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制药厂在哪里(苏联援助华北制*厂开始兴哪信裂建是哪年?)

admin 2024-01-03 17:29:14 608

摘要:苏联援助华北制*厂开始兴哪信裂建是哪年? 化学工业部直属大型国营工业企业,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援建的重点工程项目。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由苏联援建的抗生素厂、淀粉厂

苏联援助华北制*厂开始兴哪信裂建是哪年?

化学工业部直属大型国营工业企业,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援建的重点工程项目。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由苏联援建的抗生素厂、淀粉厂和从民主德国引进的*用玻璃厂两部分组成。1953年6月开始筹建。1958年6月,华北制*厂建成投产。

百度百科:医*长子华北制*

  华北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最大的制*企业,位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公司的前身华北制*厂是国家“一五”计划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于1958年建成投产。华北制*厂的建成开创了我国大规模生产抗生素的历史。四十多年来,华*依靠创新意识和扎实的企业管理,不断发展壮大,主要经济指标始终处于国内同行业前列,连续多年跻身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和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行列。现为冀中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旗下企业。

  华北制*集团的前身华北制*厂是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由前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中的抗生素厂、淀粉厂和前民主德国引进的*用玻璃厂组成,1953年6月开始筹建,总投资7588万元,1958年6月全部投产。华北制*厂的建成,开创了我国大规模生产抗生素的历史,结束了我国青霉素、链霉素依赖进口的历史,缺医少*的*面得到显著改善。

建成五十多年来,华*稳健经营,逐步壮大,经营范围得到拓宽,销售额持续增长,业绩保持优良,主要经济指标始终处于国内同行业前列,与投产时相比,经营范围由单纯的制*拓展到了生物、化工、农*、商贸等领域,主要产品由5个增加到各种类别的430多个品种,由一家产权结构单一的工厂,发展为有三十多家子公司、多元投资主体的企业集团。

  

行业地位

华*集团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化学制*企业,连续多年跻身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和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行列。1986年,在医*行业首获"国家质量管理奖"。1991年,新*研究开发中心组建,是医*行业首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991年,被***列为首批55家试点企业集团之一。1997年,列入国家经贸委首批6家技术创新试点企业,是仅有的一家医*企业。

 华北制*集团现由37家公司构成,其中包括一家上市公司——华北制*股份有限公司及多家外商投资企业,这些公司分布于河北省内外,经营范围以医*化工为主,拓展到热电、金融、商贸等诸多领域。在医*化工方面,华*目前是中国最大的抗生素生产基地,抗生素产品种类多,剂型全,产量大,抗生素原料*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5%左右,粉针制剂的年生产能力达22亿支,居全国首位。依托传统的抗生素工业基础,华*不断开发新的医*化工产品,能生产抗生素、半合成抗生素、医*中间体、维生素、基因工程*物、保健品、农*、兽*等类别的数百个品种,产品远销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上负有盛名。

企业宗旨——人类健康至上,质量永远第一。

2021年微廉美与百年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实现共创共赢

  华北制*授牌微廉美,达成战略合作!打破传统思维,推出新品冷敷凝胶。瓜分五亿疼痛市场,三分钟即可出效果!

一抹加一滚,轻松摆脱疼痛困扰。全身哪里疼就涂哪里!纯天然植物成分更放心!人人皆可安全便捷改善疼痛!

免费更新,需要鼓励!

转发或是点击右下角"在看"

您的分享转发,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华北制*——水木清华正阳春

2016年前3个月,华北制*股份有限公司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比去年同期均有显著提升,结构调整成果显著,制剂与原料收入比达到6.5:3.5,实现首季开门红。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华北制*的动能与活力来自哪里?股份公司董事长杨海静说,关键是坚持转型升级发展战略不动摇,突出市场导向,狠抓提质增效。一是抓传统优势板块增收增效,实现全面提档升级;二是抢占生物制*板块“制高点”,打造核心竞争力;三是开辟“新大陆”,培育大健康等新优势板块,最终实现“由原料*为主向制剂*为主转变,由抗生素为主向新治疗领域转变,由低端、低附加值产品为主向高端、高附加值产品转变”。

传统板块——植入新基因

2016年3月,一则“华*头孢新工艺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打破国外垄断,大幅降低患者经济负担”的消息引起关注。头孢在临床抗感染用*中居首位,约占50%。但进口原研头孢制剂一直垄断国内高端市场,患者及医保负担沉重。华北制*采用非均相催化合成等创新工艺,突破了头孢噻肟钠杂质、纯度、临床不良反应等多项难关,该产品在国内样本医院中份额达到80%以上,大大降低了国人用*负担。目前,华*头孢噻肟钠原料已通过欧盟认证,产品创利能力大幅提升。

青霉素、头孢等抗感染领域是华*的传统品种,也是华*支撑性品种。在此领域,华*积聚了几十年的技术、经验、质量、品牌优势。转型升级,绝不是对传统的丢弃。而是提升新治疗领域品种的比重,同时对传统优势品种“老*新做”,用颠覆性的现代生物技术改造传统板块,变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为高技术、高效益、低成本,推动现有产业高端化、链条化、智能化、绿色化。

