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宝钛股份业绩好的原因? 主营业务军工用高端钛合金材料。 军工板块龙头股票(精选) 军工板块龙头股票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军工板块龙头
宝钛股份业绩好的原因?
主营业务军工用高端钛合金材料。
军工板块龙头股票(精选)
军工板块龙头股票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军工板块龙头股票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军工板块龙头股票】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军工板块的股票有许多,以下为您推荐:
1.宝塔实业:在军工领域,公司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较强的研发实力,主要产品为国防军品。
2.航天信息:该公司是一家集技、工、贸为一体的具有现代管理的企业集团,主要业务为航天军工板块、电子对抗及雷达微波技术板块、金卡工程板块。
3.银江股份:该公司是智慧城市与智慧交通领域的领先企业,曾用名“杭州华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智慧交通系统、智能交通产品。
4.北摩高科:该公司致力于为国防行业提供机械装甲车辆产品和服务。
5.中简科技:该公司研制生产的碳纤维及其制品广泛应用于宇航、体育领域,研制生产的第三代航空预制件,2016年7月成功应用于国产C919大型客机,同时参与了波音737和空客A320系列飞机的航空碳纤维复合材料零部件的生产和供货。
军工板块的股票有很多,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其中一些重要的股票包括中国船舶、中航光电、中航西飞、中国卫星、中航高科、北方导航、中船防务、航空发动机集团、航天彩虹、中航沈飞、洪都航空、中直股份等。这些企业涵盖了军工行业的多个领域,包括航空、航天、船舶、兵器、通用航空等。
其中,中航西飞是中国航空工业西飞公司,主要承担国内外干线飞机的生产制造任务。中国卫星是中文国际广播卫星系统的供货和运营企业,也是国内唯一一家专注于卫星研制、设计、生产和应用的上市公司。中航高科是中国航空集团旗下高端新材料产业平台,也是国内航空新材料领域的龙头企业。航空发动机集团是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旗下主要以发动机及其延伸产品研发制造为主业的中央企业,是航空发动机国家队。航天彩虹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下属的专业研发防务卫星上面级、卫星结构与电子系统的商业航天企业。
这些军工板块的股票虽然风险较大,但也有机会获得较高的收益。同时,投资前需要充分了解相关行业和公司的情况,做好风险控制。
军工板块的股票有许多,以下是一些军工板块的龙头股:
中国重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
中国船舶:国内造船行业的龙头企业。
北方导航:导航行业的主要力量。
航天通信:航天系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中国航天科工三院。
航天长峰:承担了北京市和国防科工委的科技攻关任务。
航天科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通过其控股子公司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份。
洪都航空:教练机及航空产品。
航空动力:航空发动机行业。
中航电子:航空电子系统行业。
中航光电:连接器及线缆。
航天发展:公司的主要业务为防务信息化。
除上述外,军工板块的股票还有:四川九洲、广船国际、亚星锚链、中国卫星、高德红外、北化股份、长春一东、丹邦科技、海特高新、华力创通、中航重机、宝钛股份、航天科技、中航飞机、内蒙一机、北方导航、乐凯胶片、成发科技、洪都航空、航天通信、中国船舶、中国重工、广船国际、亚星锚链、中国卫星、长春一东、丹邦科技、海特高新、华力创通、中航重机、宝钛股份、航天科技、中航飞机、内蒙一机、北方导航、乐凯胶片、成发科技、洪都航空、航天通信、中国船舶、中国重工、广船国际、亚星锚链、中国卫星、长春一东、丹邦科技、海特高新、华力创通、中航重机、宝钛股份、航天科技、中航飞机、内蒙一机、北方导航、乐凯胶片、成发科技、洪都航空、航天通信、中国船舶、中国重工、广船国际、亚星锚链、中国卫星、长春一东、丹邦科技、海特高新、华力创通、中航重机、宝钛股份、航天科技、中航飞机、内蒙一机、北方导航、乐凯胶片、成发科技、洪都航空、航天通信、中国船舶、中国重工、广船国际、亚星锚链、中国卫星、长春一东、丹邦科技、海特高新、华力创通、中航重机、宝钛股份、航天科技、中航飞机、内蒙一机、北方导航、乐凯胶片、成发科技、洪都航空、航天通信、中国船舶、中国重工、广船国际、亚星锚链、中国卫星、长春一东、丹邦科技、海特高新、华力创通、中航重机、宝钛股份、航天科技、中航飞机、内蒙一机、北方导航、乐凯胶片、成发科技、洪都航空、航天通信、中国船舶、中国重工、广船国际、亚星锚链、中国卫星、长春一东、丹邦科技、海特高新、华力创通、中航重机、宝钛股份、航天科技、中航飞机、内蒙一机、北方导航、乐凯胶片、成发科技、洪都航空、航天通信、中国船舶、中国重工、广船国际、亚星锚链、中国卫星、长春一东、丹邦科技、海特高新、华力创通、中航重机、宝钛股份、航天科技、中航飞机、内蒙一机、北方导航、乐凯胶片、成发科技、洪都航空、航天通信、中国船舶、中国重工、广船国际、亚星锚链、中国卫星、长春一东、丹邦科技、海特高新、华力创通、中航重机、宝钛股份、航天科技、中航飞机、内蒙一机、北方导航、乐凯胶片、成发科技、洪都航空、航天通信、中国船舶、中国重工、广船国际、亚星锚链、中国卫星、长春一东、丹邦科技、海特高新、华力创通、中航重机、宝钛股份、航天科技、中航飞机、内蒙一机、北方导航、乐凯胶片、成发科技、洪都航空、航天通信、中国船舶、中国重工、广船国际、亚星锚链、中国卫星、长春一东、丹邦科技、海特高新、华力创通、中航重机、宝钛股份、航天科技、中航飞机、内蒙一机、北方导航、乐凯胶片、成发科技、
军工板块的股票包括:
中国船舶(600150):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控股的综合性船舶集团,产品覆盖船舶、动力机械、海洋工程等。
抚顺特钢(600499):特钢领域龙头,产品覆盖特殊合金钢。
航天信息(600271):专业信息化领域龙头,产品涵盖网络与信息安全、通信网络系统。
北方导航(600435):导航行业龙头,产品覆盖导航控制类、自动化控制类、电子信息系统类。
航空装备(龙头):航空发动机制造商。
高性能材料:钛合金、高温合金、纤维复合材料等。
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智能家居等。
电子信息:集成电路、微电子、通信设备、消费电子等。
军工电子:航空、航天、舰船、兵器等。
地面兵装:陆军、空军、导弹部队、战略支援部队。
军工股细分类别很多,当前军改进入到深水区,也进入到攻坚阶段,新一轮的装备采购周期开始启动,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有望出现持续增长。
军工板块的龙头股票有:
以上仅是军工板块中的一部分龙头股票,并非全部。投资军工板块需谨慎,建议您咨询专业人士进行深度分析。
2022年航天军工行业下半年展望及产业链分析 军用无人机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突出 - 报告精读 - 未来智库
复盘:四重压力测试难掩投资价值,后疫情时代军工大有可为
2022年初至今军工板块回调幅度较大。2022/1/1~2022/5/20,中证国防指数下跌29.00%,同期上证综指下跌13.55%,沪深300指数下跌17.46%。国防军工板块跑输大盘(上证综指)15.45pcts。军工板块自2021年底以来受到市场风险偏好、行业政策风波等多重压力考验,在2022/4/26跌至低点,随后伴随市场情绪转好、一季报比较优势凸显板块得到修复,今年以来板块下跌的主要因素有以下方面:
1)国内疫情反复冲击市场风险偏好,叠加稳增长背景下的市场风格切换,科技成长赛道普遍承压:2022年初至今(2022/5/20),电子、军工、电力新能源三个成长风格板块的中信一级行业指数跌幅分别为30.29%/27.64%/23.14%,位居跌幅前三;
2)部分央企下属上市公司业绩不及预期,压制市场信心:2022/1/20中航沈飞、中航机电等披露业绩预告,2021Q4单季度净利润均同比下滑,进一步加剧市场负面情绪,导致板块承压;
3)政策变化引发对行业竞争格*和利润释放的担忧:①2021年12月下旬,市场对军工企业增值税免税政策变化产生担忧,我们认为从增值税免税到带税采购的政策调整出发点是实现体制内外所有供应主体在税收优惠方面一视同仁,对企业营收及利润的影响较小。②2022/3/17装备采购信息网发布《关于市场产品纳入电子元器件名录有关通知》,市场对军工企业的“资质壁垒”产生质疑。我们认为,推动军备生产的市场化竞争对高壁垒领域格*冲击有限,而且长期有利于淘汰落后产能并倒逼军工企业管理水平和效能提升;
4)以镍为代表的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行业成本压力加大:俄乌战争引发市场担忧,叠加俄罗斯受SWIFT制裁,影响未来全球镍贸易交付期与消费,镍价创历史新高。3月11日,LME镍现货结算价达到近十年最高点48,226美元/吨。受镍价波动影响,市场对于镍—高温合金—航发铸锻件—航发整机产业链的成本压力愈发担忧。
成长继续:行业长期逻辑确认,短期疫情影响可控
长期:高景气闭环正在形成,新一轮螺旋式增长可期
