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一号着陆于火星的什么地方(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这有何重要意义?)

admin 2023-12-26 04:54:29 608

摘要: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这有何重要意义? 天问一号的火星探测器的成功着陆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一件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这也使得中国成为了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成功想火星

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这有何重要意义?

天问一号的火星探测器的成功着陆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一件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这也使得中国成为了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成功想火星发射探测器并且成功着陆的国家。祝融号火星探测器的成功着陆对于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意味着中国航天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成功着陆。首先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成功着陆,表明了我国对火星的探索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开创了我国对火星探测的先例,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其次,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一步。对火星的探索是我国航天事业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成功着陆意味着我国航天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最后,激励了无数的航天工作者。探索火星是几代航天工作者前赴后继,不断开拓创新的结果,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成功着陆大大激励了广大的航天工作者对火星探索的信心。一、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天问一号是我国自主设计的首次实现对火星“绕落巡”三步一体的探测器。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成功着陆意味着我国对火星的探索已经有了实质性的胜利。为我国火星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一步。对火星的探索是中国航天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着陆后,我国对火星的探索就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对于中国航天的发展来说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的。三、激励了无数的航天工企*杂或全践称蛋作者。对火星的探索是几代航天工作者的梦想,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成功着陆完成了很多航天工作者的一个梦想,让他们的所有的付出有了回报,大大的激励着鼓舞了他们继续为中国航天事业努力前进。

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实现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

5月15日,科研团队根据“祝融号”火星车发回遥测信号确认,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天问一号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又一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

动画模拟天问一号着陆过程 

来源:航天科技集团五院

“天问一号”探测器于2020年7月23日成功发射,精确入轨后,已按预定飞行程序在轨飞行了约295天。据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问一号”探测器产品保证经理饶炜介绍,自2021年2月10日成功环绕火星后,相继完成了着陆区预探测、轨道维持、自检等关键飞行控制任务,期间,能源平衡,状态稳定,各分系统工作正常。

凌晨1时许,天问一号探测器在停泊轨道实施降轨,机动至火星进入轨道。4时许,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历经约3小时飞行后,进入火星大气,经过约9分钟的减速、悬停避障和缓冲,成功软着陆于预选着陆区。两器分离约30分钟后,环绕器进行升轨,返回停泊轨道,为着陆巡视器提供中继通信。后续,“祝融号”火星车将依次开展对着陆点全*成像、自检、驶离着陆平台并开展巡视探测。

“恐怖9分钟”的考验

从开始踏上进入点的那一刻起,“天问一号”就迎来了此次探火旅程中最为凶险、最为惊心动魄的“恐怖9分钟”。目前,人类火星探测任务成功率仅为五成左右,大部分都折戟在“进入/下降/着陆(简称EDL)”这一阶段。

“火星探测最大的难点就是EDL,这个过程需要融合气动外形、降落伞、发动机、多级减速和着陆反冲等多项技术才能实施软着陆。每个环节都必须确保精准无误,差一秒都可能造成整个任务的失败。”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问一号”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说。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从火星大气层外缘通过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到火星表面,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先是探测器瞄准进入火星大气层的一个狭窄的进入走廊,接着气动减速,然后火星专用降落伞展开;待降落伞完成使命后,探测器抛掉大底和背罩,露出着陆平台和火星车;大推力发机动开始工作,探测器观察地面,寻找最安全的具体着陆地点;最后四条着陆腿稳稳降落在火星表面。整个过程,短暂又复杂,地面完全没有干预的机会,完全靠“天问一号”自主决定各个动作执行的时机。

虽然此前我国已有月表着陆经验,但是此次“天问一号”火星软着陆任务更加艰难。一方面,火星表面存在大气(火星大气的密度是地球大气的1%左右),因此火星比月球表面有更复杂的环境;另一方面,火星离地球距离更加遥远,通信时延达到20分钟左右,因此整个着陆过程相距遥远的地表来不及做任何处置。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体设计部火星巡视器总体主任设计师陈百超表示:“我国是首次实施火星探测任务,对火星的环境,特别是大气,类似这些参数,我们没有一手数据,相当于到了一个完全未知的一个环境,这种难度可想而知。”

