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锂价趋势预测:跌破15万元成本线,才可能迎来新一轮上涨牛市 今年2月初,笔者曾在《锂价分析与趋势预测》一文中谈及“锂供需关系即将发生变化,2023年或2024年锂资源可能将持续进
锂价趋势预测:跌破15万元成本线,才可能迎来新一轮上涨牛市
今年2月初,笔者曾在《锂价分析与趋势预测》一文中谈及“锂供需关系即将发生变化,2023年或2024年锂资源可能将持续进入产能过剩周期”,认为锂价存在走弱的可能,但今年锂价如此凶猛的下跌,仍有些超乎预料。
4月21日,电池级碳酸锂报价17.85万元/吨,较去年年底价格跌幅超70%。
回溯过去十年锂价的演进历程,我们会发现期间已经走出了两轮过山车行情,究其原因主要是供需关系的剧烈变化。
笔者分析认为,本轮锂价的超预期下跌仍主要是由于供需变化导致:比如在供给端,2022年在高锂价刺激下,企业在锂资源领域扩产都非常迅猛,国内盐湖提锂、锂云母项目,锂回收新建项目如火如荼,据SMM数据,2022年***碳酸锂产能已有约54万吨,产量约34万吨,同比增长39.1%。
但需求端却呈现增速放缓及高库存现象。根据乘联会预计一季度新能源车厂商销量148万辆,同比增长25%,这远低于2022年同期140%的增幅;另据***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数据,2022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545.9GWh,累计装车量294.6GWh。这说明车企实际用于装机的锂电池是购买量的53%,相当于备下了将近两个季度的锂电池库存。
此外,下游电池企业给出较低的锂价指引导致了市场的对于锂价的一致性预期,这演变为锂价快速下跌的导火索。比如宁德时代的锂矿返利计划,将未来三年订单中一部分碳酸锂原材料以20万元/吨的价格与合作车企结算不少车企以此为中长期的“价格锚”,促使碳酸锂价格回落。
至此,锂行业呈现供过于求*面,加剧市场观望情绪。
由此可见,一旦市场供需关系发生改变,价格一定会在现实中快速反应,这就是周期的力量。
不过,近期锂矿价格有阶段性企稳迹象,以碳酸锂无锡盘5月合约为例,从4月12日的12.6万/吨涨到19日最高的23万/吨,涨幅达82.54%,虽然后面又跌回到18万,碳酸锂现货部分网站显示“部分已经出现涨价”。
当前市场最关心的问题是,这是锂价短期反弹,还是中期反转?下一轮牛市何时来临?本文试图从供需变化角度分析这一问题,意在抛砖引玉,供读者朋友参考,当然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也欢迎读者朋友予以欢迎指正、批评。
根据CRU数据,由于创纪录的勘探和开发,在过去的两年里,锂矿和盐湖锂供应翻了一番,2022年达到65.5万吨。
其预计到2025年锂供应量将再翻一番增长至138万吨,至2027年供应量将达到180万吨碳酸锂当量,其中超过一半的增长将来自澳大利亚、智利和***以外的地方,包括非洲、加拿大以及巴西等地。
具体到2023年,全球锂供应增长主要来自以下区域:
1.澳洲锂矿产能的新投、扩建和产能爬坡,如MtMarion、Wodgina、Finniss项目等;
2.智利和阿根廷的盐湖扩产项目,如SQM、Livent以及赣锋锂业旗下的Cauchari-Olaroz盐湖等;
3.非洲锂矿项目,如Bikita、Arcadia等;
4.***青海盐湖和宜春云母矿项目。
根据中信的测算,上述项目对应的锂产能超过60万吨,考虑产能爬坡和投产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中信预计2023年全球锂供给增长将达到35万吨。
考虑各项目的产能爬坡进度以及产能投放不及预期的潜在风险,中信预计2023年锂资源端的季度供应分别为25.3万吨、28.2万吨、32.1万吨、34.2万吨,合计119.8万吨。
从季度数据可以看出,下半年锂行业供给增量更加显著,供应端压力呈现逐季增大的态势。尽管当前锂价大幅下跌或造成部分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但锂供应增长的整体趋势目前并未发生变化。
由于自2022年11月以来,下游企业执行去库存策略,锂盐生产企业销售受阻,库存快速累积。
根据上海有色网的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3月底,国内锂盐生产企业库存达到67097吨,下游材料厂库存约为7264吨碳酸锂。
目前国内碳酸锂月度产量约3万吨,即目前锂盐生产企业持有的库存水平已超过2个月。如下表所示,由于下游的持续去库行为,下游材料厂的库存水平已处于202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但上游库存规模已处于历史最高水平。
