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破发机构能赚钱吗(如果一个公司的股票跌破发行价,那么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和影响呢?)

admin 2023-11-29 21:08:15 608

摘要:如果一个公司的股票跌破发行价,那么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和影响呢? 连发行价都跌破了,说明一没有人护盘,可能原始股东都赚一笔跑了,二是经营出问题了,导致比发行时的估值都

如果一个公司的股票跌破发行价,那么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和影响呢?

连发行价都跌破了,说明一没有人护盘,可能原始股东都赚一笔跑了,二是经营出问题了,导致比发行时的估值都低。

有消息称:创业板目前正处于破发状态。请问什么叫破发状态?

股票破发的情况就两种,一种是自然破发,由于上网定价发行的价格过高,而机构的配售都比市场价要低很多,所以就算股价破发,机构卖出也可赚钱。所以当股票上市后机构都会抛售,而股价一旦破发,接盘的人就十分少了,卖盘巨大,而买盘极少,就算有机构护盘也护不了多久,结果是一跌再跌。另一种是庄家故意砸盘。近段时间上市的很多创业板都出现了破发,这些大部分是庄家砸盘。史上破发最有名的莫过于中石油了,全线套牢。就目前的情况看,几乎是永不翻身了。上市首日开盘48.62,最低跌到9.71,现在最新价9.94。跌幅79.55%。破发的股票其实有很多,破发的股票几乎都很难翻身,且会一跌再跌(除非不是自然破发)我只列几只,目前破发的有:601288、300115……

新股买卖为什么只有内盘交易而没有外盘交易

展开全部因为没有人愿意卖,只有人挂买单,没有人挂卖单,现在的新股因为上市首日有涨跌幅限制,筹码不能充分换手,散户打新中签率低,新股一般都是机构持有,所以每只新股都遭到爆炒,只要你打新能中签,就代表百分百赚钱。你看看,自从新股上市首日有涨跌幅限制后,哪只新股破发过?这在世界上都算是新股发行的奇葩了,这也是为什么中概股都想回归,很多公司都排队等着上市了....

年内最贵新股盘中破发,打新不香了?新股赚钱效应仍在,中一签最高赚7万

3月6日,N绿通(绿通科技)正式登陆创业板,首日收涨1.37%。

值得一提的是,在早盘小幅冲高后,N绿通在午后曾一度跌破发行价,成为沪深两市年内首只在上市首日盘中破发的新股。

2023年以来,随着市场的整体回暖,新股市场也一片大好。截至目前,2023年以来上市的40只新股(包含沪深交易所及北交所),无一在上市首日收盘时破发,更有“大肉签”中一签可赚7万。

3月6日,创业板新股N绿通开盘上涨0.68%,截至收盘涨幅扩大至1.37%。全天成交量954.61万股,成交额13.05亿元,换手率达到57.55%。

作为年内发行价第一高的新股(发行价为131.11元/股),N绿通的首日表现备受市场瞩目。对于中签的股民来说,由于发行价绝对值较高,即使很小的涨幅也能获得不错的打新收益,但如果破发亏损的额度也较大。

 

对于中签的股民来说,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早盘N绿通小幅冲高,若早盘在144.23元/股的最高价卖出,则单签最高盈利可达6560元;午后N绿通却一度破发,若股民不幸以131.04元/股的今日最低价卖出,则会小亏35元(不含手续费)。

公开资料显示,绿通科技成立于2004年5月,总部位于广东省东莞市,主营业务为场地电动车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主要产品为场地电动车系列产品,根据产品用途的不同主要有高尔夫球车、观光车、电动巡逻车、电动货车系列。

从业绩来看,绿通科技近年来业绩实现高速增长。2019-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速达55.97%,净利润年复合增速达61.91%。2021年度公司营业收入达到10.17亿元,同比增长82.27%;净利润为1.27亿元,同比增长144.08%。2022年,公司实现净利润3.12亿元,同比增速为145.09%。

数据显示,绿通科技发行市盈率为73.75倍,对应行业市盈率为43.97倍。本次发行,募资总额为22.93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实际募资净额为21.01亿元,而此前《招股意向书》中披露的募集资金需求金额则约为4.05亿元,出现较高比例超募。