“大概在9分钟时间内要完成10多个动作,每个动作都是一气呵成,不容得有半分的差错。”国家航天*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深空部部长耿言称,这个过程环环相扣,步步惊心。

超音速降落伞:减速技术中难度最大的环节

要想平安稳定地降落到火星表面,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让高速奔驰的“天问一号”减速。整个过程中,“天问一号”在9分钟内将约2万千米/小时的速度降至到0米/时。

据航天五院总体设计部火星探测器总体主任设计师王闯介绍,“天问一号”在进入火星大气层以后首先借助火星大气,进行气动减速,这个过程需要克服高温和姿态偏差,气动减速完成后,“天问一号”的下降速度也减掉了90%左右。紧接着“天问一号”打开降落伞,进行伞系减速降速,当速度降至100米/秒时,“天问一号”通过反推发动机进行减速,由大气减速阶段进入动力减速阶段。在距离火星地表100米时,“天问一号”进入悬停阶段,着陆巡视器在缓冲机构的保护下,抵达火星表面。

“超音速降落伞是减速技术中难度最大的一个环节,‘天问一号’在使用降落伞时要保证在超音速、低密度、低动压下打开,而这个过程存在开伞困难、开伞不稳定等问题。”王闯介绍说。

“天问一号”采用一顶主降落伞、一次性充气展开减速的方案。“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进入火星大气后在自身的气动外形下减速,降落伞打开后又将其进一步减速到约95米/秒,之后着陆巡视器进入悬停避障段。

针对火星降落伞的特殊开伞条件,在伞的设计研制中,508所在从伞型的选择、设计参数的选取、材料的选用、*部结构的改进等方面,都采取了相应的特殊性措施。充分借鉴以往探空火箭相同伞型的经验,以及国外火星探测降落伞的成果,对盘缝带伞的设计参数进行了优化,首次使用了一些新研的特纺材料,并在伞绳连接等环节首次使用了插接工艺,相比缝纫工艺连接强度显著改善。

“此外,由于火星大气非常稀薄,进入火星时要求探测器的气动外形具备高效的减速性能,同时需要更轻量化的防热材料。”王闯说。

“天问一号”的五大使命

成功着陆后,“绕”“着”“巡”的串联任务终于进行到最后一步。

着陆后,进入舱将着陆信息通过环绕器转发地面。进入舱和火星先后完成坡道及太阳翼天线展开,火星车将在第一时间将成功展开的消息传回地面。一切准备就绪后,火星车将自主驶离进入舱,抵达火面,开始新的征程。

探测火星不仅是工程任务的突破,更是行星科学领域的突破。

它们共有五大使命,主要涉及火星空间环境、地表形貌特征、土壤表层结构等研究,将给中国带来火星的第一手资料。其中,与气象有关的研究项目将收集有关温度、气压、风速和风向的大气数据,并研究火星的磁场和重力场,这些也将解答大众的好奇——火星究竟是什么样的气候。

END

来源:科技日报、新华社、中国航天报

天问一号巡视器成功着陆火星,火星表面是什么样子的呢?

点击蓝字关注,回复“免费数据”领取高清卫星影像

 热点资讯  | 来源/ 人民日报 整理 / 白水

01

前言

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

火星探测风险高、难度大,探测任务面临行星际空间环境、火星稀薄大气、火面地形地貌等挑战,同时受远距离、长时延的影响,着陆阶段存在环境不确定、着陆程序复杂、地面无法干预等难点。

天问一号任务突破了第二宇宙速度发射、行星际飞行及测控通信、地外行星软着陆等关键技术,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又一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

天问一号着陆火星

天问一号着陆过程

天问一号着陆地点

02

天问一号眼中的火星

天问一号拍摄火星照片

天问一号拍摄火星照片

天问一号拍摄火星照片

03

其他国家对火星的探索

欧洲航天*(ESA)以前发布了令人惊叹的“红色星球”拼接图,由该机构的火星快车号(MarsExpress)航天器拍摄的图像拼接而成。该拼接图非常详细,显示出复杂的景观范围–图像中心的分辨率约为每像素1公里。

