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上市为什么叫停(100元以下的CPU风散热器?推荐几个!)

admin 2024-01-04 21:04:19 608

摘要:100元以下的CPU风散热器?推荐几个! 还不如一次买到位,以后换啥都可以不换散热器了(主板散热不行的话黑虎不错主板散热还行的话那可以买冰刃至尊版) 蚂蚁金融为什么没有上市

100元以下的CPU风散热器?推荐几个!

还不如一次买到位,以后换啥都可以不换散热器了(主板散热不行的话黑虎不错主板散热还行的话那可以买冰刃至尊版)

蚂蚁金融为什么没有上市成功

蚂蚁上市不符合国家的金融安全,这就是最简单的回复。

蚂蚁上市被叫停,马云被约谈原因也曝光了

树大招风,蚂蚁大了,也招风。

首富马云是一台话题制造机。

可惜,这台机器却让蚂蚁金服IPO暂停在了“大门口”。

蚂蚁集团上在进入上市倒计时的时候,在11月3日晚间被上海证券交易所紧急叫停。就在马云和蚂蚁集团高管们准备去科创板敲钟之前,被叫停了。

这源于11月2日晚上,马云和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总裁胡晓明被央行等四部门约谈。

而背后的导火索似乎源于马云在外滩金融峰会上的21分钟演讲。在正式演讲开始前,马云在话筒前说:“没扔zha弹,哪敢扔zha弹。”可最终,他还是“扔”了……

1

11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对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马云、董事长井贤栋、总裁胡晓明进行监管约谈。

作为知名物联网公司,蚂蚁集团同时被四大金融监管部门约谈,这在国内商界还是第一次。

蚂蚁方面并未透露具体约谈内容,仅是迅(biao)速(xian)做(chu)出(qiu)回(sheng)应(yu):“将深入落实约谈意见,继续沿着‘稳妥创新、拥抱监管、服务实体、开放共赢’的十六字指导方针,继续提升普惠服务能力,助力经济和民生发展。”

一周之前,马云在外滩金融峰会上那番意有所指的发言,令人浮想联翩。

这次峰会上,身为联合国数字合作高级别小组联合**的马云,言词犀利。他直指传统金融机构是“当铺思想”。在他看来,金融本质应该是信用,“银行总喜欢给好企业、不需要钱的企业贷款,结果让很多好企业变成了坏企业”,而真正需要钱的企业却贷不到款。

马云认为,今天世界的很多问题,都只能用创新去解决。很多时候,把风险控制为零才是最大的风险,“中国的问题不是金融系统性风险,而是缺乏金融生态系统的风险。”

在马云登台演讲之时,构建我国金融系统的多位负责人就在讲台下端坐。

约谈马云的同一天,银保监会会和央行还抛出了《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有关“禁止小贷公司跨省展开业务”、“个人单户网络小贷余额原则上不得超过30万元”等条款,被外界视为就蚂蚁集团“量身定制”。

或许,央行、银保监会等四部门同时约谈马云,或源于马云的嘴巴“扔了炸弹”。

 

2

四部门同时约谈马云,对蚂蚁集团的监管势必是原因之一。监管部门对“大型互联网科技公司”的监管,密集动作此前已有征兆。

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官网披露,10月21日央行发布了《金融科技创新应用测试规范》、《金融科技创新安全通用规范》、《金融科技创新风险监控规范》等三项金融行业标准。

10月31日,***金融委专题会议强调:必须处理好金融发展、稳定和安全关系。“既要鼓励创新、弘扬企业家精神,也要加强监管,依法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有效防范风险。”

央行主管的《金融时报》近期连续发文,堪称“字字有深意”,不知蚂蚁集团的高管们感受到了没。

10月31日,《金融时报》转载刊发《关于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几点认识》一文。

 

11月1日,《金融时报》刊发《资深学者:大型互联网企业进入金融领域的潜在风险与监管》的文章。

 

11月2日下午,《金融时报》再次撰文《资深学者:在金融科技发展中需要思考和厘清的几个问题》。

《金融时报》是中国人民银行直属司*级事业单位,亦是央行、银保监会和外汇管理*等指定披露重要信息的媒体,其对于金融创新和监管方面的发声,往往代表管理层的本意。

颇有深意的是,这三篇文章的作者署名分别是张非鱼、周矍铄和时雨。虽然身份都被标注为“资深学者”,但网络上并无指向他们任职于高校或研究机构的信息。

三篇文章出自谁手不得而知,从“周矍铄”的字面可理解为:一位姓周的老人,精神矍铄。“时雨”有据可查出自《尚书·洪范》,可理解为“应时的雨水”。

 

