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本位制度下的汇率(金本位制度下的汇率与纸币制度下的汇率有哪些区别?)

admin 2023-12-14 19:54:11 608

摘要:金本位制度下的汇率与纸币制度下的汇率有哪些区别? 金本位下是:其他货币瞄准美元,美元瞄准黄金。现在大部分都和一揽子货币或者美元挂钩了 汇率怎样定的 (一)金本位制度下汇

金本位制度下的汇率与纸币制度下的汇率有哪些区别?

金本位下是:其他货币瞄准美元,美元瞄准黄金。现在大部分都和一揽子货币或者美元挂钩了

汇率怎样定的

(一)金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1.金币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本位币材料的货币制度,它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是金本位制最典型的形式,汇率的决定与变动有一个基准,即铸币平价。所谓铸币平价,就是各国货币所含黄金纯量之比。2.金块本位和金汇兑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这两种货币制度是不完全的金本位制。其共同的特点是:没有金币流通,流通中的银行券、纸币可以按照其法定含金量与黄金直接或间接兑换;黄金输出入受到极大的限制。汇率决定的基础已不再是两国货币的法定含金量之比,即黄金平价。(二)纸币制度下的汇率决定在纸币制度下,纸币不再代表或代替黄金流通,纸币与黄金彻底脱钩。因此铸币平价和黄金平价也不再成为汇率决定的基础。1、国际收支说国际收支说正是从分析影响国际收支、进而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入手,分析汇率决定的一种理论。这一理论是建立在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之上,而它的理论渊源则可追溯到金本位制时期的国际借贷说。国际借贷具体可分为固定借贷与流动借贷两类。其中,前者是指尚未进入支付阶段的借贷;后者是指已经进入支付阶段的借贷。只有流动借贷才会对外汇的供求产生影响,从而对汇率的决定发生影响。戈森的国际借贷说是以国际金本位制度为前提提出的理论。国际收支说开拓了研究汇率决定问题的新视角,即从宏观经济角度分析汇率问题,且较全面的分析了汇率的决定因素。然而,这一理论却没有考虑决定汇率的各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对汇率决定产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2、利率平价说利率平价关系产生于寻求利益的抛补套利活动。凯恩斯和爱因齐格正是通过分析抛补套利所引起的外汇交易,提出了利率平价说。3、购买力平价说购买力平价说(TheoryofPurchasingPowerParity)是由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于1922年在他的题为《1914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一书中提出来的。它已成为当今汇率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卡塞尔认为,购买力平价是决定两国货币间汇率的“第一且最基本的根据”。他指出,购买力平价有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绝对购买力平价说明的是某一时点上汇率的决定,即在某一时点,两国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取决于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由于购买力事实上是一般物价水平(所有产品和劳务的平均物价水平)的倒数,购买力平价说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开辟了研究汇率决定问题的全新角度,即从货币数量角度分析汇率,这一角度代表了汇率理论的主流。同时,该理论中所涉及的一系列问题都是汇率决定中的基本问题,并被普遍作为汇率的长期均衡标准而被广泛应用于汇率理论的分析之中,成为更为复杂的汇率理论的基础理论。因而,购买力平价说是最具影响力的汇率理论之一。希望采纳

金币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

    在金币本位制度下,各国都规定金币的法定含金量。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比价,由它们各自的含金量对比来决定。例如在1925--1931年期间,1英镑的含金量为7.3224克,1美元所含纯金则为1.504656克,两者相比等于4.8665(7.3224+1.504656),即1英镑等于4.8665美元。这种以两种金属铸币含金量之比得到的汇价被称为铸币平价(mintparity)。铸币平价是金平价(goldparity)的一种表现形式。所谓金平价,就是两种货币含金量或所代表金量的对比。

    在金本位制度下,汇率决定的基础是铸币平价。实际经济中的汇率则因供求关系而围绕铸币平价上下波动,但其波动的幅度受制于黄金输送点(goldpoint)。在金币本位制度下,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如果汇价涨得太高,人们就都不愿购买外汇,而要运送黄金进行清算了。恩格斯说:“众所周知,汇兑率是货币金属的国际运动的晴雨计。如果英国对德国的支付多于德国对英国的支付,马克的价格,以英镑表示,就会在伦敦上涨;英镑的价格,以马克表示,就会在汉堡和柏林下跌。如果英国多于德国的这个支付义务,比如说,不能由德国在英国超额购买来恢复平衡,向德国开出的马克汇票的英镑价格就必然会上涨到这样一点,那时不是由英国向德国开出的汇票来支付,而是输出金属一一金币或金块来支付变得合算了。这就是典型的过程。”

