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晨会聚焦23062 晨会提要 【宏观与策略】 宏观周报:宏观经济宏观周报-国信宏观扩散指数继续上升 宏观周报:货币政策与流动性观察-不必对5月金融数据过于悲观 固定收益快评:可交换私募
晨会聚焦23062
晨会提要
【宏观与策略】
宏观周报:宏观经济宏观周报-国信宏观扩散指数继续上升
宏观周报:货币政策与流动性观察-不必对5月金融数据过于悲观
固定收益快评:可交换私募债跟踪-私募EB每周跟踪
【行业与公司】
传媒行业快评:AIGC系列研究-JasperAI引领内容生产新范式,关注AIGC时代媒体及及营销产业机遇
纺织服装双周报(2310期):看好成长期品牌公司,关注制造超跌反弹机遇
汽车行业专题: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四)-2023年4月L2级及以上渗透率同比提升6pct,小鹏城市NGP在北京开放
非金属建材周报(23年第24周):逆周期调节加码,稳增长信号持续增强
农业行业周报:农产品研究跟踪系列报告(70)-本周全国生猪均价环比上涨1.04%,仔猪均价环比下跌8.71%
通信行业快评:光芯片行业点评-高速光模块需求加速释放,国内光芯片迎新机遇
家电行业周报(23年第24周):5月家电出口冰洗表现较好,湖北发布3亿家电消费券
电子行业专题:存储专题-AI发展驱动HBM高带宽存储器放量
电子行业周报:短期景气复苏”与“中期AI创新成长”的逻辑共振正强化
建筑行业周观点:5月基建投资下滑,开工进度有所回暖
房地产行业周观点:复苏趋弱,期待政策
金属与金属材料行业快评:云南电解铝复产对平衡表的影响-供给冲击有限,长短期过剩压力都不大
昆仑万维(300418.SZ)公司快评:收购奇点智源夯实底座,持续看好AIGC时代成长机遇
卫星化学(002648.SZ)公司快评:布*高端新材料,竞争力稳步提升
金融工程
金融工程周报:ETF周报-上周5G主题ETF领涨9.43%,证券主题ETF净申购13亿元
金融工程日报:AI概念活跃,市场成交连续4日破万亿
宏观与策略
宏观周报:宏观经济宏观周报-国信宏观扩散指数继续上升
国信宏观扩散指数继续上升。本周国信高频宏观扩散指数A维持正值,指数B继续回升。从分项来看,本周房地产领域景气向好,投资领域景气有所回落,消费领域景气变化不大。从季节性比较来看,本周指数B标准化后小幅回升,而历史平均值指向继续回落,本周指数B表现优于历史平均水平,或表明国内经济景气有所回暖。
2023年6月16日当周,国信高频宏观扩散指数A为0.1,指数B录得105.1,指数C录得-3.7%(+0pct.)。消费相关分项中,PTA产量较上周上行,全钢胎开工率较上周下行,本周国内消费景气变化不大;投资相关分项中,焦化企业开工率较上周上行,螺纹钢产量、水泥价格较上周下行,本周国内投资景气有所回落;房地产相关分项中,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建材综合指数均较上周上行,国内房地产领域景气向好。
周度价格高频跟踪方面:
(1)本周食品价格上涨,非食品价格下跌。2023年6月食价格格环比或高于季节性水平,非食品价格环比或低于季节性水平。预计6月CPI食品、非食品环比均约为零,CPI整体环比亦约为零,6月CPI同比或持平上月的0.2%。
(2)4月以来国内经济增长景气持续下行,需求不振拖累国内生产资料价格。5月上旬、中旬、下旬国内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下跌,给6月带来负的月内翘尾影响;6月上旬国内生产资料价格继续下跌。预计2023年6月国内PPI环比维持负值,PPI同比或继续回落至-5.0%左右。
风险提示:政策刺激力度减弱,经济增速下滑。
证券分析师:李智能(S0980516060001);
董德志(S0980513100001);
宏观周报:货币政策与流动性观察-不必对5月金融数据过于悲观
不必对5月金融数据过于悲观
5月我国新增社融1.56万亿(预期1.99万亿),新增人民币贷款1.36万亿(预期1.45万亿)。M2同比增长11.6%,同样低于预期(12.1%)。
我们认为,尽管5月数据总体延续了二季度以来的疲弱表现,但不必对5月金融数据呈现出的信息过于悲观:
一是当前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依然不足,但5月相较4月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近几年(除2022年)的季节性,指向经济已出现边际企稳信号。
二是从结构看,社融同比少增近1.3万亿,拖累主要来自信贷(同比-5300亿元)和**债券融资(同比-5011亿元)。但:(1)信贷的高基数主要来自去年同期的大规模票据融资,剔除票据后的信贷同比多增1409亿元,企业中长贷和居民贷款均实现正增长;(2)**融资仍保持较快节奏,去年5、6两月的发行高峰对今年同比数据形成了压制。
三是尽管社融与货币增速绝对值出现下降,但社融-M2与M2-M1剪刀差均出现持续修复,指向资金“淤积”情况持续改善,年初“前置”投放的资金正在逐步消化。
前瞻地看,我们认为本轮“稳增长”政策力度不宜低估,三季度金融数据有望温和修复。本次降息中,OMO罕见地提前于MLF降息(上次为2020年一季度疫情爆发初期),指向政策层面判断逆周期加码的必要性和紧迫度已经较高。结合以往经验,期待以降息为起点的“稳增长”政策组合拳在三季度发力起效。
风险提示:需求改善不及预期,海外经济进入衰退。
证券分析师:董德志(S0980513100001);
联系人:田地;
固定收益快评:可交换私募债跟踪-私募EB每周跟踪
我们定期梳理从公开渠道可获得的最新的可交换私募债(私募EB)项目情况,对私募可交换债项目做基本要素跟踪,私募发行条款发行过程可能有更改,请以最终募集说明书为准,发行进度请与相关主承销商咨询。
本周新增项目信息(部分项目因合规原因未予列示):
1.明阳新能源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023年面向专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项目获交易所反馈,拟发行规模为15亿元,正股为明阳智能(601615.SH),主承销商为申万宏源证券,交易所反馈日期为2023年6月16日。
2.万泽集团有限公司2023年面向专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项目获交易所受理,拟发行规模为7亿元,正股为万泽股份(000534.SZ),主承销商为红塔证券,交易所反馈日期为2023年6月13日。
3.京山京源科技投资有限公司2023年面向专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获交易所受理,拟发行规模为2亿元,正股为京山轻机(000821.SZ),主承销商为万和证券,交易所反馈日期为2023年6月13日。
风险提示
项目获批进度不及预期,经济增速下滑。
证券分析师:王艺熹(S0980522100006);
董德志(S0980513100001);
联系人:吴越;
行业与公司
传媒行业快评:AIGC系列研究-JasperAI引领内容生产新范式,关注AIGC时代媒体及及营销产业机遇
Jasper成立于2021年,是一家基于AIGC技术专注于营销领域内容创作的公司,2022年10月获得了1.25亿美元的A轮融资,估值15亿美元,现已成为美国发展最快的私营企业之一。
•国信传媒观点:1)Jasper旗下主要产品JasperAI是一种内容写作工具,它可以帮助用户总结长篇内容、利用AI生成100%原创内容,还可以修改内容或改造旧内容;与同类产品的差异之处主要在于深度的内容营销用例以及庞大的用户社区,能够在简化用户的工作流程的同时,并持续创造价值;应用场景上,从内容营销到自媒体,均可以大幅度实现降本增效、提升效率;2)JasperAI采取按月付费的模式,分为“个人”(49美元/月)、“团队”(129美元/月)和“企业”(定制化报价)三档,截至2022年12月已有包括airbnb、volvo等头部客户在内的10万付费用户;3)从Jasper的成长范式可以看到,AIGC+内容生产输出,一方面有望实现在营销、媒体等场景的内容生产降本增效,另一方面从商业模式上也有望构建起基于AIGC的类SaaS服务;4)参考Jasper的表现,建议关注积极拥抱AIGC、具备相关落地场景并有望率先推出相关产品应用的标的:浙数文化(成立传播大脑推出媒体行业专业大模型和相关产品)、蓝色光标(国内及出海领先营销企业,与头部科技公司合作布*AIGC营销落地)、天下秀(已经推出AIGC内容生成产品灵感岛)、视觉中国(下游需求主要为内容传播场景且已经推出相关AIGC产品)、天娱数科、引力传媒等;4)风险提示:应用落地不及预期;监管政策风险;技术进步低于预期的风险。
证券分析师:张衡(S0980517060002);
纺织服装双周报(2310期):看好成长期品牌公司,关注制造超跌反弹机遇
行情回顾:6月至今,上证指数上涨0.8%,申万纺织服饰指数上升1.6%,其中纺织制造上升4.1%,服装家纺上升0.0%;恒生指数上升6.4%,纺织服装HK(中信)指数上升8%。A股纺服板块涨幅前五的公司分别为新澳股份、华利集团、*ST贵人、金发拉比、柏堡龙。港股纺服板块涨幅前五的公司分别为力世纪、申洲国际、安宁控股、滔搏、波司登。
近期复盘和观点:1、品牌服饰:1)行业方面,5月鞋服社零同增18%,延续消费大类强α表现,3-5月同比2021年-1%~+3%。2)个股方面,①港股运动品牌:此前在市场对经济预期转悲观、市场系统性风险影响下,距上轮高点回调较多,安踏/李宁/特步/波司登当前2023年PE估值分别为24/24/19/13x,与去年悲观时期最低估值接近,但基本面稳健,近期股价超跌后小幅上涨,后续有望延续反弹。②A股品牌服饰:5月下旬至今在增长降速影响下,板块出现小幅回调。A股品牌服饰仍然兼具基本面稳健和估值性价比,尤其男装赛道品牌短期维持高景气,中长期竞争力提升。2、纺织制造:1)行业方面,5月中国和越南纺织出口、代工台企营收负增长、外棉价格低位徘徊,反映外需仍有压力;3-6月盛泽织机开机率同比增长且增幅扩大、内棉价格小幅反弹反映内需景气度改善。2)个股方面,由于当前国内外品牌商去库顺利库存高点已过,中长期订单确定性高的代工龙头华利集团、申洲国际首先迎来超跌反弹,上游材料制造商台华新材、伟星股份、新澳股份等股价小幅上涨。
