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牧业认购成趋势,但港股牧业公司股价普遍不高 近日,中地牧业发布公告称拟出资1.02亿元与临沂财金股权、临沂新旧动能转换基金、沂南新旧动能转换基金成立有限合伙企业。 此前,
牧业认购成趋势,但港股牧业公司股价普遍不高
近日,中地牧业发布公告称拟出资1.02亿元与临沂财金股权、临沂新旧动能转换基金、沂南新旧动能转换基金成立有限合伙企业。
此前,伊利全资子公司金港控股拟以1.83亿元认购中地乳业4.33亿股,受此公告的影响,第二天交易日中地乳业的股价上涨高达155%,创下历史新高,而且连续两个交易日内股价上涨均超过120%,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见。
但是中地乳业的股价在8月5日-8月7日连续三个交易日均有下跌,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港股上市的牧业公司普遍股价并不是很高。
出资1.02亿元成立合伙企业
8月7日,中地乳业发布公告称:临沂财金股权、临沂新旧动能转换基金、沂南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及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北京中地种畜就成立有限合伙企业订立合伙协议。
根据合伙协议,全体合伙人认缴出资总额为人民币2亿元,均以货币方式出资。其中北京中地种畜出资1.02亿元,占合营企业51%权益,沂南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出资4800万元,占比24%,临沂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出资4800万元,占比24%,临沂财金股权出资200万元,占比1%。
等合伙协议签订且各方出资完成后,有限合伙企业、北京中地种畜、沂南兴沂农业开发、及沂南中地牧业将订立有关向沂南中地牧业增资的增资协议。
本次增资完成后,沂南中地牧业的注册资本总额由人民币3亿元变更为人民币5亿元,其中北京中地种畜、沂南兴沂农业开发及有限合伙企业将分别持有48%、12%及40%的权益。
就在8月2日,伊利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香港金港商贸控股有限公司拟以约2.03亿港元(折合人民币1.83亿元)的价格,认购中地乳业约4.33亿股。认购完成后,金港控股将持有中地乳业的16.6%的股份,位列中地乳业第二大股东。
中地乳业在相关公告中表示,此次认购可以改善公司资产负债比率及补充流动资金、降低财务风险,同时优化企业资本结构,扩充公司股东基础,加强与产业链下游乳企的协同合作,符合公司及股东共同利益。中地乳业拟将约70%认购资金用于补充采购饲料、兽*等物资的运营资金,约30%资金用于偿还临期银行贷款以支持现有业务运营。
伊利也表示,本次投资有利于公司进一步稳定原料奶供应,提升市场竞争力,对公司长期发展和战略布*具有积极意义。
股价上涨高达155%
中地乳业及其子公司主要经营两大业务:牧场经营业务和进口贸易业务,以原料奶生产及销售为收入支柱。其中牧场经营业务包括原料奶生产及销售,奶牛饲养、繁育和销售等。进口贸易业务主要包括奶牛和种畜的进口以及销售和苜蓿干草及其他畜牧业相关产品的进口贸易业务。
在认购之前,张建设、张开展及其一致行动人共持有中地乳业35.39%的股份。认购完成之后,张建设、张开展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将降至29.51%,公告中称他们将不再是中地乳业控股股东。伊利子公司金港控股将持有中地乳业约16.6%的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
伊利认购中地乳业的动作也使得中地乳业的股价飞速上涨,8月3日,中地乳业股价一度上涨了155%,创下历史新高,截止收盘时涨幅达118.97%。8月4日,中地乳业股价依旧呈现拔高趋势,盘中一度拉涨超36%,随后涨幅有所收窄。截至收盘,中地乳业股价上涨2.36%,报于1.3港元,最新总市值为28.26亿港元。
虽然8月3日和8月4日中地乳业的股价都是高开低走的行情,但是两天内均暴涨超过120%也是不多见的。
不过,在8月5日、8月6日和8月7日这连续3个交易日,中地乳业股价均有下跌,跌幅分别为13.08%、3.54%、12.84%。
伊利认购中地乳业的消息一经发布,引起了业内很大关注,而这意味着国内乳企巨头对奶源的争夺愈发激烈,奶源对乳企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上市牧业公司股价普遍不高
