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7券商评级七大爆点:有的连升5级也有连降6级,11家AA额手称庆,29家扣分太多遭下调… 证券行业翘首以盼的2017年分类评价结果今日揭晓! 具体来看,97家参评券商29家分类评价上升
2017券商评级七大爆点:有的连升5级也有连降6级,11家AA额手称庆,29家扣分太多遭下调…
证券行业翘首以盼的2017年分类评价结果今日揭晓!
具体来看,97家参评券商29家分类评价上升;37家券商的分类结果与去年持平,不降不升;与此同时,还有29家券商评级遭遇下调。我们一起来梳理其中的七大爆点:
一是A类券商共有40家,较去年增加4个名额,有11家券商被评为AA级(目前最高级),比去年增加了3家。
二是国泰君安证券、招商证券和中信建投证券连续8年维持AA评级。
三是中信证券、广发证券、海通证券、华泰证券重回A类,均由B类BBB级上升至A类AA级券商。一个最鲜明的特征是,这4家券商总资产、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等经营业绩指标均位列行业前五名。此外,去年评级为BBB的国信证券则回A类A级,长江证券也由BB级回到A类A级。
四是今年分类评价上升最快的是民生证券,直接连升五级,由去年的C类CC级升至A类A级券商。
五是29家降级遭下调的券商中,西南证券、信达证券、中投证券、新时代证券、恒泰证券分类评价下调幅度较大,均降至C类。
六是西南证券下调幅度最大,连降六级,由A类A级降至C类C级。C级是券商分类评价目前最低的一个级别,今年评为C级的还有方正证券。
七是今年还增加了2名新成员,分别是申港证券和华菁证券(均为去年下半年开业的合资券商),2017年分类结果为B类BBB级、B类B级。
1
哪些券商重回A?
8月14日,证监会官网公布2017年证券公司分类结果。由于最新加分项具备明显优势,多家大券商重回A类,“强者恒强”格*凸显。
97家参评券商中,A类券商共有40家,较去年将增加4个名额,再次印证了行业内“松紧结合”的预期。其中,有11家券商被评为AA级(目前最高级),比去年增加了3家,国泰君安证券、申万宏源证券、招商证券和中信建投维持AA评级;华融证券、中国银河证券、中金公司、广发证券、海通证券、华泰证券和中信证券升至AA评级。
B类券商共有48家,比去年减少了3家。其中,28家BBB级券商,比去年减少了12家;12家BB级券商,比去年增加了5家;8家B级券商,比去年增加了4家。
C类券商共有9家,比去年增加了1家,占比9.28%。
2
哪家券商升得快?
最令业界欣喜的是,不同于去年六成券商分类评价惨遭下调,今年共有29家券商分类结果上调:
今年分类评价上升最快的是民生证券,直接连升五级,由去年的C类CC级升至A类A级券商。其次是海际证券,连升3级,分类评价从CCC跃升至BBB;
今年分类评价上升2个级别的券商有8家:
分别是长江证券(BB→A)、广发证券(BBB→AA)、海通证券(BBB→AA)、华泰证券(BBB→AA)、华信证券(CCC→BB)、万和证券(CCC→BB)、五矿证券(CCC→BB)和中信证券(BBB→AA)。分类结果上升至AA级的中信证券、广发证券、海通证券、华泰证券,这四家券商总资产、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等经营业绩指标均位列行业前五名;
今年分类评价上升1个级别的券商共有19家,分别是:
渤海证券、东方财富证券、东兴证券、广州证券、国开证券、国融证券、国信证券、华林证券、华融证券、开源证券、联讯证券、太平洋证券、天风证券、网信证券、银河证券、浙商证券、中金公司、中天证券及中邮证券。
这19家券商中,有三年来首次进军A类的券商,如天风证券;也有重回A类的券商,如广州证券、国开证券、国信证券、华林证券、太平洋证券、浙商证券等。
由于今年是券商分类监管新规实施的首个年头,且适用于本年度的券商分类评价工作,今年的分类结果将成为证券业的“分水岭”,而进军或守住代表着“经营业绩、合规管理与风险控制水平”不错的A类,则是各家券商为之奋斗的目标。
民生证券董事长冯鹤年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表示,“从CC进A,说明公司这一年在合规风控及业务开展上有很大的起色。我们将以晋升A类券商为契机,持续不断地加强公司合规风控的管理,同时在公司各业务线条上规模,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为明年继续做为A类券商打好基础。”
重返A类券商的国开证券则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去年分类评级结果公布之后,国开证券结合自身实际,在大力完善治理结构,强化内控管理,确保合规稳健经营的同时,一方面通过引入战投、发行次级债等渠道进一步提升资本实力;另一方面,大力完善业务布*、优化业务结构,切实突出重点业务,实现了业绩逆市提升并跑赢大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国开证券将以此次重返A类券商为契机,多措并举,切实增强核心竞争力,全力巩固现有评级。”国开证券有关人士表示。
3
29家券商分类下调
券商中国记者对比去年分类结果发现,今年97家参评券商中,仍有29家券商分类评价惨遭下调,大多因为评价期内扣分项居多造成。
今年29家分类结果下调的券商中,下调级别最大的是西南证券,该公司分类评级直接从去年的A级直接下滑6个级别至C级,而C级也是97家参与评级的证券公司目前最低的一个级别。今年评为C级的还有方正证券。
今年分类结果连降五级的券商有1家,是信达证券,分类评价由A降至CC。评价期内,信达证券被没收业务收入160万元,并处以320万元罚款。
分类评级被下调了4个级别的券商有3家,分别为中投证券、新时代证券和恒泰证券,此3家券商2016年评级结果分别为A、BBB、和A,但2017年的结果却变成了CCC、CC、和CCC。
上述券商分类评价下调,主要由于评价期内因主营业务违规扣分所致。例如新时代证券,评价期内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又因投行业务违规,被证监会采取责令限期改正同时增加内部合规检查次数并提交合规检查报告、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相关责任人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分类评级今年被下调了3个级别的券商有1家,是宏信证券,分类评价由BBB降至CCC。
去年9月份,证监会对宏信证券采取责令限期改正,并暂停在股转系统新开客户交易权限业务6个月的行政监管措施。根据《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相关规定:“公司被采取暂停业务许可行政处罚措施,或者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因对公司违法违规行为负有责任被采取永久性市场禁入的,每次扣8分”也就是说,宏信证券因此次处罚被减扣8分。
分类评级今年被下调了2个级别的券商有5家,分别是爱建证券、川财证券、国海证券、山西证券及首创证券。
分类评级今年被下调了1个级别的券商有18家。其中,包含从A类降至B类的长城证券、大通证券、东北证券、国联证券、西部证券等券商,也有从B类降至C类的华金证券、还包括由AA级微降至A级的东方证券、光大证券、国金证券和华西证券。
4
11家券商8年稳居A类
要问从2010年来,哪些证券公司在分类评级中最为风光?