    但运送黄金是需要种种费用的,如包装费、运费、保险费和运送期的利息等。假定在英国和美国之间运送1英镑黄金的费用为0.02美元,那么,铸币平价4.8665美元加上运送费0.02美元就等于4.8865美元,这是美国对英国的黄金输出点。如果英镑的汇价高于4.8865美元,美国债务人觉得购买外汇不合算,不如直接向英国运送黄金有利,于是美国的黄金就要向英国输出。铸币平价4.8665美元减去运送费0.02美元等于4.8465美元,就是美国对英国的黄金输人点。如果1英镑的汇价低于4.8465美元,美国的债权人就不要外汇,而宁肯自己从英国输入黄金。黄金输人的界限,叫做黄金输人点;黄金输出的界限,叫做黄金输出点。汇价的波动,是以黄金输出点作为上限,以黄金输入点为下限,它总是以金平价为中心,在这个上限和下限的幅度内摇摆。黄金输出点和黄金输人点统称为黄金输送点。

金本位制度下长的严的固定汇率制度的特点包括(

【答案】C、D、E【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国际金本位制下固定汇率制度的特点。1880-1914年是国际金本位制的黄金时期,铸币平价是各国汇率的决定基础,黄金输送点是汇率变动上下限。各国货币汇率波动很小,成为自发的固定汇率。A项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征。B项是牙买加体系的特征。参见教材P160.

英国汇率制度演变?

英国于1821年正式采用金本位制,英镑成为英国的标准货币单位,每1英镑含7.32238克纯金。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废除金本位制,金币停止流通,英国停止兑换黄金。

1925年5月13日,英国执行金块本位制。

因世界经济大危机而于1931年9月21日被迫放弃,英镑演化成不能兑现的纸币。

因外汇管制的需要,1946年12月18日仍规定英镑含金量为3.58134克。

1947年7月15日,英国宣布英镑实行自由兑换,由于外汇储备迅速流失,于同年8月份又恢复外汇管制。

1971年8月15日美元实行浮动汇率后,英镑开始以不变的含金量为基础确定对美元的比价。和美元挂钩。

1990年10月8日,英镑加入欧洲货币体系,其对货币体系内各种货币汇率的波动幅度为6%。

1992年9月16日,英国宣布英镑暂时脱离欧洲货币体系。

每个国家的汇率是怎么确定的?

国家汇率的确定通常是由各国的经济状况、货币政策、贸易关系、国际收支等因素共同决定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汇率确定方式:

金本位制:在金本位制下,各国会规定本国货币的含金量,然后将含金量作为货币价值的标准。这种方式下,汇率的波动主要由供需关系决定。如果一国货币的含金量下降,那么该国货币的价值就会下降,而如果另一国货币的含金量上升,那么该国货币的价值就会上升。

金块本位制:在金块本位制下,**规定每一单位的货币含金量,并规定纸币代表的含金量。这种方式下,汇率的波动幅度较小,因为**可以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控制汇率。

布雷顿森林体系:二战后,美国通过实施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了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该体系规定了美元与黄金的兑换比率,并规定了其他货币与美元的汇率。这种方式下,汇率的波动主要由美元的供需关系决定。

购买力平价说:这种理论认为,不同国家的货币购买力应该是相等的,因此它们的汇率应该反映它们在经济上的相对价值。这种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得到了广泛认可,但由于难以验证,目前已不再被主流经济学家所接受。

利率平价说:这种理论认为,不同国家的货币利率应该反映它们在经济上的相对吸引力。这种理论在一些开放经济体中得到了应用,但在其他地方则存在争议。

国际收支说:这种理论认为,一个国家的汇率应该反映该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如果一个国家的贸易收入大于支出,那么该国货币汇率将上升,而如果该国的支出大于收入,那么该国货币汇率将下降。

什么叫黄金输入点和黄金输出点?

