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医疗板块真的没“救”了吗?_财富号_东方财富网 先赞后看,月入百万。今天医疗板块$中证医疗(SZ399989)$又跌了,还是放量的。现在医疗板块真难伺候,有利好消息的时候它小跌,利空
医疗板块真的没“救”了吗?_财富号_东方财富网
先赞后看,月入百万。今天医疗板块$中证医疗(SZ399989)$又跌了,还是放量的。现在医疗板块真难伺候,有利好消息的时候它小跌,利空消息的时候它大跌,没有消息的时候制造利空消息大跌。
比如今天,医疗板块来了一个久违的利好消息,“医保*发文:创新医疗器械不实施带量采购”,这对医*板块是个利好,至少对医疗器械板块是个大利好,算是靴子落地了,但是今天还是跌了1.35%(截止今天上午收盘)。具体是9月3日,医保*对外发布《***医疗保障*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4955号建议的答复》。《答复》指出,由于创新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尚未成熟、使用量暂时难以预估,尚难以实施带量方式。在集中带量采购过程中,根据临床使用特征、市场竞争格*和中选企业数量等因素合理确定带量比例,在集中带量采购之外留出一定市场为创新产品开拓市场提供空间。
比如:医*集采,是利空消息,这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因此医疗板块从2021年7月一直跌跌不休到现在,较最高点跌了49.4%。
但对医*公司来说其实集采影响并没有那么大,集采能提高医*公司的销量,只是单品的利润下降,因此对于整个医*公司的利润影响并不会那么大。当然这对于股市而言,单品利润降低了,意味着医*板块的基本面变化了,会影响估值,这也是为什么集采导致医*板块大跌原因。
再比如:8月18日,长春高新$长春高新(SZ000661)$跌停,带崩整个医疗板块,这是一个制造的利空消息。消息面,浙江省*械采购中心发布的集采相关文件中,有一张被传是浙江省第3批*品集采项目生物*的截图上有“人生长激素”名单,那是长春高新的主营业务,然后市场也不核实消息真假直接跌停。事后证明这是假消息,采购名单上并没有“人生长激素”。
如此,医疗板块真的没“救”了吗?答案是非也,原因有三。
一、随着***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同时***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进入老龄化社会,对*品、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的需求会逐步增长;
二、医疗板块基本面虽有变化,但是变化不大。随着集采工作的持续,集采对资本市场影响力会越来越小,同时集采整体价格降幅也会趋于稳定,这种砍到脚踝上的事情会越来越少。因此对于依靠大品类仿制*的企业,资本市场将会给予较低估值,但是对于能够降本增效以及创新转型的企业,资本市场依然会给予较高估值,也是未来的主流投资方向。
三、估值极低。我们来看看医疗板块中了几个细分板块的估值,医疗器械估值低于历史99%的时间,医*生物估值低于历史93%的时间,创新*估值低于历史99%时间。
总结一下:从短期来看,医疗板块情绪面较弱,走势不理想,还有下跌风险;但是从中长期来看,医疗板块依然有较高的配置价值,现在或是配置良机,特别是医疗器械和创新*,我们可以定投逐步建仓。
码字不易,欢迎点赞关注,有问题在评论区留言,大家一起讨论。#创新医疗器械不实施带量采购#$医疗器械(BI1041)$
恒瑞医*——暴跌40%的背后,“医*一哥”还有救吗?
暴跌的不止是恒瑞,是一批抱团股。
还要跌多少,什么时候止跌,没人知道。温柔乡也是英雄冢,好股也能套死人,
有一个止***意识很重要,除非有无限子弹补仓,或死扛等解放,时间也是成本啊。
医*股今年看好吗?
感谢邀请!
我非常看好医*股!
但是从时间和投资策略上来看,我更偏向于长线价值投资。
也就是说,现在大部分的医*股都是一个好的布*期,而不是一个收获期。毕竟投资是一个讲究2-3年,甚至3-5年为回报的,那么既然现在是好的布*周期,就自然不是一个应该收获的收益。
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找到那些优质,超跌,错杀的医*股,进行布*,然后长期持有到估值爆发在获利。
为什么我看好医*股呢?1)确定性。看病吃*是每一个人一生之中都避免不了的事,所以医*行业不会没落,只会越来越发达,需求越来越高。***是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但是老龄化速度确是世界第一,意味着未来对于医*的需求和依赖性非常高。
2)近几年的医*政策明显利好医*股,再加上这一轮熊市下跌所导致的医*股错杀出的低估值,所以满足了一个超跌、优质、有前景的价值存在。所以,医*板块里有许多好的个股,好的公司可以布*。
3)马云曾经说过,未来能够打败他的只有在健康领域里产生的公司,那么医*无疑是健康领域中的一员。
结论:
当然了,具体我这里也就不多说了,因为要写很长很长的具体分析。想要投资医*股的可以去我的专栏里查看,我有具体的说明,也有个股的案例分析和举例,可以清楚的帮你分析到哪些医*股值得布*,哪些有很好的投资价值。甚至应该如何投资。
关注张大仙,投资不迷路,【专栏】有干货,欢迎“品尝”。
医疗医*板块还有前景吗?
