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业板新股开盘价是发行价几倍? 创业板新股属于深交所新股,按照深交所新股首日上市规则: 1,股票上市首全日投资者的有效申报价格不得高于发行价格144%且不得低于发行价的64
创业板新股开盘价是发行价几倍?
创业板新股属于深交所新股,按照深交所新股首日上市规则:
1,股票上市首全日投资者的有效申报价格不得高于发行价格144%且不得低于发行价的64%。
2,股票上市首日开盘集合竞价阶段的竞价范围为发行价的上下20%。
3,股票上市首日连续竞价阶段出盘中成交价较当日开盘价首次上涨或下达到或超过10%的,本所对其实施临时停牌30分钟。
4,股票上市首日不接受市价申报等。
新股上市后第一天的价格是不是一定比中签时买入的价格高?
不是这样!有时新股上市,开盘后股价会比申购买入的价格低,人们称之为破发!这种情况在去年较为常见!今年破发的现象会大大低于去年,也许今后这种现象会少见了!为什么咧?因为发行制度即将改革,新的制度将抑制新股的“三高”现象!
高科技原始股上市一般多少钱一股
在哪里上市,如果是国内A股市场,基本上科技类上市公司,股价都在20元以上。
申科水苏糖纯度是多少
正分子水苏糖有两种种70种80正分子80水苏糖简称80水苏糖别名益生元80水苏糖80水苏糖来源于种叫做地灵植物地灵生长我国西部半干旱、半沙化土壤特殊植物对人体有多种保健功效延年益寿我国*****长寿地区人们经常食用种稀有蔬菜来科学家们逐渐从地灵提取出种被世界食品医*界誉
申科股份四次卖壳奇遇记
点击屏幕上方蓝字↑↑关注腾讯财经《棱镜》,带您解密财经,透视真相。
来源:雪球
文:公子豹
100元买下申科控股权的传奇故事讲完,浙江资本圈的粉丝们吵嚷着要塞给我100元人民币去买壳。俺是老实人,这个真的办不到;不过,申科的故事可以有。其实,申科股份挺悲催的。本来吧,谈好了海润影视来借壳,哪想到,海润影视当初为借壳上市浓妆艳抹,后来元气耗尽业绩烂尾,只好道声“拜拜”去了新三板。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申科股份的新一轮奇葩重组故事,就此拉开帷幕。
话说去年5月,海润借壳告吹之后,申科的老板何全波、何建东父子夜不能寐。要知道,当时的*ST申科已经连续两年亏损,如果2015年再亏损,就要被暂停上市了。于是,何老板广发英雄帖,谁要是能牵线拉来“高富帅”公司重组,必有重赏。浙江资本圈内高手如云,四方掮客应声而来,快把申科诸暨总部的门槛踏破了。很快,宁波象山人陈海昌不请自来,对何老板拍胸脯:“包在我身上,保管给你弄个好东西。”眉慈目善的陈海昌可算是一条资本大鳄,曾突击入股中达股份的借壳方保千里,并曾受让过“问题公司”宏磊股份5%以上股份,也是近期告败的ST狮头重组案的主导者。6月9日,申科赶紧停牌筹划重大事项。6月25日,何老板以市价一半的价格(16.5元)向陈海昌旗下的海融天出让13.76%股权,转让总价为3.41亿元,可算给足了陈海昌面子。另一边,上市公司继续停牌筹划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但7月15日,非公开发行事项没成功,*ST申科股票复牌了。此时的大盘,早已切入蹦极模式,*ST申科股价拼命往下砸,最低跌到过14.6元。何老板那个急啊,拼命催陈海昌打钱过户,陈老板回应说:“股市跳水,正在筹措资金,别急别急。”这一拖就到了酷热的9月,陈海昌方面就是拖着不打钱。9月15日,何氏父子带着董秘驱车前往苏州,登门商谈股权转让事项。办公室里,陈海昌正在盯盘,当天,申科股价也不争气,基本在跌停板上纠缠,收盘价为16.55元——与协议转让价格惊人一致。看到何氏父子进门,陈海昌尴尬一笑,只撂下一句话:“股市亏损严重,没钱。”何氏父子倒也通情达理,爽快地说:“不可抗力,理解。咱俩好聚好散,出了这道门,各不相欠。”
