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啄木鸟||金博股份IPO:一创始人被判刑8年;实控人借款买股份,千万出资或撬动9亿市值 来源 |价值线综合 3月11日晚间,上交所发布科创板上市委公告,同意湖南金博碳素股份有限公司
啄木鸟||金博股份IPO:一创始人被判刑8年;实控人借款买股份,千万出资或撬动9亿市值
来源 |价值线综合
3月11日晚间,上交所发布科创板上市委公告,同意湖南金博碳素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金博股份)首发上市申请。
金博股份前身为湖南博云高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博云高科),与A股上市公司博云新材拥有共同大股东——中南大学粉末冶金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粉冶中心)。
公司创始人之一蒋辉珍,曾任博云新材董事长,因受贿罪、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国家资产罪入狱;另一创始人熊翔也卷入一桩行贿案。
公司现任实控人廖寄乔亦担任过博云新材董事长。廖寄乔两次增资购买股份的钱,大半为借款。
公司毛利率去年出现大幅下滑,产品售价出现了下降。另一方面,公司近年来研发乏力,已六年没有新增专利。
创始人之一被判刑八年
据招股说明书披露,金博股份前身为湖南博云高科技有限公司,2005年5月由粉冶中心、廖寄乔、蒋辉珍、熊翔出资成立,蒋辉珍与熊翔曾分别担任粉冶中心下属另一家上市公司——博云新材董事长、总经理,两人还曾长期担任粉冶中心的法定代表人及高管。公司现任实控人廖寄乔亦担任过博云新材董事长。
2015年,博云高科变身为湖南金博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蒋辉珍、熊翔已从股东名单中消失。
对于蒋辉珍、熊翔二人为何从股东名单消失,股份又如何转划,招股书只字不提。价值线研究院发现,作为金博股份的创始人之一,蒋辉珍已被判刑。
2012年8月,博云新材公告称:董事长蒋辉珍因年龄问题辞去公司董事、董事长以及董事会下设专门委员会委员相关职务。
辞职后,蒋辉珍于2012年11月12日和13日的限制转让期内,委托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张某进行操作卖出蒋辉珍名下博云新材股票25万股,成交金额2,658,537.64元。遭湖南证监会警告并罚款3万元。
据《潇湘晨报》报道,2015年9月11日,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蒋辉珍犯受贿罪、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国家资产罪等作出二审判决,法院认为,博云新材前任董事长蒋辉珍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十个月,并处没收财产二十万八千元;犯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国有资产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八年,并处没收财产二十万八千元。
经长沙市望城区人民检察院委托湖南建业司法鉴定所鉴定,2014年4月24日,湖南建业司法所出具《评估鉴定报告》,结论为:在粉冶公司增资扩股中因低评、漏评、少评资产、股权,虚增债务,造成国家利益损失2.105716亿元。
金博股份另一位创始人熊翔目前的身份为中南大学教授,其在博云新材担任总经理期间,也曾卷入时任中南大学后勤集团水电管理中心主任谭立洲受贿一案。
对于上述行贿受贿、徇私舞弊等情况,作为蒋辉珍、熊翔的同事,时任博云新材料高管的金博股份实控人廖寄乔是否知情,是否有涉及其中?不得而知。
实控人借款买股份,1000多万撬动9.6亿市值?
除了蒋辉珍与熊翔之外,公司另一位创始人,金博股份目前的实控人廖寄乔,身上也充满了故事。
据《国际金融报》报道:廖寄乔有一部分股份是通过借钱买来的。廖寄乔在2017年9月和2018年4月对金博股份进行过两次增资,增资价格分别为4.15元/股(570万股)、4.55元/股(230万股),合计金额为3412万元,共获得金博股份800万股股份,占金博股份总股份的13.33%。
但这3412万元中有2255万元来源于廖寄乔向员工、亲戚及朋友的借款,占上述增资资金总额的66.09%。
根据廖寄乔与债权人签署的《借款协议》,利息一年一结,年利率为7%或5%,借款期限届满后,一次性偿还借款本金。上述借款将在2022年至2024年陆续到期,经测算,廖寄乔2020年至2024年应当偿还的金额分别为124.85万元、124.85万元、424.85万元、1644.85万元和53.5万元,合计2372.9万元。
如果按3月4日科创板123.39倍的平均市盈率计算,廖寄乔通过借钱获得的股份市值为6.24亿元,净赚高达5.96亿元。
更为客观的说法是,仅这两次增资,廖寄乔就用1157万元的自有资金撬动3倍杠杆(3423万元增800万股),在翻身上市后,800万股有望获得9.58亿元市值,杠杆手法用得相当值得。
增长乏力,产品降价、毛利率大幅下滑
金博股份的主营产品为先进碳基复合材料及产品,其核心收入来源为用碳基复合材料所组合的热场系统产品,其主要分为单晶拉制炉热场系统、多晶拉制炉热场系统。
2017年-2018年,金博股份的毛利率持续增长,分别为64.95%、69.32%,不过这一趋势并未持续,2019年毛利率大幅下滑,仅为62.3%。
在3月11日的审议会议中,上市委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聚焦了金博股份的毛利率问题,要求其说明,受2018年下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发布的《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简称“531新政”)的政策影响,2018年毛利率上升的原因及合理性;以及在下游客户议价能力逐渐增强的情况下,高毛利率水平的可持续性。
