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业板什么时候开通交易?前景看好吗? 创业板是2009年10月23日开板上市。创业板开通之初衷是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通过上市融资扶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成为下一个微软,
创业板什么时候开通交易?前景看好吗?
创业板是2009年10月23日开板上市。创业板开通之初衷是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通过上市融资扶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成为下一个微软,创业板上市公司主要为新兴科技、高新技术等国家扶持行业公司。但是这些都只是管理层官方语言。事实上,创业板上市企业大多与高科技不挂钩,业绩粉饰过大,上市之后业绩快速下滑,增速比主板还低,而且高市盈率发行,严重透支未来的成长性,市场也大幅炒作。中线看,创业板在没有解决深层次的本质问题、上市公司质量参差不齐下,前景不看好。但长线而言,如果能够真正做到为新兴企业开通闸门,前景还是看好的。证券之星问股
我国创业板正式启动的时间是( )。
B解析:经***同意、中国证监会批准,我国创业板市场于2009年10月23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启动。[知识点]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主要内容
创业板开始时间?
中国创业板是在2009年10月23日正式启动的,数据显示首批上市的28家创业板公司,平均市盈率为56.7倍。创业板又称二板市场(即第二股票交易市场,是与主板市场不同的一类证券市场,专为暂时无法在主板上市的创业型企业、中小企业和高科技产业企业等需要进行融资和发展的企业提供融资途径和成长空间的证券交易市场。
我国创来自业板正式启动的时间是( )。
B解析:经***同意、中国证监会批准,我国创业板市场于2009年10月23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启动。[知识点]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主要内容
中国的创业版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啊?
20091030
创业板正式运营时间?
1 是2010年6月1日。2 创业板的正式运营时间是在2010年6月1日,这是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CSRC)批准创业板设立的日期。创业板是为了支持和促进创新型、成长型企业发展而设立的,它提供了更加灵活的融资机制和更宽松的上市条件,为创业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3 创业板的正式运营时间是2010年6月1日,这一举措是为了满足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支持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创业板的设立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和上市机会,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选择。创业板的运营时间的确定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创业板什么时候开?
创业板也被叫做二板市场,况且开板的完整时间是2009年10月30日。成立创业板,明摆着有些创业型公司允许经过此种办法上市,而后在资本市场上获得融资。一般而言,创业板股票的代码是30开头的。
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正式启动,四部重要规章出炉(附证监会负责人答记者问)
一条主线
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股票发行注册制,提高透明度和真实性,由投资者自主进行价值判断,真正把选择权交给市场。
三个统筹
一是统筹推进创业板改革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坚持创业板和其他板块的发展策略,形成各有侧重、互相补充的适度竞争格*;二是统筹推进注册制与其他基础制度建设,实施一揽子改革措施,健全配套制度;三是统筹增量改革和存量改革,包容存量改革,稳定存量上市公司和投资者预期,平稳实施改革。
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创业板改革
并试点注册制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Q1
创业板如何落实注册制?
Q2
《创业板首发注册办法》有哪些主要制度安排?
Q3
《创业板再融资注册办法》有哪些主要制度安排?
Q4
请介绍一下《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修订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Q5
在压实中介机构责任方面,《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主要有哪些考虑和安排?
Q6
创业板并购重组制度有什么重要变化?
Q7
对于特殊股权结构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后,有什么监管要求?
Q8
《创业板上市公司持续监管办法(试行)》为什么没有规定退市内容?本次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在退市方面有哪些重要内容?
Q9
本次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在投资者适当性方面,总体考虑有哪些?
Q10
本次创业板投资者适当性改革为什么对新增个人投资者增设准入条件?而存量投资者适当性要求不变?
Q11
创业板投资者适当性准入要求与科创板存在一定差异,会不会影响科创板市场流动性?
Q12
不符合准入条件要求的投资者如何参与创业板投资?
Q13
创业板转融券机制做了哪些优化?
Q14
创业板市场化转融券约定申报与优化前的创业板转融券约定申报方式相比有哪些优势?