高景气闭环正在形成,新一轮螺旋式增长可期。2021年作为十四五开年,武器装备建设持续了十三五末年的高景气态势,我们以中信国防军工指数(CI005012.WI)作为衡量板块的代表,2021年军工板块实现营收4085.07亿元,同比增长13.87%,较2020年板块营收3587.53亿元(+9.77%)进一步提速;2021年板块实现归母净利润275.59亿元,同比增长11.52%,较2020年板块归母净利润247.11(+104.35%)则有明显回落,回落原因主要为部分净利润占比高的中下游厂商,特别是部分国有军工集团下属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增长不明显,部分标的还出现负增长情况,导致板块归母净利润增速低于收入增速。
2022Q1归母净利润增速提升,产业链高景气闭环逐步形成。2022Q1军工板块实现营收808.19亿元,同比增长11.23%;实现归母净利润68.81亿元,同比增长19.94%,较2021全年改善明显。其中,中上游核心配套标的依旧保持较高增速,同时可明显观察到部分中下游企业业绩进入高增长轨道。中下游企业业绩释放具有重大意义,2020和2021年板块业绩高增的主要驱动力量在于中上游企业,而中下游企业业绩增长较为乏力,由此引发了市场对于军工行业真实景气度和增长逻辑的质疑,2022Q1则很好的对此问题进行了回应,产业链高景气闭环正在形成。
产业链上下游的螺旋式增长将伴随整个十四五周期。军工产业链链条长,武器装备终端的扩产需要全产业链予以配合,因此扩产难度较大;同时很多新型号在十四五期间进入批量阶段,初期的产品价格、性能稳定性和制造熟练度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多种因素导致产业链中下游业绩释放明显滞后。进入2022年,随着产业链配套产能逐步到位,各类问题逐步缓解,由此导致中下游企业特别是主机厂业绩增速改善明显,下游产能的扩充则意味着对中上游原材料承接能力的提升,从而又引发中上游进入新一轮的扩产周期。我们认为这种上下游螺旋式的产能扩充和业绩增长将贯穿整个十四五期间。
短期:三个维度看疫情影响,国家刚需+保供性质凸显2022年国内疫情反弹,各地管控日益趋严,而军工行业计划属性较强,具有独立的行业景气周期,从而一定程度免疫宏观经济波动,受疫情冲击较小,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看疫情对于行业的具体影响:
生产方面,部分疫情相对严重的地区确实面临着厂房被迫停产的可能性,但为了保军而不影响生产任务,大多数厂房可以采取封闭式管理方案。光威复材3月16日发布《关于公司受疫情影响情况的公告》,因威海市突发新冠疫情,公司及子公司光威能源新材料、威海光威精密机械、威海光晟自3月9开始暂停生产经营活动,员工居家防疫,物流停运;全资子公司威海拓展纤维基于在岗员工情况,在独立厂区内实现闭环运行、维持部分产线连续生产,以军工为主业的子公司威海拓展纤维在疫情期间的生产政策明显与其他子公司不同,彰显了军工企业在疫情期间具备闭环运行的优先性,是名副其实的“保供单位”,同时光威复材已于3月25日已经发布公告,目前公司实现了复工复产。
我们以中信军工指数成分股+申万军工指数成分股+华泰军工团队覆盖标的共201家军工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统计我国军工上市企业地域分布情况。我国军工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北京(36家)、四川(24家)、广东(22家)、江苏(21家)及陕西(16家),其中陕西地区21年12月至22年1月部分地区短期受到疫情波及,目前北京朝阳区、顺义区、房山区鼓励居家办公,深圳经过短暂疫情波及后目前已实现动态清零。整体来看,军工行业相关企业的生产受疫情影响基本可控。
需求方面,绝大部分军工企业的终端客户为各大主机厂,分布在陕西、四川、辽宁、贵州等地,并非2022年疫情爆发地区,主机厂可以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消化库存并向上游持续传导新订单。同时大部分军工上市企业的直接客户为各大军工集团的科研院所,我们共统计了中航工业集团、航天科工集团、航天科技集团及中电科集团的下属科研院所及二级单位共110家,其中上海地区院所共9家,且从官网披露口径来看,大部分在沪科研院所均发布了疫情期间一线员工在厂闭环生产保证任务型号交付的相关报道,我们认为绝大多数的军工科研院所受疫情影响较小,可以持续消化库存,稳定生产经营并向上游传递刚性需求。
交付方面,根据华泰宏观组2022.5.5发布报告《按图索骥:物流受疫情影响有多大?》,今年4月,除了**之外,全国所有省份的整车货运物流指数都有所下降。无论是相比2021年4月,还是相比今年3月都是如此。此外,同比降幅超过30%的省/直辖市已经达到11个之多,吉林和上海降幅最大。2021年12月西安疫情期间,因疫情导致部分军工上游企业无法正常交付和结算,从而及时形成收入,而一旦疫情恢复,基本上就能够恢复正常的交付和结算。
高性价比优势:深度回调、增速不减、估值底部
经历2022Q1板块下跌后,目前军工板块已具备较高投资性价比。截至2022.5.20,中信国防军工指数PE-TTM为57.77,处于2015年以来6.58%分位点,军工板块今年以来处于不断消化估值的过程中。
优质核心标的更具性价比,增速排名A股前列。我们选取中信一级行业分类下预测机构数量前20名的标的为样本,考察各板块业绩预测情况(因综合和综合金融两类板块机构预测数量较少,故未纳入统计范围),同时为了反映实际情况我们在军工板块预测机构数量前20名的基础上做出如下调整:1)将紫光国微和宝钛股份纳入军工板块;2)剔除主机厂成分,从而得到各板块预测机构数量前20的标的(其他板块剔除尚未有机构预测数据的标的),测算各板块一致预期的下的合计归母净利润及增速、对应PE、PEG、22-24GAGR水平。
军工板块22-24年业绩增速水平较高,持续性好。虽然PE水平相对较高,但22年PEG已低于1,处于合理区间,同时根据预测业绩的持续增长,军工板块对应PEG水平在23年和24年也已具有一定优势,即优质标的在中长期具有更好的投资性价比。
业绩为王:投资逻辑回归基本面,业绩为第一驱动力
2010年以来军工板块投资逻辑几变,鉴于军工装备大多以5年为一周期,且与宏观国家发展规划密切相关,可大致划分为三大阶段:
1.“十二五”主题炒作驱动期(2011-2015):军工企业资产证券化启动板块行情;军改预期下景气攀顶;2015年Q4市场场外配资再度活跃,杠杆高达5倍,进一步加温军工热潮。
2.“十三五”逻辑调整期(2016-2020):板块估值消化期+“股灾”后市场风险偏好收紧期+板块结构改革期,三期交叠压制军工行情,阶段性交易机会偶现。
3.“十四五”价值成长驱动期(2021-至今):“十四五”规划军工发展新周期;“十三五”列装落地,企业业绩释放;板块证券化提升,龙头盈利指引逐步清晰。2020-2021年军工板块投资逻辑及实际驱动因素已转变为业绩驱动,特别在2020年下半年,军工行业迎来了业绩与估值双增长下的“戴维斯双击”,2022年国内疫情反复冲击市场风险偏好,军工板块持续杀估值。
个股复盘层面,军工个股投资逻辑逐步回归基本面,涨跌幅与业绩相匹配,龙头盈利指引逐步清晰。我们选取中信军工指数成分股、申万军工指数成分股以及华泰军工组覆盖标的为样本,统计军工个股2019.1.1至今(2022.5.20)涨跌幅以及2021年较2019年净利润增速情况。2019年初至今涨幅top40标的中,除中国长城均实现了净利润正增长,同时涨幅top6的个股2021较2019年归母净利润增幅超过100%,这说明了随着军工行业的成长性持续得到验证,板块投资逻辑趋向“业绩为王”。
2022年以来周边*势动荡,国防建设重要性愈发凸显
俄乌冲突事件进一步体现出强国必先强军,军工是伟大的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十九大以及《国防白皮书》制定新时代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特朗普在任四年,针对中国的科技进步曾推出了一连串的应对策略,拜登上台后虽对特朗普的诸多内政外交政策进行了“革新”,但在对华科技竞争问题上却基本延续了特朗普**的基调。拜登上任伊始,白宫发言人普萨基就直接宣称,拜登**认为美中之间正在进行战略竞争,而科技正是其中的核心竞争领域。
根据《美对华科技政策动向及我国应对策略》,通过开源信息获取方法发现,自2017年1月美国特朗普**执政,到2021年5月拜登**通过《无尽前沿法案》,美国会、**及重要智库共发布了450份对华政策文件和研究报告。这些文件与报告的主题呈现出两种趋势:其一,除综合性文件与报告107份之外,聚焦中国科技发展及中美科技竞争主题的共209份(含科技与经济交叉、军事与科技交叉),占比较高。其二,2017年至2021年,以中国科技发展及中美科技关系为主题的文件及报告占比呈现稳步上升趋势。近几年来,均占年度全部文件及报告总量一半以上。
自2018年《出口管制改革法案》通过后,美国不断将中国科技企业、科研机构列入所谓的“实体清单”与“涉军清单”。2020年3月16日,BIS(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将来自包括中国机构在内的24家科技机构和个人加入“实体清单”;同年6月5日,美国宣布再将33家中国企业和机构加入“实体清单”;2021年4月和12月,BIS又先后将中国7家、25家科技实体列入“实体清单”。除此之外,BIS还不断将中国科技企业与科研单位列入所谓的“涉军清单”:2020年6月25日,五角大楼正式认定20家中国企业“与中国军方有关”;同年8月28日又将中国11家企业列入“涉军清单”;2021年6月4日拜登签署行政令,进一步将所谓的“中国涉军企业”名单增至59家。
国际*势倒逼产业升级,美国禁令下军工行业彰显强韧性。我们认为,军工行业具有天然的自主可控属性,在美国频繁实施“实体清单”等各项禁令的大背景下,军工行业自主可控的必要性增强,部分高精尖的芯片、材料环件国产化率进程不断加速,板块二级市场表现彰显强韧性。(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军工是伟大的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政策支撑军工行业景气度
