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日立秋几点几分(【诗海选粹】格律诗词(243)期)

admin 2024-02-28 16:03:47 608

摘要:【诗海选粹】格律诗词(243)期 点击关注 诗海选粹•格律诗词美刊 诗海 七律篇 七律平仄斋述怀(20)     文高山(临沂) 三间茅舍枕溪流,门对青山樵径幽。 几点花黄欲辞夏,一

【诗海选粹】格律诗词(243)期

点击关注 诗海选粹•格律诗词美刊

诗海

七律篇

七律平仄斋述怀(20)

    文高山(临沂)

三间茅舍枕溪流,门对青山樵径幽。

几点花黄欲辞夏,一声雁叫便临秋。

清风簌簌凉蒲苇,细雨霏霏惬鹭鸥。

暮翠朝红都适意,闲从馀事话曹刘。

七律问酒

文安宁

愁上加愁醒复醉,伤心总在夜深时。

欲消寂寞还难了,故作从容却反之。

月若有情何必缺,人非薄幸不须悲。

回身再问杯中物,刻骨温柔你可知?

七律松原查干湖荷花(新韵)

  文走遍天下

凌波倩影荡瑶台,可并濯清一色裁。

薄雨淅淅涤粉傅,晓风阵阵浣云钗。

蜻蜓尖角翩翩立,紫燕平湖款款徊。

缕缕馨香游客醉,出淤不染悟兴衰。

七律凤凰山景

文村夫

登高望去碧空连,叠翠山冈几缕烟。

常忆坡前追鸟戏,倍思月下映蝉眠。

丛中果味争多少,院内瓜香恐后先。

今伴黄莺寻陌野,重游故地忘经年。

七律观沙画表演艺术家维维作画有感 (新韵)

文 杨柳青青

流沙渗漏掌心灵,一片丹霞望海空。

有意拼图行雾里,无豪泼墨绘云中。

功成不必寻花月,名就何须问柳星。

只要存雄天助力,人生处处喜相逢。

七律立秋

文封学美

落叶知秋始起霜,风吹稻谷散清香。

枫涂山赤肥桃老,夕照江蓝瘦影长。

露滴街桐追梦醉,篱围金菊绽花黄。

天高不觉衡阳远,愿借诗情入雁行。

七律立秋闲咏

文纪华光(***)

炎风暑气未曾收,闻报方知又立秋。 

蝉语依然声娓娓,荷塘如故水悠悠。

隔篱难觅黄金菊,遣兴还登八角楼。 

苦夏将消宜买醉,情浓总是二锅头。

七律立秋随感

文戴恩学 承德

梧桐叶落早逢秋,伏暑难消热九州。

粉蝶仍痴荷蕊舞,金蝉还恋柳枝柔。

几重风雨浮尘去,半载烟云逝水流。

桂子飘香邀玉兔,一轮明月照高楼。

七律立秋闲吟

文梁园客

暑消向晚曲栏凭,半睡牵牛伏紫藤。

月出东山穿幽户,虫鸣衰草透瓜棚。

堂前日照葫芦老,野外风吹秋水澄。

邀得丽人闲品酒,高天一任玉蟾腾。

七律边村小学

文寒星(黄山)

残垣半壁小平房,留守儿童大学堂。

冷热三餐粗茶饭,风云四季薄衣裳。

恩师膝下勤喧化,稚子灯前细考量。

他日得偿龙凤愿,天高海阔任遨翔。

七律晒秋

文冀林(杭州)

霄驾乘蜺观雁空,缤纷瑰景翠岚中。

风吹叶落青桐雨,雨润苞开丹桂风。

屋顶窗台三色合,泉边山麓七精融。

膏腴畴野唐园茂,富实千家百果丰。

七律立秋

文黄河艄公

暑气难消伏虎狂,日中燥热夜风凉。

齐腰缨穗青纱隐,垂首金葵碧野香。

春去耕耘挥汗雨,秋来收获积粮仓。

人勤方得丰回报,硕果摇枝喜品尝。

七律立秋

文江西 许碧霞

一枕新凉收暑色,夜霖熄炭润禾帏。

老桐叶动惊蝉瘦,倦柳丝垂试鲤肥。

日月不嫌时律弄,乾坤只可自然依。

千金难觅沧溟顾,七彩光天下翠微。

七律秋雨

文孙德力

漫润细滋晴未央,禾田熟韵麦尖黄。

秋容雁点天时短,夏貌蝉吟漏夜长。

雾锁银滩千柳影,波摇渔火半壶觞。

轮回时序增肥瘦,雨洒心畴自沁香。

七律立秋随想

文王兴球

我欲携风上翠楼,又消酷暑又消愁。

荡开旧事迎霞日,截取闲情度晚秋。

一首新诗窗下得,半斤老酒梦中游。

醒来当识归程路,敢把青春付逸舟。

七律独怅望

文章寿(重庆)

多情一夜梦悠长,云雨峰峦路渺茫。

沧海求珠叹竭命,蜀魂访觅断柔肠。 

思春**残春恨,惆怅千年独怅望。

负约山盟天地老,谁怜头白散鸳鸯。

七律丁酉立秋日作

文张栋(山东)

风吹木叶落吾衣,似报秋来正此时。

举首枝头佳果坠,舒眸篱畔菜花痴。

蝶牵情趣回春色,蛩奏合弦辞暑期。

商略书房移菊事,天香作伴好吟诗。

七律 丁酉立秋愁唱

文贺翔兴

跌宕红尘部事谋,桀心愚昧至今浮。

五更春梦还青岁,一夜西风竟白头。

缀学胡为三十载,离家浪迹好多秋。

时机未握终身误,月荚蹉跎恨咋休?