3

支付宝旗下的花呗成为不少人经常使用的支付方式,然而用花呗消费其实并不轻松,花呗业务被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长批为“普而不惠”。

说起金融风险,管清友曾有一个比喻:“金融领域有一种‘大象现象’。屋子很小,装了一头大象,大家都能看到,问题在于,没法把大象牵出来。” 

规模空前的上市融资,正让蚂蚁变成新的大象。按68.8元/股的发行价计算,蚂蚁集团在A股的发行总市值将达2.1万亿元,将工建农中等金融巨头甩在身后。

《资深学者:大型互联网企业进入金融领域的潜在风险与监管》一文中提到:蚂蚁集团个人用户超10亿,机构用户超8000万家,数字支付交易规模118万亿元,其上市市值可能创历史记录。一旦出现风险暴露,将引发严重的风险传染。其次,大型互联网企业服务群体数量庞大,服务对象常常是传统金融机构覆盖不到的长尾人群。

此外,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长郭武平在11月2日发文,就“金融科技公司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乱象值得高度关注”一事进行阐释。

这篇文章称,与持牌金融机构相比,金融科技公司更加依赖购物、交易、物流等行为数据,更多依据借款人的消费和还款意愿,缺乏对还款能力的有效评估,往往形成过度授信,与场景诱导共同刺激超前消费,使得一些低收入人群和年轻人深陷债务陷阱,最终损害消费者权益,甚至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危害。

金融科技公司的“花呗”“白条”“任性付”等产品,其内核与银行发行的信用卡没有本质差别,也具有信用供给和分期付款的功能,消费者支付的利息与费用是其盈利主要来源;再如“借呗”“金条”“微粒贷”等产品,与银行提供的小额贷款无本质差别。

郭武平同时点名“花呗”,称分期手续费高于银行,实际上“普而不惠”。

打着方便快捷的口号,其实是在收取远远高于银行的手续费或借款利息,而使用花呗、借呗等产品的反而以广大中低收入人群为主。

产品“普而不惠”,一味只想赚钱,或许是马云以及蚂蚁集团被约谈的原因之一。

4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当然,这里的蚁穴并不是指蚂蚁集团,而是说,对于监管层来说,任何时候都需要防范金融稳定和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金融稳定是一种状态,金融作为资金媒介功能得以有效发挥,金融业本身也能保持稳定、有序、协调。

蚂蚁集团作为超级规模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其上市后,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可谓深远,其运作的规范性和合规性,对整个金融业尤其是互联网金融和消费金融来说,影响可谓深远。

显然,防范金融风险也是四部门约谈马云的原因之一。

上交所在11月3日晚间,紧急叫停蚂蚁集团上市,或印证了这个原因。

郭武平在文章中提到:我国金融服务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具有更强的普惠性,承担着为人民群众财产保值增值和促进社会公平的使命。      

金融服务供给主体,无论是持牌金融机构,还是新兴金融科技公司,都必须保护好金融消费者权益。显然这是面对马云有关更新思维、放开对科技金融企业监管等呼吁的一种回应。

引用一下“私募魔女”半夏投资创始人李蓓的观点,“未来几个月,蚂蚁的股价不好说。但从长期价值的角度,我肯定不会去买蚂蚁。”她解释称,投资界有一个类似于谚语的说法,“每一个巨无霸的上市,特别大的IPO往往都是一个时代的顶点。”

这个顶点指的不是股价的顶点,而是一个时代高潮的顶点。比如中石油在2007年上市,对应的是大宗商品的一个十年大牛市的顶点。

李蓓认为,蚂蚁崛起的背后,其实也代表一个时代。只不过,这个时代正在转变。

最后,看一下前一阵子花呗的一则广告:

广告中称,一位37岁的施工队队长,用花呗借钱给女儿过了生日。文案写道:“一家三口的日子,再精打细算,女儿的生日,也要过得像模像样。”

看似充满温情的广告,却遭到的网友的质疑和反对。不少网友认为,将普通劳动者心酸经历作为营销素材是赤裸裸的滥用亲情营销,背后代表的价值观让人无法认同。

况且,用了花呗,又不是不用还。

老百姓其实是聪明的,只是有时候他们不愿说。

编辑:临河 图片:网络

往期文章推荐,点击标题查看:

优胜教育陷入“跑路”风波,西安部分校区忙改名

陕西新首富易主:史贵禄家族落榜,隆基老板夫妇登顶

西凤酒拟推出3000元以上高端酒,哪来的底气?

