但是要注意,这里指的是“新基民”。
什么是“新基民”?
报道中的定义就是,持有基金时间还不到3个月的基民。
而如果你把时间拉长,从2020年算起,其实就没那么丢脸了!
因为从以年为单位的周期来看,亏钱的基民占比较少,反而赚钱的基民高达90%!
不信?那我们再来看一组,今年3月份之后的数据对比。
这是今年3月份,支付宝推出的新功能“基金检测”,当时就是因为“大部分基民即使买了爆款基金也会亏钱”而冲上了热搜!
如今才2个多月过去,很多人惊奇地发现,基民亏***占比,已经明显减少!
比如顶流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
今年3月份该只基金近一年收益是113.88%,但是亏钱的人却高达84%;
可2个月后,这个亏***占比已降到了50%左右——虽然这个占比还是很高的,但至少比两个月前少了20%以上。
比如医*女神葛兰的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
今年3月份该基金近一年收益是68.68%,但是亏钱的人也高达56%;
而2个月后,这个亏***占比迅速降到了18%左右,亏钱比例比3月份少了40%左右。
再比如老牌基金经理朱少醒的富国天惠成长混合A。
今年3月份该基金近一年收益是62%,而亏钱的人竟也有62%;
不过2个多月过去,这个亏***占比已经降到了30%左右,亏钱比例比3月份少了32%。
看到这里,你就会对今天的问题有了一个稍微清晰的感受:
为什么那么多人会亏钱?往往取决于你站在什么时区去看待它!
如果你站在“今年一月到三月”这个区间去看待的话,那么确实玩基金亏钱的人占了大头;
可如果你站在“今年一月到现在(五月)”去看待的话,那么玩基金亏钱的人又少了很多;
而如果你站在“去年到今年”去看待的话,那么你会惊奇地发现,其实亏钱的人真的没那么多!
毕竟,一个现象并不能代表全部现象,一个事实也并不能总结全部事实,如果我们分层次去看,或许你会对今天的问题有更丰富的理解和反思!
比如,人们更容易被短期业绩迷惑,从而忽略了长期业绩:
刚才罗列的几个数据也可以发现,从短期来看,亏钱的人确实占大多数;但从长期来看,其实赚钱的人占比更多。
虽然不排除有些人短期割肉离场,但是能够持有一年以上、三年甚至更久的基民,赚钱概率确实更大。
所以作为投资者,一定要警惕这一点,尤其是小白,不要轻易被短期波动所迷惑,白白把自己推向了韭菜的深渊。
再比如,市场最牛的时候,亏钱的人往往更多:
2015年的牛市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根据《***基金协会之投资者报告》显示,过去8年(2013-2019年)基民的亏钱占比情况是这样的:
2013年投资者亏***占比35%
2014年投资者亏***占比18%
2015年投资者亏***占比40%以上
2016年投资者亏***占比45.3%
2017年投资者亏***占比32.8%
2018年投资者亏***占比25.1%
2019年投资者亏***占比不到5%
通过这一连串数据,你可以发现,其余年份的亏***人数占比基本是逐年下降,只有2015年前后,出现了一个波动。
其实,主要就是因为2015年牛市的波动,导致了很多散户也跟着“蠢蠢欲动”。
此外,清华大学还曾对2015年的牛市做过一个统计,表示牛市才是散户亏***的根源。
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是因为牛市的时候,人人都看好未来,盲目大喊“4000点是牛市起点”,很多散户也就跟着跑步入场。
结果不久后股灾降临!大户果断止盈,散户却心有不甘,选择了死扛到底,最后白白给他人做了嫁衣裳!
其实,看到这里,你就明白,为什么有人买基金会亏钱,甚至会亏大钱了。
这恰恰反映了,很多人本质上还是不懂基金。
所以,大多数时候,不是你在玩基金,而是基金在玩你!
但是,不要紧!
这篇文章就是专门写给不懂的人看的。
只要咱们沉住气,一步步来,把基金这个“鬼东西”摸熟看透后,以后你再通过基金赚钱,真的就会变得简单很多!!!
01
(1)持有时间短,容易亏钱
还是拿《2021年一季度基民报告》来说,为什么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呢?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基民持有基金的时间很短。
换句话说,持有时间长短,会影响到你最终的基金收益。
据报告显示:当你持有不到3个月时,亏钱的概率更大;而当你持有超过3年时,亏钱的概率已经不值一提了!
说实话,长期持有这个事儿,网叔也说过N遍了,为什么很多人还是听不进去?
主要就是因为,太多人太渴望赚快钱了!
但是,如果你要赚快钱,那千万别来买基金!
因为买基金是投资行为,赚快钱是投机行为。
投资有明确的目标、特定的收益需求和相应的风险承受能力,是凭借细水长流的积累逐渐靠近目标。
而赚快钱,是投机取巧,是在短时间内汇集大量财富,收益多多益善,风险却抛在了脑后。
最常见的一种现象,就是很多人老是把基金当成股票一样买卖。
而根本不知道,基金和股票是两回事!
基金波动小,股票波动大。
并且基金在7天内赎回,还要收1.5%的赎回费,所以基金并不适合快进快出。
(2)高买低卖(追涨杀跌),容易亏钱
这一点网叔几乎每篇文章都要强调一遍,不要追涨杀跌不要追涨杀跌,因为你很可能会亏穿底裤!