招股书显示,造成毛利率下滑的原因或为公司产品降价所致。2017年至2018年,公司主营的不同型号的坩埚、导流筒单价基本保持稳定。但2019年,单晶拉制炉热场系统产品平均售价出现一定程度下降。自2018年下半年开始,公司对部分产品进行了降价,综合价格下调幅度在10%到30%左右。
值得玩味的是,金博股份一再在其招股书中称,毛利率下滑是“主动降价”。公司解释称:随着近年来公司制备技术的不断进步、生产效率的不断提升,公司在单位制造成本持续下降的基础上,对部分产品进行了降价。
但这种“主动”背后,是公司业绩深受相关产业政策影响。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发行人光伏领域产品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超过95%,是发行人的主要收入来源,现阶段公司业务高度依赖于下游光伏行业的景气度。受“531新政”的影响,国内光伏产业出现了结构调整,单晶龙头企业头部集中效应明显,相关客户在大规模扩张单晶产能的基础上也更具议价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金博股份2017年-2018年毛利率均低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方大炭素和中简科技(方大炭素为78.82%和75.71%;中简科技为77.73%和79.61%)。
六年专利未更新,部分核心技术无专利
市场亦较为关注拟在科创板上市的金博股份的“科创属性”。
招股书显示,金博股份独家或以第一起草单位身份牵头制定了5项国家行业标准,拥有“碳/碳复合材料低成本制备技术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获得国内外专利授权66项。其中国内专利65项,韩国专利1项,其中发明专利29项,实用新型专利34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
但公司已6年无新增专利。
对于6年无新增专利的质疑,公司表示,报告期内,金博股份已提出申请的发明专利共有7项,但由于发明专利审核周期较长,截至目前公司尚未获得上述7项已申请发明专利的正式授权(已进入实质审查阶段)。
除此之外,金博股份部分核心技术,并未申请专利。
金博股份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因为申请专利需公开部分技术细节、技术关键点及技术具体实施方法,被公开的信息可能被竞争对手模仿,造成技术泄密,故部分核心技术未申请专利。虽2014年后未取得新的发明专利,但并不存在相关技术水平处于瓶颈或重大技术难题无法突破的情况。
但如果不申报专利,金博股份又该如何保护好自己的知识产权呢?
针对金博股份IPO进展,价值线研究院将持续关注。
爆料 邮箱:jzxxmt@163.com
碳热场材料是什么东西?
基复合材料之碳碳热场材料——金博股份VS中天火箭)
碳基复合材料是只以碳为基体的符合材料,主要以碳纤维为增强体;所谓的热场系统是指单晶拉制炉中热场系统中应用的特殊材料,主要是太阳能硅片以及半导体硅片生产设备中耐高温件材料。
广州金博物流贸易集团有限公司主要业务是什么?经营范围有哪些?
是国企。业务涵盖贸易、物流配送、仓储加工、进出口、商务地产及综合配套、电子商务等领域,经营区域覆盖全国,并在港澳、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设有多家分支机构,是广钢集团转型发展五大业态中现代服务业的旗舰型企业。
氢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企业13强盘点-氢燃料电池--国际氢能网
气体扩散层(GDL)是燃料电池膜电极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流场和催化剂层之间,是支撑催化剂层和收集电流的重要结构,同时为电极反应提供气体、质子、电子和水等多个通道,对燃料电池的耐久性和可靠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性能良好的气体扩散层需满足:多孔均质结构,透气性能好;导热导电能力强;表面平整、机械强度高、柔韧性好,利于膜电极的制造和长期使用的结构稳定性;适当的亲水/憎水平衡,防止过多的水分阻塞孔隙而导致气体透过性能下降;耐腐蚀,化学稳定性好。
气体扩散层由支撑层和微孔层组成,支撑层材料主要为多孔的碳纤维纸、碳纤维织布、碳纤维无纺布及碳黑纸,微孔层通常是由导电炭黑和憎水剂构成,作用是降低催化层和支撑层之间的接触电阻,使反应气体和产物水在流场和催化层之间实现均匀再分配,有利于增强导电性,提高电极性能。其中碳纤维纸具备制造工艺成熟、性能稳定、成本相对较低等优点,成为支撑层的首选。而碳纤维布编织(结构存在缺陷易变形)、无纺布(工艺复杂、强度和耐用性不达标)、碳黑纸(脆性大、强度低)均有优化空间。
支撑层比较成熟的产品有日本的Toray、德国的SGL和加拿大的AVCarb等。东丽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且拥有专利较多,产品具有高导电性、高强度、高气体通过率、表面平滑等优点。我国对碳纸的研发主要集中于中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还有台湾碳能科技。碳能科技的碳纸不像前面几家(主要供应航天、汽车等领域),生产燃料电池膜电极专用碳纸,价格较低但是性能也相对较差。国内江苏天鸟具备优秀的碳纤维织物的生产能力,但可惜的是但由于燃料电池市场太小,尚无量产计划。
除了改进气体扩散层的导电功能外,近些年对气体扩散层的传质功能研究也逐渐引起人们重视。日本丰田公司为了减少高电流密度下的传质极化,开发了具有高孔隙结构、低密度的扩散层,扩散能力比原来提高了2倍,促进了燃料电池性能的提高。此外,微孔层的水管理功能逐渐引起研究者的重视,通过微孔层的修饰、梯度结构等思想,可以一定程度上改进水管理功能。
下面小编针对气体扩散层企业做了整理,以供大家参考,以下排名不分先后,如有遗漏,欢迎补充。在阅读本文前,欢迎识别二维码加入我们的交流群。
1.德国SGL