答案无疑是下面这11家:安信证券、东方证券、北京高华证券、国泰君安证券、申万宏源证券、中国银河证券、招商证券、中金证券、中泰证券、中信建投证券和中银国际证券。上述11家券商从2010年至2017年,均被评为A类券商。
其中,又以国泰君安证券、招商证券和中信建投证券风头最盛。这三家证券公司自2010年证监会向市场公开披露分类评级结果以来,8年间连续被证监会评为AA级,无论分类评级规则怎么变化,都没影响公司的评级变化。
除上述11家稳居A类的证券公司外,8年间也有10家券商在7年的评级都在A类,也就是说8年来仅有1年分类评级落选A类,分别是长江证券、光大证券、广发证券、国信证券、国元证券、海通证券、华融证券、华泰证券、华西证券、中信证券。这其中,中信证券和华泰证券是仅2016年分类评价落选A类,其余7次均为AA级。
5
分类评级六大威力影响展业
证券公司分类评级为何如此牵动证券公司神经,这与评级结果带来的影响密不可分。具体而言,券商中国简单梳理其带来的影响如下:
一、直接钩挂监管态度和监管尺度。
中国证监会按照分类监管原则,对不同类别证券公司规定不同的风险控制指标标准和风险资本准备计算比例,并在监管资源分配、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频率等方面区别对待。
二、直接挂钩既有业务展业。
证券公司分类结果将作为证券公司申请增加业务种类、新设营业网点、发行上市等事项的审慎性条件。
三、直接钩挂新业务申请。
证券公司分类结果将作为确定新业务、新产品试点范围和推广顺序的依据。
四、直接钩挂投保基金上交额。
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根据证券公司分类结果,确定不同级别的证券公司缴纳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具体比例。根据2013年证监会“证监会公告〔2013〕22号”通知,保护基金规模在200亿以上时,AAA、AA、A、BBB、BB、B、CCC、CC、C、D等10级证券公司,分别按照其营业收入的0.5%、0.75%、1%、1.5%、1.75%、2%、2.5%、2.75%、3%、3.5%的比例缴纳保护基金。
五、直接钩挂券商债券业务。
当前,无论券商自身发债,还是作为投行给企业发债,都与证券公司自身的评级息息相关。自身评级低的,自身发债成本自然就高,作为投行在市场上承揽债券项目优势就不足。
六、银行贷款授信。
当下,券商信用业务无疑最为赚钱,但信用业务对现金流的要求也非常高,不少证券公司纷纷从银行获得一定额度的授信贷款,用以周转流动性。但如果券商分类评级不高,素以风险管理著称的银行,自然“三过你家门而不会入”了。
中国基金报记者林雪
上周,停牌3个多月的尔康制*爆出利空消息,上半年业绩同比下滑,证监会对其立案稽查,公司股票可能实施暂停上市……
基金君发现,除了多家公募基金踩雷以外,还有一家深圳的老牌私募机构也深陷其中,其作为投资顾问的资产管理计划不久前刚披露二季报,数据显示,到6月底,该产品持有尔康制*33.7万股,持有市值为386.2万元,占产品净值的比例高达19.13%。
占净值比19.13%,将近20%的持仓,这个比例可比公募基金的高多了!现在尔康制*多重利空来袭,等到复牌,股价保不准会有几个跌停,到时候这只产品受到的影响可能还不小。
尔康制*遭遇利空重仓产品踩雷
先来跟基金君回顾一下尔康制*的那些事儿。
今年5月9日,一篇强烈质疑尔康制*涉嫌财务造假的文章《强烈质疑尔康制*涉嫌严重财务舞弊:中国海关喊你来对账了!》在网上传播,文章称尔康制*在海外设立的公司涉嫌虚构利润,与此同时尔康制*还涉嫌虚构资产。
当天,尔康制*股价跌停;5月10日起开始停牌,而后湖南省证监*进场核查。
事实上,在被曝出造假股价跌停之前,尔康制*的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已经在4月底减持套现10个亿。
8月9日晚间,还在停牌的尔康制*发布5个公告,讲了4件事情:第一,修正上半年业绩预告,业绩同比下滑了;第二,证监会对公司立案稽查了;第三,公司股票可能实施被暂停上市;第四,公司要申请继续停牌。
作为200亿市值的大白马,尔康制*曾经业绩非常靓丽,如今遭遇质疑,这可谓是多重利空来袭。公司表示,收到了证监会的调查通知书,并且存在被实施暂停上市的风险。
业内人士认为,一旦复牌股价很可能会撑不住,吃几个跌停不在话下。持仓的公募、私募基金要主要防范风险,但现在都被锁在里面,前景堪忧。
来看看这次重仓持有尔康制*的这只资管产品。
名字叫“国信富坤红树湾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成立于2014年5月5日,存续期10年,管理人是国信证券,投资顾问是深圳红树湾资产,托管在平安银行。该产品成立规模是3000.81万份,但到了2017年6月末,总份额变为2090.05万份。
这只产品持有尔康制*的比例,比XX公募基金还高。最新披露的二季报显示,到6月底,该产品持有尔康制*33.7万股,持有市值为386.2万元,占产品净值的比例高达19.13%。基金君发现,公募基金投资有双十限制,最高占净值比例通常情况下不能超l0%,但该产品达到了将近20%,可见尔康制*这只股票对其净值的影响将会很大。
钟爱尔康制*坚持持有今年下跌仍加仓
基金君查阅了国信富坤红树湾资管计划的所有管理报告,发现该产品持有尔康制*不是一天二天了,尔康制*这只股票一直是投资经理的“心头爱”。
简单来回顾一下该产品对尔康制*的建仓、持股轨迹。
2014年三季度,产品刚开始运行不久,就买入尔康制*27.91万股,持股市值为1042.96万元,占产品净值比例高达26.88%;但在随后大盘蓝筹飙涨的2014年四季度,尔康制*曾一度退出该产品的前十大重仓股。
2015年一季度、2015年二季度该产品持有尔康制*的比例分别为4.75%、0.5%,随后三季度遭遇股灾,尔康制*又退出了前十名一阵子;等到2015年四季度该产品重新大幅增持尔康制*,持有12.59万股,持股市值为423.02万元,占产品净值比例为11.77%。