据笔者了解,目前下游材料厂由于没有看到需求有效的启动,又担心原料持续跌价,目前都维持比较谨慎的态度,采购行为仍以刚需为主。
因此未来锂价格的启动或仍将由下游的市场需求决定,如果未来需求能出现持续的好转,将会带动下游材料厂的补库需求,并消耗掉冶炼厂库存带动锂价的回升。
根据莫尼塔的锂电排产跟踪,5家锂电池样本公司3月实际产量较排产计划下修16.5%,4月最新排产计划较上期的4月排产计划下修29.3%,5月排产计划无明显的边际改善。
目前动力、储能需求均较弱,动力方面,下游整车厂仍处于去库存阶段,电池厂商部分产线停产,预计动力需求到Q2中后期才能明显恢复。
此外,由于由于燃油车及电动车的促销降价加剧消费者的观望情绪(需求弱)及碳酸锂价格的持续下降(排产弱),预计排产明显恢复尚需时日。
目前我们看到锂价格快速下跌将挤压锂盐厂的盈利能力,特别是部分外购高价锂资源的企业可能出现持续亏***,甚至停产。
SMM预计,4月锂价持续下行影响下,企业亏***范围或扩大,部分辉石和云母冶炼企业维持减停产预期,预计4月碳酸锂产量29756吨,同比增长12%,环比下降3%。
尽管现实恢复的并不理想如此,市场对于下游的恢复预期仍然非常强烈,这主要在于锂价的大幅下跌大幅改善了中下游企业的生产成本,并给终端消费者带来实惠。
根据研讯社的数据,锂矿价格下降超30万元/吨,对应三元电芯/磷酸铁锂电芯成本分别降低0.251/0.226元每Wh,电芯降幅分别约28/35%;按照纯电车型60度电来计算,电芯成本下降15060/13560元,按照一辆电车20W元价格,对应占比7.5%。所以,近期碳酸锂价格的极速下降对公司电池采购成本的降低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自4月以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包括特斯拉、比亚迪、哪吒汽车、五菱新能源以及东风纳米、吉利旗下的睿蓝汽车等多款车型在内的品牌做出了“降价”的动作。4月2日,在2023***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分论坛上,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预计,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规模在850万辆左右,整体增长30%,该目标并未因一季度市场的疲软表现而动摇。
同样,储能方面,上游以碳酸锂为首的原材料价格大跌,下游储能领域则呈现火爆的市场行情,国金证券数据显示,3月电化学储能项目中标均价仅为1.41元/kWh,同比下降22.53%,其中储能系统设备中标均价仅为1.23元/Wh。碳酸锂价格加速下跌,带动储能电芯及系统价格下降速度超预期,为储能系统集成商尤其是终端业主创造了利润扩张空间,也为未来下游需求的爆发奠定基础。
数据显示,3月国内锂电储能系统中标项目合计2018MWh,较前一个月增加1021.5MWh,环比增加102.51%。
近期的靓丽的出口数据也为投资者增加了信心,1月,我国进出口下降7%,2月“由负转正”增长8%,3月同比增速提升到15.5%。
而第一季度我国出口主力是新三样: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电池。其中一季度,电动载人汽车出口647.5亿元,增长了122.3%,增速在“新三样”中最快,同时占我国汽车出口的比重提升5.1个百分点,达到43.9%。
同时,在国外电动汽车和储能市场需求旺盛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锂电池出口1097.9亿元,增速达到94.3%。
在本轮碳酸锂降价中,***企业通过上下游一体化的建设逐渐掌握了原材料定价权,这将为***新能源汽车进一步降价创造条件。而购置成本和使用成本同步降低,将使得全球汽车需求市场集体向“电”转型。而在此过程中,***汽车业将通过高性价比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比重。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回顾锂价周期行情,上一轮(2018-2020年)锂价的止跌反弹,澳洲锂矿产能的变化是重要影响因素。
2017年至2019年初,在锂价大涨的刺激下,澳洲锂矿生产企业数量和产能规模快速增长。在2018年锂价开始下跌后,多家企业出现减产、停产甚至破产退出,从而带动锂上游供应实现快速出清,锂行业供需平衡得以快速修复。随着2020年下游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快速增长,锂价再次上涨。