德国西格里(SGL)是德国SIGRI股份有限公司和美国大湖碳素公司于1992年合并而成,德国西格里(SGL)是全球领先的碳素石墨材料及相关产品制造商之一,拥有从碳、石墨产品到碳纤维及碳碳复合材料在内的完整生产线,其产品在钢铁、炼铝、汽车制造、化工、电子半导体、光伏和LED产业、锂离子电池等行业具有广泛应用。在风能、航天航空、国防工业等领域的碳素石墨材料及其相关产品的应用也呈上升趋势。西格里集团在全球拥有超过40个生产基地,市场及服务网络覆盖100多个国家。
德国西格里(SGL)于1998年进入中国,集团旗下中国业务主要分布在上海,由上海西格里东海碳素有限公司、西格里特种石墨(上海)有限公司、西格里石墨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及其生产基地组成。
日本东丽集团是世界著名的有机合成、高分子化学、生物化学为核心的高科技跨国企业,其主要产品有各类纤维、功能性化工产品、碳纤维复合材料等。
东丽是目前碳纤维铺层的唯一一家具有稳定批量供应能力的公司,其高强度碳纤维产品已应用于丰田Mirai的高压储氢瓶。
东丽的碳纸技术研发从1982年开始,并在2005年开发出碳纸卷。随后于2008年,东丽利用碳纸开发技术开始开发气体扩散层(即具有MPL涂层的碳纸)。
GDL(燃料电池用气体扩散层基础材料)将氢气和空气作为燃料提供给电极(催化剂),收集电极上的化学反应所产生的电子,保留电解质膜中的水分并排出产生的水分,是一种具备多种作用的多功能材料。除了透气性和导电性之外,还需要满足耐酸性和机械强度等多种要求,一般使用碳纸和碳布。
AvCarb成立于1950年,公司总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洛厄尔市(Lowell),负责包括碳材料制造、热处理以及产品涂层在内的环节,并拥有国际标准组织ISO9001认证、TS16949认证。GDL是AvCarb在新能源领域的主要产品。自2000年起,AvCarb开始GDL材料的研究并参与相关DOE计划,进行高性能GDL开发,并对全球燃料电池制造商供应GDL。
20多年来,AvCarb参与了各式燃料电池的发展与应用,也积累了庞大的数据资料库以及高水平的性能表现。公司曾经是巴拉德的子公司,后来分割出来后,目前仍是巴拉德GDL的唯一供应商,并持续与其他全球领先的厂商进行合作及供货,客户范围覆盖北美、欧洲及亚洲(中国、韩国及日本)。AvCarb持续维持着良好的供货纪录以及高良率,因而被认为是业界最具价值的气体扩散层产品选择。
科德宝是全球领先的非织造布供应商。基于其高科技产品组合,科德宝为所有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PEMFC)和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应用提供GDL材料。
GDL材料的卓越特性:科德宝GDL材料具有高导电性和导热性,保护膜免受潜在的穿刺损坏,允许在MEA制造中进行安全且高效的下游加工,并根据燃料电池运行条件为优化质量传输而量身定制。这种优化确保向催化剂层提供足够的氢气和氧气(空气)气体反应物。同时,必须控制气态和液态产物水的运动,以保持催化剂位点对反应物开放,同时防止膜变干。
2022年9月26日,科德宝高性能材料集团(简称“科德宝”)与一家全球汽车一级供应商签订了一份大批量多年期合同,为这家领先的汽车供应商生产燃料电池系统的核心堆提供高性能气体扩散层。高性能气体扩散层主要应用在中型和重型商用汽车以及公共汽车当中。
由此,科德宝正在推动客户端全球燃料电池的发展,从而也加速了燃料电池堆量产的突破。
深圳市通用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公司以氢能为基础,以燃料电池为核心,围绕新能源产业,致力于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的研发与制造,致力于燃料电池成本降低,快速推动燃料电池的发展。通用氢能在技术、人才团队、生产、管理等各方面拥有自己的优势。
公司拥有世界顶级的燃料电池院士团队,专家团队成员有在世界知名大学、知名燃料电池研究机构或知名的燃料电池公司工作多年的经历,在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的研发都掌握核心技术,都拥有推动中国燃料电池发展的共同信念。
公司将建成国内首条连续化气体扩散层成品生产线,建设世界首条连续化生产DMD与质子交换膜生产线,及催化剂和膜电极生产线,主打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质子交换膜、催化剂和膜电极产品等,并进行相关产品的多元化,满足各类燃料电池车、无人机、轨道交通、电站等要求。
2020年4月,上海华谊集团与VIBRANTEPOCHLTD正式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成立中国合资公司,在中国完成燃料电池GDL气体扩散层用(碳纸/碳布)生产线的建设,致力使合资公司成为国内技术领先、供应稳定、最具竞争力的燃料电池电堆核心材料供应商。
根据协议,为了促进科技创新,加快氢能产业“气体扩散层用碳纸/碳布”发展和进步,运用成熟的科技、优秀的人力等资源以及先进稳定的技术成果,在中国建立“气体扩散层用碳纸/碳布”生产基地,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全面合作,共同推进双方的项目合作共赢,目标实现商业化产能30万/年。
济平新能源作为国内首家能够量产催化剂和气体扩散层的公司,其投产标志着国内企业首次打破氢燃料电池关键核心材料催化剂和气体扩散层的国际垄断,实现自主量产。
碳能科技CeTech成立于2006年9月,志在发展一个“洁净的能源技术(CleanEnergyTechnology)”,我们以碳素材料及高温技术,应用于能源科技,特别是无污染之燃料电池、大型储能系统VanadiumRedox-flowBattery(VRB,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及高阶电子产品热管理元件。碳能科技位于台中,主要在研发与生产销售气体扩散层(GasDiffusionLayer,GDL),为市面所称之碳纤维纸与碳纤维布(Carbonpaperandcarboncloth),以及VRB电极材料,即石墨毡(Graphitefelt),并于2012年10月正式推出高导热人工石墨片(SyntheticGraphiteSheet),作为高阶智慧型手机用的导热、散热元件,已正式供货给多家国际级智慧型手机大厂。
