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在买那种基金前景好 我是在众禄基金买的,他们给我推荐的工银信息产业和宝盈核心优势混合A都不错。。排到了前10位。。。 怎么分析这只宝盈策略成长基金的好坏,结合天天基金
现在买那种基金前景好
我是在众禄基金买的,他们给我推荐的工银信息产业和宝盈核心优势混合A都不错。。排到了前10位。。。
怎么分析这只宝盈策略成长基金的好坏,结合天天基金网上的数据
以下回复仅供参考,不喜勿喷!第一幅图:阶段涨幅是指收益率不是净值增长率;根据同类平均和同类排名数据可以看出,该基金在同类型基金中是相当优秀的;根据沪深300增长率的比较可以看出,该基金是完全跑赢大盘的。第二幅图:根据三条线的走势可以看出历史同期该基金的增长速度都超过大盘和沪深300.
深圳基金公司排名前十?
1.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2.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3.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4.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5.中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6.景顺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7.银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8.融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9.宝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10.长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2021公募排名大战收官:湾区基金公司近乎包揽收益前十崔宸龙、陈金伟等拿下“顶流”称号
2021年A股行情正式收官,公募基金年度业绩排名大战尘埃落定。
与2020年91只“翻倍基”相较,2021年全年,仅有崔宸龙执掌的前海开源公用事业和前海开源新经济两只基金,以及肖肖和陈金伟共同管理的宝盈优势产业,这三只基金分别以119.42%、109.36%,和100.52%的收益率成为名副其实的“翻倍基”,也分别为2021年公募基金业绩的冠亚季军。
2021年,依旧有不少主动权益产品在“谷底”徘徊。明星基金经理中,王宗合管理的鹏华创新未来18个月在2021年回报为-27.52%,为主动权益基金跌幅榜单中第三名。此外,刘彦春执掌的景顺长城集英成长两年和景顺长城绩优成长、曲扬和范洁共同管理的前海开源医疗健康、付斌旗下的招商景气优选、刘江掌舵的汇添富高质量成长精选2年持有、茅炜和郑诗韵共同管理的南方景气驱动、邬传雁管理的泓德臻远回报等跌幅均在17%以上。
2021年无疑是“固收+”的大年。2021年净值增长率排名前五十的债基中,全部为“固收+”类产品。曾健飞管理的前海开源可转债,以48.63%的收益,一骑绝尘,成为2021年度最“风光”的一只固收类产品。
QDII基金在2021年也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尤其是去年垫底的油气主题基金,在2021年一季度得以绝地反弹。整体来看,在纳入统计的129只QDII基金中,有54只收获了正收益。与之相对应的是,重仓中资海外地产美元债和港股的QDII亏损较为惨烈。鹏华全球中短债、交银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指数、易方达中概互联网50、易方达海外中国互联网50联接等基金亏损也都超过了40%。
经历四季度的震荡之后,哪些ETF能够突出重围?数据显示,在2021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华泰柏瑞光伏ETF大涨3.55%,2021年收益率跃至50.24%,成为2021年ETF产品榜首。而这一收益率仅比国泰煤炭ETF的50.22%高0.02%。
有意思的是,2021年的主动权益基金业绩前十榜单,几乎被粤港澳大湾区的基金公司包揽。除华夏行业景气和交银趋势优先背后的管理人,分别归属于华北的华夏基金和华东的交银施罗德基金外,其余均为华南范围内的基金公司,包括前海开源基金、宝盈基金、大成基金、广发基金、长城基金。
主动权益基金业绩前二十榜单中,还有金鹰基金、平安基金两家同位于华南的基金公司,以及注册地在华南的信达澳银基金和诺安基金。
崔宸龙包揽冠亚军
从2021年全年的行情来看,市场结构分化严重。与家电、非银金融、房地产等板块整体承压相较,涵盖光伏、风能、储能、特高压诸多热门新能源细分板块的申万电力设备行业成为了2021年涨幅最大的行业;国际大宗商品的暴涨,也推升了有色金属、煤炭、基础化工三行业的大涨;另外,钢铁、汽车、石油化工、国防军工、电子、机械设备等板块在这一年也都有较为不错的表现。
在此背景下,崔宸龙、陈金伟、韩创、唐晓斌、钟帅等一批新秀崛起,成为了2021年最为吸睛的基金经理。
总体而言,截至2021年12月31日,2021年共有3只主动权益类基金收益率超过100%(不同份额合并计算,剔除分级基金),76只主动权益产品收益率超50%。
事实上,早在2021年12月中上旬,崔宸龙执掌的两只基金的业绩便已遥遥领先。彼时,已有不少市场人士断言,2021年冠军几无悬念可言。
事实也确乎如此。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年共有3只“翻倍基”诞生。其中,崔宸龙管理的前海开源公用事业以119.42%的收益率成为基金年度收益冠军。他管理的另一只基金——前海开源新经济,全年收益率也达到了109.36%,为公募基金年度收益亚军。