军工是伟大的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国防白皮书》中明确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国防和军队建设战略目标三步走。十九大以及《国防白皮书》制定新时代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
国防预算增速2019年以来首次破7%,强军形势紧迫。3月5日全国人大会议发布的预算草案报告披露,2022年中国军费预算14504.5亿元,同比增速为7.1%,增速同比增长0.3pct,也是自2019年以来增速首次突破7%。当前国际环境严重恶化,区域冲突和大国对抗不断升级,国防投入提速具有合理性和紧迫性,我国国防实力与经济水平尚不匹配,军工处于补偿式发展阶段。
我国国防支出占GDP比例仍较低,军费占比仍有提升空间。联邦**有望在今年就实现北约成员2024年国防务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2%的目标。2021北约29个成员国中仅10个达到2%军费比例要求,我们预计更多的北约国家或将提升军费。
美国历年国防支出随战争爆发而加速增长,短期或将重启加速轨道,我国国防建设存在紧迫性和必要性。1990-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美国1991年军费规模达3197.04亿美元(同比+6.52%);1999年科索沃战争爆发,美国2000年军费规模达2949.65亿美元(同比+7.08%)。随着2001年阿富汗战争的爆发及2003年伊拉克战争的爆发,美国军费开支持续保持大幅增长,军费规模由2002年的3489.52亿美元增至2011年的6993.92亿美元,2003-2011年军费规模CAGR达8.03%,远超同期GDP增速。
对比“北约”相关方,我国国防支出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目前国防支出与经济地位仍不相称。“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指出“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我们认为整个“十四五”时期甚至到2027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的节点上,我国国防支出增速或将长期高于GDP增速,国防支出占GDP比重有望进一步提升。
国防现代化建设加速,装备开支占军费支出比重稳中有升,军事装备需求持续扩大。*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了“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目标,确保到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随着我国国防现代步伐不断加快,以导弹为代表的重要军事装备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军工行业以销定产,企业大幅扩产预示未来订单增量
军工行业计划性较强,产能大幅扩充反映业景气度提升。军工行业的景气度同样可以通过军工企业的扩产来反映,由于武器装备的研制与扩产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军工行业通常为以销定产,因此企业产能会根据未来订单需求而进行调整。2021年共有10家军工企业公告了再融资计划,尽管下游需求旺盛,多数企业还是采取内生方式解决产能问题。而随着行业景气度进一步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仅靠排产、倒班等方式已无法满足下游需求,因此仅2022年一季度就有10家企业公告了再融资计划,充分表明行业景气度旺盛情况,同时也为相关标的乃及所在行业的后续增长空间起到了参考作用。
同时,2022年初至今众多军工企业公布了大额合同订单情况,进一步验证了行业需求高景气。其中,中简科技发布签订重大销售合同的公告,签订碳纤维、碳纤维织物合同金额21.69亿元,占公司2020年度营业收入的556.94%,履行期限为2022至2023年;雷电微力公告与客户签订了两份某配套产品订货合同,金额分别为12.3亿元、11.8亿元,合同约定自2022年开始交付。
2016年3月,中共中央***会议审议通过《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军民融合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军民融合是指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主要包括两个方向:一是军转民,即军工技术向民用生产领域转移;二是民参军,即通过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到国防科技工业体系中来,提升军品研制效率。
国内军民融合正向纵深发展。自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从政策支持到资金配套,军民融合格*初步显现。国家制定了“十三五”时期军民融合发展蓝图,20个省份出台了地方军民融合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力度加大,国防科研生产融合发展不断深入,“军转民”结构优化,“民参军”规模扩大,军队保障社会化成效明显,国防动员、军事人才培养体系等逐步完善。
构建灵活高效、竞争开放的工作制度,军民融合趋势或将进一步加强。2021年发布的修订版《军队装备条例》围绕落实需求牵引规划、规划主导资源配置的要求,完善了装备领域需求、规划、预算、执行、评估的战略管理链路;立足破解制约装备建设的矛盾问题,构建了灵活高效、竞争开放、激励创新、规范有序的工作制度。军转民方面,军工集团强调保军和核心能力建设,在保障国家战略、国防安全和完成重大专项任务的前提下,会进一步推进民品开发和军工科技成果转化,但在促进军民技术相互支撑、有效转化方面仍需政策与时间支持。军转民主要集中在核、卫星及应用、北斗信息化、民用飞机、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网络安全等市场空间较大的领域。
股权激励持续开展,核心军工国企活力有望提升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2016年国资委启动第一批7大垄断领域混改试点,军工作为国家战略性行业,中国船舶、中国核建两大军工集团率先入选第一批混改试点。2019年5月,已经正式启动了第四批混改试点,一共160家。当前,国企混改的主要手段是针对员工实施中长期股权激励。根据我们统计,2021年11月至今军工板块中共有17家企业发布股权激励计划预案。
除股权激励外,军工国企正构建优化中长期激励管理框架,提振企业创新积极性。以十大军工集团之一的中国电科为例,经过深入分析总结创新性企业的内在特征与发展历程,中国电科以企业周期、创新主体和政策空间为基础构建综合评估体系,针对企业级、业务级、项目级立体式体系打造股权与分红权相结合的中长期激励组合,优化激励管理组织体系,营造创新文化氛围。
资本运作趋势仍存,行业资产证券化率不到一半
相比美国成熟的军工体系,我国军工整体资产证券化率仍然较低。据2021年各军工集团年报数据测算,总资产口径下我国军工集团整体资产证券化率44%左右,除中航工业、中核集团之外,其他各大军工集团资产证券化率均处于较低水平。截至2021年底:中航工业走在前列,以总资产口径计的资产证券化率达到82%,营收口径计的资产证券化率为58%;而两大航天集团,航天科技和航天科工,相对较低,仍有较多的资产分布在上市公司体外,资产证券化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022年集团上市平台资产结构不断优化。2022年至今重大资产重组与收并购事件共7件,同时亦有多家企业将与主营业务相关性不大的资产转出,以更好地聚焦主营业务的发展。其中,2022年1月16日,中瓷电子公告拟筹划以发行A股股份的方式购买中电十三所氮化镓通信基站射频芯片业务,以及博威公司&国联万众100%股权。本次交易系中国电科产业发展整体部署,将氮化镓通信基站射频芯片与器件、碳化硅功率芯片及其应用业务重组注入上市公司。
军工产业即将进入新一轮的产能释放,业绩高增长的时期。军工被动元器件与上游新材料订单作为产业景气度先验指标之一,按照当前扩产节奏相当一部分军工企业会在2022年-2023年投产,陆续进入产能爬坡期。2017-2021板块在建工程规模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板块的在建工程规模增速与固定资产增速相匹配,表明行业投资扩产在稳定发展,且陆续有在建工程转固。经历了“十四五”开*之年下游需求大放量后,2021年军工行业各个细分领域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规模呈现上升趋势,我们预计板块公司2022-2023年陆续进入产能爬坡期。
我们重点梳理了中游锻造企业的定增扩产情况,为应对下游飞机和航空发动机需求的迅速扩张,缓解产能紧张情况,从2018年起锻件行业核心公司开始纷纷进行相应产能扩建,其中2022年为产能集中爬坡期。根据派克新材2022.4.8Wind端投资者调研纪要,2021年我国航空模锻件的产品需求接近80亿元,交付产值不到40亿元,交付率不足50%,因此主机厂希望能够引入有经验、有技术、有产能的供应商,补充生产能力。我们判断,中游锻造行业集中定增扩产,一方面印证了行业下游需求旺盛,同时也将成为上游原材料企业的稳定订单来源。