那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忍不住“手***”?
因为经不起诱惑。
看到现在大涨,就想着接下来还会不会继续涨,而当观察几天之后,发现确实还在继续大涨,于是百般思索之下,决定重仓扑进去,想着大赚一笔,结果生死难料。
因为自身认知的*限性。
往往行情大好,基金大涨时,会有基金公司出来大力宣传,让人觉得该只基金赚钱力度非常牛***,值得马上买入——殊不知这是基金公司趁着行情大好时吸引基民进场的手段——因为一只基金是否值得买入,需要考虑的绝不是基金公司的大力宣传,而是这只基金或基金经理是不是真的很优秀、现在是不是真的是个好买点……但很多人是没意识到这个的。
因为害怕亏钱。
看到基金涨幅下跌一天,心里就开始慌张,看到基金持续下跌三五天,就恨不得马上卖出,免得当韭菜。结果很多时候,基金往往后期又涨回来了,不想当韭菜的人往往就是这么成为韭菜的。
因为经验浅,不知道基金的周期性。
刚入场几个月的小白不太清楚,基金是有周期性的,此时大跌后面会大涨,此时大涨后面会大跌……但是,没有人可以提前预判哪里是最高点和最低点。而老基民们都知道,涨跌是常态,基金买入后往往只需要卧倒躺平。
(3)选错了基金,容易亏钱
如果你以上两点都没犯错却还是亏钱,那很可能就是你选错了基金。
毕竟,基金很赚钱,但不是所有基金都很赚钱。
这里拎几个成立了5年以上、都还在亏钱的基金,给大伙瞧瞧:
工银中证传媒指数,成立6年以来,一共跌了72%;
鹏华中证高铁产业指数,成立6年以来,一共跌了64.2%;
华宝中证1000指数,成立6年以来,一共跌了58.44%……
再来看看那些成立15年以上、都还在赚钱的基金:
刘彦春的景顺长城鼎益混合,成立16以来,一共涨了2572%;
董承非的兴全趋势投资混合,成立16以来,一共涨了2492%;
朱少醒的富国天惠成长混合,成立16以来,一共涨了2177%……
你看,同样是买基,买了前者和买了后者的差距,简直比人和狗还大!
02
亏钱的基民能不能逆袭?
当然能!
毕竟大多数基金,还是很赚钱的!
不信?我们直接拉一下大数据。
看下过去十几年来,市场平均的赚钱水平(主要指数的涨幅情况):
2004年12月31日以来,沪深300、中证500指数平均每年上涨11.34%、13.16%。
股票主动基金指数则平均每年涨了13.79%-18.96%。
也就是说,过去15年,如果你闭着眼买沪深300指数基金和中证500指数基金,只要长期持有,每年就能赚10%!
如果买了比较优秀的股票类主动基金,还能赚的更多!
不信?那我们再来具体看看主动基金的表现:
目前,收益率的(在运行中)股票型主动基金一共有4190只,其中跑赢沪深300指数的有2704只,占比64.53%。
也就是说,市场上有超过6成的股票主动基金,都跑赢了上面的沪深300指数,如果你买这2704只基金,每年也能躺赚10%!
如果你眼光再犀利一点,买到的是这些牛***的主动基金的话,收益将更上一层楼。
具体来看,怎样才算牛***的主动基金?
我们这里把标准设置为:经历过一轮牛熊(7年),且年化收益率超过15%的。
其中,经历过一轮牛熊的主动基金有590只。年化收益率超过15%的主动基金有199只。
而满足以上条件,有超过1/3的基金,平均每年能赚15%+。
如果你觉得,这个标准还不算牛***的话,那我们再把时间拉长!
网叔统计了,成立以来,涨幅超过1000%的主动基金,经历过2轮牛熊,最短也成立了14年,一共有41只。
其中,每年赚15%+的,有38只,占比93%。
有9只是属于“牛基中的战斗基”,每年能赚20%+!
选中“牛基中的战斗基”,到底有多爽?
今年就有这么一位基民,火爆基金圈。
因为他在12年前,用200万元,买入了明星基金经理朱少醒的富国天惠精选成长,最后赚了近1500万,被称为“地表最强基民”!
但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其实很简单。
就是买入后坚定持有,12年一眨眼过去,200万就滚到了1500万!
除此之外,还有***证券报曾经报道过:
一位基民3年赚了80万,仅仅是因为长期持有一只基金3年。
看到这里,可能有些人会对此嗤之以鼻,觉得这是“幸存者偏差”。
但说实话,这类故事真的算“一夜暴富”吗?
毕竟这些投资者,可都是经过长达数年的考验,才能赚到这么多钱的。
人家光是坚持拿住这一点,就已经怒甩无数投资者了!
而网叔也总结了,这些赚钱的投资者一些共同点:
(1)闲钱投资:
闲钱就是至少三五年内甚至十年内都不会用到的钱。用闲钱投资,才不会害怕短期内亏钱,才能更平和地面对市场波动。
(2)长期持有:
长期持有的意义刚才已经说过,我们不妨再举个现实又极端的例子。
那就是,即便你在2015年牛市高点买入基金,只要你买的基金是这些顶级基金经理所管理的,然后你坚持持有几年,都能回本赚钱。
比如朱少醒血亏45.9%,花了4.5年回本了;
比如董承非和周蔚文,一个亏28.7%,一个亏33.6%,都花了2.4年回本了。
比如张坤亏了30.7%,只花了1.7年就回本了。
比如谢治宇亏了30.9%,只花了不到半年就回本了!