欧洲航天*(ESA)发布的“红色星球”拼接图

美国宇航*拍摄的火星

火星表面地形

探测器绕红色星球轨道飞行第19550圈时捕获了这些视图

 推荐阅读:

【免费】百度网盘可免费下载全国高清影像啦! 【免费】百度网盘可免费下载全国30米高程啦!【说明】免费下载的影像和高程DEM如何使用

【OsgEarth】离线发布全国高程DEM并调用【Cesium】离线加载卫星影像和高程DEM数据【MapBox】在内网中加载离线卫星地图的方法【OpenLayers】在内网中加载发布的离线地图【GoogleMapAPI】在内网加载卫星地图的方法【ArcMap】在ArcMap离线加载卫星影像的方法【QGIS】 在内网中离线加载卫星地图的方法【ArcGIS API for JS】基于ArcGIS API for JS加载离线地图

长按关注水经注,我们与你更近一步

地图下载 | 地图发布 | 系统部署| 定制研发

▲请拔打24小时热线:400-028-0050

你也“在看”吗?

天问一号成功登陆火星主要内容?

天问一号的主要任务是对火星进行探测,完成一些关于火星表面研究的任务。天文一号是中国第一台火星探测器,2020年7月23日中午,天问一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 一、火星探测任务这是中国第一台火星探测器,承担着中国伟大的火星探测任务。

天问一号预计明年5月在火星着陆,会在哪个地点着陆?

刘彤杰介绍,经过漫长的飞行后,天问一号预计将于明年5月份在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着陆。10月29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新闻发言人、国家航天*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刘彤杰,对大家一直关注的天问一号任务进行权威解读。据刘彤杰介绍,火箭发射探测器时,会产生入轨偏差,在飞行控制中也会出现偏差。这两种偏差如果日积月累起来,就会在空间上或时间上偏离和火星交汇点,为了避免与火星“擦肩而过”,需要进行轨道中途修正。截止到目前天问一号已经经过了3次修正,接下来还将有1-2次的修正。为什么说是在火星的北半球着陆呢?刘彤杰主任是这样说的,国际上有着陆计划的火星探测任务,大多数选择着陆在火星北半球。因为南半球多是山地,坑洼不平,北半球有平原。天问一号将要着陆的地点在乌托邦平原南部。地质学家认为那里很可能是一个古海洋所在地。这个着陆点在古海洋和古陆地交界处,科学家认为该地方有很高科学价值,很有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科学成果,这也是我们选择这个地方来进行软着陆、巡视探测的原因。天问一号迈出中国行星探测的第一步,后续还有多次任务规划。刘彤杰还介绍,我国行星探测计划规划了4次任务,首次火星探测天问一号任务是第一次,已经发射实施,目前其他任务正在论证中。规划的第二次是小行星探测任务,预计在2024年前后实施。第三次是2030年前后将开展火星采样返回任务。此外,2030年前后还将有一次木星系及行星际穿越探测,即探测完木星和木卫4之后还要飞往更远的深空。“中国探月工程”,宏伟而伟大,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自豪,加油中国!

中国是第几个登上火星?

第三个

我国是第三个登上火星的国家。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

截止到2021年5月成功登陆上火星的国家有美国,苏联,中国。

天问一号火星着陆点在哪?中国选择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登陆点 - 哔哩哔哩

中国显然已经在2021年2月飞船抵达“红色星球”之前为其“天问1号”火星探测器选择了一个主要的着陆点。流动站将降落在巨大的撞击盆乌托邦平原内部。在由7月23日的“长征3月5日”火箭发射之后,由轨道飞行器和着陆器二人飞行器组成的“天问1号”目前正前往火星。任务组成员已经对其科学仪器进行了测试。

中国天文一号火星探测器的照片是从飞船上射出的一个微型相机拍摄的,该照片拍摄于距地球1500万英里的地方。图片:©CNSA)