导弹:重要消耗型武器装备,换代与实战化训练打开需求
导弹武器系统技术装备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防实力。一方面,导弹武器系统非常复杂,是推进剂学、电子学、金属材料学、自动控制学、无线电学、光学、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和发动机学等多学科先进科学技术结合的结果;另一方面,先进的导弹装备技术水平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撑,是一国综合国防实力的体现。我国导弹技术已处于世界前列。目前我国的导弹武器已形成系列,具有先进性能的多种型号导弹,导弹系列齐全。
导弹的耗材属性,产品效果优势和扩产难度低三方面决定了导弹产业是当前军工板块的较优投资细分赛道。首先,从产品属性来看,导弹属于一次性耗材,使用即消失。为了应对战争需求,需要维持一定规模的安全库存;同时导弹一直是国际军火巨头的主要收入来源,也是国际军贸上的最主要的贸易品种之一。目前导弹的消耗方式除正常战争需求外,还有实弹演练以及日常因老化等原因的销毁等,当前我国的导弹消耗集中在后两者。2021年1号《训令》强调:全面提高训练实战化水平和打赢能力。6月24日国防部半年新闻发布会中披露全军上半年军事训练弹*消耗量同比大幅增加。
从导弹相关标的的收入来看,近年来洛克希德·马丁和雷神公司(现为雷神技术公司)导弹业务的营收均保持了增长,其中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导弹和火控收入板块的增速从2017年开始超过整体公司收入,在2018年和2019年均保持在15%以上。雷神公司导弹业务收入增速2020-2021年保持在30%以上。从导弹在国际军贸市场的出口量看,2018年和2019年受武器进口国地区战争缓和的影响,导致导弹出口量有所下降,但2010年至2021年导弹占全部武器出口的份额始终维持在10%以上。
其次,武器装备现状和国际*势决定导弹需求先于其他装备。从长期来看,2027建军百年和本世纪中叶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目标都标志着我国整体武器装备处于建设周期中,但从中短期看,当前我国周边*势区域紧张,中印边境、南海、中国台湾地区存在不稳定因素,使得十四五期间武器装备的建设节奏加快。针对我国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提升导弹的安全库存和作战值班规模是最好且最切实际的选择。首先我国导弹在技术水平方面已与世界一流军队相差不大,东风、鹰击、长剑、霹雳等各系列导弹已成体系,基本能够满足我国积极防御的国防政策需求。以东风系列导弹为例,在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发布的最新一版(2018年6月版)中国弹道导弹统计中,总共统计了13款导弹,其中弹道导弹10款,远程巡航导弹3款,射程范围覆盖50-15000公里,最新的东风-41型洲际弹道导弹和东风-10A(HN-3)型远程巡航导弹也在统计范围之内。
可以看出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射程已完全覆盖周边地区的,甚至可以对世界上所有的军事强国形成战略威慑。但我国的航空和远洋力量依旧处于建设前中期,当前力量尚不足完全应对外部威胁。例如我国战斗机方面,我国四代机占比尚不足1%;海军方面,我国距离建成成体系的航母战斗群还有差距;新型远程战略轰炸机还未列装;新型运输机的数量还明显不足。可以说,此时的导弹需要承担更重的国土防御任务,是我国目前应对国际动荡*势最有力的底牌。导弹产业链条短,易于扩产,不存在产能问题。耗材属性和战争及威慑效果好决定了导弹需求放量,而导弹的产业链条较短,技术相对成熟。扩产难度低,决定了供给不会成为阻碍产业链相关公司释放业绩的枷锁。导弹作为一次性耗材本身结构相对简单,较飞机、舰船、坦克等武器装备生产难度小很多。
军机:队伍亟待扩充,叠加更新换代需求空间较大
按我国标准进行划分,全球战斗机可分为1-5代。“代”的划分以能力和技术两大类要素为标志,如动力系统、气动布*、综合航电、隐身技术等技术特征,构成了“代”的边界。
我国军机在数量上与美国存在较大差距,总量提升需求显著。军用飞机是直接参加战斗、保障战斗行动和军事训练的飞机的总称,是航空兵的主要技术装备。据《WorldAirForces2022》统计,2021年美国现役军机总数为13246架,在全球现役军机中占比为25%,而我国现役军机总数为3285架,在全球现役军机中占比仅为6%。按各个细分机型来看,战斗机是我国军机中的主力军,总数为1571架,但数量不到美国同期的60%,且其他机型的数量都显著落后于美国,我国未来军机总量提升需求显著。
除军机数量外,我国军机在先进性上也与美国有较大差距,预计两国军机质和量的差异将驱动军机规模扩张和产品升级。美国现役歼击机以三代机和四代机相结合,数量分别为1778架和374架;而我国现役歼击机依然以二代机和三代机为主,数量分别为561架和620架,四代机则仅有19架在役。我国军机目前处于更新换代的关键时期,预计未来老旧机型将逐渐退役,新型战机将加速列装;特种飞机、运输机等军机也将有较大幅度的数量增长及更新换代的需要。
我国空军目前正在向战略空军转型,未来10年带来军机需求规模约1.95万亿元。当前我国军用飞机正处于更新换代的关键时期,未来10年现有绝大部分老旧机型将退役,歼-10、歼-11、歼-15、歼-16和歼-20等将成为空中装备主力,新一代先进机型也将有一定规模列装,运输机、轰炸机、预警机及无人机等军机也将有较大幅度的数量增长及更新换代需要。假设2021-2030年二代机全部替换为三代机,且战斗规模按机种结构达到美国的1/2,我们预计未来十年中国军机将有1.95万亿元的市场空间。根据《WorldAirForces2021》,2020年我国共有歼-10、歼-11、歼-15、歼-16系列战机620架,歼-20系列战机19架,作战支援飞机115架,大型运输机264架,武装直升机405架,通用运输直升机902架,结合前瞻产业研究院对2021-2030年中国军机需求规模及市场空间预测情况,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9508亿元。
发动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和“工业之花”
航空发动机研制周期长,投入资金大,技术壁垒较高。航空发动机需要在高温、高压、高转速、交变负荷等严苛条件下长时间反复工作,因此其可靠性受到严峻考验,对基础科学、基础材料和工艺能力要求较高。由于航空发动机的高技术和高经济价值,始终是世界主要强国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目前我国正在研制第四代航空发动机涡扇-15(峨眉),主要用于第五代双发隐身战斗机歼-20,已于2013年完成定型试验,有望于十四五期间完成最终研制。此外,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涡扇-20也正在研发过程中,将装配于运-20运输机。
目前,全球能够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的国家只有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和中国等少数国家。国外航空发动机主要生产厂商有美国的通用电气(GE),英国的普拉特·惠特尼(普惠)、罗尔斯·罗伊斯(罗罗),法国的赛峰集团四大巨头,以及美国的霍尼韦尔、GE与赛峰合资的CFM国际、普惠与罗罗成立的IAE公司、俄罗斯的联合航空制造集团(OAK)等企业。据《CommercialEngines2019》,民机市场上,4大企业占据干线客机发动机100%的产量市场份额,军机市场上,4大企业占据西方国家军机发动机80%左右的产量市场份额。
航空发动机产业处于明显的寡头垄断竞争市场。据《世界航空发动机企业发展分析及对标研究》(何龙江、杨恩泉,《航空动力》2020年第3期),从2019年市场竞争情况来看,涡扇和涡轮发动机市场50%左右的份额由2家公司占据,80%-90%的份额由5家企业瓜分。我国民航发动机国产替代形势迫切。2018年以来美国对中国民航发动机产业打压力度加剧,加速了国产大飞机配套发动机需尽快实现完全自主研制的认知,未来民航领域伴随C919大飞机项目的推进,国产民航发动机具有广大的国产替代空间。(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无人机:未来战争新趋势,建设智能化军事体系重要力量
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机上无驾驶员,但安装有自动驾驶仪、程序控制装置等设备。地面、舰艇上或母机遥控站人员通过雷达等设备对其进行跟踪、定位、遥控、遥测和数字传输。军用无人机是现代战争中的新型作战力量。军用无人机一般都具有复杂的操作系统和火控系统,可以执行超远距离的侦察、打击和毁伤等一系列任务。军用无人机作为现代空中军事力量的一员,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突出。
国外无人机发展开始较早。从发展开始至今,无人机已先后经历了无人靶机、预编程序控制无人侦察机、指令遥控无人侦察机和复合控制的多用途无人机的发展过程。1914年,工作代号为“AT”的无人机开始研制。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架无人机是20世纪30年代英国的蜂后无人机,是无线电遥控全尺寸靶机。随着自稳定、远程控制和自主导航等技术的成熟,固定翼无人机到20世纪50年代进入稳定发展轨道。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美国将无人机研究重点放在侦察用途方面,并将其运用于朝鲜战场和越南战场执行侦察任务。1960年美国研制出QH-50A,是世界上首架具有实用价值的无人直升机。海湾战争之后,无人机进入飞速发展和广泛运用时期。