投资建议:重点推荐零售增长高景气度、低估值运动品牌,以及超跌反弹的制造代工标的。1、品牌服饰重点推荐:①港股,流水增长稳健、折扣良性的低估值优质品牌服饰李宁、安踏体育、特步国际、滔搏、波司登。②A股,基本面良好且处于成长期、估值性价比较高的比音勒芬、报喜鸟。2、纺织制造重点推荐:短期客户去库顺利,当前股价具有高安全边际的运动代工龙头申洲国际、华利集团,当前股价对应2024年PE仅17、15x,处于历史估值区间底部,下半年和明年外需回暖的预期及订单恢复增长的兑现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机遇。同时看好产业链上游订单先行回暖、中期成长弹性大、前期超跌后兼具估值性价比和安全边际的细分赛道隐形冠军台华新材、伟星股份。
风险提示:1.疫情反复;2.竞争恶化;3.原材料价格波动;4.系统性风险。
证券分析师:丁诗洁(S0980520040004);
联系人:关竣尹;
汽车行业专题: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四)-2023年4月L2级及以上渗透率同比提升6pct,小鹏城市NGP在北京开放
从数据流的角度把握汽车智能化核心要素。当前的汽车智能化围绕数据流进行演进,数据流从获取、储存、输送、计算再应用到车端实现智能驾驶、应用到人端通过视听触等五感进行交互。
行业新闻:1)理想家庭科技日发布会,发布不依赖高精度地图的智能驾驶ADMax3.0系统(引入NPN和TIN的增强BEV大模型),智能座舱方面自研了认知大模型MindGPT(多模态感知和交互);2)华为余承东:中国L3自动驾驶标准预计六月底出台;3)马斯克:特斯拉FSD将迎来“ChatGPT”时刻;4)小鹏汽车城市NGP在北京正式开放。
智能驾驶:标配L2级及以上功能的乘用车渗透率4月同比+6pct。根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2023年4月,乘用车行业L2级及以上渗透率为34%,新势力品牌L2级及以上渗透率基本在70%以上,头部自主品牌(比亚迪、长城汽车、广汽乘用车等)L2级及以上渗透率在30%以上,领先合资品牌(大多在30%以下)。1)传感器:渗透率角度,前视摄像头、前向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4月的渗透率分别为50.9%、49.1%、1.5%,同比分别变动+8、+6、+1pct,环比分别变动+0、+0、+0pct。竞争格*角度,乘用车激光雷达代表性玩家有禾赛科技、Innovusion、华为、速腾聚创等。2)域控制器:2023年4月,乘用车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渗透率为7.0%,同比+3.7pct,环比-1.8pct,代表性供应商有德赛西威、安波福等。
智能座舱:大屏化产品、HUD、座舱域控制器等单品渗透率持续提升,本土企业崛起。从渗透率看,10寸以上中控屏、10寸以上液晶仪表、HUD、智能座舱域控制器4月渗透率分别为67.8%、42.5%、10.5%、12.2%,同比分别变动+11、+3、+3、+7pct,环比分别变动+0、+1、+1、-2pct。从竞争格*看,中控屏和液晶仪表的代表性玩家为德赛西威、华阳集团,HUD方面华阳集团为自主龙头Tier1,座舱域控制器方面本土代表性供应商含德赛西威、华阳集团,扬声器、功放方面代表性玩家有上声电子。
智能网联和车身电子:车身域控制器渗透率持续提升。2023年4月,乘用车标配车身域控制器渗透率为17.8%,同比+6.5pct,环比-2.3pct。
投资建议:整车核心推荐比亚迪、小鹏汽车、吉利汽车。零部件基于数据流进行推荐:数据获取环节,推荐德赛西威;数据处理环节,推荐域控制器核心标的德赛西威、科博达、华阳集团、均胜电子;数据应用环节,推荐星宇股份、德赛西威、华阳集团、保隆科技、伯特利、上声电子。
风险提示:汽车供应链紧张风险,销量不及预期风险。
证券分析师:唐旭霞(S0980519080002);
联系人:杨钐;
非金属建材周报(23年第24周):逆周期调节加码,稳增长信号持续增强
稳增长信号增强,未来政策有望加码。6月16日,国常会召开,会议指出,针对经济形势的变化,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增强发展动能,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近期央行行长重提“逆周期调节”,本周央行调降OMO/SLF/MLF利率,稳增长信号增强,政策有望进一步加码。
基建保持稳健增长,竣工端延续修复。今年1-5月广义基建投资同比+9.53%,环比前4月回落0.27pct,在稳增长政策引导下,仍有望保持较强韧性。1-5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7.2%,降幅环比扩大1pct,前5月商品房销售面积/房屋施工面积/新开工面积分别同比-0.9%/-6.2%/-22.6%,降幅分别环比扩大0.5/0.6/1.4pct,房屋竣工面积累计同比+19.6%,增速环比+0.8pct,地产投资端复苏偏弱,新开工意愿不足,在保交楼指引下竣工端改善明显,下半年仍有望继续保持。
地产链头部企业仍是配置重点。当前子行业跟踪及投资建议如下:
水泥:6月中旬,国内水泥市场需求略有提升,但受梅雨季节和下游资金短缺影响,整体市场需求表现依旧疲软,不同地区企业出货率在3-7成水平。近期多地陆续出台夏季错峰措施,如本周重庆宣布7-8月水泥熟料企业执行迎峰度夏电力错峰平均不低于30天,帮助缓解库存压力。全国P.O42.5高标水泥平均价为392.8元/吨,环比下降1.46%。全国水泥库容比为76.0%,环比上升0.2pct,水泥价格在底部继续小幅下探,行业磨底阶段,推荐关注天山股份、海螺水泥、华新水泥、冀东水泥、上峰水泥、万年青、塔牌集团。
玻璃:①浮法玻璃:本周浮法玻璃市场涨跌互现,区域行情存差异。截至6月16日,玻璃现货国内主流市场平均价2035.37元/吨,环比降低1.17%,重点省份库存为3604万重量箱,环比减少115万重量箱(-3.09%)。短期刚需预期改善仍将相对有限,预计价格根据出货情况小幅调整,中长期玻璃行业科技升级依旧是看点,推荐旗滨集团、南玻A。②光伏玻璃:本周国内光伏玻璃市场整体交投淡稳,*部库存小幅增加,硅料价格延续跌势,下游订单需求有限。截至6月16日,3.2mm镀膜主流价格25.83元/平米,环比持平,3.2mm钢化主流价格为26.00元/平米,环比持平;库存天数约25.28天,环比增加5.24%;在产生产线日熔量87730万吨/天,环比持平。
玻纤:①无碱粗纱:本周价格整体呈偏弱走势,下游需求持续疲软,短期预计延续偏弱运行。②电子纱:多数池窑厂产销仍显一般,下游电子布价格低位成交维持,需求支撑仍显平淡,*部厂家新价落实情况一般。下半年基建、风电向好继续提供支撑,汽车继续企稳修复,叠加低基数下出口同比改善,结构性景气依旧可期,龙头企业受益产品结构优势,盈利有望率先回升,推荐中国巨石,中材科技。
其他建材:地产弱复苏进程有所反复的压力下政策预期提升,同时,复苏不及预期进一步加速了供给端出清,竞争格*持续优化,头部企业持续优化收入结构,市占率逆势提升,目前板块估值再次回落至底部区间,短期政策宽松预期下有望迎来估值修复,建议关注优质地产链企业底部配置机会,推荐东方雨虹、科顺股份、三棵树、坚朗五金、伟星新材、兔宝宝、铝模板行业。
风险提示:基建地产运行低于预期;成本上涨超预期;供给超预期
证券分析师:陈颖(S0980518090002);
冯梦琪(S0980521040002);
农业行业周报:农产品研究跟踪系列报告(70)-本周全国生猪均价环比上涨1.04%,仔猪均价环比下跌8.71%
生猪蓄力反转,期待转基因落地。1)生猪:从2023Q1业绩来看,行业维持季节性深度亏损,资产负债表继续恶化,现金继续损耗;考虑到二季度猪价大概率仍维持亏损状态,我们认为生猪养殖距离反转更进一步。左侧关注高质量成长标的,核心推荐养殖三小龙:华统股份、巨星农牧、新五丰;其次,看好养殖四小虎:天康生物、唐人神、金新农、京基智农;另外,右侧配置白马:牧原股份与温氏股份等。2)禽:白鸡一方面受2022年祖代引种收缩传导影响,同时近年白鸡进入家庭消费,消费提振开启独立周期,因此2023年白鸡板块有望开启高景气。黄鸡近期产能继续回落,伴随猪和白鸡景气回升,黄鸡价格再起确定性更高。禽板块核心推荐:益生股份、立华股份、圣农发展等。3)动保:2023年5月,普莱柯、科前生物、生物股份批签发数据分别环比增加31%、26%、10%,中牧股份批签发数据环比减少24%。我们继续看好动保板块贝塔,看好龙头市占率提升。核心推荐:科前生物、回盛生物、国邦医*、中牧股份、普莱柯等。4)饲料及宠物:饲料会向技术服务类企业集中,核心看好海大集团估值与业绩双修复行情。此外2023年宠物板块有望伴随消费回暖迎来较好机会,核心关注:中宠股份、佩蒂股份等。5)肉制品:随着猪价高位回落以及消费回暖,看好双汇发展的业绩上行表现;同时其基金持仓比例处于历史底部,建议关注。6)种植链:虽然种业的周期驱动在边际减弱,但后续转基因商业化落地后,行业将迎来大变革,技术领先企业将迎来成长黄金期。重点推荐:大北农、隆平高科、登海种业。
推荐养殖、后周期、种业三主线。1)生猪推荐:华统股份、新五丰、巨星农牧、天康生物、唐人神、金新农、京基智农、温氏股份、牧原股份等;2)禽推荐:益生股份、立华股份、圣农发展等;建议关注:春雪食品、湘佳股份。3)动保推荐:科前生物、回盛生物、国邦医*、中牧股份、普莱柯等。4)种植链推荐:大北农、隆平高科、登海种业、丰乐种业、荃银高科等。
农产品价格跟踪:
生猪:,6月16日全国仔猪均价30.62元/千克,较上周同期下跌8.71%;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14.52元/千克,较上周同期上涨1.04%。
家禽:6月16日白羽肉鸡价格为8.83元/公斤,较上周同期下跌4.33%;国内活鸡批发均价为23.39元/公斤,相较上周同期上涨6.13%。
大豆:国内大豆现货价格本周维持在高位,6月16日为4774.21元/吨。
玉米:本周玉米收购价维持高位,6月9日为2864元/吨。
风险提示:恶劣天气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不可控动物疫情引发的潜在风险。
证券分析师:鲁家瑞(S0980520110002);
李瑞楠(S0980523030001);
联系人:江海航;
通信行业快评:光芯片行业点评-高速光模块需求加速释放,国内光芯片迎新机遇
5月29日,英伟达发布了全新的GH200GraceHopper超级芯片,该款芯片在算力性能、网络连接方面相较于H100均实现明显提升。应用端:国内已经密集发布了各家大模型,应用落地可期;海外以微软、谷歌为代表的厂商不断扩大AI模型的应用落地场景,6月17日ChatGPT和奔驰达成合作,将在车载端接入chatGPT系统;谷歌的AI生成式功能“HelpMeWrite”已在安卓和iOS上可用。
国信通信观点:我们认为AI技术的突破式进展已经得到全球认可,AI或将改变多行业传统运行模式,在该背景下为了跟上技术迭代,全球科技公司将在AI大模型应用展开军备竞赛,而支撑大模型应用的关键是硬件算力基础设施,包括服务器、交换机、光模块三个大环节。考虑到大模型的需求体现为短时间快速部署特点,对应硬件需求或将实现快速增长,进而带来产业链环节相关机会。
投资建议:以Chatgpt为代表的AI应用正在得到快速发展,并进行着快速迭代,对应算力需求将实现快速增长,同时AI需求下800G光模块需求有望加速释放,从产业链角度,除了光模块环节,上游的关键光芯片环节也将充分受益,虽然高速光芯片仍是海外厂商主导,但在需求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国内厂商的国产替代甚至海外突破的节奏有望明显加快,建议可关注光芯片环节厂商源杰科技(通信与电子联合覆盖)、长光华芯、仕佳光子、光库科技等。
证券分析师:马成龙(S0980518100002);
家电行业周报(23年第24周):5月家电出口冰洗表现较好,湖北发布3亿家电消费券
本周研究跟踪与投资思考:5月家电整体出口额同比增长8%,其中冰洗等表现较好;住宅地产竣工延续恢复性增长趋势;湖北发布3亿元家电消费券。
家电出口持续复苏反弹,冰洗表现较好。5月家电出口额增长8%,洗衣机、冰箱、吸尘器等增长超10%。根据海关总署数据,5月我国家电出口额达524亿元,同比增长8.2%,连续3个月实现正增长,家电出口复苏态势较为明显。分品类看,洗衣机5月出口增长45.8%,冰箱出口增长13.7%,空调增长1.1%,电视机增长6.5%,吸尘器出口增长10.7%,微波炉持平,风扇出口增长9.7%。洗衣机和吸尘器延续前几个月比较好的增长趋势,冰箱的出口实现好转。
住宅地产竣工实现持续修复,新开工及销售有所趋弱。5月住宅地产竣工面积同比增长17%,依然延续恢复态势,但新开工及销售环比表现有所走弱。根据国家统计*的数据,1-5月我国住宅房屋竣工面积2.0亿㎡,同比增长19.0%,预计5月增速为17.2%。1-5月住宅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2.3%,住宅新开工面积同比下滑22.7%,5月表现环比均有所趋弱。在“保交楼”政策的促进下,我国住宅竣工实现良好恢复性增长,但新开工及销售依然处于复苏当中。
湖北发布3亿元家电消费券,家电消费补贴有望大规模展开。为进一步增强家电等大宗消费对消费市场的拉动作用,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换新,引导消费升级,提升生活品质,湖北省2023年“惠购湖北”家电消费券将于6月16日开始发放。消费券包含线上、线下家电消费券两种,线上券投放资金0.5亿元,线下券投放资金2.5亿元。今年以来,北京、南京、上海等地均已出台家电补贴等促消费政策;上周商务部等四部门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工作的通知》,家电消费补贴有望在全国开展,促进家电需求释放。
重点数据跟踪:市场表现:本周家电周相对收益+2.02%。原材料:LME3个月铜、铝价格分别周度环比+2.2%、+0.2%至8573/2269.5美元/吨;上周冷轧价格周环比+0.8%至4562元/吨。集运指数:美西/美东/欧洲线周环比分别+5.56%/+2.40%/-0.84%。海外天然气价格:周环比+11.3%;资金流向:美的/格力/海尔陆股通持股比例周环比变化+0.34%/+0.37%/+0.05%。
核心投资组合建议:白电推荐美的集团、格力电器、海信家电、海尔智家;厨电推荐老板电器、火星人、亿田智能;小家电推荐小熊电器、光峰科技、新宝股份;零部件板块推荐大元泵业;同时建议关注智能家居标的萤石网络。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证券分析师:陈伟奇(S0980520110004);
王兆康(S0980520120004);
邹会阳(S0980523020001);
电子行业专题:存储专题-AI发展驱动HBM高带宽存储器放量
HBM是当前GPU存储单元理想解决方案,AI发展驱动HBM放量。HBM(高带宽存储器,HighBandwidthMemory)是由AMD和SKHynix发起的基于3D堆栈工艺的高性能DRAM,适用于高存储器带宽需求的应用场合。AI大模型的数据计算量激增,需要应用并行处理数据的GPU作为核心处理器,而“内存墙”的存在限制了GPU数据处理能力,HBM突破了内存容量与带宽瓶颈,可以为GPU提供更快的并行数据处理速度,打破“内存墙”对算力提升的桎梏,被视为GPU存储单元理想解决方案,将在AI发展中持续收益。
TSV技术是HBM的核心技术之一,中微公司是TSV设备主要供应商。硅通孔技术(TSV)为连接硅晶圆两面并与硅衬底和其他通孔绝缘的电互连结构,可以穿过硅基板实现硅片内部垂直电互联,是实现2.5D、3D先进封装的关键技术之一,主要用于硅转接板、芯片三维堆叠等方面。中微公司在2010年就推出了首台TSV深孔硅刻蚀设备PrimoTSV®,提供的8英寸和12英寸硅通孔刻蚀设备,均可刻蚀孔径从低至1微米以下到几百微米的孔洞,并具有工艺协调性。
ALD沉积在HBM工艺中不可或缺,雅克科技是ALD前驱体核心供应商,拓荆科技是ALD设备核心供应商。由于ALD设备可以实现高深宽比、极窄沟槽开口的优异台阶覆盖率及精确薄膜厚度控制,在HBM中先进DRAM加工工艺和TSV加工工艺中是必不可少的工艺环节。雅克科技是国内ALD沉积主要材料前驱体供应商,公司前驱体产品供应HBM核心厂商SK海力士,High-K、硅金属前驱体产品覆盖先进1bDRAM、200层以上3DNAND以及3nm先进逻辑电路等。拓荆科技是国内ALD设备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公司PEALD产品用于沉积SiO2、SiN等介质薄膜,在客户端验证顺利;Thermal-ALD产品已完成研发,主要用于沉积Al2O3等金属化合物薄膜。
HBM主要应用2.5D+3D先进集成,IC载板是转接板核心材料。HBM借助TSV技术实现2.5D+3D先进集成,而IC载板是集成电路先进封装环节的关键载体,建立IC芯片与PCB板之间的讯号连接。在目前应用较广的2.5D+3D的先进封装集成电路中,都采用IC载板作为承载芯片的转接板,如AMD2015年推出的RadeonR9FuryXGPU中使用了64nm的TSVIC载板作为转接板,NVIDIA的Pascal100GPU基于台积电16nm工艺技术,连接在台积电64nmCoWoS-2转接板上,然后封装在PCB板上完成搭建。
相关公司:中微公司、雅克科技、拓荆科技、兆易创新、北京君正。
风险提示:HBM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业链相关企业发展进度不及预期。
证券分析师:胡剑(S0980521080001);
胡慧(S0980521080002);
周靖翔(S0980522100001);
李梓澎(S0980522090001);
叶子(S0980522100003);
联系人:詹浏洋、李书颖;
电子行业周报:“短期景气复苏”与“中期AI创新成长”的逻辑共振正强化
“短期景气复苏”与“中期AI创新成长”之间的逻辑共振正强化。过去一周上证上涨1.30%,电子上涨3.99%,子行业中消费电子上涨7.13%,同期恒生科技、费城半导体、台湾资讯科技指数上涨7.61%、4.20%、4.13%。根据最新行业动态,SEMI预计2024年全球12寸晶圆厂设备支出将重启成长,AMD预计2023-2027年数据中心AI加速器市场的CAGR将超过50%,“短期景气复苏”与“中期AI创新成长”的逻辑共振正强化。结合近期产业链跟踪,我们维持3Q23半导体景气拐点的判断,重申看好当前时点半导体抢跑性的配置行情以及消费电子旺季的估值修复行情。继续推荐半导体制造(中芯国际、赛微电子)、封测(长电科技、通富微电)、设备及材料(中微公司、拓荆科技、北方华创、鼎龙股份、雅克科技),关注AIoT(晶晨股份、传音控股)及服务器产业链(工业富联、沪电股份、国芯科技、晶丰明源)。
Q3面板价格将小幅上涨,行业进入新的景气周期。根据Omdia报道,6月面板厂对品牌商调涨电视面板价格3%-5%,电视面板在经历了Q2的大幅上涨后,预计Q3将小幅上涨,Q4将持平。Omdia预计2023年全球面板需求面积同比增长4%,产能同比减少1.6%;预计2024年全球面板需求面积同比增长8%,产能同比减少2%;预计友达、群创将在23-24年各关闭1-2个工厂。在面板需求面积增长,但产能有所缩减的情况下,面板行业有望进入新的景气循环,我们继续推荐京东方A、TCL科技、三利谱等面板产业链企业。