碳能科技有专精之技术团队,提供高品质与高效能之产品,并且有市场竞争力。目前气体扩散层(GDL)与人工石墨片(SyntheticGraphiteSheet)乃为碳能科技首重之发展产品,尔后碳能科技将逐步研发碳与石墨材料相关新技术,以符合顾客所需及领导市场方向。
上海河森电气有限公司成立于二○○三年六月,是一家专业从事燃料电池专用材料开发销售、燃料电池及其专用设备代理销售的科技型民营企业。多年来,公司以大力促进中国燃料电池产业发展为己任,集聚一批经验丰富、锐意创新的行业人才,坚持专业化的发展策略,自行成功开发了碳纸、碳布等燃料电池专用高性能气体扩散层产品和铂系列、铂钌系列燃料电池专用高性能催化剂产品并顺利实现批量生产。同时,公司也凭借自身的技术实力和行业经验,受邀成为Horizon燃料电池系统、FCT测试设备等世界知名燃料电池产品及专用设备在国内的销售代理,长期的高效服务已获得合作伙伴和国内众多客户的肯定和赞誉。
11.淄博百纳新材料
淄博百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BannorIndustrialCo.,Ltd)位于淄博新区金融中心,是一家充满朝气与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与欧洲、美国多家纤维材料公司有广泛的合作,致力于欧美造纸设备及耗材、特种纸和湿法无纺布工艺技术在国内的推广,是欧美技术和中国设备的完美结合,高效益和低投资的绝佳选择。
在欧美造纸设备及耗材方面,公司主要代理德国AKUSTRON仪器设备、德国人造纤维、德国成型网、瑞士涂布设备等。
在生产高性能纸张和湿法无纺布技术方面,我公司有丰富的经验,主要集中在如下产品:结构复合材料、电池隔板纸、超级电容器纸、燃料电池用纸、电绝缘材料、造纸成型网、聚酯成型网、高性能涂布机、羊皮纸、过滤纸(材料)、家具装饰、耐磨纸、壁纸无纺布(带纺织效果)等。
2021年8月金博氢能投资约3000万元,用于氢燃料电池相关材料等的研发,生产。
2022年6月9日,金博股份发布公告,金博股份与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并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上海碳际是一家氢燃料电池炭纸核心材料研发商,公司目前聚焦于燃料电池和制氢电池用的炭纸和气体扩散层技术和产品,致力于推出平台型的炭纸和气体扩散层产品,根据公司已定义出的产品矩阵,炭纸系列产品包括:CPM16/CPM19/CPM25等,GDL系列产品包括:HP16/HP18/HP21/HP28等。
当前位置:氢能网»氢燃料电池»正文
关键词:氢燃料电池燃料电池膜电极气体扩散层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国际能源网"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读政策/找项目/推品牌/卖产品/招投标/招代理/发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储能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储能网"的作品,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国际储能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内容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删除处理。联系方式:400-8256-198
京ICP备14050515号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京B2-20210837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9339号
金博股份(一)(持续跟踪)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晶硅制造热场用先进碳基复合材料及产品制造商与供应商。公司目前主要从事先进碳基复合材料及产品的研发、生产和... - 雪球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晶硅制造热场用先进碳基复合材料及产品制造商与供应商。公司目前主要从事先进碳基复合材料及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现阶段聚焦于碳/碳复合材料及产品,主要应用于光伏行业的晶硅制造热场系统,是一家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性能卓越、性价比高的先进碳基复合材料产品和全套解决方案,是唯一一家入选工信部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的先进碳基复合材料制造企业。
目前,公司先进碳基复合材料产品主要应用于光伏用晶硅拉制炉热场系统。公司的主要产品为热场系统系列产品:1)单晶拉制炉热场系统产品,主要用于光伏行业、半导体行业中的单晶硅长晶、拉制过程,是制备单晶硅的关键设备,公司产品主要包括多种规格的坩埚、导流筒、保温筒、加热器等,是单晶拉制炉热场系统的关键部件。2)多晶铸锭炉热场系统产品,是光伏行业多晶铸锭的关键设备,公司产品主要包括顶板、发热体、盖板、护板等部件。3)真空热处理领域产品,公司产品包括模套、料盘以及棒/管材。
