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今日海南橡胶价格是多少
现在11.10
海南天然橡胶现在的价格为多少?
广东等华南市场国产散装乳胶报价18600元/吨左右
天然乳胶:2022年上半年行情回顾及下半年趋势展望
一、2022年上半年天然乳胶市场回顾
具体来看,1-3月份全球橡胶供应就进入了年度低产阶段,供应端利好逐渐兑现。越南产区于2月中旬全面停割,当地企业库存不高,尤其乳胶工厂大多无货,贸易商对远月货源相对惜售。泰国北部和东北部于2月下旬亦进入停割期,南部在降雨影响下原料产出出现明显减少,胶水供应偏紧导致成品产出受限,船货价格居高。同时考虑到春节长假因素,进口船货多规避假期前后到港,港口美金胶现货不多,价格继续上涨,对于处于停割期的国内现货来说,有较强支撑,国内港口现货整体偏少,持货贸易商涨价意愿持续升温。
4、5月份,东南亚产区逐步进入到开割季,但受降雨影响,泰国、越南产区原料上量缓慢,收购价格仍相对较高,工厂采买情绪不佳,生产积极性偏低,供应商货源优先供长约客户和海外客户,成品胶库存偏低,并不急于出货;叠加中国港口如上海、青岛、天津、宁波等疫情防控严格,进口货物及单据静置要求,导致新胶到港后流转效率缓慢,且货柜紧张*面持续,船期到港时间多次推迟,进一步加剧国内市场缺货状态。随着进口乳胶价格的上涨,贸易商对高价抵触,补货情绪低迷,导致到港货量有限,且多以交货为主,敞口现货持续紧俏。国内云南产区物候条件良好,开割正常,但5月雨水明显增加,导致胶水产出遇阻,浓乳加工厂交货时间推迟。海南产区受落叶不均和白粉病影响,开割情况一再延迟,原料胶水紧张抢夺云南原料,进浓乳厂胶水价格暴涨,以及5月国内期货市场反弹的配合,国内乳胶市场价格在5月下旬触及上半年高点。
然6月上旬,泰国产区原料逐步上量,胶水收购价格持续下滑拖拽美金市场,加之国内期市的宽幅走跌及国产乳胶卖空远期船货,进口乳胶价格快速回落,月内跌幅达2200元/吨。月下旬,期货市场迎来反弹,但部分海外橡胶加工厂意图出货,高价不利成交,天然乳胶船货价格跟涨稍显滞后,且随着越南和和海南民营乳胶到港量增加,国内乳胶市场报盘继续回落,商家采购也难言乐观。虽然随着胶价的下跌,橡胶制品工厂开工略有提高,但多数企业订单情况不佳,成品库存高企,对橡胶原料需求仍显不足。加之对行情波动剧烈的谨慎态度,市场买盘氛围偏淡。目前市场现货仍然不多,但贸易人士不愿贸然补仓。
备注:
与去年同期相比,2022年上半年天然乳胶市场波动更加剧烈,走势偏离大的橡胶环境。降雨天气偏多,主产区开割进程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天然乳胶现货价格较高,升水沪胶期货主力合约价格,套利加仓窗口关闭,加之市场宏观面事件较多,4月中旬以来人民币出现大幅贬值,进口胶的成本在加速上升,亦加重业者观望情绪,市场一直处于缺货状态,对天然乳胶市场形成明显支撑。2月中旬以来,在天胶大环境下跌的背景下,天然乳胶却走出独立行情,逆势而涨。但由于需求端改善跟进相对落后,乳胶终究回归平顺,亦走出下跌行情。
二、2022年下半年天然乳胶市场趋势展望
就下半年而言,国内天然乳胶市场上行相对乏力。从上半年乳胶市场的情况来看,市场行情与原料价格的关系更为密切。而三季度国内外产区供应将逐渐增加,海外泰国、越南产区原料供应将陆续上市,美金价格的下滑或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国内市场的买盘,且四季度是天胶传统生产旺季,随着供应高峰的相继到来,上半年供应偏紧状况将有所缓解。需关注拉尼娜气候发生的概率,如若发生,可能带来东南亚产区多雨,严重或发生洪涝灾害,阶段性的引起天气炒作。三季度下游需求进入传统淡季,企业开工情况提升程度或有限,供需压力的显现将压制乳胶市场行情。秋冬季节,疫情容易反复,或会刺激医用橡胶手套的生产,进而拉动天然乳胶需求,但是其他制品企业需求难有明显改善空间,天然乳胶行情上涨仍然承压。另外,天胶大环境宏观市场风险仍存,欧美央行被迫更激进加息引发经济衰退风险;俄乌冲突尚未解决,影响能源产业链,对世界经济造成重大影响。天然乳胶也难以“独善其身”。关注国内基建刺激政策、经济复苏等能否带动橡胶终端需求好转,配合资金情绪是否拉动橡胶期货及整体行情上涨。
推荐阅读
·内容注明出处为“金联创”的所有稿件均属金联创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转载、投稿及合作请回复关键字“转载”或“投稿”。
文章好看,那就“在看”一下
分析与预测:2022年天然橡胶价格大幅度上涨可能性小,波动性大
2021年,国内外天然橡胶产业态势如何?2022年,我国天然橡胶价格走势和产销情况面临哪些影响因素?