2023年全球VR出货量有望同比增长7.3%至913万部。根据IDC数据,1Q23全球VR出货量160万部(YoY-55.4%),其中Meta、索尼、Pico市场份额分别为49.7%、37.3%、6.4%。IDC预计2023年全球VR出货量将同比增长7.3%至913万部,预计2027年全球VR出货量将达到2552万部(22-27年CAGR为24.5%)。此外,IDC预计2024年苹果MR出货量将达到18万部,预计2027年将达到229万部。2023年以来索尼PSVR2、MetaQuest3、AppleVisionPro等关键新品的发布有望带动全球VR产业恢复增长趋势,继续推荐歌尔股份、创维数字、三利谱、京东方A等产业链相关标的。
AMD宣布新款MI300系列AI加速器,预计2027年数据中心AI加速器的潜在市场将达到1500亿美元。AMD宣布新款InstinctMI300系列AI加速器,其中MI300X采用8个GPUchiplet和4个IO内存chiplet设计,晶体管达1530亿个;MI300A是首款“CPU+GPU+内存”一体化产品,采用3D堆叠和chiplet设计,晶体管达1460亿个。另外,AMD预计27年数据中心AI加速器的潜在市场将达到1500亿美元,即未来四年的CAGR将超过50%。我们认为AI将拉动半导体的长期需求,继续推荐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国芯科技、芯原股份、晶晨股份、杰华特、晶丰明源等。
全球12寸晶圆厂设备支出将重启成长,关注设备国产化机遇。6月13日,SEMI预测从明年开始全球前端的300mm晶圆厂设备支出将开始恢复增长,预计2024-2026年分别同比增长12%、24%、17%至820亿、1019亿、1188亿美元,高性能计算、汽车应用的强劲需求和对存储器需求的提升将推动支出增长。其中Foundry和存储支出预计将在2026年增长至621亿、429亿美元,领先其他领域。预计中国市场在2026年支出从2023年149亿美元增长至161亿美元,继续推荐国产化进程提速的设备龙头中微公司、拓荆科技、北方华创、芯碁微装、万业企业,零部件标的英杰电气、富创精密。
碳化硅在大功率场景性能优势显著,有望在非乘用车领域加速渗透。近期,电动汽车充电设备制造商MEDCOM推出了SiC电动巴士双向充电器,每次充电能量损失可减少2%。此外,厦门金旅客车推出了采用碳化硅电控的客车。Elinta电机公司推出了配有碳化硅电控的600kW电力系统,未来将用于全电动拖拉机。碳化硅在客车、电动工程机械领域带来的性能优势明显,将催化碳化硅加速渗透。推荐关注在碳化硅器件领域持续推进的斯达半导、时代电气、士兰微、扬杰科技、宏微科技及东微半导。
重点投资组合
消费电子:工业富联、沪电股份、传音控股、海康威视、京东方A、光弘科技、康冠科技、视源股份、TCL科技、东山精密、闻泰科技、创维数字、永新光学、鹏鼎控股、福立旺、环旭电子、电连技术、四川九洲、世华科技、三利谱、歌尔股份、易德龙
半导体:中芯国际、国芯科技、长电科技、晶晨股份、赛微电子、圣邦股份、芯朋微、杰华特、峰岹科技、江波龙、帝奥微、裕太微-U、力芯微、斯达半导、北京君正、恒玄科技、芯原股份、东微半导、通富微电、紫光国微、晶丰明源、扬杰科技、新洁能、华虹半导体、纳思达、宏微科技、士兰微、华润微、天岳先进、时代电气、兆易创新、韦尔股份、澜起科技、艾为电子、思瑞浦、卓胜微、纳芯微
设备及材料:中微公司、英杰电气、鼎龙股份、北方华创、金宏气体、拓荆科技、芯碁微装、雅克科技、路维光电、安集科技、富创精密、广立微、万业企业、立昂微、沪硅产业、中晶科技
被动元件:洁美科技、顺络电子、江海股份、三环集团、风华高科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业发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证券分析师:胡剑(S0980521080001);
胡慧(S0980521080002);
周靖翔(S0980522100001);
李梓澎(S0980522090001);
叶子(S0980522100003);
联系人:詹浏洋、李书颖;
建筑行业周观点:5月基建投资下滑,开工进度有所回暖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年初至今增速持续收窄。2023年1-5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完成额18.9万亿元,同比增长4.0%,增速收窄0.7pct。从投资主体看,国有控股投资增速加快收窄,1-5月同比增长8.4%,增速收窄1.0pct,民间投资1-5月同比下降0.1%,增速由正转负,反映社会资本投资信心相对不足。
基建投资增速连续三个月下滑。2023年1-5月广义基建投资同比增长9.53%,增幅收窄0.27pct,狭义基建即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7.5%,增幅收窄1.0pct。从基建细分领域看,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同比增长27.6%,增幅扩大3.2pct,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同比增长6.9%,增幅收窄1.2pct,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同比增长4.7%,增幅收窄0.8pct。虽然基建投资保持较快增长速度,但增速已连续三个月下滑,加剧了市场对基建全年景气度的担忧。
开工节奏前置可能是导致基建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对比2022年,2-5月广义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8.6%/10.5%/8.3%/8.2%,4月基建投资大幅下滑2.2个百分点,5月下滑0.1个百分点,而后增速持续修复,全年实现11.5%的增长。2022年以来专项债成为驱动基建投资增长的重要动力,专项债发行推动基建项目开工早于传统开工旺季(3、4月),这样更多实物工作量(投资完成额)便能结转至年内,导致一季度基建增速较高而4、5月出现回落的现象。5月开工项目投资额单月增长44.4%,开工进度有所回暖,可以期待后续开工节奏加快。
基建资金充足,项目端景气度是核心变量。基建资金端看,1-4月,固投资金来源中,国家预算内资金+43%(固投中国家预算内超7成投向基建),专项债发行规模+16.7%,城投债净融资+28.8%。基建项目端看,1-5月,全国开工项目投资额29.7万亿元,同比-6.6%。整体看来今年基建资金相对充裕,判断今年缺项目的压力仍然高于缺资金的压力。关于基建缺资金和缺项目的判断依据,可以参考我们在2022年7月发布的专题报告《基建增速回落的原因及展望》。
投资建议:建筑央企经历调整后市净率重回0.7-0.8x,投资吸引力显著提升。基建投资增速阶段性回落加重市场担忧情绪,但随着项目开工投资额修复,专项债加速发行,全年基建投资有望进入持续加速通道。重点推荐回调后的“中特估旗手中”标的中国中铁、中国交建、中国铁建,“中特估”属性较弱但阿尔法属性强的优质央企中国中冶、中国建筑。
风险提示:相关政策推进不及预期;重大项目审批进度不及预期;国央企改革推进不及预期。
证券分析师:任鹤(S0980520040006);
联系人:朱家琪、卢思宇;
房地产行业周观点:复苏趋弱,期待政策
近期核心观点:
虽然地产复苏短期趋弱,但市场复苏大势并未改变,且优质房企的销售低点、业绩低点均已过去。经历了近2月的热度回归期、政策空窗期,地产股已经跌出了β空间,板块已非常具备性价比。继续强烈建议左侧投资者布*地产及地产链,重点跟踪销售数据边际变化和新闻动态,任何被市场感知到的基本面或政策向好,都会带来丰厚的回报。核心推荐中国海外发展、中国海外宏洋集团、保利发展。
市场表现回顾:
板块方面,2023.6.12-2023.6.16期间,房地产指数(中信)上涨0.3%,沪深300指数上涨3.3%,房地产板块跑输沪深300指数3个百分点,位居所有行业第26位。近一个月,房地产指数(中信)下跌1.09%,沪深300指数上涨0.08%,房地产板块跑输沪深300指数1.17个百分点。近半年来,房地产指数(中信)下跌15.48%,沪深300指数上涨0.21%,房地产板块跑输沪深300指数15.69个百分点。
个股方面,2023.6.12-2023.6.16期间,62只个股上涨,55只个股下跌,17只个股持平,占比分别为46%、41%、13%。涨跌幅居前5位的个股为:荣盛发展、派斯林、天下秀、卓朗科技、皇庭国际,居后5位的个股为:京投发展、*ST新联、*ST海投、*ST宋都、新湖中宝。
行业数据跟踪:
销售端,新房、二手房复苏趋弱。从新房维度,2023年6月16日,30城商品房7天移动平均成交面积同比-37%;其中,长三角、华南、华中&西南、华北&东北区域7天移动平均面积同比分别为-33%、-35%、-28%、-52%;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7天移动平均成交面积同比分别为-25%、-43%、-32%。截至6月16日,30城商品房累计成交面积同比+7.7%;其中,长三角、华南、华中&西南、华北&东北区域成交面积累计同比分别为+11%、+2%、+9%、+7%;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累计同比分别为+29%、+3%、+0%。从二手房维度,2023年6月16日,样本7城二手住宅当周成交面积环比-5%;截至6月16日,样本7城二手住宅当年累计成交面积同比+55%,较前期继续下滑,较2021年同期-24%,较2019年同期+7%。
