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联影医疗研究院怎么样啊?具体做哪方面的工作,发展前景如何? 联影研究院的成立是为占领未来5-10年的市场做战略准备,是公司持续发展的动力引擎,他的定位是开发未来5-10年的下
联影医疗研究院怎么样啊?具体做哪方面的工作,发展前景如何?
联影研究院的成立是为占领未来5-10年的市场做战略准备,是公司持续发展的动力引擎,他的定位是开发未来5-10年的下一代产品,对现有的技术瓶颈、难题进行攻克与研究,并致力于研发出更新更有竞争力的创新技术。作为一家成立时间不长的公司,能同步成立研究院,说明这家公司有很强的发展潜力与后劲。而且进攻国际市场的决心很大。为什么国内的医疗公司只能作一个模仿、跟随的角色,因为国际上最大的几家巨头发展速度太快,只是模仿与跟随,将永远追赶不上,而且距离会越来越大,所以成立企业研究院决定了这家公司的战略定位与持续发展的根基。据说联影研究院已经吸引了海外众多医疗领域专家的加入,包括美国知名大学的终身教授、某些医疗领域里声名鹤立的专家,同时还有中科院作为强大的后盾。如果有机会进去的话,千万不要错过!
我是如何选到凯利泰的
在这本书里,作者对于骨科行业,写了许多溢美之词。作者认为,骨科行业是非常好的行业,拥有许多别的行业不具备的竞争优势。
这种竞争优势是因为行业属性带来的,这种行业属性包括:
第一、任何医疗器械都需要注册。这个注册就是一个入门的门槛。我国医疗器械分为三档。一般一个三类医疗器械产品的注册,需要2年以上的筹备时间。
第二、骨科行业需要长期的临床记录。作为一个骨科产品要投入市场,首先需要在*监*进行产品注册,而产品注册前,需要临床试验积累临床数据,就是病人使用后有什么效果,有什么副作用。在确定有效后才能允许注册。而产品注册以后,骨科外科医生在使用产品做手术的时候,也不断在积累临床数据,给厂家反馈使用数据,使得厂家可以改进产品。对于新进入行业的竞争者来说,缺乏长期的临床记录,会使新进入者难以进入行业,望而却步。
第三、医生的使用习惯导致骨科产品的转换成本很高。作为医生来说,学习骨科的外科手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医生对于使用的骨科手术产品有依赖性,如果换别的品牌的产品,医生需要重新去学习和适应,这个过程非常复杂而且漫长。这种转换成本导致了竞争者非常难进入骨科领域。
第四、骨科产品的消费者价格敏感性不强。对于骨科产品的消费者,价格不是其考虑的核心要素,更重要的诉求是获得健康。高质量的骨科产品较难受到低价的冲击。
第五、骨科产品的更新换代不像*物那么快。骨科产品的改进是渐进性的,而不是颠覆性的。相比医*行业的赢家通吃,骨科行业可以容纳多家竞争者,因为很难有革命性的产品出现。
第六、关节替换手术受益于老龄化和肥胖。而且人造骨关节的使用寿命是10年,10年之后需要再次进行更换和修复。
第七、微创手术有利于节省住院时间和医疗成本。正常手术需要住院8天,之后需要2个月进行恢复。而微创手术只需要住院3天,之后仅需要2周进行恢复。
在阅读了《股市真规则》之后,我认为骨科是非常好的投资领域。目前港股上市的骨科公司有爱康医疗,春立医疗,威高股份,微创医疗,A股上市的骨科公司有凯利泰和大博医疗。
在《股市真规则》这本书里还对十多个行业进行了分析,看的过程会有点漫长,值得反复阅读。
交易日记2020-1-16今日交易:
今日持仓:
日志:今日盈利2814元。今日无交易。骨科作为一个很好的行业,值得保持持续关注。
凯利泰PASS
今天的观点如题,但我们还是来梳理下凯利泰的前世今生,看看到底为什么PASS掉。
凯利泰成立于2005年,注册资本14万美元,股东是一家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的公司KINETICMEDICALCO.,LTD(以下简称KMI),一看这什么什么群岛注册的公司,就知道八成是为了避税,鸡贼。KMI可以说就是为了凯利泰而设立的,KMI股东和股比如下,这些人就是凯利泰的创始团队。