一
2021年国内外天然橡胶生产情况
我国天然橡胶生产明显好于2020年
2月底,全国植胶区报告橡胶树整齐落叶,新叶芽同步萌发。3月,云南西双版纳夜间气温低到15℃左右并有大雾,未成熟的橡胶树叶片感染白粉病,约70%的开割树严重落叶,重新长叶后到5月中下旬才能开割;云南省其他州(市)的橡胶树物候正常,在4月上中旬开割。海南和广东的橡胶树没有受到异常天气因素影响:海南3月25日少量开割,4月10日全面开割;广东4月15日全面开割。2021年全国天然橡胶总体生产形势比2020年好。
全年割胶时间比上年长,割胶面积大于上年。首先是开割前的1—3月,国内外天然橡胶价格好于过去3年,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胶农的割胶意愿。其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城镇服务业等就业机会减少,部分“就业摇摆型”胶农、胶工放弃外出打工。第三,海南省部分县市和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施天然橡胶价格(收入)保险政策,促进了天然橡胶生产。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以下简称“热科院橡胶所”)测算2021年全国天然橡胶产量85.32万t,比上年同期69.36万t增产23.10%。
国外天然橡胶生产情况
2021年入夏以来,新冠变异病毒德尔塔毒株以其超强的传染力在全球迅速传播。但新冠肺炎疫情仍然是在城市人口密度高的地区暴发,对印度、越南和泰国等产胶国家农村的割胶生产影响很小,天然橡胶生产保持正常。
各主要植胶国家不断有橡胶树进入开割期。另外,因新冠肺炎疫情从制造业、服务业返乡的农民重新开割弃割胶园,全球割胶面积增加。
2021年,在价格、天气和疫情防控措施合理等因素有利情况下,全球天然橡胶生产比上年平稳。据ANRPC报告,除泰国因割胶劳动力供应不足、越南和缅甸因新冠肺炎疫情轻度影响割胶而减产外,其他主要天然橡胶生产国均报告增产。ANRPC每月预测的全球天然橡胶产量从1月的1343.60万t增长到12月的1382.10万t,初步统计值为1393.50万t,比上年增产1.80%。国际橡胶研究小组(IRSG)测算2021年全球天然橡胶产量同比增长5.60%达到1380.00万t。热科院橡胶所测算2021年全球天然橡胶产量为1398.20万t,比上年增长3.20%。根据ANRPC的《天然橡胶趋势和统计》,结合其他信息测算,泰国、印度尼西亚等世界前10位国家的天然橡胶产量如下表。
二
2021年国内外天然橡胶贸易和消费
(一)防疫要求增加天然橡胶贸易成本
到达我国港口需收取防疫消杀费
(二)全球天然橡胶贸易量增加
ANRPC成员国出口量增加
(三)全球天然橡胶消费量增加
1. 我国天然橡胶消费量增加
2. 全球天然橡胶消费量增加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2年1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更新)》表明,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5.50%。
ANRPC基于成员国数据和测算其他国家的天然橡胶消费量,通报2021年全球天然橡胶消费量1433.00万t,增长10.60%。IRSG根据全球经济增长和轮胎产量增长等参数,测算2021年全球天然橡胶需求同比增长10.10%至1396.70万t。综合ANRPC和IRSG的数据,初步测算2021年全球天然橡胶消费量1414.80万t,同比增加9.90%。
三
2021年国内外天然橡胶市场情况
四
2022年国内外天然橡胶产销和市场展望
(一)全球天然橡胶产销继续增长
国内外科研机构和国际橡胶组织都认为,全球仍然处于天然橡胶产能释放期,供应潜力继续存在。天然橡胶价格在长期低迷中缓慢回升稳定了天然橡胶生产,越南、科特迪瓦、柬埔寨等新兴产胶国的天然橡胶产量仍然有较大幅度增加的可能。ANRPC预测2022年全球天然橡胶产量增长1.80%达到1417.90万t,天然橡胶需求增长3.00%至1463.80万t,预计供应略大于需求。IRSG预测全球天然橡胶供需接近平衡,其中供应增长3.50%至1427.00万t,消费增长3.00%达到1429.00万t。
2022年2月下旬以来,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地缘***势恶化至交战状态,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国家和日本、韩国等多国对俄罗斯实施贸易、金融等多种封锁,世界原油价格急剧上涨将导致合成橡胶价格上涨,天然橡胶的价格竞争优势继续存在,天然橡胶替代合成橡胶的消费量可能继续增加。
进入2022年初春,云南植胶区橡胶树物候相对正常,西双版纳主产区农垦和地方共同开展联防联控橡胶树白粉病,初步取得较好的病情控制成效,生产形势较好。
2021年,海南、广东的天然橡胶生产条件是近年来最好的1年,天然橡胶产能已经得到充分释放,较大幅度再增产的可能性很小。2021/2022冬春季降雨多,落叶推迟也不彻底,海南、广东比2021年推迟开割,预计比2021年减产。预估中央和地方**今年将出台更加有力的激励政策支持天然橡胶产业,天然橡胶产量增加的可能性继续存在。预期2022年我国天然橡胶产量达到87万t左右。
欧美制造业全面复苏,轮胎等橡胶制品自产供应能力增强,我国轮胎和其他橡胶制品出口面临压力,存在天然橡胶消费需求减缓的可能。但是,欧洲地缘***势和能源供应紧张可能给我国轮胎和其他橡胶制品出口创造机会,预期海上运输状况有所改善,我国轮胎出口运费压力将有所缓和。我国实施“动态清零”防疫措施,能够保证我国的制造业平稳运行,预测2022年我国天然橡胶消费量将继续增加,最终消费量可能超过610万t。另外,2021年我国天然橡胶库存大幅度减少,补充库存的需求也将增加,预测2022年我国天然橡胶进口量增加,总进口量将超过565万t(胶乳未折干胶)。
