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8年“最熊”破发股:上市不足7个月买入即套低于发行价超26% 上市不足7个月,股价阴跌不断,半年跌幅超50%,可谓是“买入即套”。有股民留言称,暴跌不可怕,就怕阴跌,亏损30
2018年“最熊”破发股:上市不足7个月买入即套低于发行价超26%
上市不足7个月,股价阴跌不断,半年跌幅超50%,可谓是“买入即套”。有股民留言称,暴跌不可怕,就怕阴跌,亏损30%已不求解套了……
截止9月12日,2018年上市新股中,已有4只股票跌破发行价,分别为华西证券(002926)、今创集团(603680)、养元饮品(603156)、华宝股份(300741)。
其中,今创集团(603680)破发幅度最大,9月12日,其股价再创上市后新低,最低跌至16.78元,而截止目前股价距离其发行价跌幅已达26%。
问理财了解到,2018年2月27日,今创集团以32.69元/股登陆A股市场,当日涨幅高达43.99%;而次日便开了一字涨停,上市第三个交易日股价最高达到55元,随后便开始了下跌之旅。
6月19日,今创集团股价跌破发行价,但跌势并未止住,至如今的,距离巅峰股价55元,跌幅已超50%,同时破发幅度也已达26%。
事实上,2017年以来,部分新股在上市初享受了一度冲高的乐趣后,便进入了阴跌通道,甚至快递吞噬前期涨幅跌破其发行价,而这些破发股背后都有个共同点:上市前业绩要多靓丽有多靓丽,而上市后便迅速变脸,速度堪比翻书。
今创集团也不例外,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3.27亿元,同比增长7.55%,净利润盈利1.92亿元,同比下滑12.52%。而2016-2017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下滑4.29%、6.81%,也就是说公司归母净利润早已出现负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业绩加速下滑外,今创集团曾被举报“带病IPO”。2017年5月,自称A股职业投资人的谢家勇,在金融街一家酒店召开《实名举报今创集团带病闯关IPO媒体招待会》,其中提到“发行人涉嫌财务造假偷逃税款、发行人及其实际控制人涉嫌犯罪、发行人两个持股公司股东涉嫌股份代持”等问题。
受此影响,公司决定暂缓IPO发行。最终,这场各执一词的“罗生门”以谢家勇撤回全部举报结束,今创集团也恢复IPO顺利上市。
不过,由于无故事可讲、业绩下滑,以及受上述“闹剧”的影响,今创集团上市后股价表现的一塌糊涂,或也真真切切的作出了回应……
同时,公司对自家股价定位更清晰。公告显示,2018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向符合条件的182名激励对象以10.30元/股的价格,授予共计2081.24万股限制性股票。
截止目前的17.05元/股,仍有65%的空间。由于2017年实施分红10转4股派3元(含税),原授予价格为14.72元/股,即使如此,较其发行价32.69元/股也相差17.97元,也仍超50%……
破发股是什么,值得买入吗?
“破发股”通常指个别股票的市场价格跌破了某次定向增发的发行价。
股票破发对上市公司意味着什么
股票破发指股价低于发行价,这对上市公司意味着市场对该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不信任。破发可能导致公司融资计划受阻,也会影响公司的品牌形象和声誉,并且可能吸引不良投资者的注意。此外,股价破发也会影响员工的士气和整体业务的运营,给公司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为了缓解破发对公司的影响,公司需要加强管理和改善业绩,增强投资者的信心,让公司股价回归到合理的水平。
破发股可以买吗?
农业银行肯定不会破发,持有它的最大两股东是财政部和中央汇金公司,保住农业银行不破发是他们首要任务,农业银行现在是a股大盘最大的利空消息了,牵一发动全身,从盘面上来看,这两天都算是平稳过渡,虽说今天的股价到了2.68元,但可以看到很快就拉升上去了。特别是上周五中午刚开盘半个小时,银行股带动大盘上涨,形成了今天大盘了逆转。农业银行一旦破发,空头巨鳄们哪里会放过它?所以无论如何不会让农业银行破发,
什么是破发的股票?现在的股票还适合买进么?