七律立秋

文曹愚

寒蝉群涌共鸣愁,一叶梧桐告立秋。

暑气渐消期爽快,凉风日盛助丰收。

闲迎白露黄芪好,忙接湫分半夏优。

未雨云遮先策划,时令变幻懂绸缪。

七律立秋

文 依栏听江声

立秋仍热未天凉,夏日余威炙地伤。

借问上苍谁洒雨?却知湘水自娱汤。

情牵*客吟诗急,意寄农民抗旱忙。

蝉噪声声无奈苦,人生百味总平常。

七律生辰读句

文 赵秉礼

天路逍遥八月游,郁葱绵野入歌喉。

立秋明酹苍茫赋,生日今题广袤遒。

欢乐驰思藉风电,温馨陶冶醉林畴。

古稀乘趣儿孙辐,羊肉高汤寿面柔。

七律 六十一周岁自怀

文 哈尔滨赵忠全

尘封往事任君评,白发星催添几成。

诗托东风频送远,月摇倩影自含情。

依堤柳下无歌赋,隔岸花前有笛声。

顾盼旁人偷一笑,功名久恋悔终生。

诗海

五律篇

五律 立秋

文 月池居士(朱金水)

今闻秋日至,溽暑却依然。

热气蒸余墨,虚窗绕噪蝉。

云遮孤雁影,月照半池莲。

眺望家乡杳,三更客未眠。

五律家翁

文秋笛

幼齿失双亲,经年历百辛。

慈心生俊朗,勤志使精神。

励子将烟戒,教孙把道遵。

为人秉良善,明月识其真。

五律燕歌行

文雪野炊烟 

巢筑千家暖,于飞柳漾青。

光前开眼界,檐下品东铭。

路重怜阶级,身轻不论廷。

客乡无望月,白首正栖萤。

五律立秋逢雨夜

文沧海扬帆

阴云还覆雨,何处觅星光。

本是团圆月,偏勾寂寞肠。

秋风随律动,绮梦转凄凉。

自此清妍瘦,无眠念远方。

五律立秋偶拾

文张鸣琦

丝凉催暑远,木叶动秋声。

谷熟惊风扫,心清枕月横。

临窗吟暖树,驻径待寒英。

竞夕佳诗觅,毫飘故土情。

五律立秋吟

文阿昭

雨细初秋近,风凉鹤欲归。

寒蝉音渐杳,乳燕羽增肥。

笛远传乡里,霞明沐夕晖。

江波浮冷月,野渡艋舟稀。

五律立秋

文王一能

陌上禾苗壮,西风故叶扬。

凌晨生冷露,夜半享清凉。

木架青藤瘦,篱边野菊芳。

蝉虫田畈唱,秋到果瓜尝。

诗海

美词篇

浣溪沙丁酉闰六月二度生日恰逢立秋日有吟

文董峰

  谁遣花期加倍酬,荷因闰月更温柔。岁奔花甲季迎秋。

  慷慨于今斑鬓发,唏嘘而后没闲愁。已然淡定望层楼。  

卜算子慢疑问

文九痴偶语

  风怜碧岭,云惜浩空,久久却迷归路。小筑迎松,陌外竹蒙迟暮。鸟回林、牧笛惊飞处。这景色、游人醉了,谁知俏月偷顾。

  老酒琴边煮。怨涧水长流,壁荫匆渡。冷冷轻烟,正探谷深几许。默无声、君见仙家否?问不得、星临曲畔,让痴儿多悟。

浣溪沙立秋随感

文淡月疏烟

  风卷湘帘月上楼,桐笺蘸露写新秋。不言离绪不言愁。

  似水情怀何处寄,如莲心事韵中收。菊茶一味品清悠。

鹧鸪天秋日乡事闲聊

文刘成宏

  说雨谈风性激昂,骄雷傲电笑冰霜。宽肩有意担山岳,岁月无情阻志狂。

  孙绕膝,谷盈仓,枝头硕果溢清香。挥毫写尽无穷事,最喜无忧三尺床。

罗贡曲大木岩上花园

文风鸽

  远来看奇卉,云上绽芳菲。赞叹兰蕙妙,流恋不能回。

  建园云天外,疑是入瑶台。仙姝无影迹,唯有绛珠开。

诗海

绝句篇

六绝风中等你

文阿远

春天万物欢喜,我在风中等你。

远念如花盛开,心情逐雨飘起。

七绝无题

文霍庆来(沧州)

帘外蕉声似旧年,幽怀昨事意缠绵。

红消翠减谁人问,漫诉离愁付墨笺。

七绝立秋

文雅韵

万物初秋尚未衰,鸣蝉依旧唱高枝。

悄然一片飘零叶,报道枯荣兴替时。

七绝秋思

文海之言

转眼今年已入秋,相思淡淡上心头。

欲知鸿雁何时返,烦请将情寄九州。

七绝立秋赏月寄友

文何鹤

一树金蝉仔细听,杨庄村外品秋声。

乡愁唤醒天边月,犹向黄龙府里明。

七绝立秋随吟

文 半庹斋主

幼雀嘤嘤羽渐丰,一池颓色伴莲蓬。

寒蝉嘶竭残声远,偶有鸣蛙月影中。

七绝立秋

文马守华

今日清凉已立秋,老夫晨练乐悠悠,

青青原野生瑰宝,绿水潺潺韵自流。

七绝立秋

文张斌生

疏枝初见雁临空,雀跃花间啄落红。

方惦南山春未远,回神才觉是西风。

七绝立秋

文雷雨

暑去秋来渐起风,满天枫叶尽羞红。

林中寒雁高声秀,醉了山间小牧童。

七绝立秋

文刘云鹏

放眼穷观一岁秋,艳阳依旧照高楼。

平生已把春光耀,明日黄花何必忧。

 七绝立秋

文乐安居士

风柔云动绕山岗,月挂苍穹夜已凉。

欲问驻梁玄鸟客,何时卿自去南翔?