(二)天然橡胶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可能性较小
发达国家疫苗接种率较高且进入瓶颈期,经济落后国家和地区的疫苗接种率较低且供应迟缓,国际疫苗接种率不平衡,防疫屏障不完全,全球疫情扩散流行的可能性继续存在。
为了促进经济复苏和增长,英国最先宣布解除疫情管制,其他欧美国家和部分东南亚国家相继跟随出台政策,消极防疫措施可能导致疫情长期存在。东南亚国家大量生产线工人返乡已经增加疫情在农村蔓延的风险。俄乌战争难民外流,增加疫情国际传播的可能。新冠变异病毒如奥密克戎毒株,或者还有下一代病毒变种的致死率可能继续下降,但是传染性更强,倘若疫情此起彼伏的发作,将继续抑制世界经济复苏和商品消费。
为了稳定受困于疫情的民生和经济,欧美国家2020年和2021年大规模增发的货币大部分“精准扶贫”在食物上,小部分进入储蓄;美国的通货膨胀不像2008年金融危机后那样快速向外传导到全世界;生活物资价格快速上涨主要是本地生产供应不足和运输成本上升。
在近年中美贸易战中,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的资金从中国流出。美国不断加码的贸易战、科技战、金融战也阻碍国际投机性美元进入我国。进入我国的美元都用于购买资源性商品如铜、石油、铁矿等矿产和粮食如大豆,美元再返流到国外,2020年和2021年我国外汇储备和外汇占款几乎没有增加。所以,美国的通货膨胀没有明显传导到国内。国内部分工业品如能源和芯片价格蹿升并非输入性通胀,国内政策因素和部分核心原材料供应不足是主要原因。2021年天然橡胶价格上涨,部分原因是海运费、集装箱费上升和新增防疫费用等。
另外,2022年美联储将有3次加息以缓和美国的通货膨胀,因美元贬值带动的天然橡胶价格上涨将难以发生。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世界原油剧烈下跌至负值带动商品价格大幅度下跌,所以,2021年全球商品价格表现较大幅度回升。2022年,疫情还继续影响世界经济,特别是缺少经济增长快、商品需求强劲的大型国家,很难出现像我国在金融危机后拉动全球天然橡胶市场那样的情况。
美国**计划在2022财年提出6万亿美元的预算用于基础设施、教育和医疗保健方面,美国经济持续复苏提振市场信心。
以美国为首多国对俄罗斯实施贸易、金融封锁和制裁,世界原油价格急剧上涨,布伦特原油从2021年12月平均每桶74.17美元,到2022年3月7日上涨到最高每桶139.10美元,上涨87.54%。摩根大通(JPMorganChase&Co.)表示,如果俄罗斯原油供应继续中断,布伦特原油年底可能会达到每桶185美元。原油价格上涨可能通过合成橡胶传导推动天然橡胶价格上行。但是,原油价格高涨后国际海运费就难以下降,供应链成本持续高涨和能源价格过高都将降低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美联储加息也对天然橡胶价格不利。
原预测2021年第三季度后全球芯片短缺将逐渐缓和,实际上直至2021年底,全球芯片短缺一直没有缓和迹象。美国商务部表示,全球芯片短缺将至少持续到2022年下半年。芯片短缺将继续限制汽车产业和其他消费产品的生产。
全球疫情缓和也将降低海外对防疫物资如橡胶检查手套的需求,东南亚国家橡胶制品生产能力恢复也将挤压我国橡胶手套和轮胎产品的出口份额。实施疫情封锁后,泰国、马来西亚两国劳动力供应不足,烟片胶和浓缩胶乳价格奇高,从而拉升天然橡胶价格。2021年泰国3号烟片胶价格与20号标准胶价格差高达6000元/t左右。随着泰国、马来西亚入境制度逐渐开放,割胶和收集胶乳的劳动力得到缓和,烟片胶和浓缩胶乳的价格可能下滑。
(三)浓缩胶乳市场竞争可能加重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橡胶检查手套需求急剧上升,浓缩胶乳和丁腈胶乳的消费量增加,引发浓缩胶乳和丁腈胶乳的产能快速扩张。2021年4月,海南浓缩胶乳离心机扩增到1100多台,产能达到78万t。我国丁腈胶乳产能也从2020年的25万t增加到2021年200万t。业内预测2022年我国丁腈胶乳产能将达到250万t。
随着全球疫情缓和,橡胶检查手套需求增长可能放慢,浓缩胶乳、丁腈胶乳价格下降。2021年,浓缩胶乳价格从年初13200元/t降到年底9700元/t,下跌26.52%。手套用丁腈胶乳价格降幅更大,从27600元降到7500元/t,下跌72.83%。
我国浓缩胶乳产能还将继续增加。预计2022年海南增加浓缩胶乳产能2万t以上,云南增加6万~8万t。越南的浓缩胶乳产能从2017年超过1万t增加到2021年的超过30万t,2022年还将继续增加。预期海南省的橡胶树种植面积稳定在53.3万hm2左右,开割面积40万hm2,干胶产量40万~45万t,全部折算为浓缩胶乳约为65万~73万t,海南省的浓缩胶乳加工能力已经过剩。另外,丁腈胶乳将继续挤抢部分检查手套用浓缩胶乳的份额,加上越南的浓缩胶乳大量进入市场,我国浓缩胶乳加工行业将面临激烈的竞争。
END
本文系节选,全文刊载于《中国热带农业》2022年第4期,原标题为《2021年国内外天然橡胶产业形势和2022年展望》。
编辑:魏娜
审核:马晨雨
☞想要热作产业研究成果?安排上了,欢迎订阅2022年《中国热带农业》
汽车行业深度研究:2022年承上启下,新能源车企做好准备了么? - 知乎
(报告出品方/作者:华创证券,张程航)
2022年是新能源汽车补贴最后一年。非公共领域退坡30%,与2020年政策要求一致,技术指标体系、门槛保持稳定,新政策符合预期甚至略超预期。明确2023年初起终止补贴,明年退坡金额将仅次于2019年最高值,预计部分购车需求将于今年提前释放。