当然,也有17只基金至今都还没从2015年的牛市中扭亏为盈的,所以在高位买入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举这个例子只是为了让你明白,就算目前亏***了,只要你的基金够优秀,只要你能长期持有,后期大概率能把钱赚回来!
甚至,如果你能做到长期+定投,还能让风险再低一点!
因为定投的意义就是拉低持仓成本 + 降低人为操作的不确定性。
换句话说,定投可以分摊风险,即使买在了高位,也能通过后期定投,把收益弥补回来。
不过,光做到这些还不够,毕竟这更贴近于投资习惯的养成,而买基最核心的“三重奏”才是最关键的!
03
买基金就跟谈恋爱一样,无非就这三个步骤:挑对象,洞房,分手。
(1)“挑对象”:选只好基
一个好对象有多重要?可靠的对象会陪你平静渡过起伏的人生,而渣渣对象则会把你推向大风大浪!
那么,基金也是如此。
①有哪些靠得住的指数基金?
挑选指数基金的核心逻辑分为四点:
赌国运、看赛道、看策略、看潜力。
对此,网叔早就筛选好了,直接放名单:
对于追求稳健的投资者,可以考虑:沪深300,中证500,创业板指,科创50,恒生指数
基本涵盖了***A股的未来趋势。
对于看好某个行业赛道的投资者,可以考虑最顶级的三个核心资产:中证白酒,中概互联50,纳斯达克100,白酒+互联网,***互联网+***互联网,全是印钞机。
对于追求低风险、股息率高的投资者,可以考虑:中证红利。
对于看好未来潜力的投资者,可以考虑:新能源车指数,半导体指数。
PS:虽然这些基金相对靠谱,但是你也不能拿着名单直接就去买!最好还是要具体了解一下。
②有哪些优秀的主动基金?
挑选主动基金的核心逻辑,就是挑选其背后管理的基金经理。
而挑选基金经理的核心逻辑,就是看这三点:
业绩是否牛***,业绩是否长期牛***,管理规模大、业绩是否还能长期牛***。
对此,网叔也早就筛选好了,直接放名单:
其中,被称为公募界“四大老天王”的是:
朱少醒、曹名长、董承非、周蔚文。
因为这四位都经历过两轮牛熊考验,且年化收益还能维持在15%以上,且管理规模还在百亿以上。
被称为公募界“顶流”的是:
张坤。
因为他管理规模已经高达1331亿元,是公募基金经理中掌管资金的TOP1,而能够做到这么吸金,当然也是因为业绩长期牛***的缘故。
再说一个,这里面风险相对较低,且收益也能超过15%的“稳健派”是:
傅友兴、蔡向阳。
风险相对较低,是由于傅友兴和蔡向阳管理的基金都属于股债平衡型基金,常年配置较高仓位的债券,所以风险要比单纯配置股票的基金要小非常多。
但这两位的牛***之处,就在于股债平衡基金想做出高收益很难,毕竟债券基金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也就4%-5%左右,所以持有大比例债会拉低整体回报——而傅友兴和蔡向阳管理的股债平衡基金年化收益率虽然没有超过20%,但也超过了15%,进入我们的30强榜单,说明含金量非常高,水平了得。
PS:虽然这些基金经理很牛***,但是你也不能拿着名单直接就去买!最好还是要具体了解一下。
(2)“洞房”:买入时机
Ok!既然你已经有对象了,下一步就该干成年人该做的事情了!
兴奋吗?激动吗?热血沸腾吗?
千万别急!
因为时机很重要!
90%的小白买基金亏钱,就是因为买入时机不对,追涨追在了山顶上!
这张图就是典型的“时机挑不对,最后全白费”……
那么,怎么挑选一个好买点呢?
看估值!
这里的意思就跟你去淘宝网购一个道理:如果下一个月就是双十一,那你就不用急于这个月买入,完全可以等到下个月双十一买入,因为以更便宜的价格买入才是精明的消费者啊!
买基金也是一样,要尽可能以一个便宜或者合理的价格买入好资产才能赚到钱,如果这个好资产目前价格太高,那么赚的可能很少,甚至还要承受一定回调的风险。
所以,基金什么时候买——也会对你的收益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
①如果你要买指数基金,这样看估值!