较高的发行价绝对值,也让一部分股民在申购时不敢参与打新,而且还有部分中签的股民在缴款时选择放弃。发行公告显示,绿通科技的弃购率高达3.75%,是今年以来弃购率最高的新股,均为网上投资者,弃购金额达到8591万元。根据规定,投资者放弃认购股数全部由保荐机构兴业证券包销。

2023年以来,随着市场的整体回暖,新股市场也一片大好。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2023年以来上市的40只新股(包含沪深交易所及北交所),无一在上市首日收盘时破发。即便个别新股在上市当天盘中短暂破发,也在当日收盘收红。

在打新收益方面,今年以来的新股市场也十分亮眼。

以科创板及创业板的新股为例,年内两个板块合计15只新股上市,有6只新股在上市首日涨幅超过100%。单签盈利方面,按照上市首日收盘价计算,有6只新股中一签可赚超万元,分别为裕太微-U、英方软件、阿莱德、湖南裕能、中润光学、龙迅股份。

2月10日上市的科创板新股裕太微,是不折不扣的大“肉签”。其发行价为92元/股,上市首日大涨152.70%,打新中一签(即500股),当日收盘浮盈可达7.024万元。若在盘中以最高价成交,中一签最高盈利更是高达8.8万元。

主板方面,年内上市的11只主板新股中,也无一破发,均录得1个或以上一字涨停板,扬州金泉及信达证券更是揽获6个一字板。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全面注册制落地,将为打新市场的生态带来一定变化。

国泰基金预计,全面实施注册制之后,大概率新股破发率有所提升,对投资者的新股投资定价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资金会更加理性,会主动甄别公司基本面好坏和估值高低。这将更加考验机构投资者定价能力,将显著获取深度研究的超额收益。

还有一些机构人士提醒,主板新股连续“一字板”及无脑打新时代将结束。

民生证券副总裁王学春指出,全面注册制下,主板股票的发行价格交由市场决策,23倍发行市盈率限制将被打破,让发行价格能反映发行人的价值;对于申报主板的发行人来讲,能够同科创板和创业板的企业一样,享受到同等的定价估值提升待遇,优质的公司能募集到更多的资金。

粤开证券投行资本市场部副总经理雷阳认为,发行人估值的提升对应着投资人盈利空间的压缩。过往配置型打新投资者将改变传统的新股申购策略,从泛泛盲打转向有取有舍,研究和价值挖掘的重要性将重新回归。

校对:苏焕文

三高发行重现新股不断破发机构别拿基民的钱不当一回事

上市新股破发不断,而且部分个股破发幅度很深,说明掌控着定价权的部分机构定价模型存在问题或者是询价定价过程盲目乐观,上市以后面对疲软市场,不得不割肉离场,严重损害了相关基民利益。

注册制下,虽然新股破发不是稀奇事,甚至被某些专家认为是注册制改革的胜利,但是新股破发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某些专家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没有从投资者角度看问题,从来不会为投资者着想。注册制不代表新股就一定要破发,只有机构能够更加理性报价,新股破发概率和破发幅度就会大幅降低,新股定价不能总是寄望于市场疯狂炒新带来的新股溢价,而是要根据同行业上市公司估值水平和上市公司业内地位综合定价,尽可能的为新股上市以后股价上涨预留一定的空间,如果稍低于同行业上市公司,那么即使破发也不至于引发市场声讨。可是现在新股定价逻辑紊乱,远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估值水平俯拾皆是,资金超募十分普遍。

前段时间流行一个段子,上市公司不想要那么多的钱,可是机构不同意,硬是要给十倍的钱,虽然这一家新股上市没有破发,但疯狂定价给新股破发埋下了隐忧,一些亏损严重的上市公司也已百元股价发行,结果就是深度破发,新股原来是无风险收益,现在打新打新成为了刀口舔血,中签如同中刀,这不是上市公司逼迫具有定价权的机构给出高溢价发行,而是部分机构盲目乐观给出了极高股价。