何氏父子当然有自己的小算盘。其实,在9月12日,他们已与另一个宁波人严海国签署股权转让协议,约定将其所持8257.5万股股份作价20亿元全部转让给严海国。严国海长得相貌堂堂,最喜曾国藩家书,好收藏,爱网球,是中基控股的董事长。中基控股号称拥有以房地产开发、进出口贸易、电子商务、产业投资、仓储物流、电气制造、酒店物业等七大板块为基础的多元化产业结构,年营业额超百亿。这也怪不得何氏父子。陈海昌老拖着不给钱,总得给*ST申科找个下家。而且,这个时候,*ST申科的保壳压力也与日俱增。严国海跟何氏父子打包票:“你算找对人了。重组就装我旗下的深圳国泰安教育公司,在线教育+金融+大数据概念。”杠杠滴!不过,在9月12日签约后,严国海打开估值模型盘算了一下,20亿有点小贵啊。后来,他又找何氏父子砍价,商定为18亿。10月7日,申科股份及何氏父子与国泰安股东签订重组框架协议,并于10月8日申请停牌。严海国倒也爽快,按照合同约定先后于9月23日、9月25日、10月13日支付定金共计3亿元。但后来,严海国又改主意了,说他只受让一部分股份,其他给指定第三方接盘。“好好,都依侬。”何氏父子颇为无奈。于是,10月15日,*ST申科披露,实际控制人将所持1032.19万股股份(占总股本6.8812%)转让给严海国,转让价格2.25亿元。另外,以同样的价格,将相同数量的股票转让给了一家名为苏州沣黄投资管理合伙企业的有限合伙制公司。但跟国泰安一勾搭,对方压根瞧不上卖轴承的申科,而严国海的持股比例仅仅是0.9793%股权,没啥话语权,谈崩了。严国海倒也不含糊:“那给你介绍另一个吧,更高更帅!圆通速递!”为表诚意,严老板还跟何老板签下抽屉协议,约定出价7.56亿元买下2322.42万股股票的收益权——这些股票名义还是何老板的,但暴涨后的收益归严老板所有。后来?大家也看到了,圆通被大杨创世给勾引了。于是乎,仅仅6天之后,何严双方终止了股权转让。
连续被两个宁波人忽悠之后,时间快到年底了,保壳怎么办?何氏父子只好放血自救了,出资1亿多收购了*ST申科旗下亏损的上海申科的资产,勉强保住了壳。公司后来也脱星摘帽,变成了申科股份。其实,那段时间里,来谈重组的掮客络绎不绝,但何氏父子有些心灰意冷,尤其是对宁波人一概拒之门外。郁郁寡欢过完年,华创易盛找上门来了。一看对方来自首都北京,何氏父子来了精神:那就谈谈呗!气氛融洽,一拍即合。今年2月,华创易盛合计受让申科股份13.7625%的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北京公司果然豪气,这一次转让单价高达36.33元/股,比申科停牌前股价18.88元高出了92%,而严海国、陈海昌当初拟受让股份的单价分别为21.8元和16.5元。仅1个月后重组落地,申科拟作价21亿元收购紫博蓝网络100%股权,同时向华创易盛等对象募集不超过21亿元资金。在出资15亿元认购配套募资后,华创易盛将持有申科29.06%的股权,成为控股股东,GP操盘人钟声将成为新的实际控制人。悄悄说一声,何老板可能不知道,这华创易盛虽是北京公司,但GP只出了100块,其他几十亿都是LP掏的,主要是浙江资本,其中还有宁波企业……可惜的是,今年6月证监会出了个借壳新规,申科的重组闯关未果,功亏一篑。当然,这也不是坏事,故事有续集才好看嘛!
故事听完了,觉得还过瘾不?可别以为这是小说哦,浙江资本圈承诺,本文的主要人物、背景、时间、事件完全源于公开资料,有据可查。最后,浙江资本圈再多嘴一句,A股有些壳公司就是被掮客玩坏的。而且,一旦有一次玩过火被舆论盯上了,往往后面的重组就习惯性流产了。比如匹凸匹、天目*业、德力股份等等。
|大事件|大人物|大趋势|
《棱镜》产品矩阵
金融兼管*|娱钱术|玩转大消费|资本论
有趣、有料、有内涵
合作or新闻线索提供,联系邮箱:lengjingtxcj@qq.com
辛集申科公司普通工人的月工资是多少呢?