指数基金判断买点,直接看对应指数是否低估就行。
而判断估值高低,看2个指标:绝对估值(PE),和估值百分位(PE百分位)。
比如这是主要指数的估值情况:
最好的情况就是,PE和PE百分位都处于低位。
比如,中证500指数,PE是26.67,PE百分位是23.88%——这就是很好的买入机会。
比较难判断的情况是,PE处于低位,而PE百分位处于高位。
比如,沪深300指数,PE是15.43,估值不高。但PE百分位是91.96%,估值比过去10年中91.96%的时间都高。
再比如,中证银行指数,PE是7.13,PE百分位是84.64%,估值比过去10年中84.64%的时间都高。
——这种情况,通常是指数连续多年低估造成的,而对于这种情况,就要逐项分析。
PE百分位较高,说明指数短期涨幅过大,有回调的可能,买入相关指数基金,短期可能被套。但指数绝对估值并不是很高,回调的时间和幅度都很有限,所以套也套不了多深。
对于保守的投资者来说,可以等一等,等估值回落后再买。但这样做面临一个风险,如果指数就此反弹,那就买不进了。
对于激进一些的投资者来说,如果做好了短期被套的心理准备,那买就是了。
至于怎么查询指数估值?可以下载一个蛋卷APP,找到“指数估值”即可查看。
这里再多说一句:
估值一般看“近10年”的估值。
PE百分位的意思是,现在的估值比过去10年中多少时间都高。
如,沪深300指数PE百分位91.96%,意思是现在的估值比过去10年中91.96%的时间都高。
一般来说,估值百分位低于30%,指数就进入了底部区域,是一个比较好的买入位置。
②如果你要买主动基金,这样看估值!
比起指数基金,主动基金的估值判断可能要稍微“麻烦”一点点。
毕竟主动基金要分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如果你买的是,主题和类主题主动基金
什么是主题类主动基金?指的是消费、医*、科技、互联网等主题类基金,所以判断买点时,看对应指数的估值就可以了。
比如,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C,那你就可以直接看对应的医疗指数估值,如中证医疗、全指医*、医*100,从而判断葛兰的这只基金目前估值高不高。
那什么是类主题主动基金?指的是重仓某一行业的主动基金。
比如,张坤管理的蓝筹精选混合。白酒股仓位占比最大,其次是互联网龙头股。
这时候,要判断买点,就可以参考中证白酒指数、中概互联50的估值。
重点提醒下:判断基金是不是重仓某个行业,一定要翻翻基金前几年的十大重仓股。只有长期重仓某个行业的基金才可以看做类主题基金。
第二种情况,如果你买的是,非主题类主动基金
什么是非主题类主动基金?指的是一般持有多个行业的股票,不存在明显重仓某个行业的情况。
这种时候,就要结合具体的市场行情来判断。
这是2005年以来,全A等权市盈率变化情况。
可以看到,2005年、2008年、2013年、2019年,全A等权市盈率都曾跌破40倍,之后市场触底反弹。
所以,只要全A等权市盈率处于底部,那么非主题类主动基金就可以大胆买入。
如果是结构性行情:
结构性行情,主要是某一类股票在涨。如2014年之前的创业板牛市和2020年以来的抱团股行情,或者是今年周期股出现暴涨。
换句话说,在结构性行情中,只有压中市场风格的基金才能大涨。
所以,能不能买,就要看驱动行情上涨的相关板块估值了。
如果驱动行情上涨的相关板块估值已经很高,不要买。
如果过驱动行情上涨的相关板块估值并不高,结构性行情还处于发酵初期,可以买。
第三种情况,如果你买的是,股债平衡基金
什么是股债平衡基金?就是持仓中有较多债券的基金。
这类基金相对比较稳健。下跌空间比起股票类基金小很多。所以如果你觉得买股票型基金风险较大,那么股债平衡基金久是一个比较好的替代品种。
而如果看估值的话,则是实际中要具体分析。
一是每只基金股票仓位不同:比如傅友兴管理的广发稳健增长,股票仓位只有54%;蔡向阳管理的华夏回报A,股票仓位是61%;杨浩管理的交银定期支付双息平衡,股票仓位是68%。
一般来说,股票仓位越低,下跌时跌的越少。
二是持股风格也不同:傅友兴管理的广发稳健增长,分散持有多个行业,比较均衡;蔡向阳管理的华夏回报A,股票仓位集中在白酒等消费股上,重仓某一行业。
因为不同股债平衡基金的抗风险能力不同,所以买入时要具体分析股票仓位、持股风格。
(3)“分手”:卖出时机
分手?可我没想过分手啊?
不分手也可以!一只好基金当然值得长期持有,永远不卖出也没问题!
但是如果有一天你打算放弃它了,想要把钱拿出来了,也是人之常情嘛~
这时候你就要知道什么时候卖出更好?
如果卖在底部,或者说在它估值较低时卖出,那肯定不划算,也跟我们当初买基赚钱的初心违背了!
而判断基金的卖出时机,主要有以下几个参考方向:
目标止盈法:在你买入时就给自己设置一个目标止盈,比如收益要达到15%,而当之后你的基金收益真的已经达到这个目标了,就可以考虑卖出。
估值止盈法:当你买的基金的指数估值较高时,可以考虑卖出。至于怎么估值,刚才上文已经说得很详细了。
基金经理换人:如果你买的是主动基金,最好每隔一季度查看基金经理有无出现变更情况,毕竟主动基金是否牛***取决于基金经理是否牛***。除非你也认同新接手的基金经理,不然就要考虑卖出了。
基金经理的风格变了:还是主动基金,如果基金经理操作风格突然大变。比如专注大白马的张坤突然买小盘股了——这意味着基金经理投资逻辑出现了大漏洞。如果发现某个基金经理风格漂移,果断卖出。
有更好的基金可以替代:市场一直在变,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如果你发现市场上有更好的基金经理,能够让投资风险更小,收益更高,那么也可以考虑换人了。
总的来说,大方向上,网叔对于优质资产,是不瞎折腾,坚定长期持有。除非遇到以上这类情况,才会考虑“分手”。
04
不能。
甚至短期还可能会亏钱。
这个道理很简单,就像你谈恋爱结婚一样,即便选对人选对时机,即便做到面面俱到,也没有人能够保证你永远幸福。
投资也是一样的,即使理论和实践都相当成熟,也无法做到万无一失。
害怕了?
