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年度简报|中航高科的2021年变化是什么? 中航高科是中国航空工业旗下唯一航空复合材料上市公司,它在2021年里核心价值发生了什么变化? 研究员|蔡韩义 编辑|LZ 一 成长性是否保
年度简报|中航高科的2021年变化是什么?
中航高科是中国航空工业旗下唯一航空复合材料上市公司,它在2021年里核心价值发生了什么变化?
研究员|蔡韩义
编辑|LZ
一
成长性是否保持?
2021年,中航高科营业收入38.08亿元,较2020年增长30.77%,净利润5.91亿元增长37.25%,这是中航高科收入、净利润两项指标最高历史记录。
毛利率30.07%较近五年最高2018年35.76%下降5.69个百分点,净利率15.53%较近五年最高2019年22.3%下降6.77个百分点,净资产收益率12.83%较近五年最高2019年13.83%下降1个百分点。
二
2021年做了哪些重要事情?
1、换届组成第十届董事会,终止期2024年
董事会有9人组成,董事长李志强,董事、总经理张军,董事姜波、王健、曹正华,独立董事潘立新、陈恳、徐樑华。经营团队由董事、总经理张军统筹,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刘向兵,副总经理毛继润,总会计师孟龙。
2、CR929、C919、AG600核心复合材料供应商,提升预浸料核心能力
与制造院签署《先进航空复合材料系列预浸料技术实施许可协议》,为国产T800级预浸料产业化发展创造条件。
入选中国商飞CR929前机身工作包唯一供应商;突破13米长大尺寸、双曲度长桁自动化成型工艺技术,并通过中国商飞的设备和工艺鉴定。开展上壁板长桁PPV(试生产鉴定)工作和上壁板PPM(试生产制造)工作,按进度完成CR929前机身研发攻关任务。
协同开展C919项目尾翼优化设计,配合完成垂直安定面详细设计工作。
突破“AG600”大型加筋复合材料壁板胶结共固化成型技术、加筋壁板胶结成型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完成副翼、方向舵和翼身整流罩等产品的研制、适航挂签与交付。
完成商用航空发动机复合材料风扇叶片、流道板、叶栅研制任务,推进预浸料、蜂窝在民用航空领域应用,蜂窝1种内饰蜂窝入选中国商飞QPL目录。
3、预浸料交付量历史新高,蜂窝产能、生产完成率100%
航空工业复材预浸料【1】产品生产管理持续优化,建立重点原辅材料指纹数据库,完善主要预浸料产品的PCD过程控制文件体系,生产计划完成率超过97%,全年预浸料产品生产和交付量创历史新高。统筹优化蜂窝【2】产能、生产计划完成率100%。
在北京顺义航空产业园区开展先进航空预浸料生产能力提升项目建设工作,项目计划总投资39300万元,完成投资额99万元。
4、优材百慕推进民航飞机刹车盘副的国产化替代和高速列车刹车组件应用推广
2021年优材百慕完成民航飞机刹车盘副1个型号飞机刹车盘副和8个机轮刹车附件的适航取证;完成CRH380系列(300-350km/h)动车组制动闸片换证工作;完成CR400系列高铁制动闸片项目设计评审和样件试制,进入验证试验阶段;完成某型号高温碳材料零部件生产定型及产品交付;完成某特种车辆刹车片项目验证试验,已具备批产条件。
优材百慕是中国最大民航进口飞机用刹车盘副的制造商和供应商之一,深耕飞机刹车制动系统产业,拥有中国民用航空*颁发的《零部件制造人批准书》及百余项独立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在民航刹车盘副的材料配方、工艺路线及生产装备方面具备竞争力。
5、线性摩擦焊、九轴五联动、航智装备功能部件,装备产业升级和业务转型获得进展与突破
100吨线性摩擦焊项目通过04重大专项终验收;九轴五联动项目完成了样机详细设计工作,进入零件工程图纸设计阶段;航智装备完成功能部件HRTA630三齿盘自制转台、MCH50A的大件及FG31010摩擦焊联合设计任务,完成VCL1100A新品样机试制,启动桥式三坐标龙门铣床样机试制。
6、推进子公司优材百慕混合所有制改革
子公司优材百慕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北交所公开挂牌增资扩股引入5家投资者确认,目前正在进行资产评估备案。
7、吸收合并南通机床,促进装备业务转型升级
原全资子公司南通机床已由中航高科吸收合并,其全部资产、债权债务、经营业务、人员及其他一切权利和义务均由中航高科承接,各项合并工作在2021年9月完毕。
8、南通大尺寸蜂窝二期、炭/炭复合材料刹车盘副、航空工业复材5号厂房铺丝间建设和改造,加大产能释放
南通大尺寸蜂窝生产线二期建设工程,项目计划总投资4235万元,2021年完成投资额947万元,累计完成投资额3267万元。
南通投资建设民航飞机炭/炭复合材料刹车盘副中试生产线项目,总投资5250万元,完成投资额1113万元,累计完成投资额4010万元。
航空工业复材5号厂房铺丝间改造建设项目,总投资3390万元,完成投资额195万元,累计完成投资额2357万元。
三
战略上、产业上有什么变化?