无独有偶,7月27日,蒙牛乳业发布公告称:公司以每股0.33港元的价格认购中国圣牧11.97亿股股份,本次增持完成后公司合计持有中国圣牧14.67亿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的约17.8%,并将成为中国圣牧单一最大股东。
在发布公告后的交易日即7月29日,中国圣牧股价大涨,涨幅一度超140%,当天股价最终收涨75%至0.42港元。
即使有国内乳企对牧业公司的加持,但《乳业财经》却发现,大多港股上市的牧业公司的股价均不高。
截止到8月7日收盘,中地乳业股价报0.95港元,中国圣牧报0.89港元、现代牧业报1.13港元、原生态牧业报0.57港元。
而庄园牧场报11.77元,西部牧业报7.62元,天山生物报5.27元。
现代牧业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奶牛养殖企业,市值仅有72.41亿元。中国圣牧市值为74.59亿元,中地乳业市值为20.65亿元。
《乳业财经》记者在采访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时,提及为何国内在港股上市的牧业公司股价、市值均不高,他表示一方面是因为港股估值相对泡沫化程度较低,另一方面是因为农牧业在港股的受关注程度更低。
港股中金融、地产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农牧业占比较小、受关注度较少,可能本来能够拿到的估值就不高。而且香港对公司上市的规定并不是非常严格,只要企业有资质、有意愿、符合上市条件,基本就都可以上市,这就使得香港股票发行节奏加快、供过于求,可能也会造成股票估值下降。
随着国内乳企纷纷加码上游奶牛养殖企业,伊利认购中地乳业、蒙牛入主中国圣牧、红杉资本和高瓴资本加持君乐宝、新希望收购寰美乳业等,原料奶市场价值凸显,未来这些上市牧业公司的价值可能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乳业财经》原创请勿转载
圣牧有机酸奶里为什么要放淀粉
淀粉是作为稳定剂使用的,以防止酸奶的组织状态因运输、搬运等因素遭到破坏。
我13元买了圣牧的股票,现在是赔钱还是赚钱
如果你现在卖了,扣去手续费,印花税之后到账的钱比你投入的钱多就是赚了,少的话就是赔了。就这么简单,多看知牛财经上面的股票视频分析才是王道。
为什么有的大公司的股票价格会比小公司的价低呢懂的给讲讲
股票发行价格1元,对外人用1.1买,就是溢价了1毛
中国圣牧上半年净利润不超2400万元、下滑超80%,成本压力为主要原因_亏损_原料_同比减少
原标题:中国圣牧上半年净利润不超2400万元、下滑超80%,成本压力为主要原因
7月28日,“有机奶第一股”中国圣牧发布2023年上半年业绩预告。
今年上半年,中国圣牧预计净利润为2000万元-2400万元,而上年同期为2.29亿元,同比减少89%-91%;现金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为3.60亿元-3.75亿元,同比减少20%-23%。
中国圣牧认为,今年上半年业绩出现下滑,主要受制于成本上涨、原奶价格下行等因素影响。
业绩预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圣牧的原料奶的毛利额预计同比减少9000万元-9500万元。
具体看来,国内乳制品消费疲弱带来原料奶市场售价下行;同时大宗饲料价格上涨等外部环境影响,均对中国圣牧的销售成本造成压力。
财报中,中国圣牧也披露,2023上半年牛肉市场价格出现一定下降,由此导致生物资产公平值减销售费用变动产生的亏损增加,较上年同期增加超8000万元。该部分亏损也因主要淘汰一批低效牛群,以此改善优质乳牛群结构。
但中国圣牧同时表示,报告期间的牛群规模及质量、单产、总产奶量等收入也录得一定增长,尤其是成母牛单产同比提升约3.9%。
中国圣牧在财报中坦言,公司目前确实面临一定挑战。
“本集团目前面对著行业不可控的挑战,利润暂时有所回落”,中国圣牧称。
回看2022年,中国圣牧同样受原奶价格下行、成本高涨等因素,其净利润同比下降11.71%至4.16亿元,毛利率也跌至31.9%。
根据公开信息,中国圣牧系国内最大的有机奶生产商;而蒙牛为中国圣牧的单一最大股东。
中国圣牧成立于2009年,旗下主要业务包括奶牛养殖、生产和销售高端沙漠有机原料奶等。
2014年7月,中国圣牧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成为“有机原奶第一股”。
近两年,面临奶价下行、原料成本高涨等因素下,乳业上游产业普遍出现亏损。
在2023中国奶业大会中,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教授也指出,“目前每公斤原奶的收购价和完全成本相比相差只有大概0.1,甚至收奶价低于成本价,所以造成了我们行业的亏损面超过了60%。”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股票价格为负怎么回事?
