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源协和市值多少个亿(李旭是谁?中源协和董事)

admin 2023-11-29 21:28:45 608

摘要:李旭是谁?中源协和董事 李旭:男,1985年生,计算机科学学士,有新西兰居留权。现任公司董事、常务副总经理;上海傲源医疗用品有限公司董事;和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及部分下属公

李旭是谁?中源协和董事

李旭:男,1985年生,计算机科学学士,有新西兰居留权。现任公司董事、常务副总经理;上海傲源医疗用品有限公司董事;和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及部分下属公司董事;英威福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武汉光谷中源协和细胞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协和华东干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董事。曾任北京三有利和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中源协和生物细胞存储服务(天津)有限公司董事;中源协和(天津)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董事。

中源协和咸鱼翻身?资本大佬龚虹嘉2.5亿加持,德勤背景财务总监护体

作者|陈南方

流程编辑| 刘博钰

一、中源协和过山车的业绩与股价

中源协和号称是中国最早投资“生命资源”存储的企业,是目前国内沪深两市中唯一一家以“细胞工程+基因工程”为主营业务的企业。

但是自从2010年主业转型以来,中源协和的净利润可谓是表现一般,扣非净利润规模更是参差不齐,直到2014年业绩才有所起色。(中源协和细胞基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600645,SH,来自天津,1993年在A股上市,曾用名望春花→*ST春花→S*ST春花→*ST春花→ST望春花→ST协和→ST中源)

2015年,中源协和终于一飞冲天,实现了自上市25年以来的历史最高净利润,但是到了2016年,净利润就立即缩水了4/5,2017年的业绩更是有些悲催,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双双跳水,直接甩脸子了:

虽说中国股民炒股从来都不看业绩的,但是中源协和一点面子也不给,这就让股民有点为难了——我们可以不看业绩的乱炒一通,但是您起码也得撑撑门面吧?——于是,与业绩的命运一样,公司的股价也从2015年的历史最高79.58元/股,在2018年一度跌至15.17元/股,市值也从300亿左右缩水至目前的90亿。

而在近日,生物疫苗概念股迎来大幅反弹,长生生物大跌时,中源协和大幅震荡,连续上涨。

不过各位也不必太过高兴,公司的基本面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不知道,但是此次股价的井喷走势,却很直接地和公司最近的一笔2.47亿的增持利好有关。

二、龚虹嘉2.47亿赌它会赢

说起这笔增持,得追溯到2018年1月19日,中源协和公告重大资产重组复牌,刚复牌,股价就从停牌前的28.4元,一路暴跌至15.17元,近乎腰斩。

谁都hold不住这一路暴跌啊,于是,2018年2月1日,中源协和敲锣打鼓地发出《关于龚虹嘉先生增持公司股份计划的公告》:龚虹嘉先生基于价值投资原则和看好公司未来发展前景,拟增持不少于3%的股份,期限为6个月。

股价果然是久旱逢甘霖,洞房花烛夜啊,给点利好就灿烂,股价随即开始连续上涨,并一直稳定在20元/股上下。

历时将近6个月,2018年7月23日,香港籍的龚虹嘉以其境外自有资金2.47亿通过QFII方式完成中源协和股票的专项增持,买下了中源协和3%的股权。

而这位龚虹嘉先生,市值风云很早就做过专项论述,1986年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先后创办德生公司、海康威视、握奇数据等公司,目前任职海康威视(002415,SZ)的副董事长,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和上海联创曾称龚虹嘉为“中国最优秀的天使投资人”。坊间传为中国的孙正义。(10年1万倍|海康威视龚虹嘉:从德生收音机到世界安防巨头)

这次豪掷2.47亿,也被传为看好中源协和,赌它会赢。

三、一场并购结下的不解之缘

当然,以龚虹嘉这种实业投资出身的务实的投资人,根本就不缺二级市场炒股这点三瓜两枣的,所以不会无缘无故的砸几个亿来给中源协和护盘。中源协和与龚虹嘉之间的交集缘于一项并购。

2018年1月,中源协和发布了重组方案:以作价12亿向深圳嘉道成功投资公司、王晓鸽发行股份购买上海傲源医疗用品有限公司100%股权。同时,拟募集不超过5亿元的配套资金用于精准医学智能诊断中心建设及肿瘤诊断试剂研发。

而深圳嘉道成功公司实际为龚虹嘉家族控制的企业,龚虹嘉本人为深圳嘉道成功公司的执行合伙事务人,其妻陈春梅持有深圳嘉道成功投资企业(有限合伙)99.95%的合伙份额,深圳嘉道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有0.05%,而深圳嘉道谷的背后的大股东就是龚虹嘉的兄弟龚传军、妻子陈春梅。