对于两只产品斩获佳绩,崔宸龙表示自己做投资不是为了排名,“我只是想做好自己的事情,把我最看好的公司或者最看好的方向都配置好,把基民利益最大化。”
关于明年新能源是否会继续强势,崔宸龙表示“很难判断”。他认为,凡是可预测的风险都不叫风险,真正的风险是无法预测的因素,无法预测的,突然来临才是真正的风险。
2022年,崔宸龙继续看好以新能源为代表的能源革命主线带来的长期投资机会。他认为,这一主线所产生的投资时间和空间维度可以媲美历史上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而我国在这次能源革命中处于全球的领先地位,大量中国的龙头企业也是全球的龙头企业。因此在国内资本市场上能够分享到行业最好的发展成果,助力国内优质企业加速发展。
位居其后的,是肖肖和陈金伟共同管理的宝盈优势产业。在2021年12月的最后一天,这只基金以0.54%的小小净值涨幅,一跃至“翻倍基”的行列,最终以100.52%的年度回报成为了2021年基金业绩榜单的季军。
同期,韩创管理的大成国企改革、大成新锐产业、大成睿景三只基金,均入围年度基金业绩前十榜单,收益率分别达到了94.76%、88.25%、84.19%。
唐晓斌和杨冬共同管理的广发多因子、钟帅管理的华夏行业景气、杨金金管理的交银趋势优先、杨宇管理的长城行业轮动,也是2021年表现出众的产品,年度回报分别高达89.03%、84.11%、81.45%、80.99%。
有意思的是,2021年的主动权益基金业绩前十榜单,几乎被华南区域内的基金公司包揽。除华夏行业景气和交银趋势优先背后的管理人,分别归属于华北的华夏基金和华东的交银施罗德基金外,其余均为华南范围内的基金公司,如前海开源基金、宝盈基金、大成基金、广发基金、长城基金。
主动权益基金业绩前二十榜单中,还有金鹰基金、平安基金两家位于华南的基金公司,以及注册地在华南的信达澳银基金和诺安基金。
多位明星基金经理仍在谷底
在2021年,依旧有不少产品在“谷底”徘徊。最为显著的,便是李昕悦管理的方正富邦创新动力。在过去的一年里,这只基金跌幅达到了32.30%,位居主动权益基金跌幅榜单首位。
陈健玮管理的汇添富沪港深大盘价值和汇添富沪港深优势精选,在过去的一年回报也分别仅有-27.52%、-26.11%。祝建辉管理的银河龙头、徐嶒和毛可君共同管理的东吴双三角、庄腾飞管理的泰达宏利领先中小盘、杨桢霄管理的易方达医*生物、胡尧盛管理的创金合信港股通大消费精选等近30只产品,在2021年的净值跌幅均超过了20%。
明星基金经理中,王宗合管理的鹏华创新未来18个月在2021年回报为-27.52%,为主动权益基金跌幅榜单中第三名。他的另一只首募高达千亿的爆款产品——鹏华匠心精选,2021年净值也下跌了19.09%。
刘彦春执掌的景顺长城集英成长两年和景顺长城绩优成长,2021年的业绩回报也不如人意,分别为-21.36%、-18.46%。郑煜和孙轶佳共同管理的华夏睿阳一年持有和华夏常阳三年定开,去年回报仅有-20.17%、-18.60%。
除此之外,曲扬和范洁共同管理的前海开源医疗健康、付斌旗下的招商景气优选、刘江掌舵的汇添富高质量成长精选2年持有、茅炜和郑诗韵共同管理的南方景气驱动、邬传雁管理的泓德臻远回报,在过去的一年中,净值分别下跌了21.28%、21.26%、20.09%、18.08%、17.11%。
从产品发行和业绩情况看,2021年无疑是“固收+”的大年。在2021年,债券基金中业绩排名前列依然由“固收+”领衔。
Wind数据显示,2021年净值增长率排名前五十的债基中,全部为“固收+”类产品。其中,曾健飞管理的前海开源可转债,以48.63%的收益,一骑绝尘,成为2021年度最“风光”的一只固收类产品。
同年,收益率超过40%的固收类基金,还有厉骞管理的华商丰利增强定开、杜广管理的天弘添利、吴敌管理的广发可转债,其2021年收益率分别达到了45.23%、44.35%、42.88%。
如此丰厚的回报,令不少主动权益基金也“望洋兴叹”。
紧随其后的,还有10只年度收益率在30%—40%区间的“固收+”产品。包括杜广管理的天弘弘丰增强回报、胡中原管理的华商双翼、杨康管理的易方达鑫转增利、李富强管理的大成可转债增强、李栋梁管理的华宝可转债、刘文良管理的南方昌元可转债、林龙军管理的金鹰元丰、厉骞管理的华商信用增强、许富强管理的融通可转债,以及贾腾、周锦程和陈亚芳共同管理的浙商丰利增强。
2021年净值增长率在20%-30区间的固收产品多达25只,这其中也不乏可转债或转债增强基金。银华可转债、交银可转债、万家可转债、长江可转债、申万菱信可转债、博时转债增强、南方希元可转债、长盛可转债、民生加银转债优选、工银瑞信可转债优选、国泰可转债、华商可转债、建信转债增强、汇添富可转债等产品2021年的收益率均超过20%。
而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纯债类基金更加“难以出头”。在排名前50的基金中,仅有张永志管理的华商转债精选债券是纯债产品,收益率为19.44%。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债基2021年大跌逾20%,成为了“拖后腿”的存在。以刘昊管理的民生加银鑫享和胡振仓管理的民生加银添鑫纯债为例,这两只基金2021年分别下跌24.62%、21.43%,为2021年债券基金跌幅榜的常客。这两只中长期纯债型基金,也着实让持有人体验了一把“股基持有人”的感觉。
2021年以来,QDII基金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尤其是去年垫底的油气主题基金,在2021年一季度得以绝地反弹。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广发道琼斯石油的收益率高达70.08%,华宝标普油气收益率也达到了60.23%。此外,易方达原油、嘉实原油、国泰大宗商品、南方原油等QDII基金的收益率也超过了50%,分别为55.99%、55.19%、54.93%和54.88%。