造成在过去的股票价格除权后会变成负数最主要原因是该股票曾经有过现金分红造成的,原因是在股票除权计算中,对于股票价格在除权时是送转股是采用除法进行计算的,对于配股进行除权处理则是按配股前的收盘价格加上配股价格乘以配股比例之和除以股本最后扩大后的总比例,而只有现金分红在除权时是对于除权前的股票价格进行直接用减法扣除,由于这股票过去有多次的现金分红的现象,故此在股票价格除权以后会出现负数。
中国圣牧4年市值蒸发90%:蒙牛入主红杉坐镇 能否换发新生?-股票频道-和讯网
新浪港股讯7月29日消息,蒙牛乳业认购中国圣牧12亿股,成为单一大股东,中国圣牧涨幅越来越大,一度涨超145%。截至收盘,中国圣牧涨75%,报价0.42港元,但依然较2016年高点暴跌90%。随着本次圣牧的上涨,甚至有行业人士高呼,“蒙牛救了圣牧”!
对于中国圣牧的暴涨,蒙牛的入主无疑是最大利好
公司昨晚公告,蒙牛乳业(2319.HK)行使认股权证,以每股0.33港元认购其约11.97亿股新股,涉资约3.95亿港元,每股行使价较中国圣牧昨日收市价0.24港元溢价37.5%。完成后,蒙牛乳业所持股权由3.83%增至扩大后股本约17.8%,超越**邵根伙所持摊薄后约15.8%股权,成为单一最大股东。
根据2019年年报,公司三名执行董事持有公司股份,姚同山持股6.44%,首席执行官张家旺吃过2.17%,武建业持股0.51%。本次认购权执行后,姚同山持股降至4.96%,张家旺持股降至1.67%。
不仅如此,红杉资本沈南鹏再现!根据2019年年报,沈南鹏持股5.95%,本次稀释后将持股降至为4.59%。
过去十年,蒙牛“财大气粗”式的并购,让整个业界都叹为观止。2010年收购君乐宝,2013年控股雅士利,2016年收购多美滋,2017年控股现代牧业,2018年出手中国圣牧。
2018年和2020年,中国圣牧先后将其全资附属公司圣牧控股、圣牧高科51%和49%的股份出售给蒙牛,并不再从事下游乳制品业务。
今年3月,中国圣牧还披露,与蒙牛签订协议,未来3年该公司至少80%的生鲜乳将供应给蒙牛,同时还将获得蒙牛贷款财务资助。
对于蒙牛的加大中国圣牧的入主。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随着奶业的竞争加剧,巴氏、奶酪、低温奶类产品将成为竞争的新品类和新赛道。在竞争过程中,优质奶源将成为未来竞争的焦点。不难看出,未来的竞争是在供应链上的竞争。蒙牛认购中国圣牧12亿股,成为单一大股东,对蒙牛整个战略来说,是很好的支撑,从供应链上来说,相当看好。
中泰国际策略分析师颜招骏表示,蒙牛原先持有现代牧业58.15%及雅士利51.04%股权,前者主要经营上游养殖及原奶供应,后者主要是下游奶粉生产及销售。蒙牛溢价增持圣牧应该是想巩固上游原奶供应的稳定性,增加对上游供应链的控制,减少原奶价格上涨的影响。而我们看到近年经过产品结构整合及经营效率的改善,集团毛利率亦有提升。
中国圣牧的主营业务为奶牛养殖业务。截至2019年,公司借助乌兰布和沙漠天然的战略地理优势,在沙漠中建成22座牧场,生产高质量的牛奶。其中拥有同时通过国家和欧盟有机认证的牧场11座,日产有机鲜奶731吨,是中国最大的有机原奶基地。另外11座牧场也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按照有机认证规定,在六个月内转换成有机牧场。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圣牧在此之前长年亏损,自16年以来净利接连下滑,2016年净利下滑15%,17年下滑245%,直接从盈利7.6亿转为亏损12亿港元,2018年亏损额度进一步扩大至25亿港元。
随着公司业绩下滑,公司股价也从17年不断走低,自2016年高点计算,截至7月28日,公司股价区间暴跌91%,市值从168亿蒸发到只剩昨日的16.5亿港元。
2019年,公司总收入录得27.59亿元,同比上涨17.2%。具体收入方面,奶牛养殖业务收入26.1亿元,同比上涨8.6%;液态奶业务收入2.62亿元,同比下滑69%。
