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汇是哪里的企业(双汇企业在什么地方?)

admin 2024-01-03 17:26:58 608

摘要:双汇企业在什么地方? 双汇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总部在河南省漯河市。双汇在全国18个省(市)建有30个现代化肉类加工基地和配套产业,形成

双汇企业在什么地方?

双汇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总部在河南省漯河市。双汇在全国18个省(市)建有30个现代化肉类加工基地和配套产业,形成了饲料、养殖、屠宰、肉制品加工、新材料包装、冷链物流、连锁商业等完善的产业链。

双汇是哪开的?。。。

河南省漯河

双汇属于哪个国家?

中国的。

双汇集团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总部在中国河南省漯河市。

在全国18个省(市)建有30多个现代化的肉类加工基地和配套产业,形成了养殖、饲料、屠宰、肉制品加工、新材料包装、冷链物流、连锁商业等完善的产业链,

四川绵阳市双汇公司在什么地方。

在四川绵阳市

双汇厂家?

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双汇集团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总部位于河南省漯河市。双汇在全国17个省(市)建有30个现代化肉类加工基地和配套产业,现已形成了饲料、养殖、屠宰、肉制品加工、调味品生产、新材料包装、冷链物流、商业外贸等完善的产业链,年产销肉类产品近400万吨,拥有100多万个销售终端,每天有1万多吨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全国除**、**外,双汇的产品都可以做到朝发夕至。双汇品牌价值704.32亿元。

安阳双汇的总部在哪里

在漯河市

关注 |双汇暂停办理离职?前员工被雨润“绑架”入职?两大巨头隔空暗战,唱的是哪出戏?

继上周双汇5名前高管组团空降雨润后,这件事还在持续发酵,大有向连续剧发展的态势。

近日,一篇《双汇暂停离职手续办理,“谁办理谁负责!”》的文章,又在业内引起广泛热议。此外,《反转!双汇员工拒绝雨润任命文件专家:企业竞争不能触碰法律禁区》,又将两家企业的人事变动公开放到台前来说。我们来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  1  ▶▶▶

网传双汇暂停办理离职手续

日前,一则以“肉制品财务部”名义群发的通知,引发争议。

△图片来源:网络

该通知称,各大区、办事处、特殊渠道:根据集团公司要求,截至9月2日16:00后提出辞职人员,暂时不再办理离职手续。

该通知中,还以三个感叹号着重强调,谁办理谁负责!!!

据媒体报道,此前多名双汇前高管组团空降雨润。冷食君也做了关注(点击回顾:雨润集团新任命6位副总裁,5位是双汇前高管)。

据相关消息,游牧等就任后,除广招旧部外,随即还组织了内部竞聘,为接下来工作的顺利开展“排兵布阵”。

根据新制定的“扩低温上高温,建网络上规模,开疆拓土创辉煌”的发展战略,雨润食品形成了“事业部—战区—指挥部”三级四层管理架构。这当中,东北、华北、华中、江苏、华南、西北、西南等7大区负责人备受关注。

7大区负责人中,雨润食品原市场体系,仅1人得以留用,“是祝总复出主持工作期间得以提拔的人员。”另6人,则多为原双汇办事处经理级。如东北战区负责人刘建伟,此前为双汇华东大区部长、攀枝花办事处经理;江苏战区负责人靳南辉,此前为双汇豫南地区业务主管,等等。

除此之外,此前已有不少出自双汇市场体系的人员在总部得到重用。

此前为双汇大区经理的周涛、曹振华,分别获任深加工事业部销售副总裁、总裁助理;此前为双汇唐山办事处经理的郭景辉,获任市场监察管理中心总经理,等等。

◀◀◀ 2 ▶▶▶

反转!双汇员工拒绝雨润任命

“双汇暂停办理离职手续”一事引发热议之外,还有一件事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我们来看看具体情况。

近期,有媒体报道称接到一个求助,“求助者自称她的一位朋友在河南双汇公司上班,从事肉制品市场业务工作,然而,这位朋友突然被江苏雨润公司一份红头文件任命为某地经理,他不愿意离开双汇到雨润任职,但那份任命文件在网上广为传播,令他陷入尴尬境地,希望记者能帮他澄清事实、摆脱困境。”