购置税减免政策等待新指引。新能源车免征购置税政策自2014年起施行,目前政策期限延续至2022年底,今年4月或12月或会是新调整公布时点,我们预计政策大概率延续。以售价10万元的新能源车为例,消费者能够在购置税端降低约0.9万元的购车成本。
牌照政策持续往利好新能源方向发展。部分城市要求牌照以摇号或竞价方式获取,平均燃油车牌照竞标价高达数万元,新能源车免费上牌。牌照高价城市如上海、深圳最新单月新能源车渗透率已达约40%。限牌城市普遍增加绿牌配额,进一步推动新能源车发展。
双积分温和引导车企转型。新能源净积分自2017年以来逐年下降,2020年为-404万分,新能源积分供不应求,价格超过2000元/分。2021年积分供需缺口有所缓和,尽管各车企存在结构性积分缺口,我们仍预计2021年新能源积分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
我们对四大政策单车政策支持力度进行量化:2021年单车政策支持力度约5.2~13.1万元不等。2021-2023年非牌照政策单车支持力度同比退坡1.2万、0.6万、1.3万元,有望推动新能源车购置需求的提前释放,提振2022年车市。
新能源车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2022年为补贴最后一年。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公布,纯电乘用车续驶里程300km≤R<400km补0.91万元(-0.39万元),R≥400补1.26万元(-0.54万元),插混(含增程式)补0.48万元(-0.20万元);公共领域端退坡20%。退坡幅度与2020年政策要求相同,同时技术指标门槛与2021年政策保持不变。
通过对比2020-2022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我们得出:
相同点:
1)补贴退坡幅度不变。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2年底。原则上2020-2022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10%、20%、30%;公共领域端2020年补贴标准不退坡,2021-2022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10%、20%。
2)技术指标体系稳定。2020年政策适度提高了新能源汽车整车能耗、纯电动乘用车纯电续驶里程门槛,2021-2022年保持技术指标门槛稳定。
不同点:
1)补贴规模上限放开。2020年政策原则上每年补贴规模上限约200万辆;2021、2022年政策补贴规模上限放开。
2)2021年新能源车试验方法更新。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在新试验方法标准下的补贴技术要求有所改变;其他新能源车在新试验方法标准下的技术要求不变。
3)明确政策终止日期。2020年政策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2年底;2022年政策明确补贴政策于2022年12月31日终止,2022年12月31日之后上牌的车辆不再给予补贴,并要求做好政策收尾工作。
技术指标保持总体稳定。2020年,补贴政策保持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等技术指标不作调整,适度提高新能源汽车整车能耗,纯电动乘用车纯电续驶里程门槛从250公里提高至300公里。2021、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技术指标及门槛保持稳定,助力补贴平稳退坡。
坚持平缓退坡力度,2023年退坡金额大。2019年,非公共领域纯电乘用车续驶里程R≥400补贴退坡2.50万元,插混(含增程式)退坡1.20万元。2020年起,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力度和节奏放缓:
1)对于非公共区域纯电乘用车,2020-2022年,退坡幅度分别为10%、20%、30%。2023年补贴终止,300≤R<400、R≥400车型分别降补0.91万、1.26万元。
2)对于非公共区域插混(含增程式)乘用车,2020-2022年,退坡幅度为15%、20%、30%。2023年补贴终止,插混(含增程式)车型降补0.48万元。
3)对于公共领域乘用车,2020-2022年,退坡幅度分别为0%、10%、20%。2023年补贴终止,纯电300≤R<400、纯电R≥400、插混(含增程式)车型分别降补1.30万、1.80万、0.72万元。
2022年为新能源购车补贴最后一年,纯电乘用车300≤R400退补1.26万元,插混(含增程式)退补0.48万元,单车退坡金额仅次于2019年。我们认为补贴政策有望推动大量需求于2022年提前释放,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超500万辆。
购车补贴退坡致需求提前释放。2018年以前,购车补贴退坡一般以1月1日为分界日期,受年末购车需求增加的周期性影响,我们认为从12月销量看预购需求变化参考价值有限。2018-2020年,新购车补贴政策分别于2月、3月、4月发布,并给予4个月、3个月、3个月的过渡期。
1)2018年政策于2月中上旬发布,纯电250≤R铜36%>橡胶+32%>聚氯乙烯+27%>冷轧板(钢)21%>钯-17%(按季度均价),其中聚氯乙烯每个季度价格均有上涨。1Q22以来大宗价格上行速度继续放缓,截至2022年2月9日,各原材料价格最新涨幅大致为铑15%>钯14%>铝12%>聚氯乙烯4%>铜1%>冷轧板(钢)、天然橡胶持平(最新报价相较于12月底)。