1、黄金输入点(Gold Import Point),是指在金本位制度下,汇率波动的最低界限是铸币平价减运金费用。即黄金输入点 ,汇率总是以铸币平价为中心,在这个下限波动。

假定,在美国和英国之间运送价值为1英镑的黄金,运费为0.03美元,英镑与美元的铸币平价为5美元,那么对美国厂商来说,黄金输入点=5-0.03=4.97(美元)

2、黄金输出点(Gold Export Point)汇率波动的最高界限是铸币平价加运金费用,即黄金输出点。汇率总是以金平价为中心,在这个线下波动。黄金输出点与黄金输入点概念相对应,是黄金输送点的上下限。

当一国国际收支发生逆差,外汇汇率上涨超过黄金输出点,将引起黄金外流,货币流通量减少,输出增加,输入减少,导致国际收支恢复平衡;反之,当国际收支发生顺差时,外汇汇率下跌低于黄金输入点,将引起黄金流入,货币流通量增加,输入减少,输出增加,最后导致国际收支恢复平衡。由于黄金输送点和物价的机能作用,把汇率波动限制在有限的范围内,对汇率起到自动调节作用,从而保持汇率的相对稳定。

金币本位制是如何对一国的国际收支与外汇汇率发生自动调节作用?

金本位制下,货币=黄金 逆差——逆差国货币汇率下降,黄金外流(货币减少)——物价下降——出口上升,进口下降——盈余——汇率上升,黄金内流(货币增加)——物价上升——进口上升,出口下降——赤字。

汇率的三生三世——汇率制度

汇率是怎么形成的呢?这就要谈及汇率制度了。

汇率制度又称汇率安排(ExchangeRateArrangement):指各国或国际社会对于确定、维持、调整与管理汇率的原则、方法、方式和机构等所作出的系统规定。

金本位下的汇率制度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世界的金融体系并不像今天这样发达,也没有像现在如此大的外汇市场。那时候各国普遍实施的是金本位制。典型的金本位制度是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金币本位制。在金币本位制下,金币是用一定重量和成色的黄金铸造的。金币所含有的一定重量和成色的黄金称为含金量,金铸币的含金量是其所具有的价值。两个实行金本位制国家的单位货币的含金量之比称为铸币平价。由于铸币平价反映了两种货币之间的价值对比关系,因此铸币平价便成为金本位制下汇率决定的基础。

19世纪末,各国货币含金量如下图所示。

各国货币含金量(19世纪末)

货币

对应的黄金含量

1英镑

7.32238克

1法郎

0.2903255克

1美元

1.50463克

1德国马克

3.58425克

1卢布

0.774234克

1日元

0.75克

 以下数字均四舍五入后为:1英镑≈25法郎≈5美元≈2德国马克≈9卢布≈10日元

当时的清**实行的是银本位制,因为金银存在一定的比价关系,因此,清**的银两的购买力变化较大。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与固定汇率制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纷纷发行不兑现的纸币,禁止黄金自由输出,金本位制随之告终。但是,基于人们对黄金根深蒂固的信任,这些国家的货币又不能完全撇开其与黄金的关系,因此,当时除美国以外,其他大多数国家大多实行没有金币流通的金本位制,又称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当然,这种制度注定是过渡的,因为这些国家根本上没有诚心去实行货币与黄金的兑换。该制度在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的冲击下,也逐渐被各国放弃,都纷纷实行了不兑现黄金的信用货币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成为这场战争的最大赢家,美国不但最后打赢了战争,而且在经济上发了战争财,据统计数据显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美国拥有的黄金占当时世界各国官方黄金储备总量的75%以上,几乎全世界的黄金都通过战争这个机制流到了美国。

为了重建世界金融体系,1944年5月,美国邀请参加筹建联合国的44国**的代表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举行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后各方签订了“布雷顿森林协议”,建立了“金本位制”崩溃后的一个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又称美元-黄金本位制。它使美元在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美元成为黄金的“等价物”,美国承担以官价兑换黄金的义务,各国货币只有通过美元才能同黄金发生关系,美元处于中心地位,起世界货币的作用。从此,美元就成为国际清算的支付手段和各国的主要储备货币。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

固定汇率制 (FixedExchangeRateSystem)是指以本位货币本身或法定含金量为确定汇率的基准,汇率比较稳定的一种汇率制度。金本位制度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汇率制度都属于固定汇率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与浮动汇率制的建立

不管是在金本位制度下,还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变相金本位制度下,各国的货币的兑换关系是受自然调控而非人为调控的。理由其实很简单,黄金的产量每年都基本是固定的。

布雷顿森林体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各国**为了支付高昂的战争费用,不得不大幅增加货币的供应,最后不得不放弃金本位制。但是,由于当时人们对黄金根深蒂固的信任,这些**努力将自己的货币与黄金扯上关系,以避免自己的货币因为信用不足而被民众拒绝接受。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和黄金是挂钩的。各国可按35美元/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其对美国经济不利的因素主要如下:

第一,美元虽然作为国际结算货币与储备货币存在,但是,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限制了美国**更大程度利用这种优势的可能性。

第二,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其他工业国家的经济复苏,美国产品的竞争力开始转入相对劣势,美国不得不面对巨大的贸易赤字。而美元与黄金挂钩将使得美国陷入通货紧缩的状态,不利于美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因为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财政赤字越来越大,国际收入情况恶化,美元的信誉开始受到冲击,爆发了多次美元危机。

1971年7月第七次美元危机爆发,尼克松**于当年的8月15日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履行外国**或中央银行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1971年12月,美国通过《史密森协定》法案,美元对黄金贬值,美联储拒绝向国外中央银行出售黄金。至此,美元与黄金挂钩的体制名存实亡。

1973年3月,西欧出现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马克的风潮。当年的3月16日,欧洲共同市场9国(欧共体、欧盟的前身)在巴黎举行会议并达成协议,联邦德国、法国等国家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彼此之间实行固定汇率。英国、意大利、爱尔兰实行单独浮动,暂不参加共同浮动。其他主要西方货币实行了对美元的浮动汇率。至此,固定汇率制度完全垮台。

名词解释: 

浮动汇率制(FloatingExchangeRateSystem)是指一国不规定本币与外币的黄金平价和汇率上下波动的界限,货币当*也不再承担维持汇率波动界限的义务,汇率随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变化而自由上下浮动的一种汇率制度。

浮动汇率制

在金本位制或类似于金本位的汇率制度下,一个国家的货币是不能超发的,因为一旦大比率超发,投资者就宁愿将手中的货币兑换成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也更不愿意承担兑换义务。因此,其后的浮动汇率制的实质是**摆脱了黄金的自然产量的制约,扩大了自己的货币发行权限。

在2013年的上半年中,国际黄金市场大跌。2013年4月15日,黄金价格一天下跌20%,跌破1400美元/盎司。此时,“中国大妈”蜂拥入场抢购黄金,当时,有人直言,“中国大妈”战胜了华尔街金融大鳄(当然,随后证明“中国大妈”是被套了)。

“中国大妈”为何狂购黄金?4月15日的美国《华尔街日报》的《通胀忧虑退去刺激金价跳水》一文中认为:“黄金价格连续12年攀升,累计回报率达500%。投资者一度将黄金奉为能带来超额回报,又能避开股票、债券和房地产市场波动的圣物。

过去6年中,美国和欧洲的央行执行货币宽松政策,以刺激世界经济,而每一轮宽松都会引发对通胀的担忧。2007年以后,美元持续弱势,作为传统的通胀对冲手段,金价攀升了116%。在此期间,美国股市和房市暴跌,而黄金表现十分稳定。”

而对比一下布雷顿森林体系下黄金与美元的关系,不难发现,如果以黄金计价,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至少贬值为原来的1/40。

因此,“欧元之父”蒙代尔在2008年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金本位是一个很好的固定汇率体系,但是这个系统有一个非常大的缺陷,就是没有一个能够随着黄金和大宗商品价格浮动的机制。金本位意味着以黄金作为货币或者作为纸币的储备,所以黄金使得纸币的发行受到制约。”言语之间,无不体现其对金本位制的怀念。

多种汇率制度并存的世界

虽然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已经实现了由固定汇率制度到浮动汇率制度的改变,但是,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间,还是以多种汇率制度并存的情况为主要特征。IMF分别在1997年、1999年和2005年对汇率制度的分类进行了发布和修正。

自由浮动汇率制度下的汇率又称为纯净浮动汇率(Cleanfloatingrate),即汇率不受任何官方的或人为的干预,可以无限制地波动,供求是决定汇率的唯一因素。

但这种制度存在着极大的缺陷,比如,货币的最终供应方是央行,美国的美联储类似于中国的央行。美联储的货币供给名义上有着诸多的约束,比如盯住通货膨胀率、盯住就业指数等,但这种制约都是“软”性的,最多只能称做“自我约束”。

美联储新任**伯兰克上台后,更是用直升机撒钱,推出一次又一次的“定量宽松政策”,实际上就是不停地开动印钞机,印刷大量钞票。而美元又是世界上结算货币和储备最多的储备货币,在此情况下,其他国家想单纯通过外汇市场供求来规避美元贬值的风险的可能性极低。