中航高科业务分为“航空新材料”和“高端智能装备”两大板块,涵盖航空新材料、高端智能装备、轨道交通零部件、汽车零部件、医疗器械应用领域。公司航空复合材料及高端智能装备产业面临机遇和挑战并存*面,总体上仍处于重大战略机遇期。
1、中航高科在2019年剥离房地产业务后始终坚持以航空材料和高端装备为主业,强化航空新材料产业优势,优化高端装备产业结构,形成航空新材料和高端装备专业化发展格*战略目标。
2、航空材料上围绕民用飞机、商用航空发动机等领域培育新的战略性业务,入选中国商飞CR929【3】前机身工作包唯一供应商;推进商用航空发动机复材零部件研制,完成商用航空发动机复合材料风扇叶片、流道板、叶栅等产品研制任务;推进预浸料、蜂窝等材料在民用航空领域应用。
四
三张表怎么样、有什么变化?
资产负债表:
1、2021年负债率29.49%,较2020年32.57%减少3.08%。
2、2021年流动负债率90.25%,较2020年88.55%增加1.7%。
3、2021年应收账款14.09亿元,较2020年7.92亿元增加88.13%。
4、2021年应付账款6.97亿元,较2020年10.44亿元减少33.24%。
5、2021年短期借款1亿元,较2020年1.4亿元减少28.57%。全部来源于信用借款。
6、2021年长期借款0,2020年长期借款2000万元。
7、2021年存货13.62亿元,较2020年14.60亿元减少6.7%;存货周转次数1.89次,2020年1.32次。
利润表:
1、2021年毛利率30.07%,较2020年30.03%下降0.04%。
2、2021年营业利润率18.52%,较2020年17.53%增长0.99%。
3、2021年销售净利率15.53%,较2020年14.8%增长0.73%。
4、2021年营业成本31.2亿元,较2020年24.51亿元增加27.29%。新材料行业同比增长34.94%,机床行业同比减少15.93%。
现金流量表:
1、经营活动现金流入32.86亿元,较2020年22.72亿元增加44.63%。
2、经营活动现金流出29.05亿元,较2020年21.17亿元增加37.22%。
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82亿元,较2020年1.56亿元增加144.87%。
4、2021年净现比1.55,2020年2.76。
五
产能、产品有什么变化?
1、中航高科在北京、南通两地拥有科研及产业园区,建有先进预浸料生产线、树脂【4】生产线、国内唯一的大规格自动化芳纶纸蜂窝生产线、民用预浸料生产线,形成了航空复合材料原材料生产、技术开发、工程试制和综合技术服务开展所需的试验手段和条件。
2、2021年中航高科新材料产品收入36.12亿元,较去年上涨32.94%,自2019年彻底剥离房地产业务以来,主要产能收入来源于航空复材,机床产品收入1.18亿元,较去年下降6.95%。
3、2021年中航高科销售机床产品358台,销售新材料产品30.73亿元。
六
技术和能力有什么变化?
1、2021年研发团队151人,2020年193人,减少21.76%,2021年研发投入1.73亿元,2020年1.12亿元,增长45.53%。
2、突破13米长大尺寸、双曲度长桁自动化成型工艺技术;突破AG600【5】大型加筋复合材料壁板胶结共固化成型技术、加筋壁板胶结成型技术多项关键技术。
3、中航高科在产业链中游-预浸料的研制生产上掌握“树脂体系”和“工艺参数”两大核心壁垒。类比2020年预浸料营收占国内同类企业预浸料总营收9成以上,2021年预浸料也占有巨大市场份额。
4、2021年申请发明专利受理14项;获得授权专利17项;发表科技论文23篇(其中,EI1篇,SCI2篇);申报科技成果鉴定1项。
七
控制人有什么变化?
中航高科实际控制人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再穿透是***国资委,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持股从2020年42.86%降为41.86%,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从5.32%降为4.32%。
八
对2022年或更远期有什么计划?