迈威生物的发行价为34.80元/股,开盘1秒破发,大跌8%,随后盘中走低,最低跌到23.98元,相比于发行价下跌10.82元,最深破发率达到31%,意味着最大亏损达到5000元以上,按照收盘价24.5元计算,破发率也高达29.6%,亏损5000余元,因为发行价绝对值不高,只有34.8元,尽管破发比较深,亏损绝对值并不大,但是有的新股过百元,中签亏损绝对金额就很大了,有的新股一签亏损超过2万元,这是非常痛心的事情。为什么机构们询价的时候,信心满满,给出高价,可是上市交易的时候,却止损离场,不得不承认当初定价的非理性,其中有什么样的纠结在内?一家股票仅仅就是隔了几天,缘何机构态度迥异,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机构是掌控着新股发行定价权的,但是机构管理的资金并不是个人资金,而是投资者的资金,像公募作为最有定价权的机构,资金属于全体基民所有,或许在某些机构管理人看来,反正不是自己的钱,定价的时候也就不怎么在意亏不亏钱,反正只要中签就行,甚至也不排除极少数机构定价过程不是那么的光明磊落,机构作为基民的理财专家,理应从基民利益最大化出发,要尽可能的保证中签的新股为基民带来最大化收益,而不是心血来潮,对新股价格无休止的拔高,造成上市抛售就是亏损,这是对基民很不负责任的态度。

我一直认为,新股定价事关上市公司、中介机构、投资者利益,作为掌握着定价权的机构,对新股定价需要更加的理性,超越同行业上市公司估值是很不理智的,即使上市首日不破发,未来也可能会破发,新股定价低于同行业上市公司才是更加理性的询价态度。

机构是替人理财,首先就是给投资者赚钱,其他都是次要的。不能为基民赚钱的机构,最终会被基民抛弃。

新股刚上市就破发!我们还能继续打新么?

昨天A股有一只新股刚上市就破发了,这也是资本市场难得一见的现象。

 

因为自2014年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以来,新股上市首日从未出现过破发,而本次浙商银行的破发也将创造历史,成为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以后首支上市即破发的新股。

 

作为A股第5家A+H上市股份行、第35家A股上市银行,浙商银行可是顶着各种光环的一支新股,而此次浙商银行登陆上交所也意味着时隔9年之后,A股再次迎来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不过上市首日就破发的行情,也让投资者们担心其未来的发展走势。

 

 

11月26日,浙商银行首日上市,开盘4.95元,比发行价高1分钱,但是却在上市10秒股价就快速跳水破发至4.88元,随后又直线拉升至触发临停价5.45元。

截至收盘,浙商银行仅涨0.61%,收报每股4.97元,总市值1057亿元。

 

新股上市首日即破发的情况,还得追溯到2012年,那时的新股海欣食品,上市当天开盘即破发,下跌0.34%,收盘下跌8.28%。

 

算起来,这也是投资者们近七年多来首只打新亏钱的公司了,打新稳赚的定律再次出现特例。

还值得一提的是,浙商银行A股股东户数超过136万户。显然,这样的市场表现也让股东们非常失望。

 

其实在上市前,市场已经对浙商银行的股价有所担忧了。

部分原因是此前渝农商行的破发的影响,因为政策的原因,银行股一直以来也不是散户们青睐的对象。

而且在此前的申购阶段也出现了大面积弃购的情况,显然投资者们对这只股的信心也不太足。

 

 

值得注意的是,近段时间,新股破发的情况频频出现,也引起了市场的关注。

 

11月6日,上市第二天的久日新材出现了盘中破发,创出了A股此前快速破发的记录。

也在同一天,另一只新股昊海生科也在上市第六天出现破发。

除此之外,渝农商行也在上市随后几天跌破发行价,打破了投资者对新股赚钱的乐观预期。

 

随着A股的扩容和市场成熟度的提高,打新稳赚的定律慢慢被打破,对于打新投资者而言,参与新股的难度越来越大了。

 

那么,我们还能打新吗?

 

首先,我们要了解清楚,打新股的赚钱逻辑。在之前,新股申购应该说是炒股中唯一“稳赚不赔”的投资策略了。

因为你中的每一支新股,都相当于以发行价格,买到了即将上市公司的股票。

 

而且因为监管机构对新股发行市盈率的限制,企业往往会用较低的发行价换取发行后股价上涨,所以首日上市的股票总是会往上走的,在新股信用申购制度下,新股首日平均涨幅为48.63%。

 

但是现在资本市场行情,也让打新股赚钱的效应出现下降,风险也越来越大了。

对于我们投资者来说,要摆正好心态,合理预期中签收益率,不能指望新股上市后都出现暴涨。

 

要懂得判断公司的投资价值,避免盲目投资带来风险。如果机构投资者网下申购参与大幅减少,则意味着更多的机构不看好,新股上市后破发风险较高。

 

当然,对于打新股我们还是要积极参与,只是要加倍小心,不要踩雷。

✪骗子要来冲业绩了,这些骗*别再上当了!