来自最新官方消息表明,截至9月11日,天问一号共行驶了8512万英里(1.37亿公里),当时距地球950万直线英里(1530万公里)。中国已经表示,火星车将试图降落在乌托邦平原的指定区域,这是一个巨大的盆地,由火星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形成。该区域位于美国宇航*维京2号着陆点的南部,以及美国航天*的火星InSight着陆器于2018年11月降落的地点的西北部。

由NASA的火星侦察轨道飞行器上的HiRISE相机拍摄的火星乌托邦Planitia撞击盆地的一部分。中国的天文一号火星探测器将于2021年在乌托邦Planitia的一部分降落。(图片来源:NASA/JPL/UArizona)

但是,7月发射后在《中国航天新闻》官方出版物上以中文发表的信息提供了一个特定的主要着陆点。该文章报道了乌托邦平原南部的东经110.318度和北纬24.748度的着陆坐标。此后,文章的在线版本已被编辑以删除坐标;但是,这些仍然通过引用该文章的消息来源发表。亚利桑那大学行星影像研究实验室主任,NASA火星上功能强大的HiRISE摄像机的首席研究员AlfredMcEwen表示,该地区似乎为尝试降落提供了相对安全的地方,但也具有极大的科学意义。

McEwen将该地点描述为典型的南部乌托邦平原,并补充说,该地点“大多平坦而光滑,但有火山口,风成的风脊和一些巨石。”该地区被一些科学家解释为被泥石流覆盖,因此可能存在古老的深层地下水,这可能是一个与流浪者一起研究的有趣地点。没有发现任何证据表明天问一号着陆点表面或其附近可能有水冰。尚未命名,大约530磅。(240公斤)太阳能天问1号流动站将使用其地下探测雷达仪器调查地表土壤特征和潜在的水冰分布。

中国的嫦娥四号漫游车使用类似的仪器在月球另一侧的表面下窥视。火星探测器还将分析地表物质组成以及火星表面气候和环境的特征。中国已经两次登陆月球,2013年的嫦娥三号和2019年的嫦娥四号登陆月球。但是,天文一号是中国的第一个独立的星际飞行任务,它以稀薄的大气,偏远的空间和火星着陆的方式登陆不同的重力场,提出了新的更大的挑战。

明年2月到达火星轨道后,天问一号将花费两到三个月的时间来准备这辆流动站的着陆尝试,并使用高中分辨率摄像机评估该站点和状况。然后它将尝试进入,下降和降落。航天器将与轨道飞行器分离并进入大气层,并受到锥形航空器壳的影响。接下来,降落伞将进一步降低飞船的速度,然后反推进火箭为下降到火星表面提供最终的减速。

乌托邦平原高度低,这意味着进入太空飞船将有更多的时间和气氛减速并安全地下降到地面。如果成功降落,天问一号漫游车预计将在火星上运行约90天,即溶胶。天问一号轨道器将提供与火星车的中继通信链路,同时对火星进行一年的科学观测。(一个溶胶比地球日长40分钟。一个火星年是687地球日。)

天问一号火星着陆点在哪?中国选择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登陆点

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

作者|代润泽

振奋人心!5月15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着陆。

这意味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又一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后续,祝融号火星车将依次开展对着陆点全*成像、自检驶离着陆平台并开展巡视探测。

据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问一号”探测器产品保证经理饶炜介绍,“天问一号”探测器自2020年7月23日成功发射,精确入轨后,已经按预定飞行程序在轨飞行了大约295天。

自2021年2月10日成功环绕火星后,“天问一号”探测器相继完成了着陆区预探测、轨道维持、自检等关键飞行控制任务,期间,能源平衡,状态稳定,各分系统工作正常。

5月15日凌晨1点,天问一号探测器在停泊轨道实施降轨,机动至火星进入轨道。

凌晨4点,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

历经约3小时飞行后,进入火星大气;

经过约9分钟的减速、悬停避障和缓冲,成功软着陆于预选着陆区;

两器分离约30分钟后,环绕器进行升轨,返回停泊轨道,为着陆巡视器提供中继通信。

1

“天问一号”如何度过“黑色九分钟”?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从火星大气层外缘通过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到火星表面,整个着陆过程步步惊心,下降速度有过快?9分钟内速度从2万千米每小时降为0!那么速度是如何降下来的呢?