公司发展十七载,发展脉络伴随着科研创新与产业的深度结合,引领我国碳基复材行业的发展。公司2005年成立,始终围绕国家发展新材料的战略目标,推进先进碳基复合材料的生产制备低成本化、产品品种多样化和装备设计自主化。碳基复合材料行业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2005年~2010年的技术探索与产品验证阶段:公司紧跟国家战略步伐,开启先进碳基复材及产品的产业化应用研究,承担多项国家计划,并完成技术储备;2)2011年~2015年的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阶段:公司在先进碳基复合材料低成本制备产业化、关键设备自主化研发成本显著,为后续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3)2016年~2020年的批量替代及市场主导阶段:公司碳碳复材产品在光伏晶硅制造热场系统得到推广和应用,逐步对高纯等静压石墨产品进行进口替代及升级换代;4)2021年至今的材料产品丰富和应用拓展阶段:公司开始布*半导体、氢能、高温热处理、汽车及轨道交通制动等领域,不断丰富碳基复材应用场景。
公司董事长廖寄乔博士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技术背景深厚。截至2022年3月31日,廖寄乔先生直接持有公司13.25%股份,益阳荣晟持有公司5.57%股份,益阳荣晟和廖寄乔为一致行动人。廖寄乔先生为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中南大学材料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正高二级研究员,1992年~2019年任职于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师从“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发明人黄伯云院士。
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具备技术与产业丰厚经验。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共6名,包括廖寄乔、李军、王冰泉、王跃军、刘学文、龚玉良均在公司研发岗位上担任重要职务,拥有深厚且与公司业务相匹配的资历背景和丰富的研发及技术经验,值得一提的是,总经理王冰泉先生出身无锡尚德,是最早一批的光伏龙头企业,对于光伏行业理解深厚。此外公司自2020年以来,不断加强公司技术人才储备,引进一系列高端人才,包括材料学博士3名、材料相关专业硕士5名等。
2021年公司大幅加强研发力度,研发人员与研发费用大幅上升。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达6497.24万元,同比增长87.6%,2019~2021公司研发人员持续增长,2021年研发人员占公司总员工比例为14.59%,研发人数较2020年增长55%,公司预计2022~2023年将新增研发人员120人以上。2021年公司研发力度大幅增加的原因在于公司重点加大包括了对碳陶以及氢能和高纯材料等方面的研发投入,以进一步扩大碳基材料的应用领域。
金博研究院将进一步增强公司研发实力,为公司未来新兴业务提供技术基础。公司IPO项目建设先进碳基复合材料研发中心,定位为围绕光伏热场用碳基复合材料技术、生产工艺和产品开发的研发中心。2021年11月公司设立全资子公司湖南金博碳基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将进一步整合研发资源,加强研发力度,提高研发效率。金博研究院定位为综合性研究平台,为公司打造新材料产业平台型公司提供研发及产业化能力基础,保障公司未来长期在光伏、半导体、氢燃料电池、高温热处理、摩擦制动等领域的市场拓展能力,为公司未来产业在碳基材料领域的纵深布*提供强大的技术基础。
受益于光伏热场领域需求爆发,公司业绩增长迅猛。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达13.38亿元,同比增长213.7%,2017~2021年CAGR高达75.2%;2021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01亿元,同比增长197.3%,2017~2021年CAGR高达103.9%。2021年在双碳背景下,公司下游光伏行业产能扩张,终端需求旺盛,叠加公司2021年持续扩大生产产能,产品销量大幅增加导致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的大幅增长。
公司主要产品为碳/碳热场系统材料,单晶拉制炉热场系统产品贡献超90%以上营业收入。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单晶拉制炉热场系统(坩埚、导流筒、保温筒)、多晶铸锭炉热场系统、真空热处理领域产品等,近年来公司单晶拉制炉热场系统产品占比不断上升,2021年单晶拉制炉热场系统产品营收占比约为99.5%。分领域看,公司产品主要针对光伏、半导体和高温热处理三大领域,2021年光伏领域占比达97.76%。
公司毛利率维持高位,期间费用率逐年下降。公司毛利率始终维持在55%以上,公司2021年毛利率为57.3%,较2020年的62.6%略有下降,主要由于产品降价以及主要原材料碳纤维涨价导致;2017年~2021年公司净利率呈上升趋势,2021年净利率为37.5%。公司期间费用率持续降低,期间费用率从2017年的28.77%,下降至2021年的10.51%,其中管理费用率下降最为显著。
公司将依托现有优势,打造碳基新材料产业平台。2021年9月公司成立全资子公司湖南金博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从事高纯氢气的制备、碳纤维树脂基储氢瓶和氢燃料电池用碳纸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21年10月公司成立全资子公司湖南金博碳陶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碳/陶复合材料领域的技术研发、产品制备、市场应用等。公司将进一步延伸公司产业链,加快构筑公司第二成长曲线:1)公司在碳/碳复合材料积累的核心制备技术和关键装备研发设计能力可为碳/陶复材的研发生产提供技术支持;2)氢能业务方面,公司一方面充分利用生产碳基复合材料过程产生氢气资源,另一方面依托现有碳基复合材料技术,开展碳纸及储氢瓶的技术研发。