从KMI的董事会和股份占比来看,秦杰、韩寿彭、袁征、李广新、汪立组成的五人小团体,应该是最初的话事人。乐亦宏虽然股份也有11%,但这个台湾人一直没有参与公司的经营和管理。核心管理团队包括韩寿彭、袁征、王正民、卫青梅。
简单拢一拢,招股说明书披露的韩寿彭(高分子材料博士)、秦杰(电子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硕士)、袁征(生物学学士)有着技术背景,李广新、汪立背靠资本,王正民在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做过骨科医生,卫青梅曾任某医疗公司办公室主任。考虑到资本占比不高,财务投资人的可能性较大。真正主导凯利泰的应该范围可以缩小到韩寿彭(董事长)、秦杰(股比最高)、袁征(总经理)中。
再看,2013年韩寿彭辞去董事长职务,不再在公司担任职务。秦杰接任董事长,直到2018年由袁征兼任董事长和总经理,2019年秦杰董事职务到期,涌金系张峥和袁征之弟严航进入董事会。至此,以袁征为核心的管理层和涌金资本应该已经算是掌控了这家公司。涌金系我们下面再说。
经过4年苦心经营,2009年底,为筹备公司上市,KMI向如下公司(或个人)进行了等比例股权转让,凯利泰转身成了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以前是一张皮盖在上面,现在换成了多张皮而已,股东还是那些股东。
然后,凯利泰立即从上海祥禾股权投资合伙企业、上海爱普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兰顿企业策划有限公司三家企业分别融资1020万、340万、340万,融资后三家股权占比分别为6%、2%、2%。这时候投资者对凯利泰估值大概是1020/6%=1.7亿左右。
要注意的是上海祥禾的大股东是湖南涌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凯利泰的独立财务顾问国金证券,背后也是涌金系。后面提到的几次收购背后也有涌金系的影子,直到2018公司几个股东拿出5010万股卖给涌金投资控股,大概占7%左右,涌金系终于公开入*。
涌金系选在2018年入*真的是非常机智,凯利泰经历了2015年的一波大牛市后,一直在地板上摩擦,涌金系以8.9元/股入场,抄底成功。
凯利泰自一开始就有着涌金系的背景,这可能也是凯利泰资本运作风格的源头。现在的掌门人是陈金霞,以前是她老公魏东,魏东自94年创立涌金,便开始了一路开挂的人生,直到08年被调查时,在家中跳楼身亡,当时才41岁。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查一查,都是狠人。
话说回来,2010年4月,凯利泰正式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总股本为3750万股。同年9月,员工持股平台莱艾福上线,出资210万,占比1.96%,企业估值210/1.96%=1.07亿。算是上市前给核心员工发发福利,但股份占比79.75%的袁征无疑是最大赢家。
2012年6月,凯利泰终于上市,发行股份1300万,发行后占比25.366%。融资3.78亿,实收3.2亿左右,上市时股价29.09,估值14.9亿。截止2012年底股价44.05,市值22.6亿,13倍于三年前的1.7亿,IPO收益惊人。
凯利泰上市不仅创始团队和一级市场投资人获益颇丰。核心员工也赶上了东风,除了前面提到的持股平台,上市后公司还进行了三次股权激励,其中两次是针对核心员工的。二级市场投资者也不差,虽然股权被多次稀释,但如果按照上市时的1300万股来算,初始投资3.78亿,截止2020年底,持股市值20亿,加上累计分红4479.9万元(全部分红2.12亿),累计收益17亿,8年年化大概19.44%左右,算是丰厚了。
上市第二年,也就是2013年,凯利泰终于有钱了,开启了买买买的并购大业。我们一个个来说。
1.易生科技