医疗医*资源板块经过长发8个多月的调整,资金开始慢慢的关注医*股,布*明年的行情。
1. 医*股影响因素是**集中采购带来的不确定性。
1)集采政策对各仿制类医*股的影响远非今天我们在市场上看到的,亦即这种影响可能是持续的、深远的,各家公司一方面会加大一致性评价的进度,另一方面又面临激烈的价格竞争,再加上原研*改变竞争策略、印度仿制*进入国内市场,这些影响因素将带来了极大不确定性。
2)医*研发又是个专业性极强的事情,从小叶总的教育背景和从业背景下,是否能担起研发创新的大旗值得持续关注。
2. 医*行业的业绩还是持续增长的,一直是大资金关注的重点。医*消费伴随着我国老龄化的不断深入,成为发展的重点行业。
医*医疗行业龙头细分龙头止跌,经过2-4个月的横盘,放量突破盘整区,就可以买入持有。
医*股为什么会一直跌?
医*股一直暴跌的原因有6点。1、首先之前医*板块上涨的幅度较大,按照有涨必有跌的原则,意味着其估值相对偏高,高价格会回归到其价值附近。当然医*个股来说即使有所回调,但是股价还是相对较高,比如复兴*业,片仔瘦,***业等。2、新冠病***的概念炒的时间久了,自然就凉了。任何的概念都会有结束的时候。资金一旦撤离,其医*板块自然就会下跌。3、世界上很多***都在研发疫苗,据说俄罗斯研发的疫苗有效,其资金有可能就大量流入该市场,此消彼长这对***医*行业当然不是好消息。因此该板块就下跌。总的来说就是医*板块冲高回落,进行合理的回调。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找准好公司,等待好价格,医*行业还是应该至少配置一只股票的。4、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因为新冠的出现,医*、口罩、防护服、医疗等的需求大幅度上升,医*股闻风而动,出现了不错的炒作行情。以前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比如说2003年的非典,在非典期间医*行业受到密切关注,一些医*股甚至涨停,产生了极高壁垒的个股,也出现了许多牛股。但是当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之后,医*的炒作效果就会明显的下降,医*的行情开始进行调整,此时一些医*股暴跌。5、机构对于第三轮*品带量采购即将启动的消息持谨慎态度。新一轮集采政策规定的*品品种从25个增加到35个。对老百姓而言当然都是希望医*进入医保目录,这样就能花更少的钱买到*品。但是对于医*企业而言,如果*品进入医保目录,就要让利于民,但是如果不进入医保目录,是一个利空,因此十分矛盾。机构对于这件事情也比较敏感。6、A股市场有了新的热点。A股市场已经有了新的热点,那就是超跌,最近涨幅榜上上升力度最大的都是近期涨幅比较大的,并且这个情形还会持续下去,一直到行情的结束,因为机构的资金都用来追捧超跌,医*的炒作就会减轻,医*系列一家独大的行情已经过去了。
医*基金,还有救吗? - 知乎
回顾A股历史,医*和消费两大板块牛股辈出,长期收益率大幅领先于市场。然而,2021年中调整以来,医*板块不仅累计跌幅靠前,且阶段反弹力度极弱。以申万一级行业医*生物为例,今年4月27日低点至反弹高点,区间上涨幅度仅为10%左右,不仅大幅落后于市场,更别提新能源、国防军工、半导体等热门题材了。
医*板块近一年以来的赢弱表现,也令手里持有医*基金的投资者头疼不已!继续补仓,担心***失会不断放大;狠心卖掉,又担心会错过后市行情;想要躺平,却眼红其它不断上涨的题材。令人揪心的是,2022上半年公募基金居然还减配了医*板块,持仓接近历史底部。
龙头股*明康德,已率先披露2022上半年报,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依然保持较好的增速。公司2022上半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77.6亿元,同比增长68.5%;实现归母净利润46.4亿元,同比增长73.3%。此外,除了小分子*物、生物学等业务以外,传统的化学业务表现也比较抢眼,上半年实现收入129.74亿元,同比增长101.91%。疫情期间还发挥全球布*优势,***客户贡献收入同比增长104%。
尽管上半年业绩表现可圈可点,但是这几天*明康德股价却仍在下跌,不排除受到两件事情的影响:其一,今年5月份股东上海瀛翊因为违规减持收到了2亿元天价罚单;其二,今年6月份公司发布A股减持计划,合计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3%,减持额度接近百亿元。以上两件事情,短期内无疑会打击投资者继续买入的信心,尽管公司市盈率(A股)已跌至40倍,估值已重回2019年股价上涨前夕。
医*板块赢弱表现,无疑也拖累了医*基金走势。司令以几只热门医*基金为例,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7月28日,近一年以来工银前沿医疗A收益率-24.10%,交银医*创新A收益率-24.77%,招商医*健康产业收益率-25.11%,融通医疗保健A收益率-25.18%,汇添富创新医*收益率-28.34%,中欧医疗健康A收益率-29.23%,南方医*保健A收益率-34.89%。尽管表现整体不佳,但首尾仍相差超过10个点。
从刚披露的二季报看,赵蓓选择了顺应产业发展方向的高景气度领域,加仓CXO和中*;楼慧源增配医疗消费方向,如眼科、医美及美妆等;李佳存重点配置了疫苗、CXO、医疗设备等子赛道;蒋秀蕾长期看好消费升级渗透率提升等疫苗、CXO,受政策鼓励的中*、医疗设备,阶段性参与新冠特效*、消费耗材等题材。
郑磊增加了医美板块的配置,长期坚守创新*服务、医疗服务子板块;葛兰长期看好核心创新*、创新器械、医疗服务以及消费性医疗等方向;王峥娇看好消费医疗包括眼科、医美,还有服务创新*企的CXO公司。
从医*基金经理持仓变化来看,抱团方向主要集中在CXO、医疗新基建和医疗装备、医*创新供应链、医疗服务等细分赛道,从具体个股布*的变化看,主要围绕中报高业绩成长股。
从个股占整体基金重仓医*股的比例来看,*明康德、迈瑞医疗、智飞生物3只个股,合计占比达到34.60%。而市值TOP前十个股,在基金医*持仓市值的占比为60.50%(数据来源:中信证券研报)。
司令认为,医*赛道中长期的刚性需求和成长性仍较明确,在政策鼓励创新的背景下,创新*和CXO、创新医疗器械和设备、医疗服务及消费医疗,目前迎来较好的蛰伏期,下半年配置比例或有望小幅回升,其中超跌的优秀龙头公司尤其值得关注。此外,近些年,诸多优质医*标的还在陆续“登陆”A股和H股,也为增量资金提供了更多配置机会,医*赛道长期仍然大有可为。
因此,已经“入坑”了医*基金的小伙伴,暂时就选择躺平吧!如果担心错过后市机会,可以采用小额定投的方式,短线并不建议大笔补仓,毕竟*势还不明朗,顺势而为更重要。
欢迎关注“养基司令”,本号「轻」财经资讯,「重」选基技巧,坚持用数据说话!