✪父母做对这件事,孩子再也不乱花钱……

✪拯救你的破产之路,从断舍离式省钱开始

✪狂热之后又掀起“退货潮”,那些维权姿势你懂么?

新股频频破发,PreIPO投资还能赚钱吗?

10年投资从业,募投管退创都跑过龙套,有上市有并购有转让有死亡;懂半分创业,一分投资,二分投后,三分退出,略懂一点S基金;聊投资,说创业,论退出,做对LP负责的投资人。新书下载知识星球:https://t.zsxq.com/I2J2rbI

最近市场一系列新股破发引起了大家的普遍关注,让大家感觉到寒风习习。再加上国际*势、宏观经济、疫情等各种因素,大家越发觉得资本市场变寒冷了。

一些投资人和LP开始疑问:PreIPO投资还能赚钱吗?

一个需要厘清的问题是,新股破发跟PreIPO投资是否赚钱没有关系。新股破发,那是打新的投资人亏钱了。过往因为A股市场的特殊性,打新就是稳赚,所以大家觉得打新理所当然就得赚钱。这个想法本身就是错误的。未来,新股发行定价越来越市场化,亏钱赚钱都是有可能的。

笔者向来认为,作为投资人不要受媒体的影响,不要受市场情绪的影响,要独立思考与判断,一切要基于事实和数据说话。

为了弄清楚PreIPO投资策略是否还能赚钱,笔者将最近几家公司的历史融资情况进行了分析。

本次分析选取了几家公司:

瑞德智能:创业板,主营业务是做家电控制器、智能家居、智能照明的,算是一个高端制造业,谈不上多高技术含量;

斯瑞新材:科创板,主营业务是做铜合金材料,这个大家一听以为没啥技术含量,实际上还是有壁垒有技术的;

唯捷创芯:科创板,射频功率器件,属于国内绝对龙头,技术含量很高;

普源精电:科创板,测试测量设备,有一些技术含量但也不会太高;

海创*业:科创板,癌症和代谢疾病的新*研发,技术含量高。

这几家公司有一定典型性,瑞德智能、斯瑞新材、普源精电实际上更多可以划分为高端制造领域,相对传统一些;唯捷创芯和海创*业则属于创新公司,尤其海创*业还没有收入。

下面来看这几家的投资人的投资和收益分析。

1. 瑞德智能

2020年3月和4月分别引入两轮投资人,该两轮投资人相对ipo发行价回报为2倍和1.26倍(扣除本金),相对于首日收盘价,回报更高。

作为2020年投资,2022年上市,两年投资的项目,基本实现了1年一倍的回报。收益率还算可以的。

看其投资价格,相对于2019年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的P/E分别为15.7倍和22.6倍,P/E倍数相对合理。

2. 斯瑞新材

兴富创投于2017年1月投资斯瑞新材,相较IPO发行价,回报倍数为5.9倍;

2020年唐兴投资按照接近40倍P/E投资,依然在ipo时获得了1.29倍的回报。这个P/E算是很高了,但依然能获得1倍以上的回报,在于一是目前公司P/E是80倍左右,二是2021年公司利润6128万,相对2020年的5203万增长了20%。所以可以看到唐兴投资主要赚的是一二级市场估值差价。

3. 普源精电

2020年6月,元禾重元和招银现代等投资机构按照40.25元/股投资了普源精电,相比IPO发行价赚了51%,但相比首日收盘价已经出现浮亏;

2020年12月,高瓴耀恒按照43.74元/股投资普源精电,相较首日发行价亏损约10%;

4. 唯捷创芯

唯捷创芯的破发特别受到市场的关注,这是因为唯捷创芯其实是大家公认的芯片行业好公司。

还是那句话,唯捷创芯破发不等于之前投唯捷创芯的投资人亏钱了。

可以看到,按照首日收盘价,最后一轮投资人稳懋开曼还赚了28%,毕竟去年5月才投资;而华为哈勃、小米、vivo、oppo等2020年12月进入的产业投资人则赚了13.8倍,2020年1月进入的联发科则赚了18倍;早期进入的泰达、天创、华芯则获得了4倍左右回报。