△图片来源:网络

看到这里,冷食君有点迷惑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报道中给出了解释:

上述媒体又爆了一个猛料,说:

双汇起诉雨润产品涉嫌不正当竞争一案即将在相关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事情是这样子的,多年来,双汇公司发现雨润旗下多种产品涉嫌侵害双汇产品包装装潢。2018年1月,双汇公司依法投诉至江苏省工商*,经受理、调查,江苏省工商*对南京雨润公司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雨润公司的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处以罚款。同年6月8日,雨润公司迫于行政处罚压力向双汇提出和解,随后双方签订和解协议,雨润公司停止侵权,获得双汇谅解。

然而,2019年底,双汇公司发现市场上再次出现了雨润王中王等侵权商品,对于雨润出尔反尔的不守信行为,双汇忍无可忍,直接向相关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对此,江苏雨润还没有公开回应。后续发展如何,冷食君也将持续关注。

◀◀◀ 3  ▶▶▶

引发行业热议

此事一经传播,迅速在行业内引发热议,有支持双汇,支持雨润的,还有保持中立的,或者看热闹的:

◀◀◀  4  ▶▶▶

延伸:双汇与雨润的前尘往事 

北踞漯河的双汇与南盘南京的雨润,一度是肉食行业里的“双子星”。

1993年,中国肉制品加工企业迎来大发展,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其中双汇、春都、金锣三大巨头垄断了高温肉类制品80%以上的份额。

那时,雨润还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肉类企业。不过,1994年,雨润硬是在铜墙铁壁的肉制品市场撕开了一个缺口,在三大巨头无暇顾及的低温肉制品市场,开辟出了一片天地。

直到2003年后,双方开始了长达数年的角逐,鼎盛时期,雨润集团已有与双汇发展“二分天下”之势。

△图片来源:网络

不过,与双汇的坚守主业,海外并购猪场,分散风险不同,雨润跨界扩张领域,把其带入了泥潭。2011年,还在高速发展的雨润,不仅从事肉制品,还大规模涉足地产、物流、旅游、金融、建筑等多个领域。市场变幻莫测,雨润这匹曾经的黑马也未逃过商业的残酷。

2015年,南京掀起了一场反腐风暴,雨润迎来了命运的拐点。2015年3月22日,检察院对雨润集团实控人祝义财执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强制措施,而雨润也受到了牵连:公司股票停牌、资金紧张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

在历时3年10个月后,法院决定解除祝义财监视居住,释放其回家。但那时,雨润早已处于“风雨飘摇”的状态,早已回不到曾经的辉煌时代,这期间行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排位、市场份额急速流转。

雨润与双汇的发展,也是肉制品行业的缩影。两家企业走向了不同的人生,一个向左一个向右。从目前的市场格*来看,双汇毫无疑问是“一家独大”。

互动

在这场人事流动事件中,两家肉业大佬虽然没有直接喊话,但却大有隔空暗战的意思在里头。你认为呢?来评论区聊聊吧!

双汇是什么性质的企业?是国企,还是私企啊?

双唯腔汇被美国收购了,现在是合资企业。2010年中国企业500强排序中列160位,在2010年中国最有价值品牌评价中,双汇品牌价值196.52亿元。2013年5月双汇拟71亿美元收购世界最大生猪养殖企业美国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的全部股份。使双汇集团成为世界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2014年双汇凭借一部《双汇大森林》荣获福布斯2014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排行榜22名,居大陆企业老山孝榜首。扩展资料:双汇集团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集团,在全国18个省市建设了加工基地,集团旗下子公司有:肉制品加工、生物工程、化工包侍稿装、双汇物流、双汇养殖、双汇*业、双汇软件等,总资产约200多亿元,员工65000人,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双汇

双汇是哪的?懂事长谁?