(数据来源:增持公告)

(数据来源:天眼查)

而该收购标的上海傲源是一家在2015年11月注册成立,无实际经营业务的“壳”公司,其主要经营业务是通过全资子公司OriGeneTechnologies,Inc.(傲锐东源)开展。

傲锐东源于1995年在美国成立,是一家立足于基因合成、蛋白表达纯化、抗体制备等生物技术,为生命科学领域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生物制品公司。其产品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及体外诊断和病理诊断领域,并且在体外诊断市场和科研产品市场两大应用领域都有着较高的毛利率。

(数据来源:关于上海傲源医疗用品有限公司业绩真实性的专项核查报告)

中源协和称因傲锐东源在精准医疗领域有着多年的经验积累和长期的战略布*,拟通过该项收购增强与公司现有业务的协同效应,打造包括生化诊断+病理诊断+分子诊断+细胞免疫治疗在内的整体精准医疗产业链,成为国内精准医疗市场的领先企业。

但是该项收购计划早在2015年就已经酝酿了,中源协和曾公告称,“由于傲锐东源的稀缺性,为快速实现对其收购,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通过成立并购基金的方式,先行对傲锐东源进行收购,待收购完成后再装入上市公司。” 

2016年7月中源协和与中植系、中民投等设立并购基金“嘉兴中源协和”完成了对上海傲源74.15%股权的收购,并计划在2016年年底进行资产重组,将上海傲源注入上市公司。

但因嘉兴中源合伙人中植系、中民投方面不接受股份支付对价的重组方案,该项交易宣布终止。

2017年9月,中源协和清仓退出,龚虹嘉的深圳嘉道成了接盘方。

显然,中源协和仍然对这桩并购心心念念,割舍不得:2017年11月,中源协和再次公告与深圳嘉道、王晓鸽签署了框架协议,拟对上海傲源100%的股权进行第三次收购。

第三次收购的交易计划,是向上海傲源的全体股东发行股份购买,因为嘉兴中源曾经持股上海傲源的关系,而嘉兴中源又是中源协和的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企业,此次交易构成关联方交易。

交易总计作价12亿,其中需要向深圳嘉道支付对价9.6亿,考虑配套融资5亿,交易完成后,深圳嘉道将持有公司9.7%的股份,结合其一致行动人龚虹嘉的3%持股比例,将合计持有中源协和12.7%的股份,成为仅次于德源投资的第二大股东。

(数据来源:交易报告书)

目前,该项交易已经由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审核批准,2018年6月6日中国证监会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也审核通过了该项收购事项。

而且根据备考的审阅公告来看,如果此次收购成功,上海傲源将会给公司每年带来4亿至5亿的收入,而且以2017年的净利润为例,将会扭转亏损*面,同时还会提高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

(数据来源:交易报告书)

也许正是因为二者对傲锐东源发展前景的看好,才使得龚虹嘉再次追逐傲锐东源,并对它的新东家中源协和出手增持。

那么中源协和自身近几年的业绩经营情况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四、经营分析:投资业务和主营业务换着亏

从中源协和近5年的盈利能力指标来看:

2015年-2016年,中源协和的综合毛利率有所下降,2017年开始有所回升,但是基本稳定在70%左右,上下虽有5%的波动,还算正常。

另外,销售净利率和总资产报酬率指标近几年的走势一致:近2年开始下降,其中销售净利率的下降幅度最大。

为何毛利率有所提高,但是销售净利率却开始下滑呢?

我们先分析主营业务情况。

中源协和拥有4大业务条线,其中占收入主要来源的是细胞存储业务以及体外诊断试剂业务,这两项业务在近3年的收入合计占总收入的比例均超过了80%。其中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协和干细胞基因工程”和全资子公司“和泽生物科技”均从事细胞存储业务,全资子公司上海执诚从事体外诊断试剂业务。

按行业划分来看,这两项分别属于科研服务业和检测试剂制造业。

从分行业的收入增长情况来看,科研服务业在近2年的增长较快,这也与干细胞疗法的产业政策重新出台有关,检测试剂制造业务是在2015年才开始新增的,经过一年的高增长,第二年开始下滑,而化妆品制造业务在近2年已经是近乎停滞。

(数据来源:根据各年年报整理)

再根据分行业统计的营收及毛利率来看,科研服务业的营收和毛利率一直位居第一,而且逐年提高。

检测试剂制造业的营收在2017年突然减少,而且近3年来的毛利率一直在下降。

化妆品制造业务营收规模本就不大,而且在萎缩,2016年和2017年的毛利都为亏损,但2017年的毛利率同比增加了25.2%。受此影响,整体毛利率在2017年有所提高。

再看影响销售净利率的净利润情况,2013年至2015年,净利润一直在上升,近2年来净利润开始走下坡路,是什么原因导致净利润下降呢?