农行陕西省分行原副行长韩桢退休六年后被查

西安土拍的冰与火:24小时内从“流拍”到“疯抢”

谁是白鹿原民俗村拆除的幕后推手?拆除后这里要干大事情

吴一坚卸任董事长,金花股份股权遇变*

蚂蚁集团上市为什么叫停?

1、蚂蚁集团

说到蚂蚁集团,那么就不得不说一下阿里巴巴和马云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众所周知,阿里巴巴的创建者是马云。阿里巴巴的早期主营产品就是现在家喻户晓的淘宝网。为了使线上购物更方便,阿里巴巴就开发出了第三方支付产品支付宝。随着淘宝网的规模越做越大,支付宝被马云从阿里巴巴分离出来,单独成立了一家公司来运营。这个公司就是现在的蚂蚁集团。

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蚂蚁集团)起步于2004年成立的支付宝。2013年3月支付宝的母公司宣布将以其为主体筹建小微金融服务集团,小微金融成为蚂蚁金服的前身。2020年7月蚂蚁金服正式更名为蚂蚁集团。

蚂蚁集团旗下有支付宝、余额宝、招财宝、蚂蚁聚宝、网商银行、蚂蚁花呗、芝麻信用等子业务板块。

2020年11月3日,上交所发布关于暂缓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上市的决定。同日,蚂蚁集团于港交所公告称,暂缓H股上市,公司将尽快公布有关蚂蚁集团暂缓H股上市及退回申请股款的进一步详情。11月5日晚间,蚂蚁集团公告称,决定暂缓发行拟在科创板上市交易的股票,发行人及联席主承销商将于2020年11月6日启动退款程序。

2、监管约谈

10月25日,马云在外滩金融峰会上发表一段长达21分钟的演讲,公开diss国内金融体系:

“中国金融没有系统性风险,因为没有系统。”

“今天的银行延续的还是当铺思想,抵押和担保就是当铺。”

“巴塞尔协议比较像一个老年人俱乐部。”

“今天是这个不许那个不许的文件太多。”

相形之下,马云12年前的名言“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倒显得相当“和风细雨”了。

就在马云炮轰传统金融业,呼唤“新金融体系”之后,监管层转头一把拽紧手中的缰绳。

11月2日夜,恐怕很多人都在好奇,马云是否会为一周前的“鲁莽”发言而懊悔。

当晚,证监会发布通告,全文标题加内容不足80字。

今天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对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马云、董事长井贤栋、总裁胡晓明进行了监管约谈。

3、上市叫停原因

长久以来,公募基金产品的销售一般分为直销和代销两种,主要有证券公司、银行、第三方平台、基金官网4大渠道。

所谓基金直销就是在自己的网站、APP乃至通过客户经理进行销售,而代销则是通过银行、券商、第三方财富公司以及互联网平台等拥有基金销售牌照的渠道进行销售。

在过去,代销渠道基本上是银行一家独大,特别是四大行和招行。拿招行举例,谁家的基金要是能进招行的产品库,销量肯定不成问题。但可惜的是,基金公司自己根本接触不到终端客户,甚至买了产品的客户更多相信的也是招行的客户经理而非基金公司本身。同时,代销“佣金”也很让基金公司头疼,不但前端要收费,后端卖出多少规模也要抽成。

后来,互联网销售平台横空出世。蚂蚁运用自己熟悉的店铺模式,创建独特的“财富号”生态,让基金公司从营销活动到陪伴内容,再到讨论区维护,有了真正接触终端客户的机会,这进一步颠覆了银行销售基金的生态体系。想想看,蚂蚁旗下支付宝是基金销售平台,现在蚂蚁要上市,然后又联合基金公司推广。相当于本该是审核员的人,自产自审自推,这之中是否有利益输送,自我炒作的嫌疑?这个不仅动了银行和券商的利益,也动了其他基金和普通人的蛋糕,更重要的是可能碰到了监管的红线。

蚂蚁集团自有资金只有400亿,但是通过和银行以及其他基金和投资机构合作,花呗借呗一共向支付宝用户总计贷出2万亿的贷款总额。资金杠杆放大了50倍,这在世界金融史上历史罕见。如果一旦蚂蚁集团出问题,仅凭蚂蚁400亿自有资金,根本无法兜底。可以说这次国家叫停蚂蚁集团上市,是救了千千万万股市散户。蚂蚁集团一旦上市,会有多少散户买入,有多少原持股人套现离场,这一波到底会有多少散户会被割韭菜。没有监管,资本就像脱缰野马,露出其对金钱的嗜血本能,蚂蚁集团说到底只是一个民营企业,是一个企业就需要盈利。商场上没有所谓的道德,只有对利益渴望的本能。

