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光芯片明年能上市吗(海光信息上市后首次调研纪要0819)

admin 2023-12-18 20:22:34 608

摘要:海光信息上市后首次调研纪要0819 Keyupdates: 1.CPU:新一代产品是海光三号,性能比二代提升45%左右,今年销售贡献率预计达到30%左右。海光四号已经流片回来,性能有所提升,预计提升

海光信息上市后首次调研纪要0819

Keyupdates:

1.CPU:新一代产品是海光三号,性能比二代提升45%左右,今年销售贡献率预计达到30%左右。海光四号已经流片回来,性能有所提升,预计提升60-70%,跑分与预期一致,海光五号也在研发中。2018年推出海光1号,2020年推出海光二号,2022年推出海光三号,2023预计推出海光四号。

2.DCU:选择GPGPU路线,是全球就九成以上商用AI系统的选择。全精度覆盖,兼容GPGPU,只需稍调整即可运行主流GPU生态的程序,国内唯一支持科学计算和AI加速的产品。DCU与A100是同一代,可达到其七成性能。

3.重点行业:电信、金融、能源、交通、**、互联网等。电信金融最快,未来能源电力、交通可能是比较大的行业。互联网去年占收入10个点左右,占比也会提高,公司提供更高性价比的产品。去年商业出货占20-30%,后续四号、五号出货后可能会进一步提高。

4.生态方面:国内主要服务器厂商基本均已开发出产品,如浪潮、曙光、联想、华三、同方等。公司成立了海光产业生态合作组织,合作伙伴包括OS、数据库、中间件、系统集成、数据中心等领域的厂商。

5.团队方面:公司1300余人90%以上为研发,50%以上研发人员持有公司股份,未来每年公司研发人员增长15-20%。

6.竞争方面:公司CPU产品属于x86架构,占据性能和生态优势,同时具备自主知识产权,主要对手是H,H的920性能比海光2号还是有点差距的,单核性能差距更大。如果930出来,距离海光三号还会有差距,如果H工艺退步,性能差别可能会更大。四百万台服务器中95%以上都是x86,这个蛋糕足够海光发展。

7.预期:公司上半年营收25亿,根据此前披露的预告,前三季度营收预计36-40亿,预计未来能够保持健康增长。国产化率有望逐步达到30%以上,目前,纯国产化中,海光百分之五六十份额,未来希望达到70%。

一、公司情况介绍:

海光设立于2014年10月,拿到AMD授权,不断累积技术,完全掌握了x86CPU完整架构,股本23.24亿,聚集了中科院体系、地方国资和产业资金,无实控人。

产品方面按照高低端分为7000/5000/3000系列,还有DCU产品8000系列。CPU方面采用x86架构,该架构占全球商业IT系统90%以上。性能、安全可控、生态兼容是三个首要要求,海光都能够做到。生态方面国内主要服务器厂商基本均已开发出产品,比如浪潮、曙光、联想、华三、同方等国内主流企业已经开发了诸多产品。公司成立了海光产业生态合作组织,合作伙伴包括OS、数据库、中间件、系统集成、数据中心等领域的厂商。性能方面,公司与Intel进行了对比,7000系列对标Platinum和Gold,5000对标Silver,3000对标Bronze。公司与主流产品基本在同一水平线。

安全方面,公司源代码全套存储在国内,CPU证书部署在国内,增加了国密算法来进行加密,是安全没有后门的。另外处理器本身的安全性问题,公司通过内存、容器、虚拟机的加密来解决处理器本身的安全问题。此外公司与国内主要可信计算企业进行合作,如果遇到不可信指令能够直接识别并拒绝运行,能够保证安全性。同时公司通过国家权威机构测试,被认定为国产处理器。同时公司的供应也持续稳定。

CPU:公司最新一代产品是海光三号,性能比二代提升45%左右,今年销售贡献率能达到30%左右。海光四号已经流片回来,性能有所提升,预计提升60-70%,跑分与预期一致,海光五号也在研发中。2018年推出海光1号,2020年推出海光二号,2022年推出海光三号,2023预计推出海光四号。