河南漯河市,张俊杰。不错的企业。

牧原与双汇的合作,哪家企业更迫切

“国家划了5个大区,每个大区大概5个省份,这5个省份在一定期限内是可以省与省之间调猪的,但是持续一段时间之后,省与省之间也不允许活猪调运。”   “牧原应该是一直有需求跟双汇进行直接合作,但对双汇来说,改变原有模式而直接与牧原合作的诉求不是很强烈。”    双方合作的另一重点是生产经营数据共享,即牧原向双汇提供生猪养殖过程相关信息,双汇向牧原通报生猪屠宰后相关数据。

2009年12月2日,河南漯河,河南双汇集团车间。 (视觉中国/图)

2022年1月4日,中国最大生猪养殖企业牧原股份(002714.SZ)与最大的肉食品加工企业双汇发展(000895.SZ)同时发布公告,宣布双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未来三年内实现生猪点对点直供、数据共享等合作。

截至1月4日收盘,牧原股份涨幅8.32%,双汇发展上涨2.98%。

公告发布前,双汇与牧原于2022年1月1日在河南省漯河市举行签约仪式。出席者除了双方公司负责人外,还包括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及漯河市、南阳市相关领导,两市分别为双汇和牧原总部所在地。

尽管同在河南省,又同为行业龙头,此前两家的合作并不多。双方发布的公告显示,2019年、2020年和2021年1-9月,牧原与双汇直接产生的生猪交易金额在各自公司当年或当期生猪销售/采购金额中的占比仅1%左右。

两大巨头如今开展大规模合作,究竟是为了什么?

“调猪”变“调肉”

为防控非洲猪瘟疫情,近年来生猪调运受到限制,养殖企业在政策引导下开始谋求生猪就近屠宰,从“调猪”向“调肉”转变。这成为牧原和双汇此次达成合作的重要背景。

由于中国生猪市场产区和销区分化明显,长久以来存在调运需求。猪肉产能集中在河南、四川、湖南等地,消费则以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地区为主。

以广东为例,新希望六和(000876.SZ)广东区域公共事务总监郑成志介绍,由于经济较为发达、人口基数大,加之有喜食猪肉的传统,广东一直是生猪消费大省。同时,广东也是生猪调入大省,猪肉零售价格长期为全国最高。

各地统计*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四川、湖南、河南生猪出栏量均突破4000万头,位列全国前三。广东生猪出栏量刚刚超过2500万头,居全国第六位。

郑成志表示,2019年广东开始推动各大猪企加快产能布*,逐步实现自给率70%的政策目标。

长久以来消费者有食用“热鲜肉”的习惯,认为现宰现卖更新鲜。猪企因行就市,往往将屠宰场建在销售区,从产区向销区调运活猪。

牧原总裁助理袁合宾介绍,浙江、江苏、深圳等消费能力强的地区屠宰场较多,四川、河南、山东等地养猪场较多,呈现屠宰产能与养殖产能不完全匹配的*面。

“因为(北上广)这些地方是消费大户,常住人口多,户籍人口不多。但四川、河南这些省份都是养猪的产区,它的屠宰产能却不是最多的,因为人口虽然多,但是大部分人都是到外地去打工。”

这种情形下,活猪调运是生猪市场运转的主要方式。但在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这一方式开始受到限制。

自2018年8月中国首次报告非洲猪瘟病例以来,近4年时间里全国打响防疫持久战,限制活猪调运成为阻断疫情传播的重要手段。

2021年4月,农业农村部印发《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分区防控工作方案(试行)》,将全国划分为北部区、东部区等5个大区进行分区防疫。

方案要求加强生猪调运监管,除种猪、仔猪等外,原则上其他生猪不向大区外调运,推进“运猪”向“运肉”转变。

按照这一分区方案,双汇和牧原所在的河南省归属东部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等6省(直辖市)。也就是说,除这6省市外,双汇和牧原原则上不能从其他地区调运活猪。

未来大区内省与省之间的生猪调运也可能受到限制。袁合宾介绍:“国家划了5个大区,每个大区大概5个省份,这5个省份在一定期限内是可以省与省之间调猪的,但是持续一段时间之后,省与省之间也不允许活猪调运。”