1、突破T800级碳纤维【6】国产预浸料应用技术瓶颈,完成九轴五联动车铣复合中心样机和桥三数控龙门铣床样机研制和项目验收。
2、完成南通航空零部件机加能力一期建设,完成南通碳碳生产线二期建设竣工验收。
3、子公司优材百慕混合所有制改革2022年上半年完成增资安排。
4、2022年营业收入45亿元,利润总额8.93亿元。航空新材料业务力争实现营业收入43.76亿元,利润总额9.92亿元,机床装备业务力争实现营业收入1.08亿元,利润总额-0.28亿元。
注解与参考:
【1】预浸料:预浸料是用树脂基体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浸渍连续纤维或织物,制成树脂基体与增强体的组合物
【2】蜂窝:蜂窝材料是一种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通常称其为蜂窝结构,蜂窝结构是一种夹层结构,其夹芯层由一系列六边形、四边形或其他形状的形似蜂窝的孔格组成,并在夹芯层的上下两面胶接(或钎焊)上较薄的面板/蒙皮
【3】CR929: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和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公司携手研制的远程宽体客机
【4】树脂:树脂通常是指受热后有软化或熔融范围,软化时在外力作用下有流动倾向,常温下是固态、半固态,有时也可以是液态的有机聚合物
【5】AG600:是中国大飞机三剑客之一,是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是世界在研最大的水陆两用飞机
【6】碳纤维:指的是含碳量在90%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纤维。耐高温居所有化纤之首。用腈纶和粘胶纤维做原料,经高温氧化碳化而成。是制造航天航空等高技术器材的优良材料
“医企”向未来|中航高科与南通三院开展医企合作
6月15日下午,公司与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签订医企合作协议。公司**书记王建华、纪委书记兼工会**沈锋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南通三院**书记蔡卫华、院长陈松及医院分管副院长与部分职能科室负责人出席签约仪式。
签约仪式上,王建华对蔡卫华一行到公司现场指导交流表示热烈欢迎。沈锋介绍了公司发展情况及医企合作的目的,并指出,一直以来,中航高科高度重视职工身心健康,公司将借助南通三院优质医疗资源,提供全方位服务和保障,让职工享受健康生活,真正成为职工群众信赖的幸福驿站。双方就如何发挥各自资源优势为职工身心健康保驾护航,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服务,并在d建、工建、团建等多方面深度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
蔡卫华表示,此次合作加深了南通三院对中航高科发展现状、企业文化等方面的认识,今后,南通三院将立足自身优势,在中航高科健康讲座、心理咨询、职工体检、工伤康复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医疗技术支撑,让职工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并将加大双方合作的深度和广度,真正成为彼此信赖、肝胆相照、互利共赢的战略合作伙伴。
签约仪式后,蔡卫华一行还参观了d员活动中心和职工之家,详细听取了公司在生产经营、d的建设等方面的一些特色做法。
医企合作协议的成功签约是两家单位为群众办实事的生动实践,推动了双方合作走深走实,双方将进一步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共赢发展。
供稿|d群纪检部梁美娟
编辑|袁梦婕
监制|金周玉
C919背后万亿产业链:上海、江苏成航空制造最强区域?陕西、辽宁老牌工业基地如何抢占大飞机产业链?
新财富杂志出品,专注原创研究式报道,致力于追寻商业痕迹、揭示资本真相。
“中科创投研究院”旗下新媒体平台
每日分享资本圈的新鲜资讯
当前,中国航空制造领域上市公司总市值已超过1万亿元,C919的总装公司中国商飞的供应商遍布19个省份,全国航空制造相关公司共有约5000家,这个数字还在逐渐增加。
商用飞机产业链极长,从上游的原材料、元器件,到中游的结构件,再到下游的总装、维修,还涵盖了技术研发、销售运营等更广阔的范围,且空间够大、成长性确定。随着C919大飞机正式投入商用,越来越多的地区争相入*,采用与国企及外企合作、设立基金扶持民企、建立产业园等方式布*高附加值的航空制造产业链,试图加入大飞机产业成长的盛宴。
陕西的航空制造领域上市公司的数量和市值位列全国第一,拥有航空制造全产业链;借助中国商飞的落地和C919的总装,上海吸引外国航空制造龙头落户并成立合资公司;江苏近5年新成立的航空制造领域公司数量激增;四川发力航空维修,湖南投入重金抢占大飞机产业链……
5月28日,注册号为B-919A的大飞机从上海虹桥机场起飞,经过两小时的飞行,顺利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这意味着C919大型客机成功完成首次商业载客飞行。
据悉,在本次商业运行之后,东航的首架C919大型客机,将在上海虹桥—成都天府航线上实行常态化商业运行,国产大飞机未来将成为国人出行的新选择。
因技术复杂和尖端,大飞机制造被誉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将大飞机制造业列于知识经济产业的首位。
中国商飞的统计显示,以上海为龙头,陕西、四川、江西、辽宁、江苏等22个省份、200多家企业、近20万人参与C919研制和生产,36所高校参与技术攻关,16家航电、飞控、电源、燃油和起落架等,宝武等16家材料制造商和54家标准件制造商成为项目供应商或潜在供应商。
围绕上海发展的长三角片区,以西安阎良为中心的陕西片区,以深广珠为核心的粤港澳大湾区片区,以成都为主要城市的四川片区,以沈阳和哈尔滨为核心的东北片区,都是目前我国航空制造的主要地带,除此之外,北京、江西、湖北、湖南等省市也在布*航空制造相关产业。
在大飞机产业链腾飞之时,究竟哪个地区能抓住机遇与之共舞?