再进一步将利润构成一分为三,进行具体分析,得出结论如下:

2016年的净利润下降是因为投资收益从2015年的盈利1.5亿变为亏损0.2亿,2017年仍然亏损0.2亿;

2017年利润直接变为亏损主要是因为主营业务利润下降了0.7亿所致。

分析其投资业务的具体变化,一句话总结就是:大起大落。

2015年,中源协和将闲置资金用于股票、私募基金和信托资金投资,共计赚了1.24亿。

到了2016年,炒股亏了3347万,其在近年新参股的几家公司经营业绩也宣告了中源协和的财务投资失败。

天津昂赛和协和干细胞两家子公司因出现超额亏损,按中源协和应承担的亏损份额计算,直接将对二者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冲减为0,而且当年新增参股的北京泛生子、天津百乐思也出现了经营亏损,中源协和因此确认了734万的投资损失。

(数据来源:2016年年报)

到了2017年,北京泛生子、天津百乐思的经营亏损扩大,增加了上市公司的亏损近2200万。

(数据来源:2017年年报)

另外,主业在2017年的突然变脸,也主要是因为原来作为营收主力的上海执诚收入和净利润大幅下降:其中营业收入下降了0.8亿,净利润下降了0.41亿。

以及中源协和旗下主要的11家子公司,其中有6家子公司经营亏损。其中海外子公司VcanBioUSACo,Ltd、VcanBioCenterForTranslationalBiotechnologyCorp、浙江赛尚、英威福赛等4家研发型子公司,因研发投入较大,目前还没有经营效益。

(数据来源:根据各年年报整理)

五、董事长离职,并购标的业绩变脸

上海执诚的业绩大幅下滑是2017年业绩变脸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关于上海执诚的来历,还得从2014年说起。

2014年12月,中源协和收购了上海执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9.99%股权,这家公司于1995年创立,是一家研发、生产、销售各类体外诊断产品的高新企业,其生化诊断试剂产品按照功能不同又分为肝功能、血脂、肾功能等九大类,其最终客户主要是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卫生机构。

(数据来源:上海执诚官网)

收购上海执诚时,总计评估作价8亿,其中70%以股份支付,30%以现金支付,并将支付对价与上海执诚账面净资产2.64亿之间的差额5.36亿确认为合并商誉,占中源协和当年净资产的46%。

同时包括上海执诚创始人兼董事长王辉在内的资产转让方承诺上海执诚在2014年、2015年、2016年的净利润分别为5223.51万、6483.56万、8325.19万。

因为2015年1月23日公司才完成股份登记,因此2014年没有被纳入合并范围。

2015年,因收购上海执诚新增了体外诊断试剂业务,在2015年-2016年分别带来2.5亿和3.1亿的营业收入,占各年总收入的36%。

以扣非净利润为例,2014-2016年上海执诚各年的实际业绩为5253万、6491万、8335万,各年业绩承诺刚好踩线完成:

(数据来源:业绩承诺专项审核公告)

到了2017年,业绩承诺期过后,上海执诚的董事长王辉就在当年7月辞职——上海执诚业绩接着大幅下滑47%:当年的营收仅有2.3亿,净利润为0.46亿,较去年下滑了0.4个亿,还小于收购当年的业绩。

年报称,2016年底,英国朗道公司开始逐步调整其在中国区域的业务模式,逐步终止包括上海执诚在内的原在华代理商合作,转为直接签订省级代理。

作为代理商的上海执诚,业绩受到影响,当年代理收入仅有1682万,同比下滑了71.45%。

同时因为国家大力推行两票制,倡导医院与供应商的一对一集中采购模式,上海执诚直接与医院检验科室开展业务合作,为其提供医院检验设备、检验试剂及耗材的采购配送业务,当期仅实现收入1544万,但是市场推广及设备投入等开支增加,估计该项业务盈利不大或者亏损。

因上海执诚的业绩变脸,中源协和不得不对原合并产生的5.36亿的商誉计提了1841万的商誉减值准备。

不过基于对上海执诚新签代理和医院集中采购业务的开展,进行商誉减值测试的资产评估师预测在2018年-2022年,上海执诚将会实现2.6亿、3.2亿、3.6亿、4.1亿、4.4亿的可观业绩。

(数据来源:资产评估公告)

不过,业绩承诺期过了,董事长走了,上海执诚的新业务是否如上所期,今年能完成2.6个亿的目标呢?