整体来看,在纳入统计的129只(只含主代码)QDII基金中,有54只收获了正收益。与之相反的业绩亏损的QDII基金中,重仓中资海外地产美元债和港股的QDII亏损较为惨烈。鹏华全球中短债、交银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指数、易方达中概互联网50、易方达海外中国互联网50联接等基金亏损均超过40%。
值得一提的是,内地唯一投资越南股市的基金天弘越南市场,2021年全年的回报已达到38.62%,位居QDII基金业绩榜单第9名,较三季度有所提升。该产品基金经理胡超在2021年三季报里表示,该基金保持整体仓位水平相对稳定,但是对于行业配置和个股选择上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同时表示,在越南的选股策略没有发生变化,持续偏好具有明确垄断力的行业龙头,或者具备成为行业龙头潜力的个股。
“我们小幅调降了银行板块的比例,主要考虑包括:受疫情影响下半年银行坏账率或将攀升,商业银行受央行窗口指导降低贷款利率,以及当前银行板块的估值整体处于高位。我们加大了对于上游原材料板块的配置比例,此外加大了对于消费板块的配置比例,是预计疫情后消费复苏有望带动消费板块的估值及业绩修复。”胡超表示。
2021年一季度,以钢铁、化工、银行、有色金属等为代表的周期板块表现亮眼。一批跟踪此类板块的ETF顺势而起,名列一季度的榜单前列。截至上半年末,受新能源大涨影响,芯片、新能源主题ETF强势“霸榜”。而到了三季度,周期卷土重来,以煤炭ETF为代表的能源主题ETF成为“当红炸子鸡”。
而在经历四季度的震荡之后,哪些ETF能够突出重围?
在2021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华泰柏瑞光伏ETF大涨3.55%,收益率跃至50.24%,成为2021年ETF产品榜首。而这一收益率仅比国泰煤炭ETF的50.22%高0.02%。
值得注意的是,国泰煤炭ETF在2021年一季度末和三季度末均居于ETF产品中的首位,不过相较于三季末76.83%的收益率,四季度该基金的收益率已经有所缩水。
紧随其后的是平安新能源汽车产业ETF和广发环保产业ETF,这两只基金的收益率分别为46.45%和46.17%。此外,建信能源化工期货ETF、博时新能源汽车ETF、华夏新能源汽车ETF、博时自然资源ETF、华夏四川国改ETF、国泰钢铁ETF、国联安商品ETF等产品收益率均超过40%。
想请问一下那个宝盈鸿利基金一份是多少?
2011年11月25日由《新财富》杂志主办第九届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活动中,宝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获得“第四届新财富最具慧眼基金的管理公司”奖。2011年12月3日,由和讯网主办的第九届财经风云榜活动中,获得“2011年度最佳客户服务奖”。2012年3月26日,在《证券时报》举办的2011年度明星基金奖评选中,获得“2011年度明星基金公司成长奖”2012年第一季度,宝盈基金公司旗下的宝盈货币B、宝盈货币A和招商现金增值B三只基金区间分别以5.59%、5.34%和5.337%的七日年化收益率均值位列所有货币基金中的前三名。2013年上半年,宝盈核心优势混合基金净值增长27.47%,在同类混合型基金中排名第1。公司沿革公司经中国证监会证监基金字【2001】9号文批准,于2001年5月18日成立。总部设在深圳,股东为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25%、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投资公司25%、重庆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16.67%、天津信托投资公司16.67%、山东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16.67%。2004年7月,公司股东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天津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山东省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将其所持公司75%的出资转让给衡平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工业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转让后,公司股东及其出资比例为:衡平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49%、成都工业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26%、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投资有限公司25%。2013年5月,公司股东变更为中铁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出资比例分别为75%和25%。[6][7]股东介绍宝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5月,现股东为中铁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出资比例分别为75%和25%。[6]组织架构宝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理念在投资研究方面,公司坚持“研究创造价值,风险管理创造收益”的理念,通过打造投研一体化平台,力争为投资人创造持续良好的投资回报
2015那个混合型基金最好?