截至2019年,公司年度业绩大幅扭亏为盈。2019年归母净利为0.28亿元,2018年则亏损22.25亿元,大幅减亏22.53亿元。
对于公司业绩改善,公司表示,1)公司原料奶售价相比上年同期平稳上升;2)生物资产公平值减销售费用之变动产生亏损幅度降低;3)2019年4月月完成下游业务圣牧奶业51%股权的出售,金融及合约资产减值本年度大幅下降。也就是说,一是原奶价格上涨,一是资产减值减少。
此前,现代牧业方面就判断,目前原奶市场供不应求,未来几年仍是原奶的上升周期。国内环评越发严格以及疫情影响,中小牧场持续退出,国内奶牛存栏近一步下降,未来也会带动奶价上行。
6月14日,中国圣牧再度发布中期盈利预告,公司预期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6个月该集团将取得权益持有人应占综合溢利不少于1.3亿元,而去年同期亏损额高达7350万元。
对此,中国圣牧表示,集团专注改善内部管理,牛只单产提升以及成本费用下降显著,同时于2019年底取得12家牧场公司的运营控制权,有效整合资源,统一过程管理,实现该集团运营效益最大化,从而该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综合溢利大幅向好。
朱丹蓬表示,中国圣牧业绩扭亏为盈,既和其内部的开源节流有关,还和其与蒙牛合作,使其效应产能得到提升有关,其将下游乳制品业务砍掉是非常关键的一点。
对于中国圣牧不再从事下游乳制品业务,朱丹蓬表示,中国快消品进入快速调整期,这期间整个供应链重构将成为未来的竞争核心,那就是将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有利于行业资源整合和分工合作。中国圣牧剥离下游乳制品,对于中国整个乳制品都是具大的蜕变和进步。(文/金石)
食界四行业年报:74家有13家亏损 中国圣牧成乳业亏损王-中国食品杂志社-食品界
眼下食品领域一些上市企业已陆续披露2018年年报。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在乳业、猪肉股、白酒、餐饮四个行业有74家上市(挂牌)公司公布2018年业绩,整体业绩向好,但仍有13家亏损、27家净利下滑。
就乳业而言,陷入有机困境的中国圣牧仍未摆脱巨亏泥沼,而投资失利、违规违法成为行业新的亏损主因;就猪肉股而言,受非洲猪瘟疫情以及猪价下行等多重影响,6成猪肉股企业净利同比下滑,但长期来看将加速行业洗牌调整。
与生猪市场的低迷相比,白酒行业业绩一片向红,中高端产品受追捧,*ST皇台却成唯一逆市亏损的A股白酒企业。在餐饮领域,海底捞、呷哺呷哺等火锅股业绩向好,老字号餐饮仍转型乏力。
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共有25家乳业上市(挂牌)公司发布了2018年业绩。在6家业绩亏损的乳企中,上游乳企占比达2/3。
尽管2018年上半年国内奶价依然低迷、中美贸易摩擦导致饲料成本增加,但多数上游乳企依靠节本增效和调整业务结构取得了业绩的正向增长。或许是船大难调头,“中国最大的有机乳品公司”中国圣牧和“国内规模最大的奶牛养殖企业”现代牧业分别亏损22.25亿元、4.96亿元,为上游乳企中亏损最多的两家公司。
现代牧业在控股股东蒙牛的协同效应下已步入业绩上升通道,2018年净利同比增长49.13%,下游液奶业务在交由蒙牛后实现扭亏为盈。与现代牧业相比,中国圣牧2018年亏损幅度同比增加119.17%,有机战略进退两难的尴尬再次体现在年报数据中。
受供求关系影响,中国圣牧去年有机原料奶单位售价同比下降了17.1%,有机牧场的减少、非有机原料奶的增加拉低了养殖板块的整体收入。就下游液奶板块而言,中国圣牧继续实行“以产定销”的稳价策略,但销售额同比下降41.2%,液奶在集团的总收入占比也从2017年的52.7%下降到29.1%。