六、频退投资秀财技

公司考虑到自身经营性现金回流的需求以及战略需要,2016年和2017年开始筹划剥离部分亏损资产,频繁退出多家控股、参股公司。

已退出及拟退出全部或部分股权的天津昂赛、浙江赛尚、泛生子基因科技、三有利和泽等4家控股、参股公司。

1、2017年11月,中源协和与浙江赛尚实控人荆杰旗下的广州达赛医*科技签订协议,计划以6000万元价格转让浙江赛尚医*科技67%的股权。这笔如果交易完成,预计当年可确认3500万的投资收益,则中源协和2017年亏损的命运将被改写。

巴特,因荆杰以及广州达赛的资金问题,股权转让款出现逾期支付,于是该交易递延至2018年。但是紧接着又出现了第二次逾期,于是公司将广州达赛告上法庭,要求支付股权转让款以及违约金。截止目前,交易仍未完成。

2、2016年12月,公司筹划将天津昂赛细胞基因工程38%的股权转让给北京汉氏联合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作价4500万。

该部分股权原作为长期股权投资并按照权益法进行核算,因近年来天津昂赛出现超额亏损,按照中源协和应承担的亏损份额将长期股权投资价值早已经冲减至0,2017年1月,股权转让完成后,中源协和按照转让价款与账面成本之间的差额4500万全额确认成了投资收益,并增加了2017年合并报表利润3800万。

早不转让,迟不转让,偏偏这个时候转让,只能说时机挑的对,财技用的好。

3、2018年2月,公司与深圳海峡生命科学投资合伙企业签署《关于转让北京泛生子基因科技公司6.483%股权的协议》,转让作价1.25亿。

公司在2016年投资北京泛生子,最初持有10.721%的股权,并派驻1名董事,占董事席位1/5,因参与经营决策,认定对其具有重大影响,作为长期股权投资并按照权益法核算。后来在出售6.483%的股权后,不再委派董事,因不再对北京泛生子的经营决策产生重大影响,中源协和将其持有的剩余4.238%的股权转换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

其中:

1、 处置的6.483%股权账面价值0.87亿与处置价款1.25亿之间的差额0.38亿作为投资收益;

2、 剩余投资按照公允价值重估为0.81亿,其与账面价值0.57亿之间的差额0.24亿计入当期投资收益;

3、 同时原股权投资按权益法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0.45亿,也一并计入当期的投资收益。

上述总计对2018年第一季度合并利润产生了1.07亿的影响。

4、2018年4月,公司决定将持有的北京三有利和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5.18%的股权,以4048万的价格转让给2018年2月注册成立的杭州顺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具体交易细节太过冗长,我们就直接说干货吧:该项交易将会对2018年的合并利润产生1.5亿元左右的影响。

上述各项交易,引来上交所问询,是不是存在利用相关交易及会计处理调节业绩?不过处理和回复的确是没毛病,风云君就不说啥了。

不过,看着这一顿操作猛如虎,刀马娴熟,风云君估计肯定是来了高人了,于是就好奇地瞅了一眼现任财务总监:任职日期从2017年8月开始,曾就职于德勤会计师事务所。

原来是同行来了……高手,你好,上市公司业绩就靠你了!

结束语

最后看了一眼,中源协和的研发及专利情况:中源协和在2017年研发投入较往年3000万-4000万左右的投入有所增长,较2016年同比增长了43%,但是仅占销售费用投入的1/3。

似乎重营销轻研发已经是行业的常见现象,而且研发人数在近2年的人数占比有所下降。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不过专利数从2014年到2017年,从114项增加到目前的172项,另外正在申请的专利有49项。而且在2016年4月自筹5800万引进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用于治疗急性白血病等血液肿瘤疾病的括“CD19-CAR-T及CD33-CAR-T”两项专利。

(数据来源:2017年年报)

想起“我不是*神”电影中的那些患慢粒白血病的人们,如果上述技术得以推广,价格不那么高昂,白血病患者是否就能得以疗愈?

不管怎样,未来干细胞技术的产业之路并不平坦,中源协和的前路仍将漫漫。

END

以上内容为市值风云APP原创

未获授权 转载必究

市值风云APP

 买股之前搜一搜!

干细胞行业日渐成熟,博雅干细胞和中源协和,哪一个更有实力?

其实从干细胞的保存原理来说,都是采用液态氮超低温保存,但据我所知,在胎盘或者脐带组织运往实验室过程中博雅干细胞采用的是什么巴斯温控系统进行全程温度监控,并且博雅干细胞的保存也是用的独创的全自动液氮保存系统。

中源协和能成为世界级公司吗?

名列全球第26位,中国第一位;临床医学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是我国首批唯一入选“2011协同创新计划”生物医*类项目的牵头单位

中源协和真正价值?