七绝立秋有作 

文 徐荣峰(上海)

时逢秋日菊花黄,菱藕含羞出柳塘。

稻谷低头风自语,飞鸿展翅向南翔。

七绝 立秋

文雨载鹰

金风待起已临秋,入梦今宵一段愁。

远叹寒霜随夜降,清辉如水照西楼。

七绝暴雨感怀(新韵)

文李静(潺潺流水)

凌晨两点数声雷,大雨瓢泼满地摧。

晓看暴风吹洗过,神州**尽朝晖。

七绝立秋

  文红枫(赵法为)

蝉鸣篁竹燕长空,蛙鼓荷池唱晚风。

伏虎犹狂能几日?二三凉叶已庭丛。

七绝立秋遇雨

文泉水叮咚(谢波)

酷热连天万户愁,偏生雷雨打开秋。

欢欣小子夸凉意,黯寂良农叹半收。

注,谚语:雷打秋、冬半收

七绝立秋

文星辰

立秋暑热几分消,曛旭西风摆柳条。

夏去红花谁见瘦,金黄稻穗把头摇。

七绝立秋

文追风少年张红臣山东

夏近初秋暑渐凉,平冈草径染金裳。

烦蝉不语寒亭树,夜伴清风入梦乡。

诗海

五绝篇

五绝逢秋

文馨怡

夜雨敲窗冷,晨风逐叶愁。

寒蝉声切切,始觉又逢秋。

七绝今日立秋

文李国红

昨夜凭拦望奥穹,星宸缀月覆西东。

凉风偶送轻云折,夏去秋来换日空。

五绝立秋

文房嘉海 

谁动一丝凉,风轻夜入床。

岁逢春夏旱,稻谷可盈香?

五绝立秋

文黄继江  连云港

秋临夜渐长,早晚得清凉。

海碧山青翠,人勤稻谷香。

五绝立秋喜雨

文童心

飒然风雨至,天地动商声。

又念欧阳子,一叹千古鸣。

五绝 咏秋老虎(押微韵)

文刘瑞麟

骄阳仍炙烤,热虎满含威。

晌午无人出,唯蝉噪不归。

五绝立秋随笔

文倒数第二

少小游星汉,焉知有立秋?

余年吟此日,岁月竟如流!

五绝秋来

文唐满满(流泉)

秋夜睡眠香,暑消初见凉。

四时依旧脉,天命伏羲当。

注:旧脉指秦岭和天水。伏義指羲皇故里,甘肃天水。

本期审稿董峰烟雨红尘边义

本期收审海之言李仕斌白烛承辉

本期制作心淡薄冰

往期精彩

【诗海选粹】格律诗词(242)期

【诗海选粹】格律诗词(241)期

【诗海选粹】格律诗词(240)期

【诗海选粹】格律诗词(239)期

BB5203434ym

zxyyy3112342

http://1269252523.qzone.qq.com

将为您打造精美设计,

留下不一样的精彩!

原创设计请勿盗用,敬请尊重。

诗海选粹格律诗社

zxyyy3112342 

BB5203434ym

投稿邮箱 

1269252523.qzone.qq.com

几日几点几分立秋?

12时18分

立秋准确时间几时几分?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的8月7日或8日。准确时间取决于太阳到达黄经135°时的时刻,因此并非固定。根据历年观测数据,立秋的准确时间通常在早晨4点左右。然而,由于地球自转速度微妙变化,未来的立秋时间可能会有所偏差。因此,为了获得最准确的立秋时间,最好参考天文台或相关权威机构发布的公告。

立秋是什么时候是几点钟

现在立秋

立秋是2022的几月几日 今年立秋具体时间几点几分-手机闽南网

今年立秋的具体时间是8月7日20:29。

春夏秋冬的季节转换中,春夏和秋冬两两相继,春和秋的节点变化相对明显。春夏季,阳气由初生至盛;至秋冬,阴气渐强。春发秋收,一扬一敛。物候继替,很多习俗也相互对应。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交节日期在公历8月7—9日之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立秋,七月节……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揫敛意为聚集、收敛。自立秋开始的三候依次为:“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立秋时节,初有凉风,甚至会提前感知到丝丝凉意。《清嘉录》里收有谚语:“预先十日作秋天。”虽然秋凉会早到,但并不会短时间退去暑热,立秋时节仍在“三伏天”里,民间有“秋后一伏热死人”的说法,并以“秋老虎”来形容这种燥热。历经三候,暑气渐消,凉意转浓。到下一个节气处暑,才基本告别夏天。

我国古人讲究顺天应时、承天运。早在周代,季节变换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至四郊迎新。逢立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迎秋于西郊,举行祭祀仪式。宋代,朝廷于立秋日要举行“报秋”仪式。立秋这天,宫内要把盆栽的梧桐从外边移入殿内,待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落下一两片叶子,一叶而知秋,以寓报秋之意。

至立秋,完成夏秋季节转换,人们的生活模式也有明显变化。清代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赐冰”条载:“京师自暑伏日起至立秋日止,各衙门例有赐冰。届时由工部颁给冰票,自行领取,多寡不同,各有等差。”民间亦有卖冰水儿的。饮冰至立秋止。