电池原材料:2021年初至今碳酸锂价格翻7倍,电池成本最高或增2万元。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车增加了电池成本、约占整车成本的30-40%。2021年动力电池主要原材料碳酸锂价格增长约5倍,Q1-Q4季度均价为7.5、8.9、11、21万元/吨、环比+69%、+19%、+24%、+91%,从主流动力电池类型看,三元NCM811、磷酸铁锂LFP每Gwh消耗800吨碳酸锂,单度电成本上升178元;三元NCM523每Gwh消耗900吨碳酸锂,单度电成本上升约200元,2021年碳酸锂价格上升带来单车电池成本增加0.2-1.4万元。
截至2022年2月9日,碳酸锂价格继续涨至37.8万元/吨、较2021年初+613%,对单车电池成本的影响最高达+2万元。
2022年车企除了要面对供给压力外,盈利上的压力主要来自补贴退坡(~5,000元)、原材料价格上涨(2,000元-1万元+)。策略应对上,或以开源节流和产业布*思路为主:1)提价:通过在售产品涨价或提高新产品定价形提高盈利;2)降本:通过年降、引入新供应商、技术升级等手段改善成本;3)产业链布*:卡位优质供应资源和供应商,保障供应链安全。此外,大部分车企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仍处于爬坡状态,规模效应也会在销量提升中逐步显现,对成本下降起到改善作用。
车企的产品价格上会有2种调整思路:1)现售产品涨价:特斯拉、广汽、上汽、小鹏、比亚迪等旗下产品已涨价,其他车企根据自身盈利、量价需求角度或跟进,22年涨价幅度预计在5千元左右、23年或更高;2)新产品定价:相较于旧产品涨价,新品定价策略上空间更从容,消费者感知更不敏感。在配置角度提升,可适当消化其他部分成本上涨的不利因素。
相较而言,产品越高端,涨价对消费需求的抑制影响就越小。需要注意的是:1)若行业内新能源车企集体涨价,对某一车型需求的影响会淡化;2)燃油车折扣率处于历史低位(较历史高点平均折扣低5,000元),若芯片恢复后燃油车库存健康,终端经销商或增加折扣抢夺市场,新能源车相对燃油车的经济性会降低。
传统供应链管理中,车企常通过下列方式管控成本:
1)年降:每年要求零部件供应商2%-5%的降价,大部分零部件企业年降要求难避免,部分原材料成本占比较高企业或能和车企共担原材料涨价。但2022年电池环节的成本压力显著,车企与电池企业或就电池价格问题(涨价10%以上)反复讨论;
2)引入新供应商:技术成熟后,车企会引入低报价供应商进行降本切换。今年或加速在某些供应单一、利润率较高环节的低价切换,或增加体系内供应商的扶持;
3)技术升级:围绕材料、结构、工艺改善,能耗、效率提升等方面。新能源汽车仍处于技术快速迭代发展中,大部分车企销量规模并没有达到平台期。所以从产品材料、结构、工艺等方向均有改善空间,而在系统架构、环节能耗、模块效率上也有提升潜力。很多前瞻性技术虽然提高了部件价格,但从能耗、效率角度的获益可能更大。
2022年车企成本压力凸显,无论是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对降本增效的诉求会比以往会更高。建议关注技术升级方向的发展,从中长期经营角度管控成本压力。(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车企不断扩大朋友圈,保障供应、提高能力储备。从头部新势力、自主车企近两年投资合作布*来看,新势力车企以智能电动相关资产布*为主,其中蔚来的布*更多元;传统头部自主车企涉及领域不仅包括智能电动,还包括产业链上游原材料企业,其中比亚迪在产业链上的投资布*更加广泛。未来车企在智能电动领域的装备竞赛将持续,传统车企在产业链上下游有望通过频繁的投资合作获得更大话语权。
工艺成为主流相比传统车身制造的“冲压+焊接”工艺,一体化压铸具有轻量化、零件数量及工序步骤减少、人员及土地节约等优势,能极大地节约造车成本。马斯克在2020年9月特斯拉电池日发布会上表示,ModelY采用一体化压铸后可将下车体总成重量降低30%,制造成本因此下降40%。特斯拉下一步计划将应用2-3个大型压铸件替换由370个零件组成的整个下车体总成,重量将进一步降低10%,对应续航里程可增加14%。以普通电动车电池容量80kWh为例,若采用一体压铸车身减重并保持续航里程不变,则电池容量可减少约10kWh。以目前磷酸铁锂电池pack成本600元/kWh计算,则单车成本可降低6000元。按照年产10万台计算,一年可降本6亿元。
除特斯拉外,国内新势力蔚来(最先应用的为ET7)、小鹏(武汉工厂加入了一体化压铸工艺车间)等也在等紧跟随此趋势,加快后车身一体化进程。
特斯拉通过将圆柱电池尺寸变大的方式使之更加适用于电动汽车的需求。为了迅速扩大生产规模、显著降低电芯成本、大幅提升续航里程,特斯拉开发出一款全新尺寸的4680无极耳电池,高度为80mm,直径为46mm。2020年9月特斯拉发布全新4680无极耳电池,主要采用以下核心技术:
1)无极耳技术:无极耳电池与传统锂电池相比,电池两端不再有凸起的极耳。此设计可显著降低发热量,解决高能量密度电芯的散热问题,并提高充放电峰值功率。最终使新电池的能量为过去的5倍,功率为过去的6倍,同时成本降低14%,续航里程提高16%。
2)原料硅阳极材料:特斯拉选用储能效果好的生硅材料,重新开发电芯阳极,并通过增加弹性的离子聚合物涂层以稳定硅表面结构,提升电芯稳定性和安全性。该技术可增加20%的续航里程,同时成本降低5%。
3)不含钴的高镍阴极材料:阴极材料对提升能量密度至关重要,特斯拉开发出不含钴的高镍阴极材料,最大化提升镍含量,同时采用新的涂层与掺杂物,将阴极成本下降15%。