蚂蚁集团其实是一家金融公司,在有关钱财方面,会被有关部门监管,防止资金过大而形成一家独大,被私人所垄断,其次,蚂蚁集团挣钱方式太过于简单,在蚂蚁集团中,可以用2块钱挣18块钱,这样的挣钱方式不利于市场稳定发展和正常资金流动,三就是关于花呗和借呗这一方面,他们的利息比银行都要高,还花呗还借呗都要小心行事。

这就是为什么蚂蚁集团上市被紧急刹车,马云同时被四大监管部门约谈的真正原因。

中国证监会在10月1日生效的准则中表示,共同基金发行人应避免因出售与其现有和潜在业务相关的产品而产生利益冲突。有业内人士表示,蚂蚁集团利用旗下平台独家销售参与自身股票战略配售的情况,在行业中尚无先例,因此其行为是否构成利益冲突,也有待进一步调研和论证。

为什么停止上市,官方却给了一个比较模糊的回答:蚂蚁集团上市具有很高的监管风险。蚂蚁集团也没有给出相关的回应,只回答说愿意配合监管。

今年的11月对于蚂蚁集团来说绝对是可以计入“集团历史”的,因为在离成功上市仅有“临门一脚”的时候,被证监会叫停了,不过,暂缓上市后,大家最关心的重新上市时间表问题。对于投资者而言,蚂蚁集团何时上市其实已经没那么重要了,因为蚂蚁集团为了平稳解决问题,已经开启了战投基金的退款程序,而且手续费全免,足以见其“诚意”。不过,对于蚂蚁集团自身而言,若要重启上市程序,恐怕真的要做好充分准备了。无论是监管这次对于蚂蚁的约谈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蚂蚁未来的走向,乃至于给蚂蚁设置天花板,最后成为代价的,其中必定有这次入场的股民。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内涵金融、知乎等。

 

债市怎么了?  视频来源:抖音号:Lmm318

蚂蚁为什么不能上市?

1、主板要求更多,但是募资可能不算多

主板市场对于公司财务业绩,股权结构等方面要求更加的严格,而且主板上市需要审核的时间周期比较长。

而且主板上市的市盈率不算高,这样股票发行溢价可能就比较低,这样的话,股票上市可能很难募集到更多的资金。

因此,如果蚂蚁科技选择在主板上市的话,可能时间会比较长,而且可能融资不会多,这个可能就是蚂蚁科技不选择主板的一个关键原因了。

蚂蚁为什么被暂停上市了

银保监会**郭树清在2020年新加坡金融科技节上演讲表示,关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风险。少数科技公司在小额支付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涉及广大公众利益,具备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的特征。一些大型科技公司涉足各类金融和科技领域,跨界混业经营。必须关注这些机构风险的复杂性和外溢性,及时精准拆弹,消除新的系统性风险隐患。

 

“大而不能倒”是金融领域比较“古老”的风险。当一家金融机构规模大到足以影响市场、其风险的外溢足以引发系统性风险的时候,这类机构可能就会依仗这种市场地位和优势无节制扩张,把扩张的高利润留给自己,把扩张的风险留给社会,甚至因此对**监管者进行“绑架”。因此,从监管的角度,需要高度关注这类机构的风险。在银行体系,这类机构被称之为系统重要性机构。

 

1

 

很多使用支付宝的用户在使用借呗花呗,提前透支消费的时候。可能从来没有想过,支付宝里面的钱到底是从来自于哪里。

 

在很多正在透支消费的穷人,年轻人的心里。可能会把蚂蚁集团,想象成一个大型的银行,只要有人愿意借贷,蚂蚁金服账面上的自有资金,就可以源源不断的提供资金。而这个想法,随着蚂蚁集团在科创板上市,被暂停后开始逐渐被打破

从马云在上海外滩金融峰会上,炮轰央行、银保监会开始,在短短的几天之内发生了几件大事:

 1、蚂蚁集团高管,马云,井贤栋,胡晓明,被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联合约谈。

2、银保监会和中央人民银行共同发布了《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3、上交所、港交所,连夜叫停估值高达2.1万亿的蚂蚁集团上市IPO