整理数据不容易,辛苦动动手指点赞支持。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购买前请仔细阅读法律文件,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有任何问题,麦克风交给你们哦~~
医*股大跌守坏打答力盟李预介是什么原因?
医*股集体大跌的一个原因是,机构对于第三轮*品带量采购即将启动的消息持谨慎态度;对于*企而言,虽然这个行业很赚钱,但佰*品要进入医保目录,其意义值得探讨。老百姓显然希望*品进入医保目录,这样大家都用得上便宜的好*。但对*企而言,衜*品如果不能进入医保目录,这是一个利空,但要让*品进入目录,又要让利于民,所以这确实是一件比较矛盾的事情。知所以带量采购导致*品价格下跌,正是本轮医*股大跌的主因之一。主要是因为医*股因为这几轮集采导致了除开核酸检测的大部分医疗公司利润下滑,所以医*股股价也就出现了大幅度的调整。医*股里面的医疗器械最近的走势还不错,其实这个板块可以去多去关注,其他版块的话,可以暂缓一缓,这个赛道目前是比较拥挤的。这个候可以去找那种比较冷门的赛道去看一看,或许那里面会有一些投资机会。
“火线”降准抚平创伤 人民日报:带来暖意
11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沪深两市放量下挫,近79点的放量长阴几乎将大盘打回本轮反弹的起点。不过,昨日晚间,央行却超预期宣布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从而正式释放出货币政策转向的信号。分析人士指出,大跌之后,央行的“火线”降准无疑有助于抚平市场创伤;不过,经济下行、资金供求、欧债危机依然存在不确定因素,A股能否在年内最后22个交易日逆转“翻盘”,还要看这三大因素如何演绎。机构则普遍认为12月A股收官战可能难有惊喜,投资策略仍以防御为主。
本周二的反弹尚未捂热A股,昨日市场情绪便再度降至冰点。79点长阴,大盘以猝不及防的惨烈方式为11月行情画上了句号。
昨日沪深两市低开低走,截至收盘,上证综指大跌78.98点至2333.41点,跌幅达到3.27%,为年内第二大单日跌幅(仅次于8月8日的3.79%),距前期低点2307点仅一步之遥;深证成指也大跌319.55点至9693.39点,跌幅为3.19%。至此,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11月的累计跌幅分别达到5.46%和7.51%。
11月下旬以来,市场持续缩量震荡,昨日验证了“久盘必跌”的股谚,也令周二的反弹多少有些“回光返照”的意味。实际上,虽然周二沪深股指收复了整数关口,煤炭、有色金属等权重板块有所抬头,但量能依然没有显著放大,意味着市场情绪并未回暖。而谨慎的心态必然造成反弹动能不足,一旦出现风吹草动,市场便会不堪一击。
相较政策底的基本确立,当前市场心态持续谨慎缘于当前不甚明朗的经济基本面。目前经济仍然处于下行通道,11月汇丰PMI初值创出了近32个月以来的新低48.0%,显示经济景气度大幅走低。如果官方PMI也大幅回落,那么必然对短期市场构成负面影响。鉴于汇丰PMI初值与官方PMI的整体运行趋势基本一致,因此数据公布前夕,市场对经济的担忧情绪迅速升温,市场显著承压。
与此同时,欧债危机及其引发的全球资产再平衡也加剧了昨日市场特别是B股的急跌。近期欧债危机大有向核心国蔓延之势,而周二欧盟虽然批准了EFSF杠杆化细则,但并未谈论任何实质性内容,没有出现能令市场振奋的消息,从而瓦解了周二市场反弹的重要基础。与此同时,欧债危机再起风波导致全球避险情绪大幅升温,国际资金纷纷撤离风险资产,B股首当其冲受到重创。由于B股市场规模小,因此资金撤离的冲击更加明显,再加上国际板加速推进的传闻影响,昨日上证B股暴跌6.12%,从而引爆了做空能量的集中释放,对A股构成重大打击。
另外,标普下调高盛、花旗、摩根士丹利等全球多家银行评级,工行拟发行不超700亿次级债等消息,也令市场雪上加霜。
就在市场为大跌惊魂未定之时,昨日晚间***人民银行宣布,从2011年1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相较市场的大跌,昨日存准率的下调似乎更令人猝不及防。分析人士指出,此次“降准”的时点早于市场预期,主要原因可能在于10月份外汇占款大幅减少,需要进行对冲操作。与此同时,本周四将公布11月官方PMI数据,数据公布前夕宣布提准,难免令人怀疑经济数据可能不理想,经济加速下滑的风险加大。
不论驱动因素如何,央行降低存准率无疑释放出货币政策转向的信号。此前,市场人士对于年内是否降准存在一定分歧,有观点认为当前仍处于通胀下行初期,而降准作为货币政策转向的重要信号,难以在年内出现。这也成为前期市场持续弱势震荡的关键原因之一。因此,央行此次的降准不仅令政策走向渐趋明朗,也使得市场对政策面难以迅速转向的担忧大幅缓解,形成实质性利好。