华北制*升级整合其头孢产业链,先后投入20多亿元打造了新头孢项目——华民公司。成为国内仅有的从无菌原料*到制剂完整的头孢产业链,丰富的产品群,国际一流的设备、工艺、质量保证,加上酶法新工艺等尖端技术的植入,使华民公司成为国内最大、卓越的头孢生产企业,其产品通过多项国际高端认证,行销英国、日本、南美、**等国家和地区,成为华北制*进军国际市场的基础支撑。

华北制*“青霉素类产业链”的整合更是其转型升级的点睛之笔。新中国第一支青霉素曾在华北制*诞生。在这个令华北制*享誉海内外的传统领域,他们立足造福百姓、持续发展,用酶法新工艺淘汰了传统的化学合成法,使阿莫西林生产工艺短,收率高,消耗低,摒弃了有机溶剂,实现了绿色环保、清洁生产。

青V钾、VB12、6-APA升级改造,酶法头孢氨苄、配套酶产业化,华北制*在老板块的转型升级如火如荼……

生物制*——抢占“制高点”

2016年初,华北制*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重组人血白蛋白顺利通过美国客户现场审计。这是继去年11月获得美国FDADMF文件号之后完成的又一项重要进展,这意味着国际高端市场对我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及产品的认可,将加速重组人血白蛋白在国际市场的开发进度。重组人血白蛋白是华北制*利用现代基因工程技术研发的重磅产品。该产品与传统人血来源的“人血白蛋白”效果相同,但不受血浆限制,可规模化生产、无病毒污染、安全可靠。华北制*在该产品上取得了多项国际、国内专利,目前,其重组人血白蛋白产品已实现公斤级销售,辅料用途重组人血白蛋白正在进行与疫苗结合的Ⅲ期临床试验。

生物医*是目前全球医*行业竞相追逐的热点,基因*物、新型治疗性疫苗、单克隆抗体、干扰素、胰岛素……动辄几十亿、上百亿美元的销量,推动着生物*蓬勃发展。华北制*有传统板块“垫底”,便把目光聚焦到生物医*板块,意在打造重磅炸弹级产品,抢占“制高点”,为企业爆发性增长聚集核动力。他们紧迫世界生物*趋势,依托抗体*物研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平台等核心研发技术优势,加快内部整合,推进战略合作,快速导入产品与技术。华北制*正在与北京一家公司实施战略合作,拟开展肿瘤细胞治疗项目;华*的国内独家产品——无汞乙肝疫苗市场份额增长迅速;国家一类新*基因重组抗狂犬抗体将完成Ⅱ期临床试验,已启动连续三批生产规模样品制备,组合制剂进行临床前研究;抗凝血因子抑制剂申报临床试验;国内独家生物新*基因工程细菌疫苗实现国家战略储备订单生产。华北制*逐步形成了以系列疫苗、白蛋白、抗狂犬抗体、基因工程细菌疫苗、抗肿瘤和类风湿单抗为代表的生物制剂产品群。锁定“十三五”末成为国内生物制*前三强目标,华北制*执着前行。

新优势板块——培育新动能

2015年11月,华北制*发布《关于成立赵县生物发酵基地项目合资公司》的公告,投资双方利用各自优势资源,共同成立具有配套动力和环保优势资源的项目公司,以生产、销售维生素B12、青霉素V钾等特色原料*品为主,努力建成国内外具有影响力、以特色抗生素和维生素及其衍生物类等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基地。

不难看出,华北制*在“维生素及其衍生物类”涉及“大健康”的产品领域有着自己的战略考虑。事实也的确如此。作为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华北制*早已把触角伸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这片“新大陆”——“大健康”、“互联网+”、“医*物流”……

随着“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大健康”产业成为未来发展的强大引擎。“大健康”以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为先导,涵盖了医疗卫生、营养保健、健身休闲等健康服务功能。在此领域,华*有着骄人的技术、产品链、质量及文化优势。他们高瞻远瞩,在行业内率先提出“非*大健康”理念,设计了“五个一工程”,打造了从原料到制剂完整的“维生素产业链”。他们借助“互联网+”等营销手段,发展维生素、中*、保健品、功能食品等大健康系列终端产品。目前,他们正在积极拓展医疗服务、健康养老等产业领域。

在医*、商贸物流板块,依托华*国际贸易公司,华北制*大力开拓医*进出口贸易,打造国内制剂*出口的“领头羊”。目前,以华*香港公司为信托的海外业务平台已启动运营,对外贸易业务正有序开展。同时,他们积极推进对外战略合作,努力把华北制*物流产业建成技术先进、绿色安全、便捷高效的现代物流企业。据悉,2016年一季度,华北制*医*商业收入同比增加4.3亿元,显现出新板块的强大优势。

植入“新基因”、抢占“制高点”,开辟“新大陆”……转型升级、改革图新,必然伴随着阵痛与艰难。但恰在这痛与难中,成就了华北制*思想观念的转变,产股权改革,资本、技术、产品广泛对外合作,高端人才引进……转型升级加快了华北制*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华北制*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河北新闻网 2016年4月22日   责任编辑 白泽豪   通讯员王红梅)

研究、宣传、推广安全合理用*

苏联援建华北制*厂是哪一年?