在前述分区方案试行前,作为分区防控试点的中南区已于2019年发布政策,规定自2020年11月30日起,区内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等6省(自治区)之间禁止除种猪、仔猪外的活猪跨省调运。

(南方周末记者卫琳聪/图)

2021年4月正在建设中的牧原肉食产业综合体。这一综合体采用楼房养猪模式,耗资50亿,占地2800亩,规划21栋楼房用于养猪,是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养猪场。

猪经纪人模式受冲击

相比于其他猪企,活猪调运受限对牧原的影响更为直接。

“因为它原来的产业链布*特别‘偏科’。”艾格农业产投合伙人刘晓东分析,牧原的产业链“头重脚轻”,形成倒三角产业布*。养殖端产能不仅全国第一,在世界范围内也是老大,而下游屠宰产能相对较小,末端肉制品加工环节则更为薄弱。

刘晓东曾在中国农垦集团主持战略投资工作,为多家上市农企提供战略咨询。

牧原2020年年报显示,当年公司出栏生猪超过1800万头,在A股上市企业生猪出栏量中位居第一,是第二名正邦科技的近两倍。

围绕猪展开的产业链涵盖种猪、饲料、养殖、屠宰、深加工5个环节。和其他猪企相比,牧原几乎将手中筹码都押在了“养猪”这件事上,形成从种猪繁育到商品猪饲养的“自繁自养”模式。

牧原2020年年报显示,全年营收中养殖业务占比高达近98%,且全部为生猪产品。与2020年生猪出栏量位列前五名的A股其他上市公司相比,牧原对生猪养殖的倚重尤为明显。

各公司2020年年报显示,养殖业务在正邦科技全年营收中占比71%,此外还有饲料、食品、兽*等业务;温氏股份当年营收尽管也有97%由养殖业务贡献,但肉鸡分去了其中32%,肉猪约占62%;饲料起家的新希望更是47%营收都由饲料业务带来,猪产业仅占23%。

在倚重生猪养殖业务的同时,牧原并没有足够的屠宰产能消化自身庞大的出栏量,养出的猪以往都通过猪经纪人卖向全国各地。

所谓猪经纪人也即“猪贩子”,他们以一定价格收购活猪,再运输到屠宰场以更高价格卖出,赚取中间差价,同时承担运输过程中潜在的猪生病、掉膘等风险。

牧原2014年发布的招股书披露,其商品猪销售渠道分为猪贩子、屠宰加工企业、零售三类,其中通过猪贩子实现的销售收入在营收中占大头。2010年这一金额占比接近50%,此后两年更是突破75%,截至上市前的2013年上半年,这一比例依然高达66.5%。

因为猪经纪人的存在,牧原以往并不需要与双汇这样的下游企业直接交易。

“原来养殖企业卖猪是先收款后交猪,屠宰企业是先收猪,屠宰后结算。双方结算方式的差异就催生了猪经纪人。”袁合宾解释,猪经纪人在上下游企业间起到资金过桥作用,牧原以往有一定比例生猪销售是与猪经纪人合作,因而从财报上看,双汇与牧原之间直接结算很少。

活猪调运受限后,猪经纪人模式不可避免受到冲击。一位河南洛阳猪经纪人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自非洲猪瘟暴发后,运输生猪需要经过严格检验检疫。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员流动也需要核酸检测证明,部分地区甚至道路封锁,生意几乎做不下去。

“调猪”向“调肉”的转变,以及对猪经纪人模式带来的冲击都意味着牧原这样的养殖企业必须提升屠宰产能,将猪就近变成肉向外调运。

从自建到合作

在调猪向调肉转变的政策背景下,牧原自2019年开始着手自建屠宰产能。公司年报显示,截至2020年末,牧原投产屠宰产能200万头/年,2020年共计屠宰生猪23.9万头。同期,公司已成立屠宰子公司15家,规划屠宰产能约4000万头/年。