建议你到众禄网买基金,手续费是4折优惠。他们推荐的基金收益也很高。2014年给我推荐的工银金融地产股票型基金上涨了102%。2015年推荐的宝盈新价值混合又上涨了220%以上。很牛吧。。
宝盈策略增长混合(213003) - 行情中心 - 搜狐基金
单位净值:0.7957
近一月涨幅:3.51%
单位净值:1.132
近一月涨幅:243.03%
单位净值:1
近一月涨幅:146.91%
单位净值:1.068
近一月涨幅:59.40%
单位净值:0.7957
近三月超额:-9.66
单位净值:1.4855
近三月超额:4586.73
单位净值:5.5958
近三月超额:533.91
单位净值:1.0213
近三月超额:359.04
单位净值:0.7957
夏普指数:-0.10
单位净值:1
夏普指数:15.33
单位净值:1.0286
夏普指数:4.77
单位净值:1.0192
夏普指数:4.76
单位净值:0.7957
分红频度:0.42次/年
单位净值:0.7881
分红频度:8.39次/年
单位净值:0.8292
分红频度:7.09次/年
单位净值:0.9321
分红频度:4.58次/年
单位净值:0.7957
满意度:0.00%
单位净值:1.732
满意度:100.00%
单位净值:3.067
满意度:100.00%
单位净值:1.26
满意度:100.00%
单位净值:0.7957
日涨幅:--
只有大赚小赔的交易策略才能有效降低未来亏损的风险,未来一年相对亏损概率就是基金管理者按照目前的交易策略未来一年跑输沪深300指数涨幅的概率。
最近净值16日:0.795715日:0.806814日:0.800413日:0.786110日:0.783
5日平均:2.091元20日平均:2.058元60日平均:2.058元
最近一年中宝盈策略增长混合在偏股混合型基金中净值增长率排名第2976,排名中间。该基金累计分红7次,共计分红1.3元,排名第281名
宝盈基金“失落”的六年:规模不及2015年,多只次新基金未回本,持有人有苦难言
关注侦探
一起暴富
作者|易水
编辑|日日
2020年以来,公募基金空前大发展的同时,开启了一连串轰轰烈烈的“造星运动”,许多长跑业绩优异的基金经理纷纷“出圈”。各大公募在张坤、刘彦春、葛兰、谢治宇等一众明星基金经理的光环照耀下跑马圈地。
然而,成立于2001年老牌公募宝盈基金却在这场公募赛跑中逐渐掉队。历史上它曾出过曾经的“基金一姐”王茹远,又有“四小龙”坐镇,而今均已各奔东西。
现在提起宝盈基金,还有多少人能说出它的当家产品,或是它家的明星基金经理呢?
失落的六年——“吸金成瘾”被反噬
宝盈基金常常被媒体误认为是“老十家”之一,但它其实不是“老十家”,是基金行业第12家成立的公募基金公司。
宝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立于2001年5月18日,注册资本人民币1亿元,注册地深圳。公司股东实力雄厚,中铁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分别持有75%及25%的股权,属于信托系基金公司。
目前宝盈基金的董事长(法定代表人)是马永红,他同时是中铁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书记、董事长。
翻阅历史数据,宝盈基金的高光时刻要追溯到2015年。Wind数据显示,2015年二季度末,仅靠17只产品,宝盈基金的管理规模达到了826.81亿元,为历史最高,排名全行业第26位。
而到了2015年三季度末,宝盈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为695.39亿元,尽管规模稍有回落,但排名却升了一位,在全行业101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25位,为近十年中的最高水平。
而十分恰巧的是,截至2021年3月31日,宝盈基金的最新管理规模为695.75亿元,恰巧与2015年9月30日的管理规模相一致。不同的是,宝盈基金现在的排名已经“坠落”至144家基金公司的第53位,基金产品数量也从2015年三季度的18只膨胀至目前的47只。
数据不做对比是看不出端倪的。宝盈基金如今的管理规模和2015年三季度末一样,但是产品数量已经从18只变成了47只。这可以得到两个推论,要么就是业绩原因被持有人赎回,导致产品规模下降;要么就是净值下降,导致基金的资产规模下降。
宝盈基金的发展状态让人唏嘘不已,五年半的光阴倏忽而逝,整个公募基金行业已经驶向了星辰大海,而宝盈基金还在努力寻回曾经的辉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沉舟侧畔千帆过,宝盈基金会成为基金业洪流当中被同行甩下的“破船”吗?
(来源:Wind,截图时间2021年4月1日)
宝盈基金向来以权益管理出名,若单从股票型基金及混合型基金的规模来看,近几年的掉队更是明显。
就股票型基金而言,宝盈基金历史上在2015年二季度规模达到了218.36亿元的历史高点,在2015年三季度骤降至0.91亿元,而它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最新规模为122.54亿元。
(来源:Wind,截图时间2021年4月1日)
从混合型基金的规模来看,公司2015年四季度的管理规模为483.65亿元,产品16只;而2021年3月31日的规模为319.51亿元,产品25只。
(来源:Wind,截图时间2021年4月1日)
若将股票型与混合型一并来看,2015年二季度宝盈基金的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规模合计达到了约630亿元;到了2015年四季度下降至约484亿元。而2016年以后,宝盈基金的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规模一直处于下降阶段,到了2018年四季度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规模萎缩到125亿元附近,连续多年规模徘徊不前,产品数量维持在约20只左右的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到了2020年三季度,宝盈基金的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产品数量又陡然大增,这不禁让人怀疑,公司是不是又趁着大牛市出来吸金一波。
产品越发越多,规模却仍未超越2015年。在全行业权益类产品集体发展的当下,宝盈基金在权益类产品方面积累的优势正在逐渐丧失。
其实,不难得出这样的猜想。为什么宝盈基金能在2015年的时候规模大涨呢?是当时趁着大牛市在高点拼命发新产品吸收规模,还是基金的净值跟着市场大涨而水涨船高,因此规模大涨呢?而当时的杠杆牛市退去之后,宝盈基金又瞬间掉下,是不是说明了宝盈基金本来就是“不穿裤子”?