凯利泰分三年收购易生科技。第一次是在2013年,凯利泰用超募资金+银行贷款收购了易生科技29.73%的股份,作价13,973.10万元,现金和贷款各一半,此时对易生科技整体估值大概4.7亿,对应2012年易生科技净利润1200万,2013年1-5月净利润700万,市盈率将近40倍。
第二次是2014年,作价1.7亿收购27.22%的股份,还是现金和贷款各一半,整体估值上涨到了6.2亿,对应2013年2651万净利润,市盈率大概23倍左右。
第三次是2015年,作价3.2亿收购剩余的43.05%的股份,估值7.5亿,对应2014年净利润3261,市盈率23倍。至此完成100%股权收购。这3.2亿通过发行股票融资获取。
凯利泰应该是看好易生科技的,从可研报告来看,其对易生科技的预测是2013-2015年营收分别为,1.1亿,1.4亿,1.7亿,净利润为3128万,4485万,5600万。而易生科技这个不争气的崽,实际情况呢?直到凯利泰2018年卖掉易生科技,他都没达到2015年的盈利预测。
凯利泰在易生科技上前后投资加起来有6.3亿。随着2017年业绩下滑,凯利泰果断在2018年用8.79亿卖给了日本的泰尔茂,看数字是赚了,但抛去各种费用和资金成本,我觉得这笔买卖算是平进平出。大医疗搞不了还是搞大骨科吧。易生科技的主要产品冠脉支架在今年遭遇了医保大刀,可以说这个决策还算是对的。
2.江苏艾迪尔
收购江苏艾迪尔分为两次,第一次是2014年,作价5.28亿从李家手里换来80%的股权。1.98亿是现金,3.3亿定增。估值大概在6.6亿左右。按照财务报告里披露的2012年净利润4000万来看,16.5倍市盈率,看着挺便宜,但实际上是用3.3亿股票换来的,按照14年市值50亿左右,放到今天应该也翻倍了吧。
第二次收购是在2015年,和易生科技的第三笔收购是一期的。作价1.57亿收购剩余的20%股份,实际估值应该是7.05亿,对应20%的股份是1.41亿。但这里出现一个中间人鼎亮翊翔,鼎亮先从艾迪尔剩余股东处购买20%,凯利泰再从鼎亮手里拿过来,并付出相当于13%的年资金成本,多出来的1600万算是给鼎亮的报酬,不知道这么做是出于什么考虑。是什么技巧?还是猫腻?
收购易生科技同样通过了一个中间人,鼎亮星诚。从2018年涌金下场披露的信息来看,鼎亮翊翔是其一致行动人,那鼎亮星诚应该也跑不了。也就是说,凯利泰这两次大手笔收购,背后都有涌金系的影子。
江苏艾迪尔曾被曝出公司产品产销率和应收账款问题,我大致看了看,觉得确实有为了完成业绩对赌,有意通过赊销做业绩的嫌疑。2014年底江苏艾迪尔的应收账款为1.4亿,2015年9月30日显示应收账款2.9亿。自艾迪尔并表,凯利泰也从2014年的1.42亿应收大幅增长到了2.7亿,应该主要都是来自于江苏艾迪尔。
从业绩承诺实现程度来看,不冤枉它。不仅每年都刚刚好完成多一点,自2017年结束对赌期开始,江苏艾迪尔业绩也大变脸,增长乏力,应该就是还债了。
3.宁波深策
2016年,凯利泰通过向易生科技增资3.9亿用于收购宁波深策(出售易生科技时,宁波深策留下了)。易生科技再向宁波梅山保税港区斯彼德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宁波梅山保税港区新胜意纳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手里买宁波深策100%的股份,实际控制人是保京和董亚玲。
从公告来看,凯利泰是与保京先生和董亚玲女士以易生科技收购其成立的新公司的形式来开展合作,收购完成后保京先生和董亚玲女士将会在新公司内展开其原有的医疗器械销售业务。并要求这两位用收购资金,购买凯利泰不低于3000万的股票。锁定1-3年。
因收购时宁波深策还没有业绩数据,从对其2017年的业绩承诺来看,市盈率大概只有10倍左右。业绩承诺要求2017年至2021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4,000万元、4,200万元、4,410万元、4,631万元、4,863万元。那宁波深策完成的情况怎么样呢?
看着是不是有点熟悉,和江苏艾迪尔一样,也是刚刚巧完成多那么一点点。估计2020年和2021年依然还能正常完成,但是之后会不会也和江苏艾迪尔一样变脸?