DCU:公司选择GPGPU路线,是全球就九成以上商用AI系统的选择。这是一款全精度覆盖的产品,而且兼容GPGPU,只需要稍微调整即可运行主流GPU生态的程序,国内唯一支持科学计算和AI加速的产品。DCU与A100是同一代,可达到七成性能。DCU生态能够兼容国内外生态。

客户:目前海光得到五大行认可,进入三大运营商系统,并且多家部委核心业务系统也采用海光。互联网厂商(百度、阿里等均有合作)、AI厂商、东数西算、智能计算中心等均是客户。

海光有1300多位员工,90%以上都是技术人员,来自国内顶尖半导体企业,公司为了保留和吸引人才进行了股权激励,已经进行5轮,50%以上技术人员都拿到了公司原始股。公司数据中心中包含5000多台服务器支持研发工作,一半以上搭载的是海光,国内其他家是做不到的。公司还有大量的知识产权。海光是国产替代的最佳选择之一,性能卓越,能够做到平滑替代,满足安全可控,而且能够持续发展。对于海光来说,公司希望做中立的厂商,不光是国产替代,也希望能够在商业市场取得成功。

二、Q&A

CPU/DCU产品相关

1、公司和zen2/3在性能上类似,公司用什么指标来衡量,在什么场景?

公司用主流指标,主要是整型和浮点运算能力,SPEC是可以近似衡量性能的。用这个指标与AMD、Intel来进行对比。

追:不只性能,还有尺寸和功率?

SPEC是包含功率信息的,对比的时候公司也会对比同系列的主频和功率,不会3.0和1.7GHz的进行对比。SPEC是跑一批应用得出一个整体得分,第三方发布的数据。Intel的产品整数基本高12%左右,浮点高8%左右,基本上CPU一代产品也就提升15%左右,而且公司的产品随着迭代,差距还可能进一步减小。

海光三号主频也有提升,单核性能也高了,其中有一款高主频产品,7391。

2、今年海光三号收入占比多少?价格水平?海光三号明年收入占比明年会是多少?价格会下调吗?

今年占CPU收入预计20-30%,CPU价格要根据性能,也会对标Intel,Intel今年提升性能15%左右。公司性能提升30-40%,但是价格不会提升30-40%。明年基本都是三号了,价格不会下调,公司对标国际的行业,基本不会降价,但是公司可能会有特价。

3、海光四号/五号上市时间?公司一年一代,国际大厂没有这么快,未来能够维持吗?

五号2024上市。四号明年Q4上市。公司已经规划到第五代。公司确实比较顺,没有出现点不亮的情况,海光四号现在已经流片回来在实验室验证,性能会比三号提升30%以上。公司其实是压着节奏的,是二号的库存卖完了才卖三号。

4、去年DCU刚有点量,未来情况如何?期望销量、商业化时间表?DCU对英伟达的兼容适配工作量?

客户方面主要是智算中心、AI企业、互联网等。DCU互联网有一部分,**也有一部分,现在比较平均。A100价格九万多,公司产品三万五,性能70%,性价比比较好,今年和明年推广是主要任务。内部自己看DCU,明年和今年都是重要的推广年,自己给的数字比较保守。但是可能有个临界点,过去之后接受度就会提高很多,会有数量级的增长。明后年或许有质变。比如CPU在2019之前也是缓慢增长,后来就产生了质变。

用编译器实现兼容,稍微改一下就能运行,主要还是推广,让大家信任公司的产品。

5、怎么看chiplet,对公司是否有性价比改进?

chiplet是未来重要的技术方向,公司也正在进行研究推进当中。

下游客户与市场相关

6、**客户拓展情况如何?

**不是没有用,只不过海光用在服务器,**的服务器基本都是公司的,**第一波信创主要是PC,所以没注意到海光,而且服务器的量也没有那么大。

7、这两年金融和运营商爆发比较快,未来哪些行业接棒?不同行业下游客户增速展望?

电信国产化20%以上,金融5%,现在金融其实还没占多少,但是还是比较重要的,未来能源电力、交通可能是比较大的行业。能源和金融国产化的量应该差不多。去年能源很小所以今年增速可能比较快,占比可能达到七八个点。

增速与国产化替代程度有关,金融占比会进一步提高,金融电信牵头,后面几个行业没有这两个这么快。互联网也会提高,但是他们以前没有太多国产化的动力,公司就提供更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去年互联网占公司收入的10%左右。现在互联网厂商也在主动联系公司,阿里是公司主动联系的,他们现在接受度高很多。交通、能源电网这些占比可能会提高。去年商业出货占20-30%,后续四号、五号出货后可能会进一步提高。

8、21年卖了两个多亿给互联网,主要是什么场景?互联网客户选公司的理由?会不会比Intel同样水平的产品略微低价一点?客户回款情况?