我是辛集的但不知道申科公司总之辛集生活水平不高,工资也不会太高的。或许1000+,不了解
湖州申科是上市公司吗
湖州申科是上市公司。根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官网查询显示湖州申科是上市公司。湖州申科位于浙江省湖州市红丰路1366号3幢10层1007-1,经营范围有生物制品、实验试剂、实验室仪器仪表、生物工程技术、医*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并提供相关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生物制品、实验试剂、实验室仪器仪表生产、销售。
申科生物IPO,国资股东是如何消失的?
申科生物IPO,国资股东是如何消失的?
两个创始股东潜伏申科生物,国有股份被稀释存瑕疵。
王滔的名字消失了两年多。
在湖州中科营养与健康创新中心(湖州营养中心)官网,“主任致辞”一栏是一片空白。他曾是那里的主任。
2009年王滔39岁,他毅然辞去了和记黄埔医*研发副总监的工作,从上海来到湖州,创建了湖州营养中心。它由浙江省湖州市**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共同组建,以营养与健康、生物医*技术领域的产业化研究与技术转化。
在那里干了12年后,王滔又挂靴而去。
最近,湖州申科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申科生物”)向上交所递交的招股说明书,曝光了他的去处,和他的财富传奇。申科生物注册地为吴兴区,曾为战国时春申君黄歇徙封于此。或许,它名字里的“申”来源于此。
在2021年,王滔出任申科生物董事长、法定代表人,和他搭档、湖州营养中心副主任杨志行一起成为申科生物的实际控制人,两人合计持有69.46%股份。
如果申科生物成功上市,他们的身价将超过28亿元。
从事业单位负责人到准上市公司老板,他们是如何一步步成功蜕变的?细心研读申科生物招股书,会发现这是一本事业单位人员创业的教科书。
他们的具体做法是:先是依托现有单位的资源和科研成果成立合资公司,然后稀释和拍卖国有股权,最后循环到自己手上。为了避开事业单位制的障碍,所有股权暂由别人代持,待时机成熟后再收回。
这一切,天衣无缝。大功告成后,谁还会在乎那顶“主任”的帽子呢?
一、两个创始股东潜伏,国有股份被稀释存瑕疵
写申科生物前世今生之前,先来一番感慨。
自去年10月份乐居财经关注IPO企业以来,我们已经读过近千份招股书,发现申科生物很特别。它的基本情况占据了21页的篇幅,且绝大部分笔墨放在原始股份的代持与转换之上,反而将引入战略投资者压缩至两页。
对比其他招股书,申科生物的股权代持错综复杂,令人眼花缭乱,若稍有走神,很难厘清他们之间的关联。
申科生物成立于2012年2月,也就是湖州营养中心创建的第三年。当时,它的注册资本为100万元,湖州营养中心持股40%,13名自然人合共持股60%。
从表面上看,王滔和杨志行不在股东行列,因为他们分别是事业单位湖州营养中心的主任和副主任。但事实上,他们分别由李敏和徐捷代持9%股份。其中,李敏时任营养中心办公室主任,名义上持股15.80%。
2012年5月,李敏进一步帮徐捷、陈佰鸣、王允诺、扈书霞、童瑞和宗伟英等6人代持了股份,令其名义上持股升至41%。此前,童瑞离职,个人持有2%股权有由李敏继续持有并预留。
2013年6月,申科生物通过资本公积转增出资方式缴纳60万元注册资本。但后来发现,这笔出资出现瑕疵,用于转增的“资本公积”实际应为“其他应付款”。很神奇的是,2015年4月,申科生物又减资60万元,公司注册资本由100万元变更至40万元。
后来,魏晨、崔文峰、黄闻霞离职。在2016年5月、三位离职者与李敏将其持有的股权转让给杨志行。至此,杨志行第一次出现在申科生物的股东名录里,持股9%。李敏名义上持股为39%。在2021年之前,李敏一直担任申科生物董事长。
至此,申科生物的第一大股东依然是湖州营养中心,持股40%。但两个月后,情况发生变化了。
2016年7月,申科生物增资60万元,由李敏、黎坚、杨志行、文明、邹永胜认缴。其中,李敏增资为了让王滔实现增持8%和将原来9%预留股权分配给王滔。换句话说,这次之后,王滔新增了17%股权。这次,杨志行直接增资了13%,另增资3%是为员工王俊、吴婉欣代持。至此,王滔依然没有出现在股东名录,有李敏代持了26%股权,而杨志行个人实际持股为22%。
这场增资是有瑕疵的。根据《国有资产评估管理若干问题的规定》(财政部令第14号)的要求,应当履行评估及备案程序,申科生物未履行相关程序。截至2015年12月31日的净资产评估值为77.63万元,实缴注册资本为40万元,每1元实缴注册资本对应的净资产评估值为-1.94元。