从航空制造产业现有的上市公司数量和市值来看,中国内地31个省市区中的18个都有航空制造和大飞机制造相关企业。其中,实力最强的是陕西,其次是江苏、上海。
陕西实力的强劲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当地航空制造领域上市公司的数量和市值位列全国第一,拥有航空制造全产业链。涉及航空制造的陕西上市公司共有14家,其总市值为3559亿元(截至2023年5月26日),位列全国第一。
14家上市公司中,既有产业链上游的钛合金材料生产企业西部超导(688122)和宝钛股份(600456),航空航天、船舶用合金锻件技术公司三角防务(300775)等原材料、元器件和锻造企业,也有中游的航空发动机生产商航发动力(600893)、部件生产商炼石航空(000697),还有下游的整机厂中航西飞(000768)。
陕西航空业公司链条齐全,主要因素是其一直是我国航空工业重镇。早在1958年,西安东北方向的小镇阎良就被选为航空工业的研制基地,创建了一七二厂(中航西飞前身)。60多年来,这座总面积不到300平方公里的西北小城,诞生了运20、轰6、空警2000等我国现役的主力军用机型,被称为中国重型飞机的摇篮。
上市的14家公司中,有5家登陆资本市场超过20年。最早的一家是1994年在深交所上市的烽火电子(000561),其主要业务是军事通信装备和电声产品的研制,主要生产短波和超短波通信设备以及航空用搜救定位设备等产品。
市值最高的是航发动力,其大股东是国资委旗下的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中航工业集团亦是其股东之一,其主要业务为研制航空发动机。
市值超过500亿的公司还有中航西飞,其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年报显示,其承担了C919的6个主要工作包和ARJ21的85%以上零部件的制造,具体来说,就是中机身、中央翼、副翼、外翼翼盒和扰流板等结构件的供应,波音和空客都是其客户。
总部位于汉中的航空工业集团实控企业中航电测(300114)是航空工业集团实控公司,于2010年上市,其主要业务为研制军民用测量和控制产品,包括飞机测控产品等。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一季度,公司发布公告称,拟通过发行股份方式购买航空工业集团持有的航空工业成飞100%股权。成飞集团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航空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和出口主要基地、民机零部件重要制造商,也是国内三大军机制造厂之一,曾研制生产出歼5、歼7、枭龙、歼-10、歼20等系列军机。
因筹划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事项存在不确定性,中航电测在第一季度曾停牌,复牌后,公司股票从之前的63亿元一度飙升至超过300亿元。2023年5月26日最新公告披露,重组所涉及的尽职调查、审计、评估等工作还在持续推进中,截至当天,该公司总市值为288亿元。
虽然陕西是老牌航空制造基地,内力深厚的企业多是老国资,但近年来陕西也注重在原有优势上的培新。当地近4年内上市的航空制造公司多达5家。
其中,市值最高的西部超导,其2019年登陆科创板,招股书显示,其主要产品钛合金棒材应用于C919的大型承力结构件。该公司近年来业绩增长较快,总营收从2017年的9.67亿元增长至2022年42.27亿元,增长4.37倍,净利润更从2017年的1.43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0.95亿元,5年涨幅7.66倍。
2022年新上市的华秦科技(688281)和西测测试(301306),近几年的营收都在稳步上升。华秦测试招股书显示,其主要从事包括隐身材料、伪装材料及防护材料在内的特种功能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18-2022年,其营收从0.48亿增长至6.72亿元。西测测试的营收也从2018年的1.30亿元升至2022年的3.04亿元,主要收入来源为飞机产品的检测检验。
其次,陕西企业也深度参与了C919的制造。
被誉为“工业王冠上的明珠”的飞机制造业,从设计、制造、验证到最终交付,需要成千上万个部门的协同合作。C919也采用了国际上民用飞机主流的“主制造商-供应商”研制模式,即中国商飞作为主制造商,将发动机、机体、机载系统等各大部分悉数外包,再进行统筹组合。
在这种“主供模式”下,中国商飞拥有多层次的供应商。官网显示,目前其共有III类供应商合计120家,新财富统计,其中共有70家为国内企业和院所。
I类供应商属于较核心的成品件供应商,主要由飞机的机体结构供应商、发动机供应商和各主要系统供应商组成,共38家。II类供应商为子系统的结构件供应商,主要负责零部件集成和小工作包的分包,共25家。III类供应商则处于航空制造业的上游,主要为标准件和原材料供应商,为I类、II类企业提供原材料,共57家。