蚂蚁、淘宝都有用,下一步拓展可能是字节这样的客户。有性价比优势,而且同时互联网也注意国产化。毛利给互联网可能降10个点左右。互联网的话价格会低一点,国产替代不会。一般客户收货后30-45天就回款了。

9、与曙光的业务合作?曙光原来占比比较大,其他哪些客户增长快?

都是OEM,跟浪潮、联想等没有太多区别,曙光帮公司做了比较多推广工作和适配,但是未来不会有太大差别。最近华三比较快,但是整体份额差不多。浪潮、华三、联想、曙光这些都是前五大客户。

10、在什么情况下会进入PC市场?如果进入PC市场有授权问题吗?

现在主要是服务器和工作站,公司希望跟大家共同做好生态。工作站的性能是完全能够胜任PC的。AMD授权主要就是工作站和服务器,而且服务器的利润还是高于PC的。公司是具备这个研发能力的。公司先专注解决数据中心场景。

11、远期在国内服务器和工作站的份额?

国内整体市场来看,预计未来国产化率逐步达到30%以上。现在纯国产化中,海光百分之五六十份额,未来可能达到70%。

竞争力相关

12、海光在产品迭代方面的经验、储备的能力?面对全球顶级公司,公司用什么竞争?比如AMD一万五千人,公司不到1500人,公司怎么竞争?

海光是2018年推出海光一号,现在四年来,海光一号主要还是吸收为主,2019推出海光二号,现在主要卖的就是海光二号,性能和安全性都有大幅改动,与主流相近,行业推广比较快。在一号和二号迭代中逐渐积累知识产权和研发队伍,1300多人的队伍中管理和销售人员不超过15%,其余都是研发人员。之前研发比较慢,海光三号的研发比之前快很多。海光三号的浮点性能提升30-40%,二号三号基本都是自主研发团队来做的,已经跟AMD分开了两条路了。性能上,公司海光三号四号会与主流产品保持稳定。三号现在已经量产销售,明年四号将会商用,再过一年五号也会商用。整体速度反映了公司的研发迭代速度,比之前快很多,反映了公司自我迭代的能力。研发资本化率下降很快,今年上半年不到30%,后续大致也是这样的水平。公司建立了自我迭代的能力。

AMD他们业务比较多。而且他们需要在各个方向探索,公司站在巨人肩膀上,省去了很多探索。另外公司确实也是一个人当好几个用,也得市场有足够的人可用才行。

13、怎么看与H的竞争?大家能看到的单主要就是运营商,海光和H一比一,未来其他行业会不会也会这样?

桌面级CPU与公司没太多竞争,主要竞争就是H,不管H是否有货,竞争都一直存在。再移动和电信的竞争中,H一直没有退出过,公司在运营商基本一直是和H保持持平的状态。不管H是否有货,四百万台处理器中95%以上都是x86,这个蛋糕足够海光发展,在国产标包当中基本就是海光,基本不受到H影响。生态很难用行政系统来改变,生态里面每年都有大量的用户。ARM涉及到移植,涉及的投入很大。而且H还涉及供应链风险,用户也会有所担忧。H的920,它的性能比海光2号还是有点差距的,单核性能的差别也还是很大的。如果930出来,距离海光三号还是会有差距的。如果H工艺退步,性能差别可能会更大。

电信行业对公司来说是最难的,也占比比较高了,运营商服务器H和中兴多,这是H最主要的领域。金融信创服务器去年基本都是海光的。

14、芯片法案已经推出,接下来情况是更有利于海光还是更有利于Intel?

Intel的真实进步程度不如宣传,从Intel规划的技术路线来看,公司的海光四号基本会跟Intel的性能差不多。除了制程之外,还有架构的差别。公司在架构等方面已经形成自己的技术能力。竞争不只是制程,即便摩尔定律到尽头,后续又会在其他方面发展。

15、CPU和DCU的研发人员分布?未来人员规划?CPU核心团队、SoC团队的人数?有些行业可能需要推广,需要一定规模的销售团队,情况如何?