为什么原来的第一大股东湖州营养中心甘愿被稀释呢?这是一个谜。
截至2017年6月,申科生物股东名录上只有六名:李敏48%、杨志行25%、湖州营养中心16%、黎坚10%、文明1%。通过李敏不断地代持自然股东股份和单向增资,湖州营养中心滑落成第三大股东,申科生物随之也变了身份,不再是国有资本控股了。
二、从主任变董事长,国有股份拍卖后的白手套嫌疑
在申科生物里,国有资本先把控制权让出,然后找时机退出,但没想到来得如此之快。
2017年8月,湖州恒睿营业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以112万元取得湖州营养中心持有申科生物16%股权——股权价值为63,805.88元,转让价格为7元/注册资本。到了2017年12月,湖州恒瑞居然把拿到申科生物16%股权评价转让给了杨志行。这16%股权,5%为杨志行本人实际持有,5%为王滔代持,6%为预留股权。
一分未赚,湖州恒睿像一个活雷锋。或者说,白手套。
湖州恒睿成立于2017年3月10日,注册资本1000万元,当时唯一股东为自然人范文超。在倒手申科生物股权的同时,范文超也退出了湖州恒睿,接盘者是浙江华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华睿成立于2017年12月1日,上海馨睿融达实业持股38.429%、范文超持股36.56%、湖州泓迈协兴一号创投持股5.6%、江苏紫金弘云2.8%、湖州泓迈诺亿2.8%、华湖州2.44%、华贇湖州2.45%、杭州晓泉五号1.68%、华筠湖州1.63%和湖州欣创客地利1.29%。这里的股东,一众来自湖州,未免令人起疑。
到底范文超和杨志行、王滔是什么关系?招股书没有交代。
几乎同时,申科生物的代持股份又出现了一次大挪移,将李敏为王滔代持的6%股权平移至杨志行名下,将杨志行名下的6%预留股权平移至李敏名下,最终使得王滔与杨志行实际持股各自增加5%。于是,王滔和杨志行的个人实际持股,分别为33%和27%。
2019年5月,申科生物迎来第二次增资。上海伯安以货币出资250万元认缴31%股权,增资价格为5.57元/注册资本。这次增资的目的,为将王滔被代持的31%股权(李敏代持20%,杨志行代持11%)调整至由上海伯安直接持股。
2021年1月,为激励对公司发展作出贡献的主要经营管理人员,将李敏持有的2%预留股权进行分配的方案。分配比例如下:杨志行1%,宗伟英0.4%,豆敏华0.4%,王允诺0.2%。
2021年4月,上海伯安平价将其持有申科生物31%股权转让给湖州申和,湖州申和由王滔及妹妹王淙分别持股97%和3%。同时,李敏、黎坚、文明将其持有申科生物40.71%股权转让给湖州申度,此举彻底解决了股权代持问题。
至此,有关申科生物原始股东们的股权关系理清楚了,湖州申和持股31%、杨志行持股28.29%、湖州申度持股40.71%。其中,湖州申度里有13名自然人股东,这里和最初股东相比,少了童瑞、魏晨、崔文峰、黄闻霞、扈书霞,多了王俊、吴婉欣、豆敏华。
在2021年7月,王滔和杨志行卸任了湖州营业中心的职务,摇身一变为商人。
三、离职股东发难,杨志行冒名签字转股之谜
如果对申科生物前九年做个总结,除了一边搞生产之外,最大的事件莫过于两件事:1、理顺了创始股东的股份;2、国有资本完全退出。
由于涉及股东过多,难免有些意外发生。例如:前股东崔文峰就和杨志行打起了官司。
2023年3月,崔文峰以侵权责任纠纷为由向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起诉杨志行,诉称杨志行使用冒用其名义并假冒其签名的《股权转让协议》办理了股东变更登记,将原为其所有的3%股权登记在杨志行名下。
崔文峰的诉讼请求为:(1)判决杨志行向其返还发行人3%的股权(系截至2014年8月,崔文峰持有的股权比例);(2)判令杨志行办理恢复其股东资格、股权的变更登记手续;(3)判令杨志行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这件事情,还得从9年前说起。
2014年8月,崔文峰因个人原因决定从湖州营养中心辞职。2014年8月5日,崔文峰签署《退股声明书》,声明自愿退出申科生物3%的股份,各方一致同意转让价款以本金加银行利息的方式计算。
当时,因暂未确定具体的股权转让对象,2014年8月12日,由李敏向崔文峰支付退股款合计13,162.50元(本金加利息),并取得崔文峰签署的《收条》,该部分股权由李敏代持作为预留股权。