Q15
创业板市场化转融券约定申报方式适用于哪些标的证券?
重磅|创业板注册制正式启动,重大利好创投退出!最快一个月落地
4月27日,备受瞩目的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正式启动。
深交所就《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创业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等8项主要规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涉及创业板发行上市审核、证券交易、持续监管等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创业板改革首次将增量与存量市场改革同步推进,将为全市场推行注册制改革积累经验。
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十大亮点:
1.定位上,创业板主要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
2.上市标准方面,要求“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元”或者“预计市值不低于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1亿元”;取消最近一期末不存在未弥补亏损的要求。
3.支持已盈利且具有一定规模的特殊股权结构企业、红筹企业上市。
4.明确未盈利企业上市标准,但一年内暂不实施,一年后再做评估。
5.将创业板股票涨跌幅限制比例由10%提高至20%。
6.对新申请开通创业板交易权限的个人投资者,增设前20个交易日日均10万资产量及24个月的交易经验的准入门槛。
7.发行上市审核时间最长为3个月,发行人和中介机构的问询回复最长也不能超过3个月。
8.再融资审核与首发审核程序基本一致,但审核时限压缩为2个月,首轮问询发出时间缩短为15个工作日,向特定对象发行证券的无需提交上市委审议。
9.增设退市风险警示制度(即*ST制度)和其他风险警示制度(即ST制度),强化风险提示。
10.丰富完善退市指标,将净利润连续亏损指标调整为“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的净利润为负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的复合指标,新增“连续20个交易日市值低于5亿元”的交易类退市指标和“信息披露或者规范运作存在重大缺陷且未按期改正”的规范类退市指标等。
何时正式受理实施注册制后的IPO申请?
据了解,监管部门在技术改造、人员、风控、市场对接等方面已为创业板注册制做好充分准备,相关规则结束征求意见后会安排实施。而证监会相关制度征求意见时间为1个月,交易所规则征求意见需两周,即最快一个月后可以受理实施注册制后的IPO申请。
1、全面修订上市规则
《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修订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优化上市条件,提升市场包容性。综合考虑预计市值、收入、净利润等指标,制定多元化上市条件,以支持不同成长阶段和不同类型的创新创业企业在创业板上市。一是完善盈利上市标准,要求“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元”或者“预计市值不低于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1亿元”。二是取消最近一期末不存在未弥补亏损的要求。三是支持已盈利且具有一定规模的特殊股权结构企业、红筹企业上市。四是明确未盈利企业上市标准,但一年内暂不实施,一年后再做评估。
第二,健全退市机制,精准从快出清。一是丰富完善退市指标,将净利润连续亏损指标调整为“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的净利润为负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的复合指标,新增“连续20个交易日市值低于5亿元”的交易类退市指标和“信息披露或者规范运作存在重大缺陷且未按期改正”的规范类退市指标等,财务类退市指标全面交叉适用,且退市触发年限统一为两年,加大“僵尸”企业和空壳公司的出清力度。二是简化退市流程,取消暂停上市和恢复上市环节,交易类退市不再设置退市整理期,提升退市效率,优化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停牌安排,保障投资者交易权利。三是强化风险警示,对财务类、规范类、重大违法类退市设置退市风险警示制度。
此外,设置风险警示制度。为向投资者充分提示公司存在因财务和其他状况异常、重大违法等情形而退市的风险,或者存在生产经营停顿、账户被冻结、违规担保、资金占用等严重异常情形,增设退市风险警示制度(即*ST制度)和其他风险警示制度(即ST制度),强化风险提示。