在没有现代制冰技术的古代,冰自何来?看清代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胜》“窖冰”记载可解惑:“腊八日御河起冰贮窖,通河运冰贮内窖,太液池起冰贮雪池冰窖,开謻门运之。各门护城河打冰,于河边修土窖贮之,夏日出易甚便。”在“腊七腊八,冻掉下巴”的数九寒天,存储天然冰,早早地为炎炎夏日备好清凉饮,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解暑智慧。

立秋吃瓜是很多地方的食俗。《帝京岁时纪胜》载:“立秋预日,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院中露一宿,新秋日阖家食饮之,谓秋后无余暑疟痢之疾。”《清嘉录》中有“立秋西瓜”记载:“立秋前一月,街坊已担卖西瓜,至是立秋日,居人始荐于祖祢,并以之相馈贶,俗称‘立秋西瓜’。或食瓜饮烧酒,以迎新爽。”西瓜作为夏季解暑的主打瓜果,在立秋日,还兼做敬宗法祖的供品和亲邻之间流动的礼物。与立春吃萝卜的“咬春”习俗对应,有些地区还将立秋吃瓜称为“咬秋”,清《津门杂记·岁时风俗》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东北地区早年间还将“打春的萝卜立秋的瓜”视为赏味的期限,之后不再视为美味。

称人、贴秋膘也是流传较广的立秋习俗。与此对应的是前期的立夏习俗。立夏节气始,进入高温天气,人们容易出现消瘦、倦怠等“疰夏”症状,依俗有尝新、称人等习俗。立秋再度称人。《清嘉录》载:“家户以大秤权人轻重,至立秋日又秤之,以验夏中之肥瘠。”古时,立夏、立秋称人,不似今天的求精准,重在求吉。体重数就高不就低,秤砣只能往外打。讲究的司称人还会边称边说些吉祥话。比如祝老人“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祝小孩“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等等。贴秋膘与称人所求相似,是希望借立秋日的食补长膘增重,提振精气神。东北一些地区,立秋日贴秋膘除了要吃大鱼大肉等富营养品之外,同进食的人选也很重要。会选比自己胖的人同餐,以求快速达到对方的体重。昔日求重求胖的做法与长期以来求温饱的生活水准相应;时下,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新的健康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为减重塑身努力。立秋称人、贴秋膘的诉求可能是求轻求瘦。这样看来,打秤花的里外、同餐人的选择会不会反向选择呢?

迎秋习俗中,湘西苗族地区还有“赶秋节”习俗。立秋日,人们穿上盛装,相聚到秋坡上,荡秋千、吹芦笙,尽情欢庆。还会选出两位有声望的人装扮成“秋老人”,向大家送去丰收的祝福,祈望秋来五谷丰登。

春种秋收、春祈秋报,是传承久远的农作节奏和农事俗信。时进立秋,拉开了大范围秋收的序幕,民间有很多卜秋、求丰收的经验总结和做法。《帝京岁时纪胜》载:秋前五日为大雨时行之候,若立秋之日得雨,则秋天畅茂,岁书大有。谚云:“骑秋一场雨,遍地出黄金。”民间有“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等说法。立秋的及时雨为即将收获的作物提供了关键性保障、丰收可望。但立秋雷则为人所忌。《清嘉录》载:立秋日雷鸣,主稻秀不实。谚云:“秋毂碌,收秕谷。”毂碌,形容雷声滚滚。干打雷不下雨,稻谷没有水的滋养,结实就不饱满。

秋收是春种、夏耘的目标,有了收获,民生才有基本保障。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个人、群体的礼节、荣辱,社会公序良俗的养成,端赖于这一保障。

《帝京岁时纪胜》载:京师小儿懒于嗜学,严寒则歇冬,盛暑则歇夏,故学堂于立秋日大书“秋爽来学”。与秋季开学对应的是二月二的春季开学:小儿辈懒学,是日始进书房,曰“占鳌头”。拥有“懒学”待遇的京师小儿歇完冬夏,在宜人的春秋两季开启学习生涯,张弛有度。自然是顺应时令、应时而动的人与自然和谐相生的写照。

(作者为***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民俗学会副秘书长)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2021年立秋是早秋还是晚秋?几点立秋?

2021年立秋具体时间是阳历8月7日下午两点五十三分四十八秒(星期六)。依照立秋交节在12-24点为晚立秋的判断方法去判断,2021年属于晚立秋。而按照古人的阴历六月称为早立秋来判断,2021年为早立秋。2021年立秋是几月几日几点几分?2021年立秋具体时间是阳历8月7日下午两点五十三分四十八秒(星期六),而农历为辛丑年六月二十九。其实每年立秋时间都差不多都在阳历8月7日-9日交节,像2020年立秋日也是8月7日和2021年一样。2021立秋开始时间:2021年8月7日,14:53:482021立秋结束时间:2021年8月23日,05:34需要注意的是,过了8月23日立秋结束时间,就代表已经进入了秋天了。但立秋并不意味着天气会凉快起来,根据2021的三伏时间表来看,8月7日孩处于中伏阶段,这也意味着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2021年是早秋还是晚秋?2021年立秋是晚秋,一般立秋节气开始的时间在0-12点,就是早立秋;如果开始的时间在12-24点,那么就是晚立秋。而2021的立秋在阳历8月7日,当天交节的时间节点又是14点53分48秒。很明显的是在12-24点之间,这要是依照立秋交节在12-24点为晚立秋的判断方法去判断,2021年属于晚立秋。早秋晚秋的另外一种说法:古人的推算立秋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当时是没有阳历的,只能按阴历走。而每年的立秋多发生在阴历六七月之交,因此就把在阴历六月称为早立秋,而阴历七月则为晚秋。若按照古人这样的方法来判断,2021年为早秋。从日期上来看,2021的今年立秋交节在阳历的8月7日,当天对应的是阴历六月二十九,属于赶在阴历六月末最后一天交秋。