如果你害怕了,建议你果断放弃投资。
毕竟大多数人能够想到的投资大神,基本全部都有过血亏惨败的时候……
比如世界公认的“价值投资之父”格雷厄姆,曾在股灾中试图抄底,最后负债累累:
当时道琼斯指数单日跌幅高达11.5%,但格雷厄姆以为抄底机会来了,却没想到更糟糕的还在后面,因为道琼斯指数的暴跌才刚刚开始!
最后,格雷厄姆管理的基金直接被腰斩,亏***超过50%!而更糟的是,由于使用了杠杆,格雷厄姆在后面3年一直都是负债累累,狼狈不堪……
比如“股神”巴菲特,从年轻到年老,也大亏过多次:
曾经持续买入伯克希尔公司(当时还是一家纺织公司)的股票,但是没想到后来***纺织业不景气,纺织厂最终在1985年倒闭……
年轻时如此,老了一样也会失败。
几十年后,巴菲特大手笔买入了老牌科技股IBM,却没想到在亚马逊谷歌异军突起之时,IBM的股价却是暴跌,最后只好含泪斩仓IBM,最终***失20亿美元……
比如私募大佬冯柳,曾被誉为“***民间股市的神话”,也曾大败而归:
2018年,冯柳因为个股合兴包装大幅下挫40%以上,被套牢。到了2019年二季度,冯柳割肉减持600万股;第三季度,只剩下2000万股;到了第四季度,冯柳还是不甘心,转而增持1000万股,到3000万股……
最后,在坚守了近2年的2020年一季度时,冯柳再也无力回天,只好清零,狼狈出*!
说白了,当你踏上投资这条路时,就应该想到,鲜艳的收益永远与荆棘般的风险同行。
反而,不投资就不会亏钱!
如果想投,那就一定要认真做功课。深度了解基金的赚钱原理,基金是怎么挑的,基金什么时候买,基金又该什么时候卖。
作为普通投资者,不断学习投资知识,不是为了杜绝风险,而是尽可能降低风险,即便遭遇风险,心中也能镇定自若,能通过自己长期积累的投资经验,去巧妙化解它。
第一点,充分发挥我们的调研能力和研究能力,去避开那些容易发现的风险;
第二点,明确自己的风险偏好,不做自己无法承受的风险的投资行为;
第三点,有铁血的纪律:闲钱投资,不借钱投资,不懂不投。
记住,没有人能够永远赚钱,也没有人会永远亏钱,正因为投资充满了不确定性,才是我们赚钱时不要狂妄自大、亏钱时也不要灰心丧气的意义!
基金赚钱,基民亏***的根本原因,看完少走5年弯路!
仓位是战略、分析是技巧、预测是概率、博弈是人性
这样就不会错过精彩内容了
阻碍客户赚钱的深层原因到底在哪里?这里分三点来讲:
以下是重点内容:
1)短期要用的钱(3个月内)
匹配流动性管理的工具,短期理财、货币基金、货币增强、短债基金等
3)长期不用的钱(2-5年)
根据客户的风险偏好确定权益类基金资产的比例。
客户当然希望收益越高越好(谁会跟钱过不去),但对背后的风险认知不够(你看重的是别人的“保本高收益”,别人看重的是你的本金)。成熟的市场环境下,期望多少的收益,就会伴随多少的潜在风险,当产品波动(组合波动)超出客户期望,甚至超出客户承受底线时,客户就会割肉卖出,造成实质亏***。尤其是超越客户的承受极限时,那就是情绪和情绪的对决,无法理性交流,即使你把资产管理史,甚至上下5000年都说一遍,也没有任何意义。
1)风险极度厌***,稳健理财的客户,投资收益就不用说了,长期跑不赢通胀,目前国内M2的增速在8%(印钱速度)。
2)想要跑赢通胀,追求年化收益率在3%-8%之间的客户,可以配置固收+的绝对收益类资产,债券基金,以安全性为主的股债分仓产品、打新策略等。但承受1%-4%个点左右的净值回撤,尤其要注意股债系统性风险的冲击。
3)想要保值增值,追求年化收益率在10%-25%之间的客户,那么权益类产品是必须要配置的,无非是按照不同的风险承受能力,对应不同等级的投资策略而已,但必须要承受权益类市场对应波动。
(想要追求翻倍的收益率,可以考虑期货、期权等高杠杆衍生品,但要承受爆仓的风险,30%-50%的波动都很正常,期货公司的统计数据:客户本金亏完平均6个月的时间。想要追求百倍万倍的收益率那就去买彩票。)
频繁交易
二、有关投资信仰
客户都是非职业投资者,对投资的理解尚浅,所以投顾的作用非常重要。
在顺境中大家做投资都很容易,比如刚买的基金就一路上涨打出安全垫、远离成本区,虽然在上涨的过程中伴随着回撤,但也是进3退1或者进2退1的走势,低点不断抬高,净值屡创新高。这种情况在投顾的正确引导下,很多投资者还是能拿得住的。(当然也有人会觉得涨的不如别的基金快而换基)。
但是真正考验投资能力、持基能力的是在逆境的时候,例如:股灾期间、2018年极限下跌,市场巨幅波动的时候,或是重大突发消息时,你是坚守,还是有其他选择,该如何应对。
投资是逆人性的,这个必然会上升到投资信仰层面,因为只有信仰才能让我们在绝望中重拾勇气,在绝境中坚定的前行,最终到达胜利的彼岸,很多投资者没有入门就是还没有过怀疑这一关,没有找到自己的投资理念,更别说投资信仰了。