又如,各国的国情不尽相同,所具备的条件也不相同。一个大国对金融风险的防范能力可能较强,而一个小国对金融风险的防范能力可能相对较弱。如果一些金融大鳄因为某些小国的政策失误,纠集大量投机资金对该国金融体系进行攻击,很多国家可能会难以招架。而剧烈的汇率波动无疑会使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遭受劫难。

了解这些知识,对于以后的外汇交易非常重要。一定不能认为,由于外汇市场非常庞大,而且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实行自由浮动汇率,供求关系就可以囊括了汇率的所有内容。郎咸平在广东卫视《财经郎眼》中对此有过一段精辟的评论,他直言:“汇率的定义是什么?是各国**为了达到**目的的手段,才叫汇率。”

 编辑:Leon

您有什么观点、想法,欢迎在右下角留言评论与我们互动,如果感觉文章不错,请在左下角点赞并转发分享给您身边的朋友!

什么是金本位

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或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铸币平价(mintparity)来决定。金本位制于19世纪中期开始盛行。在历史上,曾有过三种形式的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其中金币本位制是最典型的形式,就狭义来说,金本位制即指该种货币制度。金本位制的形式1、金币本位制(goldspeciestandard)  这是金本位货币制度的最早形式,亦称为古典的或纯粹的金本位制,盛行于1880一1914年间。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及黄金自由输出入是该货币制度的三大特点。在该制度下,各国**以法律形式规定货币的含金量,两国货币含金量的对比即为决定汇率基础的铸币平价。黄金可以自由输出或输入国境,并在输出入过程形成铸币一物价流动机制,对汇率起到自动调节作用。这种制度下的汇率,因铸币平价的作用和受黄金输送点的限制,波动幅度不大。  2、金块本位制(goldbullionstandard)  这是一种以金块办理国际结算的变相金本位制,亦称金条本位制。在该制度下,由国家储存金块,作为储备;流通中各种货币与黄金的兑换关系受到限制,不再实行自由兑换,但在需要时,可按规定的限制数量以纸币向本国中央银行无限制兑换金块。可见,这种货币制度实际上是一种附有限制条件的金本位制。  3、金汇兑本位制(goldexchangestandard)  这是一种在金块本位制或金币本位制国家保持外汇,准许本国货币无限制地兑换外汇的金本位制。在该制度下,国内只流通银行券,银行券不能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实行金块或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国际储备除黄金外,还有一定比重的外汇,外汇在国外才可兑换黄金,黄金是最后的支付手段。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要使其货币与另一实行金块或金币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比率,通过无限制地买卖外汇来维持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这两种货币制度在1970年代基本消失。编辑本段金本位制的基本特征1、金币本位制  以一定量的黄金为货币单位铸造金币,作为本位币;  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同时限制其它铸币的铸造和偿付能力;  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金币或等量黄金;  黄金可以自由出入国境;  以黄金为唯一准备金。  金币本位制消除了复本位制下存在的价格混乱和货币流通不稳的弊病,保证了流通中货币对本位币金属黄金不发生贬值,保证了世界市场的统一和外汇行市的相对稳定,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  2、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在金本位制的稳定性因素受到破坏后出现的两种不健全的金本位制。这两种制度下,虽然都规定以黄金为货币本位,但只规定货币单位的含金量,而不铸造金币,实行银行券流通。所不同的是,在金块本位制下,银行券可按规定的含金量在国内兑换金块,但有数额和用途等方面的限制(如英国1925年规定在1700英镑以上,法国1928年规定在215000法郎以上方可兑换),黄金集中存储于本国**。而在金汇兑本位制下,银行券在国内不兑换金块,只规定其与实行金本位制国家货币的兑换比率,先兑换外汇,再以外汇兑换黄金,并将准备金存于该国。

文章推荐:

金本位制度下的汇率(金本位制度下的汇率与纸币

网达软件是什么公司(网达软件副总经理接受GSM

利群股票行情(社区团购的风还能刮多久?2021社区

股票002654多少钱(大盘3686点来自停牌的万润科技复

300001股票目标价是多少(股票300001如何,看好不,

东阿阿胶桃花姬食用方法(东阿阿胶桃花姬阿胶糕

中欧成长优选混合a和e区别(中欧价值智选A和中欧

300116发行价多少(20万股民懵了!这家公司退市“

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