1955年苏联援建华北制*厂。从1953年起,我国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即“一五”计划。河北省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了“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有重点地进行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贸易、交通、文卫事业,积极进行农业、手工业、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五”期间,全省基本建设投资达到19.22亿元,其中80%用于煤炭、电力、纺织、冶金工业。煤炭业投资3.37亿元,电力投资2.28亿元,纺织业投资2.834亿元。1954年10月,国家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的石家庄热电厂一期工程开工兴建。1955年,苏联援建的全国最大的化学*品工厂——华北制*厂也开始兴建。同时兴建的还有保定造纸厂、保定胶片厂等,许多大型的水利工程也开工建设。在全省人民共同努力下,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全省工农业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42.36亿元增加到56.63亿元。

华*总公司在哪里?

华北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和平东路388号法人代表:常幸

这次联合华北*业 深圳万基*业等众多企业举办方是哪里?

在这次联合华北*业深圳万基*业等众多企业举办方是深圳市龙岗区中心城

华北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最大的制*企业,位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公司的前身华北制*厂是国家“一五”计划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

石家庄华北制*

长安区华北制*集团地址:石家庄市长安区和平东路388号百度地图

根据下面的统大联冷句针赶想草计图填空。华北制*厂2008年上半年生产情况统计图(1)(    )月份的产量最高,是(    )吨。 (2)( 来自   )月份的产量最低,是(    )吨。(3)二季度产量比一季度增加(    )吨。

试题答案:(1)五,30(2)一,15 (3)23

中苏蜜月期:细数苏联援华项目 - 知乎

现在大家提到中国,都知道中国是现在世界上工业门类最全的国家。

大到大飞机、大型船舶、汽车,小到衣食住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通过大大小小的数十万家工厂生产出来。

好像中国的工业化就这么自然而然的发展起来了,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入世之后。中国的工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蹭蹭蹭的往上涨。

而在电商和物流发展了之后,大家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想买的一切物品。

如今的淘宝、京东,还有后来者拼多多、抖音电商,大家都觉得拥有电商、物流的便利性是理所当然,没有深入了解这些便利性都是怎么来的。

拨到入世吗?太早了,继续。改革开放吗?还不够。直到建国初期,一穷二白的时候。

关于战争爆发的原因,众说不祥。有说是南朝鲜李承晚军队越过三八线向北进攻,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发动突然袭击,企图一统朝鲜半岛。

另一说法是在得到斯大林的同意之后,朝鲜内阁首相金日成下令军队越过三八线,发动了对韩国的突然进攻。

但南韩这个宇宙第一国的军队真的是战五渣,被北朝鲜打的毫无招架之力。放弃汉城,毁路炸桥,一路南逃,跑到了仁川。

仁川登陆后,朝鲜半岛*势逆转,在联合国军强大的火力和攻势面前,北朝鲜军队节节败退。

1950年10月8日,中共中央***扩大会议上才最终决定介入朝鲜战争。

中国**作出这个决定直接原因是美国飞机轰炸中国安东(辽宁丹东),中国领土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朝鲜如被占领,将会更直接威胁到中国的国家利益。

即使美军不袭击中国,一个与中国有长达1000多公里边界线的国家落入资本主义阵营,对中国也是很大的威胁。同时,由于美军进入台湾海峡,迫使中国中止攻打台湾的渡海战役,让中国直接感受到美国的威胁。基于这些理由,中国**最终决定出兵朝鲜半岛,抗击"联合国军"。

还没来得及发展,不得不参加朝鲜战争,如果不打,中国此后的发展也岌岌可危。美国不会让你安心发展的,与其被动防御,不如主动进攻。打出一个和平来,打出一个发展缓冲期。

今天来看,当时***的判断是明智的,以战止战,中国才迎来了几十年的和平发展期。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努力造出了原子弹、氢弹,研制出了远程弹道导弹,进一步巩固了来之不易的和平。从而为后续的改革开放和2000年入世之后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朝鲜战争,打打停停,直到1953年7月27日正式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其实,苏联对中国的经济援助,是伴随着***出访莫斯科开始的。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未爆发之前,***同斯大林在莫斯科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苏联向中华人民共和国贷款协议》,苏联将会向新中国提供3亿美元的低息贷款,以及各种商品、机械、工业原料等援助。

1952年,抗美援朝进入对峙后,苏联又向中国提供了855万卢布的贷款。

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的结束,苏联对于我们大规模的工业援助正式开始了。

在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中,苏联援助了156个大型工程,几乎涵盖了从制造业到农业的所有工业项目,统称《156工程》。

而且这156个工程的援建,苏联没有收我们一分钱,没有任何费用,许多工厂都是苏联**自己掏钱修建的。跟随156工程到来的还有苏联的援华专家,帮助我国进行全方位的国家建设,从1957年到1967年,十年间有五千名不同行业的苏联专家到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除了指导工业生产之外,这些苏联专家还有许多是专门从事教育行业的,他们的到来对我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把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和其他限额以上项目中的相当大的一部分摆在了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的内地。考虑到资源等因素,将钢铁企业、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化工企业等,选在矿产资源丰富及能源供应充足的中西部地区。