在市场遭遇大跌之后,央行的“火线”降准无疑有助于抚平市场的创伤,货币政策“增量”利好的出现有望推动市场超跌反弹。不过,当前不论是国内经济、外围*势还是资金供求,均难以支撑A股大幅上涨。在降准利好消化之后,市场的关注重心将回到经济、年报预期以及资金供求层面。
另外,以1664点这一历史重要底部为例,市场底与货币转向时点并不同步。2008年5月份CPI开始下行,通胀顶确立;9月16日央行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货币政策转向,之后央行分别在9月25日和10月15日下调中小型银行和大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而直至2008年10月28日,市场探出1664点之后才开始走出反弹,确立市场底。以工业增加值表征的经济增速在2008年11月见底,与市场底几乎重合。因此,从历史经验来看,市场底短期恐怕难以迅速筑成,而是滞后于货币转向,紧随经济底。
11月最后一个交易日,市场溃不成军败走2333点。目前点位已经接近10月份的“汇金增持线”,这也是“***队”认可的安全区域。但是,当前不论是经济运行、资金面还是欧债危机,均存在不确定因素。在政策拐点确立的背景下,昨日长阴砸出的究竟是“陷阱”还是“馅饼”、年内最后22个交易日能否逆转翻盘,就要看这三大因素如何演绎。
首先,经济见底之路是否顺畅影响市场运行节奏。从投资时钟来看,当前经济处于增速和通胀双下的“小衰退”阶段。11月汇丰PMI初值大幅下滑、11月中旬发电量同比增速下降、10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回落以及1-10月工业企业利润大幅下滑,都表明经济增速正在显著下行。与此同时,房地产调控政策却并未松动。因此,分析人士预计,本轮经济小周期衰退的时间或被拉长,受此影响,市场磨底的周期也将随之拉长,11月经济数据的公布也将对12月市场的运行节奏构成扰动。
其次,“抽血恐慌”或持续压制市场信心。从银行间市场资金面来看,年底之前,央行充足的调节手段将令银行体系的流动性保持适度宽松,并且,财政存款将在12月份集中投放,也将对银行体系流动性带来明显支撑。不过,从股市资金面来看,新华保险(601336)、中交股份、陕煤股份等大盘股蓄势待发。尽管有消息称其将大幅缩减此前预定的融资规模,但此前***水电(601669)上市对市场带来的震动仍历历在目,12月大盘股如果发行上市,则无疑将对二级市场资金面形成“抽血”效应,对于“抽血”的恐慌也将持续压制资金入场的信心。
再次,欧债危机或继续加剧A股波动。欧债危机今年以来风波迭起,阴晴不定,屡次成为A股大跌的催化剂。目前欧元区各国尚未找到彻底解决债务危机的办法,并且已经蔓延至德法等欧元区核心国。分析人士认为,欧债危机远未结束,其对A股心理层面的冲击以及引发的资金外流短期或仍将持续,从而加剧A股波动。
此外,从历史走势来看,2007年之后的最近几年,12月市场的波动都不大,年度资金结算、业绩考核等因素或使得12月机构操作动力减弱。而从主要机构对12月市场走势的判断来看,12月收官战可能难有惊喜,投资策略以防御为主,建议寻找消费类、业绩确定性高以及产业政策支撑力度强的行业个股作为配置重点。
中信证券(600030)指出,市场在年末资金紧张的情况下短期难以迅速走出反弹行情,欧债利率上行、国内经济下滑还将持续对指数构成压力,短期市场可能将弱势运行至12月底,明年一季度由于有信贷数据和财政资金投放的实际推动,应当是再次反弹的时点。广发证券(000776)认为,12月市场将在政策面和基本面的博弈中艰难前行,加上融资需求、热钱外流、基金仓位偏高所带来的资金面压力以及外围市场的动荡,A股市场预计仍将维持弱势震荡。(***证券报)
人民日报:给股市投资者带来暖意
11月30日,沪深股市再度暴跌,两市主要指数下跌幅度均超过3%,上证综指已***近前期最低点2307点。当市场中充满恐慌和不安时,晚间公布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给投资者心里带来不少暖意。
消息公布后,正在交易的欧洲股市均出现了一波明显的上扬走势。北京股民包先生得知准备金率下调后,感到颇为兴奋。他告诉记者,今年以来股市表现比较差,不断收紧的货币政策和高速的新股发行,是压在市场身上的“两座大山”。准备金率的下调是一个信号,表明货币政策即使不放松,至少也不会再紧缩了,这使股市向下的压力大大减轻。而从政策出台的时间点来看,选择股市暴跌的当天公布,不管是不是巧合,但对投资者心理上的支撑能够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回顾近几年来存准率调整后股市的表现,可以看到历次调整后,次日市场的涨跌并没有表现出很强的规律性。上调次日股市会上涨,下调次日股市也可能会下跌。但如果存款准备金率出现趋势性的调整,往往会给股市带来显著的影响。