4.Elliquence,LLC
2018年,凯利泰通过增资三级公司上海显峰,以7715.2万美元收购美国的Elliquence,LLC,折合人民币4.95亿。从2018年披露的2432万净利润来看,市盈率大概20倍。从Elliquence,LLC披露的财务数据来看,一个毛利率80%+,净利率在40%左右的生意,自1999年成立以来20年,居然最后只值4.95亿,我觉得只有可能是因为这家公司卖的产品——市场太小了。
根据2019年12月2日国家医疗保障*发布的《关于公示医保医用耗材分类与代码数据库第一批医用耗材信息的通知》,一共30332条目录、893.275万个规格型号。30332条目录中,其中骨科材料的数量最多,高达18537条,占比约61%。从这些数据也可以看到,骨科产品的复杂程度不是其他产品可以比拟。
这也意味着单个骨科产品的市场必然不可能太大,从这些年凯利泰的投资布*来看,除了上市时对现有生产线做了技改,基本不需要在PKP和PVP产品生产线上增加其他投资。供给既然不是制约条件,那就是需求了。需求的制约其实还不是病患的数量,而是可运用骨科医疗器械进行手术的熟练医生数量。
短时间内,无论是凯利泰还是Elliquence,都无法在各自的产品上实现业绩的爆发,只能通过市场培养缓慢的提高。这个需求每年能提高多少?我看到一个数字大概是20%左右,这个没有求证过,也不知道是怎么来的。
5.其他投资
除了上面这四个大家伙,凯利泰还做了几笔小额的投资。比如2015年6月发布公告,用超募资金600万元,购买嘉兴博集10%股权,整体估值6000万。550万元购买永铭医学50万股股票,占比4.55%,整体估值1.2亿。
嘉兴博集资料不多,但永铭医学居然是家新三板公司,大致看了下这个价格相当于是在二级市场直接购买,新三板什么鸟样大家应该也清楚。关键是2019年还因为做市商不足2家被摘牌了。再看看18年报和19年半年报毛利率3%和2%,这生意做的真是,还不如放银行。为啥要买这么个公司,公告倒是直接说了,永铭医学是凯利泰股东吕向东投资的企业,妥妥的关联交易。
2015年10月,3000万增资天津经纬医疗器材,25%股份,1.2亿估值。2018年5月,出资2450万与国*控股合资成立国*控股凯利泰(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49%股份,5000万估值。这两笔都没什么好说的。但接下来就有点诡异了。
2020年,凯利泰6000万投资了袁征持股的上海利格泰11.215%的股权,估值5.35亿。但公司截止2019年12月31日,总资产45,025,219.49元,净资产24,910,724.29元。2019年度营业收入6,623,241.87元,净利润-26,662,540.40元。这样的资产可以和当初的江苏艾迪尔享受差不多的估值吗?
2020年,凯利泰通过竞拍从国*控股手里受让国*洁诺医疗服务有限公司51%的股权,1亿左右。可这玩意儿资产总额2.7亿、负债就有2.5亿、净资产2277万,应收款项还有2500万元,加起来是个空壳啊。营业收入137,910,376.39元、净利润-6,297,805.86元。这么个东西居然能值2个亿?是给国*控股接盘才对。
还是2020年,就前几天,凯利泰发布公告收购16.67%的股份,作价2944.86万元,估值1.76亿。这家企业总资产1,139.36万元,净资产1,058.81万元。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上尚未形成销售收入,净利润-273.46万元。这就值1.76亿了?和十年前的凯利泰一个价格,十年后又一个凯利泰吗?看看担任上海脊光董事长的袁征,和持有上海脊光40.82%股权的袁征儿子袁中翼,豁然开朗啊。
想想刚发生的沃森生物贱卖核心HPV疫苗,也是股权分散,管理层绑架公司。凯利泰是不是也有管理层利益输送的可能呢?我觉得是有的。
回头来看,袁征无疑是凯利泰这些年来最大的受益者,今年还通过了一笔董事长股权激励合计3300万股,相当于是之前向24名员工发行股份数的4倍。而今年的疫情对这笔期权居然没有影响,有影响的是24名员工的,袁征的期权是从2022年开始算业绩完成情况,鸡贼。
除了上述几笔投资产生的关联交易,经营上也有关联交易。自秦杰退出,袁征上台后,凯利泰的经营关联交易额就逐渐向袁征控制的企业倾斜。
此外,袁征占绝对控股的上海欣诚意,还在2015年牛市中违规减持,6月的时候在股价87.86、79.51、63.9时,分别减持1100股、2000股、18.52万股,合计套现1208.99万元这个数字很有意思,背后的心理活动可能是,“我先试试看有没有人抓我,我再试一试还没人抓我,我去往下跌了反正没人发现我赶紧多卖点。”
这么一路看下来,凯利泰属于我看不懂的企业,不仅企业利润难以预测,还要至少面临管理层利益输送、投资并购商誉减值、需求释放不及预期的风险,增长多是被并购企业流动性提高产生的溢价。上一篇对凯利泰毛估估的买点,没有任何意义。如果现在手中的股票继续上涨到卖点,被逼着卖出,我可能会选择持有现金做过渡,而不是购买凯利泰。没办法,继续找下一家公司吧。
凯利泰PASS
300326估计什么时候复牌
300326凯利泰已于20180212开市时复牌交易开始补跌行情,建议观望
上海凯利泰医疗器械贸易有限公司介绍?