CPU有前端设计,GPU也有前端设计,后端工艺方面两部门共用,前端工艺两边人差不多,前端的话,GPU不到200人,CPU还是更大一些。

成都公司有他们的员工,天津公司是上市主体,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员工,公司以员工生活所在地为主,没有特别多区分一定要在哪工作。核心和SoC没有那么明确分工,可能会有交叉,大概三百多人。

销售团队已经在增长,今年增长十多个人。

16、2025收入目标多少,后续收入规划?

招股书已经披露上半年业绩情况,收入25亿,去年全年23亿。前三季度预测36-40亿。从市场端来看,x86还是国内主流,ARM也就两三个点,x86阵营里面海光是唯一的国产服务器CPU。**端并不是公司的主要群体,因为量太小,公司更重视行业端,八大行业,四百万台服务器,按照双路来算,这是公司主要的市场。运营商比较快,金融紧随其后,电力等也是后续的主力。整体来看公司应该能够保障健康增长,Q4会维持健康增长。

材料收集自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直接后台联系删除

——END——

知识星球: 还在满世界找各种调研资料?一个星球就够了!纪要私享圈现已开通纪要包年服务!经过近一年的小范围尝试,不想获得了不少用户的信任和支持。星球已然成为投研资料库,这里有行业最全调研纪要,最新市场、个股、行业动态,接近上万份投研资料供你随时检索~无限下载!,帮你节省大量时间精力。

JoinUs,Win-Win!

海光下一代CPU要来了?国产芯片传好消息

近日,海光信息在投资者平台对外表示,“海光三号目前已经实现销售,业绩贡献较大;研发顺利推进,下一代产品性能将有大幅提升”。消息一出,股价振奋,几日连续高涨,看得出外界对海光发展,寄予厚望。

作为国产CPU“六君子”之一,海光有什么优势长处?今天我们简单聊聊。

海光专注国产处理器研发、设计、制造,产品主要包括CPU与DCU(协处理器),走的是引进-吸收-再创新的研发道路。

海光CPU技术引进于AMD,获得了ZEN1架构永久指令集授权,进入到x86处理器设计领域。指令集授权的模式,支撑起海光自主研发空间;而ZEN1是近几年才有的先进成熟架构,这保障了海光CPU的高起点。

在技术吸收创新方面,海光也保持了高研发投入力度。据上市招股书披露,2019年度至2021年度,海光信息累计研发投入为35.39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高达到95.35%。截止2021年末,公司研发人员数量达到1031名,研发人员占比高达90.2%。

一直以来的高研发投入,让海光具备独立的微架构设计和自主迭代能力。从海光一号迭代到现在的海光三号,性能大幅突破,且走出了与AMD不同的道路。

种种表现,业界认为海光彻底掌握了芯片自主研发技术。同样,海光也通过相关测试及国家资质认证。

我国服务器市场中芯片的国产化比例较低,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国产化替代的浪潮下,海光安全可控,性能属国产CPU顶尖,x86软件生态成熟,因而受到信创市场的欢迎。

据财报预报显示,海光信息2022年营收约为51.25亿元,同比增长121.83%;净利润约为8.02亿元,同比增长145.18%,业绩表现亮眼。

海光客户群体主要为国内服务器厂商及部分互联网类信息技术企业,在采购海光处理器产品后,将应用至其生产的服务器、工作站,最终广泛应用在电信、金融、互联网、教育、交通等重点行业。

信创需求加持下,海光成绩优异。在商业市场,目前看来X86也是最具优势和空间的,不过跟Intel相比,海光还面临很多挑战。不过也可以理解,国外大厂技术底蕴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赶的,海光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21年数字IC面经---海光(GPU设计工程师/成都)

点击上方 关注我们

 本文为CSDN博主「努力的卑微小陈」的原创文章,非常感谢她的分享!