拿地端,住宅类用地成交走弱。2023年6月18日,100大中城市住宅类用地当周成交面积227万㎡,环比-56%。截至6月18日,100大中城市住宅类用地累计成交面积13490万㎡,累计同比-14%,较2021年同期-66%,较2020年同期-63%,持续走弱。100大中城市住宅类用地当周成交溢价率12%。
行业政策要闻:
①辽宁大连、福建福州福清发布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一揽子政策。②江西赣州优化住房公积金提取和贷款相关政策。
风险提示:
①政策落地效果及后续推出强度不及预期;②外部环境变化等因素致行业基本面超预期下行;③房企信用风险事件超预期冲击。
证券分析师:任鹤(S0980520040006);
王粤雷(S0980520030001);
王静(S0980522100002);
金属与金属材料行业快评:云南电解铝复产对平衡表的影响-供给冲击有限,长短期过剩压力都不大
爱择资讯及阿拉丁等行业网站消息,云南电网从6月17日起全面放开负荷管理,当地的电解铝产能经历去年9月和今年2月两轮减产后,具备了复产的电力条件。
国信有色观点:
1)分几种情形推测复产对供需平衡表的冲击,按照水电供应最富余的情形,11月枯水期后不减产,则今年国内电解铝过剩33.3万吨;如果11月份后再次按照40%比例减产,则过剩17.2万吨。上述情形均假设6-8月份190万吨产能全部复产,不是所有企业都有全部复产的意愿,一旦复产进度偏慢,供需平衡表大概率趋向紧平衡或短缺。
2)按照最过剩的情形,下半年库存基本维持在70-80万吨,年末库存到82.6万吨,与往年同期相比并不高,不会对价格构成显著压力。例如今年以来的低库存,沪铝月差一直呈BACK结构,现货高升水,对价格的提振作用显著。
3)更长期看,如果云南电解铝产能全部复产并稳定生产,那么2024年国内电解铝产量预期4350万吨,假设2024年铝材进出口维持2023年水平,国内原铝需求增速4%(2023年预计6.7%),则全年仅过剩2万吨,即供需紧平衡,远期同样没有过剩压力。
4)投资建议:云南电解铝复产不会使今年的供需平衡表大幅过剩,最悲观的情形过剩33.3万吨,过剩幅度0.75%,叠加低库存,不会对价格造成显著冲击。我们看好国内经济复苏及国外发达经济体制造业探底回升对电解铝的需求拉动,相关标的:云铝股份、中国宏桥、神火股份、天山铝业。
5)风险提示:地产链后周期复苏偏弱,对电解铝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受美联储货币政策影响,加息时间更久、终端利率更高对铝价的抑制风险;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大幅衰退风险;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上行,导致相关上市公司成本抬升,盈利能力下降的风险。
证券分析师:刘孟峦(S0980520040001);
焦方冉(S0980522080003);
昆仑万维(300418.SZ)公司快评:收购奇点智源夯实底座,持续看好AIGC时代成长机遇
公司公告:控股子公司StarGroup拟发行股份收购SingularityAI全部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SingularityAI的股东或其指定关联方将获得StarGroup25%股权;同时公司全资子公司昆仑集团有限公司计划出资4.0亿美元对StarGroup增资,全力打造全球领先的AGI平台。
国信传媒观点:1)奇点智源早在2020年开始研发大模型,其与昆仑万维合作研发的“天工”3.5已于2023年4月开启测试,实测能力接近ChatGPT,且不断迭代优化;本次完成收购奇点智源,有助公司布*打造全球领先的AGI平台、完成AIGC相关产业链闭环布*;2)坚定“Allin”AGI与AIGC,从模型层到应用层的布*不断完善。公司持续强化大模型和AIGC应用的落地,现已形成AI大模型、AI搜索、AI游戏、AI音乐、AI动漫、AI社交的全方位业务矩阵,本次收购后夯实了模型层面的业务底座,有望发挥协同效应,推动公司AI应用加速落地及商业化。3)投资建议:看好AIGC时代公司的前瞻布*优势,维持“增持”评级。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24/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95/15.36/17.35亿元,同比增速21%/10%/13%;摊薄EPS=1.17/1.28/1.45元,当前股价对应同期PE=53/48/43x。公司前瞻布*人工智能,不断完善AI业务布*,在AIGC科技底座加速成熟的背景下有望成为大模型+应用生态的平台型公司,维持“增持”评级。4)风险提示:应用落地不及预期;技术进步低于预期;投资业务不及预期等。
证券分析师:张衡(S0980517060002);
卫星化学(002648.SZ)公司快评:布*高端新材料,竞争力稳步提升
公司公告:公司拟在连云港徐圩新区投资新建阿尔法烯烃(α-烯烃)综合利用高端新材料产业园项目,项目总投资约257亿元,建设内容主要包括250万吨/年α-烯烃轻烃配套原料装置、5套10万吨/年α-烯烃装置、3套20万吨/年POE装置、2套50万吨/年高端聚乙烯(茂金属)、2套40万吨/年PVC综合利用及配套装置、1.5万吨/年聚α-烯烃装置、5万吨/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装置、副产氢气降碳资源化利用装置、LNG储罐等。
国信化工观点:1)布*α-烯烃、POE、茂金属聚乙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高端新材料,进一步夯实公司功能化学品、高端新材料和新能源材料的发展基础;2)今年以来公司主要原材料乙烷、丙烷价格不断下行,带动公司成本改善,未来随着需求回暖,产业链景气修复可期;3)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45/73/86亿元,摊薄EPS=1.33/2.17/2.55元,当前股价对应PE=11.1/6.8/5.8x,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项目进度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国内需求修复不及预期等
证券分析师:杨林(S0980520120002);
刘子栋(S0980521020002);
金融工程
金融工程周报:ETF周报-上周5G主题ETF领涨9.43%,证券主题ETF净申购13亿元
ETF业绩表现
上周(2023年06月12日至2023年06月16日,下同)股票型ETF周度收益率中位数为3.42%。宽基ETF中,创业板类ETF涨跌幅中位数为5.98%,收益最高。按板块划分,科技ETF涨跌幅中位数为5.88%,收益最高。按主题进行分类,5GETF涨跌幅中位数为9.43%,收益最高。
ETF规模变动及净申赎
上周股票型ETF净赎回9.98亿元,总体规模增加382.40亿元。在宽基ETF中,上周科创板ETF净申购最多,为16.99亿元;按板块来看,大金融ETF净申购最多,为11.14亿元;按热点主题来看,证券ETF净申购最多,为13.29亿元。
ETF基准指数估值情况
在宽基ETF中,创业板类、科创板ETF的估值分位数相对较低;按板块来看,周期、消费ETF的估值分位数相对温和;按照细分主题来看,军工、银行、新能车ETF的估值分位数相对较低。与前周相比,芯片、ESG、创业板类、证券、大金融、上证50、科技、沪深300、军工、医*ETF的估值分位数明显提升,红利、中证500ETF的估值分位数明显降低。
ETF融资融券情况
上周一至周四股票型ETF融资余额由前周的359.36亿元下降至348.45亿元,融券余量由前周的53.79亿份下降至53.45亿份。在日均融资买入额、融券卖出量最高的前10只ETF中,科创板ETF和证券ETF的日均融资买入额较高,芯片ETF和科创板ETF的日均融券卖出量较高。
ETF管理人
截至上周五,华夏、易方达、华泰柏瑞三家基金公司的已上市、非货币ETF总规模排名前三。上周新成立1只ETF,为广发国证通信ETF;本周将有1只ETF开始发行,为易方达中证电信主题ETF。
风险提示:市场环境变动风险,风格切换风险。
证券分析师:张欣慰(S0980520060001);
杨丽华(S0980521030002);
邹璐(S0980516080005);
金融工程日报:AI概念活跃,市场成交连续4日破万亿
市场表现:今日(20230619)大部分指数处于下跌状态,规模指数中中证1000指数表现较好,板块指数中科创50指数表现较好,风格指数中中证500成长指数表现较好。计算机、通信、电子、传媒、汽车行业表现较好,食品饮料、商贸零售、建筑、房地产、有色金属行业表现较差。万得光模块(CPO)、通讯设备精选、光通信、炒股软件、网络可视化等概念表现较好,供应链金融、磷酸铁锂电池、口罩、保险精选、人民币贬值等概念表现较差。
市场情绪:今日收盘时有55只股票涨停,有6只股票跌停。昨日涨停股票今日高开高走,收盘收益为3.20%,昨日跌停股票今日收盘收益为-5.91%。今日封板率65%,较前日下降0%,连板率22%,较前日提升7%。
市场资金流向:截止20230616两融余额为16036亿元,其中融资余额15073亿元,融券余额963亿元。两融余额占流通市值比重为2.2%,两融交易占市场成交额比重为8.2%。20230619北向合计净流出14.5亿元。
折溢价:20230616当日ETF溢价较多的是房地产ETF,ETF折价较多的是人工智能50ETF。近半年以来大宗交易日均成交金额达到28亿元,20230616当日大宗交易成交金额为39亿元,近半年以来平均折价率5.15%,当日折价率为5.53%。近一年以来上证50股指期货主力合约年化升水率中位数为1.46%,近一年以来沪深300股指期货主力合约年化升水率中位数为0.83%,近一年以来中证500股指期货主力合约年化贴水率中位数为-2.37%,近一年以来中证1000股指期货主力合约年化贴水率中位数为-3.41%,当日上证50股指期货主力合约年化贴水率为13.19%,处于近一年来11%分位点,当日沪深300股指期货主力合约年化贴水率为8.53%,处于近一年来13%分位点;当日中证500股指期货主力合约年化贴水率为4.00%,处于近一年来40%分位点;当日中证1000股指期货主力合约年化贴水率为7.72%,处于近一年来26%分位点。