简介:上海凯利泰医疗器械贸易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05月15日,主要经营范围为医疗器械的销售(详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凭许可证经营),并提供相关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物流服务,销售:机电产品、办公用品、电子产品、针纺织品、五金交电、日用百货、实验室试剂(除危险品)等。
法定代表人:袁征成立时间:2013-05-15注册资本:2500万人民币工商注册号:310115002115741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外商投资企业法人独资)
公司地址:上海市张江高科技产业东区胜利路836号7幢乙402-1室
胶原蛋白有用过的人嘛?雅名这个牌子怎么样?
众所周知,胶原蛋白是皮肤最重要的组成成分,占皮肤真皮层的75%以上,构成了一张细密的弹力网,锁住水分,使皮肤润泽、光滑、充满弹性,被专家称为“肌肤软黄金”。胶原蛋白之父布兰特博士指出:“皮肤衰老过程,就是胶原蛋白流失的过程”。口服胶原蛋白真的有用吗?试想一下,皮肤内的胶原蛋白如同一个水库,里面存储的是皮肤主要组成部分胶原蛋白,紫外线、糟糕的情绪、自然衰老都使这个水库内的胶原蛋白一天比一天的减少。口服胶原蛋白每天所能补充让人体吸收的胶原蛋白是非常少的,每天吸收的量最多只是每天流失的胶原蛋白.那么,这样每天一边再补充,一边再流失,这个水库内的胶原蛋白仍然还是在减少,只是减少速度有所放缓.要想真正的补充胶原蛋白,最好的办法是阻止胶原蛋白流失,一边补充,一边不再流失,这样水库内的胶原蛋白就会高效增加,使其恢复最初本质.25岁以后,人体每日自身合成的胶原蛋白已无法补充当天的流失量,到40岁时,胶原蛋白含量不到18岁时的一半。胶原蛋白的流失导致支撑皮肤的弹力网慢慢断裂,皮肤组织逐渐萎缩、塌陷,肌肤就会显现干燥、粗糙、松弛、皱纹、毛孔粗大、暗淡、色斑等衰老现象,及时补充胶原蛋白和阻止胶原蛋白流失,是抵抗肌肤衰老的制胜法宝。雅名Aymin新一代NTH胶原蛋白是由位于德国雅名实验室总监MiroslavMarianAbelard米罗斯拉夫·玛丽安·阿贝拉尔带领下,历时多年推出的一款划时代的胶原蛋白产品.采取最新的Nanotechnology技术提取,不仅吸收效果更佳,并用蕴含全新NTH因子锁止胶原流失,补充胶原蛋白事半功倍.温馨提示:口服补充胶原蛋白至少要坚持1个月的周期,因为长时间流失所形成的皮肤空洞,如果没有一定时间是难以补回来的。专家指出,由于人体自身合成的胶原蛋白仅为流失量的1/4。即使是雅名的NTH胶原蛋白,口服和外用胶原蛋白保养皮肤也必须像补钙那样持之以恒。实践证明,坚持服用一个月就会感受到明显变化哦
上海凯利泰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待遇和福利这方面来找音说!
整体来讲还不错,毕竟是家上市公司,企业还处在上升期,年轻有朝气的朋友可以来试一试!
凯利泰为什么没有实际控制人?
凯利泰没有实际控制人可能是因为它是一家上市公司,由众多股东共同拥有股权,没有单一个人或团体能够掌控公司。
这种情况下,公司的治理和决策通常是通过董事会和股东大会来实施。
董事会作为公司的监督机构,负责制定战略、决策重要事项和监督管理层的运营。
股东大会则是公司最高决策机构,股东可以通过投票来影响公司的决策和发展方向。
这种分散的所有权结构可以提高公司的透明度,减少实际控制人对公司的操纵风险,从而保护股东的权益。
凯利泰有什么品牌?
凯利泰有“凯利泰”微创骨科品牌。凯利泰医疗集团成立于2005年,总部位于上海,专注于骨科、心血管微创、运动医学等医疗科技领域。
凯利泰和威高哪个好?
凯利泰好。骨科行业威高和爱康医疗比较优秀,凯利泰在运动医学方面比较优秀,高瓴资本在港股市场持有的爱康医疗(12.600,+5.35%)一股没有减仓,等待骨科行业有正向逻辑再去补仓是比较好的,也可以结合港股市场爱康医疗和春立医疗(21.150,+1.68%)的走势和股价技术面去考虑,要严格控制回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