每个人的出生背景、成长环境、学历、工作履历、性格、认知都是不同的,投资理念也是多元化的。除了巴菲特价值投资外,历史上还有很多优秀的投资大师:威廉欧奈尔的动量投资,投机之王乔治索罗斯,量化投资詹姆斯西蒙斯,逆向投资邓普顿、马克斯等等等等。大道至简、殊途同归,最后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达到了持续稳定的盈利。投资者智力的差别都不大,差别在于坚持,关键在于你的投资信仰是什么,你是不是做到知行合一。
有一点我认为是共同的,那就是长期主义:认不认可投资是我们每个人最后一份职业,愿不愿意用一生的维度来看待投资这件事情,是否寻找到了真正与自己匹配的投资方式,愿不愿承受该投资方式的成本,愿不愿意慢慢变富。(投资就像人生,是丰富的而不是唯一的,虽然最后的目的都一样,持续稳定的盈利,但是过程和路径的选择,因人而异)
长期持有其实很难,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有些基金经理都不一定能做到的事情,你怎么奢求让投资者做到。比如大家都在说价值投资,找到真正优秀的企业,伴随着企业一起成长,以股东的心态长期持有,分享他所创造的价值,如果从这个角度说(不是唯一标准),那国内践行价值投资的人很少。
巴菲特一个股票可以拿几十年,但是我们持有一个股票的时间很短,包括很多基金经理(与投资框架有关)。我们测算过市场过去三年和五年排名前100的基金产品,去看看基金经理持有重仓股的时间周期。最后的结果,70-80%的基金重仓股持有周期小于1年。这意味着,100个基金经理里面,有至少70个重仓股持有不到一年就卖掉了。而且这已经是市场上最顶尖的100个基金经理了(当然每个基金经理都有自己的理由,有他自己的投资策略)。所以,谈论巴菲特的价值投资很多,但能一直拿住的不多。对于长期持有来说,大多数基金经理的持股时间都没有超过一年,你怎么让客户持有基金3年以上,客户是靠什么坚持,认知到了这个层面了么?
期间大盘涨涨跌跌,行业轮动剧烈,各种政经事件消息刺激,身边大神、朋友各种推荐,别的股票涨的非常好,凭什么拿得住?纯价值投资基金经理能拿住是因为基于价值投资的信仰,和极为深刻的研究,他赚的是企业增长的钱,不做能力圈之外的事情。不赚市场波动的钱,不赚行业轮动的钱、不赚风格切换的钱,不赚市场博弈的钱,不赚风险偏好变化的钱,只要这个股票买入理由和买入逻辑没有变化,就会扛住短期波动坚定持有。拿得住是因为深度的研究能力和价值投资的信仰,让他走过了逆境,最后取得了丰厚的收益。
投资过程中肯定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投资者形成适合自己的投资理念了么?
关注、设为星标后
你将会获得:
3.终生学习力:投资是一辈子的事业,不断迭代自己的投资方法,持续优化自己的交易体系
适合哪些朋友:
风险提示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代表任何机构和平台的意见,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本人及所在机构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失负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投资需谨慎。
不小心买了这类基金,比别人亏掉了更多的钱!
2018年の第21篇
文字|布丁
来源|布丁投资笔记(PuddingNotes)
对炒股的小伙伴来说,有种感受你懂的:牛市时手上的股票死活跑不赢指数,指数蹭蹭的上去了,收益却没有见涨;熊市时手中的股票跌得却比指数更快...
于是有人转战分级基金,试图借助这款“牛市收益更牛(分级B),熊市收益不亏(分级A)”的基金,尽可能避开上述坑爹的遭遇,但没成想,基金也有跌停的时候!
上周五,高达37只分级基金B跌停,其中13只触发下折拉响警报,自打两年前受熔断机制影响出现分级基金集体下折之后,这是第二次分级下折潮。
布丁查了下数据,以下带红色感叹号的13只分级基金B,均被提示下折风险!
数据|集思录
所以准备趁着基金便宜入手的小伙伴们得注意了,如果当天分级基金B已经触发下折阈值,千万不要继续买入,不然铁定亏***。而如果你持有的分级基金B已经触发了下折阈值,则需要赶紧卖掉,不然下折后你照样得亏,亏***额度甚至可以去到50%......
什么是分级基金?