4、蚂蚁花呗、借呗的广告也迅速的从地铁站、公交站、机场、广告牌集体消失

……

这一连串的变*让人们明白,蚂蚁集团在资本市场上谋求上市的背后,是要换利益的裹挟,马云自以为即将成功上岸、逃出生天,于是大放厥词。

所以,当马云公开的炮轰国家金融体系,终于触动了最高决策层的出手,【蚂蚁集团】的真实面纱,开始暴露在我们老百姓面前。

原来蚂蚁金服,一直隐藏科技、大数据、普惠金融旗号下。对外一直宣称为得不到银行支持的中小微企业、年轻人们提供小额贷款支持。

但实际上,蚂蚁集团只通过少量的自有资金,撬动了几十倍、上百倍的资金杠杆放贷超过了超过2万亿元的贷款将刚毕业的大学生,中小型企业和创业者、甚至银行拖入了危险的金融杠杆之中。

2

在2018年之前,借呗、花呗平台上,能够贷出去的钱,是从哪里来的?蚂蚁集团的资产负债表上货币基金根本不可能达到万亿以上。哪怕是把阿里巴巴集团所有的公司账上的现金累加起来,也不可能达到万亿以上。

所以,借款人虽然只对蚂蚁集团有还款义务,但是,蚂蚁集团几乎所有的钱都来自于银行。

因为在2018年之前,花呗、借呗的经营主体公司【阿里小贷】账上只有38亿现金。但是,马云用这38亿元为抵押,从银行贷出来了76亿元现金,形成了114亿元的资金池。这114亿元,在营销广告的刺激之下,瞬间被年轻人抢售一空。这个时候,所有的借款人,就对蚂蚁集团形成了114亿元的债权。

随后他们将这114亿元的债权又进行了资产证券化,就叫做ABS,虽然听起来很深奥,其实,做法很简单。

什么是ABS呢?ABS(Asset-backedSecurities)的资产证券化的英文缩写,直译为资产支持证券,或者资产做抵押的证券。它实质就是一种抵押贷款,或者说是抵押贷款的一个升级版,是一种金融衍生产品。

简单理解,就是将债权又打包成了一个可以公开发行的证券。然后通过银行、证券、哪怕是支付宝平台自己的渠道,进行二次销售。那么购买了这类证券的投资人就相当于400资金,过渡给了蚂蚁金服。手中所持有的就是已经被包装成证券产品的债权,在证券产品没有到期之前,投资者的现金在蚂蚁的手中,是可以自由的使用的。

这个时候这个时候蚂蚁就又被注入了114元的资金,所付出的代价无非是把第一轮放贷的债权,包装成了证券产品而已。

于是,这第2轮的114亿元,又被抢售一空,蚂蚁金服的的手中又多了第2轮的债权。

然后再将第2轮的债权进行资产证券化,又融到了第3轮的114亿元,形成了第3轮的债券,如此反复,越膨胀越大......

但是在具体的操作当中,这114元的债权,不可能每一轮都能够融到相等的114亿元,肯定会有所打折,比如说9折、8折。但是大致的原理,是这样的。

根据原重庆市市长黄奇凡的回忆,蚂蚁集团,利用本身的38亿元,一共形了了40轮的资产证券化,放贷的额度接近4000亿元。杠杆率竟然超过了100倍之高!!

稍微懂金融知识的人,很容易就可以判断出来,这不就是2008年,引发全球金融海啸的【次贷危机】吗?

08年金融海啸之前,美国的两家房地产贷款公司,趁着美国房市的大牛市,以极少的自有资金,反复的从银行贷款,发放给那些根本没有购房能力的穷人,或者工作根本就不稳定的社会边缘人士。然后将买房者的贷款债权,也进行资产证券化,打包成理财产品二次销售,进行二度融资,如此循环反复......

但最终的结果是泡沫越吹越大,直到崩盘,几乎摧毁了美国金融系统和股票市场,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也间接的引发了中国出台4万亿的基础建设经济刺激计划,对我们老百姓的影响,就是通货膨胀加快了,手中的钱变得不值钱了....直到现在,人们谈起08年的金融危机,还是为之色变。

从08年金融海啸之后,国际上就对银行放贷的业务的监管,形成了统一的、权威的,联合行动的【巴塞尔协议】

巴塞尔协议,简单理解,就是银行的信用需要用真正的、自有的【真金白银】来进行支撑。

比如,国内银行对企业发放10亿元贷款,就意味着拥有了10亿元的风险加权资产,协议要求资本充足率要求为11%,这笔贷款产生的净资本消耗为1.1亿元。

 