乡桥实践|第九日,桥建成的一天

点击上方蓝字

加关注

立秋●八月七日

第九日

Champagne

一杯香槟庆桥成

●●●

举起一杯沁人心脾的香槟酒

分享桥建成的喜悦

庆祝乡桥来了

庆祝我们走了

                          ------乡桥实践团

●●●

立秋

盛夏已逝

梧桐初落

不知不觉

九天的日子悄悄溜走

实践活动逐渐接近尾声

伴着夏季离去的脚步

造桥大业也即将落幕

短短的时光里

喜怒哀乐俱全

经历很多,成长很多

乘着立秋时节第一阵秋风

看桥边风景独好

写过太多乡间的清晨

或许今日是最后一回吧

见过太多的日出山头

听过太久的晨起鸡鸣

就连那云缭雾绕的青山

那满目翠绿的田间庄稼

如今再不能激起心中半点波澜

但今日再看

一丝不舍,几分留念

此一别,不知多久再见

站立良久

想把它们留在眼里,印在心间

一段桥

千番情

九日的修桥历程

九天的实践活动

一个多星期的乡村生活

直到今日,终是完工

有着丰收般的喜悦

有着将离去的不舍

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

虽只是一段短短的钢架桥

但它承载了太多

村民用来田间劳作

学生用来奔赴学堂

而我们也因为它成长太多

不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大学生

而是进入农村,下到基层

真正地去体验生活滋味

已习惯于农村早起的日常生活

习惯乡间的空气

习惯清晨的鸡鸣

就连眼前

那连绵的青山

那湛蓝的苍穹

也已不再过于新奇

十几年城市生活少见的景象

竟在这不到两星期的日子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又一笔

这一笔一划留在心里

构成心中一段美好回忆

结束语

乡桥一段,情系两岸

息息相关的

不只是彼此两岸

我们、村民

乡桥、渠溶

紧紧相联

实践虽短,但经历诸多

乡桥不长,却情深义厚

愿这并非很长的一座小桥

始终在流水之上

永远屹立,永远不倒

实践快结束了,想知道更多,请关注我们,后面会越发精彩

推送投稿

北科大青年投稿秀米邮箱:

ustbtwxcb226@163.com

北科大实践小博士投稿秀米邮箱:

ustbtwsjb@163.com

下面是博士哥哥分享的几点小经验:

别出心裁大标题,“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呀!

高端大气封面图,“博士哥哥也是颜控”呀!

整洁美观是排版,“审美这个事很难讲”呀!

内容充实有美图,“有图才能有真相”呀!

审核| 不二程

二十年,我的68堂科学课(15)

《日晷和圭表》教学谈

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来谈一谈老课《日晷与圭表》。这个课的内容原来取自于人教课小学自然教材第十册《日晷与圭表》,这是一个宇宙部分的内容。这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有光影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要求教师传授一些对日晷的知识,让学生认识日晷,了解日晷是古代一种测定时刻的仪器,了解日晷的工作原理。日晷的工作原理:在一天当中,直立的物体在阳光下会有影子,影子会移动,它的方位、角度,变化是有规律的。根据这个规律,人们制定了日晷这种器具,所以学生要了解日晷的构造以及测定时间的方法。第二要认识圭表。圭表是古代测定季节的仪器,要了解圭表的制作原理:一年当中正午时刻,阳光下,直立物体的影子长短有变化,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变化是一年一次循环。要了解圭表的构造以及测量影子、季节的一个方法。同时这节课还需要学生自己能制作简单的日晷和圭表的模型,然后利用自己制作的日晷和圭表的模型来测量、记录阳光下影子的变化。因此这节课的教学目标非常明显:1.要联系影子变化的规律知识来了解日晷和圭表的基本原理、基本用途、基本构造以及测量方法。2.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观察和记录能力。3.要意识到日晷和圭表是学生认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这节课上课的时间非常久了,到底有多久呢?我回忆了一下,大概是1997年的时候,当时我第一次亮了像。1996年我第一次教自然课,在那一次教自然课的时候,我就喜欢上了这个学科,但是第一次教自然课出去比赛没有获得好成绩,第二次教自然课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有了竞争。记得第一次,当时我在扬州市郊区,代表青年教师去上课,所在的乡叫双桥乡,去上课的时候直接就把我送出去了。到了第二年,我还想去上课,可是乡内已经有其他几个年轻教师,他们也要同时出线。于是在我们整个乡内选拔赛当中,当时就选择了《日晷与圭表》这一课。我记得当时上完以后,我们的教导主任跟我讲:“小曾啊,你肯定出线,其他人都上错了。”当然,今天这节课是1997年那节课的原样的重版,只是借助了当年那个课的内容,然后重新进行了一个设计和准备。

这节课我准备了这么几个演示的器材:1.日晷和圭表的模型;2.光学投影仪,有光照的投影仪。为什么要用有光照的投影仪呢?现在的那种实物展示台反而不行,因为他没有光线,而有光照的投影仪,直接用光线来打出来,可以投的非常得明显。我觉得光学投影仪做为一个光源是非常好的一个措施;3.另外还准备了一棵小松树的模型;4.给学生准备的材料就是一个圆圆的木片,一个铁钉,圆圆的木片是让学生做日晷;5.另外还有日晷、圭表模型,小尺……一些东西。