对基金不太熟悉的小伙伴来说,肯定会有这个疑问。
所谓的分级基金,其实也是一种结构化基金,即将一款基金,在内部拆分三级:母基金、分级A、分级B。
母基金,也是基金的基础份额,和一般的基金一样属于开放式基金,在场外进行申赎操作。
而分级A和分级B,则可直接在场内交易,价格有涨跌停限制。也就是说,你可以在天天基金、好买基金、蚂蚁财富这些平台查到这类基金,却无法在上面直接购买。
为什么要把一款基金分成三级呢?
所谓“分级”,其实代表的是差异化的风险收益表现。
布丁觉得这个完全和投资者心态有关。有人希望买到的基金“收益稳健、风险偏低”,而有的人则愿意尝试“高风险、高收益”,在自己的本金之外,还想借用更多资金去撬动杠杆收益。这两类投资需求碰到一起,基金公司就顺势推出了分级基金,同时满足“保守型”、“激进型”投资者的投资需求。
选择分级B的投资者,相当于激进型投资者,向分级A的投资者(保守型投资者)借入资金,并支付一定的利息,分级A的投资者可以拿到稳定的利息收益,不需要担心基金涨跌;而分级B的投资者,则利用借入的资金扩大了投资杠杆,在牛市中能赚到成倍的收益,在熊市里也能亏掉更多的钱,所有盈亏需要自负。
为了方便大家弄清楚这三级基金的关系,布丁做了个图。
从收益角度来说,分级A买的其实就是“稳健”,不管母基金是涨是跌,我自岿然不动,每年固定拿收益,不需要承担风险;而分级B则承担了所有的投资风险。
举个栗子
B有本金10000元,再和A借入10000元,约定利息是7%。如果股市涨了10%,B则赚到了2000元,扣除需要支付给A的利息10000元*7%,实际收益1300元,收益率变成了13%。相反,如果股市跌了10%,则B亏***金额为2000元,照样需要支付700元利息给A,实际亏***就变成了27%!
上述栗子,B的初始杠杆是2,随着市场涨跌,净值也发生了变化,后续杠杆可用以下公式计算:
初始杠杆=(分级A份额+分级B份额)/分级B份额
净值杠杆=(母基金净值/分级B净值)X初始杠杆
也就是说,大盘跌得越多净值越低,相应的杠杆也就越高,亏***越高;反之大盘越涨净值越高,收益绝对值是增加的,但对应的收益杠杆在降低。
越跌杠杆越高,亏得越多,如何保证A借出的资金安全?越涨杠杆越低,收益增长率反而下降了,杠杆逐渐失灵,那B岂不是借钱投资也玩得不爽?
这么极端的情况,总不能一点控制措施都没有吧?
了解加杠杆炒股是怎么一回事的小伙伴可能更了解,如果你的股票跌破平仓线,没有弹*补充保证金,券商就会毫不留情的把你的股票全部卖掉强行平仓以保证他们借出的钱不受***失,而借款炒股的你可能连本金都分文不剩,还倒欠一*股债!
咱们的分级基金,就不需要担心“强行平仓”的情况,因为分级基金约定了上折/下折的触发条件,以此应对极端情况下杠杆偏离合理水平的问题。
何谓上折/下折?
上折和下折分定期和不定期情况,布丁和大家说说不定期情形。
所谓上折,一般适用于市场行情上行的情况,当母基金的净值达到设定值时(一般是1.5元或2元),会强行将分级A和分级B份额大于1的部分折算为母基金,让净值回到1的水平,同时提高基金份额分配,以此让分级B的杠杆回到正常水平。
所谓下折,通常是当分级B的净值跌到0.25时,为了保护分级A持有人的利益,反向操作让分级A和分级B的净值归一,平衡分配份额。
举个栗子
折算前:
分级B的净值为0.2,份额10000份,总值2000元,市场价0.6;
分级A的净值为1.002,份额10000份,总值10020元,市场价0.8;
母基金净值为0.601,份额20000份,总值12020元。
折算后:
分级B份额=2000元/1(折算后净值)=2000份
母基金份额=12020元/1(折算后净值)=12020份
分级A份额=10020元/1(折算后净值)=10020份 =母基金份额-分级B份额
为什么布丁在刚开始的时候提醒大家尽快卖出这13只触发下折条件的分级基金或者不要再买入?
这是因为分级基金在股票市场是作为ETF基金进行场内交易,股票市场有涨跌停10%的限制,而净值涨跌却没有,因此市场价格严格来说并不等于基金净值。当市场价格和净值之间的溢价越高时,分级基金下折面临的***失就越大!
还是上面这个例子,折算当天,分级B的净值为0.2,市场价为0.6,折算权益却按0.2的净值计算,凭空就产生了以下亏***率:
(0.6-0.2)/0.6*100%=66.67%
是不是很惊人?溢价越高,下折时面临的亏***就越大。反之,在分级基金上折时,可能存在一些套利机会。关于套利,布丁以后有机会再详细讲。
很多投资者其实没有良好的专业知识,风险意识也不强,很容易盲目跟风投资分级B,以为靠杠杆就能撬动更高收益,殊不知里面也埋了不少坑。
最后,布丁再说下投资分级B的几个注意事项。
1、熊市时分级B的杠杆会被放大,跌幅会比市场跌幅更大,务必及时止***;
2、如果基金净值触发下折线,尽快卖出,还没买分级B的投资者也不要在下折前夕买入;
3、警惕分级B的溢价率是否过高,尤其熊市情况下,溢价率越高下折后亏***越高;
4、如果缺乏专业知识和技巧,别轻易买分级B。
以上是今天布丁分享的一些小经验,希望能帮到大家。如有问题,可以在文章下面留言给布丁,布丁看到会回复哒。
买基金什么情况会亏钱
买基金会亏钱,主要是因为高买低卖。比如说在净值较高的时候买进,而在净值较低的时候卖出,这样就会亏钱。所以基金最好是低买高卖,这样才可以赚钱。举例来说,某净值1元的基金,买入1万元。长期持有后,基金净值增长到2元,这时候卖出就可以获得2万元,之后再扣除一些费用,本次买基金还是盈利的。但如果是净值2元的时候买进,净值1元的时候卖出,这样基金就会亏钱。
基金亏来自完投入的钱还会扣钱么?