我国无人机发展进入快车道。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就开始了军用无人机的研制,早期对于军用无人机的研制主要集中在靶机。1966年12月,高速无人靶机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掌握了无人靶机的研制。我国至今已研制出了“长空一号”靶机,“彩虹四号”、“彩虹五号”察打一体无人机,“翼龙系列”侦查打击一体化多用途无人机。近年来,随着中国空军向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战略转型,我国无人机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无人机对地作战成为一个新兴的领域。
在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时,我国展出的无人机有:长航时无人攻击机、高空无人侦察机、隐身无人攻击机、攻击机-2无人机、攻击机-11无人机、反辐射无人机,我国具备不同特性的无人机谱系逐渐全面。目前,国内军用无人机市场主要有三大类型:航天彩虹研制生产的“彩虹”系列无人机、中航工业成飞设计研制的翼龙无人机、哈飞与北航联合设计的长鹰BZK-005无人机。
军用无人机产业发展迅速,近些年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根据智研咨询,2018年我国军用无人机产业规模达到91.5亿元,较2017年的81.4亿元增长12.41%;市场规模达到约123亿元,同比增长127.78%,预计到2023年有望达到35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3.26%。随着我国空天一体化建设,国内无人机需求将不断增多,同时因我国军用无人机相比来自美国、***等国的竞品具有价格优势,性价比高,未来我国军用无人机的出口需求有望进一步增加。
无人机使用逐渐广泛,我们认为未来无人机将成为战争中重要作战力量。此前,2018年8月4日,几架携带爆炸物的无人机企图对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发起袭击。1991年的海湾战争、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以及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同样有无人机的参与,我们认为未来无人化作战趋势或将愈发明显。
国产大飞机:C919即将进入商业运营,国内民机产业链增长极正式开启
2022.5.10中国东航(600115CH)发布定增公告,拟定增募资150亿用于飞机引进及补流,引进包括4架C919(目录价6.53亿/架)、24架ARJ21(目录价2.51亿/架)在内的38架飞机,C919/ARJ21两款国产型号数量占比74%,按照目录价价值量占比30%。
飞机研制的过程较长,一般要经历10多年时间,而在这漫长的研制过程中,飞机的适航审定部门是在全程介入审核的。我们认为,自然结冰试飞通过代表着国产大飞机已经进入到适航审定中“计划实施”阶段的后期,即进行必要的飞行试验等来确定型号设计构型、确认型号设计对审定基础的符合性、判断航空器是否有不安全的状态等符合性确认类的计划实施。结合本次东航本次采购公告,C919订单和产量有望快速提升。C919已走通了多年的适航取证过程,在技术和质量方面经受住了考验。而东航作为我国头部航空公司、国际一流航空公司,是全球首家运营C919大型客机的航空公司,本次采购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国产品牌和相对价格优势将加速其他国内外航司对C919的认可和采购,C919实际订单和产量有望快速爬坡。
国内民航大飞机市场被波音空客抢占。根据中国民航网,国内民航飞机呈大公司垄断格*,客机货机均被外国飞机厂商垄断,截至2019年国产化率不到1%。国内外客机市场主要由空客、波音等垄断。国际市场上支线客机制造商主要有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巴航)、庞巴迪(与空客合作生产A220),中国商飞正处于起步阶段;干线客机基本由波音和空客垄断,目前主要型号有空客A320、A330、A350、A380(A380将于2021年停产),波音737、747、777、787。从2019年国内机队构成来看,国内双通道客机、单通道客机均主要来源于波音和空客,宽体客机,516架飞机全部来自波音和空客,分别占比55.6%和44.4%。窄体客机中,由中国商飞生产的ARJ60,总共21架,波音和空客平分秋色,分别为1557架和1551架,合计占中国民航机队的94.53%。
全球客机市场空间广阔,中国及亚太地区交付预计快速增长。根据中国商飞公司市场预测年报(2020-2039),2019年全球喷气式机队共有客机共23856架。从全球历史交付量而言,以空客为主的欧洲市场和以波音为主的北美市场占总市场的份额较大,分别占全球总份额的20.27%和27.99%。中国和亚太地区(除中国)分别占比16.62%和16.02%,中国已成为亚太地区接近半数以上的客机交付国家。预计2020-2039年中国及亚太地区将在民航领域快速发展,占据全球约41.6%的客机交付量。
未来20年,民用客机全球市场空间将达万亿级别。据中国商飞预测,2020-2039年全球将有40664架新机交付,价值约5.96万亿美元,用于替代和支持机队的发展。其中,涡扇支线客机交付量为4318架,价值约为0.23万亿美元;单通道喷气客机交付量为29127架,其占交付总量三分之二以上,价值约为3.43万亿美元;双通道喷气客机交付量将达7219架,总价值约为2.30万亿美元。到2039年,预计全球客机机队规模将达44400架,是现有机队的1.86倍。
面对波音、空客公司高度占据市场的既有格*,受益于本土较大的需求空间,预计未来C919、ARJ21等机型将保持一定的追赶态势。根据中国商飞公司市场预测年报(2020-2039),预计2020-2039年中国将累计交付8725架新机,其中双通道客机占21.41%,共计1868架;单通道客机占比高达68.05%,共计5937架;余下10.54%为920架支线客机。2020-2039年,C919和ARJ21机型市场总规模达到73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超4万亿。
商飞将进一步拉动国内航空产业链产值,民机成长曲线逐步发力。目前C919机身供应商基本均为航空工业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分系统和核心零部件国内供应商则参与程度较低,而随着我国技术水平的提升和自主可控意识的不断强化,C919各分系统和零部件的国产化率有望持续提升,我国航空产业链民机领域将受到飞机产量提升+国产化率提升的双重拉动,行业红利将惠及我国航空产业链大部分核心参与者。
卫星:产业链日益成熟,空天互联网蓝海待开拓
2020年以来全球卫星互联网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标志性事件包括Starlink开始商用运营、亚马逊的“Kuiper”通信星座获得美国**批准等,科技巨头间低轨卫星系统的竞争加速,轨道与频率资源的争夺更加激烈。今年以来,我们观察到SpaceX继续保持着在组网密度(存量)与发射频率(增量)上的绝对优势,同时“行业龙二”OneWeb在经历破产重组后发展步入正轨,亚马逊、韩华等多家企业也在加快推进自身的卫星互联网星座计划。
目前我国已形成完整自主的卫星产业链,涵盖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制造、运营与服务几个环节。卫星制造包括卫星整体制造、部组件和分系统制造等环节,卫星发射包括发射服务和火箭服务,卫星地面设备包括网络设备和终端消费设备。卫星应用及运营场景广泛,包括远程教育、新闻采集、宽带接入、卫星电视直播业务等。近年来,卫星产业链各环节不断开拓创新,处于产业成长期。根据SatelliteIndustryAssociation(SIA)年度报告,近些年卫星产业规模整体保持增长趋势,2018年,全球卫星产业规模达到2774亿美元,同比增长3%,2019年全球卫星产业规模为2710亿美元,下滑2%。其中地面设备产业规模最大,占比高达48%,其次为卫星服务产业,占比达到45%。发射产业与卫星制造产业占比相对较小,2019年两者产业规模合计约174亿美元。
信息化:军备发展智能化,信息化产品占比有望提升
根据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上的“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确保2027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建设智能化军事体系已成为我国国防力量建设的重要方向。整体业绩大幅提升或揭示终端需求快速增长:信息化板块2021年共实现营收981.60亿元,同比增长18.79%,实现归母净利润162.18亿元,同比增长38.16%;2022Q1信息化板块实现营收223.88亿元,同比增长15.23%,实现归母净利润38.82亿元,同比增长20.60%。我们认为,业绩大幅提升主要系“十四五”时期下游终端产品强需求开始显现,信息化企业或将充分受益于国防信息化建设提速及新式装备换装列装提速,未来有望保持加速增长态势。
信息化渗透率提升:现代战争已经由二战时期的机械化过渡到了信息化战争,国防电子信息化装备愈加重要。根据智研咨询数据,2010年美陆军信息化装备超过装备总量的50%,海空军装备的信息化程度已达到70%以上,而我军武器信息化水平总体上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近几次*部战争表明,精确制导武器逐步成为战争的主要毁伤手段,其使用比例显著上升,海湾战争占7.7%、科索沃战争占29.8%、阿富汗战争占60.4%、伊拉克战争占70%,电子信息装备在现代战争中使用率逐步提高。