机构关注与龙虎榜:近一周内调研机构较多的股票是炬华科技、国科微、铭利达、温氏股份、恒华科技、汤姆猫、中钢国际、通裕重工等,炬华科技被187家机构调研。20230619披露龙虎榜数据中,机构专用席位净流入较多的股票是鼎通科技、源杰科技、浪潮信息、同有科技、共进股份、致远互联、富信科技、卓创资讯、豪江智能、朗科科技等,机构专用席位净流出较多的股票是阿特斯、鼎捷软件、小商品城、新时达、华依科技、英特科技、三联锻造、易天股份、天地在线、中潜退等。陆股通净流入较多的股票是浪潮信息、小商品城、鼎捷软件、美利云、共进股份等,陆股通净流出较多的股票是永鼎股份、光迅科技、金杯汽车等。
风险提示:市场环境变动风险;本报告基于历史客观数据统计,不构成投资建议。
证券分析师:张欣慰(S0980520060001);
联系人:刘璐;
研报精选:近期公司深度报告
东方甄选(01797.HK)深度报告:从1到N,品牌塑造大有可为
完成从在线教育龙头到直播电商的转身。东方甄选(原上市名称:新东方在线)最初为线上K12教培龙头,于2019年3月成功登陆港交所。但2021年7月“双减政策”落地,公司被迫停止学前教育&K9业务,保留大学&机构业务,并尝试转型直播电商。2022年6月,多重因素助力下东方甄选“知识带货”模式在抖音一夜爆红,618当日GMV飙升至6980万元,其后GMV水平逐渐稳定。FY2023H1,公司实现营收20.8亿元/+263%(其中大学/机构/电商分别占比14%/1%/85%),归母净利润为5.9亿元/+208%,经调整净利润为6.0亿元/+244%,直播电商业务模式基本已证明跑通。
市值新高后关注总GMV中枢提升及核心团队稳定性。2022.6.8-2023.1.20,股价自底部反弹超17倍,同期GMV中枢抬升&教育基因的独有赋能,是本轮上涨的核心驱动。2023年1月底股价急转直下,除港股景气度下行外,系GMV销售中枢回撤、核心团队稳定性(董宇辉离职传闻)、高管减持及品质问题(假野生虾事件)综合影响所致。目前,上述因素中管理层减持及野生虾事件对投资情绪的压制已充分释放,4月股权激励的发放缓解市场对管理团队稳定的担忧,我们认为后续关注点一为证明总GMV中枢具备持续提升的能力;二为新主播、新形式获取增量的流量份额,降低对原有主播依赖度。
未来成长:从流量复用到品类塑造。一看新主播、新形式的流量贡献提升,顿顿、YOYO流量贡献率由2022年6月40%-70%提升至100%-200%;外景直播/名人做客专场GMV/观看人数达当月均值3-4倍。二看农产品序列&跨赛道账号布*带动GMV上行,农产品序列账号(主账号+自营+看世界)壁垒稳固,竞争环境温和且线上化率低,GMV中枢具备稳定抬升能力;美丽生活为跨赛道孵化的成功样本,5月日均GMV提升至800万(年初~300万),短期增长确定高,长期竞争格*不及农产品赛道,增长持续性有待继续跟踪。
投资建议:东方甄选的流量爆发逻辑已经兑现,市场目前核心关注点在于品牌塑造能力加持下,主账号GMV证明自身稳定性+新直播矩阵贡献增量。5月农产品序列账号日GMV重回~2500万水平,美丽生活逐步起量,即存量直播间用户黏性得到印证,新直播账号矩阵趋于完善,且自营品占比提升下,利润率有望持续改善。综合上述判断,预计公司2023-2025财年经调整归母净利润(加回股权激励费用)为9.59/12.11/14.53亿元,同比增速772.2%/26.3%/19.9%,EPS为0.95/1.19/1.43元,对应PE估值31/24/20x,综合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6-12个月合理目标价38.72-41.10港元(对应24年PE估值29-31x),较最新收盘价有19.1%-26.5%上涨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估值的风险;宏观政策风险;流量下滑场观人次不足;垂类矩阵号运营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头部主播流失;产品质量及食品安全风险;品类拓展不及预期风险;舆情风险等。
证券分析师:曾光(S0980511040003);
钟潇(S0980513100003);
张鲁(S0980521120002);
联系人:白晓琦;
中国海外发展(00688.HK)海外公司深度报告:央企龙头积极进取,规模与利润兼得
“中建系”开发龙头,行业“利润王”。中海发展隶属于中国建筑集团,历经四十余年发展,当前已成为聚焦高能级城市的全国性地产开发商。中建集团涉及房地产开发、建筑工程、物业管理等多个业务板块,公司作为“中建系”开发龙头,股权结构稳定,第一大股东中国海外集团股权占比为56%。公司开发主业收入占比约为97%,在业内以“利润王”著称,2022年公司毛利率21.3%、净利率13.6%,盈利能力长期优于同类型可比公司。
拿地销售规模稳定,态度积极。22年公司销售额2948亿元,同降20%,在房地产行业整体受到巨大冲击的年份跌幅处于合理水平,公司市占率稳中有增,同比增长0.18pct至2.21%。公司23年拟实现销售额20%的增长,是少有的几家提出较高销售目标增速的头部房企之一,态度积极,23年前五月公司销售同增53.9%,将大概率完成年度目标。公司聚焦主流城市,截至22年末公司总土地储备约4389万平方米(剔除中海宏洋),在一线和强二线的总土地储备约2847万平方米,对应货值占总土储约76%,在全行业供需双降的背景下,公司当前的土储仍能保障未来三至五年的发展需要。公司近年拿地较为积极,每年在保证财务安全的前提下补充土地储备,22年公司拿地销售比为0.73,在全市场拿地意愿不强的背景下,仍然保持了较高的投资强度。
各项财务指标均保持优秀。如前文所述,公司盈利能力长期强于头部可比公司的平均值,首先得益于公司背靠“中建系”,在建筑施工的精细化运作上拥有先天优势(包括建筑工艺、工程成本、上下游议价能力等),其次得益于公司对运营成本的精细化管控。公司的三费费率均保持行业低位,较其他头部房企有较大成本优势。公司融资成本处于行业最低区间,优势明显,同时也保持着行业最高信用评级,近年来,公司财务水平持续保持“绿档”,已售未结货值能有力支撑公司未来一至两年的营业总收入。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深耕一二线核心地区,在多个热点城市拥有显著区域优势,在市场下行的背景下市占率上升,优秀的盈利能力和优质的土储保证了公司未来的业绩,“中建系”央企背景将助力公司更稳健的发展。结合绝对估值与相对估值,我们认为公司合理股价区间为18.6至20.1元,较当前股价有24%至34%的空间。预计公司23-2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3/254/295亿元,EPS分别为2.13/2.32/2.70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7.1/6.5/5.6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下行超预期导致未来销售不及预期;交付不及预期;存货贬值过多;政策力度不足导致市场持续下行;估值及盈利预测过高。
证券分析师:任鹤(S0980520040006);
王粤雷(S0980520030001);
王静(S0980522100002);
骆驼股份(601311.SH)深度报告:汽车低压电池龙头,后装市场与海外市场打开成长空间
汽车铅酸电池龙头,锂电业务稳健拓展。骆驼股份围绕汽车起动启停电池业务建立了完整的铅酸蓄电池生产回收循环产业链,并积极开拓锂电池业务,应用于汽车低压系统与储能系统。2022年,公司的营业总收入/净利润分别为134/5亿元,分别同比+8%/-43%。其中,铅酸电池/再生铅/锂电池的收入占比分别为75%/23%/0.46%。在汽车起动启停电池行业,骆驼股份在前装配套市场的份额为48.6%,在后装替换市场的份额为29.5%,客户面覆盖国内外主流乘用车和商用车车企。
行业端:铅蓄电池行业准入门槛高,零售及海外市场空间大。工信部对铅蓄电池企业进行严格的名单管理,在132家获批公示企业中骆驼股份相关公司有5家,业内领先。汽车起动启停电池具有消费品属性,根据我们的测算,假设汽车起动电池的单价为300元,则2022年国内前装配套市场的规模大约为94亿元,后装替换市场的规模大约为285亿元,全球前装后装的市场总规模大约为1272亿元。根据Marklines的数据,2021年骆驼股份在全球汽车起动启停电池市场的份额大约为6%。
公司端:产品优,效率高,渠道广,项目多。对比电商平台的公开产品信息,骆驼股份的电池性价比优势明显。全球市占率高于骆驼股份的海外巨头Clarios和ExideTechnologies都在近期遭遇了经营困难、所有权转移。我们对比了骆驼股份、理士国际、GS汤浅、ExideIndustries的财报,相较于竞争对手,骆驼股份的业务增速、成本控制能力和经营效率明显占优。
零售方面,2022年底,骆驼股份累计完成了2600多家“优能达”服务商及84000多家“优能达”终端商的建设,全国县级区域终端商覆盖率达到96%;全年线上订单同比增长30%,线上销量市场占有率达40.9%。配套方面,2022年公司共完成了55款车型项目的量产导入和车型切换,62个项目定点,新开发新能源汽车辅助铅酸电池项目12个,新能源汽车辅助电池销量同比增长270%,客户包括比亚迪、广汽埃安、长安汽车等。