基金的投资亏***通常不会很大,即使发生亏***也不会超过本金(亏***按本金的份额计算),所以不会扣完更不会扣你银行卡的钱(银行卡的钱是未参与投资的款项,非本人动用即为非法动用)。
买基金会把本金亏完吗?
买基金会把本金亏完吗?买基金会不会倒贴钱?很多人参与到买基金的投资方式中来。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买基金会把本金亏完吗,只供参考,喜欢的朋友们欢迎分享收藏!
基金不会把本金全部亏完。在理论上,只有某一只基金的净值显示为零的时候,投资者的本金才算全部亏完,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基金的净值没有出现过为零的时候。基金主要是一个长期的投资,场内基金也是由一篮子股票组成的,场内的基金不会退市,假设某只基金要清算退市了,在清盘的时候还会有剩下的一部分本金。投资者既然选择投资基金,就要做好长期持有的准备,不要看到基金的行情下跌就尽快的抛售,一看到基金上涨就大量买入,这样会导致追涨杀跌情形出现。
基金买入后,是不会倒贴钱的。根据***规定,当基金亏到一定程度会进行清盘的。所以,正常情况下基金是不会亏完的,也就不会倒贴了。我们通常买的基金有四种,这四种基金买入是不会倒贴钱的。
一、货币市场基金:货币基金主要是投资短期货币工具,一般是在一年以内,流动性好,并且风险点,安全性高,一般来说是不会亏***本金的,所以,在买入货币基金时是不会出现倒贴钱的情况的。
二、债券基金:债券基金的风险要低于股票基金的,所以相比较股票基金来说,收益稳定,风险较低,一般来说是不会亏***本金的,所以更不存在倒贴钱了。
三、股票基金:股票基金的风险是最高的,照样是不会倒贴钱的,但是会亏本金,但并不会把本金亏完。虽说是风险高,但是收益也很高,跟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相比的话,具有非常高的收益能力,但是,有利就有弊,如果亏***的话,本金相对来说也会亏的多。所以,在购买股票基金后,是不会倒贴钱的。
四、混合基金:这个基金没有明确的投资方向,收益和风险都是要低于股票基金的,所以,购买混合基金后也是很少会亏本的,更不会倒贴钱了。
不过呢,不同种类的基金都有着不同的风险等级。如果是想赚取高收益,可以去购买股票型基金、混合基金这类品种的基金产品;而若是风险承受能力一般,那就可以去投资货币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这类品种的基金产品。因此,投资基金不会把本金亏光,更不会倒贴钱,拉长时间段,赚取收益的概率较大,买入后不能放任不管,适当跟踪管理,或许对收益有所帮助。
对于买基金会不会血本无归问题,其实有这几方面影响的,比如资产风险、市场风险、制度风险等等。其实任何投资都有风险,在买基金时要先了解清楚基金产品和风险,这样可以极大避免出现亏***。
基金投资进入门槛低,按照不同的机构销售基金的不同,起投金额从低的10元至1000元不等。另外,私募机构对投资人的门槛更高,起投资金需100万,投资者可根据个人风险承担能力来选择基金。
从理论上讲,基金不保底、不保息的,其实是可以亏本到0,也就是全都赔光,但因为股票基金小于一个所规定的标值,便会被清盘,清盘后,便会按市场份额发给投资者,所以才并不会亏本为0,一般亏本到0的不多见。
可是一定要注意基金亏本状况,有些股票基金其实是可以亏本到30%~40%的,例如:某投资人有一万本钱,买某一只股票型,亏本30%,也就是亏本3000元,还是非常多的,因此在买基金的时候还是要谨慎。
基金亏到后来一种情况是破产重整,另一种是回弹,后面再继续涨高。假如是破产重整的现象,便是基金亏***到监管会所规定的标值便会破产重整,然后按照市场份额发给投资人。
假如是回弹,股票基金便会延续性增涨,换句话说上涨多,跌的少,在购买基金时,实际上底位买进的风险性要小于上位买进的风险性,一般是底位买进,上位售出挣钱的概率才大。
基金的净值随着其投资的标的物而波动,即标的物上涨时基金的净值上涨,标的物下跌时基金的净值下跌。所以投资者买基金会亏***,但不会***失全部本金。
当基金的净值跌到一定程度,就会被平仓。清算结束后,投资者持有的基金股份将按清算前的净值折算成现金,扣除清算费用后返还给投资者。
买基金是不会出现负债的情况的,最大的亏***就是本金亏完,但这种情况基本不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