银行发放一笔10亿元的贷款,如果要维持资本充足率不变,至少要用1.1亿的资本金去匹配,剩下的8.9亿才可以额外通过外部的负债来满足。

这是在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整个银行体系得到额基本结论。这是银行放贷需要约束,否则根本无法遏制其过度扩张的冲动。如果一旦经营失败,它具有很强的联动性,一旦银行倒闭,国家可能就需要动用纳税人的钱来进行救助。

可以更直接的来说,放贷的企业,他会在经济好的时候,通过疯狂的扩张来拼命赚钱分红,但是一旦遇到较大的经济危机,则被迫躺下,嘴里喊着【大而不倒】倒逼着国家出钱来买单,但是最终,还是老百姓来买单。

所以蚂蚁集团,本质上干的也是通过高杠杆来撬动100倍的资金,放贷给社会上比较弱势的群体,来赚取利差的生意。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蚂蚁集团打着科技的旗号,而不是传统金融的旗号,所以想以此来规避监管。放贷出去,有18%的年化收益,而资产证券化的成本只有4~%6%的利息,中间有12%—14%的年化收益率的利差。

如果以38亿元来计算,一年之内就可以净赚400~500亿元。

如果将第1年的利润,转化为第2年的自有资金,在进行几十轮的资产证券化,如此反复,那第2年要赚多少呢?第3年要赚多少呢?

但是,潜在的风险留给了借款的消费者,以及在资本市场上,购买了资产证券化的投资者,还有,给蚂蚁集团提供资金的银行,而银行的背后,就是广大的老百姓的存款

所以一旦遇到经济较大波动,借款人无法还贷,就会引发坏账,从而产生连锁反应,更大的会影响到我们金融系统稳定、甚至国家安危,不要以为不可能,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就是最好的教育材料。

所以如果放任蚂蚁,在银行体系外进行野蛮生长,无限的循环膨胀,一旦扩大到一定程度,再遇上一些不可抗力的影响,比如2020年的新冠疫情,其影响一定高过08年美国次贷危机给美国造成的重大创伤。

3

 

在2018年,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对蚂蚁集团比传统银行更加疯狂的放贷业务,却没有受到相关监管的网络放贷,进行了初步的、小试牛刀的监管。

限制ABS【资产证券化】周转次数不得超过4次,但是这个时候,蚂蚁集团找到了一家又一家的银行,将自我放贷的模式更改为与银行合作放贷的模式,甚至把自我的角色调整为了所谓的:助贷

按照蚂蚁金服自己的说法,平台充当的角色,是征信风险控制,消费场景。为银行提供技术支持,信用支持,但实际产生的放贷主体是银行。

这样,蚂蚁集团的绝大部分放贷资金根本就不是自有资金,也不是资产证券化产生的融资资金,而根本就是来自银行的资金

假如花呗、借呗的利率是18%,银行贷出资金,得到的收益是4%到6%,那么剩下的12%—14%,则全部由蚂蚁来吃下。在这种合作模式之下,蚂蚁集团利用轻资产大数据的模式,几乎没有什么风险得到的,全部是利润,而银行出具了大量的资金,却得到了可怜的4%—6%的收益,承担的却是经济波动,借款违约,可能会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与此同时,央行、外汇监管*,银保监会、证监会,也早就注意到了蚂蚁集团的举动,所以开始筹备【网络贷款监管新规】

然而蚂蚁团也是有备而来,马云毕竟是中国首富,也是见过大风大浪的。

一方面,马云敢在监管新规,还未落地之时,全社会对蚂蚁的商业模式处于模糊状态,火速的在上海交易所科创板、香港港交所,寻求上市IPO,圈钱到账,顺带着,让各路资本权贵资本变现,赚得盆满钵满。

现在我们好像看明白了,为什么社保基金可以打折,买到蚂蚁集团的股份了

 

另一方面,在上海外滩金融峰会上,面对着央行、财政部的多位主政官员,炮轰了监管体系,一哭二闹三上吊,要挟监管层对蚂蚁科技集团特事特办,甚至废除国际通行的监管协议:巴塞尔协议。

 

这才是马云演讲的真实目的。刀光剑影、指桑*槐、表面是哭闹、实质是要挟。

 

加油门上杠杆后,在悬崖边奔驰,高速的无风险收益,全归企业所有;

 

坠崖的系统性崩盘风险,要借款穷人、银行金融系统、全体社会承担。

 

4

 

在本次外滩演讲,以及蚂蚁集团的IPO之前,花呗、借呗的广告,早就铺天盖地,在地铁、公交站、机场、人流密集的LED广场,循环播放,不断洗脑。

 

引发舆论强烈不满的是下面这则广告文案。

一个37岁的施工队队长,一家三口的日子,过得精打细算,捉襟见肘。

 

虽然凑不出几百块钱,但是为了女儿的生日,也要在花呗平台上贷款。

 

从表面上看,这则文案,以爱心为幌子,戳中了中年男人心中的软肋,再穷也要过一个仪式感的生日。

 

然而,广告传达出来的消费主义、道德绑架,却让人心生厌恶。

 

如果一个父亲,穷得连几百元钱都拿不出来,心里想的不是跟女儿坦白生活的不易,富有富的过法,穷有穷的方式,却要通过消费主义洗脑之后,借款而来的生日晚宴,才能表达出爱心,这不是爱心绑架,是什么呢?