将机械加工企业,设置在原材料生产基地附近。在最后投入施工的150个项目中,包括民用企业106个,国防企业44个。在106个民用企业中,除50个布置在东北地区外,其余绝大多数布置在中西部地区,其中中部地区29个,西部地区21个。

1、辽宁省

苏联帮助中国兴建的156项工程辽宁有24项。为了与这24项重点工程配套,辽宁还在沈阳、大连、抚顺、本溪、安东等地安排了省市重点工程项目730个。包括改建扩建抚顺钢厂、大连钢厂、沈阳有色金属加工厂、沈阳冶炼厂、锦州铁合金厂、沈阳第三机床厂、沈阳鼓风机厂等。

一五计划时期,在重点建设东北工业基地的方针指导下,吉林省是国家工业建设的重点地区。在全国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中,吉林省11项。5年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吉林化肥厂、丰满发电厂等一批国家的骨干企业新建、扩建并投产,使吉林省工业跨跃到了一个新水平。

苏联帮助我国建设的156项工程,有22项在黑龙江省。国家在黑龙江省的基本建设投资总额,计划规定占国家工业投资的10.3%。哈尔滨市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之一,工业主体主要形成于一五、二五时期。

可以说,东北的重工业基础都是那时候打下来的,在新中国初期,东北的经济发展中产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4.1.北京电子管厂,周恩来批准筹建北京电子管厂,并列入苏联援建我国的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中。1951年12月,苏联部长会议同意此援建项目,与我国**达成援建协定,签订了专家来华合同。

4.2.北京战略火箭生产总厂,原是国民*的一个配件厂。解放后接收过来,于1951年改造成飞机修理厂。先后大修和改装过教练机、战斗机和运输机等,为抗美援朝作出了贡献。1954年,这座工厂被列为我国第一个五年经济建设计划期间的“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4.3.金属结构厂,为苏联援华156个重点项目之一,其设计与布*完全采用莫斯科金属结构厂的图样。

5.1.华北制*厂(现为华北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公司的前身华北制*厂是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由前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中的抗生素厂、淀粉厂和前民主德国引进的*用玻璃厂组成。

5.8.承德钢铁公司(现为承德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520家重点企业和河北省大型支柱性企业集团之一,其前身创建于1954年,“一五”时期,曾名为“热河钒钛联合工厂”,被列为前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

全国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中,峰峰矿务*占有2项,是国家重工业基地之一。

6.1.山西柴油机厂,是“一五”期间由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隶属于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兵工*,是国家150系列、大功率、高速柴油机唯一生产厂。

6.2.太原第二热电厂,筹建于1956年,是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

6.3.太原制*厂,是我国“一五”计划156项重点工程之一,由前苏联援建而成。它曾与另外三家*厂并称为中国制*业的“四大家族”。

6.5.大同鹅毛口立井,前身是一九五六年原苏联援建我国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鹅毛口二号井,当时由115地质勘查队提出精查报告,北京煤矿设计队设计,年生产能力150万吨。后因中苏关系变化和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而下马停建。

6.6.大同市焦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其前身曾是1956年原苏联援建我国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

6.7.山西新华化工厂创建于1956年,是“一五”期间苏联援助我国建设的156项重点工程项目之一,是隶属于兵器工业总公司,北方化学工业总公司大型一类军民结合型企业,是我国最大的防化器材生产和活性炭基地。工厂位于山西省省会太原市尖草坪工业区。

内蒙古的钢铁工业是建国后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国家“一五”时期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中,有5项在内蒙古,全部位于包头市,奠定了包头的工业中心地位。

7.1.包头钢铁公司(现为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包钢”是其一。包钢从1954年筹建至1959年投产,使内蒙古成为全国三大钢铁基地之一。经过40余年发展,在全区相继建成了一批钢铁企业(包括矿山),已形成了从采矿、选矿、烧结、炼焦、炼铁、炼钢、开坯、轧材及相应辅助设施配套完整的工艺流程,已建成了从地探、设计、科研、施工、生产等门类齐全的钢铁工业体系,建成全国十大钢铁基地之一。

7.2.内蒙古第一机械厂(现为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现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是国家特大型工业企业和520户重点企业之一。

7.3.内蒙古第二机械厂(现为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7.4.包头第一热电厂该厂始建于1958年,1959年9月1日首台机组投产发电,一期工程是原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经四期扩建和技术改建,现有八机八炉,总装机42.4万千瓦。现有职工2646人(从事主业人数1307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6.86亿元,是国有大型Ⅰ档企业、内蒙电力总公司骨干企业之一。

7.5.包头第二热电厂(现为内蒙古蒙电华能热电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56年,是国家“一五”期间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电厂先后经历四期工程建设,现拥有八台机组,总装机容量42.5万千瓦时。