38家I类供应商中,陕西数量最多,占据了5家,此外,当地还有II类供应商1家、III类供应商2家。I类供应商包括中航西飞、陕西航空电气、中航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中航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涉及机体、航电系统、飞控系统、机电系统等,C919大飞机中的几个重要部分,陕西省都参与其中。
总部位于西安阎良的中航工业飞机强度研究所也参与了C919的测试工作,为了配合研制需求,该所在上海建立了分部。
陕西实力强劲,还体现为其拥有唯一一个工信部评选的国家级航空制造集群。2021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全国评选出2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优胜者,西安的航空集群成为唯一入选的航空制造集群。目前,西安在飞机研究设计、试验试飞、生产制造等领域都处于全国前列,并拥有较为完整的航空产业链。
西安发改委资料显示,西安的军工企业和科研院所数量排全国第3,军工集聚了全省一半以上的军工企业,从业人员超过20万。陕西14家航空类上市企业,10家来自西安。陕西省650余家航空制造企业中,来自西安的多达553家,占比达85%,阎良区的注册企业数量达348家,超过大部分省份的航空制造企业总数。
从航空制造领域初创企业的数量看,2017年至2022年下旬,陕西共成立了323家新公司,数量为全国第二,仅次于江苏。
陕西省航空制造产业的聚集效应明显,目前上市的公司以国企为主,陕西也在着力带动上下游更多企业发展,激发民营企业活力。
从一级市场来看,正在IPO排队的还有主营航空机载设备研发的西安鹰之航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家主营航空机载设备的制造和维修业务的企业,曾于2016年挂牌新三板,并获得1904万元的募资。此次IPO拟公开发行不超过5109万股普通股股票,募集资金7亿元。
长三角:
商飞总部带动,航空制造业全面开花
如果问C919大飞机的研制,为全国哪个地区带来了最大收益,那答案一定是长三角。
具备良好工业基础的上海,上世纪70年代就和飞机制造绑定了关系。最初的运10项目,由上海飞机制造厂担任总装,牵头协调全国数百家单位一同完成。中国商飞于2008年在上海成立后,带动了当地航空制造产业再一次大发展。
因C919和ARJ21的总装地点都在上海,若使用本地或周边企业提供的材料,则可以大幅减少运输成本,因此,长三角有了近水楼台的区位优势。
早在2016年11月,总部位于上海的中国东航(600115)就与中国商飞签署了用户框架协议,成为C919的首家签约客户。可以说,从首飞实验,到东航的正式接收,再到商业运行首航从上海起飞,C919成长的每一步都与上海紧密联系在一起。
中国商飞的70家国内供应商遍布全国19个省份,这其中,长三角(江浙沪)占据了27个席位,占比近40%,尤其是江苏和上海两地,分别贡献了14家和10家供应商,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航空制造产业链。
与陕西省航空制造业国资背景企业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海乃至整个长三角的航空制造业内,民营和合资企业数量更多。
近年,长三角的上海、嘉兴、杭州、金华、苏州、湖州、宣城、芜湖、合肥等9个城市合作打造了G60科创走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办产业组组长、上海松江区科创发展办副主任戴志明曾在接受采访时介绍,9城市近千家企业已纳入大飞机供应商储备库,完成工业材料领域25家企业、70种产品供应对接,为大飞机装机设备领域输送的合格及潜在供应商增幅30%。
上海:产值规模将达600亿元
中国商飞的供应商中,总部位于上海的共10家,其中I类供应商4家。同时,不少合资企业也落户于上海,包括伊顿上飞、上海赛飞、昂际航电等(表4)。
国外供应商的中国总部也有不少坐落于上海,包括美国通用电气、霍尼韦尔等,霍尼韦尔的亚太总部于2003年搬至上海,随后在上海张江科技园设立了中国研发中心。
除总部外,中国商飞的研发中心、配套产业基地和总装制造中心都坐落浦东。依托大飞机产业,上海重点打造了航空特色产业园区、航空制造基地和长三角航空走廊。2020年,上海市在临港新片区建立了大飞机产业园。据中国商飞旗下的《大飞机报》报道,该园区成立2年来累计签约项目超50个。
上海民营企业在航空制造领域也大展手脚,业务覆盖飞机和发动机总装、机身部段、航空新材料、机载系统、航空物流等多个重点细分领域。在机体结构件方面,有上飞飞机装备(交付ARJ21后机身大部件)、中建材航空技术;在新材料方面,有中复神鹰、南通复源、宇之赫、商飞复材中心等;在零部件方面,有东方蓝天钛金科技、临飞智能科技、中扬飞机制造;在管路线缆及内饰内设领域,集聚了奥若特、重庆再升、高博等;在航空维修领域,聚集了上海柯林斯航空维修公司、凯奔航空技术等公司。
目前,上海航空制造领域的公司共有100余家,但上市公司数量较少。《上海民用航空产业链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提出,到2024年,相关产业产值规模达到600亿元,产业链关键环节自主供给体系初步建立,培育10家以上科技型企业达到上市条件;同时,本地配套能力达到20%以上;到2035年,将上海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民用航空产业中心,协同长三角建设形成世界级民用航空产业集群。