 

一个高利贷的平台,不谈利率,不谈风险,却专门给你讲情怀,讲责任,讲关爱,讲体面,这本身就是赤裸裸的道德绑架。

 

他们弄出来各种消费的仪式感、促销节,已经赚的够多了,而现在,甚至想把一个穷人家庭未来的收入全部赚入囊中。

 

放贷就是放贷,和亲情不会有任何联系。

 

它只是想吸干穷人的最后一滴血,同时还让穷人感觉愧疚。

 

中国上一个,借钱给女儿过节日的父亲,杨白劳。这是旧中国著名的《白毛女》的故事。

 

我们新中国之所以要提及它,是因为新中国可以把「鬼」变**,父亲不需要借高利贷给女儿过节日了。

然而,现在有科技公司不停地讲述这个故事。难道是要将自己化身成为新时代的黄世仁?

和此类似的借贷广告,还包括:

 

鼓励年轻人,借贷消费,游历到4个城市不断搬家;

连创业的九死一生都不谈,鼓励年轻人借贷创业;

鼓励尚未自食其力、养活自己的毕业生,借款环球旅游……

 

你在用花呗,给女儿过个生日;

我在用借呗,裸辞后旅行流浪;

他在支付宝,买了蚂蚁上市的战略配售基金;

 

我们都没有光明的未来。

 

但是,蚂蚁有,马云有。

 

5

 

本来,如果不是马云志得意满,得意忘形,蚂蚁集团的上市计划,就功德圆满了。

 

他的炮轰,终于让央行、银保监会,抛出了酝酿许久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因为,已经到了忍无可忍,必须要强力监管的时候了。

 

国家重拳出击,将网络小贷业务纳入国家层面的监管,而不再纵容割据一方、水泼不进的野蛮生长态势。

 

A、原则上禁跨省展业;

 

B、个人单户网络小贷余额原则上不得超过30万元,不得超过其最近3年年均收入的三分之一;对法人或其他单户网络小贷余额原则上不得超过100万元;

 

C、在单笔联合贷款中,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

 

D、网络小贷注册资本不低于10亿,跨省经营网络小贷不低于50亿;

 

E、网络小额贷款通过银行借款、股东借款等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1倍;通过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4倍。

 

一夕之间,「蚂蚁科技」,终于要退化为「蚂蚁银行」,全面接受放贷业务的监管。

 

但是细细想来,让人后怕的是,蚂蚁集团和马云,作为业内人士,早就收到了《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初稿,明明知道监管的重锤即将落地,他们却依然火速推动蚂蚁集团的上市。

 

如果市场不知情,在他们的宣传下,IPO上市之时,融资和定价的标准,就是高速成长的科技公司,市盈率可以达到50-70倍区间;

 

如果在监管新规落地之后,杠杆被打掉,放贷的规模被严格约束掉,就算市盈率不能降低到和传统银行一样的个位数,在原有的基础上,腰斩也不为过。

 

到时候,蜂拥而入的投资者,一旦买入「蚂蚁集团」的股票,就将迎来万劫不复的亏损境地。

 

所以,在马云被国家约谈、监管意见稿落地之后,蚂蚁的上市被再次暂停,股民们逃过了一劫。

 

然而,在蚂蚁财富平台上,被5只蚂蚁战略配售基金的广告砸晕了头的投资者,就没那么幸运了。

 

他们被蚂蚁集团的名头给忽悠晕了,不知道在战略配售基金中,只有10%比例仓位是可能配售在蚂蚁集团上,90%以上的资金是配置在A股其他股票上的。一旦买入,还至少锁定18个月,不得赎回。

 

蚂蚁的上市被否定了,几百亿的资金已经申购出去了,现在只能等待1年半的时间,在A股的泥潭里,买了个锤子,买了个寂寞。

 

6

 

长久以来,无论我们身处哪行哪业,总是对监管层,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

 