一五时期,株洲被定为中国八大工业重点建设城市之一。国家依据株洲交通便利,接近省内和邻省铅、锌、钨、锑、锰、煤、铁等矿床产地,有充足工业原料,以及气候、水文、地质等方面的地理条件,将原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中的4项,安排在株洲建设,即株洲硬质合金厂(原601厂)、南方动力机械公司(原331厂)、株洲电厂、株洲洗煤厂;接着,又安排兴建株洲冶炼厂、株洲化工厂、株洲电力机车厂(原田心机厂)、株洲车辆厂(原430厂)、株洲桥梁厂、株洲玻璃厂、株洲苎麻纺织印染厂、株洲火花塞厂、株洲选矿*剂厂、株洲塑料厂等20多个中央、省属工业企业。

8.1.南方动力机械公司(原331厂)

8.2.株洲电厂,位于株洲市白石港,始建于1955年,为我国“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第一期工程安装3台35吨/小时煤粉炉和两台6兆瓦汽轮发电机,由原苏联设计并提供全套设备

8.5.湖南岳阳林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岳纸是1958年前苏联援建中国的156个项目之一,是国内具有40多年历史的老造纸企业。

在一五的重点建设项目,其中湖北有8个项目,包括:武钢、武重、武锅、武船、武汉肉联、青山热电厂、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和武汉长江大桥。布点武汉的有武钢、武重、武锅、武船及武汉长江大桥等7大项目。

9.1.武汉钢铁公司(武汉钢铁联合企业),武钢是新中国兴建的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每年提供的钢材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一成。

9.4.武昌造船厂,武船是我国内地最大的造船综合企业。

9.6.青山热电厂,位于武汉青山工业区的武钢配套工程—青山热电厂一期工程宣告开工。青山热电厂一期工程全套设备由苏联生产、设计,施工技术仍在苏联专家的技术指导之下。电力工业部武汉基本建设*第41工程处(现湖北电建一公司)于1956年开始1号炉安装。施工人员在首次安装高温高压锅炉中,经受了4500多个焊口无一漏水的试压检验。1957年8月交付生产。通过安装1号机组的探索实践,2号机组于1957年12月发电,安装工期比1号机组缩短了20天。1958年底,一期工程的4台机组全部告峻,装机容量共计11.2万千瓦。一期工程发电投产,保证了武汉钢铁工业基地的建设及炼铁高炉生产的电力。

9.9.湖北省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1952年10月,代号为“363”的郑州电厂工程开工在即。这是前苏联援建我国的156个建设项目之一。当时,肩负中南地区火电建设的中南燃料工业管理*,受命于这个重大而光荣的任务,随即酝酿“中南电业工程公司郑州装机队”,这是湖北电建一公司的前身。1952年12月,“363工程”破土动工,该工程由苏联设计并提供设备(2×6000千瓦+3×35吨炉)。

具体数量有三种说法:

A.苏联援建的156项目,有6个安排在洛阳(全部在涧西工业区)。1954年1月8日,国家计委讨论通过,并报经*****批准,确定在远离洛阳明清老城、当时还是一片荒野的涧河以西建设4个重工业厂:第一拖拉机厂、洛阳矿山机器厂、洛阳滚珠轴承厂、中型电力厂,随后又增建了铜加工厂、高速柴油机厂和国内设计的耐火材料厂)。

B.一五”期间国家的重点工项目有:第一拖拉机厂、洛阳轴承厂(洛轴集团)、洛阳矿山机器厂(中信公司)、洛阳铜加工厂、河南柴油机厂、洛阳耐火材料厂,另外还有嘉陵摩托车厂、热电厂,还有市属企业198家、区属企业55家、三资企业22家、非公有制企业60000余户,是国家农机、矿山、发电设备、摩托车、铜材、轴承、耐火材料、仪表、化工产品的重要产地。

C.1954年的一五计划中,苏联的156项重点项目建设支援,洛阳占了7项。即:东方红洛阳拖拉机厂、黄河冶炼厂、洛阳轴承厂、矿山机械厂、铜加工厂、洛阳耐火材料厂和高速柴油机厂,另有洛阳冶炼厂、棉纺织厂和洛阳机车修理厂十个大厂,每个厂房几万平方米,厂内有现代化的研究所和学校,如耐火研究所、拖拉机研究所、拖拉机学校等。57年,洛阳有250所学校。洛阳逐步建成为现代化的工业城市。

11、江西省

江西建成的大吉山、西华山和岿美山三大钨矿,为原苏联援助的156项项目之一。随后以自力更生建设了20余座国有钨矿基地。

11.1.大吉山钨矿

11.2.西华山钨矿

11.3.岿美山钨矿

12.1.淮南谢家集中央洗煤厂

13.1.开远电厂

装机7万千瓦的开远电厂,是前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之一,是云南第一座半自动化中型火力发电厂。

13.3.东川矿务*,国家把东川铜矿列为"一五"期间全国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组织大规模的"万人探矿"和基本建设。

50年代初,中国与苏联及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签订一系列友好互助合作协定,苏联**决定帮助中国新建、改建重点工程156项,其中安排在四川的有两批11项。第一批6项,1952年起陆续动工,1958年前后建成投产。第二批5项,1958年动工,后因中苏发生分歧,苏方中止合同,撤走专家,停止供应关键设备和技术资料,受援项目被迫调整方案,压缩规模,延长工期,最迟者至1965年才建成投产。