2016年该产品继续增持尔康制*,一季度末持有15.39万股,二季度末持有30.78万股;但到了三季度、四季度又逐步减持,分别持有25.35万股、15万股。2016年尔康制*股价波动非常剧烈。
今年以来,该产品也通过加仓、增持的动作,表达了对尔康制*一如既往的热爱,即便股价出现过一波杀跌。
报告显示,到2017年一季度末,该产品大幅增持尔康制*,持有33.7万股,已经达到历史高点,市值为451.58万元,占产品净值比例高达20.37%!事实上,尔康制*的股价在4月初到5月初的一个月时间里有一波明显的下跌行情,但该产品并没有减仓。
5月初尔康制*遭遇利空消息跌停,随后停牌,该产品被关在里面,到二季度末仍持有33.7万股,但市值却缩水到了386.2万元。
产品净值下滑严重
查阅国信富坤红树湾资管计划的财务数据表格,基金君发现,到6月末,该产品单位资产净值是0.966元,单位累计资产净值是1.3元,本期产品的单位净值减少了0.095元。该产品在5月份分红登记,扣除业绩报酬前,每份份额分红0.27333元。
这是国信富坤红树湾资管计划的净值曲线,里面可能包含分红的因素,但尔康制*的下跌确实也使其表现受到影响。
该资管计划的投资经理在报告中对今年的投资情况进行反思。“我们对阶段性的监管风险预判不足,虽然开始介入一线蓝筹品种,但是没有迅速降低组合中中小创的比例。”
同时他还做出投资展望,“我们判断市场会从抱团漂亮50转向蓝筹行情,中小创依然在降低估值的过程中。我们会采取哑铃型布*,持有一线蓝筹和相对低估值的成长品种。降低预期和谨慎行动依然是未来半年的主基调。”
投资顾问竟是家成立8年的私募
国信富坤红树湾资管计划聘请的第三方投资顾问是深圳红树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小伙伴们都知道,私募投顾提供投资建议,对产品的投资方向有较大的影响。
据基金君了解,这家名叫深圳红树湾资产实际上是一家成立时间已经有8年之久的老私募机构,虽然在市场上的名气似乎不够大。
基金业协会官网的私募基金备案登记信息显示,深圳红树湾资产成立于2009年6月24日,登记于2014年4月29日,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该公司法定代表人是文江,曾在南方证券、国信证券担任经理,后在鹏华基金任总裁助理,后“奔私募”,先后任职上海金历投资、红树湾资产。
但是,基金君并没有找到红树湾投资的官网,而是找到了富坤创投的网站,上面写着“国信富坤红树湾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产品信息。
300267非公开发行股票利好吗
是的,发行股票有利于募集资金,对今后经营业务开展是有利的,非公开发行股票不会冲击二级市场,因此属于利好。
600765换手率一直维持在五点以上,量能也不错,为什么股价一直不升,他具有能源和军工题材,有高手分析一下吗?
调整没有到位。
为什么股票还不升?
这两天的行情比较关键我不得不谈谈自己对大盘的感觉。我觉得必须要更新日志了。给朋友们提醒下风险。大盘这次反弹虽然在短时间内突破了我谈的3080点,但是还没站稳就在10月27日挨了一个跌(虽然数字很吉祥88点)。大盘回压60日均线,决定未来行情的转折点到了,如果后市大盘回压60日线不破站稳了守住了继续震荡走高,创新高稳健的底部抬高,低点抬高,那就是我多虑了杞人忧天。(10月29日因为中国建筑巨额解禁股解禁大盘直接低开近60个点击穿了60日线考验120日线,该线是最后的支撑位)后面还有继续持有强势股半仓介入行情的必要。由于20日线。30日线。60日线和120日线已经缕到了一个很小的空间内一定要眼睛盯紧了,小心再这个关键时候出现断头虎头铡刀。那未来的行情就很危险了。因为现在的行情和历史大盘见顶时有那么一点点形态近似,技术性见顶出现相似形态是很有可能的。请朋友们把6100点见顶时二次反弹回60日线上1月15日附近和现在行情的10月26日附近的K线图和形态进行仔细对比。形态非常的接近,现在的形态就和之前大盘见顶后5500点附近的二次探顶形态很接近,后市不能够出现连续的阴线击穿下面这一堆均线的情况,如果出现了,那就和前面5500点附近走出了类似破位形态。5500点破位后大盘怎么走的就不用我再说了各位都经历了。120如果都破了收复不回来,各位朋友可以大幅度降低仓位了,对安全要求高的不愿意赌博的朋友甚至可以考虑暂时空仓了。而能量系统60天能量也出现了严重背离信号,大盘连续两波反弹这波还创了新高,但是能量系统60天能量一波低于一波,说明有资金趁反弹逢高降低仓位,暂时不太支持多头。这也是作为对形态分析的一个补充,后市如果长阴线击穿一堆均线收复不了破位下行。我个人转为很谨慎的空头思维。以上纯属个人观点请谨慎采纳朋友
盘点2017年五大“雷股”那些公募基金为何不幸踩中
理性·建设性
首当其冲就是身陷囹圄的乐视网、财务调减的尔康制*还有网宿科技、神雾系、德奥通航等等。
喧嚣了一年的A股市场即将收官,公募基金也将梳理投资成果重排座次。回望这一年公募市场,既有“抱”对白马股的业绩靓丽者,也有踩中“雷股”频频下调持股估值的失意者。
今年以来,出现了诸如乐视网(300104.SZ)、尔康制*(300267.SZ)、神雾环保(300156.SZ)、神雾节能(000820.SZ)、网宿科技(300017.SZ)等多只闪崩股,这些备受机构喜爱和追捧却频频“打脸”的黑天鹅概念股中,很多至今仍被基金们重仓持有。记者统计发现,上述个股全年跌幅均超过40%,这也使得持有它们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在此均损失惨重。
追溯这些“雷股”形成的原因,多为今年以来的业绩表现欠佳或被质疑财务造假等等。此外,这些“雷股”多为创业板上市公司。华南一位基金经理表示,“前两年创业板估值可以达到80倍至100倍,在估值如此高的情况下,一些上市公司心思并不放在做业绩上,而是套现。”
那么今年以来还有哪些股票跌幅巨大,又有哪些基金不幸踩雷呢?