袁合宾坦言:“做屠宰也就是运猪变运肉这个政策之后才开始的。牧原的屠宰将根据养殖产能情况进行布*,养殖产能达到一定体量的地区才会自建屠宰场,当下我们的屠宰产能还不能完全匹配自己的养殖产能。”

以2020年数据来看,牧原全年出栏生猪超过1800万头,其中商品猪超过1100万头,当年总计屠宰生猪量不及商品猪出栏量的零头。即便按照2020年200万头的投产屠宰产能计算,所能消化商品猪的数量也不足全部产能的五分之一。

2021年11月13日,牧原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回复投资者称,预计春节前公司屠宰板块运营的屠宰产能超过2000万头/年,争取新建屠宰产能在春节前销售旺季充分释放。

布*如此大的屠宰产能意味着不小的投入,而屠宰业务利润并不丰厚。

即便屠宰业务位居行业之首,双汇2020年年报显示,屠宰业毛利率也仅7.17%,不足肉制品业毛利率的四分之一。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透露,2021年国内屠宰行业整体处于微利经营的状态,部分区域杀一头猪亏损5-10元,有些大型农牧企业只能依靠上游养殖、下游肉制品深加工拉动收益。

2022年1月8日,牧原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公司屠宰板块2021年无法实现正向盈利,主要原因为2021年大量屠宰厂建设与投产的前期费用较高以及行情下跌带来的存货销售损失。

在大举自建屠宰产能的同时,牧原与双汇的合作对外公布。后者为全国最大的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其2020年年报显示,公司拥有年屠宰生猪2300多万头、年加工肉制品200多万吨的生产产能。

从产业链布*来看,双汇呈正三角结构,即下游屠宰和加工业务比重大,上游养殖端规模小,与牧原的倒三角产业结构互补。刘晓东认为,就二者的合作而言,“牧原应该是一直有需求跟双汇进行直接合作,但对双汇来说,改变原有模式而直接与牧原合作的诉求不是很强烈”。

原因在于,牧原的生猪需要销售,而双汇的肉品来源并不止采购国内生猪一条途径。依托2013年收购的全球最大猪肉供应商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双汇每年采购大量国外进口冻肉。

双汇2020年年报显示,公司采购国内生猪265亿元人民币,采购国外进口肉等160亿元人民币。

2018年开始,中国对美猪肉及制品加征25%关税。加之2021年以来国内猪价下跌,中美猪肉价差收窄,叠加新冠疫情造成运输不畅,双汇进口肉类采购量低于预期。如此情形下,双汇谋求与牧原合作、扩大国内生猪采购量的动机或有所增加。

在具体合作上,袁合宾介绍,重点之一在于探索点对点直供模式,实现养殖场与屠宰场直接合作,减少中间环节,这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按照所公布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汇将开辟绿色通道,实行全天24小时、优先收购牧原直供生猪。牧原将设定与双汇屠宰匹配的养殖场作为基地,优先供应双汇。对于双方购销价格,袁合宾表示将按照市场价执行。

双方合作的另一重点是生产经营数据共享,即牧原向双汇提供生猪养殖过程相关信息,双汇向牧原通报生猪屠宰后相关数据。

“我们养殖过程中的数据,(提供给双汇)能保证食品的安全,屠宰后的水分、肉色、瘦肉率等反馈给养殖端,有助于我们在育种方面做一些改善。”

具体合作层面,双方点对点直供如何协调物流运输、资金结算等,袁合宾表示将在战略协议框架下进一步协商。

南方周末记者联系双汇相关负责人,对方表示相关信息以企业所发公告为准。

(来源:南方周末)

文章推荐:

双汇是哪里的企业(双汇企业在什么地方?)

400新西兰元是多少人民币(人民币换新西兰元汇率

逆差赤字什么意思(资料分析顺差和逆差是什么意

卖号平台哪个好(dnf哪个平台卖号好)

基金可以持有30年吗(基金定投有年限限至吗?一

因赛集团怎么样知乎(海淘转运公司哪家好知乎

9000人民币等于多少韩币(9000韩元等于多少人民币

京投发展北熙区交房时间(京投发展·北熙区,这

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