与之相比较,本轮锂价上行带来的供应增量更具备多元性和多样化。与2017-2019年供给增长主要由澳洲锂矿开发主导不同,本轮锂供应增长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非洲、加拿大、巴西锂矿的开发、国内盐湖的崛起,锂云母提锂的快速开发、锂资源回收等进一步扩大了企业对于锂资源获取的能力和渠道。汽车、电池企业纷纷进入锂资源上游进行一体化布*,也进一部扩充了锂资源生产企业的类型。
根据CRU的数据,2022年只有五家公司占据锂资源三分之二的供应,其中两家公司控制着近一半的供应,随着更多企业的资源布*以及扩产,到2027年这五家公司的供应占比将缩小至45%。
根据中信证券的统计的锂成本曲线数据,现阶段19万碳酸锂的价格目前仅出清了国内外购锂矿的产能,而占据产能绝大部分南美及国内盐湖以及一体化锂矿的碳酸锂成本都比较低,远未到出清的阶段,包括外购锂云母矿的成本目前仍在15万元/吨以下,而目前采用澳洲高成本的锂辉石精矿以及国内中低品位的锂云母矿作为原料生产碳酸锂的成本约为10万元/吨,这些企业仍拥有丰厚利润。
综上分析,当前锂产业链仍处于自下而上的去库存过程中,我们认为近期的期货价格上涨可能仅仅是反弹并非反转,真正价格的反转依然要看供应端的削减程度以及需求的实际恢复情况。
若考虑产业链各环节的留存利润,中信测算碳酸锂现货价格在12-15万元/吨区间具备阶段性的成本支撑。即若价格跌破这一区间,则部分高成本的锂辉石和云母提锂产能将面临永久性退出,行业实现有效出清,从而反过来促使锂价阶段性企稳。
但行业的各项变化都预示着本轮产业的出清不会非常的迅速,可能仍然需要持续经受住价格的冲击,才会迎来下一轮的上涨牛市。
事实上,对于锂电产业链企业而言,价格的狂涨暴跌都不利于市场健康发展,价格的平稳运行更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良性运行。在锂资源的上行周期中,快速且凶猛的发展势头总会掩盖商业模式中隐藏的问题及风险,而在这轮汹涌而至的下行周期中,唯有真正拥有竞争力的企业才能脱颖而出。
读者朋友认为谁会成为这轮周期变化中最大赢家呢?
价格走势:蓄电池,光电池,锂电池,镍氢电来自池,镍镉电池,太阳能电池360问答,充电电池
蓄电池,光电池,锂电池,镍氢电池,镍镉电池,太阳能电池,充电电池,工业产品现在都很难做的啊,价格都在走下坡路,因为需求量都在减少。目前经营状况比较好的企业,大多都是通过网络营销在做市场推广。传统的展会或专业杂志个人感觉意义不大。网络营销见效快,投入也不算太大。目前网络推广虽然有好多种,但真正适合工业产品的营销方式主要就是以下几种:【阿里巴巴会员】:在这里做广告的话,有时候能抓到国外客户,因此对于外贸行业有一定帮助。【PYT网络群发】:群发你的广告到一些排名较高的博客和商贸网,关键词覆盖面较广,内销外销都可以用。【搜索引擎的竞价】:最直接了,马上竞价就马上能看见排名。
近几年锂离子电池隔膜价格走势如何?
我国在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与开发方面起步较晚,锂离子电池隔膜主仍然依赖进口,导致市场价格高居不下,隔膜的平均价格在8~15元/m2,其成本占到了整个电池成本的约1/3。按照电池产量10亿只估计,每年隔膜的消耗量在3亿~5亿m2之间,市场价值在10~15亿元。目前国内隔膜市场80%以上被美、日进口产品占领,国产隔膜主在中、低端市场使用。所以实现隔膜的国产化,生产优质的国产化隔膜,一方面有望能够降低整个隔膜的市场价格,同时还能为***节省大量外汇,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纵观国内的锂离子电池隔膜市场,虽然目前依然是国外品牌一统天下,但是隔膜的国产化已经呈现出喜人的*面。现在国内3种类型的聚烯烃隔膜均已经实现了市场化,并且产能在逐步扩大,产品的质量也在不断提升。目前国产隔膜在低、中端市场已经大部分替代了进口产品,少量产品已经进入高端市场,市场价格随着国产隔膜的问世已经有所降低,由2003年的15~20元/m2降低到现在的8~15元/m2。
碳酸锂-工业级交易基准价 – 生意社碳酸锂-工业级价格
形成原理: 对商品价格的月末价与商品的月初价进行比较,如果月末价较月初价上涨,即用红柱;如果月末价较月初价下跌,即用绿柱。
K柱应用: 用于帮助原材料相关企业寻找原材料淡旺季与价格涨跌规律。
形成原理: 对商品价格的月末价与商品的月初价进行比较,如果月末价较月初价上涨,即用红柱;如果月末价较月初价下跌,即用绿柱。
K柱应用: 用于帮助原材料相关企业寻找原材料淡旺季与价格涨跌规律。
国内外碳酸锂价格倒挂原因?