人员不断流失,谁能扛起权益大旗?
资产管理行业,投资能力和业绩无非看人。
在这个一位明星基金经理就能掌管千亿资产规模的时代,有没有明星产品及明星基金经理,明星基金经理有多“出圈”,业绩能不能打,不仅代表着基金经理的个人能力,也往往代表着一家基金公司的实力。
至今人们谈到宝盈基金,还会提到曾经的“基金一姐”王茹远、“四小龙”杨凯、彭敢、盖俊龙、张小仁等人。
王茹远曾是2010年前后基金领域最出名的女性之一,2011年前后,宝盈基金更换总经理,新上任的总经理汪钦将王茹远招徕过来。她早早看准互联网方向,敢于重仓,迅速成为业内颇具号召力的成长派基金经理,并带动宝盈基金整体管理规模大幅增加。2014年下半年,名声已至巅峰的王茹远由公转私,创设了自己的私募基金宏流投资,并一度创下成立半年多,即突破百亿规模的神话。
而盖俊龙、张小仁、彭敢、杨凯四人被业内称为“宝盈四小龙”,均是宝盈基金旗下投研团队的得力干将、明星经理,也是王茹远培养的一批干将。
2011年年底,宝盈基金资管规模尚不足百亿元。在总经理汪钦的带领下,以及王茹远、彭敢等明星基金经理光环效应下,宝盈基金规模迅速增长。Wind数据显示,至2015年底宝盈基金管理规模为793亿元,排名行业第28位。然而,经历了股灾的洗礼后,宝盈基金规模和业绩均下滑严重,截至2016年底,宝盈基金资管规模下滑至453亿元,排名跌落至第48位。
2016年8月,杨凯率先离职。2017年,彭敢、张小仁、盖俊龙也陆续离职,“四小龙”至此悉数离职。2019年3月,老将杨凯回归宝盈基金,担任总经理一职。
近期,宝盈基金的基金经理也频频发生变动。
2021年3月,宝盈基金公告显示,基金经理郝淼因个人原因提出辞职,卸任4只产品的基金经理。郝淼的成名作是宝盈医疗健康沪港深,该基金一度在2020年上半年位居前十。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11月27日,该基金双基金经理之一的曹潜先行离职。
(来源:天天基金网,截图时间2021年4月1日)
而新继任的基金经理姚艺累计任职时间仅23天。
(来源:天天基金网,截图时间2021年4月1日)
“老将”走后,宝盈基金旗下那些曾经被明星基金经理“带火”的基金如今怎样了呢?在公募领域,不乏一些好产品在基金经理换人后仍然能延续辉煌,比如2005年成立的兴全趋势混合,历史上曾由近10位基金经理管理过,截至2021年4月1日,16年来累计回报超过2500%。
然而,显然宝盈基金的产品也只是辉煌一时,在老将离职后便“零落成泥”。
比如,2008年4月成立的宝盈资源优选混合,在2010年11月4日至2017年1月3日由彭敢担任基金经理的6年间,区间回报近120%。对于一只穿越了2015年大起大落的产品来说,回报尚可。然而,在彭敢离职后,这只产品的业绩长期落后,并且2017年后又先后经历了4位基金经理,堪称基金经理变动频频。
那么长期持有这只基金的回报怎么样呢?在彭敢管理的辉煌时期,宝盈资源优选混合基金表现尚可,在2015年6月这只基金的累计收益率曾经超过了400%。然而在2015年二季度末,这只基金的规模到达百亿元之后,收益率却遭遇了巨幅回撤,排名也快速下降,诸多投资者赎回了该基金,份额快速减少。
天天基金网显示,截至2021年4月6日,宝盈资源优选混合基金近5年的收益率仅为33.03%,同类产品平均近5年的收益率是80.73%,该基金的业绩在1417只同类基金中排名1203位,排名不佳,截至2020年末的规模也仅为21.39亿元。
换句话说,虽然这些年来,宝盈资源优选混合基金也有增长,但是和同类产品比较是非常逊色的,如果长期持有这只产品,根本没办法跑赢同类平均。如果投资者不幸买在了该基金2015年的最高点,那么抱歉,到现在还没法回本。
来源:天天基金网(截图日期:2021年4月6日)
来源:天天基金网(截图日期:2021年4月6日)
“挑大梁”张仲维2020年新发产品均为负收益
目前,宝盈基金共有基金经理15人,其中5人负责固收类产品,10人负责权益类产品。
在权益类基金经理中,张仲维起到了绝对的“挑大梁”的作用。天天基金网显示,张仲维累计任职时间超过了5年,目前管理的资产总规模达到了138.26亿元,在宝盈基金所有基金经理中排名第一。
分产品来看,目前宝盈基金管理规模最大的是宝盈人工智能股票A、宝盈创新驱动股票A,二者截至2020年底的管理规模分别为45.78亿元、40.88亿元,均由张仲维管理,此外他与赵国进共同管理的宝盈科技30混合目前规模也超过20亿元。
(来源:天天基金网,截图日期:2021年4月1日)
侦探哥注意到,2020年以来,张仲维经常发行新基金,然而观其业绩都相当不尽如人意。
2020年,张仲维共新发了2只股票型基金,分别是宝盈创新驱动股票A、C;宝盈发展新动能股票A、C。其中宝盈创新驱动股票A的规模高达40.88亿元(截至2020年12月31日数据)。如果分A、C来算的话就是4只基金,然而这4只基金今年以来收益大跌,截至2021年3月31日仍处于负收益的状态,并且均大幅跑输同类平均水平。
如果从发行起就持有至今,过了大半年,投资者非但没有赚钱,反而还仍在亏损中;若是不幸在2021年1月高点买入,回撤高达30%。
(以宝盈创新驱动股票A为例,2021年1月22日净值达到1.3088的最高点,2021年3月31日净值为0.9915)
来源:天天基金网,截图日期:2021年4月1日
同时,2020年,张仲维新任了1只债券型基金产品(宝盈增强收益债券A/B、C)的基金经理,上任后任职回报也是负的。
差劲的业绩也让张仲维在今年的新发基金路途上受挫。3月29日,宝盈智慧生活A、C发布延长募集时间的公告。据悉,宝盈智慧生活混合于3月18日开始募集,原定募集截止日为3月31日,现延长至4月16日。
这不禁让人纳闷,既然要管那么多老产品,又有好几只次新基金在发行了大半年都没有回本的情况下,为何不好好管好老产品,让投资者回本,却急着又发新产品呢?