这个课怎么上呢?一开始我跟学生从太阳的影子变化谈起:我们曾经观察过,也了解到太阳一天当中在天空中的变化,还观察到太阳下物体影子的变化,也知道这些影子变化的规律,我们先来把这些规律、变化梳理一下。我提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在一天当中,太阳在天空中的方位变化是什么样?”当然是由东向西变化。我提的第二个问题:“在阳光下影子的方向是怎样变化的?”由西向东。这两个变化是相反,太阳由东往西运动,影子由西往东变化。这时候我有一个引导性的提问:“同学们,有没有发现,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除了方向的变化,它还有一个变化?”学生马上告诉我:“它还有长短的变化。”

那么,一天当中直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变化有什么样的规律呢?于是我充分利用那一台光学投影仪,打出来一棵小松树的影子。利用学生前面已经有的那个概念:早晨的太阳在东边,影子在西边,影子是长的。于是我分别演示,这么几个时间段的影子:早晨六点的影子,上午九点的影子,中午十二点的影子,下午三点的影子,傍晚六点钟影子。通过这个演示,我们让学生来发现:一天当中,什么时候影子是最长的?什么时候的影子是最短的?这个很简单,学生的生活经验也能告诉他。更何况加上我这个很直观地演示:早晨影子是最长的,中午的影子是最短的。那么我们能不能利用这影子的方向的长短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呢?

就用刚才的投影仪,分别在投影仪上摆出了几个影子。第一个摆出早晨七点钟的影子,我问:“这是几点钟?”我摆出上午十点钟的影子,问学生:“这是几点钟?”我摆出下午四点钟的影子,问学生:“这是几点钟?”你看,我把这几个影子摆出来,请学生说出相应的时间。由此我们就可以做个归纳:像这些影子其实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一个测量时间的工具,相当于钟表。也就是说,当我看到了某个方面影子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知道当时相对应的时间,这就是日晷的原理。

热爱劳动的人民很久以前就利用了这个原理制成了一个古老的工具——日晷。这时候我就给学生看日晷的模型,并且利用投影投出***北京紫禁城太和殿面前的明朝时期的一个日晷。其实日晷在我国很早时间就有了,我又投出唐朝的日晷实物,以及很早时期各种各样的日晷图片给学生看。

我国很早时期就有日晷这种测定时间的仪器,在唐朝的时候,我们***的所有的日晷都是平放的,是谁把这个日晷斜过来的呢?是唐朝一位大和尚,叫一行和尚,他对当时日晷作了改造,使日晷由地平日晷变成了斜面日晷。这个斜面日晷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赤道日晷。这样一种测量就更加的精确。并且日晷晷针不再是指天,而是指向了北极星,并且每次测量的,每个地方的日晷的倾斜角度又不一样了:它是根据当地的纬度来决定。所以,从此以后的日晷一直是斜放的。

当然我是介绍日晷的相关知识,学生要观察日晷的模型。观察日晷模型的时候,他要了解日晷由几部分组成?——有晷面、有晷针。晷面有什么特点?晷面是圆形的,一般的日晷是用石头做的,晷面上还有刻度,晷针指着正北方,晷针是由铁制的,或者铜制的,是一个圆柱,安放在晷面的中心,与晷面呈垂直状态。

那么日晷是怎么样工作的呢?于是我又把日晷的模型投放在投影仪上,拿投影仪当作阳光,阳光下晷针就会有影子投射到晷面上。影子随着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移动而移动,于是人们就可以根据晷针影子落在晷面上所在的刻度来确定当时的时间是某时、某刻。

介绍完以后,我让学生来回答一些问题。这几个问题,大概在1997年的时候我设计的。第一个:一刻钟是多长时间?因为一天二十四小时,晷面上是十二个大格,每个大格都有固定的名称,这就是非常有名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样的十二生肖,也叫天干地支。那么,一天有多少个小时呢?一天有二十四个小时。对应在这个上面有多少个大格子呢?一共十二个格子,因此每个格子就是两个小时。然后我们再来观察一下日晷的表面,每个大格里面有几个小格呢?他们再一看的话,每个大格里面有八个小格。通过计算,学生就会发现,每天二十四个小时,一共十二个格子,那么每一个大格就相当于两个小时,每个大格又分为八个小格,那么每个小格就相当于十五分钟。因此,晷针的影子经过晷面上一个刻度的时间就是十五分钟。现代人沿用古代的说法,十五分钟为一刻钟,一刻钟的概念就来源于日晷。

接着我又问学生几个古代用的时间。第一个问题:古装戏当中提到的午时三刻,要开刀问斩,请问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几点几分?于是学生又要到晷面上去找,十二个格子是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午时是什么时候呢?午时的格子正好是在最下面的一格。午时三刻,“三刻”实际上就是影子快到最当中的一个刻度。午时三刻开刀问斩,就是到中午的时候开刀。这就是***古代的一种迷信,认为一天当中,中午的那个时刻是阳气最旺的时候。这时候杀人就意味着,阴间作祟的东西是不来捣乱的。第二个问题:古代军队里面有个点将,点将的时候就有一个叫点卯。点卯大家想想是什么时候呢?再到晷面上去找,卯时原来就早晨,大概六点钟的样子。古代的军队起床还是蛮早的。通过这两个非常有意思的知识的小穿插,让学生对这个晷面的知识又有了一个十分透彻的了解。