首当其冲就是身陷囹圄的乐视网、财务调减的尔康制*还有网宿科技、神雾系、德奥通航等等。
其中,乐视网、尔康制*、网宿科技、神雾环保等都是创业板成长股,也由此可见,创业板可谓是整个A股市场的跌幅集中营。
12月12日,全国法院失信人执行人名单披露,乐视网创始人贾跃亭被列入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乐视网发布公告提醒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而在11月20日,乐视网披露了关于向关联方借款及提供担保的公告。公告显示,乐视网的控股子公司乐视致新与乐视网分别拟向融创中国旗下天津嘉睿借款人民币5亿元、12.9亿元。
11月21日,深交所就上述事项发关注函要求乐视网说明,若相关借款不能偿还,质权人行使担保权或质押权是否将导致上市公司“空壳化”,并要求核实有关融创中国**孙宏斌拟启动对乐视致新增资扩股计划报道的真实性等。
就在此事发生的一个星期之前,乐视网被22家持有其股票的基金下调估值,下调后的股价已不足4元。
从数据看,乐视网从2008年净利润为3025万元,一路增长到2016年净利润为5.55亿元,成长速度颇受瞩目。加之创始人贾跃亭太会讲故事,乐视估值甚至一度升至约1600亿。
时间到了2017年,不到1年,几乎所有指标都发生“大变脸”。7月14日乐视网发布了2017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变脸”也由此开始,上半年净利润预亏约6.37亿-6.42亿元,这是乐视从2010年上市以来上半年业绩的首次亏损,同比增幅约为-324%。
随后,又曝出贾跃亭辞职、贾跃亭未按承诺将减持资金借予公司且存在同业竞争等等一系列事件使得持有乐视网股票的机构们纷纷一再下调估值。
同样深陷业绩“变脸”泥潭还有尔康制*,11月23日,尔康制*发布公告调减了公司的净利润。公告称,经自查,公司2016年报出现重大会计差错,净利润预计将减少2.31亿元。目前证监会正对公司进行立案稽查,尚未有调查结论。
受此重大利空消息影响,公司股票复牌后连续无量跌停,致使前期持仓的机构和股民悉数被“套牢”。截至12月15日尔康制*仍继续下跌,累计下挫47.84%。
12月5日,尔康制*董事长帅放文通过媒体向投资者表达歉意,并承诺赔偿,同时表示公司目前运营正常,已经开始着手准备相关投资者赔偿事宜。
事件起源于,8月9日晚间尔康制*一连发布的5份公告,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二是因可能存在重大信息披露违法行为,股票或将被暂停上市;三是修正半年业绩预告,受医*行业政策影响,致上半年业绩同比下滑;四是继续申请停牌。
随后,8月12日,中邮基金与华夏基金双双对尔康制*进行了估值调整,旗下两家基金公司均将尔康制*股价下调至9.17元,较停牌前的11.48元向下调整了20.12%。
不同于乐视网和尔康制*的长期停盘,业绩在2016年下半年突然“变脸”的网宿科技一直处于可交易状态,但股价已跌去近九成。
根据其公布的三季报显示,网宿科技业绩继续下滑。Wind数据显示,报告期内,网宿科技实现营业收入38亿元,较去年增长17.84%,归母净利润5.72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7.53%。
作为快速崛起的创业板成长股代表,网宿科技股价曾用一年多时间从13.5元附近一路涨到2014年2月19日的141元,超越贵州茅台成为当时A股第一高价股,2016年7月也还走出76.5元的高价。如今其业绩剧烈下滑,也令股价频频遭遇重创,如今在9元附近徘徊。
目前仍在停牌中的“神雾双熊”—神雾环保与神雾节能,此前遭自媒体质疑神雾环保通过关联交易获益、神雾节能毛利率偏高和境外客户收益占比较大,且怀疑境外客户的还款能力。当天,神雾系两只个股双双以跌停收盘,并于次日宣布停牌。
尽管神雾系有一批机构“铁粉”努力为其“正名”,但其在年报时遭到监管层问询也是不争的事实。
截至停牌前最后一周,两股同时上演“闪崩危情”。随后,“神雾双熊”宣布停牌,神雾节能停牌前收于28.96元,神雾环保停牌前收于24.16元。
而近期复牌的德奥通航却白忙活了,德奥通航于11月6日复盘,此前为收购珍爱网、推进家电业务“互联网+”战略升级,去年12月19日宣布停牌。停牌了近1年后,2017年11月6日复盘,结果复盘就以一字跌停报收。
德奥通航11月3日发布公告,终止对珍爱网的并购重组。不仅如此,公司还预计2017年净利润为-8000万元至-5000万元。在这双重打击下,德奥通航股价复牌后,就以一字跌停报收。
复牌仅仅一个月,12月5日,德奥通航再次发布停牌公告,因公司正在筹划重大资产交易事项,拟收购通用航空业务相关资产,申请停牌。
记者统计,复牌后至12月05日,德奥通航股价已经跌去48.23%。
最受伤的当属重仓这些雷股的机构投资者们。
根据最新披露的数据,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乐视网的机构股东中,基金持有股份的比例为4.84%。
从乐视网三季报来看,中邮基金持有乐视网股份最多。在乐视网十大股东中,中邮战略新兴产业基金持股比例为0.77%,位列第八大股东;中邮信息产业基金持股比例0.75%,位列第九大股东。
从公募基金今年三季报来看,在重仓股前十名中含有乐视网的有22家基金公司,各基金公司旗下均有多只基金产品持有该股。
其实,乐视网刚上市的几年,并没有获得机构投资者的青睐。2013年开始,就有越来越多的公募基金开始与乐视网擦出火花。到了2013年末,乐视机构持股中基金持有股份的比例高达22.97%,投资乐视网的公募基金达40家。而这一年,乐视网的年涨幅达到313.12%。