公司热场系统产品位于晶硅制造产业链前端。公司主要产品单晶拉制炉、多晶铸锭炉热场系统用于晶硅制造产业链的前端,是单晶硅棒、多晶硅锭制造的核心部件,对单晶硅、多晶硅的纯度、均匀性等品质具有关键性的影响。光伏电池组件、半导体芯片、电子元件为硅片的下游应用,光伏行业的快速发展直接带动了上游晶硅制造产业的快速发展。
国内先进碳基复合材料产品在光伏行业晶硅制造热场系统领域对国外等静压石墨等特种石墨产品逐步进口替代。回顾碳碳复材的替代历程,2005年之前,晶硅制造热场系统部件主要是以等静压石墨等特种石墨为主,生产企业主要是西格里和东洋碳素等碳素巨头;2005~2010年,金博和西安超码等先进碳基复合材料厂商开始了对等静压石墨产品的进口替代。2011年,受日本福岛大地震影响,进口特种石墨供应紧张,碳碳热场得到批量应用机会;2012~2015年,欧美双反政策促进国内企业降本需求紧迫,开始大胆尝试新材料、新工艺,石墨热场系统产品具有成本高、供货周期长、依赖进口等特点,阻碍了光伏行业降成本、扩规模的发展进程,碳碳热场迎来机遇;2016年后,国内光伏行业快速发展,碳碳热场迎来广阔发展空间,渗透率不断提升。
光伏硅片大尺寸化趋势加速热场系统中碳基复材对石墨材料的替代。单晶硅拉制炉的容量快速扩大,其已经从2011年左右的16英寸~20英寸(1英寸=25.4mm)热场快速发展到现在的30~36英寸热场,目前182mm尺寸硅片对应32英寸热场,210mm尺寸硅片对应36英寸热场,据CIPA统计,2021年182mm和210mm尺寸合计占比由2020年的4.5%迅速增长至45%,未来其占比仍将快速扩大。等静压石墨作为由石墨颗粒压制成型的脆性材料,已经在安全性方面不能适应大热场的使用要求,在经济性方面也已经落后于碳基复合材,另一方面在制备大直径的产品时,传统石墨热场材料成型困难,故而光伏硅片大尺寸化趋势进一步加快了碳/碳复材热场材料对石墨材料的替代。
公司碳/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可以分为五步,主要工艺包括预制体的制备、化学气相增密、石墨化、机加工和高温纯化处理。先进碳基复合材料是指以碳纤维为增强体,以碳或碳化硅等为基体,以化学气相沉积或液相浸渍等工艺形成的复合材料,主要包括碳/碳复合材料产品(碳纤维增强基体碳)、碳/陶复合材料产品(碳纤维增强碳化硅)等。以公司碳/碳复合材料的生产为例,整个过程分为五步:1)先将碳纤维通过织布、成网、复合、烘干等工艺制备成预制体;2)在CVD炉中进行化学气相沉积,在氮气的保护下,通入天然气,加热温度为300~500摄氏度,气体热解并在碳纤维上沉积碳,填充多孔预制体的空隙,从而得到高密度的先进碳基复合材料;3)经过石墨化处理,使得产品性能达到使用要求;4)对半成品进行机加工;5)对机加工后的半成品在重复高温纯化,该过程与石墨化工艺类似,多次重复高温纯化即可得到最终产品。
预制体构成C/C复合材料的骨架和基础,其结构型式对复合材料的最终性能具有较大影响。预制体的结构决定了复合材料中纤维的体积含量和排列方向、孔隙的几何形状和分布以及纤维的弯扭程度,影响后续化学气相渗透过程中气体的传质,进而影响材料的复合致密化进程。公司采用的是碳布/碳纤维网胎针刺预制体成型技术,纤维分布平直,对气体的阻力较小,有利于碳源气体向预制体内部的渗透和扩散。我们认为公司的沉积周期大幅低于其他公司,离不开其自主制备和设计的预制体。
碳/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后续致密化工艺的不同。目前,碳/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因致密化工艺的不同可主要分为化学气相沉积法、液相浸渍法以及这两种方法的综合使用。化学气相沉积法中,基体碳与纤维结合紧密、结构可调,该法成为制备高性能碳/碳复合材料的首选方法。公司采用的是化学气相沉积法,利用自主研发的快速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大幅缩短了致密化周期,沉积周期是传统沉积周期的1/2,极大地降低了电力消耗,降低了生产制备成本;西安超码利用等温化学气相沉积工艺结合树脂低压浸渍炭化工艺,充分发挥两种工艺的特点,利用热解炭结合树脂炭的双元炭组分保证炭/炭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
公司预制体制备与致密化核心技术均为自研。预制体的制备和新工艺均为公司自研,针刺技术大幅提高预制体制备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自研快速化学气相沉积技术使得沉积周期由传统的800~1000小时下降到300小时以内,大幅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大型化学气相沉积炉工艺装备技术使得单位能耗降低30%,生产效率提高40%。
三重需求驱动热场需求持续增长,2025年需求有望超万吨。光伏领域碳碳热场材料需求可分为三类:1)新增需求:新增硅片产能带来单晶炉配套热场材料的需求;2)替换需求:热场材料的耗材属性使得存量单晶炉热场材料在一定周期需要更换;3)改造需求:在大尺寸硅片渗透率不断提升的趋势下,存量小尺寸单晶炉需要改造成大尺寸单晶炉。据我们测算,2022/2023/2024/2025年碳碳复材热场总需求将达7631/9621/9912/10305吨,同比增速为81%/26%/3%/4%,2020~2022年为需求爆发期,年均复合增速超过100%,2023年后增速将会放缓,2022年新增产能带来的需求占据主导,后续存量市场的替换需求占据主导。
2021年行业供不应求,2022年后供需将维持相对平衡。2021年国内碳碳复材热场部件主要玩家为金博股份、西安超码(中天火箭)、陕西美兰德、天宜上佳、此外隆基股份拥有20GW碳碳项目用于自供,据该项目环评数据,产能约为650t。据我们测算,2021年行业总供给约为3928吨,行业仍呈供不应求态势;2022年大部分公司均会出现大幅扩产现象,有效供给将会大幅上升,我们预计2022年行业有效供给将达7650吨,略高于需求,但是考虑到部分产能无法满足大尺寸的生产要求,因此我们认为行业高景气度仍将维持,具备大尺寸热场部件生产能力的公司将最为受益。