25家公布业绩的乳企中有9家净利下降,其中皇氏集团以1192.88%的降幅居各家之首,麦趣尔以969.05%的降幅紧随其后。投资失利是这2家乳企业绩下降甚至亏损的主因之一。
业绩快报显示,一直进行跨界尝试的“水牛奶之王”皇氏集团2018年净利润为-6.2亿元,为十年来首亏,而其亏损与2家非乳业子公司直接相关。
受行业市场环境变化影响,皇氏集团子公司御嘉影视2018年项目投资及发行计划都未达预期,为此皇氏集团对收购御嘉影视计提约5.54亿元的商誉减值准备。此外,皇氏集团转让全资子公司盛世骄阳也形成了9009.59万元的资产处置损失。而盛世骄阳易主皇氏集团仅不到3年时间,且连续2年未完成业绩承诺。
同样承受“收购”之苦的还有**乳制品与烘焙品牌麦趣尔。业绩快报显示,2018年麦趣尔净利润为-1.64亿元,为十年来首次亏损。鉴于行业竞争加剧及门店改造摊销的影响等,麦趣尔预计其2015年收购的浙江新美心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可能存在商誉减值风险。
此外,麦趣尔多个收购和融资项目无法如期进行,其间产生的中介费用也成为亏损原因之一。麦趣尔曾在2月26日在网上投资者说明会上坦言,公司在并购实施中发现自身产业并购整合提升能力还需加强。
除投资失利外,违规违法问题成为拖累多家乳企业绩下滑的另一大看点,涉及的3家乳企净利下滑幅度均在60%以上。
2018年,广东老牌乳企燕塘乳业净利为4220.09万元,同比下降65.06%。燕塘乳业全资子公司新澳牧场因在陆丰市铜锣湖农场西南管区建设奶牛养殖场侵占基本农田,被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处以539.55万元的罚款,进而减少了公司年度净利润。
同样违规建场的还有港股上市乳企原生态牧业。今年3月,原生态牧业全资孙公司拜泉瑞信诚牧业因在湿地保护区违规建设奶牛场而被撤销环评批复。目前,黑龙江省双阳河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要求拜泉瑞信诚牧业限期从拜泉县搬离,相应的减值亏损及应计费用达4.36亿元。受此影响,原生态牧业2018年亏损幅度扩大719.23%至5.56亿元。
而受违规对外担保计提坏账及淘汰牛影响,上陵牧业2018年亏损1.99亿元,净利同比下降达518.41%。2018年9月,上陵牧业发现募集资金专项账户中的1.95亿元被黄河银行划转,用于控股股东上陵集团的担保贷款还本付息。而上陵牧业存在违规向上陵集团及其关联方提供担保合计3.292亿元。在2018年业绩快报中,上陵牧业对相关担保和诉前保全共计提坏账损失约2.31亿元。
截至目前,共有11家餐饮上市公司公布业绩。2018年,海底捞实现收入169.69亿元,同比增长59.53%;利润为16.49亿元,同比增长38.1%;全球门店数由2017年末的273家增至466家。此外,海底捞外卖收入同比增长47.9%,订单量由2017年70.3万单增至108.67万单。
同样做火锅生意的呷哺呷哺也实现了营收、净利双增。2018年,呷哺呷哺营收47.34亿元,同比增长29.2%;经调整纯利4.75亿元,同比增长10%。
与火锅股的红火相比,作为目前唯一亏损的上市餐饮企业,拥有“小南国”等中西餐多品牌的国际天食正忙于“瘦身”止损。2018年,国际天食亏损7603.2万元,净利下降174.78%。就业绩下降,国际天食归因于关店成本和资产拨备等一次性成本1.33亿元,以及同店销售下降3.8%带来的毛利减少。
“烤鸭第一股”全聚德卖不动了,2018年全聚德净利润为7304.22万元,同比减少46.29%,为其上市11年以来的最低点。对此,全聚德解释为受餐饮行业竞争加剧影响,公司年度接待人次同比减少。
为应对市场竞争,全聚德过去一年里对菜品、环境、服务、管理等均进行了升级。为吸引更多年轻人,全聚德首次针对品牌系列化储备新品,还以上海、苏州的3家门店为试点,在装修、台面设计等方面做了调整。然而,2018年全聚德门店接待数量已从2017年的804.07万人次降至770.47万人次。