就是跌破发行价的股票。现在持币观望是最佳选择。
破发的股票能错突脚精系病命运响古不能买
股票破发是可以购买的,但投资者需要结合市场和个股的情况而定。股票破发是指股票的市场价格下跌破位,跌到发行价下方。股票市场是一种供需市场,当需求量大于供有量,价格会随之升高。反之,当需求量小于供有量,价格会随之下降。当股票价格持续下跌,跌破发行价时,表示市场投资者大部分不看好该股票,缺乏市场人气,导致股票供需失衡,价格出现下跌。如果股票市场中,大部分的股票价格出现破发时,表示整体市场处于低迷状态,投资情绪较低、市场处于恐慌状态,这个时候投资者注意以关注市场为主。投资者可以等待破发股票和整体盘面处于稳定放量上涨时,再考虑投入低位的破发股票。但是,投资者在投资时需要回避那些上市公司内部运用出现问题的股票。拓展资料:新股破发中的发,是指股票的发行价格。新股破发是指股票发行上市当日就跌破发行价,在一级市场申购中签的股民也是要赔钱的。在股市中,当股价跌破发行价时即为破发。而普遍情况,特别在牛市行情中比较少见,在市场徘徊期常见到。简而言之就是最新的股票跌破发行价。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股市大背景下的行情不好。也有本只股票盈利率不被看好。在新股的发行中,投行可以同时兼任多重角色,既可以是企业上市的保荐人、承销商,财务顾问,同时也可能是股东,这种直投、保荐、承销的多重角色意味着利益的直接相关。募集资金额越高,意味着可以获得的承销费更高,而如果有直投的话,其所获得的回报更为丰厚。现实情况确实如此。据了解,一些券商对IPO项目超募资金部分收取5%至8%的承销费,这明显要高于正常的标准。在投行与企业利益趋同的情况下,投行无疑更有动力将发行价定高。一般来讲,新股定价通常可分为四个步骤:主承销商给出估值范围——研究员根据主承销报告出具定价报告——机构根据研究员报告向主承销商出具报价范围和申购数量——主承销商和企业确定新股发行价。而机构研究员主要就是根据主承销商出具的这份投资价值报告来了解。据业内人士表示,一般情况下主承销商给出的估值会高于行业平均估值,而有些企业为了提高融资额度还会刻意提高估值范围,以此来提高在路演时研究员心中的目标价。此外,对机构研究员来说,如果给公司的报价过低,那么以后去上市公司调研或许就不会被接待,因此给出的估值范围都会和主承销商给出的范围相差无几。
上市首日破发、次日暴涨,看不懂的小米股票到底值不值得买?
最近,大家的整个朋友圈都被小米上市的信息刷了屏。7月9日,小米港交所挂牌上市,其上市首日开盘价16.6港元,较17港元的发行价下跌2.35%,惨遭破发。然而在第二天,小米的股票大涨近13.1%,收盘价为19港元。
首日破发,次日暴涨,实在有些看不懂,那么,小米股票到底值不值得买呢?
市场情绪左右了股价?
在铜板君看来,小米的破发固然有估值太贵、智能硬件模式前景不明等原因,但最重要的,是市场情绪的不好。
关于市场情绪,代表真金白银的资金流向最能说明:随着5月以来全球市场波动加剧,市场风险偏好开始下降,南下资金开始呈现净流出的态势。从6月开始流出港股市场,截止6月29日,三周内累计净流出香港市场(H、红筹、香港本地股)的海外资金规模为37.2亿美元。
小米为什么能涨?
要不要买小米?
针对小米的估值,市场的判断截然相反,矛盾在分歧在于:以制造业估值,小米太贵了;以互联网估值,小米良心价。
目前,市场上有认为小米的定位偏向于硬件公司,因为它的绝大多数收入来自于硬件销售。但也有人指出,小米本身又有着将近2亿的互联网用户,这让小米的定位更加扑朔迷离。
而对于很多普通老百姓来说,缺乏相关专业的知识、信息的渠道,可能很难有精力去做深入的研究。
作为普通大众,选择让财富更有价值的方式很多,股票市场的跌宕起伏,或许迎合一部分人的投资需求,但同样的,选择更加稳健的方式,也是家庭财富分配很重要的准则。
比如,成立6年的铜板街,因为稳健,所以镇定,严选资产,坚持“三看”、“四个一票否决”原则,保证出借人的资金安全,让钱变得更有价值。
考虑下?