2014年上半年,中邮基金开始陆续买入乐视网股票,到2014年年底,中邮基金在乐视网前十大流通股东中的持股有800万股左右,占到总股本的0.96%。
在基金的鼎力追捧和贾老板故事讲得好背景下,乐视网总市值一度突破了1500亿元。
2016年7月,乐视网以45元/股价格完成定增,在定增股东中,财通基金获配3910.24万股,获配17.6亿元;嘉实基金获配2132.86万股,获配9.6亿元;中邮基金获配2132.86万股,获配9.6亿元。而这一批股权原本预计上市流通时间为2017年8月8日。
没曾想,还没等股权解禁,乐视网就停牌了。
而如今众多基金给予乐视网的估值相当于停牌前的价格已跌去了74%左右,相当于连续13个跌停板。
尔康制*的机构投资者主要以国家队为代表,Wind数据显示,持有尔康制*的中央汇金持有3469万股,社保403组合持有1522万股,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中,中邮系列和华夏系列两只基金占比较大,重仓基金分别为中邮信息产业、中邮战略新兴产业、中邮核心竞争力、华夏红利和华夏复兴。
从上市公司发布的调研记录来看,11月24日,中邮基金对尔康制*就会计差错带来的影响而采取的具体措施以及目前公司的经营状况进行了调研。
尔康制*回应表示,目前,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维持正常稳定状态,各项业务稳步推进。
有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当初选择持有尔康制*因其作为中国辅料行业龙头,估值被低估,“尔康制*从修正前的财务报表来看,增长迅速、各项估值指标都属于低估的水平,现在看扣除财务差错后,近三年业绩还是翻倍增长的,并且尔康制*是中国的辅料行业龙头,其实当初的预判是正确的,方向上错误不大,只是在增长幅度上出现了问题,我觉得问题不大。”
记者统计,持有神雾系的基金也不在少数,其中,共有33家基金公司旗下104只产品持有12131.32万股的神雾环保;11家基金公司旗下的33只产品持有5101.05万股的神雾节能,其中,华夏基金持有两只股票的基金数量最多,持有的市值也最大。在神雾环保的前十大股东中,华夏基金占了4席。
截至一季度末,华夏基金旗下共有14只基金持有神雾环保股票,合计持股达5631.45万股,占流通股比例约为8.1%。在华夏成长混合基金的前十持股中,神雾环保和神雾节能也在列。这两只股票同样出现在华夏大盘混合的前十大持股中。按照神雾环保7月11日的收盘价计算,华夏基金两天的账面损失达2.42亿元。
除了神雾环保,神雾节能也是华夏基金偏爱的股票。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在神雾节能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华夏基金占了4席。华夏基金旗下一共有10只基金产品持有神雾节能的股票,合计持股约为2657.37万股,占流通股比例约为12.02%。按照神雾节能7月11日收盘价计算,华夏基金两天账面浮亏约为9539.96万元。
当前,华夏基金在“神雾系”的持股市值在30亿元左右,两天在两只股票上的账面浮亏约3.37亿元。
此前,华夏基金副总经理阳琨曾公开表示,华夏基金从2016年上半年开始投资神雾环保和神雾节能这两只股票,核心的投资逻辑是神雾集团内蒙古港原项目从去年年初开始投产,至今项目运行稳定,证明了神雾集团核心技术的实业效益和稳定性都不错,技术本身是经过验证了的。
阳琨表示,“我们只是从财务投资的角度来投资这两只股票,至于技术,从纯粹科技的角度,我们是无法判断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技术和实业相结合产生的结果来判断。”
持有网宿科技的机构投资者们早在今年一季度就纷纷选择了撤离,根据Wind数据显示,自2013年起有百余只公募基金持有了网宿科技,到了2015年末,飙升至251只。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司业绩增速放缓的2016年,公募基金持仓数量只增不减,当年年末数据统计,有267只公募基金参与了网宿科技。已经远超乐视网在巅峰时期207只公募基金持股的数量。其中富国基金旗下的富国低碳环保、富国新兴产业以及兴全社会责任混合基金持股占净值比超过9%。此外,嘉实基金、景顺长城基金均有多只产品重仓该股。
从时间来看,公募基金抱团的时刻,已经是网宿科技业绩放缓的拐点。此时只是从财务数据单方面来跟进持有,对于CDN业务的竞争格*所发生的变化或许没有很好的预判。
记者发现,今年一季度末,包括富国基金在内的多只曾重仓该股的基金选择离场。目前,上投摩根旗下的上投民生需求股票型基金、上投策略精选混合基金重仓了网宿科技,占净值比分别为7.57%和6.37%。其次,九泰锐智定增混合由于之前参与了非公开发行,现有持股数占净值比为5.39%。
伤神的还有富国基金,11月6日复盘的德奥通航,去年12月19日宣布停牌。停牌了近1年后,2017年11月6日复盘,结果复盘就以一字跌停报收。
11月6日,复盘价格为23.10元,下跌近55%。截至12月5日停牌,德奥通航价格为11.96元。
Wind数据显示,十大流通股股东中有三大股东属于富国基金,分别为富国改革动力型基金、富国中证军工指数分级基金和富国城镇发展股票型基金,三家公司分别持股1000万、578.92万和550.01万,占流通股比例分别为3.77%、2.18%和2.07%。富国基金持有德奥通航共2128.93万股,占流通股比例8.02%。截至12月5日收盘,自2015年二三季度入驻持股至今,富国旗下基金共亏损超7亿元。
为什么股票总是没有好转?到底怎么才能升能
2010年年底就会好live
如何看待尔康制*董事长承诺,只要我活着,就将赔偿投资者?