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刘献军分析,一次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对股市的实质性影响有限,需要关注这次调整会不会真正成为货币政策的“拐点”。如果未来资金面进一步放松,对市场的走稳有重要意义。但综合各方面因素分析,政策微调的可能更大,房地产市场调控和通货膨胀压力等因素,使得全方位宏观政策转向的可能性并不大。投资者还是应当保持谨慎姿态,对影响股市运行的因素进行综合权衡,不应被消息面过多干扰。(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海外版:大跌后现曙光可适度抄底
11月30日,沪深股市早盘低开后,呈现单边下行行情。截至收盘,沪深两市跌幅均超过了3%。深成指盘中一度下跌至9626.76点,成为本轮调整的新低,投资者情绪受到重创。
股市咋成了惊弓之鸟,缘何稍有风吹草动就暴跌不止?业内人士表示,国内股市现在十分疲弱,每有利空传闻出现,市场就一片紧张空气,股指立马以下跌来回应,我们需要更加理性的态度。
11月30日,两市早盘小幅低开后,股指一路下滑,开盘1个小时之后,国际板传言再度袭来,B股指数出现跳水,两市股指也随之跌幅扩大。午后恐慌情绪再度蔓延,板块个股争相杀跌,部分个股出现本轮调整甚至上市以来新低。尾盘前两市止跌,但反弹乏力,在K线上留下长长的阴线。
截至收盘,沪指报收2333.41点,跌78.98点,跌幅3.27%,成交722亿余元;深成指报收9693.39点,跌319.55点,跌幅3.19%,成交712亿元。
从本月来看,沪指累计下跌134.84点,跌幅5.46%;深成指累计下跌787.53点,跌幅7.51%。
中央财经大学应用金融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韩复龄对本报记者分析说,本次股市大跌原因有三:一是欧债危机远未结束,持续发酵,欧美经济形势不佳、债务危机延续,***银行业又遭降级威胁,标普下调***银行、高盛等多家银行的信用评级;二是国内经济问题,***明年将继续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仅有些许微调,投资者对短期货币政策放松预期的落空、11月的信贷数据或未能达到市场预期、投资者对明年***经济增速放缓的忧虑加深;三是国际板上市进程加速。
综合来看,在外围并无特别杀跌和利空的情况下,30日的大跌可能源自诸如国际板、城商行IPO开闸等传闻的影响,引发市场部分人士情绪紧张所致。业内人士认为,在内外部金融、经济形势很不稳定的大背景下,任何风吹草动均会引发市场大幅度的动荡,这也说明了国内A股市场之弱,需要各方更加理性和冷静。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金融经济系主任严渝军对本报记者分析说:“30日股市的暴跌,有基本面的原因,因为这个市场自身比较弱,从技术平台上有调整的可能。而从上证指数的特点来看,如果不能放量上攻,很可能就会破位下跌,所谓‘久盘必跌’是上证指数的特点,另外,由于持续的宏观调控,市场流动性紧张,缺乏资金量的支撑。在这样的情况下,市场心理上本来就有分流的疑虑,再加上扩容的传闻,稍有风吹草动,便大幅下跌。”
此外,亦有人认为,量能萎缩也是最大的障碍,临近年底,资金都不想过多投入,造成反弹的动能严重不足。
转眼间,A股市场即将迈入2011年最后一个月份。不过,对于今年“收官之战”的走势,券商并不乐观。上海证券认为,A股12月的走势或难有惊喜。
分析人士认为,市场在年末资金紧张的情况下短期难以迅速走出反弹行情,欧债利率上行、国内经济下滑还将持续对指数构成压力,短期市场可能将弱势运行至12月底。
在严渝军看来,未来可能会要考验2300点,有破2300点的痕迹,因为市场很弱。“但即便如此,对于股市的现状,我们也要一分为二地看,因为现在毕竟处在历史的估值大底附近,我们注意到,三季度机构出现了增仓,而三季度上市公司的业绩并没有出现大幅下滑,因此对年报有所预期,我推测,很有可能机构的增仓是在为年报的出炉做准备。再加上***经济基本面还很好,在短期恐慌盘消耗完之后,随时有可能出现反弹,所以我们也不必过于悲观。
另外,11月30日,***人民银行决定,从1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对股市而言是利好,有助于缓解当前市场资金偏紧的状况,可能会构成12月1日股市的反弹。”
市场分析人士称,鉴于近期大盘调整压力已大为缓解,风险释放较充分,建议投资者近期以控制仓位为主,可以适当抄底,对手中已有的股票出现反弹走高可及时逢高出*。(人民日报海外版)
存准率下调:救股市?救实业?
近3年来,***存款准备金率首次走出“上调”区间。自此,***央行采取行动“放水”,缓解当前货币市场资金偏紧的状况。流动性压力开始释放,是否是市场及重要产业的“喘息”之机?