https://blog.csdn.net/qq_43132308/article/details/120090827

时间线

8.25海光专业测试

9.3海光一面+HR面

9.16海光oc

PS:红字表示我当时没答出来的问题,蓝字表示面试官/我的解答。

面经分享

1.专业测试

  海光属于那种提交网申秒收测试链接的那种存在,并且题库固定(没有轮次的说法,题库也不会随机刷新),懂得都懂。但是不同岗位对应的题不一样,我投的GPU设计岗和GPU验证工程师、CPU芯片设计/验证工程师岗、SOC芯片逻辑设计/验证工程师岗做的是一套题。(起码今年是这样)

  题目全是选择题,内容的话我感觉比较常规:主设计,中间参差了部分验证和少数后端、C语言。

2.一面·技术面【30分钟】

  现场排号面试,各岗位间并行面试,同岗位内多路串行面试,轮到我的时候已经时午饭点了。我坐下后给面试官说的第一句话:“饿了……”,把面试官直接逗笑了……另外面试官原话:“因为应届生应该也不了解多少GPU的知识,所以我们不会刁难大家”。

A.自我介绍

C.为什么可以用这种方法?你觉得有哪些关键?  

D.提问环节

a)公司有哪些福利  

b)培训流程  

PS:

a)虚空和虚满只会在指针打2拍后的值和当前时刻该指针在原时钟域的值不同时存在,即这种情况只会存在于FIFO边读边写时,所以CDC的打2拍并不影响FIFO能否被被真正填满/读空——因为真正填满/读空一般都是在只写不读/只读不写时,所以这种CDC方式并不会导致FIFO空间用不满/数据不能被全部读出等问题。而虚空和虚满能让FIFO避免在边读边写时出现空读/满写等致命问题。

b)亚稳态只会发生在存在数值反转的时刻。当二进制多bit数据直接用打2拍的方法做CDC,如果相邻的两个相邻二进制之间存在不止1bit的变化,且这个CDC过程存在亚稳态,那这存在跳变的几bit都有可能进入亚稳态。那这里就有2个灵魂反思:

(1)从亚稳态变为稳定状态的时间不确定——多个bit数据恢复成最终稳定状态的时间不确定;

(2)从亚稳态变为稳定状态后的结果不确定——各个bit恢复成稳定状态后是否正确这件事不确定;

(3)二进制数据间,只有1bit的差距可能会导致数值上的千差万别;

在FIFO中,这个二进制就是我们用来判断full和empty的读/写指针,是错不得的关键!这一错,可能导致FIFO发生空满误判(比如本来空/满了,结果判断成没空/满)。所以我们FIFO中做多bit数据CDC,用的是格雷码。就算CDC时出现亚稳态,那同时出现亚稳态的只有1位,并且就算这一位错了,得到的错误结果作为格雷码,也只和正确的结果在数值上相差1,而不是千差万别,对FIFO的影响不是很大。

3.二面·HR面【20分钟】

A.对海光怎么看的

B.挑选一家公司的标准

C.已拿到哪些公司的offer/意向书了

D.提问环节

a)后续流程  

b)加班费怎么算  

4.offercall+offer邮件

  总体待遇还是不错,成都这边起码有30W,但是感觉一年后加班费要合并到项目奖中,所以可能性价比没有之前高了。另外因为我想等华为+可能社招会去海光,所以不想毁海光三方,直接拒了。

往期推荐

新建了QQ3群(QQ1群和QQ2群满了)

IC领域,offer收割机的简历!(含word简历模板)

跟着IC媛,从零基础开始征服SV

数字IC设计基础知识清单(必问!)

【职场说】一份聊天记录,11问采访某头部芯片大厂8年IC工程师,你不知道的和想知道都有(下)

IC职场说——入职4个月数字IC前端设计师兄感受(篇一)

数字IC岗位,HR常问的44个问题

【秋招面经】超全的2022届数字IC面经汇总来了(更新版本)~

就读生物医学工程,我如何在数字IC秋招中逆袭的…

从小白到拿到知名大厂offer,我同时学了数字设计和验证...