14.1.重庆发电厂始建于1952年,为当时苏联援助我国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1954年第一台1.2万千瓦机组投产发电,历经7次扩建形成总装机容量80万千瓦的大型火力发电厂。有高温高压20万千瓦机组3台,中温中压5万千瓦机组4台,年发电量为40亿千瓦时。

14.2.锦江电机厂1954年筹建,1958年12月正式投产,从苏联引进机械加工设备和各种仪器1000余台,以及6个型号的雷达样机和全套技术资料,还从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瑞士购进机械设备13台,约用外汇415万美元。聘请格·阿·索特尼柯夫等8名苏联专家到厂工作,工厂派出郭克等58名管理、技术干部赴苏联对口企业进行培训和实习。通过引进技术、仿制产品和技术培训,工厂初步掌握了雷达整机制造技能。

14.3.新兴仪器厂1954年4月筹建仪器908台(套),聘请戈尔什果为组长的32名苏联专家到厂指导工作,工厂派出57名管理、技术干部赴苏联对口企业进行培训和实习。

14.4.西南无线电器材厂,今宏明无线电器材厂,1955年动工兴建,1958年3月正式投产,先后从苏联引进加工机械、专用设备、仪器、仪表等509项、3600多台(套)和技术资料、电子元件样品等,组建成电阻器、电位器、电容器等阻容元件8大类38个品种、年产量3700万只的生产线,共用外汇194万美元。尼·达·高尔波夫为组长的41名苏联专家来厂指导工作,工厂派出厂长夏明文等69名管理、技术干部赴苏联对口企业进行培训和实习。开工第一年,产量达到设计能力的80%;第二年产量即超过设计能力85%以上,其产量占全国该类产品总产量的20%左右。

14.5.成都发电厂扩建工程由苏联援建,1956年4月动工,1958年7月建成投产。装机两台2.5万千瓦机组,苏联派出华西列夫等10名专家到现场指导。可发电、供热(向成都东郊13厂供热),建成后更名为成都热电厂。

14.6.重庆肉类联合加工厂,主厂房等设计由苏方承担,主要设备由苏联供应,并派索洛维约夫、斯捷潘洛夫等3名专家帮助选址建设。主厂房等原定1956年11月开始施工,由于中方改变建设方针,将苏方设计的大型厂改为中型厂,至1957年11月才动工兴建。1958年5月,又扩建9000吨冷库1座,新建制*车间和熟食品车间各1个,1960年9月竣工投产。

14.7.红光电子管厂,1958年11月破土动工,设计规模为显像管、指示管、示波管、摄像管4大类、11个品种,年产60万只。原定引进各类设备、仪器4412台,1960年7月以后苏方停止供应,实际到货2214台,只占应到数的50%,11名苏联专家全部撤离。对此,工厂重新调整规模,采用代用设备、小型配套等办法,组建3条显像管生产线,核定年产量15万只,于1961年底基本建成。PT红光的前身为成都红光电子管厂,是前苏联援建中国156个重大项目之一,早期主要从事军工用真空显示器件生产,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军转民生产黑白玻壳,并自八十年代初开始引进彩色显像管用玻壳生产技术与设备.

14.8.国光电子管厂,1958年9月动工建设,聘请21名苏联专家来厂指导工作,培训技术人员。1960年,苏联停止供应设备,撤走专家,到货设备也缺少关键部件。工厂按到货情况,重新调整方案,削减产量,1963年12月基本建成投产。

14.9.成都电机厂1958年6月破土动工,先后聘请苏联专家肖霍夫、高洛沃夫等9人到厂帮助设计,指导生产。1960年8月,苏联专家撤走,供应的设备、仪器仅占原计划的40%,其中一部分还不适用。工厂被迫压缩产品品种和产量,于1965年9月正式投产。

14.10.四川长虹电子集团公司是我国大型国有独资公司,原四川无线电厂,始建于1958年,是我国“一五”期间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机载歼击火控雷达研制基地,至今仍承担着国家重大的军品研制和生产任务。

总部位于中国西部新兴的科学电子城绵阳市。公司拥有多个事业部,包括南通长虹、吉林长虹等多家控股、参股公司,现有员工3万多人,拥有包括博士后、博士在内的专业技术人员三千多名,拥有国家的技术开发中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与多家世界级大公司组建了联合实验室,拥有强大的技术开发实力。同时,也拥有覆盖全国各地的一万多个营销服务网点,具有强大的营销实力,产品畅销美洲、澳洲、东南亚、中亚等国家和地区,在海外享有盛誉。长虹品牌价值245亿元,为中国家电行业第一品牌。

14.11.四川九洲应用电子系统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四川省新兴的科学电子城——绵阳市,该公司是中国电子工业大型骨干企业;国家"一五"期间前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项目之一;1999年公司被列为520户国家重点企业。

14.12.成都773厂是苏联援建我国的156项大工程之一。它是一个开发制造电子束管的专业化大工厂。

14.13.狮子滩水电站,解放初,中央将苏联援建的156年项目中的狮子滩电站和1958年11月国家重点工程之一的长寿化工厂氯丁橡胶生产设备装置定点长寿,陆续重点投资发展能源、交通,布点新建扩建一大批工厂。1956年,国家在长寿建成当时西南最大的水力发电站狮子滩电站。