跌破增发价的股票能买吗?
今年20只股票跌破增发价增发尤其是定向增发,曾是机构投资者的香饽饽。然而今年以来,随着市场大幅下挫,跌破增发价的股票逐渐增多,原来的“馅饼”不期变成了“陷阱”。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实施增发的股票中,当前已有20只跌破增发价,使机构投资者整体形成14.38亿元的账面浮亏。医*生物行业不仅破发股数量多,其破发比例也十分高。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共有7只医*股实施增发,除上海医*和鱼跃医疗当前股价高于增发价外,其他悉数破发,破发占比高达71.43%。天康生物是破发比例最高的医*股,4月19日其向大股东关联方和机构投资者实施定向增发,发行价为21.37元,按7月13日的收盘价测算,其当前的破发幅度高达29.29%。另外,复星医*和中恒集团当前的破发幅度也均超过10%。☆如果大盘展开上涨行情,这些破发股票的上涨速度往往是强于大盘的白马股。★
一只股票破发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股民不看好,发行价偏高,市场不景气。。。
破发已成常态的新股,大家还会申购吗?怎么避开容易破发的新股?
在新股发行开始采用注册制之后,新股上市首日即破发就已经成了常态,这无疑使得新股申购的风险加大。
那么,在新股更容易破发之后,新股申购到底还能不能做呢?
破发已成常态的新股还能申购吗?
在新股变得更容易破发之后,有些股民就表示不会再申购新股了。然而,从新股的中签率上看,却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上升,这就意味着参与新股申购的人没有明显减少。
或许有些人嘴上说不再申购新股,可实际上却仍然在申购。其中的原因无非就一个,那就是申购新股仍然有利可图。
虽说在注册制下新股变得更容易破发,但从新股上市后的整体表现来看,破发的新股仍然只占少数,大部分的新股上市后还是会涨。
从概率上来说,中一只能赚钱的新股比中一只会亏钱的新股的概率显然更大。
另外,一只上涨的新股上市后的涨幅,也很有可能比一只下跌新股的跌幅更大。
一只上涨的新股,上市首日涨个30%—50%算是比较轻松的,有些新股上市首日的涨幅能达到100%以上,甚至更多。而下跌的新股,很少有见到上市首日能跌30%以上的,跌10%—20%就已经算比较多的了。
所以,哪怕是赚钱与亏钱的股票中签的概率都是50%,仅靠更高的涨幅,新股申购也仍然有利可图。
总之,不管是从投资者对新股的态度还是从新股的实际表现来看,新股仍然是可以申购的。
事实上,有些容易破发的新股,完全是可以规避的。只要在申购新股时避开这些新股,中签破发新股的概率又会进一步降低,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怎么避开容易破发的新股?
首先,就是避开“三高”的新股。
这里说的“三高”,指的是高市盈率、高发行价和高发行量。高市盈率和高发行价的新股,意味着新股的估值较高,如果高估值得不到二级市场上的投资者认可,股票上市后就容易破发。
而高发行量意味着股票在上市后,面临的抛压可能会比较大,如果二级市场上没有那么多承接资金,也容易出现破发。
除了北交所的新股外,一般发行价格在20元以下的新股,只要市盈率不是太高、发行量也不会太大,破发的概率就很小了。如果只申购这样的新股,不中则以,只要能中,赚钱的概率还是非常大的。
其次,就是不在股票市场极度低迷时申购新股。
新股上市后的表现,跟其他股票一样受股市行情的表现影响大。在股市比较低迷的时候,投资者的情绪比较悲观,此时大家都不敢买股票,新股上市后就可能找不到足够的接盘侠,也就只能降价卖了。
所以,在股票市场极度低迷时,上市的新股甚至可能出现十有九跌的现象。所以,只要不在股市极度低迷时申购新股,也就可以规避掉一些容易破发的新股了。
当然,如果能够忍住利益的诱惑,完全不参与新股申购,就能绝对避开会破发的新股,可问题在于,在新股申购仍然有利可图下,有多少人愿意主动放弃呢?
提示:本文为知识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