这是课堂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我们就跟学生一起来引导每天正午时分阳光下影子长短的变化规律。一天当中,一根竹竿立在地面上面,一天当中有许多个方向的影子,请问哪个方向的影子最能准确表示时间?那就是中午,朝北,最短的,那就是十二点,因为其它的影子,它没有个固定的时间,每天影子都在变。唯独每天正午的影子,它一定是朝北最短的。这个基础上面,我就提出了一个疑问:同一根竹竿今天中午的影子跟明天中午的影子是不是一样的?后天的影子是不是一样的?一个月以后的中午的影子是不是一样的?夏天中午的影子和冬天中午的影子是不是一样的?当我把这一系列的问题一股脑的抛给学生以后,学生中引起了一种争论,有的说是一样的,有的说是不一样的。这时候我就提醒他们:有一个经验,冬天的时候往往太阳晒到了屋子里面,可是夏天的很多时候太阳就晒不到我们屋子里面。我就给学生看一些图片:冬天的时候太阳晒进来,夏天的时候太阳晒不进来。同时让学生去观察,冬天的时候太阳在天空中是在南半球,夏天的时候到了北半球,照在我们头顶。当学生通过阅读这些资料,推测出这个以后,他就明白:在冬天的时候北方的影子是长的,而到夏天的时候北方的影子是短的。怎么个短法呢?于是,我就又让学生来投影仪上面比较:直立物体的影子,夏天和冬天哪个长?

我记得后来我上过这个课,就是《农历的天空下》,那是在二十多年之后上的那个课,当然是有进步的。可是在1997年的时候我就用这种方式来上课,比较阳光下直立物体的影子,冬天和夏天哪个长?这个怎么模拟呢?也就是模拟冬天是斜射的,夏天是直射的。直射的时候气温就高,影子就短。而冬天斜射的时候,气温就低,那是因为阳光是斜射,影子也长。那么从冬天到夏天正午的影子是怎么变化的呢?一年当中它是越来越短的。而从夏天到冬天,影子变化又是怎么样子的呢?影子是越来越长的。那么,哪个季节的影子最短?哪个季节的影子最长?最长的是哪一天?于是就有了最黑的那天,最亮的那一天——冬至日和夏至日。由此,我们得出这个结论:冬天正午的影子最长,然后逐渐逐渐变短,白天也越来越来越长;然后到了夏天当中,某一天影子是最短,白天是最长,然后再逐渐逐渐变化,这由此就是四季的交替的时候。那么我们***古代人有没有这样的一种测定的工具呢?有,最早的时候在商朝的时候,***人就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一个古老的工具——量影测计,它叫圭表。

接着,我们投影打出各种各样的圭表,最著名的就是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上面明代的圭表。另外,在我们***古代的商代的甲骨文当中,已经开始记载有了圭表的使用。到了春秋时期,圭表已经大量的使用。于是我要求学生拿出圭表的模型,我给学生也展示圭表的模型,圭表有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圭。“圭”是个象形字就是刻度的意思,圭是平卧的。“表”是什么?表是直立的,直立的杆就是“表”。实际上在***好多地方有表,你看我们***的一个象征叫“华表”。天安门门前就有那个高高耸立的汉白玉的华表,华表的顶端有个孔,这个孔是个斜孔,每天正午的时候这个孔的斜度就是当地的地球的纬度。所以每到中午十二点的时候正好阳光就照射到那个斜孔上面,那个斜孔就会投到地面那个圭的上面的一个点,恰好就是那个时刻,每天都是这样,只要有太阳的时候都能够有那样的一种表现出来。圭一般是石头做的,或者铜做的,铜做的相对来说是属于随身携带的。那个表是直立的,而圭呢?就是水平放置的一种尺,它一般正中有个凹槽,凹槽上面有刻度。

由于冬天的影子较长,所以这个表立起来以后在圭上面投影也比较长,因此,有时候这个圭如果做得短一点的话,影子就会跑到外面去,怎么办呢?元朝的大科学家郭守敬对这个圭做了一个改进,原来是平躺的圭到后半部分的时候,过了小满,圭就立来了,节省了空间,同时又提高了测量的精确度。圭表的北端就是一个立柱,立柱比较矮,虽然是立起来的,但它不是表,仍然是圭,上面有刻度。因为冬季的影子长,超过了平卧的圭的长度,这时就要通过立着的圭来测量影长。圭表的工作原理:每天中午的时候阳光直射到的表上面,表的投影就落到了圭面上面,投影上面的一个小口就指定某个刻度就表示是哪个季节,夏天是最短的一个,冬天是最长的一个。冬天的时候,他会发现,春秋季节,它的刻度在表上它是一一对应的,由此,我们***就有一个“叫四季轮回”的说法,连续两次表的影子是最短或最长之间所经历的时间,一般是四个季节,它被称作一个“回归年”。

在学生了解了这个圭表之间知识之后。我们可以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的一个创造,去年申遗也成功了,二十四节气的确是***的一个非物质遗产。***古代人将一年分成二十四节气,当表影落在最南端的时候就是夏至,而表影落在最北端的时候这刻度就叫做冬至。每一格代表着两个节气,当表影居于夏至和冬至中间的时候,这个刻度就叫要做春分或者秋分。然后表影由秋分移到春分之间的这个刻度上面的时候就开始叫立春,立春和立冬是同一个刻度。在立春、立冬和冬至之间又分别还有两个刻度,大雪、小雪、大寒、小寒;在立春、立冬和春分、秋分之间也还有两个刻度分别代表着霜降、雨水、寒露、惊蛰这四个节气。这个表影就是从夏至移向秋分之间的时候,它的刻度为立秋,立夏和立秋同一个刻度,而在立夏和立秋之间又分别还有两个刻度分别代表的小满、大暑、芒种、小暑这四个节气,在立夏立秋和春分之间,另外还有谷雨、处暑、白露、清明这四个节气。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一年四季的节气顺序。有一个《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那么《日晷和圭表》这个课教学的时候一定是一种文化气息的一种传递,它不仅仅是一种制作,是一个测量的一个工序,它更多是要了解天、地、人之间,三者之间是个什么样的关系。我们***古代人在很早以前就使用日晷和圭表观天测影。因此,我们***古代在这一方面的这个技术是非常发达的。另外,我们***古代还发明了很多其他的天文仪器,我记得当时是用投影仪投出来的,比如:天仪啊,浑仪啊!这些,都把这些用仪器给投出来。