其实道理可能很简单,一方面这是早就安排了的,必须在这牛市的氛围里让“扛把子”出来多发产品吸金;其次对于一些基金公司来说,规模要比业绩重要很多,业绩可以以后慢慢做,当然能不能做出来也是后话,但是现在不发产品把规模做大,担心错失了市场的良机。
规模大幅缩水,小微产品遍地
再看宝盈基金其他权益类的基金经理,业绩与亮点产品也乏善可陈。
纵观宝盈基金的产品,普遍存在的问题都是业绩太差,规模大幅缩水,导致小微基金遍地。
在股票型产品中,根据2020年末的数据,若将AC份额合并计算,共有2只产品规模在5000万元的清盘红线之下。分别是肖肖管理的宝盈品牌消费股票A、C以及陈金伟管理的宝盈国家安全沪港深股票。
来源:天天基金网,截图日期:2021年4月1日
混合型基金中也“天雷滚滚”。
由李宇昂管理的宝盈祥瑞混合A、C堪称“不祥”。天天基金网显示,宝盈祥瑞混合A成立于2014年5月21日,成立时规模约9.5亿元,到2015年末,基金规模达到32.53亿元的历史高点,而由于业绩在2015年后及2018年的两轮大幅回撤,该基金的规模已经几乎缩水至0。截至2020年末,宝盈祥瑞混合A规模为0.1亿元,宝盈祥瑞混合C规模几乎为0。
可怕的是,天天基金网显示,截至2021年4月6日,宝盈祥瑞混合A近五年的回报为-3.69%,而同期同类平均涨幅为83.91%,堪称“财富毁灭机”。
还有一些基金产品,在业绩回报差、规模缩水的同时,频频更换基金经理,比如宝盈国家安全沪港深、宝盈睿丰创新混合、宝盈医疗健康沪港深股票等等。
业绩才是王道,一家成立20年的老牌基金走到今日,如此惨状,令人唏嘘。
往期推荐
给侦探哥来个“三连”吧!
再失两位权益“战将”,宝盈的业绩与人才困* - 知乎
4月15日,宝盈基金公司官网连发9份基金经理变动公告,引发投资者的注意。
据公告,宝盈旗下原基金经理张仲维因个人原因提出辞职,离任9只基金,并且已在基金业协会办理注销手续。
而就在半个月前,宝盈另一知名基金经理陈金伟也挥手离去,同时卸任5只基金。
两位权益投资战将接连出走,公司投研团队实力会受到哪些影响?未来如何提升公司业绩和规模?摆在宝盈面前的难题不少。
基金经理一旦发生变动,基金持有人要格外予以关注。因为这可能会导致基金的操作风格发生显著变化,进而影响管理业绩。
4月15日,宝盈发布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张仲维离任宝盈科技30混合、宝盈研究精选混合、宝盈增强收益债券、宝盈发展新动能股票、宝盈互联网沪港、宝盈先进制造、宝盈人工智能股票、宝盈智慧生活混合、宝盈创新驱动股票等9只基金。
张仲维的从业经验颇为深厚,投资经理年限超过7年,在宝盈属于权益投资领域的一员老将。
资料显示,其2013年加入华润元大基金公司投资管理部,任高级研究员职务,2014年开始管理基金;2015年5月加入宝盈,历任研究部研究员、投资经理。
截至离任,张仲维管理的9只基金合计规模为53.5亿元。
从任职回报来看,Wind显示,张仲维管理的9只基金中,有5只任职回报为正,其中宝盈科技30、宝盈互联网沪港深、宝盈人工智能A业绩表现较为优秀,任职回报率分别为90.8%、160.6%、137.6%。
近期宝盈损失的权益类基金经理还不止一位。就在4月1日,该公司知名基金经理陈金伟也卸任管理5只基金,包括宝盈转型动力混合、宝盈新兴产业混合、宝盈国家安全沪港深、宝盈优势产业混合、宝盈成长精选混合。
截至离任时,陈金伟管理的产品合计规模为46.8亿元。
陈金伟是新生代基金经理的代表之一,曾任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员,2015年2月加入宝盈,历任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投资经理。
业绩方面,他管理的宝盈优势产业A和宝盈国家安全战略沪港深A较为突出,任职回报率分别为21.61%和44%。
上述二人离职后,宝盈目前还有16位基金经理,这个数量明显低于20.86人的行业平均值。其中有9位是偏向权益投资的基金经理,然而只有朱建明和杨思亮任职年限超过5年,其他人均少于3年。