“没想到央行这么快就开始行动了。”昨日晚间,股民杨庆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经历暴跌,再加上这个利好,明天股市应该会有个不错的反弹。”
“央行此时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可谓恰逢其时,又给多方部队打了一针强心剂。”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也对记者表示,宏观政策从防通胀转为稳增长与调结构并重,由于CPI及房价已经得到控制,货币政策操作空间已经打开,从紧缩阶段的顶峰确定性地发生转向,是一个重要的货币政策信号。对宏观的判断异常重要,对股票市场起到非常正面的支持作用。
也有市场人士表示,央行突然“放水”有可能是即将公布的PMI不理想,为市场打预防针。“当前制造业面临内部结构调整、外部需求减弱、人力成本持续增加的严峻*面,明年的不确定性更多,适度动态调整货币政策既有空间,也有需要。”西南证券研究所所长王剑辉则认为,“股市明天应有较好反应。”
杭州一位私募基金人士对记者表示,央行“放水”让市场对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预期更加积极,为保持经济增长,**可能会适度调整宏观政策。不过,该人士担忧,央行的政策并非直接针对股市,尽管该政策会对市场预期带来积极影响,但仅仅存准率一个政策还不足以抵消12月份大盘股密集发行对市场带来的直接冲击,因此,A股市场仍将以震荡为主。
招商证券(***)投行业务董事总经理温天纳也表示,此次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对市场会有信心上的支持,但预期不可与金融海啸的情况相比,力度始终有限,不会出现类似2008年和2009年的情况。
在基金经理们看来,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之后,后市仍然值得观察。
上海一位不愿具名的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放宽政策在意料之中,不过这么快进行调整还是让他感到有一点意外。该投资总监表示,政策放松符合市场预期,这也是政策调整的开始,未来政策仍将有放松可能。可以肯定的是,大的宽松格*已经确定。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后市就一定向好。“目前看来,很多企业的业绩下滑仍然很严重,整个基本面不容乐观,因此后市仍需观望,目前我们的基金仓位保持在市场的平均水平即80%左右,近期不太会有大的调整。”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基金经理杨德龙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同样观点。他认为,这表明政策放松有实质性动作,紧缩政策正在转向,市场短线有望出现一波反弹,逆周期的政策放松将减缓经济增速下滑速度,特别是减缓中小企业资金压力,从整体来看,市场还处于震荡筑底的过程,政策利好将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北京某中型基金公司基金经理也表示,“对我而言,市场没有任何超预期,国际因素也仅仅是次要逻辑,因此操作上我将保持不变。”
大智慧谢祖平则判断,12月1日市场有望高开,但高开之后如何继续还不得而知。他表示,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短线利好作用肯定有。从好的一面看来,货币政策松动,市场将有一个大的转向;不过从偏中性或利空角度而言,目前银行的存款利息仍低于CPI的增速,因此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只是一个中性的货币政策调整。他建议,市场一旦高开幅度较大,投资者可以直接减仓。
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后,***大型金融机构和中小金融机构将分别执行21.0%和17.5%的存款准备金率。整个银行系统将释放4000亿元左右的流动性,显然这对近期以来一直处于资金紧张状态的银行而言,无疑有着正面影响。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发布报告认为,存款准备金率适度下调有利于缓解银行流动性压力,增强银行信贷投放能力,增强对小企业、三农、战略新兴产业以及***重点建设项目的信贷支持,促进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和宏观经济稳定发展。该机构还预计,2012年底之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仍可能下调5次以内,每次0.5个百分点。
临近年底,银行系统流动性紧张的*面进一步凸显,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可以适度缓解银行的资金压力。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基于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且未来将继续多次下调的预期,银行将相对放松银根,预计今年12月和2012年第一季度的银行信贷将出现较为明显的增长。
此前,10月份的新增信贷为5868亿元人民币,创下近4个月以来的新高。而不少市场分析人士认为,11月份的银行新增信贷仍将维持一个环比上升的态势。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此前预计,在货币政策的“微调”导向下,预计11月份新增信贷会反弹到6000亿元附近。
三年未降的存款准备金率突然下调,对于正在入冬的房地产业以及资金链趋紧的房企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的信号。但是,这次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是否意味着楼市调控政策的放松?
“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对楼市的影响甚微。一方面,此次下调不是针对楼市,而是就整个经济形势作出的货币政策调整;另一方面,现在楼市低迷,成交量大幅下降主要是受限购政策的影响,如果是利率下调的话,可能对楼市的影响就比较大了。”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尹伯成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不过,在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看来,虽然它不可能救楼市出水火,但对房企的心理预期影响远大于对市场的影响。因为它标志着新一轮货币宽松周期的开始,接下去存准率可能还要多次下降,明年还会降息。“量变开始了,质变只是结果。2012年楼市可能会存转机。”
尹伯成则认为,**对楼市的调控不会放松,尤其是限购,短期内不会取消,再加上接近年底,开放商亟需回笼资金,因此,这次降存款准备金率虽然会对开发商心理有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势必会被未来持续的调控政策打压,只要不停止限购,房地产难有起色,未来房价适度调整是总体趋势。