盈利预测与估值:考虑到2023年以来汽车行业的价格竞争较为激烈,库存水平较高,对零部件公司的价格与排产构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我们小幅下调盈利预测。我们预计2023/2024/2025年,公司的归母净利润为8.95/10.60/13.32亿元(原为8.98/10.79/13.57亿元),EPS为0.76/0.90/1.14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汽车行业价格竞争加剧;国内后装替换市场份额提升进度较慢;锂电池项目落地进度较慢。
证券分析师:唐旭霞(S0980519080002);
余晓飞(S0980523060001);
建科院(300675.SZ)深度报告:三十载深耕绿色建筑,全链条技术服务布*
背靠国资委,主营绿色建筑行业相关检测、规划、设计全过程业务。公司成立于1992年,前身为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所,属深圳市规划*事业单位。深耕绿色建筑30年,主营“规划设计等技术服务”和“检测检验等公信服务”两大板块,以深圳、雄安为双总部,深度参与“绿色雄安”战略,辐射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城市群和川渝城市群。
“双碳”背景下,绿建行业迎来新机遇。横向对比各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纵向对比我国新旧三版评价标准,发现当前绿色建筑要求严格,专业性强,行业中兼具经验和技术的企业将更具竞争力。经测算,“十四五”期间绿色建筑措施规模17624亿元,既有建筑改造规模2150亿元、绿建检测规模385.2亿元,绿建预评估规模7.4亿元,合计约2万亿元。
绿建全链条业务布*,主营公信服务和规划设计。1)公信服务:以检测、检验、认证为基础的一体化服务,2022年实现营收1.96亿元,同比下降5.3%,占总营收41.3%,毛利率43.4%;2)城市规划:业务发展业内领先,业绩稳固,2022年实现营收1.08亿元,同比增长4.5%,占总营收22.8%,毛利率42.3%;3)建筑设计:聚焦绿色建筑,2022年实现营收1.09亿元,同比增长27.3%,占总营收23%,毛利率33.4%。
打造绿色科技品牌,发挥深圳、雄安双总部区位优势。1)打造绿色科技品牌:致力于绿色低碳理念普及,规模化绿色建筑实践,主编、参编多项标准,依托未来大厦“光储直柔”成果,着力探索“虚拟电厂”在建筑领域的应用;2)深圳、雄安双总部区位优势:2022年《深圳经济特区绿色建筑条例》正式实施,区域市场空间打开,公司紧抓机遇,已为近1300万平方米的项目提供绿建等级评估服务。此外,公司深度开发雄安市场,2022年3月,公司践行“城市客户模式”的标志性成果——雄安商务服务中心,作为新区首个获批的永久性园区类建筑正式投入使用。
估值与投资建议:公司深耕绿色建筑行业,技术引领示范效应强,主业公信服务、规划设计业绩稳健,“光储直柔”、虚拟电厂等新技术可期,雄安市场大有可为。我们预测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0.78/1.01/1.32亿元,每股收益0.53/0.69/0.9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28.3/21.7/16.7X,公司合理估值为16.7-19.5元,较当前股价有11.3%-30%溢价,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施行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公司新签、履约、结算进度不达预期;研发投入难以转化为技术成果等。
证券分析师:任鹤(S0980520040006);
联系人:朱家琪、卢思宇;
中国中冶(601618.SH)深度报告:冶金建设龙头,矿产资源开发潜力足
全球最大的冶金建设承包商和冶金企业运营服务商。公司坚持“做世界一流冶金建设国家队,基本建设主力军、先锋队,新兴产业领跑者、排头兵,长期坚持走高技术高质量创新发展之路”的战略定位,主营业务包括工程承包、房地产开发、装备制造及资源开发业务。在2022年ENR发布的“全球承包商250强”中位居第6位,在“国际承包商250强”中位居第47位。
产能置换和技改空间广阔,冶金建设国家队技术优势稳固。近年来全国整体用钢需求下降,粗钢产量持续压减,但“双碳”目标下生产线低碳智能化改造将成为未来钢铁企业的“刚需”。公司氢冶金技术和短流程炼钢工艺处于领先水平,冶金建设龙头地位稳固。过去5年公司新签冶金建设合同额复合增长率为19.5%,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21.9%,冶金工程订单和收入有望保持较快增长。
“中冶特色”适度延伸,铸就非钢领域护城河。公司积极拓展非钢工程领域业务,2022年公司非钢工程新签合同额10871亿元,占工程新签合同额的86%,实现营业收入4208亿元,占工程营收的74%。公司基于自身冶金建设优势,深耕多个细分工程领域,在主题公园、生态环保、综合管廊等领域成功打造差异化优势。地产业务坚持走高端路线,主动避免盲目扩张,在地产业务景气度下行期对公司整体拖累有限。
资源开发业务亮眼,增量矿产值得期待。公司目前旗下有3座在产矿山和1个多晶硅生产基地,2022年资源开发业务实现收入88.7亿元,同比增长33.0%。2022年公司完成了巴基斯坦锡亚迪克铜矿项目3个采矿权的收购,预计满产后产能每年可达到6-7万吨。阿富汗新**多次表达重启合作意愿,公司在手的阿富汗艾娜克铜矿项目有望取得积极进展。公司作为深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央企,预计将拥有更多机会参与海外矿产资源项目的开发,公司资源开发业务有望实现持续增长。
估值与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冶金建设龙头企业,积极拓展非钢业务,结合工程技术优势,在多领域打造差异化竞争力,旗下矿产资源开发业务盈利能力较强,进一步扩产潜力充足。我们预测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107/125/153亿元,每股收益0.52/0.60/0.74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7.7/6.6/5.4X。综合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确定公司合理估值区间5.02-5.19元,较当前股价有27%-30%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国际经验风险;安全环保风险;海外新增矿产项目开发不及预期的风险;矿产资源价格波动的风险;财务风险等。
证券分析师:任鹤(S0980520040006);
联系人:朱家琪、卢思宇;
昊华科技(600378.SH)深度报告:打造高端新材料研发应用一体化的平台公司
以高端氟材料为拳头产品,持续整合优质业务与资产、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公司上市已20余年,四大核心业务包括高端氟材料、电子化学品、高端制造化工材料、碳减排业务等。其中,高端氟材料业务产品具体包括PTFE、新型氟橡胶(生胶)及氟混炼胶、PVDF、四氟丙醇、HFP、TFE单体等,部分氟材料产品享有较高知名度。公司目前氟树脂产能达3万吨;氯化物等中间体已实现配套,部分产品产能居国内前茅;氟橡胶产能共5500吨,产能全球第二、国内第一;2022年已建成投产了2500吨PVDF生产装置。近年来,公司积极扩建PTFE产能,布*更高端FEP、PFA氟材料。此外,2023年2月,公司公告拟发行股份购买中化蓝天100%股权。公司持续积极整合优质业务与资产,将有望充分发挥协同效应。
打造以电子特气为主的电子化学品产业,国产替代趋势显著。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特气制备和纯化全套技术,开发了一系列国产替代急需的电子特气产品,是国内主要的电子特气研究生产基地之一。目前,公司目前电子特气产品主要有NF3、SF6、CF4、WF6等,总产能达到8600吨。目前,国内市场电子特气自给率不足15%,我国电子特气供应“卡脖子”现象仍较为明显。未来,凭借产能扩张速度快、人工及原材料成本低等本土化优势,国产电子特气的渗透率将不断提升。我们看好公司将持续巩固电子特气行业领先地位,并将适时开展湿电子化学品业务。
深耕高端制造化工材料,民用航空轮胎指标性能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公司高端制造化工材料主要包括特种橡塑制品、特种涂料、化学高性能原料等。近年来公司以航空材料为基点,业务现已扩展至国民经济多领域。民用航空轮胎方面,子公司曙光院拟建设10万条/年高性能民用航空轮胎项目(新胎、翻新胎各5万条/年),均采用曙光院自主开发的专有核心技术和专利技术,预计将于2023年12月投产。我们看好公司将积极布*并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持续践行化工新材料“补短板”任务。
风险提示:新产品的研发及市场推广的风险;安全生产风险;重大资产重组风险;技术被赶超或替代的风险;技术被赶超或替代的风险等。
投资建议:综合绝对及相对方法估值,我们认为公司股票合理估值区间在40.14-52.50元之间,2023年动态市盈率25-35倍,相对于公司目前股价有6.90%-39.81%溢价空间。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13.93/16.20/19.94亿元,每股收益1.53/1.78/2.19元/股,对应当前PE分别为24.4/20.9/17.0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杨林(S0980520120002);
张玮航(S0980522010001);