最后呢,我们指导学生制作一个日晷和圭表。有的人制作日晷,有的人制作圭表。制作日晷的发给他一个铁钉和一个圆盘。制作圭表的发给他一个铁钉和一根小尺。我记得那时候,文具店里有很多木质的小尺,用木制的小尺来进行,最短的位置上面有个刻度,最长的地方有个刻度,这样的话,一年的影子的长短在小尺上标出来。这个制作,刻度是提供给学生的,学生只要组装就行,对于学生来说,操作难度不大,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注意铁钉要垂直于小尺,在这个基础上面,让他们拿着日晷和圭表到教室外面来测量一下,测量一下工具能不能使用。于是学生到室外去进行,让学生去研究。当然,我们连续观测好几天,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以后我们布置学生在每个节气日的时候,我们用圭表模型和日晷模型来测当天的影子长短变化。好了,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讲座时间:2017年3月30日

录音整理:朱蕾

文字整理:于洁、吕海啸、赵杰贝、吴颖

今日推送:徐菊

立秋时间是几点几分几秒(最新2023)

相比往年,2023年的立秋略晚一些,这可能代表着当年的气候比较稳定,秋季气温相对较高。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立秋时间是几点几分几秒(最新2023),希望大家喜欢!

2023年立秋开始于2023年8月8日星期二2:22:41(农历2023年六月廿二)。结束于2023年8月23日星期三17:01:06(农历2023年七月初八)。

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还有“贴秋膘”“咬秋”等习俗。

1、忌在田间行走

旧时,民间有在立秋之日不宜在田间行走的禁忌,认为对秋收不利。

在山东莱西地区,立秋这天忌洗澡,否则身上会出秋狗子(即痒子)。而在黄县一带,则认为在立秋这天洗澡,秋后会拉肚子。

湖北孝感有民谚说:“立秋雷电,天收一半。”指立秋之日碰到雷电,老天会把农作物收回一半,意味着粮食要减产。

立秋日忌下雨。立秋下雨,此后会雨水不断,妨碍收割。

在山东牟平、江西南昌、江苏常熟等地,忌讳立秋日看见彩虹,认为粮食会减产。

立秋过后,天气燥热,但温差加大,气温逐渐降低。古人认为在秋冬行房会***耗体内阳气,是需要养精蓄锐的季节。

一年之中,二十四节气中有两个节气在古人看来特别重要,一个是立春,另一个就是立秋。其中,立春是阴盛走向阳盛,万物由萧条走向繁茂;而立秋是阳极转向阴极,从一片葱茏走向漫山枯萎。

古人认为天地万物由阴阳决定,转换时期,两种力量混沌交加,会对自然潮汐等产生影响,也会影响我们的生活。所以,立春时节要躲春,立秋时节要躲秋,提倡宜静不宜动。

一候:凉风至

立秋之日“凉风至”,凉风是西风肃清之风。也就是说,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的热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天气也呈现初转凉的趋势了。

二候:白露生

立秋时节,大雨过后,清风徐来,天上的雾气白茫茫一片,尚未凝结成露珠,称之为“白露生”。通俗点讲的意思是就是早上大地上会有雾气的产生。

三候:寒蝉鸣

这时候的蝉,感觉到阴气上升,鸣叫得更加响亮和凄切。寒蝉开始鸣叫,说明天气真的开始变冷了,寒蝉之于秋天,就犹如布谷鸟之于夏天,都是一种信号。

早秋还是晚秋是根据立秋具体时间来定的,2023年立秋具体时间:2023年8月8日2点22分41秒,农历六月廿二。

第一个是根据立秋的具体时间点,是在上午还是在下午来判定,以中午为界定,若是立秋的时间是在上午的话,那么这就是“早立秋”。如果这立秋的时间是在下午的话,那么这就是“晚立秋。2023年立秋是在8月8日2:22:41,所以是早立秋。

第二种说法是按照阴历的日期来分辨,比如有些年份是农历6月份立秋,有些是农历7月份立秋。

不管是根据第一种说法还是第二种说法,2023年立秋都属于早立秋。

今天立秋时间到底是几点?

根据***农历,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的8月7日或8日。然而,具体的时间会因为地理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的东部地区,立秋通常发生在早上6点左右,而在西部地区可能稍晚一些。因此,今天立秋的具体时间会根据你所在的地理位置而有所不同。建议查看当地的天文台或相关资讯以获取准确的立秋时间。

文章推荐:

乡日立秋几点几分(【诗海选粹】格律诗词(243)

石油业有哪些股票(石油石化行业股票名单一览(

苏伯尔电压力锅怎么用的(苏密白喜泊尔电压力锅

2009年黄金首饰价格(2009年12月来自汉中黄金首饰市

600248股票怎么样(600248现在适合买入吗)

固定型和净值型哪个好(开放式净值和开放式非净

世界航空公司市值排名(旅游|2022全球最佳航空公

上海当天金价多少钱(黄金价格连续强势上涨,创

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