朱凯、吉翔、容志能均在2020年之后加入宝盈,今年才开始管理产品,担任基金经理的经验尚浅,能否经受住市场考验还有待观察。
与人才流失相伴相随的,还有宝盈逐渐暗淡的管理业绩。
海通证券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31日,最近一年宝盈权益投资收益率为-4.32%,业内排名99/165;固定收益投资收益率为2.03%,业内排名127/158。
今年以来,A股市场明显回暖,截至4月18日上证指数涨幅近10%。不过,宝盈多只主动权益类产品业绩位于同类中下游。
据Wind统计,截至4月18日,今年以来该公司旗下有8只主动权益产品(份额分开统计)收益率为负。受新能源板块调整影响,宝盈新能源产业A、C分别下跌9.76%和9.9%,跌幅最多,同类排名3493/3541、3496/3541。
此外,宝盈优质成长A、C分别下跌5.87%和6%,同类排名3324/3541、3336/3541;宝盈新锐A、C分别下跌5.66%和5.88%,同类排名2174/2267、2178/2267;宝盈鸿利收益A、C分别下跌2.34%、2.57%,同类排名2029/2267、2046/2267。
其中,宝盈优质成长A、C成立至今仍分别下跌29%、29.53%。这只基金成立于2021年10月11日,主要投资于优质成长主题相关的上市公司。
按理说,这是一条近两年比较受市场资金关注的跑道,业绩不应该如此。
资料显示,该基金所定义的优质成长股票,是指具有长期成长潜力、不断增强自身竞争优势、商业模式成熟的优质上市公司的股票。
从基金持仓来看,宝盈优质成长去年一直维持较高股票仓位,四季度末股票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为93.87%,重仓股主要布*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2022年末重仓股包括天赐材料、华能国际、隆盛科技、捷佳伟创等。
在东方财富基金吧中,宝盈优质成长的业绩表现遭到一些投资者的抱怨。
不过,基金经理似乎“成竹在胸”,其在2022年年报中表示,“新能源板块中电动车、风电、光伏目前已经逐渐从发展初期走向成熟,对后续增长的持续性并不担心”。
其还进一步认为,“新能源行业各个赛道仍然处于技术不断迭代创新的阶段,会更加注重新能源板块中当前渗透率更低、空间更大的新技术方向或者细分领域”。
基金业绩表现和规模增长相辅相成,2022年A股市场走弱导致大量基金回撤,在此背景下,宝盈的规模也大幅缩水。
Wind数据显示,2022年末,宝盈规模相比上年末减少165亿元,同比下滑20%。
回溯过往,宝盈的规模经历过“大起大落”。2015年,借助牛市东风,宝盈迎来高光时刻,当年6月末,公司管理规模接近827亿元,达到成立以来高峰。
但随着牛市结束,公司规模自2016年起开始滑坡,至2019年6月末达到低谷,仅剩221亿元。
在2019年之后,A股市场出现结构性行情,基金市场热度进入爆发期,宝盈的规模迅速回升,在2021年末创出新高830亿元,但在2022年股市步入低迷后,其规模增长之路再次受阻。
作为成立于2001年的老牌基金公司,走过20多年风风雨雨,宝盈的规模在起起伏伏之中始终未能突破千亿关口。
基金公司规模不断上台阶,需要雄厚的业绩作为保障。有市场观点认为,宝盈基金规模大起大落,一直难有大的突破,一个重要原因是基金经理不断流失。
自“公募一姐”王茹远2014年奔赴私募后,宝盈曾涌现出“四小龙”杨凯、彭敢、张小仁、盖俊龙,但2016年至2017年这些人陆续离职。2021年,李进、郝淼、李宇昂、李建伟等基金经理中坚力量先后离开,2022年,权益投资部总经理肖肖也选择了告别。
近期宝盈又损失张仲维、陈金伟两员大将,市场已出现宝盈“无人能战”的担忧声。
如何留住投研人才、保持团队稳定,提升业绩,已成为宝盈亟待解决的难题。希望宝盈迎难而上,交出一份令投资人满意的答卷。
免责声明:文章信息不构成投资建议。
排名前十的基金确实不能轻易买!