承诺也没用了吧。想当年,贾老板还承诺所得资金全部借给上市公司呢,现在呢?
对于散户朋友们来说,各种各样,眼花缭乱的承诺已经没有用了。
尔康制*自从5月9日放量跌停以来,复牌后又是四个跌停。短期内跌掉50%。根据三季报,股东户数1.6万户,人均持股128969股,可谓是筹码高度集中,其中基金就持有15464万股,占流通盘的13%。所以真的要歉意,还是先把公募基金损失的钱先给赔了吧
为什么股价确涨不上去
因为投资环境改变了
独家重磅|强烈质疑尔康制*涉嫌严重财务舞弊:中国海关喊你来对账!
市值风云APP原创作品 欢迎转发转载需授权
作者|市值风云
编辑|唐郡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造假不除,A股不兴。
一开场就让吃瓜群众看到风云君汗毛倒竖青筋暴露咬牙切齿的样子,实在是*瑞。这几天风云君超级生气,超级生气颠覆传统生气,以至于形成生气化反,导致怒不可遏。当然,这不是80后的风云君更年期提前导致病情失控,而是最近看到了一份令人恨得后槽牙直流酸水的财务报告。
这份财务报告就是尔康制*2016年的年报。
尔康制*是一家*用辅料生产企业,主要产品是淀粉及淀粉胶囊、注射用磺苄西林钠、*用蔗糖。实际控制人帅放文,大本营在湖南浏阳。该公司2011年上市,其后业绩突飞猛进,从11年的1.18亿干到了16年的10.26亿,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4.12%。
如此撩人的业绩,让公司股票入选了A股“漂亮50”。“漂亮50”类似于大学里选校花,是一帮闲得蛋疼的糙老爷们选出来的“股花”。
然而风云君实在不敢苟同,你说紫薇漂亮,那还勉强算得上,至于尔康,他跟漂亮沾边吗?
今天风云君就来跟大家掰扯掰扯这个尔康。
一、柬埔寨的“金山”:年产18万吨*用木薯淀粉生产项目
先摆三组材料,供君鉴赏。声明:以下内容全部来源于尔康制*公开披露的资料。
1、18万吨*用木薯淀粉生产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报第七章第一节
本项目实施后,除了木薯淀粉以外,每年可生产3.6万吨副产品木薯渣,达产后,本项目收入利润构成明细如下表:
注:本表中,木薯淀粉参照一般淀粉(非*用淀粉终端价格)到岸价格2800元/吨进行计算,木薯渣到岸价格800元/吨。
本项目正常年销售收入为53,280万元,年均利润总额6,290万元。项目投资利润率(平均年)31.45%,投资回收期4.5年(含建设期1年),本项目按10年收益期计算,财务内部收益率为22.35%。
2、以下为风云君根据尔康制*年报披露内容整理出来的18万吨*用木薯淀粉生产项目2014年至2016年的投资及收益数据:
2016年年报注:鉴于柬埔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速度落后于投资速度,配套电力无法满足生产需求,为确保高附加值改性淀粉的生产,部分普通淀粉的生产由外协单位完成。
3、以下为尔康制*官方网站发布的内容
分析三组材料之前,先简单介绍下尔康制*的孙公司湖南尔康(柬埔寨)投资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是由尔康制*的子公司——湖南尔康(香港)有限公司——于2013年在柬埔寨设立,注册资金500万美元,100%控股。经营范围是:酒精、木薯淀粉等*用辅料的生产、销售,*品、医*设备进出口及代理。
这家孙公司是尔康制*的海外排头兵,也是尔康制*2016年年报中最主要的利润来源,而“年产18万吨*用木薯淀粉”生产项目,又是这个柬埔寨投资公司的重中之重,这家公司2016年实现净利润6.156亿,占尔康制*当年净利润的60.79%,其盈利全部来自于“年产18万吨*用木薯淀粉”生产项目。
(1)我们先拿第一组材料和第二组材料来对比分析
根据尔康制*公布的关于这个“年产18万吨*用木薯淀粉”可行性研究报告,该项目投产后“正常年销售收入为53,280万元,年均利润总额6,290万元。项目投资利润率(平均年)31.45%”。
实际是多少?销售收入尔康没有单独披露,但是利润白纸黑字写在那里,该项目2014年3月31日投产,当年还比较斯文比较羞射,实现净利1614.86万元;到了2015年就横空勃起,干出了2.76亿的利润,是可研报告预计利润的4.38倍。这个项目到15年底的总投资才不过将近1.4亿,当年总投资收益率达到197.14%,是可研报告中预计投资利润率的6.27倍。
其实这还不算啥,如果说2015年是横空勃起,到了2016年,已经是吃了伟哥一柱擎天了。当年这个项目干出了6.15亿的净利,是可研报告预计利润的9.76倍,当年总投资收益率达到427.08%,是可研报告预计投资利润率的13.58倍。
看到这样的数据,两万多头羊驼在风云君胸膛里狂野的奔腾。这特么也就是个普普通通的木薯淀粉加工项目,工艺也非常简单,根据可研报告里的工艺流程描述,也就6个步骤:1、木薯的清洗脱皮;2、木薯的粉碎;3、渣浆分离;4、浆液蛋白分离、浓缩;5、淀粉乳的离心脱水、干燥;6、淀粉精制。(哈哈哈哈哈哈哈,风云君抑制不住的狂笑三分钟,吐血三升!)
风云君概括成一句话:把木薯打成粉然后加工成淀粉。这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吗?不就是一个淀粉加工项目吗?投资还不到1.5亿,一年却能干出6个多亿的净利润,风云君只想说一句话:你咋不上天呢?