4)CTC技术:取消pack设计,电芯直接集成到车辆底盘的全新封装技术。有助于将车辆的结构平台进一步单元化,配合一体化压铸技术节省零部件使用,从而降低制造成本。此技术将率先搭载于柏林工厂生产的ModelY上。
4680电池技术在降本方面效果明显,LG、松下、SDI、SK、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比克电池等都已在4680相关技术上有所布*。
800V架构使整车具有更高的效率。为了弥补里程焦虑和充电速度两大短板,800V电压平台推出后,相较于400V平台,工作电流更小,进而节省线束体积、降低电路内阻损耗,变相提升了功率密度和能量使用效率。在功率不变前提下,预计800V平台的推出续航里程将增加10%、充电速度将提升一倍以上、充电时间减少一半。保时捷Taycan是第一台量产的800V架构电动车;小鹏最新发布的G9是国内首款基于800V高压SiC(碳化硅)平台的量产车,可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
除保时捷、小鹏外,比亚迪、吉利极氪、北汽极狐、广汽埃安、东风岚图等国内车企纷纷跟进800V高压平台架构,有望在2022年陆续实现量产。
由于纯电动车内没有发动机,电机电控在运行过程中温度也无法达到发动机的水平,因此无法利用动力组件为车内供热。目前纯电动车空调制热系统主要使用的是PTC制热和热泵制热。
热泵空调可以更有效节省电能。由于PTC制热在极致情况下,也只能实现100%的能量转换,即耗费1焦耳的电能最多也只能提供1焦耳的热量,有消耗电能,影响电车续航里程的缺点。相比于PTC制热,热泵制热就是把热量从相对低温处(车外)搬到相对高温处(车内),利用低沸点的制冷剂将环境中的热量带入到乘客舱中,乘客舱得到的热量为消耗的电能与吸收的低位热能之和,因此其制热系数COP((吸收的低位热能+消耗电能)/消耗电能)一定大于1,可以更有效节省电能。
以蔚来ES8为例,搭载了两台PTC加热器,前排额定功率5.5kW,后排3.7kW。假设两台PTC同时工作的功率为7kW(一般电动车的PTC都有6kW),那么制热一小时就要消耗7度电。用ES8电池包70kWh,续航355km来计算,空调每小时就要消耗10%的电量,即续航减少35km。这也是为什么ES8冬天掉电比ES6快的原因,因为ES6采用了热泵空调。
目前已有比亚迪海豚、大众ID.4、小鹏P5、特斯拉Model3、ModelY、蔚来ES6、红旗E-HS9等多品牌车型搭载热泵空调。
电池近年来热点研究方向为相变材料冷却技术:相变材料实现电池组工作温度降低是基于相变吸热原理,与其他冷却技术相比可以保持整体电池组温度均匀,避免出现*部热点的情况,具有高效、节能等优点。但相变材料冷却的缺点在于相变材料仅仅是一种储热或吸热的物质,其自身无法对任何物质进行散热。当相变材料在完全相变之后,电池的热量将无法被有效地带走,将相变材料冷却与风冷或液冷相结合或为未来趋势。
智能电动车为强化竞争而增加配置:新能源车尤其新势力更加强调智能座舱、用户体验,人机交互的应用、音响质量的提升要求扬声器系统增配,增加扬声器配置数量。目前新能源车企配备多数目扬声器的有特斯拉ModelX/S全系标配22个扬声器;蔚来ES6(运动版、性能版)配7个,高端车型ET7配23个;小鹏P5(除600P)配6个,P7鹏翼版配丹拿原装进口18个扬声器等。
车载显示屏逐渐向大屏化、多屏化、高清化方向发展,现已成为各车型宣传座舱智能化的主要卖点之一。车载显示屏是人车交互的主要界面,为司机与乘客提供更好的驾驶、乘坐体验。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各项智能功能不断增加,为了将这些功能和海量信息完整地呈现出来,汽车视频需要的显示屏种类越来越多,尺寸也越来越大。
2022年CES展上宝马推出32:9的超宽显示屏。支持8K超高清,是专为BMWiX后排座椅而设计的超宽显示屏。31英寸全景32:9格式,分辨率为8000×2000像素,最高可达8K。
2022CES展上大陆集团发布全新的ShyTech内饰技术,将于2023年推出。设计将屏幕融合进了汽车内饰,同时不影响其美观性和协调性,ShyTech的柔性隐形技术可以通过语音或触摸指令唤醒,并能在任何光照条件下自动调节亮度和锐度,以避免出现反射现象。这套系统,是基于24*10的LED驱动下的LCD系统,采用了两个独特的背光单元与公共/私人模式的专用照明配置。在私人模式下,强定向背光使内容仅从乘客的视角完全可见。这种可切换隐私显示器的技术,可以有效减少驾驶员分心。
HUD是通过内部特殊设计的光学系统将图像信息精确地结合于实际交通路况中,将胎压、速度、转速等信息投射到前挡风玻璃上,使车主在行车中,无需低头就能查看汽车相关信息,从而提高安全性。目前HUD分为C-HUD(组合型抬头显示)、W-HUD(挡风玻璃型抬头显示)和AR-HUD(增强现实型抬头显示)三种形态,C-HUD由于安全性问题逐渐被市场淘汰;W-HUD技术较为成熟,为当前市场主要产品;AR-HUD结合了AR技术,能够将车况、导航、ADAS等重要信息动态呈现在实际场景中,相较W-HUD在信息量、可读性、交互性都更具优势,有望成为HUD的最终发展方向。
AR-HUD由于技术复杂、起步较晚,目前使用该方案的车型较少,2020年奔驰S级轿车和大众ID系列纯电动车率先实现量产搭载,随后红旗、长城、吉利、广汽传祺等相继推出AR-HUD车型。
1)松下推出了具有眼球追踪专利的AR-HUD2.0系统,通过这项功能可以将AR图像更精确地聚焦到驾驶员眼前的现实世界,提高驾驶员视野中图像的真实程度和临场感。该系统基于ETS技术,由AR-HUD和光学器件封装在一起的红外摄像头实现,无需独立的面向驾驶员的摄像头。据松下展示,车辆的HUD提示信息,可满足驾驶员任何角度的观测使用,有种就在眼前真实出现的临场感。