2016年5月,崔文峰、李敏及其他两位离职股东魏晨、黄闻霞分别单独与杨志行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以实现还原李敏为杨志行代持申科生物股权之目的。崔文峰与杨志行的股权纠纷,也是从那时开始的。
至于杨志行是否冒用崔文峰之名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招股书没有直接给出答案,只是公布了杨志行对官司的管辖权提出了异议。
2023年4月,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裁定杨志行对管辖权提出的异议成立,案件移送湖州南太湖新区人民法院处理。截至招股书签署日,该案已经立案。
截至目前,虽然崔文峰股权案涉及的标的只占申科生物出资额的0.55%,但实际控制人惹上了陈年旧案,对申科生物IPO总归是添堵。
原本欢欢喜喜要去上市了,原始股东补了一刀。其是非曲折,自有公断。
为了犒赏多年一起打拼的兄弟们,王滔和杨志行还通过员工持股平台湖州申程持有申科生物5.8182%股权,一共32人,部分原始股东也在其中。
四、战投慷慨出手,新老股东趁机套现皆欢喜
经历了老股东之间长达9年的股权变动之后,申科生物终于在2021年6月迎来外部战投。
SKBIOHK以1亿元人民币等值美元认缴了申科生物新增注册资本46.3299万元,持股约22.7%,令它的注册资本由157.5217万元变更为203.8516万元,增资价格为215.84元/注册资本。据此计算,申科生物的估值约为4.4亿元。SKBIOHK成立于2021年4月,股本总额1港元,其幕后老板没有披露。
一年后的8月份,SKBIOHK分两笔转让了部分股权:(1)向厦门融汇转让6.71万元注册资本(对应持股比例3.29%),转让对价为1亿元人民币等值美元;(2)SKBIOHK向CloverInvestment转让5.36万元注册资本(对应持股比例2.63%),转让对价为8,000万元人民币等值美元。CloverInvestment成立于2022年2月,是中信证券(20.280,-0.22,-1.07%)旗下的境外基金。两位接盘侠出手十分大方。
这两次股权转让,SKBIOHK套现了1.8亿元人民币,转让价格为1,491.28元/注册资本,手上还剩约16.78%股权。此时,申科生物估值直接飙升至30.4亿元,暴涨了590%。
几乎同时,原始股东杨志行和王滔掌控的湖州申、湖州申度也加入了套现行列。
杨志行套现了2829万元,分别来自:(1)向中金启辰苏州转让0.5515%股权,对价为1,588.38万元;(2)向中金启辰无锡转让0.3744%股权,对价为1,078.29万元;(3)向中金启江转让0.0564%股权,对价为162.48万元。
湖州申和套现了3099万元,分别来自:(1)向中金启江转让0.5223%股权,对价为1,504.19万元;(2)向中金启合转让0.2315%股权,对价为666.67万元;(3)向中证投资转让0.3225%股权,对价为928.79万元。
湖州申度套现了4071万元,分别来自:(1)向中证投资转让0.5456%股权,对价为1,571.21万元;(2)向金石制造转让0.5208%股权,对价为1,500.00万元;(3)向湖州创新基金转让0.3472%股权,对价为1,000.00万元。
三个原始股东套现申科生物时,其总估值为28.8亿元,比SKBIOHK转手的价格打了九五折。
为了表达看好申科生物的诚意,中证投资、金石制造、中金启辰苏州、中金启辰无锡、中金启江、中金启合还拿出2亿元对其进行了增资,增资价格为1,569.77元/注册资本,维持住32亿元的估值。
2022年12月,申科生物以股本溢价形成的资本公积向全体在册股东按其持股比例转增股本5,783.4076万股,公司的注册资本由216.5924万元变更为6,000万元,股本总数由216.5924万股变更为6,000万股。资本公积转增股股本,合理避税。
这个一个皆大欢喜的场面,老股东既拿到了现金,又还保留了绝大部分持股,等待上市进一步拉高估值。目前只是32亿元估值,离挂牌41亿估值,还有9亿元的上涨预期。
五、50%专利是继受得来,王滔的控盘力浮出水面
据申科生物招股书,本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数量为2000万股,占发行后股本比例为25.00%。预计投入募资10.27亿元,其中8.77亿元用于生物制品分析产业化及研发项目,1.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据此计算,申科生物挂牌总价定在41亿元左右。