拥有“西安饭庄”等老字号的西安饮食也面临转型难题。2018年,西安饮食净利为946.98万元,扭亏为盈。然而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西安饮食分公司桃李村饭庄房屋拆迁取得补偿性收益4298.3万元,扣非后净利润实际为-1220.06万元。
事实上,西安饮食也为转型做了多项努力,如开设“深夜食堂”,开辟外卖市场,产品进商超、进市场,探索品牌多元化经营,借助新媒体渠道进行营销活动等,但效果并不理想。
东方财富网数据显示,截至4月4日,23家猪肉股中已有21家发布2018年业绩数据。整体而言,大部分企业营收都有所上升,排在前三的为新希望690.63亿元、温氏股份573.08亿元、双汇发展487.67亿元。
营收增长最多的为益生股份,达120%,天邦股份、龙大肉食也分别同比增加47.65%、33.56%。另有5家企业营收同比下滑,其中雏鹰农牧下滑最为严重,幅度为30.60%;顺鑫农业屠宰业务同比下滑20.23%,金新农同比下滑8.52%。
值得注意的是,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在猪肉股中普遍存在。2018年净利同比下滑的有14家企业,占比61%,有5家企业下滑幅度超100%以上。其中,雏鹰农牧净利下滑超68倍,大康农业下滑近30倍,金新农下滑超5倍。
同时,23家猪肉股中有5家亏损,其中雏鹰农牧亏损最为严重,达30亿元,大康农业亏损6.69亿元,天邦股份亏损5.52亿元,金新农亏损2.87亿元,新五丰亏损3583.8万元。
从2018年价格走势来看,上半年因压栏生猪出栏,生猪价格下跌;5-7月生猪价格因消费提振而有所回暖;8月爆发的非洲猪瘟疫情使得活猪调运受限,南北生猪供给失衡导致区域价差逐步拉大,销区由于供给减少价格维持高位,而北方疫情频发省份猪价持续低迷。随着四季度部分省份相继解除封锁,生猪调运的流通性增加,生猪集中出栏造成猪价普遍下跌。
基于上述情况,大部分猪肉股都将业绩下滑归于猪价下行、非洲猪瘟禁运等多重因素影响。雏鹰农牧表示,除自身公司现金流紧张引发一系列问题外,2018年生猪市场低迷,且受“非洲猪瘟”疫区封锁、禁运等因素影响,生猪价格较上年同期大幅下跌,公司营业收入大幅下降。
金新农也在2018年报中提及,受猪价低位运行及非洲猪瘟禁运等因素影响,2018年公司养殖板块出栏量和销售均价均下降幅度较大,部分猪场在2018年末压栏严重,生猪销售及销售价格均不达预期,特别是种猪销售与预期差异较大,致使养殖业务亏损严重,而这也是金新农2011年上市以来首亏。
尽管非洲猪瘟疫情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生猪产能下降,但也加快了行业调整的步伐。近日,《河南省人民**办公厅关于促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正式出台,计划到2025年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达90%,具备分割加工能力的屠宰企业占比达50%等。
在政策和市场等多重影响下,今年3月,牧原股份宣布拟设立河南牧原肉食品有限公司,主营生猪收购、屠宰、加工等。此前,牧原股份还与河南省正阳县**签署200万头生猪屠宰及食品加工项目投资意向书。
同期,温氏股份也与浙江华统股份合资成立生猪屠宰业务公司,由华统股份控股,在部分区域共同推进生猪屠宰业务合作建设和管理。得利斯与大北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就生猪养殖、屠宰业务等展开合作。双方还称,鉴于非洲猪瘟疫情扩大,合作可共同抵御疫情冲击、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顺鑫农业年报中分析认为,非洲猪瘟疫情虽然短期给整个行业带来一定困难,但也将倒逼行业在全国范围内重新洗牌和调整。整体来看,2019年生猪供给自下半年开始将呈偏紧状态,产能加速出清,猪价周期拐点有望提前,生猪养殖板块配置价值凸显。