国产替代:以编译难度较大,技术壁垒较高的FPGA芯片为例,由于前期需投入大量研发资金,技术、资金壁垒高,导致行业集中度高,主要集中在海外企业。根据Gartner数据,2018年全球/中国FPGA市场前四大企业均为赛灵思、英特尔、微芯和莱迪思,其中赛灵思和英特尔的全球市占率分别为51.1%和35.8%,国内市占率分别为48.0%和33.0%,国内厂商在国内FPGA市场占有率仅3%。
我国军工关键元器件、零部件、新材料依赖进口,美国对中兴通讯禁售引起军工行业警惕。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愈加严格的禁运高压下,为了在高新技术上不再受制于他人,我国开启了芯片自主控制的进程,**及各部门出台了多重政策文件支持芯片自主可控的发展。如2010年设立总额超过1000亿元的“核高基”专项基金,发布《信息产业发展指南》对芯片安全加固等核心技术做出指导。通过“九五”至“十三五”期间二十五年的艰苦奋斗,我国军用电子元器件已经实现较高水平的自主可控,推出了“华睿”及“银河飞腾”等系列芯片。
新材料:需求提升叠加国产替代,新材料板块方兴未艾
国防军工装备制造产业链上游产品质量、可靠性等方面要求较高,行业呈现高毛利特点。上游材料与电子元器件供应商分别为机体、发动机和机载系统提供材料和零配件,主要材料包括钛合金、高温合金、连接器、钽电容等,呈现高行业壁垒的特点,在技术能力、渠道资源、人才与团队、资质与认证等方面对企业要求较高,从而使得业内企业普遍享有较高毛利。
“上行效应”使得上游材料端需求弹性大于中下游。军工产业链各环节企业在交付下游企业的订单之外,考虑到备件等因素,将进行备库存,从而导致产业链下游到上游,备库会逐级放大企业需求量,对于中上游军品产业链具有放大效应。在军机产业链中,假设主机厂需求增长α%,那么发动机厂在满足主机厂新增的α%的需求之外,仍需多备β%的库存。而锻造/铸造厂在满足发动机厂新增的(α+β)%的需求外,需多备γ%的库存,上行效应在最终作用到高温合金厂时,高温合金厂产量增加(α+β+γ+δ)%,可以看出备库需求使得上游需求弹性大于中下游。
高温合金的上市公司如抚顺特钢、钢研高纳、图南股份等,其高温合金产品收入增速会显著高于下游发动机总装即航发动力业务的增速。如钢研高纳2013-2021年高温合金业务收入CAGR为17.79%,抚顺特钢2013-2021年高温合金业务收入CAGR为9.82%,图南股份2017-2021年高温合金业务收入CAGR为20.26%,而2013-2021年航发动力发动机业务收入CAGR为8.89%。
2022年是十四五的重要过渡期,作为整个军工产业链核心位置的新材料板块有望迎来较大的发展空间。20世纪是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一个世纪,其中重要的标志之一就是人类在航空航天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进入21世纪,航空航天已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高水平或超高水平的航空航天活动更加频繁。航空航天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与航空航天材料技术的发展和突破是分不开的。材料是现代高新技术和产业的基础与先导,很大程度上是高新技术取得突破的前提条件。航空航天材料的发展对航空航天技术起到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反过来,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需求又极大地引领和促进航空航天材料的发展。可以说,材料的进步对飞机的升级换代起到关键的支撑作用。
镍价上涨导致部分高温合金企业利润释放承压,看好长期盈利表现。我们选取12家新材料企业作为样本进行整体分析,新材料企业2021年共实现营收325.57亿元,同比增长24.88%;实现归母净利润49.21亿元,同比增长43.60%。2022Q1新材料企业共实现营收84.50亿元,同比增长21.74%,实现归母净利润13.76亿元,同比增长21.85%。2021年新材料板块归母净利润增速显著高于营收增速,而2022Q1利润增速与营收增速基本匹配,主要原因系高温合金企业原材料电解镍涨价幅度较高,影响企业利润释放,随着俄乌战争及资本博弈的影响逐步缓解,镍价有望回归行业基本面,我们看好高温合金企业盈利能力有望修复。
军机规模的增长以及向三代、四代为主体转变,将带动碳纤维复材的增长。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以美国F-22和F-35为代表的第四代战斗机上碳纤维复合材料质量占比分别达到了24%和36%,美国新型军用运输机ACCA整个飞机机体复合材料质量占比甚至高达65%,整机减重甚至可达25%以上。而我国现役的第三代战斗机碳纤维占比与第四代战机30%的平均碳纤维用量仍有较大差距,我军碳纤维单机比例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随着军机的更新换代,中国军机碳纤维复材使用比例也逐渐提升,歼20碳纤维复材比例就已经从歼11的10%提升到了27%。
我国高温合金产业目前处于成长期,产业链企业未来发展空间广阔。我国高温合金生产企业数量有限,生产水平与美国、俄罗斯等国有较大差距,但近些年在产能与产值上皆有明显提升,炼石航空、西部超导等多家公司高温合金产能项目在建设投产中。(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发动机:飞机的心脏,国家安全的战略保障
现代航空发动机产业市场容量大、产业链条长,整个产业链上聚集了众多的企业和机构,主要有处于核心地位的发动机原始设备制造商以及数量众多的发动机单元体/系统集成供应商,组件及零部件制造供应商,原材料供应商。除此之外,一些从事航空发动机相关基础技术和应用技术研究的高校、科研院所会根据产业发展趋势和发动机制造商的需求开展技术研发,来参与到产业链当中。
四个维度看航空发动机赛道的持续性:1)短期:“十四五”军机列装带动批产型号(WS-10)放量,航发动力大额预收款锁定中短期订单;2)中期:我国四代发动机关键技术能力大幅提升,五代机预研技术持续突破瓶颈,在研型号正加速转入批生产阶段;3)中长期:广阔后市场铸造航空发动机坡长雪厚赛道。按发动机生命周期费用拆分:研发、整机制造、运营维修分别占10%、40%和50%。我国航发保有量达到高位后,训练量加大带来替换、维修需求提升;4)长期:航空发动机先军后民,CJ-1000、CJ-2000商用发动机加速研制推出,确定远期行业持续高景气度。
“飞发分离”体系正式确立,“动力先行”指日可待。2016年8月,中国航发集团在北京挂牌成立,成为我国第十二家军工集团,这标志着我国航空发动机产业的“飞发分离”体系正式确立,航空发动机将作为独立军工产品进行研发和生产,从此不再受制于飞机,不会出现飞机下马发动机也下马的情况。中国航发集团的成立还有利于保证航空发动机资金的投入,集中资本,集中人才,集中力量,建立完善的发动机预研体系,真正做到“动力先行”。
航发集团下属四所七厂是我国航发产业主要整机生产力量。我国航空发动机产业绝大部分集中在中国航发集团内。传统的主机研制生产单位主要包括中国航发旗下的4家研究所(606所、608所、624所和贵发所)和黎明(410厂)、西航(430厂)、黎阳、南方、成发(420厂)、东安和兰翔7家生产厂,企业的产品主要包括中、大型涡扇、涡喷发动机,是中国目前以及将来很长时间内主力机以及大型民机依赖的动力。
高投入、高回报。国外80年代水平的各类航空发动机的研制经费一般需5~20亿美元。美国在1988~2005年期间实施的IHPTET计划中共投入50亿美元,在后来的VAATE计划中15年内共投入37亿美元。与研制过程中的高投入相对应的是高附加值,日本通产省统计,航空发动机的单位重量创造价值是1400,远远超过了船舶、汽车、电视、计算机等。三大航空发动机企业的研发投入和稳定的毛利率水平也可以部分反映航空发动机产业的额高投入和高回报的特点。
研制周期长。飞机研制周期一般为8年左右,而高性能的航空发动机研制周期长达15~20年的时间(其中包括预先研究)。GE公司的经典三代涡扇发动机F110由成熟的F110核心机发展而来,其研制也耗费了6年的时间。我国第一台自主设计研发的涡喷发动机“昆仑”耗费了整整15年的时间;第三代军用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太行”的研制花费了18年之久。
服役周期长+耗材属性明显。航空发动机寿命的衡量一般按照小时数或循环数来计算。飞机完成一次从起飞到着陆的过程,被称为发动机完成一次工作循环。发动机每工作一个循环,就经历了从启动到高速运转再到关闭的过程,这意味着许多部件受力经历了从零到最大再到零,长此以往,材料就会出现疲劳。航空发动机工作寿命往往由材料的疲劳性决定,疲劳性是指使用中因受各种应力的反复作用而产生疲劳,使制品的物理机械性能逐渐变坏,产生裂口、生热、剥离、破坏等,以致最后丧失使用价值的性能,因此具有耗材属性。
当前航空发动机工作寿命普遍小于飞机服役期限。以美国五代战斗机F-22为例,其发动机为F119涡轮风扇发动机,发动机总寿命超过10000小时。目前美国空军的飞行员每人每年的训练时间为300小时,如果每一架单座战机都配备2名飞行员,F-22每年在空中的飞行时间是600小时,则每18年需要更换一次发动机。F-22的预期服役时长为至少40年,并且F-22采用双发动机设计,那么在预计服役期限内,至少需要更换4台F119发动机。另外,活塞发动机的翻修间隔一般为1200-2000小时,涡轮发动机的翻修间隔在3000-5000小时。仍以F119发动机为例,其首翻期为8000小时,在总寿命期内每台需要大修1-2次。据WorldAirForces2021年统计,美国现有178架F-22服役,发动机售后市场非常可观。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陕西有哪些有代表性的股票?