金雷股份(300443.SZ)深度报告:全球风电锻造主轴龙头,铸造布*打开远期空间
公司是全球风电锻造主轴龙头,前瞻布*大兆瓦铸件。公司是全球风电锻造主轴龙头,客户基本覆盖全球前十五家风机企业,2022年销量14.7万吨,全球市占率高达31%。随着2020年大型风机主轴从锻造向铸造路线切换,公司开始布*铸造主轴产能,并在2022年实现批量出货。公司2021年在山东东营海上风电基地建设40万吨海风大兆瓦铸件产能,一期15万吨聚焦铸造主轴,预计2023年年中投产;二、三期合计25万吨聚焦大兆瓦轮毂底座,预计2026年全部投产。
海风迎来全球景气共振,供应链需求向国内集中。我们预计2023-2025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分别为11/15/18GW,深远海上风电规划有望落地,打开行业远期空间。随着欧美可再生能源政策的推进,预计同期海外海风新增装机分别达到8/6/14GW,2025年迎来装机放量的拐点。目前我国风电叶片、齿轮箱、铸件、锻件占全球产能比例高达60%-70%,适用于大型化海风的新产能主要集中在国内,因此全球海风供应链进一步向国内集中。
22-27年全球铸造主轴市场空间CAGR高达29%,公司积淀深厚拥抱变革。随着全球风电的持续发展,我们预计2022-2027年全球风电主轴市场CAGR为12.7%,其中铸造主轴为28.5%;到2027年全球风电主轴市场空间有望达到79.3亿元,其中锻造主轴为38.8亿元,铸造主轴为40.5亿元。公司主轴技术成熟,毛利率行业领先。
24-27年全球大兆瓦风机轮毂底座供不应求,公司扩产规模较大。受产能指标、投资强度、降本技术与客户认证四重壁垒制约,大兆瓦轮毂底座短期供给偏紧。我们预计,2027年全球大兆瓦风机轮毂底座需求将达到250万吨,22-27年CAGR为27%;今年开始全球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公司东营一期产能中5万吨轮毂底座产能将于2023年年中投产,2026年产能提升至30万吨。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66/8.58/10.20亿元(+61%/52%/19%),每股收益分别为1.76/2.67/3.17元,对应PE分别为23/15/13(已考虑23年定增摊薄)。结合绝对和相对估值方法,我们认为公司合理估值为44.00-47.32元,对应23年动态PE为25-27倍,相对于公司目前股价有10%-18%溢价空间,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建设进度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行业扩产超预期;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不及预期。
证券分析师:王蔚祺(S0980520080003);
王晓声(S0980523050002);
丰乐种业(000713.SZ)深度报告:央企基金拟入主,未来有望全面赋能公司主业
种*肥一体化,全产区布*,具备平台种企雏形。丰乐种业公司创始于1984年,前身是合肥市种子公司,以西甜瓜种子起家,于1997年上市,当前实控人为合肥国资委。公司目前已形成“农化+种子”的核心业务模式,种*肥一体化发展稳步推进,2022年七成收入来农化产品、两成收入来自种子产品。在业务布*方面,公司玉米种子业务依靠玉米种子事业部、四川同路、丰乐农化三大主体实现了对全国四大主产区的全覆盖(分别为适宜西南市场和黄淮海市场推广的蠡乐969、丰乐520和同玉609;适宜黄淮海市场推广的陕科6号、榜玉100和战玉105;适宜东北市场和西北市场的铁391、同玉608和W1505;适宜黄淮海和东华北市场的丰乐720等)。
种业振兴稳步推进,转基因商业化若落地,头部种企或迎黄金成长期。随着2021年《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发布,转基因玉米商业化稳步推进,玉米种业有望迎来全新品种换代革命,届时性状费用、种子提价或带动行业扩容,头部种企或迎来经营环境改善并依靠性状优势占得先机,进而引领行业品种换代革命,分享市场扩容、份额提升双重成长红利。
央企基金拟入主,技术赋能、资源整合可期待。2023年3月,丰乐种业控股股东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央企业乡村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签署《股份转让框架协议》,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向中央企业乡村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转让其持有的公司股份合计1.23亿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20.00%),丰乐种业控股股东将变更为中央企业乡村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央企基金由中央企业共同出资设立,重点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目前已在投资方面实现对国内核心生物育种公司的投资覆盖,其中控股国丰生物(持股比例45%)、隆平生物(持股比例34%),参股杭州瑞丰、粮元生物、大北农生物,未来央企基金计划从生物技术、资本支持、资源整合、科研人才等方面对丰乐种业全面赋能。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已拥有较完备的业务体系和较完善的销售及激励机制,玉米种子业务近年维持快速发展,未来有望背靠新股东资源进一步强化主业。我们预计公司23-25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0.77/1.03/1.30亿元,利润年增速分别为30.3%/34.5%/25.9%,EPS分别为0.12/0.17/0.21元。通过多角度估值,预计公司合理估值9.4-10.8元,较当前股价有较大溢价空间,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恶劣天气带来的制种风险;转基因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央企基金收购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证券分析师:鲁家瑞(S0980520110002);
李瑞楠(S0980523030001);
联系人:江海航;
金宏气体(688106.SH)深度报告:加速布*电子特气,打造国内领先的综合气体供应商
大宗气体、特种气体双轮驱动,国内领先的综合气体供应商。公司是从事气体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环保集约型综合气体供应商。经过20余年的探索和发展,目前已初步建立品类完备、布*合理、配送可靠的气体供应和服务网络,能够为客户提供大宗气体、特种气体和天然气三大类100多个气体品种。同时积极布*电子大宗载气项目、TGCM业务、氢能项目、危化品运输等业务,取得多项重大突破。
泛半导体领域高速成长,电子气体市场空间广阔,国产替代大有可为。工业气体行业增速通常远高于GDP增速,一般为全球GDP增速的2-2.5倍。我国工业气体复合增长率约为9.66%,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2600亿元,其中大宗气体CAGR约为8.89%,特气CAGR高达18.23%。电子特气领域,国内外市场均有外资气体巨头主导,国内企业供应本土份额不足15%,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纵横战略助力公司版图持续扩大,电子特气与电子大宗协同效应显著,实力铸就国内气体龙头企业。公司致力于打造结合气体研发、气体运输、气体运维的综合性气体服务商。气体研发供应方面持续推进大宗、特气项目扩产落地,23年新增产能释放将助力业绩增长。气体运维深度绑定下游泛半导体客户,深入客户需求,实现产品引入。公司电子特气与电子大宗两项业务协同效应明显,电子大宗卡位布*,实现已有客户新品类气体供应;拳头特气充当敲门砖,扩宽半导体及泛半导体领域客户合作。战略层面顺应碳中和大趋势积极布*万亿氢能赛道;横向收并购战略帮助跨区建立业务版图。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未来3年处于快速成长期,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3.26/4.30/4.91亿元(+42.5%/31.7%/14.2%),EPS分别为0.67/0.89/1.01元。通过多角度估值,预计公司合理估值26.8-30.2元,相对目前股价有7.8%-21.6%溢价,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风险;公司规模扩张带来的管理和内控风险;产品质量不及预期的风险;安全生产的风险等。
证券分析师:杨林(S0980520120002);
胡剑(S0980521080001);
阿里健康(00241.HK)海外公司深度报告:数字大健康市场前景广阔,公司医*电商业务布*完整
公司是阿里集团旗下数字大健康平台,以医*销售为核心业务。公司由阿里巴巴控股,核心业务为医*电商,2022财年医*电商业务占公司总营收97%,在线医疗健康服务和数字化溯源服务为医*电商实现导流和赋能。
医*分离政策持续落地,零售*房空间广阔。目前医院等医疗机构仍是我国最大的医*品销售渠道,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