中源协和的真正价值还是很不错的。

一是全产业链,包括储存细胞这种基础的东西,而且分布全中国;

二是一直专注精准医疗,专注新的创新*,*要市,是要近十年的坚持和投入,中源协和近七年来无声无息的工作,你只要仔细看看,似乎是收获的季节了,除了傲税的细胞检测稳步前进,中源维康的癌症测试盒和合源生物的创新*一年上市都有可能,二年牙齿干细胞(临床一期已完成)等都可能上市……。

营口港股票最高长到多少钱

分三种看法:1、不复权,最高是20.95元。2、前复权,最高是7.91元。3、后复权,最高是60.7元。不知道你想了解什么,所有情况都列出来了。

中国现在主板上市公司多少家?市值多少?

我不会~~~但还是要微笑~~~:)

董事长易位中源协和资产腾挪急

   12月21日,中源协和细胞基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源协和”,600645.SH)因2017年的一起资产出售存在审议程序违规被天津证监*出具警示函,再次引起市场关注。

  2016年以来,中源协和通过并购及新设纳入了12家子公司,出售转让了5家子公司。在频繁的资产腾挪间,中源协和的管理层也经历“换血”。其间,最新的高管任职变动公告来源于核心人物李德福辞任董事长。

  财报数据显示,中源协和2016年度、2017年度净利润分别为0.38亿元和-0.18亿元。2018年三季报显示,该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9.71亿元,同比增长1.2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3.35亿元,同比增长1116.9%。

    事实上,公司业绩增长主要是缘于报告期内处置了北京泛生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三有利和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部分股权,共确认投资收益2.6亿元;同时并购上海傲源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增加了合并范围。在资产处置收益方面,因下属子公司处置房屋建筑物,致使该项同比去年增长2339.29%。

  中源协和证券部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董事内部调换是由于公司股权结构的变化。“我们并购重组后,第二大股东变为嘉道。董事调换是为董事改选腾出位置。”

高管变更频繁

  2018年12月7日,中源协和披露公告称,李德福因工作调整原因向公司辞去董事长和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职务。不过,从6年多的董事长之位卸任后,李德福的身影仍然活跃在上市公司体系中。

  2000年,李德福凭借自己控股的华银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重组了当时以纺织为主营的上市公司望春花(中源协和前身),以投资人身份入*。

  彼时,李德福更显著的身份是房地产商,旗下有海南万福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天津市红磡物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天津市红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从事房地产开发管理企业。

  直到2012年,李德福通过对中源协和的实制方天津红磡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磡投资”)增资,合计拥有或控制红磡投资55.6%股权,成为红磡投资实际控制人,进而拥有中源协和的控制权,持有中源协和20.04%股份。增资扩股后,李德福出任中源协和董事长,由幕后走向台前,涉足干细胞产业。

  在李德福带领下,中源协和逐步确立了“干细胞+基因”的双核驱动战略。2014年时,公司名称也由“中源协和干细胞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中源协和细胞基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居于对干细胞、基因检测产业发展的信心,中源协和曾一度制定了“十年实现千亿元市值”的目标。不过2013年时,中源协和市值仅在百亿元左右,当年营业收入3.61亿元,同比增长20.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721.57万元,同比下降48.08%。

  为快速实现经营业务扩张,资产并购成为了李德福带领下中源协和的外延“利器”。2015年以来,中源协和先后谋求收购康盛人生、OriGeneTechnologies,Inc。(下称“傲锐东源”)、上海柯莱逊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浙江赛尚医*科技有限公司、北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剩余股权等标的。2016年~2017年,中源协和通过并购及新设纳入了12家子公司。

  频繁的资产并购下,中源协和的管理层也经历“换血”。据公告统计,2015年以来,中源协和大约16名高管辞职。尤其2017年~2018年间,有14名高管辞职。最新的高管任职变动公告就是,李德福辞任董事长。

  中源协和证券部的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近年来公司高管调任频繁。大部分都属于内部调换,真正离开上市公司体系的只有少数人。辞职的高管,大部分依然在上市公司体系内工作。

  记者梳理公告发现,中源协和的辞职高管中,部分确实属于内部调动。2016年5月辞职的副总经理李强,辞职后到天津开发区德源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源投资”)任职。2017年3月辞职的副总经理何伟,后到永泰红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磡控股”)任金融投资和生命科技管理中心总监一职。

  据悉,红磡控股的实控人为李德福。德源投资是红磡控股的孙公司,同时德源投资也是中源协和的控股股东。德源投资的法人代表为韩月娥,曾经是李德福的部下。

  作为中源协和这家上市公司的核心人物,李德福辞任董事长后,目前仍担任中源协和总经理及法人代表职务。

  为此,中源协和在2018年12月20日新修改的《公司章程》中,将第八条的“董事长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修改为“董事长或总经理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明星投资人曲线上位