前一篇文章我写的是《2月4日,基金是否要赎回?》,观点是2月4日再赎回的必要性并不大,主要理由是市场连续出现7%以上的跌幅是很罕见的,更为重要的是我始终坚信上证2440.91是新一轮牛市的起点,这几天市场的强势反弹暂时验证了我的看法。
展望后市,不管短期是涨还是跌,市场应该是已经恢复常态,再出现类似2月3日的暴跌很难了。那么,在常态化的市场中,对于投资者来说最重要的便不再是短期趋势的分析,而是对个股或者行业的选择。
在当下这种分化严重、波动加剧的市场中,个股的选择及投资操作却又是极具挑战性的事情。对于普通大众来说,也许更合适也更重要的是如何选出好的基金去投资。
以前在银行从事财富管理工作时常被人问买哪个基金好,后来到了基金公司工作更常被问及,当时虽然也有一些观察和思考,但都比较零散,而且常常*股决定脑袋,不自觉地就会推荐自己所在公司的产品,现在离开了公募基金,干脆对其做个系统的研究,就当是给自己和身边的朋友做投资参考。
首先解剖一个热点问题:基金冠军魔咒——即第一年收益率排名同类产品冠军的基金,第二年往往业绩不会太好,这种现象是否真的存在?原因又是什么?
按照Wind的基金分类,我筛选出了所有灵活配置型基金进行分析。之所以选择灵活配置型基金在于其是公募基金中股票投资的主力类型,是所有以股票投资为主的基金中数量最多的一类,而且其股票仓位可以在0-95%之间灵活调配,对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是双重考验,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其投资实力。
在筛选的时候,对每只灵活配置型基金(以下全部简称为“基金”)选主代码,剔除C类等分级,然后按照每只基金在自然年份的年度收益率(当年年内成立的基金剔除),选出2009年至2019年这11年的基金收益率冠军如下:
备注:之所以选择从2009年开始分析,是因为2008年底之前成立的灵活配置型基金仅有34只,在这之前数量就更少了,可比性会弱一些。
可以看到上面11只冠军基金中,宝盈核心优势A比较特别,曾连续两年名列榜首,但因其在2014年曾更换基金经理,我们这里将其视为不同的两只基金。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第一个结论:
自2009年到2019年的11年中,不管是连续还是不连续,没有任一个基金经理能够两年排名第一,可见在公募基金行业还暂时找不到独孤求败。
不过,倒是有三家基金公司曾两次夺冠,分别是易方达、交银施罗德和宝盈基金,后者是我的老东家,值得骄傲一下。
我进一步对2009年至2018年的10只冠军基金在第二年的表现做了统计,数据表明,这些基金第二年不仅难以卫冕冠军,即便要再进前十也是很难的一件事儿。
从10只冠军基金的整体数据来看,第二年的收益率能够继续排名同类前十的只有2只(华夏策略精选和宝盈核心优势A),与此同时有7只收益率排在同类后50%,还有2只收益率排在同类后十名。
10只基金中有7只收益率排在同类后50%,如果将此数据看做是一种概率的话,冠军魔咒确实在较大程度上是存在的。
那么每年的亚军和季军基金又会如何呢?情况是类似的。自2009年到2018年的所有亚军、季军第二年收益率排在后50%的总体比例分别为70%和80%。
前三甲如此,前十亦类似。从下面图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到:在2009年至2018年这10年排名前十的基金中,其收益率在第二年有64%的比例排名同类后50%,排在同类前10%的概率只有6%。
2009年至2018年每年前10名基金第二年收益率排名统计
从前三甲到前十,我们看到这些当年表现优秀的基金确实在第二年会有较大的比例排名相对落后,原因是什么呢?
根据个人的观察和分析,我认为其背后的原因可能是下面几点:
1、一个人能否得到冠军不是自己所能决定的,也同时取决于他人的发挥和表现。这个市场上能够成为公募基金经理的人大多都曾是天之骄子,从能力或者至少从智商上来说都很强,都有一定的研究功底,都想要创造好的业绩,想要从中持续胜出是极难的事情,可能不仅仅要看个人的能力,也要看所在团队的整体实力及一定的运气成分,而这两者都是在不断变化的。
2、如今的A股市场已经足够复杂,接近3800家上市公司、近60万亿的市值,又分散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四大板块及N个行业中,参与主体也已经足够分散,加上港股、美股等外围市场的影响就更复杂,任何一个人、一个公司甚至包括我们的**都无法决定市场在某个阶段的走势与方向,而单独一个基金经理所熟悉的股票、擅长的策略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完全适应任何市场形势及投资风格的变化,所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一两年”应该是常态。
3、像其他行业的成功人士一样,成功的基金经理对于帮助自己成功的策略、打法、行业、个股多少会形成偏好乃至情感,会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认为自己熟悉的这些就是最好的,从而在潜意识中形成路径依赖。再加上此时周围更多是鲜花和掌声,很难再有人当面对其提出不同意见,或者即便有不同意见也很难让已高度自信的基金经理听进去,而市场却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新的变化,沉舟侧畔早已过千帆。
4、一个客观的情况是我们在统计基金业绩的时候经常会犯的小失误,即我们习惯上去按照基金名称、代码去统计其业绩,却忽略了其背后的基金经理已经更换,有的时候原基金经理还在却又挂上了另一名基金经理,对于外部人来说很难分清到底是谁在管理。同一只基金更换了基金经理后,业绩能否持续保持就会存在更大的不确定性。
对基金冠军魔咒的分析暂且到此。上面的数据样本仅是近11年的前十基金及其在第二年度的短期表现,所以结论难免偏颇,仅供身边的朋友做个参考吧。
风物长宜放眼量。下一篇文章我将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来探讨——到底用什么样的办法或者标准选基金,才更有可能帮我们在未来的投资中胜出?