第三,强化公司治理,保护投资者权益。一是对公司治理规范要求予以专章规定,细化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董监高人员忠实勤勉的要求,强化义务责任。二是明确特别表决权股份的持有人资格及转让限制、表决权数量比例等具体要求。三是强调红筹企业应保障境内投资者实际享有与境外基础证券持有人相同的权益。
第四,适应市场特点,完善信披减持要求。一是强化创新创业及未盈利企业的行业信息、经营风险、业绩波动等披露要求。二是取消强制业绩快报要求,放宽交易、关联交易事项披露标准并简化审议程序。三是允许信息披露义务人在非交易时段对外发布重大信息,但应在下一交易时段前履行披露义务。四是针对上市时未盈利企业,就其实现盈利前控股股东股份减持比例、董监高所持股份锁定期等作出特别安排。
第五,提高股权激励灵活性,激发企业活力。一是激励股份和期权总额由不超过总股本的10%提升至20%。二是明确拟授予股票分批登记并直接上市流通情形。三是持股5%以上股东、实际控制人等符合条件的,可成为激励对象。
2、引入创新交易机制
深交所表示,创业板交易制度改革基于创业板现有市场特点和投资者结构,引入创新机制安排,进一步提升市场活跃度,提高定价效率,加强风险防控,促进平稳运行。交易制度改革主要有以下要点:
一是提高市场活跃度,适当放宽涨跌幅比例。完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减少交易阻力,将创业板股票涨跌幅限制比例由10%提高至20%。
二是提高定价效率,优化新股交易机制。适应股票上市初期价格波动较大,换手率较高等特点,给予市场充分定价空间,创业板新股上市前五日不设涨跌幅限制,并设置价格稳定机制。
三是适应市场需求,实施盘后定价交易。引入盘后定价交易方式,允许投资者在竞价交易收盘后,按照收盘价买卖股票,丰富市场流动性管理手段,满足投资者交易需求。明确深股通投资者可以参与盘后定价交易。
四是促进多空平衡,完善两融制度机制。创业板注册制下发行上市股票自首个交易日起可作为两融标的,推出转融通市场化约定申报方式,实现证券公司借入证券当日可供投资者融券卖出,允许战略投资者出借获配股份。
五是强化风险防控,优化微观机制安排。在单笔申报数量100股及其整数倍的基础上,规定限价申报不超过10万股,市价申报不超过5万股。对连续竞价期间限价申报设置上下2%的有效竞价范围。
3、压缩审核时限和环节
深交所表示,首发、再融资和并购重组审核规则规范的审核对象不同,但在框架体例和制度安排方面存在较多共性内容,三个规则的原则及特点主要体现为三点,即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坚持公开透明原则、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
在创业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中,明确以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方式开展审核工作,督促发行人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信息,中介机构切实履行信息披露的把关责任。明确受理、问询与回复、中止与恢复审核、上市委审议、提交注册等审核程序,并明确相关审核全流程及其关键节点的时限要求。发行上市审核时间最长为3个月,发行人和中介机构的问询回复最长也不能超过3个月。
在创业板上市公司证券发行上市审核规则中,明确压缩审核时限和环节。再融资审核与首发审核程序基本一致,但审核时限压缩为2个月,首轮问询发出时间缩短为15个工作日,向特定对象发行证券的无需提交上市委审议。另外,优化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适用简易程序的制度。对于符合条件的小额快速再融资设置简易审核程序,深交所在2个工作日内受理,自受理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向中国证监会提交注册,并对其进行事后监管。
4、修订并发布适当性管理实施办法
除公开征求意见的规则,深交所还修订发布了《创业板适当性管理实施办法》。
深交所表示,本次修订遵循存量不变、增量优化和风险匹配原则。一方面,目前创业板存量投资者基数较大,要兼顾好存量市场的平稳运行,注重保持政策的延续性和平衡性。另一方面,创业板改革涉及发行、上市、交易、退市等各项基础制度,投资者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需要与之相匹配。
修订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创业板存量投资者可继续参与交易,其中普通投资者参与注册制下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的创业板股票交易,需重新签署新的风险揭示书。二是对新申请开通创业板交易权限的个人投资者,增设前20个交易日日均10万资产量及24个月的交易经验的准入门槛。三是适应信息技术发展,便利投资者,取消现场签署风险揭示书的要求,投资者可以通过纸面或电子方式签署。