  李德福的辞职公告发出不久后,中源协和变更了公司简况,在董事长职位一栏,龚虹嘉代替了李德福。

  实际上,龚虹嘉由外部投资者变身为中源协和董事长,李德福带领中源协和发起的资产并购为其创造了机遇。

  在中源协和的一系列资产并购中,使用并购基金先行收购成为常规路径。具体为,中源协和或实控人李德福先参设并购基金,然后通过并购基金收购标的资产,最后再将标的资产注入上市公司。

  其中,中源协和并购傲锐东源公司几经波折。傲锐东源是一家以基因研究起家的生命科学及医学诊断研究领域的试剂、服务供应商,于1996年在美国特拉华州成立,主要产品包括基因、蛋白、抗体及体外诊断和病理诊断等相关试剂。

  并购之初,中源协和在对外披露的公告中坦言:“由于傲锐东源的稀缺性,为快速实现对其收购,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通过成立并购基金的方式,先行对傲锐东源进行收购,待收购完成后再装入上市公司。”

  正因此,2015年2月,中源协和公告称,公司拟作为中间级有限合伙人出资2亿元,与嘉兴会凌银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民投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永泰天华(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嘉兴中源协和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即“嘉兴中源”)。

  嘉兴中源作为并购傲锐东源的并购基金,2015年9月在美国成立全资子公司JiaxingZhongyuanAcquisitionl,Inc,通过全资子公司与傲锐东源及相关方签订《并购计划及协议》。历时一年后,2016年7月,嘉兴中源正式通过全资子公司完成对傲锐东源的收购。另外,嘉兴中源持有傲锐东源的母公司上海傲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后改名为“上海傲源医疗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傲源”)74.15%的股权,另一自然人王晓鸽持有余下的25.85%股权。

  至此,中源协和的常规并购路径已经走完前两步,只差最后一步“标的公司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的交易。傲锐东源公司俨然成为中源协和“到嘴边的肥肉”。

  始料未及的是,半路杀出个程咬金。2017年4月,嘉兴中源投资决策委员会就重组方案进行投票表决。中源协和控股股东委派代表投了赞成票,而其他基金合伙人以“不接受股份支付对价、要求以现金支付对价”为由未投赞成票,不满足“全员同意方可通过决议”的要求。交易未获得嘉兴中源方的同意,中源协和最终宣布终止并购。

  并购基金嘉兴中源完成了标的收购,却无法与中源协和达成最终交易,初始愿景无法实现。最后在2017年9月,嘉兴中源将持有的上海傲源股权,转让给深圳嘉道成功投资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嘉道成功”)。

  公开资料显示,嘉道成功成立于2017年8月22日,注册资本20.01亿元,陈春梅和深圳嘉道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道谷投资”)为持股股东。陈春梅控制着嘉道谷投资80%的股权,另外20%的股权由龚传军持有。陈春梅是龚虹嘉的妻子,而龚虹嘉与龚传军则为兄弟关系。龚虹嘉直接担任嘉道成功的执行事务合伙人委派代表。嘉道成功背后有明星投资人龚虹嘉加持,也让此后的股权转让备受关注。

  而在另一边,中源协和并未就此放弃对傲锐东源的追逐。并购傲锐东源未果,中源协和将目光转向了傲锐东源的母公司上海傲源。

  2017年11月,中源协和公告称,与嘉道成功、王晓鸽签署了框架协议,拟以发行股份方式购买其合计持有的上海傲源100%股权。这一资产并购,也为龚虹嘉入*中源协和拉开序幕。

  按照计划,交易总计作价12亿元,中源协和向嘉道成功支付对价9.6亿元。考虑配套融资5亿元,交易完成后,嘉道成功将持有中源协和9.7%的股份,结合其一致行动人龚虹嘉的3%持股比例,将合计持有中源协和12.7%的股份,成为仅次于德源投资的第二大股东。

  2018年7月,证监会许可了中源协和向王晓鸽等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的方案,核准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5亿元,批复自下发之日起12个月内有效。

  2018年12月20日,中源协和董事会决议公告称:“鉴于股东大会批准的决议有效期即将届满,为保证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工作的延续性、有效性和顺利实施,公司拟将募集配套资金的决议有效期自2018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批准的到期日起延长6个月,即延长至2019年8月22日。”

  换言之,中源协和并购上海傲源的资产重组事宜仍在进行。其中又会发生怎样的变数?本报记者将持续关注。

往期精彩推荐

美国FDA警告信公开 华海*业“被迫”澄清

疑蹭科创板概念炒股价北陆*业信披引关注

原料涨价后再断供东北制*意欲垄断救命*?