[技术分享]蜂鸟E203--移植Arty-a7

【手撕代码】序列生成器(周期生成1010110111)(含verilog源码)

【手撕代码】verilog实现序列检测的两种方法:状态机和移位寄存器

[手撕代码]小米笔试,使用funcion函数实现单周期内8个数的排序

【手撕代码】平头哥面试,找出一组数中第一个1的位置或统计1的个数

end

海光上市为什么曙光没反应

海光乃曙光在子公司。曙光并未对入资海光这样一件举足轻重的事儿,进行必要的宣传和披露。当然了,曙光是上市公司,在注资时发布了注资公告,估计关注到这件事的不是股民就是曙光相关企业员工。海光信息是一家高性能处理器生产商,业务涵盖芯片领域的设计、制造和生产等环节。

海光上市敲钟时间

11月8日。上交所正式受理国产CPU厂商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光信息”)科创板上市申请。海光信息成立于2014年,主要从事高端处理器、加速器等计算芯片产品和系统的研究、开发,其CPU系列产品兼容x86指令集以及国际上主流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已经广泛应用于电信、金融、互联网、教育、交通等重要行业或领域,产品包括海光通用处理器(CPU)和海光协处理器(DCU)。拓展资料浪潮、新华三是前五大客户近年来,海光信息营收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1上半年,海光信息营业收入分别为4825.14万元、3.79亿元、10.22亿元和5.71亿元。

海光4号发布时间?

海光4号是中国自主研发的芯片,具体发布时间取决于不同的产品线。比如,海光5号芯片于2019年发布,海光7号芯片于2020年发布。建议您关注海光官网,以获取最新的产品发布信息。

明年股市风云是否能有好转

兄弟你能问出这问题应该很清楚就算是专家级也只能给你太该、也许、或者、应该、可能之类的不肯定用语。会跟你说肯定用语的只有两种人:1、不懂装懂的家伙。(这种人通常能说出一大堆数据让你觉的很强但其实就是一个草包)2、能操控整个股市的人。(只有使用上帝之手才能做到最少我没听过有这种人)还是自己多花功夫研究,再跟专家的数据作一个融合,才能得出最好的答案。

海光信息值得申购吗

广海资讯值得订阅吗?一、分项:发行价36元,发行市盈率315.18倍。市盈率比天还高。二、加分项:业绩快速增长。公司2018年以来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08元;-0.04元;-0.02元;0.16元。今年中期每股收益0.23元。三、加分项:高端芯片赛道,国内另类概念,行业头部企业。是公司自主先进微处理器行业的龙头,主要产品为广海CP和广海DCU。公司采用无晶圆厂商业模式,专注于高端处理器的R&D、设计和销售,将其余的晶圆制造、封装和测试留给晶圆制造企业、封装测试企业和其他加工厂商。它是少数几家拥有高端通用处理器和协处理器R&D能力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之一。广海信息在国内率先完成高端通用处理器和协处理器的成功流片,开发的第一代CPU、第二代CPU、第一代DCU产品性能均达到国际同类型主流高端处理器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第四,分项下调:广海CPU部分系列产品销售价格持续下跌。公司销售的产品有广海7000、广海5000、广海3000系列CPU产品和广海8000系列DCU产品。7000系列产品主要用于高端服务器,5000系列CPU产品主要用于低端服务器,3000系列CPU产品主要用于工作站和边缘计算服务器。其中,2021年7100系列产品、7200系列产品、5100系列产品、5200系列产品、3100系列产品和3200系列产品的销售价格均有所下降,其中5100系列产品和3100系列产品的价格降幅较大。第五,分项减少:原材料成本飙升。随着2021年全球集成电路领域原材料供应紧张,晶圆、基板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公司采购原材料的金额和比例快速增长,从2019年的9136.44万元增长到2021年的11.19亿元,占比从10.38%上升到52.78%。第六,分项减少:毛利率下降。从2018年到2020年,虽然广海信息的毛利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毛利却逐年上升。两年时间,毛利从2018年的4045万元增长到2020年的6.92亿元,两年增长1630%。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广海信息的毛利率分别为83.84%、70.17%、67.67%、70.28%,均超过65%。下降的原因是2018年广海信息产品开始量产,初期产量小,平均单价比较高,所以综合毛利率高。2019-2020年毛利率下降,主要是广海信息3000系列CPU产品开始量产销售,平均单价下降,占比持续扩大。2021年上半年,广海信息主要销售新产品广海2号,平均单价上升,导致毛利率略有上升。第七,减项:客户和供应商集中度高,销售依赖关联方。公司的主要客户是国内服务器厂商。2019年至2021年,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分别达到3.76亿元、9.42亿元和21.08亿元,分别占营业收入的99.12%、92.21%和91.23%,客户集中度较高。其中,第一大客户A公司和D公司为广海信息的关联方,占关联销售总额的87.39%、55.83%和65.95%,占比过半。同时,公司向前五家供应商采购的主要内容为水晶花园制造服务、芯片封装测试服务、技术授权、ip和EDA工具等。,采购总额分别占本期采购总额的82.35%、68.42%、84.31%。第八,物品减少:高库存。光信息的存货主要包括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合同履约成本和发出商品。2021年存货快速增长,从2020年末的1.82亿元增长到2021年末的11.24亿元,占流动资产的5.92%至29.05%。第九,分项减少:无实际控制人。公司主要股东中科曙光、成都国资、海富天鼎合伙企业、蓝海轻舟合伙企业分别持有公司32.10%、19.53%、12.41%、6.99%的股份。其中,中科曙光持股32.10%,为第一大股东。公司无股东,无实际控制人。第十,综合评价:广海CPU系列产品性能良好,已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广海DCU系列产品性能优越,有助于开拓金融科技市场;新兴科技产业市场需求推动高端处理器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得到政策支持,迎来国内替代机会。隐忧是客户和供应商集中度高,产品价格下降,毛利率下降,库存高。让人疑惑的是,截至2021年底,公司还有19.6亿元货币资金,不缺钱,但公司还是来圈钱。考虑到公司属于行业龙头企业,有技术优势,上市首日可能会有溢价。第十一,建议:购买。https://wx4.***.cn/orj360/de2eec45gy1h4sflq2tyvj20tw177wju.jpg