牧原股份同样认为,“规模养殖、就近屠宰、冷链运输”将成为行业趋势,会对居民的热鲜猪肉消费习惯产生一定影响,也将改变生猪养殖行业的企业区域布*和产业链布*。
目前在A股上市的18家白酒企业中,共有15家披露了业绩情况,净利润均呈现出增长态势。
2018年贵州茅台营收为736.39亿元,同比增长26.49%,占据首位。而受业绩增长等因素推动,贵州茅台股价再创新高,截至4月8日收盘报900.2元,上涨4.07%,市值也达到1.13万亿元。
除茅台外,五粮液、洋河股份营收也突破百亿“关口”。五粮液营收为400.3亿元,同比增长32.61%,超额完成目标规划。洋河股份营收为241.2亿元,增速创造近6年来新高。从半年报看,汾酒、古井贡酒也有望交出百亿答卷。
获棚改补偿的金种子酒,不出意外将成为净利增速最快的A股白酒上市企业。2018年金种子酒净利润预计为1.14亿元-1.2亿元,增速为1194%-1268%。此外,舍得酒业净利润增长138.05%,老白干酒同比增长113%。
针对白酒企业业绩向好,酒水分析师蔡学飞认为,中国整体酒类绝对消费量下降,但消费品质上升,对品牌要求度变高,给上市酒企提供了发展机遇。另外,中国上市酒企近年来不断拉高产品线,提高了消费价格,增加了企业利润。尽管整体投资市场疲软,但酒类作为高毛利刚需民生产品受到了社会追捧,也进一步刺激了实体企业的发展。
6家正式发布财报的企业频频提到“中高端白酒”的增长。五粮液2018年高价位酒的收入为301.89亿元,同比增长34.39%;金徽酒的中高档酒营收超14亿元,占营收比重超过96%;进行产品梳理和渠道变革的舍得酒业,中高端白酒营收为17.89亿元,同比增长28.3%。
体量较小的酒鬼酒也将发力中高端作为近年来的战略之一。2018年底,酒鬼酒内参酒销售公司成立,被业界视为其向高端市场发力的重要举措,其主推的内参、酒鬼、湘泉三大白酒品牌增速达到30%以上。
据中国副食流通协会预测,到2020年,高端白酒仍将保持10%以上的增速,而次高端白酒扩容速度将达到15%左右,高端与次高端产品均将保持两位数增长。这也是近年来中高端白酒备受上市酒企关注的原因之一。
蔡学飞表示,低端白酒市场萎缩严重,高端产品格*固定,虽然难有变化,但中高端白酒随着消费人群与习惯的变化扩容明显,未来会是白酒消费主流。
业绩预告显示,2018年*ST皇台预亏7000万元-9000万元,面临退市风险,将成为A股唯一亏损的白酒企业。
自2000年上市以来,*ST皇台至今已被4次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早在2018年11月,*ST皇台就曾以象征性对价1元的价格向公司控股股东上海厚丰出售子公司甘肃凉州皇台葡萄酒业有限公司100%的股权。随后*ST皇台筹划了一揽子的葡萄酒业务整合与处置计划,成立子公司“唐之彩”再出售给上海厚丰。但截至今年1月2日,上海厚丰仍未向*ST皇台支付转让价款15719.37万元,*ST皇台称其2018年“双保”(保净利润为正、保净资产为正)目标已不能实现。
另外,*ST皇台自2017年起拟以2.5亿元收购深圳市中幼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控股权,试图多元化发展挽救业绩颓势。令*ST皇台措手不及的是,***2018年11月15日下发《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营利性幼儿园,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营利性幼儿园资产,而幼儿园投资运营恰恰是中幼国际核心业务板块之一,使得*ST皇台发展再度增添变数。
免责声明:
2020年新年伊始,一场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发的肺炎疫情席卷而来,居家隔离、道路封锁、复工延迟、航线停飞等,不仅影响到个人的生活...