2)三星展示车载语音助手与AR-HUD融合概念。三星展示的ARHUD概念使用车载摄像头和传感器来分析周边环境,并通过AR光学将道路信息显示在汽车的前挡风玻璃上,性能与市面上现有的AR-HUD系统差别不大,特点在于将AR视觉与语音助手结合,不仅显示电动汽车的电量等信息,也监控司机的健康,显示当地的天气信息,甚至接入日程启动自动导航。
消费升级背景下,用户追求豪华、舒适、个性、智能的需求逐渐强烈,内饰作为乘车过程中接触时间和频率最高的地方,有望受益于高端化趋势。目前各车企为应对个性化内饰需求推出了多种选装方案,蔚来ET5为用户提供3种材料9种颜色的内饰选配方案,小鹏P7提供3种内饰颜色选配,特斯拉ModelY提供5种不同的内饰材质搭配方案。
汽车内饰主要使用织物、皮革、人造革等材料,其中织物价格便宜但容易沾染污渍、舒适度、美观度较差,多用于低端车型;人造革包含PVC革、PU革、超纤革等不同材质,多用于中、低端车型;高档车型的座椅为达到触感舒适性普遍采用天然皮革包覆,但由于天然皮革价格昂贵、资源有限,并且加工过程不利环保。新型环保舒适的人造复合材料代替天然皮革为近年来热点。
由于新能源汽车底盘系统稳定性的要求远高于燃油车,空气悬挂系统有望逐步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主流配置。相比传统悬架,空气悬架能进一步提升平稳性,空气弹簧的弹性系数能根据需要自动调节,起到提升舒适程度的效果。过去空气悬挂一般搭载于70万以上豪华车型中,近年来随着新能源车智能化的诉求加强、以及新能源汽车底盘系统稳定性的要求远高于燃油车,空气悬挂系统已经开始搭载于30万左右的车型中。未来随着新能源车的进一步发展,消费者对空气悬挂的关注度逐渐提升,搭载车型的价格区间有望进一步下探。
目前已搭载空气悬挂的车型有:ModelX、极氪001、蔚来ES6、上汽大众辉昂、岚图FREE、红旗H9等。
消费者对于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以及功能不断选代的需求推动域控制器用量提升,现阶段行业正大规模力推L2+自动驾驶汽车量产落地,由于汽车电子化逐渐提升,汽车电子电气架构趋势正由分布式向集中式发展。
长期趋势为“中央集成/域控制器”架构,2017年特斯拉在量产的Model3车型中首次落地了区域集中式的EE架构,根据车身区域分为了三大部分:中央计算模块(CCM)、左车身控制模块(BCMLH)和右车身控制模块(BCMRH),其中中央计算模块整合了自动驾驶域、信息娱乐系统域和通信系统域,左车身和右车身控制模块分别整合了车身与便利域、底盘与安全域和动力总成域。由此不仅实现了不同ECU之间的协同控制、统一升级,同时还可以节省算力、降低布线成本。同时EE架构的集中化也将有效降低智能化功能升级的边际成本,从而推动智能化升级的加速。
经典五大域控包括动力域、底盘域、车身域、智驾域、座舱域,其中动力域、智驾域、座舱域随着汽车电子化及智能化发展将会进一步推动集成化架构发展。
除特斯拉外,小鹏(SEPA)、极氪(GEEA2.0)、东风岚图(ESSA)、长城汽车(咖啡智能、V4.0架构)、蔚来、理想、丰田、安波福等也在这个方向上由分布式向集中方向升级。
随着智能驾驶级别越来越高,对于感知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表现为车端传感器数量及质量提升。2020年国内L2级智能网联乘用车渗透率为15%,目前行业主流ADAS级别在L2-L3阶段之间,L2级别智能辅助驾驶搭载5-8颗摄像头,L3级别智能辅助驾驶搭载8-16颗摄像头及1-3颗激光雷达。随着智能化发展,广视角、长距离、轻量化为激光雷达发展趋势。
2022年CES展速腾聚创全新款128线机械式激光雷达RS-RubyPlus首秀。速腾聚创的M1为目前全球唯一实现车规前装量产交付的第二代智能固态激光雷达。2021年上半年,M1经过一系列严格的车规测试,完成了SOP版锁定和车规级量产,并成功交付客户,获得了比亚迪、广汽埃安、威马汽车、极氪、路特斯等众多车企的项目定点订单,覆盖超跑、轿跑、SUV、重卡等各类车型。
目前已规划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有:小鹏G9/P5、蔚来ET5/ET7、理想X01、上汽智己L7、阿维塔11、极星3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022年是新能源汽车行业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行业在从数量向质量的切换过程中,预计车企应对策略上或有分化:
1)底线思维:满足双积分需求为目标,保障整体盈利性。补贴退坡影响目前已低于锂矿等原材料的价格上涨,部分车企会通过开源(在售涨价、新售定价)、节流(降本增效)、投资布*的方式消化吸收成本压力,也会考虑在A00或PHV市场发力,谨慎发展盈利受影响最大的长续航纯电车型;
2)竞争思维:从消费者能感受到的地方提升,扩大市占率。市占目标更高的车企会在兼顾盈利的前提下,通过配置升级强化车型竞争力,尤其是在泛娱乐(影音体验)、泛舒适(驾乘体验)、泛智能(科技体验)方面。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橡胶行业大变,打击轮胎价格吗?
01
橡胶巨头发布重组进展公告
02
市场萎靡,只能抱团取暖
03
轮胎价格依然飘忽不定
04
成本上涨,涨价陷入两难
(原创责任编辑:Caite)
轮胎商业推荐阅读:
· 中国轮胎第一梯队,3家足矣
· 中国最强的10大轮胎经销商
· 中国轮胎企业运营排名|最新
· 轮胎行业三大困境中开启2023
· 2022年轮胎经销商,排队破产……
· 价格已疯!又有多家轮胎企业加入涨价狂潮
· 轮胎经销商巨头破产,欠款2亿
· 10大轮胎企业研发排行
· 20家轮胎企业专业度大比拼
· 左右全球轮胎格*的20家企业
· 2022年轮胎圈12大关键词
· 轮胎涨声震天,哭倒一片
海南现在橡胶价格是多少呀?