5. 海创股份

海创*业最后三轮投资人都出现了浮亏。可以看到最后一轮投资人亏了53%左右,倒数第二轮投资人亏了20%左右。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到,尽管新股发行不断破发,但preipo投资却有赚有赔。

赚钱的投资有几个特点:

-公司行业地位还是稳定的,竞争优势明显的;

-财务数据表现还可以的,尤其是那些盈利能力比较好的;

-投资时估值还算合理的。

而亏钱的一个最核心原因就是投的时候估值太高了。

笔者在之前一篇文章《从LP投资的第一性原理看一级市场投资估值》中(请参看笔者新书《投的好,更要退的好》)中分析到,在各种理想假设下(50%的IPO成功率、每个项目投资金额基本相同),只有达到年利润增长率30%、PE倍数存在一倍价差的条件,才能实现基金IRR达到15%的基本目标。

以唐兴资本投资斯瑞新材为例,40倍PE投资不可谓不贵,但由于一二级市场存在1倍价差,公司有20%的增长,所以还是获得了1.2倍收益。

同样,瑞德智能的投资,目前瑞德智能二级市场P/E是34倍左右,21年利润相比20年增长了10.5%,同样保持了1倍价差及一定的增长速度,所以最后两笔投资才有1倍以上回报。

而相比海创股份的投资,由于公司尚未形成任何营收,所以估值更多是缺乏依据的,很容易变成公司漫天要价,机构哄抬价格,最后大家都血流成河。

总而言之,尽管新股破发越来越严重,但并不意味着preipo投资策略就完全失效了。不应一棒子打死preipo投资,还是应该具体案例具体分析。

当然,对于pre ipo投资来说,遵循市场的客观规律,严格控制风险,严控价格底线,克制敬畏,不盲从、不哄抬、不过于乐观,才能赚到最后的甜头。

而那些靠概念吹泡泡,没业绩成长没竞争优势,价格又特别高的项目投资,迟早会面临泡沫破灭后亏钱流血的后果。

敬畏市场,敬畏风险,做一个为LP负责的投资人是为长久之计。

202240U40优秀青年投资人榜单评选正式开启

母基金研究中心2021年度榜单隆重揭晓

致敬铿锵玫瑰!母基金研究中心2022优秀女性投资人榜单重磅揭晓

请问新股中签就一定赚钱吗?

新股中签在不同时期,收益是不同的。大面积破发的时候也有,一开盘就破发10%乃至更高。2014年以来的新股,申购中签的确实大赚。  按照交易所的规则,将公布中签率,并根据总配号,由主承销商主持摇号抽签,确认摇号中签结果,并于摇号抽签后的第一个交易日(T+4日)在指定媒体上公布中签结果。在我国,每一个中签号可以认购1000股(沪市)或500股(深市)新股。  中签率就好比是彩票的中奖率一样  由于申购新股的人和钱比较多,但是发行的额度有限,又不可能做到人手一股,因为是按照每1000股来申购的,所以每1000股为一个申购单位并会获得一个申购配号,然后会来一个抽号,投资人对照号码,有的则为中签,没有的就没中。用可发行的额度/总申购金额,就会得到该新股发行的中签率了。中签率越低中签的可能性就越小。  基金跟新股有所不同,新基金发行可以做到人人有份。中签率的计算方法同上,假设中签率为10%,那么你投资10000,就会有1000可以成功购买到该基金,依次类推。  随着新股发行的重新启动,市场资金逐渐涌向一级市场参与无风险套利并获取丰厚收益。但是,伴随着市场资金的不断增加,中小投资者的新股中签率逐渐下降,投资收益率明显降低。中小投资者如何提高新股中签率和投资收益水平呢?积极参与机构集合计划产品,分享网下申购机会是唯一的途径。  网上定价发行是指发行中通过交易所交易系统采用资金申购方式向投资者定价发行股票。网下配售是指发行中在网下向询价对象采用累计投标询价方式配售股票。通过新股网上网下中签率比较可看出,通过网下配售最高可以提高12倍新股中签率,平均中签率可提高5倍左右。

比亚迪A股濒临破发边缘A股将向H股看齐?