2022年为新增产能释放期,项目产能弹性较大。根据项目建设周期,一般项目一年内便可建设完毕并释放产能,部分项目半年即可完成,根据我们对于各公司项目的梳理,在建项目基本均可在2022年完成并释放产能。此外根据我们对于已投产的项目真实产能与项目规划产能的对比发现,项目目前真实产能普遍高于规划期产能,以金博股份为例,先进碳基复合材料项目规划产能为550吨(一期200吨+二期350吨),但是根据公司最新答复证监会问询函的数据显示,目前实际产能为800吨(一期300吨+二期500吨),此外天宜上佳以及西安超码均有这一现象出现,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在于设备(沉积炉)及产品的尺寸不断增大。
绑定光伏优质龙头,保障新增产能消化。为保障公司既有产能、新增产能的消化,基于公司产品的技术优势及长期的市场积累,公司已与光伏晶硅制造领域内的主要企业形成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已与隆基股份、晶科能源、上机数控、包头美科硅能源有限公司、青海高景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确保未来产品销售订单充裕,2021年公司向上述客户的销售量占总销售量的比例为51.19%,截至2021年底公司仍有超过3800吨待2022年至2025年执行,其中约3100吨将于2022~2023年执行,据公司预估2022年上述协议客户的预计销量达1483吨。
行业未来竞争的关键在于成本,公司成本优势显著。金博股份和西安超码是碳碳复材热场部件最早的玩家,两家成本差距较大。2021年金博股份毛利率为57.3%,单位成本为368元/kg;2021年西安超码毛利率仅为25%,单位成本为614.5元/kg。金博股份成本优势主要体现在直接材料成本以及制造费用,我们认为公司直接材料成本优势在于其自制预制体,而西安超码外购预制体,公司制造费用低在于其工艺步骤少所需设备少带来的折旧费用低。
自制预制体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公司碳纤维预制体是用于碳碳热场材料生产的重要构件。金博股份的预制体为自主生产取得,直接材料成本主要是碳纤维;而西安超码主要通过从外部采购(天鸟高新)碳纤维预制体,直接材料主要为碳纤维预制体。根据中天火箭招股说明书披露数据,根据中天火箭碳纤维预制体的采购价格和金博股份自制预制体的生产成本,测算出2019年金博股份自制预制体的毛利率约为45%,与天鸟高新预制体毛利率相当。
自研快速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大幅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公司从碳纤维预制体到碳基复合材料阶段的技术为快速化学气相沉积技术,采用单一碳源气体(天然气)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制备碳基复合材料;西安超码致密阶段采用等温化学气相沉积工艺结合树脂低压浸渍炭化工艺,采用丙烯作为碳源以及树脂和液氮等辅助性材料。公司的优势一方面体现在选取天然气作为碳源,成本更低,丙烯需要瓶装长途运输至生产现场,运输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公司采用纯化学气相沉积工艺,不需要利用树脂,成本大幅降低。
单一碳源气体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制备碳基复合材料简化生产流程,降低设备折旧。从碳纤维预制体到碳基复合材料的阶段,金博股份的工艺步骤要少于西安超码,金博股份在致密环节少了浸渍、固化、碳化等三个环节使得其生产设备较少。对比公司与西安超码碳纤维预制体到碳基复合材料阶段所使用设备原值情况,2018年在公司单位设备原值产量为43.83kg/万元,西安超码单位设备原值产量仅为12.91kg/万元,2018年两者产能均约为200吨,并不存在规模效应带来的影响,差距原因主要在于生产流程简化,减少生产设备。
新项目生产工艺趋同,金博股份单吨设备投资额仍具有较大优势。通过对比金博股份与西安超码近期项目的设备投资额,我们发现金博股份高纯大尺寸先进碳基复合材料产能扩建项目单吨设备购置费38万元左右,而西安超码大尺寸热场材料生产线产能建设项目二期单吨购置费为43.8万元,根据环评西安超码的工艺路线已于金博股份的工艺路线趋于一致,西安超码已经选用天然气作为碳源的化学气相沉积法,西安超码生产环节已经没有浸渍和固化环节,因此两者具有可比性。在包含了预制体制备的设备后,金博股份的单位设备投资仍然低于不包含预制体制备设备的西安超码。
关键设备(化学气相沉积炉)自主设计,设备不断更新换代,降本增效显著。化学气相沉积炉是制备先进碳基复合材料及产品的关键装备。围绕制造节能、高效的化学气相沉积装备的目标,公司先后设计了多种形式的化学气相沉积设备,解决了批量工业化制备大尺寸、异形碳基复合材料部件的关键装备问题,为先进碳基复合材料产品批量化、工程化生产奠定了关键的装备基础。公司原有设备为小型化学气相沉积炉,装炉量少,且匹配难度高,沉积成本较高,目前公司通过技术创新,重新设计并投入的均为大型化学气相沉积炉,极大的提高装炉量和装炉效率,且通过不断的工艺优化,产品沉积时间缩短,生产成本降低。据公司招股说明书数据,微型气相沉积炉单位产出标准功率为0.55kW/kg,而大型气相沉积炉单位产出标准功率为0.25kW/kg,公司气相沉积炉逐步由小到大升级换代,使得单位产量用电量逐步降低,2020与2021年下降显著。
过去4年单位成本下降超10%,未来降本仍有空间。我们通过对2018~2021年成本的拆分发现,2021年单位成本较2018年单位成本下降11.3%,主要是单吨电耗以及单位折旧下降明显。我们认为单吨电耗下降背后反映的是技术装备的创新,例如气相沉积炉的从小到大升级换代;单位折旧大幅下降反映的是公司的规模效应显著,公司产量从2018年的178吨上升至2021年的1706吨。我们认为未来潜在降本空间内部依靠提高碳利用率,主要包括碳纤维的利用率和天然气利用率;外部依靠碳纤维价格的下降,此外2023年高纯大尺寸碳基复合材料项目投产后产能扩大近一倍,能源消耗及设备折旧仍有一定下降空间。
科创之道|金博股份王冰泉:隐形冠军是怎样炼成的?