整个降落过程大致分为进入—减速—软着陆三步,简称为EDL(Entry,Descent,Landing)。

据航天五院总体设计部火星探测器总体主任设计师王闯介绍,“天问一号”在进入火星大气层后首先借助火星大气进行气动减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克服高温和姿态偏差。当气动减速完成后,“天问一号”的下降速度降低了大约90%。

随即“天问一号”打开降落伞进行伞系减速,当速度降至100m/s的时候,“天问一号”通过反推发动机进行减速,由大气减速阶段进入动力减速阶段。

在距离火星表面100米时,“天问一号”进入悬停阶段,完成精避障和缓速下降后,着陆巡视器在缓冲机构的保护下,抵达火星表面。

2

“天问一号”火星软着陆任务非常艰难

尽管我国已有月表着陆经验,但是此次“天问一号”火星软着陆任务更加艰难。

目前,人类火星探测任务成功率仅有50%左右,而成功登陆火星表面并顺利开展工作的探测任务成功率只有大约只有20%。

并且,火星探测器进入火星大气的时速约为21000千米,但要在7-9分钟内,让速度在受控状态下降为0实现安全着陆,这是火星探测任务中技术难度最大、失败率最高的地方,大部分都在这一阶段失败。

火星表面存在大气,火星表面大气的密度是地球表面大气密度的1%左右,也就是说火星比月球的环境更复杂。而火星表面地形复杂,遍布岩石、斜坡、沟壑等障碍物,火星尘暴比地球严重很多。

而火星离地球距离更加遥远,通信时延单程达到20分钟左右,这就意味着整个着陆过程在地球来不及做任何处理,只能靠“天问一号”自主完成。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体设计部火星巡视器总体主任设计师陈百超表示:“我国是首次实施火星探测任务,对火星的环境,尤其是大气等参数没有一手数据,这相当于我们来到了一个完全未知的环境里。”

3

“降落伞”如何护天问一号?

“天问一号”在降落过程中,中国全新研制的“天问一号”伞系减速分系统为“天问一号”成功着陆发挥关键减速作用。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采用目前国际普遍使用的伞降减速方式,但在火星降落伞系统的设计、校核、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方面,我们和其他国家有许多不同的地方。

“天问一号”这套伞系减速分系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8所研制,经过6年的研制和试验,508所科研人员克服了开伞条件难以实现、降落伞开伞异常等困难。

“天问一号采用一顶主降落伞、一次性充气展开减速的方案。降落伞是锯齿形盘缝带伞,伞的顶部是盘,接着有一圈缝,下面是带,带的尾部做成了锯齿形,有利于承力和确保稳定性。”508所专家表示。

火星降落伞的开伞条件比较特殊,主要体现在超声速、低密度、低动压开伞。针对火星降落伞的特殊开伞条件,在伞的设计研制中,508所首次使用了一些新研的特纺材料,在伞绳连接等环节首次使用了插接工艺,相比缝纫工艺连接强度显著改善。

4

着陆区为什么选择乌托邦平原?

乌托邦平原(UtopiaPlanitia)位于火星北半球,是火星面积最大的平原。直径3200公里,中央为49.7°N118°E,位于阿尔及尔平原的对跖点上。

火星的南、北半球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表面及次表面岩石矿物等差异巨大。火星南部为高地,60%的面积遍布着陨石坑。火星的北部是被火山熔岩填平的低矮平原,地形平缓,陨石坑较少且地质年龄较轻,地壳较薄。因为地势低,则气压比较高,火星车着陆时受到大气的阻力比较大,有利于软着陆,在乌托邦平原的中心区域,比火星基准高度低7千米,因此乌托邦平原是更理想的降落地。

相关资料显示,乌托邦平原拥有一定储量的地下冰层,平原上有间隙冰等地下物质活动的痕迹,形成了多边形地貌,具有较高的探索价值。据称,乌托邦平原距离地面1到10米的浅表底层下方有大量地下水冰存在,储水量相当于地球面积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

5

祝融号要迈过哪些难关?