71张传票揭开ST冠福大股东23亿借贷迷*

央企拟接盘海南海*难挡第四大股东套现

商誉高达123亿“贪吃蛇”上海医*频频收购引争议

声明:“中经医健资本圈”所推送的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与您共同协商解决。联系方式:010-88890472

中源协和并购爆雷主营巨亏,千亿市值梦难圆

时代商学院研究员雷映

作为A股市场唯一一家以“细胞工程+基因工程”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中源协和(600645.SH)曾备受资本市场追捧。

然而,主营业务盈利能力羸弱,叠加并购失败,中源协和经营状况每况愈下。2010—2019年,该公司的累计扣非归母净利润为-8796.35万元。

1月28日,据2020年业绩预告,中源协和预计全年归母净利润为-9600万元至-1.44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46亿元至-1.64亿元,较2019年同期由盈转亏。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中源协和引来了有“中国的孙正义”之称的海康威视(002415.SZ)副董事长龚虹喜的重金投资,并且由其出任该公司董事长,而实控人李德福退居副董事长和总经理。

不过,1月21日,李德福辞去该公司的一切职务。这或与其因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收到证监会出具警示函不无关系。

2月3日,时代商学院就上述问题向中源协和发函询问,但截至发稿,仍未获对方回复。

业绩巨亏,实控人兼总经理辞职,风雨摇摆中的中源协和将何去何从?

01

牛皮吹破由盈转亏,千亿市值路漫漫

资料显示,2007年,李德福协助德源投资筹措资金,以1.5亿元收购濒临退市的纺织品上市公司上海望春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将公司更名为中源协和干细胞生物工程股份公司。其中,德源投资实控人韩月娥是李德福的部下,亦是李德福的一致行动人。

通过借壳上市,中源协和进入脐带血存储业务,主要业务为造血干细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胎盘亚全能干细胞、脂肪干细胞及免疫细胞等的检测、制备、存储,是中国较早开展干细胞存储的企业。

2007—2014年,中源协和的营业收入从3.92亿元缓慢爬升至4.77亿元,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仅为2.83%;而扣非归母净利润从2007年的1380.59万元,一路下滑至2009年的308.37万元。此后净利润也是增长乏力,2013年一度亏损525.8万元。但2014年该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672.7万元,首次突破3000万元关口。

2014年7月,在券商组织的公募基金调研会议上,董事长李德福表示,中源协和经过十几年的准备和不懈努力,已经到了利润爆发的临界点,进入高速成长的快车道;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中源协和千亿市值的梦想。

但实际上,2014年至今,中源协和的多项经营指标不甚理想。

2014—2019年,中源协和营业收入从4.77亿元增长至13.87亿元。在此期间内,该公司的累计扣非归母净利润为-6529.75万元,其中2017年和2018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79万元、-2.62亿元。

从更长时间看,2007—2019年,该公司的累计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15亿元。

也就是说,中源协和的主营业务虽收入端不断增加,但利润端是亏损的。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则是2019年年报中的未分配利润达-5.84亿元。

在运营指标方面,中源协和的存货周转率从2016年的4.71次/年,逐年下降至2019年的2.2次/年。应收账款占比从2016年的23%,逐年攀升至2019年的33.5%。存货积压叠加应收账款比例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终端销售不畅。

此外,2016—2019年,该公司加权ROE在-1.5%-3%区间,销售净利率不到6%,盈利能力较差;销售费用率从18.48%上升至22.25%,管理费用率维持在30%以上,期间管理费率较高。

2020年业绩爆雷,给中源协和的发展前景再度蒙上一层阴影。截至2月4日,该公司市值仅80.72亿元,距千亿市值甚远。

02

并购爆雷,商誉高企

在2020年业绩预告中,中源协和解释本期业绩预亏的主要原因是,子公司上海执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执诚“)合并商誉存在减值迹象,预计计提商誉减值金额2.5亿元。

上海执诚是一家研发、生产、销售各类体外诊断产品的高新企业,其生化诊断试剂产品按照功能不同又分为肝功能、血脂、肾功能等九大类,其最终客户主要是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卫生机构。收购上海执诚可以帮助中源协和开拓生化检测业务。

2014年2月,中源协和以8亿元的交易价格收购上海执诚100%的股权。其中70%以股份支付,30%以现金支付,并将支付对价与账面净资产2.64亿元之间的5.36亿元差额确认为合并商誉,该商誉占中源协和当年净资产的46%。上海执诚创始人兼董事长王辉由此在2015年跻身中源协和的前十大股东,持有中源协和1702.68万股,并担任董事一职。