企业首先要做正确的事情,每家企业禀赋或特性不同,应以核心能力为基点进行取舍
文|麦青
编辑|王三立
“要做小池塘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通过自己的比较优势选一个比较好的赛道,然后坚持做下来,把自己做成小池塘里的大鱼。”金博股份(688598.SH)总经理王冰泉11月17日出席由《财经》杂志与科创数据研究中心(SMDC)联合主办的“创新驱动发展•中国科创峰会”时表示。
金博股份成立于2005年,于2020年5月登陆科创板。公司是国内碳基复合材料隐形冠军,进入工信部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产品主要应用于光伏、半导体、氢能、交通和锂电五大领域。
金博股份如何在新材料细分领域占据一席之地?有何独创优势?进入资本市场后离不开媒体关注,如何平衡“隐和显”的关系?做企业究竟该“小而美”还是“大而全”?王冰泉在峰会上分享了他的理解与感悟。
隐形冠军的成长之路
每家企业的天赋禀性不同,一些企业在技术上有优势,一些企业在资金上有优势,一些企业营销能力很强,金博股份则抓住了自己技术创新能力的优势。“我们从一家小微企业慢慢成长起来,过程中肯定会经历很多诱惑,但要有取舍,尤其在企业发展的初期,要聚焦,一定要构造一些壁垒或者护城河。”王冰泉说。
他认为,对于一家科创公司来说,技术路线的选择非常重要,一定要在技术路线的选择上有充分的判断和分析,“如果技术路线选错了,实际上是一个颠覆性的错误”。
但光有技术是不够的。金博股份作为技术主导的公司,当时很大的一个问题是——技术本位。“很多时候高校教授创业过于追求技术本位,没有了解分析市场需求。我们自己也经历过这种痛苦,早期材料性能很好,但市场不接受。市场当然希望用到好的材料,但作为工业的应用,作为ToB的生意,大家更看重性价比。传统材料本身的应用已经很成熟了,如果新材料要替代它,没有市场的牵引是没有办法的。”王冰泉说,这是金博股份在第十年把产品性价比做出来的原因。
在创新驱动发展过程中既要有内在的动力,也要抓住外在的发展机遇。光伏产业的发展,对于金博股份来说就是难得的历史机遇。
王冰泉列举了一个典型的例子。“2011年光伏行业非常景气,因为日本福岛核事故造成了日本进口的等价石墨供应紧张,我们的材料在光伏领域是替代石墨的,这次事件给我们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市场推广机遇。当时,一些同类企业看着石墨涨价也跟着涨价,我们则以提高渗透率为目标,第一时间开始降价,这使我们在对市场快速渗透中替代了传统材料。”
金博股份是ToB的企业,一直秉持做隐形冠军的思路,但现在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离不开客户,离不开媒体的关注。如何来平衡“隐和显”的关系,考验着企业家的智慧。
王冰泉认为,还是要先做好自己的事情,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极致,先做隐形冠军,让客户认可。“上市后我们也感觉到资本市场很有帮助,资本市场的助力和创新的结合能够推动企业的发展。其实我们很多的研发也在默默做,但因为没有资本的加持,整个相关多元化的战略实施比较慢,我觉得还是要借力于资本市场。”
还有一个重要的命题,到底是做一家“小而美”的企业还是做一家“大而全”的企业?王冰泉表示,做小而美行业会有天花板,发展会一直在一个很狭小的范围;如果做大而全则面临多元化经营的风险,“金博股份当下还是希望能够做相关多元化,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围绕自己能力范围内做延展,做成一个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把自己手中的武器磨炼得更精。”
做时间的朋友
在王冰泉看来,从事材料行业,跟其他行业有一点不同,材料的特点是厚积薄发,需要长时间的开发周期和应用推广的时间。金博股份这些年通过各种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努力保持整个团队稳定,从而保证公司能在相对比较漫长或者寂寞的赛道里坚持下来。
“在发展过程中,我们根据自身的特色,把资源向技术和市场两个部门进行倾斜,技术创新是我们的根本,是树根,市场是我们的枝叶,根要扎得深,市场要开拓得广,这是我们比较注重的两个板块。”王冰泉说。
企业治理的过程也很漫长,它实际上是一家企业搭建自己基因的过程。
在王冰泉看来,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很多痛苦,“有一些股东比较关注短期,有一些比较关注长期,这个过程中需要去平衡理念和资源,找到志同道合的股东一起成长,大家的理念一致才能一起渡过难关。在这里很感谢很多股东包括上市之后资本市场的股东,你们长期坚定的支持,使得我们的经营目标能够既考虑长期的发展规划,又考虑中期、短期的经营目标,长短中相结合,整个公司的发展围绕长期战略来进行。”
对于当下企业发展所面临的一些热点话题,比如怎么去平衡快和慢?所处的行业发展后有大量的资本进入,很多人都进入到这个赛道,百舸争流,在这个环境下如何做到行稳致远?王冰泉有自己的思考。
王冰泉认为,快其实指的是执行力,慢是静下来的一种心态。“在执行层面我们希望有比较强的执行力,快速的反应能力,但快有的时候也有可能出错,慢有的时候会丧失机会,跟不上时代竞争的节奏,平衡之道需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思考。”
号外!读数一帜视频号更新啦!
创新驱动发展·中国科创峰会
精彩回顾
???点击观看
有人知道上海金博贸易有限公司怎么样吗?
你说呢...
刷脸智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实力怎么样?
还是可以的,由泉英控股和广州中源共同投资5000万成立的,基于支付、营销、场景化的核心价值,建立商户连接顾客的数据入口和营销入口,实力不容小觑的,金博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做他们项目的代理,可以了解一下。
湖南光伏生产厂家排名?
湖南光伏上市公司有蓝思科技、旗滨集团、华民股份、宇晶股份、华自科技、岱勒新材、永清环保、惠博普、泰嘉股份、金博股份等10家。
在市值上,湖南光伏上市公司市值排名情况如下:
1、蓝思科技:559.02亿元
2、旗滨集团:295.72亿元
3、金博股份:226.75亿元
4、宇晶股份:62.02亿元
5、惠博普:50.51亿元
6、华民股份:46.52亿元
7、泰嘉股份:44.08亿元
8、华自科技:43.82亿元
9、岱勒新材:42.73亿元
10、永清环保:39.06亿元
有人知道金博软件公司的地址吗?有人知道金博公司的地址吗?
好像是做包装企业管理软件的吧!我朋友公司用过,看起来很专业的,很实用,针对性还是比较强.做的还算是比较细的。看资料好像是专业做包装管理软件系统。朋友给了我网址,你可以进去看看http://www.pack.cn/goldbo.html公司全称好像是金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