“从理论上说,此举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难和融资成本高等问题。”昨日,***价值指数首席研究员崔新生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同时,对资金密集型的央企来说,也是利好,“毕竟,从金融机构的房贷情况看,央企还是占据着最大头。”
不过,崔新生强调,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尽管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之渴或借贷之渴,***相关部门还需要出台正确的产业引导措施及相关配套来扶持中小企业共渡当前的困难。
而具体分行业看,对于资金较集中的钢铁行业和能源行业来说,下调存准率也可被作为利好消息。西本新干线分析师刘秋平在分析本周钢价走势时就将“定向宽松趋势已经显示”作为影响钢价走势的利好因素。
西本新干线报告称,在利好——低库存及政策放松的预期,利空——低迷的需求共同作用下,“预计短期国内钢价将以小幅波动整理为主”。
业内人士也认为,下调存准率的影响将首先体现在金融化程度较高的期货钢材市场中,随之期钢价格可能的走高,又能带动现货钢价的回暖。
事实上,***下调存准率还产生了国际范围的影响——在该消息宣布后,国际油价“风向标”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就从低位回升,重新突破100美元/桶大关,至记者发稿时,纽约期价报收于101.4美元/桶附近。
“央行3年来首次下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对银行业是利好消息,但是对保险业没有多少影响。”昨日晚间,多位保险业资深从业人员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就保险产品而言,基本没有影响;就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的运用也不会有太多改变。”
通常,央行调整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只是对市场流动性的一种调控手段,对保险销售、保险产品开发以及保险投资都不会造成影响,但是加息会对保险业造成中性影响。一位金融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这主要是因为保险公司会提供给消费者保险产品的预定回报率,也就是预定利率,这个利率是参照银行存款利率和预期投资收益率来设置的,所以加息会影响保险业。温和加息,可以让保险公司在内含价值提升的同时,会计利润受***最小。
“至于保险资金投资,主要还是看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的表现,与存款准备金率没有关系。”保险行业分析师认为,“保险资金运用不会因为央行的这个宏观调控手段而发生巨大变化,不过,这个消息能够释放一定的流动性,对于资本市场应该是利好消息,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可能会‘水涨船高’,具体情况仍要根据资本市场整体表现而定。”
公开资料显示:10月保险资金在股市不断加仓,股票投资环比增长7%,不过却浮亏4.47亿元。前个10月保险行业投资收益率为3.05%。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保险业资产总额为58210.13亿元,环比增加953.14亿元。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53676.36亿元,环比增加1065.4亿元,增幅为2.03%,比年初增长14.05%。(国际金融报)
存准率下调对冲市场负面情绪基金经理称盼来黎明
昨日大盘突如其来的暴跌,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既在意料之中却又是意料之外。所谓“久盘必跌”,在政策放松预期利好落空之后,近期市场交易大幅萎缩,在2400点上下胶着。
“这种阶段,又是在年末,任何利好利空的消息猛一刺激,都会引发强烈的反应。”昨日晚间央行宣布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更是让坚守的机构投资者感叹:“黎明在黑暗之后,绝望中看到希望。”
在周二市场反弹后,周三大盘低开并持续下探,一度跌去93点,最终上证综指收于2333.41点,下跌3.27%,深成指收于9693.39点,下跌3.19%。创业板指数跌幅则达到4.79%,14只个股跌停。而B股更是深度跳水成为重灾区,跌幅逾6.12%。
昨日消息面上并没有明确的负面消息,一则传言则成为市场信心崩溃的导火索“国际板马上要走内部流程,预计12月中旬要到证监会内部商议,现在技术方案对接和上市流程已拟定好。”
由于担心国际板推出分流资金导致B股沦为“鸡肋”,B股整体暴跌,进而拖累A股。而随着下午上交所出面辟谣,市场情绪略有平复,指数小幅回升。但由此也可看出市场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此外,大成精选(090004,基金吧)基金经理刘安田认为,B股暴跌跟国际资本撤出亚洲有一定关系,并向A股传导了恐慌情绪,从而与A股形成联动。
细数下来,在基于政策微调而引发的反弹行情告一段落后,市场早已累积了一定程度的担忧:资金面在年底不容乐观,11月份信贷可能低于预期,年末大盘股的集中发行也对市场形成压力,而经济持续大幅下滑也加剧着担忧。
这些因素早已为市场人士所认识到,而市场以其自己的方式表现了出来。“我们更倾向于理解为,这是在经济缺乏亮点、政策态势不明朗、资金季节性紧张的背景下,市场负面情绪的一次集中宣泄。”诺德价值(570001,基金吧)基金经理胡志伟表示。
在早前一段时间,已经有不少机构对短期市场表示不乐观,操作策略以防守为主。
“周一晚上欧美股市暴涨之时,我们就认为如果周二A股被欧美带动反弹,绝对不能跟进。没想到今天在国际板传闻下以这种惨烈的方式实现了。”天治基金宏观策略分析师寇文红表示,从技术上来说,昨日的大阴线会对未来的反弹造成很大的压力。
不过,也有基金经理表示,在昨日的下跌中有小幅加仓。“昨天大盘暴跌已经基本接近前期低点位置,相对安全,本来仓位就不高,这种情况下不可能无所作为。”
然而昨日盘后,央行宣布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的消息,更是让一些紧张的机构松了一口气。“黎明在黑暗之后,绝望中看到希望。”有基金经理感叹。
前期市场的反弹主要源自对流动性预期的改变,10月份新增信贷超预期也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政策转向的预期。但不少机构投资者认为,市场对政策预期的反应有所过度,政策面并未真正出现拐点。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无疑在年末资金面紧张的背景下为市场释放一个有力的信号,导致市场预期产生大的改观。(每日经济新闻徐皓)
昨日沪深股市双双大跌。其中,上证指数在B股跳水的引导下多次出现跳水走势,盘中考验2300点支撑的态势十分明显。市场似乎一夜回到冰川年代。但是,也就是在昨晚,***人民银行意外宣布将存款准备金率下降0.5个百分点。那么,这个重大利好信息是否意味着大盘即将迎来惊天逆转?