“天问一号”探测器要一次性完成“绕、落、巡”,目前已经完成了“绕”和“落”的过程。接下来,着陆器和巡视器的组合体将释放“祝融”号火星车,开始“巡”这个阶段的工作。

祝融号是我国首辆火星车,高度1米85、重约240公斤,有四片太阳能板,六个车轮,两个高耸的天线,六个车轮都能提供动力,可以像螃蟹那样横着走,这样会更加灵活机动。

“祝融”号火星车预计将在火星上运行约90天,在这期间,它将近距离采样并将数据存储下来,定期传回地球。到这一阶段,可能遇到的较大风险就是沙尘暴,沙尘暴覆盖太阳帆板会让帆板效率降低。

参考来源: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9783154713576768&wfr=spider&for=pc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hare?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10333563521913852465%22%2C%22sourceFrom%22%3A%22bjh%22%7D&pageType=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9791146145225908&wfr=spider&for=pc

https://www.huxiu.com/article/428153.html

VR之变:Pico修正航向,互联网巨头候场

死掉,芯片小厂的唯一宿命?

中国火星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

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天问一号计划于2021年2月到达火星,实施火星捕获。

2021年5月择机实施降轨,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软着陆火星表面,火星车驶离着陆平台,开展巡视探测等工作,对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质成分、水冰、大气、电离层、磁场等科学探测,实现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跨越。

截至2021年1月3日6时,天问一号已经在轨飞行163天,飞行里程突破4亿千米,距离地球约1.3亿千米,距离火星约830万千米。

2021年2月10日晚间,天问一号进入火星轨道,成为中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

2021年2月12日,天问一号绕火星飞行的影像首次展现在公众面前。2月24日6时29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实施近火制动进入火星停泊轨道。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 )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_答案解析_华图题库

2021-07-3119:53广东人事考试网来源:广东华图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

从国家航天*了解到,科研团队根据“祝融号”火星车发回遥测信号确认,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

据媒体报道,5月15日凌晨2时许,“天问一号”在火星停泊轨道上进入着陆窗口,随后探测器实施降轨,环绕器与着陆巡视器开始器器分离,继而环绕器升轨返回停泊轨道。

着陆巡视器运行到距离火星表面125千米高度的进入点,开始进入火星大气,并最终软着陆在火星表面。

后续,“祝融号”火星车将依次开展对着陆点全*成像、自检驶离着陆平台并开展巡视探测。

据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问一号”探测器产品保证经理饶炜介绍,“天问一号”探测器自2020年7月23日成功发射,精确入轨后,已按预定飞行程序在轨飞行了约295天。

自2021年2月10日成功环绕火星后,相继完成了着陆区预探测、轨道维持、自检等关键飞行控制任务,期间,能源平衡,状态稳定,各分系统工作正常。

据悉,天问一号任务突破了第二宇宙速度发射、行星际飞行及测控通信、地外行星软着陆等关键技术,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又一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

以上是关于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的参考答案及解析。建议大家看完问题先作答、再查看答案哦!

华图题库旨在为考生提供高效的智能备考服务,全面覆盖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职业资格、医卫类、计算机类等领域,为您提供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公共基础知识、教育基础知识、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及综合应用能力等相关试题答案解析。拥有优质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备考全阶段的高效服务,助您不断前行!

你以为刷题就是不停的找题去做?NO,NO,NO!刷题也是有技巧的。高效地刷题,让你事半功倍。点击下载华图在线APP体验更佳。关注广东华图教育微信gdhtgwy,政策问题实时答,考试信息不漏看。

特别说明:华图题库平台所收集的试题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维护您的合法权益。

(编辑:广东华图)

文章推荐:

天问一号着陆于火星的什么地方(天问一号成功着

浙江兄弟科技集团怎么样(兄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徽商银行是正规银行吗(徽商银行智享存安全吗?

理睬是什么意思(理睬近义词大全-理睬的反义词

兴森科技ic载板是什么(ic载板和sip的区别?)

二十多万suv哪款好(二十万左右买什么suv好?)

去澳门带多少现金需要申报(澳门攻略之洗码 - 知

中化集团子公司有哪些(中化集团旗下有哪些子公

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