5、设立行业咨询专家库
深交所表示,为准确把握企业所属行业特点,提高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深交所设立行业咨询专家库,主要就发行上市审核提供专业咨询,同时为深交所相关工作提供政策建议。专家库的机制设计主要包括以下二点:
一是工作职责重在提供专业咨询和建议。咨询事项主要包括与发行人业务和技术相关的信息披露问题、发行人和重组上市标的资产是否符合相关要求、深交所相关行业信息披露规则制定等。
二是工作机制保持适度灵活性。专家库人数不作明确限制,专家不设固定任期,深交所可结合工作需要及时调整专家库人数和人员构成,灵活性较强。同时,深交所将加强专家履职情况管理,及时做好专家调整工作。具体咨询工作主要通过召开会议、书面函件等方式进行。
VC/PE大佬最新解读:“去库存”,创投的退出环境将更加畅通
对于VC/PE而言,创业板注册制无疑是2020年迄今最为瞩目的事件。随着征求意见稿出炉,投资界第一时间联系了多位创投大佬采访。
“‘去库存’的最佳机会出现了。”达晨财智执行合伙人、总裁肖冰向投资界表示,创业板注册制直接利好于现有存量项目加快退出,“伴随着门槛下降,大家把以前符合上市的项目赶紧往外推,所以第一波可能会有很多人冲上去”。
肖冰指出,短期来说,手上项目“存货”较多的创投机构迎来了一个重大利好。但创业板注册制持续两三年后,A股的估值会趋向港股化、美股化,就没有那么多公司能上市成功了。
“在疫情背景下,资本市场通过创新改革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举措更加值得振奋。”昨晚,毅达资本董事长应文禄第一时间回复投资界的采访。
应文禄分析,从目前披露的信息以及注册制的特点来看,创业板注册制将带来IPO实质门槛降低、效率提升、时间周期缩短、可预测性增强,未来更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企业有望借此打开资本市场大门,创投机构的退出环境将更加畅通。
从长远看,这将进一步提升创投行业的生态繁荣度,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体系更加完整,企业证券化道路选择更加多元化和市场化,创投的机构的退出闭环更加严实,基金投资人的信心也会更加坚定。
不过应文禄提醒,随着注册制的进一步落地,“和蔼可亲”的注册制实际上对投资机构的专业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Pre-IPO挣利差”的模式式微,只有真正懂产业、懂创新、懂资本市场、具备价值发现能力的创投机构才能脱颖而出。
与此同时,东方富海董事长陈玮也向投资界作了最新解读:注册制改革背后所反映的是监管理念的变化,依托于制度创新,大幅减少人为行政化标准,建立标准清晰、审核透明、预期明确、长期稳定的发行审核制度,对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促进创业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创投机构而言,创业板注册制意味着更为清晰、明确的退出渠道,退出痛点将得到缓解”。陈玮认为,创业板注册制也会作用于募资、投资等前置环节,整个募投管退的链条会变得更为顺畅,特别是行业当前的募资困境,将迎来一定程度的改善。
不过陈玮补充说,注册制将带来一二级市场更为紧密高效的联动,意味着一二级市场的溢价空间将被压缩,“未来上市也不一定能赚到钱,二级市场投资人也将更加关注IPO企业未来的成长性”。而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早前也表示,对于一级市场的投资人而言,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一个理性的、平滑的由一级到二级市场的过渡过程。
中国创业板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2008年3月创业板《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 2009年3月31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自2009年5月1日起实施。 2009年7月1日,证监会正式发布实施《创业板市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暂行规定》,投资者可在7月15日起办理创业板投资资格。 2009年9月13日,中国证监会宣布,于9月17日召开首次创业板发审会,首批7家企业上会。预计拟融资总额约为22.48亿元。 2009年10月23日,中国创业板举行开板启动仪式。数据显示,首批上市的28家创业板公司,平均市盈率为56.7倍,而市盈率最高的宝德股份达到81.67倍,远高于全部A股市盈率以及中小板的市盈率。 2009年10月30日,中国创业板正式上市。 注意:创业板最开始提出是再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