供应国产海南天然橡胶乳胶价格实惠价格:11000.00
供应天然橡胶海南天然浓缩乳胶价格:14500.00
供应海南5#标胶,10#标胶,天然橡胶价格:10900.00
供应海南标胶1#天然橡胶标胶海南价格:11500.00
天然橡胶、海南宝岛牌标胶、海南全乳胶、SCRWF价格:11000.00
天然橡胶标一,云象标一,海南宝岛天然橡胶云象全乳胶价格:10000.00
供应标胶、天然橡胶、海南、云南、泰国、印尼、马来西亚标胶价格:16000.00
海南标准胶SCR5天然橡胶海南宝岛全乳橡胶SCRWF海南标一海标价格:9800.00
供应天然胶NR天然橡胶天然胶价格海南求购天然胶海南天然胶天然胶价格:23000
海南橡胶价格是多少钱一公斤?
海南橡胶价格是多少钱一公斤?最近两年的市场很好·价格有些提升了·15到20之间
海南橡胶价格是多来自少钱一公斤?
10/17日海南农垦挂单详情净乳胶:13100元/吨乳标一::最低17700元/吨,最高18200元/吨。绉标一:最低16200元/吨。凝标一:16200元/吨。
【橡胶期货专题-12.05】:全面停割即将到来,或助上涨一臂之力 - 知乎
云南已经进入停割,海南也预计在12月底进入停割。全年的产量即将锁定:全乳胶产量低于正常水平,基本上是一个定*。
海外到12月份,可能会伴随降雨量的减少而增加产出。20号胶的供应压力可能会进一步增加。
全乳与20号的供求矛盾出现分歧,因此可能会加剧价差的拉开。
RU在国内的停割矛盾,需求预期转好等因素作用下可能会在未来拉高。但NR所代表的20号可能会在未来受供应增加影响受限。因此价差可能会在未来进一步拉高。
当价差拉高到一定幅度,如到2500-3000元/吨之间,套利商涌入,则RU可能会到一个阶段性顶部。冲顶可能完成。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迟迟不能得到有效改善,库存压力增加。美联储继续大幅加息。疫情政策未如预期进一步宽松。
橡胶原料作为农作物,具有很强的季节性。每年都会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开割和停割。根据气候的变化情况,开停割的时间会在不同年份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又会对不同时间的供应产生影响,并通过市场参与者的交易行为反应在价格上。对开停割行为展开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便成为我们对价格行情研究判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022年11月下旬以后,云南逐渐进入停割期。胶水供应将显著减少直至为0。最近,云南天气转凉,早晚温差较大,胶水干含下降。因此在11月上旬已经有部分乳胶厂停止原料收割。
割胶与气温有很大的关系。当气温过低时,胶乳长流,导致橡胶树的排胶时间延长,排胶强度过大,橡胶树体内的大量营养物质会伴随胶乳的长流而流失,进而引起死皮增加,对橡胶树造成巨大伤害。因此当气温过低时,必然要停割。
海南近期受连续降水影响,原料产出稀少。另一方面,加工厂又在积极收购原料。因此整体的原料价格上行。到周四浓乳胶水收购价比上周上涨50元/吨。
海南预计停割时间在12月下旬。近期降雨较多,也影响了海南出胶量。海南胶水近期也保持坚挺。
泰国东北进入季节性旺季,降雨减少,原料产出增加。南部降雨仍然较多,影响割胶工作。但后期随着降雨的减少,产出可能会逐渐增多。
马来西亚的雨水偏多,影响割胶。原料产出不及去年。加工厂积极性不高,出货节奏放缓。
印尼前期雨水偏多,影响了割胶工作。目前赤道以南的天然橡胶产区进入停割,原料产出减少。工厂加工成本较高。
越南前期较高的降雨量影响了割胶工作的展开。11月下旬之前,越南由于降雨导致产出受损月三至四成。到11月底降雨方才减少。预计到12月后降雨会更进一步减少。旺产季即将来临。
东南亚主产区受降雨的影响,胶水扰动较大,产出不及往年。但后期随着降雨的进一步下降,产出可能逐渐增多。
国内RU的主要交割品为全乳胶,(烟片价格过高,目前尚不能进入交割领域)。全乳胶的产量多少,会直接决定交割品的多少,并成为期货市场炒作的因素。
对于2022年来讲,全乳胶的主要变量来自海南。海南今年由于白粉病、落叶不齐及降雨等原因,导致全面开割时间偏晚。另外加上上半年乳胶利润大大大于全乳,导致浓乳对原料的争夺较大,也进一步影响了全乳的产量。全乳的产量缩小,自然仓单数量也随之缩减。这一点,目前的仓单水平已经体现出来。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全乳全年的产量估计可能在15万吨左右。而一年的消费量在20万吨以上。因此,从结构性上来说,全乳是具备供不应求的条件的。
但对于深色胶而言,海外由于在未来可能进一步迎接旺产季,因降雨减少,割胶活动频繁,产出可能增加。因此泰国等地的深色胶产量预期增加。因此可能使得20号胶在未来有承压风险。
目前,影响橡胶的因素有多个。例如需求预期的改变:美联储的加息政策很可能要放缓,中国的疫情政策调整,社会要逐渐恢复正常化,房地产政策调整下,整个行业亦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另外,目前的停割期等因素,亦使得看涨预期增强。故橡胶RU在目前的价格水平上,再进一步仍有可能。从价差而言,由于全乳与20号胶的供求矛盾出现劈叉,因此有可能在短时间内价差继续拉高。RU与混合胶的价差可能升至2500元/吨甚至更高的水平。一旦价差拉高,则套利商虎视眈眈,届时可能便是RU到阶段性顶部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