2020年的春节,注定是会让国人永远记住的。因为一场暴发于武汉、被命名为2019-nCoV的病毒(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迅速席卷整个中...
在美食界,提到黄珂,绝对算得上是个传奇人物,因他在家中常年摆“黄门宴”而闻名于京城。他的故事被国内外众多媒体报道,比如英国...
记者“认识”曹保印是因为在2007年读他的《月子:一位父亲的札记》一书。在书中,他记录了女儿天天在月子里的故事,其中也有很大一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追求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对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养生保健也成为了热门话题。怎样才能从日常的膳...
从“速生鸡”到“猪肉钩虫”,从“问题草莓”到“无籽葡萄”,农产品质量安全谣言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人们的神经。谣言不仅引发了消费者恐慌,由此...
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1986年7月,为解决大量外来人口来京“吃饭难”的问题,北京市委和北京饭店在台基厂大街路北口合办了一间对外餐厅,当时我...
喝“千滚水”会亚硝酸盐中毒几乎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识”。然而,这个“常识”却被列为“2019年食品安全与健康流言榜”上的第一条流言。科学真...
“代餐”成为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假日长胖后减肥的“希望”。代餐产品多以代餐粉、代餐奶昔、代餐粥等形式销售。在某电商平台,记者搜索到代餐产品...
继去年华天二友居肉饼店就“西四包子铺”品牌归属向网红“西四包子铺”提出质疑并开始维权后,记者近期发现,北京餐饮市场上的“西四包子铺”门店...
编者按日本一流侍酒师,教你喝懂葡萄酒。葡萄酒控必读经典!有料、有趣、还有范儿的葡萄酒知识。本书文字理性、专注又不失风趣,穿插世界知名侍酒...
编者按21世纪是高科技时代,在未来,医学也将步入精准医疗时代。在新的医疗时代,我们将充分利用高新医疗技术来定制治疗护理方法,以前所未有的方...
编者按面对十有八九不如意的人生,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虚伪的励志、空洞的安慰,而是严父近乎残酷的苛责教诲,唯有了解规则、真知、历史与前沿科...
编者按这是一本从纪录片出发的哲学书,他纪录着小人物们构成的历史。又是一本用影像去抵达的启示录,他思考的是如何用影像认识世界。从民生出发,...
编者按一本书,25个全球最伟大的头脑,洞见6万亿美元AI市场的机遇与风险,**、企业、个人预判AI趋势的重要依据。基本信息书名:《AI的25种可能》...
圣牧为什么不写蒙牛?
因为圣牧和蒙牛是两个不同的品牌。
圣牧属于中高档档次的奶制品,虽然不是伊犁的,但圣牧依然是伊利的供应商。圣牧旗下的液态奶业务是蒙牛的,其他还是属于中国圣牧有机奶业有限公司,圣牧的下游工厂业务被蒙牛收购后,蒙牛推出了几款高端的奶制品,分别是圣牧有机纯牛奶、圣牧有机儿童奶、圣牧有机酸牛奶,这几款奶制品都卖的不错,口感以及营养各方面也都挺好。
圣牧草业股票上市没?现在多少钱?
目前A股还没有这家上市公司,请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