陕西的全部股票,26只。按照市盈率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标准股份开元控股兴化股份陕西金叶宝钛股份秦川发展西安民生航天动力陕国投A西安饮食西安旅游西部材料*ST建机广电网络交大博通宝光股份宝商集团*ST长信西飞国际东盛科技业绩亏损的股票:*ST金花彩虹股份咸阳偏转S*ST长岭*ST秦岭海星科技其中,宝钛股份和西飞国际是沪深300里面的股票,西飞国际是军工题材。
600456这个股怎么样
600456是宝钛股份,属于有色金属加工,所属概念是大飞机,军工,稀有金属等,该股票近期连跌,且缩量,近期还是有机会的,可以再低点进入。
宝钛集团的科研实力
公司拥有国内一流的熟练掌握钛及钛合金的熔炼、加工操作技术的高素质职工队伍,有一批掌握钛加工关键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有一批能解决重大技术难题的技术专家。多年来为国防军工、尖端科技累计承担了6000多项新材料与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和生产,出色的完成了一大批国家重点科研课题和攻关项目,取得重大科技成果571项,其中国家级奖19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15项。获国家发明专利8项。先后研制并转化为生产力的钛合金牌号有60个,试制了近7000项新产品。公司代表了我国钛加工技术的最高水平,其发展历程代表中国钛工业的发展历程,是钛加工材国家标准和国军标的主要制订者,可以生产国际上所有的钛合金牌号,被誉为“中国钛城”,在世界的钛行业也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公司多年来以推动中国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己任,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开发新产品和高科技产品、致力推广钛的新型应用领域。在钛合金熔炼技术、熔炼用中间合金制备技术、加工成型技术、无损检测技术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具备EB炉熔炼大型合金锭能力的钛加工企业之一。为适应航空、航天、船舶、化工、医疗、体育用品等领域对新型钛合金材料的需求,公司长期与国内主要钛研究院所——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等钛领域科研院所合作进行钛合金技术研究,宝钛集团参与了中国几乎所有的新型钛合金的科研工作及工业化转化工作,这些合金包括高温钛合金、耐蚀钛合金、高强度结构钛合金、损伤容限型钛合金、阻燃钛合金、舰船钛合金、生物医用钛合金、低成本钛合金、低温钛合金等,为中国的钛合金进入工业化生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中国钛行业暴发式增长的大背景下,公司作为中国钛行业最大的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突出。近几年公司通过钛合金薄板材工艺研究,建立了国内唯一的钛合金薄板材生产线,所生产的产品可以满足国际宇航级标准,是世界同行业为数不多的掌握航空用TC4薄板材工业化生产技术的企业之一(美国、中国);首次挤压出“L”、“U”钛合金型材,填补了我国钛合金型材空白;研制成功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Bti31、Bti45等四种低成本钛合金;研制成功的Φ2280/Φ2100×300mm中强钛合金环材,属国内最大的钛合金环材;通过研制大规格钛合金锻件,满足我国大型飞机用钛合金材料的使用。2007年,公司获得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支持,进行钛及钛合金的熔炼、锻造等技术研究,在研科研项目54项,申报了5项发明专利,制定或修订各类标准9项,获得省部级以上进步奖9项。1981年8月,中共中央***委员、***副**方毅同志来厂视察题词:“稀有金属最可贵,战略前途更辉煌”,鼓励公司职工发挥聪明才智,为稀有金属工业发展多做贡献。同时针对公司在科研方面取得的辉煌成果欣然挥毫题词:“科学与生产结合的典型”。
宝钛股份钛矿(宝钛股份钛矿最新消息)-四川硝化棉股份有限公司
1、宝钛股份(600456)宝钛股份(600456)10日内股价上涨0.94%,最新报67元/股,跌22%,今年来涨幅下跌-63%。
2、海绵钛是金属热还原法生产出的海绵状金属钛。纯度%(质量)一般为91~97。
3、国内拥有钙钛矿资源的上市公司1,宝钛股份(600456),公司是我国最大以钛为主的稀有金属材料生产基地,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0%,其中高档钛材和军工钛材市场占有率达80%;公司目前拥有航空用钛材、海绵钛、钛锆合金铸件等产品。
4、海绵钛就是海绵状金属钛。海绵钛是生产钛材、钛粉及其他钛构件的原料补充:纯度%一般为91~97%。杂质含量为0.3~0.9%,杂质元素氧%含量为0.06~0.20,硬度(HB)为100~157。
5、宝钛股份:公司为高端钛材龙头,拥有年产能海绵钛1万吨、钛锭3万吨、钛材2万吨。
1、火炬电子:军民用MLCC龙头,其中军品占比70%。西部超导:高端钛合金龙头,其中军品占比70%。钢研高纳:高温合金龙头;铸造高温合金毛利率高,公司这部分业务占比超过60%。
2、军工股票有哪些龙头股军工龙头股票有:光威复材;紫光国微;中国核建;中航飞机;中航沈飞;中航机电;华伍股份;中直股份;洪都航空;中国海防;1航发动力;1高德红外;1宏达电子;1西部超导。
3、钛金属概念报跌,宝钛股份(484,-09,-994%)领跌,安宁股份(45,-49,-299%)、安纳达(4,-0.46,-665%)、龙蟒佰利(40.99,-83,-274%)等跟跌。
4、航天科工类股票有:航天信息,航天科技,航天通信,航天长峰,航天电器等。3中航工业类股票有:中航飞机,天虹商场,中直股份,中航重机,南通科技,成飞集团,中航电测等。
1、拥有钛矿的上市公司股票河钢股份2020年净利润198亿,同比增长-333%。河钢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原唐钢股份、邯郸钢铁和承德钒钛三家上市公司强强联合、通过证券市场吸收合并组建的特大型钢铁企业。
2、河钢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原唐钢股份、邯郸钢铁和承德钒钛三家上市公司强强联合、通过证券市场吸收合并组建的特大型钢铁企业。龙佰集团2020年净利润289亿,同比增长-177%。
3、金浦钛业:国内大型硫酸法钛白粉生产企业和行业骨干企业,主营钛矿资源技术开发和钛白粉产品技术及综合利用产品。
4、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以来A股市场中有约60家公司发布公告计划涉足矿产业务。个股包括:**城投、华业地产、鼎立股份、风帆股份。10只数字货币龙头股怎么也不到美盛与数字货币有什么联系城市传媒股票没有数字经济概念。
5、潍柴动力(000338):公司业务有交通运输设备制造。2月3日消息,潍柴动力7日内股价上涨58%,截至15点,该股报1580元,涨14%,总市值为1054亿元。
宝钛股份,龙头股,公司主要从事钛及钛合金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是中国最大的钛及钛合金生产、科研基地。
钛金属股票龙头股:宝钛股份(600456):钛金属龙头股。截至下午三点收盘,宝钛股份跌8%,股价报50.75元,成交156万股,成交金额42亿元,换手率63%,最新A股总市值达2447亿元,A股流通市值2447亿元。
钛金属股票龙头股:宝钛股份(600456):钛金属龙头股。
有色金属的龙头股是指哪些股票?华钰矿业601020:公司主要从事有色金属采矿、选矿、地质勘查及贸易业务,主要产品包括锌精矿、铅锑精矿(含银)、铜精矿等。
有色金属板块龙头股有哪些华友钴业。公司是中国最大的钴化学品生产商之一,钴化学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主要产品为钴、镍、三元前驱体、铜、贸易及其他。
钛合金概念股票有哪些信立泰002294脑血管领域的龙头,下设镍钛合金医疗器械研发平台、钴铬合金医疗器械研发平台等,拥有左心耳封堵器、腔静脉过滤器、PTCA球囊导管、脑动脉*物洗脱支架、下肢动脉*物洗脱支架等多个产品在研。
宝钛股份(600456):钛金属龙头股。截至下午三点收盘,宝钛股份跌8%,股价报50.75元,成交156万股,成交金额42亿元,换手率63%,最新A股总市值达2447亿元,A股流通市值2447亿元。
,宝钛股份(600456),公司是我国最大以钛为主的稀有金属材料生产基地,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0%,其中高档钛材和军工钛材市场占有率达80%;公司目前拥有航空用钛材、海绵钛、钛锆合金铸件等产品。
宝钛股份(600456):公司业务有钛及钛合金的生产。5月24日讯息,宝钛股份3日内股价上涨41%,市值为1577亿元,涨0.15%,最新报3440元。安宁股份(002978):公司主营业务为钒钛磁铁矿的开采、洗选和销售。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宝钛股份钛矿最新消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
鞍钢冷轧厂职工工资是5000元,鞍钢冷轧厂职工工资月薪5000元,年终奖1000元,五险一金有社会保险(5险)有住房公积金,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攀钢集团整体上市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
本篇目录:1、电力设备股票龙头股排名都有哪些?2、2023钒电池概念股龙头股?...