细观昨日A股市场的走势不难看出,市场下跌的催化剂主要是B股。因为早盘上证指数一度在2400点一线作过挣扎,但就在此时,B股指数突然急跌,随即把A股市场拖下跳水的深渊。历史经验显示出,今年以来每一次B股的急跌都会把A股市场拖下水。因为B股急跌的背后往往隐含着国际资金流向的改变及国际板推出的信息。所以,昨日B股急跌,再度打破了A股市场在2400点一线形成的胶着状态。
从盘面上看,由于B股急跌打破了市场情绪的平衡,市场的失望情绪随即迅速弥漫于整个盘面。
首先就是对媒体披露的国际板信息的失望,这也是B股大跌的原因。当前A股市场人气低迷,市场对扩容本已忍受度降低,而此时却又听到国际板的相关信息,市场参与者难免丧失耐心,出现情绪化的抛盘。
第二就是对盘面活跃资金的失望。像昨日凤凰传媒上市高开后一度高走,理应激发活跃资金对文化传媒股的炒作激情,但可惜的是,中青宝、天舟文化等个股反而出现了借势减仓的操作策略,如此就使得跟风买盘对活跃资金产生了失望看法,进而出现了情绪化的抛售行为。像昨日,小盘股等近期市场涨幅居前的个股更是大面积地冲击跌停板,巨大的抛压如同海潮一样扑过来,大盘自然急跌。
不过,在笔者看来,昨日的急跌走势恐怕并不等于市场会出现持续的调整行情。因为大盘在昨日的跌幅略显得过分了一点。毕竟大盘目前已处在近两年多来的低位区域,如此巨大的跌幅恐怕意味着空头抛压已有过度的嫌疑,也就意味着空头短线抛盘趋于衰竭,由此,大盘短线面临着企稳的可能性。
第一,引爆昨日大盘跳水源泉的国际板相关信息昨日晚间已被市场澄清。既如此,做空的源头已丧失,那么,进一步做空就需要新的催化剂或者说借口,而这需要时间酝酿。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大盘短线也面临着反抽的契机。
第二,存款准备金率下降。这给市场带来的利好效应不容小觑。市场原本预期存款准备金率需要在明年1月份,即春节前资金面紧张时才会下降。但目前央行的动作提前至12月1日下调,意味着A股市场迎来了超预期的利好。显见的是,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意味着整个社会的资金面趋于宽松,从而有利于A股市场的反弹。
第三,昨日还有新的行业利好,那就是火电价格上涨。这再一次证明市场活跃资金对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脉络拥有较佳的把握能力。既如此,随着火电价格的上涨,会进一步提振这些资金们的做多激情。
值得一提的是,昨日盘面上有一个信息值得关注,那就是优质股的跌幅相对较低。比如说,电网投资热点的配网自动化的科大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的东软载波;再比如说,医*股的昆明制*、人福医*、恩华*业等个股,这些在未来两三年甚至更长周期内拥有相对确定成长性的个股,明显有资金护盘。也就是说,市场在急跌之下,仍然有着努力做多的资金。既如此,一旦市场氛围回暖,那么,这部分资金就会迅速借势弹起,从而引发股价的回升。
综上所述,短线大盘或迎来涨升拐点。这不仅仅是因为利好效应的聚集,而且还因为大盘本身就面临着反弹的拐点,如此信息的叠加将释放出大盘的做多能量,所以,短线A股市场或将面临着大涨的可能性。
在操作中,建议投资者宜加大仓位比例,迎接岁末的反弹行情。
投资者可对产业投资热点、符合民众未来发展需求的行业类优质企业股进行跟踪。比如说,智能电网设备股、环保股、休闲产业股、医*股等。其中,恩华*业、仙琚制*、昆明制*、世纪游轮、科大智能、积成电子等可重点跟踪。
此外,投资者可对产业面临着拐点预期的品种予以积极关注,电力股、地产股等品种就是如此。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责编:群硕系统
机构认为,在年内已进行两次降息、经济基本面逐步改善且近期汇率承压的环境下,短期内政策利率持稳,10月MLF实现“量增价平”续作,也使得本月LPR报价调降的概率大幅降低。
医*还有救吗
跌跌撞撞,医*医疗板块又回到了震荡区间的下沿。
对智能网格策略还好,期间有不少低买高卖的交易机会。
但是对长期配置型策略,这种走法,非常消磨人耐心,特别是在AI、TMT板块涨得风生水起的情况下,有不少人开始逐渐失去对医*板块的信心,不禁要问,医*还有救吗?
如果要找利空原因,当然能找不少,比如:集采、让利于民等,这些是现实存在的,但是这些利空已经有多大程度反映在股价中了,未来对医*板块的影响如何,是否还有其他行业政策或行业基本面方面的利多或利空。
如果要从这些角度去判定医*板块的投资价值,恐怕作为普通投资者的我们很难把握准。
我觉得不如简单一点,只根据自己能掌握的一些基本的、有效的方法,去判断一个行业的投资价值,长期绩优行业,高ROE,低估值,股价低位震荡,这就是一个很有投资价值的行业。
"复来智投-指数宝"里的智能评分功能,从客观数据出发,基于估值、基本面、趋势、历史回报和稳健性这五个维度,来对指数的综合投资价值进行评分,医*医疗类指数目前的得分,有很多都在70分以上,代表投资价值很高。
本图查看方法:
医*什么时候会涨,谁也不知道,但是回顾历史,这种股价低位、估值低位的绩优指数,从来没有让我们踩过坑。
让我们踩大坑的,永远是那些当下看上去前景最美好的高位高估值板块,比如15年的互联网、21年初的中概、22年的新能源。
既然不会踩坑,不会败,那就安心等在里面,等市场的风什么时候吹过来,守株待兔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即使认可我说的这些,我也不建议你单压一个行业,配置10~20%的仓位较为合适,极限不要超过30%,如果能结合网格策略做最好。
可能有人会担心,会不会"这次不一样了",医*板块以后再也涨不上去了,当然有这个可能,但是从历史数据看,这种概率很小,每次担心"这次不一样了",最后基本都是"这次也一样"。
况且,风险投资本身就是一个概率游戏,没有100%确定的投资机会,风险始终是存在的,但是只要胜算足够,就值得去做。
贵州百灵连续来跌的一塌糊涂,大股东不断质押,请问该股还有救吗?
净值才3块多,有可能两、三个月后到五块多才会稳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