江浙:国企、地方合作,民营企业最活跃
上海的大飞机制造,同样带动着长三角相关产业的发展。
目前,江苏的航空制造上市公司市值排名全国第二,共有10家,但缺少高市值企业,市值较高的是中航工业集团实控的中航高科(600862)和中国航发实控的航发控制(000738)两家国企,均为300多亿元。不过,该省共有6家民企,是航空民企占比最多的省份,显示其民企活跃本色。
中国商飞的供应商中,江苏独占鳌头,以14家位居数量全国第一,相关院所和公司主要分布于苏州、南京和镇江3座城市。
江苏的14家机构基本涵盖大飞机制造的上下游全产业链。上游的I类供应商4家,包括为C919提供燃油、液压、环控等系统及产品的航空工业南京机电;承担后机身后段、后机身前段、副翼、垂尾长桁等4个工作包的航天海鹰;负责燃油系统、液压系统、空气管理系统等的中航南京金城;负责机舱内饰的菲舍尔。
中下游主要包括复合材料内饰、结构件的设计制造企业江苏美龙航空部件公司;主营业务是飞机客舱内部装饰件、救生漂浮座椅垫、阻燃座椅垫等的泰兴银鹰;主要经营铝合金材料的苏州美德;由A股上市公司银邦股份出资建立的飞而康快速制造科技公司。
此外,据报道,参与中国商飞项目的江苏企业还包括,江苏安用座椅科技有限公司、常州启赋安泰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
在初创企业方面,截至2022年下半年,江苏拥有近900家航空制造相关企业,且近5年的发展势头迅猛,新增了500多家公司(表5)。同时,当地无论拥有商飞的供应商数量,还是上市企业的实力,都走在全国前列。
江苏的13个地级市中,南京、苏州、镇江三城的航空制造产业发展最为领先。
南京拥有2家中国商飞的I类供应商公司,拥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具有扎实的科研实力,中航南京金城与美国派克宇航合资成立的南京航鹏航空也坐落于南京。在南京的“十四五”规划中,航空航天是着重布*的一大未来产业集群,年均增长计划在20%以上。
截至2020年底,镇江涉航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80.4亿元。在镇江市的规划中,航空航天是重点打造的8条产业链之一,也是重点发展的六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近年来,镇江的航空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快速发展,C919的I类供应商航天海鹰和菲舍尔都在镇江。
2011年,中国航天科工三院306所和镇江高新投共同出资组建了航天海鹰。彼时,镇江的航空产业还在起步阶段,镇江为航天航鹰提供了100多亩土地兴建厂房,并承诺免费使用50年,将研发团队从北京引进镇江。经过10年发展,航天海鹰成功晋升为C919的供应商。
菲舍尔也成立于2011年。该公司和大部分航空制造企业一样,以原始设备制造商的身份起步,也就是代工,且代工的产品门类也有限。在10年的发展中,其逐渐成长为承揽波音多种机型壁板、空客飞机翼身整流罩、庞巴迪飞机翼身整流罩等多个工作包的公司,并且成为中国商飞ARJ21和C919内饰工作包的供应商。
苏州下属的太仓市是长三角新兴的航空产业之城,这里距上海仅有50公里,拥有天然的协同优势。2021年2月,太仓还与中国商飞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大飞机产业链的创新链。太仓不仅发布了《航空产业发展规划》,还出台了航空航天产业创新集群发展专项政策20条,计划未来着重在机身结构、MRO、航空培训、航空特色工艺等领域,加强招引的力度。
2023年4月,江苏省印发《江苏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围绕大飞机、“两机”及载人航天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航天产业集群。目标是到2025年,全省航空航天产业产值超过1500亿元。这表明,未来江苏将继续发力航空产业。
同属长三角的浙江,在航空制造领域的发展相对弱势,相关企业主要集中在杭州和舟山。
不过,在中国商飞的I类供应商中,有浙江西子一家民营企业入围,西子势必锐已获得了5大国际航空制造商的287项认证,也能从侧面窥探浙江航空产业民企的优势。此外,波音在舟山建设的工厂,是其第一家海外工厂,产能为每年100架。
根据浙江公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中,全省各类航空航天相关企业100余家,2020年实现营收100亿元,其中制造业企业收入占比80%。该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新争取3-5个航空航天标志性制造业项目落地,新培育10家以上初步融入大飞机制造供应商体系的民营企业20家,新增2家航空航天上市企业。