头顶着“新能源汽车第一股”光环于今年6月登陆A股的比亚迪,上市后的表现却远低于外界预期。本周该股创下20.50元的上市新低,距18元的发行价仅剩约15%的空间。此情此景令人喟叹。A股市场对比亚迪情结深重,若无“股神”巴菲特2008年9月末斥资入股该公司,A股不会这么早就发掘出新能源汽车概念,并在之后两年里,将锂电池演绎成至今都极具市场号召力的题材。科力远、**矿业、成飞集成、多氟多、天齐锂业,这些被资金挖掘出的产业链上的个股在不同时期展现出的赚钱效应有目共睹。  尽管现价已较上市以来的高点跌去40%,比亚迪A股对H股的溢价仍然高达八成。业内研究员认为,H股将进一步拉低A股估值,目前A股上市车企动态估值不足比亚迪的1/10。  股价创上市新低抄底资金割肉出*作为新能源汽车概念龙头的比亚迪(002594,收盘价20.79元),在本周盘中创出了上市以来新低20.50元。至本周五(9月16日),最新收盘价20.79元,这个价格较其35.33元的历史最高价已跌去四成。尤其是8月中旬开始的新一轮下跌,一个月来跌幅已在30%左右,目前还看不到有任何止跌企稳的迹象。  称得上“锂电池效应”发端者的比亚迪,回归A股后股价表现令外界大失所望:除去刚上市前4个交易日进场并及时卖出的资金以外,在之后追高或者试图抄底的资金几乎悉数被套牢。  7月13日,在A股的第11个交易日,比亚迪正式挂牌上市后第二份正式公告即放出重磅利空,中报业绩同比预减约九成!实打实的业绩面前,公司头顶上“新能源汽车第一股”的光环迅速褪色,上市4日大涨40%的浮华也由此散去。之后间或出现的小幅反弹也迅速溃散,股价几乎毫无抵抗力,一路走低。尤其是8月中旬半年报发布后股价至今跌跌不休,本周更是一举击破上市首日22元的开盘价,盘中创下20.50元的上市新低。  这般光景下,偏爱炒新的资金在比亚迪上并未获得施展拳脚的空间。事实上,早在上市初期,关于比亚迪,就上演过游资割肉“秀”。7月13日,上市后第10个交易日,比亚迪继续下跌,比对交易所披露的盘后数据可发现,当天该股卖出前五,均系此前或追高或意图在低位介入搏反弹的资金,当然,结果无一不是割肉止损:13日卖出第一和卖出第三的两家营业部均是在前一个交易日上榜,就卖出金额看,应是将12日买入筹码全数沽出;另外三个营业部“潜伏”时间更长,介入时间7月6日和8日两天比亚迪股价还处于高位,相信损失更为惨重。  AH股溢价率81%“估值洼地”尚未形成  尽管股价已从最高处跌去四成多,在信奉价值投资理论的投资人眼中,当前比亚迪A股股价仍然偏贵:截至9月16日收盘,比亚迪H股报收于13.98港元,A股对H股的溢价率高达81.4%。  比亚迪这项指标,在目前全部69只“A+H”股股票中不算最高;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最新收盘价计算,当中已有9只个股出现了AH股价倒挂,比亚迪不在此列。  与过去几次类似,目前AH股价倒挂的仍然以金融股为主,9只个股中就包括建设银行、农业银行、招商银行、中国太保、中国平安4只金融股。按照过往经验,AH股价倒挂通常被市场视为该股A股已相对低估,往往预示着新一轮投资机会正在酝酿中的信号。以中兴通讯为例,因中报业绩不佳而破位下跌的该股,随着AH两地价格趋近,本周收出4连阳,小幅向上反弹5.61%,跑赢大盘。  至于比亚迪,目前还没有进入市场期望中的估值洼地。9月16日,辉立证券研究员张晶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就表示,港股市场对比亚迪的热情已大大降低,该股在证券市场上表现的高峰期可以说已宣告结束。  造成当前*面的原因,张晶表示,根源还是在公司基本面不佳,半年报业绩大幅下滑、三季报业绩继续大幅预减,都令偏重价值投资的港股投资者对该股心生回避;再加上今年我国汽车行业整体增速放缓,以及比亚迪自身近况不及同行,令市场继续看淡该股前景。张晶告诉记者,外资投行方面对比亚迪均不看好,近期相继下调目标价或业绩预期。  