海光芯片在国内外处在什么水平?

论性能的话,海光芯片(注意,不是海思)在国产芯片中应该是最强的。这和海光芯片的合作模式和合作方有直接关系。

目前,在X86架构市场上,最强大的处理器除了英特尔就是AMD,而海光芯片的合作方就是AMD。

AMD和海光合作的首款处理器亮相2019台北电脑展,注意图中的“中科海光Dhyana x86中央处理器”字样,这款处理器主打服务器市场。

重点来了,AMD的合作还是非常有诚意的,给海光的是Zen内核,而不是落后的推土机内核。Zen是AMD目前最先进的CPU内核,2017年才发布,现在发展到第2代(刚刚发布),是AMD有望锤爆英特尔酷睿的重器。

可以说,Zen相当于AMD的家底儿,拿出来授权给海光,可谓诚意满满。当然,AMD如此大方,和近年陷入经营困境有关。2006年,AMD耗资54亿美元收购GPU芯片大厂ATI,结果用力过猛,背上沉重债务包袱,陷入亏损,不得不将移动GPU部门打包卖给高通,仅保留桌面GPU部门。但亏损的*面持续多年,曾创造4年连换4任CEO的纪录,2014年到2016年一共亏损约11亿美元。

AMD最新处理器RYZEN即是基于ZEN核心。

经营压力之下,AMD决定像ARM那样,试水IP授权,于是就有了和海光合资,授权Zen内核给海光的事。

对国产芯片来说,这种合作模式的优势是,可以最短时间获得先进技术,但劣势是存在一定变数,如果有不可抗因素出现,授权终止,芯片技术更新也将随之停止。

东风日产在明年的产能方面将会有哪些新进展?

目前,东风日产正在加紧脚步完成对产能体系的完善与拓展,“花都、襄阳、郑州”的生产基地都在进行产能扩充。花都第二工厂今天上午已经正式竣工投产,花都基地的年产能将达到60万辆,再加上襄阳和郑州基地,东风日产明年的整体产能将达到100万辆。我们相信,在2012年,东风日产事业计划在百万产能的支撑下,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文章推荐:

海光芯片明年能上市吗(海光信息上市后首次调研

股指期货贴水对指数的影响(股指期货升贴水对股

股票尾盘拉升是怎么回事(请教高手,尾盘拉升是

顺联动力代理赚钱吗(大使带货火了!顺联动力让

2021年5月1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2015年5月份来自美

上证指数etf基金有哪些(ETF指数基金:上证50、沪

603606东方电缆股票行情(东方电缆深度分析?)

上海股市行情走势(今日华菱钢铁股票行情走势?

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