我国航空制造业的另一极位于东北。作为“共和国长子”,重工业是东北三省的强项。目前,东北三省的航空装备制造强市主要为沈阳和哈尔滨。
中航沈飞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是中国商飞的一类供应商,公司公告显示,其参与了C919的研制生产;中航光电中国商飞供应商之一,年报显示,其为C919提供了集成设备安装架等产品,公司其第一股东为航空工业集团的子公司中航科工。
沈阳依托沈飞民机发展产业集群,哈尔滨则拥有哈飞工业集团。同时,东北还拥有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沈阳航空发动机研究所、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等诸多航空类科研院所。
沈阳在军用歼击机研发制造上获得了多个中国航空的“第一”,但民用航空是其短板。
沈阳市的“十四五”规划提出,将开展民用飞机大部件集成制造、航空零部件配套及材料应用等重大关键技术攻关,推进沈飞、黎明等主机厂向社会释放通用产能,培养战略供应商,建设东北航天动力系统创新中心(研究院)、燃气轮机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
相关产业产值超千亿,发力航空维修
从航空板块上市公司数量和中国商飞供应商数量来看,四川仅次于江苏、陕西等省份,大致排在全国第四。成都拥有300余家与航空制造相关的企业,包括A股上市的成飞集成、航发科技、爱乐达,以及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中电科航空电子公司、参与C919项目的成飞民用飞机公司等,从飞机的设计、研发到零部件和整机制造均有涉及。
中国商飞官网组织架构显示,其共有三个地区分公司,分别为四川公司、美国有限公司和用于试飞的东营基地,同时,商飞还是成都航空的最大股东,这代表着四川与商飞存在紧密联系。中国商飞的另一款拳头产品国产支线客机ARJ21,其最大用户、拥有最大国产民机机队的,也正是成都航空。
四川省统计*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2021年,全省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1.6%,是增速最快的高技术产业。目前,四川省航空与燃机产业产值已达2000亿元。
为了巩固这一成果,四川正从加强科技攻关方面推动航空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并已联合航空工业集团向科技部提交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筹建申请,若该中心落户,则当地航空制造产业将更上一层楼。
《“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中,成都与北京、上海、广州被并列为国内四大世界级机场群城市。这背后的一大重要原因是,成都双流机场的吞吐量高企。《2021年全国民用运输机场生产统计公报》显示,成都双流机场在我国大陆地区248个运输机场中,吞吐量第二,仅次于广州白云机场。2021年6月,成都的新机场天府国际机场正式通航,未来成都将在航空枢纽领域更有作为。
航空枢纽的优势如何转化为航空制造优势?将纯粹的服务业转化成更高技术的制造业,四川找到了一条不同的发展路径,即着力发展航空维修产业,力争“在成都为全球修飞机”。
据悉,目前成都的航空维修企业已达18家,包括四川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北京维修工程公司成都分公司等,2021年产值超过60亿元。2021年11月,国产民机维修基地在成都双流自贸试验区的大飞机产业园内正式投用,成都拥有了对ARJ21整机进行维修的专门地点。
湖南:
投入重金,抢占大飞机配套产业
2021年11月,湖南长沙发布《促进大飞机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明确了发展大飞机配套产业的决心。
其中提出,到2024年,力争大飞机产业规模倍增突破500亿元,带动聚集航空上下游企业200家,引进航空领域规模以上企业达20家,打造5个航空关键零部件和材料品牌,培育3家服务及运营单位;并明确自2022年起,长沙将列支8000万元,新设立市级大飞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航空新材料、机载系统、飞机起降系统、航电系统、机电系统、先进基础工艺、维修检测、产品配套、产业技术攻关等相关领域的发展。在长沙市产业投资基金下设立10亿元规模的长沙市大飞机产业发展子基金,培育产业项目、科研项目。
细看目前湖南省航空制造领域的相关企业,仅有博云新材等处于上游和中游的企业,在全国范围内的竞争力并不突出,随着政策和资金的倾斜,能否实现突破,涌现一批产业链上的优势企业,且拭目以待。
大飞机产业链条长、附加值高,正吸引越来越多民企和地区入*。虽然目前C919尚未做到完全国产,但市场普遍认为,其将与高铁一样,从机体、集成系统、机载系统到发动机,逐步实现国产化替代,届时,中国将真正摘下这颗“工业皇冠上的明珠”。
觉得有所启发
顺手再点个“在看”吖~
南通上市公司有哪些?