在156个项目中,陕西获得了24项,西安就有了16项,成为接受项目最多的城市。

有16个安排在西安(其**郊韩森寨工业区6个,灞桥工业区2个,西郊电工城4个,航工城2个,北郊1个,南郊1个)。

15.1.西安高压电瓷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西电集团下属国有大型工业企业,其前身为西安高压电瓷厂,是“一五”期间前苏联援建我国156个重点项目之一,始建于1956年,59年建成投产,是国内电瓷避雷器行业的大型骨干企业,年产值3亿元。西安高压电瓷厂是我国生产、研制高压电瓷、避雷器的大型骨干企业,是“一五”计划期间原苏联援助我国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中的两项。

15.2.西安立井由苏联援建的全国156项重点工程之一的西安立井,从1950年开始建设新矿井。

15.5.西安西电电工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原名西安绝缘材料厂)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由原苏联援建我国的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于1958年正式建成投产,是我国大型绝缘材料生厂家。

15.7.西安高压电瓷厂(156项中的4项)组成西安电力机械制造公司

15.9.由苏联援建的西安发动机附件厂、飞机附件厂、宝鸡航空仪表厂、兴平航空电器厂经国家正式验收投产

在前苏联援建的全国156个大型项目中,甘肃省占16项:

16.1.玉门石油管理*

16.2.中国石油兰州炼化公司,公司的前身—兰州炼油化工总厂,是国家“一五”期间156项重点工程项目之一,1956年4月动工兴建,1958年9月正式建成投产,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炼油厂。

16.3.白银有色金属公司始建于1954年,是我国“一五”时期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16.6.兰州炼油化工设备厂相继破土开工建设,后合并成为兰州石油化工机器厂

16.10.中科院近物所,作为援建我国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近物所从苏联引进了1.5米经典回旋加速器,为我国开展核物理研究提供了条件。

17.1.**医学院(现为**医科大学)坐落于乌鲁木齐市风景秀丽的鲤鱼山下,其前身为**医学院和**中医学院,原**医学院始建于1954年,1956年建成开院,为苏联援助下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中医学院于1985年在原自治区中医学校、中医医院和中医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1998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两校合并成立**医科大学。

原112厂,1951年6月29日,担负飞机修理任务的112厂在抗美援朝的烽火中诞生。

1953年5月15日,中苏两国**正式签订了苏联援助中国156项重点建设的协议,其中包括112厂从1953年开始扩建,1956年建成年产1000架喷气式歼击机的制造厂,制造的第一种机型为米格-15比斯等条文。

1954年1月13日,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了由二机部四*拟定的112厂扩建为喷气式歼击机制造厂的总体设计任务书。1954年7月,新中国生产的第一架飞机-初教5试制成功。紧接着,1956年又试制成功国产第一架喷气歼击机歼5。

尽管中苏由于路线之争交恶后,苏联撤走了所有的援华专家和技术图纸。但,正是因为苏联的无偿援助,使得中国从农业国慢慢蜕变成工业国,苏联的作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说到苏联援助,其实苏联的对华援助还是有所保留的,苏联对印度的工业援助比中国还要早,项目种类还要更多。

印度独立于1947年,在建国之初,印度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印度一直倡导不结盟运动。在50年代,印度是第三世界国家中的核心之一。当时苏联与美国正在冷战对峙中,但苏联由于国力不足,在对峙中处于劣势。在这样的情况,苏联需要更多的盟友,印度就是其中之一。苏联对印度的援助开始于1951年。直到80年代末期才终止。也就是说,苏联对印度的援助长达30多年。

在印度还没有完全独立时,苏印两国就已建立起了大使级外交关系。但起初,苏联人只把印度当作美英两国的小跟班,对其一直不冷不热,直到1955年,也就是在赫鲁晓夫执政后,两国关系由冷转热。这时苏联人给印度送来了一份大礼,答应帮助印度的比莱钢铁厂建设提供设计服务和生产设备,并对工程进行技术指导、人员培训。苏联为这个工厂提供5亿卢布贷款,贷款期限为12年,年利率仅有2.5%。比莱钢铁厂的合作,拉进了苏联与印度的关系,开启了苏联大规模援助印度的序幕。

1956年,印度第二个五年计划开始,到1965年第三个五年计划结束,苏联一共向印度提供了高达10.2亿美元的援助,是当时28个接受苏联援助国家中受援额最多的一国,是苏联对我国“一五”计划援助的一倍以上。10亿多美元的金额相接近美国马歇尔计划对德国的援助,而德国经历马歇尔计划输血后,很快恢复了生产,并在60年代重新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强国。

进入60年代以后,中苏关系交恶后,苏联加大对印度的援助规模。苏联曾经希望在印度获得港口,以便自己的核潜艇部队停泊。但是这一举动等于直接加入了苏联阵营,印度虽然虽然与苏联关系很好,但同时也需要顾及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态度。印度不愿意承担太过火的行动,在印度获得港口的计划一直没有成功。