申科生物是一家为生物制品的质量控制提供专业检测工具的高新技术企业。它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948.02万元、1.22亿元、1.52亿元;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3458.74万元、5617.63元、5551.26万元。其综合毛利率分别为86.60%、88.71%和87.74%。
虽然它的营收不高,但股东们对分红毫不手软。这三年,申科生物被分走了300.00万元、6,196.00万元和3,000.00万元的现金股利。尤其是2021年,分红还出现了寅吃卯粮的现象。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申科生物及其子公司拥有共计12项境内专利。乐居财经《预审IPO》查询,其中有一半是继受得来。
在2022年3月,湖州营养中心将检测Vero细胞DNA片段大小分布的引物对和方法、评估HCP检测用多克隆抗体覆盖率的设备、一种评估HCP检测用多克隆抗体覆盖率的方法、检测水稻重组蛋白质中残留DNA的引物对及方法、分析和检测慢病毒载体介导的目的基因的拷贝数的方法等5项专利的50%权益,以71.42万元卖给了申科生物。
此外,在2023年3月24日,申科生物又买来一项专利:分析和检测慢病毒载体介导的目的基因的拷贝数的方法。
申科生物的“其他应付款”里,出现了一笔特殊的费用:2022年应付中介机构费用为325.88万元,占全年其他应收款的33.49%,而在往年,这笔费用为0元。这里的中介机构是谁?招股书没有公布。
2022年申科生物还增添了一笔咨询费用,向上海齐川企业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采购,作价48.54万元。据悉,这家管理咨询公司是王滔的近亲属控制。
王滔是申科生物核心里的核心。他任董事长、董事会秘书、核心技术人员,通过湖州申度、湖州申和和湖州申程直接和间接持有申科生物1.2877%股份、19.1347%股份和1.5273%股份,合计持有21.9497%股份,为第一大股东。
他的搭档杨志行稍逊风*,职位上是董事、总经理、核心技术人员,直接持有申科生物18.0050%股份,通过湖州申度、湖州申程间接持有0.9353%股份、1.4976%股份,合计持有20.4379%股份,为第二大股东。
但他们并非一致行动人,都是实际控制人,其中王滔是法定代表人。
为了避免双核心的内耗,王滔通过湖州申度、湖州申和和湖州申程控制了申科生物51.45%的股份,而杨志行仅直接持有发行人18.01%的股份。
王滔这位日本留洋生物化学博士,不仅专业精进,而且擅长公司治理。
附:申科生物发行的有关中介机构
保荐人、主承销商: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发行人律师:北京市君合律师事务所
审计机构: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验资机构: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评估机构:中同华资产评估(上海)有限公司
保荐人(主承销商)律师:北京市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
保荐人(主承销商)会计师: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意:以上整理的信息仅供参考,投资决策需要基于充分的研究和分析,风险自负,散户永远记住股票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这条华尔街百年家训。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15日内与财信股民说联系。
轴承概念股上市公司有哪些?
有南方精工,襄阳轴承,长盛轴承,宝塔实业,国机精工,瓦轴轴承股份,五洲新春,苏轴股份,力星股份,申科股份,天马股份,龙溪股份。
上市的股价一般是原始股的几倍?
上市后的股价一般是原始股的4~6倍。
原始股入股一般是按照市盈率的10倍左右参股。上市时候的公司业绩跟参与原始股时候的业绩一般周期一致,相差不会太大。
如果参股原始股是按照市盈率的十倍,上市时候是按照20倍左右的估值上市。上市之后,一般股价还能够上涨一倍到两倍。也就是上市之后股价的估值大约是在40倍到60倍,跟参股时候的十倍估值相比,上涨了4~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