(2)我们再结合第二组材料和第三组材料来分析
根据第三部分尔康官网的信息,这个“年产18万吨*用木薯淀粉”生产项目“主要是为尔康制*生产的淀粉胶囊提供原料。”
也就是说,这个项目是尔康制*在柬埔寨的一个原材料供应基地,加工好的木薯淀粉,主要是用来提供给尔康制*生产淀粉胶囊的——各位读者老爷,请一定要注意这个点。
辣么,现在我们来看下面一组材料
上面这个材料来自于中国海关信息网关于2016年1月到12月中国进口木薯淀粉的统计数据,风云君筛选了进口金额排名前十的国家的具体数量和金额,其中柬埔寨排名第三。
根据海关数据,2016年,中国向柬埔寨进口木薯淀粉共计30,936,500千克,也就是3.09365万吨;金额为1042.83万美元,按照2016年12月31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6.937:1),折合人民币7234.11万元。
现在问题来了,就算尔康制*包揽了2016年中国向柬埔寨进口的所有木薯淀粉,也不过是区区3万吨,金额不过7200多万人民币。
也就是说,尔康公司柬埔寨的18万吨木薯淀粉生产项目的产品,绝大部分并没有流入中国,当然也不可能是卖给尔康制*做制造淀粉胶囊的原材料,那么这么多的淀粉,你卖给谁了?
根据尔康制*2016年的年报,该公司2016年海外销售总金额只有5.61亿,毛利润4.34亿。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极限值推算。在满足以下全部条件:
1、尔康制*包揽了2016年中国向柬埔寨进口的所有木薯淀粉且这些木薯淀粉都采购自18万吨木薯淀粉项目;
2、7234万的贸易额全部形成为柬埔寨投资公司净利润;
3、尔康制*2016年的海外销售全部是18万吨木薯淀粉项目的产品,且实现的4.34亿毛利润全部形成净利润,没有任何其他费用;
4、18万吨木薯淀粉项目产能利用率达到100%。在满足所有这些条件的情况下,这个18万吨木薯淀粉项目2016年净利润的极限最大值是5.06亿。
然后,我们再换个角度来论证。根据海关数据,2016年中国向柬埔寨进口木薯淀粉3.09万吨,金额7234万元,换算成单价,一万吨的木薯淀粉进口价格是2338.37万元。按照这个单价,18万吨木薯淀粉总销售金额大概是4.2亿人民币,就算销售净利率达到100%(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也只不过是4.2亿净利,哪来的6.15亿净利润?你会变魔法吗?
再带各位看一则补充资料。根据2017年4月22日尔康制*官网发布的一篇名为《尔康柬埔寨企业集团举行柬新年系列庆祝活动》的新闻稿报告“在表彰大会环节,尔康柬埔寨企业集团副总经理杨建平代表尔康总部向柬埔寨员工致新年贺词,他表示,公司在柬埔寨投资建厂四年以来,投资了4个项目,组建了4个公司,聘请的中柬员工近500人”。
根据这个信息,尔康的柬埔寨公司规模并不大,4个公司总员工人数不到500人,所以18万吨木薯淀粉加工项目所拥有的员工肯定不超过500人,最多也就是一个中等规模的加工厂,风云君给他算了一下,2016年人均贡献净利润至少123万!我不知道这个数据是否可以让BAT们汗颜,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数据可以秒杀绝大部分的A股上市公司!
综上所述,风云君在此强烈质疑尔康制*柬埔寨的18万吨木薯淀粉生产项目2016年实现的6.15亿元净利润。这种情况,只应该出现在神话故事里,而不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中!
二、凶猛的固定资产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公司虚构利润的话,往往还伴随着虚构资产的行为。基于这个逻辑,我们对尔康制*最近几年的资产——特别是固定资产(含在建工程)——变动情况进行了追踪。
1
固定资产总体分析
我们先来看尔康制*最近三年的固定资产变化情况:
从总体上来看,这家公司最近三年的固定资产增长速度很快,从2014年底的7.19亿(净值)增长到2016年底的17.69亿,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6.86%。尤其是2015年和2016年最为凶悍,当年增加的固定资产分别为7亿和6亿,这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从在建工程转入的,分别是6.78亿和5.55亿。
从固定资产类别来看,大部分都是房屋建筑物,2014年至2016年年末的房建资产占固定资产比例(按账面净值)分别为49.7%、71.01%、72.32%。其中2015年房建资产增加5.61亿;2016年增加4.04亿,两年合计9.65亿。
除此之外,2016年年末,尔康制*的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尚有7.72亿的在建工程趴在账面上,尚未转固。
也就是说,这家公司最近两年以来,包括在建工程在内,其固定资产增加超过了20亿。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我们来看看化学制*行业龙头老大恒瑞医*(该行业唯一一家市值千亿以上的企业),截止到2016年底,其固定资产净额(含在建工程7.97亿)也只不过仅仅24.74亿。
下面,我们选取化学制*行业市值前五名(以2017年5月4日收盘市值为准)的公司,再加上山河*辅(因为该公司是除尔康制*外,唯一一家纯正的*辅生产公司,两者的可比性最强),我们将其固定资产(含在建工程)账面价值在总资产中的占比进行一个对比。
从上面数据来看,尔康制*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例高于同行山河*辅将近20%;在化学制*行业市值前五强中(尔康排名第五),尔康制*的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例也是远高于其他企业。
2
房产税分析
从尔康制*2014年至2016年固定资产变动表中可以看出,这家公司的房屋建筑物资产很多,近两年在固定资产中占比超过70%。
既然有这么多房建资产,那么自然要交不少房产税。但是,在2016年以前,尔康制*没有单独披露当年房产税的发生额(只在管理费明细中披露税金发生额,除了房产税,还包括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营改增后,财政部于2016年发布了《增值税会计处理规定》(财会〔2016〕22号),将这些小税种列报于“税金及附加”项目,我们有幸可以在这个科目下面看到这些小税种当年发生的具体金额。
2016年5月至12月,尔康制*发生房产税236.09万,1月至4月发生额仍然计入了管理费科目中,金额为303.33万,这个303.33万中包含了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和印花税。也就是说,2016年全年,尔康制*发生的房产税的极限最大值是539.42万(236.09+303.33)。
那么尔康制*2016年应该发生多少房产税呢?这又是一个难题,因为根据公开披露的信息,我们无法知道该公司房屋资产的具体金额,只知道房屋建筑物的具体金额,其中房屋占多少我们无法判断。肿么办?风云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了下面这些很关键的信息:
根据尔康制*2015年年报披露,这家公司有大量未办妥产权登记的房屋资产信息,具体如下(单位:元):
2016年也有两项(单位:元)
除了上述两项,尔康制*还有投资性房地产账面原值2696.73万元。
这三项是可以从尔康制*的公开披露信息里扒拉出来的,金额一共是57,543.75万元。按照尔康制*披露的房产税税率,这种自建的房产是从价计征的,按房产原值一次减除20%后的余值的1.2%计缴。
那么,这部分房产尔康应该缴纳的房产税金额应该是552.42万元,已经大于我们前面测算的极限最大值539.42万。这还仅仅是未办妥产权登记的房产,应该只占总房产金额的小部分。
所以说2016年尔康制*的房产税发生额与实际房产金额是难以匹配的。
为了进一步印证,我们再来看尔康制*2015年的房产税发生情况。该年,尔康制*管理费科目下面的税金科目发生额只有426万,这包括了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和印花税等四个税种。但是当年尔康仅未办妥产权登记的房产就有4.55亿,应当缴纳的房产税金额就高达437万元,还有那么多办了产权登记的房产呢?