不过苏联对印度的援助力度并没有因此而降低,这还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利用印度牵制自己的邻国。当时,苏联与自己的东南邻国已经彻底闹僵。苏联在北部边境屯兵百万,号称要南下。不过实际上,苏联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印度与这个邻国也接壤,苏联援助印度也是希望印度在西南方牵制这个国家。出于这个需要,苏联一直在援助印度。

根据苏联人自己的统计,到1979年1月1日,苏联答应给印度的度的贷款达143.1亿卢比,赠款达1.2亿卢比,总计为144.3亿卢比。扣除于1977年印度以实物偿还苏联小麦贷款的20.2亿卢比。印度实际使用苏联贷款100.0亿卢比、赠款1.1亿卢比。

在苏联解体前,印度一共获得苏联的援助项目有102项,投产80项。这些援助项目提供了印度钢铁三分之一的产量,五分之一的发电量,石油的六成,冶金设备的8成等等。苏联援助项目的落成,帮助印度的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从1951年的15%提升到苏联解体前的25%,使得印度建立起了完善的工业体系,促进了印度经济的发展。正是由于大规模的援助,从60年代后期开始,印度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倒向苏联。至今,印度军队仍有大量的苏制武器。

不要看现在卢布兑换美元基本都是一百好几了。在90年代之前,苏联卢布有很强的购买力,与美元几乎是1:1兑换,有些年份甚至1卢布可以换1.5美元。

而且,建国初期印度工业的底子比中国好,下面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那一年,中国的粗钢产量仅仅只有15.8万吨,而同期印度的数值则是137万吨,几乎达到了中国的9倍之多。

印度独立时,继承到的铁路总里程超过6.5万公里,在当时仅次于苏联、美国与加拿大,位列第四。而此时中国铁路总长仅2.18万公里。

1950年,印度GDP为211.87亿美元,人口约为3.64亿人,人均GDP约为58美元。

1950年,中国GDP约为572.23亿美元,人口约为6亿,人均GDP约为37美元。与中国相比,印度人均GDP高20美元左右。

2022年中国的GDP为18万亿美元,而印度的GDP是3.38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5,仅为中国的18.8%。

1.首先看国家的历史进程,中国自秦始皇一统六国,建立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其实就是加强思想的控制。通过控制思想,固化统一的概念。

中国自战国之后,大一统的思想逐步形成,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乱世,分崩离析。但最终会有一个时代的领导者举旗一挥,带领着广大民众重新建立一个新的统一国家。

2.新中国成立后,首先进行了土改,废除了地主对土地占有,土地归集体所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

改革开放后,地方**积极招商引资,持续基建,通路,通电,通气,通水,征地。创造了一切有利于招商的环境,不少地方**都施行,头3年免税的政策。

反观印度:

先看最近的小米手机,辛辛苦苦数十载,卖了十年的廉价机,每部手机赚个几块、十几块钱,结果被印度**没收555.127亿卢比(48亿人民币),一夜回到解放前。十年的利润一下子被干没了,印度果真是企业投资的黑洞,保管你有去无回,本都给赔掉,走的时候保管你光溜溜的。

远一点的,亚马逊、沃达丰、沃尔玛、可口可乐,韩国的浦项制铁,福特汽车等等,实在是太多了。

印度人的思维是:我可以占你便宜,你不能占我一分钱便宜,在我这赚的钱一分别想带走。

因此,无论苏联奶印度多久,印度自始至终都没有发展起来,因为痼疾太多了。经商环境问题,土地问题,人口教育问题,中央**的政令施行问题。总结起来就是,一个散装国家砸再多钱也白搭。

从印度看回中国,中国在***的带领下推翻压在身上的三座大山,通过苏联的援助建立起基础重工业,后来及时改革开放,通过引进西方资本发展以民生为主的轻工业。加入世贸组织后,强劲的国外需求,加速了中国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

可以这样说,苏联援华的156个工程项目,为工业之本,夯实了中国工业化的基础。没有苏联的援华,也没有如今中国的工业化,更没有中国工业的转型升级,向更高端冲击的能力。

今天,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我们,尽管还有这样那样的烦恼。但,和那些生活在兵荒马乱、贫穷痛苦中的人比起来,我们又是非常幸福的。不会朝不保夕,没有食不果腹。

1954年我国最大的医*联合企业是?

华北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最大的制*企业,位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

公司的前身华北制*厂是国家“一五”计划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于1958年建成投产。华北制*厂的建成开创了我国大规模生产抗生素的历史。四十多年来,华*依靠创新意识和扎实的企业管理,不断发展壮大,主要经济指标始终处于国内同行业前列,连续多年跻身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和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行列。现为冀中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旗下企业。

文章推荐:

华北制药厂在哪里(苏联援助华北制*厂开始兴哪信

001532基金走势(十年磨一剑,厚积薄发!华安新锐

网上开户万一免五的券商排名(基金佣金免5是什么

建行汇款汇错了怎么办呢(汇款汇错了怎么办_三思

健身刘太阳黑历史多人运动(Adidas1折!ipsa流金水

打新配号数量什么意思(中签规则末8位什么意思?

股票除权日会涨还是跌(股票除权日有没有涨跌限

创业板管理暂行办法(首次公轴命位声全期世开发

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