现象一:下游客户像商量好的一样,抱团推迟采购计划,更多的是因为看准了价格持续下行,不是必要的生产就不会采购,导致部分锂盐厂销量下滑严重,只能持续下调出厂价格。
现象二:锂盐厂目前产量供应长协仍稍显吃力,库存低位。但由于市场不像去年价格上行期那样,资本进入炒高价格,出厂价跟着散货价上涨。今年相反了,市场散货价格低于锂盐厂, 材料厂采购心理价格以散货价格为风向标,持续下跌。
现象三:锂矿成本对锂价支撑力度较大,6度锂精矿采购价格8000/元/吨度,8吨6度锂精矿出一吨电池级碳酸锂,再加上人工费和加工费等,成本41万左右,目前市场电碳散货价格已经出现42-43左右的价格,锂盐厂利润被严重挤压。目前情况矿端只能跟随锂盐价格持续下跌,去年11月锂价最高时2度的锂辉石价格能卖到6000/元/吨度,但是现在行情只能给到低于4000/元/吨度,盐矿价格联动下行。
现象四:不止材料厂在去库存,锂盐厂也在去库存中,江西某大厂在春节前后已经停止了锂矿采购,除非遇到合适的卖价。锂盐厂对外采购价格变动频繁,一些浮选厂无法控制利润率,现在也不敢对外收货了,矿主只能无奈抛货。
锂为什么涨价?
锂涨价主要是需求增加了,另外一个原因是美元贬值
碳酸锂外盘看什么?
如果你想了解碳酸锂的外盘行情,可以关注一些国际财经媒体,如彭博社、路透社、华尔街日报等,这些媒体都会对全球各种商品的价格和市场走势进行报道。此外,你也可以关注一些财经网站和应用程序,如财经网、雪球、同花顺等,这些平台都会提供碳酸锂的实时行情和相关新闻。另外,你还可以关注一些国际贸易平台,如阿里巴巴、GlobalSources等,这些平台也会提供碳酸锂的价格和市场信息。
2021-2025磷酸铁锂价格趋势报告
鑫椤资讯传递价值资讯
回望近十年以来磷酸铁锂材料的价格走势,可以看到有几个大的波动期,部分是由于供需错配导致的,而其他则主要是由于原料的暴涨暴跌所推动。
2020年以来,磷酸铁锂出现大幅度的上涨行情,从3万/吨左右一路上行至2021年一季度的5万/吨,相当罕见。究其原因,原料的上涨和供需不平衡的因素都有,使得这次价格上行表现得相当强势。
铁锂价格的剧烈波动对企业造成困扰,对生产经营也带来了不确定性,有必要对未来几年磷酸铁锂的价格趋势进行一些前瞻性的预判。
价格的波动是产品供需关系的一种展现形式,要对磷酸铁锂材料的价格趋势做研判,就必须了解未来铁锂电池的需求量,以及铁锂材料的供应格*。
从需求上来看:铁锂电池和三元电池的争论仍在延续,最终决定份额的关键因素仍然落在成本上面,通过对未来几年不同电池之间的成本分析,可以判断出铁锂电池的需求量波动曲线。
在铁锂材料供应方面:鑫椤资讯长期跟踪磷酸铁锂产业链,对主要企业的生产规划、技术路线、成本构成等方面信息储备充分,可以把控2021-2025年铁锂产能的投放节点,判断铁锂材料的“过剩节点”和“紧缺节点”,为企业的战略规划提供助力。
本文适合于计划扩建磷酸铁锂材料、磷酸铁锂电池的企业高管阅读,对理清铁锂行业原料-材料-电池-回收全产业链具有参考意义,欢迎订购参阅。
锂价下跌对正极材料的影响?
锂价下跌会对正极材料带来很大的影响。锂价的下跌会让正极材料的售价也随之下跌,这会导致正极材料的需求量减少,从而导致市场供应体系偏离衡平。
这将对正极材料的生产商产生负面影响,从而降低其生产率和利润。
2023锂价格趋势分析和2024年锂价格预测
2024年价格预测:展望到2024年,各种预测对锂价格提出了不同的前景:
BellPotter预计价格将受到强劲需求的支撑,但也承认供应增加可能较慢。
结论:
注:文中如有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转自:鸿蒙矿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