在人们的印象中,监管层总是给行业的发展,制定一条又一条的红线,画地为牢地约束着企业的扩张、市场自发的生机。

 

然而,最近这些年来,随着地产巨擘、科技巨头、金融大鳄,开始掌控着人们的衣食住行、社交娱乐沟通,他们渐渐露出了垄断者的獠牙。

 

他们开始推翻原有的市场规则,游走在创新和破坏的边缘,裹挟着产业链上下游的社会主体,绑架着上亿的用户。

 

屠龙少年,终成恶龙。

 

依靠市场自发调节的力量、行业的自律精神,根本无法制约他们。

 

能够制约他们的,除了国家的监管层外,别无他法。

 

在蚂蚁集团突破监管无限放贷的业务上,在否决蚂蚁集团突击上市的决策上,监管层展现了专业的能力、果决的魄力、前瞻的眼光。

 

现在的大多数人,体会不出来,重拳出击的监管层,为何要小题大做;

 

只有岁月的风云逐渐远去,未来以回顾历史的眼光审视今天,我们才能明白,当时的一诺,就是日后的千金。

马云的言论是什么事件啊?

马云事件,其实就是外滩峰会事件。2020年10月24日,马云当时受邀出席上海外滩金融峰会,并且发表“惊人”言论,引起很大的争议,随后阿里巴巴的市值暴跌。这段言论,让不少人都非常好奇与关注。在外滩峰会上,马云称中国金融“没有系统性庆灶风险”,因为“没有系统”。无疑,这样的言论是非常“出格”的,而且是错误的。雹型马云虽然有智慧,但这次却说出了非常愚蠢的言论。还有,蚂蚁金服被叫停上市,其实也是自身有原因。有一些金融公司,却打着科技公司的名号开展业务,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其实就是在逃避监管,这是具有极大的风险隐患的。马云高杠杆循环放贷的计誉肆扮划受阻后就在外滩开炮,第一个选择找银行贷款,但银行要求抵押率,于是他批评银行都是当铺思想,信用评分我阿里大数据都做出来了。第二个选择资产证券化,在监管部门发现蚂蚁存在的风险后要求提高资本金,这是巴塞尔协议的内容,所以马云就嘲笑巴塞尔协议是老年人俱乐部,于是他被约谈了。

马化腾可定扬交双历往湖度时退出了互联网吗

马化腾退出互联网了。腾讯公司已经正式确认马化腾已经卸任了,对于马化腾卸任一事,在10月份的时候就已经获得了央行的批准。对于马化腾的卸任,如果是放在平常的话,可能还能够说得通,毕竟马云也已经退休了,但是在这个风口上难免会让人有所联想,不过对于马化腾的做法让人赞叹:聪明人。网友纷纷表示马化腾此举非常的机智。在蚂蚁金服上市被叫停后,马化腾就立马做出了这个举动,可以说已经成功的金蝉脱壳了,可能正式看到了这种苗头并不是很对劲,相比之后将有可能出现的变动,马化腾率先规避了这种风险。可以看出其实微信支付的行动一直是继支付宝之后,先有的支付宝之后才有的微信。人物经历:1971年10月29日出生于海南岛东方市八所港,父母是八所港港务*职员,祖籍广东省潮阳县,还有一个年长四岁的姐姐。1984年,13岁马化腾随家人从海南迁至深圳,后转入深圳中学,1989年,高考以739分的优异成绩考入深圳大学电子工程系计算机专业。1993年,毕业后进入深圳润迅通讯发展有限公司,开始做编程工程师,专注于寻呼机软件的开发,至升任开发部主管。该段经历使马化腾明确了开发软件的意义就在于实用,而不是写作者的自娱自乐。润讯提升了马化腾的视野,以及给马化腾在管理上必要的启蒙。

蚂蚁金服三年IPO靠谱吗

我是来看评论的

为什么阿里的蚂蚁集团延缓上市了?

为什么阿里的蚂蚁集团暂缓上市了?

回答,因为蚂蚁集团的业务不规范,金融杠杆率特高,需要内部重新去杠杆操作才行!

文章推荐:

蚂蚁上市为什么叫停(100元以下的CPU风散热器?推

英镑为什么那么值钱?(【慧·英伦】1英镑=0.99欧元

高鸿股份是基建概念吗(高鸿股份股吧)

000881股票走势(个股涨停或大涨8%以上后,如何判

股票600846多少钱(同济科技今年最高价多少?此股票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上市了吗(安徽华普天健会计师

25美元等于多少美分(美元主要成分?)

基金查询净值160910(大成来自创新基金净值查询怎

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