中航高科,综艺股份,中南建设,江山股份,中天科技,美年健康,国轩高科,通富微电,九鼎新材,奥特佳,罗莱生活,精华制*,联发股份,必康股份,深南股份,江苏神通,金通灵,润邦股份,江海股份等
南通上市公司排行?
南通一共有21家股票上市公司,那么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各位盘点出南通上市公司名单,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四方科技(603339)神马电力(603530)奥特佳(002239)海星股份(603115)醋化股份(603968)美年健康(002044)金通灵(300091)精华制*(002349)国轩高科(002074)通达动力(002576)深南股份(002417)联发股份(002394)罗莱生活(002293)如通股份(603036)综艺股份(600770)文峰股份(601010)江海股份(002484)润邦股份(002483)通富微电(002156)中航高科(600862)江山股份(600389)
中航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介绍?
简介: 中航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10月20日,是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投资成立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
中航高科南通民用复合材料生产线建成投产
1月11日,中航高科与航空工业复材共同建设的南通民用复合材料生产线建成投产。南通市副市长潘建华及有关部门领导,航空工业特级专务、产业拓展部部长殷卫宁,沈阳所、成都所、直升机所等航空工业所属单位有关领导,中航高科、航空工业复材领导班子成员,与航空工业复材长期保持密切合作的供应商和客户代表等有关人员共计100余人出席仪式,共同见证了这一辉煌时刻。仪式由航空工业复材总经理孟凡君主持。中欧汽车材料委员会国际汽车轻量化绿色科技联盟**王旭、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秘书长张博明等代表致祝贺辞。
航空工业复材董事长曹正华代表航空工业复材致辞,向参加仪式的各位领导、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向关心和支持南通民用复合材料生产线建成投产的南通市委市**、航空工业表示衷心感谢。相信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该生产线定能在南通势如破竹,蒸蒸日上,为我国航空产业发展作出新贡献。
仪式上,南通市与航空工业领导共同拉动产品投产启动线,现场见证了由中航高科投资建设的民用复合材料生产线投产运行,标志着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具备快速扩展产能能力的民用复合材料生产线在历经15个月的建设工作后正式投入运营。继南通大尺寸蜂窝生产线之后,该生产线的建成投产促进了航空工业复材民用复合材料产业发展、推动公司在成为国内领先的民用复合材料供应商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殷卫宁表示,南通民用复合材料生产线的建成是军民融合战略实施的重要成果,为推动民用复合材料实现产业化发展贡献了新力量。相信在南通市委市**和航空工业大力支持下,通过管理团队的不懈努力,该生产线一定能够如期达成建设目标,用最好的技术和服务为客户提供满意产品,为发展军民融合开创新*面,再次实现航空新材料在国际市场上的新突破。
中航高科总经理张军表示,南通民用复合材料生产线目前已具备投产能力,实现了航空工业复材自主研发的低成本高效民用预浸料批量生产和大规模应用,促进产业化发展。双方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落实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拓展民用复合材料应用范围,不断推进新项目在南通落地,加速实施军民融合战略。
潘建华对中航高科民用复合材料生产线建成投产表示祝贺,对航空工业与南通市**通过产业项目深度合作推动南通地区产业升级表示感谢。他指出前期投产的大尺寸蜂窝生产线项目对弥补我市航空产业发展短板,推动全市产业结构调整起到积极作用;期望民用复合材料生产线项目为航空产业和地方经济深度融合,带动其他产业项目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同时,南通市相关服务部门要牢固树立产业强市发展战略,深化“放管服”改革,主动用心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推动全市产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中航高科民用复合材料生产线建成投产,将显著降低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成本,大幅提升复合材料构件的制造效率,为实现高效成型碳纤维复合材料大规模应用创造了条件,为把中航高科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新材料和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做出了新贡献。
中航高科、航空工业复材供稿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
绝对没空调,饭菜也不低,每天5.50起床做早操,冬天不准带手套。迟到会受罚,地处荒地。苏北的弟兄可别来呀!
中航高科为什么是运输设备行业?
没关系。 一个是航空运输企业,一个是航空航天相关制造企业。前者主要是以国航为主的交通运输类集团公司,后者是以制造飞机武器等为主的军工体系企业集团。
南通测绘院怎么样?需要经常出差吗?待遇如何?
可以,不过要考到市区的测绘院,有些新来的会被分配到下面县区,相对而言工作苦些,钱少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