综上所述,风云君推断尔康制*实际的房产金额并没有账面上那么多,有严重虚构资产的嫌疑。
三、招标信息分析
这块简单说下。尔康制*这两年进行了超过20亿(金额来源见“固定资产总体分析”)的固定资产投资,正常来说,他应该有大量的公开招标信息,但是根据我们在其官网上的查询,仅仅查到三条招标信息,分别为:
2015年8月29日发布的仓库装修项目招标、2015年10月8日的胶囊制剂车间设备采购项目和胶囊制剂车间净化工程施工招标,三个项目都算不上什么大项目。
从公开的招标信息这个角度来看,与其数十亿的固定资产投资极不匹配。所以,我们对其固定资产金额的真实性抱有很大的疑虑。
结束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认为尔康制*这家公司有比较严重的虚构利润和资产的嫌疑。或许,我们看到的仅仅是冰山一角,这家公司里面或许还有更多更精彩的故事,我们只能等待时间来印证。
最近,这家公司的大股东正在疯狂的减持,风云君冷眼旁观,只想送这些人一句话: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市值风云将以另外一篇文章专门解读公司减持套路,敬请关注!)
END
以上内容为市值风云APP原创欢迎转发
未获授权 转载必究
市值风云APP正式上线
带你领略从未见过的A股世界!!!
苹果和安卓最新版均已上线,
有料、有趣、有深度!
尔康制*出了什么问题?
2017年8月,曾被看作是A股高增长企业代表之一的尔康制*(***.SZ)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收到中国证监会的调查通知书。2018年4月18日,中国证监会湖南证监*下达了关于尔康制*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就尔康制*涉嫌信息披露违法一案作出了相应的行政处罚。其中,2015年,尔康制*涉嫌虚增营业收入1805.88万元,虚增利润1586万元,占当期合并报表披露营业收入的1.03%,净利润的2.62%;2016年虚增情况更为严重,期内涉嫌虚增营业收入2.55亿元,虚增净利润2.32亿元,占当期合并报表披露营业收入的8.61%,净利润的22.63%。对此情况,湖南证监*对尔康制*及相关高管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处罚,其中对尔康制*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顶格处罚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30万元罚款;对其他责任人员分别处以3万-10万的罚款,并给予警告。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目前已有多位律师对尔康制*的虚假披露展开投资者索赔诉讼。尔康制*自2017年11月复牌后先连续经过4个跌停,后股价反复波动,截至2018年4月19日午盘,尔康制*报7.37元/股,上涨1.66%。在3月16日,深交所曾就尔康制*最近交易下发问询函,但次日交易尔康制*股价仍然全天上涨5.82%。股价并未因调查结果发布而暴跌,或许可以使尔康制*相关高管松一口气。2月1日,因公司第一大股东帅佳投资持有的占公司股份68.08%股份被司法冻结,尔康制*闪崩,次日继续跌停。2月2日,尔康制*发布大股东质押股份触及平仓线的公告。根据公告,公司实际控制人帅放文共计3.4亿股质押股票已经触及平仓线,占尔康制*总股本比例为16.53%。截至2月2日,帅放文共质押公司股份7.33亿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达35.54%。除实际控制人外,尔康制*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帅佳投资质押的2.32亿股公司股份均已经触及平仓线,为其持有的尔康制*所有股份,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11.24%。2月份,尔康制*曾经表示,由于目前正在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在被立案调查期间大股东不得减持(包括股权质押平仓)公司股份。因此大股东质押的股票跌破平仓线暂不会导致公司实际控制权发生变化。控股股东将采取积极措施,通过筹措资金、追加保证金或者追加质押物等保证化解质押风险。但随着证监会处罚结果发布,这部分已触及平仓线的股权如何处理,尔康制*尚未给出说明。3月9日,尔康制*发布了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股份解除质押的公告,根据公告,公司实际控制人帅放文此次解除质押的1000万股,并非是上述触及平仓线的股份。截至3月,帅放文共持有尔康制*8.55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1.44%。目前,帅放文共质押了7.23亿股,占其持有公司股份的84.60%,占公司总股本的35.06%。此外,根据公司2017年业绩快报及2018年一季度业绩预告,公司业绩处于持续下滑的状态。根据业绩预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6亿元,较上年上升5.78%;实现营业利润6.51亿元,较上年下降20.9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23亿元,较上年下降21.66%。2018年一季度,尔康制*预计盈利1.01亿元-1.4亿元,同比下滑28%-48%。上年同期盈利1.94亿元。尔康制*表示,利润下滑因2018年一季度销售费用较去年同期增加,导致利润较去年同期减少约3000万元左右;以及受医*行业政策环境的影响,公司生产的改性淀粉、淀粉囊等高毛利率产品的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出现较大幅度下滑所致。内容来源于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