最新一份国外大行研报就来自高盛。9月16日香港市场传来信息,高盛将比亚迪列入确信沽出名单,目标价由此前的14.4港元元调降至12.57元。高盛给出的理由是,后续若政策层面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如提高节能汽车补贴门槛,将对公司现有主力车型、传统燃油汽车F3的销售不利;此外,新推出的车型销售定价和利润相对较低,公司目前动态估值在汽车股中最高。  港股市场对比亚迪的看淡,从该股AH股溢价率的变动上可窥一斑。早前,比亚迪这项指标多维持在50%上下,但中报发布后,H股跌速超过A股,整个8月比亚迪港股月跌幅高达36%,同期A股的跌幅为12%。导致比亚迪AH股溢价率上升的并非A股反弹,而是H股持续大跌。  张晶表示,A股和港股市场虽然投资风格、市场环境等都大不相同,是相对独立运行的两个市场,但在当前弱市下,H股持续走弱势必会影响A股表现。大同证券投资顾问刘云峰也认为,AH股联动下,比亚迪A股后市将受到H股的拖累。  股价濒临破发打新机构或亏损  目前摆在比亚迪面前更为现实的问题是,当前股价距离“破发”仅有一步之遥。以最新收盘价计算,该股较18元的发行价只有15%的空间。  随着七八月份短暂的新股“蜜月期”宣告结束,如今的市场对比亚迪是否会破发的疑问已越来越少。大同证券投资顾问刘云峰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比亚迪上市初期能有抢眼表现,是因为其发行定价在当时不算高,为18元,发行市盈率20倍,无论是发行价绝对值还是估值水平,在同期新股中都相对偏低,6月份新股发行市盈率多在25~30倍的区间;再加上公司是新能源汽车概念股龙头,市场偏好也在意料之中。  “不过目前大市环境较6月时明显恶化,概念炒作的风险就浮现出来了。”刘云峰说。进入9月份,新股市场再度降温,9月9日挂牌的蒙发利在当天收盘价较发行价下跌11.92%,结束了7月以来的新股首日不败金身。9月16日,隆华传热也在上市首日宣告破发。  “破发”阴云笼罩下,当初参与比亚迪打新的机构面临着亏损风险。比亚迪1500万股机构配售股在本月30日之后就将结束3个月的限售期,目前这1500万股限售股持有在11家机构投资者手中,当中包括国都证券自营盘、名为国都1号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此外还有泰康人寿5只保险产品和建设银行企业年金计划,以及兴全趋势投资、兴全可转债、兴全有机增长3只公募基金。  “就基本面上,无论是行业还是公司,都还没看到能扭转当前股价低迷走势的因素出现。”刘云峰说。继中报业绩同比大降之后,比亚迪预计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将继续大幅下滑,较上年同期的下降幅度在85%~95%之间;而A股市场上该股动态市盈率高达88.9倍,同行业可比公司上海汽车、长安汽车(微博)等上市车企的动态估值早已降至个位数。  华宝证券研究员陈亮表示,汽车业务占据了比亚迪营收的半壁江山,因此行业整体走弱对公司业绩影响巨大;加上比亚迪汽车(微博)产品线相对单一,车型较少且较大依赖于F3这一款车,产品售价在行业中偏低,因此整体销售状况在下半年虽然会略有好转,但今年全年业绩下滑已成定*。

申购到新发行的股票一定赚钱吗?

一般是但也有以外!

文章推荐:

新股破发机构能赚钱吗(如果一个公司的股票跌破

237欧元等于多少人民币(一欧元等于多少人民币?

澳元兑人民币即时行情(澳洲佳来周三速递:刚刚

600218股票调整到位了么(我想应聘去全柴动力单位

蚂蚁金服上市申购时间(新股发行当天的申购时间

证卷账户怎么开户(如何注销股票帐户,重新开户

每天喝蜂蜜生姜水有什么好处(长期喝蜂蜜生姜水

东吴动力基金属于什么类型(1601来自19南方中证

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