根据业绩承诺,上海执诚2014年至2016年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5223.51万元、6483.56万元和8325.19万元,而该公司2014—2016年的实际扣非净利润为5253.80万元、6491.93万元、8335.25万元,几乎都是踩线完成业绩承诺。

但业绩承诺期一过,2017年,上海执诚的净利润仅4619.99万元,同比下滑47%,而王辉则于2017年7月辞职,并不断减持所持股份。截至2020年三季报,王辉持有的股份减少至683.03万股。

需注意的是,2017—2019年,中源协和对上海执诚分别计提1841万元、2.02亿元、3087.72万元商誉减值损失,这成为该公司盈利羸弱的第二个因素。截至2019年末,上海执诚仍有2.84亿元商誉账面价值。

除此以外,中源协和账上还有收购上海傲源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及全资子公司OriGeneTechnologies,Inc.(以下简称“傲锐东源”)100%股权形成的6.62亿元商誉。

2018年1月,中源协和以作价12亿元向深圳嘉道成功投资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深圳嘉道”)等交易对手收购傲锐东源。同时,拟募集不超过5亿元的配套资金用于精准医学智能诊断中心建设及肿瘤诊断试剂研发。

该次交易完成后,深圳嘉道将持有中源协和9.7%的股份。

深圳嘉道谷背后的大股东就是龚虹嘉的兄弟龚传军、妻子陈春梅。2018年7月23日,龚虹嘉以其境外自有资金2.47亿元通过QFII方式完成对中源协和股票的专项增持,买下了中源协和3%的股权。龚虹嘉与深圳嘉道作为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中源协和12.7%的股份,成为仅次于德源投资的第二大股东。

与此同时,中源协和管理层也发生变动,龚虹嘉出任中源协和董事长,李德福辞去董事长一职,改任中源协和副董事长和总经理。

傲锐东源于1995年在美国成立,是一家立足于基因合成、蛋白表达纯化、抗体制备等生物技术,为生命科学领域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生物制品公司。据业绩承诺,傲锐东源承诺2018年度至2020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不低于6500万元、7900万元、9600万元。

截至目前该公司尚无商誉减值公告,但账面上高达6.62亿元的商誉,会不会成为中源协和的第二个雷,这尚待观察。

03

实控人违规占用资金

除经营方面状况百出外,中源协和的内控管理也令人担忧。2020年中,该公司被爆实控人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

公告显示,2020年5月25日,中源协和财务总监王鹏在4月份的财务报表中发现一笔巨额资金流动交易记录:全资子公司上海执诚与深圳市中源协和生物治疗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深圳公益基金”)于2020年4月27日发生一笔2000万元的往来款。这笔交易金额占该公司2019年归母净利润比例为40.25%。

事实上,经该公司财务管理中心以及内控审计室调查发现,这笔巨款是时任总经理的李德福在未履行公司决策流程和资金划拨审批流程的情况下,以往来款名义批准上海执诚支付给深圳公益基金2000万元。

需注意的是,李德福的另一个身份就是深圳公益基金的理事与实际控制人,这笔钱大有流入李德福自己口袋的嫌疑。

2020年9月10日,中源协和发布公告称,因非经营性资金占用问题,该公司实控人、副董事长李德福被证监会天津监管*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

2021年1月22日,中源协和公告称,公司董事会收到李德福辞呈。李德福因个人原因向该公司辞去副董事长、董事和战略委员会委员职务,辞职后,其不再担任该公司其他职务。

2021年2月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分别对中源协和实控人李德福下发纪律处分决定书,予以通报批评,对中源协和财务总监王鹏下发监管函予以监管关注。

时代商学院认为,作为一个上市公司的高层,竟然能近乎明目张胆地转移公司资金,这不禁让人质疑中源协和的内控机制与审计流程的严谨性与完善性。

【严正声明】本文(报告)基于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撰写,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未经时代商学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及其他公众平台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获得授权转载,仍须注明出处。(联系邮箱:TimesBusiness@163.com)

人在上海可以在中源协和做基因检测吗?

具体是想做什么项目检测,一般采样的方式很简单,口腔黏膜,快递的形式就可以了

文章推荐:

中源协和市值多少个亿(李旭是谁?中源协和董事

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的主要区别何在?(下来自

钱江摩托qj(钱江摩托QJ125-D劲豹款摩托车的性价比

大宗交易怎么查(如何查看交易记录。)

每周定投500元5年大概收益多少(我现在想买定投基

动不动就满头大汗是阴虚还是阳虚(动不动就出汗

002619艾格拉斯怎么样(艾格拉斯股份有限公司介绍

603290属于什么板块(斯达半导603290:最豪横的次新

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