1、棕榈股份是一家知名的上市公司,其股票自最近一次停牌以来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将首先对棕榈股份股票的复牌情况进行简要介绍,然后分为五个小标题,深入探讨复牌的可能时间和影响因素,2、如果是因为股改停牌,一般十天左右后复牌,具体以实际复牌时间为准...
【中原军工】宝钛股份(600456)年报点评:航空航天钛材需求增长,高端钛材产能投放助力公司再上新台阶
军工
宝钛股份(600456)年报点评:
航空航天钛材需求增长,
高端钛材产能投放助力公司再上新台阶
分析师:刘智
登记编码:S0730520110001
投资要点:
宝钛股份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52.46亿元,同比增长20.94%;归母净利润5.6亿元,同比增长54.49%;拟向全体股东按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8.5元(含税)。
公司2022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15.8亿,同比增长30.2%;实现归母净利润1.9亿,同比增长101%;每股收益为0.4元。
钛产品产销高增长,产能利用率154.69%,产能瓶颈较严重
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2.46亿元,同比增长20.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60亿元,同比增长54.49%。
2021年公司营收结构中,钛产品实现营业收入47.43亿,占营业收入比例为90.41%,是公司核心业务。
2021年公司钛产品产量27807.44吨,同比增长47.96%;钛产品销售量26,636.54吨,同比增长41.16%,其中钛材销售20,919.75吨。
2021年公司围绕“创新发展、做强钛业”战略思路,紧抓“三大市场”结构性增长机遇,积极适应新的市场竞争形态,密切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充分挖掘航空、航天、舰船、海洋工程、民机等高端领域市场空间,积极拓展PTA、核电、化工、新能源、3C、建筑装饰等领域市场需求,努力扩大国内外市场占有率。
2021年公司钛加工材产能20000吨,实际产量30938吨,产能利用率154.69%,产能瓶颈严重制约了公司的增长。公司在建产能7790吨,达产预计会大幅缓解产能瓶颈。
公司毛利率小幅下降,盈利能力稳步提升,合同负债高速增长
2021公司毛利率23.27%,同比下滑约1pct。主要原因是海绵钛价格上涨,公司钛产品毛利率下滑2.52pct。
2021年公司净利率11.91%,同比上升2.66pct。主要原因是规模效应明显,各项费用率下降。
2021年公司加权ROE为9.59%,同比上升0.19%。
2021年公司合同负债3.2亿,同比增长156.35%,存货29.96亿,同比增长34.71%,存货和合同负债高速增长表明公司需求旺盛,订单良好。
航空航天需求高增长,新产能投放助力公司再上新台阶
公司是我国最大的以钛及钛合金为主的专业化稀有金属生产科研基地,主导产品钛材年产量位居世界同类企业前列。公司在国内市场处于领先地位,2016年荣获“大运工程”钛材唯一金牌供应商,并连续三届获得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优秀供应商,同时也是美国波音、法国空客、法国斯奈克玛、美国古德里奇、加拿大庞巴迪、英国罗尔斯-罗伊斯等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公司拥有国际先进、完善的钛材生产体系,生产各种规格的钛及钛合金板、带、箔、管、棒、线、锻件、铸件等加工材和各种金属复合材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石油、化工、冶金工业等领域。
公司2021年初成功完成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20亿元。募投项目一:宇航级宽幅钛合金板材、带箔材项目,预计达产后新增产能板材1500吨/年、钛带5000吨/年、箔材500吨/年;募投项目二:高品质钛锭、管材、型材项目,预计达产后新增产能钛锭10000吨/年、管材290吨/年、钛合金型材100吨/年。随着公司募投项目高端钛材产能逐步投产,公司高端钛产品进一步增长,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增强。
公司布*钛材全产业链,募投项目达产将极大扩张航空航天高端钛合金材料产能,助力公司打破产能瓶颈,再上新台阶。
2022年经营目标增长稳健
2022年公司的经营目标是:实现营业收入55亿元,成本费用计划49.2亿元,钛产品产量3万吨,固定资产投资计划6.54亿元。2022年经营目标中营业收入对比2021年目标增长14.58%,钛产品产量比2021年目标增长15%。总体上经营目标增长稳健。
盈利预测与估值
鉴于公司是国内钛合金材料全产业链龙头,在海绵钛、钛材等各环节都有深入布*,并成为行业龙头企业,受益航空装备需求增长,公司高端钛材募投项目产能释放,产品结构优化可期,助力公司再上新台阶。我们预测公司2022年-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3.76亿、75.68亿、87.43亿,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09亿、10.04亿、11.72亿,对应的PE分别为30.36X、24.47X、20.97X,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航空航天需求不及预期;2:原材料价格继续上涨;3:募投产能进度不及预期;4:行业竞争加剧,市场份额下滑。
财务报表预测和估值数据汇总
风险提示
证券分析师承诺:
本报告署名分析师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分析师执业资格,本人任职符合监管机构相关合规要求。本人基于认真审慎的职业态度、专业严谨的研究方法与分析逻辑,独立、客观的制作本报告。本报告准确的反映了本人的研究观点,本人对报告内容和观点负责,保证报告信息来源合法合规。
重要声明:
中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由中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制作并仅向本公司客户发布,本公司不会因任何机构或个人接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本公司的当然客户。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含的信息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本报告中的推测、预测、评估、建议均为报告发布日的判断,本报告中的证券或投资标的价格、价值及投资带来的收益可能会波动,过往的业绩表现也不应当作为未来证券或投资标的表现的依据和担保。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并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征价。本报告所含观点和建议并未考虑投资者的具体投资目标、财务状况以及特殊需求,任何时候不应视为对特定投资者关于特定证券或投资标的的推荐。
本报告具有专业性,仅供专业投资者和合格投资者参考。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本报告作为资讯类服务属于低风险(R1)等级,普通投资者应在投资顾问指导下谨慎使用。
本报告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书面授权,任何机构、个人不得刊载、转发本报告或本报告任何部分,不得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未经授权的刊载、转发,本公司不承担任何刊载、转发责任。获得本公司书面授权的刊载、转发、引用,须在本公司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报告出处、发布人、发布日期,提示使用本报告的风险。
若本公司客户(以下简称“该客户”)向第三方发送本报告,则由该客户独自为其发送行为负责,提醒通过该种途径获得本报告的投资者注意,本公司不对通过该种途径获得本报告所引起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特别声明:
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本公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等各种服务。本公司资产管理部门、自营部门以及其他投资业务部门可能独立做出与本报告意见或者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投资者应当考虑到潜在的利益冲突,勿将本报告作为投资或者其他决定的唯一信赖依据。
军工钛合金龙头股票有哪些
军工钛合金龙头股票如下。1、宝钛股份,龙头股,公司主要从事钛及钛合金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是中国最大的钛及钛合金生产、科研基地。2、中国重工,龙头股,公司是海军装备的核心,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研发生产体系最完整、产品门类最齐全的船舶配套设备制造企业。3、东方锆业,龙头股,公司于14年8月14日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核级锆主要用于核电站和军用核动力潜艇、核动力航空母舰的核反应堆中。
军工概念的股票有哪些
军工概念股民营军工宁波华翔、华力创通、旭光股份、歌尔声学、威海广泰、太阳电缆、天通股、银河科技、海兰信地方国资军工湖南省国资委湘电股份(600416)江西省国资委联创光电(600363)辽宁省国资委抚顺特钢(600399)绵阳市国资委四川九洲(000801)山西省国资委太原重工(600169)陕西国资委宝钛股份(600456)天津国资委百利电气(600468)烟台国资委烟台氨纶(002254)云南省国资委贵研铂业(600459)中国兵器装备集团ST轻骑、长安汽车、利达光电、天威保变、天兴仪表、西仪股份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兵光电、光电股份、辽通化工、北化股份、凌云股份、晋西车轴、北方股份、北方创业、长春一东、江南红箭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航天晨光、航天科技、航天通信、航天信息、航天长峰、航天电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航天动力、航天电子、航天机电、中国卫星、四维图新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直升机哈飞股份(600038)飞机西飞国际(000768)通用飞机贵航股份、中航重机、中航三鑫、中航电测发动机航空动力、中航动控、成发科技、东安动力航电、机电ST昌河、中航光电、中航精机、中航黑豹防务洪都航空、成飞集成其他飞亚达A(000026)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四创电子(600990)、卫士通(002268)、ST高陶(600562)、海康威视、华东电脑、太极股份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中国船舶(600150)、中船股份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中国重工(601989)、风帆股份兵工和兵装集团北方国际(000065)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二重重装(601268)中国机械工业集团轴研科技(002046)中国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南方汇通(000920)中国钢研科技集团钢研高纳(300034)中国核工业集团中核科技(000777)中国中材集团中材科技(002080)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长城信息(000748)南京华东电子集团华东科技(000727)教育部中南大学博云新材(002297)中科院中科院奥普光电、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